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文章大全(16篇)

时间:2023-11-12 22:34:12 作者:文锋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教学工作计划的分享和经验交流,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初步感受地球吸引力的存在。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1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各种小塑料玩具,糖纸,羽毛,纸偶,球,沙包)。

2老师作挂图两张。

3氢气球,普通气球各一个。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

(1)游戏:幼儿运用操作材料,自由抛耍。老师同幼儿个别交流。

老师问:扔到空中的物体最后会怎么样?(掉下来)。

教师问:你们能让扔到空中的物体不掉下来吗?(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

2初步理解为什么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

打开书第31页,教师讲述科学家牛顿爷爷的故事。

3进一步探索不同的物体或同样的物体其形状不同,下落的情况也不同。

(1)让幼儿自己选择两种物体做实验,发现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如羽毛和沙包,并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2)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片。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老师一松手,这两张纸片谁先落地?谁后落地?(同时落地)。

教师与幼儿共同实验,将其中一张揉成团。(教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比一比,谁先落地?谁后落地?为什么?)

(3)教师出示两张挂图,并设计空气娃娃进行讲解。

教师:我们周围,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什么?(空气)。

教师出示两个外表接近的气球(一个是氢气球,一个是普通气球)。

1教师演示,并提问:

(1)这里有两个气球,你们想想看,如果教师一松手,这两个气球会怎样?(落下来)。

(2)为什么一个气球落了下来,而另一个气球却上了天呢?

(3)你们想一想,当我们坐着飞机去旅行,飞机会不会掉下来呢?为什么?

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它具有吸引力,物体无论扔多高,无论我们怎么吹,怎么煽,总会掉下来。只是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

科学活动教案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拿着风车正玩得开心,突然一阵风吹来使孩子们格外兴奋,大家都在比较站着不动谁的风车转的快,为此争论不休,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谁也不理解?《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激发孩子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地积极情感和态度。为了让孩子清晰地了解这一现象,特设计本节课。

1、感受风吹来的方向。

2、了解风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3、能观察、比较出不同的风。

4、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5、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感受风的方向。

难点:观察、比较不同的风。

风车、扇子、风筝、小盘子、图书、纸张、泡泡水、纸飞机、纸飞镖、羽毛、电风扇、课本(人手一本)。

1.引起兴趣。

幼儿探索各种可以起风的方法。

2、有关风的图片(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1)游戏:《我们会制造风》通过幼儿自由玩风车、吹泡泡、玩纸飞机、纸飞镖等各种活动体验风的方向、风力,进一步提高幼儿游戏兴趣。

(2)探索怎样让风为我们做好事?让幼儿了解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的常识,强化幼儿爱护树林,不乱让垃圾的行为。

3、讨论交流。

(1)观察课本了解风吹来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2)游戏:寻找风吹来的方向。

(3)教师也可以在电风扇上绑上长纸条,然后改变电风扇方向,再请幼儿观察纸条飘动的`方向。

(4)活动结束。

小朋友继续尝试用长纸条在有风的地方找“风”。

1、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2、事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3、师幼配合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科学课要求老师的语言组织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衔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注意。

5、提醒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完整句的表达。

6、科学课重在让孩子操作,教师的及时总结,帮助孩子清楚地理解这一现象,如果重新上,我会多准备些材料,让大家自主分组讨论操作,然后师幼共同验证,只有孩子亲自操作才会把实验结论清楚地记住。

科学活动教案

螺丝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触手可及,无论是小朋友的玩具,还是家中的家用电器,或者是汽车、自行车上,都有它们的身影。中班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螺栓和螺帽这种拧拧转转的物体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拧拧看”这一科学探索活动。

1.在愉快的活动中认识螺丝,了解螺丝的作用。

2.学会为螺丝和螺帽配对,探索螺丝的拧法。

3.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初步体验合作获得的成功。

1.各种型号、材料(铁制和塑料)的螺丝,螺丝组合玩具。

2.带有螺纹的物品,如不同口径的饮料瓶颈和瓶盖,灯泡和灯座,能拧的笔和笔帽等。

活动过程

手指游戏“小白兔”,活动小手

师: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小手。

师幼一起边说儿歌边玩手指游戏。

(评析:让幼儿充分活动小手,为后面的拧螺丝环节做准备。)

1.激趣:玩具车坏了,谁来帮忙修一下?

