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矩不以成方圆(专业16篇)

时间:2023-12-18 09:56:15 作者:念青松

写作文时要尽量避免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注意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接下来是一些成功作家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辨作文

茫茫苍穹,每个生命都是与众不一样的,都有其存在的特殊价值,正如诗仙李白说的那样:天生我材必有用。

水滴虽小,却能够组成大海;沙粒虽小,却能够组成宇宙;绿叶虽小,却能够组成森林……不管你是什么,上天创造了你,总有你的用处,不成“方”,还能够成“圆”,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自我的路是要靠自我去探究、摸索的。不适合这条路,你可能适合另一条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美国前总统林肯,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他的总统之路走得异常艰难。林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有很多的兄弟姐妹。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告诉他要想不愁饭吃,就去当大律师。可是由于家里贫穷,他的大律师之路没有走成。于是他被父亲送去当鞋匠,但由于鞋匠主吝啬、狠毒,他的鞋匠之路同样没有成功。之后长大了,他做过清洁工、送报员、服务生等工作,可是他觉得都不适合他自我,他永远坚信着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再之后,他去竞选州长,但屡次竞选不上,他悲痛,他彷徨,他曾一度想放弃这条路,但他没有,他相信自我,最终他最终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优秀的总统之一。

我国历史上明代着名的富豪万三千,他的钱财多得数不完,甚至富可敌国。万三千以往是个穷小子,在小时候经常被欺负,他发誓必须要做一个有钱人,于是他去做生意。一个穷小子去做生意当时被很多人耻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开始他四处漂泊,到处向人请教做生意的方法,但大家都不愿意将自我的经验告诉他,于是他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他曾想自我应不应当做生意,但他不甘做穷人,他觉得自我必须能成大器,“天生我材必有用”。最终在他努力了十余年后,成为了明代第一大富豪。

也许你不适合做医生,但你能够去当律师;也许你不适合唱歌,但你能够去学琴:人生的道路千千万,总有一条道路适合自我。无论是“方”,还是“圆”,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重要的是要有豁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成“方”能够成“圆”。

没有规矩不以成方圆作文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告诫人们要遵守规矩,不然必出大乱。规矩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有保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其实,小时候并不明白规矩为何物。长大了些才形成了一些模模糊糊的认识。一次亲身经历,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了规矩的重要。

那是个晴朗的星期天早上,早上睡过头,即将错过英语课。匆匆地穿好衣物,吃完早餐,就心急火燎的往外跑。但上天不顺人意,一出门就碰上了个红灯。左看右看没有车,我想着闯一次红灯也无妨。主意已定,我再仔细确认一下,一辆白色的小轿车飞驰而来,但离得尚远,只要速度够快,应该可以赶到车到之前到达对面。我给自己打足了气,刚跑到一半,刺耳的鸣笛声吓得我惊住了脚步。扭头一看,那个小轿车已近在眼前。我脑中一片空白,盯着明晃晃的前车光灯不知所措,手脚好似被定住,不能用意念控制,不停地颤抖。不幸中的万幸,那辆车及时刹住了脚步,停在离我约半米的地方。冰冷的手脚渐渐恢复了温度,绿灯这时也亮了,意识也回到了脑中。我灰溜溜地挪到了马路的对岸。从那以后,我更尊重、重视规矩,它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规矩十分重要,它存在于每个人的脑中。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让我们维护规矩,尊重规矩,使生活更美好!

无规矩不以成方圆作文

时间不是静止的,时代也不是停止的,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化,有很多的旧事物慢慢的在改变,有的旧事物渐渐的在消失,有的旧事物在不断的发展,在旧时代里没有那么多规规矩矩,让旧事物的有些恶性流入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拒绝一下不好的旧事物,把一下好的旧事物加以规范化,要什么都养成规范性。

现代社会有了规矩就应该去执行,对一些不好的旧事物去把完全改变或者拒绝,在旧时代就因为没有规矩导致很多惨剧,就如以前人们过马路的.时候人在走,车也在走,各不相让,之后只会造成发现车祸,也会影响交通事故。在现在这个时代里有了规矩,人们就会去执行遵守,在过马路的时候就不会造成交通事故了,所以人在做事要加以有规矩,要是不以规矩做事就会像一堆散沙,时代在改变旧事物就渐渐的被人们忘记,这些渐渐的一些事物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没有规矩去做那些事情就会导致时代在慢慢的退步,只要想社会发展起来,那么只有按规矩做事,做规规矩矩的人,在旧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了,我们要学会创新,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让时代发展更快。

