教师读弟子规心得(实用17篇)

时间:2023-12-11 15:51:41 作者:字海

它不仅仅是个人的总结,更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和对未来行动的指导。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会看到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彩范文,让我们引以为戒并学习他们的优点。

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为了响应教育新改革,我校开展了晨诵活动。一至六年级学习《弟子规》。作为老师的我在寒假期间阅读了《弟子规》的全部内容。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对长辈有礼有敬、对兄弟恭敬友爱。对个人而言,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有时在具体工作中还是免不了有争强好胜、骄傲自满的情绪在里面,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读完《弟子规》后,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多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弟子规》规范人的行为,一句话一个道理,它给了我们很多工作中的启示。

作为教师,我们要正视自己,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和不足,认真改正和弥补,在工作中积极进取。最后,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阅读《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细节决定成败。《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提高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多时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那就会出现“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阅读《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己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情怀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认真读过,用心去做,并且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便可终身受益。

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许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严重伤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表达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十分感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个家庭,这也是学传统文化的好处。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安排每周六全校教职工必须参加《弟子规》学习,我们摸着良心说说我们抱怨过没有!我们是被“必须”限制而被动在学习,我想抱着这种心态学习,肯定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学真干。愿我们共同努力把海天学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推向高潮。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

》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教师学习弟子规。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弟子规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学规、学则的形式、三言。

成语。

的体例,浓缩了八德(孝、悌、信、礼、义、廉、让)知识的教育读本。其通俗易懂,便于读、讲解而结合实际,不论从生活到工作,还是从做事到做人,就把人类提倡的、反对的、遵道的、违德的讲得明明白白、清清处处,内函丰富。并用它来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反省自己。

做到敦伦尽分,大量的事实证明,能按第子规的要求规范自己言行的人,绝对在家庭中是一个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单位是一个好员工,好同事、好领导。在社会上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圣闲之人。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孝顺也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知道了怎样与兄弟姐妹相处,懂得尊重别人,知道了人生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知道了人应该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和大地绝对没有私心。

通过了学习,在工作中传授给学生,让小学生从小做人、尊敬、孝顺等礼节。通过领导带好头,师生照着学的方法。在学校、在班级上都大有改观。人人都争达到圣人的最高境界,传统和美德的发扬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在教育教学中,认真教好每一学生,让他们做好弟子规的每一条,我们尽到自己的责任,教育好学生,运用好弟子规每一条,使我们的世界会将永远文明、灿烂、和平。《弟子规》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它发扬光大,永传下去。

本月青年教师读书的范围是经典名篇,因此我学习了弟子规。

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人们要向经典学习。《弟子规》在当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师,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规范我们做人的准则,指明我们做人的方向。

《弟子规》这本书,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教诲人们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上进了,才能做好人,而我们学习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地处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的总纲领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认真感悟,就会明白许多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在教书育人这个光荣的事业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身体力行,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弟子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我的体会是:《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真学真干真受益,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

20xx年9月,我校正式推行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活动虽然开展起来了,但是,如何学?真学真干,还是学不干;教师先学,从我做起,还是只叫学生学,自己不沾边等等却是是我校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许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严重伤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表达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十分感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个家庭,这也是学传统文化的好处。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安排每周六全校教职工必须参加《弟子规》学习,我们摸着良心说说我们抱怨过没有!我们是被“必须”限制而被动在学习,我想抱着这种心态学习,肯定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

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学真干。愿我们共同努力把海天学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推向高潮。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范文

弟子规。

》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我的体会是:《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真学真干真受益,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

20xx年9月,我校正式推行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活动虽然开展起来了,但是,如何学?真学真干,还是学不干;教师先学,从我做起,还是只叫学生学,自己不沾边等等却是是我校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许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严重伤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表达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十分感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个家庭,这也是学传统文化的好处。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安排每周六全校教职工必须参加《弟子规》学习,我们摸着良心说说我们抱怨过没有!我们是被“必须”限制而被动在学习,我想抱着这种心态学习,肯定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学真干。愿我们共同努力把海天学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推向高潮。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弟子规教育培训中心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

