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调研报告(汇总16篇)

时间:2023-12-11 13:17:04 作者:FS文字使者

通过调研报告可以全面了解某一领域的情况和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对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民增收的引擎。为进一步掌握我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下一步如何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

**乡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济水平,精心打造特色优势农业品牌。目前,全乡已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专业协会)8个,涉及奶牛、桑蚕、棉花、养鸡等12个行业。拥有会员400多户,其中党员43户,占总数的12.9%。在这些协会中规模较大发挥效益较好的是奶牛养殖协会、桑蚕养殖协会、棉花种植协会。在党委、政府引导下,李大庄木器加工协会正在积极筹建。就整体来看,专业协会规模小、力量弱、领域窄、功能小、市场竞争力弱。但由于存在较好的基础,发展潜力较大。

1、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专业协会及时把握市场信息,灵活运用市场法则,对市场需求状况,价格浮动情况及时掌握,以便会员适时购入或售出。“跟着协会干,农民有钱赚”,尝到甜头的农民,增强了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桑蚕养殖协会成立的当年,会员户就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今年春天又新增加会员近20户。

2、使农民掌握了技术,增加了收入。专业协会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现场讲课等多种形式,使会员掌握了专业技术,增加了收入。我乡的前岗村是全乡,甚至是全县养殖奶牛较早的村。最初饲养奶牛时,农户分散养殖,相互之间交流很少,奶牛的品种也种种不一。当时饲养奶牛,纯粹是摸索养殖,缺乏科学经验,奶牛饲料的配方五花八门,牛奶的质量参差不齐,牛奶的产量也较低,平均每天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不足30斤。最关键的是牛奶的销售问题,因为当时饲养奶牛的户数少,牛奶质量不高,一些牛奶加工厂不愿来收购牛奶。人们售奶的主要渠道是在农村销售,每天为订奶的农户送奶。这种方法常常造成销量不稳,极易造成滞销。由于鲜奶保质期太短,卖不完只有白白倒掉,有时心疼的饲养户直掉眼泪。当时饲养一头奶牛的利润也不过3000元。很多饲养户都丧失了信心。20xx年春天,在村奶牛养殖业最不景气的时候,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倡导下,**村奶牛养殖协会成立了。**村村主任**被选为协会会长。协会成立后,经常召开养殖户座谈会,对饲养过程出现的问题,大伙讨论,邀请奶牛养殖专家现场释疑,并定期举办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使会员逐步掌握了先进的奶牛养殖技术。协会成立的当年,奶牛的产奶量由原来的日产不足30斤,提高到平均日产50斤以上。为解决牛奶的销售问题,协会多方联系,最后与嘉祥县鸿运牛奶加工厂达成长期供货协议,饲养户每天不用出门就把牛奶卖了。饲养一头奶牛的利润也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7000元。同年12月,应会员、农户的要求,协会在乡党委、政府和县畜牧局帮助下,从***一次引进了40头奶牛。现在的**奶牛养殖业,在协会的带领下,红红火火地发展着。

3、携农入市。专业协会依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按照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种养业结构,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的对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前几年由于棉花市场价格滑坡,我乡棉农的种植积极性受挫,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20xx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倡导下,由乡农办牵头,成立了棉花种植协会,协会根据市场信息,结合我乡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棉花。协会实行统一进种,统一提供技术支持,找销路,拓市场。今年全乡发展春棉8600亩,夏棉3000亩。

4、开拓了农村市场。专业协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增加了农用生产资料等工业品的有效需要。同时,使农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搞活了农村市场。

1、扶持作用。各村党支部对协会发展给予支持,在专业协会有关章程的制定、管理制度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对加入协会,发展项目的农户,帮助协调资金或贷款。会员户征地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例如,前岗村党支部,为解决奶牛养殖户分散养殖带来的不便,积极协调,划出专门土地建养殖小区,对资金困难的养殖户帮助协调贷款。保证了协会健康的发展。

2、保障作用。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治安巡逻小组的作用,对扰乱、破坏协会正常发展的人员狠狠打击。村干部当好协会的调解员,处理协会内部纠纷、争议,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以便形成更大的经济合力。

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协会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专业协会,应该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切实为会员提供市场信息。让会员根据市场供应、价格等情况及时调整种养殖规模和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减少市场风险。但是目前我乡的大部分专业协会受信息闭塞、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给会员提供的支持少,增产增收效果不明显。部分专业协会发挥的作用,是会员之间自发行为的结果。协会本身由于没有带来较好的作用,其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小,会员也相应减少,这样就导致不良循环,阻碍了协会的发展壮大。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协会内部建设,完善协会制度,加强对协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协会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的能力,让协会充分发挥其功能,带领群众致富。

2、协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我乡专业协会的发展来看,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部分基层组织对专业协会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协会,对专业协会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部分基层组织对专业协会的扶持力度不够。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对此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干部群众对专业协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形成“人人支持协会”的良好环境。

3、协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受资金、技术力量、销售等原因的影响,目前我乡专业协会发展规模小、力量弱、领域窄、功能小,难以产生较大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小。为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动员行业相同或相近的农户加入协会,使分散经营趋于集中,壮大协会规模,创新品牌,走产业化经营道路。

1、多措并举,积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一是要确立扶持的重点和方向,确定主管部门,并选派专人下基层指导工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二是要培养典型,组织观摩交流,总结经验,循序渐进地扶持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典范作用。三是开展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四是帮助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组织规划和产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制度,使其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运行。

2、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资金扶持。应协调财政、银行、信用社等部门安排低息或无息周转金贷款,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二是科技方面的扶持。有关部门可在科技咨询、指导、培训管理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鼓励农技推广机构与农民联合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切实保护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不得向其乱收费、乱集资,不得侵占其合法财产等。

3、组建主体,坚持因地制宜。可以由农村能人和乡村集体组织牵头兴办,可以由村班子牵头兴办,使班子与协会“合二为一”,也可以由经济技术部门和企业牵头兴办、不拘一格。

4、建议几种经营形式:一是“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农户”。主要通过作为骨干成员的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示范和流通经营,为农户提供间接服务。二是“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这是前一模式的延伸,主要通过合作组织建立的生产基地,示范引导服务农户。三是“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农民负责生产,企业负责加工流通,合作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规范企业与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调研报告

xx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自1994年所辖砀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专业农协试点县后,一直比较重视,并以此为发展契机,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空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服务链条进一步拉长,分工科学合理,经营手段也日趋现代化。可以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渠道之一。

截止2002年底,全市农村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1360个,参与户数15万户,人数达50万人。经营种类广泛,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及市场信息服务业等。其中种植业544个,占40%:养殖业422个,占31%;其他占29%。区域分布以乡镇内合作经济为主,占85%以上;经营形式80%为松散型专业合作。

1.1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农业企业为龙头,组织农户共同参与而联结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目前,全市有24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实现营销收入19.8亿元,建立基地210万亩,与57万户农民签订协议,农民新增收入亿元以上。宿州市第一轧花厂,是以籽棉收购加工、棉籽榨油及织布于一体的综合性加工经营企业,他们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实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与3万户农民签订生产收购合同,经营中实行购苗、购料、防疫、赊欠、借贷“五统一”,年推广优质棉面积达7万亩,每户农民年均增收500元。这种模式的联合,规模较大,相互联系密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强,见效快,作用突出。

1.2能人带动型主要由能人牵头,包括种植大户、运输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砀山县华利果业协会是由葛集镇农民孙宗华创建的,每年,该协会都与周边6个乡镇签订生产、收购协定,组织优质无公害水果生产,免费发放水果套袋,以高于市场o.2元/斤的价格收购果农的水果,与农民结成了较紧密的利益联合体。2000年,协会获得了私营企业水果出口权,当年出口水果1800公斤,创汇近10万美元:2004年全年销售水果3272万公斤,创汇近30万美元。

1.3专业协会带头型协会有的是在乡镇指导下由部门牵头组建,有的是村组织牵头组建,主要是围绕某项生产经营或服务项目而形成的,如养牛协会、养羊协会等。砀山县文庄镇瓜菜制种协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制种面积、生产资料、培育种苗、技术指导培训、回收等五统一,2004年500亩辣椒制种创产值4007元,人均制种单项收入超千元。

1.4农业服务部门领办型多是由乡镇农技、农经、林业、兽医站、供销社等部门牵头,吸纳农户参加,一方面为农民提供技术、产品购销等多种服务,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也适应形势,转变职能,拓展工作领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由砀山县唐寨镇供销社创办的砀山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闯市场,自1998年以来,在上海相继兴办了两个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同时承包140亩地,从山东、浙江等地引进果树新品种栽植,取得明显成效。四年来,共为当地群众销果1.38亿公斤,销售额1.11亿元,其中为合作社社员推销水果占总销量的80%,销售范围遍布全国。

1.5科技人员创办型农业科技人员依靠自身的优势,组建各类协会组织,带领一方群众奔小康。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广善在2000年组建了无籽西瓜协会,以科研单位、中介组织和瓜农“三赢”和利益机制为纽带,对瓜农实行包种苗、包技术、包产量、包销售的全程服务,形成了科―农―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农技推广模式。推广范围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无籽西瓜总面积20以上。

2.1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同类生产和消费的联合,打破了区域界限,实现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宿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主要是围绕发展“水果、蔬菜、畜牧、种子”四大主导产业进行的,这些产业的合作社占到总数的90%以上,实践中,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是明显的。粮经比例由2001年的6.3:3.8调整为2002年的6:4;畜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3%;大宗优质农产品率由2001年的24%提高到2002年的30%:果菜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进步。

2.2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04年水果外销率达70%以上,蔬菜外销率40%左右,畜禽产品外销率40%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外销率达80%左右。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调研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县供销社认真贯彻全国总社实行的“四项改造”的要求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供销社改革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供销社的突出任务来抓。4月初,我社就__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进行了调研,截至20__年底止,全县供销社已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7家,入社社员1759户,经营范围涉及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雪梨、花卉苗木、网箱养鱼等产业,辐射全县10乡4镇及周边地区,带动农户近万户。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增长了农民的品牌意识,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1)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品牌的形成和市场的开拓。

供销社建办的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抓质量、树品牌、促销售”九字文章做深做透。如__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从办社的第一天就开始注重品牌建设,注册了“山兰”牌商标,经过几年的努力,20__年即获得“浙江名牌”产品称号及浙江省著名商标,产品已打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供不应求,在同类产品销售中每500克即比别人要高上5元左右仅品牌一项即增加效益500多万元,品牌效益明显。又如__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利用__湖这个天然鱼场,注册了“仙宫湖”商标,对__湖的有机鱼进行深加工,质量严格把关,每年有大批的仙宫湖有机鱼进入南京、上海、温州、杭州等大中城市的超市。目前,专业合作社大多注册了商标、品牌意识有所提高。

(2)有效地推动了农产品的规模经营。

规模化生产是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供销社建办专业合作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规模化生产之路,促进产业化经营。__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__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__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就是供销社看准了__农民发展食用菌这一传统产业和__湖5万多亩水域规模,组织农民共同出资组建起来的。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的黑木耳种植面积为7000万袋,香菇为5500万袋,已成为__的一个支柱产业。__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现有茶山1000多亩,还建立了茶叶加工厂,带动了周边的种茶农户300多户,朱村已成为我县近远闻名的茶乡。

(3)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农产品买摊问题是供销社建办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目的之一。

__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__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__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均对入社社员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四统一办法,同时对社员实行二次返利制度,近两年共返利127万元,深受广大社员的拥护。

(1)这几年我县专业社虽然发展很快,全县截止20__年底共计创办专业合作社46家,数量不少,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作发展不平衡专业规模还不大,带动力还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较弱。

(2)我们__是一个山区小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10乡4镇,11万人口。主要农业支柱产业为食用菌、茶叶、库区有机鱼等。总量不大和实力不济是困扰我们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我县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同一生产的不止五、六家,他们做同一个产品,各自为战,严重地影响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本着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主导农业、进一步办好专业合作社、力争达到建办一个专业社、推动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改造一家基层社、努力把专业合作社办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精神。提出以下看法与建议。

1、选择典型,搞好示范。

这几年,省、市、县各级农业部门对专业合作社进行考核,涌现出一批各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其中也不泛省级示范社。他们是我们县的佼佼者,应很好地总结交流专业合作社建设成功的经验,剖析问题,找出症结所在,研究对策措施。特别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后,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召开现场会,以典型带路,做好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促进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的发展。

2、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专业合作社人员素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知识、科技水平相对不高。

迫切需要得到一种组织对他们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服务,包括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因此各涉农部门,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应对各专业社的业务骨干进行系统的合作经济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组织参观考察等活动,拓宽视野、逐步提高专业合作社骨干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再是形成如农村指导员一样的制度,派懂管理、能经营的人员到各专业合作社兼职、帮助专业合作社工作、提升合作社的整体能力。

