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就业形势分析心得大全(14篇)

时间:2023-11-08 06:12:28 作者:文轩 2023年就业形势分析心得大全(14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对自己所取得成就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过程,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和动力。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典型范文,通过阅读它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教师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公务员、外企、国企等热门行业总是求职大军心中的“香饽饽”。最近两年,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成为新的受热烈追捧的目标。不过,要想成为一名教师并不简单,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上岗的必需条件。教师资格证其实并不难拿,但也并不是那么好拿,关键是看考前准备。

教师职业受青睐原因很简单:待遇稳定,福利有保障,一年两次假期,社会家庭教育支出比例越来越高,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工作几乎毫不逊色于公务员岗位,而相比起公务员激烈的竞争以及少之又少的名额来说,教师职业无疑门槛要低上好多。尤其是现在国家规定,非师范类的考生同样允许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并且,即时当不了人民教师吃上“公粮”,民办学校、私立学校、各种社会培训班、正规教育培训企业等等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待遇也不差。如此种种条件下,教师职业火热也就不奇怪了。

据智联招聘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这一职业在求职者心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就“如果同时有做教师和企业职员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这一问题,52.6%的被调查者选择到学校做教师。

而据智联招聘320万简历库中的数据显示,一般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在大中城市则在2000元左右,加上课时费和节日500-1000元左右的奖金,按升学率和区排名成绩的浮动奖金,教师的收入和福利与其他各行业比较并不低。同时,在职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相对稳定的职业前景和受人尊敬的职业形象令教师这一职业魅力倍增。在关于教师社会地位的调查中,地位和收入紧密挂钩,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得票只有2.0%;幼儿园教师是2.6%;小学教师2.9%;中学教师9.4%;培训机构教师10.9%;最高的是大学教师,有53.7%。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往往对教师职业存在误解,以为教师工作量仅限于每周要上的几节课工作特别轻松,实际上教师可能是晚上要工作到12点之后的比例最大的群体。教师的主要负担有以下几项:

(1)备课。所花费时间平均为上课节数的四倍,新入行教师可能要高达十倍。

(2)迎接各种评比、考核和检查。工作量无法估计。完全无报酬的情况下,晚上回家加班、留单位加班、暑假的周末加班,国庆节只一天假,是极普通的事,多数教师对此深恶痛绝。

(3)所谓的科研。为了职称,教师通常都要发论文,编教材,搞项目和课题,有些带经费,有些自掏腰包。对于普通学校的教师,发论文通常是极亏钱的事情,发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教师有可能要赔进去1000多元。高校教师科研所花费时间估计与上课节数相当。

(4)勤杂事务和学校活动。花费时间约相当于上课节数的一半。

正因教师工作辛苦,收入微薄,所以我国才有所谓的“教师节”,以安慰教师群体。

当然,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将被逐步纳入国家工作人员统一管理,这意味着教师的工资将得到很大提高,实现与国家公务员收入差距之间的不断缩小。

就业形势分析

为进一步掌握毕业生就业准备情况,有计划、有措施地提高毕业生就业意识,提升毕业生求职技能,拓宽就业准备的深度和宽度,笔者对所在的学院400余名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准备情况调查表”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毕业生就业准备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掌握毕业生就业准备情况,有计划、有措施地提高毕业生就业意识,提升毕业生求职技能,拓宽就业准备的深度和宽度,笔者于2014年10月对计算机学院400余名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准备情况调查表”的问卷调查和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12个题目,以表格填空的形式进行,主要设计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意向、对将来就业前景态度、就业准备情况、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面临主要问题以及所需的帮助等问题。

数据显示,毕业生在就业准备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就业方向不明确,求职步伐缓慢。41.8%的毕业生尚未确定求职方向,不确定是否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不确定从事哪个方面的工作,实习就业计划一再拖延,难以下手。归根于他们在目标性和角色意识上定位模糊,自我认识不清晰,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任何的优势,没有坚定的求职目标,求职步伐缓慢。

(2)专业学习不深,专业信心不足。40%的毕业生反映想找专业对口的职位,但在求职过程中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没有信心。大学学的都是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多样化,但课程学习和探究深度不够,如编程、java等实用性、专业性课程。在求职期间看到公司对岗位的具体要求,觉得自己达不到公司需求,有畏难情绪,不敢去面试专业岗位要求较高的职位。

(3)社会实践缺位,项目经验贫乏。大部分毕业生在大学四年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行业发展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明确要求应聘者具有工作经验,49.6%的毕业生认为没有工作经验是求职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两者的错位脱节,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的求职信心,使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变得更加困难。

(4)角色转换较慢,毕业准备不足。部分同学尚未从大三的心态转变为毕业生的心态,认为自己离毕业还较为遥远,未将毕业及求职提上日程。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主观上没有做好心态准备的因素;学校在就业指导、就业培训上给学生的压力不大,就业形势介绍和就业氛围的营造上不够,学生存在角色定位不清的错觉。

(5)行业发展了解不足,求职盲目随大流。43%的毕业生对专业市场发展方向认识不足,不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求职缺乏目标性及针对性,盲目投递简历。以本次调查主体的计算机学院学生为例,大部分学生存在对计算机、互联网行业的运用模式不熟悉的问题,即使有跨专业就业意愿的学生,也对要从事的行业没概念,认为找得到工作就胜利,不看行业发展情况。

(6)求职技巧欠缺,技巧意识有待提升。招聘单位在一次招聘过程中可能要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筛选简历,进行面试。在时间极其宝贵的场景下,学生能在简历制作上能否吸引眼球,面试表现能否脱颖而出,取决于学生对求职技巧的掌握。毕业生求职技巧欠缺,包括简历制作及包装,面试中沟通和其他方面技巧。个别学生盲目认为技巧不重要,个人实力是面试成功唯一因素。

3.1学院层面。

(3)开展校园就业招聘宣讲,提高学生就业主动性。通过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机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以及加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的渗透来为学生做好就业准备提供有利条件。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增加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让在校大学生更了解社会更好地认识发展道路。

3.2辅导员层面。

(1)加强学生思想引导,树立正确就业观。每个月定期深入学生宿舍、课堂了解学生就业观念,分层次、分类别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学生讲诚信、知敬业、懂感恩、明集体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筛选公布多元招聘信息,适应求职多样化。及时整理和汇总企业招聘信息,并通过各种渠道将招聘信息发给学生及班导师,有针对性发动学生应聘。针对部分不想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可适当发布非本专业就业信息。对市场就业环境和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发展趋势等做全面信息筛选和公布,做到招聘岗位信息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多元职业咨询服务。

(3)开展求职技巧培训,提高求职成功率。举办求职技巧培训班,系统讲解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适当推行人际关系中的文明礼仪,提高学生求职成功率。针对学生面试企业,单独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当面指导。指导学生通过提高就业准备度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以自我包装、抓住机会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4)协同学院、班导师、专任教师共同推进就业工作。在学院、班导师、专任教师之间穿针引线,相互沟通,共享就业信息资源,将学院、班导师、专任教师、辅导员拧成一股绳共同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3.3班导师层面。

(1)就业心理引导,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深入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心理状态等情况。有针对性地与学生沟通,做好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引导,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

(2)专业方向指导,提升专业信心。利用班导师对本专业行业发展方向较为熟悉的特点,增加与学生在专业发展和行业发展方面的沟通,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专业技术学习,重在培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