中国台湾孔子学院教授李耀君先生奔波于海峡两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授《弟子规》等经典。他受党政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监狱邀请等,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综合阐述,引经据典,纵横阐述,全面深刻地论证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李耀君先生认为,只有全社会总动员,全民族共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小学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本学期学习特级教师蒋宗尧《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心里想着: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呢?是那些被各级部门表彰的先进教师还是那些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质量高,教育科研成果多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呢?读了蒋宗尧老师的《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我明白了什么样的教师才算得上是优秀的教师,如何做才能称得上是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不是你所取得的众多荣誉所能说明的,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优秀教师,是那些敬业爱岗,拼搏奉献,爱生如子,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把教育工作当做事业来做,是一个真正有思想有行动的做学问的教师。

这本书虽然不是针对幼儿园教师的,但作者结合自身四十余年的工作经历、经验以及独特的教育理解力,现身说法,从“教育观念”“教育研究”“教改实验”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我也可以从中获取很多感悟。

一、教育观念­­---优秀教师的从教、立教的奠基之路。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认为教师讲、学生听是天经地义的,那么你就很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果你认为做课题研究和写教学论文是教研人员的事,与教师无关,那么你就只会停留在备课、上课等,不会有意识的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就不会去分析、研究、解决它。”这段文字告诉我,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教师的教育观念正确与否、先进或落后、消极或积极都会影响教育实践。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念呢?书中所阐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是值得我借鉴的,他说课堂是学生的,还给他们吧,学生是需要相信和尊重的。其实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幼儿,这样的教育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把课堂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课堂中自主的探索,研究,学习,和同伴分享,合作,交流,而教师作为支持者、引导者,只要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表扬、多一点鼓励,这样课堂将是孩子体验成功的摇篮。而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具有的儿童观,和孩子做朋友,才能有“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教育研究——优秀教师形成风格的幸福之路。

教育研究篇章中从备课、到有效教学到听课到评课等一应俱全,细细看来,有些虽不能为我所用,但很多地方一样有所收获,比如说备课,书中介绍了备课前钻研教材的五步骤,1、浏览全套教材。2、通读某一册教材(我们可以改为某一主题)。3、细读教材的某一单元。4、精读即将实施的部分教材。5、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这五步骤觉得以后可以试试,在制定每月教学活动前,如果能先从整体入手,通览全套教材,对每个活动主题都了解,就可以做到制定时有序、合理。再比如听课评课,听课是我们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幼儿园里经常会组织教师听课,那么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1、听。听教师怎么说,包括怎样导入活动、怎样有效提问、怎样突破重难点、怎样启发孩子等;听孩子怎么说,怎么回答问题。2、看。看老师的精神面貌、看老师的教态、看老师的的教具、看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3、记。记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学实录和教学评点,我们经常在听课记录时,都只能记录老师所讲的重点环节,点评只能在结束时匆匆点过,其实我们可以在教师课堂记录时用简录的方式,对重点语句进行摘录,而在听课过程中的一点想法或思考应及时记录下来,以免忘记。4、思。想想这个活动有什么特色、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手段是否合理、教育方法是够灵活等。5、谈。和上课的老师谈谈活动设计和感受,听课老师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这节课的特色和不足,以及自己的思考。6、写。整理听课笔记,思考自己有哪些收获,哪些启示,可以写写心得体会。

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蒋宗尧老师不仅在实际行动上给我们老师树立了榜样,而且在理论上进行了总结和提炼。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教师这一称谓有了新的认识,能在此时读这本书,倍感快乐!

小学教师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

》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接下来就跟着本站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小学优秀教师弟子规。

吧。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我觉得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哆嗦了几句,我反而讨厌他们。现在想想那多不应该啊!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就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母亲的我就应正确引导孩子诵读《弟子规》。让她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母亲的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所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现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提高自己的修养。

刚读《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

国学。

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最近,我们的郑乐校长从海口带回了《弟子规》,送了我一本。课余,我通阅了。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很深,而且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的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

名言警句。

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

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教师

弟子规。

》的总纲领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学习弟子规。

教师,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是我们每位教师追逐的梦想。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一种幸福;受学生爱戴,是一种幸福;得家长信任,是一种幸福;被同行敬重,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博爱与智慧中来。读了《弟子规》之后,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也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

