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性散文(汇总20篇)

时间:2023-12-14 08:53:34 作者:笔尘

优秀作文需要作者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准确地反映出社会的现状和问题。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哲理性散文

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思考;也是人生转折的必要过程,更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成本。人一旦进入了“静”界,便多了一些祥和,少了一些纷争;多了一些幸福,少了一些灾祸。

属于自己的风景,从来不曾错过;不是自己的风景,永远只是路过。天地太大,人太渺小,不是每一道亮丽的风景都能拥有。

一辈子,只求有一道令自己流连忘返,不离不弃的风景就已足够。每一颗心,都有一份无法替代的情愫和某一道风景永远关联着。人生的风景,是物也是人。

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人生,空手而来,必然空手而归。在你我的时间尽头,一切都将化成云烟。因此,在拥有时,要好好珍惜;失去之后,要舍得放开。

失去之后还紧追不舍,最终追回来的只有无尽的落寞和悲伤。能拥有的即使再不堪也比会失去的强,只有懂得珍惜,舍得放手的人,才能邂逅越来越好的拥有。

正确看待自己的拥有,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人生的得与失,就能享受充实而幸福的人生。清闲有清闲的寂寞,也有清闲的快乐;繁忙有繁忙的热闹,也有繁忙的烦恼。

任何东西都是祸福相依的。因此,得到了别骄傲,要珍惜自己拥有的;没有的别失望,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生活在于过程,犹如生命在于成长。平淡不是无味,而是生活的真味;平淡不是无所求,而求得的恰是人生的本质。

高山峻岭能够为我们贡献惊奇,但平原上的稻香麦浪,才能满足我们的真正需求。任何激越的爱情,都会回归于柴米油盐;任何辉煌的人生,都将恬淡于平静的回忆。

说不清生命的味道,分不清人生的滋味,得有得的滋味,失有失的味道。生命的过程中,五味俱全,失落时我们不能不伤情,得意时我们不能不欢欣。

我们总是把人生的种种得失,融入于我们的感情,得之则喜,失之则悲。生活就是这样,忙忙碌碌,平平淡淡,人生就是这样,坎坎坷坷,起起伏伏。

量有多大,心有多静;心有多静,福有多深。心静不静,和环境无关。最深的宁静,来自最宽广、包容的胸怀。福深福浅,不在于能笑着迎来多少,而在于能看淡多少失去。

人生之苦,在得失间。心胸宽广之人,拿得起,放得下,无意于得失,自然坐怀不乱。花谢芳不败,心静人自在。心静了,才有闲心品味出已有的幸福。

林清玄哲理性散文

每年一到冬天,有一位生长在北方的朋友就常常抱怨台北不下雪,一点不像冬天,然后就会谈起他在北方的故乡。那里一片莹白的雪,让人在冬天还有清明朗净的心情。

不下雪有许多事做起来就少了滋味,像喝白干、吃烤羊肉,围在一起吃涮锅。有一回我忍不住说:“雪恐怕不是你最怀念的,你怀念的只是一种心情吧!”因为即使在台湾也有许多地方下雪,我的朋友到雪地里还是不能平静。一日到了外国遍地的冰雪,恐怕更要怀念这个南方小岛的绿色冬天。

冷暖原来最深刻的感受,不是在肌肤上的,而是心情的。在落寞之际,处在春天的花园里,心里仍然会冷;兴起之时,即使走在寒大的雪夜,还能有意。我常有这样的经验,寻常的人一定也有,我就看过遭受重大挫折的人,在炎热的夏天还浑身打着哆嗦。

不管是春夏秋冬,我总是喜欢到郊外去,因为在室内,就不能感受真实的季节感应,我觉得最可悲的莫过于是夏天总是躲在冷气房里,而冬风来袭时则抱守着暖炉的人。那样的人不知道春花何时盛放,也不能体会冬冷独步街头冷冽的清醒。

去年冬天,我经常到台北近郊莺歌山上的亲戚家里度假,那时我觉得,就是没有雪,人坐在屋里听着呼啸的山上风雨,也能寒到彻骨,而就是简单的坐在书桌前读一本好书,同样的`风雨,都是没有寒意的。

莺歌,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镇,因为它是个陶瓷工业城,还隐伏着空气污染、噪音弥漫、道路崎岖的种种问题,大致的说,它不能说是一个美丽的城。可是就在我从台北往莺歌驰车的路上,心情就美丽了,尤其是在冬天。

台北往莺歌有两条路,一条是走板桥、树林、山佳,一条是走板桥、土城、三峡。前者是沿着铁道的一条山路,曲曲折折,让人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尤其是车到山佳,要通过许多山弯,每一山弯都是一次豁然开朗的大地。后者是在两片平原的中间的宽广马路,左右都是稻田,偶有灰色的农舍夹杂其中,就是最冷的风雨也是绿色的。

看,火车真是美的,每一格车窗都有一格乡心在旷野中奔弛,每一扇亮灯的车窗都是活的,它带着我们夜的怀乡的心情,开向南方;南方此刻可能是天暖,是阳光普照的,我总觉得望着远远的列车,雨中远比阳光下让人惊心。

有时候亲戚的小孩放假,我们就在书房里说故事,围着煤油的炉于,我聆听着孩子们说出他们心里的梦想,他们在冬季仍是充满生命的热力,不畏寒冷。有一天他们在院于里放冲天炮,一道闪光射过满大的雨,最小的孩子欢呼的说:“我要把冲天炮射到星星的位置。”那时天上并没有星,可是在孩子心里却有星的光芒,我想,孩子不畏冬,因为他们总知道春天的百花不远,大人怕冬,是知道下一个春天不是今年的春天。

冬天在孩子的眼中是为春天而吹奏的音乐,是在风雨中还能看见的朝霞。在孩子看来,冬天和春天的距离像同一花枝的两朵花,对我们来说,冬与春的距离,像星与星的距离一样大。我几乎能体会孩子的想法,但也使我惆怅,冬天是烦人的,然而只要我们能捉住小小的乐趣,冬天烤番薯的香味也可以和春天的玫瑰花香一样令人回味。

人只要多少有孩子的心情和孩子的梦,冬天下不下雪无关紧要,因为雪也总要过去,纪伯伦说:“橡树和松柏既不是同类,也不必在彼此的荫中生长。”在莺歌山上过冬,我觉得冬天如果是松柏,春天就是橡树,原是没有好坏,差别的只是心情。我写信给朋友:“不必怀念北国的雪了,没有雪也能有雪的心情。”

林清玄哲理性散文

我读过好几部佛经,常常为其中的奥义精深而赞叹着,可惜这些佛经总是谈出世的道理,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空的,很难运用到实际的生活里来,对一个想要人世又喜欢佛道的人总不免带来一些困惑。

黄桑禅师说法里有这样一段:“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与众生请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偏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满,光明偏照也。”

把一个人的“心”提到与众生请佛平等的地位,稍为可以解开一些迷团。

一个人的心在佛家的法眼中是渺小的,可是有时又大到可以和诸佛相若的位。在新竹狮头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第,壁上用苍润的楷书,写上“心即是佛”四个大字。同样的,在江苏西园寺大雄宝殿里也有四个大字“佛即是心”;不管是心或佛摆在前面,总是把人的心提升到很高的境界。

其实,这四个字学问极大,它有十六种排列组合,每一种组合意义几乎是一样的,以心字开头有四种组合:“心即是佛,心是即佛,心佛即是,心即佛是”,以佛字开头也有四种组合:“佛即是心,佛是即心,佛心即是,佛即心是”,几乎完全肯定了心的作用,佛在这里不再那么高深,而是一切佛法全从行念的转变中产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以不再从“空”的角度在经文中索解,有时一个平常心就能在佛里转动自如了。

