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吟诵教学论文(精选14篇)

时间:2023-11-29 14:40:06 作者:琴心月

范文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技巧和水平。小编在收集范文范本时,尽量从不同来源和角度进行选择。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鹊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19.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22.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3.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4.别董大高时。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5.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6.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7.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8.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9.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0.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31.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3.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4.塞下曲卢纶。

塞下曲(其一)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二)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3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36.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37.赋得古草原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38.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9.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40.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1.悯农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42.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43.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44.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45.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6.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7.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48.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9.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这是旋律优美的《读唐诗》这首歌的歌词,它贴切地诠释了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以及深邃的文化内涵。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的历史发展中滋养并影响了几乎整个东方世界。随着我国国力的快速增强,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汉语学习的热潮中。据《环球日报》报道: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一百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以及中国的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这种现象,更值得我们中国的教育者深思:我们该怎样更好地将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让孩子们更主动地去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自己国家灿烂的文化。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母体,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炼,魅力无穷,我们需要她的滋养。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学生能够更简单直接地面对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化,在陶冶情操,丰富想象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因此它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到,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而古诗文就占了110篇,占了诗文背诵的百分之七十。《语文课程标准》如此明确地规定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目标,足见其重要性。而且,“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这样,评价的过程最好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了。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几个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实践中,针对如何教好古诗词,我们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重视朗读,读为主,教为辅。

读为先,教次之。先要让学生读好,然后才可解决教的问题。诗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让学生读好就实施教学,往往会出现许多令老师尴尬的情况。要么学生咬音不清、读不成句;要么因读得少导致思得浅,对课文无任何感触。所以要先读后教,读是教的前提和基础,。“好诗不厌百遍读”,通过反复诵读,强化对文字的记忆,而且诗的形象也逐渐浸润于学生的.脑海中。通过反复地诵读,层层深入,步步提升,在读中体悟,让学生渐入佳境,才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

二、情境教学,渲染意境。

古人作诗,十分重视意境。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具体方法有很多:

(一)解读诗歌创作的背景。

每一首古诗的创作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鉴于此,在学习古诗前有必要弄清古诗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便可以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去想。此外在介绍作者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汇报自己了解到的资料,还可以背诵诗人的其他作品,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二)多媒体辅助,拉近距离。

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跨越时空,身临其境,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三)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

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一切景语皆情语,将学生置身于语言文字所造的意象中,就能体验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精彩与魅力。诗歌文字有三种表现:形象、印象、意象。学生在朗读声中闭眼想象“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通过想象将凝练的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由文字到意境,然后再由意境回归到文字,生动具体的形象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学生走进诗歌的美好画面,也就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常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为扩大学生记诵积累,每一周老师至少为学生推荐三首古诗,早读背诵,课前吟诵,这样经常反复学习,学生积累篇目多,而且记得牢是以课堂上所学古诗为起点,进行阅读拓展。此外,这种拓展,不能只停留在量的积累上,应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3.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尝试读诗与写诗结合,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从而更好的继承中华民族诗教的优良传统,完成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总之,通过诵读古诗文中的传世佳作,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不仅获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也为今后的古诗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不应该被传统束缚,而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出最适合的教学方式。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有责任,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让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为走向振兴的中华民族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中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引语】古诗词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走出传统古诗词教学注重对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的误区出发,就如何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篇目,又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联想和想象,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获得审美体验,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古诗词审美心境意境意象。

正文:

说到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学,人们往往对唐诗、宋词、元曲倍加赞赏。的确,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积累的诗歌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当然不能忽视古诗词的教学。修订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选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并基本上要求背诵。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上,致使古诗词的审美意蕴被拆得支离破碎,失去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诗词的审美心境。

导入除了对诗人作必要的介绍外,要把重点放在把学生带入对诗词的审美心境上。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染上一种情绪色彩。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的方法很多如:1、导语设计。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境起到事半功倍是效果。2、音乐导入。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在学习前,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3、画面导入。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词,既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样,又有深刻的内蕴。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中初步感知诗词中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味。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审美的心境。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词的音乐美和情境美。

