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年度报告(优秀15篇)

时间:2023-11-17 20:40:26 作者:笔舞

质量月是企业每年定期开展的一项质量管理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对质量的监控和提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质量月活动通常包括培训、检查、评估等多个环节,全员参与,共同推动质量的改进和提升。质量月的开展对于保证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质量月活动的好处和价值,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往届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参考

纵览2013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呈现的数据信息可比性较差始终是未改善的问题。若要通过就业质量报告了解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质量,各高校编制报告则应有共性的体现,在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行业、薪酬待遇等重要数据方面应具有可比性。不同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而呈现出较大差异,影响报告数据信息的可比性。

1.采用的统计指标不一,使得数据不可比。

从编码节点总数来看,相同年度不同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节点数差异较大,且差异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2013年—2017年研究文本编码节点数极差分别为24、23、25、24和28,说明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所呈现的信息在覆盖面上存在巨大差异。从不同层面自由节点的材料来源数量看,同一年度不同节点的材料来源数量存在差异,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所采用的统计指标各不相同。统计指标不同,统计数据自然无法比较。2017年,含薪酬待遇节点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有11份,但使用了平均月薪、平均年薪、月薪等级、年薪等级4个不同的概念;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介绍毕业生创业情况时采用的统计指标,少则只有创业人数1项,多则包括创业人数、创业率、创业原因、创业地区、创业行业、筹资途径、创业遇到的困难7项。

2.参照的统计标准不一,使得数据不易比。

深入分析自由节点编码的内容,虽然采用了相同的统计指标,但统计和计算时所参照的标准不同,也使得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信息难以比较。以就业率的统计截止时间为例,在2017年的15份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1份未标明,7份截止时间为10月31日,其他7份截止时间涵盖了9月—12月4个月份,最早的是9月1日,最晚的是12月31日。就业率的统计口径及其表述也不一致。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采用的毕业生就业率计算公式为:就业率=(已升学+已出国+签订就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参军入伍+其他形式就业)人数/毕业生人数×100%;复旦大学的计算公式为:就业率=(签约就业+国内升学+出国出境+定向委培+合同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毕业生总人数×100%。在就业形式的划分中,高校各执一词,使得就业率的计算公式大相径庭。2017年,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统计就业行业时所参照的行业划分标准也存在差异,11份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标准来统计,4份划分较为随意。

往届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参考

no.10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创立于1794年法国大革命期间,毗邻巴黎,以土木专业见长。

no.9清华大学,中国清华大学是唯一一所就业率top10中的亚洲大学,以理工学科著称,就业率top20中的另一所亚洲大学是北京大学。

no.8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特色专业为人文专业与理工科,在企业所有者中的知名度和庞大的校友会使其与其他五所美国大学一道在top10中占有一席之地。

no.7普林斯顿大学,美国该校创立于1746年,最初是培养牧师的学校。普林斯顿大学现在因其学术研究和教学质量而闻名世界,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人文学院。

no.6牛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吸引着全球的学生,本科生中有四分之一为国际生。牛津大学排行中居于前列,它在企业主中的名誉无疑也是对全球学生的吸引力。

no.5耶鲁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创立于17,是美国第三悠久的大学,位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是常青藤联盟之一,其靠前的排名得益于校友群体。耶鲁大学毕业生往往能得到待遇优厚的工作。

no.4剑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其在学术研究领域的领头地位享誉全球。剑桥大学在企业主中的知名度次于牛津大学,但因其更多的校内企业主人数使其在排行中却居于上游。

no.3哈佛大学,美国哈佛创立于1636年,是美国最悠久的大学,因其世界水准的艺术教学和理工科教育而闻名,在校友排名中最高使其居于该排行第三的位置。

no.2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因其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闻名,并且是美国第一所建筑学校。

no.1斯坦福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因企业式教学而闻名,拥有世界上最游戏的体育学院。

[世界最具就业前景的高校排名]。

往届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参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发布针对75所部属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得出的“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本次排名对各高校报告的内容完备性、信息公开化及公信力做出评价。

教育部要求直属高校在今年2月底前对外公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反映这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目的在于“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

研究发现,75所部属高校于2月至3月首次对社会发布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在内容完备性、公信力和信息公开方面总体有待提高,其综合平均得分为56.8分(百分制,以下同此)。其中,重庆大学综合得分最高,为72.4分;北京邮电大学得分最低,为37.9分。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情况与其社会声誉并不相称,部分被认为是国内顶尖名校的高校却排名靠后,这可能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诸如清华大学排名第34位,北京大学排名63位,复旦大学排名52位。在广东高校中,中大和华工并列第50位。

