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精选22篇)

时间:2023-12-10 10:09:47 作者:笔尘

范文范本是为了让我们在写作时有一个明确的样本参考,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写作的要点和规范。范文六:关于社会问题的范文,让我们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

实践体育课堂追求有效教学论文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确实应该帮助造就手脑都会用的人。我们需要的一种教育,是造就脑子指挥双手、双手锻炼脑子的手脑健全的人。”那么体育就是这样一门实现头脑并用的学科,关于体育学科的有效性我们又如何来理解呢?那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有效性。有效是指做事有效果,产生效益。体育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提高。

作为我们这些一线的体育教师是否也应该履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呢?是否能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真正做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对新课程标准研究不透,错误地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走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具体表现为:(1)。名义上是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是变相的“放羊式”教学。学生自由活动的程度较高,教师对课堂教学难以控制,造成学生过度的`自由活动取代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2)。受“淡化运动技术”思潮的影响,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活动,就是要让学生高兴起来,甚至认为可以不要运动技术了。因此想尽办法使体育课热闹起来,游戏突然变多了,相反,完整的教学过程少了,正规的教材少了,严谨的教法也少了。(3)。教学方法盲目崇尚标新立异,课堂教学中盲目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不能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合作。

2.社会对体育教师有偏见,体育教师不被重视。体育教师在学校中地位很低,体育教学条件又有限,体育教师要想闯出一番事业确实非常困难,久而久之,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对自身的职业缺乏激情,满腹牢骚,难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体育教学。具体表现为:

(1)。教师备课不充分,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考虑不全面。

(2)。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如果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那么,教师在上课中就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学生不知练什么,那怎么能提高课堂教学,更何谈有效性。再有一种情况,个别的教师上体育课目标随意性较大,课中虽有目标但不能按要求完成或出现目标转移等情况,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数模糊不清,在课中不知练什么,一堂课学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些什么。我认为,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制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操作。例如:设计一节游戏课,首先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内容,简单说出游戏活动对身体的作用;其次是学会游戏的方法,并能和同伴设计游戏的方法;最后能说出在游戏结束时的收获,这时,教师就明确了在课中主要教什么,学生就知道在课中学什么。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4、教师利用游戏教学激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的体育课中主要以游戏教学为主,在教学中我们多数会采用简单、有趣、多样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喜欢游戏教学的形式,那么体育教师就要注意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这个特点,引导并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乐观的动力作用,促进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通过游戏活动满足他们热情好动、自尊心强、争强好胜、表现自己的欲望;利用小组间的比赛、游戏,满足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但也有个别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较差,这在体育课上表现尤为突出,而他们又有较强的自尊心。这时,就要求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帮助,绝对不能简单粗暴,那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愿上体育课,参加活动不积极,就体现不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通常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可以运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语言激励等教学方法,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还可以利用室内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有关体育方面的录像、制做的课件,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6、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体育课不同于别的学科,一个班40多个孩子在操场上,外界干扰很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治能力差,有一点干扰,就容易精神溜号,影响到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喜欢节奏感强的练习,在队列练习中可以用口哨、掌声等进行,也可让学生自己喊口令,这样学生会显得有精神,而且动作做起来容易集中注意力。缩短教师组织教学的时间,在课中体现精讲多练,提高练习的密度,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多练习。

在平时的课中进行游戏活动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一高兴起来往往就得意忘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喜欢做领带头人,连蹦带跳,甚至还有的出现在地上打滚,你追我、我追你的现象等等。在游戏中,学生最想扮演重要的人物,如在“老鹰捉小鸡”中想做老鹰,分组练习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调配,适当安排好角色的替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醒学生遵守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水平是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教师语文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教学,但有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只强调让学生多写,不注重指导,不注重评价,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的多维辅导,培养良好的写作个性呢?我认为应从改革作文课堂教学入手。采用一定的作文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了“说写结合”、“师生、生生互动”的“指导、评改、交流鉴赏”一体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作文指导课。

1、提前一周左右告诉学生习作的内容,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实践或搜集准备素材,如第六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做绿色环保小卫士”,我提前一周把习作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兴趣非常浓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有的给花草树木做护绿卡,有的做环保宣传牌,有的张贴环保提示语,有的给花草树木浇水、松土等等,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会有的放矢的去写,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2、交流材料,引出习作要求。让学生从内容入手谈谈自己准备写什么,怎样写,同时把写作要求穿插其中。如第六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自己与书的故事”,学生在交流时,有的说写购书、借书、读书、包装书、修补书时所发生的事情,有的说写自己和小书架或小书柜、小书箱的对话;有的说夸自己的小书架或小书柜、小书箱;也有的说写读书活动中的见闻……在学生的交流中,顺势引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1)、如果选择写一件自己和书之间发生的事,要注意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2)、如果是选择写小书架或小书柜、小书箱,就要先观察,看看它的样子、结构、有多少书,都是些什么书,然后再动手写,字里行间要流露出对它的赞美与喜爱。

3、自己构思,进行多种形式的说话练习并进行口头修改。可以同位互相说,可以小组内说,可以自由找小伙伴说,最后指名全班说,师生根据习作要求共同进行评议,然后再进行口头修改。这一环节,既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便于老师发现问题,现场指导;既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又利于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而为“初作”创造条件。

4、由说到写,学生自由习作,也就是写作文初稿,真正落实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当然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审题的规律、确立中心、选材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如写作。在整个的习作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做到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典范的文章,非常适用于“写”的指导。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训练上,很多都照顾到了“读”与“写”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些范文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在学生写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找到方法。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阅读教学中学过的一些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修辞手法,过渡句、总分总、围绕中心句设段,先概括后具体等写作方法,运用上平时积累的佳词妙句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就是写作这一道理。

第二课时作文评改课。

从习作中的指导向习作后的评改指导延伸,在讲评中渗透习作方法指导,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因此,在作文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是一个主体。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

1、重温习作要求,以便评价时有据可依。

2、老师读下水文,师生评议。教师写“下水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引导学生感受作文魅力,激发写作兴趣,还可以起着示范引领作用,自然巧妙地教给学生写法。如第六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作文是写一处风景。我带着学生到校园的小花园欣赏了小花园的美丽景色之后回教室作了有序的指导。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写起来很轻松。我也突发灵感,写了一篇下水文《我爱你,校园的小花园》,并请学生欣赏点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听了我的《我爱你,校园的小花园》,学生感慨地说:“小花园的景色真美呀!”“老师,我感觉你非常爱我们的校园!”“老师,我想在我的作文里添两个拟人句。”“可以。”我大加赞赏。这位同学已经写的很成功,但她不满足现状,想学老师用一用拟人化的语言。要知道,我们最近才学拟人化的手法呢。