我最喜欢的讲佛法是“维摩经”里的一段,维摩诺间文殊菩萨说:“何等为如来种?(什么是如来的种子?”)文殊说:“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恙、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人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文殊并且进一步解释:“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

在这里,文殊把人世间烦恼的意义肯定了,因为有一个多情多欲的身体,有愚昧,有情爱,有烦恼才能生出佛法来,才能生出如来的种子,也就是“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把佛经里讲受,想、行、识诸空的理论往人世推进了一大步,渺小的人突然变得可以巨大,有变化的弹性。

在我的心目中,佛家的思想应该是瘸子的拐杖,顽者的净言,弱者的力量、懦者的勇气、愚者的聪明、悲者的喜乐,是一切人生行为中的镜子。可惜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讲佛法的“有道高僧”大部分忽略了生命的真实经验,讲轮回,讲行云。讲青天,讲流水,无法让一般人在其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过去旅行访问的经验,使我时常有机会借宿庙宇,并在星夜交辉的夜晚与许多有道的僧人纵谈世事,我所遇到的僧人并不是生来就是为僧的,大多数并在生命的行程遇到难以克服的哀伤烦恼挫折痛苦等等,愤而出家为僧,苦修佛道,可是当他饲入了“空门”以后,就再也不敢触及尘世的经验,用这些经验为后人证法,确实是一件憾事。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住在佛光山,与一位中年的和尚谈道。他本是一名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因为爱情受挫,顿觉人生茫然而适入空门,提到过去的生命经验他还忍不住眼湿,他含泪说:“离开众生没有个人的完成,离开个人也没有众生的完成;离开情感没有生命的完成,离开生命也没有情感的完成。”也许,他在孵说里是一个“六根不净”的和尚,但是在他的泪眼中我真正看到一个伟大的人世观照而得到启发,他的心中有一颗悲悯的如来的种子,因为,只有不畏惧情感的人,才能映照出不畏惧的道理。

心有时很大,大到可以和诸佛平等,我们应该勇于进入自己的生命经验,勇于肯定心的感觉,无明如是,有爱如是,一切烦恼也应该做如是观。

莺歌山之冬。

每年一到冬天,有一位生长在北方的朋友就常常抱怨台北不下雪,一点不像冬天,然后就会谈起他在北方的故乡。那里一片莹白的雪,让人在冬天还有清明朗净的心情。

不下雪有许多事做起来就少了滋味,像喝白干、吃烤羊肉,围在一起吃涮锅。有一回我忍不住说:“雪恐怕不是你最怀念的,你怀念的只是一种心情吧!”有许多地方下雪,我的朋友到雪地里还是不能平静。一日到了外国遍地的冰雪,恐怕更要怀念这个南方小岛的绿色冬天。

冷暖原来最深刻的感受,不是在肌肤上的,而是心情的。在落寞之际,处在春天的花园里,心里仍然会冷;兴起之时,即使走在寒大的雪夜,还能有意。我常有这样的经验,寻常的人一定也有,我就看过遭受重大挫折的人,在炎热的夏天还浑身打着哆嗦。

不管是春夏秋冬,我总是喜欢到郊外去,因为在室内,就不能感受真实的季节感应,我觉得最可悲的莫过于是夏天总是躲在冷气房里,而冬风来袭时则抱守着暖炉的人。那样的人不知道春花何时盛放,也不能体会冬冷独步街头冷冽的清醒。

去年冬天,我经常到台北近郊莺歌山上的亲戚家里度假,那时我觉得,就是没有雪,人坐在屋里听着呼啸的山上风雨,也能寒到彻骨,而就是简单的坐在书桌前读一本好书,同样的风雨,都是没有寒意的。

莺歌,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镇,因为它是个陶瓷工业城,还隐伏着空气污染、噪音弥漫、道路崎岖的种种问题,大致的说,它不能说是一个美丽的城。可是就在我从台北往莺歌驰车的路上,心情就美丽了,尤其是在冬天。

台北往莺歌有两条路,一条是走板桥、树林、山佳,一条是走板桥、土城、三峡。前者是沿着铁道的一条山路,曲曲折折,让人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尤其是车到山佳,要通过许多山弯,每一山弯都是一次豁然开朗的大地。后者是在两片平原的中间的宽广马路,左右都是稻田,偶有灰色的农舍夹杂其中,就是最冷的风雨也是绿色的。

看,火车真是美的,每一格车窗都有一格乡心在旷野中奔弛,每一扇亮灯的车窗都是活的,它带着我们夜的怀乡的心情,开向南方;南方此刻可能是天暖,是阳光普照的,我总觉得望着远远的列车,雨中远比阳光下让人惊心。

有时候亲戚的小孩放假,我们就在书房里说故事,围着煤油的炉于,我聆听着孩子们说出他们心里的梦想,他们在冬季仍是充满生命的热力,不畏寒冷。有一天他们在院于里放冲天炮,一道闪光射过满大的雨,最小的孩子欢呼的说:“我要把冲天炮射到星星的位置。”那时天上并没有星,可是在孩子心里却有星的光芒,我想,孩子不畏冬,因为他们总知道春天的百花不远,大人怕冬,是知道下一个春天不是今年的春天。

冬天在孩子的眼中是为春天而吹奏的音乐,是在风雨中还能看见的朝霞。在孩子看来,冬天和春天的距离像同一花枝的两朵花,对我们来说,冬与春的'距离,像星与星的距离一样大。我几乎能体会孩子的想法,但也使我惆怅,冬天是烦人的,然而只要我们能捉住小小的乐趣,冬天烤番薯的香味也可以和春天的玫瑰花香一样令人回味。

人只要多少有孩子的心情和孩子的梦,冬天下不下雪无关紧要,因为雪也总要过去,纪伯伦说:“橡树和松柏既不是同类,也不必在彼此的荫中生长。”在莺歌山上过冬,我觉得冬天如果是松柏,春天就是橡树,原是没有好坏,差别的只是心情。我写信给朋友:“不必怀念北国的雪了,没有雪也能有雪的心情。”

水中的蓝天。

开车从莺歌到树林,经过一个名叫“柑园”的地方,看到几个农夫正在插秧。由于太久没看到农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辽阔,使我为那无声的画面感动,忍不住下车。

农夫弯腰的姿势正如饱满的稻穗,一步一步将秧苗插进水田,并细致敬谨的往后退去。

每次看到农人在田里专心工作,心里就为那劳动的美所感动。特别是插秧的姿势最美,这世间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向前的,惟有插秧是向后的,也只有向后插秧,才能插出笔直的稻田;那弯腰退后的样子,总使我想起从前随父亲在田间工作的情景,生起感恩和恭敬的心。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农人退后插秧,是前进,还是退后呢?甲得从前在小乘佛教国家旅行,进佛寺礼拜,寺院的执事总会教导,离开大殿时必须弯腰后退,以表示对佛的恭敬。

此刻看着农夫弯腰后退插秧的姿势,想到与佛寺离去时的姿势多么相像,仿佛从那细致的后退中,看见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从柑园的农田离开,车于穿行过柳树与七里香夹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间溪流一样明净,好像刚刚在佛寺里虔诚的拜过佛,正弯腰往寺门的方向退去。

哲理性散文

是天边的虹,转瞬即逝,却又柔美异常;青春是清晨的雾,朦胧含蓄,却又适合徜徉;青春是山涧的溪,清丽柔和,却又时常飘荡。

我们曾经是单纯的孩子,我们希望能单纯一辈子。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宁愿永远不懂,那些从前不懂的事。

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才是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份!

