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赏灯元宵节赏灯范文(19篇)

时间:2023-12-02 19:58:32 作者:翰墨

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可追溯至宋朝,后来发展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是一个值得回味和总结的节日,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启发和思考。

元宵节赏灯的祝福短信

1.喜庆元宵佳节,我祝你:日圆、月圆,圆圆如意。人缘、福缘,缘缘于手。官源、财源,源源不断。情愿、心愿,愿愿成真!真诚祝愿元宵节快乐!

2.十五月亮圆,十五喜庆多,全家团圆幸福多,心情愉快朋友多,身体健康快乐多,财源滚滚来,钞票多多落,年年吉祥如意多,祝愿好事多多多!

3.收到我祝福的人永不被炒;阅读的人会飞皇腾达;储存的人会爱情甜蜜;删除的人会好运连连;转发的人薪水猛涨!元宵节快乐!

4.月亮就像一首诗,写下温情;花灯就像一幅画,满眼喜庆;元宵就是一首歌,诉说美满;让温情陪伴,喜庆常在,美满永恒,元宵节快乐啊!

5.月亮,映照着你的欢笑;汤圆,品尝着你的心愿;龙灯,飞舞着你的热闹;元宵,回荡着你的歌调;祝福,点缀着今夜的美妙,愿你佳节快乐,越过越好。

6.团团圆圆元宵节,汤圆,月圆,人更圆;快快乐乐元宵节,你乐,我乐,大家乐;欢欢喜喜元宵节,今喜,明喜,天天喜;热热闹闹元宵节,花闹,虫闹,春意闹。祝您元宵节和乐美满!

7.天上的月儿圆,锅里的元宵圆,吃饭的桌儿圆,你我的情更圆,就像元宵一样黏黏乎乎,团团圆圆。祝您元宵节快乐!

8.人生知音最难求,一旦认准不会丢!手挽手,往前走,共同吃蜜糖,一起喝苦酒,过了黑夜是白昼,穿越沙漠是绿洲!月圆之夜情悠悠,已知春花满枝头。

9.白白嫩嫩最香甜,滑柔圆润暖心间。晶莹剔透小圆球,蒸煮煎炸都飘香。人见人爱皆口馋,恋恋不舍回首看。只有宵节品味多,人人都伸拇指赞。

10.元宵佳节赏花灯,吉利之星为你升,元宵佳节赏花灯,快乐之树为你生,正月十五吃汤圆,好运之粥为你甜,正月十五吃汤圆,梦想之月为你圆。祝元宵快乐。

11.月儿圆圆心更圆,朋友惦念也是缘,万种思念皆有源,元宵佳节祝团圆,牵挂为你做汤圆,幸福归你有情缘,衷心祝愿你快乐圆圆,开心圆圆,吉祥圆圆。

12.圆圆的月亮圆圆脸,漫漫人生细细品,记忆长河最美是元宵的彩灯;隆隆的炮声暖暖心,甜甜汤圆美美味,流金岁月最甜是朋友送的祝福:全家幸福万事皆圆!

13.元宵祝福意浓浓,把温暖送: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喜悦,绵绵的喜悦里有我轻轻的问候,元宵节快乐!感谢支持!

14.元宵佳节到,喜气登门笑;快乐悦心扉,平安保安康;好运来拜见,吉祥献福瑞;幸福来安营,财运通四方;朋友来祝福,心花怒又放;祝你更开心,元宵笑开怀!

15.又到元宵节,绚丽的烟火绽放新春的喜气,欢乐的年夜饭又新添惊喜;幸福藏在美味佳肴里,全家老少欢聚在一起。祝元宵节快乐,与幸福甜蜜嬉戏!

16.明月当空高高照,元宵祝福在微笑,十五汤圆别样甜,快乐常伴你身边,温馨短信给你发,此后你将大发达,正逢佳节,祝愿你心想事成,顺心如意。

1.元宵节来临,祝你新年:日圆,月圆,团团圆圆!官源,财源,左右逢源!人缘,福缘,缘缘不断!情愿,心愿,愿愿随心!

2.你知道吗?想你的日子没有汤圆吃,可吃汤圆的日子更想你,在这花好月圆夜,我把我对你的思念和祝福全部溶进汤圆里,愿你在元宵佳节之际,感到温馨!

3.花圆景园幸福圆圆,星圆月圆万事圆圆,德圆福圆快乐圆圆。心圆情圆祝福圆圆,爱圆梦圆好运圆圆,家圆人圆团团圆圆,祝你元宵佳节开开心心,喜事连连!

4.元宵佳节又来到,大红灯笼门前挂,放飞梦想甜蜜蜜,合家欢乐共团圆,佳节共遥齐欢笑,亲朋好友乐逍遥。恭祝元宵佳节幸福伴一生,快乐永相随。

5.风清月高树梢头,月华如水,祥云升人间。灯红酒绿喧哗里,汤圆露白寄情意。人生得意须尽欢,举杯换盏,醉酒醉思念。元宵庆团圆,举家幸福又一年!

6.趁爆竹声还未消逝,先把的祝福,最美的祝愿,最多的快乐,最真诚的问候,壮的健康,最祥和的幸运,最美丽的祝福,送给你和你的家人,祝合家欢乐,元宵节快乐!

7.元宵的灯火同天上的月亮在争相放映着光芒,新年的祝福在这里休憩并走向永远,小小的汤圆包裹着幸福送入你的心间。元宵节祝您合家欢乐!

8.月儿圆圆挂在天上,元宵甜甜咬在嘴上,祝福深深写在心上,祝我的朋友:月圆人圆事事圆;人安家安事事安。团团圆圆每一年,平平安安每一天!元宵节快乐。

9.天上的月儿高高挂,夜里的星儿晶晶亮。暖风的花儿喷喷香,锅里的汤圆滚滚转。又是一年好时光,祝福满满情意深,祝元宵节快乐,开心幸福每一天!

