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检察改革调研报告(通用15篇)

时间:2023-10-26 11:24:09 作者:FS文字使者 优秀检察改革调研报告(通用15篇)

调研报告通常包括背景介绍、调研目的、调研方法、调研结果和结论等几个要素。为了更好地理解调研报告的写作要点,以下是一些典型范文,供大家阅读。

改革调研报告范文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飞速猛进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妇联工作也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基层妇联工作日趋社会化、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对基层妇联一贯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层妇联工作该如何在实践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逐步成为妇联组织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而严峻的课题。在xx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可以说,创新同样是基层妇联工作开展的灵魂和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依据基层妇联工作的基本规律,不断地突破和创新,寻求一种与社会形势相适应,与妇女发展相贴近的更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和手段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服务。

一、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现状综述。

基层妇联是与妇女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妇联组织,是妇联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增强活力的源泉,其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关系到妇女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基层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妇联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一是整体素质的变化。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基层妇联组织不断充实,整体素质普遍提高,改变了以往妇联干部年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的现状。

二是工作水平的变化。基层妇联组织以调动妇女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为重点,改变了以往妇联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功夫、无法深层次开展工作的现状。

三是工作能力的变化。随着基层妇联组织的不断调整、充实和提高,妇联干部积极进行参政议政,改变了以往妇联工作有形式无内容、有理论没实践的现状。

四是工作方式的变化。基层妇联工作的开展能够根据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基本有了多样化的雏形,改变了以往妇联工作单一、“一刀切”工作模式的现状。

总的来说,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能够积极创新工作模式,组织开展贴近群众生活、倡导社会文明新风的群众性活动;也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妇女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就目前情况来看,基层妇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工作模式和工作运行机制依旧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

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妇联基层组织是妇联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当地党委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经济基础好,党委、政府较为重视,妇联干部的配备、任用等政治待遇就落实得较好,相应的妇联工作就较有成效。反之,妇联工作就不能有效开展,甚至没有开展。

二是妇联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妇联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妇联工作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虽然基层妇联干部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高、年龄结构也在逐步年轻化,但思想观念仍较落后,工作的前瞻性和创新意识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三是基层妇联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待改善。妇联工作环境和条件是影响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村(居)妇代会主任报酬一般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基层妇女干部交流提拔相对较慢,影响妇联队伍的活力。

四是基层妇联工作经费普遍不足。妇联工作经费是其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基层妇联要在提高女性素质及女性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目前基层普遍缺少基本工作经费,导致基层妇联无法顺利开展提高女性素质、家庭文明建设、女性维权等工作,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得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

五是基层妇联组织职能有待加强。从整体上看,基层妇联干部普遍存在兼职现象。由于工作时间、精力有限,妇联工作开展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开展工作力度不够,工作水准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基层妇联工作成为“副业”,出现“专职不专用,兼职不得用”的怪现象,这些均导致妇联工作职能弱化,凝聚力下降。

二、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的基本经验。

基层妇联工作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各级妇联能否围绕党建带妇建工作,以充分发挥妇联基层组织整体功能、提高基层妇联干部整体素质为主旨。宁夏、福建、甘肃等许多地方抓关键、促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出了符合基层特点的新做法、新经验。这些新做法和新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党建带妇建”,建立工作机制。

一是党委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妇联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总体布局,统一规划,同步实施,统一考核,大大推动了基层妇联组织的发展。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为妇联基层组织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明确带建内容。各级党委和妇联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党建带妇建”工作内容。一带思想建设。把妇联组织作为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阵地。二带组织建设。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带班子建设。提高基层妇联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四带队伍建设。把妇联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带阵地建设。把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场所和设施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三是规范化、制度化。各级党委和妇联把“党建带妇建”的成功经验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总结推广。

2、借助党政资源,提高工作水平。

抓住乡镇、街道、社区和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选拔高素质干部充实妇联基层干部队伍。有的地方,基层党政一把手兼任妇联主席。这种干部配置有利于把妇联工作列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这样有利于把妇联工作融入渗透到党政各项工作中去。妇联的工作做到哪里,党组织的温暖就送到哪里,社区的服务就覆盖到哪里。妇联工作和社区党政工作、妇联工作和农村党政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妇联基层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能力大大增强。

3、依托项目运作,激发工作活力。

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实施小额信贷扶贫、“母亲健康快车”、“春蕾计划”捐资助学工程、“三八绿色工程”等项目;深入开展“巾帼示范村”创建、“企村互动”、“岗村互动”、“春风送岗位”等活动。通过妇女项目、主体活动、品牌活动、传统活动、特色活动,充分发挥了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激发妇联工作的活力,提高了妇联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规范载体建设,增强工作后劲。

坚持立足实际,创新载体,强化服务,激发妇联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例如在全辖区范围内开展以“争当优秀妇联干部,创建先进妇联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这能够有效地激发基层妇联组织和妇女干部爱岗敬业、勇于开拓的精神,大大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妇联工作的后劲。

5、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工作标准。

规范健全的制度,对妇联工作有序开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按照《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和基层妇联组织有关工作条例规定,按时召开妇女代表大会进行换届,并建立健全执委会。另一方面要普遍建立和完善学习培训制度、会议制度、信访制度、目标考核制度、代表联系制度和执委工作制度。规范的制度使妇联基层组织运转有秩序,行动有规章,管理上水平。

改革

1、xxx单位辖区面积:xxx平方公里;人口数量:xx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xx人,流动人口:xx人;职工人数:xx人;从业人员:xx人。

2、xxx单位产业结构:第一产业:xx万元,第二产业:xx万元,第三产业xx万元;经济总量:xx万元;固定资产投资:xx万元。

耕地面积:xx万亩;农业种植结构:小麦:xxx万亩,棉花:xx万亩,瓜菜:xx万亩,其它作物:xx万亩;从事农业生产人数:xx人。

二、职工及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1、在团场小城镇生活的居民有xx人;连队职工家属有xx人;吸引外来人口:xx人。

城镇化让职工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从几十年前无一块条田、一条林带、一段公路、一幢房屋的万古荒原,到绿树成荫、公路通畅、楼房耸立、万家安居的今天,土坯房彻底退出了职工群众的生活,在各农业连队,职工群众纷纷从灰扑扑的砖混结构住房中搬出来,住进小径通幽、草坪碧绿、配备健身器材的各式小区。我团城镇化成效显著,有目共睹。

1搭乱建、乱堆乱放等不文明习惯,居民成为社区文明环境的守护者,文明之风也根植到了居民的心中。

2、xx年xxx单位职工人均收入xx万元,比“十一五”增加xx万元;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比“十一五”增加:xx元;收入结构变化为:工资性收入:xx元,经营性收入:xx元,财产性收入:xx元,转移性收入:xx元。

下一步,我团把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工作抓手,深化团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全力落实团场职工多元增收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促进职工增收,团场增效。

三、

兵地融合发展。

我们要围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跨越,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合力攻坚,把支持加快民族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优先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加快推进民族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全面地改善我团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培育壮大富民产业,让全团各族群众紧密团结起来。

四、团场综合改革。

(一)强化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2的建设搞得好不好,党的领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事关我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事关我团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所以,我们必须搞好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作用发挥好。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化党在重大事项上的民主决策,党内民主决策团场各项事业大的发展方向,各农业连队、团直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意识,积极配合执行落实团党委的各项决策,从而实现团党委统揽全局的作用。

(二)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

我团就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常态自加压力,要求对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必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并做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提升我团政府监管意识,落实监管责任。

重点是改变重审轻管、有权无责的现象,做到权责对应,切实将监管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从根本上破除“懒政”、“怠政”思维,清除“监管认知盲区”。

第二,完善制度建设,创新监管方式。

建立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我团通过认真落实绩效一级管理目标,促进带动二级管理目标,加强团场机关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转变工作作风、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努力构建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廉洁型的团队,优质高效的完成各级党委和上级部门布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鼓励社会监督,强化行业自律。

3鼓励社会公众,尤其是利益相关方参与社会监督,提升公众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彰显“军”的属性。

维稳力量的建设,还要有与其担负的任务使命相适应的组织构架和体系;要求继承和发扬听党指挥、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还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工作体制、工作体系的保障。这几个方面有骨有皮、有血有肉,有机统一。不管哪个方面受损,都将影响到兵团的发展壮大。当前,兵团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兵团要“彰显‘军’的属性”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兵团特殊作用,让“三股势力”胆寒,让群众满意,让中央放心。

(四)确立“企”的市场主体地位。

企业文化是助力我团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我团要加强企业文化整合与品牌建设,创新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激励职工群众助力我团企业现代化建设。加强对我团国有资产、财政财务的管理,增强我团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树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将企业文化贯穿于我团企业发展、管理之中,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向着打造一流兵团企业的目标迈进。

五、团场政企分开改革方面。

4率,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在市域范围内条件较好的团场设立建制镇,完善各种行政功能。推动了一三三团团场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和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创新迈出坚实的步伐。

六、团场政企不分的弊端。

1、团场政企不分体制下对农业生产管理的弊端团场政企不分体制下对农业生产管理不利。目前,团场行政管理地位的现状是党政不分,政企不分,职能交叉,职责权限不明,目标定位困难,权力高度集中,监督机制较弱等方面,同样特殊的行政体制赋予团场行政管理特殊的作用,不仅对民族团结有影响,还表现在团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团场农耕都要团场统一安排,农产品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等五统一的方式。

2、目前团场与职工利益关系存在哪些问题。

团场的政治地位与其承担的“屯垦戍边”的任务不相称。现在较为流行的观点是把团场当企业看待,认为“团场在挤占地方”,团场法律地位的不明确,使得团场政治地位低下。团场职工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团场职工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因为体质的特殊性,只能参加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3、解决办法。

(1)明确团场的法律地位。

首先,要明确团场行政体制的法律地位,出台并完善相应。

5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使团场的基本制度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把各项工作都纳入到法律的轨道,杜绝个人的任意和随意。从而改变团场以往在管理中个人的权力过大,人治因素浓厚的不利因素。其次团场的发展要靠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2)优化团场行政管理体系。

建设适应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现代行政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组织结构和职责权限,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管理科学、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具有兵团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努力推进团场依法规范行政、高效优质行政、民主透明行政和清正廉洁行政。

(3)改革和完善团场决策机制。

团场应完善和规范政策的制定规则和程序,建立与职工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的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增加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和广泛的参与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度和责任制,通过规范和完善机制,避免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6点。根据某单位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是团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性目标。

七、团场政企分开改革后,必须成立农业公司。

(一)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受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团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多年的实践证明,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推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带动产业链条延伸,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是探索发展特色农业之路的有效形式和必然选择。

(二)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事关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产品安全。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优势产区域发展主导产品,有利于资源、政策、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充分挖掘生产资料、品种、技术和物质装备等潜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7势产区和规模优势,是多数地区增强农业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有利于把优势区域率先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节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夯实产业基础、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努力缩小差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在优势区域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打牢产业基础,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集聚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农产品加工、贮藏、包装、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八、实行“连社合一”

团场政企分开改革的过程中,界定生产经营和社会管理职能的主要任务是:

(一)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落实团场下达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考核指标,负责连队社会稳定工作,开展平安连队和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

(二)组织和协调连队各种承包关系,推广农业先进适用。

8技术。

(三)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学习教育培训,组织引导职工按照市场需求发展庭院经济、自主创业。

(四)团场安排的其他任务。虽然各个阶段连队的主要任务和生产组织的方式有所不同,但连队具有生产组织、社会管理和维稳戍边的功能一直没有改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连队本身就是连社合一的。

9的凝聚力。第三是有利于团场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口向团场小城镇集中,面对的是需求多样、就业充分、资本流动远比农业生产高效的市场,为团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xxxxxxxxx年xx月xx日。

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在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之后,又及时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今后水利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臵。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省、市也相继提出加快实施“兴水强滇”、“兴水强市”战略的决定。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县委、县人民政府拟出台《中共富源县委富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使《决定》能制定符合富源县情、水情,并能切实推动富源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水利工作目标、措施,同时根据《曲靖市水务局关于对全市水务改革发展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富源县水务局对富源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利设施现状。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扩建茂兰小。

(一)型水库,新建松毛林、西流水、戈多3座小。

(二)型水库,新建新寨、黄竹小塘坝2座;开工建设洞上中型水库,已完成枢纽工程,正在进行配套工程建设;初步完成了县城东门河、西门河防洪工程,治河长度3.54公里。共新建、加固水利工程3426件(个),蓄水工程总库容达到11046万立方米,解决了24.8万人饮水安全;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85平方公里,其中,珠治工程块泽河项目区迤德黑、老厂、岔河、大格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9.96平方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7.86万亩。

(二)迎难而上,多方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工程产权和转换经营管理方式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了6251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及工程产权登记申请工作。在完成清产核资和明晰工程产权的基础上转换经营管理方式,最终采用委托管理、农户自行管理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管理,其中采用委托管理的工程514件,采用农户自行管理的小微型工程5559件。

(四)开拓创新,深化水利体制改革。

一是进行水价改革,通过举行水价听证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后,按照政策报批了小。

(一)型以上水库和乡镇供水工程新水价。改革采取“一次听证,两步到位”的方法,分两步对县境内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进行调整。目前已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水价机制。二是成功进行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结合本县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民办公助”、“矿村共建”等水利投融资政策,改过去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建水利的一元化投资格局为政府、企业、群众其同出资建水利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三、

(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粗放,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一是部份工程老化失修,难以继续使用,造成农村饮水返困。二是重建轻管,长期以来形成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主,忽视管理机制创新。三是用水户缴纳水费意识淡薄,导致有的安全饮水工程没有专职管护人员和无维修经费而影响工程运行。

(三)水利专技人员缺乏,难以适应当前水利工作需要目前县水务局事多人少,专技人员严重不足,与当前水利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各乡镇水务所技术骨干更缺乏。

(四)县、乡水利系统管理体制不顺,影响水利工作有效开展。

目前,全市各县对乡镇水务所管理体制不统一,有的由水务局直管,有的由县水务局和所在乡镇双重管理,而富源县水务局对乡镇水务所只有业务指导关系。由于人事权在各乡镇党委,县水务局对乡镇水务所专技人员的调整和招考没有决定权,而乡镇又没有利用有限的编制招考所需水利专业技术人员,造成各乡镇水务所技术骨干缺乏,水利系统内人员难以合理流动,工作难以开展。

