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精选14篇)

时间:2023-11-23 06:46:17 作者:紫薇儿

读书心得是对读完一本书后个人对书中内容、主题、人物和故事的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和概括,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书中的思想,我觉得读书后写读书心得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

购书无非是两种方式,网上购买和书店购买,其实现在互联网的普遍,让很多人都失去了书店购书的体验。其实我还是很喜欢逛书店的,因为第一可以亲手摸摸这本书的手感,也可以翻看快速阅读一下,体验下作者的文笔,书的大概内容,是否是你喜欢的。而且拿着购书清单去书店选书,也可以很清晰的找到相应的书,并且可以在书架上找到很多类似的书,也许会发现更有价值的书,或者有很多关联内容的书。

购买书除了在购书清单上指定购买,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找到“枢纽书”,意思就是“书中推荐的书”,比如参考文献,比如某些观点,案例的出处。这些书里的内容是被你看的这本书的。作者引用的,或者说是对他有启发的,所以可能会更深刻一些,而且他们之间肯定会有内容的关联性,方便你拓展阅读,能够加深对这方面信息的掌握。

网络购书方便,便宜,在亚马逊上有个“心愿单”的功能,你可以把喜欢的书直接放到心愿单里。但是有利也有弊,网络购书经常会买到烂书,我就买过很多次,在网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各种名人大咖的推荐,再赶上个什么促销活动,心血来潮就下单了,但是书拿回来之后,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内容太烂,完全被营销手段所蒙蔽。所以无论网上购书,还是书店购书,买之前最好都大概的了解下作者背景,书的内容,大纲,选择真正对你有吸引力的书去看。否则浪费十几块钱是小事,浪费时间就得不偿失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

最后这一步很重要,通过读书笔记,读书已经成为一次很成功的体验了,而做笔记的最后一步就是把读书的体验利用起来,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精神财富。首先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吸取精华”意味着原封不动地吸取书上的知识,而“读书体验”是指对于书中的内容你有什么自己的理解,通过书中内容你又联想到了哪些新东西。所以有效的读书笔记能让你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升华。

要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前面提到的那个读书笔记的小本子,可以经常拿出来看看,它的好处在于,里面记录的信息是碎片的,所以你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比如饭后休息的时候,比如做家务的间歇,比如出差的路上都可以拿出来看看,反复的重读过程中,还可以不断的加入新的思考,如果觉得理解的不到位,可以选择再把书拿出来,把那部分内容重读,加深理解和印象。

读完之后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为了向别人传达自己想说的内容,无论是演讲还是写作,都需要自觉地把原有的零碎的信息和想法组织起来,然后变成通顺的语句展示出来。所以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如果你想让它变成你自己的思想,就需要进行整理,加工,并且给自己主动创造一些输出的渠道。比如读书会,和别人分享,写书评等等。这些输出就是你读书的价值反馈,也是一种成就感的积累。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

人们常说,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把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更多一些。这样读书的目的从“读完就好”变成了“要写读书笔记”,读书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写读书笔记不要成为读书的负担,而是目标,读书笔记其实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只要你觉得这句话对你来说很重要就可以了。而读完后你在整理这些话的时候,也是二次思考和整理自己想法的过程,从这句话你可能会联想到很多相关的信息,脑子里有东西了,写出来就不太难了。

而且当写读书笔记养成习惯之后,你再读书的时候就会主动的寻找书中“打动人心的内容”,看一遍,找一遍,再写一遍,这样的内容就很容易加深记忆,提升阅读效果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体会

在漫长人生中读过的书而言,人类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读完每一本书后都有扎实的收获,就需要有技巧地写。

读书笔记。

心得体会。

欢迎借鉴参考。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当是作者苦口婆心所教导传授的一些阅读技巧。原来阅读就像任何一门技艺(比如滑雪)一样是有很多技巧、方法和经验可以总结,可以传授的。虽然接受过多年的体育教育和体育心理教育,然而我的阅读习惯真正是杂乱无章,就像一个从各家各偷学了些武艺行走在江湖的人,如无大师指点,终难成为大侠。这本书从阅读的层次、如何开始接触一本书、如何分析阅读一本书、如何就某一主题展开阅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一些特别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都有一些梳理和指导,让我很多阅读过程无意识和潜意识的行为变成了有意识的行为。