3、整合资源,共享品牌效益。

目前我县各专业合作社品牌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合力。几个主要农业产业,没有形成主要品牌。如一张小小的茶叶,我县的茶叶总量也不过上百吨,但茶叶商标就有“仙宫雪毫”、“云河绿羽”、“仙宫凝露”、“金枝玉叶”等将近10几个。这对提升我县茶叶的产业化水平和整体形象都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出面牵头,解决这一“遍地开花”局面,实施整合品牌战略。学学景宁、遂昌、松阳分别主打“惠民茶”、“龙谷丽人”和“松阳银猴”茶叶品牌,采取整合的品牌运作方式,提高了各自茶叶品牌知名度,促进了茶叶有机化标准的实施,达到了良性循环。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报告

摘要:近年来,农村科技专业合作组织在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基于此,以娄底市农村科技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瓶颈、持续发展策略为主线,讨论农村科技专业合作组织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农村科技合作;组织管理;农技推广;娄底市。

湖南省娄底市总人口约400多万,农业人口占70%以上,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近年来,娄底市推广建立农村科技专业合作组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农村科技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农业技术推广运用为主的农民群众团体。合作组织提供选苗育种、作物驯化、栽培技术、生产管理等农业技术支持;营造农村科技文化氛围;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底,娄底市累计建立农村科技专业合作社近百个,入围农户在10万户以上,占农户总量的近1/5,社员年平均增收500多元。实践证明,农村科技合作组织是增强农业经济质量,丰富农村科技文化,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农村基层组织调研报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推进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方式创新,是主动适应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客观选择,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的现实需要。x县作为甘南州的唯一农业县,农村乡镇多,农村党员比重大,如何抓住有利时机,全面加强农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巩固好基层政权,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已成为摆在全县各级党委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x县辖19个乡镇,3个社区居委会,210个行政村,403个自然村。有基层党组织513个,其中农村党支部210个,社区党支部5个,有党员10812名,其中农民党员6547名,占总数的60。6%。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推动下,全县共有一类村136个,二类村46个,三类村26个。县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以来,x县委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创新活动载体,精心组织实施,结合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升级晋档”、“四项教育月”、“四联一带”、“两提升一规范”等系列活动,实行“百人挂职、千人培训”的大规模基层干部培训,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明显,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得到明显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典型,为全面完成灾后重建、深入实施扶贫攻坚,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x县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但从运行整体情况来看,工作中仍存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基层组织后继乏人。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着老党员多,年青党员少,党员队伍血液不新的问题。少数乡镇党委对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突出反映在山前、山后片区的一些高山和半高山贫困村,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少数村多年不发展新党员,致使干部队伍青黄不接。据统计,全县年龄在50岁以上的党支部书记占总数18。6%,甚至还有60岁以上党支部书记。由于班子年龄老化,战斗力、凝聚力减弱;还有少数村班子内部不协调,家族势力、斗争严重,影响了领导班子决策和政权建立。

(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第一,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精神。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工作放不开手脚,跟不上形势。第二,村干部文化素质低,工作能力较弱。据统计,村党支部书记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67%,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1。2%。由于班子文化素质偏低和年龄老化,思想和工作方式方法跟不上农村新形势要求,难以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第三,工作作风不过硬。有少数干部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甚至徇私,贪财集体财产。一些地方在土地承包、林权改革、农村低保安排等方面优亲厚友,以权力谋私,严重影响党的光辉形象。

(三)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县大多数村级组织没有集体经济,“无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一些村级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有所减弱。这一点在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高山或半高山村表现得尤为突出。

(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欠缺。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从党组织自身看,村级人才缺乏,发展党员后备力量不足,村级党组织战斗力消弱,严重影响了扶贫项目、产业发展的深入实施。个别后进村、贫困村尚未根本改变落后面貌,虽然经过整顿有所提升,但变化不大,有的还出现反复。从党组织功能定位上看,一些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不明确,功能转换不到位,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五)工作方式方法比较简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现实要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既需要市场经济知识,更需要使用新技术;既要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又要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又对农村尤其是对广大农民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文化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集体观念淡薄,精神空虚,有的甚至热衷于封建迷信活动,这都给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感到困惑,不知所措,更有甚者听之任之,长期下去就出现了思想教育盲区,从而导致党的基层组织弱化,邪恶势力抬头,严重影响了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新的形势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围绕到2019年底提前整县脱贫的奋斗目标,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坚持一手抓规范整顿,一手抓创新提高,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一)要规范选人用人机制,健全村级班子及配套组织。要健全和完善村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任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打破“论资排辈”、“宗族平衡”、“求全责备”的思想桎梏,坚持多渠道选人,把那些思想作风正、观念新、懂经营、善管理、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人选进村级班子。要继续做好从机关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村任职工作,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进一步选好配强村班子成员,建立健全各类配套组织,切实增强“两委会”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规范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村级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紧抓中组部对口帮扶和省委组织部面向藏区实施“百人千乡”挂职锻炼工程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健全村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制定好长远培训规划,对村干部实行大规模集中培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村干部政策法规及权利义务方面的知识教育,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村级干部队伍,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

(三)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经济发展后劲。继续把项目建设、产业培育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壮大村级经济,促进群众持续增收。一是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从解决群众的基本需求入手,结合扶贫攻坚,集中力量抓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结合县情实际,突出区域性特色生态种养业首位产业地位,大力实施“159”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提升优质经济林果业、中藏药材产业、特色养殖业、设施种植业和劳务经济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的大发展,促进群众持续增收。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帮助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制定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在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进行综合帮扶,帮助、鼓励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

(四)要规范村级。

规章制度。

靠实具体工作责任。要结合“四联一带”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加强组织指导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水平。要建立健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新机制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管理。要完善县、乡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工作督查制度县委每半年要对乡镇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督查乡镇党委每季度要进行一次自查对村级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分解立项逐项打分并把检查结果同干部评先评优直接挂钩落实好奖惩制度进一步增强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积极性。

(五)要规范村级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活动场所作用。要加快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体化建设,依托实施92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阵地硬件设施,规范制度,健全功能,开展活动,实现办公场所标准化,科学化,促进村级阵地建设规范化。要加大村级组织建设资金的投入,逐步改善村级办公条件,确保“办公有场所、议事有地方”。要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场所,加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场所,村民依法治村、参与村务活动的场所。

(六)要规范目标责任考核,以长效机制促各项工作。对村级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从而有效实现对村务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并对照村干部的岗位目标现任制,组织党员、村民代表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与奖惩挂钩,促进村务管理的目标化。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村干部绩效考评制度,把考评结果与任用干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与健全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建设责任体系,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调研报告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改善城乡关系,为构建和谐成都,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层次都必须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基石。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56.2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农村落后、农业弱质、农民弱势,是目前构成成都不和谐的因素之一。

“天下祥和在民富,天下可忧在民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成的。古今中外的历史早已证明,经济的停滞,社会的贫穷不仅不能带来和谐,而且只能导致动荡和不稳定。当今世界,贫穷和落后往往是酝酿冲突和矛盾的温床,是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条件,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才能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从而使人民安居乐业、和谐有序。成都是传统型农业,产业化不高,规模化不足,生产的商品率低,组织化程度弱,农业效益差,农民收入增长远低于城市居民。20__年成都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94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072元,两者相差6322元,相差甚远,这还只是平均水平的比较,如果就个体差距而言,是无法比拟的。试想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在人们追求人权、平等的今天,能够和谐吗?城市的治安能够安宁吗?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能有城市的安宁。

合作经济组织自产生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它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经济动因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小生产者,雇工和低收入消费者,为抵御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盘剥而走向联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尽管以资本为核心的公司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并对合作制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合作经济仍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广泛而长久的命题。国内外实践证明,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只要存在弱势群体,这个群体就必然联合起来,兴办合作经济组织,维护自身的利益。

1、龙头带动型。立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做强壮大制种、果蔬、养殖等主导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外联公司,内联农户的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实现了农民和企业之间的“双赢”。

2、流通型。立足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民应收尽收。从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出发,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农产品流通工作,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收购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使农民实现了应收尽收。

3、服务型。立足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业和发展后劲。从提高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出发,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合作水平低,带动能力弱。多数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合作的初级阶段,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社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巩固,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民较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是运作、管理尚不规范。一部分合作经济组织章程不完善,运行不规范,活动较松散,基本停留在自发运行阶段,凝聚力和带动力不强,制约着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是对农民的利益保护不够。一些合作经济组织并没有从维护成员的利益出发,开展紧密的互助、合作与联合,与社员只是简单的买断关系。

四是广大农民合作意识,市场风险意识不强,缺乏诚信,怕吃亏,只顾眼前利益,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不高。

(一)政府积极引导,促进规范运作。

1、放手发展。一是引导农民合伙创办。特别要发挥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的作用,鼓励有一定销售渠道,有一定生产加工技术,一定资金实力和一定拓展能力的能人牵头联合农民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能力,相互交流信息,传授技术经验,带领群众闯市场;二是依托企业兴办;三是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特别是要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农业各服务部门等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立足本地优势,建立本地特色的专业合作组织。

2、放开发展。只要群众愿意,什么形式都可以探索,要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限,形成多形式,多样化发展的良好格局,既要发展松散型的专业合作组织还要鼓励和发展经济利益紧密的专业合作社,即要围绕专业村、专业社发展生产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低偿或无偿服务;更要鼓励和发展流通型和产加销一体化的专业合作组织。

3、加强规范管理。一是改革管理体制,消除“多头”管理,确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专门管理机构,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服务。二是要加强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合同契约管理,充分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手段,确保合同的履行,采取股份合作,保护价格,利润返还等形式,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三是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重点抓好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章立制工作,进一步规范运作程序,用灵活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外部环境。

合作经济组织尽管是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但它是一个弱势组织,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世界各国对合作经济组织都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德国对合作社的管理费用,第一年补贴60,第二年40,第三年20。日本农协进行的获得政府同意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厂房、设备所需投资,50由政府提供。意大利国有能源部门向合作社提供的农业用油价格比城市低50,农用电价比非农电价低1/3。

1、政府有关业务部门要在合作经济登记注册、业务指导方面,做好相关服务、指导、协调工作。

2、政府每年应在预算中列入专项科目,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行业直接补贴。

3、政府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提供自助性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给予扶持。

4、政府还应保障合作经济组织和成员的合法权益和资产,任何部门、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侵占、挪用、评调合作组织的资产。

(三)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法人地位。

目前,我国各所有制经济,都相继颁布了法律法规,唯独合作经济尚未制定法律。合作经济组织立法滞后,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地位没有确立,使得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现在绝大多数地方的工商部门对合作社不予登记,而只能在民政部门按社团登记,使其不能以法人的独立经济实体开展各项经营活动,进而导致农民在销售产品、签定合同、解决贷款等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尽快制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已迫在眉睫,这对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农业和农民建立一种直接的利益保护机制,以保障其他健康发展。

(四)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在培育完善合作经济组织方面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重点在组织引导,宣传发动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示范带动。在现有合作经济组织中,选择一批好的典型,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学习交流,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二是广泛宣传。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报告会,大力宣传建立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宗旨、原则、形式、职能和好处,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大家运行和参与的自觉性。

三是加强指导。对于具备兴办合作经济组织条件的村社,有关部门、乡镇政府及时派人给予指导,促进健康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05年12月12日县政协主席会议通过县委、县政府:

2005年8月下旬,县政协副主席...带队,县政协经济委员会对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经过听取汇报、实地调查、组织座谈后,委员们一致认为: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很强的发展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后劲;但在组织运行、管理规范、辐射广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政策扶持、规范管理,促使其健康发展。

(一)多元化兴办的特点。

龙头企业型。为了增强企业加工原料来源的稳定性,与农户以合同的形式结成较紧密的联合体,企业领头创办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精深加工稻谷、小麦等农产品为主。获全国“放心粮”食品称号。年组建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1,020万元。企业与农户之间实行订单合作方式,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按市场价回收稻谷。2005年合同订单中稻10万亩,其中优质稻24万亩,合同订单稻谷1,200万斤。2005年已加工稻谷和小麦1,500万斤,销售收入2,00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

有限公司是全省农业产业化百强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收购、加工、销售棉花为主。2005年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公司与农户之间实行订单合作方式,公司为农户发放周转金、提供技术服务,回收籽棉加工。2004年,加工籽棉2,400万斤,实现利润100万元。

有限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生产优良种猪、出售牲猪为主。2004年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400万元。2004年,销售优良种猪和肉猪13,000头,实现利润230万元,股本分红160万元。

一般公司型。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提高自身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部分从事专业生产的能人自主创办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由黄鳝养殖大户等人自主创办,公司拥有乡特种水产养殖场,实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了黄鳝养殖协会,到2005年已发展会员382名,其中科技人员24人、营销人员58人、管理人员7人。目前黄鳝养殖达到1万亩、8,000箱,跨3县10多个乡镇,仅秦市乡就达到900户、6,000亩。2005年,秦市乡黄鳝养殖协会被纳入省级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有限责任公司由于2005年创办,实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养鸡户向公司交一定的押金后,由公司提供鸡苗、饲料、回收肉鸡。公司现有固定资产27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已发展到10,000只的种鸡场。2005年发展养鸡户52户,养鸡12万只。