3、教师根据预先统览学生作文的情况选出优、中、差各几篇,由作者先读文,然后师生根据习作要求逐篇从字、词、句、段、篇、表达方面进行评议,评议时要求不重复别人的观点。学生发言十分踊跃,既有对优点的肯定,也有对缺点修改的建议。学生、老师在真诚、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参与,形成互动性评价。这种全班交流式的评价,参与面广,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生生、师生思维的碰撞中会闪现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灵感,精彩纷呈,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习作评价的需要,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4、同位或小组内互相交流、评改。《语文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位或小组评议可让学生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水平。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自己个性化的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习作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还要求评改者签上名,以示负责。学生参与评阅他人的文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学会了欣赏别人,尊重他人;被别人评阅习作的学生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地接受别人的.看法。

5、学生自能评改。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根据师生共评、同位或小组互评时的建议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在修改过程中教师要授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事物。必须指出的是,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多元的,它应包括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主评议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习作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习作的传统做法,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6、把自己改后的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请同学们欣赏评价。

7、把修改后的初稿作文誊抄到复稿习作本上,由老师进行批阅。

教师批改学生的习作就是一个阅读文本的过程,而给学生的习作写批语,则是一种与学生对话的行为。审视传统的作文评语,总是以一种单边独断的语言态势呈现,给人以缺少生气且拒人千里的感觉:“句子通顺或不通顺”,“书写潦草”,“缺少形象生动的语言”等等之类的评语,这样的评语内容空洞,让学生无所适从,只能令学生感到单调、无聊,甚至从情感上拒绝它。由此可见“改变作文批语方式,倡导对话式的人性化批语”迫在眉睫。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的确立为习作批语的人性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习作批语应重在激励,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人文内容评价,评价语言要真诚,语气要委婉,充满期待,要有赏识性和建设性。

在给学生的习作写评语时,我们应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原作,写的批语充满激励性、指导性,彰显人性化、个性化。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睁大眼睛寻找优点。在习作中所展示出来的精彩之处予以放大,表现出对学生习作点滴优点的由衷赞叹。一旦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例如用得好的一个词,写得好的一句话,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这个词用在这里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你这句话真有创意”“学会运用反问句了,真棒”等等。这些评语让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到了习作的快乐。

看了刘梦娇同学的习作《采菱角》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知道吗?未来的小作家,每次读你的文章,我的眼前总是一亮:真精彩!你的这篇习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人物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把采菱角的这件事描绘的生动形象,如表姐要带我去采菱角时我的惊喜,表姐说话时的神秘,采菱角时我的小心翼翼……都把人带入了采菱角的情境中。特别是对菱角的描写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非常得美。老师希望永远会读到你写得好文章!

读了马晓雨同学的习作《雨》我的评语是:文静的小姑娘,虽然这学期你刚转来我们班时,作文写得还不够精彩,可是经过你一个多月的努力,你的习作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是一个聪颖的小姑娘!你的这篇习作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下雨时的景象,想象也非常合理,如天黑得像锅底,雨大得像瀑布,把下雨想象成老天爷伤心流泪了。还学会了侧面描写,如通过写打雷时同学们的表现烘托雷声的大。书写也比刚转来时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的表现会越来越出色!

像这样一些对学生满怀着热情期望的激励性评语,往往可感染学生,能从评语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引发更强烈的作文兴趣。

当然,学生受知识和能力限制,作文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所以作文评语既要注重激励性,又要注意建设性,因为评语也起着指点迷津的作用。假如评语中注重鼓励旨在激发起学生内心的写作积极性,那么,注重建设性就会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到自觉揣摩写作优劣,领悟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上。

如看了王成同学的习作《美丽的茉莉花》我的评语是:男子汉,读了你的这篇习作,我也不由得喜欢上了茉莉花,你看在你的笔下,叶子碧绿碧绿的,在灿烂的阳光下绿得发亮,花儿洁白美丽,香气四溢,令人陶醉,多么美丽的语言,多么美丽的花。特别是最后一自然段用“碧绿、洁白、诱人”三个词语概括地写出了叶、花、味的特点,语言非常简练。如果你把每朵花的样子描写得再细致些,你的这篇习作会更精彩,相信你仔细观察后一定能做到。

看了杨影的习作《我是绿色小卫士》我的评语是: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小姑娘,把护绿卡做成心形,因为想让人们为小树献爱心;微风吹来小树摇摆,好像在向我们点头微笑,感谢我们呢!小树在和我比谁长得快……丰富的想象为你的习作增添了情趣。如果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情,把自己做护绿卡、挂护绿卡的经过写得再详细些,你的这篇习作会更精彩!

教学中,除了给学生批阅作文时写人性化的批语外,在学生互相批阅作文初稿时,我们也可以给他们提出这样的建议。很多学生给自己的同学写出了感人肺腑的批语,如:“杂草丛生、小心翼翼、无可奈何、痛痛快快……你已经很会运用我们所学的成语了。语言也非常得有趣,如我们捉住了蚂蚱大将军,蚂蚱像小飞机一样……读了你的作文后,我仿佛也和你们捉起了蚂蚱。美中不足的是你写的字不够端正,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把字写漂亮。”这是张鑫同学给王建功的《逮蚂蚱》一文写的批语。“可爱的小姑娘,我们刚认识了设问句,你就学会运用了,真了不起呀!‘我想面粉是白的,涂到脸上也一定很漂亮……’多么天真的话语呀!形象地写出了你是多么的爱美呀!有趣的文章在你的笔下诞生了,读了你的这篇习作,我也情不自禁地哈哈笑了起来。如果你能多运用一些我们学过的好词,你的文章会更精彩,加油!”这是张梦瑶评郭旭的《想起那件事,我就想笑》的批语。

这种具有赏识性、建设性、针对性的评语,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学生读着这些评语的时候觉得老师、同学就像朋友在同他亲切交谈,这样他们就会怀着幸福愉快的心情,去对待语文老师、对待语文这门学科,从而对语文产生兴趣,对习作产生兴趣!

