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音乐欣赏论文(模板17篇)

时间:2023-11-13 06:35:53 作者:碧墨 热门音乐欣赏论文(模板17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它们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阅读这些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拓宽写作的思路,提高文采和表达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满足中职学生日益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并且通过对其他学科的贯通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兴趣。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单纯地由教师讲解,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如,在欣赏《雪绒花》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之声》的影片片段,同时倾听《雪绒花》这首乐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进行情境的创设。

在进行中职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所欣赏的乐曲进行一定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这种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通过音响动画、音乐渲染,也可以是语言描绘以及实物演示等。如,在进行《故乡的云》欣赏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音画创设一个情境,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给学生讲述或是请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人物、事迹和景观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思乡爱乡之情油然而生,在欣赏歌曲的时候继续创设情境,将思乡爱乡之情升华为游子的爱国之情,这种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欣赏。

不管是普高学校的学生还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喜欢流行音乐,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课本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流行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但是应该注意一定要选择健康向上的时尚前沿的流行音乐。如,选择周杰伦的《龙拳》让学生欣赏,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rap的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以及文化。

在中职音乐欣赏中,各种中外的古典音乐仍然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点。所以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让学生时刻受到音乐的熏陶。如,利用课间时间为学生播放古典音乐,或者向学生讲述音乐的表现手法,或者向学生讲述音乐家的故事,产生一种强有力的群体效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应该在给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灌输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欣赏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的歌手大赛、合唱比赛、器乐演奏比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三、和其他学科进行紧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创作的,能够真实地反应一个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讲述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如,在欣赏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聂耳是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对社会和战争发出的沉重的控诉,是时代的号角。结合历史倾听音乐,潜移默化地渗透音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知识,提高美术素养。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和美术之间有着很大的相通性,只有将美术和音乐进行合理的结合,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所以,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通过美术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进行启发。如,在欣赏《大海》的时候,为学生展示莫奈的印象派绘画《印象日出》,让学生能够生动地认识到印象派的风格,认识到印象派追求的都是瞬间的印象和感受,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音乐除了和美术、历史相通之外,和文学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每一首歌或者曲子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同时积淀着深厚的文学素养。如,在欣赏《高山流水》的时候,应该向学生讲述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后来因为子期去世,伯牙谓世上再无知音,于是摔琴谢知音。通过对《高山流水》乐曲的欣赏,让学生体会到知音的重要性以及失去知音之后的伤感,从而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

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对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创新,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宋晓。对音乐欣赏教学的改进意见[j]。河南教育:下旬,2012(z1)。

[2]高敏成。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作者单位辽宁省东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幼师组)。

音乐欣赏论文范文

针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现状,本文从创设音乐环境、教给感受音乐的方法、增加音乐信息量的角度,论述了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具体做法。

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存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说过:“音乐教育在普通学校是如此重要,甚至超过了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音乐欣赏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可以获得感官上的愉悦、精神上的满足,能够拓展音乐视野,陶冶情操。

我曾在全校进行过一次三至六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小调查,结果显示:12.5%的学生对欣赏音乐毫无兴趣,甚至只把它当作课堂中的一次休息,不能进入到某种音乐情境中去;8.5%的学生非常喜欢欣赏,能随着乐曲旋律的高低起伏手舞足蹈,但如果让他们说一说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内心有何感受时,大部分学生不是很茫然,就是不知所云;只有7%的学生能初步分析调式曲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种方式方法,努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把感受音乐的内部语言转化为乐于表达的外部语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差异,我在课前会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内容具体,学生爱听,如《手鼓敲起来》、《小燕子》、《蜗牛与黄鹂鸟》、《春天在哪里》、《蓝色多瑙河》、《秋日私语》等,营造出浓郁的音乐环境,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之中,聆听音乐之声,感悟音乐之美。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欣赏音乐的方法,就能轻松自如地踏进音乐殿堂。在课堂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多种感受音乐的方法,引导他们投入聆听、入境想象、感受领悟、情态表达,让学生与音乐互动,让音乐与学生融合,向更高的音乐素养方面发展。

1、在表演中感受音乐。

在学习一首新歌、一支新曲之前,我经常挑选一些基础好、功底扎实、擅长歌舞演奏的学生表演,让全体学生欣赏,了解作品的整体形象,进行审美评价等,欣赏者感到自然愉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在学习了一首歌曲后,在学生感觉好听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创编动作,用具体可感的形象将乐曲表现出来。比如二年级欣赏音乐《龟兔赛跑》,结合动画片,我让两个学生一个扮演笨拙却坚持到底的乌龟,一个扮演伶俐却骄傲的兔子,根据音乐旋律进行表演,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更是乐此不疲,对音乐的感受非常深。

2、在绘画中感受音乐。

“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一个是流动的音乐,一个是线条的旋律。”众所周知,在音乐作品中,许多标题性音乐是来源于画作的,学生在绘画时不必强求一致,不必讲求绘画水平高低,只要把感受画下来,只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就行。比如在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时,有的学生画的是一轮明月照耀着平静湛蓝的海面,有的学生画的是皎洁的月光洒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还有的学生画的是淡淡的月光缓缓流淌在荷塘……从他们的画面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对音乐的向往和独特的感悟。

3、在描述中感受音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傣族儿童歌曲,乐曲采用欢快的2/4拍,五声调式。在学生听完音乐后,我要求他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乐曲的内容表达出来。学生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傣族儿童在小溪边同孔雀一起跳舞的快乐情景,尽管再丰富的语言也无法将音乐的意境表达出来,但他们却获得了强烈的审美愉悦。

4、在演奏中感受音乐。

《认识古筝和柳琴》的教学中,在介绍古筝时,我先请一位会弹古筝的同学为大家演奏了一曲《渔舟唱晚》。演奏完毕,我说:“谁还愿意来弹奏一下?”边说边亲自刮奏,演绎出如同潺潺流水般的旋律,很多学生都愿意亲自一试。当我和弹柳琴的学生一起演奏《映山红》时,他们用肢体语言,表现出对乐曲的感受,在抒情的乐段,左右轻摇自己的身体,在欢快的乐段,按节奏拍手,对熟悉的乐段哼唱,亲身感受了音乐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增加音乐信息量,把学生的耳朵“叫醒”。如欣赏活泼欢快的《玩具兵进行曲》时,我用对比让学生欣赏听辨不同风格的进行曲:雄浑矫健的《运动员进行曲》、沉郁哀伤的《丧礼进行曲》、欢畅喜庆的《婚礼进行曲》……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绚丽多变,学生领略到了音乐艺术的神奇。我还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设置了一个“金曲大放送”环节,“金曲”的内容尽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定,并长期坚持。学生一学期可以欣赏到3多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或乐曲,对他们的听觉、视觉、运动感觉、思维活动及音乐感受能力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长此以往,必将受益终身。

利用流行音乐提高音乐欣赏力论文

摘要:运用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构建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音乐学习氛围,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对音乐欣赏教学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重要地位,但是作为一种艺术,音乐是知识技能和艺术的有机统一。技术是音乐的表现手段,艺术是音乐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体现。技术训练是为表现音乐的情感内涵服务的,只有将技术训练和审美体验结合起来,才能表现完美的音乐艺术。