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仔细品味其中流淌的音乐美,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其创造的情境美。在诵读时,应避免流于形式,为“读”而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必要的点拔。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处理。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而在情感的投入上,要注意把握是昂扬激越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等。一般来说,平声流连舒缓,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主观情绪的起落和客观物象的张弛。

如,在朗读韩愈的《左迁至南关示侄孙湘》时,可按照“二/二/三”的节奏,“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重读的音主要有“九重天”、“路八千”、“家何在”、“马不前”等。尤其在朗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要注意“云横”稍微平缓,“秦岭”开始上扬,“家何在”处达到上扬的顶点,以表现心中的惨痛之情。“雪拥”处又是平起,稍微低沉些,在“蓝关”处开始下降,至“马不前”处降到极点,且“马”字稍微拖长,“前”字顿收,以表现前途艰难的英雄末路的悲痛。另外古典诗词都有严格的用韵规律,让学生把感情和气势融入到韵脚中,也能突出诗词的情境。如“相见是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的《无题》),一个“难”,一个“残”,道出沉重的离别之情,叹惋着人生命运的无常。

在理解了诗词的意象,把握了诗词的意境之后,再进行诵读,则可以进一步体会诗词蕴涵的深层情感,再一次获得情感体验,并达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诵的目的。

三、深入理解,体味诗词的意境美。

我国古典诗词讲究“意在言外”,讲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讲求自我在与自然深沉契合中激荡而生的某种“情趣”,“神韵”,这就是诗词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自然景色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和谐统一的结果。要让学生跨越时代、民俗、社会和情感的.障碍,根据诗词的文字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品味浓郁的诗情,以获得审美体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就要靠教师创设情境了。以下是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1、《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7、《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手段,这是教育实践者的共识。朱熹对诵读要求“字要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对我们今天的古诗词教学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积累了几点诵读教学的“模式”,在此提出就教于专家同仁,以期得到教正与提高。

1.“减负式”诵读。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给学生“减负”,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压力,其中原因有许多,对所接触的课程、知识点不了解而产生的畏难心理便是其中之一。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古诗韵律的相关知识时,大可不必详尽不遗、太过严苛,只求浅显易懂、点到即止即可。

比如,古诗韵律中涉及“平仄”一词。在介绍“平仄”时,只将“平仄”的基本概念讲清楚即可,若将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四种古诗类型平起或仄起首句押韵或者不押韵的情况一股脑儿地灌给学生,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得不偿失。所以,我在古诗词教学中对韵律知识只作一点介绍,不作任何练习测试要求,因为学生对古诗韵律的领会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来的,而是在古诗诵读中感悟而来的。从而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大声朗读反复诵读上,让学生在“减负”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2.“入境式”诵读。

一首古诗往往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为了能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古诗的情境当中,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时,应注意创造与古诗氛围相近的气氛。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造氛围、带动情绪的手段。在进行诵读教学时,笔者就常常引入音乐。在诵读中引入音乐,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配乐诵读,二是欣赏由古诗改编而成的歌曲。

配乐诵读往往是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配乐诵读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诵读水平和诗歌鉴赏能力,要求教师能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情感基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进入古诗情境。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那么高的古诗词素养,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由古诗改编而成的歌曲进入古诗情境。

比如,在讲授《诗经·关雎》一篇时,笔者在讲解、诵读前先播放据此词改编的歌曲《关雎》,让学生对诗中营造的悠远意境和纠结情感有个较为直观的感受和整体的把握。这样,学生由于受到歌曲情感的影响,在进行诵读时就会自觉地投入感情。

3.“融情式”诵读。

能让古诗流芳千古的往往是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都很注重诗歌情感的发掘。在诵读教学中,为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感世界搭建平台是教师的职责。据笔者的经验,如果能巧妙地将学生的情感和诗歌情感联系起来,让学生以情入诗,诵读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他们往往自信满满,认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笔者在进行诵读教学中,就很注意引导学生的这种情感。