做事情在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做事情有规有矩对一切事物都有向新事物发展的目标,而有点人做事情懒懒散散的一切没有目标,没有规矩,还自我感觉良好,其实他已经被时代丢弃,在新时代中他会感觉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明显想落后,只要想跟上新时代,他只有去接受新事物,懂的做事情有规有矩才不会步步难行。

时间不等人,时代不丢弃人,生活不计划人,人要学会珍惜时间,跟上时代,对生活有计划,对做事情要有规矩,让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我们要对不好的旧事物应该丢弃,有些旧事物会乱引导你,导致误导人生,做事懂的规规矩矩可以改变你的人生,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对不好的旧事物要加以反抗与拒绝,对新事物去接受与创新。

做人有规有矩才算完美,做事有规有矩才会成功,不以规矩做事不能成方圆,不以旧事物为例不能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辨作文

我们每个人为人处世不仅仅要有原则,更要有规则。孟子曾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处处都有规矩,否则社会就会乱成一锅粥。而有了规则之后违反规则就会付出代价。还曾记得以往在乳制品行业曾是巨头的三鹿集团?它因为不遵守国家规定,在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造成无数家庭的孩子成为大头娃娃的杯具,最终它也破产了。三鹿的故事告诫我们;要遵守规则。

规则无处不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遵守规则能够给我们日常生活中带来诸多好处,遵守规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遵守学校的纪律可用让我们好好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习上,还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我们的好习惯。规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它对我们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八达岭动物园里的那两个游客,如果他们遵守动物园的规定,那么他们就不会遭到老虎的伤害,从而受伤、甚至命丧虎口。可是他们没有遵守规则,所以,他们为自我违反规则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所以我们必须要遵守规则。

人若处于黑暗,规则就是驱散黑暗的明灯。人要遵守规则,不遵守规则就会付出代价。自严打贪污以来,有不少的贪官都落入法网,被法律制裁。这些贪官是我们不遵守规则最好的例子。他们为争夺功名利禄而去当官,当上高官后,拿着人民的血汗钱却不为人民办事,反而剥削百姓,贪污受贿,随意违反法律。最终,他们最终为自我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我们应以此为警示,让自我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自觉遵守规则,尊重规则。让规则成为我们在黑暗中前行的一盏明灯,让不遵守规则而引发的惨剧不再发生。

没有规矩不以成方圆作文

上海地铁“吐痰男”事件的曝光,让人读懂了嚣张跋扈、蛮横霸道、不知悔改。此公从头到尾都以“口舌之快”“吐痰”不已,肆意辱骂指责自己的那名女士,到最后甚至推搡指责自己的邻座老人。“黑衣男”以暴制暴,狠狠地教训了“吐痰男”。“黑衣男”虽然教训了“吐痰男”的不文明行为,但也伤害了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规则。

“以暴制暴”往往弄巧成拙。在公共场合吐痰,看不惯是很正常的,但是动手解决问题并不是最佳方法,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的美国警察对黑人暴力执法,“以暴制暴”,最终虽然制止了男子的行为,但是也对周围人造成不良影响,不仅激起美国全美性的黑人抗暴活动,更是激起世界范围的黑人抗议。美国警察的出发点或是想通过“暴力”制止黑人的犯罪行为,但结果却带来全国性的执法危机。“吐痰男”或“黑衣男”在上海地铁上的表演,如果不同时“禁演”,其对文明产生的负面影响,丝毫不亚于美国警察的“制暴”。

“围观放纵”亦是错误行为。中国人喜欢围观,好事跟着张扬,坏事跟本站着起哄。前者以为自己做了好事,后者也认为自己伸张了正义。岂不知,无论好事坏事,都不是人们的常识所能鉴定的。围观放纵还有可能影响了局部治安。上海地铁上“两男”的表演,大部分围观者都为“黑衣男”叫好,不指责也不制止,反而对劝架男子集体指责,才让“以暴制暴”的行为得不到控制。这种行为影响了地铁上的正常秩序,也影响国人形象。

“吐痰男”反映出某些公民道德素质低下的问题,路见不平正义者的行为,旁观者的纵容,则反映出国民整体文明素养都亟提高。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走法律程序,不经过分析就随意地判一个人的罪过,逞个人英雄,虽大快人心,但社会也会陷入混乱。

社会主义价值观里便提到,任何公民都应该遵守宪法和法律,应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力,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了法律制约,有了社会的秩序,人人尊法守法用法,才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生活。

有规矩,才有方圆。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更需要公民的规则意识,以蓄养圆融之风。