村经济联合社成立于,实行“经联社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以订单方式为公司进行棉、油良种繁育。2004年,经联社组织农户为荆楚种业繁殖棉花良种1,000亩、油菜良种700亩,实现利润35万元。经联社以每斤籽花高于市场价025元、菜籽每斤高于市场价03元回收,可使农户增收几十万元。

行业协会型。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倡导下,相同行业人员创办了以服务为宗旨、以自律为目的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协会成立于,2005年发展到会员180名,会员基本辐射全县。2004年,会员养鸭18万只,通过协会销售成鸭4万只、鲜蛋6万斤,加工鲜蛋50万枚。2005年,协会孵化鸭苗10万只,会员养鸭30万只。2004年,协会被纳入湖北省100家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协会成立于20,有会员72人。2005年,发展到拥有大型收割机34台,小型收割机35台,旋耕机7台。每年夏、秋季节,协会组织农机到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收割作物,实施跨区作业。

协会成立于20,有紧密型会员22人,分散型会员80人。2004年,菊花种植面积在1,000亩左右,2005年,菊花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2005年,镇菊花协会被纳入省级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协会成立于2004年,有会员50名。协会提供“四供两销售”服务,即供鸡苗、供饲料、供药品、供防疫,销售成鸡、销售蛋品,促进了养鸡业发展,2005年会员养鸡22万只。

协会由领头创办,目前正在组建筹备中。

(二)多形式并存的特点。

产加销一体型。围绕本地拳头产品联。

合专业生产大户,组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生产服务、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活动。如...协会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提供优良品种、统一防疫治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提供配方饲料、统一禽蛋加工销售,有力推动了全县稻鸭共育模式的发展。

产销结合型。以产品为依托,以销售为重点,联合生产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协会积极开拓市场,寻找产品销路,统一打造品牌,开展行业自律,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以成为一个跨乡镇的合作经济组织。

生产服务型。如...协会提供农机维修、业务信息、维护合法权益、农机收割技术创新培训等服务。

(三)多利益机制的特点。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利益机制来划分可分为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由于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一般是半紧密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松散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半紧密型。如...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村经济联合社、....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保护价收购肉鸡,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按保护价收购,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按市场价收购,保证会员每只鸡至少有1元的利润。

松散型。以公司或协会形式存在,与大多数农户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由公司或协会根据自身能力开展培训、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合作主要体现在生产环节上。

(一)引导农民有序进入市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市场信息,合理调配资源,减少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盲目性。...在与河南、山东、河北等省的县市政府职能部门取得联系后,利用掌握的市场信息,合理组织、整体调配农机实施跨区作业,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协会统一组织销售下,规范了行业行为,提高了菊花的市场竞争力,防止了恶性竞争。

(二)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用的组织优势,将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推广到会员,成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养鸭能手...,将绍兴公鸭和荆州麻鸭杂交,成为全省推广的2个优良品种之一,还通过多年的技术创新,探索出稻鸭共育和渔鸭套养两种新模式,通过了省级专家鉴定。在...鸭业协会的支持下,...很快将这两种养鸭模式推广给协会会员,2005年协会会员稻鸭共育6万只,渔鸭套养15万只,全县养鸭由2004年的18万只发展到2005年的30万只。2005年3月,...养鸡协会会长..邀请省市专家到...乡传授养鸡技术,会员面对面问,专家手把手教,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乡黄鳝养殖协会会长...探索“三改一换”养殖新模式,即改土养为飘养、改大箱为小箱、改深水为浅水,青鳝品种换成黄鳝品种,新模式很快推广到所有会员。

(三)优化农业产业化链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完善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协会会员饲养的鸡鸭患病,协会派技术专家上门治疗;协会会员农机出现故障,协会安排修理人员免费修理;协会会员菊花、黄鳝销路不畅,协会组织营销人员拓展市场。

(四)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组织上,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利用组织的规模优势,增加了经济效益。...乡在黄鳝养殖协会的带动下,黄鳝养殖目前发展到1万亩、8,000箱,年产值9千多万元,基本形成了规模经营。协会培育并注册的“荆陵”牌黄鳝,直接销售到浙江、上海,市场销售价就比同类产品每公斤高1元,仅此就为养殖户增收30多万元。通过...农机协会的组织、联系,会员跨区作业每年可创收近300万元。

我县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尽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上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与会员的期望值差距还很大。

(一)思想认识不够统一。有的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一是错位型,认为现在主要应发挥家庭经营的积极性,把合作经济与家庭经营对立起来,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困难,没有采取得力措施帮助解决。二是越位型,没有正确把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在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时,包办过多,管了不该管的事。三是缺位型,认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政府不宜多管,放任自流,无所作为,特别是在部分农产品比较畅销的今天,认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为可有可无。政府部门牵头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求形式,不求效果,只管建立,不管发展。

(二)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个新生事物,主要负责人管理水平低、能力差,所以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不规范,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没有章程。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机构,管理机构不健全,或有机构而流于形式。三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运行和管理随意性大,日常运作少数人说了算,科学性、民主性不够。四是与会员的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大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没有会员股份,也没有对会员进行二次分配,所以会员生产出来的产品,自己能销并有一定的利润时就自己销售了,协会统不起来,无法统一销售。五是协会经费紧张,运转艰难。有的协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没能在服务中实现收益,在实现收益中增强服务的良性循环,每年每名会员的会费一般为30至50元,无法维持协会正常运转,有的由于经营不善甚至出现亏损。六是发展思路不清。对于怎样拓宽与农民的合作领域、怎样与会员结成利益共同体、怎样增强会员合作的积极性、怎样在服务中实现收益、在实现收益中增强服务等问题,没有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走不出发展的路子。

(三)服务层次不够完整。我县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覆盖面较小,服务层次低。在很多经济领域、很多行业还没有建立行业协会,已建立的协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服务层次低,大多数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等初级合作内容为主。由于受经济实力的限制,或受市场风险的影响,缺乏农民企盼的加工、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合作内容。如...协会的产品没有注册品牌,只能进行粗放加工、低价销售。养鸡、养鸭协会不能对成鸡、成鸭、鲜蛋进行深加工。

(四)外部环境不够宽松。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氛围还没形成。一是多头管理造成要求不统一,标准不一致。说起来多家管,实际上是一家也没管,影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序发展。二是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与扶持力度不够。我县至今没有制定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相关政策。至今没有明确关于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政策,信贷支持不到位,农产品收购流动资金难以保证,致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能全方位开展服务,影响了服务功能的发挥,影响了会员效益的提高。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其成员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收入是否免征所得税,对销售农产品是否按一定比例扣减进项税等有待税务部门依法确认。三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也远远落后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要求。四是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不多。农民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清。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农村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如何组织农民的问题;农村经济问题,核心是如何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广大农民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1、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能有效弥补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缺陷,有利于解决农村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

2、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高低,决定着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小规模的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是目前提高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最大制约因素。只有通过建立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家庭经营有效组织起来,才能应对来自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挑战,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既可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对接,与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又可以自办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二)领导上要切实加强。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去把握,从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高度去统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通知》(...政办发[2004]3号)文件精神,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应对入世挑战、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

1、县委、县政府应该明确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管、指导部门,协调各方关系。农业部门要牵好头,要发挥广大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要极力形成职能部门指导、能人牵头、信贷支持、财政扶助、农民自愿、法律保护的运行发展机制。

2、要坚持在自愿、自主、自治的原则下,本着引导不包办、支持不捏合的精神,加大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力度。

一是鼓励多主体创办。要鼓励龙头企业联合农民创办,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要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学习借鉴四川省乐山、德阳等地“支部加协会”的经验。“支部加协会”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要鼓励乡(镇)、村级组织发挥本地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种养传统,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引导农民合伙举办,特别是发挥能人的作用,鼓励有一定销售渠道、有一定生产加工技术、有一定资金实力、有一定营销能力的能人牵头联合农民创办。

二是鼓励多形式发展。根据农民的需求和自身实力,既可以建立松散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要鼓励和发展经济利益紧密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既可以发展生产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低偿或无偿服务,更要鼓励和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仅为会员提供生产技术服务,还要帮助会员加工和销售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实行第二次分配。

(三)管理上要逐步规范。

县委县政府要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管部门的责任,要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确认制度。跨乡镇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县级主管部门确认。工商税务部门根据确认文件办理登记手续。要以县为单位制定示范章程,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运行机制、利益分配等基本要求,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运行有章可循。

(四)政策上要给予扶持。

1、要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人才扶持。鼓励各类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允许取得相应报酬。辞职创业的科技人员,可给予一次性补助。

2、要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资金扶持。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列为各类支农项目及资金的重点扶持对象,将其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实施相结合,逐步使其成为落实支农政策和实施支农项目的有效载体。财政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农行、农发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积极的给予信贷支持,帮助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启动资金和农产品收购环节的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3、要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税收优惠。登记成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得可免征所得税,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和经过分等分级、整理包装、加贴品牌商标等简单加工的自产农产品,可免征增值税或适当降低税收。

4、要给予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用地、用电、运输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非农工程建设时其缴纳的土地收益按有关规定返还,从事种养业、农产品初级加工业的用电执行非普通工业用电电价。建立销售农产品的绿色通道。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确立了农户自主生产经营地位和独立的商品生产地位,使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有效地激活了农业生产力,开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小农经济的格局,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小而分散的农户难以与广阔的竞争激烈的大市场很难有机对接,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和加入世贸组织,农村经济组织和生产经营状况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信息调查统计,到1月为止,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有183个,专业合作社15个,会员50人以上的78个,成员50以上的仅78个,注册登记的156个,占85.2%,未注册登记的有27个,入会成员23476户,带动农户92151户,资产总额2661万元,发展主要分布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四个领域多个产业。其中,盘县滑石乡核桃协会、盘县响水镇鲁楚蔬菜协会、水城县发耳果蔬专业协会、六枝特区岩脚镇养鸡协会、六枝特区郎岱镇养猪协会、六盘水市钟山区农牧产品联合会六家为省级试点。

目前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在组织形式上主要有专业技术人员领办和农民自己办两种;从发展类型上:技术服务型占4.37%,生产销售兼营型占53%,单纯生产型占39.34%,单纯销售型占1.64%,加工型占1.09%;从发育程度、产权关系、组织行为、生产经营等方面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龙头带动型。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协会,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为主要运作形式,在稳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产销关系,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钟山区裕丰牧业有限公司与3个乡镇、6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00多户农民签订了养殖协议,公司提供部分周转资金、前期防疫工作、提供技术服务、负责销售、承担市场风险,保证农户养鸡利润每只在2元以上,农户只需提供鸡舍、场地、劳动力及部分周转资金。二是流通服务型。主要是依依托市场,由协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有计划地安排和发展生产,基本做到以销定产,避免了生产经营的盲目性,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三是生产经营型。主要是政府围绕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开发组织建立的协会。这类协会主要是政府投入扶持资金,协会组织农户生产、销售,并负责培训和技术服务。如钟山区老鹰山养猪协会。四是示范带动型。主要采取“协会+能人+农户”的组织形式,围绕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以协会为平台负责向农户提供市场信息、产品销售、技术指导等服务。如六枝洒志乡茶叶协会理事会在理事会成员的示范下,带动种茶农户按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管理。五是村委指导型。一般由村级领导任会长,技术培训、质量管理、对外销售等环节都由村级组织负责,农户一般只负责生产。如六枝大用毛坡大蒜协会等。六是经济实体型。主要是由一部分加工营销大户、种植能手等经济能人,按照“自愿、民主、互利、平等”的原则组建协会,协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统一收购农产品集中销售。七是产业带动型。“产业+协会+农户”为主要运作形式。以某一农产品或加工产品为主,成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通过制订章程,明确会员的责、权、利,把分散农户连结在一起,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形成,增加了农民收入。如盘县四格乡马铃薯协会等。

从总的发展方向来看,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数量不多,规模较小,但组建方式灵活多样,区域特色初步显现,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日益广泛,为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带动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很好地解决了家庭经营与市场经济的衔接问题,有效地解决了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难题,是对农村经济体制的丰富、发展和完善。一是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市场化组织程度和闯市场的能力。二是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果蔬协会与水城矿务局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合同,形成“订单农业”,降低了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如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果蔬协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着力打造“一园”、“十基地”,促进结构调整,带动周边发展。一园即以前进坝子为重点,集观光、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观光园。十基地即150亩中华寿桃和艳红桃,400亩板栗,500亩花椒,1000亩华山松,200亩西瓜,200亩蔬菜,年产3000头的“三元”杂交仔猪、年出栏30000余羽的家禽,周边是1500余亩玉米和2500亩脱毒马铃薯。四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各种服务,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这两个经营主体结合起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五是提高了农民素质和农业的科技水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成员的示范引导、会员带、明白人教等形式,把农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先进农业科技传到广大农户,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农业科技的普及。

从内部运行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不规范,还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需要。三分之一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正常运作,三分之一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能正常运作,三分之一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是一个“架子”,基本上没有开展什么有效活动。普遍存在规模不大,领域窄、力量弱、功能小,发展速度不快;合作组织的章程、管理制度、土地入股、劳动力股以及经营决策和收益分配等方面还不健全;合作关系不紧密,绝大多数还处于松散型阶段;发展不平衡,质量提高较慢;成员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纽带主要是技术或服务,经济效益关系不紧密;一些合作组织一无资金,二无场所,三无专人,四无实体,综合实力普遍较弱,自我发展后劲不足。