以教学杜甫《望岳》为例。《望岳》全诗共八句,正面描写泰山之高之雄的就有五句,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比较直观地领会泰山磅礴的气势。但当读到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我们会发现,作者并不是在单纯地赞美泰山,而是想征服泰山,看尽群山。作者越是渲染泰山之高雄,其登上高处的雄心壮志越是展露无遗。这时的杜甫正值青年时期,还未遇到人生的低谷,情绪积极向上,很容易和初中生热烈地憧憬着未来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精神的勉励。

所以,在进入诵读教学之前,笔者会让学生畅想一下未来,谈谈人生的理想,谈谈实现人生理想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是否做好了直面困难、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在此基础上,笔者会告诉学生,一千多年前的杜甫也有着同样的豪情壮志。在这种暗示下,学生在诵读时情绪激昂,感情充沛,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诵读教学的要求。

4.“点睛式”诵读。

抓重点即抓诗眼和秀句。“眼乃神光所聚”(刘熙载),诗眼在诗歌中起统领的作用,是诗歌的精髓所在。“秀者,篇中之独拔者也。”(刘勰)秀句在诗歌当中夺人眼球,画龙点睛,抓住秀句其实也就是抓住了诗人的精神气质。在诵读教学中,要突出诗眼和秀句,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精华。

仍以《望岳》为例。诗歌的诗眼即为“望”,然而全诗四联没有出现一个“望”字,却又无处不在写所“望”即所望见的泰山之景之境。作者的视角由远及近,从朝至暮,思绪从观望泰山发展为欲登泰山。在诵读前,教师着眼于“望”字,为学生描述泰山之巍峨雄伟,能引发学生的审美关注,帮助学生领会诗人望岳的心境。

秀句往往朗朗上口,广为流传。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写于曹操晚年时期,曹操一生始终怀抱壮志雄心,积极向上,“老骥伏枥”四句正是其内心的写照。进行诵读教学时强调这些秀句,能引导学生咀嚼诗歌意味,帮助学生由句入篇,感受诗人乐观奋发、积极进取的精神。

以上是我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采取的几种“模式”。其实不管采用哪些“模式”,无非是要达到朱熹提出的“不忘”的要求,让学生由诵读达成“不忘”,由“不忘”达成升华。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年代:魏晋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泊秦淮》。

年代:唐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年代:宋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春望》。

年代:唐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归园田居其三》。

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渡荆门送别》。

年代:唐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年代:唐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观刈麦》。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江城子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水调歌头(一)。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0、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华古诗词吟诵心得体会

近年来,中华古诗词吟诵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推广。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华古诗词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通过吟诵古诗词,我深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情感的力量,使我不仅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更加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华古诗词吟诵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华古诗词吟诵给我带来了心灵的滋养与享受。古诗词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传达了诗人们丰富的情感与思想。当我吟诵一首优美的古诗词时,仿佛自己也进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也体验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我感受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历史的变迁,而《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让我进入了诗人的夜晚思绪,感受到了寂静与孤独。这些诗词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滋养,使我能够找到安慰和力量。

其次,中华古诗词吟诵让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古诗词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吟诵古诗词,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也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例如吟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能够感受到词中对儿女情长的描绘与追问,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对家国情怀的艺术表达,这让我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这种热爱传统文化的体验,使我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身份,也促使我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再次,中华古诗词吟诵引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古诗词是诗人们对人生、自然、爱情等主题的真挚表达,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智慧。通过吟诵古诗词,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让我思考了时光的流转与个人命运的无常,而《登岳阳楼》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则让我感慨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这些古诗词不仅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生活的真谛,也激发了我对未来的思考,帮助我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与困惑。

最后,中华古诗词吟诵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优美的语言艺术,通过诗人们精湛的语言表达与艺术创造,使人感受到美的享受。通过不断吟诵古诗词,我培养了欣赏美的能力,使自己更加敏感于美丽的事物,也更加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同时,古诗词的吟诵也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我更加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并且学到了很多优秀的表达技巧和词汇。这对我日后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中华古诗词吟诵给我带来了心灵的滋养,让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引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并且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吟诵古诗词,我更加理解了中华古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也更加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古诗词的美妙之处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将人们的情感与智慧相传,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感悟与启迪。正因如此,中华古诗词的吟诵将在我心中永远闪耀光芒。