(3)深入班集体,了解学生动态。深入班级、深入宿舍,了解学生的困难与困惑,有针对性地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的学生,帮助其顺利就业。及时和班干部沟通,督促、整理、汇总每位学生就业信息,掌握班级每位同学的就业状态。

3.4毕业生层面。

(1)及时转换角色,做好求职准备。将自己的状态转换为毕业求职状态,增加求职及社会生存的危机感,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包括正装购买、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学习等。在就业前对求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估计和评价,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建立角色转换的思想观念。

(2)端正求职心理,准确自我定位。毕业生须要充分认识到求职就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遭遇挫折和失败实属正常,不能因为失败过一两次就畏惧求职。同时,准确自我定位,不盲目地对薪金有过高的要求。

(3)面对客观困难,把握当前机会。因学分未满而留在学校的同学,须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客观事实,安心留校上课,并尝试找本地区的实习岗位,把握每一个实习就业的岗位。在校的大学生应该努力地学好专业知识,打牢自己的基本功,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综合全面地发展自己。

[2]孙利,吴建民,李林英。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对策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3]张函梅。广东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准备状况调查报告[j].学校管理研究,2014(4).

文秘就业形势分析

从需求数量上看,被调查的民企100%均表示需要文秘人才。在回答今后三年平均每年需要文秘专业毕业生人数时,90%以上的单位选1—2个,另有近10%的单位选了3—5个或更多。这说明民企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空间。

从需求层次上看,80%以上的单位选择了大专(高职)毕业生,只有不到20%的单位表示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毕业生。这显示,民企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一般认为受过文秘大专层次教育已够用。不少民企认为,他们急需的是文秘专业方面的适用人才,看重的是文秘人才的专业素养、技能和事务能力,并非仅以学历高低为条件。

从需求的秘书类型上看,65%的单位选了复合型秘书,这表明,当前复合型人才最受欢迎,其次为应用型秘书61(15%)、创新型秘书(10%),另有5%的单位分别选了操作型秘书、技术型秘书。

日前各行各业对秘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只会打杂的“听话”秘书已经难以再满足职场的需求,拥有高学历的高级秘书证书正逐渐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紧俏资源。

秘书分两级,一般秘书的月收入在两千元左右,如果有助理的角色大概在5000元,外企公司总裁办公室的高级秘书在8000到1万元左右。

秘书职业以后的发展是做行政、人力资源或者后勤方面的经理,或是负责自己熟悉的工作。因为他们与各个部门都打交道,对于公司的架构和业务都比较了解,所以未来发展方向也是这些,“对企业来说,职业资格证书只是一块敲门砖”,身为人事主管,依视路光学的李小姐认为,“当一种职业的社会需求十分旺盛,且从业人员的规模已达到相当数量时,职业标准的制定和资格认证的确显得很有必要。

工作、协助领导处理行政事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包含了从企业基础文书、专职文秘、到高级行政助理等一个完整的行政辅助人员体系,是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之一。具备较强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协调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富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秘书是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急需的人才。该专业就业面广,需求量大,发展前景极为可观。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不仅可从事秘书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还可从事企业广告、公共关系等文案创作,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处理和营销工作。

目前由于缺乏专业背景和正规培训,很多在职的秘书工作起来不够自信,这时,他们就应该选择一个与秘书职业相关的专业,赶紧补补课,以补充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尽快提升自己的价值,增加自身的职场竞争力。

秘书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然后处在秘书这个职场中的任何一个人,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求得生存,就必须主动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技能、技术,给自己职业的发展补充新鲜血液。

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培训,然后择机跳槽已成为职场发展的最新动向。而面对名目繁多的秘书培训机构,如何选择好的培训机构进行充电,是个首要问题。只有有效的培训才能为职场人士跳槽、提薪、升职增加筹码而能达到这样目的的培训才是值得投入的。

其实,我觉得文秘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广阔的.只不过要有扎实深厚的文书基础、办公自动化基础、沟通基础、速记基础、企业管理基础、法律与法规。然后秘书实务包括:会议管理、事物管理、文书拟写与处理、涉外英语等.

理性的职场人都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进行仔细、认真的规划。我们需要很清楚自己所走的每一步路。在自己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学会提前为自己打算--进行充电,以便使自己职业选择的道路更宽。同时,在职场选择中站在十字路口的人,也应该通过及时充电,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所以,确定要从事秘书这一行,就要准备参加培训。

三、文秘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情况。

调查显示,民营企业最看重的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前五项综合能力,依次为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文秘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这五种综合能力才能适应现代民营企业的要求。认为文秘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按重视程度,依次为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专业素养、使用和维护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

民营企业在录用文秘专业毕业生时最看重的能力因素是“专业水平”(26%),其次是反映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面试的第一印象”(19%);再次是“社会实践经历”(18%)。此外,“外语水平”(15%)和“计算机水平”(9%),而这两项也可以视作专业能力。专业水平是民企最看重的素质,它是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

另据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单位中对应聘秘书岗位的毕业生是否获得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表示重视的占35%,一部分单位表示不会十分在意,关键是看是否真正具备秘书的职业技能,当然有的话最好;对获得电脑操作等级证书重视的占55%,但对是否获得外语等级证书却100%表示重视。

在问到文秘专业毕业生除了文秘专业知识外,最需要掌握的其他知识时,民企的老总选择最多的是经济管理、科技等方面知识,会计、统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以及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

大部分民企认为高职学生最需要进一步培养的能力是:敬业精神、知识能力水平、文化素养和吃苦耐劳精神。在问到高职毕业生与其他重点或名牌学校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水平上有否明显差距时,85%的民企单位认为有一定差距,还有的认为有明显差距。在问到高职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部分民企单位认为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目前还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生的知识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调研显示,民营企业对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很多的共性,然后概括起来有四个特点,一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有谦虚好学的品行;二要肯吃苦耐劳,学会适应环境;三是注重情商,善于沟通协调、与人共事;四要一专多能,有能胜任文秘工作的综合素质、能力,属复合型通才。

调研中我们发现,民企需要的文秘人员实际上是“综合文秘”。因单位规模相对较小,文秘分工不是太细,文秘人员身兼多职,往往集文秘工作、财务、统计、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于一身,除了必须具备的文秘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掌握其他非文秘专业的基础知识。不仅要具备办文办事、熟悉掌握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还要有熟悉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们既要为企业领导当“门面”、当“窗口”,搞接待、公关,还要为企业领导出谋献策、辅助决策。

此外,商务秘书、涉外秘书将会成为民营企业需要的秘书主要类型。然后在市场经济舞台上,企业的秘书不仅要懂得涉外法规、涉外礼仪、涉外经济,还要明白商务方面的信息,了解企业的产销规律和特点,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和营销能力。适应民企的客观需要,文秘人员要学习涉外法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现代生产技术,掌握相关信息资料,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履行好依法办事的责任,适应企业的新需要。