如何将技术训练和审美体验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中学生音乐音乐欣赏能力?为此,笔者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面对课本上的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大多数中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欣赏能力,往往望而却步,敬而远之,因此,我常常将学生喜欢的通俗音乐家如:郭峰、刘欢、韦唯等和流行音乐如:《好汉歌》、《让世界充满爱》等引入课堂,简介、点评音乐家,推介、教唱流行歌曲,作为导入新课的切入点,将流行音乐与书本上的音乐精品联系起来,并在欣赏中加以比对。

另外,温馨的教室的环境布置、丰富的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座位等均能够起到活跃音乐课堂气氛的效果,如:黑板上画上一些跳动的音符,钢琴上放上一束美丽的小花,墙上悬挂音乐家的肖像或挂上一些常见的乐器,这些都能给音乐课堂带来活力。教师要善于使用音乐教学语言,如,音乐语言、有声语言、体态语言等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音乐学习氛围。

友好互信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营造和谐、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有多种手段和方法,如:上课前与学生交流、谈心,与学生一起游戏,和陌生学生握握手等。艺术欣赏也一种审美过程,要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美感。教师要衣着得体,庄重大方;教态自然,示范动作要优美、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微笑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同时要以激励为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多鼓励、勤表扬,如:“你们的情景剧表演得非常细腻、到位”、“你优美的舞姿令人陶醉”……有时候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往往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要以鼓励的姿态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遇到问题调动学生共同探究,集体讨论,合作解决。如:“把你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吧”、“我相信肯定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讲得好”等都能够起到增强学生自信、启迪学生思维、打开学生思路的功效。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手段。

显而易见,学生对单一的听教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等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感到枯燥、单调,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充满美感的图片、动画、视频、midi音乐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够做到视听结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地感受音乐,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迅速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四、激发学生兴趣,师生互动合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他学科一样,要上好音乐欣赏课,教师也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要激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有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因为音乐欣赏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最终欣赏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彻底摈弃按部就班的旧理念,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意保护学生创新思维与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领航者,我们音乐教师只有多动脑筋,紧跟时代的脉搏,了解学生的喜好,敢于打破常规,才能激活音乐欣赏课。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课堂上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双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的水平差异,设置不同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展现自己,敢于发表意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示范的同时,教师要更加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分类指导,通过集体指导、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互动等形式,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开发学生的能力,如:对音高音色的分辨能力、节奏律动的感知能力、四肢的协调能力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独特魅力,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各尽所长,各显其能。欣赏完新作品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根据乐曲综合性的创作表演。如:让有器乐特长的学生进行伴奏、领奏,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伴舞,让发音不准的学生操作简单乐器,或充当指挥、哼鸣等角色,使特长学生和困难学生都能按各自的实际,按不同的教学要求达到目标,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和成功感。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能动空间,并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体验情感、激发互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逐步提高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利用流行音乐提高音乐欣赏力论文

第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关标准。当今社会媒体信息相当的发达,这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由于对流行的发展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督导,为此有相当一部分流行音乐的制作水平比较低下,甚至有一些粗制滥造的音乐作品充斥在文化市场。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正处于一个培养和发展的阶段,对于流行音乐的弊端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这些良莠不齐的流行音乐对于中学生审美意识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们一听到靡靡之音,或者比较低俗的网络音乐就不由自主的变得亢奋,反而听到一些民族的经典乐曲《黄水谣》、《茉莉花》就开始打瞌睡,这对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的不利,而且也不利于培养中学生对于民族优秀文化的审美心理意识的提高。第二,流行音乐对中学生情感影响不稳定。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情绪本来就不稳定。对于一些容易走极端,难以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中学生来说,有时听了一些流行音乐,会被其中的一些情绪所感染。原本就学习成绩上不去,承受着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而此时听了一些哀乐的流行音乐,会更加深化其忧郁的心理。现实中,许多的中学生选择通过流行音乐来排泄心中的郁闷,但是由于其内心情绪的不稳定,在加上流行音乐有一些消极的因素,为此可能造成学生情绪的极端化、思想麻木,进而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第三,追星行为、不利于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流行音乐发展制造出一批演艺明星,为此社会上开始涌现“追星潮”,有一些中学生沉溺于追星中不能自拔,甚至耽误学业去看明星的演出。而且有些学生开始幻想过明星那种看似外表风光的生活,渴望光彩照人,名利双收,他们没有认识到明星表面风光也需要付出巨大的辛苦和汗水。而明星的成功在社会上也极易让人们理解为成功的真谛,中学生人生观还很不健全,为此也会受到这种错误思想的波及。一厢情愿的认为,成功主要来自幸运,有捷径可寻,而不需要辛苦的打拼,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第四,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一些高雅的音乐作品相比,流行音乐缺乏一些音乐上的意境和想象空间。流行音乐一般都配有歌词,有的'甚至被录播成电视歌曲,这无疑给人们欣赏音乐提供了方便,但也极大限制了人们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中学生正处于思想的发展期,对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比较偏爱,为此对于一些歌剧和民歌弃之不顾,这不利于初中生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流行音乐对于初中生的正面影响。

第一,流行音乐丰富了中学生的音乐感知。当下的中学教育虽然也有音乐教育,但是多数中学生不识五线谱,更不从谈及音高、音拍的含义,但是由于经常接触流行音乐,有些人还是能比较准确的演唱出一些流行音乐。而且一些流行音乐在音高和节奏上还具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在兴趣引领下,通过自己反复的模仿可以在整体上很好的把握该曲的原貌,为此流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激励着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探索和的热情,也是使得他们也很好的认识到了音乐对于文化陶冶,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进而使得音乐真正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欣赏流行音乐本身也是对音乐意像的一个积累和体验的过程,当欣赏音乐达到一定的数量,内心自然会对于音乐要素和音乐内容中产生更为深入的思考,这种思考不是平地而起的凸显,而是需要一些音乐知识的积累,当然也包括流行音乐知识一种沉淀。而流行音乐中高音会给人一种昂扬和激励之感,弱音会给人一种舒缓,柔情之情。其所塑造出的情景与意境也可以使得学生更好体味音乐的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标准。第二,有助于学生情绪的调节。流行音乐一般都是比较情绪化的音乐,多以抒情为主,这可以有助于学生调节情绪,这也是流行音乐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并且可以引起中学生情感共鸣的主要原因,而且流行音乐的题材也和人们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极为的贴近,尤其是校园民谣曲风轻盈,就好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样,例如《当我老了》、《午后的雷雨》等歌谣就极易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倾听这些乐曲,中学生很容易消除学习之中的紧张感和疲惫感,而且这些音乐也朗朗上口,利于演唱。为此中学生们喜欢用一些流行歌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流露对生活的热爱,友谊的珍惜,也使得中学生的情绪得到极大鼓舞,非常有利于日常的生活与学习。

三、结束语。

流行音乐作为通俗文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对正在成中学生更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为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对中学生欣赏流行音乐上多加以指导,尽可能的让流行音乐发挥它的正面影响力,以便不断提高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论文范文

音乐鉴赏是各级各类普通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高中音乐选修课程中的首选课程。音乐新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方西要求音乐鉴赏要注重体验,重视比较、探究教学方法。文章针对这几种教学方法谈一些看法,以便推动音乐鉴赏教学效学的提高。更多音乐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运用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途径。作为音乐教师,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艺术情境,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入主题。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以直观、形象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民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抬轿”和“推车”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民族乐曲的魅力。