中国古诗词的吟诵心得体会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格调高雅、意境深远、言简意赅却意蕴丰厚,深受读者们的喜欢。在我们面对各种生活压力的时候,常常难以抒发内心,诵读古诗词,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种宁静、充实、平和的心态。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吟诵心得,与大家共勉。

第二段:吟诵古诗词的方法。

在吟诵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诗词,语言简洁、意境美好,让自己可以更加容易地进入其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另外,音乐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辅助方式,旋律和诗词的韵律相辅相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会诗词的意境。

在吟诵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放松身心,打开自己的心扉,感受其中的情感。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的积累和耐心的努力。此外,我们需要抛开外界的杂念,让自己沉浸在吟诵的乐趣中。

吟诵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提升心境,还能够增长我们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通过吟诵,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第五段:结语。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种平和、宁静的生活状态。其中吟诵古诗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我们可以更好地释放压力、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希望大家在吟咏中国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经常保持这种宁静、平和的心态,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诗词吟诵心得体会

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古人在创作诗词时,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而在吟诵古诗词的过程中,也能够使人沉浸其中,感受古人的内心世界。以下是我关于中国古诗词吟诵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古诗词吟诵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古人在创作诗词时,常常以鸟语花香、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自然的美丽和恢宏。而当我吟诵这些诗词的时候,就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景物之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和宇宙的浩瀚。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吟诵时仿佛能够看到太阳在山上逐渐落下,黄河奔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壮丽。

其次,中国古诗词吟诵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古人在诗词中对于人生的思考和体悟常常让人深思。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被如下泪,共言谁忍观。”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友谊的珍视和对于别离的痛苦。当我吟诵这些诗词时,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的心境和感受到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这让我对于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再次,中国古诗词吟诵让我感受到了情感的丰富。古人在创作诗词时,常常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之情的感受。当我吟诵这些诗词时,能够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深情和哀怨。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也更加明白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追求。

同时,中国古诗词吟诵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其中古诗词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在古代经久不衰,并一直流传至今。而吟诵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也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瑰宝。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中融入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诗人对于自然的敏感。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也激发了我对于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中国古诗词吟诵给我带来了心灵的宁静和平和。当我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时,吟诵古诗词成为我减压的一种方式。吟诵的过程中,我可以暂时抛开杂念,沉浸在诗词的世界中,感受其中的美妙和哲理。这让我心灵得到了一种疗愈和安慰,也帮助我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在吟诵古诗词的时刻,我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满足和愉悦。

古诗词吟诵教学法听课心得体会

11月14日,来自各地的小学语文老师汇聚到了浙江温州,享受一场小学语文教育的饕餮盛宴。而我也有幸得到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带着一颗虔诚求教的心,赶赴这次盛会。

经过两天半的学习,当真是不虚此行,收获也是满满。学习的时间虽短,但内容却十分丰富和精彩,在这两天半中,有特级教师王崧舟、薛法根、张祖庆等人的语文观摩课,有特级教师孙双金带来的古诗赏鉴课,有特级教师赵志祥、知名老师李丽带来的经典吟诵韵律课。两天半的学习中,赵志祥老师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他说,但凡还有一点良心的语文老师,就不该再那么教孩子读古诗,该让孩子学会吟诵。

我以为吟诵的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也是与吟诵之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想要真正重振中国吟诵之传统,最好的方法就是付诸实践,也就是从童幼年开始就以吟唱的方式诱导孩子们养成吟诵的爱好和习惯。因为童幼年时的记忆力好,而且直感力强。也许有人以为学习古诗文是要通过讲解说明,使孩子们理解了古诗文的内容意义,然后才能教他们吟诵的。可是幼小的孩子们怎么能完全理解古代那些作家们的思想和感情呢?其实这种顾虑完全是不必要的,因为有时候孩子们不需要理解就能学习。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一篇题为《谈谈我的读书经验》的访谈录中,就曾提出一种不必先求理解的所谓“渗透性”的学习法。