1、认识不到位,合作基础薄弱。从主观上讲,一些部门和领导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部分乡、镇领导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和潜力缺乏足够的了解,认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属于扩大了的“个体户”,不正规,没有从怎样才能依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建立农业商品基地和创建农村支柱产业的高度去支持、去帮助。同时,相当多的农户不懂什么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发展这种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之甚少,加之我国的合作化运动曾走过弯路,一些农民对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心存疑意,积极性不高。

2、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注册、管理等有法可依,有法进行规范,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没有来自国家、政府层面的法律支持,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相当一部分处于分散,自由发展的状态。许多合作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有的协会没有登记注册,有的登记没有章程,有的有章程但制定很不规范,缺乏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如管理制度、议事制度、监理制度、财务制度等,组织规范化程度不高;一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重大项目和活动中决策不民主,成员很少参与决策和管理。

3、成员素质较低,发展后劲不足。人才缺乏,成员综合素质低是制约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一大因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大多文化素质、农技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素质和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文化素质偏低,基本上只有中小学文化程度,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也是极少数,整体素质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的生产需要和要求。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无经济成分实体,合作组织服务层次低、产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差,缺乏规模扩张的动力。

4、管理机制滞后,扶持力度不够。首先,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多头管理和指导不力的现象。市虽明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归市农业局农经站负责管理,但农经站由于人少事多等原因根本管不过来,指导和服务等工作基本上难以开展。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部门有各级涉农部门、各级科协、各乡镇,这些部门都可以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进行批复、指导,造成了管理混乱,情况不清,指导不力。其次,各级政府虽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在资金和信贷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但数额有限,力度不够;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兴办实体或开展综合服务中,信贷、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的政策支持不够;政府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合作思想、合作原则、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足;农业科研、推广组织及有关涉农机构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难以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系统的服务支持。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群众为提高组织化组织程度,共同组建的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它是连接农民与市场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增加农民收入重要渠道,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凡是受市场经济支配的农业,都存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而且这种组织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事关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事关“三农”问题解决,事关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要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做好“三农”工作、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协调指导力度。

(二)进一步加强协调指导工作。

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虽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组织规模小,资金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这一阶段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引导、规范。目前,我市各级政府在组织指导合作经济发展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职责不明,责任不清,手段不够,力度不大。为此,建议市政府进一步明确县以上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发展协调指导职责,并成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仍设在市农业局,明确具体目标任务,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协调工作的指导。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统一管理和指导的职能。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发展规划,抓好试点示范,搞好分类指导。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及时为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登记、运行等提供辅导和咨询服务。要深入实际,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为党委、政府提出决策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规范管理,完善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运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积累发展机制。县乡两级农经机构应尽快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监管服务制度,建立完整的专业合作组织档案,时刻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动态,加强指导和服务。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引导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三)加大财政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财政资助是农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保障。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除政府资助外的各项资金来源面窄量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瓶颈。全市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获得资金支持54.50万元,与贵阳、遵义等投入的二、三百万相比差之甚远,应当加大财政扶持力度:(1)政府应设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发展项目资金。在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为创办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2)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作为贷款贴息,以低息贷款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在各种综合性和专项投资、拨款、贷款、基金项目中,应列入支持合作组织的相关项目;(4)政府涉农项目的申报可以适当地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倾斜;(5)实行对新办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给予补助,为农服务的大宗固定资产投入贴息,对从事一定经营活动、确有还贷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担保。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税收减免。今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4项税收优惠政策,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合同,免征印花税。要积极研究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原则下,借鉴外地的经验和做法,加大支持力度。(2)信贷优惠政策。加大农村金融网点建设力度,改变全市农村金融网点布局不足的现状。目前,全市农村还有39个乡镇没有金融网点,要把农村金融网点建设纳入农村改革发展规划。信用社在信贷资金安排上要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积极帮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发展中资金困难问题。要支持鼓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民间担保公司,开展信贷担保业务,开展互助性融资担保。(3)提供便捷服务。工商部门要完善登记制度,简化登记程序,进一步降低登记门槛,放宽注册资金标准,减免登记费、验资费和工商管理费等;对办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企业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核名、优先登记、优先提供咨询服务,在登记注册上提供工商法律帮助,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相关登记手续。交通部门要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设“绿色通道”;农发、质监、科技等部门要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上提供优质服务;国土、发改、金融等部门各施其职,积极配合,认真执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形成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4)实行项目倾斜。国家投资的退耕还林、品种改良、畜牧、扶贫、产业化、基本农田建设、改土改水建设等项目,重点向有优势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集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设备引进应纳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整村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总盘子给予统筹安排。(5)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乡镇农业服务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入乡”网络建设,推进市、县(区)、乡联网;进一步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和农业标准体系,建成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流通中介组织,加快农产品加工、存储、保鲜和运输体系建设,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条件。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它的发展及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的素质和认识程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从提高农民认识和合作能力入手,让农民知道什么是是合作经济,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好处,合作的游戏规则是,怎么合作才有效率等,从而降低合作组织的制度创新成本。我市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农民对发展合作经济的认识不足,平等合作思想和合作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风险意识较差,只能“利益共享”,难以“风险共担”。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合作经济基本知识,澄清模糊认识,唤起农民的合作意识,降低传统习惯对农民的负面影响,增强和提高广大农民参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

农业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加大对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管理人才的业务培训工作,努力通过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及职能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把握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基本理论和具体操作方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当前,重点要抓好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理事会人员、监事会人员、骨干人员的培训,在基层干部和农民中间造就一批熟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知识的骨干。

(五)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1、坚持“四个原则”。一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这就决定了政府及其部门只能进行鼓励、支持和指导,绝不能搞强迫命令和行政干涉;在内部管理中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充分体现成员对组织内部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二是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发展原则。走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不能搞一刀切。发展以什么形式和方式,应由农民自己选择、决定,只要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向,起到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作用,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和方式,叫何种名称,都予以肯定、鼓励和支持。三是发展与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以产品为纽带,体现地方特色。要紧紧依托和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以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为导向,从农民合作要求和市场需求出发积极组建体现主导产业特色的专业合作组织。四是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的原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市场化发展中的新事物,不能强求在短期内发展较大的规模,要立足市情。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农村发展的实际和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以防欲速则不达。

2、处理“四个关系”。一是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建立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之上,决不能侵害农户的经营自主权,决不能形成对农户经营自主权的剥夺。二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村集体组织的关系。目前,两者的职能、组织形式的差别,各有侧重,不能相互代替。但从长远看,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原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改造,加强其合作功能,十分必要。三是政府推动与群众自愿的关系。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政府的引导推动和必要扶持,但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不能搞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四是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初期,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完善是正常的,不能求全责备。要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规范。

3、把握“四个趋势”。一是合作领域纵深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仅限于生产领域的一般合作已经不适应农产品竞争的要求,必须促进合作由生产领域向加工、流通领域拓展,通过加工、流通企业的带动实现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合作方式紧密化趋势。办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关键在于组织成员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规范各自的行为,正确处理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三是合作组织实体化趋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搞好自我服务、满足自我需求以外,必须增强经济实力,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四是外向型发展趋势。目前,大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局限于在本村、本乡开展经济活动,不少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单打独斗”状态,但仍有部分合作组织出现了跨区域发展态势,如发耳姜业协会等。要加强外向型跨区域合作的联合引导,促进合作经济组织从本土型向外向型转变,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外向度,进而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辐射水平和经济效益。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报告

今年9月份召开的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提出了“以经济组织创新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转变,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工作要求。为贯彻落实好省现场会精神,最近,我们深入到全区5个乡(镇),采取听汇报、实地考察、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全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一、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3个(种养两业),都是近几年来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成立起来的农村产业协会。其中种植业协会8个,包括果树、葡萄、水稻、花卉、蔬菜、食用菌等;养殖业协会5个,包括牛、鹿、猪、鸡、獭兔等。13个经济合作组织中由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创办的有5个,其中由村党支部领办3个,党员领办的2个。全区共有610个农户加入了合作经济组织,其中党员61人,占10%;乡、村干部29人,占4.8%,党积极分子33人,占5.4%。从总体上看,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较为规范型的。主要特点是:以党员干部为核心,由党组织和党员牵头组建;以致富能人为主体,具有一定发展规模;以产业发展为依托,有龙头产品,有自己注册的品牌,有较高技术的产品深加工环节;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协会有比较完善的章程,有逐步发展壮大的目标。目前我区属这类合作经济组织的只有1个,该协会去年成立,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和发展,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已经成为本村和邻近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可靠依托。协会现有正式会员280人,其中党员17人,村干部5人。通过协会的带动,全村解决了水稻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日常管理等实际问题,使全村的水稻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生产经营等活动有了统一的领导,达到了相互扶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的,有利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协会还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在工商局注册了“马相”品牌,同步完善了售后服务网络,保证了产品可持续发展的信誉,在“中国长白山农业博览会”评比中获得金奖,近期还在努力申请我区的第一个绿色食品标识,这些成绩对协会集体力量的扩张和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二类是初级型,有2个,这类合作经济组织也是由村党支部倡导组建的,村干部和党员带头领办、创办了专业技术协会。协会在发展规模、建章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第三类是自发型,由从事相同产业的群众根据发展需要自发组织形成。特点是组织松散,粗放联合,协会对成员的约束力不强。属于这一类的共有10个,占我区合作经济组织的绝大部分。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诞生和发展,顺应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规律,具有一定的生机与活力,目前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

一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可以把党员群众按所从事的产业重新分类组合,同一产业的党员之间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活动内容,使党内活动更有生机和活力;能够集合党员个体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党员又重新找回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感觉。因为在协会成立以后,他们明显感觉到和以前不一样了,过去参加支部活动总觉得很枯燥,现在他们整天在一起,同生产、共劳动,干的是一个事,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有事没事就凑到一起,研究自己的发展,研究如何带动群众发展,感觉身上有了担子,有了任务,有了压力,过得充实、有劲儿。

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完善,产品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给农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大米协会的健康运营,改良了品种,扩大了规模,在去年粮食市场行情不好的条件下仍比前一年多卖了12.5万元,平均每亩地增收260元,使会员得到了实惠和效益。养鹿协会通过统一供应、统一销售的方法,减少了原鹿购进和鹿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并推行了科学的使用农村残余废料喂养的方法,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增收。

三是闯出了一条适应市场经济的好路子。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如何面对现代化大生产的竞争,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如何实现与国际化大市场的对接。而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适时消除了分散经营的弊端,化解了单打独斗的风险,提高了农民素质,发展了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二、问题分析。

总的看来,我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呈不断发展势头,但是,按照省现场会的要求,同德惠市的发展成就对比,以及与当前农民群众的企盼,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经济合作组织的运作不规范。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区合作经济组织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松散型组织多,紧密型组织少;从事传统产业的组织多,从事新特产业的组织少;产出的产品大路货多,知名品牌少。因此,产生许多影响农民收入和经济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计划、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服务、统一的包装和统一的销售渠道,没有稳定的市场,所以成本降不下来,收入也不理想。有时外地客商前来采购时,还会出现各家各户之间价格倾轧现象;有的农户为了眼前利益,萝卜快了不洗泥,产品以次充好,损害了整体的信誉;有的组织因为信息不灵,把握不住市场脉搏,又不注意抓订单,摸着石头过河,碰上了就赚一笔,碰不上就白干,甚至赔了本,严重降低了协会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有的农户或协会还是没有解放思想,观念陈旧,对市场研究得不透,拿不出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新、特产品。

(二)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不明显。调查中显示的合作经济组织中党员人数只占10%的比例说明,在农村经济社会日益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虽然,我们前几年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了“双学双带”活动,但是,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没有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头人和引路人。党内开展的活动与经济活动结合得不紧密,相脱节;同时,面对广大农民群众强烈的致富愿望,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也缺乏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据我们调查,党员带头致富的占60%,带领致富的不到20%。现在全区52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村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主导产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某些干部、党员在思想认识上还存有偏差,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群众发家致富要靠自己”;有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想带头、带领致富,但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有些党组织也试探性地搞了一些项目,但是由于思路不宽,方法不当,导致成功的少,赚钱的少,在群众中失去信誉;有的基层组织一年到头只忙着应付上级工作任务,没有拿出更多的精力考虑发展经济。

(三)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不强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新阶段以后,促进“三农裂变”、实现“双增”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但从我们的调查来看,由于现有合作经济组织在市场中还没有形成站得住脚的规模,没能成为支持本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还没有打造出占领市场的拳头产品,因此,对乡(镇)村的财政收入所做的贡献比率还很低;对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还没有形成绝对的合力,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

(四)区直部门和乡镇站所的扶持、服务不到位。我们在调查中感觉到,现在的合作经济组织对我们的区直部门和乡镇站所有“五盼”:即“盼资金扶持、盼信息扶持、盼技术扶持、盼市场扶持、盼政策扶持”,这就给我们的涉农部门和各乡镇站所提出了新的要求,说明我们的工作距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切身利益要求还存在着许多差距,对他们的扶持、服务还不充分、不到位。

