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人教版(专业15篇)

时间:2023-11-17 07:14:41 作者:FS文字使者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人教版(专业15篇)

思想是人类独有的精神能力,也是我们与其他生物的明显差异。以下是一些关于思想的名人名言,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人的思想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花。”——歌德 “思想是勤劳的人的忠实伴侣。”——培根 “思想是智慧的火花,行动是智慧的明镜。”——雨果 “思想是生活的灵魂,行动是生活的体现。”——巴尔扎克 “伟大的思想,它创造伟大的时代。”——马克思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政治是一门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年八个班的政治教学任务。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初一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政治思想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思想政治内容也不在陌生,但是初一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接受起来有困难,虽然内容也接近中学生的生活,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无法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但学生学习的热情高..

二、教材分析:

初一思想政治(下)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品德,内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去认识的性格,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中学生,怎样对待友情,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等,教材里面的内容就是我们生活.这是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势.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2、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图表。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培育学生主动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教会学生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处理生活问题,形成愉快教学和愉快学习,让学生感到我们的思想政治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ji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基本技能,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初一政治教学计划下册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评讲上期期末试卷和上新课前言。

第二周:第一课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第三周:第一课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第一课复习、检测。

第四周: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第五周:第二课、第三框(唱响自信的歌)。

第六周:第二课复习、检测。第三课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

第七周: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第八周:第四课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死)第四课第二框(少年能自强。

第九周:第四课复习、检测。第五课第一节(人生难免有挫折)。

第十周:第五课第二节(挫折面前也从容)第六课第一节(让我们选择坚强)。

第十一周:期中复习、考试。

第十二周:第六课第二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十三周:第七课第一节(走进法律)第七课第二节(法不可违)。

第十四周:第七课第三节(防患于未然)第七课复习、考试。

第十五周:第八课第一节(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第二节(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第十六周:第八课复习、检测。

第十七周:总复习。

第十八周:总复习。

第十九周:总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五、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涌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强政治用语的教学。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政治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政治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政治的重要工具。

(3)加强实践教学。

政治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践教学可以ji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践的偏向。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1、每节课课前5分钟“时事播报”,培养学生关注政治、国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事实述评的素养。

2、在对案例、故事的分析中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和层次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3、利用学生评价方案,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回答问题力求规范,声音洪亮。

5、在教学阶段的考核中,培养学生的析题、答题能力,培养他们学会用专业术语答题。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

本框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的第一框内容。本课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时代性强,但比较难以理解,是第二单元的教学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上将其从前一课内容中独立出来,用一课的篇幅让学生具体地学习。它在教材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教材前一课是简略介绍公民的几种人格尊严权,本课内容是具体介绍人格尊严权中的另一种权利——隐私权,为后一框内容——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教学奠定基础。

本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探究,帮助学生了解隐私的内涵,懂得保护隐私的必要性,知道隐私权及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认清隐私和隐私权,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

正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

确定依据:。

从认识上讲,长久以来,由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整体社会环境缺乏个人隐私意识,总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所以正确认识隐私很有必要;从实际上讲,学生处于被教育的地位,个别家长和教师为了解学生,经常看学生日记、翻学生抽屉等,虽然这些行为出于善意,但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所以,学习有关隐私权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隐私权。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1、理论引导。通过展示有关的法律知识和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论上对隐私和隐私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情感体验。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感性的认识到保护隐私和隐私权的必要性。

3、合作交流。通过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澄清对隐私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隐私意识。

八年级的学生对隐私权缺乏足够的认识,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些错误做法也误导了学生的理解,不敢理直气壮地去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也有些学生把一切生活上、学习中的事情都看成是隐私,拒绝与家长的交流。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确定如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以及对在家庭、学校中的侵犯隐私现象,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所以主要采用讨论法。

2、问题教学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设计了相关问题,问题间一环扣一环,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景教学法: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一段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在社会中,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带来侵犯隐私的新现象。

4、体验教学法: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从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5、案例教学法:再现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在冲突中明辨是非,增强隐私意识。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及探索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合作意识,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体验学习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法律的兴趣,更有助于情感的理解与升华。

3、参与学习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维权,学会做人。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分为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歌曲导入;第二环节,畅所欲言;第三环节,今日说法;第四环节,实话实说;第五环节,明辨是非;第六环节,法律导航;第七环节,模拟立法。

1、歌曲导入。

播放儿童影视剧《小龙人》的主题曲,同时多媒体显示歌词。歌曲欣赏完,教师提问:

师:1)小龙人有什么秘密?2)小龙人为什么要隐藏这些秘密?

生:回答,略。

设计目的:以学生熟悉的儿童歌曲导入,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歌曲结束后,拿出学生的一封信,简单设问,“我想拆开这封信了解这个学生学习退步的原因,可以吗”?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人人有隐私。

2、畅所欲言。

1)、“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生活中,你有哪些方面的秘密不愿别人知道?为什么不愿别人知道?

(小组先交流,再派代表发言)。

设计目的:这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情,但同时也是模糊的问题,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氛围,并让学生从中了解什么是隐私及其内容,澄清对隐私的模糊认识。

3、今日说法。

师: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高科技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人们正常社会生活带来烦恼。

播放视频:《尴尬摄像头》。

师:1)、设想一下,在浴室被偷拍后,对他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想?

3)、你如何评价在浴室安装摄像头的行为?

(小组先交流,再派代表发言)。

生:回答,略。

设计目的:通过对这个视频分析,让学生了解保护隐私对个人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在信息社会,人们渴望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明白侵犯别人隐私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最后得出隐私权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4、实话实说。

过渡:刚才我们分析了社会中侵犯隐私的现象,下面我们把眼光投放到家庭、学校中,看看家庭学校中对隐私的关注程度。

师:1)、在家庭、学校里,存在哪些侵犯你个人隐私的现象?