民营企业秘书的参谋咨询作用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更为突出。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更需要高层次、高水平的秘书为自己当好参谋,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一个好的秘书不仅要做好本职的分内工作,还是主管“上司”的好参谋、好助手,有些事情要替“上司”考虑周全,甚至在不影响关系的前提下,有效地引导“上司”开展各项工作,这是新时期对民企文秘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民企经济的发展,然后民企对文秘人员的文化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然后文秘人员不仅要以“文化”一员的身份参与、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又要以对外使者的形象去展示企业文化的理念与内涵。要以自己独有的专业特长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从企业外在形象来说,从厂房样式、环境装饰、标语口号到厂徽设计、节假日氛围布置等,基本都是靠文秘人员来承担。内在形象更是无边无际,从公关、礼仪、交流、会议、办案等都是文秘工作的范畴。

文秘人才的需求前景看好,然后民营企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十分注重素质和能力需要。因此,高职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突出企业特色和适用性,以增强文秘专业人才的就业适应性。

五、文秘专业人才的素质需求情况。

调查反映,民营企业对文秘人才的素质需求是多元化的,然后但都存有“德才兼备”的倾向。据统计显示,民营企业注重的文秘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从高到低依次是:思想和道德素质(33%)、文化素质(27%)、业务素质(13%)、心理素质(8%)、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5%)等。大部分单位在招聘文秘人员时最看重的是基本素质,如品德修养、灵活程度、努力程度和知识面等,可以概括为“要素质而不求专业精”。

素质中,“德”为首,可见“德”在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思想和道德素质方面选择较多的是:

职业道德(75%)、事业心(63%)、良好人际关系(43%)、吃苦耐劳精神(38%)、忠于职守(28%)。

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其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整体工作水平。因此,民企对文化素质的重视程度排第二位。最注重文秘人员的文化素质是从高到低依次是: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38%)、掌握宽阔的专业知识(28%)、了解一般的人文科学知识(26%)、掌握相关学科知识(16%)、了解一般的社会科学知识(4%)。

业务素质往往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民企注重的文秘毕业生的业务素质依次是:独立工作能力(42%)、组织管理能力(35%)、实际操作能力(28%)、创新能力(23%)、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10%)。

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民企关注的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多元化社会,文秘人员能否适应新时代并谋求工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心理素质的强或弱。民企最注重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是易于投入、热情工作的心理(40%)、自信心(37%)、自主主动工作(25%)、追求卓越、渴望成功(11%)、开放乐观(9%)。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越来越为民营4~_lk所看重。有位民企的人事主管说,企业需要的是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企业内外有关人员接触,能够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和目的的人。然后平时在学校参加社团、组织策划完成过大型活动的学生最受欢迎,这些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融入团体,顺利开展工作。

六、分布院校:

【广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洛阳理工学院(专科)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平顶山学院(本科)。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江西农业大学新余学院(新余国家高新区)。

【安徽】蚌埠学院、合肥学院、皖西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本科)聊城大学。

【辽宁】沈阳师范大学。

【河北】邢台学院。

【甘肃】西北师范大学。

【山西】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江苏】淮阴工学院(本科)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专科)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科)。

【黑龙江】哈尔滨学院(本科)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

该专业毕业生不仅可从事秘书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还可从事企业广告、公共关系等文案创作,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处理和营销工作。

目前由于缺乏专业背景和正规培训,然后很多在职的秘书工作起来不够自信,这时,他们就应该选择一个与秘书职业相关的专业,赶紧补补课,以补充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尽快提升自己的价值,增加自身的职场竞争力。

秘书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处在秘书这个职场中的任何一个人,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求得生存,就必须主动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技能、技术,给自己职业的发展补充新鲜血液。

就业形势分析下步措施

主线,全面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措施,强化就业服务,完善企业用工保障,保持了全市就业局势的稳定。

一、全市就业、用工的基本状况。

(一)就业形势总体趋于稳定。

截至2010年9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2%,低。

于4.2%的年度控制目标,较去年末回落0.64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1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万人,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继续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二)创业促就业成效初显。

按照“创城”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市全面推进创业促就。

业工作,7月份通过了省里开展的“创城”工作中期评估。全市建立了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开展siyb创业培训7200人,培训合格7056人,培训合格率达98%,培训结束后成功创业3200人,带动就业120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亿元,为去年全年的1.35倍。

(三)非公经济成为新增就业主渠道。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

市场用工总需求比重的81%76.6%,较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

(三)制造业用工需求旺盛。

制造业作为我市的主导产业之一,用工需求旺盛,发展。

势头强劲,从我市今年前三个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情。

1.41%1.25(求人倍率不能带百分号),也反映出制造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

(四)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平稳。从我市前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中的第三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比重来看,第三产业分别占了三大产业的27.3%36.9,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就业形势分析

按我国目前的情况,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新增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可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同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积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大学生“就业优先”的思想,工作重心从以前的就业管理转变到就业服务上来,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减轻了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宽松、公平的环境。

外语专业的、懂得世贸组织规则经济类的、管理类和财会类的学生将继续抢手;随着it业的逐渐复苏,社会对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的学生会有更高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可能比较乐观;中文专业学生适应面广,有一定的功底,社会提供了许多岗位:记者、秘书、管理等,都适合他们去做;社会科学等专业的学生,报考公务员可以解决一部分这类学生的出路,但由于公务员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就业不太乐观等。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但是社会对不同的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都可以找到工作。

(三)用人单位招聘制度的变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更多的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来选择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这样一种环境,无疑将给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毕业生的重要渠道。

民营企业有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成为接纳毕业生就业的一支新生力量。随着个体、民营经济的继续发展,其需求岗位必然将进一步增加。这就要求广大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不仅要将目光放在大公司、大企业上,还要适应形式要求,投身到充满生机活力的民营企业中去。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因素。

1.地理不平衡性。中国地域宽广、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决定着我国就业形势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有一定的差异。

2.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体制有待于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制度由“统一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一个改革性的大飞跃,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各种刺激。“双向选择”从不利因素上讲,给那些拉关系走后门的人开了“绿灯”,解决了工作问题。“择优分配”在“双向选择”中难以有效实行。虽然学校通过评选优秀毕业生或提供信息,主动推荐等做了一些工作,也能体现到部分毕业生,而那些通过关系到好单位的毕业生无须与其他学生竞争,这样就造成毕业生素质好差与用人单位好差及需要脱节。

3.结构性矛盾突出。庞大的就业力量,客观上造成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大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速度,供需矛盾突出。

4.高等教育和经济转型速度没有完全协调起来,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由于高校扩招造成了生源质量下降的现状,在教学质量上增加了难度。因此,学生培养质量难以与市场需求接轨,远远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5.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向现实。学校和社会不是隔绝的,社会上消极、腐朽的东西,弱化了他们将所学知识去报效祖国和人民,立志到艰苦地方去创业的思想。

6.就业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由于人才市场的不完善、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力度不到位、学校与社会单位的协调不够等原因,仍然存在信息和供需沟通渠道不畅、社会用人制度相对滞后、就业竞争环境欠公平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

7.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放松。家长、教师、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都是非常广泛和深刻。家长对子女的关心教育容易停留在学习成绩上,而对子女的道德品质培养、心理辅导、劳动教育等有所忽视,这些弊端影响学生在择业上,贪图安逸,讲究功利实惠;学校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不敢严格管理学生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使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后,政治方向模糊,把文凭和学位当作换取名誉、享受地位的条件,引起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不满。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

大学生职业能力不足。表现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

1.职业规划能力比较欠缺,很少有大学生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能力、个人特长、兴趣、学习、工作方式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等,依次做出决定和计划。