三、对策建议。

(一)顺应发展规律,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以党员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党组织倡导,党员、干部领办、创办,按照自愿联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精诚合作、共谋发展的原则,把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致富技术的党员和骨干群众组织起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统一领导,相互扶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是当前农村日益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经济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形式,是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在农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三农裂变”、实现“双增”目标的必由之路,各级党组织和农村领导干部及全体党员应当清醒地认识和把握住这一发展规律。首先,要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广泛进行思想发动,积极探索尝试,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乡村产业的发展基础、党员干部素质和群众愿望,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其次,要强化措施,研究制定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那些有经营管理组织协调能力的农民党员、机关干部带头领办、创办,并注意利用现有经济组织和经济实体进行嫁接改造,做到高起点、高发展。再次,实行“双向培养”,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锻炼干部,培养人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解决好村级干部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适应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区直部门和乡镇站所的职能转变。一方面要明确区直部门和乡镇站所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并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特别是涉农部门和站办所要与基层和群众一道共同创业,牵头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在为基层和群众服务中体现职能,在扶持、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中搞好示范,多做贡献,重点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与农村的其他各项创建评比活动结合起来,重点考察区直部门和乡镇站所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在合作经济组织中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把合作经济组织是否满意作为被考评部门的主要衡量标尺,与干部奖惩挂钩,增强部门和站办所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推进其职能转变,促进经济发展。

(三)提高发展层次,积极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向规范化发展。引导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发展,要坚持四个原则。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要务求实效,反对弄虚作假,反对“拉、包、派”,不能只图形式,照搬照抄。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发展一个,适合采取什么联合方式就采取什么联合方式,不追求数量,不拔苗助长,不搞一刀切。二要坚持依托科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大方向是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决定其发展的前提,因此在组织和发展理念上一定要注意提高科技含量,努力实现产品的附加值和高效益。三是要坚持面向市场。要遵循市场规律,根据市场需求,把握供求趋势,立足于本地产业优势,走贸工农一体化、“公司加农户”发展模式的新路子。四是要坚持民主管理。合作经济组织宗旨上体现服务农民,本质上是群众性自治经济组织,因此发展中必须坚持合作运营的基本规律,实行民主管理,包括各项章程的制定、组织机构的设置、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重大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由全体组织成员讨论决定,保证他们充分行使民主权利,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从发生到发展始终保持透明状态,良性发展。

(四)拓宽发展视野,努力开辟合作经济组织新领域。一是培养和扶持农业产业经纪人队伍和中介组织。农业产业经纪人和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环节。乡、村两级要善于联系和挖掘那些在农村新型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开发等方面有巨大潜力的能人,培养他们成为农业产业经纪人,并适时成立中介组织机构,规范管理,长期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二是因地制宜,大力开发新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格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品竞争力,开辟外埠市场。三是采取“集有民营”的方式,加快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进程。乡、村两级可以将集体共有的房屋、设备、小作坊、机动地等资产承包或租赁给农村产业协会,这样既能保证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又能解决制约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实问题。四是依托我区优势,积极探索工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经济合作形式。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调研报告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在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组织引导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助农增收上成效显著,形成了以蔬菜、水果、生猪、兔业、水产、制种、蚕桑等为主的农村专合经济组织产业化体系,为下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运作的思路和效果对我县转型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有着较大的启迪作用。

__县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抓发展、重管理、强服务,着力于专合组织的规范、提高和壮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__年6月底,全县已发展以各类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农村专合经济组织63个,入社(入会)农户达15213户、5万余人。20__年入社(入会)农户人均增收830元,带动农户19000多户,带动农户人均增收420元;20__年上半年,入社入会农户实现人均收入600元以上。全县形成了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以行业协会为辅并驾齐驱的良好发展局面。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__县供销社于20__年3月开始引导组建的,历经几年来的发动、试点、推广和扶持,到20__年上半年,已建成各类专业合作社37个,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2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及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产业范围延伸到水果、蔬菜的种植,生猪、肉牛、兔、鸡的养殖,农副产品的营销,农业观光旅游等多种产业。培植了__镇__、__镇__、、__等13个组织化程度较高,经营模式较为完善,人均增收达1500元以上的具有示范效应的专业合作社。其中__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__水产专业合作社争创省级龙头专业合作社。__县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示范作用明显增强,极大的促进了全县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专业技术服务协会是众多独立的生产经营者,为保护和增进全体成员合理合法的利益,联合起来成立的具有专业合作性质的、松散的、技术服务中介组织。相关部门坚持“重视、指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户创办了一些规模不一的专业技术服务协会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有效地推动了一些弱势群体的增收。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县已发展各类行业协会24个。__县专业技术服务协会的发展主要是由政府牵头,通过派出科技人员下乡,召开现场会等形式为会员进行技术辅导;另一方面举办各类培训班,向农民传递政策信息、农技知识、农资市场动态和农资信息等,也收到了一定地效果。

__县农民经纪人队伍兴起时间虽然不长,数量和运行质量还有待发展和提高,但这只队伍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焕发着生机和活力,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贡献。20__年11月,__县组建了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会员包括农产品营销专业户、种养大户等,他们主要从事粮油、畜禽、果菜、中药材等农副产品贩运活动。近年来,农民经纪人队伍的营销业务不断扩展,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在发展中逐步得到了提高和完善。尤其在传递市场信息、促进农产品购销等方面十分活跃,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是活跃在农村经济领域的重要力量。为农村经济发展,沟通城乡市场,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村专合组织按合作制原则把分散弱小农户联合起来组建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统一新品种购进,统一技术指导和管理,对外统一销售,生产车间在每个农户家里。一家一户的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找到了应对大市场的载体,逐步实现了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户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__蔬菜专业社之所以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是因为专业社引进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秋海椒亩产从300斤达到20__斤左右;__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省农科院引进“杂交一代”四季豆,专业社社员仅此一项增收1700余元,带动农户人平增收830元。__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新品种引进、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联系销路,仅辣椒新品种---长香辣妹子4号亩产达到5000多斤,增产3000多斤,亩增收1600多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__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优质的蔬菜新品种,平均亩收入达7500多元,最高的亩收入达到11000多元。专业社社员仅此一项人平增收20__多元。

__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__年与__食品公司合作,按照标准化生产模式试验种植“日本袖珍茄子”70多亩,今年上半年,该社继续与该食品公司合作,扩种“日本袖珍茄子”200余亩,并试验性引进“无纤维佛手生姜”和韩国“二金条辣椒”各4亩,实行统一签订购销协议、统一品种购进、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药购进等。截至8月中旬,已交售袖珍茄子200余吨,还能收售100余吨。为在蔬菜的盐渍初加工上有新突破,__县供销社资助该社建了8口能一次性盐渍蔬菜60吨的茄子初加工池。

__镇是蔬菜生产大镇,蔬菜总面积达到8087亩,复种面积达17000多亩,但卖菜难却成了当地农民最发愁的事情。__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组建了十五人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跑市场跑销售,并引进__食品公司和__蔬菜加工企业到__镇建厂加工食用菌和蔬菜。使该镇成为__、__、西藏、陕西等地客商、厂商的原料供应基地,蔬菜供不应求。20__年该社人均增收1500多元。20__年上半年,专业社社员人均增收1700余元。专业合作社还获得年利润近万元的收入用于社员二次还利。

__生猪专业合作社,20__年在县供销社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发展新路,专业社和入社社员共同投资入股组建了专业合作社饲料加工厂。专业社社员凭社员证在该厂购买或加工饲料,每公斤饲料比市场价格优惠0.3—0.5元,年终决算后对入社社员还可按购买的饲料总量实行“二次”返利,饲料厂的盈余在提取各项费用后入股股金进行股利分红。去年,质优价廉的自产饲料不仅确保了养猪不亏,而且还人平纯收入4000多元。入社社员还二次返利4721.12元。__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仅二年时间,养兔户就由成立之初17户发展到110余户。存栏数由3000只增加到15000多只,规模效应又打开了销售市场,专业合作社安排专门人员跑市场统一销售,平均每公斤售价比当地市场高出0.4-0.5元。20__年,该社养兔实现销售收入20余万元,人平增收1850多元,带动该村农户人均增收800多元。20__年上半年,全社实现销售收入125万元,人平收入实现5400元,带动未入社农户实现收入20__元。

供销社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社运用市场手段探索出了一种有效的农技服务方式和市场营销体系。在县供销社的指导下,20__年,__蔬菜专业社先后6次邀请省、市农技专家在镇、村、组召开技术培训,参培社员500余人,印发蔬菜信息、技术资料1000余份,发放生物农药、生物菌肥价值800余元,并安排技术人员骑车上门下乡指导、免费为社员服务。蔬菜新品种推广占种植面积95,仅豇豆一项由原来亩产值2500元增加到3000元。

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广大农户靠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增加了收入,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决了许多问题。农民把供销社当成了维护他们利益、为他们办实事的、最为信赖的单位。

__水产专业合作社的建立,给__村水产养殖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20__年,__水产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增收20__多元,20__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入社农民人平纯收入近8000元。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对生活质量也有了高要求。20__年底,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县供销社和__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参与配合下,以__水产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川西民居风格为主基调的__村人居环境改造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顺利完成,__村---鱼塘得以整治加固,特种鱼养殖初具规模,农民居住环境得以大幅改观,村容村貌整洁亮丽,展现出一派浓郁的乡村新气象,掀开了__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__县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原则,与科技、流通等部门联合起来办专业合作社,把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供销部门的销售网络优势和农民专注于农业生产的优势结合起来组建的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的优势不断得到发挥。20__年底,__县又率先在全省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创了全省农村专合组织建设“合作联合”的先河,得到了省社、市社的一致好评。__县供销社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验交流座谈会,使各专业合作社之间加强合作,相互联系、相互走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产业链上形成了强弱共济、优劣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对规范提高全县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起到了极大地推进作用。

近几年,全县农村专合组织得到较快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基础比较脆弱,认识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利益机制不完善,扶持力度不强等问题。

1、个别地方对农村专合组织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

个别乡镇把组建农村专合组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总认为是县级有关部门的事,是老百姓自己的事,对其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还有一定差距,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有些乡镇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仍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发展缓慢。

2、个别专业社的领头人服务意识差,缺乏能人。

他们认为,成立专合组织就是为了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和优价购买生产资料等。不给钱就不做事,给了钱又乱开支,做表面文章。

3、发展水平还较低,科技服务水平不高。

人才短缺形成科技服务水平低的问题日益凸现,由此导致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不大,没有形成特色产业,抗风险的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低下、缺乏发展潜力。很多专合组织的内部结构比较松散,没有形成紧密的经济实体,其功能大都停留在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层面上。

4、扶持力度不强。

为促进专合组织的发展,__市财政每年开支100万给全市的六个县(市、区),分配到各县的市财政经费只有10多万元,而且县财政没有一点专项补贴,有限的市财政经费对于全县发展迅猛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而言只能是杯水车薪。

实践证明,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政府依靠它,农业和农村需要它,农民信赖它。办好一个专合组织,能够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能够解决政府不能统揽、部门不能替代、一家一户干不了的事情,是单家独户的农业生产者组织起来实现自我服务,提高农业服务能力、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发展生产、建立起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体制和机制,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建立这种长效体制和机制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__转型时期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牢牢把握这一发展契机,紧紧围绕“文化、观光、旅游__”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时代主题,把工作重心置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这个大局之中,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通过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

一是将农村专合经济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总体规划,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与农业、农村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检查。将发展农村专合经济组织纳入农业产业化项目,享受龙头企业、民营经济的相关配套政策。

二是农口各部门、科技部门和科协组织积极为农村专合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等保障,加快构建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和农资供应服务体系,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生产、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服务。财政、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制定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通过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结合__当地产业或产品特色,作好专合组织发展的规划。

二是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专业协会逐步由技术服务型向生产、经营、服务型转变,让更多的条件成熟的专业协会向专业合作社或股份制农民公司转化,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三是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龙头专合组织与农民通过资本、土地的联合,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形成田园经济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四是引导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依托当地的产业和产品优势,发展能人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农民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培育“名、优、新、特”农产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销一体化经营,使之尽快形成当地支柱产业。

五是积极构建“品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销体系,通过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开拓品牌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网络。

六是鼓励民间资金、社会其它资金投入到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中,通过市场建设大力拓展物流行业,千方百计建成__物流中心,以此带动优势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七是进一步发挥供销社、农业局、畜牧局、水务局、科技局、科协等部门在农村专合经济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大户、经纪人等生产、加工、流通、科研、中介等环节的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农产品生产流通联合会(协会),在组织大合作、发展大联合上求作为,在服务大农业上求突破,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更广泛、更高层次的联合与合作。

根据农村专合经济组织在农业、农村和农民中的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为农村专合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一是__财政每年能统筹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获得__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农业龙头企业及龙头专业合作社,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其技术改造,实施科研开发以及引进推广良种、技术等。二是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选择制度健全、经营业绩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行流动资金贷款的信誉担保制度,扩大信用社对农户的信誉担保范围及贷款额度。