往届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参考

毕业生构成情况及整体就业率。

2016届毕业生共计6972人,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4.39%。

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2016届毕业生的总体去向,签约就业总体人数为4979人,占比最高,为71.41%,升学的有76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0.94%。具体分析如下:

1.按学历分析。

2016届毕业生中,升学、出国在本科生中占有一定比例。

2.按性别分析。

在2016届毕业生中,男生为2276人,占全部毕业生的32.64%,女生为4696人,占全部毕业生的67.36%。在未就业和合同就业毕业生中,男生占比相对较高,女生出国占比相对较高。

女生在教育行业、商务服务、贸易等行业中所占比例较男生高。在信息技术、金融财务、工程建设、生化医药、加工制造、公共管理等行业领域,男生所占比例较女生高。

3.行业类别分析(按学历统计)。

总体来看,毕业生就业行业多集中在教育、信息技术、金融财务等方向。

本科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签约多集中于教育行业。本科非免费师范生和硕士生签约行业集中于教育、信息技术、金融财务等,行业分布较广。博士毕业生的签约行业多集中于教育、生化医药等,因其专业性强,对口就业的意愿和能力更强。教育类行业保持着稳定和领先的.地位。

毕业生薪资水平分析。

不同学历毕业生实际薪资水平。

根据问卷调查反馈,2016届毕业生实际薪资水平为:博士生8006元、硕士生7432元、非免费师范本科生5893元、免费师范本科生3901元、高职生4613元。随着学历的提升,不同学历阶段的毕业生收入也随之递增。总体而言,非教育类单位毕业生薪资水平高于教育类单位。

各学科各院系各专业毕业生薪资水平。

从各一级学科毕业生月均薪资水平看,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毕业生薪资水平较高。本科非免费师范生除艺术学外,其他学科均高于本科免费师范生平均月薪。各学科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平均月薪基本呈递增趋势。不同院系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薪资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受专业、学历、工作地区、工作内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期望薪资水平和实际薪资水平差异。

分别比较各个学历层次毕业生的期望薪资水平与实际薪资水平,各个学历层次实际薪资水平的分布较期望薪资水平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差异,集中表现在较高收入段的差异。

往届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参考

商洛学院是陕西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陕东南生态园林城市—商洛市。学校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563632平方米。学校总资产7.3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有专业实验室96个,语音实验室7个,多媒体教室47个,学术报告厅5个,教学用计算机1948台。有馆藏纸质图书89.5万册,电子图书47.06万种,收藏有四库全书等珍贵文献。学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研究部2个教学部。现开办36个本科专业,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在校生1余人。

学校以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已成为一所培养高层次综合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就业工作遵循“学校统筹,以院为主,全员参与,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双提高”为工作目标,按照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工作要点,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现将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二、2016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我校2016届40个本专科专业共有毕业生2999名,其中本科2474名(含专升本243名),专科525名;师范类1486名,非师范类1513名;陕西省内生源2670名,其他26个省市自治区生源329名;男生1257名,女生1742名;汉族2980名,少数民族19名。以省内生源为主、本科专业多于专科专业是本届学生的基本特点。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总体就业情况。

2016届毕业生一次性综合就业率为92.20%,就业人数共2765人,其中签约就业2398人,升学367人,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86.73%和13.27%。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陕西省(81.39%)、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等29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基层教育教学单位等,形成了毕业生以在陕西就业为主,覆盖西南、西北等地区,企业就业为主的就业分布特点。

2.就业类型、行业情况。

从就业类型上看,签约就业和升学学生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79.96%和12.24%,待就业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7.8%,大部分毕业生能够处理好学业和就业的关系,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市场中能做好自身定位,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

从就业行业分布上看,在各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77.03%,升入各地高校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2.24%,考取公务员或在各类事业单位就业学生占毕业生总数0.20%,国家地方项目招录为1.53%,参军预征1.07%,创业0.13%;学生主要以签约形式就业,在毕业时能够先选择一个岗位,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3.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2016届毕业生中有234名离校未就业学生,从未就业类型看,82.05%的学生在积极求职过程中,7.26%的学生有参加公招考试的意向,还有极个别学生有升学或是出国出境深造。

5.各专业就业情况。

(1)就业率情况。

2016届毕业生一次性综合就业率92.20%,其中本科91.59%,专科95.05%。2016届毕业生一次性综合就业率比上年提高1.3%。

(2)就业质量情况。

2016届毕业生就业类型地域行业分布合理,专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就业以西部地市级县级城市及农村基层为主,充分体现了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定位和特色。