四、两个《决定》的学习贯彻情况。

路工程正紧张施工,1-7月共完成投资1400万元;四件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备、人员都已进场,施工道路整修完毕,除雅宗水库受群众干扰、阻挠,输电线路未架通外,其余工程输电线路都已架通,但都未通电。计划8月初通电,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2011年安全饮水项目目前正开展前期工作,县级实施方案已于7月21日经市水务局审查,各乡镇实施方案已基本编写完成。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二)。

工程,延伸和兼顾农田灌溉,完善水处理厂工程和配水管网建设,实现农村水利管网化、现代化,既可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又可以解决农田灌溉。

(三)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规划珠江流域内块择河、黄泥河、嘉河等支流所划分的重点治理区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计划投资54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到“十二五”末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到106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1.8%。一是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平方公里。二是以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为主,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三是督促以煤炭、采石、采砂为主的开发建设项目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按批复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后河小。

(一)型水库库区补漏工程,17件重点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20件重点小塘坝除险加固工程,新蓄水能力300万立方米,提高工程防洪能力,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于审批过的许可项目,要加强监督检查和事后跟踪。四是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充分发挥水政监察队伍的执法监督作用,重点做好取水许可的事前和事后监督检查,加大水事违法案件的的查处力度,做好水事纠纷的调解。

(七)继续加快水管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一是落实小型水库管养和维护经费,争取中央财政对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补助,县级每年补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经费48万元,并对小坝塘、公益性供水工程给予适当补助。二是继续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2010年底基本完成5657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工作并核发工程产权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实现工程有人管护、有钱维护,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三是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1314-。

改革

—————中国工商银行改革调研中国工商银行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春,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产物。25年来,伴随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大潮,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指导下,工商银行经历了由一家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再到国家控股股份制银行的深刻转变,已经成长为国内领先、国际市值排名第一的大银行,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已经进入国际优秀大银行之列。作为中国最大的一家银行,工商银行的发展史就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史的缩影,工商银行的历史见证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成绩。

恰好在今年的寒假,我参加了由学校产权合作中心与工商银行之间举行的实习活动。让我有机会进入一家工商银行,在实习体验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这些年中所进行的战略改革和发展规划。

在本次的调研实习中,松江区泗泾支行的杨行长对于我的调研实习活动给了很大的帮助。知道了我需要调研国企改革的任务后,主动帮助提供了我许多的关于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料。让我在调研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起到了好大的帮助。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基本任务是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法规,通过国内外开展融资活动筹集社会资金,加强信贷资金管理,支持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其总资产已超过35,000亿人民币。美国《财富》杂志1999年以营业收入排序,工商银行列世界大企业500强第160位。《欧洲货币》和英国的《银行家》杂志以所有权益排序,工商银行列为全球1,000家大银行第6位。

中国工商银行在国内有30,000多个分支机构,与境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10家银行总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与4万多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跨国公司等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牡丹卡是中国发卡量最大的银行卡,发卡量已达到5,800多万张。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

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进程,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更是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一场攻坚战中挺身而出,做出自己的榜样。克服社会自身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和自身发展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一条道路上,做好先锋排头兵的角色。

近些年来,为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建设,加速股份制改革步伐,中国工商银行在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与探索。其中包括:

一、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

(一)合理确定工作岗位,有效配置人力资源。

为有效地调控全行人员规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中国工商银行根据分支机构业务发展目标和岗位需求情况制定全行人员发展规划,确定各分支机构人员调控目标。通过加强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估,科学确定岗位职责、任职资格条件和考核指标,逐步建立管理类、专业类、营销类、操作类等岗位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按照管理幅度、机构数量、经营情况和业务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分支机构的岗位数量和人员编制。同时,按照“人、岗、事”三者之间合理匹配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度,所有岗位都必须通过竞聘取得。在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过程中,中国工商银行也严格依法合规操作,充分考虑了员工的承受能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采用人性化处理方式,设身处地地为员工利益着想,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呼声,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和操作程序,循序渐进,稳步实施,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二)更新传统用工观念,强化劳动合同管理。

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中国工商银行将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劳动用工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从1998年开始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全行所有员工都与我行签订了劳动合同,由固定工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打破了用工制度的“终身制”和“铁饭碗”,有效保障了银行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几年来,中国工商银行不断完善劳动合同的相关制度,强化员工的劳动合同意识,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全行实行统一的劳动合同文本,规范了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续订、终止和解除程序。实行劳动合同期限差异化管理,按照内部机构和业务流程设置工作岗位,依据工作岗位确定劳动合同期限,优化了劳动合同期限结构。按照“以岗定人”原则,实行员工竞聘上岗,竞岗成功的与我行签订相应期限的劳动合同,竞岗不成功的转入待岗和培训,初步建立了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机制。通过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了员工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员工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增强了银行依法用工、员工依法维权的意识,构建了银行与员工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三)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全员管理平台。

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日常事务的系统集中处理,有效解决上下级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支持人力资源战略和管理政策在全行的统一推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中国工商银行自行研发了《中国工商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覆盖了全行各级营业机构、全部从业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核心内容,在员工管理方面主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实行分级授权使用系统,提高了上级行的管控水平;二是规范人力资源运作体系,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转自动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工作系统化;三是提供多种统计分析手段进行数据挖掘,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能力;四是搭建全方位的人员信息库,实现了全行数据的大集中。信息系统为每位员工建立了基本信息台帐,实行全行人员统一编码,一人一码,实现了总行对各分支机构各种人员的各类信息进行实时查询。使得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可以随时掌握每一位员工的用工状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和工资发放情况,可以及时纠正分支机构的不规范用工行为,确保全行严格依法合规用工,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保障作用。

(一)完善总量分配机制,提高工效挂钩效能。

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核定的工资总额计划范围内,中国工商银行对工资总额分配制度实行了渐进式、分步式的改革,逐渐加大了工资总额与经营效益的挂钩力度。2004年以劳动保障部对中国工商银行实行绩效工资总额管理为契机,工资总量分配完全实现了由指令性计划向年度绩效工资制度的转变,工资总量主要根据分支机构经营业绩进行分配,与机构人员规模脱钩,彻底改变了按照员工人数和人均工资水平进行总量分配的模式。2006年度又进一步完善了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构建了基于经济增加值的开放式绩效挂钩平台。主要特点是:第一,强化价值贡献激励。以国际领先商业银行广泛采用的经济增加值取代传统的利润作为绩效挂钩的核心指标,更真实地反映银行经营业绩对股东价值的贡献,实行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模式,从而构建起新的公司治理架构下股东价值和员工报酬的良性互动机制。

第二,构建开放式的绩效挂钩平台。按照薪酬管理中收益分享计划的原理,以经济增加值和收益分享比例为基础,设计了绩效工资的提成机制,提高了工资分配透明度。各分行可根据全年经营计划自行预测年度绩效工资,并按照实际经营情况调整工资总额使用进度。

第三,兼顾现实的经营环境差异,导入薪酬的市场竞争力理念。引入经营难度系数修正各分行基准收益分享比例,使绩效工资分配更合理地反映各分行付出的努力,同时引入同业工资水平比较、地区收入差异等市场性参数,以尽快提高我行在重点地区、重点城市薪酬水平的相对竞争力。

(二)转变员工增资机制,推广绩效工资制度。

从2000年开始,中国工商银行全面实施绩效挂钩制度,根据财务支付能力和员工心理承受能力的变化,采取渐进式的改革策略,逐步按照业绩表现拉开员工收入差距。通过锁定员工固定工资、停止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政策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津补贴政策两项措施,彻底扭转了员工对行政性增资的预期。工资增量按照绩效挂钩的原则面向分支机构和个人进行分配,不断提高绩效工资在员工总收入中的占比,进而增强绩效工资对员工行为的激励作用,形成以绩效工资为主导的增资机制。

(三)分类实施薪酬制度改革,推进差异化薪酬体系建设。

在2004年成功实施一级分行行长薪酬制度改革的基础上,2005年在中国工商银行部分网点内启动了分支行经营管理者薪酬改革,彻底改变了管理者自定薪酬状况,突出了管理者薪酬与岗位价值、经营绩效、市场价格挂钩的原则,按照岗位价值和工作绩效拉开收入差距,初步实现了管理类员工薪酬结构、薪酬管理、绩效考评模式的转变。通过实施“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管理体制,强化了对经营管理者薪酬和绩效的激励和约束。通过引入延期支付、企业年金等工具,进一步强化了对经营管者的责任约束和长期激励,初步实现了即期激励和远期激励的协调。

031109217。

陈涛。

妇联改革调研报告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创造新的。创新就是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既要继承妇联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新的实际,有新的发展;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又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造出新的经验。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工作该如何创新呢?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实事求是,选准创新定位。

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工作可谓是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实事就是,选准创新定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把创新的着眼点放在本职工作上,针对分管的工作去创新。开展创新要顺应形势,明确方向。这个形势和方向就是时代的发展、上级的要求和妇女群众的需求,所以创新要做到宏观上把握、微观上深入。如果定位不准确,脱离了妇女的实际需要,我们的工作再有创意,也会失去实际意义。

2、抓住主要问题,选准创新目标。

面对新形势下千头万绪的基层妇联工作,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主要问题,选准创新的目标和入切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把创新的落脚点放在最主要和最重点的问题上。主要问题就是工作的主要矛盾,抓往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创新是一项无止境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检验。因此,我们要善于研究和分析问题,为再创新打下基础。

3、坚持科学态度,选准创新思路。

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工作有其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选准创新的思路。在实际工作中,从许多地方实践的宝贵经验来看,创新工作既要有热情,又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做出科学决策。

4、做好战略部署,选准创新方法。

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工作也如其他工作一样,需要我们做好战略部署,做好具有创新性的策划方案,选准创新的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创新的策划方案至关重要,组织实施是创新的一个实质性的环节。实施创新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因此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在这一阶段中,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认真的按计划落实,并做到有条不紊;二是要积极实践,使创新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三是要及时总结经验,使创新工作不断完善。

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围绕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的现状,坚持创新地开展妇联工作,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1、建立考核督查机制,为基层妇联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妇女发展是综合全面的发展,妇女权益的维护也涉及教育、参政、卫生、科技、环境等多个方面。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满足妇女发展需求不仅是妇联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以往,基层妇联组织虽然在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推动妇女发展进步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归根结底,基层妇联作为群众团体,被排除在政府行政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之外,要想通过自身功能和力量有效调动政府职能来促进妇女发展难度很大。要理顺关系、畅通渠道,使职能部门从被动协调到主动发挥作用,就必须从行政系统的管理层入手,争取行政决策中心的重视和支持,把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管理运行系统。只有这样,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发展需求才能充分满足。

2、运用社会协调机制,为基层妇联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党委政府重视支持、职能部门主动配合的妇女工作大环境形成后,还需要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社会协调沟通机制,在妇女需求与部门职能之间建立直接有效的联系,能够使职能部门资源与妇女工作得到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基层妇联工作的开展。这样一是为基层妇联工作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二是为基层妇联工作提供财力、物力资源保障;三是为基层妇联工作提供法律资源保障。

3、完善代表联系制度,为基层妇联工作挖掘内部资源。

在调动社会资源推动妇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妇女群体内部也蕴藏着推动自身进步的强大力量。妇女的发展呈现出层次性、多样性和多取向性,充分挖掘群体内部资源,实现不同阶层、不同界别妇女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也是推动妇女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其在调动妇女群体内部资源服务妇女方面大有潜力可挖。首先,代表联系制可以提高妇女工作对象的广度,使妇女工作触角能够最大限度地渗透到妇女群众中去。其次,代表联系制可以增强妇女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便于妇联组织统筹安排,有针对性确定工作重点。第三,代表联系制可以实现不同阶层妇女的优势互补,基层妇女代表多为普通妇女群众,可以及时掌握民情民意,并能够运用自身特长和所掌握有限资源,为妇女群众办实事。

4、落实目标管理机制,为基层妇联工作提高运行效能。

妇联组织作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动妇女全面发展的主体力量,其整体运行效能高低,直接影响着妇女发展需求的满足度,决定着妇女事业的发展程度。要提高工作效能,就面临着一个管理问题。这就要求转变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对妇联工作实施目标管理。按照“确立目标―分解目标―组织实施―考核奖励”的目标管理程序,自上而上地建立目标管理体系,这样就可以促进妇联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目标管理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我们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系统性。各级妇联及机关各部室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制订分目标,每位同志根据岗位职责和部门目标制订个人目标,使总目标与分目标形成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二是可操作性。本着把妇联工作由虚变实,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的原则,尽可能把目标细化、量化、具体化,以易于检查和考核。三是创新性。大力鼓励支持创新,在目标考核办法中,专门设立工作创新加分项,激励各级将创新理念渗透到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经验,增强妇女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实现妇女工作的新发展。

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促进妇女事业的长足发展,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深信并期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进一步重视支持下,在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的有效作为和积极参与中,基层妇女工作必将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改革调研报告范文

对政治教育普遍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摆不到应有的位置。近年来,随着消防部队政治工作的不断加强,大家对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帮助官兵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上,各级领导的思想更为统一。基层政工干部登台授课,形成了领导重视政治教育的宏大声势。但真正做起来却显得不到位,没有充分体现政治工作的强大生命力。一是党抓教育的持久不够,年初布置任务时比较重视,教育展开后又容易放任自流;上级检查时就抓一抓,上级不检查就放松;对大的专题教育比较关注,而对基础性教育却常常忽视。二是政治机关对教育检查的不经常。据对基层中队调查,大家反映机关在抓思想政治教育时基本处于“五多一少”,即发文件多、提要求多、总结多、评比多、检查多,而深入基层具体指导少。没有真正把基层当作工作重点,有的支队党委成员很少给基层官兵讲课,有的领导一年都不见,甚至政工干部也很少去,没有扑下身子蹲在基层搞教育。只是到了年终去当“总裁判”。三是政治教育不能按计划正常进行,被占、挤、压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同志都谈到,什么工作都可以向政治教育要时间,教育时间从根本上没有保证。有的单位还存在交差应付现象,存在“三不搞”现象,即不发生问题不搞、上级不检查不搞、不重要的教育不搞。我们在平时工作检查中也发现,基层政治教育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致使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工作不扎实。教育内容基本落实,但走过场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先后查看了部分基层中队教育笔记本,发现上级部署的学习内容都有。但从战士交谈看,教育中不深入、不扎实、走过场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照本宣科”。有的基层政工干部,对上级布置的教育不是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备课,而是“照葫芦画瓢”,把上级下发的讲课提纲原原本本地念了一遍了事,只求“搞过了”,不求搞好了。二是在时间上“偷工减料”。规定二天的内容,只按排一天的计划;要求必学的科目,却利用十几分钟就学完。表面上看,每项教育都有着落有回声,但时间往往被“截流”,程序被“减化”。因而学习内容就大打“折扣”。三是学习质量不高、效果欠隹。一些单位尽管教育声势造的不小,但给战士脑子里留下的却很少,我们在下基层同战士交谈中也体会到,战士思想空虚、工作单调已成了共性的问题。