2.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回报期望过高、就业盲目性大。有的学生还无法接受就业制度的改革,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的能力;有的学生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使自己陷于不战自败的困境中;有的学生在获取职业信息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上不强,常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等。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因为扩招、下岗工人多而再就业等多方面原因带来工资标准降低,进入大城市、大企业的要求更高、机会更小等就业行情,因而在就业中没有目的性,不但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也浪费了就业机会。

3.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低,创新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在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试教育观念在较大程度上依然居主导地位。学校培养高分低能、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许多高校依然存在。大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自觉意识不浓,条件不完善、渠道不通畅。

4.部分大学生文明礼貌欠缺,不注重细节。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评判好与坏、对与错,在生活中表现得自私、封闭,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与大家不能很好的合作。但是,现今的用人单位几乎都特别注重团队合作,因此很多学生失去了机会。

高校毕业生毕业分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望与发展。搞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高校的教育和指导也应该是广泛的,将就业指导和教育结合起来,不仅为毕业生传递信息,起到“媒介”作用,更重要的要教育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补充自己,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一)深化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科学就业观。

1.教育学生正确理解毕业分配政策的内涵。强调市场经济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并不意味排斥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政策界定了择业的目标和出发点: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第一线,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2.高校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国情与艰苦创业精神相结合,教育和引导广大毕业生,坚定树立科学的、务实的事业观和奋斗观。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确立就业目标,教育毕业生摆正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的关系,要有知难而上、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在现实中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最能发挥个人才智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二)教育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才能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因此,学校要让大学生清楚: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发展的趋势只能使竞争越趋普遍和激烈,优胜劣汰,谁也回避不了,必须使个人适应这个要求。市场经济中,复合型、应用型和开拓型人才适应性强,需求量大,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和引导毕业生要以这些人才的标准加强学习和锻炼,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行为准则,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完善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服务。

1.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化、专门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教育毕业生对自己认知,对社会认知,对职业的知识、性质、特点、发展前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市场需求等应有全面的了解;学校要帮助毕业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心理承受力、合适的职业类型等,逾越自己条件或对自己缺乏信心都会使择业失败。

2.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控能力、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学校和社会通过网络、电话、邮寄等多种沟通方式相结合,使信息畅通无阻,保证大学生以很快的速度得到适合自己的信息。

4.要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实现各种就业渠道相互贯通、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见习、实行、参观考察、提供模拟招聘会和面试机会。

总之,当代大学生要正视现实社会的严峻性和挑战性,强化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时时注意把自己打造成适合社会的合格成员。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促进个人的成功并不断发展完善。

[1]张远。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若干思考[j].教育艺术,1996,(4).

[2]郭建峰,刘启辉。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8).

[3]高晓琴。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和方法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8).

[4]王宏卫。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

护理就业形势分析

我国就业趋势总得来说可以概括成四点,而这些也是需就业和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下面就来给大家仔细分析一下20就业趋势与就业形势: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将仍旧保持现有水平。

随着老龄化、少子化的到来,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国内产业结构处于转换关键期,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效应下降。

和2015年连续两年的经济增长率降低已经影响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增长。

若经济增长率进一步降低,未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可能出现下降。

并且,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步减少,为此只需要根据经济增长水平的变化维持一定的就业规模就能保持社会就业的稳定。

初步预计,2017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维持在1100万人以上,但低于20的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尽管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略慢于gdp增速,但仍快于人均gdp增速。

近几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人口自然增长保持了一定的规模,体现在gdp上,人均gdp增速就要比gdp增速要慢一些。

扣除约0.5%的人口自然增长因素,2016年上半年人均gdp增速约为6.2%。

因此,从人均水平来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的增速要高于人均gdp增速。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6年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57元,同比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50元,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高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83∶1下降为2.80∶1。

预计2017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分别增长6.7%和7.0%左右。

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

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的'求人倍率始终高于1,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已经由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的状态,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

总体来看,劳动力市场仍然需求大于供给,职位空缺多,这主要是由劳动力供给下降所导致的供不应求。

相反,从周期性因素来看,2015年以来,就业市场景气度一直在下降,预测这种下降的趋势在2016年和2017年还将延续。

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cier指数持续下降,这一趋势与宏观经济持续走弱的情况相吻合。

再加之2017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深化阶段,产能过剩使传统行业的利润急剧下降,进而波及就业市场。

劳动力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预计2017年我国劳动力质量将会进一步提升。

从劳动者的构成变化来看,我国劳动力整体的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未来随着低端就业市场上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项技能的农民工、普通工人以及简单体力劳动者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和新的具有更高学历层次的就业人群进入市场,劳动力将逐步实现由低教育水平向高教育水平的更替,由此带来劳动力整体质量的提高。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劳动力统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法和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深入落实、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将使劳动力的素质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赖于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

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其中,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应该从学生自身着手更为容易,毕竟一个市场的改变和调节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只有从自身找原因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如果每个学生都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拥有真才实学,同时转变观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获得理想的职业。

就业前景最好的小语种。

客服经理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一个国家政治成效和经济景气的重要指标。失业问题是我国在很长时间内依然要面临的重大宏观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关系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这场经济大战中,大学生是就业群体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因此,通过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大学生就业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国家、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等多元因素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瓶颈,进而从四个方面研究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最后指出通过国家、学校、企业和个人的努力,大学生就业困难能够得到暂时缓解和最终解决。

1.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背景:劳动力多,经济不发达,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少。

2.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率逐年下降。

1.国家招生规模的急剧增加。

2.高校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3.企业的某些人力资源制度及其投入造成的就业障碍。

(一)加速经济发展、搞好需求预测、实施政策调控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

(二)适时调整专业、抓好思想教育、进行就业指导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措施。

(三)鼓励和指导企业办好职业教育、转变用人制度。

(四)改变就业观念、增强综合素质、树立信心勇气是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必备条件。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关心的问题,然而,2016年大学生就业情况怎么呀呢?咱们一起看看。

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出现,与经济增速减缓有关,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有关;与农民工在农业之外求职再不用“舍近求远”有关;与农业本身吸引力的增强有关;与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协调有关;也与我国人口变动与劳动力供求状况有关。可以说,“用工荒”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性现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职业培训和中介机构等多方面努力,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

1、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弱。

就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单位gdp增长的就业拉动能力明显扩大。据测算,每亿元gdp容纳的就业量,第二产业约为1058人,第三产业为1348人,后者超过前者约30%。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近十年来单位gdp增长拉动新增就业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008年以前,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增加不足100万人,而目前上升到140-160万人。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7.7%,处在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但已连续两年低于8%的水平,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发展速度变缓,下行的压力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用工整体需求下降,进而极大地减少了由经济快速增长而带来的就业需求量的增加,影响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减缓,直接影响着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我国的对外贸易,使得外向型出口企业发展困难,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为维护竞争优势,各国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使得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后危机时代我国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复杂,对我国外部经济拉动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2、城镇化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加,我国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6.2%上升到2013年的53.7%。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就业压力减轻,但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增大。一是城镇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有限,每年城镇中新成长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需就业;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型城市转移的门槛较高。由于户籍限制、素质技能要求、就业信息不畅通等因素,农村转移劳动力寻找工作难度大。

