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专业13篇)

时间:2023-12-14 11:58:17 作者:雁落霞

在工作计划书中,我们可以明确工作的目的、内容、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确保工作按计划有序地进行。工作计划书范文中的细节描述和任务安排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思考和优化自己的工作计划。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本册教科书包括4个单元,14个活动主题和一个研究课题,主要综合了《课程标准》中“我在成长”、“我与学校”、“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比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法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教育性、综合性、参与性、直观性。

1、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小学生在学校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我国的自然概况,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我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以及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

2、使学生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热爱学习,尊重老师的劳动,增强作为学校小主人的责任感。

3、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了解,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

4、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自觉抵制各种迷信活动。

5、引导学生采用实际调查、动手操作、查阅资料、分析比较、讨论交流等多种探究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对`话教学策略。

2、活动化教学策略。

3、体验性教学策略。

第一单元5课时

第二单元8课时

第三单元12课时

第四单元9课时

研究课题3课时

预计37课时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计划

这里是诚信的乐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猜疑,没有欺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来,快进入“诚信乐园”吧!

二、启发想象。

想像人们生活充满乐欢笑;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向上;到处是鲜花和笑脸……(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怎样做才是讲诚信?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

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进入“诚信乐园”的条件。

四、反思行为。

生汇报:例:答应的事情,我会……。

五、制作诚信卡。

1、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

2、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六、拓展延伸。

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自己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进入“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1、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现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4、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5、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走出深重的历史灾难”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学期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地理、历史发展状况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每周两课,其间也可安排一些劳动、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1、第一单元9教时。

2、第二单元9教时。

3、第三单元12教时。

4、第四单元10教时。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1、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将坚持“立德树人”,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持续改进教学行为。

2、结合学校育人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结合本学科特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二、主要工作。

1、基于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管理。认真执行学校课程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道法课程教学工作,努力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和劳育教育,坚持“五育并举”。深入课堂、潜心研究是教研立足学科的根本,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融合,明确以评促教,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发展。

3、20__年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市教委教研室领导下,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切入点,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学习道德与法治基本教学要求,备课规范化,期末整理成档形成校本化备课。

4、继续推进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试验项目的研究,积极探索课程评价,以学科项目推进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扩大骨干教师队伍。

三、具体措施。

(一)基于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管理。

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课程的新天地。

根据区教研室和学校要求,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优化教研制度,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新课程知识竞赛等活动,也可以采取主题研讨等形式加强学习,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联系生活,以评促教,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本学科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仪式教育、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教育效益化。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德智体美劳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明确以评促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以统编教材为契机,转变教学方式。

随着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本学期,一至五年级全面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课堂。执教广大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教研组将组织教师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基本要求,加强统编备课规范化,期末整理成档形成校本化备课。

(四)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多为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五年级品德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从总体上看,本册继承了前四册即5、6、7、8册教材的整体风格。例如,课主题引领次主题,次主题整合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版式上,上方以导语、卡通人物呈现学习内容或任务要求,下方由卡通动物提出问题或活动设计及要求。

从变化上看,自五年级上册开始,与图片相比,文字量明显加大;与形象的东西相比,观念的引导力度在加大;从语气、语态上看,逐步减弱了儿语化的特点。

从学习方式看,适当增加了辩论、辨析、选择、二难情景讨论的活动方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加以内化。品德课的学习,一定要始于情感态度,依托于活动与实践,形成于观念及价值判断。

另外,增加一定篇幅的阅读材料,以补充不同孩子的学习需要;教材本身留给老师的空间,也有所拓展。

总之,本册教材各单元主题层次清晰、内容突出。例如,第一单元主要是课标“我在成长”的内容,第二单元主要是课标“我与家庭”的内容,第三单元主要是课标“我与学校”的内容,第四单元主要是课标“我是中国人”的内容。而且,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与三年级、四年级教材的相关内容自然衔接、螺旋上升。

二、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围绕课程性质,根据五年级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五年级上册分解的目标如下: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3)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之间要友好交往、相互尊重;通过学校和班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4)知道在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5)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6)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7)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2)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之间要友好交往、相互尊重;通过学校和班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五年级品德工作计划