在青春之路上唱着青春之歌,心情那样的舒畅洒脱,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青春之河,回眸巴!回眸青春的神气,几乎每一瞬间都有鲜花绽放,回眸青春的美妙,几乎每一处都有生命的奔息,无论你选择哪个角度透视青春,都是那么玲珑剔透。

春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财富、青春是一种概念,更是一种风度。朋友啊!珍惜青春。

如果等待可以换来奇迹,那么我愿意一直等下去,无论是一年,或者是一生。经典语句。

我常常在思索我们的青春,它真是一个奇形怪状的玩意儿,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像翅膀一样招摇着,久久不肯离去。

我每天都在数你的笑,可是你连笑的时候,都好寂寞。他们说你的笑容,又漂亮又落寂。

余光中的哲理性散文

文学作品给读者的印象,若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理念与情感为对立,则每有知性与感性之分。所谓知性,应该包括知识与见解。知识是静态的,被动的,见解却高一层。见解动于内,是思考,形于外,是议论。议论要有层次,’有波澜,有文采,才能纵横生风。不过散文的知性仍然不同于论文的知性,毕竟不宜长篇大论,尤其是刻板而露骨的推理。散文的知性该是智慧的自然洋溢,而非博学的刻意炫夸。说也奇怪,知性在散文里往往要跟感性交融,才成其为“理趣”。

至于感性,则是指作品中处理的感官经验,如果在写景、叙事上能够把握感官经验而令读者如临其景,如历其事,这作品就称得上‘感性十足”,也就是富于“临场感”(senseofimmediacy)。一位作家若能写景出色,叙事生动,则抒情之功已经半在其中,只要再能因景生情,随事起感,抒情便能奏功。不过这件事并非所有的散文家都做得到,因为写景若要出色,得有点诗人的本领,叙事若要生动,得有点小说家的才能,而进一步若要抒情,则更须诗人之笔。生活中的感性要变成笔端的感性,还得善于捕捉意象,安排声调。

另一方面,知性的散文,不论是议论文或杂文,只要能做到声调铿锵,形象生动,加上文字整洁,、条理分明,则尽管所言无关柔情美景或是慷慨悲歌,仍然有其感性,能够感人,甚至成为美文。且以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为例: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短短九十个字,回旋的空间虽然有限,却一波三折,层层逼进,而气势流畅,议论纵横,更善用五个“士”和三个“鸡鸣狗盗”形成对照,再以鸡犬之弱反比虎豹之强,所以虽然是知性的史论,却富于动人的感性。在美感的满足上,这篇知性的随笔竟然不下于杜牧或王安石自己咏史的翻案诗篇,足见一篇文章,只要逻辑的张力饱满,再佐以恰到好处的声调和比喻,仍然可以成为散文极品,不让美文的名作“专美”。

因此感性一词应有两种解释。狭义的感性当指感官经验之具体表现,广义的感性甚至可指:一篇知性文章因结构、声调、意象等等的美妙安排而产生的魅力。也就是说,感性之美不一定限于写景、叙事、抒情的散文,也可以得之于议论文的字里行间。纯感性的散文可成为美文,除了文体有别外,简直就是诗了。留朝的文章,尤其是江淹的(恨赋》、《别赋》之类,正是纯感性的美文。但是中国文化毕竟悠久,就连这样的美文也不脱历史的背景。若求其更纯,或可向小品之中去寻找。齐梁间文人的小简,在清丽的对仗之下,每有此种短篇佳制.刘潜《谢始兴王赐花纨簟启》便是美丽的样品:

丽兼桃象,周洽昏明,便觉夏室已寒,冬襄可袭'虽九日煎沙,香粉犹弃,三旬沸海,团扇可捐。

寥寥三十五字,焦点只集中在一个感性上:收到的桃枝簟与象牙簟触肌生凉,虽在三伏盛暑,亦无须敷粉挥扇。相对于这种纯感性的散文,韩愈的不少议论文章,例如《原道》、《原毁》、《师说》、《讳辩,,讨论的都是抽象的理念,可谓之纯知性的散文。不过,正如法国作家毕丰所言:“风格即人格。”在一切文体之中,散文是最亲切、最平实、最透明的言谈,不像诗可以破空而来,绝尘而去,也不像小说可以戴上人物的假面具,事件的隐身衣。散文家理当维持与读者对话的形态,所以其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

散文常有议论文、描写文、叙事文、抒情文之分,准此,则其第一类应是知性散文,其余似乎就是感性散文了。其实,如此分类,不过便于讨论而已。究其真相,往往发现散文的名作,在这些功用之间,只是有所偏重,而非断然可分。文章的风格既如人格,则亦当如完整的人格,不以理绝情,亦不以情蔽理,而能维持情理之间的某种平衡,也就是感性与知性的相济。也因此,知性散文之中,往往有出色的感性片段,反之,在感性散文里,也每有知性的片段令人难忘.例如曹丕的《典论论文》,本质当然是知性的,可是读者印象最深的,却是“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以后的一段。那一段究竟算是知性还是感性,固难断盲,可是到了篇末这几句,高潮涌起,感慨多于析理,则显然是感性的:

古人*尺壁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则慑q'01.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同样地,《丘迟与陈伯之书)对于叛将晓之以义,动之以情,戒之以史,大致上是一篇知性文章,但其传世之句,却是“幕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最富感性的这一段。反之,《前赤壁赋》原为感性抒情之作,但是苏子答客的一段,就地取材,因景立论,而以水月为喻,却转成知性的高潮。“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知性的哲理乃成为感性美文的脊椎,支撑起全篇的高超洒脱。同理,《阿房宫赋,是一篇华丽的辞赋,前三段恣意铺张,十足成了描写文。但从第四段的“嗟乎”起,虽仍维持写景的捧比句法,却渐从感性摆渡到知性。到了末段,正式进入知性的高潮: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叹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准此,则把散文分成知性与感性,往往失之武断,并无太大意义.许多出色的散文,常见知性之中含有感性,或是感性之中含有知性,而其所以出色,正在两者之合,而非两者之分.就像一面旗子,旗杆是知性,旗是感性:无杆之旗正如无旗之杆,都飘扬不起来。文章常有硬性、软性之说;有杆无旗,便失之硬性;有旗无杆,又失之软性。又像是水果,要是一味甜腻,便属软性,而纯然苦涩呢,便属硬性.最耐品味的水果,恐怕还是甜中带酸,像葡萄柚那样吧。

所以太硬的散文,若是急于载道说教,或是矜博炫学,读来便索然无趣。另一方面,太软的散文,不是一味抒情,便是只解滥感,也令人厌烦。老实说,不少所谓的“散文诗’过份追求感性,沉溺于甜腻的或是凄美的诗情画意,正是此种软性散文。其实,不论所谓“散文诗”或是所谓“美文”,若是一味纯情,只求唯美,其结果只怕会美到“媚而无骨”,终非散文之大道。有一本散文集,以纯抒情为标榜,序言便说:“纯抒情散文是梦,是星空烟雨,是三月的柔思,是十月的秋云。”这几句话,尤其是“星空烟雨”一句,是否妥当,姑且不论,但是这样的风格论,要把散文等同于诗,而且是非常狭窄的一种抒情诗,恐怕也非散文之福。

要求作家下笔就得“载道”,不是自己的道,而是当道的道,固然是太:硬’了。反之,怂恿作家笔端常带“纯情”,到了脱离言志之境,又未免太“软”了.一位真正的散文家,必须兼有心肠与头脑,笔下才有兼磁感性与知性,才能‘软硬兼施”。唐宋号称八大文家,而后世尤崇韩、柳、欧、苏。其中道理,当有专家深入分析。若以知、感兼擅为多才的标准,来权衡八大,则苏洵与曾巩质胜于文,几无美文可言。苏辙最敬爱兄长,也确有几篇传世的感性美文,亦能诗,堪称多才。剩下一个王安石,能文之外,兼擅诗词,当然称得上多才。不过就文论文,他笔下的感性固然胜于老苏与曾巩,但比之四大,却也较为质胜于文。拿《游褒禅山记》跟《石钟山记》来比,两篇都是游记,也都借题发挥,议论纵横而达于结论。然而借以发挥的那个“题”本身,亦即游山的感性部份,则苏轼的文章感性强烈,如临其境,显得后文的议论真是有感而发,王安石的文章却感性平淡,未能深入其境,乃显得后文的议论滔滔有点无端而发。总而言之,苏文的感性与知性融洽,相得益彰,王文的感性嫌弱,衬不起知性。