而在这些无意识、潜意识和有意识之中,我的脑海中回荡着铿锵有力的声音:“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自诩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似乎也读了不少书,然而懒人如我,真正主动的时候真的很少,无论是书的选择,还是阅读过程中与作者的交流,还是阅读过后对自己的交代,经常读了,散了,忘了。作者说“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如今阅读时间如此稀少宝贵,无论阅读各种作品,都应该不虚此读。

读书23个春秋,外加工作的这两年也基本心思扑在读书上,第一次知道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是在哈尔滨出差时戴松叶给我发来了这本书的电子版,也许曾经听过,但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更别提重视。觉得我读了这么多年书,还用得着一本书来告诉我如何阅读吗?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我似乎有点清高,每日阅读,可从未思考过如何阅读,方法论掌握不够。

一个月以来,受益匪浅,收获颇深,而这,得益于读书会的极佳组织。环境、氛围、制度、责任感真的太重要,如果没有读书会这个团队,重感冒读书、旅游读书、火车熄灯读书、应酬酒多读书、忙到手发抖读书、工作忙到凌晨读书……这都不可能!读了也就算了、还天天坚持用心写。

读后感。

这这更不可能的!而因为有天天得阅读打卡的每天5页书读书会这一切便都成了可能。愿更多人加入读书会感受这氛围、营造这氛围一起成长成就自己美好他人。

就我本人,在此向读书会、向为读书会而默默付出的每一位成员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同时呈上读后感,向大家请教学习。

《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共分为四篇,讲述了阅读的层次、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以及阅读的最终目标等内容。其中阅读的层次分为四个部分: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每一层次的阅读都有历史根基的解答。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真正的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将自己在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二、读书笔记的种类1、符号式笔记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括弧、三角、问号……等等)勾划出来,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就是符号式笔记。符号式笔记使读过的书上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一目了然,这就为提纲笔记、摘录笔记等其它形式的笔记作好了准备。批语可以是对书中一段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是对书中某一个问题没有看懂所表示的疑问等。做符号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图书馆的或借别人的图书,不应该乱批乱画。(2)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自己应该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比如,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用“…”表示精采的句子或优美的词汇,用“”表示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用“?”表示尚未弄懂的问题等,以后看书,就都要按自己的这个规定去使用这些符号。(3)符号不能作得过多。如果整页整页都围上圈,划上线,全都成了重点,就等于没有了重点,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4)要清楚整齐。不要把书弄得很脏,涂划得连原文都看不清楚了。以读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海燕在茫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一、找到相关章节。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就是说要由你来建立起共识,带引你的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走。

三、厘清问题。我们要建立主旨,从文中找到答案。

四、界定议题。

五、分析讨论。

主题阅读需要面面俱到,但自己并不预设立场。读者需要不断回头参阅诸多作者的原文,重新阅读相关的章节。良好的阅读基础在于主动地阅读,阅读时越主动,就读得越好。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不是所有的书籍都值得阅读,你需要与读那些可以与你一起成长的书籍。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用就会萎缩。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地阅读,能够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和增长。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体会

暑假里,老师送给我一本《灰姑娘日志》,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充满温暖,充满爱。小说里的情感和心灵上的小羽毛,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般,处处飞扬,触动人心。文中曲折的情节和离奇的故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陈星儿从小与父亲、奶奶相依为命,父亲是小区的清洁工,奶奶看车库,顺带拾些破烂,填补家用。一家三口住在小区的地下室里,过着艰苦但平静的生活。一天放学回家,一个女人像一阵风似的扑向她,并抓住她的手,称自己是她的妈妈。骗子!星儿不相信!自己的妈妈早就病死了!无论这女人怎么解释,星儿都不相信,还把她当成坏人,远远的避开她。一天,卖煎饼的吴叔叔给星儿看了一张泛黄的照片,星儿一眼就认出,照片中年轻的男人是她爸爸,那个怀里抱着婴儿的正是那个女人。吴叔叔指着小巷尽头那间破烂的出租房,告诉她,那个女人确实是星儿的妈妈,现在得了不治之症,正躺在黑暗的屋子里呼唤星儿。星儿呆呆的跟着吴叔叔走进那间破房子里,看着眼前这个披头散发、脸色苍白的女人,星儿扑向了她,泪水夺眶而出。原来,妈妈生下星儿不久,因为忍受不住日子的艰难,离家出走。其实不久之后,妈妈就后悔了,可是因为面子不好意思回头。奶奶和爸爸本是善良之人,他们也很快原谅了她,并带她去乡下一位老中医那儿看病,在爸爸的照料下,妈妈的病情也日见好转。

读完这本书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看看我自己,与陈星儿相比,我感到非常地惭愧。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一道题不会做,非常着急,想请教爸妈,但他们都不在家。正在我纳闷时,忽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个身影,她就是陈星儿。她好像在向我招手,在鼓励我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于是就反复地把题目读了好几遍,不停地去演算,终于想出了解题的思路,列好了算式,做好了这题。甭提我当时有多高兴呀!现在回想起来,要不是陈星儿的精神在鼓舞我,我还不知道何时能做好这题来呢!