(3)毕业生职业发展基本情况。

通过对学生毕业后职业稳定性及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已就业毕业生就业相对稳定,未就业毕业生毕业后积极寻求就业岗位;毕业生个体就业质量有所提高。我校部分毕业生能尽早规划个人职业,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毕业后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国家招教、特岗、农村人才振兴计划及各级各类公务员、事业单位、村官、社区工作者等招录招聘考试获取专业对口相对稳定更高质量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在小微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有参加招考、向较好企业或较大城市流动,变换新职业岗位的职业趋向。

(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评价。

通过与用人单位或者学生本人等渠道了解到,我校毕业生在工作中政治素养好,学习能力较强;专业知识全面扎实,能完全胜任工作;工作中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把新思维,新思想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四、就业趋势分析。

1.毕业生数量发展趋势。

我校届共有2673名毕业生,其中本科1915名,专科758名;届共有2615名毕业生,其中本科1856名,专科759名;2016届共有2999名毕业生,其中本科2474名,专科525名;届共有2457名毕业生,均为本科毕业生。毕业生以陕西省内多于省外,本科为主的生源特点。

2.就业率变化趋势。

虽然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全校上下持续不断的努力,我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中有升,2014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0.35%,2015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0.90%,2016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2.20%。

3.2017届毕业生就业形势预判。

全国毕业生七百多万,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近有1200多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更是激烈异常。

(1)20我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乐观,传统师范类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大。针对此类情况,我校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学生就业,一是鼓励工科类学院联系更多就业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比例不少于3:1;二是就业中心和各学院多部门协作,从不同渠道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建立用人单位和学校毕业生就业平台;三是积极关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招考招录,为师范类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四是通过与西安地区高校联合、西安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交流,获取最新招聘信息,及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五是以就业指导课为平台,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小微企业就业,再择业。

(2)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理工类就业受市场经济变化影响较大,今年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数量同比有所增加,但因专业技术类岗位数较少,学生对于此类岗位徘徊不定,希望能选择更能发挥专业特长的岗位。在专业限制方面,用人单位不再局限专业要求。2017年陕西省助学金计划的暂停实施,对师范类毕业生有很大影响,我校大部分师范类毕业生期望通过从教从农、教师招考、特设教师岗位等项目实现就业,但现有的教师公招名额少、竞争大,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升学、出国深造,但这部分学生仍是要解决就业的;因地区经济等原因,学生创业举步维艰。从就业地域看,由于基层、偏远山区工作、生活等方面原因,学生对在一线、二线城市工作寄予厚望,被招录的学生虽然给当地带去了新知识、新面貌,但稳定性相对差,而面对大城市就业生活压力,学生显得力不从心。随着就业形势和就业机制的不断变化,毕业生风险竞争意识在不断的提升,很多大学生面对就业竞争的压力在心态上比较积极的,更加注重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发展。

五、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

我校遵循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提高的就业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就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具体做法:

1.继续推动全员促进就业,努力确保就业目标实现。

遵循学校就业工作指导思想,实行党政一把手工程,招生就业处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协同配合,始终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作为大事来抓,努力确保工作实效。继续将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细化量化考核作为相关部门和各学院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确保各项工作都能按计划完成。

修订、制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课程大纲,作为通识必修课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为了逐步实现师资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派出教师外出参加就业创业学习,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在校外聘请有丰富职业阅历的专业人士和成功企业家担任部分内容和报告的主讲人,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丰富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加强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工作,举办新疆建设兵团、中国银行、深圳大唐明升等专场招聘会和冬季综合类校园招聘会,邀请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来我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搭建双选平台;积极开拓网上就业市场,鼓励学生参加网上双选活动,通过多种途径传递就业信息,保障学校、就业中心和学院就业信息畅通,通过学校就业网、电子显示屏、电话、qq群等多种方式把就业信息第一时间传送给毕业生知晓,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3.校政企合作,合力助推毕业生就业创业。

(1)学校高度重视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学院为单位,精细化家庭经济困难、零就业家庭、残疾家庭、就业困难毕业生摸底工作,深入了解困难毕业生就业意愿,为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经济帮扶。在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通过重点指导、优先推荐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扶,切实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充分用好国家就业新政策,多方争取省市关于毕业生就业见习机会和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等就业帮扶政策,有50名毕业生在我校圆满完成省级见习工作,为817名经济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申报一次性求职补贴共817000.00元,帮助毕业生解决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实现顺利就业。