一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有孝敬之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之道,周朝以孝治天下,国运昌盛八百年。“孝,德之根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们都知道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可是却忽略了德为先,甚至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品德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我们看到“孝”字,是“老”和“子”为一体的,孝顺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自然老师也少操很多心,孩子也必定是学业成功的。再看“教”字,由“孝”和“文”组成,即文载孝道,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教书育人也必须孝敬父母做好学生的榜样,而教育最好的办法也是自身作则的身教而不是言教。那么如何尽孝,《弟子规》给了我们很好的行为准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另外还包括诸如:出有告,返有面。亲好力为,亲恶谨为等,教师可对照自身是否有做到。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孝顺父母,孝顺的心才能传递给学生爱和幸福。

二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有教育之道。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弟子规》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意思是老师不深入研究学问,不在人品上扎扎实实的落实,不在道德上提升自己,又如何教育别人呢?所以我们要懂得修身养性,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因此,我们既要教会学生懂得“长者立,幼勿坐。长着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心态。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三、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有勤奋之道。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勤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此,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如有时对于手头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肯定不高。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四、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有处事之道。

作为生活中的一份子,单位中、家庭中做人处事的方法关系到我们与同事与家人是否融洽。“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便是对待工作和生活应该在把握节奏的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们言多必失,做人应该谨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们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而绝非什么御人之术。谨、信、仁三点告诉我们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谨慎,而且要遵守承诺并且要对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诚相待。立身处世谨言慎行,做人处事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容面对各种工作和压力,从而感受到快乐。

总之,学习《弟子规》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们对于《弟子规》的学习,绝不能停留在学习的层面,而重在落实饯行,我们要在平时的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地丰富提高自己的水平,做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件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堂课,循循善诱地讲透每一道题,精心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受伤的心,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现在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行为习惯差、抗逆能力弱,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和未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要求其具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和知识素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而且还要做的更好。

我校近期开展了学习了《弟子规》的系列活动,初次接触《弟子规》,我认为和女儿幼儿园背的《。

三字经。

》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认真学习研读后,。使我对所学习的《弟子规》有了新的认识。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好书,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对于指导教育少年儿童生活和学习,培养学生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成年人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弟子规》主要是讲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博爱的精神、正确的读书方法。时过境迁,岁月流逝,书中所讲的内容也许同我们现在的时代形势不太一样,但书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使自己的学业有所成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弟子规》的总纲领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其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基础规范。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而一个人如能懂得做人之道,不但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方面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我们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很重视礼仪的教育,可现在的社会,礼仪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样孝顺父母,体谅父母。怎样尊重长辈,怎样尊师重道。有的只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只知道自己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有的学生,在班级里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容忍别的同学,行为极端,极富攻击性。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之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如:“父母敬,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我们,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让气、伤心等等。

让我们认真学习好《弟子规》,深刻领会《弟子规》精髓,做一位品德高尚、学业有成的人。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自身的言行,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培养学生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

通过这两天的业务学习,我对《弟子规》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使我的育人能力得到增强,育人水平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弟子规》“出则弟”中提到的“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让我从内心中真正懂得了怎样做一名好老师,怎样教好学生。

中国一贯有尊敬长辈,注重做人的优良传统,在今天经济发展迅猛的背景生活中,民族的传统美德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而言,首先要懂得尊敬长辈、学会感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长辈,尤其要尊敬以全部心血无私养育自己的父母。试想一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深爱的人,还谈得上爱祖国、爱人民吗?因此我们应从小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教育他们从小尊敬父母和长辈: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古人言:“子不教,父之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好家长”作榜样。

二、老师要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祥和的氛围。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而不应高高在上。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而做为一个班主任,则更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小学教师《弟子规》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

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本月青年教师读书的范围是经典名篇,因此我学习了弟子规。

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人们要向经典学。《弟子规》在当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师,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规范我们做人的准则,指明我们做人的方向。

《弟子规》这本书,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教诲人们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上进了,才能做好人,而我们学习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地处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的总纲领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认真感悟,就会明白许多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在教书育人这个光荣的事业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身体力行,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教师读《弟子规》心得

通过这两天的业务学习,我对《弟子规》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使我的育人能力得到增强,育人水平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弟子规》“出则弟”中提到的“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让我从内心中真正懂得了怎样做一名好老师,怎样教好学生。

中国一贯有尊敬长辈,注重做人的优良传统,在今天经济发展迅猛的背景生活中,民族的传统美德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而言,首先要懂得尊敬长辈、学会感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长辈,尤其要尊敬以全部心血无私养育自己的父母。试想一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深爱的人,还谈得上爱祖国、爱人民吗?因此我们应从小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教育他们从小尊敬父母和长辈。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古人言:“子不教,父之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好家长”作榜样。