10.元宵节到来了,出门在外的朋友们,记得多与远方的家人联系。祝愿大家工作顺利,事业兴旺,身体健康,幸福满满,早日实现自己的美好梦想,回头建设自己的家乡,元宵节快乐!

11.元宵圆圆,圆出合家聚;元宵甜甜,甜出好心情;元宵美美,美出好光景。元宵节来送你万事如意,鼠年旺不停!

12.明月高悬,彩灯高挂,鞭炮长鸣,音乐悠扬。元宵佳节,欢乐共享,美酒佳肴,汤圆品尝。男女老少,合家团聚,幸福声声,幸福绵长。祝你元宵节快乐!

13.圆圆的汤圆,圆圆的情;圆圆的思念,圆圆的爱;圆圆的祝福,短信传;在这个月儿圆,家团圆的节日里,我将一个大大圆圆的汤圆传给你,元宵节快乐!

14.仰望空中那皎洁的月光,抛掉生活的琐碎与彷徨,品味友情的真挚与欢畅,送出元宵节的祝福与希望,祝愿您吉祥如意,身体健康,心情舒爽!

15.用真情做馅,吃出美好;用欢乐做馅,吃出热闹;用顺心做馅,吃出逍遥;用健康做馅,吃出年少。祝你元宵节快乐!

16.丝丝缕缕,流动着云的思绪;圆圆圈圈,荡漾着水的涟漪;层层叠叠,掩盖着叶的心事;冷冷热热,诉说着多变天气;远远近近,不变的是情意。祝你万事大吉!

1.十五月圆星光灿,礼花炮竹锣鼓喧。花灯摆满整条街,栩栩如生荧光闪。喧声高歌人潮浪,猜谜得奖一花蓝。收获颇丰高兴归,阖家欢聚元宵宴。愿你猜谜得奖多,吉祥如意钞票摞!

2.正月十五花灯闹,龙灯昂首吉祥到,送来如意身边绕,带来多少欢乐笑。儿孙满堂生活妙,生活幸福无烦恼。祝你生活步步高,身体健康活到老!

3.龙腾猴跃花灯展,灯火相映望不穿。美伦美幻栩栩生,骏猴腾空吐璀璨。蛟龙飞天火眼亮,火树银花歌声扬。欢声笑语灯谜猜,迷进灯宫晕头转。愿你元宵心欢笑,全家欢聚品元宵!

4.正月十五思佳人,独对酒消魂,冬风扫浮尘。月老抚袖挥浮云,烟花落吾心,百思怨无痕。人生只与至交存,共济同识君,琴笛舞芳醇。祝君元宵节快乐!

5.圆一个和美的面团,擀一个快乐的皮儿,盘一份健康的馅儿,包一个甜蜜的汤圆,煮一锅幸福的热水,捞一个热气腾腾的美味元宵,元宵节到了,愿你尝着汤圆,快乐过节。

6.一圆祝你爱情美满花好月圆,二圆祝你身体健康玉润珠圆,三圆祝你事业顺利功德圆满,四圆祝你幸福在手家人团圆。元宵佳节快乐!

7.正月十五闹元宵,缘来一家人,围坐后花园,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圆圆的元宵碗里躺,抬头望圆月,低头吃元宵,喜庆迎团圆,幸福满园香!

8.送你开心,笑意盈盈;送你诚心,好运不停;送你顺心,万事如意;送你真心,幸福洋溢;送你短信,代表元宵;馨香入心,伴你终生。元宵节快乐!

9.花灯照,放鞭炮,月辉耀,幸福绕,好运至,乐逍遥,祝福多,好热闹,财神来,快拥抱,万事顺,在今朝,享团圆,过元宵,传短信,很美妙。

10.元宵,元宵,锅内飞跳,三分喜庆,七分问候:恭喜发财身康健,事业有成顺如愿,日子甜蜜幸福长,一年更比一岁强。如愿!如愿!

11.遥望天庭那光辉的月光,赶走生活的琐碎与忧伤,送你真情的温馨与欢畅,元宵的祝福给你的最激荡,祝愿你节日愉快,身体强壮,心情舒爽,元宵快乐!

12.月圆心圆汤馅甜,味美汤正心儿暖。用鼠年的烈火加几许福气煮沸那汤圆,和着新春的喜庆之意吞下。祝你:元宵节快乐!

13.一声声锣鼓,一阵阵沸腾,一幕幕烟火,一盏盏彩灯,和着二月丝丝缕缕的微风,踱进你的心窝。串串企盼祝愿你:元宵快乐!

14.正月十五闹元宵,万千喜气上眉梢。孩童拎起红灯笼,老少相伴乐融融。合家煮起俏汤圆,一人一口绽笑颜。全家老少齐上阵,喜猜灯谜笑纷纷。一年一度元宵到,愿友开怀乐淘陶。

15.正月十五月儿圆,家家户户吃汤圆。节日寄去我问候,盼望兄弟笑开颜。平时上班很辛苦,今天忙里要偷闲。特殊日子多问候,月亮代表我挂念。短信捎去我的心,吃着元宵更香甜!

16.正月十五月初圆,元宵佳节品汤圆。汤圆圆圆甜又甜,送来幸福乐无边。全家老少共赏月,彩灯高挂笑开颜。祝你健健康康人平安,元宵佳节开心无限!