(五)整合资源,培训人才,营造横向交流的氛围。

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和改良农产品品质,是提高专合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调动农民学技术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农技推广的市场化机制,在整合乡镇农广校、农技校、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全县性的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和“__县供销社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点”功能作用,培养各种营销人才。同时,充分发挥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桥粱”作用,坚持以强带弱,按照地域条件或产业特色,把好的专业社与弱的专业社结成对子,相互协作和交流,扩大示范性专合组织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做大做强弱小专业社,使之成为组织小生产进入大市场的领头羊。

总之,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必须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着力于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从建设硬件环境、提供市场信息、完善流通网络、构建营销体系等方面加强对专合组织的市场化引导和扶持。同时,发展农村专合组织还必须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使农村专合组织成为农村基层组织服务经济的重要载体,以农村专合组织发展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基层组织凝聚力、感召力的提高,组织农民钻研技术、安心生产,着力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不断改良农产品品质,提高专合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深入,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们对全镇四个农村党支部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党员基本情况:我镇辖4个行政村,共有人口6765人;共有4个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有153名,占全镇党员总数的20%,占全镇农民总数的22.6%。在这153名农民党员中,55岁以上的76名,占50%;文盲、半文盲党员8名,占5%;高中及以上的25人,占16%;困难党员9人,占6%;致富无门的5人,占3%;致富带头人60人,占39%。

2、农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12人,35岁以上的9人,占委员总数的7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0%。

3、农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4个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相比之下,xxx村党支部的作用发挥较好,主要原因是该村的支部书记是多年的老书记,在长期的基层党建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作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处事公道,能充分利用该村的各方面条件,带领群众致富。xxx村党支部和田坝村党支部的作用发挥情况为其次,xxx村党支部书记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但是由于该村的交通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加之部分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太好,对党支部核心作用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xx村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加之近几年涉及征用土地等事宜,村两委班子在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政策上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不理解。xxx村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得稍微差点,主要原因是支部书记年龄偏大,工作不够大胆,加之该村党员人数不多,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

4、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4个村均不同程度的有部分集体收入(年集体收入xx村3000元,xx村16000元,xxx3000元,xx村8000元),主要来源是有部分房租收入和部分鱼塘、山地承包收入等。

二、我镇农村党建工作开展的情况与成效。

建立健全了党员登记制度,村、居支部日常工作考核制度、领导干部挂村帮户制度、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制度等。

2、对换届后的村组干部进行了法律法规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农村相关科技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党务知识等的培训。

3、继续开展“三村建设”和“三级联创”活动。今年我们狠抓了“班子队伍带村”工作,在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执政能力上下功夫,要求各支部书记带头谋发展,带头致富,带头学科技、用科技(今年确定了沙沟村、莲花村为“三村建设”示范村),通过党委集体谈话、集体到各村调研、集中组织培训等形式,使他们在致力本村组的发展上做到了思路清晰,方向正确,切合实际,同时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4、大力推进党员农贷快车活动。根据区委组织部的要求,我镇拟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各村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同时启动了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明确了xxx村为示范村,每个村明确了5户示范户)。

5、不断完善和创新载体,

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发展好党员。我镇党委认真遵循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严把入口关,同时积极疏通出口,纯洁党员队伍。要求各支部每年必须发展1名以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常数达到3人以上。

(2)、加大了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工作。我们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信访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法律专家讲、领导干部到组讲、印发宣传资料到每户等多种形式,对全镇广大党员进行了信访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同时对所有影响稳定,影响发展环境的矛盾问题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摸底排查。通过宣传教育,我镇已基本形成有序信访、依法信访的良好局面。

(3)、在全镇开展了共产党员向组织和所在区域群众作出承诺的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全镇广大党员的支持和认同。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融洽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我镇全年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舆论支持。

(4)、镇党委制定了党委成员帮贫扶困制度,对贫困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同时,对有一定特长的贫困党员登记在册,积极向就业服务机构推荐。

(5)、认真开展了“双向培养”工作。拟定了今年的培养计划和明确了培养对象,并落实了具体责任人。要求将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同时将这部分同志做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对象进行登记造册。目前我镇的“双向培养”对象有18人。

(6)、各村评选出了党员示范户,并建立了常效管理机制。全镇共有党员示范户85户。

6、xxx协会支部的运行情况。该支部现有党员8人,在促进xxx行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8名党员同志均不同程度的做了大量工作,在行业中切实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7、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情况。我镇4个行政村中,除xx村和xx村有砖混结构的办公用房外,其余两个村的办公用房均为危房,特别是xxx村的办公条件最为艰苦。

8、党费收缴情况。目前我镇的党费收缴工作基本顺利,大多数农村党员主动要求每月交纳0.5元的党费。

三、我镇农村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村级组织建设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全镇4个村的集体经济都相对薄弱,导致村党支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除村党支部书记有一定的工资补助之外,其余的委员均没有待遇和报酬,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难以调动积极性。三是部分村党支部的活动阵地建设滞后(有两个村的办公场地为危房),和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现状不相适应。

2、村班子建设出现三个不适应。一是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在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下,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方面已存在一些不适应;二是个别村干部带领群众的致富能力与群众快速致富的.愿望不适应;三是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与班子新老交替的迫切要求不适应。

3、部分农村党员中存在“三多”的问题。即年龄大的多、文化低的多、缺少致富技能的多。

4、由于我镇失地农民较多,大部分年轻同志在失去土地以后均外出打工,留守家里的人员多数为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导致从团组织的渠道向党组织的推优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5、xxx为市区统一规划区,所有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已基本停止,很多土地即将被征占,在这种情况之下,再大力加大农业投入和农村相关经济产业的推进不现实。已失地农民对自己失地后的从业还有一个适应期,即将失地的农民也有等待观望的心态。

四、如何加强xx镇农村党建工作的思考。

针对我镇村级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党建工作办公经费支出保障制度,确保农村党建工作正常开展。首先,建议区委能将乡镇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支出预算,从而有效地保证镇村两级党组织有足够的经费开展党建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其次,镇村两级党组织要切实做到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把乡镇党建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义。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各村党支部除集中力量抓好符合我镇总体规划发展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要充分分析和认识到我镇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围绕“抓好城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以促进流通、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鼓励更多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尽快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各村支部还应坚持以机制创新做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盘活村集体资产,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

(三)、紧紧把握好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这个关键,发展状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达到“五好”目标。一是发展状大党员队伍,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围绕加强在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的工作,培养锻炼有潜质的年轻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其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注意总结和推广做好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发展青年入党工作的经验。还要加强对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帮助共青团切实加强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做好“推优”工作和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基础,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二是继续坚持“双向培养”的要求,加强对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进而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三是加强农民党员的教育培训。要继续推进以基层党校和党员活动室为依托,以党员活动日为基本形式的“校、室、日”党员教育网络,不断扩大教育的辐射面。教育要突出重点,讲求方法,注重实效。教育内容上,着力解决好部分农民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薄、愚味落后、信奉封建迷信等问题,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形成党支部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支部身边有党员,党员身边有群众,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另外还要着力解决好一些农民党员政策法律水平低、应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功差、缺乏致富能力和本领问题。

(四)、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农村党支部的执政活力。要切实解决农村党支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建立与新形势相适的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村级工作机制。鼓励村“两委”干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镇党委要充分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刨造性;要着力于放权给村“两委”,努力解决对村级“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问题,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强化村“两委”的职能;要着力于减负村“两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为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是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高度重视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用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尽量避免和减少失误,同时建立群众对决策实施监督的机制,让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利。再次是建立村“两委”分工负责制、“两委”联席会议,民主评议“两委”干部等制度,明确村党支部对村委会实行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的职能,做到坚持领导不包办、把握方向不旁观、保障自治不违法、支持工作不拆台,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形成“两委”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促进全市组织会议各项任务的落实,6月上旬,由组织部组成督查调研组,深入农村10乡镇,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现场参观、与基层干部和党员农户代表座谈等方式,对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督查调研,了经验做法,找准了存在的突出问题,理清了下一步的思路。现就督查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及特点。

从督查调研的情况看,今年以来,各乡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市组织会议精神,以“三级联创”、“双培双带”、“设岗定责”、“支部协会”等活动为载体,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创新发展,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主要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1、机制健全完善。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和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各乡镇党委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已经建立的相关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进一步健全规范了基层机制。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包挂重点责任制》、《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农村党支部和党员服务承诺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党员设岗定责试行办法》等制度;以党员流动不流失为目标,建立完善了《流动党员登记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党员分类管理制度》等制度;以党建上台阶为目标,制定了《党委委员联系党建示范点制度》、《党建定期汇报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制度,加大了党建责任制的落实,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促进了农村的和谐进步。花海镇党委通过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组织45名机关干部与306户党员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112件,协调发展资金17.8万元,帮助弱势群体增收致富,维护了社会稳定。柳河乡党委东风村“基层党员心声站”的成功经验,在全乡各级组织中建立“基层党员心声站”54个,拓宽了党员群众的“谏言”渠道,架起了密切党群众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昌马乡昌马村党支部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建立了党员“奉献日”活动制度,利用召开党员大会学习之机,组织党员义务植树、义务清理卫生死角、义务修桥,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员先进性,搭建了党员服务群众的新平台。

2、乡村两级班子坚强有力。按照建设“双强”型村班子的要求,结合市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各乡镇党委实行了村两委班子负责人“两推一选”,将一批党性强、能力强、作风正、群众拥护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中,目前,全市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43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3人,占66,村级班子结构明显改善,战斗力明显增强。乡村两级班子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思路进一步清晰,目前全市10乡镇、37个村都已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酒泉市级新农村示范点的3个集镇和23个村的规划已顺利通过评审。赤金镇党委、黄闸湾乡党委根据农村的实际特点,改变对村级班子的领导方式,推行了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提高了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实行村干部工资按月发放,进一步强化了村干部的领导责任,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促进了村级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小金湾乡党委以选配“先富型、先进型”能人村官为标准,采取党政领导兼、选派干部带、包村党员帮的办法,多渠道发掘、教育、培养村干部,不断提高村干部的能力,促进了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目前,全乡确定的小康住宅、设施养殖、市场建设、沼气入户等重点已完成了60的建设任务。柳湖乡党委立足实际,组织200多名乡村组干部、教师到双塔、七墩滩和我市各乡镇进行观摩考察,学习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了党员干部的发展思路,提高了干部抓发展、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3、党建创新发展。各乡镇党委把载体创新作为增强党建活力的突破口,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党性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党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水平。一是深化设岗定责活动,搭建平台搞服务。结合党员“冬训”,各乡镇党委在党员中开展了新一轮的评岗、竞岗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党员上岗程序,明确了上岗党员职责,完善了考核奖惩机制,增强了上岗党员履行岗位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乡镇根据实际,在农村党员中普遍设立了重点产业示范岗、村情民意收集岗、矛盾纠纷调处岗、科技信息示范岗等不同岗位,引导1980名党员上岗为群众服务,占到农民党员总数的65。目前,上岗党员已累计向乡村两级班子提出合理化建议291条,收集致富信息268条,调解民事纠纷159起,帮办实事307件。二是实施组织创新,拓宽领域搞服务。各乡镇党委按照“。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思路,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技术、信息、市场方面的优势与党组织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符合条件的专业经济协会中建立党支部8个、党小组45个,引导党员在专业经济组织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成为各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头羊”。目前,全市共有温室蔬菜协会、流通协会、酒花种植协会、棉花种植协会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3个,会员9380人,其中党员参与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参与党员1281名。赤金镇西湖村按照基地协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由33名党员户牵头,组织162户农户创办了韭菜专业经济协会,协会中建立了党小组,在党小组中设立了“韭菜产业发展服务岗”,开展了党员帮农户转观念、上项目、学科技、拓销路、抓信息的“五帮”活动,构建了协会加基地、市场连产业、党员带农户的党群共富产业体系,实现了农户利益与市场经济的最佳对接,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经济效益,仅此一项为全村农户人均增收1982元。三是突出载体创新,丰富内容搞服务。围绕“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引导各乡镇党委开展了以“建立党群共富产业区,党员带头示范、带头发展、带头帮带”为主要内容的“一区三带”党性实践活动,建立党群众共富产业区113个,组织975名党员致富能人,采取典型示范带动、产业基地带动、龙头企业带动、中介组织带动、帮扶共建带动等五种形式,带动全市14000多户农户确立了增收主业,形成了党员带着群众干、群众跟着共同富的良好氛围。玉门镇代家滩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组织党员带领农户成立了洋葱协会,定期组织协会中的党员致富能人为农户提供种植、销售和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引导农户发展订单洋葱种植1600亩,仅此一项全村农户人均增收4100多元。清泉乡党委采取典型、组织、阵地、协会“四个带动”的方式,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62名、致富能人入党积极分子63名,建立党群众共富产业区15个,辐射带动农户发展制种、啤酒花、蔬菜等增收产业13000多亩。