(二)老师要尊重学生。

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祥和的氛围。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而不应高高在上。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而做为一个班主任,则更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更多。

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今天由徐超老师给我们讲了一课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等孩子长大一些应让孩子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今后我一定要改正自己的缺点。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

我终于知道了我们读《弟子规》的用义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弟子规心得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这么算来,我已经有起码二十一年接触传统文化了。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是圣学的根基,会念会背,没有用处,要能做到!要学会修身齐家,《弟子规》就是根基。如盖大楼要先打好地基,非常重要。《弟子规》教我们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这些都是做人的根基.《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弟子规》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流,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每个人重新拾起。学习《弟子规》,不要求你全部背会,但一定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将其作为励志的读物,在学习应用中寻找幸福。我们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一定不能忘本。长幼有序,是讲求对长辈的恭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都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积累,也要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道理。这样,在自我的修养中,就会不断影响到同事、朋友和家人,影响到身边更多的人,推而广之,我们就能够衔接上,现今人们对流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断层。

弟子规心得

20xx年8月,我走进上海火炬润滑油这个大家庭。就从这天起,我的人生发生了转变。

入职那天,我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读了近20年书,我从来都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一本好书,原来只知道有本《三字经》,而且就知道那么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时候把它当做了一句顺口溜。当我翻开《弟子规》时,顿时呆住了,里面都是短短的三个字为一句,但就是这短短的三个字却蕴藏了人生的大道理。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本《弟子规》,成为了我每天空闲时间必看,而且百看不厌的好书。

记忆中x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弟子规》中第一篇《入则孝》,读完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过去我是那么的不珍惜。

记得那时我刚上初中,由于不习惯一个人的住校生活,再加上体质差所以时常感冒。有一次,恰好是腊冬,外面还下着大雪,干冷干冷的,经不起寒冷气候的突变,我感冒了,并伴有高烧,上课时脑袋晕乎乎的',坐在教室就晕晕大睡,无法坚持上课。于是拨通爸爸的电话,委屈地说:“爸爸,你快点过来,我感冒了”。等了大概20分钟,还不见爸爸过来,又气又急,又拨通了电话:“爸爸,你怎么还没有过来啊”。说着说着,就委屈的哭个不停,爸爸也没有多说,只说“快了,马上到,你坚持住”。很快,爸爸来了,把我叫出来,在我出来的那一刻,一阵刺骨的冷风吹得我浑身直抖,那漫天弥漫的雪花还没有消停。这时爸爸赶紧走过来把军大衣让我穿上,我却嘟囔着“那么丑,我才不穿呢”。说着就一撅嘴坐上摩托车,当摩托车启动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寒风和冷雪简直让人窒息。爸爸一边骑着摩托车一边朝后对我说:“把大衣收紧点”。出了学校大门,我才把那个象爷爷经常披着的军大衣披在身上,瞬时身上一股暖流流过。无意间抬了一下头,这才发现爸爸或许因为急促的原因穿的如此的单薄,头上没带头盔,手上也没带手套,膝盖上更没加护膝,却坚实地在我前边替我遮挡风雪和寒冷,靠在爸爸的背上是那么暖意融融,顿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父爱如山。

弟子规心得

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从事教师工作几年,常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不断探索,但始终苦于无门,不得要领,直至学习了《弟子规》,才觉得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典可依。现就我粗浅的认识言谈于下。

《弟子规》由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将《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三字一组、两组一韵、四组一句编篡成文。后经晚清秀才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一起成为启蒙教育的基础教材,是教育学生敦伦尽份、防邪存正的最佳读物。

全文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五部分,对“弟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言简意骇的语言做了详细全面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现在中小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是道德的根本所在。所以,《弟子规》说:“首孝悌”。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之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之以悌,所以敬天之为人兄者也。教之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故子曰:“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如果能做到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以“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那么“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不难做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后才是“授业”和“解惑”。什么是“道”?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所谓“道”就是天、地、人的自然法则,是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每个人开始都是本性善良的,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习惯相去甚远,如不及时教导,善良的本性可能会发生偏离。