元宵节赏灯作文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还有很多习俗呢,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就是赏花灯了。

我们顺着庞大的人流缓缓地向前移动,每到一处都是厚厚的人墙。大人们踮着脚,小孩子们有的拼命往里钻,有的骑坐在爸爸的肩上,伸长了脖子向里看。大家都被这些美丽的花灯深深吸引住了。

这时,压轴好戏终于登场了!它就是一座巨大的孔雀灯。这只大孔雀头上戴着一顶金色的“王冠”,身穿深蓝色的“西装”,最显眼的是它那五彩斑斓的大尾巴了。尾巴上的羽毛是绿色的,顶部有一个个的圆点,象一只只小眼睛闪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说:“你们谁敢跟我比美啊?”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了出口处,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可是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回头望去,那些灯光隔着树丛若隐若现,我真想再看一次呀!

元宵节赏灯作文

正月十五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花灯。花灯真是美呀!尤其是那搜大船十分壮观。大船的船帆上写着:“一帆风顺”、“财运亨通”、“业绩辉煌”,那样子可气派了!

再一个就是“孔雀开屏”,一只孔雀非常大,它的屏又大又美,看得我眼花缭乱。还有“龙腾虎跃灯”,两条龙在空中飞舞,两只虎在旁边跳跃,一片欢腾的场面。

元宵节赏灯有来历

元宵节习俗多,有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关于元宵节为什么赏花灯,你了解吗?据说,元宵节赏花灯始于汉代,这是真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元宵节赏灯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能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

谜语。

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爱好旅游(打一。

成语。

)——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力争上游。

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迎刃而解。

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

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

元宵节赏灯

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到浅水湾乡村欢乐世界赏灯会。我们走进大门,金光闪闪,抬头看见两条飞舞的龙挂在空中,真美!里面还有好多灯,有荷花灯、水果灯、嫦娥灯、蚂蚁灯、蘑菇灯、毛毛虫灯……最漂亮的是龙船灯,它神气的抬着头,嘴里喷着水,好像在说:“欢迎来到这个美丽的灯会世界。”

逛着逛着,我们来到了游乐场,那里有过山车、旋转木马、海盗船、海豚戏水、碰碰车……我们一个一个地玩过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海盗船,因为它很刺激,每一次摇晃都会让我哇哇大叫。

今天玩得真开心啊!

大唐芙蓉园的灯盏可真美呀!晚上的大唐芙蓉园在灯笼的装饰下比白天更漂亮,我和爸爸妈妈都被这里的各种造型的彩灯吸引了,我觉得那些制作彩灯的认可真聪明,能做出这么美的灯笼。

看完灯笼,我们又去了大唐不夜城,还观赏了天幕,在这些灯光的装饰下,西安的夜景更美了,我爱。

我的家乡。

今天是元宵佳节,下午我们去书圣故里看灯会。虽然是下午,也已经是热闹非凡了。

在戒珠寺门口,我看到了一匹金色的带着翅膀的天马。荘老师给我买了一串棉花糖,然后我们就开始边吃边逛。

“哇!这里有一个龙灯!”‘那里有个月亮灯!“”那么多酒坛灯!’“这是什么灯啊?”……各种各样的灯看得我眼睛都花了,有荷花灯、小鸡灯、兔子灯、鲤鱼灯、金光闪闪的元宝灯……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灯。

在河里还有许多荷花鲤鱼灯。

今年的灯会真精彩啊!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在奶奶家吃过饭后,我提议说我们去看灯会吧,奶奶说我也去,我说那最好了,我们一行4人到了灯会的入口处,还没看到灯就先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了,再进到里面。

元宵节赏灯首先看到的便是一个巨大的灯笼,上面还站着一匹长着翅膀的马,在那有很多小朋友在拍照留念,再一直往里走,看到一个小小的池塘里,有一对鸳鸯在戏水呢!看过了鸳鸯,我们就一边走一边欣赏挂在屋檐下的各式各样的灯笼,正月十五闹花灯说的一点也没错。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地铁去花城广场。花城广场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灯饰,原来这里举行灯会。我们跟着人群走,看到灯摆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像老鼠、兔子、老虎、鸡等等。我看得目不转睛,我高兴地看起相机拍照。

最令我感到神奇的是沙画,很快一幅画就完成了,而且画面很多变化,一会儿是船、一会儿是房子、一会儿又是大树……今天我们玩得真高兴!

元宵节赏灯

元宵节的夜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赏灯。今天的新华路可成了人的海洋、灯的世界,盏盏彩灯犹如满天的星星落在人间,给寒意未尽的人间增添了几丝春意。

观灯的人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我们一家子就好像一只小船随着人流往里漂。路上欢声笑语,灯火辉煌,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一位老奶奶在儿子的搀扶下走来了,只见她眯着眼睛,看着“孔雀开屏”灯,笑得合不拢嘴,不住地说:“好!好!”这时,不远处传来了人们的哄笑声,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往人群里挤,原来是一个小女孩望着“硕果灯”嚷着要吃西瓜,这可把她的爸爸难住了,此时上哪儿去找西瓜呢?我抬头一看,嗬!那红通通的苹果、弯着腰的香蕉,还有笑开了嘴的石榴和淌着汁液的红瓤黑籽西瓜,馋得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突然,一声虎啸传来,我不由得循声走去,只听到一个大哥哥说:“这虎做得绝了。”只见这兽中之王怒目圆睁,张着血盆大口,不时发出阵阵长啸,吓得那些小弟弟小妹妹直往大人怀里钻。

我和妈妈随着人流来到了“卡通城”。只见孙悟空左手挡在额头上,右手握着金箍棒,腾云驾雾向我们飞来;猪八戒背着媳妇,提着钉耙,咧着大嘴一摇一摆地走着;米老鼠一扭一扭地跳着迪斯科;唐老鸭尾随其后不停地鼓掌,好像对这旋律很熟悉一般……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也不由得随着“嘣嚓嚓”的音乐跳起来。

月亮越升越高,赏灯的人也越来越多。你挤我,我挤你,甚至常常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或被别人踩到,但人们似乎都没有在意这些,说着笑着向前走去。这真是“国富民强家家乐,张灯结彩闹元宵”啊!