4、阵地建设成效突出。去年以来,各乡镇根据市上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意见》,坚持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依照项目实施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心设计项目图纸,选派专人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理和指导,确保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为了夯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物质基础,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委资金补助金的基础上,采取中央和省市专项资金投一点、包村部门帮一点、乡镇以奖代补拿一点、村集体收入筹一点、从有关方面争取一点、党员能人大户捐助一点的“六个一点”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143.6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个、改建3个,配备了电脑、vcd等电教设备,加强了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各乡镇还抓住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的有利时机,引导172户党员致富能人建成了党员信息示范户,架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信息桥”,确定了56名党员作为科技推广员、致富示范员和信息传播员,通过带头示范、带头推广、现场讲解和上门送技等示范服务活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了农村基层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中心、管理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进一步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全市各乡镇共举办各类传技、示范活动126场次,培训农民工14425人,为农户提供沼气入户、小康住宅、重点产业、农村劳动力输转等致富信息450多条,输转劳务人员11877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106万元。

5、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各乡镇在巩固提升现有村办项目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改革集体经济领导方式,采取破产、兼并、转让、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源优势,走出了“招商引资建项目、依托土地搞开发、围绕基地办企业、发挥优势兴三产”四条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预计今年全市集体经济纯收入可达到1260万元,较上年增长15,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可达21个。玉门镇南门村采取集体筹资、干部集资、农户入股的方式,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了南门综合批发市场1个、三产经营网点12个,每年增加集体经济纯收入30万元。下西号乡川北镇村充分发挥沿路区位优势,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引进外地客商资金110万元,新建了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千只鸡厂2个集体经济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纯收入3万元。昌马乡东湾村积极挖掘矿山资源优势,采取村集体入股、农户参股的方式,筹资10万元,注册成立了玉门顺利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承包的方式转让客商经营开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纯收入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夯实了村级党组织为民办事的物质基础,今年,全市各村确定的沼气入户、村组道路铺垫、农村安全饮水、小康住宅建设等重点进展顺利、态势良好。

6、抓项目促发展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各乡镇党委紧紧围绕“五新”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党委的龙头带动作用,建立了重点领导包挂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认真落实“一线法”,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生产一线搞协调、解难题,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特别是各乡镇坚持把项目建设放在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普遍实行了重点项目“一票否决制”,把项目建设纳入了领导干部年度责任书考核,强化了领导班子成员抓项目的责任意识,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今年,全市各乡镇共落实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工业项目、三产服务项目、小城镇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20.15亿元,止目前,已有57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落实小康住宅1788户,已经开工建设1313户,开工率达86;落实沼气入户户,已投入使用750座;落实“村村通”工程71公里,目前已全部完成了路基铺垫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全市农村党建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各乡镇党委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了责任落实、措施得力、特色明显、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但与新时期组织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个别乡镇党委对党建重视程度不高,党建抓的不实,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抓经济、轻党建的思想;二是个别村党支部书记对党务不熟悉,抓党建的思路不清晰,党建还停留在只抓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不注重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层面上;三是挖掘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的办法不多,依靠典型推动面上的措施还不够具体;四是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突出,50岁以上的老党员占31,个别党员党性观念弱化、发展意识淡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成为农村新的后进群体;五是个别乡镇党委对贯彻落实中央下发的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不够重视,抓落实的措施办法少,力度不大,甚至有个别村党支部不清楚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内容,在贯彻落实上还存在一些“空白点”;六是个别乡镇党委不能严格执行党费收缴标准,对党费收缴管理不严格,党费上缴不及时;七是个别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展缓慢,项目建设、管理的.措施不力,项目建设的基础资料不齐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后全市新建项目的实施;八是农村大部分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流动性大,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增加了难度,出现了党员难发展,村组干部难选的局面。

三、下一步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一是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组织实施好玉门镇党委、柳河乡党委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内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新途径和新形式;不断丰富和创新乡村干部教育管理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加大乡村组干部培训力度,年内举办1期党务干部培训班,切实提高乡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结合村委会换届,对软弱涣散、发展能力不强的村班子及时进行调整,注意培养、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科技示范带头人担任村干部,切实增强乡村两班子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模式。针对农村党员队伍个体差异性的实际,结合党员“冬训”,根据农村党员的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自身特点,以行政村党支部为单位,实行农村党员分层量化目标管理,并建立《农村党员分层量化考核管理积分手册》,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考核,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是加大项目建设督查考核力度。充分发挥项目考核办的职能作用,建立项目建设督查通报制度,坚持每季度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将项目建设与“五个好”乡镇党委创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相挂钩,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管理、评价、监督、考核体系,细化目标责任,加强考核监督,切实增强乡镇干部抓项目促发展的责任意识。四是抓好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组织实施好包村部门“六个一”活动,加大帮建力度;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的验收,认真做好“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申报创建,力争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8个、“五个好”村党支部36个,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五是不断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会同财政局、发改委、建设局等相关单位,认真做好2006年新建设、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验收准备,配齐配全办公设施,争取顺利通过省市的验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相关配套资金,整合资源,动员多方力量,及早做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和资金筹措,确保新建项目顺利实施;加大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建设力度,发挥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在提供致富信息、教育培训党员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实用技能的培训,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力争年内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0人次;进一步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严格公开程序和公开内容,保证党员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减少群众性上访案件,维护社会稳定。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思路,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技术、信息、市场方面的优势与党组织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符合条件的专业经济协会中建立党支部8个、党小组45个,引导党员在专业经济组织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成为各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头羊”。目前,全市共有温室蔬菜协会、流通协会、酒花种植协会、棉花种植协会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3个,会员9380人,其中党员参与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参与党员1281名。赤金镇西湖村按照基地协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由33名党员户牵头,组织162户农户创办了韭菜专业经济协会,协会中建立了党小组,在党小组中设立了“韭菜产业发展服务岗”,开展了党员帮农户转观念、上项目、学科技、拓销路、抓信息的“五帮”活动,构建了协会加基地、市场连产业、党员带农户的党群共富产业体系,实现了农户利益与市场经济的最佳对接,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经济效益,仅此一项为全村农户人均增收1982元。三是突出载体创新,丰富内容搞服务。围绕“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引导各乡镇党委开展了以“建立党群共富产业区,党员带头示范、带头发展、带头帮带”为主要内容的“一区三带”党性实践活动,建立党群众共富产业区113个,组织975名党员致富能人,采取典型示范带动、产业基地带动、龙头企业带动、中介组织带动、帮扶共建带动等五种形式,带动全市14000多户农户确立了增收主业,形成了党员带着群众干、群众跟着共同富的良好氛围。玉门镇代家滩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组织党员带领农户成立了洋葱协会,定期组织协会中的党员致富能人为农户提供种植、销售和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引导农户发展订单洋葱种植1600亩,仅此一项全村农户人均增收4100多元。清泉乡党委采取典型、组织、阵地、协会“四个带动”的方式,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62名、致富能人入党积极分子63名,建立党群众共富产业区15个,辐射带动农户发展制种、啤酒花、蔬菜等增收产业13000多亩。

4、阵地建设成效突出。去年以来,各乡镇根据市上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意见》,坚持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依照项目实施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心设计项目图纸,选派专人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理和指导,确保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为了夯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物质基础,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委资金补助金的基础上,采取中央和省市专项资金投一点、包村部门帮一点、乡镇以奖代补拿一点、村集体收入筹一点、从有关方面争取一点、党员能人大户捐助一点的“六个一点”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143.6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个、改建3个,配备了电脑、vcd等电教设备,加强了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各乡镇还抓住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的有利时机,引导172户党员致富能人建成了党员信息示范户,架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信息桥”,确定了56名党员作为科技推广员、致富示范员和信息传播员,通过带头示范、带头推广、现场讲解和上门送技等示范服务活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了农村基层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中心、管理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进一步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全市各乡镇共举办各类传技、示范活动126场次,培训农民工14425人,为农户提供沼气入户、小康住宅、重点产业、农村劳动力输转等致富信息450多条,输转劳务人员11877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106万元。

5、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各乡镇在巩固提升现有村办项目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改革集体经济领导方式,采取破产、兼并、转让、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源优势,走出了“招商引资建项目、依托土地搞开发、围绕基地办企业、发挥优势兴三产”四条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预计今年全市集体经济纯收入可达到1260万元,较上年增长15,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可达21个。玉门镇南门村采取集体筹资、干部集资、农户入股的方式,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了南门综合批发市场1个、三产经营网点12个,每年增加集体经济纯收入30万元。下西号乡川北镇村充分发挥沿路区位优势,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引进外地客商资金110万元,新建了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千只鸡厂2个集体经济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纯收入3万元。昌马乡东湾村积极挖掘矿山资源优势,采取村集体入股、农户参股的方式,筹资10万元,注册成立了玉门顺利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承包的方式转让客商经营开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纯收入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夯实了村级党组织为民办事的物质基础,今年,全市各村确定的沼气入户、村组道路铺垫、农村安全饮水、小康住宅建设等重点进展顺利、态势良好。

6、抓项目促发展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各乡镇党委紧紧围绕“五新”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党委的龙头带动作用,建立了重点领导包挂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认真落实“一线法”,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生产一线搞协调、解难题,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特别是各乡镇坚持把项目建设放在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普遍实行了重点项目“一票否决制”,把项目建设纳入了领导干部年度责任书考核,强化了领导班子成员抓项目的责任意识,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今年,全市各乡镇共落实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工业项目、三产服务项目、小城镇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20.15亿元,止目前,已有57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落实小康住宅1788户,已经开工建设1313户,开工率达86;落实沼气入户2000户,已投入使用750座;落实“村村通”工程71公里,目前已全部完成了路基铺垫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全市农村党建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各乡镇党委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了责任落实、措施得力、特色明显、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但与新时期组织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个别乡镇党委对党建重视程度不高,党建抓的不实,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抓经济、轻党建的思想;二是个别村党支部书记对党务不熟悉,抓党建的思路不清晰,党建还停留在只抓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不注重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层面上;三是挖掘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的办法不多,依靠典型推动面上的措施还不够具体;四是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突出,50岁以上的老党员占31,个别党员党性观念弱化、发展意识淡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成为农村新的后进群体;五是个别乡镇党委对贯彻落实中央下发的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不够重视,抓落实的措施办法少,力度不大,甚至有个别村党支部不清楚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内容,在贯彻落实上还存在一些“空白点”;六是个别乡镇党委不能严格执行党费收缴标准,对党费收缴管理不严格,党费上缴不及时;七是个别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展缓慢,项目建设、管理的措施不力,项目建设的基础资料不齐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后全市新建项目的实施;八是农村大部分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流动性大,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增加了难度,出现了党员难发展,村组干部难选的局面。

三、下一步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一是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组织实施好玉门镇党委、柳河乡党委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内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新途径和新形式;不断丰富和创新乡村干部教育管理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加大乡村组干部培训力度,年内举办1期党务干部培训班,切实提高乡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结合村委会换届,对软弱涣散、发展能力不强的村班子及时进行调整,注意培养、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科技示范带头人担任村干部,切实增强乡村两班子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模式。针对农村党员队伍个体差异性的实际,结合党员“冬训”,根据农村党员的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自身特点,以行政村党支部为单位,实行农村党员分层量化目标管理,并建立《农村党员分层量化考核管理积分手册》,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考核,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是加大项目建设督查考核力度。充分发挥项目考核办的职能作用,建立项目建设督查通报制度,坚持每季度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将项目建设与“五个好”乡镇党委创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相挂钩,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管理、评价、监督、考核体系,细化目标责任,加强考核监督,切实增强乡镇干部抓项目促发展的责任意识。四是抓好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组织实施好包村部门“六个一”活动,加大帮建力度;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的验收,认真做好“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申报创建,力争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8个、“五个好”村党支部36个,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五是不断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会同财政局、发改委、建设局等相关单位,认真做好2006年新建设、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验收准备,配齐配全办公设施,争取顺利通过省市的验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相关配套资金,整合资源,动员多方力量,及早做好20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和资金筹措,确保新建项目顺利实施;加大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建设力度,发挥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在提供致富信息、教育培训党员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实用技能的培训,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力争年内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0人次;进一步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严格公开程序和公开内容,保证党员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减少群众性上访案件,维护社会稳定。

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市委、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借鉴“学教”活动的成功经验,以“五争五强”(即争创五星级班子强核心,争当创业型干部强素质,争建规范化机制强管理,争学郑培民精神强服务,争创现代化新农村强实力)活动为载体,突出重点,分类建设,整体推进,全面建设“先锋工程”。现将近几年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行以“两推一选”为核心的村干部选拔机制,选好配强两委班子。

1、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顺利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两推一选”是指以党员民主推荐、群众推选测评、党内民主选举为主要内容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制度。我们在全县确定了30个支部开展了“两推一选”的试点,在的支部换届时全部推行了“两推一选”。村委会换届我县自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于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公推直选;在去年的'村委会换届中又全面实践了公推直选的选举办法。在两委换届选举中有336个村实行了“两推一选”,占99.1%;338个村进行了公推直选。通过换届,一大批年纪轻、有能力的人进入了村两委会班子,提高了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和指导工作到位。县委专门成立了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指导)小组;实行了常委分片责任制和县领导联系乡镇制度;并从人大、组织部和民政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分片指导小组,直接到乡镇和村具体指导。各乡镇实行了乡镇领导联片包村责任制,对“重点村”主要领导亲自挂钩联系。同时,为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委从机关部门中抽调了66名骨干力量,组成21个县驻乡镇工作指导组,对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实行全程跟踪指导。