正是因为我有了这位良师益友,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她能处处为我指明路灯,不再迷失方向。当我看见别的同学有新书包时,我也不攀比,不自卑;当饭菜不合口味时,我也不会耍脾气,抱怨爸妈厨艺不好;当学习上遇到很多困难时,我也不会抱怨爸妈没用,我会主动克服并想办法解决。总之,我现在从陈星儿的身上学到了很多我都没有的东西。

家长感言:平常我都在外面忙,没空来管理孩子的学习,,而今天孩子她妈妈不在,就让我抽出时间来管理孩子的学习,今天看见孩子回家来说要亲子共读,并且还这么的开心,自己心里也高兴,因为往年读书都是孩子的母亲来陪她读书,,今年说要让我陪她读,我也十分高兴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在今天晚上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学到了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情,也发现的平时的时候自己忽略了孩子。同时也发现了书中的世界也很美妙,下次要多抽出点时间来陪孩子读书。

文档为doc格式。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阅读一本书时,就像是接住作者抛出的球,并且作者通常抛出的不止一个球,你能接住多少个球,决定了你能理解多少作者所传达的信息。

大部分人都会领略到作品中的优秀之处,但是并不知道为何优秀,这本书所传达的方法是将抽象的感官体验,通过有逻辑,有目的的主动阅读,来转化为可以条理化输出的形式。即,读懂后可以讲出自己理解,并与自己的知识体系结合,横向的思考。为了达到这样优秀的阅读体验,需要明白阅读的四个层级:

1、基础阅读:可以认清所有字,能够通顺的阅读完整本书。

2、检视阅读:有系统的粗读和略读一本书,读完后不需要有深刻的理解,但需要有对整本书框架和侧重点有所理解,明白整本书的篇章,哪些是核心文本输出,哪些是辅助例证。简单来说,能看到人体的骨架,脉络,但不需要思考人是如何行走的。

3、分析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要难一些,需要带着问题去开展,分析阅读需要认真的去吃透每一个篇章每一个句子,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去解答心里的疑惑。去最大限度的接受作者传递的信息。如果说检视阅读是为了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那么分析阅读则是在无限的时间里理解最多最好的知识。

4、主题阅读:这是最难要求最高的一个层级,属于“返璞归真”的境界,当你完全真正读完一本书后,你所理解的东西一定会和现有的知识产生碰撞,你需要将他们合理的安放。你会用a书中的例证去补充b书的论据,会有c书的故事对比d书的情节,这个过程起初会使你混乱,但坚持思考下去,你会在杂糅的信息中找到自己的理解。

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都属于进阶阅读,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分析阅读,是读者一头扎到书中去,理解吸收一切所有明显和潜在的信息。因为信息的差异化巨大,所以在面对不同书籍,如想象文学,历史文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时,需要用到不同的方法,而目的就是尽可能高效和深刻的去读懂每一本书,获取最多的信息。因此《如何阅读一本书》被划分到实用类书籍,和字典一样,在你看不懂某个字的时候翻起字典,在你不知道该如何看懂一本书时,去翻《如何阅读一本书》。

而主题阅读,则更强调主动性,首先要做到这一层次的阅读,你要理解你所追求的主题是什么,比如关于爱:情侣之间的我爱你,和我爱吃柠檬的爱是不一样的,这是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物之间的情感区别。那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与情侣之间的爱是一个主题吗?可以是,因为这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不是,因为亲情与爱情是不同的。这时候取决于你主动的思考,你需要去确定你想要阅读的主题。因此,这时候所有的书籍都变成你的资料,你只需要从你要的书籍中找到你要的主题就可以了,而过多的信息则需要被剔除。简单来说,分析阅读是得到过程,而主题阅读是取舍的过程。

如果你有相对的阅读量和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读到这里你会发现一个哲学问题:要使用主题阅读必须要读主题相对应的书,而除非你读了主题相对应的书,否则你没办法做主题阅读。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两个方向:

1、无指向的去今可能的多读书,自己本身就具备对应的知识体系,可以独立去思索筛选甚至是去定义对应主题。

2、有一个老师,告诉你哪些书是你该读的主题书,这位老师相当于在主题阅读的闭环里为你开了一个小口,接下来你可以独立的去循环,但是这个缺口有一天会成为你的障碍,因为老师所给予你的主题,是基于他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有一天你的知识储备所带给你的思考超越这个认知的时候,最初的主题则需要被打破。

这是主题阅读真正的难点所在,恰如一句话所说:科学的尽头是哲学。

回到本文开篇的问题,你是否想要去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力?有时候你发现,重读一本书,依然有许多新的东西可以发掘,这是因为你的理解力进步了,你接住了作者抛出的更多的球。而当你重读时,感到乏味,则说明,你的理解和这本书持平(我个人还有一种观点,这本书远超你的理解能力)。在不断提升理解力的过程中,也自然会拥有识别好书的能力,这则是在阅读理解之外,心智上的成熟和进步。但当你的答案是否的时候,这一切都与你无关了。

回归理性,说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本身,它是货真价实的工具书!所传递的是抽象的思维模式+具象的实践方法。在读书这件事上,它就像一张网,你可以把这张网当作装饰挂在那里,不屑一顾。也可以去打捞一番,赚个盆满钵满。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他的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曾经用了大篇幅来介绍阅读的不同层次。因为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比较艰涩,其中讲解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部分内容,可能对在写论文阶段的研究生来说更为适用,对于我本人的阅读生活来说,目前还没看出跟我有很大的联系。

因为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基础阅读的阶段,加上家中有正在经历“阅读准备阶段”的小娃一枚,所以本文会简单介绍一下阅读的四个层次,并重点介绍书中关于基础阅读阶段的内容。

艾德勒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每提高一个层次,就需要阅读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更高的主动性,以及熟练运用更高级的技巧。

基础阅读阶段是最广为人知的阶段,也是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这一阶段又可以细分为四个层次:阅读准备阶段、简单读物学习阶段、快速建立词汇阶段,以及技巧增进阶段。

以下我先介绍一下基础阅读的四个细分层次。

一般认为,阅读准备阶段是从出生起直到六七岁为止,也就是到学龄前。

在这一阶段里,儿童需要在身体、智力、语言以及个体等四个方面发育成熟,才算是“完成了阅读准备阶段”。例如,如果身体发育阶段还未到、认知水平没跟上,就很难真正度过阅读准备阶段。

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入学年龄均在6—7岁间,部分也是出于这一考虑。到了六七岁,儿童的身体协调发展成熟,认知能力大大增强,语言沟通也可以让成人听懂95%以上,加上个人的专注力和服从度也有所提高,开始适合展开系统的阅读教育。

这一阶段是广大父母的“鸡娃”重点,可以说,大部分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早认字、越早进入自主阶段就越好,为此不断各出奇招。

然而,莫提默·j·艾德勒特别提醒各位父母,在这一阶段需要“注意循序渐进,三级跳的做法通常会造成失败”。艾德勒特别指出,很多学生的阅读技巧在经过大学甚至研究生的学习后,依然未能跳出基础阅读的阶段,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就是“过分强调阅读的准备阶段,过分注重教导孩子初步阅读的方法”,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其他更高层次的阅读可能遭到忽视”。

这一阶段,作为过来人的我们,以及广大父母也是毫不陌生的。我们之间很少有人没有通过看图识字来认识最初的汉字,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字句使用、字词含义和拼音等记忆也是历历在目。

在快速建立词汇阶段,阅读能力的提高表现在能够从上下文中猜测生词的意思。

同时,要抓住这个时期,学习阅读不同领域的读物的方法,例如科学书籍、社会学书籍以及语言艺术类书籍(小说、诗歌等)。

此外,也要学习不同目标的阅读法。我们阅读的目标可以是仅仅为了满足好奇心,也可以是为了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随着目标的不同,阅读也就分为了泛读和精读。

在这一阶段里,读者应该能够综合运用以上三个阶段的技巧,并学习总结和比较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观点,对书中的观点进行内化和转化。