元宵节赏灯习俗始于

   原来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明帝永平年间,想知道为什么吗?请看一下内容,分析问题。如果各位网友喜欢本站,还可以收藏本站或者分享给你的好朋友们。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为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多种形式。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十五夜平安过去了,十六夜也平安过去了,元宵与亲人团聚了两个晚上,心情十分欣慰。由于东方朔的努力,以后每到正月十五,人们就过灯节,并逐渐流传到各地。这一节日因元宵而起,故称“元宵节”。又因元宵节要吃汤圆,汤圆以元宵做得最好,所以也称“元宵”。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

那么古代人在元旦人们又会做什么呢?“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里:“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然而,“元旦”在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古时候,每逢元旦,宫廷里都会有规模宏大而又隆重的贺岁之礼,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吟诗作对,庆贺佳节。下面是一些有关元旦的古诗词趣事:

古代元旦,朝廷一般都要进行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其中三国时期曹植的《元会诗》描绘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此诗首章点明宴会的原因和时间,次章渲染出礼仪之庄重、宴饮之欢畅、音乐之和美以及宴会的场景,末章为诗人的颂美祝福元旦之语。

唐朝时期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期间出现了多首描写元旦的诗歌。 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元日述怀》诗曰:“筮仕无仲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负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面对新岁新景,诗人欣然喜气油然而生。唐代诗人厉元的:“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到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典雅隆重的宫廷贺年图。

贬谪之地,倒是成为宋之问的谶语。不同的是,贾谊郁郁而死,为天下人所痛哭;而宋之问则是为睿宗皇帝赐死于贬谪之所钦州,为天下人所不齿。

白居易在《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中写到:“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别的老人都忧伤于时日不多,而他却不惧衰老,开心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份从容淡定的胸怀不禁让人折服。整首诗歌表达了他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年的豪情壮志。诗人高适写过一首《除夜》,写的是古代元旦前夜诗人的感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这一夜“独不眠” “转凄然” “思千里”,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而孟浩然则写了《回家元日》诗: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既表达了大唐盛世的老百姓迎春的喜悦心情,也展示出他身为读书人,却心中惦记百姓疾苦的情怀。

在唐朝,元旦这一天还要饮用一种多味药材炮制而成的“屠苏”酒。据说饮用了这种酒,可以防病祛灾,因此,到了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便要聚在一起饮此酒。在古人看来,新年的到来,意味着年轻人得了一岁,而年老者却老了一岁,为了庆祝年少者长大,所以从年幼者开始饮用,按照年龄大小,最长者最后一个饮用。而这个饮酒言欢的场景便被诗人成文斡记载进了他的诗中:“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描写元旦最著名的古诗,大概是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通过对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的日子里,把酒写联,辞旧迎新,让人好不惬意。“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邻居家正在庆贺新年,老人饮酒作诗,少儿齐声歌唱,全家老少,其乐融融。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诗:“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这首《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将人们欢庆佳节的场景展露在世人面前。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届时家家挂灯,人人赏灯。关于元宵赏灯的来历,这里有个十分曲折动人的传说。

汉武帝时,有个足智多谋、诙谐滑稽的东方朔,武帝十分信任他。宫门森严,他却可以随便出入,以随时取悦皇上。他外表随便,内心善良,常为宫中彩女向武帝求情。

这年腊月,一连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去御花园给武帝折几枝梅花,忽见一个宫女哭着向玩月池中跳去,慌忙上前拉住。细细一问,她叫元宵,家住长安城外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妹妹,进宫之后再没见过他们。每逢佳节倍思亲,近几日风雪交加,愁闷不堪,想与家人见见面,又怕武帝不允。思来想去,还不如一死了之,黄泉之下再与父母相会。

东方朔安慰了她一番,答应设法让她与家人团聚。他出皇宫,离长安,到元宵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下,然后就回到长安,在大街上卖起卦来。人们久仰东方朔的大名,争着前来求签问卜,得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语。众人大惊,纷纷求教解脱的方法。东方朔郑重地说:“正月十三日,火神君会来长安察看地形,你们可到城西北十里的大路口等候。天到未时(约下午一时到三时),会过来一个骑红色毛驴的红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焚烧长安的火神君。你们前去拦路哭求,或许有救。”

人们听了,互相串联,相约多邀一些人,去十里铺大道口等候。正月十三未时,果见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个骑着红色毛驴的红衣女子,众人连忙上前苦苦哀求。姑娘道:“我是领旨火烧长安的,玉帝到时候要亲自站在南天门察看的。你们既然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皇上想想办法。”

人们拿了火神君赐给的红贴,回到长安跪在午门前,要把贴子献给皇上。汉武帝接过侍卫们传进来的红贴,见上面写着四句偈语:“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武帝看了吓得魂飞魄散,忙请东方朔商量应付的办法。东方朔禀道:“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里的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火神君也会知道的。皇上可在十五晚上,让元宵做汤圆祭献天神,再传谕全城百姓家家做汤圆,一齐敬奉驾临长安上空的火神君,想来她会心软下来不再放火的。同时,您再下旨让京城臣民一齐动手做花灯,于十五、十六晚上在大街小巷、内屋外院一齐挂上红灯,从天上看起来就好像满城大火,这样,便能骗过在南天门察看的玉帝。此外,再令城外臣民届时进城观灯,皇上与皇后、妃子、宫女,分散在人群中去街上赏灯,驱灾解难。”