(2)为搭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检验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的平台,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使学生毕业后快速成长为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积极探索依托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模式,加深校企之间交流合作。我校与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在商州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基地签署《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协议》,组织百余名2016届毕业生、辅导员深入商南县神州实业有限公司、旭初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等商南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开展“根植商洛创新创业”调研活动,并与神州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协议;先后与广东嘉福教育有限公司、深圳大唐明升、陕西宏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澳柯玛超低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延长县慧远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亿童优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就业创业基地协议,为学生搭建学习、创业、就业合作平台,校政行企等多方联动,为在校生、毕业生夯实就业创业基础。

(3)为给毕业生提供最新就业创业政策指导和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专门从政府人社部门、企业和人力资源行业邀请专业人员来校做专题报告,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个性指导服务,从就业创业不同层面给学生提供全面指导服务,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4.坚持规范就业率统计,做好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

加大就业率核查力度,确保就业质量,实行就业率周上报、月分析制度,如实做好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工作、就业信息核查统计工作,科学制定毕业生派遣方案,高度重视,做好毕业生派遣工作的各项准备。规范准确打印毕业生报到证,认真负责做好2016届2999名毕业生派遣和遗留问题处理工作。

总之,推动毕业生充分就业是学校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我们将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创业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往届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参考

此外,虽然各部属高校年报中均有备受关注的“就业率”数据,但存在就业率统计口径和截止时间不一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针对75所高校的报告发布排名,就这些学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内容完备性、信息公开化及公信力做出评价。内容完备性是指年报的内容符合规定的5大项12小项内容;信息公开化是指发布渠道和及时性符合该文件的规定;在内容的公信力方面,《通知》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价”,因此,若年报内容中引用了来自第三方评价的数据,则具有更高的公信力。

往届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参考

昨天,国际著名教育集团qs发布全新的世界大学排名――qs全球毕业生就业力排名。中国内地8所高校进入了全球200强。其中,清华大学名列全球第9、亚洲第一;北京大学名列全球第15、亚洲第二。而南京大学位列全球156位。

据了解,此次qs推出的全球毕业生就业力排名,主要是考察世界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以及毕业生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排名中,美国名校斯坦福、麻省理工、哈佛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列全球前三位。耶鲁、普林斯顿和伯克利分列全球第5、7、8位。英国毕业生就业能力最强的是剑桥(列第4位)和牛津(列第6位)。而上榜的中国高校中,清华排名全球第9位、北大排名第15位,复旦大学列全球第26位,亚洲第三。南大列全球第156位。

对此,南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高新房称,这是qs第一年发布就业力排名。qs工作人员此前曾多次来南大调研学校整体情况,南大也针对他们的指标体系提出了一些意见。“我认为针对全球毕业生的就业力进行排名,存在缺陷。它具体参考哪些单位库,单位库分布有哪些,这些我们都不知道。”他指出,应该用中国的数据评价中国高校的就业,且应该更全面。“虽然qs全球高校排名有一些数据值得商榷,但数据公认度比较高。而就业相对比较复杂,从不同维度来排名,差异较大。我们也不理解他们是怎么得来的,所以没法判断。”高新房说。

往届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参考

3日,省教育厅发布的《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广东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5.11%,比同期上升0.31个百分点,平均初次就业月薪为3393元,同比增长8.41%。

哪些专业薪酬高?

本科哲学类平均月薪最高。

20,广东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的高校138所,研究生培养单位8所。各院校应届毕业生53.5万人,比20增加4.15万人,其中研究生2.9万人,本科生24.5万人,专科生26.1万人。

2016年哪些专业容易就业,哪些专业工资高?《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中,高于本科平均初次就业率的学科有农学类、经济学类、工学类、管理学类4个学科。其中,市场营销教育就业率达100%,其次是动物科学(99.35%)、休闲体育(99.15%)、大气科学(99.09%)、材料科学与工程(98.78%)。而就业率最低的是应用电子技术教育(70.04%),其次是轮机工程(70.06%)。在平均月薪方面,哲学类最高,为4507元;其次是工学类,为3966元;第三是理学类,为3959元。具体从专业来看,平均月薪最高的是针灸推拿学,为5704元;其次是信息安全,为5428元;第三是侦查学,为5307元。

在毕业研究生中,工学类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为94.95%;其次是经济学类,就业率为93.75%。法学类和教育学类就业率较低,最低的是生态学,为31.58%。其次是生物物理学,为36.84%。在平均月薪方面,管理学类毕业生月薪最高,达7443元;其次是工学类,为6846元;第三是经济学类,为6555元。

在专科毕业生中,水利大类、农林牧渔大类和生化与药品大类就业率最高,均超过98.2%,而就业率最低的10个专业中,有6个专业属文化教育大类。其中,在平均月薪方面,交通运输大类最高,为3352元。

哪些地区受青睐?