音乐不但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听觉艺术,要想提高学生对不同题材、风格等音乐的鉴赏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听力训练,让学生通过切身的聆听与感受,来激发自身的音乐情感。在音乐鉴赏学习中,不管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在让学生聆听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听音乐的形式,来感知音乐内涵,感受作者思想,从中听出不同的音乐要素,并提高融合不同音乐要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乐曲做出正确评价的能力,能够从音乐中辨析作品的主题。同时,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音乐,从而与乐曲进行直接的交流与对话。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切忌配以过多的语言讲解,以免打扰学生思绪,或者给予学生暗示性的引导,而是应该让学生自主体会音乐内涵。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体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但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还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学习与鉴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例如,在鉴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让他们对于战争年代产生一定的感悟,再引出相关问题:那个时代涌现出两位作曲家,他们分别创作了《保卫黄河》与《河边对口曲》,请大家仔细聆听这两首曲目,然后分析两位作者分别选取哪些方面作为乐曲的创作素材?又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艺术风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提高鉴赏音乐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同时,他们也会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让学生倾听一次,以帮助学生验证自己的观点,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采取发现体验模式,这也是一种音乐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教学前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即:欣赏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问题?欣赏结束之后,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讨论、分享,由教师提出总结性建议。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比较法,让学生感受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音乐,从而加强学生对不同人文背景的体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比较法作为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高中音乐鉴赏的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作为音乐教师,要善于将这些内容分类归类,并运用比较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对于题材不同的经典音乐,也可以通过比较法来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和价值。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黄河大合唱》与钢琴协奏曲《黄河》,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形象性、生动性、集成性等技术优势,实现了音乐教学的图文并茂和声形兼备,转变了传统音乐教学单一和枯燥,为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想象、自由联想、拓展思维,有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当然,以上是我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活动中一点体会,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必须紧跟课程改革的脚步和社会的发展,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探索和选择更为多样和丰富的教学模式,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为提高音乐鉴赏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利用流行音乐提高音乐欣赏力论文

在以复习为主的音乐课上,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老师走进教室宣布,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前面所学的歌曲,请记得歌词的同学背唱,背不得歌词的同学可以看书唱。于是,老师就打开录音机或弹起琴,同学们则如老师所愿的和着音乐一首接一首的往下唱。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了:两三首歌唱下来,有的同学便自行休息;有的同学相互聊上了;还有的同学做起了与本课不相干的事情来;只剩下个别“乖宝宝”毫无表情的将可怜的嘴巴一张一合了。

歌曲复习是音乐课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标中规定了在小学阶段每人每学年要背唱3---6首歌曲不等,古语有云:“业精于勤而于漏。”故时常将所学的歌曲拿出来复习是很有必要的和有意义的。柯达伊教育思想也认为:经常复习孩子们所喜爱的歌曲有利于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和提高审美能力。而上述镜头中的现象显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它扼杀了孩子们的情感,白白浪费了孩子们接受美熏陶的机会。

如何让歌曲复习课上的鲜活起来,让孩子们在复习课中真正一次次快乐的体验歌曲,走进歌曲,和音乐产生共鸣,并将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笔者在近些年的教学中一直思考着并尝试解决,在实践中有了一些收获,具体方法如下:

一、以“节奏”为源复习歌曲。

人们常把节奏称为音乐的骨骼,的确,在音乐中它是时间的组织者。世上只有不具备音高(旋律)关系仅有节奏构成的音乐,而没有只有音高关系而无节奏构成的音乐。根据这一特点,在复习歌曲时,我常以节奏为突破点复习歌曲,其方法有两种:第一,以歌曲中的重点节奏为突破点。例如:我拍节奏2/4www---w.wwww---(苏教版第三册《到小熊家里去》),让学生思考次节奏源自本学期所学的哪首歌曲?学生很快到自己的记忆库里去翻阅所学的歌曲了……,待大部分学生回答正确以后,集体复习演唱歌曲。第二,以歌曲的伴奏节拍为突破点。每首歌都有自己的节拍,不同节拍的歌曲有不同的伴奏节拍。根据这一特点,我常用不同的伴奏复习不同拍子的歌曲。如:我拍3/4w---w颞w--w或者w-----w-----……或2/4wwwwww或者2/4wwwwwwww(拍手时作出节奏的强弱)……让学生思考这种伴奏型适合为哪些歌曲伴奏?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将本学期所学的歌曲按照不同拍子的进行分类,随后进行带有伴奏的'复习。如果你愿意,还可以让学生为所学的歌曲创编其他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培养创编精神。通过这样的练习我发现孩子门对歌曲中的节奏的敏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时无须思考便能脱口说出节奏的出处,歌名。

二、以“音色”为源复习歌曲。

在美术作品中,人们一眼就能感受到色彩的变化,或明或暗,或模糊或清晰,在音乐作品中这一点同样存在。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利用自己的天然乐器“嗓音”发出阳光下云的声音,月光下云的声音,暴风雨来到时云的声音,或明或暗,或浑浊或静谧。利用通感,在复习歌曲时,我用不同的接触方法(划、敲、轻抚……)、不同的力度动作(强、中强、弱、中弱……)敲击同一物体,让孩子们感受所产生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孩子们立刻感受到轻柔的、有弹性的、颗粒性的、舒缓的、雄壮的……等不一样的感觉,而这种不同的感受就是来自音色上和情绪上的区别。每首歌独有自己的情绪或是情感基调,或欢快活泼、或柔和安静、或慷慨激昂……在敲敲打打的游戏中让孩子们感受不同情绪,并寻找这些不同情绪的歌曲进行一一复习。当然,在这过程中,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制造声响让大家一起感受,复习歌曲。在这样的氛围下,我看到的是:孩子们快乐的体验着,积极的探索着,相互的合作着,陶醉在歌曲美妙的氛围中,陶醉在自己成功地发现中。

三、以“动作”为源复习歌曲。

音乐是旋律、语言和舞蹈的结合。这种结合早在我国古代的“乐”的艺术中就已经存在,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艺术中也已存在,在当今儿童的生活中依然存在。实践证明,在音乐教育中用动作配合教学是一种教学效果良好且十分首推崇的方法(此方法特别适用于幼儿及低年级儿童)。通过换位思考,我做了一个现在看来可谓是成功的尝试。在歌曲的复习课中,我作一些曾为孩子们学习新歌所编配的、孩子们熟知的动作,如同哑剧一样,用一连串的动作试图勾起他们对歌曲的记忆。是的,孩子们非常棒,每个动作所编配的每句歌词都能准确地回忆起来,丝毫没有颠倒,即使他时候跟上的孩子。看着他们手舞足蹈衣服兴奋的模样,我不禁想起了《诗经.大序》中所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以动作为源孩子们准确地回忆起了所要复习的歌曲,随着老师一声“正确”令下,孩子们欢呼起来,那心情可想而知。孩子们手舞足蹈,不仅因为他们找到了歌曲,回忆起了歌曲内容,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而这份喜悦的心情一直延续到复习唱歌曲时所表达歌曲的情感中。

