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读后感(专业15篇)

时间:2023-11-16 14:13:06 作者:薇儿 唐诗宋词读后感(专业15篇)

读后感是对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学作品的阅读后所产生的感想和思考,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对我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有着积极影响。细细品味,读后感仿佛是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让我们更加亲近作品的世界,感受作品的美妙与情感的共鸣。下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唐诗宋词读后感作文

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你应该会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看到碧波上泊着的乌蓬船。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到了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秀丽的余韵。()。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几句诗,不正是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吗?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这一个个字中。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它们也许是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又或许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诗人任思想在伏案挥毫中狂舞,任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在纸上挥洒,留与后世的一代又一代爱国儿女久久瞻仰。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拥有如此丰富、瑰丽的文化感到骄傲,我们现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诗之精华,学词之涵韵,在这些令人浩气长舒的诗句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诗宋词》读后感

记得年少时,在云南边塞“支边”,思想苦闷,生活艰苦,但收工回来,清风徐徐的夜晚,不管有多累,也不管别人喝酒、聊天,我却就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把临走时从还关在“牛棚”的父亲的书箱里“偷”出的一本《唐诗三百首》细细翻阅,又四处搜集当时凡能找到的唐诗宋词,整整抄完了几个笔记本。对那些诗词歌赋当时虽然大多不解其意,但每一次读起来都是那么专注。唐诗宋词伴我度过了多少寂寞长夜,度过了多少艰难困苦。至今,我还保存着那本融入我青春热血的《唐诗三百首》。

回城之后,随着年岁的增加,读书的增多,尤其是读大学后,才知道自己以前所阅读的那些唐诗宋词,不过只是沧海一粟。于是,便疯狂地买起有关的书籍来,什么《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什么《古诗名句鉴赏辞典》,想方设法也要抢购到手。那时口袋里没有几个银子,却经常光顾沪渝书店,一家开在民生路小巷子里的小书店。直到今天,仍不改对唐诗对宋词的那一份痴迷和眷恋。每当夜深人静,从床头柜上随手拿过一本,低声读将起来,感觉琅琅上口,满口清香。

常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啊!

独爱唐诗宋词,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歌意境,独爱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还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栈,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还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黄昏,或笑、或泣,或长歌、或短叹,或无语徘徊、或滔滔不绝,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以前读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脑中一片空白。今天,人到中年,在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再来读它,便渐渐悟出一些意蕴来。想当年,晏殊徜徉在小园的香径上,借着老酒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又怎能知道千年之后的我能读到它?又怎能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去品味去咀嚼它?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沧桑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了,这就是所谓的缘份了。

我还觉得,这份沧桑之感,并非建立在“生命无为”的悲观基调上。相反,它是人对生命的自我意识。它教会我更加珍惜生命,理解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好不容易觅个闲时,吟吟唐诗,读读宋词,在月色花影之中超越现实,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灵魂便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寓所。有时候,我们是多么向往那种生活啊:归隐于一片“层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在燕子对月亮的喃喃细语中,汲泉煮茗,但觉人淡如花,一身宠辱皆忘。或者置身于一间“深深深几许”的庭院,绿柳如烟,院门萦雾,枕一帘幽梦,带半身闲愁,想想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作为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唐诗和宋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她也必定使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投去怀旧的一瞥。

读唐诗宋词,应该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

《唐诗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平生嗜好国粹。鄙人对国粹的理解就是,经久不熄的、怡人贻世的、富含哲理的文化精髓。《。

唐诗。

宋词三百首》理所当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部分,他经久不息,但他更近乎于“怡人贻世的”。如果我们把《唐诗宋词三百首》比作一座雄伟的殿堂的话,那么我们孩时所学的唐诗和宋词,就只能算是走进了殿堂的第一门;或者说凭着对雄伟殿堂的一知半解,而对那座殿堂有着热切的向往。当你忽然有一天长大成人时,顺着孩时的脚步走近那座雄伟的殿堂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它的雄伟还不止想像中的雄伟。只要你有时间真正的在里面畅游时,跨越时空的鸿沟、“身”置时空的背景中,并能领会其中滋味,这便觉得原来自己如此的“渺小”,这是我之所以称自己为“鄙人”的原因。我以为,谦卑的目光会使人走的更高更远,因为当你手握“谦卑”这副望远镜时,你将会深深的探寻那山外之山,或用目光的,或用思想的。