第三课时作文交流鉴赏课。

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为了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我们就应该上好作文交流课,使学生的作文被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所认可。

学生的复稿作文在批改之后,对于其中的精华习作,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并在此下足功夫:让这些精华习作的小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因为这习作写的是学生的真心话,表达的是他们的真情实感,所以往往台上的同学会读得入情入境,而台下的学生也会听得如痴如醉,师生共同陶醉其中。每读完一篇习作,我都会让台下听众自由地起来就此习作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达到了练笔与鉴赏结合,练笔与评析结合。有时,我会亲自绘声绘色地朗读他们的作文,动情地赞扬文章的巧妙之处,然后,迎着全班同学敬佩的眼神,报出作者的姓名;或让同学们猜一猜是谁的作品,再请作者在掌声中领回自己的作文本。在这一来一往中,学生对于文章的感悟水平、理解能力也在逐渐地提高,从而使他们对于文章的鉴赏水平、评析能力逐步地提升。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说写结合”、“师生、生生互动”的“指导、评改、交流鉴赏”一体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优化作文训练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向自能作文的方向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并不会一直在听讲或者是思考问题。一节课45分钟,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是好学生也不能完全集中精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设置一些合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问,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性。此外,语文课本上有很多需要背的内容和生词生字,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作业,还要教给学生背的方法。然而,有些教师习惯性地提问或者是默写,对于不能通过的学生就罚写,少则几遍,多则十几二十遍。这样不但不能使学生记住知识点,很好地去利用知识,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感。因此,教师要适时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自己愿意去背或者去写。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想学习而且想学好的,教师要肯花费精力,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多了解学生是否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那么原因是什么。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好了,成绩自然也就好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评价。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要采用积极的态度,主动接纳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评价是对或者是错,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要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这样能缩短教师和学生心灵上的距离。教师肯定的鼓励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再次,教采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亲近式的评价,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一节课快结束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一个总的有效评价,可以打分,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奖励。最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表现性评价实际上是对被评价者在完成某一项或者某些任务的过程中的整体表现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总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让学生在知识和其他方面都有所提高,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个放大的系统,与时代发展的各种因素息息相关,表现出多结构、多层次、多类型、多目标和多因素的特征。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在新课程改革能理念指导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寻求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引导和评价,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二、有效课堂教学源自于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数后,一一写下。这些数有些乱,怎样把这些数整理整理?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学生纷纷说:一位数为一类,两位数为一类,三位数为一类……;或者整十数为一类,不整十数为一类,整百数为一类,不整百数为一类……;单数为一类,双数为一类……虽然孩子的分类有些笼统,有些幼稚,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对于学生来说,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是他们自己的发现,甚至是创造,如果老师不放手,不让学生去讨论、去合作学习,就不可能得出如此丰富的分类结果。

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时间和空间。当教师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时,学生就会陶醉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中,课堂教学就会丰满、充分、有效。比如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二)》时,我出示了一组数:450、380、630、453、572、699、306、705、601。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前面3个数最后一位数都是0。生2:我发现后面3个数中间的一位数都是0。生3:我发现它们都是比100大的数。生4:我发现它们都是三位数。我又问:谁会在计数器上拨出450,并读这个数出来?生:在计数器百位上拨4颗珠,在十位上拨5颗珠,在个位上不拨珠,读作四百五十。真了不起。我问:你们都能把这组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吗?试试看。从拨珠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有的数是几百几十,有的数是几百几十几,有的数是几百零几。生2:我发现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生3:他说的只是中间3个数的读法,我发现前面3个数后面的0都不用读出来。生4:我发现后面3个数中间的零都要读出来。现在你们知道这组数各是由什么数组成的吗?我把这个“大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他们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几组成。这样1000以内数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他们不仅发现了读法的规律,而且能发现这些数组成的规律。对小学生而言,这些发现虽在情理之中,却又在老师的意料之外。几个数在学生的眼里成了一只奇妙的蜜蜂,引领着他们认识其它新的数,学生为自己是新知识的发现者而充满了成就感。

传统课堂教师是主体,新课标课堂学生是主体,学生是课堂鲜活的生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还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问题的余地、时间和空间,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新起点,也是提高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实践体育课堂追求有效教学论文

在体育游戏中,游戏规则规定了游戏的方式和方法。小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在游戏过程中总喜爱创造性地发挥,充分利用游戏规则的一些漏洞,将手脑并用,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和经验达到胜利的目的。在游戏中不仅头脑得到锻炼,手脚的协调性也能够得到相应的训练。如在花式跳绳中,需要充分协调好绳的摇摆速度和自身的起跳时间,还要在摇绳的过程中把握手的摆动方向,这样才能够完整地完成一套漂亮的花式跳绳动作。

二、对于体育游戏设计的建议。

1.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各年级之间的学生们年龄上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体育游戏设计时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游戏方案和策略。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可以利用开导式的体育游戏,此阶段体育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使学生们认识体育并逐渐喜欢上体育。而对于年龄在中等位置的小学生来说,适当地增加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来说更为合适一些,此年龄的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已经有了一个大体上的认知,并且掌握了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所以在设计游戏时要在游戏中适当地增加一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在游戏中更加扎实地掌握体育技能并且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最后,对于年龄较大的小学生可以进行启发式的体育游戏,在设计游戏时注重联想、培养学生们探索发现的精神,可以使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探寻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并在不断的体育锻炼中养成健康的体魄。体育游戏的设计要区分好学生的年龄层次,以便做到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的设计,使体育游戏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2.注重简单化与基础化。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远远没有成年人复杂,对于事物的考虑也较为简单和幼稚。在体育游戏设计中,需要意识到这些问题,游戏的规则需要明朗化、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游戏的过程也应该偏向于简单易学。在另一方面,体育游戏的设计需要以基础的锻炼为目的,才能满足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符合小学生体质锻炼的要求。

3.把握游戏与体育教学的联系。

体育游戏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体育教学,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具体设计中第一要明确体育游戏的定位,避免盲目开展体育活动或者将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全部。第二在游戏中要充分体现体育锻炼的特征,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娱乐性,应该在体育游戏开展前进行准备活动,在游戏环节对学生的身体关节等进行充分锻炼。第三体育游戏开展时间安排需要合理化,一是要满足教学需要,二是要能够衔接教学内容,温故而知新。