在复习歌曲的音乐课课型中,我尤其多提倡使用比较法、发现法、在儿童回答问题后,老师千万不要急于公布所谓的正确答案,要给儿童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多听,多唱、多对比、多质疑、多发现,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下学习。我想: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面对新世纪、新时代的儿童,作为担负着不容推卸责任的我们,应该不断寻求和探索最具吸引力的教学方法,为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

高校音乐欣赏课系统教学法初探论文

摘要:《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音乐审美活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本文分析了提升学生参与体验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以期使学生能够在欣赏课中获得快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参与;欣赏。

音乐欣赏课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却存在着教学步骤陈旧、缺乏情趣、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体验不够等各种问题,导致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活跃度低。只有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效性,给学生快乐享受音乐的空间,学生才能在音乐课堂上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一、尊重学生,全面参与。

新课程标准特别提到了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艺术体验,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为每个学生都提供课堂表现的机会,民主、公平地对待课堂中的参与主体是发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地给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以主人的角色体悟音乐欣赏的乐趣。如六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波兰舞曲》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介绍音乐背景作为课堂引入后,便可以将课堂欣赏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轻松地欣赏音乐,并发表对于音乐的不同感受。有的同学会说曲子像昂扬的士兵去战斗,有的同学说仿佛听到了号角声,还有的同学说看到了一支英勇的部队在行军……这些都显示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看到学生超凡的想象力,但是教师要特别注意课堂观察,放手课堂不是不再关注,而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鼓励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力求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即便是一些学生的思想有明显的偏差,教师也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积极地引导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欣赏中享受到个体的存在感和愉悦感。

二、活化教材,生趣无限。

教材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第一手资源,承载着培养学生音乐思维能力和音乐情感能力的重任,教师既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又要在教材中挖掘出使学生快乐的.因素,从而使每一节音乐欣赏课都变得富有情趣,让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容易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比如说,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地引导鼓励等,只有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他们才愿意走进音乐,用心欣赏。如五年级教材中的音乐欣赏排箫独奏《飞驰的雄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引入欣赏过程,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雄鹰翱翔天际的画面,给学生一种开阔的、纯净的音乐氛围,学生将听觉与视觉以及内心的感觉融合在一起,构筑音乐欣赏的绝佳境界。在这样的意境下,教师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欣赏兴趣,比如“同学们,知道被誉为天籁之音的乐器是什么吗?”这样的问题会给学生带来想象和学习的欲望,在学生充满期待的心境下,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介绍排箫,使学生兴味盎然地去欣赏音乐中蕴藏的美妙情感。教材是值得教师认真揣摩的一手资源,通过教学手段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快乐欣赏音乐的因素,对于学生参与课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心灵的感受才是真实的感受,教师要想办法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其快乐地徜徉在音乐的世界中。

三、授之以渔,真切体验。

新课标中指出了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欣赏音乐的能力,而能力的获得,依靠的就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适度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显得更加重要,音乐欣赏要立足作品的实际,了解作品的时代性,体味作品中蕴藏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在欣赏中寻找与音乐家的内心共鸣。例如小学六年级音乐欣赏课《北风吹》,这首歌曲就是以我国旧社会的故事作为创作的背景,在欣赏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创作背景,因为现在学生生活的时代与作品所处的时代距离遥远,学生并不能体会当时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对立是多么的严重,所以,对于这样体裁的作品欣赏,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可以以角色演绎的形式,让学生去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意蕴,从而获得真切的音乐感受。欣赏作品一定要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深入其境地用心去体会作品的旋律,欣赏才会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引导学生了解欣赏音乐的方法,在课堂上赋予教材内容趣味性,尊重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参与,一定能够使音乐欣赏课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宋冰清.让音乐欣赏课更动人[j].新课程(中旬),2011,(12).

[2]姚金芳.怎样让学生在小学高段音乐欣赏课中有效参与[j].北方音乐,,(10).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

赞美诗是一种基督教会众合唱的颂赞上帝的诗歌,又叫众赞歌。它与《圣经》中的《诗篇》和《雅歌》有别,主要是《旧约》中1501首称为“诗篇”的诗歌,共分为五部份,包括赞美上帝或祈求上帝赐福的圣歌。多数是犹太教徒举行崇拜仪式时在大礼拜堂中吟唱的。

天主教赞美诗最早是用拉丁文,其多章节而曲调相同。现今保存的最早的赞美诗是出自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340-397)和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354-430)之手,名为《赞美颂》。一般的赞美诗皆作于五至十世纪。马丁·路德创新教,改赞美诗歌词为德文,用四声部合唱。十八世纪初,传入英国。今英国通行的赞美诗集有《牛津赞美诗集》等。现存完整的最早歌词是希腊文赞美诗,约写于公元200年之前,题为《放吧,喜悦之光》。

而《新约》中的赞美诗都是依照犹太人而非希腊人或罗马人的方式创作的,有的篇章,很明显显示出礼拜圣事的结构程序而在洗礼和圣餐中广为使用。这些《诗篇》以外的韵文,成为3世纪后在叙利亚教会中首先开始兴盛,并且是在基督教音乐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赞美歌的先声。

信徒通过赞美敬拜表达他们对上帝的崇拜,并在音乐中解说神的指示和祝福,让信徒的信仰更加坚固。敬拜并不需要华丽的场合,教会中都有唱诗班来带领大家敬拜赞美,圣洁美妙的音乐把人们带入超凡脱俗的境地,使信徒感受到与神的亲近。基督教在布道时,也常常通过赞美诗的形式,将许多深奥、抽象的教义和宗教思想,转化为都能被广大普通民众领受的通俗易懂的道理,并通过音乐的渲染,使宗教特有的神圣、肃穆的性质突显出来。

一方面,宗教借助音乐来宣传教义,借助音乐烘托庄严肃穆气氛,借助音乐实现人神的交流互动等等;另一方面,音乐也借助宗教获得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借助宗教实现了艺术的力量,使宗教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

赞美诗分成两类:一类是由作曲家谱写的,有很高的艺术性,但不适合一般信徒诵唱,比如巴赫曾谱写过大量的众赞歌。另一类是由信徒谱写的,艺术性不太高,但容易上口,适合一般信徒咏唱。教会所用的颂赞诗歌都属于此类。而其中许多赞美诗是出自犹太国王大卫之手,他还是位音乐家,还有些是可拉的儿子和摩西创作的。赞美诗的第23首“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也许是诗篇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篇。

这里介绍一首集艺术性与容易上口为一体,更是一首流传甚广,感人至深的诗歌——《amazinggrace》,中文翻译为《奇异恩典》,也有人称《天赐恩宠》,grace原意为“优雅、优美”,此处解释成“上帝對人类的慈悲、恩宠”。奇异恩典可以说是在世界上所有说英语国家中最为广传的最有名的一首赞美诗了,甚至有一部专门拍摄的电视文献。而且是美国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乡村福音歌曲,是美国人最喜爱的一苜赞美诗,也是全世界基督徒都会唱的一首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奇异恩典的歌词实在是写得太出色了,短短几行歌词透露着一个罪人得到耶酥基督拯救后的感恩之情。