2)、你怎样看待家长、老师侵犯你隐私的行为?

3)、你认为家长、老师的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影响?

4)、你偶尔或者无意间有侵犯过别人的隐私?结果如何?

生:回答,略(在这个环节,自然而然解决导入提出的问题:能否拆学生的信件)。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讨论法、师生对话法、问题教学法。从上一环节的典型案例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及时启发诱导,给学生提供实话实说的空间,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使其明白保护自己隐私、尊重他人隐私的重要性;并通过简单设问,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补充对隐私权的全面理解。

5、明辨是非。

展示一些情境,让学生辨别哪些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并简要说明理由。

1)、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

2)、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

3)、小王在存款的时候,发现银行安装摄像头拍摄了全部过程。

4)、个别学校为更好的管理学生,在学校操场、出入口安装了监视器。

5)、李某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多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

6)、公安机关在破案过程中,利用获取了犯罪嫌疑人李某贩毒的确切证据。

(小组先交流,再派代表发言)。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合作交流法、讨论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辨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如果个人私事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法律保护,以此加深对隐私权的全面理解。

6、法律导航。

师:我国有哪些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的法律规定?

生:列举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

生:没有。

师:对,我国目前的法律中还没有将隐私权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权明确提出来,所以隐私权还是没有专门独立的立法(过渡到下个环节)。

设计目的:让学生结合教材的相关链接和已有的法律知识了解保护隐私的相关规定。学生列举很多条法律依据后,教师设问(听到或看到隐私权三个字了吗?),学生疑惑并思考着,教师将我国法律目前情况一笔带过。这部分内容教材上没有具体指出,但是“源于教材,还要超越教材”,学生对其自身不懂得但一点即可明白的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增加了这一设问,同时,这样也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最后一个环节。

7、模拟立法。

让学生小组合作,模拟制定有关隐私保护的法律条文,每小组制定一到两条,并记录下来派代表发言。

提供一条法律条文供学生参考:参考:美国芝加哥市规定,在公共浴池和淋浴间,未征得当事人允许,禁止对其进行拍照。对违反规定的人处以5至500美元的罚款。

学生展示自己制定的条文,略。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每个小组将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一节课中的动口、动脑、动眼,到最后的动手,综合利用多个身体机能,学生能够更好地内化知识。

本课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保护个人隐私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我们期待着专门保护公民隐私权法律的诞生,给我们开辟一条维权通道。

我注重简单、巧妙的板书设计,既能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又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道德。

隐私隐私权。

法律。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力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

《思想品德》八年级教科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行动,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理解我们的老师》是苏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意识。本框题《理解我们的老师》在前一框了解老师这个职业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师生交住中的角色冲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师生交住中存在的问题,并使其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理解老师,体谅老师;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地沟通;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增强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

知识目标:

掌握尊敬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知道消除师生间隔阂、矛盾和冲突的有效办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老师。

(之所以确认此为教学重点是因为:一方面,当前,传统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交往观所取代,学生的自主意识也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就学生心理来讲,都渴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但是在日常学校生活中,由于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影响,加之有些学生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往和沟通,不善于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老师成为朋友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在师生交往上产生障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掌握必要的交流沟通技巧,懂得如何理解老师对于减少师生交流障碍,增进师生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理解我们的老师。

(之所以确认此为教学难点是基于部分学生对老师充满神秘感悟,愿接近又怕接近,少部分学生对老师工作认识肤浅,不能理解老师的工作,不时有师生情感对立和行为对立的情况发生,所以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

(一)说教法。

考虑到我校我年级学生的现状,本着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渲染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案例探究法。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选取学生自身或身边人的经历,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3、集体讨论法。

将全班学生分为每组3——4人的几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讨论,并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评价,面向全体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使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表现机会。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说学法。

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中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加深对老师的理解,使理解老师成为学生内在的真实情感,总的来说,这样安排教法和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标理念。

整个教学过程共分四个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歌曲,在音乐声中展示我校老师工作生活的图片。

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熟悉的老师?有没有你们喜欢的老师?

(展现学生熟悉的老师工作生活的图片,情境导入,使学生更想全面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期望,从而使学生在高度热情的状态下进入新课。)。

(二)共同探究,突破重难点。

1、突破难点: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要全面深入了解老师,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我构建了几个活动:

活动一:实话实说:

(1)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说说与老师在交往中的烦恼事。

思考:当老师不符合你心目中好老师标准时,你心理是什么感觉?

那么老师为什么要跟学生过不去,不做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呢。

(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在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也会有偏差和失误,老师也是普通的人,老师也有甜酸苦辣、有个性有脾气、有昨天有明天。老师也有被学生尊重、理解的需要。

b、当面和老师争执、顶撞,或者是自己生闷气,甚至走极端都不能解决问题。

c理解老师,才能建交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我们快乐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d、处理好师生关系既是一个教师真正的成熟和睿智的标志,也是一个学生真正接纳和理解老师的表现。)。

2、突破重点:如何理解我们的老师。

活动二:情境探究。

情境再现一:课本p68探究————“我”失去写周记的热情。

(1)是什么让我失去写周记的热情?

情境再现二:物理老师的表扬。

(1)老师的表扬对小朋起到了积极作用吗?有什么不利影响?

(2)从小朋身上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

(3)联系上述三个情境中的“我、小林,小朋”,再结合书上内容谈谈怎样理解老师?

活动三:各抒己见。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理解老师些什么?