没有规矩不以成方圆作文

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国有国规。我们应该遵守规章。

我给大家讲个既是脑筋急转弯,又是笑话的谜语把:家有家规,校有校规,那动物园有什么规呢?对了,那就是“乌龟”,这个好笑吧。

那现在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前几天,天气很热,放学一回家,我嘴里就一直嘀咕着:“我要吃棒冰,我要吃棒冰……"不管我催了好久,妈妈还是一声不吭地骑着电瓶车。我生气地喊道:”你是不是没有听到啊,今天太热了,就给我买一支吧,你看,大街上他们都穿短裤……“我像老太太一样嘴里一直呢喃着。过了好久,我心里在想,妈妈是不是又视我我空气了,于是火冒三丈地对妈妈吼:“你把我当空气了。”妈妈听到我这样说话,开启了话唠模式:“你以为我会生一个空气下来啊,如果是这样,你早就成“二氧化碳”了。”听到这席话,似乎变成了我的绝望,她又说:“我们不是已经定好只有夏天才能吃的吗?”我顽皮地说:“就破例一次嘛,母亲大人。”妈妈故作镇定地说:“你未必也太任性了吧,我拒绝。还有,任性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哦!”我只好乖乖地点了点头。妈妈看我挺委屈的,说:“就给你买一瓶矿泉水吧。”

虽然我有点委屈,但懂规矩总是对自己有益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每个人为人处世不仅要有原则,更要有规则。孟子曾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处处都有规矩,否则社会就会乱成一锅粥。而有了规则之后违反规则就会付出代价。还曾记得曾经在乳制品行业曾是巨头的三鹿集团?它因为不遵守国家规定,在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造成无数家庭的孩子成为大头娃娃的悲剧,最后它也破产了。三鹿的故事告诫我们;要遵守规则。

规则无处不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遵守规则可以给我们日常生活中带来诸多好处,遵守规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遵守学校的纪律可用让我们好好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习上,还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我们的好习惯。规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它对我们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八达岭动物园里的那两个游客,如果他们遵守动物园的规定,那么他们就不会遭到老虎的伤害,从而受伤、甚至命丧虎口。可是他们没有遵守规则,所以,他们为自己违反规则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规则。

人若处于黑暗,规则就是驱散黑暗的明灯。人要遵守规则,不遵守规则就会付出代价。自严打贪污以来,有不少的贪官都落入法网,被法律制裁。这些贪官是我们不遵守规则最好的例子。他们为争夺功名利禄而去当官,当上高官后,拿着人民的血汗钱却不为人民办事,反而剥削百姓,贪污受贿,随意违反法律。最后,他们终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我们应以此为警示,让自己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尊重规则。让规则成为我们在黑暗中前行的一盏明灯,让不遵守规则而引发的惨剧不再发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星期六,我在金笔作文班上课时,赵老师笑眯眯地对我们说:“同学们,请准备好一张纸和两支笔。”赵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顿时沸腾起来了,我想:“赵老师的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呢?”

想着想着,正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赵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方圆画”几个字,这时,同学们茅塞顿开。方圆画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左手和右手分别拿着一支笔,然后用左手画方,用右手画圆。在知道了比赛规则以后,赵老师首先让自告奋勇地唐梓荞上讲台来给大家做示范,而唐梓荞却画出了一个英文字母“d”。这时,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第一轮的比赛正式开始了,李治镱和李康馨开始比赛了,只见他们拿着两根粉笔,两只手同时画了起来,他们画完以后,只见李康馨画了一个正方形和梯形,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了起来。

经过了第一轮的.比赛,同学们个个都跃跃欲试,争着想参加第二轮的比赛,而最后,赵老师选了王雨露和刘奕宸上讲台比赛,他们吸取了第一轮同学的经验,两只手分别拿着粉笔,将方圆画一气呵成,可还是画得不像方也不像圆。

最后,赵老师让我们在先前准备好的纸上画方圆画,这时,我心想:“不就是画方圆画吗,这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于量,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画了。可当我真正拿起笔画的时候,只要左手画方,右手也会画成方,顾着右手画圆,左手也会画成圆,真有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这时,赵老师问我们:“同学们,这个游戏难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难呀!”现在,同学们都再也不说方圆画简单了。

生活中,处处需要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好像我匀在画方圆画时,如果同时画的时候,就画得不是很好,因此,我们要遵守规则,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有秩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纪律不成校园》。

校园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得到知识的熏陶,在这里得到人生的启迪。一个社会要发展,人人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整个社会才能有条不紊地运作。学校也是一样。一个好的学校背后,会有一股强大,无形的的力量,在培养我们,在教会我们怎样去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说到规矩,许多人或许会说:我高兴这样做,我乐意做这些,凭什么用那些条条框框来限制我的自由。而我今天想对大家说,规矩的存在,并不限制自由。中国从古至今就有严守规则的典范,曹操的坐骑错踏麦田,割发代首,成为民间的美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更是为了维持规则的权威。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不动,英勇牺牲,更是用生命来为我们诠释规则的内涵。