教育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教育方法没有新的突破。目前,我省**部队基层教育条件有了很大的发展,基本上都配备了电视机、影碟机、放像机、音响等一些设备。个别单位还配备了更先进的教育设备。然而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方法却没有多大变化。“三老”的状况仍比较突出:一是“老观念”。虽然这几年条件优越了,购置了各种教育设备,但是很少在教育上发挥作用。基层一些同志说,这些设备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不如用老办法省事、简单。还不适应新的形势,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二是“老套路”。绝大多数单位的政治教育仍延续一上课、二讨论、三总结的“三步曲”。一部分单位连这“三步曲”都走不好,政工干部上完课后,讨论变成了自流,小结基本省略。三是“老经验”。政治教育总结,还是离不开原原本本,按要求去搞。在工作进程中没有新的突破。

教育层次不清,但“一锅煮”的问题仍较突出。近几年,我们在部队当中搞的教育不少,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官兵理论学习制度坚持得也比较好。但从部队大量的经常性教育来看,部队教育中官兵不分、层次不清的状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锅煮”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上下一般粗,如搞教育好多都是干部战士标准一个样,没有从层次上分开。有的内容本来应该在干部中进行,有的支队却让战士也去学,有些问题本来应在领导机关研究探讨,却也要求基层官兵学习理解。二是方法上下一个样、标准一样高。不少单位的干部随战士一起上课,一样讨论。在教育方法上往往只注重战士的特点,而忽视干部层次。要么按照干部学习的标准组织战士学习教育,造成要求过高、战士理解不了;要么用验收战士的尺度去衡量干部教育的效果,造成干部教育质量不高。

政治教育的方法有所改进,但在教育中的知识含量不高。这些年,总队也积极探索改进部队教育方法,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各基层部队也在实践中做过一些尝试,力求把教育搞活。应该说,在教育的形式上较过去比较,确实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现在的消防官兵,他们期望值很高,希望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回答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他们希望改变被动的位置,在乐于学习中获得理论教益和知识的启迪。总的来说,他们迫切需要提高政治教育中的含金量。但在现实当中这个问题相当严重。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形式主义走过场、知识含量不太高、干巴枯燥空说教”。尤其是缺少市场经济常识、高科技知识、国家政策法规以及立身做人的基本素质。战士们听起来没有劲、没趣、没味。一个专题教育结束,除了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几个基本观点,其它知识性的东西掌握不多。

基层政治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症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仍然持有“教育是软指标”的观念。我们在下发文件时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落实。各支队政工干部没有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应有的作用,而等、靠思想比较严重。工作开展起来积极性不够。当我们同基层官兵座谈时,将此归结于各项工作任务太重,有的同志谈到,政治教育不象其它任务那样急,总觉得灭火值勤、政府布置的临时性任务重要,不能马虎,要认真对待。这样挤来挤去就占用政治教育的时间。还有一部分同志讲政治教育是一个慢功夫,一时难以见效,平时多搞一天少搞一天看不出来。持有“教育是软指标”思想的同志虽然不是多数,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领导干部持有这些认识时,就往往成为影响教育落实的主导因素。

完整的知识,政工干部常常为备课难而苦恼。

三是政工干部来源匮乏,教员队伍素质普遍不高。这几年,从地方院校招收了不少大学生,但总体来看,进防火部门的多,进政工部门的少。现在基层政工干部的来源,主要靠每年的指挥学校毕业学员,但这些同志一开始都是从战士直接考上的,虽然通过两年的学习使他们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有了文凭,但这些同志缺乏基层的学习锻炼。尤其是对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缺乏专门的培养,对讲政治课感到比较吃力。还听说有的中队指导员把政治教育时间主动让给队长去训练。有的尽管讲了课,但效果不佳。常常出现无边无际地胡扯,讲的道理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改变政治教育质量不高状况的任务是坚巨的,其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教育改革。当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5号、17号文件精神和军委的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机器、破除旧思想,着力研究探讨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在改进和创新上作出大胆的尝试。

下面就如何搞好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并结合我省工作实际,谈一谈个人工作思路。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对基层官兵中重要的思想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增强针对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解决部队的思想问题,也要实事求是。要针对每个单位、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去做思想工作”,“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问题,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无数事实证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省消防官兵思想十分活跃,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产生了一些重要思想。比如:为什么越改革下岗工人越多?、为什么复退和转业军人就业那么难?、为什么当前社会总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腐败不止的问题?等等。消防官兵思想的形成,一方面反映了当代青年思想趋于成熟,另一方面充分地说明了消防官兵知识在增长,从而也说明了青年官兵缺乏辩正的分析思考。要提高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一定要像邓小平所讲的那样,充分了解和掌握部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前,一些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官兵的思想联系不紧,有的在进行教育时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仅凭以往掌握的部队思想状况订计划,提要求,教育如同“隔山打炮”,无的放矢;有的满足于对思想状况的大体了解,教育只能概略瞄准、有的教育与部队脱节,有的只重视搞集中教育,忽视因人而异做好教育工作等等。教育缺乏针对性必然影响教育的效果。现实社会中,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昨天的情况不能反映今天的现实,个别的实例不能反映普遍的情况,点上的经验不一定能解决面上的问题,对多数人的要求未必适应个别人的思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紧密联系具体的实际,对干部战士中的思想问题一定要经过广泛的而不是个别的、深入的而不是浅肤的调查研究,针对每个单位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去做周到细致、有说服力的教育工作。这是提高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环节。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增强经常性。

**部队和其它部队相比,其中突出的特点是:部队人少分散。在实施教育中,集中上大课必须要坚持,这是灌输大道理,统一官兵思想,集中解决创造性问题的重要形式,但从消防部队基层中队的实际看,还是要靠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经常性思想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它可包括“一事一议”,开展民主讨论。“面对面”,集体解答疑难问题。“心交心”互帮互助谈体会。“讲格言”,互相勉励鼓斗志等多种形式。因此要提高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把上级统一部署的集中教育和深入细致的、一点一滴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事实说明,由于集中教育的时间有限,每次教育不可能解决干部战士所有的思想认识问题。就是在教育中基本解决了问题,也可能因为环境条件、形势的变化而出现反复。特别是由于各中队驻地的情况不同、干部战士家庭状况不同、性格爱好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思想基础不同等每个人都可能碰到一些特殊的困难和矛盾,产生某些特殊的思想认识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下功夫做好一点一滴的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像邓小平所要求的那样,做工作不满足于热热闹闹,而是“极端细致”、“精雕细刻”。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在抓好集中教育的同时,要经常深入基层,为基层干部做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当好参谋,出好主意解决疑难问题,对个别有特殊思想情况的战士,还要亲自谈心帮助做好工作。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怀着对每个战士负责任的态度,与战士实行“五同”,对战士的困难疾苦和思想状况、行为举止了如指掌,及时、细致、耐心地做好工作。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基层思想骨干队伍加强对业务骨干的培训,使他们在了解部队思想状况、沟通官兵感情、化解战士之间的矛盾、解答战士疑难问题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干部作为教育重点,努力增强示范性。

身教重于严教,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官兵易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战士做的,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在一定领导岗位上的干部,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党员和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他指出:“党和政府愈实行各项经常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新的历史时期,我省**部队广大干部和党员模范总体作用是好的。但是,在新形势下,也确有部分党员和领导干部受腐朽思想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不纯、作风不正、模范作用不好等问题。所以提高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一定要把党员和干部作为重点,下大力抓好干部的学习教育,使他们带头站到拒腐防变的前列,站到抵制不正之风的前列,站到正确处理深化改革中利益关系调整的前列,站到部队教育训练和完成其它各项任务的前列。要真正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严格要求带头反腐倡廉,纠正不正之风。只要我们的党员和各级干部按照江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为己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真正为广大官兵做出了榜样,那么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坚强、有力。

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20**年以来,我镇的水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镇人大主席团和全体代表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已任,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镇水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三年获县水务工作先进单位。

(一)整合各类资金,改善水利基础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1、病险水库除险:

近几年来,镇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完善水利基础建设。

(二)型以上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2、小农水项目建设:

8.9余万元对东风渠道等大型灌区进行清淤。

3、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20**年至2007年,先后投入67余万元,解决了何家圳、陇田、乌石、河下等村2400余人饮水困难问题。

4、积极引导成立各类用水协会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全镇共成立用水协会33个,通过他们自我管理、民主管理、自负盈亏。各协会通过一事一议和山塘的租金,近三年来累计投入300余万元,义务投工投劳3000余人次,维修改造山塘87座,水圳、水渠18000余米,进一步完善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二)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每年年初都及时调整成立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并制定防汛抗旱预案,落实人员和物资,以平稳渡过汛期和旱期。20**年4月份特大汛期平稳渡过,2007年50年不遇的干旱,镇村两级投入抗旱资金300多万元,购买了大量水泵、抽水机等抗旱设施,实现大旱之年不减产,组织了4000余人投入抗冻救灾,使重点水利设施尽可能不受损,对受灾的水利设施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并未影响春耕生产。

(三)严格水政执法。

以水行政执法、行政许可为重点,全面实施行政许可制度,加大河道巡查力度,积极配合上级水行政执法部门查处。水事违法违章行为,20**年以来查处非法开采和盗采砂石等违法违章群众举报、信访12件次。

(四)提高全民节水保水意识。

机通过横幅、标语、口号、墙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几年来发放宣传资料上万份。

二、基本情况。

(二)型以上水库10座,其中小。

(一)型2座,小。

(二)型8座,300亩以上灌区、堤坝86处,干渠道总长124980米,支渠道总长约40公里。机泵站21个,有大小山塘584座。

三、水利现状和问题。

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渠道多,山塘水库多,堤坝泵站也多,用水时间较其他乡镇多,除水稻还有蔬菜、冬季作物,一年运行时间不少于9个月。

放水外,其余东风渠道、连陂渠道、座陂渠道和其它干渠、分干渠、支渠都是严重损坏和淤积。每年都得花几十万元清淤和维修方能畅通,涉及全镇灌溉面积80%以上。另外,田间灌溉渠道毁坏淤积的情况也非常严重,普遍存在断面不规则,杂草丛生,渠底淤积,人为损坏等情况,灌排水十分困难,有的根本灌不进去,排不出来。

三、四十年,加上养护成本高,设备普遍存在锈蚀、老化的问题。有的机泵站房屋破损、残缺不全,有的变压器、电动机零部件损坏,有的线路老化,无法正常运行。

(一)型水库2座,小。

(二)型水库8座。还有小。

(二)型以上4座水库未除险,山塘90%以上存在病险。主要存在溢洪道断面开挖未达到设计标准,有些水库在修建溢洪道时,遇到地质坚硬难以挖掘时就放弃挖掘,使溢洪道宽度和深度均未达到要求,当洪水来临时,溢洪道排洪不及,造成库内水位猛涨,甚至漫过堤顶。

4、安全饮水工程标准低,饮水困难。2005年统计,全镇存在饮水困难的群众有11411人。20**年至2007年,解决了何家圳、陇田、乌石、河下等村部分人的安全饮水。还有大部分群众不能喝上干净水,生产生活用水达不到水质合格标准。

5、用水协会组织已成立,但管理人员工资难以保证,积极性不高。

四、对策和建议。

田水利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但很难满足农业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投入是水利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在新的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首先从投入机制入手,逐步从依赖国家财政负担的单一投入向多元化、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方面转化,积极应对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后投入上的新变化。根据近几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实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健全投融资渠道,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

1、国家投资建水利。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投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重点加大了对大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扶持力度。建议水管部门在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时,着重倾斜对我镇骨干工程实施改造和配套。如还有四个病险水库和四条主干渠、二个蔬菜基地内的排灌设施,建议水务部门对项目建设和规划、设计、实施各个可不节都必须管理好,监督好,不留死角。确保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象东风水库。

2、“一事一议”建水利。对支渠以下田间工程,坚持“谁受益、谁投资、谁管理”的指导原则,利用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发挥用水协会作用以农民用水者和群众为投入主体,积极倡导农民自发自愿投资投劳,自力更生改善村组的田间工程条件。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单独或联合投资维护水利、建设水利。但水利部门对运行较好的用水协会每年给予相应补助,以保障正常运转。

3、产权改革建水利。支渠以下田间工程面广量大,可以采。

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改革途径,将小型水利和田间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责任与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管理权落实到用水者协会或农民用水户个人,从而明晰工程所有权、转让使用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从根本上解决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投入和长期养护问题。

妇联改革调研报告

街道妇联工作在区妇联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妇女整体素质为重点,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办实事。随着妇女运动在党的领导道路下的前进步伐,妇联组织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不仅直接关系到妇女工作的效力,甚至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整体发展。

为了实现国家提出的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要求,妇联工作首当其冲,可以说,没有完善的妇联工作体制就看不到当前和谐社区生机勃勃的景象。因此,认清妇联工作现状,掌握妇联工作路径是做好妇联工作的关键所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妇联工作现状。

在街道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落实“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原则要求,妇女儿童的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妇联工作内容日趋完善,女性在求学、就医、就业等方面都有所体现,经常举办的文艺汇演不仅普及了法律知识,还给失业妇女提供了创业就业的平台。一直以来,街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审视自己的工作,总结经验与不足,协调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鼓励社区成员进行自治管理协助政府做好妇联工作。社区居委会在街道的指导下处理社区日常事务,着重公益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及时向街道反映居民意见、建议,街道妇联在政治、经济、文化与日常工作相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街道认真听取社区基层反馈的信息,根据信息制定了符合现在情况的工作路径。