2.提问:玩具车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出示螺丝)

3.小结:从孔里穿进去再拧起来,拧拧紧就能把汽车装好,螺丝的本领真大。

(评析: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请幼儿来当修理工,把汽车零件通过螺丝连接。变成一辆消防车,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同时也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角——螺丝。)

动手操作,深入探索

1.交代操作要求。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见过这些螺丝吗,在哪儿见过,请你比一比,这些螺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再拧一拧,看能不能把它们分开,能分开的和不能分开的分别放在两个筐里。

2.幼儿操作。

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螺丝能拧开吗?分开放,分别放在两个筐里。

3.交流操作结果。

师:发现了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能拧开吗?拧开后变成了几部分?

4.小结:原来螺丝由螺栓和螺帽组成,螺栓上和螺帽里都有螺纹。张大嘴巴的是螺帽,它和螺栓是一对好朋友。螺栓和螺帽能够紧紧地咬合在一起连接、固定物体。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探索:首先,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螺丝;其次,比一比,发现、认识螺丝的外形特征,拧一拧分一分,知道螺丝的主要结构;最后,通过集体交流分享操作结果,统一认识,建构新知识。这一环节的操作,是本次活动中幼儿与操作材料的首次互动,操作任务简单明了,使孩子们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获得新经验、新知识的快乐。)

5.螺栓螺帽配对找朋友。

(1)提问:螺帽和螺栓是一对好朋友,你们能把它们连在一起吗?看谁找得又对又多。

(2)幼儿操作,交流操作结果。

提问: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成功了吗?成功了几个?你是怎么给它们找到好朋友的?

(3)小结:粗螺栓配大螺帽、细螺栓配小螺帽,拧在一起不大不小正合适。

(评析:这是本活动的难点。通过与操作材料互动以及与同伴交流分享操作经验,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总结出了螺帽与螺栓匹配的方法。在孩子们不断地探索中,将整个活动引向高潮。)

联系实践,感悟提升

(2)小结:螺丝虽然小,但是很有用,像外面的吊车,如果少了螺丝就很危险,小椅子少了螺丝,我们就坐不成了。

(1)交代操作要求。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架小飞机或小汽车,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展示作品。

师:你们完成了吗?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不仅亲身感受到了螺丝作为连接好帮手的方便、牢固,而且还体验到了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快乐,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价值。)

科学活动教案

我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上新置了一些废旧轮胎供幼儿操作、玩耍,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或滚动或搭建,百玩不厌。在一次活动中浩然小朋友忽然问我:“老师,这些轮子这么好玩,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句话使我陷入了思考。幼儿对轮子并不陌生,从咿呀学语时的玩具汽车到路上的车水马龙,可以说轮子遍布在幼儿生活的各个角落。但越是熟悉的东西就越容易被忽视。轮子有什么小秘密,以前没有轮子时人们怎么运送物品,轮子是怎样演进来的,幼儿都无从知晓。因此我设计了“和轮子玩游戏”的教育活动,通过玩游戏、看动画,帮助幼儿在探索、实践中了解、认识他们熟悉但不熟知的轮子,知道轮子的演进过程。

1.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能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

2.认识轮子的演进过程,了解轮子的材质。

1.自制多媒体课件、废旧轮胎、三个装有沙袋的纸箱、圆柱形积木。

2.课前适量运动。

1.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刚刚做完运动,小朋友还有没有劲?(有)那太好了,今天老师就请你们帮一个忙。看,这儿有三个箱子,很重,老师想把它们运到那边,可怎么也弄不动,你们可以想出各种办法运送,看能不能运送成功。有信心吗?开始!

2.幼儿自由尝试运送箱子。

3.通过比较知道滚动省力。

“刚才你们是怎样运送箱子的?”请幼儿演示。

“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方法。(推动箱子、拉动箱子、用圆柱形积木滚动箱子)

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4.想一想生活中更省力的办法。

幼儿讲述自己的办法。(用车)

师:用有轮子的车子运送非常省力,但在以前没有轮子的时候人们就是用刚才的办法运东西,轮子是怎样一步一步变化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轮子的故事吧!

(评析:通过实践,幼儿非常感性地认识到了滚动省力。这一环节幼儿非常活跃,积极地想各种办法,推、拉、用积木撬…-由于箱子很。重还自发合作。最后想到将圆柱形积木放到箱子下滚动运送。教师有意限制了材料的投放,即只有箱子和圆柱形积木,这是因为生活中装载工具先进,只有限制材料的投放.幼儿才能抛掉习惯思维,想到并感受人们最原始的运输方法。)

2.第二次看课件《轮子的故事》,观察比较每个阶段轮子的不同。

以前没有轮子,人们发现什么能省力,用它运送巨大的石头?