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我们学生生活在校园这个大家庭。要想有良好的秩序,要使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就必须有纪律,要有规范。然而在我们的校园,却时常有违反纪律的事发生如:中午就餐不排队,无秩序。随便乱扔垃圾,乱涂乱画。升国旗不严肃嘻嘻哈哈。遇见老师不喊老师好反而有个别的学生在背后叫老师外号,我就在试想这样的学生今后能走多远。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连最起码的礼貌都不懂吗。还有那些想通过不劳而获的同学,平时不独立作业,早上那么早来为了什么?还有我们学校明确规定在校期间必须穿全身校服,中午在校就餐,但总有那几个学生格格不入,还有我们学校花了大力气终于创建成园林学校,才过几个月,但我们同学们不妨仔细的观察一下,很多的设施已经被某些同学破坏,所有这些被破坏的设施,学校将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对于到政教处积极举报的同学学校将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表扬,以弘扬正能量。当然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由于时间关系不在这里细说了,所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逾越了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本分所在,无不违反了我们学校的校纪校规,所以我们要强调纪律,用纪律来维持一个良好的校园秩序,用纪律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纪律是胜利之母!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遵守校园纪律,规范自身行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纪律能够创造集体的美。”只有按照规定来做,才拥有和谐的集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也有严格的校规校纪。作为初中生的我们,更应该自觉严格地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与校规校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行动把我们的校园建设的更加美好,我坚信:有规矩,就一定可以成方圆!

我讲话完了,谢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

[内容]。

――模式作文教学管见。

写作教学经过长期的众说纷纭,新编初中语文课本和《作文・汉语》中的作文训练部分从文体组合训练(每篇文章重点训练文体的一个侧面的写作技巧)的角度安排练点;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的写作训练点交叉安排,各成体系,分头并进。一改过去“教学无书,训练无序”的状态。可见,模式作文教学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和鲜明的可行性,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此举是正本清源的措施。然而,编者的良苦用心、序列设计的理论依据还不被人们所理解;更有甚者,仍被误为低能儿的雕虫小计,扣上八股文的罪名。为此,我写了四个问题:1、“模式”是固有的;2、“方圆”出于“规矩”;3、模式作文教学非同八股文训练;4、教学作文要模式化。为模式作文教学张本。

一、“模式”是固有的。

“模”,意为“规范”、“法式”,“式”可训为“格式”、“样式”;“模式”就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什么东西差不多都有通行的格式。”(夏沔尊、叶圣陶《文心》)。如“人”这种高级动物的模式是会思维、有语言、能制造工具、会劳动,舍此,就不是“人”。像数学中的计算公式、物理学中的定律、化学中的分子式一样,写作也是一种“东西”,也有它自己的规格和格式。

对此古人早有发现,早有精深的阐述。六经之一的《周易》里,就有“言有序”的话,孔圣人也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论巨著《文心雕龙》的《总术》一章中说:“才之能通,必须晓术。”这个“术”,就是写作的法则。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谈的是作文模式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宋代的吕本中、元代的郝经、明代的王士祯、清代的沈德潜等众多的诗人、作家、文论家也各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规矩”的存在。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本身是有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的。因此作品的结构不单是一个形式的问题,也是内容的问题。因为一篇作品既是描写了一个事件,那事件本身就具备了一个进行的规律,一个存在的模式。作者抓住了这个规律,写出这个规律,便是作品的基本结构。”(孙犁《谈结论》拿一件事情来说吧,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发生也就是开端了,中间无非是发展、变化,进入高潮,然后事件结束,也就是结局。这实际上就是一切记叙类文章(包括小说、剧本、散文等)情节展开的客观依据,客观基础。有的文章在开端之前,可能还有一个必要的交待说明,以追溯以往,补叙前因,这即是“引子”、“序幕”了。而在结局之后,为了收束事物,展示未来,有时还可能增写一个“尾声”。这样就形成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部分,这是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的形式。当然不少文章在实际叙述上,对这种“顺序”有所调动,使其变化,如“高潮”提前,先叙结局,拦腰谈起等等;但无论怎样调动、变化,它也不能离开客观生活的基础。再拿论证一个问题来说吧,任何问题总有它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联系、有它的成因、现状和发展。这些都是可以分析的。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说:“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段话大致上反映了一切论说类文章析事达理的逻辑顺序。很显然,这种结构常式,也是以反映事物(问题)的内部规律、内在联系为依据的。因此,“模式”是客观存在、固有的,而不是任何人主观臆造的。它正如其他的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距离之间的必然联系一样,这种必然性是自然界确定不移、反复出现的客观过程,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的。