毕业生偏爱广州深圳。

《报告》显示,毕业生就业地区中,在广东省就业的占已就业毕业生的94.64%。其中珠三角9个地级市共吸纳37.33万毕业生,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82.18%。《报告》分析,近5年来毕业生流向珠三角的占比增长近2个百分点,并有进一步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的趋势。

此外,2016年到广州市就业的毕业生最多,有16.32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35.93%;其次是深圳市,有7.51万人,占16.53%;第三是佛山市,有3.81万人,占8.38%。

相比之下,2016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分别吸纳6.52%、4.13%、1.81%的已就业毕业生,5年间占比分别下降了0.9、0.5、0.2个百分点。

而到广东省外地区就业的有2.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5.36%,约有一半的外省生源毕业生选择留粤就业。外省地区中,到北京市就业的最多,有2352人,占到外省地区就业毕业生的9.67%;其次是上海市,有2293人,占9.42%;第三是福建省,占7.15%。

创业一族爱干啥?

多从事文化艺术和零售业。

《报告》显示,2016年有超过40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占已就业毕业生的88.51%,比年提高0.52个百分点,其中六成毕业生在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就业。到机关、部队、党群及政法系统单位和事业单位就业的,与2015年基本持平。有5.25%选择升学和出国出境,比2015年增加0.3个百分点。

2016年,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为3261人,占毕业生数的0.65%。其中,研究生毕业自主创业人数为35人,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2184人,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1042人。

从行业方面看,选择在文化艺术界创业的最多,占创业人数的19.32%。其次是零售业,占15.67%。其中,新兴信息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成为自主创业的热点。新兴产业创业人数为513人,占创业人数的15.73%,比2015年同期上升了4.21个百分点。

从创业地区来看,91.66%的“创业一族”集中在广东创业,其中在广州市创业的人数最多,有1285人,占创业人数的39.41%;其次是在深圳市,占10.89%。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创业的占创业人数的72.45%。

往届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参考

昨天,北京市教委发布《2015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北京地区高校有91所高校就业率超过90%。同时,2015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去各类型企业就业的比例为63.1%,高于机关6.0%和事业单位16.6%。值得一提的.是,半数左右的毕业生曾各种程度参与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本科生是自主创业的主力军,占据49.1%的比例,在专业方面,则是财经类毕业生占据领先优势,达到24.9%。对于关注特殊群体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市教委提供了专项帮助。据了解,教育主管部门今年投入1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开展校园培训活动百余场。截至2015年10月31日,2015年北京地区高校的19910名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率为97.7%,高于全员平均就业率(96.8%)。

质量管理人员年度报告

10月下旬起,我部门开始强化现场检查,就检查出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并进行复验,通过这种强化性检查给业务部门施加压力,使现场管理及服务品质明显提高。

2、实施内部审核

我部门人员虽为万达集团老员工,但却是本商业管理公司新人,对商业项目的特点及管理情况并不了解。基于此,部门成立初始,在公司总经理的正确指导下以内部审核作为切入点,利用5个有效工作日基本摸清了公司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共查出86项问题,发出47份《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综合形成《内部审核报告》,并对纠正结果及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验证,确保了内部审核程序的正常关闭。

3、优化管理体系

通过内部审核、月度检查、日常抽查以及突击检查等品质控制方法的实施,理清了公司管理体系运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9月下旬起利用约1个月的时间,组织公司各部门有针对性地对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使部分管理人员动了起来,而且使各部门管理者更加熟悉体系文件,更加清楚管控要点。此次对过于繁琐的文件、流程及表单进行了简化,对不适宜的体系文件进行全面修正,对于工作中的'盲点进行了补充,对不健全的体系文件进行了完善。总体来说,共增加了6个文件及50个表单,修改了46个文件及26个表单,删减了6个文件及35个表单。

4、实施管理评审

10月21日,在公司管理体系优化工作结束后,协助总经理组织召开了本年度公司管理评审会议,综合第三方组织的顾客及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情况、公司在顾客及消费者满意度较低的服务项目的改进情况、商户及消费者投诉及处理情况、商户的报修及处理情况、管理体系的优化情况等诸多方面真实数据作为输入信息,向与会人员汇报了本年度公司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为此次会议提供了充分有效的评审依据,并最终形成了管理报告。

5、配合监督审核

10月23日—25日,迎来了认证公司对本公司管理体系通过认证以来的首次监督审核,我部门全程陪同并全面配合了此次审核工作,并据审核意见向责任部门下发了《纠正预防措施报告》,且将按期限验证纠正及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三、工作亮点