1、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2、我们都愿意班级、学校有着良好的民主氛围:集体的干部大家产生,集体的事情大家共同商定,集体的决议大家去执行。要严格实行少先队干部的民主选举,禁止由成人指定或变相指定队干部。在干部选举时,每个队员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少先队代表大会,是由少先队大队或大队以上组织和机构召开,以为主体参加的会议。,少先队代表大会有商讨、决定一个时期的重大事务,选举产生队工作领导委员的权利。少先队代表大会是队组织实施民主集中制和管理方法的具体体现。少先队代表大会是少先队员实施民主权利、当家作主的保证,是队员学习民主、发扬民主、培养民主能力和主人翁意识的重要形式。学校少代会每年举行一次。

4、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我们国家的基层干部乃国家主要领导人,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每个年满18岁的公民(除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进行村民委员会是由村民们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的;投票有无记名投票和直接投票两种方式。

6、我国陆地面积约,在世界各国中居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我国现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3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4个自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西藏自治区在祖国的西部,云南省在祖国的西南部,黑龙江省在祖国的东北部。台湾海峡位于台湾省与福建省之间;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7、我们国地势西高东低,四大高原是指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是指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是指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是我国最二大的岛屿,青海湖是我国最大咸水湖。风景秀丽的峨眉山在四川省,著名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湖南省。

8、台湾地区包括七百多年的元代,中国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从1949年起,台湾同祖国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登载了《告台湾同胞书》文中提出采用合情合理的办法实现祖国统一。1984年,邓小平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实现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台湾的基础和前提。

9、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担负着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初称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抗日时期,被称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后来中央人民政府把8月1日这一天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义务。

10、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放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汉族占我国人民口的90%以上,是世界人中最多的民族,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汉族人的始祖。炎帝最早发明了农业,被称为神农氏。蒙古族人民住所叫蒙古包,云南傣族人民的传统住所是竹楼,而吊脚楼是苗族人民的传统住所。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乐器。人口特别少的少数民族,至少有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2、”。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项目分为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竞赛项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秋千、射弩、高脚竞速、武术、民族式摔跤、陀螺、马术等。回族喜欢用“八宝茶”招待客人。贵州少数民族常以牛角洒迎接客人。。

一、填空:

1、我国第一条长河是(长江)。

2、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3、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

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是(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的。

5、(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6、(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7、(藏族)人跳锅庄舞,(傣族)的孔雀舞,(壮族)人爱对歌,(蒙古)人拉马头琴。

8、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盐等矿产。

9、在五十六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中国人中的(93%),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10维吾乐族能歌善舞,手工业享有盛名,他们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11、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友好交往的新时代。

12、荡秋千是(朝鲜族)每年的端午节和中秋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

13、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14我最喜欢的诚信格言是(与朋友交,言面有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5(每个少先队员)教是少先队组织的主人,在队里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6、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已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17、在我国每个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教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8、民主对话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与群众进行沟通,了解群众意愿的有效方式,也是群众向政府和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我们知道有(民意调查)、(民意测验)、(新闻发布会)等民主对话方式。

19、管理好我们的国家,不仅是各级领导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应当主动参与管理和监督,我知道有(意见箱)。

20、(焦点访谈),(热线监督电话)等是进行民主参与和监督的渠道。

21我们的祖国有着辽阔的疆域,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我国还有着辽阔的海域,在祖国大陆的东面,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

22、按照现行的行政区划,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3)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3、新中国成立以后,有许多海外学子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我知道的有(华罗庚)、(邓稼先)。

24中国第一长河是(长江),全长(6300)千米,水量丰富,支流众多,人们利用长江水(运输)、(发电)、(灌溉),带动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25、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5500)千米。黄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

26、我国的(武夷山)、(泰山)、(黄山)、(九寨沟)、(黄龙)、(武陵源)、(峨眉山)等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27、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本岛及其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兰屿)等几十座岛屿。

28、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心相系,脉相连,我们有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文化)、同样的(传统习俗)。

29、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

30、(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这支军队最初称(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称(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中央人民政府把(8月1日)这一天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31、保卫祖国领土不受侵犯,维护祖国的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2、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其他民放人数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我知道的少数民族有(壮族)(苗族)(傣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白族)等。

33、尊重是(友谊的前提),而(认同他人的习惯)就是最基本的尊重。

34、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35、我国的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6、我国的三大平原指(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7、黄山四绝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8、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有(抢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秋千)(射弩)(陀螺)(高脚竞速)(武术)(民族式摔跤)(马术)等。