基础阅读里所获得的技巧,应该是终其一生都需要努力维持和精进的。

我反观自己的阅读能力层次,估计现在只是在基础阅读的技巧增进阶段,在了解了阅读层次的内容后,开始有意识里锻炼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的能力。因为已经多年没有做过真正的大量阅读,因此觉得自己离主题阅读的层次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本书我读起来真的是比较不容易,主要是因为作者引用的书籍例子我基本都没看过(柏拉图、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还有各种哲学书籍),很难产生共鸣和体会。前后放弃了三次,现在还有主题阅读的大部分还没读完。写完这篇笔记,就当是与这本书做了告别,除非以后有机会写论文,否则应该不会再看了。

尽管这书最终没有读完,花在这本书上的时间还是没有白费,至少现在我知道在阅读能力方面、评判分析作者观点方面,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要警惕自己在育儿路上,莫要故步自封,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为其提供适应的阅读能力的训练。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翻开《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因为有好多同学老师都推荐这本书,都说是值得反复看的好书。

我看了序言才知道,这本书在1940年就已经有了第一版,现在的版本是1972年的改版,一样是越来越受欢迎。

可以说,单单是看译者和作者的序,就让我有了阅读这本书的兴趣。那就是他们说出了很多我对阅读的看法,其中有一点就是大多数人的阅读水平还只是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水平。

1972年的时候,作者所在的国家已经渐渐地扫除了文盲,跟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是差不多的一个文化普及的状态,可以说很多人都能看懂书画字报,可是却大部人是看不下去稍微结构严谨的文字,就如一些论文,理论性地文章书籍。不是说字体不认识,可是不能真正地理解。

在看到作者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真的有很深刻地体会。

因为我就发现小时候自己非常喜欢看书,可以不用家长的陪伴也能自己一个人看图画,看拼音,看童话故事,那个时候的阅读量很大,同时也帮到了我写作文。可是到了上初中高中之后,我的课外阅读书籍减了很多,大部分就只是看学习上的书本。

如果说你给我一本小说或者故事的文章,我会看的很入迷,可要是让我看一些解答类的文章,或者大部头的理论的话,就看几眼就不耐烦,一点也看不下去。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我就看到了自己需要提升的就是学会主动去思考,去阅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一本书为自己所用。

这的确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的好书,很多值得一再揣摩的学习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感觉这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整理一下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也算是再次回顾这本书。

在这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就在强调这样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通过在阅读中投入心思去不断的思考,这样的阅读才会收效越大。阅读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资讯,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书中有这么一段,说真正的阅读,是“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为止”。这是读书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标。只有更清楚的理解,才可以让自己获得“全新的或更高层次的启发”,收获我们自己想要的。“阅读就是学习”,不但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还要用来进行自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读懂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还要懂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阅读不是在听作者唱独角戏,我们更需要把它当作一种与作者的对话,通过对话,更多的挖掘作者的思路与思想,从而获取一种阅读之外的东西。

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层次是依次渐进的,但又是建立在前一种层次的基础上的。通过基础阅读,获取一本书的内容;通过检视阅读,获取一本书的架构和主题;通过分析阅读,更深层次的咀嚼和消化一本书;通过主题阅读,对同一主题的数本书进行整体的分析与研究。

检视阅读,是系统的进行略读,粗浅的明白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阅读的速度,不能一味求快,而应该依照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尽可能的避免在阅读中出现停留或倒退。通过检视阅读,我们需要从基本架构上读出作者的整体思路,但不要企图了解作者每一句话或每一个字句的深层次含义。“粗浅的阅读。是阅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在阅读的过程中,作为读者我们要学会向提问,在这本书的第五章中,作者列距了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无论我们读什么书,这几个问题都是有意义的。同样在这一部分,作者也给了我们教了几种阅读时做笔记的方法,以及三种做笔记的形式,这些都可以用在我们日常的阅读中。

分析阅读,是阅读的第三阶段,也是阅读单独一本书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阅读中,首先要对我们所阅读的书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分类。只有明白了这本书的分类,才可以帮助我们较好的完成下面的阅读。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不仅要满足知道作者在讲什么,还要能够将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清楚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要能够对整本书进行拆解,拟出这本书的大纲,并能够用自己的内容对大纲进行适当的充实。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就能够很好的掌握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的条理。这个过程是艰难而复杂的,但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能够更好的更透彻的理解这本书。在这一部分,作者讲到了一本书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在成为一个“好读者”的同时,也为我们能够成为一名“好作者”打下一个基础。