最早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用什么做成的?

后来为了分散重力所以有轮辐,它是什么形状呢?

最后为了增加硬度和弹性,又有哪些变化?

(评析:轮子的演进过程以直观、生动的动画形式展现,比枯燥的讲解或静止的图片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幼儿很轻松地知道了轮子的演进过程和轮子材质的变化。)

谈话:现在的轮子不但用处大,还非常好玩,大家可以和轮子玩游戏。

1.每人一个轮子实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2.说一说轮胎的小秘密。

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

摸一摸什么感觉?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它为什么会凹凸不平?

(评析:通过与轮子亲密接触和以前玩轮子的经验,幼儿能找到轮子的秘密,了解轮子的特征dd黑颜色、有弹性、表面有花纹……幼儿之间共同分享自己的发现,并现场验证是否正确,最后对轮子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1.看课件《请你帮我找到家》,示范玩法。

2.幼儿上机操作游戏。先按教师的要求找到相应的轮子,然后操作鼠标送轮子回家。

反复游戏,给不同水平的幼儿同等机会。

(评析:信息化技术开始应用在幼儿园,具有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课件并非只是一个“教具”,它也是幼儿的“学具”。它能实现人机互动,幼儿亲自操作鼠标以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回顾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轮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延伸活动

谈话:我们认识了以前的轮子和现在的轮子,那未来的轮子会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当小小设计师,一起设计未来的轮子,好不好?说不定将来的汽车上会安装上小朋友设计的轮子呢!

科学活动教案

1.在探索操作游戏的过程中,了解三种接头的不同功用。

2.同伴协作完成接水管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

1.长、中短pvc管若干,直、弯接头数个。

2.录像;接水管照片。

3.水管链接图。

4.两个小区的场景。

一、谈一谈——引出水电工叔叔本领真大。

1.(录像5秒)保育员抽洗小便池。

提问:

(1)阿姨在做什么?(冲水)。

(2)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

(3)水厂里的水怎么会到我们幼儿园来的?

2.出示ppt:水电工接水管的照片。

教师:这位叔叔在干什么?

二、练一练——了解三种接头的不同功用。

(出示材料)塑料管长、中、短pvc管各若干;三通;直管;弯管。

1.幼儿尝试连接,熟悉不同的材料。

2.发现交流。

教师:谁先来说说看,这些水管有什么本领?

三、接一接——同伴合作,完成接水管任务。

1.提出操作任务和要求。

教师:长达小区建了很多漂亮的新房子——长达一村和长达二村,这两村的水管还没有安装,要请你们这些小小水电工来完成这个任务。

2.解读任务书(ppt):

3.幼儿分成二组接水管。

幼儿操作,提醒幼儿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教师指导,侧面,或面向客人老师谁合作的好的,管子长度不对,哪个人用错了接头,踢掉了管子,用了很多管子,没有接牢的,漏接的,一村接好三幢房子了,你们动作要快,倒计时开始)20—25分钟)。

4.展示幼儿成果,互相检查。

教师:哪个村的水电工完成得又快又好?为什么?你们在接的时候有没遇到什么问题呢?你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和好朋友一起解决困难的啊?(提升合作)。

科学活动教案

1、能运用多种感官自发、主动地参加探索性活动,在活动中了解万花筒的的基本构造,学习拆装万花筒。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带来的快乐。

1、人手两个万花筒(一个是完整的万花筒,一个是经过加工的不完整的万花筒,并贴有标记)

2、万花筒内的小配件(小花片、泡沫纸片等)若干;

3、实物投影仪

(一)玩万花筒,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万花筒,请你们看看哪个万花筒更好看?”

2、幼儿玩万花筒,观察万花筒变化、漂亮的图案。

3、集体交流:哪个万花筒更好看?说话理由。

4、教师小结:能看到五颜六色、千变万化图案的万花筒好看,贴有标记的万花筒不好看,看不到花纹和图案。

(二)学习拆、装万花筒,探索万花筒里的奥秘

教师:“为什么一个万花筒能看到神奇的图案,而另一个万花筒却看不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1、拆万花筒:鼓励幼儿拆万花筒,要求不能破坏万花筒。

2、引导幼儿大胆探索打开万花筒的方法。

3、集体交流:万花筒里有些什么?