说起唐诗,首推李白。他的佳作不可罗列,他的意境气象万千。他信手拈来的一首《渡荆门送别》,每每读后让我寸肠泛愁万里,乡情直系云帆。他牵挂着家乡,家乡的山水也情意缠长,从他的诗中明了可知家乡的山水是懂得如何与他惜别的——送君万里方为别!还有他的三首《清平调》,无意间写尽了、写绝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他的好多诗也是那个时代许多历史事件的佐证。说唐诗其次,杜甫必不可少。他是个现实主义的大诗人。他的诗也时常朦胧,但他绝不盖没现实;他的诗包天含地,但他走的是人间正道。他的诗绚丽多彩,但诗的对仗仍齐心工整;他的诗处处批判,但说尽事实绝不反叛。一首《望岳》和《兵车行》,尽可代表他的诗风。唐诗中还有许多绝笔佳唱,比如《渭城曲》《琵琶行·并序》《无题》《登鹳雀楼》《乌衣巷》……我深醉于那拘泥可塑的词藻中,我更欣赏那富丽堂皇的祖国山水,还有那悲欢可鉴的历史与人物。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文学高峰。宋词讲究词牌和音律,但他的内容却是波澜起伏的。宋词中我最爱反复品尝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破阵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这些词品熠出时,伟大词人更像是诗人。他们用自已的笔杆子代斧钺,把自已的一腔雄心壮志全部交给了国势日衰的大宋王朝,他们的爱国情怀至今感人至深。他们的笔锋与唐诗比肩,他们的情怀同辉日月。再读读苏轼那月光流水般的《水调歌头》,似乎整个大宋都融进了这首词中,在它的字里行间中飘落了太多的不甘与无奈。

唐诗宋词读后感作文

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禁会有人想到唐诗宋词,都会以唐诗宋词为傲。但真正的作品是需要读者的共鸣,需要读者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这时我想到了老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审美的享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从而领会到文学作品的意义。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跨,永远受制于人,受人宰割;而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打自垮,自甘受制于人,自愿受人宰割。”中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教授杨叔子如是说。古人留给我们的财产要积极地继承和发扬,没有民族精神的国家是不可能有长足发展的,所以说朱熹的那段话真不为过“须是先将诗来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

唐宋名诗词中既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么美的景色描写,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千古壮观的绝句,还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感叹。这么具有魅力的诗句在课堂上的教授有时总会死气沉沉,老师的讲解总是在分析诗句,让这么美的东西变得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策略,让民主进课堂,采取平等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自由的质疑问难,大胆发言。激起学生的热情后,让他们读——感悟——再读,让读者和作者的心境有相通感,那样的教学才是出彩的,学生才会受益。

当然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继承性的发扬,并在我们的实际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文化,才会让文化之路走得更远,才会让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唐诗宋词读后感作文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让我们回味、品读、学习。

张若虚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意。思妇因月而思念,欲通过卷帘、拂水把这恼人的月光赶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妇作对一样,帘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月光似乎了解思妇的内心想来陪伴她,所以思妇赶不走它。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灵、寂静的山间夜色美景图:皎洁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闹声,满池塘的莲叶……山间夜色在王维的笔下描绘的令人神往,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写出了人生的可悲。时间就如东流的黄河水,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这样,青春逝去追悔莫及。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之水滔滔从天上奔涌而来,而人生与黄河比起来就显得渺小多了。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悲哀被这句诗渲染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唐诗宋词读后感作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0、《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2、《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3、《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4、《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5、《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唐诗宋词读后感作文