因此我不禁要说,同样是散文家,甚至散文大家,也有专才与通才之分。专才或偏于知性,或偏于感性,唯有通才始能兼擅。以此来衡量才之宽窄,不失为一种可*的标准。例如苏轼,在论人的文章里,其知性与抒情的成份尚有浓淡之分:《晁错论》几乎不抒情,至于《范增论,、《贾谊论》、《留侯论》,则抒情成份一篇浓于一篇.《方山于传9又别开生面,把抒情寓于叙事而非议论。至于(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等五记,却又在抒情文中带出议论,其间情、理的成份虽各不同,但感性与知性的交织则一。更多姿的该是赤壁二赋,两篇都是抒情文,但是前赋在饱满的抒情之中,借水月之喻来说理,兼有知性,后赋却纵情于叙事与写景,纯是感性。苏轼兼为诗宗词豪,姑且不论,即以散文一道而言,其才之宽,亦不愧“苏海”。

自从新文学运动以来,散文一直是文坛主力虽然不如诗歌与小说那么勇于试验而变化多端,却也不像这两种文体那么历经欧风美雨而迷惑于各种主义、各种派别。散文的发展最为稳健,水准最为整齐,而评价也较有共识。在所有文体之中,散文受外来的影响最小,因为它原来就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力所在,并且有哲人与史家推波助澜,而在西方,尤其是到了现代,它更是弱势文体,不但作家逐渐凋零,连评家也不很重视。和诗、小说、戏剧等文体枢比,散文的技巧似乎单纯多了,所以更要*文字本身,也更易看出“风格即人格”。

新散文中当然也有知性与感性的对比。如果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等等人文学科的学者,甚至报刊的主笔、专栏作家等等,笔下兼具文采,则其文章应该算是广义的知性散文,而且当然言之有物。可惜一般文艺青年所见太浅,品味又狭,不免耽于感性,误会软性的散文才是正宗的散文。其实文学评论如果写出了文采,塑造了风格,像《文心雕龙》、《人间词话》那样,其本身也可以当作品来观赏。我在高中时代,苦读冯友兰的《人生哲学》,不太能够领会,嫌其文体有点不新不旧,不文不白。后来读到罗家伦的《新人生观》,费孝通的《重访英伦》,便欣然有所会心。但是给我启发最大的,却是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与《给青年的十三封信》。这两本文艺欣赏的入门书,流行于30、40年代,很少人把它当做知性散文来读。我这位高中生却一字不苟地读了好几遍,不但奉为入门指南,更当做文字流畅、单调圆融、比喻生动的散文来体会。

俗语说得好,“惟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予”则竭力遮盖本色。

朱光潜的文章,早在六十年前竟就写得如此清畅自然,颇为可贵。日后我自己写起知性散文来,不仅注意要言之有物,更知道要讲究节奏与布局。正是始于孟实先生的启蒙。

至于感性的散文,当然应该求之于当行本色的散文家。许多人很自然就想到了徐志摩,想到他的诗情画意。徐志摩原是诗人,下笔自然富于诗情画意,以散文艺术观之,其胜正在抒情、写景,《我所知道的康桥》可以印证。此文颇长,共分四段。就首段的缘起,次段的说理看来,叙事平平,议论也欠警策,均非所长;一直要等到后两大段描写康桥景色,并引发所思所感,才能读到十足的美文。更长的一篇《巴黎的鳞爪》,缺乏知性来提纲挈领,失之芜杂,感性的段落固多佳句,但每逢说理,便显得不够透彻练达。这是我读韩潮苏海时未有的缺憾。

这种缺憾,见之于另一位诗人散文家的感性散文,情形恐怕更甚于徐志摩:那就是何其芳。其实,早期的散文家里,感性散文写得最出神最出色的,恐怕得数名气不及徐志摩而夭亡却更早的一位作家——陆蠡。在抗战期间,他被日军逮捕,继而杀害,成为早期新文学莫大的损伤。陆蠡的独创在于断然割舍冗文赘念,而全然投入一个单纯的情境,务求经营出饱满的美感。也许议论亦非他所长,但是他未曾‘添'足”,所以你也捉不到他的短处。例如《贝舟》一文,破空而来,戛然而止,中间的神秘之旅原来是一场白日梦。此文幻而似真,叙事、写景、笔法都飘逸清空,不像徐志摩那么刻意著墨,已经摆脱了写实的局限。《囚绿记》里,一个寂寞的人把窗外的常春藤牵进房来,做他的绿友,终于怜其日渐憔悴,又把这绿囚释回。不待细赏本文,仅看文题,已觉其别出心裁了。最出神入化的一篇《*》,只从一丝萦念的线头,竟抽出了一篇唯美而又多情的绝妙小品。且看下面所录怎样无端地破题,才一转瞬,方寸之间早巳开辟出如何的气象:

曾有人惦记着远方的行客,痴情地凝望着城际的云霞。看它幻化为舟,为车,为骑,为舆,为桥梁,为栈道。为平原,为崇岭,为江河,为大海,为渡头,为关隘,为桃柳夹岸的御河,为辙迹纵横的古道,私心嘱咐着何处可以投宿,何处可以登游,何处不应久恋,何处宜于勾留,复指点着应如何迟行早宿,趋吉避凶。

陆蠡不愧是散文家中的纯艺术家,但仅凭如此的美文,却不能充分满足我们对散文情理兼修,亦即文质彬彬的要求。于是我们便乞援于“学者的散文”。

这名称有点望之俨然,令人却步,其实不必紧张。此地的学者当然不是食古不化、泥洋不通的学究学阀,而是含英咀华、出经入典、文化薰陶有素,却又不失天真、常保谐趣的从容心灵。这种心胸坦对大干,以万象为宾客,富于内者溢于外,写散文小品,不过是厚积的学力、活泼的想象、敏锐的观察,在沉静中的自然流露,真正是“风格即人格”,一点做不得假。不过学者所长往往正是所短,因为博极群籍之余,每一下笔,那些名句常会不招自来,如果才气不足以驱遣学问,就会被其所困,只能凑出一篇稳当然而平席之作。所以愈是学富,就更必须才高,始能写出真正的学者散文。

学者的散文当然也要经营知性与感性,更常出入情理之间。我曾经把这种散文叫做“表意”的散文,因为它既不要全面的抒情,也不想正式的说理,而是要捕捉情、理之间洋溢的那一份情趣或理趣。如果文章的基调在感性,例如抒情、叙事或写景、状物,则其趣味偏于情趣: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属于此类。如果基调是在知性,在于反复说明一个观念,或是澄清一种价值,则不论比喻有多生动,其兴会当偏于理趣: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有不少小品属之。这里面的消长微妙交错,难以截然区分,但仍然可以感觉。《雅舍小品》的知性较少,而且罕见长篇大论。梁实秋来台后仍保存这种作风,例如:

家居不可无娱乐。·卫生麻将大概是一些太太的天下。说它卫生也不无道理,至少上肢运动频数,近似蛙式游泳。

吃饭有时极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素朴的人生观。

每日东方乍白,我们梦已回而困未醒,会听到禽声无数,向早晨打招呼。那时夜未全消,寂静还逗留着采庇荫未找清的睡梦。数不清的麻雀的呜噪,琐碎得像要啄破了这个寂静,乌鹊的声音清利像把剪刀,老鹳鸟的声音滞涩而有刺像把锯子,都一声两声的向寂静来试锋口。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如邓约翰与马尔服,好用几何学的圆规、角度、线条等知性意象来比喻感性的爱情,中国作家却擅用感性的风景来象征文化与历史。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了他的《文化苦旅》。他在三峡的起点这么说:

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巍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哲理性散文

如果故事曾这样开始,在你的心中会希望它在何时何地变成记忆里,永远无法抹去的过去?那就让故事开始吧,既然鲜衣怒马,那便再锦上添花。

十六岁的花季正值美丽,就像是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加诸在身一般,每一分每一秒都争着、抢着绽放着它的光采。美丽以青春的名义,悄然无息。那这样一个少女应该是个怎般模样?不施粉黛,却遮花羞月;不作娉婷,却顾盼生漪。世间哪有这样的女子,莫不是天上的神仙跌落凡间,要不怎地能夺了天地造化生得个灵巧模样。

细细的去瞧她的模样,才发现她骑着枣红色的马儿,从远处翩翩而来。她是生气了吧,要不怎是娇憨模样,一汪秋水似梨花带雨。她是匆忙的吧,要不怎地鲜衣怒马。她是离家了吧,要不这样的刁蛮公主却没有人跟从。

且看她的身影越飘越远,走进了竹林深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在这里也是合适的,且不说周围的一片脱俗之意,单单是清脆的鸟鸣便觉得心身陡然宁静,似要与这竹林融为一体。渐渐走到竹林深处,便忘却了诸多烦恼,一心想着多看点美景,不做他念。久了便痴了,等回神来我们的小公主已经不知身在何处。此时纵是有千般的风景万般的妙处,也无心欣赏了。自己本是离家出走,没想到这才刚出家门就迷了路,痴了途。这样一想便觉得受了挫折,平日里的满腹委屈都哭了出来,叫人看了为实伤心,这样的可怜模样又有谁不怜呢。

可惜的的是四下无人,又是幽然寂静之地也无个人听,哭了些许便作罢了。好在日头正紧,周围一片光明,走着走着到也不觉得怕。若是半夜纵是大胆子人也非吓着不可。可是虽只走了半饷却仍不见出处,就又痛哭起来。这时忽然听到歌声带着调皮的调调唱到,“呦呦真奇妙,大白天姑娘在林里闹,痛哭流涕檫鼻涕,惹得乞丐我睡不着,你说奇妙不奇妙,哈哈,奇妙奇妙真奇妙。”寻着歌声便看到一少年,青衣布衫,十八岁模样。

说是个乞丐,步履间却透着几分不羁,腰间系酒,一袭青衣,倒似褪了这鲜衣怒马,弃了这一世浮华,离了这喧嚣尘世,一壶清酒,醉花,醉天下。

倔强的抬头,却对上一双清澈的双眸,眉眼间满是笑意,眉间落花带过一丝飘摇的柳絮,似晨光熹微时,那一抹淡淡斜阳,轻轻柔柔,又似初梦乍醒,那一份朦胧睡意,懒懒散散,倒也是十分舒服。在这林中撞见了她,他是开心了吧,要不怎是戏谑模样,一抹浅笑勾名利如水,他是平凡的吧,要不怎的青衣布衫,他是忘世了吧,要不这样的清秀公子怎不好生打扮,怎叫他生得一副女儿相,清秀的不染俗世烟火。

那一抹青色来回间便在石桌上置下清酒小菜,不忍碎了这美景,只轻唤一声“姑娘,想必是饿了吧,一点清酒小菜,望姑娘赏脸”

她敛了裙裾,移步桌前,那抹青色缓缓落坐“敢问姑娘芳名”

“璎珞”她抬起头,嘴角优雅的上扬,他举杯,一湾清酒一饮而尽,,她为他续上,他扬头,知是知己难遇,却偏让自己遇上了,终是饮尽了这最后一口清酒,“送你回去吧,你也该回去了”依旧是那一袭青衫,到是眉眼间多了几分不舍。

出了林,身后起了一阵叶笛声,她也不回头,只是含笑浅唱“愁,愁,愁,吾乃世间一独叟花里来,雾里去。识得天明人不尽渡,渡,渡,渡来相度梦里来,尘里去,看的浮生日攀闲,早起疯癫来相言,道尽古来痴狂语,唯恐语落酒挣先。话里梦,梦分尘。痴痴颠颠在人间。胜得落地一天仙。”他也吹得起兴,知是她轻声相和。

她不是离了这家,只是恼了这世,却遇了这景,撞了这人。趁这三分春色,添两分柳绿,一夕花醉。

辗转又是一年春…。

——这位姑娘是要去哪里啊?小生送你。

——小女子正好不识路,劳烦公子相送。

——咳咳,姑娘不怕遇到流氓?

——不怕!本姑娘怕过谁?

——好吧。

——曲曲一个书生,能奈我何?

——书生?姑娘开玩笑吧!

——你不是书生,你是谁?

——本是泼皮无赖,哪来半点风采?

——眼见公子眉眼清秀,将来定许一段好姻缘!

——那是极好的,如果成真,定忘不了姑娘的好处。

——公子说笑了,不是送小女子回家吗,怎么不走了?

——姑娘莫不是看错了,你家便在前方了。

——这位公子,多年前,我们是不是见过…。

……两年前,他十八,许她一个相遇,两年前,她十六,还他一段忆语……。

依旧是一襟晚照,一袭青衣,依旧是一抹浅笑,一生相忆。

人生哲理性的散文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有真情、有假意;有悲伤、也有欢乐;有感恩、也有抱怨。

《善忘,是人生的一种佳境》。

冷冷的晚风,轻轻地吹着,吹乱了满怀的思绪。辗转的流年,悄悄从指缝中溜走,不留痕迹,无情的岁月,在脸上刻下道道年轮。

蓦然回首,青春已逝。脆弱的心,在红尘中落寞成一季风花雪月,一世情缘,刹那间成了海市蜃楼!

人,这一生,如果事事都要记住的话,那实在是太多太多啦;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忘却。譬如: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快,以及他人对你的各种伤害,诋毁。忘记这些,不仅仅是一种大度、一种超脱,更是一种为人的美德。

忘却吧!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忧伤,因为它只会让人颓靡。忘却吧!如果把它们深藏心底,那么得到的,只会是更多的心碎与泪水;而且是毫无意义的。必竟过去的已成为过去,已画上句号,如云烟般消散。

走向明天,这是我在小学时就学到的,而从没有走向昨天之说。是的,昨天即为昨天,那就说明它已过去,不管它有多么的卑污,我们都可以做到忘却,然后是昂首挺胸,大步向前走,毫不畏惧的告诉人们:“我要走向明天,我要开拓我的明天”!

太阳每天必落。它毫不吝啬,更不会偏心于谁。我们也应该用新的心情,新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每一天。无需为昨天,已成为过去的忧伤而忧伤,亦,无需为昨天而得意忘形。

我们要面对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忘却吧!放下一天里的所有该放下的,让一切从零开始。如新的一天,新的太阳般重新升起,还自己一片澄清的天空!

无法忘记过去伤痛与愉悦的人,往往会连今天的幸福也失去!无法忘却昨天的人,往往会连今天都把握不住!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有真情、有假意;有悲伤、也有欢乐;有感恩、也有抱怨。

人总是一个矛盾体。一边希望自己能够活的超脱些,轻松自在些;可,常常又事与愿违,总在不经意间自己给自己制造很多的麻烦与负担。

如果真的想活得悠闲,那么,为何不学着让自己释放心灵的.重负,学着忘却,忘记那些无碍于个人原则的得失;无关大局的磕磕碰碰;无伤大雅的前嫌旧隙呢?学会让自己时时都轻装上阵,潇洒前行!