39、我国地形(西)部高,(东)部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我们处在第(三)级阶梯上,四大高原除青藏高原处在第(一)级阶梯上,其他三大高原都处在第二级阶梯上。

40、与我国国土接壤的国家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印度、缅甸、越南等)。

41、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2、长江干流两大湖泊的名称是(鄱阳湖)、(洞庭湖)。

43、我国的两大岛屿是(海南岛)(台湾岛)。

44、我国南海的四大群岛是(西沙群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

45、炎帝最早发明了农具,尝百草被称为(神农氏)他教会人们耕耘,制作陶器。黄帝专管土地,号轩辕氏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被称为(人文初祖)。

46、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

47、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全。

49、羌族乐器(羌笛),我国的国服(旗袍),傣族的特色菜(傣家菜),鲜卑族的(《敕勒歌》)脍炙人口,满族著名的文学家(老舍),蒙古族著名的地质学家(李世光)。

50、(孙中山)是民族觉醒和政治进步的象征。

51、(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52、美籍华人(杨振宁)获得贝尔物理学奖。(邓稼先)领导科技人员成功地研制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被称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三、简答题:

1、我国多样的地形、地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

答:(1)多样的地形、地貌给我们带来多样的物产。

(2)不同地区风光各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2、你知道哪些民族的体育与活动?请你介绍一下。

答: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有抢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秋千、射弩、陀螺、高脚竞速、武术、民族式摔跤、马术等。

答:采取的措施: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人民币上有不同民族的文字,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少数民族的子女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等等。因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为什么长江、黄河的水自西向东流的?

答:由于我国的地势本高东低,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在西部的青海省,所以长江、黄河的水自西向东流的。

6、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心相连,共有中华传统习俗,说说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答:台湾人的餐桌上常见的是一米粥、面条、水饺、馄炖与小笼包,还有豆浆、豆腐,吃饭时人们也习惯使用筷子,台湾人也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台湾的大街小巷有我们熟悉的汉字,听到的是汉语等等。

7、直辖市是哪四个?答: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8、特别行政区是哪两个?分别在何时回归祖国?

答: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9、人民币上有哪几个民族的文字?

答:人民币上有五种不同的文字,分别是:汉文、蒙古文字、藏族文字维吾尔文字、壮族文字。

1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哪几种民族语言来广播?

答: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五种民族语言广播。

12.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答: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13、四大发明是哪四项?答: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14、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答:56个,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五年级品德工作计划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年级学生共45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包括个3单元、9个板块主题、19个活动主题,主要综合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我是中国人”和“走近世界”中的相关内容。

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方式来组织学习内容,充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点面结合、由近及远的编写原则,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三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材料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材设计思路及特点。

1.以单元为主题来构建学习内容。教科书贯彻儿童的学习“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的理念,力求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社会问题作为教科书的素材,来构建开放的学习主题。“方便面的来历”、“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三个学习主题,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展开开放的学习活动。教材设置的情境贴近生活,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2.重视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指导。教科书根据不同学习主题的需要,设计了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自主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捕捉不同的信息,感悟不同的道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和参与社会的意识。

3.重视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帮助学生“学习做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外在的道德规范只有融入学生的价值观中,教育才具有实效性。教材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学生的良好品德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得以实现。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选择自己合理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学时间和空间具有开放性。教科书设计了许多空白的文本框,引导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感想、调查内容等写下来,这既体现了“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的设计理念,也为教师创造***地开展教学活动留下空间。教科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中的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教科书还注意本课程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使教学时间得以拓展延伸。

5.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层次性。教科书从单元学习主题的构建到板块主题的选择再到活动主题的设计,都遵循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点面结合”的设计思路,从最熟悉的内容导入,然后一步步加深,最后扩展到最前沿最复杂的内容。这样安排,使得整个教学内容层次清楚,又具有深度。

6.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教科书在围绕单元主题选择教学内容时,努力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教科书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生物科技、通信科技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科学的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实现学习内容的.自主构建,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有机统一与整合。

四、与前后册教材的关系。

本册教材是高年级的起始册,主要安排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和“走近世界”中的有关内容标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与前几册内容的区别,从不同的角度选取学习内容,体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注意实地调查、思辩活动等适合高年级开展的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见解,喜欢质疑,教材就多采用一些说服力强的科学材料,避免说教式的教育。材料的选择不仅仅限于我国,而是引导学生放眼世界,这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方便面的来历。