1、建立了三级检查机制,使品质控制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2、通过对管理体系的优化,进一步明确了管理职责,理顺了管理要点,修正了环境管理策划的原则性问题,将原适合于自管的保洁服务策划文件修正为真正适合对外包方的管理。优化后的管理体系更具适宜性、可操性及实效性。

四、工作中的不足及改进想法

尽管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部门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取得了小小的成绩,但深知距离工作要求还存在差距,具体如下:

1、品质控制机制虽然得以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今后我们将加强对各部门自控能力的检查,从而全方位地提升管理和服务品质。

2、作为总经理直管的唯一部门,对于公司例会中形成的决议我们的跟进工作做得还不够。在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并已经开始行动做好此项工作。

3、作为品质控制部门,由于之前几个月业务繁忙,对于现场的日常检查较少。但是任何理由都不能作为借口,今后我们会平衡好各方面工作,将大量的时间用于管理及服务品质的监控上,从而真正能够做到替总经理分忧。

一、目标 

二、具体措施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需要各部门团结一致,互相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1.、制造部 

(1)请加强对产品的质量自检工作,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 

(4)请加强对现场的5s维护,确保现场整洁、有序,保证物流通道的畅通以及所需物品的即时获得。

2、技术部 

3、 供应部:请加强对合格供应商的评价和控制,以确保原辅材料的品质。对于出现多次质量问题且无明显改进效果的供应商,可考虑另外开发合格供应商。

4、 质量部应与各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工作,起到对产品质量的监督作用; 

10、  中层以上管理者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达成共识,按照体系规范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才能做好,希望各部门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公司2015年的质量目标!

往届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参考

浙江大学届毕业生有49.96%通过校内途径落实工作;有19.08%的同学直接在招聘单位网站找到当前工作;有8.39%的同学通过老师亲戚朋友介绍获得工作;5.82%的同学通过在岗实习获得;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找到工作的比例为4.77%。本次问卷调查中,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14人,占0.24%。

二、毕业生暂定年薪。

有16.63%的毕业生,因为公司保密和不清楚等原因没有反馈暂定年薪。若去除这部分同学,其余毕业生中有44.65%集中在7-13万之间,32.05%在15万以上。为计算均值,现将3万以下按2万计算,40万以上按45万计算,其他按区间中值计算,浙江大学毕业生的暂定年薪均值是13.34万元,比届毕业生(11.35万元)提升了近20%。13万以上的高薪段,男生的比例较高,而13万以下的低薪段,女生比例较高,男生的总体暂定年薪明显高于女生。

三、工作岗位与专业的相关度。

浙江大学有71.31%的毕业生认为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非常相关或比较相关,也有14.43%的同学认为不太相关。

四、毕业生工作满意度。

浙江大学有74.15%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2.36%的同学不太满意。

五、毕业入职培训情况。

新员工入职培训是毕业生适应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单位的入职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发现,98.35%的用人单位都有专门的入职培训。其中入职培训一周左右和五周以上的最多。

六、对毕业生满意度和发展潜力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的满意度和发展潜力评价,可以初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对浙江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中,“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超过99%;在发展潜力评价中,“比较好”和“非常好”的比例也超过99%,说明浙江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都很好。

七、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评价。

从用人单位对浙江大学毕业生各个方面的评价来看,“好”或“特别好”的总和都在95%以上,处于较高水平。

八、企业青睐的能力与素质。

作为即将踏入职场的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即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什么能力和素质是最重要的。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牵动全社会的大事。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学院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重要体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院的社会声誉,制约着我院的生源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学院加大了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也强化了就业指导,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力争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地就业。作为高职学院的我们,不仅要积极响应国家、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就业精神,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特点,努力打造学院的品牌,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20xx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xx年学院有艺术设计(陶瓷方向)、雕塑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材料工程技术、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营销与策划、商务管理等11个专业毕业生313名。截止12月份,毕业生就业302人,就业率达到96.49%。基本上完成了学院年初制定的目标。

(二)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一把手”工程,由主持学院工作的院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和就业工作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学生处、教务处、实训部、各系负责人为成员单位,具体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实施。及时召开就业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措施,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经过各系、部门的积极努力工作,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就业指导,积极拓展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完成了预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强化就业教育,转变择业观念

根据各专业特点、社会需求状况和毕业生实际,各系、就业指导中心通过问卷形式,对15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德化周边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在开设了就业指导选修课教学的同时,还邀请有关专家到学院举办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求职自信心和就业的主动性。同时,学院举办了第七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近30%的学生参加了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规划自己职业生涯,合理定位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

(三)拓展市场空间,提供就业信息

就业指导中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到州泉,厦门等地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收集就业信息;学院根据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和就业方向,于20xx年12月19日举办了20xx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组织邀请了20多家用人单位来招聘人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同时组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求职,与德化县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及时提供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免费发布毕业生的求职信息,为毕业生寻求就业机会,努力探索新的就业模式。