懂得忘却之人也是最明智之人,她们的心中只装着大局,她们追求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

因为有了忘却,她们便不会斤斤计较在情绪的漩涡里,也不会迷茫与徘徊在情感边缘。精神便得到了一份放松,心,便有了一份愉快。从而,使自己轻松迎接新的每一天!

人生如歌,何必去过份的计较与留恋那些过往的东西,何必把那些已成定局的怨恨背在肩上,让心灵去承受这种不必要的负载,让精神再去遭受这种无谓的折磨!学会忘却吧!

善忘,是人生的一种佳境!学会忘却吧!就像春去了秋来,花开了又谢,世间万物皆如此。

人生哲理性散文

在干活时,都要孩子帮忙。他说为什么总是叫我,你自己不行吗?我说:我希望你能习惯,别人需要你时,你就去快乐地帮助他。

也许你的帮助不是刻意的,或者在你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对需要帮助的人来说,那是刻骨铭心,感激不尽的。

或许你帮助人,人家没有谢意,但别的人会尊敬、赞美你。

再或许没人在意,或心怀恶意,但在自己的内心里,那是一份惬意。

惬意是什么感觉?那是无水的洗浴,让人浑身上下洋溢快意。

但是绝对不能带着情绪,要主动地做。

快乐是一种释放。人有很多的爱意,不释放就被扭曲,更抑制了爱的再生和增长。

那惬意是灵与肉的会意,人与自己心灵难得的相逢。

如果受到不公也不必委屈,宗教讲,那是为自己积的善事;政治说,为世界出了一份力;我说,那是一个人存在的意义。你想想,一个人整理自己的回忆,往事中能剩下的仅仅是人家助己或自己助人的努力。比如父母的抚养,朋友间的情意,亲戚送来的温暖,不相识的人一点儿慰藉,还有懊悔,点点滴滴。懊悔什么,自己没能很好帮助人家......

哲理性散文作文

我们之所以烦恼,在于记性;我们之所以心累,在于徘徊;我们之所以前行,在于感恩;我们之所以快乐,在于豁达;我们之所以成熟,在于看透;我们之所以放弃,在于选择;我们之所以宽容,在于理解;我们之所以为人,在于感情;我们之所以成功,在于勤奋;我们之所以幸福,在于知足。

生命的享受。

生命需要创造、需要体验、需要拼搏、也需要享受。享受不是放纵,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在忙碌奔波之余放漫脚步,看一看日落,闻一闻花香,发现平凡生活中蕴含的简单快乐。

方圆。

方是目标,圆是路径;方是原则,圆是变通;方以不变应万变,圆以万变应不变;方是做人脊梁,圆是处世锦囊;方而不圆易碰壁,圆而无方难成事;立志如山为方,行道如水系圆;不学山不能坚定,不学水不能曲达;方圆相融,随方就圆。

为人处事十忌。

你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你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你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你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你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你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你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你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你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你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珍视当下。

既然无法追回逝去的岁月,为何不将从前隐忍放弃?既然感觉未来时光缥缈,为何今天不能倍加珍惜?既然懂得梦想就是明天的希翼,为何不现在奋发努力?既然人生不能万事遂愿,为何不敢拆除心灵的藩篱?既然生命总有风雨侵袭,为何不趁早筑牢防范的岸堤?珍视当下,走出低迷,相信自己,创造奇迹。

哲理性散文

常言道:“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人生如梦”,是人们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珍惜。当梦醒时分,人们才能真正的大彻大悟,但为时晚矣!所以,我们才更应该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其实人生就是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日子,从这个观点看,人生不是梦!梦也不是人生,梦就是梦,梦就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所谓梦如人生,只不过是人们对人生历程、现实生活的比喻、概括和感叹而已。

“人生如梦”,其间蕴涵着几多欢乐?几多惬意?几多劝慰?几多无奈?几多理解啊?!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真好,就如游浮在如梦如幻的多彩世界里,哪怕间或出现了烦恼和不幸,它也只是多彩世界里的一个点缀!当然,人生如梦,在不同场合意蕴不同,如苏轼词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人生如梦”,穷也好,富也罢,得也好,失也罢,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不管昨天、今天、明天,只要能以积极良好的心态泰然处之,好好把握,就是美好的一天。既然人生如梦,就难免“梦”中或快乐,或痛苦;或满足,或失意,梦醒来还须从容面对,正视生活,正视人生,把握自己,奋力拼搏,一路前行!

还有一句话叫“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确,人生是个大舞台!

人生是绚丽的,人生是坎坷的,所以人生是多彩的!有的人生阳光顺意,有的人生多舛曲折;有的人生鲜花铺地,有的人生遍布荆棘;有的人生充满笑声,掌声,有的人生满是眼泪,叹气!这就叫“人生如戏”!

在一部戏里,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场景充满温馨,有的场景皆是杀气;有的场景气恼悲怆,有的场景啼笑皆非。可无论哪景哪幕,却都是演绎了人世间的现实生活剧!这就叫“戏如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人生历程里里外外都是戏!有时候你是主角,你身边的所有人都是你的观众,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审视着你,评议着你的表演或精彩,或失败;反之,你也是任何一个人的观众,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或是主角,或是配角,他们的表演也尽在你的眼中。

既然人生如戏,“戏”的情节就不会平淡无奇,就一定会有跌宕起伏。“戏”的发生、发展、结局全过程,有的在你意料之中,有的在你意料之外,比如人们的悲欢离合,等等,无一不是在如戏般的人生中兑现的。有一句话叫“因为爱他,所以离开他。”现实中有些感情就是如此的直接和残酷,如此的让“戏”中人清清楚楚,而让“戏”外人难以理解!

人生如戏,充满了哲理,也间杂着些许讽刺。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明知路没了却还在前行,因为太无奈。这就是“戏”!这就是人生!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要让微笑去代替痛苦,让进取去代替沉沦,让振作去代替失意。要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总之,置身于“戏”中的每一个人,无论你是主角还是配角,不管你在“戏”里还是“戏”外,你都要演好自己的角色,当好别人的观众,适时地为“演员”喝彩,或提出中肯的建议,这样,一出戏才能更和谐,更精彩,更完美!

请记住这句经典: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但愿我们的人生都有好梦,我们人生的“戏”每一出都精彩。

哲理性散文

我们都在这个寻寻觅觅的世界中想去寻找那个最好的,可是却迷茫的不知道到底怎么才是最好的?又或许世界很大,但有时候我们总在想以后的我们会是怎样的人,或者会做着什么样的事,当然这个都是未知的。

时间过得很快,都说“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这句话其实是真的。从出生到上幼稚园又到上小学再到上初中然后上高中最后上大学。没错相对而言高三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它处于一个分水岭,决定着你的将来,而现在的我正处于这样一个相对于很重要的阶段。有时候我也会想想未来的我会是什么样子或者换句话说吧!我会做什么工作,但我也无法想象不都说未来是无法预计的吗?所以有时我又会想:我想象有什么用呢?自嘲吗?我也不知道罢了,因为我还是那句话是我想象的,并非是真实的。我也很想自己未来会过的称心如意,但不都说了吗?那仅仅是想象。

现在的社会很现实勾心斗角的,我想说我很单纯,想毕会有人说现在没有真单纯,只有装纯的吧!当听到这个会话时,别生气动怒,不要怪别人把你想的太坏要怪就怪这个社会太过于现实,把人的双眼都蒙蔽了,现在我可以说我很单纯可是以后呢?我无法保证什么,因为我不知道我是否会做的到,我也许会被现实所逼迫做着我不想做的事,相对于现在而言说长远点就是我不知道我未来嫁的那个是人是不是我爱的?我做的工作是不是我现在最想做的工作?我想到时候我不应该去怪任何人吧!毕竟我并没有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所以我没有任何理由去责备任何人。