三、体育游戏实际运用中的几点建议。

1.注重安全保护。

在体育游戏开展中,安全是第一要素。小学生由于天性顽皮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在游戏中做一些多余的活动,大大提高了事故发生的风险。为了有效保护小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免受伤害,老师需要在游戏开始前充分了解游戏过程,把握游戏中易发生意外的环节,并向学生详细介绍游戏规则,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游戏开展时可以根据学生年龄适当删减一些危险性较高的环节,如对一年级学生在玩“老鹰捉小鸡”时可以将担当“母鸡”的学生所带领的人数适当减少,防止在奔跑过程中出现踩踏现象。

2.注重游戏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首先,游戏时间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质,小学生毕竟没有成年人的耐力,一些设计剧烈运动的体育游戏进行时间过长会成为学生的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时间过短又无法满足娱乐和教学目的。其次,小学生对于游戏活动普遍存在新鲜感,单一的游戏活动在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好奇感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进而在游戏中开小差,不愿意配合游戏安排,这样游戏的实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注重组织工作与奖励制度。

体育游戏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科学地组织游戏。教师在游戏开始前需要详细讲解规则,科学分组进行游戏,将游戏中的任务安排合理分配,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适当地设定一些小奖励和一些小惩罚。在惩罚规定上尽量体现出一种象征性,避免学生心理受到挫折。

作者:杨俊潘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城关小学。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们红星学校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有效课堂实施的活动,我通过听课和授课,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

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

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

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

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在导学案的辅助作用下,老师的“导”与学生的“阅读”、“自主学习”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高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方法对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应有的知识。

三、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检测。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四、建立愉悦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具体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1、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2、教师的引导要恰到好处,不然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3、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

4、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总之,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导学案,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开校初,在县教育局和学校的积极倡导下,要求每位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学校推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彻底地改革。我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不断地摸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下面就自己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实践心得,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我认为不仅是几个提纲,几个问题就能解决的。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后面教的效果。所以教师依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学生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在过程中历练学生,在总结和运用中提高学生。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当学生自学时教师该干什么呢?我认为教师应该认真地进行巡视、指导,特别要注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指导和点拨,尤其要了解、收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后面的学生教,教师讲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对于出现的问题应该尽量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解决,即同学之间的互救、讨论、讲评等。这样不仅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等生的提高。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我们切不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属于教师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要讲,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讲,某些问题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师要讲。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对于课堂达标练习的设计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适时、适度地合理分步、分层达标。另一方面,在选题上一定要慎重,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新型的、运用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避免重复、过难情况的发生。同时,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检测效果,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收集学生达标的真实情况,了解本节课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生生”和“师生”的灵活方式进行查漏补缺。

实践体育课堂追求有效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在今天教革的新形式下,如何领会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标准的精神,如何通过体育课使高职学校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受到很大的启发,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本文重点论述了本人是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安排体育教学,使体育课充满生机、深受学生喜爱的。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形式;转变;半开放式;电教手段;教学评价。

新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颁布已经好几年,为我们高职学校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依据体育教学大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统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我校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室外体育课采取“半开放式”的形式;室内体育课使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我们首先对我校高职学校学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经过了九年的学校体育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通过对田径、体操、球类各项目、武术等项目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身体素质,并在个别项目上表现出良好的运动技能和浓厚的兴趣。传统的体育课,教材过于统一,上课形式过于单调,严重阻碍、限制了高职学校生能力的发展和对体育课的兴趣,不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

学生已经厌倦了从小学至中学的立正、反复练习技术动作,而且在其中也体验不出什么乐趣。我认为,到了高职学校,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球类项目上表现出来的技能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再去用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的形式进行上课,将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的。所以,原有的安排统一、单调乏味的内容以及组织学生统一学习和练习的形式,有意或者无意地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上课形式的转变——注重关注学习的全过程。

既然要摆脱传统的,就要有一套适应当前我校学生的.崭新上课形式才行,我们体育科组保守一点选择了“半开放式”的上课形式。为什么只选择“半开放式”呢?因为教学大纲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学年都要通过五项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考核,所以目前我们只可以小面积地试验一下,一节体育课把学生按人数分成两组,一组由教师带领练习达标项目,一组给他们去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练习或根据兴趣爱好组成一个个小组进行游戏性质的比赛,教师根据时间鸣哨进行两组轮换。“半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和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己选择项目上体育课,我们担心可能不会被学校领导以及其他教师所接受,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认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是言传身教、全班学生排好整齐的队伍认真地听教师讲解示范、并按照老师的要求一丝不苟认真地练习才对,让学生开怀地去玩那就是大逆不道、那就是放羊式的教学。经过激烈的辩论和思想斗争,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大胆地尝试一下。

以前我们体育教师唯恐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不到东西,在体育课上拼命地向学生传授技术,自己累得满头大汗,而学生对这些丝毫不感兴趣。我认为体育课,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总是向学生传授技术为主,应该教会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并经常组织一些竞赛来检验自己的体育课好与差。学生对技术学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学生喜欢研究,学生不喜欢“你应该这样做”的体育课,让他们在游戏比赛中去体会技术不行吗?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锻炼,不是去参加体育比赛,不要老是教那么深奥的技术,把体育学习的选择权交给他们。我认为老师应是导演,运动场上的发挥还得靠他们自己。平时无论是课上或课下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比赛,因为体育比赛给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会使陷入困境的体育课焕发生机,学生为了准备比赛绝不会在体育活动中消极怠工的,而且会更细心的研究动作技术,为了比赛的需要,他们强制自己锻炼,去更多的了解体育,在比赛成功中他们真正体验到体育的愉悦感,不成功他们也会在老师的鼓励、指导下继续坚持锻炼下去,争取以后的胜利,而且通过比赛也检验了学生的实力,充实了他们的体育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经过一年的“半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实践,我们收到了意想的不到的良好效果,但是存在和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我们不可回避。

第一,这种形式的上课对体育器材和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学年整个一年下来我们在体育器材方面的花费超过前三年所用体育器材费用的总和,如果有三个班同时上课,运动场地严重不足。

第二,开放时间内学生进行篮球或足球比赛时,教师不在场,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差一点的同学受伤的情况明显增多。