1粒粒皆辛苦。

第一课时小麦的来历1-2课时。

第二课时身边的农业1-2课时。

2走进食品加工厂。

第一课时参观食品加工厂1-2课时。

第二课时生活离不开工业1课时。

3珍惜劳动成果。

第一课时浪费现象调查1-2课时。

第二课时节约从我做起1课时。

第二单元天涯若比邻。

1便捷的通信。

第一课时电话连着你我他2-3课时。

第二课时信件传真情2课时。

2多彩的现代传媒。

第一课时电视里看世界2课时。

第二课。

五年级品德工作计划

和弦》、第二单元为《我在民族大家庭里》、第三单元为《不屈不饶的的中国人》、第四单元为《日益富强的中国人》。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会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学生通过5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现在已进入小学阶段最后一年,学生的思品课学习即将结束。本学年,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提高。

1、学会善待自己,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形成开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学相处,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领悟到奏响共同成长的和弦的秘诀在于真诚、善良等等;培养感恩情怀。

了解祖国的历史及现状,培养爱国情怀。

3、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

4、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日益富强的发展过程,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奋发有为的责任心。

“了解民族,热爱祖国”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的中国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行动。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五年级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本册教材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维度,以“寻根问祖”、“可爱的祖国”、“我们同有一个家”三个单元的篇幅达成《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

2、教材的特点。

(1)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结构创新,主题构建,范例原则。讲究层次,引发问题,信息单元丰富)。

例:以我国远古的农业文明、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古代文化名人三个主题勾勒出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传承,凸显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在第二单元里,教科书从国土教育(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方面)与“沿着江河走下来”(黄河、长江)两个主题的学习,通过对祖国疆域纵向、横向的空间分布形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第三单元里,通过对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展示,通过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材内容最显著的变化是点式呈现,课程观念和目标发生了根本变革(强调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

例: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对我国古代文明的感受,萌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这个单元就不是单纯的学习历史,不是我国古代史的讲授。但是在各主题中又都设有很简单的年表,用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历史概念。并且,这个单元的最后展示出一个家庭历史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写家史。这样通过具体的感受、初步的'熏陶、简单的练习,不仅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而且更加开阔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3)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例:第二单元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不是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不是标语口号式的教学。而是帮助学生具体了解伟大祖国辽阔的国土、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大江大河,以地图学习作为中介,从祖国的空间分布方面产生比较具体的表象,这样学生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实实在在的,而决非空泛的了。

特别提示: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地图学习,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4)教材的使用,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给教师留有充分的教学空间)。

例:第二单元中对祖国行政区的学习,教科书以《中国政区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又以制作表格、朗读歌谣和开展拼图游戏等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不仅使教师的教学空间十分宽阔,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很活泼。

(5)教材引导教师自主引发教学思考(提倡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社会认识水平。)。

1、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都源于生活。有的是学生的直接生活,有的是他们间接可以触摸到的生活。由于间接生活与学生有距离,教学中的困难可以用如下方法解决:

(1)帮助学生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来感悟。

(2)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2、运用形象思维拉动抽象思维。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认知有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

本册教材内容的教学可以利用地图作为形象认知的中介,帮助学生接受抽象认知的内容。例如,《我们生息的国土》主题教学就要尽量利用地图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1、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必须明确。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不是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作出终结性评定,或对儿童进行比较或分等。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重视的是诊断与调节的功能、强化与教育的功能。

2、评价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综合性评价。

3、评价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除了采取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述、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方法,也可以采用测查、检测的方法获取反馈信息。

《思想品德》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发展的课程。五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十三课。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三月:第一至四课。

四月:第五至八课。

五月:第九至十二课。

六月:第十三课。

五年级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德育教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它必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品德学科教学的工作计划,欢迎借鉴!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品德学科的教研工作将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为突破口,促进课程改革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我校品德学科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

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实验室,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深化小学德育改革,重塑学校德育文化,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在目标。充分发挥“指导、研究、服务”等职能,紧扣教学质量生命线,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以质兴教。

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小学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具体教研内容及目标。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何使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填平学生认识与行为之间的鸿沟,是全体品德教师研究的内容。

三、具体工作。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二)常规工作。

1、备课、上课。

倡导集体备课、合作备课。要让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新教材,探讨新方法,开展和收集教学资源,制作优质高效教辅材料。落实课堂延伸活动的运行过程。