唐诗宋词鉴赏也是一种文学鉴赏。文学鉴赏作为文艺学的理论组成部分,顾名思义,它是以文学欣赏活动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它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换句话说,我们鉴赏唐诗宋词的目的,是理解唐诗宋词中所包含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放眼望去,唐诗和宋词加起来千千万万,但是诗人写诗,词人填词的目的无非就是一句话:诗言志,词缘情。而我们鉴赏的就是诗词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情志。而这些情志,很有可能是我们现代人所不曾拥有的,也有可能是我们这个年纪所无法体会的,也有可能是我们从来没有感触过的。此时,我觉得,想象对于诗词鉴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能力。诗人和词人与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与我们的心境也可能截然不同,而我们要设法通过诗词了解他们的内心。没有想象,没有通过想象之后的代入感,我相信很多人是不会了解诗人和词人在何种情况下,写下如此的词句。比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对于生长在南方的我来说,肯定没有什么寒雪独钓的经历。但是如果把自己想象成那个蓑笠翁,总有一股隐隐的寒气从身体中透出的感觉。这样,也稍稍能理解了什么叫做“千万孤独”。但是,现在有很多的鉴赏,并不是站在古人的立场上出发的。鉴赏之人并没有把自己代入诗词中,代入作者的思绪中,而是单方面的通过自己脑补,从自己立场出发的理解。这样便违背了唐诗宋词鉴赏的目的,你理解的'不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自己的思想感情。

唐诗宋词的鉴赏是一件十分困难,复杂,繁琐的作业。因为我们所要做的是“鉴赏”唐诗宋词。何谓鉴赏?周汝昌说过“从这个“鉴”字说起,俗话古玩文物有鉴定家,人家一看知真假好坏,也鉴定那可不得了,那权威,人家学识渊博,眼也厉害,一看这不行,有的那个化伸开一点,转起来转起来,人家这个鉴定家有如此权威性,我们对古人的唐诗宋词,能够这样对待吗,太狂妄了,我们能懂几分呢。”的确,鉴赏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词,并不是几句轻飘飘的感想就能完成。最近的确在书市上流传着一些带着明显快餐文化的唐诗宋词鉴赏集。不管其装订如何华丽,纸张质感如何顺滑,插图如何多彩,其文化含量和其实质内容一样显得空洞,苍白而又无力。我也一直在想,无论我们如何想象,如何代入,毕竟我还是我,我不是,也绝对不可能是作者,又没有可能我的想法其实和作者完全背道而驰,又没有可能作者有什么隐晦的感情我没有察觉,或者我画蛇添足一般的想得太多了?这就要依靠眼力了。那种从层层文字中剥丝抽茧一般的能力,那种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那种手术刀一般的,能够明确的剖开条理的能力。很显然,这种能力是和积累成正比的。苏轼有云:“厚积而簿发,博学而约取”。看得多了,自然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提高了。不过转念一下,像我们这种理工科学生,天天打交道的是各种公式,定理。这是有客观的正确与否可以衡量的。而文学,特别是诗词,完全是一个主观的世界,就算是同一篇文章,同一首诗词,不同人看到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也在所难免,或者说这才是文学鉴赏的乐趣所在。在这个世界没有绝度的正确存在,有的只是谁的理解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感情,谁的眼力够好能够看到他人所不能看到的东西。显然,这也能激发出辩论,激发出思想的碰撞。文学鉴赏不需要一家之言,要的是百家争鸣。眼力也能在与他人的对立,交锋,理解,融合中得到提高。

就像刚刚说到的,文学鉴赏需要交锋,需要辩论,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唐诗宋词的鉴赏也一样,不,应该说是更需要。表达对于鉴赏来说不可或缺。如何让他人理解你的鉴赏,如何让他人相信你的理解,这些对表达能力的要求更上了一层楼。好的鉴赏本身对于要鉴赏的诗词也是一种加成。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便是一个不错的例子。我觉得唐诗宋词的鉴赏很大程度上,与翻译的工作很接近。这里的翻译并不是指将诗词翻译成短文这种打破原文韵律和节奏的不合时宜的事情。而是指将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所展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感情通过自己的文字,复显给读者。鉴赏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桥梁,弥补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代沟。所以,良好的表达能让人明白你所主张的理论,而优美的表达则可以使你所要鉴赏的诗增光添彩,与你的鉴赏相得益彰。好诗配上美文,这简直就是绝配啊。