4、小结:万花筒里有一个透明、圆形的小盒子,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花片以及三面小镜子,三面镜子是朝里面放的。

5、装万花筒:“小朋友拆开了万花筒,发现了许多秘密,请你们把它再变回原来的样子”

6、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装好后检查一下,是否和原来的万花筒一样。

(四)修万花筒,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为什么另一个万花筒看不到千变万化的图案呢?请你们也拆开来看一看”。

1、幼儿拆万花筒,说说自己的发现。(没有小花片、没有镜子、盒子被黑布遮住了)

2、幼儿修万花筒,教师提醒幼儿可以用所提供的材料组装万花筒。

四、活动延伸:

科学区中提供组装万花筒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装配万花筒。

科学活动教案

1、了解鞋子的名称、特征、材料及穿着者。

2、知道要穿合适的鞋子。

3、激发幼儿进一步了特殊鞋子的兴趣。

1、各种鞋子的图片若干;大人的鞋人手一份;爸爸、妈妈、弟弟、妹妹的图片各一;

2、特殊作用的鞋子课件。

一、猜谜激趣。

听说大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猜谜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

猜猜是什么?(鞋子)。

二、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子,认识童鞋。

今天你穿的是什么鞋子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认识运动鞋、靴子、皮鞋、布鞋等。

(从鞋子的名称、材料、款式等来介绍,幼儿认识童鞋)。

小结:我们小朋友穿的这种鞋叫童鞋。

三、参观鞋展认识男鞋和女鞋。

1、参观鞋城。

小朋友的鞋子可真漂亮,今天正好是步步高鞋城开业,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看看那里有些什么样的鞋子。

(小朋友参观鞋城,认识更多的鞋子。)。

参观后提问:你看到了那些鞋子?哪双鞋子印象最深?

是什么材料做的?什么季节穿的?是谁穿的?

2、送鞋。

(幼儿把鞋子图片放到相应的人身边)。

请幼儿说说自己给谁挑选了鞋,挑选了什么鞋,并说说为什么送给他?

我们一起来看看妈妈得到了哪些鞋、爸爸得到了什么鞋、明明和妹妹得到了什么鞋?

小结:妈妈穿的这些鞋是女鞋,爸爸穿的这些鞋叫男鞋。

四、游戏穿爸爸、妈妈的鞋。

小朋友们你们穿过爸爸、妈妈的鞋吗?今天我们就来穿这大人的鞋做游戏,做什么游戏呢?

(幼儿换上大人的鞋子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体验穿大鞋的感觉。)。

你们刚才玩游戏的时候和平时有什么不同,穿大鞋是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穿大鞋会觉得不舒服,我们应该穿自己的合适的舒服的童鞋。

五、认识一些特殊的鞋子。

播放课件,你们见过里面的鞋子吗?是在那里见过的,谁穿的?

认识钉鞋、溜冰鞋、潜水鞋、芭蕾鞋等。

继续去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子,了解更多关于鞋子的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1、学会用统计记录的方法,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2、能利用生活经验考虑问题,大胆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

3、学会与人合作。

1、人手一套:透明的杯子,热水瓶。温度计、毛巾。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记录纸、笔。

2、每组一块记录归类板。

一)、提出问题:

1、师:这里有一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师:如果这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

一、提出办法、猜测:

1、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并把方法贴入表格,统计一共有几种方法。(方法相同的贴一起)。

二)、小组实验,记录结果:1、小组讨论,哪几种方法能让热水快速变冷,引导幼儿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情况。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杯中的水温,并记录。

三)、交流讨论。

1、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2、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水?