理解老师的某些态度与做法;

理解老师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失误与过错;

理解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与期望;

理解老师的苦衷与辛苦;

理解老师的烦恼与困惑;

理解老师的严与爱……。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四)同唱歌曲,情感升华。

齐唱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齐唱歌曲是真实情感的流溢,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注重情感体验”的理念。随着音乐的意境,使学生知师,爱师的情感得到内化和升华,并带着愉悦的心情结束本课。)。

总之,本课的设计以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坚持生活德育原则,做到三个重视:一是重情境,以情境贯穿教学;二是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三是重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教学过程用两条线索贯穿,一条是以情境贯穿教学;一条是通过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感知先行,通过情感渲染,从感性到理性,把握教学重点;凸现探究,从思考到合作,突破教学难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作为教师,应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好指导和调控的作用。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

《怎样与人相处》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一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我了解自己了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男生与女生、我与集体交往的内容等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是一些与人交往的哲理,是以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每一个人踏上社会学会更好地生存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学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五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与人相处中的方式。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与同学、老师和他人交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教学方法:活动法、讨论法。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是怎样把握好与人相处中的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网上下载相关动画或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身边存在的一些有关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所出现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

知识目标:

1、懂得什么是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礼仪的作用。

2、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3、知道与不同名字的人交往应注意的事项。

能力目标:

1、辨别基本礼仪要求的能力。

2、在不同情境中践行交往礼仪的能力。

3、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礼貌礼仪要求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

2、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教学重点: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

本课是初二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通过本册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理解如何与父母交往、如何与同学、教师交往、如何与不同文化北京的人交往,如何在网络中与他人交往。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为人处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其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是根本。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懂礼貌、讲礼仪。讲礼貌、重礼仪是现代文明人的一项重要标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会,一个人展示给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礼貌方面的素养。事实上,一个人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了解现代社会的交往方式,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做有道德的人,必然要求做有礼貌、懂礼仪的文明人。

初二年级的学生对礼仪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个认识还很不全面,而礼仪又无处不在,处处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和风采,因此这课的学习对于和社会接触越来越多的初二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而且具备了有目的的去internet网上查资料的能力,可以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导入:和风细雨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展示南京四中学生的礼仪风采。(通过同学拍摄的图片和录像来展示)。

(设计意图:这些图片和录像来自于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反思自己的行为,顺利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

设疑:

a、阅读书p83关于小茅的案例,思考书中两个问题:

1、小茅的行为与礼仪有关吗?请指出其不合礼仪的地方。

2、对我们来说,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

b、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礼貌,讲礼仪的人?

归纳:

1、如果不讲礼貌,会显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素养,不道德的人,影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2、不讲礼貌还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很差。

3、一个人不讲礼仪,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还影响到周围的人,他所在的集体,甚至他所在的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讲解:礼仪源于最初的人类交往,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代礼仪既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又与一个民族的传统相承接。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一)、社交礼仪涉及交往的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例如,握手、待客、接听电话等,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使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1、称呼礼仪。

2、见面礼仪:

3、书信布局上的礼仪:

4、赠花礼仪:

5、餐桌上的礼仪:

6、……。

(二)、礼仪习俗。

a、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源远流长,其中蕴涵着民族的根,我们应加倍珍视。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1、春节:

2、元宵节。

3、端午节:

4、中秋节:

5、……。

b、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又有自己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吗?请你通过浏览相应网页,了解它们各自的相关习俗。

1、泼水节:

2、火把节:

3、四月八节:

4、……。

归纳强调: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民族禁忌,因为这会伤害民族感情,妨碍交往,影响团结。

c、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接触到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然也包括很多外国人,为了更好的和世界接轨,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外国的传统节日,请同学们通过下列节日的一些风俗:

1、圣诞节:

2、感恩节:

3、万圣节:

4、……。

(设计意图:礼仪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种类繁多,信息量大,课上也没有充裕的时间逐条分析讲解,此环节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浏览相应的礼仪,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学习相应内容,有的放矢。)。

讨论版:还有一个多星期,就要过圣诞节了,在过一个多月,中国的传统节日就要到了,但是,现在街面上,圣诞礼品是琳琅满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崇尚过“洋节”。对于此种现象,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你喜欢过“洋节”还是“传统节日”?为什么?

2、你了解春节的相关习俗吗?你对它的评价是什么?你了解感恩节的相关习俗吗?对于这个外国的节日,你又做何评价?仔细浏览春节和感恩节的相关介绍,思考这个问题。

(上网查找相应资料,分组讨论,提交答案)。

归纳: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来源、特殊的仪式和特别的意义,对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节日的相关习俗。节日也是一种文化,首先,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其次,对于外国的文化,我们不能一概回避,也不能盲目接受,而是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设计意图:如何对待中外文化是一个宽泛而抽象的问题,从日益临近的圣诞节入手,通过学生对待中外节日的态度,来引出讨论版的问题比较自然,比较贴近学生,让学生都有话可说。)。

设疑: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该遵循哪些礼仪规范呢?请你浏览网页上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与此相对照,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情境:

上课:铃……上课了,小梅迅速回到座位,端端正正的做好,等待老师的到来,小明却依旧谈笑风生,还跟同座位说道:“看那个呆子,老师又没来,装给谁看啊!”