(四)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促进就业工作信息化

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建立了就业网站,及时更新内容,发布招聘信息,做好与有关人才网站的链接;加强就业信息收集与管理,及时发布就业信息。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加有关网上招聘,拓宽就业信息来源渠道。20xx年,共提供近1200多条网络就业信息。

(五)强化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我院严格落实高职学生学期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与德化36家大型企业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加大是学院实践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

(六)实施“双证书”制度,有力推动就业工作

落实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我院的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站目前能够开展12个专业技能鉴定,基本涵盖了各个专业,为落实“双证书”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院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在颁发专业学历证书前,努力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职毕业生,帮助其按规定申请相应的鉴定补贴。

2、各专业之间的就业状况不平衡。有些技能性强的专业就业较好,对一些就业对口比较窄的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3、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毕业生就业后的流动性较大,开展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有一定困难。

高质量的年度报告心得体会

年度报告是一份公司对过去一年业务表现的汇报,也是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一份高质量的年度报告不仅可以反映公司的发展情况,还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忠诚度。在撰写年度报告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总结出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的业务决策提供参考。

1.制定清晰的编写目标,确定读者对象,了解读者需求;

2.精细的排版,图文并茂,突出重点;

3.在字数方面,简短明了,不冗长;

4.突出业绩与业务重点。

第三段:保持风格的统一性。

年度报告的风格应该保持统一性,即使用同样的表述方式和视觉元素。这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报告的内容。此外,报道的内容也要符合公司的宣传口径和风格。

总结年度报告的心得体会可以让公司反思自身的业务进行,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借鉴意见。总结体会时可以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1.业务方面的总结,包括生产、销售、投资等;

2.内部管理方面的总结,如财务、人力资源、技术等;

3.对外合作方面的总结,包括供应链、客户、合作伙伴等。

第五段:结语。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编写高质量的年度报告是一项相当复杂的任务。但是,只有编写出具有高品质的报告,才能够提供对公司的理解和发展意见。在编写年度报告的过程中,总结自身的心得体会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良好的心得体会可以使公司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业务情况,更全面、透彻的把握市场动态,推动公司朝着更加稳健的发展方向前进。

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教授用“十八大看点”总结今年的报告,这些“看点”折射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喜和忧。

喜:高职生就业创业收入比例提高。

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这个信息在报告中再次被提及,699万高校毕业生中,高职院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力压“211”院校。报告显示:2012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比2011届上升0.8个百分点,并且从2009年开始,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年上升。其中,有56%的高职毕业生3年内发生过职位晋升,略高于本科毕业生职位晋升的比例(52%)。

收入倍增:作为城乡高技能劳动力的新增力量,高职生整体上在毕业三年后就实现了收入倍增。2012年,被调查的2009届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月收入为4160元,比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增加2270元,涨幅为120%。

自主创业比例增长两倍以上:被调查的2009届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中,毕业3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3%,比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增加了2.3倍。本科毕业生该比例增长倍数为2.0倍。

被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过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丁仕源是“中国90后创业最年轻的富豪,现在执掌的活动策划企业,让他拥有1200万元的财富。”丁仕源说:“感谢母校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桂林福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3期共450人的订单班培养,至2012年有30%毕业生已成为该公司的骨干力量,其中1人升任厂长,4人担任副厂长,1人担任质检部副站长。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评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会做人,能做事,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钻研,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结构有所改善;国际合作办学拓展新领域。

面对当前国内经济增幅放缓、企业生存困难、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高职教育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由此,四川省德阳市市长陈新有指出:“如果没有各类职业院校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德阳的工业经济,特别是重装基地建设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发展。”四川省绵阳市市长林书成表示,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以一个专业带动地方一个支柱产业,出多少钱政府都可以支持。

忧:内外的竞争压力。

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1297所高职院校,设置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的超过630所。此外,还有近200所高职院校在县里办学,150多所高职院校办在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科技园区,布局上比较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尤其是三线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需要。

然而,在记者采访中,许多中西部三线城市没有成型的经济布局,无法走“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模式,这些地方的高职毕业生更多流向东部沿海城市,加入打工队伍行列。“没办法,我们的办学模式无法进行校企结合,因为当地没有像样的企业;我们也只有‘黑板上开汽车’,因为当地财政没有一分钱的投入。”中部省份的一所地方高职院校负责人诉苦说,“其实,据我了解,大部分地方高职院校都面临像我们这样的现状。”