第三,个别自觉性差一点、对各个体育项目都不感兴趣的同学,特别是女生,在开放时间内游手浩闲、无所事事、东奔西走,影响不好。以上这三点不足,我们要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逐步去解决。

二、课堂形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利用每学期的第一节诱导课和下雨天体育课,在教室内利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课的教学。我校在电教方面可以说走在了其他学校的前面,20xx年我校的所有课室都安装了电教平台和先进的投影仪,并且为每位教师还配备了手提电脑,大大方便了我们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一年当中本人先后利用电脑上了二十节理论课,经过本人的精心制作和选材,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体育保健知识、体育比赛精彩集锦、世界杯简介、学打乒乓球、学打羽毛球、学打篮球、全国运动会简介,声情并貌的理论课,大大提高了学生上理论课的兴趣,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会了科学健身的方法,同时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机会,原本对体育一窍不通的同学也逐渐喜爱上体育课了。

经过一年来的“半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平均在40%以上。无论男女生一听说上体育课,也无论是在室外或室内,都高兴的不得了,同时我们这种上课形式也得到学校及教师们的肯定,如果有一天国家体育锻炼标真的取消了,我们还会去大胆地尝试“完全开放式”的体育教学。但是上面提到的“半开放式”体育教学所暴露出来的比较明显的三个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如何合理地使用和保管好体育器材、减少损坏和丢失?如何去解决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何能减少开放时间内学生伤害事故的出现?如何来管理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我们要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半开放式”教学形式才真正具有生命力,才会更健全。可以说在新形势下,对我们体育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也将会勇敢地面对挑战,让这种形式的教学更健康地发展下去。

三、评价形式的转变——重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1、学生自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能、运动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和发展情况,结合平时体育课上的学习态度、情意与合作精神等表现,以及自身特色项目的发展情况,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确定自己的等级。

2、小组互评——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学生依据每个成员的体能及运动技能的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结合平时课上观察到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个互评,最后确定等级。

3、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情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情况,最后确定学生体育成绩的等级。

评价形式的转变,促使学生注重每节课的表现,既要积极投入表现自己的运动才能,又要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改变独生子女的傲慢态度,为适应社会环境或者说为今后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参加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们发现,运用新的评价机制后,学生的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加,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特别在耐力素质上表现尤为突出。譬如,20xx级六班共有46位女生,高二测得的800米成绩与高一800米成绩比较,有41位学生不同程度进步了,3位同学维持在同一水平,2位稍有退步。而在以往,高中女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是一年不如一年,越大越懒,越跑越慢,这种现象是体育教师有目共睹的。

鉴于以上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觉得在制订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时,必须突出其导向功能,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价值上下功夫,必须讲究科学性,而不能以体育教师的主观意志来代替评价标准,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符合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发展规律。只有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他们现阶段的学习发展过程,才是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我们认为: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必须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参考文献。

[2]评价改革及其反思教育科学研究、10。

[3]评价方式的转变——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福建教育、10。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

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的价值等做出一个判断的过程。它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对指向的对象进行价值的判断。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离不开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有效评价。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传统的评价往往以一张试卷分数多少,排名先后的量化为主要特征。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一串串僵硬的数字也易造成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伤害,使学生在追求分数的过程中丢失自我,缺少自信,丧失个性。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评价观念,让评价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凡是有价值的所作所为,即使有些与预定目标不那么符合,也要给予支持和肯定,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给以足够的尊重。如在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例1:“一个粮食仓库原有大米1500袋,运走了,还剩多少袋?”时,根据教学要求是应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情况,在分析线段图时,有一同学举手,我示意他起来讲话,他很自信的说:老师,我会解了,用1500÷5×(5-3)就得到还剩600袋了。虽然他讲的和我所设计、需要的不一样,但这位同学思考的过程却完全正确,且说得有根有据。我立即点头,很自然地跟他说:“好,很好,你很爱动脑筋,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考虑问题老师很欣赏你,你能讲讲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吗?”于是,这位同学大大方方的走到讲台上去讲解,讲得是那样的专注,其他同学听得也是非常的出神,我为我的做法感到庆幸。

虽然教学进程没有按照我的预设而顺利的进行,且多花了教学时间,但看到学生在我的鼓励性的评价之下自信的走上讲台,其他同学流露出羡慕而专注的学习神态,我想这样的课一定会有收获的,这也一定是新课标之下所需要的课堂吧。

二、改进评价内容。

过去习惯的评价是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以一组数字来量化评价学生的排名先后,孰优孰劣,显然有失偏颇,《标准》的出台,彰显了评价目标内容的多元性。也就是说,《标准》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了评价范围,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都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克认为:评价者在评价中应该“牺牲某些测量上的准确性,来换取评价中的有用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特征,及时合理、中肯地作出评价,上表仅仅是评价内容中一个部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能描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法,鼓励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让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恰如其分的评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评价学生,过去一直局限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对主体性教育教学的实践,我们感到评价的主体也在不断的变化,教师的“一言堂”式的评价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已经显得过时了。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家长参与其中的评价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显得更加生动多彩,如在我的数学家庭作业的最后作了这样的一个设计:家长寄语。他可以是对子女作业的评价或看法,可以是对前次作业观后的想法,也可以是对本次作业的一些建议,但不要求家长每次都必须写或甄别孩子作业的对与错;营造氛围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教师的过程中积极思索,促进师生教学相长。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健全个性,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评价方式随着评价内容的拓展而丰富起来,它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新的评价机制给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构造了一个平等、合作、互相促进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

实践体育课堂追求有效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磨炼小学生的心智,并且更为关键的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需要教师从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对应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基本的了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基本的运动项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关注度和课堂活跃层次。

1.一些学生对体育课程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往往在有些情况下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有一定的误差。比如,一些体育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并且在运动中十分容易产生人体疲劳的现象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造成了学生对一些体育运动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显然小学生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明显是不符合该阶段的体育教学要求的,因此教师在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逐渐地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并且努力地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好感,这样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其无论是学习动机还是后续的投入程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明显的增长,而学生在前期所产生的对体育课程的排斥心理也会在教师对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讲解分析下得到一定的缓解。