根据文体不同,吟诵的方法、规则以及调子都有不同。从大的角度来说,文体可以分为诗和文两类。

近体诗主要通过声律来构成音乐上的美。现在诗词专家发明了一些吟诵符号,能标注平仄的长短、高低,以横代表平,竖代表仄。平仄都有长短之分,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声是短音,用短横表示;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声较长,用中横表示;韵脚处的平声最长,用长横表示。仄声中上、去声比入声要长,以竖线表示,在吟诵的时候,竖线时长大致相当于短平的时长。入声最短,以“!”表示,因为入声属于仄声,所以“!”上部的竖线表示仄声,入声又比较重而重,所以“!”下部的点号可以表示重读和短读。

古诗词吟诵吟唱比赛主持词

合:大家下午好!

甲:诗词,是文学浩空中的一轮明月,它以优雅的清辉渗入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乙: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有的借景抒情,赞美山川,歌唱生活;有的寓情于事,揭露黑暗,鞭挞时弊。

甲:诗词虽然讲求音律,但画面明晰:有的清新,如淙淙的泉水欢腾跳跃;有的壮阔,如奔涌的大江狂泻不已;有的火热,如爆发的火山烧灼万物;有的晦暗,如漫天的飞沙遮天蔽日。

乙:诗词的创作风格更是精彩纷呈:有的朴实自然,不事雕饰;有的富丽浪漫,浓抹盛妆;有的深沉悲壮,直抒胸臆。

合: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诗词的世界,徜徉音乐的海洋,尽情感受其无穷的魅力吧!合肥西苑中学八年级古诗词吟诵吟唱会现在开始。

乙:首先,请欣赏八(15)班同学为大家带来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让他们为我们打开古典文化的悠悠长卷。请八(7)班做好准备。

甲: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一首优美的诗歌,一段悲戚的故事,让人不胜叹息。请欣赏八(7)同学演绎的《孔雀东南飞》。请八(13)班做准备。

乙:苏轼,一位旷古奇才,沦为迁客骚人。但他的豁达乐观,深深打动着千年之后的我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请欣赏八(13)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八(2)班做准备。

甲:《红楼梦》里说不尽的黛玉,一曲《枉凝眉》为爱咏叹。请欣赏八(2)班的《枉凝眉》。请八(3)班做准备。

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请欣赏八(3)班带来的《月满西楼》。请八(6)班做准备。

甲:红豆,相思的信物;红豆,爱情的象征。请欣赏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红豆曲》,演唱者为八(6)班的刘宗源同学。请八(14)班做好准备。

乙:又是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样的诗词,相信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请欣赏八(14)班的表演。请八(9)班做好准备。

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水调歌头》,把中国古典诗词的咏月情怀推向极致。请欣赏八(9)班的合唱《明月几时有》。请八(4)班做准备。

乙:听,又是同一首歌,我们收获的一定是百花齐放的芬芳。请欣赏八(4)班同学的《水调歌头》。请八(18)班做好准备。

甲:八(18)班将给我们献上一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款款深情,美不胜收。请八(5)班做好准备。

乙:下面我们将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三次凝听那曲《明月几时有》,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受。请欣赏八(5)班的女生合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请八(8)班做好准备。

甲:xx。

乙:在静谧的春夜,月亮在松林升起,小舟在江面随波荡漾,花影在水畔轻轻摇曳。如此怡情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八(17)班带来的《春江花月夜》。请八(16)班做准备。

甲:从古至尽,多少诗人望月抒怀,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面是八(16)班男女生合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请欣赏。请八(1)班做好准备。

乙: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令人热情澎湃,荡气回肠。请欣赏八(1)班带来的《满江红》。请八(10)班做准备。

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请欣赏八(10)班带来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八(11)班做准备。

乙:送别像一杯酒、一首歌,又像一道风景,悠悠流长,请欣赏八(11)班同学带来的《送别》。请八(12)班请准备。

甲:《幽兰操》只有短短的六十四个字,却韵味十足,它汲取了史诗与英雄传说的浩渺气质,带着兰花冷漠的美艳,却又说着人生的变动和永恒。最后请欣赏八(12)班呈现给大家的《幽兰操》。