在分析阅读的讲解部分,作者总共列举了他对于分析阅读理解的十五条规则,这些规则在全书的第十一章有一个小的汇总,并对这十五条规则的联系进行了讲解。这十五条规则之间,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全书。但如何更好的把这十五条融入我们的常规阅读中,这还需要我们慢慢的在后续的阅读中去理解、去体会。

在第十二章辅助阅读部分,作者总结了他对于几种外在辅助阅读的认识和理解。在他看来,我们的阅读,应该尽可能的保证独立阅读,排除他人的评论对我们的理解造成影响。尽可能的少利用导读和摘要,或者在完成独立阅读之后再进行对辅助材料的阅读。

第三篇中,作者列举了多种类型图书的阅读方法,包括对实用型图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以及社会科学等的阅读方法的总结和概括。通过作者清晰的描述,我们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质量。

在全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谈到了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认识。在他看来,我们需要不断的阅读,但不是任何书或文章都要读,我们要读那些能够提升我们阅读能力的书,“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通过这样的阅读,才能够增进阅读的技巧,从而提高自己。

如果说每本书都是一条幽黑的通道,通向一个神奇的地方,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便是寻宝指南,使我们顺利抵达,满载而归,不至于迷失途中。它教会人们避免在书山中毫无头绪地乱转、走弯路,尽可能减少读书时的迷思困扰,更好更快地感受到读书的愉悦。它时刻提醒人们,要做一个主动的读者。阅读不仅是消遣、获取信息,而是挑战自己,让心灵丰富、成长的过程。相信正如书中所说的一样,久而久之,坚持下去,读书便会成为一种习惯、一门艺术!很喜欢这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心得

读了很多书,却好奇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很惭愧,当要写下这本书的读书心得时,我却只读了这本书的目录。从小到大读了很多书,学生时代,有为学业读的书;再后来,有为兴趣而翻的书;再到婚后有了孩子,就有了为陪伴孩子一起学习而阅读的书。纸质书,电子书,时代在变,阅读的方式也在变,但不变的是每过一段时间需要自己静心下读书的习惯。这种沉浸既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学习。

然而,每当工作和生活状态,在“读书”这件事儿上,还是有不少问题,于是先要自我检讨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也无不反映了不少年轻人的学习状态:

一是忙。工作占据了一个人的白天大多数时间,而回家的家务繁琐又占据了早晚的时间,读书便成了挤时间完成的艰巨“使命”。

二是浮。越是信息接收多、事务处理多,便越会影响自己的心境,心一浮,便静不下心、沉不下心来读书。

分析到了问题和原因,便想结合这样一次读书活动和对自我学习能力提升的任务,去克服困难,坚持一些好习惯,最终实现一些原本因为不能实现的目标,因为“读书”,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学习”之悟。

“如何阅读一本书”,既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成长读本。它从阅读的层次、分析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及阅读的最终目标,层层深入、教育引导,最终实现生命和心智的成长。本书的的标题和目录让我重新认识了“读书”,及对读书的态度。

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将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提升主动意识。每天抽出30分钟时间静心读书,将《如何阅读一本书》在8月底前完成第一次通篇阅读。也要翻阅8月书单推荐书籍,完成读书任务。

二是学会知识转化。读书,便是学习的过程,不论专业论点还是案例呈现,都源自生活各方面。学会把有用的知识点转化成实际操作,改变一些陋习,改变一些以往不足的观念和意识,以不一样的视野和思考力去看待和处理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三是树立榜样力量。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举动。读书既是自我学习,也是给孩子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方法,让我读书,带动家人特别是孩子的读书和学习习惯,在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读书,很难,也不难。先从意识和习惯开始。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刚拿到这本书,有种捧着刺猬的感觉,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后来,我从目录浏览了一下,耐下性子从头开始看起来。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原来阅读还分这么多种。

首先,阅读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基础阅读,二是检视阅读,三是分析阅读,四是主题阅读。我现在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前两个层次,基础阅读与检视阅读。基础阅读主要将针对孩子的,每天我们都要读几个故事,对于不识字的孩子来说,这个阅读过程主要将由家长主导的。孩子听的是这个故事,同时我们也会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或者通过这本我们知道需要注意的事情。例如,我在给孩子讲《白雪公主》这个故事时,我会让孩子先说说,故事的内容有什么?然后我们从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了解在这个阶段他所需要了解的安全知识或是生活常识。这就是我所认为基础阅读,现在我们所做的只是一个基础,真的等他到可以独立阅读时,这个阶段才算告一段落。检视阅读,我的理解是粗有系统的粗读。针对一本书,通过索引或目录的方式,找到其中所需要的内容或是适合自己阅读的`内容。这种阅读方式通常将在比较专业的书籍中。例如,我在一本关于photo的书中,找到制作火焰字的内容,我只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至于其他的内容我暂时就没有再进行阅读。