3、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影响到就业水平。

一方面,在大力调整夕阳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时,要对涉及职工的转移安置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其中必然导致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此外,由于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也使一些企业减少新员工吸纳,甚至排挤出部分劳动力,这也会导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4、区域经济格局调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导致劳动力流动新变化。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如在东中西部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差距已经缩小至30元左右。区域就业形势差别明显,东部地区求职人数同比出现大幅下降。随着中西部地区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的工作环境好转,返乡就业、创业正成为越来越多外漂农民工的新选择。

5、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高期望值的矛盾导致供求双方难以对接。

从2009年以来,货币工资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且增速逐年加快。据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有17个地区制定了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普遍在14%左右。调查反映,当前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的矛盾已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和大型劳动密集企业的普工短缺。

6、人口结构变化使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

我国正在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开始减少,在新生劳动力供给方面,大学生将占据一半左右的水平,农民工总量特别是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增速减缓,并逐步趋于稳定。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6年达到峰值,总量为9.99亿人,之后逐渐下降,到2020年将下降至9.87亿人。2011—2020年就业年均增速将比前期下降0.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4个百分点。城镇化加速推进所释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仍然不能弥补劳动力人数减少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就业形势不乐观任务依然艰巨。

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依然艰巨。突出表现在: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矛盾今后会更加突出;就业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突出,高校教育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不相匹配;劳动者能力素质和就业技能较低,职业技能培训薄弱,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偏低问题突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从影响未来就业的多种因素分析,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状况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1、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将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就业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

2、劳动力供求矛盾将继续对劳动者充分就业的实现产生一定影响。

一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率高已成为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到年底,人力资源市场员工跳槽、另觅高就的现象十分普遍,节后企业一般都需要进行补充式的招聘;二是农民工“返城流”和企业“招工流”错位导致“招工难”加剧;三是技术人才供求失衡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企业对技术、高级技术等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几乎所有行业的熟练技工、高级技工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个人就业形势分析范文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再者,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中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护理学专业工资待遇:截止到12月24日,36533位护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3955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4999元,3-5年工资5249元。

中国护士网上有人留言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不能知道我能做多少,在经历过多次生离死别后我认识到,珍惜吧。我会坚持走下去,不管前方有多难。”一个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护士就是病人眼中的天使。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护理学专业就业方向。

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工作。护理学专业毕业以后不用担心无法就业的问题,因为,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医疗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实力选择在民办医院和公办医院工作。护理学专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还可以是:育婴师,私人家庭护理师,持有相关证书出国做护理师,目前,护理师出国待遇非常好,需求量也比较大。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1、学校:

可以到各医学院校(大中专学校)找个教师的职务,也是不错。不过学校的待遇一般会比医院的低。但是学校有寒暑假,这很好,因为临床工作是很难有休假的。

护理学专业就业岗位包括:护士、美容师、销售代表、医药代表、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导医、产品专员、美容导师、医院代表、手术室护士、客服专员等。

2、医院:

绝大多数的人毕业之后都是选择在医院中工作。具体每个人被安排在哪个科室是医院决定的,不过你可以向护理部说出你的想法,以及你对科室的选择的理由,也许她们会考虑你的意见,那样的话你会有更多的机会。

会计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近年来,由于高校会计专业设置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不协调状况日益突出,我国会计类专业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要解决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方面,高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教学和专业素质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

近几年来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会计类专业,全国设点最多的专业就是会计学,约有500所本科院校和900所专科学校设置了该专业,使得该专业毕业生日益增多,呈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环境要求分析。

1、地域选择过窄。调查研究,70%的学生选择在北京、上海、深圳发展,20%的学生选择浙江、江苏,2%的学生选择西部。毕业生就业的地域范围,呈现出“东多西少,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

2、薪酬期望值高于市场值。北京、上海、深圳的工资市场平均值为1600~1700元/月,全国范围内,毕业生第一份工资拿到1000~1500元/月较多,达到33.1%。据调查统计,66.4%的会计类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月薪在1500以上(包吃住、有社保),而市场通常只给1000元。

3、单位选择过于集中。大学生首选是能进入效益比较好的国企或外企,对中小企业存在偏见。事实上,全国有800万家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新增值76%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创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提供的就业岗位为70%以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公务员考试吸引了大量毕业生。许多学生想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国家级、省级或地方财政系统工作单位。

5、愿意从底层做起的太少。很多学生不屑在单位做一些“打杂”的事情,也不太愿意做收银员和出纳。

1、市场一般需求及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会计是一个靠经验吃饭的行业,参加过大型招聘会的应届毕业生都有过类似的遭遇:投的简历往往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大多要求有会计经验,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培训就能尽快上岗,既懂财务,又能交际。学校联系的单位招聘的条件也比较苛刻:

(1)招的人少:一个单位通常只招1~2名会计人员;

(2)有性别要求:招兼文员的会计通常只要女生,需要服从分配、随时外派的只要男生;

(4)对学生的其他方面要求:当过学生干部的优先,能吃苦耐劳,形象气质佳等等。符合条件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单位从事会计或非会计工作或通过考公务员、考研等其他渠道就业。

2、市场较高需求及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在校大学生不能报考《会计师》,符合报考条件后,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大多数学生刚开始雄心勃勃,最后则被迫选择放弃。目前,全国具备注册会计师从业资格的也只有8万人左右,其中应届毕业生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屈指可数,而根据中国市场的需要,至少要35万名注册会计师。

(一)近期规划。

1.学会如何写求职信,学会制作简历。

2.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思考问题,正常工作。在大而嘈杂的办公室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

3.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不论身份贵贱和亲疏程度。

4.不断增强工作能力,应变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在工作期间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成熟稳重的工作作风,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理念。

(二)中期规划(毕业后五年内的规划)。

刚开始工作时必须先适应企业的文化,我必须要去了解文化,处世方式,使自己尽快成为为其中的一份子,多听少说,对于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不能想当然,而是想方设法的需求解决途径并予以验证,无法验证或者根本没有头绪的东西,一定会主动地向老员工礼貌而又谦逊的询问,并且记住方法,在熟悉了自己的工作之后,要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成熟稳重的工作作风,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理念。与上司和同事搞好关系,相处融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定期参加技能培训,避免知识的.老化和落后。并且在这期间拿到注册会计师的技术资格,在这阶段工作有可能变动较为频繁,根据自身情况,把握时间,适当地变换自己的工作环境,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与此同时在变换后要尽快适应。

(三)长期规划(工作五年后的规划)。

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经历,建立广泛的社交范围,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更广、更深的国际金融视野与知识分析能力,也必须建立敏锐的危机处理能力,以应付捉摸不定的价格波动或流动性风险。快速掌握市场的波动情况外,要更能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或是有人想从事较动态的风险管理工作,在了解公司的运行操作之后,可以适当的向管理层发展,向着更高的职位进军。

就业形势分析下步措施

全面了解、掌握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对相关情况作出正确评价、分析,明确自己在社会大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以便于在就业过程中能有的放矢。

(一)我国就业总体情况。

1、整体局势平稳,就业工作成果显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和政府历来对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的政策支持,始终将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列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合理调整就业结构,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搭理促进就业总量的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坚持实施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再加上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为新增就业岗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就业总规模不断扩大。“十五”期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100万人,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0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口800万人。中央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5年就业补助资金累计666亿元。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事业保险并轨。在劳动总量增加较多,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城乡新增劳动力供给总量巨大,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度增长,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而日益突出,增加了就业工作的难度。