二、新形势下的街道妇联工作路径。

(一)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

所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是妇联工作的制胜法宝。妇联工作在近几年以大跨步的节奏不断发展,每年的工作机制都在不断的完善,这与街道党工委始终把妇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密不可分。前一段时间街道妇联召开的妇女广大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街道根据新街口的人口比例选择不同领域的妇女群体参与,包括街道、社区、学校和辖区单位,在大会上对上一阶段的工作质量进行了总结,大会中还采集了广大妇女的宝贵意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发挥群体优势,为广大妇女提供有针对性的活动。由此可见研讨会发挥的成效显而易见:不仅能找准党建工作与妇女组织的最佳结合点进行科学定位,还对制定更全面的工作计划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具体方法如下:

1、强抓理论学习。夯实基础,抓住每一次理论学习机会。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妇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工作,组织妇女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妇女干部学习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多开展报告会、动员会、培训会、座谈会、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等,提升办公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2、理论付诸实践。让干部走进社区,在基层工作上把关,每一件小事,尤其是典型事件,分析规律及特点,特别是把那些事关妇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突破口深度研究,具体任务要做深做细,争取有创新、有特色。

3、搭建交流平台。经常到其它街道走访,向他们进行学习沟通,广泛吸取好的经验,借鉴成功案例,结合本街道的特点加以灵活运用。另外聘请一些专家教授进行讲座,利用专家们最科学的方法给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4、科学创新机制。在现有的工作安排上科学创新,具体工作不能只靠单纯的按部就班,抓住每件任务自身的独特性。每次都套用固定的模式,妇联的工作就得不到进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遇到出现的特殊情况才能够做到处事不惊快速解决。在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的今天,妇联工作者要根据各个社区的变化因地制宜,不断的创新自我,主要可以在具体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成效上进行开发,做到与时俱进。

(二)紧抓干部培养,提高工作质量。

完善妇女干部信息库,把握交流展示机会,搭建平台。召开妇女干部座谈会和举办妇女领导干部迎春联欢会。今年南理工的施教授关于“妇女干部的心理调适”讲座让妇女干部找到了心理和生理不适的原因并得到了解决方法,从中受益匪浅,因此加大对妇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力度至关重要。妇女干部可以在各个讲座中提升科学决策,创新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另外,可以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激励妇女的文娱活动,对“三八”红旗手予以表彰,分别评选岗位创业明星,巾帼岗位明星,示范家庭,示范婆媳,妇联知音和妇女之友,分发奖品以资鼓励,成效显著。因此,干部的培养工作不容有丝毫懈怠。

1、掌握妇女群众的最新动态。干部作为学习的先行者、优秀的组织者、团队的引领者、群众的贴心者和管理者,影响到妇联工作的全局,及时为广大女性服务,督促妇女干部必须保持清醒,准确的把握和了解妇女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2、提高妇女干部的工作能力。在日常事务中,干部们不可能永远没有困难没有障碍,遇到困难能够处事不惊,更快更有效地解决,这就需要培养干部们的办事能力。一旦遭遇复杂的工作棘手的问题,不仅需要干部们有预见性,还要有敢闯敢干的精神。干部们只有具备扎实的根基才能给出精准的解决难题的方案,一方面街道可以在干部们的学历上进行进修,另一方面可以让干部深入实践,内外兼修了,遇到各种艰巨的任务,复杂的局面,尖锐的矛盾都可以有的放矢,得到的锻炼多了经验丰富了能力就自然而然得到提升了。

3、健全完善基层的各项工作。激励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方式,和谐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于基层来说,营造适宜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是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关键因素。完善激励机制在干部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可以大大提高妇女干部的学习动力和工作质量,只有通过激励机制的落实,干部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是每个居民的热切愿望。

(三)发挥妇联优势,创造良好氛围。

和谐社区的发展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中得到保证,首先就要树立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理念,妇女儿童运用自身的亲和力,以社区为单位把各种积极的活动传递给周围的居民。例如,“6.26”禁毒日,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书法,画画)来表达毒品的危害。另外以大学生与小学生大手拉小手活动这一特殊的方式来宣传各项政策也更具号召力。这样的宣传方法不仅深入人心,还能促进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我们把成功案例归纳为以下几点加以延伸:

1、进一步提高妇联工作者的素质。妇联作为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社会团体,在提高妇女素质方面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妇联工作者以以身作则为前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激励广大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首先就要求她们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本职,勤奋工作,积极进取,提高素质,争做贡献,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女性,然后去感染身边的妇女同志。

2、设立“妇女儿童维权”宣传日。通过各种形式的庆祝和宣传活动向居民宣传可以提高妇女儿童维权的意识。尽管妇女儿童维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开设宣传日的效果也不能立竿见影,可是特别设立一个宣传日意义深远。街道重点拿出一天进行广泛宣传十分必要,让所有群众参与其中体会维权给妇女儿童带来的好处。宣传日的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万人签名,有奖问答,鼓励投稿等形式都是完成宣传日的活动的途径,务必使妇女儿童维权深入每个人心中。

3、平时做好宣传工作。在各个社区发放宣传手册,悬挂宣传标语,橱窗专为妇女儿童开辟一个长效宣传专栏,专栏内可设三个小栏目:(1)妇女中的优秀代表的典型事迹供妇女群众学习;(2)妇联工作的最动态供妇女群众监督指导;(3)法律讲堂健康资讯为妇女群众服务。定期更换,在全街道营造尊重妇女、关爱妇女的良好氛围,让街道人人在生活中体验、感受。

4、发动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一家亲”互助社,整合社区自有服务资源,发动各类社会力量,深化巾帼爱心家园帮扶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实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重点为困难妇女、流动妇女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全力营造扶贫助困的良好氛围。街道居民可在充分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建设协助妇联做好帮扶活动。街道还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发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群众自觉参与建设的热情,落实工作人员提升街道的合作的能力。

(四)丰富活动形式,广泛聚集人心。

要把妇联工作渗透到社区中去,定期开展相关文体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增强妇女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尽量争取各个年龄段的女同志参加。举行“我与社区”演讲比赛,评选优秀选手再在其它社区巡回演讲就是很成功的案例。单方面的宣传远远不如双方互动,让妇女也参与其中,开展一些妇女感兴趣的活动,包括文艺汇演、外出郊游、学习雷锋等,借文体活动的平台让妇女彰显自己的魅力。

1、配合节日契机融合专题活动。对此街道长期以来都在宣传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每年“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等都会举办与节日密切相关的活动,为了使节目年年有新意,不落俗套,让居民继续保持积极性,街道应当持续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并搜集妇女希望街道举办什么样的活动归总计划。如文艺汇演、书法比赛、诗歌朗诵、体育比赛等等,融入宣传主题让居民亲身参与,让居民切身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

2、活动中强调展示女性独特魅力。当代社会任何一个女性都应同时兼备社会角色,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举办的文体活动正是一个可以让女性充分展示风采的舞台,可以开展“妇女健身活动展示大赛”之类的活动,邀请成功女性为群众做演讲,评选出一两个街道优秀妇女代表传授经验,让妇女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科学思想,对妇女魅力的彰显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3、组织民间活动。号召社区内的退休老教师、老教授、文艺工作者、书法爱好者、健身运动爱好者等有一技之长的住户发挥余热参与其对口的民间组织团体,大力扶植和组建青少年读书会、女工维权会、星光艺术团、老年合唱团、腰鼓队、楼幢巡逻队。小的来说增强他们在情感沟通、交流,大的来讲体现社区的和谐友好。

4、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居民积极性。街道在经常举办的各项活动中融入一些“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平安家庭”的评选活动,以社区,楼幢为单位由居民选取模范家庭,在家庭里评选出模范婆媳,模范夫妻,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五)帮助妇女就业,体现人文关怀。

为妇女提供就业信息,找到工作契机是妇联义不容辞的责任。街道上半年发放的50万小额贷款缓解了部分创业资金的紧张局面,创业作为就业一部分,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妇女的再就业问题。妇联可以与街道劳动保障站合作,组织他们参加市里妇女岗位推介会,引导下岗女工转变观念,树立信心从事保洁、家政等服务工作。还可以与就业局联系为街道辖区内的下岗失业女工举办培训班,提高下岗失业妇女的劳动技能,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妇女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街道要设身处地的为广大妇女考虑,加大各个社区对《婚姻法》、《劳动合同法》等与妇女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帮助妇女尽快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不断提高妇女法律素质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多渠道构建信息网络。可以第一时间反应妇女的最新信息,把刚刚凸显的问题及时扼杀。为了及时解决广大妇女存在的问题,街道积极为妇女开展心理咨询讲座。对来访妇女做好来访工作,及时掌握妇女的思想状况,了解妇女存在的疑难问题现场解答,积极关注妇女问题中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做好源头性维权。

3、着力宣传下岗女工成功创业的典型,树立女性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信心。虽然不要求妇女一定要有什么丰功伟绩,但还是要提倡妇女有一份工作,因为女性的魅力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独立自主上建立起来的。新街口属于商业繁茂地区,一直为女性就业提供了肥沃土壤,加上街道长期开展失业妇女技术培训,努力让妇女拥有一技之长,从而大幅度提高妇女就业率。对此街道妇联会同社会事务科、街道成校,在做好宣传、转变创业观念的基础上,也对失业妇女有进行家政服务、手工编织、柜台收银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4、关心扶助特殊群体。街道坚持把关心妇女儿童的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主动了解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完善帮扶关爱机制,尤其加大困难妇女、外来妇女等弱势群体的关注,走近他们的生活,在精神上心贴心的温暖他们,在物质上尽最大努力解决实际困难。

三、妇联工作的未来工作目标。

通过妇联工作的顺利进行,街道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妇联工作制定了总体目标:以建设和谐社区深入到每一个成员为宗旨,进一步提升妇女工作者能力,提高广大妇女群众整体素质,优化社区环境,对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加大宣传力度,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新街口街道的和谐形象。

综上所述,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妇联工作虽然获得了长足发展,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干部把竭诚为妇女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由于服务需求量较多、较杂,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改进,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去探索,很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对此新街口街道还将不断开拓创新,确保妇联的工作效率,积极帮助妇女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成为妇女群众的贴心人。

乡镇改革调研报告

乌敦套海镇位于翁牛特旗东南部,305国道穿越境内,东连玉田皋乡,隔老哈河与敖汉旗古鲁板蒿乡相望,南接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镇,西与东庄头营乡相邻,北与那什罕苏木接壤。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24公里,呈不规则不长方形,行政区域总面积56.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2万亩(水浇地面积4.5万亩),林地18万亩,人工及飞播牧草保存面积13.3万亩,草地8万亩,森林覆盖率32%。

乌敦套海镇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61个村民小组,39个自然村,全镇总户数6191户,总人口23162人,其中少数民族1229人,非农业人口近4000人。2004年粮豆产量3000万公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5.6万头只;2004年镇级财政收入4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全镇干部、教师、离退休人员、遗属、民政供养人员共780人,每30人供养1人,财政供养率极高。

二、人员编制及工资现状。

全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各站所现有人员共135人。

公务员共39人(含财政所人员9人),其中男27人,女12人,平均工龄21年,公务员平均年龄40.8岁,其中50岁以上1人,文化结构为大学本科13人,大专12人,中专10人,高中4人,行政机构编制为29个,超编10个;党政配置领导职数8个,其中正科3人,副科5人。

事业单位设立12个职能相对独立的站办所,共有96人(含自聘人员9人)。其中男64人,女32人,平均工龄18年,平均年龄38岁,50岁以上4人。文化结构为本科8人,大专27人,中专40人,高中21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为62个,超编34个。事业单位人员中,有干部52人,合同制工人29人,全民工人6人,大集体工人2人,计生招聘3人,畜牧大集体2人,文化招聘2人。所有工人身份人员,由于镇政府背着1176万元的债务包袱,财政乏力,均未上交统筹保险,存在着严重的后顾之忧。

乡镇近几年来总的趋势是:人员逐步增多(2002年后主要是安置转业兵),编制基本不变,工作量大幅度减少,工资有所上调,工资缺口越来越大。全镇行政、事业站所累计超编44人,2004年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缺口达52万元。

三、

取消农牧业税之前,镇政府日常工作主要有哪些。

取消农牧业税之前,镇政府日常工作主要有:(1)税费征缴;(2)公路会战;(3)生态建设会战;(4)专项推进种养业;(5)迎检达标软件(计生、党建、综治等)。

四、取消农牧业税后,哪些职能不存在了,哪些需保留,哪些需强化。

取消农牧业税后,政府的主要精力不再是税费征缴、强迫种养和经济处罚,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不存在了,财政、计生等部门的职能弱化尤为突出。乡镇干部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建设和发展上来。

应保留的职能是:引导生态及公路会战,引导示范推广农牧业产业化。

应强化的职能是:(1)提高群众的全面素质,强化对农牧民实用科技、政策、法制的培训。(2)实施农田水利生态等基础建设项目。(3)农村教育、卫生、扶贫、广电、通讯等公益事业。(4)协调处理土地、林木、草场等群体性纠纷。(5)加强劳动保障,积极招商引资,实施项目拉动,发展镇村民营工业,培植财源。(6)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机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税收:应是旗县为主,乡镇配合,现在是职能倒置,改为以乡镇为主。

行政执法:乡镇无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均在旗县政府部门,涉及到经济利益,乡镇只能回避。建议明确乡镇行政权和执法权,如宅基地审批、计生罚款、动植物检疫、林木采伐审批及处罚、农机违章处理等。目前,行政权、收费权上划,矛盾全部转移到基层。

目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要应该是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综合治理主要承担普法、民间纠纷调节工作,文化主要是当地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卫生主要承担计划免疫防疫宣传、农村文明建设工作,教育工作以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主,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民政工作主要是扶贫救济、婚姻登记、优抚、低保救助,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是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宣传,人口管理和技术服务,广播电视主要负责政策、法律和农村适用技术宣传,维护有线电视节目正常播出。

农民到乡镇办理的事项主要有:婚姻登记、宅基地审批、准生证办理、林木采伐审批等。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因为最终审批权不在乡镇。

八、乡镇政府有无行政执法权,日常行政管理主要依靠什么手段。

乡镇政府没有行政执法权。凡涉及收费、审批、处罚等比较直观的行政执法职能部门,都是垂直条管,如公安、工商、国税、地税、交管、电力等,把没有实际意义行政权利、人员多、收入少的部门放到了基层。因此,乡镇的日常管理手段主要靠做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协调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责成村委会按村规民约处理。