武帝大喜,依言而行。正月十五,太阳刚向西天斜挂下去,人们已纷纷张灯结彩准备起来。武帝带了皇后、妃子,皆穿便服,在几个也穿着便服的亲近大臣和侍卫的保护下,混在人群中去街上观灯。宫女、太监们也三三两两上街而去。华灯初上,万灯争辉,各种火伞、火马、转子莲、花筒、炮打四门、火龙摆尾等花灯呈奇争彩,颇为壮观。元宵的妹妹领着父母也来长安观灯,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忙叫姐姐的名字。元宵早在这里等候,见父母妹妹果然赶来,忙扑到母亲身上。亲上团聚,互叙衷肠。

十五夜平安过去了,十六夜也平安过去了,元宵与亲人团聚了两个晚上,心情十分欣慰。由于东方朔的努力,以后每到正月十五,人们就过灯节,并逐渐流传到各地。这一节日因元宵而起,故称“元宵节”。又因元宵节要吃汤圆,汤圆以元宵做得最好,所以也称“元宵”。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节赏灯的诗句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丘逢甲。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节的赏灯习俗

那么古代人在元旦人们又会做什么呢?“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里:“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然而,“元旦”在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古时候,每逢元旦,宫廷里都会有规模宏大而又隆重的贺岁之礼,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吟诗作对,庆贺佳节。下面是一些有关元旦的古诗词趣事:

古代元旦,朝廷一般都要进行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其中三国时期曹植的《元会诗》描绘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此诗首章点明宴会的原因和时间,次章渲染出礼仪之庄重、宴饮之欢畅、音乐之和美以及宴会的场景,末章为诗人的颂美祝福元旦之语。

唐朝时期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期间出现了多首描写元旦的诗歌。 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元日述怀》诗曰:“筮仕无仲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负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面对新岁新景,诗人欣然喜气油然而生。唐代诗人厉元的:“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到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典雅隆重的宫廷贺年图。

贬谪之地,倒是成为宋之问的谶语。不同的是,贾谊郁郁而死,为天下人所痛哭;而宋之问则是为睿宗皇帝赐死于贬谪之所钦州,为天下人所不齿。

白居易在《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中写到:“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别的老人都忧伤于时日不多,而他却不惧衰老,开心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份从容淡定的胸怀不禁让人折服。整首诗歌表达了他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年的豪情壮志。诗人高适写过一首《除夜》,写的是古代元旦前夜诗人的感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这一夜“独不眠” “转凄然” “思千里”,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而孟浩然则写了《回家元日》诗: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既表达了大唐盛世的老百姓迎春的喜悦心情,也展示出他身为读书人,却心中惦记百姓疾苦的情怀。

在唐朝,元旦这一天还要饮用一种多味药材炮制而成的“屠苏”酒。据说饮用了这种酒,可以防病祛灾,因此,到了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便要聚在一起饮此酒。在古人看来,新年的到来,意味着年轻人得了一岁,而年老者却老了一岁,为了庆祝年少者长大,所以从年幼者开始饮用,按照年龄大小,最长者最后一个饮用。而这个饮酒言欢的场景便被诗人成文斡记载进了他的诗中:“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描写元旦最著名的古诗,大概是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通过对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的日子里,把酒写联,辞旧迎新,让人好不惬意。“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邻居家正在庆贺新年,老人饮酒作诗,少儿齐声歌唱,全家老少,其乐融融。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诗:“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这首《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将人们欢庆佳节的场景展露在世人面前。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例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元宵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在那天可以观赏各种各样的花灯。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赏灯呢?这里面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话说古时候某年的正月十五,一个文人在皇宫的花园散步。突然,他听到走廊传来了抽泣声,便走过去看。原来是一个宫女坐在长椅上哭。文人问她:“你叫什么?为什么要哭呀?”宫女说:“我叫元宵。这几天过年,我想回家看看父母。可是,皇宫中不允许宫女出宫。”听了这话,文人非常同情她,就为她想了一个主意。

文人骑马出宫,来到大街上。他对老百姓们说:“今晚,火神会降临人间,你们都要在门上挂一个红灯笼。谁不挂,谁家就会发生火灾。”文人又给皇上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今天晚上皇宫中要发生火灾。只有宫中所有人都出宫赏灯,才能避免这个灾难。皇上看完了信,立即下令让皇宫中所有的人在今晚出宫赏灯。这天晚上,宫中的人果然都出去赏灯了。文人让元宵趁此机会回家。元宵来到大街上,发现家家户户都挂着红灯笼,街上灯火通明,非常好看。

从此,正月十五赏灯便成为了中国的一个习俗。大家都把这一天称为“元宵节”。

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都是国人团圆的节日。每当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吃元宵、观赏花灯。西安也不例外,每年元宵节,西安城墙就会举办灯展和庙会,让人们参观游览。

今年,我和哥哥一同去观看了城墙灯展,一进瓮城,就看到一头彩狮在舞动着,追着一个绣球;突然,又出现了一头彩狮,也去追逐着绣球。它们一前一后、一上一下,表演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舞得虎虎生风。瓮城内城墙上巨幅的福字彩灯,也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眼球。

我们登上城墙,第一眼便看到了糖龙与糖凤,用糖浇制而成的金色祥龙和彩色祥凤,在灯光下色彩斑斓、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接下来我们又看到了麒麟献瑞,此灯采用了十万余个小玻璃瓶轧制而成,显得栩栩如生,在灯光的衬托下闪闪发光。不仅有用糖、玻璃瓶等富有创意的灯组,还有一组灯更是独出心裁,这组灯就是龙凤呈祥,龙凤呈祥采用碟、碗、杯、勺等万余件瓷器捆扎而成,造型惟妙惟肖,展示出太平欢乐的景象。

接下来又有一些富有民间传统的灯组,像陕西剪纸、陕西十大怪、凤翔泥塑等,体现出了陕西人民的风土人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完了城楼西边的灯组,我们又原路返回,观赏东边的灯组。东边的灯组大多是一些动漫形象,这些动漫灯组不仅造型逼真,而且还可以动,你瞧,小白兔喘着粗气,正在卖力的拔着萝卜呢!不知不觉中,我们便观赏完了所有灯组,还真有些舍不得呢。