(1)劳动力供大于求。“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

下岗失业人员和其它富余和剩余转移人员,平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口2400万人,每年出现富余劳动力约200万,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2)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严重。当前,困难地区就业问题严重。当前,困难地区、困难。

行业、困难企业、困难人群等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及其严重。

(3)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巨大。目前全国劳动力供给增量中,有60%左右的是农村新。

增劳动力,其中绝大多数需要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每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

转移大约有800万人,就业任务十分艰巨。

(4)就业风险增加。由于近年来,产能过剩、经济波动、金融危机等因素造成一些企。

业发展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了亏损、倒闭。这些无形中对劳动力的洗脑产生了极。

大的影响。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实施,企业用人成本的提高,使企业用人更加慎重。

(二)我国就业形势特征。

大学生就业形势既受总体就业形势的影响,又有其自身特殊性。由于其群体的独特性,也造成了该群体独特的就业形势。只有对相应的情况加以认真分析,才能实现更好的就业。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

1.毕业生就业形势趋于多样化除了签订就业协议外,签订劳动合同和用工协议逐年增。

多,不少回到生源地的毕业生在有关部门办理择业代理或人事代理后,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工作,而选择升学、自主创业和出国深造的毕业生数量也继续增多。

业统计范畴。此类就业收入偏低,流动性强,稳定性差,加之现阶段社会劳动保障工作滞后于社会发展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执行不到位,劳动者的权益缺乏有效保护,使社会各界对于此类就业方式难以认同。

2.毕业生地区流向不平衡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目前存在着极大不平衡性,毕业生主动求职愿望导向也出现一定集中性,进而形成了毕业生地区流向不平衡性。

流向城市的毕业生远远高于农村。尽管现在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等扶持政策,但大学毕业生不认可农村,毕业后留在城镇的想法已成为共识;流向东部地区的毕业生高于西部地区,相对于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毕业生更愿意到经济更为发达、机会更丰富的东部沿海地区去寻求发展;流向直辖市、省会等一线大城市的毕业生远远多于二、三线城市,即使再同一省份地区,其经济发展好的城市由于能提供更多的岗位,从而更能吸引毕业生。

3.专业、性别等因素制约明显从专业学科上看,应用型专业是当前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就业率较高,而一些专业,如教育学、文学等情况相对差一些。

从性别上看,男女就业率大体上持平,没有太明显的差别,这也反映出社会整体正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女生就业稳定性低于男生,理想职业较少等问题。

4.就业后压力增大即使能顺利就业,很多毕业生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工作上,毕业生的工资和福利较之以前有所下降。生活上,需要支出的费用较多。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实际月薪低于期待的月薪。

(三)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

1.我国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由于我国目前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使我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巨变,很多企业倒闭、裁员,大量原在职员工事业、减薪,在这种情况下,应届毕业生更难以应聘到合适的单位。

2.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1)学历层次之间的需求不平衡。随着改革和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就业门槛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学历越高,学校名气越大的毕业生,其就业问题相对容易解决;而学历较低,学校名气不大的毕业生找工作则越来越难。

(2)各学科专业之间的需求不平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总的来说,工学、理学专业就业较好,而教育学、文学等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机械、土建、交通、冶金等行业所急需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的初次就业率均超过了90%以上。而运动训练、音乐表演、美术学、社会体育、舞蹈学、工商管理就业就比较困难。

(3)各院校间的需求不平衡。从院校的层次和类别来看,社会对不同院校毕业生的认可程度不尽相同。总的来看,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毕业生由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强,收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情况良好,初次就业率较高;中央部委院校扔与原行业单位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稳中有升;而地方院校整体上处于竞争劣势,就业状况较差。目前,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名牌效应对其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

(4)各地区之间的需求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毕业生就业的选择地域范围相对比较集中,呈现“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比较旺盛;而边远地区的需求则相对不足。毕业生择业时选择的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地区。

成了大学生就业新的主要渠道,在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6)对毕业生的其他需求不平衡。这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性别、户口和工作经验等方面。许多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常常在性别、户口所在地或生源所在地、是否有实践经验方面设置门槛,使得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不均等。

3.社会对毕业生素质要求逐渐提高用人单位提高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是大学生就业市场成为“买方市场”的必然结果。当大学生劳动力资源成为一种非稀缺资源时,企业为求精英,必然从一个更宽泛的范围,通过多种形式去挑选最合适的、搞素质的人才。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更加重视毕业生的个人品德素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成为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之一。毕业生的诚信程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过硬的心里素质已成为是否录用的重要条件。

(2)更加注重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社会的发展使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遍,这就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广的知识面。例如,是否参加过创业大赛,是否有科技发明,是否发表过专业论文,也成了社会用人考虑的重要条件。

(3)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社会经历和工作经验。与社会应聘人员相比,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就是社会经历和工作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主动寻找单位进行实习,增加自己的社会经历,而这种经历无疑会增加就业成功等筹码。

(4)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消费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对毕业生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拥有各种技能等级考试证书的实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随着毕业生求职队伍的扩大,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也在逐步提高。

(5)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团队协作精神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候希望其富余创新、集体观念强,而对那些思维保守、集体观念淡薄的毕业生则持慎重态度。

(四)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因素。

1.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权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上了重要议程,并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良好格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日益成为涉及全局的重要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积极出台政策措施,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组织部牵头部署和组织了对各地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督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舆论宣传活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密切配合,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培训、见习和市场培育工作;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农村特岗教师”,“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等多个项目。目前,推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实际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实施等都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国企改革的逐步完成,也将使企业在最近几年要大规模储备人才。

3.毕业生就业观念发生较大的转变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他们开始意识到,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普通劳动者正逐步被广泛认同。因此,即使转变就业观念,高就业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其次,在求职问题上把握主动,早做准备,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就业信息,利用一切可能获得的条件为求职创造条件。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还表现在不再过分地注重薪酬、福利,而是更加看重用人单位提供的个人发展空间和工作条件,如“零工资就业”现象的出现;不再过分地强调专业对口,而是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此外,最令人欣慰的是,已有部分毕业生成功创业,不仅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而且能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解决其他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4.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近年来,高等学校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的“一把手工程”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等学校积极地开展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把就业、创业理念引入教学环节,搭理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就业意识,创业意识,切实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5.就业市场逐渐规范化随着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日益重视及就业市场的自我调节,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越来越规范和有序。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在逐步形成。越来越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是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就业信息的网上发布,就业指导的网上进行,甚至采取的网上招聘会,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化、网络化的重要表现。此外,高校也在不断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积极开发就业创业指导教材,促进就业指导学科建设,促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为全面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处在一个社会高速发展的试戴,需要对相关形势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和认识,才能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潮。同样只有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才能对自身发展做出一个合理地判断和决策,才能完成就业。

(一)正确认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就业高峰。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还是非常严峻的。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当前的就业难问题,坚信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源中的优质资源或最活跃的群体,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现象。其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只是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就业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表明,全球15~24岁的青年人占劳动力人口的25%,而他们的失业人数却占全球失业人数的47%。其中,在亚太地区,青年人事业人数比成年人事业人数高出4倍。这表明,青年人较成年人更难进入劳动力市场,其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美国有3700多所大学,每年毕业的本科、硕士、博士生有200多万,对于美国大学生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英国大学生就业难度也很大,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造成了就业竞争加剧,使得本科学历已经不能使用人单位感兴趣。日本平均每名大学生求职要经过16家公司的笔试、面试等各种考试,大学毕业生每年有25%找不到工作。