到狂风暴雨,船几乎沉没,他突然想起了过去母亲的教导,幡然悔悟,跪下来认罪祷告,从此他决心奉献给主。牛顿发奋自修苦读并且勤研神学,经过十六年寒窗苦读之后,后来竟成为满腹经纶的学者,精通希腊文与拉丁文,三十九岁那年被按立为圣公会牧师。

他后来也成为一位大诗人,创作许多动听感人诗歌,甚至和当时一位伟大杰出的圣诗作家顾williamcowper成为莫逆之交,并合作出版了一本脍炙人口的奥尔尼圣诗集olneyhymns。去世之前,他为自己写了墓志铭:“约翰牛顿牧师,从前是个犯罪作恶不信上帝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隶之仆。但借着主耶稣基督的丰盛怜悯,得蒙保守,与神和好,罪得赦免,并蒙指派宣传福音事工。”这首诗歌就是他一生得拯救的见证。

这首歌也成了基督徒每次祈祷忏悔时必唱的曲目,后来它流行越来越广,超越了宗教,成了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成为人们祈求和平的经典歌曲,是人民精神世界的赞歌,歌的主题和《圣经》的主旨相符:忏悔、感恩、赎罪、重生,现在在任何庄严隆重的场合、在仪式上、在很多流行音乐唱片里、在国家级的典礼以及在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葬礼上,你都能听到这首圣洁,祥和,庄重,优美的歌曲。

赞美诗,其优美祥和的曲调令人们陶醉,其虔诚庄重的内容令人们赞美,它以其独一无二的美流传于全世界,并将继续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张洪岛:《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

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

杰拉尔德·亚伯拉罕:《简明牛津音乐史》,中译本,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高校音乐欣赏课系统教学法初探论文

现今小学音乐教学中,儿童对于音乐的欣赏、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于音乐的表现还远远不够,怎样能让儿童对抽象的音乐感兴趣,使儿童潜在的音乐能力得以开发呢?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萌发儿童的创造力,激发儿童原始的人性本能,把儿童学习音乐的能力和心理调整到最佳水平,造就儿童学习各种音乐技巧的最佳状态。最终形成以儿童为主体,老师为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儿童愉悦身心与学习音乐同时进行,二者相得益彰的课堂教学。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原来的模式只是以单纯地教学唱歌为主,教材上也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再加以少量的器乐学习。儿童的学习也是被动的模仿现有的音乐艺术作品,教师则是认真地按照教材大纲,严厉地对待学生,一味地追求着“出成果”。人在音乐方面,先天素质上客观的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样的教学自然会让一些儿童感到一些莫名的压力和排斥感。《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但就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总会让一部分儿童对音乐“敬而远之”,离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甚远,有些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和新的发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前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卡尔奥尔夫首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建思想是,自古以来,人类的本能欲望中有着强烈的表达思想情感和情绪的冲动,这种冲动会通过音乐、舞蹈、语言、表情等形式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是人类固有的原始本能。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但我们原本传统的音乐教育则把课堂作为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技巧和能力的手段,目的和眼光只是放在如何学会上。《音乐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以审美为核心,教学的时候不要太强调知识点,注重让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参与、体验、探索、感知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开发,其基本的教学原则包括: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教学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几块:。

1、以与课程相关的游戏为开始进入课堂,这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打开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

2、故事导入。把所授课程的内容编绘成故事,或寻找与之关联的故事,其目的是为了让儿童能够充分的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来。

3、节奏、旋律练习。从朗诵等活动入手,提取基本节奏、旋律,不断的强化学生对这些基本节奏、旋律的印象。

4、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包括反应训练、动作训练、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等。

5、联想、想象。以一些特有乐器等手段,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充分的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以手中的乐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不同乐器的组合等方法不断的启迪学生的创造力。

6、总结。这是整堂教学的重点,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会把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状态和心理调整到了最佳水平。学生对学习目标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最后的总结会很容易的掌握学习重点。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不会敷衍了事或勉强痛苦的被动接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放下了心理负担和戒备本能唱歌、演奏、舞蹈,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想象力、创造力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情绪。其实,本能的唱歌、演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很好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歌、演奏、舞蹈是符合人的本能天性的。在课堂上,孩子们用蛙鸣筒模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沙锤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是孩子们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会有助于促进和萌发学生们即兴发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知识和能力的最佳状态。当音乐学习成为孩子自身的需要和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等音乐知识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而然的绘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塑造,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它符合我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3]杜磊.小学音乐教学的50个经典案例[m].福建教育出版社,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满足中职学生日益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并且通过对其他学科的贯通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兴趣。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单纯地由教师讲解,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如,在欣赏《雪绒花》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之声》的影片片段,同时倾听《雪绒花》这首乐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进行情境的创设。

在进行中职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所欣赏的乐曲进行一定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这种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通过音响动画、音乐渲染,也可以是语言描绘以及实物演示等。如,在进行《故乡的云》欣赏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音画创设一个情境,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给学生讲述或是请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人物、事迹和景观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思乡爱乡之情油然而生,在欣赏歌曲的时候继续创设情境,将思乡爱乡之情升华为游子的爱国之情,这种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欣赏。

不管是普高学校的学生还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喜欢流行音乐,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课本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流行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但是应该注意一定要选择健康向上的时尚前沿的流行音乐。如,选择周杰伦的《龙拳》让学生欣赏,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rap的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以及文化。

在中职音乐欣赏中,各种中外的古典音乐仍然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点。所以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让学生时刻受到音乐的熏陶。如,利用课间时间为学生播放古典音乐,或者向学生讲述音乐的表现手法,或者向学生讲述音乐家的故事,产生一种强有力的群体效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应该在给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灌输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欣赏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的歌手大赛、合唱比赛、器乐演奏比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三、和其他学科进行紧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创作的,能够真实地反应一个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讲述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如,在欣赏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聂耳是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对社会和战争发出的沉重的控诉,是时代的号角。结合历史倾听音乐,潜移默化地渗透音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知识,提高美术素养。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和美术之间有着很大的相通性,只有将美术和音乐进行合理的结合,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所以,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通过美术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进行启发。如,在欣赏《大海》的时候,为学生展示莫奈的印象派绘画《印象日出》,让学生能够生动地认识到印象派的风格,认识到印象派追求的都是瞬间的印象和感受,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音乐除了和美术、历史相通之外,和文学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每一首歌或者曲子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同时积淀着深厚的文学素养。如,在欣赏《高山流水》的时候,应该向学生讲述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后来因为子期去世,伯牙谓世上再无知音,于是摔琴谢知音。通过对《高山流水》乐曲的欣赏,让学生体会到知音的重要性以及失去知音之后的伤感,从而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

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对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创新,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宋晓。对音乐欣赏教学的改进意见[j]。河南教育:下旬,(z1)。

[2]高敏成。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

(作者单位辽宁省东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幼师组)。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来欣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特别是中职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再像是中小学的欣赏教学纯粹是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在中职阶段,学生的思维正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此时的音乐欣赏材料需要涉及面更为广泛,比如有鲜明音乐形象的交响童话《彼德与狼》;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蓝色多瑙河》;表现个人英雄气概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歌颂爱情的中国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以便于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也可以挖掘音乐方面的人才。另外,音乐类型不仅有艺术歌曲、京剧、戏曲,还有交响曲、协奏曲等,音乐的多样性、广泛性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音乐欣赏教学就是放一段音乐,放一段视频打发课堂时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音乐教学实际上包括两大块的内容:音乐的自我进行和音乐的他人欣赏,而音乐欣赏就是后者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欣赏音乐,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具备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审美能力,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具备良好的言行举止及行为习惯。另外,从音乐欣赏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能为自己的音乐创作找寻灵感,具体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作品与音乐,一方面使沉闷的音乐理论教学课得到改善,使学生获得了感官上的愉悦,使他们对音乐的看法得到改观;另一方面,在欣赏到前辈的优秀作品后,容易使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个兴趣作为风向标,学生会提高对音乐方面的关注度,有着良好的音乐素养是个人修养中一个很有魅力的因素。