今年的城墙灯展,不仅类型繁多,还有一些用糖、玻璃瓶、瓷器等特殊材料做成的灯组,体现出了造型逼真与创意,犹如画龙点睛,使得今年的灯展焕然一新,让游览赏灯的人们流连忘返。

西安市西师附小

四年级三班

刘思睿

元宵节赏灯作文:元宵节赏花灯

我站在一盏孔雀灯面前出神。这盏孔雀灯十分俏丽。毛绒绒的紫色翎毛,淡黄色的小眼睛,细长的红色嘴巴,最美的当然是那开屏的尾巴了:嫩绿色的羽毛嵌着一只只彩色灯泡,红的、绿的、黄的、蓝的,轮番交替地变幻着,好像即刻展翅欲飞,漂亮极了;从远方看,又像一把缀满珍珠翡翠的华丽大扇子。“嘿,这盏荷花灯不错!”一个声音传来。我赶忙凑过去,欣赏着。这是一个含苞欲放的荷花灯:娇嫩、软软的荷花瓣白中透红,红中透紫,别提多美了。透过薄薄的荷花瓣,依稀可见那嫩黄色的花蕊,简直巧夺天工。我啧啧赞叹着:荷花含苞是如此美丽,若是开放了,那该多棒啊!(小学生作文网)。

我信步观赏着。忽然,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盏小灯。表面看来,这盏灯是微不足道的,但仔细一看,却使我大吃一惊,这盏灯真是太精美了!它是全部用高粱秆组成的,许许多多的秸秆编插连结在一起,成为一座天衣无缝的房屋。房屋的中间,一个个小小的灯泡闪烁着,似乎在告诉人们,这是一盏普通的花灯。然而,它又是多么不普通啊!做成这盏灯用了多少秸秆呢?恐怕有几百根吧。用这些一节节短小的秸秆制成如此神奇的观赏物,多么不容易呀!那个制灯的人,该倾注了多少心血!尽管它不像别的灯那样璀璨夺目,富丽堂皇,但它以精巧别致赢得了人们的注目。在街上多少灯高高地挂在非常显眼的地方,向人们炫耀。它呢,却默默地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点缀着灯会,真像一个无名小辈啊!此时,我觉得孔雀灯、荷花灯都黯然失色了。

啊!这盏秸秆灯是灯会上一盏最美的灯!

元宵节赏灯的作文

南北朝时期,宁都县东山坝乡的大布村曾是虔州县(即宁都县的前身)的县城。虽然时过境迁,但从大布村直到今天还四处林立的祠堂就可以想见当年这儿的富庶昌盛。千年的岁月在流逝,而虔州的遗风仍历历在目。虔州民俗更以它的约定俗成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传承着。大布村民俗中一项叫“过灯”的古老仪式就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了。

火在原始社会就被人类奉茗神明般地崇拜着。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神圣的火演绎成了灯和灯彩,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宁都的灯彩绚丽多姿、品种繁多,“兔子灯”只是宁都灯彩其中的一种。点燃“兔子灯”的“过灯”是大布村一年一度每家每户都要参加的大型活动,“过灯”是用彩纸扎成的母子兔子形状的灯点燃后,在村庄、祠堂、各家各户巡游。据当地人介绍“过灯”的民俗是明万历年间被村里一位姓罗的商人,在扬州贸易时,迷上了“兔子灯”、“扛灯”(另一种大型花灯,灯中可装置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通过火力冲动人物可手舞足蹈灯彩艺术)的工艺,就装哑巴拜了制作这二种灯彩的师傅,辛勤伺候了师傅三年之久才学会这门技艺带回大布。

兔子灯的制作更简单,所以村里人家家户户都会扎,而精彩细腻的“扛灯”却成了村里一种传男不传女的祖传艺术。大布“过灯”的民俗兴于唐朝,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人们沿用这一吉祥物来迎神接福,其中寄寓的是人们所祈求神灵保佑,期盼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赏灯作文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在奶奶家吃过饭后,我提议说我们去看灯会吧,奶奶说我也去,我说那最好了,我们一行4人到了灯会的入口处,还没看到灯就先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了,再进到里面。

首先看到的便是一个巨大的灯笼,上面还站着一匹长着翅膀的马,在那有很多小朋友在拍照留念,再一直往里走,看到一个小小的池塘里,有一对鸳鸯在戏水呢!看过了鸳鸯,我们就一边走一边欣赏挂在屋檐下的各式各样的灯笼,正月十五闹花灯说的一点也没错。

文档为doc格式。

元宵节赏灯作文元宵节赏灯作文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在奶奶家吃过饭后,我提议说我们去看灯会吧,奶奶说我也去,我说那最好了,我们一行4人到了灯会的入口处,还没看到灯就先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了,再进到里面。

首先看到的便是一个巨大的灯笼,上面还站着一匹长着翅膀的马,在那有很多小朋友在拍照留念,再一直往里走,看到一个小小的池塘里,有一对鸳鸯在戏水呢!看过了鸳鸯,我们就一边走一边欣赏挂在屋檐下的各式各样的灯笼,正月十五闹花灯说的一点也没错。

元宵节赏灯作文

今天是元宵节,大家都要吃元宵。刚回到家,奶奶就把元宵做好了。那元宵大大的,圆圆的,吃起来很香。“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我问爸爸,爸爸说:“我也不知道,不如我们查查电脑吧。”我们从电脑上一查,原来元宵节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晚上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成为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因为元宵节过完后,春节也就要过完了,所以我们吃完饭后就在外面转了一圈,中原路上的路灯上面都有红灯笼,整齐划一,很好看,但春节过后,红灯笼就都要被拆掉了,我们走一路看一路,欣赏着这即将消失的平时看不到的美景。