2.学生对一些体育运动的益处不了解。

由于学生在前期了解的一些体育运动主要是其通过眼睛去发现的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篮球和足球这种普及程度较广的运动项目其被媒体关注的频率就非常高,小学生通过这些媒体去了解这类运动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学生在了解这一类运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感观层面去认识它们的基本运动模式和基本的外在影响力,如果学生没有亲自去尝试相应的运动是很难去了解这类运动的益处的,因此一些小学生对篮球和足球的认识一般也是仅仅局限于其绚丽的过人技巧和劲爆的扣篮和动人心弦的射门瞬间,所以在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对应的体育运动的前提下身临其境地去进行体育实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误解得到一定的释怀,并且还可以增强体育课堂的活力。

1.将体育教学中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由于体育教学毕竟需要学生去从事具体的体育运动,去感知在理论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是否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相对应,也就是说实践具体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很好地检验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还可以让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有全新的认识,这对于小学生而言特别重要,而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是否可以感受到其课堂气氛活跃,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具体体育运动的了解状况都能得到一定的体现,比如,小学生对足球这项运动有很强的关注力,则会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与教师交流其对足球的看法以及自己希望在具体足球运动中想去踢的位置,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充分地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程设置的要求,还能基本了解一些学生对具体体育项目的看法,这样体育课堂教学的氛围自然就会得到提升。但是要想达到这种状态还需要教师在前期注重向学生传递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或者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去了解一些体育运动,这样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就会更加有活力。

2.对学生对具体的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在具体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趣味性的体育运动为主,这样也比较符合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要求,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最好对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堂教学策略时也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气氛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具体看法,所以说一旦教师对学生对体育的看法可以进行细分对待,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准备充分,而且对于学生而言实际是其与教师之间无形中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关系,而这种互动关系正好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保证。

总的来说,在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首先教师必须对学生对具体体育运动有一定的认识,这是学生与教师进行良好互动的基础。其次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多去了解一些体育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很好的体育知识贮备,这对于体育课堂教学十分有利。最后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是充满趣味性的,也就是说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兴趣点相一致,这样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才会变得活跃。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的提升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关键点在于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以及课堂内容的制订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则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新课标教育的理念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正是强调了这一点。我们每位老师备课时总会精心设计课堂的“导课”环节,虽然它不是教学的重点,但它的内容是为整个教学做好知识的铺垫和心理准备。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导入模式,始终都不得摈弃这样两点原则:1、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望的同时紧扣知识点;2、导入应力求精简,点到为止,把课堂气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发挥学生主体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努力寻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知识。更多的考虑让学生如何“学”而不是教师如何“教”。

三、落实提问的有效性。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提问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和思维能力。经验表明:指向明确,又逐层递进、层层深入的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那么教师要做到以上三点,就得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品质那么一堂有效的课就可以达到优质的程度、独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总而言之,当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对所学的知识感到惊奇与向往,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努力掌握一种知识与技能的体验时,教学已经叩响了成功的大门了。有效教学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教育改革的一种目的,是我们教师奋斗的一个目标。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巧用各种教学方法与策略,优化和组合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1.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等,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能使学生不断自我肯定,不断进步。

2.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老师的肯定往往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1.“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2.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创造合作学习,达成有效互动。

合作学习是培养思维创造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具体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数据、发言、总结、汇报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来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3.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方法,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一、把握导入的有效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则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新课标教育的理念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正是强调了这一点。我们每位老师备课时总会精心设计课堂的“导课”环节,虽然它不是教学的重点,但它的内容是为整个教学做好知识的铺垫和心理准备。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导入模式,始终都不得摈弃这样两点原则:1、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望的同时紧扣知识点;2、导入应力求精简,点到为止,把课堂气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发挥学生主体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努力寻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知识。更多的考虑让学生如何“学”而不是教师如何“教”。

三、落实提问的有效性。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提问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和思维能力。经验表明:指向明确,又逐层递进、层层深入的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那么教师要做到以上三点,就得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品质那么一堂有效的课就可以达到优质的程度.独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总而言之,当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对所学的知识感到惊奇与向往,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努力掌握一种知识与技能的体验时,教学已经叩响了成功的大门了。有效教学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教育改革的一种目的,是我们教师奋斗的一个目标。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巧用各种教学方法与策略,优化和组合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前几天,我们学校有幸请来了教研室张主任,他为我们带来了专题讲座有效课堂教学。学习了张主任主讲的课程培训---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让我有不小的触动和收获,使自己原本愚钝的头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特别是在有效性、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景、教学关系等诸多方面的讲解让自己受益匪浅。现在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我的体会如下:

首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习和培训,我明白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过程与方法才是作为我们老师需要改革整顿、反思总结的部分。每节课我们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其次,在学习中,我知道了: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静态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

再次,做为教师而言,我要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要着力做到:牢固树立三维目标的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音乐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把生成的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优质教学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绝招。希望我今后的课堂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实际上,评价一节课质量的高低,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叶澜教授早就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冯建军教授也说,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论文科学课堂有效教学

首先,教学组织要有效。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例如:学生练习以前要组织到位,不应在活动中不断调整指令,干扰学生活动或造成活动的无序性。)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在教学时,可针对学生爱动的特点,教学语言十分亲却,经常提醒学生的座姿和书写习惯,做到了教学活动组织有效。另外,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只关注少数尖子生,而应关注所有学生。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多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热情,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点,关注全体听、说、读、写、书,多给全体学生思考、想象、体验、感悟的机会和时间。其次,学生讨论要有效。随这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教师经常运用到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如何让讨论有效?课前,教师应该给每组指定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在很多课堂中,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根本就说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最后,课后练习要有效。课后练习不在多,而贵在精。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做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更是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鞭策动力。语文教师要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文化,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选择有个性的教学策略,实现创新型教师的角色转变,不断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什么科目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学”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学”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数学课堂有效评价心得体会

数学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学科,学生往往认为数学课堂难以理解,充满了枯燥和浪费时间。因此,教师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际的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第二段: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评价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并有效地应对其不足。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进行评价。其中之一是进行日常评价,包括教师观察、作业和测验。另一种方法是透彻的考试。无论是哪种方法,教师必须确保评价公正和透明,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第三段:评价的重要性。

评价的重要性在于激励学生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知道自己什么做得好,什么做得不好,以及如何改进。具体说,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提高绩效,增强学习动力和兴趣,增加自信,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为了进行有效评价,教师需要准确定义评价标准。这可能包括标准化考试、配有分数的指标,或者是透彻分析课堂表现的观察。同时,教师需要花时间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理解评价方式和它们的目的,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