请根据以上情境,分小组讨论,情境中的主人公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他们做错在哪儿?(学生分组讨论,提交答案)。

(设计意图:这些情境都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生对它们非常熟悉,通过对这些情境的辨别、分析,可以让学生对照自身,反思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现中学生的优雅风采。)。

小结: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展示我们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当然,我们也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繁琐礼仪,而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八年级思想品德《为正义高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为正义高歌》,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教方法、教学预设、板书设计六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课的设计。

本节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十二课的第二部分内容。

本单元是以道德教育为主题的:主要对学生进行公平、正义和责任方面的道德教育。本课的第一部分主要谈公平,第二部分主要谈正义,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即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正义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同时,两个项目的内容也揭示了公平、正义都要求人们承担责任,从而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崇尚公平正义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正义感教育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根据对教材、课标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学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学习重点: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学习正义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走向社会能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能有强烈的正义感,为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本课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点、就落脚点在此。

学习难点: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了解正义行为的目的就是学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行动中体现正义,既需要意志,也需要勇气。)。

根据学习目标、本课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学案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指导自主阅读、师生互动、体验感悟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体验、践行正义;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疑惑;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课件。

出示——水浒英雄人物像,播放歌曲《好汉歌》。

说一说看后和听后的感受?引出“正义”.。板书课题:为正义高歌。

(设计意图:水浒人物,学生心中的英雄,一身正气。从而为下一步正义知识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课件投出,找生快速阅读)。

课件出示——电影:任长霞的葬礼的图片。

思考:任长霞为什么被誉为“人民的好卫士”“当代女包公”?

过度:请大家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开始今天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一身正义的任长霞的案例,足以概括本课的知识点,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更有针对性。)。

(1):自主学习:(看课本73---78页,完成学案上的五个填空题,时间7—8分)。

学生对答案,教师纠错。完成基础知识学习。

(设计意图:符合新课程精神:学生会的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合作探究:(四人一组探究学案上的五个问题:时间:12---15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疑释疑,点拨学生不会的、有疑问的、探究不全面的。落实好教材上的教学活动。探究1不难。探究2规则和程序的列举,老师可启示学生分类;探究3分析完后,通过75页的案例,可让学生感受正义行为、非正义行为的后果,激发学生树立正义感;体现思想道德教育。

探究4“哥们义气”:重点全面分析:“报仇”的行为不是正直地表现,而是愚昧鲁莽的行为;“报仇”轻者是一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严重了是违法行为,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正义不能凭个人情感,而应按客观标准,这个问题中学生常凭个人情感,易产生误区;“报仇”行为侵犯别人的人身权益,伤害别人的身体,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报仇”是用非正义行为制止非正义行为,方法大错特错,可采用告诉老师,或讲清道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疑惑。

说课稿。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我知我家》。我打算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它们分别是:说教学资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

第一:说教学资源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第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二.能力目标增强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能力;三情感目标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父母的热爱。

第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确立的认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说教学方法。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说学法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主动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节奏。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应试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第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5-6分钟)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约5-6分钟的新课导入。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而通过歌曲和图片的展示,我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相互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己的家人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

(2)讲授新课活动一:我说我家(30-35分钟)我会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然后我会让学生从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特色等各个方面去介绍自己的家,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然后我会总结一下,告诉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都不能淡化家人之间的关系,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永远是手足情深。虽然我们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一样的是:我们都有家人,都有亲情。活动二:我爱我家我会给学生播放配乐诗《孩子,快抓紧哈哈哈手》(汶川地震相关作品),告诉他们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让许多父母痛失孩子,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诗歌及音乐作品,就是网友为纪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所作的。然后我会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父母们怎样的心情?第二个问题:在孩子与哈哈哈对话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约定,是什么?(来生还要一起走)这个心愿真的能实现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领悟到,也许他们曾经和父母有过争吵,有过意见分歧。也许他们曾抱怨过父母的诸多不是,但所有的这些不快、不解、不满在最纯真的亲情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给的,这种关系不可改变,无法选择。与痛失亲人的同胞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和幸运,亲人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何须等到来世?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换句话说,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称道地方。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再次认识自己的家庭。活动三:我家“趣事”大爆料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认为自己父亲或母亲最值得他自豪的事.(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这个很人性化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和家庭,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发现其实他们真的很优秀。

(3)知识小结,巩固升华(2-3分钟)我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一个是通过看板书回忆所学内容,同时还准备了两道小练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操练,最后总结一下,儿不嫌母丑,爱家要知家,爱父母要知父母,我们要发扬良好家风,为家庭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贡献。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6)课后作业课外实践:写给爸爸哈哈哈一封信。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生活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学生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文明交往礼为先》。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设计思路。

《文明交往礼为先》主要是讲述交往的基本礼仪。主要帮助学生在理解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交往中要讲文明、有礼貌;让学生知道交往的基本礼仪,能够在交往中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学会宽容,与人为善。

初二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是容易滋生孤独感和闭锁心理的特殊时期。社交问题在困扰学生所有问题中排第一位。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学生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对待交往,学会尊重,宽容,平等待人,营造良好的人际空间,在交往中做个受欢迎的人。

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交往礼仪的原则,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

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从而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

1.进行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

2.联系自己的生社会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讨论、探究等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给学生自由驰骋的蓝天。

3.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为了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究合作这一思路展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第一时段:新闻会客厅:播报最新时政新闻(大约需要5分钟)。

引导初二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生重大事件,为进一步对新闻事实进行理论性分析奠定基础。

设计理由: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新闻播报和新闻分析,让学生提前进行信息的搜集,上课进行处理和分析,及时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第二时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

播放录像:安徽阜阳优秀公交售票员答朝荣对工作的那种投入状态和对乘客的那一种真诚的服务。

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通过以上录像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文明交往礼为先。

这一环节设计的理由是:通过创设情境和真实的情节,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为本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第三时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阶段。

第一环节:(大约需要8分钟)。

[青岛品牌]——正面材料。

师问: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他们是通过什么赢得别人的好感?(生得出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语言文明,态度亲合,举止端庄)。

[动画]——反面材料。

正反材料形成对比,生讨论得出: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课件展示)。

师导: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怎样做?