结束语:

甲: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乙: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甲: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乙: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甲、让我们每个人都走进古诗文的乐园,

乙、让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甲、让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中华少年的心田。

乙、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朝气——。

甲、让我们的心灵沐浴书香——。

(合)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中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人教版)从七年级上册至八年级下册选编古典诗词篇目六十五首,约占课文总数的20%。新课标要求这些古诗词均为必背诵篇目。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古诗的篇目,足以说明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除了突出工具性,还应该加强人文性的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学生健全人格个性,是当前语文课追求的目标。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上好古典诗歌欣赏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些老师说,“诗歌虽短小,但并不好教”。的确是这样。由于相隔年代久远,古典诗歌中的措词用字及句式,在很大程度上不为今天的学生所熟悉,因而也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教学中也只限于对字训诂,课堂必定陷于枯燥,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必定使学生产生“厌倦”之情,这样又何以“乐学”?古人讲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本人认为对古诗词教学的探讨极有必要。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并从中得到思想启迪,情感共鸣和美的陶冶呢?本人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一、以“说”激趣。

1、课前“说”。古诗名句其语言有节奏感,语短意长,直接抒情,有易于记诵的特点,有些名句还使人百读不厌。初一新生刚入学,我就在班上开展“课前赠古诗活动”。每节课前三分,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把自己喜爱的一句或一首古诗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其喜爱的理由。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便积累了一百多首名诗名句,且上台前赠送的同学,既把自己学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得到“说”的锻炼机会,又体验到创造成功的乐趣,因此对这项活动的参与同学们乐此不疲。

2、课堂“说”。结合现代文阅读教学,本人把古诗词教学融入其中。针对初中学生对直观教学形式更感兴趣,喜爱参与各种活动的特点,我把教学古诗词的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落实完成,以“趣”当头,富教于乐。如教学课文朱自清的《春》,时值春季,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围绕“春”,请同学们分别说出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水、春日等景物的古诗名句”。

活动以小组合作各组竞赛形式进行,不一会儿学生便想出了许多含“春”的古诗名句,写满了整个黑板。这种说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词,还能从中借鉴到古代诗人观察春景的角度和方法。

3、课下“说”。学习古诗词,还需要常记常忆,反复诵读。为此本人利用教室的空白墙面,把古诗名句以填空题的形式用毛笔抄写贴在墙上,营造一个学习氛围,给学生阅读古诗带来便捷。课间,时常会看到同学们在议论竞猜填空题的答案和古人古诗。有的同学不仅课下说古诗,还唱古诗。比如李清照的《月满西楼》、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是同学们喜欢传唱的曲目,有个别同学还用现代曲目与古诗“联姻”,如把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曲配杜牧的《泊秦淮》的词唱起来还真是饶有趣味。

二、以“读”激趣。

“读”古诗作品,感受文学形象,培养审美能力,对教学古诗词十分重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脍炙人口的诗篇佳句,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审美作用。多“读”古诗词如同漫步于古诗苑中,体会着中华诗文的灿烂辉煌,含英咀华,如同接受着一次次美的洗礼,使心灵净化;多“读”古诗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能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意境中熏陶情操,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多“读”古诗词,还可以更深地感受作品文学形象,从而培养提高审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如读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死干”《无题》,诗人忠贞的爱情和缠绵的相思之苦,就会深深触动着我们的情感之弦。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寂身影历历在目,挥之不去。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仙李白的高傲人格,千年之后的今天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衣沾不足情,但使愿无违”(《归田园居》)隐渊明的高洁品格便跃然纸上。激励学生读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让每位学生选一两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认真领会意境,揣摩语意,把握节奏,然后配上自己喜爱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进行演读,还可以赛读。比赛的时候其他同学担任评委,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配合等方面评判,选出优胜者表彰。

三、以“写”激趣。

1、巧用古诗名句添文采。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范本。我想,初中古诗词教学如果能够借鉴古诗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来发展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近年来,笔者采用这样的做法——运用排比、创设比喻、增添文采。下面以“生命”、“骨气”、“美”为例。