九、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与旗县业务主管局之间管理体制和职能划分情。

目前,乡镇事业单位与旗县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存在行政职能与服务职能交叉现象,乡镇事业单位不是行政执法主体,又没有公务员资格,但业务局却委托执法。行政权力向旗县集中,收费权力向旗县集中,影响和削弱了基层政府的职能发挥。

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主要以克尔伦苏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现阶段我国新牧区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此次调研,分析当前我国新牧区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人员配置、经费保障是否合理,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当前新牧区建设征程中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牧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目前克尔伦苏木辖区15个嘎查、2个党工委,总面积5839平方公里,2011年牲畜总头数为408557头(匹、只),属于纯牧业苏木,这几年正逐步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路道。今年我苏木政府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项目新建各类人畜饮水机井36眼;2处小型电灌(花胡硕青贮饲料基地和芒来嘎查青贮饲料基地),每处投资为17万元,完成总投资268万元,解决了11个嘎查,4200人,30.5万头大小牲畜饮水安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意义深远。

二、水利机构、人员及经费。

目前,克尔伦苏木政府设1个林水工作站,有1名站长、2名工作人员,在旗林业水务局的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由于机构刚刚设立,目前还没有专门经费及交通工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水工作向日常化、正规化发展趋势。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河流、低洼处存在防洪隐患,灌溉渠系不配套,灌溉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3、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苏木工作站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进行了全面规划,并依照上级精神筛选项目,在做好前期勘测、设计工作的基础上,上报立项,争取国家投资,加大建设力度。已建工程基本上运行良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工程的管理体制也在逐渐的摸索中完善,效益发挥正常,管护措施较为切合实际,能够保证持续长久运行,基本上不存在较大问题。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部分缺水嘎查找不到合格的水源工程,对工程建设造成困难。需通过先进的找水勘测设备,测定水源工程形式和位置,为工程的建设创造条件,早日解决牧民群众人畜饮水困难。

四、对策建议:

针对我苏木牧区水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苏木牧区水利发展的总体构想和发展思路主要围绕合理配置水资源,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加大节水力度。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苏木属边疆少数民族牧业苏木,自然气候条件恶劣,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干旱严重,水资源紧缺,其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相对都较内地落后,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而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薄弱,尤其是水利建设更加薄弱,水浇地面积甚少。牧区大部分还沿续游牧掠夺式经营方式,这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

为此,“十二五”期间,我苏木计划每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00亩,到“十二五”期末,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00亩。建议国家继续加大水源工程和饲草料地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充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增加饲草料地灌溉面积,提高饲草料产量,为围封禁牧、舍饲养畜等措施的实施和巩固提供基础保障。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将发展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逐步恢复草原的生态,稳步增加生产能力,提高牧民生活水平。

教育改革调研报告

本课题调研报告是区委科教兴区的总体调研报告的一部分,区教育局“以职成教育为突破口,构筑区域人才培养的平台”作为调研课题,对区域内成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成就进行了回顾,对职成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研制了对策与措施。报告最后又以“社区学院调研报告”及“奉贤中等专业学校调研报告”作为局调研报告的附件,予以佐证。

近几年来,奉贤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经济为宗旨、面向市场为导向,立足提高我区人力资源素质,积极推进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不断加强知识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为奉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9万人次。而且办学层次正在高移、重点比较突出,同时又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规格、多样化的局面,体现了职成教育多功能的特点和直接有效,以及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有13476人接受了学历教育和文化基础教育,其中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的人数分别占了35%和36%;又如:有77774人次接受了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157579人次接受了社会文化生活教育,这既适应了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又为实现农民市民化和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再如:有17277人次老年人接受了教育,占到了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2.05%,这又证明了我区的终身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始终结合奉贤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开创了奉贤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培训的新局面。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在职成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与特色: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在巩固和调整、完善以区成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成校为枢纽、以社区及村(企业)办学点为基础的三级办学网络的同时,抓住了上海市百所中职校重点建设工程的契机,抓住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抓住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条例》相继出台并施行的契机,着力推进了职成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又在20xx年取得了质的突破,逐年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自主、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格局。

其一,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又有新的起色。该校作为上海市现代化、示范性的中等职校,顺利通了上海市百校重点建设的评估和国家级重点中专的复评,并积极开展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了我区,乃至上海职教领域的一个亮点。抓住奉贤产业结构调整和“三个集中”战略实施,调整中职专业设置,瞄准各工业开发区、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崛起,积极培养一大批中级专业人才和劳动者。同时又与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等高职院校成功进行了办学合作,为向高职延伸奠定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并且学生证了专业建设,已有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成为或申报为上海市重点专业。更值得指出的是,该校注重教育质量,打造品牌优势,20xx年有效控制了校外办学点的参与力度和规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8%的历史新高。

其二,区成教中心的功能建设得到了加强。该校充分发挥了区域内职成教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其中,电大作为本区高等学历教育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确立,事业规模日趋扩大;整个中心作为政府办学的主导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政府部门加强职成教育指导、管理和服务的中介和桥梁,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客观条件;成教中心还在本区职成教育科研工作、队伍培训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区域化的有效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区职成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革的思路,形成了进一步加强建设的意见。落实了积极而科学的操作举措。目前,这类学校已从原来的16所调整到了7所,并且理顺了由镇政府主办、区教育局主管的体制,调整和优化了管理队伍,明确了集职成教育包括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定位,还创造性地探索了一镇一校、总校与社区校区整合的办学管理运行机制,资源组合得到了优化,办学实力得到了增强,常规管理得到了规范,成为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智力支撑。

其四,部门和行业办学机构加大了社会化、规范化的推进力度。农广校、工技校、职工培训学校、建设培训中心等部门和行业办学打破了部门、行业所有的局限,发挥了各自的资源、专业等优势,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为我区的职工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储备培训和农业服务体系人员继续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构建开创了新的局面。同时,由于主动参与了社会化培训市场竞争,学员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

净化了办学氛围。目前,全区这类学校已达到45所,其中a级学校8所,也涌现了一批先进的典型。如:去年我们接受了市教育评估院对a级学校抽查,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被市教委作为样板在全市推广。去年培训约3.5万多人次,占全区成人教育事业总量的12.3%以上,涉及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教育及社会生活类教育等。

社区教育蓬勃开展。根据市委、市府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总体目标和部署,结合我区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各镇成人学校都加挂了社区学校牌子,建立了由镇党委、政府领导挂帅的社区学校校务委员会,落实了社区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同时,积极扶植了村(居委)的社区教育点,积极培育了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和学习型家庭,从而初步形成了以各种学习型组织为基础和载体的终身学习网络,不断满足了广大居民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在大力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中,顺利完成了我区的市政府老年教育实事项目,实现了兴办一所区老年大学和完善南桥、奉城、庄行三所镇老年学校的目标,使老年人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形成了区老年大学为龙头、镇老年学校、各村(居委)老年分校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使全区的老年教育覆盖率和老年人参与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区老年教育实事工程的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市教委、市老龄委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改革,调研报告共

第1。

篇:国企改革调研报告国企改革调研报告—————中国工商银行改革调研中国工商银行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春,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产物。25年来,伴随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大潮,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指导下,工商银行经历了由一家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再到国家控股股份制银行的深刻转变,已经成长为国内领先、国际市值排名第一的大银行,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已经进入国际优秀大银行之列。作为中国最大的一家银行,工商银行的发展史就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史的缩影,工商银行的历史见证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成绩。

恰好在今年的寒假,我参加了由学校产权合作中心与工商银行之间举行的实_活动。让我有机会进入一家工商银行,在实_体验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这些年中所进行的战略改革和发展规划。

在本次的调研实_中,松江区泗泾支行的杨行长对于我的调研实_活动给了很大的帮助。知道了我需要调研国企改革的任务后,主动帮助提供了我许多的关于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料。让我在调研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起到了好大的帮助。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基本任务是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法规,通过国内外开展融资活动筹集社会资金,加强信贷资金管理,支持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其总资产已超过35,000亿人民币。美国《财富》杂志年以营业收入排序,工商银行列世界大企业500强第160位。《欧洲货币》和英国的《银行家》杂志以所有权益排序,工商银行列为全球1,000家大银行第6位。

与4万多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跨国公司等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牡丹卡是中国发卡量最大的银行卡,发卡量已达到5,800多万张。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进程,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到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更是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一场攻坚战中挺身而出,做出自己的榜样。克服社会自身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和自身发展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一条道路上,做好先锋排头兵的角色。

近些年来,为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建设,加速股份制改革步伐,中国工商银行在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与探索。其中包括:

一、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一)合理确定工作岗位,有效配置人力资源为有效地调控全行人员规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中国工商银行根据分支机构业务发展目标和岗位需求情况制定全行人员发展规划,确定各分支机构人员调控目标。通过加强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估,科学确定岗位职责、任职资格条件和考核指标,逐步建立管理类、专业类、营销类、操作类等岗位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按照管理幅度、机构数量、经营情况和业务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分支机构的岗位数量和人员编制。同时,按照“人、岗、事”三者之间合理匹配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度,所有岗位都必须通过竞聘取得。在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过程中,中国工商银行也严格依法合规操作,充分考虑了员工的承受能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采用人性化处理方式,设身处地地为员工利益着想,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呼声,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和操作程序,循序渐进,稳步实施,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二)更新传统用工观念,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中国工商银行将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劳动用工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从__年开始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全行所有员工都与我行签订了劳动合同,由固定工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打破了用工制度的“终身制”和“铁饭碗”,有效保障了银行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几年来,中国工商银行不断完善劳动合同的相关制度,强化员工的劳动合同意识,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全行实行统一的劳动合同文本,规范了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续订、终止和解除程序。实行劳动合同期限差异化管理,按照内部机构和业务流程设置工作岗位,依据工作岗位确定劳动合同期限,优化了劳动合同期限结构。按照“以岗定人”原则,实行员工竞聘上岗,竞岗成功的与我行签订相应期限的劳动合同,竞岗不成功的转入待岗和培训,初步建立了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机制。通过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了员工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员工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增强了银行依法用工、员工依法维权的意识,构建了银行与员工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三是提供多种统计分析手段进行数据挖掘,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能力;

四是搭建全方位的人员信息库,实现了全行数据的大集中。信息系统为每位员工建立了基本信息台帐,实行全行人员统一编码,一人一码,实现了总行对各分支机构各种人员的各类信息进行实时查询。使得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可以随时掌握每一位员工的用工状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和工资发放情况,可以及时纠正分支机构的不规范用工行为,确保全行严格依法合规用工,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保障作用(一)完善总量分配机制,提高工效挂钩效能从__年开始,在国家核定的工资总额计划范围内,中国工商银行对工资总额分配制度实行了渐进式、分步式的改革,逐渐加大了工资总额与经营效益的挂钩力度。年以劳动保障部对中国工商银行实行绩效工资总额管理为契机,工资总量分配完全实现了由指令性计划向年度绩效工资制度的转变,工资总量主要根据分支机构经营业绩进行分配,与机构人员规模脱钩,彻底改变了按照员工人数和人均工资水平进行总量分配的模式。年度又进一步完善了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构建了基于经济增加值的开放式绩效挂钩平台。主要特点是:第一,强化价值贡献激励。以国际领先商业银行广泛采用的经济增加值取代传统的利润作为绩效挂钩的核心指标,更真实地反映银行经营业绩对股东价值的贡献,实行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模式,从而构建起新的公司治理架构下股东价值和员工报酬的良性互动机制。

第二,构建开放式的绩效挂钩平台。按照薪酬管理中收益分享计划的原理,以经济增加值和收益分享比例为基础,设计了绩效工资的提成机制,提高了工资分配透明度。各分行可根据全年经营计划自行预测年度绩效工资,并按照实际经营情况调整工资总额使用进度。

第三,兼顾现实的经营环境差异,导入薪酬的市场竞争力理念。引入经营难度系数修正各分行基准收益分享比例,使绩效工资分配更合理地反映各分行付出的努力,同时引入同业工资水平比较、地区收入差异等市场性参数,以尽快提高我行在重点地区、重点城市薪酬水平的相对竞争力。

(二)转变员工增资机制,推广绩效工资制度从__年开始,中国工商银行全面实施绩效挂钩制度,根据财务支付能力和员工心理承受能力的变化,采取渐进式的改革策略,逐步按照业绩表现拉开员工收入差距。通过锁定员工固定工资、停止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政策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津补贴政策两项措施,彻底扭转了员工对行政性增资的预期。工资增量按照绩效挂钩的原则面向分支机构和个人进行分配,不断提高绩效工资在员工总收入中的占比,进而增强绩效工资对员工行为的激励作用,形成以绩效工资为主导的增资机制。

(三)分类实施薪酬制度改革,推进差异化薪酬体系建设在年成功实施一级分行行长薪酬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年在中国工商银行部分网点内启动了分支行经营管理者薪酬改革,彻底改变了管理者自定薪酬状况,突出了管理者薪酬与岗位价值、经营绩效、市场价格挂钩的原则,按照岗位价值和工作绩效拉开收入差距,初步实现了管理类员工薪酬结构、薪酬管理、绩效考评模式的转变。通过实施“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管理体制,强化了对经营管理者薪酬和绩效的激励和约束。通过引入延期支付、企业年金等工具,进一步强化了对经营管者的责任约束和长期激励,初步实现了即期激励和远期激励的协调。

人口数量:xx人(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xx人,流动人口:xx人;

职工人数:xx人;

从业人员:xx人。

经济总量:xx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xx万元。

耕地面积:xx万亩;

从事农业生产人数:xx人。

二、职工及居民生产生活情况1、在团场小城镇生活的居民有xx人;

连队职工家属有xx人;

吸引外来人口:xx人。

城镇化让职工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从几十年前无一块条田、一条林带、一段公路、一幢房屋的万古荒原,到绿树成荫、公路通畅、楼房耸立、万家安居的今天,土坯房彻底退出了职工群众的生活,在各农业连队,职工群众纷纷从灰扑扑的砖混结构住房中搬出来,住进小径通幽、草坪碧绿、配备健身器材的各式小区。我团城镇化成效显著,有目共睹。

城镇化让职工群众居民素质得到了提高,在享受城镇化方便的同时,也改掉了以前随意丢垃圾、随地吐痰、乱停车、乱1搭乱建、乱堆乱放等不文明_惯,居民成为社区文明环境的守护者,文明之风也根植到了居民的心中。

2、xx年xxx单位职工人均收入xx万元,比“十一五”增加xx万元;

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比“十一五”增加:xx元;