以上,就是我这个寒假读《唐诗宋词鉴赏》这本书后,对鉴赏的感想。这些都是我感性为之,并没有进行过细致的推论和研究。只是对这本书上所学到的内容的一点感想。

唐诗宋词读后感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冲击,语文停课一个月,课时减少了很多,而《唐诗宋词选读》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分12个专题,因此不可能对每首诗、词都作详细讲解。

二是因为诗歌不像小说那样有精彩的情节,学生对诗歌教学往往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三是学生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诗、词,甚至连名句默写都不涉及选修教材,因此这本《唐诗宋词选读》上不上无所谓,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结合平时考试成绩,我首先让学生知道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让学生知道做好诗歌鉴赏可以拉开与他人在语文成绩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胜算。而高中能集中学习诗歌鉴赏,一是现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样即使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但最起码能加深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认识。

其次,针对学生诗歌知识薄弱的情况,我初步从题材的角度介绍了诗词的分类,了解各类诗歌常用的意象、常见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给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诗歌进行分类。在停课之前,教学类容主要涉及到“思乡怀人诗“送别诗”以及“怀古诗”。如《送魏万至京》、《春夜别友人》两首送别诗,在教学时,从读懂诗歌入手,引导学生积累这类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鸿雁、柳、酒、泪)、时间(傍晚、拂晓)、告别地点(灞桥、长亭)、交通工具(帆、车马)、行为(目送、眺望、牵手、泣下、想象);然后从送别的原因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分析诗歌中传达的细腻情感,如同样是送别诗,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样,李白的《春夜别友人》是朋友之间的,而《送魏万之京》这是长辈与晚辈之间,除了不舍之情,还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诫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对于设计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

曾经有人在新课程改革不久说:“新课程改革新在选修,难在选修,突破点也在选选修。”用好《唐诗宋词》,就能让学生诗歌阅读方面有所突破。

唐诗宋词读后感作文

张若虚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意。思妇因月而思念,欲通过卷帘、拂水把这恼人的月光赶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妇作对一样,帘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月光似乎了解思妇的内心想来陪伴她,所以思妇赶不走它。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灵、寂静的山间夜色美景图:皎洁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闹声,满池塘的`莲叶……山间夜色在王维的笔下描绘的令人神往,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写出了人生的可悲。时间就如东流的黄河水,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这样,青春逝去追悔莫及。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之水滔滔从天上奔涌而来,而人生与黄河比起来就显得渺小多了。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悲哀被这句诗渲染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苏轼更是为我们道尽了生离死别之苦。人生最远的距离莫过于阴阳相隔。十年,一个在人间,一个在阴间,不通音讯,十年的相思,十年的生活所经历的苦,十年的孤独寂寞,在这“茫茫”之中已包含无尽了,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唐诗和宋词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4、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记谢法曹歌〉。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1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唐诗宋词名句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二、诗中“云”的描写。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宗元《江雪》)。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诗中“离别”的'描写。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四、诗中“亲情”的描写。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

五、诗中“乡情”的描写。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六、自然名句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句》)。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3.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14.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7.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20.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2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2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句》)。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

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里《小池》。

22.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句》)。

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享受唐诗宋词

我爱。

唐诗。

宋词,喜爱一人淡品唐诗的风雅,一人静享宋词的清韵。

一定有不少的人,想穿越回唐宋时代,用一首诗换一壶酒,一阕词换一座城,享受古道扬尘,杨亭折柳,享受泛舟江湖,纵酒放歌。享受月下采莲,红袖天香;享受琵琶弦上,相思如雨。

品味一首首诗,一阕阕词,它们仿佛都在说话,每一个字,都有情感;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情;每一个作者,都有故事。他们用诗词讲叙给我们。依稀记得宋朝有个女子,在凄冷的深秋,执一盏酒在窗下独饮。将“人比黄花瘦”的心事,托付给流年。依稀记得,唐朝有个男子,在温晴的早春,登上黄鹤楼,与友人依依惜别,写下一段“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寂,托付给时光。