(1)“生命”

……生命就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生命就是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感伤;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

(2)“骨气”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3)“美”

“……美是飘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朵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美是悬挂在长河上空的一轮落日;美是回荡在密林深处的声声鸟鸣”。或“美是春天的花色满园,美是夏天的风调雨顺,美是秋天的累累硕果,美是冬天的银妆素裹”。

其实,具有文化韵味的古典诗词中,可以巧妙引用和化用的内容有很多,如《燕城的秋天真美》习作中,一位同学这样描绘道:“……小城的秋天真美,‘芙蓉映水菊花黄,满园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花香’(贯云中)描写的不正是眼前的景致的吗?那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在告别树干的最后时刻,还依依不舍地倾诉着自己‘落红不是无物,化作着春泥更护花’的衷情,我不由得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果你是摄影师,一定会用镜头锁住这金黄的秋景……”又如习作《我发现生命的色彩真美》一文:“生命本没有色彩,但在生命的历程中经过不断的填充、染色,终于有了美丽的色彩……岳飞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精忠报国之心是红色。李白号称青莲居士,人们称它为诗中的仙人,而我却读到‘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的感慨。鲁讯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光芒。‘横眉冷对千夫子,腑首甘为孺子牛’激励过多少的有志的青年……,只要你善于发现,由红、青、黑构成的生命的永恒之色是那么美,那么动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去挖掘,将名人、名言、名德、名事等内容灵活选择应用,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将更丰富,学生的作文将更有文采、更有蕴味。

2、编辑《诗集》做探究。

开展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学生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学过的古诗已经不少。让学生把自己所记得的和初中学过的相关古诗词编辑整理归类录成《古诗词集》,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体会古诗词的蕴含很有帮助。在本学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的学生把编好的《古诗集》配上插图、写上点评、注解,说明作者朝代;有的编好后还为自己的“作品”写“记”或“序”,说明自己编辑的过程以及读古典诗词的感受等等。下面《读诗是一种享受》为学生的习作:

小时候不喜欢读诗,因为总觉得行列整齐的诗句仿佛有些古板,似乎内容都是那般的千篇一律,非吟风便弄月,后来才发现自己的寡读薄阅竟使自己对于中国精深文化的认识如此肤浅,来不及惭愧,开始恶读宋唐诗文,以期补上幼时的缺憾。

近来读了许多诗,发现其中并非只有多愁善感,分明还溶解着古代文人的博学和境界。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为音律做着最美丽的诠释;郑燮“墨点无多泪点多”更是中国画意境在画外的真实写照。美的诗句给人以美的享受。读了这么多诗,有一句令我实在难忘,个中情味,愿与大家分享——“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是唐时钱起《湘灵鼓瑟曲》中的名句,我深信经典是逼不出来的,但正应了那句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钱起是在科举考场上忽得五色笔的,初读此诗,我不知为何,联想到了桂林的漓江:澈而见底,鹅卵石间匿着无数鱼虾,竹排在如镜的江面驶过,掠过江上的白云的阴影。一阵琴瑟雅声顺流、逆流仿佛从四周而来,清新而悠远,幽幽弦声引得呼者思潮顿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蓦地,乐曲适时终,听者早已泪流满面,入眼望云,四周空无一人,只有无语的青峰剌破苍穹,只有心中绕梁之音意犹未尽。

这一切,都是诗文带给我美的享受,俗人谈雅,唯恐亵渎,点到为此,只望能有更多人领略到读诗的享受。在这一个蝉声不多的夏夜,一张凉椅置于院中,人坐其上,身边一只没有雕琢的水杯,杯中温着一缕月光。手捧一本诗集,“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让诗人这泓清泉洗涤我们被渲嚣都市燻得浮躁的心灵。

从习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位同学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是从无到有。他不仅获得读古诗的快乐,还把读古诗视为精神上的享受。中学生正是人生的花季,随着成长,他们开始关心社会,渴望了解生活,积累人生经验。而不同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可以说,古诗词是社会人生的浓缩,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