我们的小区里面也有很多的红灯笼,处处洋溢着过节的气氛。小区里的烟花不断在天空中绽放出各种各样的图案,让大家开心。鞭炮像闷雷一样,一个个“爆炸”,炸出了元宵节的味道。期待下一次元宵,能否给我们一种新的感觉。

小学生元宵节赏灯作文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这一天,人们要吃元宵闹花灯放烟花等。

下午,我来到奶奶家,阿姨已经给我和弟弟买好了花灯。我的花灯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正笑眯眯的望着我,样子有趣极了,还穿了件花衣服。天一黑,妈妈就让我们用灯笼照一下屋子,说这样就不会有虫了。

过了一会,终于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今天晚上,吃的是元宵。元宵有各种各样的,大的,小的,像元宝一样的。我吃了一个小元宝,味道甜滋滋的,吃了一个还想吃,好像永远也吃不够似的。

晚饭后,我们来到屋外放烟花。爸爸拿出烟火,点燃后,只听“呯”的一声巨响,烟花飞向了天空,先是一个个小球一样的东西,在天空炸开后,有的分散成一个个黄色的火花,每个火花又分散成更多的火花,天空中像下了一场流星雨,有趣极了。

这元宵节我过得很快乐,明天就上学了,这个快乐的节日给我这个星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我们家乡,每年的元宵节都要放烟花,看花灯,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街上看花灯。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在看花灯时,我们突然发现在路东边有许多人,于是,我和爸妈就走过去看了看。哦!原来是猜灯谜!灯上写着“一双长耳朵,眼睛红又红,不吃肉和鱼,吃菜和萝卜”打一动物。我想:谜底一定是“兔子”,因为今年是鼠年嘛!果然,我猜对了!

看完花灯,我们又来到龙山广场观看礼花。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真是漂亮极啦!还真有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味道。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我相信,随着祖国的日益发达,今后的元宵节一定会更好、更令人们期盼!

元宵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人山人海的时代广场,欣赏那些精制的花灯。

我看见哈密市市中心美丽的瓜乡少女,手捧一个大而诱人的哈密瓜站在由哈密瓜堆成的宝塔上。宝塔下,五个福娃拥抱着她,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嬉戏玩耍。

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一个庞然大物映入我的眼帘。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条巍然屹立的巨龙。这条巨龙足有20米长,1米宽。龙的眼睛是用明亮的电灯制成的,龙头还可以自由摆动,真是栩栩如生。我们再往前走,望见凯旋门门前的一个花灯门真是色彩迷人,给凯旋门又添了几分姿色。

我们穿过有两个瓜乡少年搭成的门就进入了福娃长廊,它前面的两只一粉一蓝的小老鼠吸引了我,我顾不得欣赏福娃花灯和妈妈的叫喊,连忙跑过去要看个究竟。哦!原来是小老鼠在开派队呢!而且由刚才那两只小老鼠来跳旋转舞,多么有趣啊!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红旗杆旁,前面一个灯笼形式的花灯更是美不胜收,而且在最后面告诉我们:哈密会永远和谐永远美好!

虽然花灯不多,但我从精致的花灯中感受到它象征着哈密在奔腾飞速的发展!我相信,哈密的明天将会更美好;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会非常成功!今年是奥运年,所以我希望我们中国的奥运金牌拿的是最多的!让我们为奥运健儿喝彩吧!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少不了的就是吃元宵和观花灯。经过我们大家的商议后,决定:先观灯展再吃汤圆。

观完花灯,天色已晚,于是,我们便回家了。回到家中,妈妈为我们每个人都煮了一碗花生汤圆,边吃汤圆边回想起过世的奶奶教给我的另一个歌谣:“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花灯,耍狮子舞大龙,圆圆的汤圆碗里盛,你一口我一口,甜美的生活好心情。”只觉得嘴里的汤圆更加香甜了。

元宵节赏灯作文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天晚上,我的家乡莲城,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整个县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最热闹、最漂亮的地方是莲城的中心公园——莲湖公园。

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和我兴冲冲地去赏花灯。还没走到大门,远远地就看到大门两侧的龙凤呈祥,非常的耀眼。金光闪闪的龙灯和五彩的凤凰在灯光的映衬下就像活得一样。

走进公园,眼前一片美丽的灯海和来来往往的人群。亭子上、树上一个个的谜语灯,草地上、小路旁的礼花灯,湖水中倒映的彩灯,把公园打扮得像童话中的城堡。

沿着湖边的鹅卵石小路,我们边走边看。湖水中摆放着绚丽多彩、造型各异的灯盏,有“玉兔送福”灯、“八仙过海”灯、“嫦娥奔月”灯、“世外桃源”灯……这么多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又走回了大门口,回头看看这美丽的灯展,真舍不得离开。

元宵节赏灯作文

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到浅水湾乡村欢乐世界赏灯会。我们走进大门,金光闪闪,抬头看见两条飞舞的龙挂在空中,真美!里面还有好多灯,有荷花灯、水果灯、嫦娥灯、蚂蚁灯、蘑菇灯、毛毛虫灯……最漂亮的'是龙船灯,它神气的抬着头,嘴里喷着水,好像在说:“欢迎来到这个美丽的灯会世界。”

逛着逛着,我们来到了游乐场,那里有过山车、旋转木马、海盗船、海豚戏水、碰碰车……我们一个一个地玩过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海盗船,因为它很刺激,每一次摇晃都会让我哇哇大叫。

今天玩得真开心啊!