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面影响。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弟子规》,不仅可以使学生不断的提高境界,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各种坏习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所以为了我们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弟子规》的学习势在必行。

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就是把圣人教育贯彻到生活中,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来。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十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就应按《弟子规》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献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深切体会后,才发现自己做的不够;另一方面,自己作为父母,在引导孩子熟读的同时,应该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其次,《弟子规》里,我读到了诚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信了。诚信为本,诚信也是国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一个人立于世,只要开口说话,首先就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是不可能永远行得通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花言巧语。

另外,从《弟子规》里,我还读到了仁爱,提示自己对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的、愚笨的、尊贵的、贫贱的,不同国界、不同种族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重温传统文化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弟子规》作者李毓秀,要感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想《弟子规》中写的,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是依据儒家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这本书文字浅显,却教给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我读了我们矿女工委推荐的这本书,深深地感到了矿女工委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让我们女职工从理念上、思想上引导我们,通过读这本书,增强自己在为人处世,教育子女和孝敬父母等诸多方面的修养,做一个举止文雅、言谈得体、会培养孩子的新时代的女职工。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国学精粹教育,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受到了极为深刻的教育:

一.出门在外,别忘了给父母报声平安。

《弟子规》中说:“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我最欣赏这里面的“出必告”,就是说,子女出门之前要告知父母去哪里,回来之后,要当面禀告,免得父母担心,挂念。

我一开始上班的时候,从来没离开家的我来到矿上上班,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家。那时候还没有电话和手机。过了三个月后,我父母竟然从几百里路远的老家赶到矿上来看我。我很是不安地对父母说:“我在这儿上班挺好的,这么远的路,你们干么非要来啊?”母亲双眼含泪地说:“孩子啊,你说的倒是轻松,你知道你来矿上上班的这三个月,我和你爸爸是多挂念你吗?我和你爸爸都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怕你不适应,怕你工作不顺利,怕你被别人欺负了,怕你不会照顾自己。”“妈,我都多大了?你还担心这些?”我说。“你再大也是我的孩子呀!你怎么不能理解父母的心啊?”母亲不满地说。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父母对我的担心。于是我说:“爸,妈,我保证一个月给你们写两封信,这行了吧?”后来,父母接到我的信都很高兴,回信说我越来越懂事了。他们也不再那么担心我了。再后来,电话和手机普及了,我就给他们打电话或是发短信,给他们报我平安。

二、在父母生病的时候一定要陪在他们身边。

《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意思是说,父母生病的时候,子女应该及时请医生,喝药时子女要先尝。一旦病情加重,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几年前,我母亲因患腰椎垫盘托出住院,是父亲和弟弟把母亲送到济南省立医院去治疗。我因为工作忙,只是在中间去看了一趟,留下点钱就匆匆回来上班了。以至于同室的病友说我母亲:“怎么不见你大女儿来照顾你?她不是亲生的吗?”听了母亲转述了这句话,我无地自容,难过极了,感到自己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母亲是那么疼爱我,在她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在她的身边。

三、要善于听取批评和反面意见。

俗话说,金无足尺,人无完人。一个人难免会犯错误,犯了错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反面意见,才能改正自己,不然就不会进步。“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意思是说,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的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正的好朋友反而疏远你。我们都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应该学会宽容,对朋友大度,对自己要求严格,也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大家都知道l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听取批评和反对意见,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四、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弟子规》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讲的就是学习环境及其周围的人对孩子产生的巨大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多结交品德高尚的朋友,通过和他们学习交流,我们可以取其长处补己之短,这样,我们的品德也会高尚,孩子也会跟着我们受到良好的影响而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孟母三迁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我们为人父母的就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文环境,促其成才。而不要整天只知道打牌,打麻将,赌博,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极为不好的。