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难,是许多国家都要面对的共同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只是在我国这个问题更受关注和重视。

(二)正确认识就业结构性矛盾。

所谓结构性矛盾是指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一方面,一些传统的产业和行业富余人员过多,就业岗位不足;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未就业的人员中大部分由于技能、素质或行业观念的原因,又难以满足这些新的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因而使这些产业和行业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的制约。当前,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无技能和低技能的劳动力严重过剩,中高技能的劳动力明显不足。据统计,在全国。

7000万产业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而高级工和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则明显不足。大量失业和待业人员中,主要是低技能和无技能者。

(2)东部地区、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而广大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的就业压力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地区和城市的劳动力在本地选择就业的机会较少,加上传统意识的局限和家庭因素等,又不愿意外出寻找就业机会,逐年积累,压力越来越大。

(3)传统产业和国有企业就业的容量逐年减少,下岗职工增多,而这些下岗职工或者由。

于年龄偏大,或者由于技能较低,转岗困难,难以在新兴产业寻找就业岗位。然而,非公有制经济在不同地区发展速度不一,又影响了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三)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

1.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大众化要求我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后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扩招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满足了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校的教育大众化就是让更多的适龄青年通过考试选拔,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满足了人民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教育机会平等,维护了教育的公平。

(2)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高校进行扩招,可以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而大学毕业生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必将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3)扩大内需,拉大经济增长。教育投资作为生产性投资,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方面显现出重要的作用;作为人力资本投资,在社会效益和个人收益方面的作用也凸显出来。高校扩招有助于拉动教育内需,使人们手中大量的教育储蓄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一次带动教育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高校扩招几年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不仅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转变,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大学生毕业就业大众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对应,大学生就业也将呈现大众化趋势,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毕业生的身份由“天之骄子”走向“普通老百姓”。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也由“天之骄子”变为“普通百姓”,这就要求大学生就业观念也要与时俱进。要改变那种只有当国家干部,进白领阶层,进大城市、大机关、事业单位,端铁饭碗才算就业,只有留档案、落户口才算就业的观念。面对新的就业形势,要求毕业生改变狭义的就业观,树立广义的就业观,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不管是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甚至从事个体工作,都是就业。在工作种类上,大学生不仅可以从事一份工作,也可以同时兼任几分工作;在工作地点上,既可以是城镇,也可以是农村;在工作稳定性上,既可以从事稳定的长期工作,也可以从事不太稳定的短期工作。

(2)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由“卖方”走向“买方”。以前,毕业生供给小于社会需求,是“卖方市场”,政府按照国家干部的身份,将高校毕业生分派到高级技术、高层次管理等专门的或专业的岗位上。现在,毕业生供给大于社会需求,是“买方市场”。毕业生主要在社会“大众化”岗位上就业。

(3)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结构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走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现代化第三产业是以知识和高科技为支撑的,如进入金融保险业、法律、审计、财会、投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行业,各类经纪人和中介机构,文化教育业等服务业。由此可见,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空间非常大,发展前景非常好。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将会吸纳大批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及专业水平的人员。大学毕业生大量去第三产业领域就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显著特征。

(四)面对新就业形势的应对策略。

就业形势分析

二、三线城市快速扩张对拓展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都为毕业生带来了职业发展的机会。智联招聘认为,“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及自我缺乏了解产生迷茫。

一、“更难就业季”,难在哪里?

1、“围城北上广”,二线明星城市成同样就业难!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毕业生对一线城市的“围剿”,被近几年不断升温的二线明星城市所打破,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趋势有所下降,“逃离北上广”的流行口号正逐渐成为现实。随着三星、阿里巴巴等企业知名度提升,加上近几年“人才回流”的热潮,毕业生转而关注如杭州、西安、天津、苏州等二线明星城市。与此同时,“逃回”北上广的现象依旧存在,即北上广本地求职者逃离到二线明星城市,而外地求职者依旧向往一线城市。“围城”效应造成北上广与二线明星城市双双“就业难”。反观其他二、三线城市,就业缺口仍然存在。随着近几年无锡、合肥、重庆、青岛等二线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众多大型企业入驻,对人才需求量暴增,具有平台高、晋升机会大、生活成本低等优势,就业前景良好。

2、毕业生自我认知与社会观念错位,“精英情节”导致就业方向狭隘。

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本科生入学比例从1977年的4.8%逐年升高至2010年的69%。研究生规模也“跨越式发展”,招生人数从1994年的4.2万人激增到2012年的51.7万人。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大众化。

事实上,多年教育体制的改变并没有给毕业生及家长的认知带来变化。这些从小被家长期望成为“天子骄子”的孩子们,一路被灌输“精英”式定位,过分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不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与经济发展的现实不相吻合。多数家长仍然认为,蓝领技工、第三产业等又苦又累,报酬相对较低的工作不适合手握大学文凭的毕业生;多数毕业生简历投放仍然瞄准政府部门、国企、外企等中端职位,而这些单位招收的人数却在不断减少。

从智联招聘应届生招聘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来看,毕业生仍然扎堆财务、人力、贸易、高级管理等看上去“轻松”且“高大上”的职位。而忽视需求不断增加的服务类、销售类岗位。原因在于,一是对服务类、销售类岗位的误解,认为此类职位门槛低、工作压力大、职责不规范。二是对职位的发展前景缺乏了解。职能性岗位往往上升通道短,有一定职位“天花板”;而看似低端的业务类、销售类岗位能够提供较高的绩效提成,增加收入,职位发展通道也相对宽广。智联招聘调查也显示,67%的企业高管由销售、业务岗位晋升,服务、销售等岗位能够帮助个人综合能力快速提高。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传统“精英”企业如国企、外企、上市公司、明星企业的竞争力居高不下。而市场需求量大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鲜有人问津。长期以来毕业生对民营企业存在薪酬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发展空间小等错误认知。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多数民营企业已经走过创业阶段,资本积累和业务基础都在不断的提高。面对人才荒的瓶颈,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管理组织水平及薪酬福利待遇。“大众化”的民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渴求有增无减。

3、朝阳产业竞争力暴涨,传统行业受冷落。

等成为校园招聘最受关注的公司。而招聘上升最快的企业当中,汽车、科技、制造成为校园招聘潜力行业。

资格证书的热度间接反映了对应职位的热度。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的繁荣,刺激了对应资格证书考试的热度。

资格证书从近两年的搜索热度来看,建造师、会计、司法考试是最热门的三类资格/职称考试,但是,人才市场上对初级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证的热度相比2012年9月-2013年8月,有大幅下降。

智联招聘认为,以往以高薪、高职、明星人物频出为优势的it、信息、电子等行业,近年来受到广大求职者追捧。“人才热”现象导致朝阳产业人才局部饱和。“程序猿”、“it民工”、“码农”等网络名词的出现,也体现了这些行业人才过剩、职位低、压力大等特点。

从2010年至2014年的薪酬趋势来看,朝阳行业的高薪优势明显丧失,而企业淘汰率高、人员流动过快等不安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发展。反观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出现技术、生产人才巨大缺口,近年来薪酬增长速度惊人,正成为高薪人才的“摇篮”。