四)、延伸: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

1、应提供给幼儿足够的纸,让他记录设想。

2、热水的温度应具有安全性。

3、提供给每组的水温应是一样的。

科学活动教案

1、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2、学习比较并简单的记录实验结果。

3、发现不同纸质吸水速度和程度的不同。

发现不同纸质吸水速度和程度的不同

宣纸、餐巾纸、牛皮纸、蜡光纸、红墨水、

水槽、夹子、放大镜

1、出示四种纸张引出活动。

(1)请幼儿摸一摸、撕一撕感受宣纸、餐巾纸、牛皮纸、蜡光纸的不同。

(2)请幼儿凭经验说说如果再这些纸张上滴上水滴会发生什么现象。

2、实验验证看看哪些纸张可以吸水哪些纸张不吸水。

(1)幼儿分组操作分别在宣纸、餐巾纸、牛皮纸、蜡光纸滴上水滴。

(2)教师小结:当水滴到纸的表面上,水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的渗透进去了,这些纸是会吸水的;当水一直停在纸的表面上,这些纸是不吸水的。

(3)结合刚才通过不同感官对不同纸的了解,说说吸水的纸和不吸水的纸有哪些不同。

3、纸的大考验。

(2)幼儿讨论后自行操作。

(3)幼儿用放大镜看看,观察比较最快晕开的纸有什么特征。

(4)幼儿讲述实验结果和发现。

(5)教师小结:不同的纸缝隙大小不同,所以水在纸上扩散的速度也不一样。

4、发现隐藏的颜色

(1)在长条餐巾纸的一端分别涂上蓝色、橙色、紫色,将纸的另一段放在水里,观察餐巾纸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纸会吸水是因为水会沿着纸的小缝隙往上爬,也就是毛细现象。同样,利用毛细现象,也能让颜料里混合的颜色分开。

科学活动教案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的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和小组内的同伴协作分类。

1.操作卡片,各种长刺的、长有羽毛的、长钩的、长翅膀的、色彩鲜艳的种子植物图片若干。

2.dvd:种子的传播。

提问:你看到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有长刺的、长有羽毛的、长钩的、长翅膀的、色彩鲜艳的种子……)

欣赏故事《骑“白马”的苍耳》。

2. 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提问:为什么这些种子要长有羽毛、倒钩呢?(幼儿自由讲述已有经验,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是与它的传播、繁殖密切相关的。)

那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呢?(自由讲述)

观看dvd,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风传播、动物和人传播、水传播、粪便传播、弹射传播。

3. 能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传播方式的分类。

这些图片上的植物是以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呢?请你和同组的小朋友将它们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给图片分类,进一步感知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集体交流分类过程。

1.在散步及户外活动时,可寻找种子,根据它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讨论、探索其传播方式。

2.在区域中及时更新图片,引起幼儿更大的兴趣,日常活动中可欣赏散文《顶棉筐的小姑娘》。

能根据种子的外部形态判断其传播方式。

附故事:骑“白马”的苍耳

科学活动教案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用游戏破译密码的情景引导幼儿认识数字8,并且感知8以内的数量。通过破译密码这个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复习8以内的数量。

1、正确感知8以内物体的数量,明确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乐意参与活动,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重点:感知8以内的数量,理解相应的量。

难点: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活动导入有位老爷爷年纪大了,他的记性也不好了,他年轻的时候设计了很多的密码盒,现在他想把这些密码盒拿出来用,可是他忘记了密码。他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个忙,把这些密码盒给解开。

1、根据密码盒上的点子数量寻找到相应数字的钥匙,明确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找一找什么钥匙可以开这个箱子,说说为什么?

1、教师将幼儿分成4-5组,每组一只密码盒,幼儿根据密码锁上的点子数目,找到开锁的钥匙,并请每组的代表说说理由。

2、集体检查钥匙上的数字与密码上的点数是否相同,是否能够打开,能打开的集体拍手一下,进一步确定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四、配对将幼儿分成两组破译队,从中选取两名破译高手,进行破译(连线),看哪一队又快又对并集体验证。

科学活动教案

1、通过花的细部观察,能大胆的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与提问,提高观察能力,并了解花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丰富生活经验。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惜花之情。

1、ppt场地设置:茶花朵散放于地面两个大托盘纸巾放于幼儿椅子下。

2、4个小托盘,各种花卉,花卉集合图。做花用品,树枝。

3、香袋,香水,花干,蜂蜜,水壶

一、情境导入,欣赏花朵。(场地设置:茶花朵散放于地面)

2、欣赏花卉。“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了,万紫千红,争相斗艳,我们一起来赏花吧。”(播放ppt)

3、觉得这些花怎么样?(师观察幼儿的表情,如果有兴奋状:从你们的微笑中和赞叹声中,让我也感觉到这些花已经深深的吸引着你们,花真美。)

你们喜欢花吗?