其次,分析阅读主要是将书籍的种类与主题进行分类,用最简洁的语言将纳出整本书在谈什么,按照顺序列出最重要的部人,找出作者想要说明或解决的关键问题。说到分析阅读,到现在还真正用到的次数还太少。有时可能通过一本或两本以上的书才能将作者所表达的问题搞清楚。记得在读《八次危机》时,只是知道知青下乡,但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时代背景、经济形势都不清楚。如果将我自己想将要这个问题搞清楚,需要从当时的国情、经济、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去阅读书籍,从而才能了解这件事情的缘由。但因为自己没有这个阅读分析能力,只有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

最后,主题阅读其实是所阅读的书籍无关,而跟阅读的主题有关。先找到跟这个主题相关的书籍,根据这些书籍诠释你这个主题的词汇。找到宗旨然后进行分析讨论。这个流程很像我们在准备辩论时的流程吧。根据辩论主题找到相关的资料,然后根据辩论宗旨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这样来看,主题阅读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试试。

用本书的一句话做总结:好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活力与成长。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应该不过分,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谈到、听到的几乎都是如何挣钱、如何处理感情、如何升职成功,但似乎少有人关心,我们对待诸如此类的事情的方式是否正确。相比较我们接收到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信息,谈论探讨这些方法论就显得枯燥乏味。而实际上,潜藏在每个人大脑中的信息处理器如何组织、如何分解信息,以何种逻辑顺序处理工作,依据的却是各种底层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我们很少谈及它们,而它们却无比重要。

《如何阅读一本书》写成于1940年,作者莫提莫.艾德勒在销售30年后又修改了一次。他和另一位作者是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很多书单里都推荐过这本书,但是我却一直没有读过。没有读,是因为自己脑子里总是在告诉自己:都看了一辈子书了,还需要别人告诉你怎么读书末?但越是这样,越想一探究竟,于是在想要开始写一年读书笔记的开始,终于拿起这本书看起来。

这本书基本分为四篇内容,分别讲述了作者想要介绍的四种阅读方式: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基础阅读就是读者能看懂书中的字句,并且不会被语法和文章结构阻碍住,能够掌握主要句子和章节的意义。检视阅读一是指通过阅读目录、索引、作者介绍、摘要、后记以及少数内容,对书籍的内容做以了解;检视阅读是指一路阅读下来,不去关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对书的架构和大概内容进行了解。分析阅读部分是全书的重点,作者花了大幅篇幅详细的进行了说明。分析阅读是指读者对一本书类别目标比较明确的选择、能够总结书的内容、能够重现书的框架纲要、找出作者要问或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找出作者的关键字、关键句(主旨)和对问题的基本论述(读者总结出来的作者的架构)和对问题的基本解答。最后,对这本书进行自己的评论。主题阅读是指为了一个题目进行的跨越多作者和多门类的阅读。

显然,第一部分的阅读凡是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能达到;第二种阅读方法实际上就是略读,这种方法大家经常用;第三种方法就是我们在学校时老师提的最多的要求,就是精读;第四种方法是大学里写毕业论文时必须要采用的,博采众长以完成一个课题。艾德勒在书中谈到,其实这四种阅读方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包容的,比如第分析阅读是包含第一种和第二种阅读方法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进行全部内容的精读和分析;而主题阅读则包含了以上三种阅读形式。

对于不同种类的书籍,作者列出了如何阅读实用型书籍、想象文学、历史、抒情诗、哲学、社会科学、科学与数学书等不同类型读物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字典、百科全书、工具书等等,可谓体贴入微,用心良苦。

比如艾德勒说,实用型书籍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书,它们只传递知识;另一类是实用性的,是有关行动的问题。作者认为任何实用性的书本身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问题,比如如何赚钱,是需要你自己去行动来解决的,它没办法解决你没钱的实际问题。因此如果读者认同书中这些规则,是要加上一点自己的想法、头脑清楚的应用这些规则,才能起到实际作用。一本书是否是真正的实用性书籍,最直接的证明就是读者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并付诸行动。如果只是表面上接受,而没用去行动,那么这本书还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性书籍。(他的观点,其实就是中国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一本以规则为主的实用型的书,读这本书就需要读者找寻到这些规则;评判内容是否真实后,才能在以后的阅读中加以应用,才能显现出这本书的实用性,才能证明读者阅读此书的价值。