4、信息缺乏,信心缺失,毕业生或选择逃避就业。

智联招聘调查普遍发现,校园招聘活动中常见的宣讲会、介绍会、就业指导等很难让毕业生深入了解企业制度、文化、职位定位和自我职场规划。毕业生对职场信息的缺乏,导致自我职业道路迷茫。加上来自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毕业生在受到求职打击、四处碰壁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状态,掉落悲观的情绪中失去方向。从而失去信心,不敢投递简历或选择逃避就业。通过百度指数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家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其实并不了解,只能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了解,而这方面的信息获得往往是不系统的。

智联招聘首席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对于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缺失,让大学生求职者就业的时候也更加迷茫,但真正的职业规划只能真正从企业里实习开始,任何纸上谈兵的职业规划意义并不大。

5、价值观、需求偏离,企业与毕业生产生代沟。

随着企业人力发展不断趋向成熟,在人才成本管理上更精细,招聘“性价比”高的毕业生并培养成为企业后备力量已成为趋势。然而对于“90后”自由、独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了解欠缺,未能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仍然沿用对于“70后”、“80后”传统的集体管理模式,忽视个性化管理。通过解构我们发现,“80后”的父母大多为60年代出生人群,这部分父母集体主义强,对社会缺乏安全感,艰苦奋斗。被他们教育出来的“80后”人才,大多继承通过自己奋斗提高生活品质的精神。而作为“90后”父母的70年代生人,享受过经济改革的各种红利,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不为金钱工作,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个人喜好。企业传统的“高薪留人”、“高压管理”思路遭到新生代职场人反感和抵抗,出现频繁的跳槽和裸辞的现象,让企业大为头疼。

智联招聘调查发现,新生代毕业生对雇主的期望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对员工的尊重、提升个人核心能力的机会、完善的福利待遇以及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

二、转变观念:“就业难”或将成为“新机遇”!

1、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建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首先需要自我分析,将兴趣与职业相结合,明确个人优势与选择方向。先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再去计划怎么干。

其次,自我定位还需依照市场价值,发展自我优势,避开人多拥挤,寻找另一片广阔天地。

第三,不必存在过分自卑心理,求职路上磕磕绊绊实属常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经营好自己的长处,积极面对,主动推销自己。

2、多种渠道了解企业,规划好职场道路。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太多的选择,往往就是没有选择。实习是了解职场最有效途径。社交、校招活动、网络多渠道了解市场走向,主动了解企业、行业及岗位职责,通过实践培养职业素养,为自己规划好职场道路。

企业应向毕业生打开大门,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建立沟通的桥梁。

3、行动当下,放眼未来。

毕业生应放下“精英”身段,不畏难、不退缩。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认为,选择基层岗位做起,并不意味着止步基层,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打好基础。同时也要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放眼未来,对过热行业的竞争产生意识,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4、高校广开渠道,企业转变管理方式。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呼吁: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国家、高校与企业合力解决,国家层面,要建立一系列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机制,继续大力实施政策性就业项目,建立不同地域之间的就业联动和支援机制。高校需要在专业、课程、技能、推荐渠道等方面更加“接地气”,企业也要创新人才管理方式,进一步了解新生代毕业生思维方式及诉求,用合适的方式吸引、培养人才。

总结。

投与不投,职位就在那里。未来很美好,毕业生与家长不应过度担心增加负担,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勇敢面对当前就业形势,跨出职场第一步,开放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727万真心不难!

会计学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会计行业的'发展,目前全国会计人才市场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另一方面高级会计人才严重短缺,甚至需要从其他国家引进。从会计发展的范围来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会计核算工作也开始国际化。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已趋于成熟,各类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也逐步健全。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在不久的将来,高端会计师将会成为我国会计的重点培养对象。

会计从业人员女性化特征明显。在我国,在职的会计人员女性占了大约三分之二,不难看出,我国会计职业从业人员已出现了明显的女性化特征。

另外,由于无关公司规模大小,都需要财会人员来保证正常的运营,可以说会计人员是企业的核心人员之一,是机构运转的关键角色。这也引发了会计教育的热潮,无论是本科、大专、中职、夜大等都开设了会计专业,由于这种盲目扩张,使得普通财会类人才的薪酬水平出现低迷。

1.我国会计将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我国会计改革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十分重视与国际惯例接轨。到目前为止,我国会计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这一改革思路。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虽然在主要方面我国会计体系与国际惯例一致,也符合wto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的全面对外开放,为进一步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资金,加快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促使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要求会计这一国际商业语言应进一步提高其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增强其透明度,以利于会计信息用户在进行筹资、投资、经营决策时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避免决策失误。这就要求各国会计在处理具体会计事项时,应遵循某种规定,都按通行的做法来办理。无疑,我国会计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既是我国加入wto后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其他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国会计必将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

2.会计新的领域将逐步拓宽。

来到新的世纪,我国加入wto后,会计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现代信息科学的兴起,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新兴产业不断涌出,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及世界经济朝一体化方向迈进等,会计正在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条件的需要,我国会计也必将逐步拓宽新的领域,更好地适应正在变化的时代需要。在知识经济社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是任何企业、组织都不可缺少的最宝贵资源,当今时代,企业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因此,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所需信息的人力资源会计必将应运而生。

会计学就业形势分析

会计学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

会计学是进入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捷径,每年都会有一定的该专业毕业生进入四大,但数量非常少。普遍来看,工作相当好找,并且薪水不低,工作环境好。如果学习说的过去,那么基本上不用为工作发愁,但是要进外资企业的话,还需要努力一把。一般而言,需要在读研期间就将"东家"提前敲定,不要毕业后跑到人才市场上去找工作。

一、国企或外企如果你的会计专业知识掌握还不错,自己又比较愿意适应那种较为忙碌的生活,就业时不妨多关注一下这些单位。在这些企业里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压力,但压力也会变成继续努力的动力。

二、会计师事务所考研教育网很多考会计学的研究生都选择了会计师事务所,一般而言,事务所能让考生学到在企业10年甚至20年也学不到的东西。如果你对专业知识掌握得已经很熟练,并且又感觉能适应经常出差加班的工作,可以选择事务所。但是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事务所的工作强度是很大的,不过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报酬也是很可观的。

三、公务员近几年国家机关每年都要招考公务员,对那些从小就有治国理想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你感觉能忍受公务员的清贫生活,并且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较浓厚的兴趣,可以在每年毕业前参加公务员招考考试。

四、高校教师教师每年有至少三个月的带薪假期,还可以享受稳定的福利待遇。如果你从小就有教书育人的志向那就更合适不过了。在选择高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前景,而不要只看重暂时提供的某些条件。建议选择那些在学术上对自己发展有帮助的学校,即使待遇稍微差一点。考研教育网也认为,女孩子做教师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525份会计学专业就业状况分析,会计学专业平均薪酬水平为3300元。

若按照工作经验和工龄来统计,会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工资2060,0—2年工资3330,3—5年工资3890,6—7年工资6500,8—10年工资7170。

你认为上面关于会计学专业的就业薪酬统计准确吗?太高还是太低了?

会计学专业在所有109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25;

会计学专业在管理学46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6;

会计学专业在工商管理类14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3。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