设计理由:关注社会,连接生活,把探索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交流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从学会到会学,有力的突破教学重点问题。在谈论中使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从而加深理解。

第二环节:生活场景(大约需要8分钟)。

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做?

场境一:周末的晚上,爸爸妈妈的朋友到家里来作客,你会……。

场境二:在学校里,假如因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你时,你会……。

场境三:如果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想要问路,你会……。

场境四:如果遇到疑难问题,须向同学请教,你会……。

设计理由: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探究,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

第三环节:[歌曲欣赏](大约需要6分钟)。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让我们看一下雪村在外独立闯荡的经历。

设计理由:这一环节主要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第四环节:[名人名言](大约需要6分钟)。

目的:引出三个原则-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课件展示)。

学生讨论体现了哪一个原则~,怎样理解这三个原则?(导)。

设计理由:通过名人名言创设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探讨的氛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时段:收获平台,自主感悟(大约需要4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什么;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我会做到什么。组织引导学生谈一谈对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设计理由:这一环节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整合,深化所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在总结时加重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以便在日后的教学重更好的激励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最后布置作业:(大约需要1分钟)。

1.搜集有关的文明礼貌的名言、小故事等。

2.做一张关于文明交往礼为先的手抄报:

设计理由: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又不增加负担。

一、文明交往礼为先。

1、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2、交往礼仪三原则-平等,尊重,宽容。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四单元是在前三单元有关不同交往形式的学习基础上的自然延伸,是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合理提升,主要是探索交往的品德与艺术,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竞争、如何关心他人、如何诚信做人,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核心部分,而本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体现了课标中“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它是这一部分中的第一框,通过本框学习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合作的社会,理解竞争合作的内涵,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因此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社会,但现在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学生竞争的概念模糊、竞争意识不良,彼此协作能力欠缺,与人交往合作意向欠缺,或唯我独尊,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是本课的落脚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内容设计了三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享受竞争,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具有合作意识,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合作。

知识目标: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竞争的利弊;理解合作共享与公平竞争的意义;知道如何在合作中竞争,竞争要遵循规则。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竞争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合作共享。

教学难点:正确养成新的竞争观。

(一)、说教法:情景教学法,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本着教学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来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实现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的转化,特别设计了一连环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景,这样直接感知,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探究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了探究法,通过几个连环的故事情节,一步步自己去参与去体验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新的竞争观。讨论法,在以情景教学、探究法为主的前前提下穿插着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通过上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并能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

(二)、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通过几个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运用辩论、故事续写等形式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如条件充许可播放多媒体龟兔赛跑故事。

(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具有直观性、趣味性)。

第一集:龟兔赛跑故事。

大家都听了龟兔赛跑故事哪个学生讲讲龟兔赛跑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几个教学环节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进行引导归纳)。

教师引导:兔赛跑故事讲的是动物世界的一种竞争方式,社会学校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竞争?竞争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下面进行一个辩论。

学生活动一:辩论正方:竞争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反文:竞争不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辩论探究,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认识竞争的利弊的双重性。)。

教师引导:竞争失败后兔子会怎么想?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结果呢?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结果可能会有很多可能,如比赛前的深夜里,乌龟把兔子的闹钟拨慢了三个小时,又如“兔子因为感冒,吃了感冒药后被查出含有兴奋药品,被取消冠军资格,所以乌龟成了第一。教师要善于引导,课前要有所准备,并要归纳总结,注意学生的思想倾向,为下个环节的教学做好进一步的铺垫。)。

教师补充:可能一、兔子因失败而倍感失望,并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是因它太有信心,大意,以及散漫是轻敌导致的结果,于是兔子在选择比赛路线上动了心思:选择一些崎岖的山路,结果自然如兔子所愿。

可能二、接下来,乌龟也不服气,要求再次比赛,并在比赛路线上也做了精心安排:到达终点之前,必须要经过一条小河。兔子很快到了河边,却一筹莫展,最后,只能看着慢慢爬行到河边的乌龟游过河去,并赢得比赛的胜利。

(这一环节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区别良好的竞争意识、不良的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此活动通过上述故事的续定为基础,教师要进一步点拨分析龟兔赛跑分别以有利于自己的规则甚至破坏规则不遵循竞争规则方式来参与竞争,是不合竞争规则的,从而得出竞争要本着公平法则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这些基本准则及竞争的目的)。

教师讲解:龟兔还有什么样新的赛跑方式呢?在各自设计的比赛线路上取得胜利之后,兔子和乌龟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反思其竞争策略的不当,并以实际行动加以改进:在以后的赛跑中,在山路上,兔子背着乌龟跑,遇到河流时,则乌龟驮着兔子游过河。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的升华让师生互动,体现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多让学生在实际例子中去感受、体悟,从而理解合作的意义,树立新的竞争观,从而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小结:本课通过连贯性的龟兔赛跑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新的竞争观:竞争不是简单的战胜竞争对手,更不是消灭竞争对手,那种为一时或一次胜利而为其竞争对手设置障碍,阻碍竞争对手前进而使自己获得胜利的做法,并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反而会导致相互报复式的恶性竞争,从长期来看,参与竞争的都是失败者。实际上,竞争还意味着与自己和时间比赛,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度,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在竞争中,使自己的利益相关人都获得成功,才能真正赢得竞争:不仅获得期望的利益,还赢得利益相关人的尊重,从而为长期持续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业:收集体现新的竞争观的成功事例,用所学知识谈谈给我们什么启示?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每个人的责任》说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理论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基点。我的设计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凸显主体地位。教师转变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体现主导地位。

二、说教材。

首先说说课程内容标准:一是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二是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接下来说教学目标: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录像及图片、阅读教材、小组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责任、作用;能力目标是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个人反思、情感渲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责任。因为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之一。另外,目前部分学生缺乏公德意识,缺乏责任感,无心向学,突出这一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奉献精神。我确定的依据是:要求学生具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是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之一;从现实看,不少学生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缺乏爱心。在维护公共利益中,有可能与实现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甚至会损害个人利益,这使学生在思想上难以接受。突破这一难点,有利于解决这一难题。

五、说学情。

初中生的价值取向正处在转轨时期,由于受年龄限制,不少学生认为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社会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本课着重引导学生树立公益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六、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两种方法,一是有效教育,简称eepo。另一种方法是问题教学法。在教法方面,教师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法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说教学手段。

我主要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本节课我主要的教学准备是采集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我共设计四个环节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角色导入,整体感知。我引导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1)这些角色履行着哪些职责?