那么模式的实质是什么呢?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各有着自己的特征和个性。但一类文章总是具有某种共同的本质、有其共性。文章的“模式”是某一类文章的共性所决定的,概括了某一类文章的共同本质。至于同一类文章各篇文章的个性,“模式”这个一般就没有包括进去。“因为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了一切个别事物,但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列宁语)这好比人,作为一般只能存在于张三、李四具体的人中,不能想象在具体的人之外,还有什么一般的人;也不能想象在一般的人之外,存在着个别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许多特点,一般的人,只能概括许许多多的个别人的共同本质,而不能包括每一个人的所有特点。

在我们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有人常拿“文无定法”来否定作文“模式”的存在。不错,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面孔一样,各篇文章的表现形式也应是独一无二、不相重复的。这是因为,客观事物千姿百态、林林总总,要使每个特异的事物都能找到自己特异的表现形式,文章也得多姿多彩、千变万化。“文无定法”是由文章的个性决定的。拿“文无定法”来否定文章“模式”的'人,其错误是把文章的“共性”与“个性”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只看到个性,用“个性”来否定“共性”。

二、“方圆”出于“规矩”

作文模式教学之所以经得住实践的考验,主要在于它本身具有合理性。即不管作者主观上是否意识到,它总是要反映文章习作本身的一定规律性――“方圆”(写有所就)出于“规矩”(写作模式的训练)。

刘知己在《史通、模拟》一文中说:“夫迷者相效,自古而然。”这就是说按照模式习作是我国传统的写作训练手段。“若不仰前贤,何以贻厥后来!”不借鉴,怎能有新的发展。叶圣陶在《中国国文学习法》中也说过:“记事记清楚了,说理说明白了,没有语法的毛病了,这就是象样。”“象样”,就是符合“规矩”。写作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具有写作的基本功,以“象样”为标志。所有基本功都遵循一定的规格、规范。要获得基本功,那就得循“规”蹈“矩”,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象前人发现“规矩”一样经过无数次重复实践,方能欲“方”可“方”,想“圆”即“圆”,符合规矩。

规律的东西都有普遍性,分格的模式训练全球亦然。我们不妨以美国写作教程《提高写作能力》中例出的实例来说明,它把说明文的结构模式规定为:“1、中心句;2、作为证据的细节、例子以及类比、对比等等;3、结论性句子。”并指出“按照这种形式练习写段落是一种很好的实践形式,它促使你思维清楚,组织得好,写得精确。”(摘自《语文学习》八三年第二期)。

其实,按照一定的模式习作,不只是奠基础的学生需要,古今中外任何博大精深,创新立异的艺术大师也都曾致力于具有一定模式的基本功训练。

孟子曰:“大匠与人以规矩,不能与人以巧。”先哲的话是对“模式”训练的反对者们以追“新”求“巧”为由说三道四的最好的批评。超越前人,破“格”而出,那不是写作教学所能奏效的。

这叫我想起了孟子的寓言《揠苗助长》,我们的教师喜爱祖国的花朵,如同宋人爱苗;不顾客观规律,只凭主观愿望,在写作教学中,反对“模式”训练,急于追“新”求“巧”,更有似宋人揠苗,欲速不达。

当然,基本功较好了,大体已得其“规矩”了,就可以在“巧”字上下功夫,力求能出“新”出“格”。为“规矩”所囿,很难写出优秀之作。

清代入薛雪说过:“范德机云,吾平生作诗,稿成读之,觉不似古人即焚去。余则不然,作诗稿成读之,觉似古人即焚去。”(《一瓢诗话》)看来这是两种大相径庭的态度,其实不然。范德机追求的是符合规范,薛雪高人一筹,追求的是入格后的创新。内涵不同,阶段各异。“不似――似――不似”,这如同认识过程中的“实践――认识――实践”,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肯定的东西被否定了,而否定旧事物之后新生的事物,又不是永恒不变的,同样要被它内部所包含的否定因素所否定,为更新的事物所代替。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写作中,入格是为了及格和合格,合格后方可以破格。“不似――似――不似”,由模仿到变化,在变化中学会创造。因此说:不是有人所说的那样“模式作文训练是一味的照搬”,而是勤学苦练,加以消化,广泛师承,取法众善,逐步掌握,推陈出新。“方圆”出于“规矩”是由否定之否定的原理所规定的。

结论是:

有法则体成,无法则论荒。――方东树。

规矩,巧之所出,舍规矩而言巧,非大匠教人之道,亦非学者从人之道也。――钱穆。

三、模式作文教学非同八股文训练。

有人把模式作文教学与写作八股文相提并论,那是极其错误的。

首先,模式作文教学与八股文训练并非同始终。作文的程序训练,远在八股文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并存在。时间可以追溯到西晋时陆机的《文斌》,而后是唐代的以诗赋取士所采用的“贴经”与“应举诗”,再后是北宋改诗赋取士为以“经义”取士。“天顺以前,经义之文,不过敷衍,转注,或对或散,初无定式。”虽有“破题、颌比、颈比、腹比、后比,结尾”的程式,但“创立制艺,原与论题相仿,不过以经言命题,令天下之题出于正,且为法较严耳。然当时,对仗不必整、证喻不必废、侵下文不必忌。”(见《制艺丛话》卷一三)可见当时提出应考作文的程式,只是改革国家考试的一种措施。八股文的产生据顾炎武的《日知录》中说“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承化之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覆灭,它也就与世长辞了。因此可以说,八股文是模式作文教学的支流、逆流,是短命的怪胎儿。而作文模式教学一直延续到现在,并遍及世界各国。因此八股文不但不能与模式作文教学相提并论,与经义之文也是两码事。

四、教学作文要模式化。

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代,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而起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模式化”是写作教学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客观规律,同时无数事实也证明只有“模式化”才能立竿见影,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教学作文的必由之路。我们就应该在指导学生作文中,尊重这个规律,运用它来为彻底改变写作教学的现状服务。

具体的做法应是:

1、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材。古今中外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写了许多文章,揭示了语文的内在规律。这些成果是培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力武器,是学习语文由盲目到自觉的转换条件,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钥匙。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语文教材不同其它学科,“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编写新教材应用足够的有关语文的科学理论作为统领教材的纲,改变以上所用教材仅作以附录的状况。彻底改变把优秀的文章汇集起来,加点注释和思考题就是课本的作法,选文仅作为例文。为了便于“听、说、读、写一齐抓”,新教材应以写作训练的序列为序,“兼收各类各体之文”,然后挖凿文章内在的知识因素,再理出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系列,使写作训练成为主要依靠在写作的有关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的序列训练。

2、实行分“模式”训练。正如篮球训练,可以先练传球、带球、投球,后练进攻防守的战略战术一样,写作教学也可以先进行分“模式”训练。即根据某种文体的内部结构,先设计安排单项的训练,分散难点、设立坡度;后进行综合训练,理出该文体习作的程式。以模式为纬,以序列程序为经,“经”“纬”交织,科学设计、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具体做法是:写作课上,讲清模式,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

古人告诫我们“不进规矩,不成方圆”写作教学的根本出路是模式化,为模式化写作教学张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范文

今天是星期五,明天是双休日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议论时,李老师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们,笑咪咪地说:“今天我们来做个传口令的游戏吧!”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游戏也有游戏的规则,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老师给第一个同学发一张纸条,这个同学按纸条上写的话,悄悄的传下一个同学,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游戏开始了,老师请张家乐上台。她看了看纸条后,然后趴在后面的同学耳朵上悄悄地说了句什么,下面的同学挨一个往下传着,有的.同学生怕听错了,非要传话的同学再说一遍,游戏进展的很慢,我开始有些着急了:“快点嘛!一句话有这么难吗?”

终于轮到我了,杨于萱趴在我的耳朵旁边说:“藤动铜铃响,”我听了一遍没听懂意思,我着急地问:“什么藤什么响?”她又在我耳朵边说了一遍,我还是没听懂,我只能照葫芦画瓢传了下去,终于到了最后,王子郢宣布答案:“糖豆铜铃响!”她话音刚落,就有同学大声喊道:“错了!哈哈,还是传错了!

这个游戏真有趣,让我懂得传话时要听清楚,不然会闹笑话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

交通规则是我们生命的保护神,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记住遵守规则。

星期六早上,我和妈妈骑着自行车到街上去玩。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正好红灯亮了,妈妈便赶紧停车,看着另外一条路上的车辆和行人通过。等了一会儿,绿灯亮了,我和妈妈骑着车顺利地过了这个十字路口。