4、我也好喜欢,可是这么美的花能随便摘吗?瞧,这儿有落花。师拣起。

二、观察表述,寻找花朵。

1、用花朵在肢体上感受。

“我们和花做个小游戏吧。请你放在额头上,眼睛上,脸蛋上,感觉怎么样?放在耳朵上听一听。鼻子上闻一闻。像什么?”

2、这朵花有什么呢?(花瓣、花蕊。幼儿已有经验)

请幼儿将花瓣和花蕊分别放在托盘上。

3、师幼观察花瓣。

原来这就是你们说的花瓣呀,我想很仔细的了解它,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放在脸上摸一摸,感觉光滑细腻的,好舒服呀。闻一闻,有一股清香的味道,

师倒拿花瓣,是这样子开放的吗?幼儿发现底部与顶部的大小,厚薄的不同。

请你仔细的看一看花瓣上面有什么呢?

用手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用手把它使劲儿的揉一揉,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用餐巾纸把它擦干,哇,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出现了,是什么?

师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到的花瓣,引领孩子的观察表达。

4、花瓣里面藏着什么?

5、在不同的花卉中寻找花瓣和花蕊。

“春暖花开,姹紫嫣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的花儿,请你们找出它们的花瓣和花蕊。每个小朋友选择三朵自己喜欢的花儿,听到老师唱歌,请轻轻的回来。”(配班将花瓣收集在袋子中)

6、描述花瓣特征,喜欢找花朵。(出示花卉集合图)

你有什么发现吗?大家猜一猜他说的是那一朵花。

幼幼猜,师幼猜,对了奖励此花。

7、制作花卉。“小朋友们,所有的花都开了,可是只有这枝花没开,我们一起帮助它好吗?”师示范制作,幼儿仔细观察。将完成的作品放于树枝上。

三、联系生活,品尝花朵。

(出示花袋子)瞧,这是刚才我们用过的花瓣,他还可以用来做香袋,闻一闻。

还可以用来做香水,(师喷一点)清馨空气。

还可以泡茶。师示范泡茶,放入花卉和蜂蜜,倒入开水。什么味道呢?等会来品尝。

还可以……(播放ppt)

花茶泡好了,我们来品花茶吧。请一个小朋友来倒茶。并送上花环。

2、结束活动。我们一起回教室品花茶吧~~

科学活动教案

1.学习7的分解组成,知道7的多种分法。

2.提高对7以内数加法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雪花片、数字卡、ppt。

1.利用多媒体,玩“碰球”游戏,巩固复习6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我的1球碰几球?”

“王老师,我告诉你,你的1球碰5球。”

2. 出示7个正反面不同颜色的雪花片,撒地面上,根据颜色引导幼儿说出7的6种分解。

3. 凑数游戏“我的朋友在那里”,7个幼儿拿着1-7其中一个数的数字卡,根据音乐两人找朋友组成7,以理解7的多种组成。

4. 利用多媒体,出示“森林音乐会邀请卡”,想参加音乐会就得破译密码,根据7的组成完成加法算式获取密码。

5. 播放音乐会乐曲,带领幼儿参加音乐会,活动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收集资料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2、激发幼儿对动物进行探究的兴趣以及保护动物的情感。

3、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讲述。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重点:让幼儿掌握一些资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激发幼儿对动物产生进行探究的兴趣。

幼儿收集到的各种动物的图片

有关动物的vcd电脑

(一)引起兴趣

展示幼儿收集到的各种动物图片

1、自己的动物图片是从哪里找到的?

2、找到的动物叫什么名字?

3、这种动物有什么特征?

(二)经验的分享

1、幼儿自由地相互交流分享

(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间的谈话,捕捉孩子生成话题)

2、集体的经验分享

1、请个别幼儿介绍

a、你的动物图片是从哪里找到的?

b、你找到的动物叫什么名字?

c、这种动物有什么特征?

(幼儿在介绍资料来源时,教师应出示相应的材料,使幼儿有一种较直观的理解。)

3、教师小结

4、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

5、教师介绍其它的收集途径、方法。

打开电脑

a、电脑有什么本领?

b、小结

c、教师操作上网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5、请幼儿说说可以到哪些地方去查找资料,用什么方法把资料给大家看。

6、教师小结。

(三)激发对动物探究的兴趣

1、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当孩子提出问题后教师就请其他孩子来回答,同时鼓励孩子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对有争论话题鼓励孩子用学到的方法再去查找资料,然后根据找到到的资料再进行讨论。教师要及时判断把握好问题的价值取向。)

(四)激发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

1、动物是不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2、那我们怎样来保护它们呢?