2.于学生乐感能力的培养。长期耳濡目染在各种音乐中,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对学生乐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磨练。良好的乐感是进行其他音乐活动的前提。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就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音乐教学论文)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所以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任务,这个重任就归置于音乐欣赏教学之中了。

3.于其它学科的意义。音乐教学不同于其它的科目,是一门表现的艺术,是一门融感情、想象于一体的艺术,特别是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与感知力去理解作品的感情与内涵,而在此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想象与感知能力同样适用于其它科目的运作。另外,经过一天的客观知识的学习,通过一堂音乐欣赏课,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得到适当地放松,就当做是寓教于乐了。在欣赏各国、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中,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

当今的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的。这是由多方面原因致使的,首先要归宿于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体制,学校音乐课极不规范,很多学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势头开设了这门课,实际上只是搬出一通枯燥的音乐理论搪塞学生,很少正规地让学生欣赏作品,也就很难有好的音乐欣赏教学了,使得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只会把音乐课等同于理论课,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这样,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打好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其次,中职学生一般自控能力不太好,学习方法上也欠佳,课堂中很难做到专心一致,而音乐欣赏需要专心的用心来聆听,学生不能做到也就不能很好的去感受音乐,逐渐会失去兴趣,也就失去了良好的音乐欣赏课堂氛围,必然导致课堂纪律较差,教师也失去了上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与耐心。这种现象在普通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上比较普遍,必须得到改观。

就中职学校音乐欣赏的现状而言,课堂的局面是非常尴尬的,这时候作为教育者应该思索下教学的方法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挽救这种颓废的趋势,是当下之务。在思索方法之前,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喜恶来确定课堂的内容,第一堂课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堂课时便可以用学生当下非常流行的一首歌曲来做素材。曾有一位老师就用了一首在学生当中广为流传的《死了都要爱》作为欣赏素材,学生都非常高兴,听完后便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有的说歌曲的节奏很震撼人心,高潮部分很有激情;也有的说:“他们唱的歌很有京腔的味道,高音唱的很轻松”,于是老师便随着学生的回答思路给学生讲授了乐器中伴奏乐器的特点,引出民族乐器的知识,学生听得都很认真,一堂课下来都没觉得枯燥。可见这是一堂音乐欣赏课的成功范例,有很多方式值得借鉴,必须跟学生的兴趣点相切合,找到共鸣了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具体说,在欣赏课中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聆听法。通过让学生聆听优秀的作品来感受作品的内涵,此时寻找作品的感情元素是主要目的,聆听过后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聆听以后的感受,即使所说的感受肤浅,不着边际,也不要加以驳斥,而是启发他们进行交流,使各自不同的感受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升华。

2.歌唱法。聆听过后,可以让学生动口吟唱,在动口吟唱方面中职生应当是善于表现自我的,在吟唱中引导他们去感受作品中的音质美、律动美、意境美,达到与作品中感情的共鸣。

3.师生互动法。欣赏完一段作品,学生对之的感受都很深刻的话,可以师生合作试着演奏一段,老师用钢琴弹奏,学生吟唱,若是纯音乐,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一人演奏一种乐器,当然此时,不必在乎乐器的音准与不准,找到音乐中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是中职音乐欣赏课堂中可以借鉴的三种方法,要想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教师专业的知识功底是必须的,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也是教师必须要做到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懂得怎样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器材。

结语: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听音乐应该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可以不会创作音乐,但是一定要会欣赏音乐,这种欣赏能力必须得到培养,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还无力承担这项任务,中学与中职音乐欣赏教学则成为使命的履行者。必须要足够重视中职的音乐欣赏教学,精神生活的丰富对于学生品行的影响将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让中职学生踏出素质教育的一大步。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

我不是一个很懂音乐的人,上了这个大学流行音乐鉴赏,对音乐略懂一些皮毛。我想阐述一下我对流行音乐的感受,讲一下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和歌唱选秀节目的黄昏。

我觉得流行音乐相比其他类型的音乐,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还在于好唱、好学。流行歌曲的唱法突出的就是个性化、自由化。这不同于民族、美声唱法的类型化。不同的唱者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和唱腔。它的演唱方法较自然,不需太多专业技术,以自然为准,人声音区的各个部分有着不同的色彩。流行音乐生活之中到处都有,并且我觉得我们的精神生活也需要音乐来慰藉。音乐也可以能传递给听众温柔、婉转的感觉,但其中又总是含有淡淡的伤感、淡淡的哀愁,让人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同时在人们因这喧嚣的世俗烦扰而疲惫时,给以精神慰藉,洗去心灵的尘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依靠、安慰和宁静。再者我来讲一下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史。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徘徊,从90年代起,由于著作权法的实施,国家对引进港台音带的数量作了限制,这就影响了那些靠做引进版生意的音像公司的生计。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得内地各音像企业不得不重新规划各自的生产流程,开始重视创作、重视培养自己的歌手和制作人。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一大批由内地音像公司制作推出的新偶像。尽管这些歌手的包装方式大多未能摆脱港台的模式,但已经在国内青少年歌迷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打破了多年来由港台青春偶像独占青少年音带消费市场的局面。21世纪初——网络歌曲异军突起。21世纪,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手机彩铃下载业务的兴起,网络歌曲开始异军突起,流行音乐的制作也更加商业化、世俗化。2000年,雪村的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络上热了起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网络传播对音乐的帮助。2004年,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唐磊的《丁香花》、庞龙的《两只蝴蝶》,也在网络上火起来。其中杨臣刚《老鼠爱大米》更是一夜走红,直至走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红地毯。此后,以通俗、轻松、幽默为特点的网络歌曲在国内乐坛风起云涌,大量平民歌手通过网络,把自己和其所创作的歌曲推向社会。

最后我觉得现在歌唱娱乐节目的泛滥,让我们觉得流行音乐太廉价。歌唱选秀节目的层出不穷,却没有让我们这些观众真正的去感受到流行音乐的内涵,而是把流行音乐商业化。音乐应该是无价的,音乐应该是让我们愉快的,而是利用音乐,让音乐纯粹一点。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摘要:

音乐鉴赏是各级各类普通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高中音乐选修课程中的首选课程。音乐新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方西要求音乐鉴赏要注重体验,重视比较、探究教学方法。文章针对这几种教学方法谈一些看法,以便推动音乐鉴赏教学效学的提高。更多音乐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

音乐欣赏。

一、创设相应的艺术情境,提高课堂导入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运用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途径。作为音乐教师,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艺术情境,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入主题。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以直观、形象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民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抬轿”和“推车”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民族乐曲的魅力。