元宵节赏灯习俗_元宵节赏灯故事3则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下面小编整理元宵节赏灯习俗_元宵节赏灯故事3则,欢迎阅读。

那么古代人在元旦人们又会做什么呢?“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里:“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然而,“元旦”在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古时候,每逢元旦,宫廷里都会有规模宏大而又隆重的贺岁之礼,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吟诗作对,庆贺佳节。下面是一些有关元旦的古。

诗词。

趣事:

古代元旦,朝廷一般都要进行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其中三国时期曹植的《元会诗》描绘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此诗首章点明宴会的原因和时间,次章渲染出礼仪之庄重、宴饮之欢畅、音乐之和美以及宴会的场景,末章为诗人的颂美祝福元旦之语。

唐朝时期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期间出现了多首描写元旦的诗歌。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元日述怀》诗曰:“筮仕无仲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负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面对新岁新景,诗人欣然喜气油然而生。唐代诗人厉元的:“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到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典雅隆重的宫廷贺年图。

贬谪之地,倒是成为宋之问的谶语。不同的是,贾谊郁郁而死,为天下人所痛哭;而宋之问则是为睿宗皇帝赐死于贬谪之所钦州,为天下人所不齿。

白居易在《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中写到:“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别的老人都忧伤于时日不多,而他却不惧衰老,开心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份从容淡定的胸怀不禁让人折服。整首诗歌表达了他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年的豪情壮志。诗人高适写过一首《除夜》,写的是古代元旦前夜诗人的感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这一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而孟浩然则写了《回家元日》诗:“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既表达了大唐盛世的老百姓迎春的喜悦心情,也展示出他身为读书人,却心中惦记百姓疾苦的情怀。

在唐朝,元旦这一天还要饮用一种多味药材炮制而成的“屠苏”酒。据说饮用了这种酒,可以防病祛灾,因此,到了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便要聚在一起饮此酒。在古人看来,新年的到来,意味着年轻人得了一岁,而年老者却老了一岁,为了庆祝年少者长大,所以从年幼者开始饮用,按照年龄大小,最长者最后一个饮用。而这个饮酒言欢的场景便被诗人成文斡记载进了他的诗中:“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描写元旦最著名的古诗,大概是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通过对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的日子里,把酒写联,辞旧迎新,让人好不惬意。“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邻居家正在庆贺新年,老人饮酒作诗,少儿齐声歌唱,全家老少,其乐融融。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诗:“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这首《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将人们欢庆佳节的场景展露在世人面前。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届时家家挂灯,人人赏灯。关于元宵赏灯的来历,这里有个十分曲折动人的传说。

汉武帝时,有个足智多谋、诙谐滑稽的东方朔,武帝十分信任他。宫门森严,他却可以随便出入,以随时取悦皇上。他外表随便,内心善良,常为宫中彩女向武帝求情。

这年腊月,一连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去御花园给武帝折几枝梅花,忽见一个宫女哭着向玩月池中跳去,慌忙上前拉住。细细一问,她叫元宵,家住长安城外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妹妹,进宫之后再没见过他们。每逢佳节倍思亲,近几日风雪交加,愁闷不堪,想与家人见见面,又怕武帝不允。思来想去,还不如一死了之,黄泉之下再与父母相会。

东方朔安慰了她一番,答应设法让她与家人团聚。他出皇宫,离长安,到元宵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下,然后就回到长安,在大街上卖起卦来。人们久仰东方朔的大名,争着前来求签问卜,得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语。众人大惊,纷纷求教解脱的方法。东方朔郑重地说:“正月十三日,火神君会来长安察看地形,你们可到城西北十里的大路口等候。天到未时(约下午一时到三时),会过来一个骑红色毛驴的红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焚烧长安的火神君。你们前去拦路哭求,或许有救。”

人们听了,互相串联,相约多邀一些人,去十里铺大道口等候。正月十三未时,果见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个骑着红色毛驴的红衣女子,众人连忙上前苦苦哀求。姑娘道:“我是领旨火烧长安的,玉帝到时候要亲自站在南天门察看的。你们既然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皇上想想办法。”

人们拿了火神君赐给的红贴,回到长安跪在午门前,要把贴子献给皇上。汉武帝接过侍卫们传进来的红贴,见上面写着四句偈语:“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武帝看了吓得魂飞魄散,忙请东方朔商量应付的办法。东方朔禀道:“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里的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火神君也会知道的。皇上可在十五晚上,让元宵做汤圆祭献天神,再传谕全城百姓家家做汤圆,一齐敬奉驾临长安上空的火神君,想来她会心软下来不再放火的。同时,您再下旨让京城臣民一齐动手做花灯,于十五、十六晚上在大街小巷、内屋外院一齐挂上红灯,从天上看起来就好像满城大火,这样,便能骗过在南天门察看的玉帝。此外,再令城外臣民届时进城观灯,皇上与皇后、妃子、宫女,分散在人群中去街上赏灯,驱灾解难。”

武帝大喜,依言而行。正月十五,太阳刚向西天斜挂下去,人们已纷纷张灯结彩准备起来。武帝带了皇后、妃子,皆穿便服,在几个也穿着便服的亲近大臣和侍卫的保护下,混在人群中去街上观灯。宫女、太监们也三三两两上街而去。华灯初上,万灯争辉,各种火伞、火马、转子莲、花筒、炮打四门、火龙摆尾等花灯呈奇争彩,颇为壮观。元宵的妹妹领着父母也来长安观灯,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忙叫姐姐的名字。元宵早在这里等候,见父母妹妹果然赶来,忙扑到母亲身上。亲上团聚,互叙衷肠。

十五夜平安过去了,十六夜也平安过去了,元宵与亲人团聚了两个晚上,心情十分欣慰。由于东方朔的努力,以后每到正月十五,人们就过灯节,并逐渐流传到各地。这一节日因元宵而起,故称“元宵节”。又因元宵节要吃汤圆,汤圆以元宵做得最好,所以也称“元宵”。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中国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