读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是我读了《弟子规》之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还很粗浅,今后,我还要深入学习这本书,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不断进步,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最近我每天早上花15分钟专门用来阅读《弟子规》,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弟子规》是在公司的总经理jimmy推荐给我们,他自己通过学习《弟子规》提升了很多,整个人的境界都提升了不少。所以他也推荐我们去学习,并且经常请国学老师给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一直强调做人品德最重要,不能将技巧超过自己的品德,在他的强烈推荐之下我开始阅读《弟子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自己也在《弟子规》里面感悟很多,因为里面很直接很通俗易懂的给我们介绍到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开始修炼自己,并且跟我们讲到有什么途径可以修炼自己。在此我分享其中的几个段落,期待对大家有启发。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注解: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事,父母责备教诫的时候,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天下可怜父母心,所有的父母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但是我们很多人在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却埋怨父母啰嗦唠叨,不仅没有体会父母的用心同时更是深深地伤害了父母的心。或许父母真的有那么的一些啰嗦,但是父母的用心是无可否认的。我们不能因此而不理解父母,更不能因此倒过来强词夺理,伤害父母。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虚心的听从父母的教导,按照父母的教导好好的度过自己的学习生涯。我自己以前也经常埋怨父母唠叨,但是当我学习到《弟子规》的时候,我才开始去感受父母的用心。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希望我们成长,一种是老师另外一种就是父母。所以我们必须谦虚的接受父母的教导,好好体会父母的用心。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注解:看到的事情没有弄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穿,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当我读到这句的时候,我不断的回想我们平时的所作所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人经常在qq群里面发一些谣言(我所认为的),比方说有很多关于献血等等的。每当我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我都会不禁问一句,难道他们知道上面所说的就是真的吗?他们曾经证实过这件事情的真相吗?难道在信息后面多加一句“谁的q群多,帮忙转发一下”就真的不假思索的帮他们转发吗?我自己曾经学过网络营销,对于这类型的信息我是大概了解里面其中的操作,其实很多这类型的信息都是都是属于“病毒营销”,就像病毒一样传播在网络,其实很多都是有商家在幕后操作的一系列手段。特别是最近在网络流传的一篇关于我公司的文章,里面所说的事情跟我们几乎都是不符合的,但是很多的网友却因为出于一种好奇不断在网络上转发,其实很多人根本没有了解过事情的真相,都被谣言所利用。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不要单纯的以为网络上所说的都是真实的。在听到一件事情之前必须弄清楚真相,不要被谣言所利用。谣言止于智者!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注解: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这句话对我来说是有很深刻的体会,因为我自己除了在学校是一名学生以外我也有时在外面去做演讲。作为一名演讲者,毫无疑问口才是比较好的。但是通过我自己一年多的实践发现,所有优秀的演讲者并不是你在台上讲得有多么的天花龙凤,更多的是在台下自己曾经做过什么。有句话说“做我所讲,讲我所做。”这句话就能最好的解释何为优秀的演讲者,在台上分享的内容必须是自己做到的,同时在台上说的也必须能够做到。就好像上面那句话所说的那样,钦佩一个人并不是我们又多能说,而是我们做到了什么。人们只佩服那些言出必行的人。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注解: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欢喜接受。经常这样做,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逐渐来亲近你。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居安思危。根据欧阳维建老师的“倒过来”思想,在我们最沾沾自喜的时候,倒过来其实就是我们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在此时我们听不进任何的.忠言,俗话忠言逆耳就是这样。同样的在我们最危难的时候,倒过来就是我们机遇最多的时候,所谓置诸死地而后生。交朋友的时候也需要如此,如果全部朋友都是只说你的好话,从来不说你的提升的时候。这注定他们肯定不是一群益友,大多都是一班猪朋狗友。因为真正的朋友是在乎你才给你提出建议,不在乎你的人根本对你不屑一顾。所以我们在面对朋友给予指点的时候应该谦虚的接受,不应该骄傲自大。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时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要宽大为怀,尽快忘掉它。

感恩的心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拥有的,可是很多人却经常有仇必报。将很小的事情无限的扩大,导致有很多的严重后果。但是对于所有人我们都必须感恩。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们教导了你应自力;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们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让你坚定成就的人。当我学习了《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之后,我更加确定我们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社会,而不是单纯的抱怨。抱怨只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批评人时咬住舌头,赞美人时高声表达。

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我的体会是:《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真学真干真受益,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

20xx年9月,我校正式推行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活动虽然开展起来了,但是,如何学?真学真干,还是学不干;教师先学,从我做起,还是只叫学生学,自己不沾边等等却是是我校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许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严重伤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表达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十分感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个家庭,这也是学传统文化的好处。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安排每周六全校教职工必须参加《弟子规》学习,我们摸着良心说说我们抱怨过没有!我们是被“必须”限制而被动在学习,我想抱着这种心态学习,肯定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

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学真干。愿我们共同努力把海天学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推向高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