窗外,阳光明媚,手里正捧着一卷宋词,轻轻慨叹那书就如朱红的大门,正徐徐向我开启,我知道,里面藏着一个朝代的文化与灵魂,翻开带有一缕淡淡墨香的宋词,不禁陶醉其中,书中的一阕词如一杯芳香四溢的美酒,淳淳的醉在我心,书中的一阕词如一朵高雅纯洁的白莲,柔柔的映在我心。

当窗外的清风正吹拂时,手里正拿着一本唐诗,我已感受到几许柔情,唐诗中有无数的起落悲欢,每一个故事都正展现在我眼前。我了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孤寂,了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惆怅,了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精致,了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高雅意境。

我享受唐诗宋词给我带来的意境,更享受里面所蕴含的另外朝代的故事。我知道,那个朝代是有灵性的,所以我享受,享受唐诗,享受宋词,享受它们所带来的宁静与风韵。

唐诗宋词

本书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读物的要求,对三百多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进行了重新的编辑、整理,辅以简明的注释和优美的文意解读,并配以简洁的作者简介、意境深邃的精美图片,以期给读者一份全新的'、诗意的阅读感受,帮助读者加深对唐诗、宋词的理解,增添对它们的兴趣。

目录

唐诗

野望

咏鹅

在狱咏蝉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送崔融

滕王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渡汉江

题大庾岭北驿

杂诗三首(其一)

登幽州台歌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春夜别友人

回乡偶书(其一)

咏柳

幽州夜饮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

送梁六自洞庭山

桃花溪

山行留客

望月怀远

感遇十二首(其一)

感遇十二首(其:)

凉州词

登鹳雀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春晓

过故人庄

宿建德江

访袁拾遗不遇

送朱大入秦

古意

芙蓉楼送辛渐

长信怨

出塞二首(其一)

送郭司仓

春泛若耶溪

宿龙兴寺

次北固山下

凉州词

望蓟门

终南望余雪

苏氏别业

别董大

醉后赠张九旭

咏史

小儿垂钓

渭川田家

鸟鸣洞

山居秋暝

归嵩山作

过香积寺

和贾舍人早朝

鹿柴

终南别业

竹里馆

山中送别

送元二使安西

杂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相思

积雨辋川作

子夜吴歌

春思

金陵酒肆留别

静夜思

独坐敬亭山

行路难

将进酒

早发白帝城

清平调三首(其一)

清平调三首(其二)

清平调三首(其三)

月下独酌

望庐山瀑布

夜宿山寺

客中作

送友人入蜀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长干行四首(其一)

长干行四首(其二)

黄鹤楼

洛阳道

题破山寺后禅院

听弹琴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送灵澈上人

江南逢李龟年

八阵图

绝句

月夜

蜀相

题玄武禅师屋壁

玉台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春望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一)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二)

江畔独步寻花

赠花卿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望岳

春夜喜雨

秋兴

清江

曲江二首(其一)

曲江二首(其二)

与朱山人

九日蓝田会饮

逢入京使

登总持阁

寄左省杜拾遗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春思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别卢秦卿

送僧归日本

逢侠者

江行望匡庐

夜月

春怨

宫词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兰溪棹歌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寒食

滁州西涧

答李浣

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二)

听筝

喜见外弟又言别

夜上受降城闻笛

江南曲

游子吟

戏答

枫桥夜泊

没蕃故人

新嫁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乌衣巷

竹枝词

赋得古原草送别

大林寺桃花

问刘十九

钱塘湖春行

暮江吟

悯农(其一)

悯农(其二)

江雪

溪居

渔翁

题都城南庄

行宫

寻隐者不遇

何满子

宫中词

近试上张籍水部

南朝

早秋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送人东游

苏武庙

陇西行

章台夜思

古离别

已凉

春宫怨

时世行

春怨

贫女

宋词

木兰花

雨霖铃

蝶恋花

莲令

苏幕遮

御街行

青门引

千秋岁

清平乐

浣溪沙

木兰花

唐诗宋词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赏析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7] 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唐诗和宋词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弟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