刚骑到下一个十字路口时,红灯又亮了,我和妈妈不得不停下车来等候。这时从我们身后冲过来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他虽然看到红灯亮了,却根本不把交通规则放在眼里,向对面飞奔而去。刚到十字路口的中间,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只听见“嘭”的一声,就和另外一辆车撞在了一起,年轻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自行车散架了,衣服也破了,头上淌着血,躺在地上直“哼哼”……当时,我被吓了一跳,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在场的'人都七嘴八舌地说,“这就是他自讨苦吃。”“谁让他不遵守交通规则。”妈妈边叹气边说:“哎,这些人怎么不遵守交通规则,差点把命都搭上去了。”我想:如果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要知道有时候发生交通事故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无规矩不成方圆作文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训,并且中华民族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向来重视家教,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而要说起我的家风家训就要从我成长过程的几件事说起。

我记得在一个夏天,小时候的我和好朋友小曾约好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捉蜻蜓,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妈妈,打算捉只蜻蜓给妈妈,让妈妈高兴高兴。我偷偷地走进院子里和小曾集合,院子里有许多花花草草,在一棵四叶草上停留着一只蜻蜓,这只蜻蜓吸引了充满好奇的我。我悄悄地走到哪棵四叶草正准备那只蜻蜓,不料!我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已经松动的石头,摔了个倒栽葱。我失声痛哭起来,眼泪朦胧了我的双眼,妈妈听到我的哭声,急忙跑了过来,把我抱起,一看,我的眼角已经留血了!妈妈用最快的速度把我送进了医院,医生对妈妈说:“你的孩子要缝针。”妈妈点点头。没多久,医生把我抱出来送到了妈妈的怀抱里,妈妈又亲又吻,非常心痛。妈妈对我说:“孩子,以后出去玩要跟家里人说,不然发生什么事我们也帮不了你,知道了吗?”我羞愧地点点头。我谨记妈妈的教诲,从那以后,每次出去玩我都会跟家人有详细的交代。

长大以后,我养了个坏习惯——挑食。每一次吃饭,假如没有我喜欢的菜,我就会发脾气说:“为什么今天的菜这么难吃!”爸妈发现我这个坏习惯后,教育我说:“你看爸爸妈妈小时候,哪里有这么多好吃的菜呀!就算有也买不起啊!你再对比一下你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的`,是多么幸福!你还嫌弃现在的饭菜不好。”本还想反驳,但心里想了想:爸妈说的对,我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啊!虽然我现在这个坏习惯有时候还会出现,但一想到爸妈话,我就会把挑食这个坏习惯抛在脑后。每当我看见有人挑食,我也会告诉他们挑食是不对的。

有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有无家可归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听了他们的故事,我都会感动的流下眼泪,但也很生气,因为这些老爷爷和老奶奶大多数都是被他们的子女抛弃的,他们真的一点孝道也没有,老爷爷老奶奶把他们养这么大,想要的就是儿女对他们好一点,其它的一点也没有图。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会对我说:“他们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是不对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要做个孝敬爸妈的人,因为父母把毕生精力都花在了儿女身上,图的就是儿女对自己好点。”妈妈的这句话我会终生谨记于心。

虽然这都是一些小事,爸妈对我讲的不是什么大道理,但我却从这样的经历中不断成长,懂得如何去处事为人。

时光流转,我渐渐长大,我终于懂得,父母及长辈的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成就了现在的我,这就是家风、家训,更是一种力量,让我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从而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很荣幸能为大家作国旗下讲话,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有个传说:一次,鲁班教他的徒弟做圆台和方台,可是徒弟怎么也做不圆、造不方。于是,去请教师傅。鲁班笑而不语,拿出两样东西给这个徒弟。过了一会儿,徒弟拿出两件十分像样的木制品——圆台和方台。原来那两样东西就是规和矩。规是圆规,用来画圆;矩相当于尺,可画出直线,量取长度。这就是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美国西点军校,这一以纪律严明而闻名于世,并曾走出无数政治、军事人才的地方,有一句名言:“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借口”是这一美国人才摇篮二百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和言行规范,在它的支撑下,无数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工作没有借口,人生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学习没有借口,成功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

规矩是牵制风筝的细线,风筝虽有一定的高度限制,但可以自由的飞翔,安全的降落。如果细线断了,即使它穿过云层,最终也会摔得遍体鳞伤甚至粉身碎骨。在我们的身边,也会出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课堂上随意的插话,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随手一扔的一片废纸,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污染;本是无足轻重的小小冲突,却大打出手,两败俱伤。

有人说:“这是我的自由!”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分的自由,便是残忍。”过度的自由只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人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别人无法正常通行,自己也会陷入困境。只有人人遵守规则,保护规则,才会让我们共同拥有的一片蓝天更加蔚蓝,才能保证我们的学习更加有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墨守成规,不求创新,而是要求我们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用规矩做的图形,才能组合成更新更美的图形。

昨日的规矩,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规矩决定明天的我们。当把外在的规矩渐渐的内化为自己良好的习惯时,我们就会自觉的用良好的习惯去对待生活和学习。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以崭新的姿态,和着青春的节拍,迈着矫健的步伐,面对生活,面对学习!