第五段:结论。

在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平衡评价的严谨和可行性,强调认可和激励。总体来说,一个成功的评价机制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并最终取得良好学习成绩。

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论文科学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是否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合理控制教学的组织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物理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只有在互动中看到学生的进步,在互动中暴露出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才能称其为有效性教学。就此,本人提出以下几点观点与大家交流。

一、创设问题情境走好第一步。

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一堂好课的开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发现、产生以及运用)总是存在于情境之中。有效的学习来自有趣的心灵,有趣的心灵源于有效的情境,有效的情境促进有效的教学。学生是不能超越具体的情境来获得某种知识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现在学生学习负担重,对物理情境的生活感知少之又少,这给物理教学带来不小的困难,高考中出现的生活情境问题比比皆是,如接力赛等。

二、利用有效的问题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提问,必须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所提高,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倾听,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提出,火箭升空的动力来源在哪里?通过火箭在空中与地面接触吗?(物理教学论文)在太空中有空气吗?利用合理的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走出误区,深刻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本质。在问题的回答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积极发言,尤其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抓住契机,解决问题,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三、突出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从高中物理开始接触到的运动学规律就是利用速度公式与位移公式描述物理运动的规律,同时利用速度图像与位移图像进行形象描写,确立数形结合描写物理规律的方法。而在各类实验的数据处理时,图像法处理数据也要以公式作为认识图像的依据,突出数形结合法。值得一提的是,物理教学要以数学为平台,要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物理中常用的数学归纳法、二次函数的极值、三角函数知识等,不能完全抛给数学教师,而要在教学中展现给学生。

四、精选典例,合理解题,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

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是有效教学的目的,典型例题必不可少,在教学中我始终遵循“现象、描写、计算”的解题方法,展现给学生合理的.物理解题思路,使学生不盲目做题。现象是明确物理过程,描写是任何一个物理现象必然符合一定的物理规律且用数学语言体现,计算是利用数学工具得到未知量。在典例教学中不断暴露教师的物理思维,久而久之,学生会从中汲取养分,建立自己对物理问题的分析、解决办法。

学生总结的才是学生学到的,教师只需起到补充、纠错的作用就好,坚持学生总结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帮助很大,能把问题说清的学生,也是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更新教育观念,牢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在不断地探索中改进、落实、反思,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是为师者的义务。

参考文献:

李新乡,张德启,张军朋。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陕西省绥德县实验中学)。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情境,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去体验,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画面所反映的问题编成有趣味的小故事,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一天,猴妈妈和猴宝宝来到一片桃园,看到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猴妈妈摘了两个桃子,问猴宝宝:“把这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个桃子?”“一个。”猴宝宝不假思索地回答。猴妈妈拿起其中的一个桃子问:“把这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多少呢?”“这……”猴宝宝摸着自己的头,回答不上来。看到猴宝宝答不上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分一分等活动,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借助学具盒里的各种梯形,先拼拼看哪两个梯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呢?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操作活动中得到解决。

三、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我经常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四年级级部组织学生去爬山,门票价格如下:50人以下每人30元,51~100人每人28元,100人以上每人25元。四年级一班有49人,二班有56人,三班有53人。请同学们设计买票方案,计算出钱数并比较哪种方案最佳,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这一实际问题巩固了乘法计算,体会到了根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

总之,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以此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求新知,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在体验中不断发展。

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论文科学课堂有效教学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探究性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它往往以小组形式展开,通过小组成员的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小课题,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主人公意识,为将来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打好扎实的心理基础。

在教学时,笔者注意转换教师角色,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如在教学《测量》时,笔者要求学生测量太阳的高度。

可是,有的学生测量的太阳高度是70度,有的学生测量的太阳高度是65度。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呢?笔者趁机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进行自主探究:“请各小组成员共同找出导致太阳高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

是太阳光通过十字形孔后的阴影没有重合吗?是地势不平引起的吗?还是没有调节好太阳高度测量仪的底部微调旋钮?……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无形中掌握了测量的技巧。

一些复杂的实验需要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如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等。

这样的分工,不仅使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实验,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白在担任某一角色的时候,必须认真完成任务。

如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降温过程中各级时间点的水温实验中,笔者给每一位学生发了一份实验记录,让他们明确实验要求,在实验小组内分工合作,以完成实验记录的质量和速度来记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形成了科学的概念,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还培养了探究兴趣、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动手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空气的性质》的实验时,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首先,笔者举起一个干净的空烧杯,杯口向下竖直按入装有适量水的水槽中,让学生猜想:“水会进入杯子内吗?”然后,笔者竖直拿出杯子,请一名学生亲自来检测杯子内是湿的还是干的。

学生检测后,说:“杯内是干的。”接下来,笔者把倒立的杯竖直按到水里后慢慢倾斜,让学生观察会产生的现象。

学生观察到有气泡从杯子内冒出来,水槽内的水进入杯子里。

此时,笔者问学生:“有气泡跑出杯子,水就能进入杯子内;没有气泡跑出杯子,水就不能进入杯子内,证明杯子里面装满了一种东西,它是什么呢?”学生很容易得出“是空气”的结论,笔者趁机总结:“杯里装满的东西是空气,即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最后,笔者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自主探求、验证这个结论的正误。

通过小组成员的努力,实验探索成功了。

这时,笔者又说:“需要杯子、水槽等几种仪器,再加上水,这个实验才算成功。

如果缺少其中一种仪器或者水,这个实验能成功吗?”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要互相配合,才容易成功。”当学生意识到“只能合作,才能成功”,就为以后的积极探究、加强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形式不拘——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探究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寻求更新、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延伸、综合、重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反过来又可以拓展信息技术。

在教学“怎样搭配食物”时,笔者尝试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笔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组学生查找食品,如蔬菜、水果等知识;第二组学生了解食物的来源,第三组学生了解食品的营养。

在自由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有些学生到学校网络教室上网查资料,有些学生向教师询问……学生们的劲头十足,“玩”得不亦乐乎。

一节课过去了,学生们都收获了累累硕果。

“老师,我们是上网查到的资料,知道了水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多吃水果身体有益。但是,有些水果多吃了,却对身体有害,如荔枝,吃多了会上火……我想把这些资料做成网页的形式,这样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知识。”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展示他们的收获,笔者适时地表扬了他们:“你们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完成了这次活动,搜集到许多有用的资料。学到这些知识以后,我们可以把它们运用到生活中,改善自己的饮食,让自己长得更壮实。下面,就请你们汇总资料,然后想想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