2、科研。

本学期,我们将培养学生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学生的自理、自护、自救能力。将课题研究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课堂教学、德育基地、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系列研究。

3、案例。

我们要求教师注意平时教学中的积累,把执教后的真实感受、对新教材的修改意见、对于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是怎样处理的等等,作为教学案例及时地记录下来。这样既能引起教师的教学反思,又能使我们更好地使用新教材。

(三)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教研活动。

(1)定期组织教师研讨,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及时了解研究情况和研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寻找解决途径,使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2)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发挥同伴合作,资源共享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品德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努力实现“骨干带整体”的愿望。

(3)建立帮学对子,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2、重视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德育综合课程教学要更好地发挥德育综合课程育人功能,成立“校园文明小分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来优化校园活动和环境氛围,强化队员言行举止,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四、实施措施:

一、以科研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

1、抓住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将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用于课堂教学,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

2、课题研究采用点面结合,以学校主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带动品德课教学的相关研究,注重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将主课题研究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分散到各年级,动员各年级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共同研究,以达到以科研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以课堂为基地提高教学质量。

1、组织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善于总结和反思,针对我校各学科研究的实际情况和研究水平,深入课堂,精心组织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2、参与协作片研究交流活动,加强教学交流与互动,促进研究深入发展;在各级各类研究活动中,认真探索并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以有效引导教师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教学行为。

1制订计划。

2制定常规教学要求。

3各年级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4uc教研。

1参加风采杯教学大赛。

2uc教研。

五月份-六月份。

1学生品德评定。

2团队观摩课。

3对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进行小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在指导学生了解社会知识、社会文化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部分内容是“从太空看地球”。这部分内容就是指导学生跳出地球来认识地球,从而能够从整体上获得对地球“外貌”的初步认识。在此以前,学生可能从电视科教片、挂图、课文、亲人朋友、老师那儿得到一点儿零星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老师补充点拨,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地球,人类的母亲,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容易破碎,感悟到我们应当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在教学时,先引入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导出在哪里看地球比较适合的问题(可用鸡蛋的结构来比喻:“蛋黄”是地球,“蛋清”是大气层,蛋壳外面是“太空”。),然后是组织学生自己看这部分内容,再由学生发言知道地球哪方面的知识,是从哪儿知道的这些知识。引导学生感悟到学会从多渠道收集资料,学会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其中,在谈到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情况(“神五”“神六”“长娥一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计算体验,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大”;补充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感悟地球在“变小”,体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信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感情。

第二部分内容是“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这部分内容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大概过程:从受很大局限性的感知认识“天圆地方”,到航海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再到现在人们对地球的“有组织的全面研究”。从中体会到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入的过程,不要满足于眼下的一知半解,而要活到老学到老。其中,在讨论“天圆地方说”时,可提一提古印度人的“龟象说”,丰富学生的视野。在学“麦哲伦环球航行”故事时,可补充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司南的'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对世界文明的促进作用,激发爱国热情。学习“三叶虫化石”和“中国北极黄河站”,主要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现在人们研究地球在时间上的“纵深”和在空间上的“广泛”,激发学生产生了解地球的兴趣。学习“在南极考察的日子里”这两篇日记,主要是了解我国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情况,以及体会到科学研究工作是辛苦而危险的,感悟到科学家的伟大、奉献精神。

五年级品德工作计划

本册教科书包括4个单元,14个活动主题和一个研究课题,主要综合了《课程规范》中“我在生长”、“我与学校”、“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保守模式,注重促进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比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法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材主要出现以下特点:教育性、综合性、参与性、直观性。

1、引导同学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小同学在学校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我国的自然概况,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我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以和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

2、使同学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热爱学习,尊重老师的劳动,增强作为学校小主人的责任感。

3、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了解,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

4、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自觉抵制各种迷信活动。

5、引导同学采用实际调查、动手操作、查阅资料、分析比较、讨论交流等多种探究方式,培养同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对话教学战略。

2、活动化教学战略。

3、体验性教学战略。

四、课时布置。

第一单元5课时。

第二单元8课时。

第三单元12课时。

第四单元9课时。

研究课题3课时。

预计37课时。

五年级品德工作计划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

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另外,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一)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二)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三)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

(四)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二、今后努力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