(2)你在社会中充当什么角色?承担着哪些责任?

我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教材。学生看完录象后,2人小组交流看法,发表见解。接着,我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我提出一个引领性问题:在维护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预习本节内容,并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我通过引导学生预习,小组讨论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整体感知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责任、作用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接着说第二个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先引导学生观看两组录象、图片,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下面现象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

(2)我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先看一组反映“和谐玉林”的录像、图片(学生看),再看一组与“和谐玉林”不相协调的图片(学生一边看,教师一边说)学生通过强烈的对比,懂得要形成公德意识,要遵守社会规则,要学会关怀他人、心系社会,要勇于付出、乐于奉献。看完录像后,我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交流、讨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完以后,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纠正或补充。最后,我进行点评、精讲,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下面说第三个环节:巩固强化、拓展延伸。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活动,我让学生组成6人小组,说一说:

(1)自己平时在公共生活中是如何承担责任的'?

(2)有什么不足?如何纠正?

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懂得承担责任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突出思品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同时也有效地利用身边资源,动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第二个步骤是做课堂练习。学生通过做课堂练习,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思品课的时效性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提出并解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接着第三个步骤,社会实践活动。我组织学生组成4——8人小组,任选下列一个活动并积极实施。活动一:每个小组设计一个为学校或社区服务的活动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活动任务。活动二:观看我镇大良江河段被污染状况的录像,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良江实地考察(注意安全),写成调查报告,交学校备案,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我设计这两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和行为融合起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达到知、行、信的统一。

下面说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情感共鸣,思想升华。我让学生跟随投影画面,高唱《爱的奉献》,达到本接课的高潮。学生唱着这高昂的歌曲,他们的心灵将会引起震撼,思想将会得到净化和提升。以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为楷模,用高尚的思想引领他们以后的行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积极奉献公益事业,为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奉献他们的力量。从而再次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次强化本课的重点、难点。

八、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图解式的板书,直观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九、说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源,联系社会热点,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自觉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来提高各种技能,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另外,本节课安排4个小组活动,内容教多,在1个课时内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探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可能会有所欠缺。

八年级思想品德

初中生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为主,逐渐过渡到公共生活、社会生活。从关注自我、家庭与学校,开始思考个人与社会、人类、自然的关系。

本册教材比起前三册教材要抽象、枯燥些,教学难度也大些。

本册教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进行有机整合,按照学生身心特征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针对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学会交往合作、增进学生与父母、老师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交友;明辨是非、认识自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等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和能力,加深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统一的教学法目标。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特点:本册教材以学生生活主题模块的方式建构,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单元主题引领板块主题及各课内容,有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重视以品德教育为核心,并注意自然渗透。每个单元都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加以整合,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得以均衡发展。

2、知识结构:本册教材以学生生活主题为主线,在知识要求上循序渐进,逐渐加深,不断增加问题的挑战性,尽可能促使学生将所掌握的学习生活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加以应用。

3、知识内在联系:教材考虑了前后呼应、层级衔接、螺旋上升、每个单元既相对独立,又是整个教科书体系中相互联系着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事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他们喜欢怀疑、探索、争论和批判,但同时缺乏足够的理智。

2、个别差异:各方面的原因,个别学生可能出与大家不相符合的思想和行为,需要教师专门引导。

3、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怎样交友。我分析八年级违纪学生的原因和现状,很多学生不愿意说出同学做的不对的事,他也知道不对,但是就是不说,包括平时学习表现都非常好的。即不能正确区分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义气”。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三、教学策略。

有针对性指导。

本册教材以德育教育为主,从思想上要让学生有所领悟,并在行动中进行实践,对差生进行补差,优生培优;从而达到本册教材所要达到的要求。

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册教材有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所以以学生活动体验为主,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教师进行指导。

课件教具自制教具或多媒体资料,并应用于教学。综合性练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作业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统一性。

四、教学实施。

本册教材从初中生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为主,逐渐过渡到公共生活、社会生活。从关注自我、家庭与学校,开始思考个人与社会、人类、自然的关系。

本册教材比起前三册教材要抽象、枯燥些,教学难度也大些。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1、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克服“逆反”心理。

2、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3、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

2、我爱你,中国。

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1、学会与父母沟通。

2、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家,温馨的港湾

1、认识家的含义,家的幸福所在。

2、懂得父母对子女所起的作用,不忘父母养育恩。

认识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懂得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1、学生朗读引言,体会家的温馨。

2、板书:家,温馨的港湾

3、板书:

一、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4、学生看课文p3—4图,体会图中的含义,写出一些描述家庭温馨场面的美妙词汇。

5、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6、师生共同归纳家的含义。

7、朗读小诗《可爱的家》

二、不忘父母养育恩。

1、阅读p5故事,讨论:在大增成长的道路上,母爱起到了什么作用?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2、学生代表发言。

3、共同归纳: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

4、阅读p6材料,思考并讨论: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5、分组回答。

6、共同归纳: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7、说一说:自己在家里为父母做了什么?