有时候我总在想着自己需要多努力才能讨人喜欢,让自己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很重要,可是后来我明白了,我不需要刻意做什么,因为不会有任何人会因为你而做什么改变,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只有自己把自己当回事别人才会把你当回事。

哲理性散文作文

静,是一种声音,从远古一直静到如今,从远山一直静到窗前,从眼下一直静到心间。

静是时光,它静得连一丝影子都无处寻找,静得连万事万物都跟着它走。时光就这样,不紧不慢,不骄不躁,从容而沉稳地做着它自己,成为它自己,结果,它成了我们眼里心境最平和,步伐最沉稳、情怀最辽远、生命力最强劲,也成了我们心中最难舍,最怀念、最珍贵的那一份。

静是寂寞,它默默地来,忽又无声无息地匆匆离去,不管是夜幕四合,还是黎明初启,所以,当你心生难忍之痒难解之痛时很容易把它抛弃。

静是花开,它既不打扰你,也不絮说芬芳的心绪;静是花落,即便有疼痛,有哀愁,有不舍,既不言也不语,所以,你总是觉得花是如此的美。

也许,你我都无法做到这样的一种静,却是否可以在这样的一种静里亮起一束光,光里闪着一丝欢;在这这样的一种静里守着一轮月,月中透着一份情;在这样的一种静里淌过一条河,河里开着一束花。

听,静有多静?

是啊,静水不闹,静情不躁,静心不摇,静爱至老。

哲理性散文作文

乐观是什么?是生活的态度;是良好的心态;也是向上的动力。

几个月前,我突发奇想,买了一些葱头,找了一个盆子,往里边倒了些泥土,准备把它们种下去。父母认为它们不会长出来的,因为我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说不定明天我就把它们忘了。我保证绝对不会,他们才答应让我种。

我小心翼翼地把每一个葱头轻轻地放入挖好的泥坑里,生怕弄坏了,长不出来,再缓缓的把泥土铺了上去,把水均匀的浇上去,稍微撒上一点肥料,才长舒一口气,把工具放了下来。

葱在我的精心培育下,很快茁壮成长起来。不知道是为什么,我的成绩也开始向上攀升起来。看到它们生机勃勃的样子,我开始不那么精心照料那些葱了。一段时间后,虽然他们仍旧成长,可是似乎没有以前那样好了。

有一天,我回到家里,发现有一棵小葱正在发黄,正在逐渐地枯萎。我并不在意它,照常给他们浇水。与此同时,我的成绩也开始逐渐下滑,但我并不在意,依旧没有去加强复习。

大考来临之际,我没有丝毫畏惧,没有做任何的准备,直接“轻装上阵”。结果卷子发了下来,我才发现有许多都是我不会的。考完试,我回到家惊奇地发现全部的葱都已经死了。出于无聊,我很随意地把葱头埋回土里,浇了点水,就离开了。

卷子发了下来,我考得非常糟糕。我面红耳赤地回到了家,不知所措。我在家里走来走去,忽然,发现那盆土中出现了淡淡的绿色,一看,是一根葱,还是最早被我“抛弃”的那棵!它看上去很是乐观,腰板直挺挺的,似乎很想向上长。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乐观地面对这次的考试,奋发向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我再次取得了好成绩。

确实,乐观,是向上的动力。

哲理性散文作文

人的一生天地间,如风中划过的一抹飞絮,往事的一幕幕,也不曾留下什么痕迹,看白云悠悠看流水远去,谁都没有回头,只有奔流,游走。

人的一生如水,如飞流直落九天的万丈银河,如波涛汹涌万浪浊空的浩浩长江,亦如静谧深邃而又汹涌澎湃的浩渺沧海,无论是什么它都奔腾不息,勇往直前;无论是什么,它都无怨无悔,勇敢追求;无论是什么,它都执着努力,永不回头,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挽狂澜的魄力,是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气,是一种拼搏到底的耐力。

瀑布的水是激情肆溢,敢于牺牲的壮美;江河的水是豪情万丈,勇往直前的华美;大海神秘而不失汹涌的水更是一种惊世骇俗的激美与柔美的融合。

人的一生就要像瀑布一样慷慨,像江河一样澎湃,像大海一样深沉。

人的一生如水,如蜿蜒曲折,波澜不惊的山泉;如郁于一隅,隐没草间的清池;如细如牛毛,滋滋润物的雨;如洋洋洒洒,麦盖三层的雪。无论是什么,它都循规蹈矩,不失风度;无论是什么,它都轻轻松松,无牵无挂;无论是什么,它都诚诚恳恳,润物无声。这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孜孜不倦的活力,是一种温暖柔和的魅力,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忍力。

山泉的水是静静流淌,欢快和畅的情趣;清池的水是沉默寡言,深思沉静的心情;雨是水的演化,雪是水的结晶,雨、雪静静落下,洒满人间,润物无声,滋养大地。

人的一生就要像山泉一样轻快,像清池一样安静,像雨,像雪一样默默奉献。

人的一生如水,悠然淡雅,温馨柔静,像山谷里静静沉睡的池泊,安逸闲适。

哲理性散文作文

水,以柔克刚,能滴水穿石;水,以柔克刚,能劈山凿河。天下至柔之物莫过于水,蜿蜒曲折,可漫可溢;天下至坚之物莫过于金石,然而水却以其柔韧,力克金石之刚。所谓“水滴石穿”就昭示了“以柔克刚”这一真理。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这一灵物,无时无刻不显示着它的智慧。“春雨润物而空灵无声,惊涛拍岸而力可碎石。”水以柔弱之身,滋润万物。水,教会了我们以柔克刚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了困难,为何不选择以柔克刚的方法来解决呢?若两个人在一件事上出现了分歧,争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为何不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好好讨论一下呢?协商解决,这样不是更好吗?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解决问题不就容易多了吗?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如火之人,恰似细雨之于烈火,烈火虽熊熊不可一世,但雨可灭火;磐石虽顽固坚硬,看似坚不可摧,水却能穿石。

诸葛亮在《将苑》中说:“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以柔克刚”也是一种取胜的法宝。春秋时期,楚庄王三年蓄势不发,而后却“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可谓是深深地悟出了以柔克刚的本意。上卿蔺相如也知晓以柔克刚这一道理,巧妙地避免了他与廉颇之间的矛盾,化解了危机。“以柔克刚”避免了许多矛盾的发生,也常常成为出奇制胜的关键,使矛盾化解。

以柔克刚,恰似那潺潺的流水,滴水穿石,劈山凿河,克金石之刚,润泽万物,德育天下。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以柔克刚,避免或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哲理性散文作文

一人走,路无尽头,脚下何处不荒冢。

说起来可能可笑,“节日”貌似在很多人那里已经成为思念另一个人的借口。但这并非荒唐,因为在这个不普通的喜庆的日子里很多人都想得到意外的惊喜,就像中彩票后去赌博,赢了锦上添花,输了一无所有。可惜我从来没去期待什么,因为你不能对一座荒冢有任何要求,即使它埋葬了你所有值得珍惜的东西,如,热情;如,时光。守着就好了,让内心安宁下来,总有一天,荒坟也会开出鲜花。