再比如如何阅读想象文学。艾德勒说“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就带给作者一种享受。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但是可以从小说在我们想象中创造出来的经验中学习,教导我们衍生的意义。不要用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作者认为阅读小说的读者只要去体会小说中发生的故事,享受带来的愉悦即可,不必像读实用型书籍一样对故事创造本身质疑。——作者列举了《奥赛罗》和欧亨利的书,我想艾德勒在写书的时候市面上可能滥书还比较少——“你越能明白指出诗或小说带给你的喜悦的原因,你就越了解这本书的优点是什么。你会慢慢建立起批评的标准,你也会发现许多跟你有同样品味的人与你一起分享你的论点。你还可能会发现一件我们相信如此的事:懂得阅读方法的人,文学品味都很高。”

我以前看过芭芭拉明托写的《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写的是如何说、写出清晰明白的逻辑论述,而《如何阅读一本书》则是说如何分析作者的文章框架和写书意图。两位作者仿佛是棋逢对手的武林高手,从正反两面互相拆解对方的招数。

我们自以为很了解自己所做的事,但实际上离了解还差得很远,因为我们没有遇到真正了解的人。艾德勒这本方法论的书籍,点出了阅读的重点和态度,提出了指导人们有效读书的规则。正因为如此,这本书经历70年仍被人常常提起。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正在读大量书籍的人,比如中学生和科研工作者,甚至是有孩子的父母——他们应该从小给孩子养成一个科学有效的读书习惯。反观自己,虽然我也读过不少书,但是真正达到分析阅读程度的书籍,恐怕只有备考教科书了... ...对于获取知识,我的读书方法还不够深入细致。要达到“读过的书可以扔掉了”的程度,让知识真正成为我自己的认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如何阅读一本书》讲一本讲读书方法的书。平常我们阅读完一本书时,会感觉只是读完了这本书,并没有真正地去了解这本书,收获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与没读的区别不是很大,这就是对这本书的浪费,书就是用来阅读和理解的,然而有时只注重于阅读,而不注重于理解,导致的结果就是读就相当于没读,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这本书属于实用类的书籍,旨在教授如何有效地去阅读一本书,发掘书中的知识,深刻地理解一本书,与作者共鸣。在这本书中,作者将读书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是最基础的阅读,只要具备识字的能力即可。而检视阅读就是利用最短的时间抓住一本书的重点,这个阶段需要知道书的种类以及书的主题。分析阅读本书用了大幅度篇章来介绍,是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该过程不受时间限制,最好也最完整地阅读。分析阅读是一个“分析”的过程,我们要剖析书中的知识,从一个读者的视角中去分析作者的意图,要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并自己去寻找书中的答案。没有一本书是完美无缺的,它总存在很多瑕疵,我们需要对书的作者提出质疑,这个质疑一定是承认作者的一些和假设之后才提出的,而不是毫无根据。经过分析式的阅读,就能了解一本书的主题和整体框架,更能有效地去理解书中的知识,甚至站到作者的高度,指出作者的不足,当然这些过程需要对书中的知识了解的十分透彻并且拥有自己的见解。阅读的最高层次就是主题阅读,其方法就是针对同一个主题阅读多本书籍,这是一个相当耗时的过程,也是最困难的过程,但是完成了主题阅读过后,就会对该主题十分熟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该主题上称之为“大家”也不为过。

阅读的过程中,作者重点讲述了四个问题:这本书在谈什么?整本书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本书讲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作者会觉得某件事很重要,我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这四个问题贯穿了阅读的整个过程。带着这四个问题去阅读,并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能识书和看书,学到有用的知识。

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阅读不同书籍的方法和阅读规则,总的说来就是检视阅读与分析阅读的灵活使用,但依然需要提出上述四个问题帮助自己更好地去了解这本书。而且真正有用的书才值得使用这些方法。而所谓有用的书,就是超越自己能力和头脑的书籍,只有阅读这些书籍,才能帮助思想和头脑的增长。

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所有的阅读都需要主动地去进行,才能体会到这其中的乐趣,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本书好像给我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能在今后的阅读中不再盲目,不再毫无收获,令我受益,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