(五)教师对活动中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情感的激励,以引起幼儿对下次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设计意图:在一次上网中无意看见了巧虎乐小游戏,那时候看到这个网站小游戏蛮多的,于是我带着一位亲戚家的小孩子(5岁)一起玩这里面的小游戏,其中里面有款巧虎乌龟连环碰小游戏对幼儿的观察力和认识图形有比较大的帮助,于是我就想到可否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呢?于是我就开始尝试设计此教案。

1.锻炼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2.能认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

二、活动方法:采用讨论法,情境法,游戏法。

活动准备: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这些头饰各3个;有关圆形,三角形,长形,梯形的图卡各一张;录制好的大海海浪的声音。圆形卡,三角形卡,长方形卡,梯形卡各12张。

一、开门见山。

由教师把形状图卡黏贴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幼儿以讨论的形式,让幼儿自由讨论在生活中见到有这些形状的有哪些。或者在教室里找到有关这些形状的相关物品(如: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在黑板上贴的这些图形了吗?请你们想一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有这些形状的呢?你们也可以去教室找一找,看看教室里有哪些东西是和上面的形状是一样的?)讨论完之后,教师向幼儿解说这些图形名称。介绍完就引入下一个游戏环节。

二、游戏活动。

1、由教师制定一名幼儿当渔夫,另外制定12名幼儿当小鱼,其余当渔夫的小帮手。

2、播放录制好的大海海浪的声音,12条小鱼和渔夫同时入场。

3、师:今天的天气很不错,小渔夫要到海边捕小鱼,看!这里有好多好多的小鱼啊,他们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教师引导幼儿让他们在活动场地中像小鱼游来游去)。可是渔夫却钓不到小鱼。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快快帮助渔夫抓到他想要的鱼吧。

4、由渔夫从圆形卡,三角形卡,长方形卡,梯形卡中抽出他想要的形状卡。然后示意给渔夫小帮手看。幼儿根据渔夫出示的形状卡去抓捕,抓到之后到制定的区域去(由教师提前画好一个大圈,能容纳12人)。

5、全部抓完之后,师:今天小朋友们真的很出色噢,各个都很棒,你们都是小小渔夫的好帮手,帮助小渔夫抓了那么多的鱼,小渔夫很高兴,他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三、活动延伸。

设计一个版块:图形大世界。让幼儿通过这次活动回去注意观察身边的图形,叫爸爸妈妈用相机拍下来,把拍出来的照片展示在图形大世界。

科学活动教案

1. 感知磁铁间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现象。

2. 对磁铁的特性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1.教具准备:大记录纸、环形磁铁玩具。

2.学具准备:环形磁铁、红蓝背心各6件、磁铁玩具人手一份。

3.认知准备:幼儿有玩过磁铁的经验。

(一)交流讨论,发现磁铁的特点

――你们有没有玩过磁铁?知道磁铁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今天我带来了一块磁铁,你发现这块磁铁长什么样?(出示环形磁铁)

(二)制作玩具,感知磁铁的特性

――你们看,他们有没有吸在一起?这是怎么回事呢?

――瞧,他们还会跳舞哦!不管我怎么碰,他们就是不吸在一起,神奇吧!

――请你也来试试看,让你的磁铁在小棒上跳起舞来,并想一想为什么磁铁

宝宝不吸在一起了呢!

l 重点观察指导:

(1)幼儿是否能通过探索完成制作。

(2)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是否能在思考的基础上调整;调整仅仅是出于无意识的摆弄,还是有意识的发现。

(3)引导孩子再重新试试的时候,孩子是否开始有意识地制作,孩子是怎样解释磁铁跳舞的原因的。

l 分享交流

――看看这些磁铁都跳起舞来了吗?

――你们是怎样让磁铁跳起舞来的?(幼儿讲述,教师操作和记录)

小结:当蓝色碰到红色的时候会吸在一起,蓝色碰到蓝色会分开来,红色碰到红色的时候会分开来。

l 幼儿体验

――想不想再去试一试?(幼儿每人三块环形磁铁)

――那我们再去试一下,看看能不能让磁铁宝宝都跳起舞来。

(三)模仿磁铁,体验磁铁乐趣

――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磁铁呢?(穿蓝红小背心)怎么做?

――让我们一起来玩碰一碰的游戏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