我的国旗下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无规矩不成方圆作文

近日一位6岁女童跟着家长在非斑马线处横穿马路,结果女童被超速行驶的汽车撞飞,经过抢救无效身亡,事后交警部门认定事故应该由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对于此次事故,想必很多人都不理解交警的做法,或许说汽车司机是要负全部责任的人,又或许说女童的父母才是负责人,而我认为无论是超速行驶的司机还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父母,都应该是这起事故的承担者。众所周知,诸如此类血淋淋的交通惨案时有发生,惨相已经目不忍视了,流言已经耳不忍闻了。在诸多血淋淋的交通惨案下,为何仍然会有人不遵守交通警规,非要以身试险,最终酿成大错,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个人,因此,无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就女童家长而言,作为成年人,更何况已经有子女本应该就以身作则,为自己的子女从小培养起交通安全意识,教会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然而家长却以身作则,无视交通规则,带领子女横穿马路,最终酿成大错,事后才懂得亡羊补牢,为迟以晚,不仅失去了最宝贵的子女,而且一生都会留下阴影,试问假如家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可能会有如此大的过错吗?但是这位家长,偏要越过交通规则的底线,事后责任还不是自己承担,并且后悔都来不及了。

再者就超速行驶的汽车司机而言,也是事故责任的承担者之一,在交通警规,明文禁止超速行驶的情况下,他仍然不遵守交通规则,依然超速行驶,曾有一丝的侥幸心理,但不曾想血淋淋的惨案就发生在那一刻,为了享受便捷,一时不顾交通警规,最终酿成悲剧,不仅要为事故的发生承担责任,还深深的伤害了一个家庭,试问,司机在超速行驶前可有曾想过后果呢,如果没有超速行驶,就不会有这一道惨案的发生了。因此,无规矩不成方圆。

总而言之,女童家长与汽车司机都是因为无视交通警规,所以才导致这一惨案悲剧的发生,双方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都应该承受这悲剧所带来的后果。

因此我们应该增强自身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切莫以身试险触碰交通法规的底线,否则酿成悲剧就为时已晚,只要我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我相信和谐安全的社会一定会到来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人和他的女朋友逛街,看到红灯便闯了过去。女朋友说,你连红灯都敢闯,什么违法的事不敢做,就跟他分手了。他又结识了一个女友,逛街时,看见了红灯,便老老实实地等,女友不高兴了,说你连红灯都不敢闯,还能干什么事?这虽是一则笑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就是一些人对法律、规则的漠视。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规则意识缺失的现象随处可见。小到闯红灯、轧黄线、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大到随意违约、坑蒙拐骗、行贿受贿。对这些现象,有的人似乎已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甚至还把这种违规违法的行为归纳为另一种规则,叫做“潜规则”。在一些人眼里,按“潜规则”办事,似乎是一种机智,一种“能力”。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还有一句话叫“与政策赛跑”。个人行为遇到规则“黄线”的时候,有的人常常不是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是习惯去找关系“通融”,用金钱“摆平”,借权力“放行”。而一个执掌规则的人,如果学会网开一面、下不为例、特事特办、法外施恩,才被认为“会处事”、“会做人”。而真正讲原则、守规矩的人,却被讥为死板、迂腐,没有开拓精神。于是,在有些人心里,规则可以灵活掌握,法律富有弹性,秩序可以随意调整。现在我国公民可以到不少国家旅游,对这个问题似乎看法也大不相同。有人说,有些外国人很迂腐,公共场所只有两三个人一起也要排队。有人说,这恰恰说明了人家公德意识强,法制观念强。我所生活的城市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只有两三个人购物、买票或乘车,也是一哄而上、你争我抢、拥挤在一起、谁也不让谁。两个人一起也排队并不好笑,而没有规则意识、不讲先来后到才是可悲的。某地为招商引资,开出了免税、免费、审批手续可“先上车后买票”等优惠政策,不曾想恰是这些优惠把人吓跑了。因为人家认识到,不尊重法律和规则,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秩序,谁还敢在这里投资。个人意志高于社会规则,个体行为凌驾于制度约束之上,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和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元素。法制意识不强和执法力度不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都直接破坏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带给人们错误的信息,助长了人们不择手段实现个人目的的风气。规则形同虚设,社会必定混乱无序。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政府和每一个公民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愿我们每一位公民,尤其是执法者,都着力培养自己的规则意识和法制意识。须知,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