收入结构变化为:工资性收入:xx元,经营性收入:xx元,财产性收入:xx元,转移性收入:xx元。

下一步,我团把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工作抓手,深化团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全力落实团场职工多元增收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促进职工增收,团场增效。

三、

兵地融合发展我们要围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跨越,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合力攻坚,把支持加快民族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优先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加快推进民族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全面地改善我团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培育壮大富民产业,让全团各族群众紧密团结起来。

四、团场综合改革(一)强化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加强党的领导,是确保我团改革发展稳定正确方向的根本,是广泛凝聚改革共识、最大限度聚集改革合力的保证。党2的建设搞得好不好,党的领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事关我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事关我团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所以,我们必须搞好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作用发挥好。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化党在重大事项上的民主决策,党内民主决策团场各项事业大的发展方向,各农业连队、团直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意识,积极配合执行落实团党委的各项决策,从而实现团党委统揽全局的作用。

(二)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我团就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常态自加压力,要求对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必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并做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提升我团政府监管意识,落实监管责任重点是改变重审轻管、有权无责的现象,做到权责对应,切实将监管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从根本上破除“懒政”、“怠政”思维,清除“监管认知盲区”。

第二,完善制度建设,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我团通过认真落实绩效一级管理目标,促进带动二级管理目标,加强团场机关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转变工作作风、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努力构建一支学_型、创新型、服务型和廉洁型的团队,优质高效的完成各级党委和上级部门布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鼓励社会监督,强化行业自律3鼓励社会公众,尤其是利益相关方参与社会监督,提升公众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要求继承和发扬听党指挥、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还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工作体制、工作体系的保障。这几个方面有骨有皮、有血有肉,有机统一。不管哪个方面受损,都将影响到兵团的发展壮大。当前,兵团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_____关于兵团要“彰显‘军’的属性”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兵团特殊作用,让“三股势力”胆寒,让群众满意,让中央放心。

(四)确立“企”的市场主体地位企业文化是助力我团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我团要加强企业文化整合与品牌建设,创新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激励职工群众助力我团企业现代化建设。加强对我团国有资产、财政财务的管理,增强我团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树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将企业文化贯穿于我团企业发展、管理之中,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向着打造一流兵团企业的目标迈进。

五、团场政企分开改革方面团场政企分开改革建立符合我团城镇化管理的组织架构,强化团场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团场行政管理效4率,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在市域范围内条件较好的团场设立建制镇,完善各种行政功能。推动了一三三团团场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和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创新迈出坚实的步伐。

六、团场政企不分的弊端1、团场政企不分体制下对农业生产管理的弊端团场政企不分体制下对农业生产管理不利。目前,团场行政管理地位的现状是党政不分,政企不分,职能交叉,职责权限不明,目标定位困难,权力高度集中,监督机制较弱等方面,同样特殊的行政体制赋予团场行政管理特殊的作用,不仅对民族团结有影响,还表现在团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团场农耕都要团场统一安排,农产品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等五统一的方式。

2、目前团场与职工利益关系存在哪些问题团场的政治地位与其承担的“屯垦戍边”的任务不相称。现在较为流行的观点是把团场当企业看待,认为“团场在挤占地方”,团场法律地位的不明确,使得团场政治地位低下。团场职工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团场职工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因为体质的特殊性,只能参加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3、解决办法(1)明确团场的法律地位。

首先,要明确团场行政体制的法律地位,出台并完善相应5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使团场的基本制度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把各项工作都纳入到法律的轨道,杜绝个人的任意和随意。从而改变团场以往在管理中个人的权力过大,人治因素浓厚的不利因素。其次团场的发展要靠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2)优化团场行政管理体系建设适应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现代行政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组织结构和职责权限,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管理科学、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具有兵团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努力推进团场依法规范行政、高效优质行政、民主透明行政和清正廉洁行政。

(3)改革和完善团场决策机制团场应完善和规范政策的制定规则和程序,建立与职工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的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增加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和广泛的参与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度和责任制,通过规范和完善机制,避免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4)大力推进“三化”建设,实现团场经济快速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团场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在理顺行政体制、组织关系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团场的工作重6点。根据某单位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是团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性目标。

七、团场政企分开改革后,必须成立农业公司(一)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受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团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多年的实践证明,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推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带动产业链条延伸,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是探索发展特色农业之路的有效形式和必然选择。

(二)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事关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产品安全。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优势产区域发展主导产品,有利于资源、政策、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充分挖掘生产资料、品种、技术和物质装备等潜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优7势产区和规模优势,是多数地区增强农业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有利于把优势区域率先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节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夯实产业基础、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努力缩小差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在优势区域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打牢产业基础,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集聚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农产品加工、贮藏、包装、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八、实行“连社合一”团场政企分开改革的过程中,界定生产经营和社会管理职能的主要任务是:

(一)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落实团场下达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考核指标,负责连队社会稳定工作,开展平安连队和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

(二)组织和协调连队各种承包关系,推广农业先进适用8技术。

(三)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学_培训,组织引导职工按照市场需求发展庭院经济、自主创业。

(四)团场安排的其他任务。虽然各个阶段连队的主要任务和生产组织的方式有所不同,但连队具有生产组织、社会管理和维稳戍边的功能一直没有改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连队本身就是连社合一的。

对口援建为团场小城镇带来巨大推力。许多以往居住条件落后的贫困团场、边境团场在对口援建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团场小城镇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使是以往发展条件较好的团场小城镇,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提档升级,软硬件条件都有了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其次是符合中央提出的建城戍边的要求。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兵团的“三化”进程中,把城镇化放在了第一位,起到了聚集产业,提升经济实力的作用,起到了聚集人口,提升戍边能力的作用,起到了改善职工群众生活条件,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团场9的凝聚力。第三是有利于团场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口向团场小城镇集中,面对的是需求多样、就业充分、资本流动远比农业生产高效的市场,为团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来源:本站原创文章点击数:203我县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调研报告年,县局在全县梯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首批确定了32所中小学(其中小学16所)试点学校。一年多来,全县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如何推行的?效果怎样?存在哪些问题?今后该怎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政协科教文委民族宗教委员会按照常委会年的工作安排,于5—6月份适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三维教学目标。

年,面对我县学校课堂教学教法陈旧、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质量低,社会评价不高的情况,伊川县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及时提出“两轮驱动”(即一手抓课程改革,一手抓质量检测)战略,凝心聚力谋新发展,一心一意树新形象。3月31日,全县课改动员会召开,拉开了强力推进课改的大幕。

第二步,年在100所中小学重点推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

第三步,年在全县中小学推进。

印发课改方面的“教学动态”86期;

组织课改实验教师“课改大比武”活动2次;

课改论文、小论文评比5次;

对课改实验学校全面视导4次、大规模调研6次。同时,各乡镇中心学校相继召开课改动员会20次、课改现场会22次、课改促进会25次,到课改先进学校学_累计2700人次。

优秀教师典型有城关周村小学的代彦芳、高山矿校的张艳伊、平等四合头小学的任秋龙、鸣皋二小的吴彩娜、酒后和乐小学的苗素娟、葛寨小学的张义、白元省源头小学的王贵锋、水寨小学的赵丽、白沙小学的张雪栋、半坡小学的戴亚利、江左小学的范锦、吕店小学的范晓娜、彭婆东高屯小学的闫小品、实验小学的韦晓丽、西场学校的刘光霞等。

二、小学课改的成效一年来,我县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迈出了一大步,上了一个新台阶,可以概括为“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轰轰烈烈”主要表现为四个高潮。

11月22日,白沙镇中心学校召开中小学校长、课改教师再动员促进会,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课改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

第二,学_、研究导学案掀起了高潮。一是研究、实践导学案的学校数量迅速增加。县局在鸦岭一中召开课改现场会后,高山矿校、鸣皋二小、酒后和乐小学、城关周村小学等7所小学都积极进行导学案的研究和实践,研究、实践导学案的学校由我县原来的3所学校迅速增加到14所,占课改实验学校的43.8%。二是在印制导学案上舍得投入。据不完全统计,有68%的课改实验学校正在积极筹措资金购买印制导学案的设备——一体机。高山矿校、鸣皋二小、半坡小学、葛寨小学、白沙小学等小学已购买了一体机。

第三,掀起了一个营造课改氛围的高潮。为了激励教师、学生的课改信心和课改的激情,对外树立课改学校的良好形象,不少课改学校注意营造比较浓厚的课改氛围。高山矿校、酒后和乐、城关周村小学、半坡小学等学校就比较注重营造课改氛围,这些学校不管是校园、还是教室,不仅有课改方面的横幅、课改方面的名言,而且还有教师、学生在课改方面的感言,极大地推动了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四,非课改学校掀起了一个加入课改学校的高潮。一是一些学校志愿加入课改学校。城关实小、县直二小、县直三小等学校目前已经志愿加入课改学校行列,有序进行自己的课改工作。二是部分乡镇有序扩大实验学校。葛寨乡中心学校、白沙镇中心学校和城关镇中心学校分别组织本乡镇的7所、5所和7所成建制小学整体在本学校提前进行课改。“扎扎实实”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课改实验学校明确提出了各自的课改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所有课改实验学校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明确了各自的课改理念,用以指导各自的课改实践,克服课改的盲目性。这些理念都能体现课改的总体目标和课改的精髓,同时又朗朗上口。如,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而追求(城关周村小学)、打造生活课堂、点燃思维火花、保护纯真童心(高山矿校)、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学_,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鸣皋二小)、培育阳光生命、奠定智慧人生(白元省源头小学)、我学_我精彩,我精彩我快乐(水寨小学)、在学_中找到快乐,在课堂中找到自信(江左小学)、每天成功一小步,携手踏上成才路(葛寨小学)、给学生美好生命,奠定智慧人生(实验小学)、立足大班额,打造高效课堂(西场学校)。

第二,课改学校相继确定了各自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个体差异性。但作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毕竟有规律可循。因此,所有的课改实验学校的都依据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水平、学校固有的传统,确定了适合自身校情、师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模式更能体现课改的总体目标和最高目标,更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如,“二五导学案模式”(城关周村小学)、“六步学案导学”(高山矿校)、“五步导学法”(鸣皋二小)、“126模式”(酒后和乐小学)、“六步教学模式”(葛寨小学)、“5+1互动教学法”(白元省源头小学)、“231课改模式”(水寨小学)、“518模式”(白沙小学)、“131课堂模式”(半坡小学)。

课堂教学模式一经确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很快被熟练地掌握,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载体。

第三,大部分学校课改教师数量大幅增加。

课堂教学改革的明显成效极大地激发出广大教师投身改革的热情和激情,教师的主动性增强了,参与面广了,教改的氛围浓了。

年4月课改伊始,60%的实验学校只有2—3个教师参与,且只在个别班级进行实验。到年底,有78%的实验学校增加了实验教师数量,小学3—6年级的教师几乎全部参加。第四,大部分学校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是大部分学生敢说了、会说了、主动说了、乐于说了;

四是小组合作学_多了、讨论多了、会讨论的多了;

五是学生展示积极了、展示精彩多了、分类展示多了;

六是学生课堂训练量增加了、训练形式多了、趣味性强了。

三、小学课改工作存在的问题虽然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有许多方面需要探索、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有许多经验需要提炼。

调研中我们发现有7个具体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1、学生预_没有实效。主要表现为预_时间不充分、预_内容没有问题化、预_没有在课前进行、真正预_的学生少。

2、小组合作学_流于形式。有的合作时机不恰当、有的学生不会合作、有的合作乱而无序,真正合作的学生少。

3、学生展示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有的展示的问题价值低、有的展示的形式单调、有的展示没有重点、有的展示随意性大,真正展示的学生少。

4、教师点拨拓展不力。重点是有的抓不住学生问题的闪光点、有的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该点拨时不点拨、有的该拓展时不会拓展,教师的导学作用没有真正的发挥。

5、学生的“动”是表面的动。体现为有的学生身动而心未动、有的仍然是被动而非主动、有的课堂只是浅层次的“动”,课堂追求的只是表面的热闹。

6、课堂反馈检测不落实。有的没有检测内容、有的没有检测时间、有的检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测,课堂检测、堂堂清成为一种空想。

7、课堂开放是“伪”开放。主要表现在有的课堂教师仍然讲的多、有的课堂学生有效活动少、有的课堂教师仍然不相信学生,总是忍不住要讲一通、灌输一把,教师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_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这些问题,需要县主管部门、县基础教研室和每个课改实验学校认真思考,加强研讨,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加以解决,为我县课改向更高层次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我县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才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四、今后课改工作的建议及对策第一,课堂教学模式需进一步完善。

二是需要完善反馈检测,要求每节课都能当堂进行检测,使“双基”真正落实,达到堂堂清。

第二,导学案的研究与实践需进一步加强。

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从县局领导到广大教师,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但导学案的研究与实践还需进一步加强。今后,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学科带头作用,在小学五年级部分学科使用统一导学案。县基础教研室切实加强对基层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要组织各学科进行导学案的编写工作,并积极召开导学案方面的研讨会。

第三,需加强对课改操作层面具体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县部分课改学校还停留在喊课改口号的,要解决课改思想认识问题和营造课改氛围阶段,着重解决课改中具体的操作性问题,要从形式向内容过度,向课改的深水区发展深化改革调研报告(共8篇)。

教育改革调研报告

区教育局“以职成教育为突破口,构筑区域人才培养的平台”作为调研课题,对区域内成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成就进行了回顾,对职成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研制了对策与措施。报告最后又以“社区学院调研报告”及“奉贤中等专业学校调研报告”作为局调研报告的附件,予以佐证。

近几年来,奉贤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经济为宗旨、面向市场为导向,立足提高我区人力资源素质,积极推进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不断加强知识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为奉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奉贤区职成教育的现状与概况:

全区有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校、培训机构共58所。其中教育局直属的有2所(成教中心、奉贤中专)乡镇成校7所市老年大学奉贤分校1所部门、行业(企业)办学3所(工业技校、农业技校、职工培训学校)社会力量办学45所。事业总量达到了286138人次比上年净增了9万人次。而且办学层次正在高移、重点比较突出同时又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规格、多样化的局面体现了职成教育多功能的特点和直接有效以及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有13476人接受了学历教育和文化基础教育其中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的人数分别占了35%和36%;又如:有77774人次接受了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157579人次接受了社会文化生活教育这既适应了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又为实现农民市民化和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再如:有17277人次老年人接受了教育占到了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2.05%这又证明了我区的终身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二、取得的成就与基本经验:

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始终结合奉贤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开创了奉贤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培训的新局面。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在职成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与特色:

1、办学体制呈现了多元化的良好态势。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在巩固和调整、完善以区成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成校为枢纽、以社区及村(企业)办学点为基础的三级办学网络的同时,抓住了上海市百所中职校重点建设工程的契机,抓住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抓住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条例》相继出台并施行的契机,着力推进了职成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又在20取得了质的突破,逐年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自主、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格局。

其一,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又有新的起色。该校作为上海市现代化、示范性的中等职校,顺利通了上海市百校重点建设的评估和国家级重点中专的复评,并积极开展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了我区,乃至上海职教领域的一个亮点。抓住奉贤产业结构调整和“三个集中”战略实施,调整中职专业设置,瞄准各工业开发区、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崛起,积极培养一大批中级专业人才和劳动者。同时又与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等高职院校成功进行了办学合作,为向高职延伸奠定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并且学生证了专业建设,已有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成为或申报为上海市重点专业。更值得指出的是,该校注重教育质量,打造品牌优势,年有效控制了校外办学点的参与力度和规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8%的历史新高。

其二,区成教中心的功能建设得到了加强。该校充分发挥了区域内职成教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其中,电大作为本区高等学历教育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确立,事业规模日趋扩大;整个中心作为政府办学的主导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政府部门加强职成教育指导、管理和服务的中介和桥梁,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客观条件;成教中心还在本区职成教育科研工作、队伍培训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区域化的有效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区职成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其三,乡镇成人学校的布局调整和功能定位工作进展顺利。结合奉贤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三个集中”的进程,以及“1+2+5”的城镇体系的构建,在以往开展《上海郊区成人教育办学群建设的研究》和《奉贤区乡镇成人学校体制、布局、功能的研究》两项课题工作的基础上,区教育局会同各镇政府对新形势下成人学校管理体制、设点布局和功能定位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理清了改革的思路,形成了进一步加强建设的意见。落实了积极而科学的操作举措。目前,这类学校已从原来的16所调整到了7所,并且理顺了由镇政府主办、区教育局主管的体制,调整和优化了管理队伍,明确了集职成教育包括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定位,还创造性地探索了一镇一校、总校与社区校区整合的办学管理运行机制,资源组合得到了优化,办学实力得到了增强,常规管理得到了规范,成为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智力支撑。

其四,部门和行业办学机构加大了社会化、规范化的推进力度。农广校、工技校、职工培训学校、建设培训中心等部门和行业办学打破了部门、行业所有的局限,发挥了各自的资源、专业等优势,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为我区的职工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储备培训和农业服务体系人员继续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构建开创了新的局面。同时,由于主动参与了社会化培训市场竞争,学员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

其五,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健康发展。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16字方针,加大了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支持和管理力度,包括:开展了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为主题的风采展示和法制宣传周等系列活动;组织了校院长和档案管理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和完善了办学水平分等定级评估及其社会公示的长效管理机制。与此同时,还会同民政、物价、税务等有关部门,开展了规范登记、常规检查、整改验收、执法检查等工作,使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真正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从而有效地遏止了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文化补课等违规现象,有效地遏制了无序竞争,净化了办学氛围。目前,全区这类学校已达到45所,其中a级学校8所,也涌现了一批先进的典型。如:去年我们接受了市教育评估院对a级学校抽查,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被市教委作为样板在全市推广。去年培训约3.5万多人次,占全区成人教育事业总量的12.3%以上,涉及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教育及社会生活类教育等。

2、学习型社区建设呈现了整体攀升的良好态势。

社区教育蓬勃开展。根据市委、市府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总体目标和部署,结合我区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各镇成人学校都加挂了社区学校牌子,建立了由镇党委、政府领导挂帅的社区学校校务委员会,落实了社区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同时,积极扶植了村(居委)的社区教育点,积极培育了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和学习型家庭,从而初步形成了以各种学习型组织为基础和载体的终身学习网络,不断满足了广大居民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在大力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中,顺利完成了我区的市政府老年教育实事项目,实现了兴办一所区老年大学和完善南桥、奉城、庄行三所镇老年学校的目标,使老年人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形成了区老年大学为龙头、镇老年学校、各村(居委)老年分校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使全区的老年教育覆盖率和老年人参与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区老年教育实事工程的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市教委、市老龄委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我们始终把创建“学习型”社区,提高全区市民的整体素质作为职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头戏。近三年来,全区近60万人次参加学习、进修、培训,老年教育、妇女教育、农民教育、职工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行业培训等教育蓬勃开展,创建学习型社会正在向纵深发展。

目前,全区7个镇都有社区学校,组织全区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市民参加各自需要的各类教育,推进成人公益性、娱乐性教育培训,去年社区教育培训达16万人次,促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3、农民市民化培训呈现了项目与职业并举的良好态势。

立足“三农”高度,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致富的目标,以具体项目为抓手,实施“燎原计划”与“万家富”工程有机结合,广泛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优、稀”农副产业实用新技术培训,这是我区多年来在农业劳动者教育培训上所形成的一大特色。近年来,根据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改革和发展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又是职成教育必须研究、探索的一大课题。由此,在继续以各镇成人学校为载体,落实了18个技术培训与推广项目的同时,依托区农广校,实施了区府的万名农民培训实事工程,其完成率达到了143.1%,其内容也转到了以绿色农业、高效农业为重点,并使千余人获得了绿色证书。在此基础上,还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大力兴办了农民职业储备培训和就业转移培训,接受培训的农民达1.5万人次。

为了使这项培训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实效化,从而实现以教育支持来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岁末年初时,拟定了《奉贤区农民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其《操作规程》,明确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项目指向和以提高就业能力、就业率为目标的培训要求,并落实了办公室和具体人员。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学校教育和社会化培训机构为抓手,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坚持以“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为主,让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待岗、转岗社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就去年各镇成人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培训人数达5万人次。

4、职成教育两级管理、三级办学网络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区、镇两级政府管理全区职成教育,加强规划、指导、督查等职能,发挥主导作用。区、镇、村(居委会)三级适应市场自主办学,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又有新的起色。该校作为上海市现代化、示范性的中等职校,顺利通了上海市百校重点建设的评估和国家级重点中专的复评,并积极开展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了我区,乃至上海职教领域的一个亮点。同时又与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等高职院校成功进行了办学合作,为向高职延伸奠定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更值得指出的是,该校注重教育质量,打造品牌优势,2004年有效控制了校外办学点的参与力度和规模。南桥江海成人学校、奉城成人学校和庄行成人学校是上海市示范性乡镇成校,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和特色专业。

5、深化教学和科研改革呈现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的良好态势。

组织开展了职成教育系统的第2004年教学论文竞赛活动,极大地提高各职、成校深化教学改革和开展教学科研的自觉性、积极性,而且为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抓手,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搭建了舞台。

更为可喜的是,开展聚焦到职成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开展了国家教育规划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成职教科的《支持教师多元化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成教中心的《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区域化管理机制的研究》、奉贤中专的《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和南桥镇成校的《成人学校专职教师一专多能的策略研究》的结题工作。

三、职成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区职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奉贤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转型实际需要相比,无论在培训观念、组织管理、考核评价还是在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差距,与奉贤基本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区域层面上的统筹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建立统筹管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综合性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乡镇成人学校的发展水平不均衡,现代化程度不高;农民市民化培训和弱势群体培训缺乏支持氛围和支持力度;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层次、专业、结构布局尚欠合理,办学的社会氛围并不宽松;等等。

1、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职成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条块分割,部门各自为政,行业垄断控制性办学制约整体发展,政府部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发展职成教育缺乏宏观性、科学性。区成人教育委员会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立统筹管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综合性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镇成人学校建设明显薄弱,发展水平不均衡。镇政府应承担职责与义务不尽到位。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仍有1所(青村)成人学校没有解决独立建制问题,各成人学校的编制问题还没有落实,4所(金汇、青村、四团、柘林)成人学校设在社区,对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不便。

3、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设施、设备欠缺严重,简陋陈旧,难以适应高新层次的成人继续教育和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

4、有关职能部门人才培养、培训规划不健全。各镇、委、办、局都应对本部门人才培养及干部培训作出规划,但不少部门缺乏人才意识和培训措施,甚至无规划,人才观念、人力资源开发观念极为淡薄。

5、职业技能教育、就业再就业培训与现有企业用人制度不适应。企业为降低成本,不规范用工,无证上岗,明显降低企业员工素质,但又缺乏有效劳动监察。不少企业忽视在职职工的培训,根据国家规定的职工培训经费不在成本中提留,即使提留挪作他用,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摆不上位置,而有关职能部门又不对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作审计监督。“劳动准入制度”推进缓慢。

6、职业技术等级培训与技能考工考核关系没有理顺。培训面难以推开,缺乏开展社会化培训、专业化技能等级考核的良性循环机制。

7、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未摆上重要位置。尚处在自发状态,缺乏部门协调配合与综合管理。

8、全民学习尚未得到社会响应,整体提高市民素质未受到一些领导、部门的重视。终身教育理念缺乏社会舆论导向。

四、对策与措施:

1、正确树立“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观念。各级领导、部门及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职成教育在全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方面,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发展新型工业、实现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再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等都得依靠职成教育,发展职成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实践,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区政府应将各镇政府、职能部门的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年终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之一。各镇政府、各委、办、局职能部门必须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切实落实培养、培训措施。各部门要有专(兼)职分管教育领导和办学干部,加大对企业、行业职工教育和新型农民培训的指导和督查,扎实推进人才的培养和干部职工素质的提高。

2、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区镇分级管理的全员教育管理体制。建议将原来的区成人教育委员会更名为奉贤区职成教育委员会(由区教育、劳动保障、人事、财政、计划、经济、建设、商业、农业、妇联、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及部分行业、集团企业参与),研究解决职成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增强其职能和协调面。各镇建立相应的成人教育协调机构——镇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委员会。

3、切实加大职成教育经费的投入。根据国家规定的经费渠道,必须确保:

(3)农村教育经费附加中的20%应用于成人教育发展;。

(4)每年均应安排职成教育专项(重点项目培训、重大工程)经费;。

(5)社区教育为公益性教育,必须有政府适量、稳定的资金投入来保障开展培训;。

(6)区、镇政府应安排部分经费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进一步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重点建设好国家级、市级标志性重点中专,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调整职成专业设置,不断满足奉贤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准则,坚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并重,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机结合的办学路子,加强与完善区成教中心建设,筹建区社区学院。充分利用区域内大学园区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职成校与各高校的协调与沟通,搭建“双向互动、交流合作”的培训平台,引入高校先进办学理念,延伸培训领域,拓展培训空间。使高校的师资、设备、人文环境、办学理念等优质资源在推进全区职成教育中发挥独特优势。扩大对外合作办学,使我区职成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5、努力改变镇成人学校建设的薄弱局面。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市教委、市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郊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尽快转发2004年2月区教育局提交给区政府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和管理的请示》。各有关部门要在学校建制、编制、经费、基本建设上给予积极支持。必须进一步明确镇政府的管理职责,加大支持、扶持力度,使镇成人学校真正成为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党员教育基地、科教兴镇基地、社区教育基地。

6、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类学校师资、专业、基地等优势,把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摆到各职成校办学重点内容之一,由学校专业学科为本转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大对社会化下岗转岗人员的技能技术培训力度。区劳动部门可将培训岗位向社会公布,分解培训任务到各镇成人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推开培训面。加强就业指导与推荐,促进社会稳定。

7、要充分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素质教育。从入口关上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综合管理,按照谁用工谁负责培训的原则,组织职成学校加大培训力度,经济、计划、建设、商业、公安、综治等部门联席办公,可试行《奉贤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证》制度,推动外来务工人员上岗前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业必备技能教育及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确保奉贤劳动大军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

8、积极推行、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切实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后就业”,建议加强劳动监察检查,保证企业劳动者素质不断提升。理顺培训与考核的管理机制,拓宽办学面,鼓励教育机构、社会力量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从严把关考工考核,切实构筑“培训社会化、考工专业化”的“一门式”服务机制。

9、努力构建奉贤以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1)由政府牵头,搭建奉贤学习型城市(协调)机构,构筑学习的平台,统筹规划全区全民学习目标与任务。(2)大力发展和创新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现代科学文化素质。(3)认真办好各镇社区学校,明确实质性发展目标,创建奉贤区社区学院。(4)必须加大舆论宣传导向,树立学习型家庭典型,确立市民学习化理念。

改革调研报告范文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近日,我们先后深入六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及部分国企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晋城市国资国企的基本情况。

1.企业总户数:据调查,截至20__年底,全市纳入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编制范围的企业共有284户,所属独立核算单位384户。其中:市级国有企业90户,所属独立核算单位190户,县级国有企业194户。我市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第二和第三产业,涉及煤化工、电力、燃气、商品批发、建筑、社会服务等行业。

2.企业经营情况:据统计,20__年度,全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759121.67万元,同比减少13.85%。其中:市级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1227522.19万元,占全市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的69.78%;县级国有企业营业收入531599.48亿元,占全市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的30.22%。全市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5636.51万元,同比减少93.30%,其中:市级国有企业实现利润27538.51万元,县级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902万元。全市国有企业上缴税费262832.53万元,其中市级国有企业上缴146271.98万元,占全市国有企业的55.65%;县级国有企业上缴116560.55万元,占全市国有企业的44.35%。

3.企业资产状况:截止20__年末,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8461610.19万元,同比增长7.65%;其中:市级资产总额5147138.37万元,占总额的60.82%,同比增长9.83%;县级资产总额3314471.83万元,占总额的39.18%,同比增长4.44%。全市国有企业负债总额为4928332.94万元,同比增长13.83%。全市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3533277.25万元,同比增长0.07%。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0.26%,其中:市级国有企业101.44%,县级国有企业98.61%。全市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58.24%,其中:市级国有企业59.76%,县级国有企业55.89%。从资产规模看,兰花集团、沁和能源集团、城投公司、天泽煤化工等排名全市前十位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资产总额为6552800.25万元,占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77.44%。