二、通过聆听与感受,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不但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听觉艺术,要想提高学生对不同题材、风格等音乐的鉴赏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听力训练,让学生通过切身的聆听与感受,来激发自身的音乐情感。在音乐鉴赏学习中,不管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在让学生聆听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听音乐的形式,来感知音乐内涵,感受作者思想,从中听出不同的音乐要素,并提高融合不同音乐要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乐曲做出正确评价的能力,能够从音乐中辨析作品的主题。同时,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音乐,从而与乐曲进行直接的交流与对话。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切忌配以过多的语言讲解,以免打扰学生思绪,或者给予学生暗示性的引导,而是应该让学生自主体会音乐内涵。

三、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鉴赏水平。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体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但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还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学习与鉴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例如,在鉴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让他们对于战争年代产生一定的感悟,再引出相关问题:那个时代涌现出两位作曲家,他们分别创作了《保卫黄河》与《河边对口曲》,请大家仔细聆听这两首曲目,然后分析两位作者分别选取哪些方面作为乐曲的创作素材?又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艺术风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提高鉴赏音乐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同时,他们也会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让学生倾听一次,以帮助学生验证自己的观点,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采取发现体验模式,这也是一种音乐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教学前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即:欣赏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问题?欣赏结束之后,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讨论、分享,由教师提出总结性建议。

四、利用比较法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品味能力。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比较法,让学生感受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音乐,从而加强学生对不同人文背景的体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比较法作为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高中音乐鉴赏的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作为音乐教师,要善于将这些内容分类归类,并运用比较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对于题材不同的经典音乐,也可以通过比较法来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和价值。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黄河大合唱》与钢琴协奏曲《黄河》,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形象性、生动性、集成性等技术优势,实现了音乐教学的图文并茂和声形兼备,转变了传统音乐教学单一和枯燥,为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想象、自由联想、拓展思维,有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当然,以上是我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活动中一点体会,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必须紧跟课程改革的脚步和社会的发展,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探索和选择更为多样和丰富的教学模式,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为提高音乐鉴赏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随着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对艺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在小学阶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在像以前音乐课体育课等综合学科的课就像是摆设,艺术教育也开始较好的开展,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音乐课主要分为唱歌课和欣赏课,欣赏课也是小学音乐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单元都离不开音乐欣赏,是培养了小学生的音乐听觉艺术和乐感,审美艺术。而对于刚踏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我来说,欣赏课也是属于学习阶段,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边教学边学习,向师傅以及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一学期过去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就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问题一些思考。

在新课标中,强调了在小学生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艺术气质,了解各个国家,各个名族的音乐文化,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欣赏音乐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音乐的美与不美,美到底美在哪里?孩子能从欣赏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从音乐的某些要素(乐器的音色、人声、节奏、速度、旋律走向等)对曲子进行全面的分析。还可以从教师设计的一些活动和游戏中进一步体验音乐,感受快乐的音乐课堂,从而更加快乐的投入到学习中。

欣赏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孩子根据聆听到的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每个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他们能自由的想象某些音乐在他们心中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在我上期的音乐教学中欣赏的一些缓慢的音乐,孩子们的感受就不一样、有的觉得像在森林里边走,有的说感觉像在家里边休闲,有的孩子说像看到了蓝天白云,有的孩子说感觉像在小溪旁边。所以说,音乐欣赏可以充分的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是音乐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虽然在新课标中专门对欣赏课提出了要求、但实际的教学中差距还是蛮大的、特别是乡镇学校、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存在着特别大的差异,自己也有一些朋友在不同的学校从事音乐教学,通过朋友之间的交谈能够感受到。在农村学校中,音乐课仍然是摆设,孩子们几乎不能上音乐课,每天面对的是语文数学、就在我班上转学过来的学生中,四年级了还没有怎么上过音乐课,可想而知,欣赏课就跟别说了,有些学校的教师几乎没有上欣赏课,跟着教材把唱歌的课上完以后就不在上了,找一些其他的流行歌曲跟孩子一起唱。忽略了欣赏课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当然自己也还在不断的学习怎么去上好欣赏课、就这学期而言通过参考一些资料,教案,和师傅的细心指导总结了一下的几点:

1.教师对欣赏课的内容要深刻理解。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花大量的时间聆听曲子,寻找曲子创作背景、对音乐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曲子所刻画的音乐形象要明确,分清楚曲子的段落,从不同的特点去分析曲子的变化,从而层次分明的去欣赏让学生不会那么无目的性。把握曲子的整体的音乐形象。

2.给予学生想象空间。

在音乐中,美一定是来自于人对于人声的演绎或者乐器的演奏,从而引起人和声音的共鸣,有时候,语言并不能完全表述出音乐真正的美,所以更好的`就是感受,多听少说。老师也应该给予学生空间,让他们进行一些想象,让他们来感受音乐所发生的不同变化,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对音乐的内心真实感受。

3.体验式的教学。

4.强调欣赏。

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也用讲故事的形式跟学生讲解,本来是为了帮助学生学好的去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却使我在教学中脱离了教学音乐的主线。一节课下来,故事反而过多的影响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浪费了更多听音乐的时间,音乐欣赏中的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聆听欣赏为主线,应该把更多的的时间留给学生聆听音乐,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更多的时间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在欣赏中能或得更多的收获,对音乐课,音乐欣赏课也越来越有兴趣。老师在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适当的给予一些提示和指导,让孩子们也能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我在教学阳光下的孩子这一合唱欣赏的时候,过多的强调了合唱的专业知识,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反而很少,可能还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合唱的美,我会改变一些自己的上课策略,在欣赏课是,尽量给孩子们时间倾听,让他们真正的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图谱的利用。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对图谱的使用,不论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都在强调对图谱的使用,他能让孩子们更好的欣赏感受音乐的高低变化和音乐旋律走向。也能通过图谱的方式更好的记忆音乐。在四年级上册的《乒乓变奏曲》中学生就可以通过图谱感受到音乐的高低变化,像乒乓球一样在不停的跳动。图谱的使用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总之,音乐欣赏是音乐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也会尽量注意避免过多说教式的教学,少说多听。避免过多的使用灌输的方式把音乐强加给孩子们。让他们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

以上一些是自己到习之学校以来从事小学音乐教学以后的一些感受和收获,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师傅以及学校的各位老师给予我的帮助和理解。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中小学在职音乐教师、音乐教研员。

二、参评时间。

2013年11月26日。

三、参评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欣赏教学课件的教学内容选择,必须是现行中小学使用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不得脱离教材。

高中阶段:音乐鉴赏教学课件的教学内容选择,必须是现行中小学使用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不得脱离教材。

四、参评要求:

1.课件的制作需体现新课程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中对欣赏教学的要求。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合理使用教材,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切实有效。

3.教学课件取材适宜、规范、科学、创新、体现学科特点;能够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使用、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能够体现出教师恰当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技术手段;制作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符合教学规律,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针对性强,内容完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课件评比需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突出课堂的参与性、互动性与合作性;体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有创意,有特色,具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教学效果好。要具有完整教案的基本要素(教材版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媒体选择(整合的资源和技术准备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的特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结构完整,步骤清楚,文字简洁流畅,板书板图规范。

5.由于部分优秀课件将在网上共享,因此申报课件应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他人成果(资料的引用必须注明出处)。凡抄袭之作,一经发现,除取消参评资格外,将通报作者所在单位。