顿时,课堂上又热闹起来了,有的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装订成册,有些学生把资料做成图册,有些学生把它做成网页形式……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两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可是他们好像有点意犹未尽。

在玩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既体验了学习的喜悦,又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

三、时空开放——强调科学教学的生活性。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把科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并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时,笔者组织学生观察附近的工厂污染空气的情况,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社会和大自然,获得了更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对自然课的浓厚兴趣。

四、总结。

探究导学是今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它能使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学习的探究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答的方法等,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

作者:陆芳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在本课教学中,李辉老师在复习了上节课的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后,为学生创设了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学生依据数学信息提问题,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欲望强,提出的问题也很多,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解决。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李辉老师在学生初步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后,引导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然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让学生通过完整准确地语言表述倍数问题的意义,最后运用构建起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决实际问题。从李辉老师的课堂中不难看出,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讲题中思路明确,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与解题策略。

虽然是节公开课,但老师十分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经常提问不举手的孩子,在独立解题的过程当中更是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李辉老师尽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课堂中的每个活动都采用不同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操作、思考以及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而必要的练习是本节课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精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练说练讲,练习做,同时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李辉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优质的数学课堂无不时时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是“魂”,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有效评价心得体会

数学课堂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成果及学习方法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合理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段:教师角色与评价方式。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口头检测、书面作业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不同的评价方式,也可以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段: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机制。

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仅仅由教师来完成。学生也应该参与到评价中来。因此,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且指导学生运用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第四段:针对性强的评价。

针对性强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提出更贴切的建议。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普遍情况,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第五段:结语。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我们必须注重评价的有效性。只有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制定全面、准确的评价标准,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机制,并且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更好的建议,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数学课堂评价方面,我们一定能够越来越好。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要有明确目的。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师应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及思维特点,教学中应不断变换刺激的角度,多给学生一些新鲜的刺激,让学生全方位,多侧面接收信息。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借助孩子们喜爱的童话中的角色“七个小矮人”,从“七个小矮人”的图片中找到变化规律,从而导入教学“7的乘法口诀”。借助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数的激动人心的画面,让孩子们了解倒计数时的10、9、8、7……用的时间单位就是“秒”,激发孩子们学习《秒的认识》的积极性。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曲,让学生观察播放时间,从孩子们司空见惯的画面过渡到《24时计时法》的教学,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要有“数学味”

特级教师徐斌说“生活化情境应是有选择的,就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简而言之,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服务于“数学味”。创设的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要求教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时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让孩子们说新闻联播的播放时间,并且观察民屏幕上显示的时间,自然而自然地就介绍了这节课学习的内容“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

(三)情境要有现实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再现或模拟一些涉及数学的真实情境,都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内驱动力,激发了孩子们尝试欲望,让学生与生活“亲密接触”,让数学活动与生活“紧密接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抽象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更热爱数学,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提高了孩子们自身的数学素养,让数学课堂迸发出了灵感,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二、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前几分钟,热情地和孩子们问好,和孩子们一起作课前准备,课桌上只摆放哪些与学习有关的用具;告诉孩子们课堂发言要大胆,争取一切机会,教孩子们要自信,把一只小手当作一棵出类拔萃的大树,举得高高的,引人注目,引起老师的注意;给孩子们介绍如何做一位聪明的孩子,善于思考,倾听他人发言,尊重别人,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猜测今天的学习内容,说说怎么知道的,让孩子们明白收集信息的途径.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究,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索,在问题中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巧妙设疑,将“疑”设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工程总量可以看作单位“1”,我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列式计算、比较,学生得出,为什么修公路的长度不一样,但最后的结果都是1/5呢?这时出示问题“一条公路,5天修完,每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通过讨论,学生理解了这条公路的长度是“工作总量”,不管这条公路有多长,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也沟通了“整数工程问题”与“分数工程问题”的联系。

在“圆的周长”这一课中,教材上是安排学生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然后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进行比较。我在设计时,让每个学生测量自己带的不同直径的圆的周长和直径,把数据填在发给小组的一张表上,只填圆的周长与直径,然后全组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研究、发现规律,开始的时候大家只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讨论后又发现这个倍数超过3,但不满4,然后又发现不满3.5,最后统一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地3倍多一些。这样做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合作、讨论、相互表达与倾听中,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争议等激起了彼此的灵感,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在亲历中感悟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现有结论,而是学生亲身实验和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经历学习活动过程,从而获得各自独特的感悟和体验。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日益成熟,也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更具有广阔的教学技术的选择空间,因此教师利用多种教育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活跃学生的创造思维。

如在教轴对称图形时,带学生到大自然中亲自采集、制作各类动、植物标本,课堂教学上通过出示实物标本或图案:美丽的蝴蝶、黄绿色的蜻蜓等,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欣赏对称美,感受对称性,这样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学生的脑海的中就很容易形成。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经历学习活动,才能感受到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获得真切、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把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真正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发现、分析、探究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活动课和课余时间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归纳等过程,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在教了《圆的面积》后,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与圆的面积有关的事物。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大自然中,为什么花都是圆的而不是三角形或是正方形的?”他带着这个问题查找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终于揭开了谜底。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三角形、正方形、圆,以圆的面积最大。花是圆形就能接受更多的阳光、雨露,更好的成长。这样,同学们感觉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习惯和勇于探究的意识。

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加强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听课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的进步。但他们特别认真,每次也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就是质量不高。究其因,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因此,首先从思想上教育学生,学习是经过点滴累计而成,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得出答案;不要怕失败,学习有时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学习才会进步。其次,要给他们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要多肯定、多鼓励,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辅导时要有耐心,心平气和,对不会的知识要多讲几遍,不要怕麻烦,直至弄懂弄会。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让他们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一定能使学生学有所获。

多使用鼓励法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成功的体验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幼小的心灵来说,往往只有看到成功的希望,才会对学习感兴趣。另外,成功的学习体验可以使学生产生由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惊喜等积极情感,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需求与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把握好尺度,既要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简单的学习目标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不能给学生带来惊喜,从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过难,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烦情绪。只有适度的学习目标,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