二、国企改革呈现新态势。

1.引进民营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多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优质民营资本等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企业加快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兰花集团是山西省首家煤炭类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煤炭行业效益十佳企业”,是晋城市唯一的上市公司和利税大户。天泽集团不断抢抓政策机遇,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并经过两轮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一个仅有300万元固定资产、300名职工、年产3000吨合成氨规模的小厂,发展成为由12家股东持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煤化工企业集团,仅20__年就以增资扩股方式引进深圳兴悦2亿元、北京基洛夫3000万元、安徽辉隆3000万元战略投资,经营者和职工合股基金会增资扩股10791万元,共计36791万元。该企业现有总资产39亿元,年产值近40亿元,是山西省最大的尿素企业和全国最大的大颗粒尿素企业。1999年至20__年创利税39亿元,其中,上交税金12.71亿元。市属国有股历年累计分红达4.16亿元,现市属国有股账面价值为3.44亿元,总计达到7.6亿元,较历年实际投入的0.55亿元增加了12.77倍。今年1—9月份实现利税2.2亿元。在岗职工3200人,年人均收入达5.4万元。天泽集团之所以能在全市率先发展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业,得益于他们创新灵活的管理体制,积极引进民营资本,实现跨越式发展,才使得国有资本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得以显著增强,真正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2.实行“两个置换”,国企变民企。在国企改革工作中,市县两级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濒临破产的企业实行“两个置换”,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区180家国有、集体企业中,完成明晰产权制度改革的有154家,改制比例达到了85.6%。高平市211家国有二轻企业中目前已有172家完成了改制,剩余39家企业涉及到的1600余名职工,正在进行经济补偿及各项费用的核算。城区物资公司改制前属于上访单位,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实现了国有产权和职工身份“双置换”,使企业重获新生。白马王啤酒厂于20__年停产,欠缴职工各类保险200多万元,去年由一民营资本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了收购,买断了职工身份,“4050”等70名人员全部留用,通过进行股权转让,该厂900多万元的外债已还清,目前新实施的三个项目中:晋城技师学院七岭店校区现有的1000多名学生已正式开课,崇实七岭店初级中学正在加紧建设,白马王纯净水新上流水线即将投产。高平凤凰织品公司通过一次性买断工龄,实行职工身份置换,聘任上岗,改制为民营企业吉利尔潞绸集团,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丝麻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3.激活土地资源,解决资金难题。我市在国企改革工作中,通过对国有土地进行租赁、拍卖等方式,盘活了土地资源,解决了企业改制所需资金。在国企改革工作中激活土地要素,已成为我市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的一条成功之路。高平市在推进二轻企业改制中,先由政府投入4亿元改制资金将312.4亩土地收储入库后再进行拍卖,盘活了165.08亩土地,拍卖资金达3.8亿余元,目前,政府已基本收回改制成本,安置职工4700人,极大地调动了企业改制的积极性。城区农机公司在20__年改制前,有44名职工工资无着落,养老、医疗保险多年欠缴,公司负债2200多万,通过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后,获得了1490万元资金。通过彻底改制,国有资产没有流失,职工利益得到了保障,归还银行贷款600万元,政府收入100多万元。同时,又解决了国有产权和职工身份置换,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4.实行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我市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中,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积极推动国有集体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行了以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公司制改革。晋城市建筑安装公司于20__年顺利完成了国有产权和职工身份的双置换,改制为金建集团,实行公司化运营,下设11个子公司,推行全员职工持股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持大股的运营模式,建立了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发展态势良好。阳城县针对拥有县城规划黄金地段范围内650余亩优质土地资源和经营资产的企业,坚持“资产保值、稳定保障、职工自愿、程序合法”的原则,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营经济参与,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通过将县城镇集体工业联社欣昌资产投资公司等国有二轻企业在煤企所持有的股本,转让给县煤炭资源整合主体企业阳泰集团后,按照出资比例,重新调整了股权结构,并完成了工商登记,实现了股权的优化,建立起了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国企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职工退休养老难。目前,职工退休难和领不到退休金是我市国企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全市而言,除高平市、沁水县国企职工能够正常退休并按时领到退休金外,市属国企和其他县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某县自20__年以来,有50%的国企职工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有近6000名职工办不了退休手续,国有、集体企业累计欠缴各类费用57亿元。其中有一国企,1955年建厂,现有职工274人,欠缴养老保险800多万元,由职工自己垫支办理退休手续的达140多万元。某县监管的71家国资国企,负债达11亿多元,其中,二轻系统有29个企业,在册职工1700人,未交养老保险的职工达800多人。某县国有独资、控股、参股企业共63个,职工人数4万多人,企业资产总额489.5亿元,而负债就300多亿元。在国企改革中,有的企业缺乏改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待观望;有的主管单位忙于应付职工上访,造成政企不分。还存在职工户籍、工作和生活同在一地,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标准却不一致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极易导致职工上访和造成社会不稳定。

2.企业改制成本高。企业负担重,历史遗留问题多,改制成本高,仍是影响国企改革深入推进的最大阻力。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要求,国企改制较之前增加了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意见书、进入产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等四个环节的中介费用支出。而职工身份置换费和退休养老金也在逐年提高。前几年,职工身份置换费用,每人每个工龄每年不到1000元,而现在大约为2500元。一些费用的增加,改制企业无法承受,改革推进困难。例如,阳城县如对国企完成彻底改制,所需资金5至7亿元。城区11家二轻企业改制所需的置换费用需要1.5亿元。泽州县粮食局的11个城镇公司和18个基层粮站现有的500多名职工,如果在20__年改革,只需5000多万元就能完成彻底改制,现在则需要1亿元的改制成本。

3.国企发展后继乏力。我市非煤国资国企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潜在危机是职工趋于老化,“4050”人员多,女职工多,困难职工、困难家庭多,上访人员多,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企业领导班子缺人选。阳城县陶瓷厂是1955年建成的老厂,现有职工359人,退休职工200人。近几年,该企业为阳城县建瓷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但自身却面临着人员老化的困境,由于薪酬待遇较低,20__年至今,就没招进新的技术工人,企业严重缺乏发展后劲。陵川县工具厂是1952年建设的老厂,现有110名职工,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即便产品价格高于南方企业,企业仍难以盈利,而南方企业则通过价格优势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该企业生产和经营状况的日益下滑,直接造成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企业留不住人才,现有职工年龄偏大,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还有的国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杀手锏”产品少,品牌的含金量、覆盖面和影响力不高。有的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影响国企改革步伐的因素除了部分领导对国企改革工作不够重视,推动不力之外,关键还在于体制机制不健全,主体责任不明确,主管部门对企业监管不到位。某县,现有63个国有集体企业,但至今没有国资监管机构,今年初才刚成立了国有企业改革领导组。有的县市区将国企改革职能设在改革和发展研究中心,有的设在经济和商务局,还有的设在二轻局。某县,十年来未出台过国有企业改革相关文件,20__年和20__年,省、市分别调整了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但该县仍维持原状。尤其是20__年全市煤炭资源整合之后,煤炭企业形成了双重管理和“两个婆家”的管理体制。由于体制机制不合理、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企业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一些企业经济效益逐渐下滑,连年出现亏损。市国资委监管的晋钢、二机、唐安缫丝厂、阳城缫丝厂等企业在改制或破产后,现有的596名退休党员党组织关系迟迟移交不到属地,导致这些党员无法正常参加属地的党组织生活。

5.企业改制不彻底。通过前两轮的国企改革,全市国有企业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一股独大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全市大约有近90%的企业股权不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改制不彻底,机器设备闲置,有的甚至被放坏。例如,某县共有155家城镇国有集体企业,其中就有134家企业改制不彻底,占企业总数的86.4%。同时,在国资国企改革中还存在改革就是卖地、就是卖资产等问题。

四、扎实推进国企改革的几点建议。

1.注入新活力新动力,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应谨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因此,市、县在推进国企改革工作中,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要以市场为主体,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统领,以做大做强国有经济为目标,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资本效率为中心,进一步破除和突破一股独大的体制障碍,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探索企业员工持股的有效形式,实现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落实企业法定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要通过界定功能,明确不同企业的战略定位,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推动企业同市场经济融合,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参股持股,激发企业活力,谨慎发展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议市、县两级,要选择1至2个企业作为改革试点,并通过典型示范,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国企改革中推广。

2.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进一步完善各类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理顺和加强推进国企改革的体制机制,应尽快充实完善市县国企改革领导组。建议将市、县委改革办、经济和生态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组织部等部门列入市县国企改革领导组。各级政府要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真正建立起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运用市场化监管手段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不干预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市县国资委的角色要尽快从管资产、管人向管资本转变,积极探索产权和人的改革问题。要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多措并举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施信息公开,建立阳光国企,强化决策问责和监督问责,从制度上遏制国有企业腐败问题。要建立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和优化配置机制,加快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

3.科学制定改制方案,创新一企一策改革模式。根据中央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要求,国企改革不设时间表,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应采取个体化的实施方案,实行一企一策,一厂一方案的改革措施。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为避免搞一刀切,市县两级要根据所属企业的客观实际,“量体裁衣”,分别制定改革方案,并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后,上报市县主管单位与企业进行对接,在确保可操作、能实施的基础上,经市、县国企改革领导组审议后付诸实施。坚持成熟一个,审议一个,实施一个。要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清产核资,制定职工安置,资产、债务处置等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要坚持试点运作、稳步推进、总结经验、全面推广、谨慎改革的原则,为国企改革提供有力的政策保证。

4.着力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国企改制专项资金。为扎扎实实推进国企改革工作,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和国企改革的需求,筹建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并重点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企业改制重组、职工安置等工作。要结合本地国企改革的客观实际,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建立国企改革启动基金,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完成彻底改制。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盘活国有资产,为加快国企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5.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国企改革主体责任。国企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委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要坚持把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把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创新国有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各级行政主管,要成为推进国企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坚定信心,勇挑重担,主动承担起国企改革的重任,下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工作,化解和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有的放矢地解决破产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要认真厘清部门职责,明确责任主体,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矛盾,推进全市国企改革健康发展。

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水利建设投资体制也紧跟改革步伐,实行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水利发展战略的大好形势下,水利建设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审时度势,不断进取,就要在水利投资体制上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和探索。因地制宜的用好、管好水利资金,将对水利建设事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说深化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具有必要性。

1.是促进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实践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发展战略的新时期,水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命脉,而且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人类生存的命脉。因此,兴修水利工程、节约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水利建设步伐,使水利建设资金投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促进了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

2.是加快节水农业发展的需要。

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都是优先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以色列、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都运用了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来发展本国的农业,同时也发展了本国的经济,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土地干旱双重矛盾,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实行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后,把投资的重点转移到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大江、大河的治理上,对于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主要还是依靠地方自筹资金。这虽然增加了地方政府及农民的经济压力,但同时也推进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速度。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制,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以地方自筹资金为主,国家补贴为辅。到2002年,我市共建设节灌工程达4819处,占总耕地面积的48.5%,打抗旱水源井49719眼,极大的缓解了农村用水难的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加快了节水农业发展步伐。因此说,水利投资体制改革不仅十分必要,成效也是十分显著的。

(一)取得的成就。

在资金分配上,实行专款专用,不挪用、挤占专用物资,遵。

循性质不变、资金不乱的原则。在拨发水利物资上,严格按照轻重缓急程度发放资金,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农田水利建设方面。

由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今天,完全打破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依赖国家投资兴建水利工程的传统做法,采取了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资体制兴办水利。大同区在采用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集资办水利上工作比较突出,5年来在区水务局的组织协调下,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会同国家、省、市投入资金,对水利建设投资共6000多万,新打机电井1200多眼,上喷灌590套,管输352处,滴灌250处,为农村安装自来水工程71处,对九大涝区进行了全面治理。四县还采取了农民自筹资金打股份井的举措,且卓有成效。实行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不但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动员全社会关心帮助水利事业,还吸引和激励了农民投资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良性运行机制。

2.水利基本建设方面。

98年洪水造成的严重损失让我们铭记了洪水的无情和重视防汛度讯的作用,并在防汛物资的发放上采取了优先保障措施,时刻做好了应急准备。在两江堤防和城市防洪工程的灾后修复和提高标准建设上,国家已改变了以往的全额无偿投入方式,实行了国家投入和地方匹配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即1998—1999年国投与地方匹配比为1:1,2000—2001年国投与地方匹配比为4:

1,2002年国投与地方匹配比为1:1.5,逐年增加了地方匹配的比例。这不仅调动了地方政府兴建水利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地方政府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的责任感。这种投资体制的改革,从国民经济的总体角度来讲,应该是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二、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集资办水利还只是初级阶段,有待于规范和完善。投资方式还是主要依靠国家拨款,省、市匹配,下面的区县还没有能力承担自筹资金,只能靠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部分自筹资金;对于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比较长,见效慢,不比经营性项目,能够立竿见影见到效益,资金能在较短时间收回。所以,农民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再就是在水利投资形式上还不具备引入新机制的条件。

三、提出建议或措施、对策。

1.争取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金去争取国家的投入资金,从而发展我市的水利事业。

2.大胆改革投融资体制,引入bot方式发展水利。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的项目融资方式,其含义是“建设—运营—移交”。典型的bot形式,是政府部门同私营部门(在我国表现为外商投资)的项目公司签定合同,由项目公司筹资和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公司在协议期内拥有、运营和维护这项设施,并通过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来回收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利润。协议期满后,这项设施的所有权无偿移交给政府。近几年我国已开始重视bot方式的运用,并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实践证实了bot融资建设方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在水利建设资金缺乏的情况下,要发展我市的水利事业,仅靠国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新的投资方式运用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是引进独资(内外),也可以是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实体参与投资和运营,比如在城镇供水、污水处理、水利经营等投资回收期较短的经营性项目上,运用bot方式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促进我市水利工程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适合bot的项目,也可以通过证券市场筹措资金等方式进行开发建设。

3.建立多渠道水利建设投资体制。

少,就建设多少,有时甚至还没有将水利投入完全用在兴修水利上,这不仅增加了国家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很不利于地方水利设施建设。当然,国家的投入固然重要,但我们应该转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对水环境治理和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要调动社会力量,采用多渠道水利建设投资体制。即是市政府投资倾斜点,动员企业支持点,争得国家帮助点,加快水环境整治步伐,共同建设美好城市环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南湖水环境改造已经证明了这种投资体制的可行性。

积极扩大融资渠道,建立水利发展基金,引进外资,制定相关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开发农村水利市场,互利互惠,实行中、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转让,拍卖等办法,发展我市的水利事业,尤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积极扶持农民采用股份合作、独户集资等多种形式兴办水利,实现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投资体系,促进水利建设的稳定和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