蹒跚着,身后遍地荒冢,你清楚的明白它们埋着些什么东西,你清楚的记住了每一座荒坟的名字,即使连墓碑都没有。回头默念一遍“友情”“爱情”“亲情”“纯真”……继续往前走着,继续留下一座座荒冢,竟然从来都不落下一滴眼泪,看一眼一声长叹,看一眼天高云淡。一切都显得坦然,仿佛预料之中甚至在脚下,在前方,那些空荡荡的冢你都已经知道它们以后会埋着什么。其中有一座冢,里面埋着你的年少轻狂,懵懂无知,朦胧的爱情,叛逆的个性,无数欢乐,可笑的伤感,只是可悲的短暂。它应该叫“光阴”吧?当问起来的时候,“那座冢叫什么?长出来的花真灿烂。”

“哎?那座冢好奇特,是个心形。”哦,那是爱情,里面有寥寥几个名字,都是曾经相爱过的人啊!满心欢喜却流出了泪水。

人生何处不荒冢,哪方安顿掘墓人。

哲理性散文作文

犹如一朵漂流的云,永远逝去了我栖身家乡的岁月。可童年的记忆,却像经年汾酒历史弥醇,并不时萦绕在我的梦境里。

有一种声音不能够忘记,童年的时光里,那里有我迷恋的小河,河水的呢喃是一支美丽动听的经久不息的穿过岁月的歌。

虽然家乡的小河依然远去,可记忆中的壮美却永存心底。那清晨的露珠是对我晶莹剔透的万千祝福,还有傍晚的彩霞点缀着乡村时秀丽的迷人的风景。假如遇上春雨霏霏,那更是美不胜收的场景。然后,在嗅着被春雨滋润过的泥土时,那更是一种无尽地享受。那家乡的上空,飘着那袅袅的炊烟,与田野中散发着浓浓的泥土气息混为一体时,仿佛泥土里散发的是纯纯的芳香。

小溪的青石板上,泉水潺潺流淌着。似一支唱不完歌,再向天空望去,那可是一尘不染的蔚蓝啊!

我时常举头望着碧蓝的天空,心儿向着虚无缥缈的深空里无限延伸。这时,一种寂静的声音划过我们往日所有的忧愁。于是,四月的轻渺漂游过来,粉白的柳絮散在早晨的春天里,也芬芳在垂落的时光里。

走在熙攘的人流中,或是站在静绿的河水边,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眷恋着祖国屋顶上的白花与头顶上的湛蓝!

雨雾朦朦中一群燕子在窗前振翅飞翔,一次次地划过我的视线,在我眼前画了一个个优美的弧线。燕子们欢快地飞着唱着,好像它们有什么喜事可贺!

望着灰色的雨,感受燕子的情趣,再倾听它们翅膀煽动的声响,谁能够说这不是一种高尚的享受呢!

远山悠悠,白云朵朵,阴沉沉的天,就要有一些雨落下来了。这来自天空的静水,在我的眼眶里转来转去,瞬息片刻后,很快带走了我的依恋,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总是这样不停地运行着。每当此时,童年的柔和、凝重一直会轻轻地漫过我心灵的深处。

哲理性散文作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明亮的灯,因为爱使这盏灯明亮,这是一盏感恩的灯。感恩它是每个人心中都拥有的美德,而每个人心中感恩的灯不一定都能点燃,更不能让心中的欲念吞煞了这珍贵的美德,我们努力让感恩的春天降临人间。

父母给予了我生命,我感恩,让我能体会这美妙的世界。老人们每天伴着清晨的阳光高歌漫舞,是那么快乐。年轻人则迈着匆匆的脚步上班,脚步声在四周回响。小孩蹦着跳着去上学,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碰碰那儿,那般不经意。鸟儿像一位歌唱家在枝头鸣唱着一首悦耳的歌,鱼儿在水中跳着一只优美的舞蹈,就连那轻轻飘过的风儿也来伴奏,在我的记忆中父母就像一束温和的阳光照耀着我。

老师授予我一身知识,我感恩,让我在生活中不断前进。老师教育我的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汉字都像一块金砖,磊起我知识的殿堂。从上学到放学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关心着我们的成长在我的记忆中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照顾着我们祖国的花朵。

朋友赋予快乐的心声,我感恩,让我乐观的对待每一天。每一句话;每天,我们都不顾一切的奔跑在蓝天下,正如鸟儿在天空中翱翔。当我烦恼或生气的时候她陪伴在我身边哄着我,把我一切烦恼都抛走了只留下愉快的心。在我的记忆中朋友像一扇敞开心扉的门,一扇能散去你心中一切忧虑的门。

警察保护着我们的安全,我感恩,让社会变得安定和谐。警察的每一声哨响;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口令都使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减少一分,人们的安全感也顺着也提高了。每逢过节人们都和家人团聚时,警察还在守护着人民的安全。

我们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帮助之下,就让我们来用心去感恩那曾今帮助过你的人吧,我们在心中点燃一盏感恩的灯!

哲理性散文作文

路,人生的路,前赴后继的走,起点,终点,最后是迷迷茫茫。前行的路上,一步一步,步履艰难,有时候还要孤单地一个人走。

寂寞的曲线,在白日,在夜晚,缠缠绵绵,牵着你想,缠绕着你,总会有个影子,形影不离。大路口和我相偎相依,小路与我无关紧要,只有在大路口的你才是我真正的需要。

我走过的路程,我没有种下灿烂的鲜花,也没有看到靓丽的风景,听到高山流水,却遇到知音,一路踏歌而行。

宽敞的大路是我们没有约会过的相会,也许是命里已经注定,也许是小路无缘!大路结缘。

在情感这条路上,风风雨雨,曲曲折折,但我哭着笑着,爱着梦着,一直随着风雨雪霜走,不回头!我们终于是知音,千里红颜。

太阳灿灿升起,一条未来的路就展现在了我的眼前,这是我生命的又一个起点,预示了我的未来有你相伴,就是一条小路,我不知道有多长,我们只是着从来没有丈量过。

年轻的青春岁月,韶华经历,交给了时光,遇到你以后,我把一切全都交给了这条渴望望路上。每一天的存在,都写着每一天的故事。

从春暖花开,到满目的黄土小路上秋叶黄,播种了希望;收获了金秋,在这块土地上却堆满渴望也有叹息。小路通向大路,大路通向户户的家门,在这条路上闪现出了我们佝偻的身影。过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祖祖辈辈。

耕耘不完的黑土地,喝不干的甘泉水。道不尽的辛酸事,离不开的故乡。

男人为你操劳累弯了腰,女人为了你也锁愁眉。走在路上,路上我们哭过也有怡情,忆起在一起的`风花雪夜,雪柔风轻。

你多向我心目中亭亭玉立的山梁,在它的身上画上走过的路,写上呤过的诗,谱上写就的明曲。还有,我弹起荡气回肠的马头琴,唱起我爱你的歌。

哲理性散文作文

你对上帝说:这辈子做人太累了,下辈子,我想换一个新世界。

你打断上帝:好了,关于结婚的就到这里吧……还有别的么?

上帝又想了想,道:对了,这个世界,你老了和年轻时容貌没太大区别,而且你也不必担心自己容貌是否丑陋,这个世界完全不在乎这些。而且,你会有千千万万的兄弟姐妹。当然,他们不会和你争遗产的……我是说如果有的话。

你问:在这个世界生活,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比如……危险?

上帝笑着说:只要你和你的兄弟们在一起,基本上就没什么危险。不过要记得,尽量不要去追亮光,有一些其它世界的敌人总会用光明来引诱你,使你和你的兄弟们大批量地陷入陷阱。

你心想,不就是避开亮光么,这是多么的容易。

但你还不满足,又向上帝问: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特殊的吗?

上帝道:有。只要你想看,就可以一直看着,没有半刻的错过。尽情地欣赏这个世界的美丽,没有任何东西会让你不得不切断目光,哪怕只切断0.1、0.2秒。

你笑了,这真是的完美的世界。于是你同意了和上帝的交换——用你下辈子做人的机会来交换。

然后,你变成了一条沙丁鱼。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