五、评选办法。

2.采取学校、县(区)、大市逐级申报参评的方式。在县(区)、大市评选的基础上,以大市为单位,遴选优秀的教学教学课件参加自治区评选。

3.报送的教学课件需刻在一张dvd光盘上。参赛教师将个人信息写在光盘外壳,教学设计、课件里不得出现教师个人信息。

六、报送时间。

各市、县(区)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于2013年11月26日前将报名表(见附件)及dvd光盘一式三份统一报至自治区教研室汪芳处。逾期不予评比。

七、评奖。

1.评比活动设小学、初中、高中3个组别,分别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2.本次欣赏教学课件评比不设优秀指导教师奖。

3.本次评比活动不收取评审费。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2.1创设浓厚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热情,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又较高的投入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相对分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科学的设置音乐欣赏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的精力有效的引导到音乐作品上来,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走入作品,深入的感受体会欣赏对象传递出的情绪与美感。

2.2选择阶段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将小学音乐欣赏看做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选择阶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研究不同音乐作品情感与技法复杂性上的差别,结合当前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确定欣赏素材。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富于童趣或活泼欢快类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感受音乐传递出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关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传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此时教师可以将器乐作品作为学生欣赏的主体,而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教授的作品应该提高到更高的层次。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层次水平,教学力度逐层深入,使得学生欣赏水品逐步提高。

2.3整合多方面音乐欣赏资源视: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应用,为教学质量带来了显著的提升效果。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新型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全面整合教学资源,从声光电等多个角度丰富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将音乐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形成更为直观深刻的认知。同时,使用电脑、网络进行教学适应这一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特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整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能力。

2.4完善音乐欣赏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让学生去感受作品所要营造的氛围,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场景进行想象,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对作品展现的场景进行描述。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进行适当地点评,当讨论结束,教师要报学生的整体观点进行梳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适当地点评,存在的优点,教师要指出并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扬,而存在的缺点,教师也要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审美和再创造的活动,包括了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音乐的联想等心理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音乐中去了解音乐、欣赏音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实现音乐教学智育和德育的双重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音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和时间的艺术,一切音乐活动都是从听开始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莫过于欣赏。现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已融入了简单的音乐欣赏。我在课堂实践中发现,教材这样科学合理地安排,的目的是使我们学生慢慢地学会注意、关注,从而喜欢上欣赏,进而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也就在音乐欣赏中形成“自觉”的乐感。这也应了那句话:“音乐素质的培养恰恰必须以音乐欣赏为基础”。我在长期音乐教学实践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儿童呈现出的年龄特点要求必须寻找适合他们的儿童作品,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在欣赏这类乐曲时,我引导学生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联想,运用视觉、触觉的活动,采用故事的创造、律动的创造、旋律线的创造,去感受、把握,去联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故事的创造。故事是孩子们所喜爱的,他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是发展他们语言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由故事表现的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对作品理解后的丰富想象。案例:在欣赏五年级上册的《森林狂想曲》时,我无需用太多的语言提示,学生便对这首有名的乐曲所吸引了。夜幕低垂,在神秘的热带雨林中,蟋蟀、树蛙、猫头鹰与飞鼠一起奏响了优美奇特的森林狂想曲,abc三段旋律轮番演奏出现,学生们一会儿便能跟随旋律和速度变化轻松哼唱。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音效”,新鲜感很浓,曲子有电声乐器、竖笛演奏,更有森林中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非常形象、逼真,直到以后的复听,学生仍对此乐曲乐此不疲,十分乐意参与哼唱,这足以体现欣赏乐曲的魅力。律动的创造。律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激发他们欣赏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案例:三年级教材歌曲《快乐宝贝》,乐曲非常欢快而朗朗上口,当激昂的前奏和歌词“想要开心跟着我叫(跟着我叫),想要快乐跟着我闹(跟着我闹)快乐宝贝,就是我(就是我)”一出现,学生们立即振奋起来。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l.穆塞尔和梅贝尔?格连所说的那样:“唱歌必须由音乐欣赏来激发,这是加深音乐欣赏的主要手段。”歌词唱出了学生的心声,他们像遇到知音一样高兴,随即手舞足蹈起来。可想而知,歌曲的教学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这也可以看到律动的魅力所在。旋律线的创造。学生在日渐提高欣赏水平后,又可以要求把感受到的、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与听力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在欣赏练习中,可以用图画法表达感受到、理解到的音乐。案例:在欣赏著名管弦乐曲《卡门序曲》时,我曾引导学生边听边画出某一乐句的旋律线。在优美动人的旋律中边听边记音乐,结果发现很容易启迪学生灵感,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在这段热烈欢快、高低起伏的旋律声中,学生们发现自己画出的旋律线条有时还是很有规律和层次感的,旋律线的创造竟是如此奇妙而生动有趣。

二、对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欣赏。

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它以丰富璀璨的繁华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成为当今珍贵的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往往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认识各民族的窗口。就拿中国有56个民族来说,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历史语言等,其音乐也各具异彩。案例:欣赏《瑶族舞曲》时,全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我首先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一遍音乐,初步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特有的韵味;复听乐曲并分段欣赏时,我引导学生用摇手、跺脚、捻指、拍手模仿长鼓的鼓点节奏,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瑶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各个热闹场面。学生们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享受到了与同学间协作的无限快乐,总能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三、中国戏曲音乐作品的欣赏。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今天,戏曲文化显得尤为稀奇,特别是京剧这一国粹,它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为一身,集百家之长、纳百家之川,以唱腔和表现风格的`特有韵味吸引着人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四年级的孩子们初次接触京剧,觉得非常好奇。在他们平日的电视节目选择中,戏曲频道总会一跳而过,成年人亦是如此。因此,音乐课堂上,要想让孩子们对此感兴趣,必须动一番脑筋。案例:在给四年级学生教授戏曲单元时,我首先摆放出各式脸谱。脸谱是中华民族戏剧特有的面部化妆造型艺术,它是图案化的、也是性格化的,它以夸张的色彩无穷的线条为人物增添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最吸引孩子们的是不同颜色的京剧脸谱,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如:黑色――正直,代表人物包青天;红色――忠勇,代表人物关羽;白色――奸诈,代表人物曹操;绿色――魔鬼形象;银色――妖怪形象等等。孩子们立刻对京剧敏感起来,眼神里传递着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接着重点介绍京剧人物的行当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并告诉孩子们这得从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扮相及表演特点来观察、分析京剧的行当。紧接着马上观赏《沙家浜》选段《智斗》和《红灯记》,为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分辨出忠奸善恶,学生们一下子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兴趣浓厚。更令人欣喜的是以后但凡让孩子们欣赏些京剧片段时,你就不用顾忌了,绝对缘于京剧的美丽和神韵。

音乐是“倾听”的艺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培养倾听能力的有效途径,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大大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我们的目标就会实现,学生的“耳朵”就会被我们叫醒。音乐欣赏教学的地位日渐突出,对我们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它是集歌唱、律动、创造、想象等元素为一体的扎实有效的教学课型,它的魅力是学生们喜爱和投身音乐课堂最有意义的理由,我将有信心坚定不移地让学生们爱上音乐欣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