报告显示,投入不足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中,虽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比重自2010年首次超过学杂费后,2012年进一步上升到了54.0%。但是,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各地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仍明显偏低。从全国水平看,地方普通高职高专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只有普通本科学校的56%,有15个省区低于这一水平,上海、青海、天津、贵州、甘肃、宁夏、湖南、安徽等地甚至低于50%。多数地区还未制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生均预算内拨款水平与本地区同等类型普通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因此,高职学生的学杂费负担仍然较重,规模扩张成为部分高职院校维持生计之道,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除了投入不足外,近几年,生源危机是高职院校无法逃避的话题,很多以生源养校的高职院校无以为继;由于就业的压力,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决定走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不可替代”的高职学校将会面临可替代的境地;生源危机使得招生来源多样化,高职院校如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在中国,本科以上毕业的属于“劳心者”,高职以下的属于“劳力者”,蓝领可能收入不低,却被整个社会歧视。

报告用多个“期待”,呼吁各级政府加大高职投入和转变职能——。

期待各级政府建立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提高拨款水平,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学生合理分担、社会资助等多渠道投入机制,改变高职院校主要依赖学费求生存的办学现状。应激发学校办学活力。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仍然没有落实,政府直接插手高职院校具体事务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同时扮演着高校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的多重角色,影响了高职院校办学效率,挫伤了办学积极性。

期待各级政府转变职能,落实办学自主权,把中层干部任免、教师招考、职务评聘、机构设置、专业设置等权限交给学校,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格局,激发高职教育办学活力。

期待高职招生制度的改革。“招生难对我们这样的农业学校尤其突出,我们在村庄里办学,条件相对较差。”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绍年说:“目前的招生制度不能满足涉农专业学校的招生需求。就应该一张答卷考察学生是否愿意来学校读书,回答‘是’就招进来,回答‘否’就放弃。”

孙绍年进一步解释说,高中、初中毕业生不愿意读完3年书后回去搞农业,我们的招生对象应该是那些正在干活的青壮年农民、是国家所号召培养的新兴职业农民。“但是,现在他们不能纳入招生对象,因此我们的招生对象范围要扩大。”

孙绍年的呼吁得到了响应。近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高职招生制度上进行了很大改革,意见指出,将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

意见指出了高职招生的几条途径:普通高考[微博]、单独招生、对口单招、注册入学、技能大赛免试入学等多种形式。教育部相关文件还指出,今年将加大非高考生入学高职的比例。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高职教育的新使命,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赋予高职教育的新任务。”马树超说,高职院校应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坚定信心、坚定信念。

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我们已经走进知识经济时代,即以知识的创新和知识迅速转化为技术引导经济发展的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应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要追求培养目标与岗位标准的零距离;专业设置应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则和个人的发展需要;课程体系要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体现高职特色;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应是多姿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也应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

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首批地方职业大学建立至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有一部分高职院校仍存在着规模小、效益低、发展慢、就业率低等问题,现有的办学规模与规划办学规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教学内容不能跟工作岗位设置良好的结合,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好的工作。

(一)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一些高职学校的在课程开发中脱离市场需求,没有进行岗位能力分析,达不到企业等用人部门的要求。在专业设置上随意性较大,盲目跟风上专业,造成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

(二)教学方法、手段陈旧。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育模式仍占主导地位,重视课堂教学、课本教学,强调教师讲授的主导作用。一些教学改革没有深入企业、市场,没有对专业本身的需求进行细致的调研论证,盲目删减课程,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完整性、亦不利于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

(三)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有望进一步加强。

由于劳动力供大于求,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而学校缺乏政策支持与长期发展目标,使得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的实际运行停留在某一时点,不能有效循环。大多数院校只停留在教学实习层面上的合作,企业界和学校双方不能相互深度介入,未能建立双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

(四)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有待加强,“双师型”教师匮乏,基础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不足,缺乏一专多能教师。企业优秀人才进事业单位较为困难,“双师型”人才很难补充进来。

(一)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专业设置与市场需要相匹配。

订单式培养是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在大学内短期设置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这种量身定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不来人的难题。

(二)教学方式、手段向现代教学方式、手段转化。

首先,教学方式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实现个人成材、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其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加快数字图书馆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而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三)注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提倡“以做带学、学做结合”,学校教育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依托工作现场作为学生学习技能训练的基地,为学生毕业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大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正比关系,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双师型教师比例的提高,是对教学效果的保障。

综上,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我们必须用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重组和构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一是加强“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在加强“三基”的过程中,利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二要跟踪学科前沿,优化教学内容,提出“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与“教学方法的革新”要与时俱进、协调发展,反映现代科学的成果;三是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利用知识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