8、完成p8《我可以这样孝敬父母》

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父母的辛苦,也知道如何回报父母,今后要努力去做。

回家做几件孝敬父母的事。

学会与父母沟通

1、认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2、理解如何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懂得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的方法

1、板书:

一、学会与父母沟通

2、阅读访谈录,联系自己生活中的情形,归纳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3、板书:心理因素,矛盾、误解,生活经历不同等。

4、板书:

二、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5、阅读p11材料,思考练习。

6、学生代表发言。

7、共同分析归纳:理解,尊重,掌握技巧和方法。

8、看12图,说一说,漫画中的中学生是通过哪些方式与父母沟通的?

9、讨论:我们怎样才能与父母进行更好的沟通?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学习了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以后能学以致用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阅读理解课文。在家做一个好孩子。

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为正义高歌说课稿

《走向自主》,是科教版《思品》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准确了解从众生理的缘故原由及制止悲观从众的方法或途径,作为第六课第二框题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从众征象已有准确的了解,本框题承接前面的内容,并深入到探究从众生理的缘故原由与制止悲观从众的方法或途径上;同时,本框题为背面讨论“偶像与自我”的话题做足了的铺垫,本框题承先启后,处于比较重要的职位地方。

二、说学情。

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向往和追求独立自主,交往重心开始转向同学和朋友,会面临合群众的盲从、独立与自主、崇拜与自我等问题,确立自我、寻找真正的自主这些主题构成了处于青春期的八年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个体认识、个性、情绪调控能力、意志自制力与坚持性等心理品质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模仿能力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从众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决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用于负责。

(三)知识目标:懂得怎样避免盲目从众,直到克服消极从众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发展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用于负责。

(二)教学难点:克服消极从众,做到自主选择,用于负责。

五、说教法。

六、说学法。

七、说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轻音乐)。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爱的故事》(壁虎的爱),请学生谈谈看完这个故事后的感想。

第二步,老师引导:质疑故事的真实性,怀疑它在煽情。一只壁虎正常的寿命可以有吗?即使有10年,一只健康的壁虎自己生活尚经常出现困难,还要十年如一日地养活另一只壁虎,而且那只被钉住尾巴的壁虎,光吃不动,一活就是10年?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壁虎是能自我断掉尾巴的,这只壁虎的尾巴为什么没有断掉,难道这只壁虎的尾巴不可以再生?壁虎的尾巴果真能被钉住吗?为什么有人只会感动、惊叹而不去发问呢?盲目从众是非常有害的,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怎样在生活中避免盲目从众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走向自主。(任何事情都有产生的原因,从众心理也不例外,我们要真正做到自主,就必须知道从众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1.从众的原因。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故事《苏格拉底的苹果》。

这反映他的一种什么心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产生这样的心理呢?)。

第三步,每组派出一名“发言人”与全班交流本组的讨论结果,老师适时引导与总结。

第四步,请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举出一个具体的从众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克服消极从众。

(1)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明辨是非。

第一步,用多媒体展示《农夫与驴》的故事。

第二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农夫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第三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的故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第四步,请学生4人一组,交流“如果你是故事中做作业的小朋友,你应该怎么办”

第五步,全班交流,老师给予积极引导。

第六步,请学生就对以上两个故事的启发各抒己见。

第七步,老师小结:无论是故事中的农夫还是教材中的小朋友,他们都面临消极从众心理的影响,而要克服这些消极影响,就要求他们凡是有自己的主见,能明辨是非,不盲从别人。以上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分辨是非,决定自己的行动,而不呢个你盲目地随波逐流。对于自己确信的目标要敢于去实现、去争取,不要怕别人议论,总之,要学会明辨是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此时板书:独立思考、明辨是非)。

(2)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第一步,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0页的故事《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第二步,请学生谈谈这个故事给大家的启发。

第三步,请学生4人一组,讨论“在生活中面临很多选择时,如何处理”。

第四步,全班交流,老师给予积极引导。

第五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善于拒绝》和第63页《梨无主,我心有主》的内容,并请学生4人一组完成教材63页“反思”中的内容。

第六步,全班交流,老师小结:心中有规则,我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意愿行动,而不是轻信他人。其实抵制外部不良诱惑的方法有很多,用心中的规则时常约束自己,自觉抵制来自多数人的不合理的意见,自主做出并坚持正确的选择,那么,盲目从众的现象就会从我们身上消失。

3.自我独立我来测。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自我独立测量表》,请学生按照测量要求,进行自评。(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测量结果,不需要交流。)。

第二步,请学生结合测量结果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表格《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

八年级思想品德《财产留给谁》说课稿

本框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的第一框内容。本课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时代性强,但比较难以理解,是第二单元的教学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上将其从前一课内容中独立出来,用一课的篇幅让学生具体地学习。它在教材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教材前一课是简略介绍公民的几种人格尊严权,本课内容是具体介绍人格尊严权中的`另一种权利——隐私权,为后一框内容——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教学奠定基础。

本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探究,帮助学生了解隐私的内涵,懂得保护隐私的必要性,知道隐私权及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认清隐私和隐私权,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

确定依据:。

从认识上讲,长久以来,由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整体社会环境缺乏个人隐私意识,总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所以正确认识隐私很有必要;从实际上讲,学生处于被教育的地位,个别家长和教师为了解学生,经常看学生日记、翻学生抽屉等,虽然这些行为出于善意,但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所以,学习有关隐私权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隐私权。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1、理论引导。通过展示有关的法律知识和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论上对隐私和隐私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情感体验。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感性的认识到保护隐私和隐私权的必要性。

3、合作交流。通过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澄清对隐私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隐私意识。

四、说教法。

八年级的学生对隐私权缺乏足够的认识,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些错误做法也误导了学生的理解,不敢理直气壮地去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也有些学生把一切生活上、学习中的事情都看成是隐私,拒绝与家长的交流。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确定如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以及对在家庭、学校中的侵犯隐私现象,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所以主要采用讨论法。

2、问题教学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设计了相关问题,问题间一环扣一环,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景教学法: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一段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在社会中,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带来侵犯隐私的新现象。

4、体验教学法: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从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5、案例教学法:再现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在冲突中明辨是非,增强隐私意识。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及探索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合作意识,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体验学习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法律的兴趣,更有助于情感的理解与升华。

3、参与学习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维权,学会做人。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分为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歌曲导入;第二环节,畅所欲言;第三环节,今日说法;第四环节,实话实说;第五环节,明辨是非;第六环节,法律导航;第七环节,模拟立法。

1、歌曲导入。

播放儿童影视剧《小龙人》的主题曲,同时多媒体显示歌词。歌曲欣赏完,教师提问:

师:1)小龙人有什么秘密?2)小龙人为什么要隐藏这些秘密?

生:回答,略。

设计目的:以学生熟悉的儿童歌曲导入,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歌曲结束后,拿出学生的一封信,简单设问,“我想拆开这封信了解这个学生学习退步的原因,可以吗”?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人人有隐私。

2、畅所欲言。

1)、“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生活中,你有哪些方面的秘密不愿别人知道?为什么不愿别人知道?

(小组先交流,再派代表发言)。

设计目的:这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情,但同时也是模糊的问题,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氛围,并让学生从中了解什么是隐私及其内容,澄清对隐私的模糊认识。

3、今日说法。

师: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高科技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人们正常社会生活带来烦恼。

播放视频:《尴尬摄像头》。

师:1)、设想一下,在浴室被偷拍后,对他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想?

3)、你如何评价在浴室安装摄像头的行为?

(小组先交流,再派代表发言)。

生:回答,略。

设计目的:通过对这个视频分析,让学生了解保护隐私对个人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在信息社会,人们渴望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明白侵犯别人隐私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最后得出隐私权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4、实话实说。

过渡:刚才我们分析了社会中侵犯隐私的现象,下面我们把眼光投放到家庭、学校中,看看家庭学校中对隐私的关注程度。

师:1)、在家庭、学校里,存在哪些侵犯你个人隐私的现象?

2)、你怎样看待家长、老师侵犯你隐私的行为?

3)、你认为家长、老师的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影响?

4)、你偶尔或者无意间有侵犯过别人的隐私?结果如何?

生:回答,略(在这个环节,自然而然解决导入提出的问题:能否拆学生的信件)。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讨论法、师生对话法、问题教学法。从上一环节的典型案例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及时启发诱导,给学生提供实话实说的空间,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使其明白保护自己隐私、尊重他人隐私的重要性;并通过简单设问,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补充对隐私权的全面理解。

5、明辨是非。

展示一些情境,让学生辨别哪些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并简要说明理由。

1)、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

2)、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

3)、小王在存款的时候,发现银行安装摄像头拍摄了全部过程。

4)、个别学校为更好的管理学生,在学校操场、出入口安装了监视器。

5)、李某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多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

6)、公安机关在破案过程中,利用获取了犯罪嫌疑人李某贩毒的确切证据。

(小组先交流,再派代表发言)。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合作交流法、讨论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辨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如果个人私事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法律保护,以此加深对隐私权的全面理解。

6、法律导航。

师:我国有哪些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的法律规定?

生:列举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

生:没有。

师:对,我国目前的法律中还没有将隐私权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权明确提出来,所以隐私权还是没有专门独立的立法(过渡到下个环节)。

设计目的:让学生结合教材的相关链接和已有的法律知识了解保护隐私的相关规定。学生列举很多条法律依据后,教师设问(听到或看到隐私权三个字了吗?),学生疑惑并思考着,教师将我国法律目前情况一笔带过。这部分内容教材上没有具体指出,但是“源于教材,还要超越教材”,学生对其自身不懂得但一点即可明白的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增加了这一设问,同时,这样也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最后一个环节。

7、模拟立法。

让学生小组合作,模拟制定有关隐私保护的法律条文,每小组制定一到两条,并记录下来派代表发言。

提供一条法律条文供学生参考:参考:美国芝加哥市规定,在公共浴池和淋浴间,未征得当事人允许,禁止对其进行拍照。对违反规定的人处以5至500美元的罚款。

学生展示自己制定的条文,略。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每个小组将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一节课中的动口、动脑、动眼,到最后的动手,综合利用多个身体机能,学生能够更好地内化知识。

本课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保护个人隐私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我们期待着专门保护公民隐私权法律的诞生,给我们开辟一条维权通道。

八年级思想品德《财产留给谁》说课稿

一、一例到底,思路清晰,环节完整。本课讲遗产,和学生的联系不是很多,所以在寻找素材时,尽量找一个继承事件清晰,学生还比较感兴趣的。梅艳芳遗产继承的例子,比较清晰。通过梅艳芳的财产设计了遗产具备的三个条件;通过梅艳芳的亲人设计了法定继承的要求;通过梅艳芳的遗嘱设计了遗嘱继承和遗赠;通过梅艳芳事件的后续争议设计了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整个设计思路清晰,逻辑顺畅,衔接自然,讲起来也比较轻松。

设计本节课给我的启示是:素材的选取很重要,按照课本知识筛选素材也是一个好方法;其次,要在问题的设计上,有对比有冲突,给学生造成思维的紧张感,他们才能更投入,教学效果也会提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