二是按章依法办事到位。在选举前对所有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指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及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重点学习党章、“一法二办法”,确保人人掌握选举工作程序;把好了选民登记关、候选人提名关、资格审查关和选举关,做到法定程序一个不少,应交给选民的权利一点不留,使工作环环相扣。同时,充分发挥了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作用,对村民选举委员会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充分信任;既使其发挥核心作用,又确保做到公道正派;既指导到位,又不包办代替。

三是两委候选人的素质到位。在支部换届选举中,我们制定了“五有五不准”的任职标准,在村委换届中制定了“四有四不宜”的任职资格条件,并通过各种方式向选民宣传,引导党员和选民真正选好自己的“领头雁”和“当家人”。在确定候选人时乡镇党委和村选举委员会严把政治素质关,对明显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坚决从候选人名单中“拿掉”。从这次换届选举的结果看,一些素质不高、任期内工作业绩较差的支书、主任纷纷落选;在此基础上,一大批比较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当选为村支书和主任。新一届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文化结构得到改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村级班子更富有战斗力。如新一届村委会班子职数有所减少,主任和委员总数为1074名,比上届减少179名,村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达到62%,比上届提高了11个百分点。

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围绕村级组织建设和村级换届选举两个课题,对部分镇乡和村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最近几年,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县委作出的《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的决定》,按照农村“三有”目标,以“固本强基”为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健全规范了农村各项规章制度,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的行使。针对个别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不能很好履行其职责,村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对其进行了辞免职,并重新选举,产生了群众信任的新的村委会成员。二是民主决策的落实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进。大部分村在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较大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上基本上经过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经村支书、村主任联签联章后实施。三是民主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全面健全和完善了村级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四是民主监督意识增强。各村普遍建立起民主监督小组,对重大事项进行监督。五是积极开展计生“村民自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活动,提高了村民自治水平。

(三)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项目开发力度,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壮大。

一是加大了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县委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在三年内由县财政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扶持薄弱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二是落实帮扶措施。为加快薄弱村经济发展,组织开展“五帮一”活动,即县级领导、镇乡联村干部、县级机关单位、强村和强企联合帮扶一个薄弱村,开发经济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并连续结对帮扶3年。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型农业。几年来,建成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基地和项目,如一市镇新山村通过低洼田改养,由原来的经济空壳村,一跃成为年集体经济收入40多万元的经济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四)加强了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加大了党员发展工作力度,重视女党员、年轻党员的发展,改善党员队伍结构。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行政村党支部仅剩11个,比的206个减少195个,无女党员的行政村党支部仅剩35个,比19的185个减少150个,女党员比例达到12.3%,比年提高了1.87个百分点。二是重视党员的教育阵地建设。几年来,花大力气进行党支部活动室规范化建设,特别是今年从党费中拨出1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增添电教设施,各镇乡和行政村也相应出资共建。目前,全县90%行政村建立了电教播放点。三是积极探索党员管理途径。通过民主评议,处置了一批不合格党员,同时今年在上海、天津建立了两个家私协会党支部,加强了外出党员的管理。

近年来,虽然全县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部分村党支部的核心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

一是村党支自身建设不过硬,凝聚力不强,难以起到领导核心作用。首先,村党支部书记自身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其次,支部内部闹不团结,争权夺利。再次,个别党支部发展党员不讲原则,程序不规范,拉帮派、搞家族化。二是村两委会关系不顺,工作难以形成合力。一些村党支部越权包办,把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归为己管,村委会只是形式。一些村委会位置不正,揽权越权。村委会认为他是全村村民选举产生的,比你几个党员、几十个党员选举产生的党支部应该更有权威,更有决定村里工作的能力,重大决策不让党支部知道,不愿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发生领导关系错位。同时,村委会还认为他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的自治组织,用不着党支部的领导。造成村两委会互争高低。争权夺利。对有权有利的事情争着干,无权有责的事情推着干、无人干,使整个村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二)农村干部队伍的现状与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1、干部队伍整体呈现老化、弱化的特点。一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5.03岁,其中30岁以下的仅24名,而60岁以上的却有23名,大部分集中在40岁至60岁期间;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为43岁,30岁以下的只有30名,60岁以上的也有18名。全县808名村支书中,高中及以上文化只有172名,占21.3%,小学及以下却有226名,占27.97%;821名村主任中,高中及以上文化只有101名,仅占12.3%,小学及以下却有221名,占26.9%。二是思想解放不够,开拓进取精神不足,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三是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力,发展农村经济无信息无门路无技术,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领,有的干部甚至本身是困难户或光棍,需要他人帮助。

2、视村主任为“村长”的观念在农民中普遍存在。相当部分的农民认为村主任就是村长,于是进一步认为村中的事务理所当然应由村长决定。同时,也有相当部分的村主任以村长自居,将农民自治组织视作行政组织,视作“村长”负责制。由于观念上的误区,造成行为上的`失范。

3、村干部在职不在岗的现象较普遍。有的村干部本来党性、公仆意识还比较强,也有当好村干部的愿望,但由于待遇低、报酬难兑现,家庭收入少、生活困难,所以不得不弃职赚钱,以维持生计。导致村干部外出,工作精力难到位。据统计,808名村党支部书记中有490名不能经常性地在村工作,其中10名常住县外;821名村主任中有275人不能经常性地在农村工作,其中8人常住县外。

4、部分村干部自身素质较差。一是群众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不讲原则,办事不公。在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分配,甚至扶贫救济物资安排上,优亲厚友;二是民主意识不强,村重大事项如土地征用、沙石资源开发等只是由党支部或村委会决定,没有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有的甚至由村支书或村主任说了算;三是法制观念淡薄,用公款大吃大喝,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甚至腐化堕落;四是党性观念不强、政治信仰动摇,参与宗教宗族活动,甚至凭借自己的权势起着骨干作用。

(三)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党员结构不合理。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在14840名农村党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2094名,仅占14.1%,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7229名,却占48.7%;二是党员年龄老化,农村党员中30岁以下的只有1075名,仅占7.2%,而60岁以上的有3766名,却占25.4%;三是女党员少,只有1832名,仅占12.3%,比全县女党员比例14.2%低1.9个百分点,更是低于全市女党员比例的15%。

2、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一是部分党员自身素质不高,不仅难以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自己还需别人扶持;二是党员外出多,管理难,作用难发挥;三是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不如普通群众,在村级事务中起负面影响。党员不参加义务劳动、抵制缴纳税费、抵制工业征地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四是不合格党员处置难。部分党员奉行好人主义,在处置不合格党员时,对不合格党员不是严要求、高标准,而是以不违纪违法为标准,以不伤害感情为标准,反对处置不合格党员,使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打折扣。

(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缓慢。

民主选举上存在宗族、宗派拉帮结派、贿选现象,影响选举的公正性。民主决策上还存在个别村支书或村主任说了算的现象。民主管理上大多数村尽管制订了各级管理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只是写在纸上或挂在墙上,具体落实缺乏制约措施和约束力。民主监督难以到位。大多数村都建立了民主监督小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好多村民主监督小组都有名无实,没有对村里的村务、财务进行全程监督。

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人口的自由流动,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使村干部选拔范围变窄,村后备干部培养困难;二是物质利益的刺激,使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宗旨观念淡化,造成大量村干部外流。

2、宗族宗派和宗教现象的存在影响着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在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中,遏制着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平时工作中干扰村干部的正常工作。

3、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报酬难着落。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据统计,全县832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在5万元以下的有636个,占76.4%。这些村干部报酬微薄,甚至没有。但是随着村级民主政治的推进,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工作压力相应增大,致使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出现有才干的干部不想干,搁担子挣钱,这在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中表现尤为突出,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职生活拮据、退后生活无保障的可怕。另外,有知识的年轻人不愿干,导致想换人无人可换的现象。

4、对村干部的培养教育力度不够。一是对不合格村干部的处置力度不够。尤其对通过直选产生的村委会成员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二是对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不够大,党员出口不够畅。三是对村干部的教育不到位,往往只是在刚换届后,对全体村干部进行一次培训,并且时间短,质量难保证,个别地方只是流于形式。平时对村干部的教育几乎没有。四是后备干部推荐只是村主要干部说了算,缺乏透明度和群众基础,并且备而不用。

明年将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十六大将如期召开,农村党支部、村委会任期届满将面临换届选举。同时,随着wto的加入,人流、物流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农村稳定将产生较大的冲击。所有这一切都将对明年的组织工作提出新问题、新要求,为此我们建议明年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在抓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这个主题的同时,全面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工作。

“固本强基”工程是县委作出的连续实施三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此,我们明年仍将抽调千名机关干部,组建300个工作组进驻300个村,集中一至二个月的时间,进村入户帮助农村开展工作。工作中着重结合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好农村干部党员,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改变农村干部党员的精神面貌,增强农村干部党员的发展信心。同时,帮助各村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工作。

(二)健全村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全面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1、以村两委会换届为契机,全面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村干部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认真搞好村级换届选举。一是全面实施村党支部换届“二推一选”制度。即分别由党员和村民民主推荐党支部委员候选人,经上级党组织考察后,进行党内选举。具体操作程序为:分别召开党员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原党支部成员进行评议并推荐新一届党支部委员初步候选人,对党员和村民的认可票数公开进行统计,凡票数未超过半数的,不再推荐为下届支委会的初步候选人,票数达到半数以上的初步具备候选人资格;乡镇党委组织考察,确定正式候选人后,由党员大会差额选举产生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二是实施村两委会主要干部竞选演说和上岗承诺制度。即在投票选举前和当选后由竞选对象和当选村主要干部当众作竞选演说和上岗承诺。村委会主任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作上岗承诺,村党支部书记除向全体党员作上岗承诺外,还要向全体村民及上级党组织作上岗承诺。演说和承诺的内容主要谈当选后的工作计划、任期目标和对自己的要求等,但坚决抵制有关个人利益之类的许诺,如宅基地审批等。三是鼓励村党支部成员经过法定选举程序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民委员会其他成员是党员且具备条件的,要按照党内选举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充实进党支部班子。非党的村主任,要加强对其培养教育,使其加入到党组织中,这样既增强了两套班子的合力,也有利于培养人才。四是坚决查处选举中的贿选活动,必要时给予党纪处分,治安处罚,甚至绳之以法。五是要加大对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社长问题的引导力度,要运用多种手段确保村党支部书记顺利当选村合作社社长。六是加强新当选村干部的培训。换届结束后,县委要组织全县832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期分批,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一次全面的素质培训。各镇乡党委也要利用镇乡党校组织其余村干部进行一次素质培训。

2、结合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面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在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通过“二票制”,即分别由村党支部和村民公开推荐村后备干部,并通过公示、考察,切实选好一批村后备干部。二是加大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给予压担锻炼。既可以推荐到村干部助理岗位,也可以到乡镇政法办、农办等岗位挂职,还可以采用干部互派,到异地挂职,特别是从不发达乡镇到县内或县外发达乡镇挂职,通过实际锻炼,使其早日成熟。三是继续做好后备干部培训,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教育。

3、全面推行谈心谈话制度,建立村党员干部预警防范责任制。乡镇联村干部作为该村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村主要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帮助村干部解决工作、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村主要干部要对其他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大还要对全体党员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内聚力。同时,要建立乡镇党委领导约谈村主要干部制度、接待日制度。

4、继续实施新世纪“四个一”人才规划,改善村干部队伍的结构,切实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强化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1、全面推行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通过“二票制”全面评价村干部在德能勤绩廉五方面的表现,并出台处置不合格村干部工作意见,拟订不合格村干部标准、处置办法及处置程序等,加大对不合格村干部的处置力度,疏通村干部能进能出渠道,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退的良好氛围。

2、实施村干部补贴制度。一是撤并部分条件成熟的过小行政村,减少村干部职数;二是出台《关于经济薄弱村主要干部经济补助的若干意见》,对年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根据村规模大小,分别给予每年1200-1800元的补助,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补助资金原则上根据各镇乡村民收入和村年集体经济收入情况,采取县政府拨一点,镇乡政府补助一点,村经济合作配套一点的办法予以解决。

3、建立村干部目标考核机制。各镇乡在年初制订具体的目标考核办法,与各村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年终在村干部述职评议的基础上评定目标考核分值,并与村干部补贴挂钩。

4、开展星级党支部评比活动。评比内容共五项:一是党支部的核心作用;二是党员队伍建设;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四是规章制度落实;五是精神文明建设。评比结果在镇乡、办事处、村三级上墙公布。通过评比,使各村党支部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5、健全村级审计制度。一是在换届选举前要全面实行村主要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二是重大工程、项目结束要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三是加强平时对村集体经济审计。通过加强对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使村干部依章办事、合理使用村集体经济,提高用钱办事水平。

(四)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促进村干部依章办事的自觉性。

1、完善村级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做到村两委会职责上墙,理顺两委会关系,使两委会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合作共事,切实推进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二是印制村干部工作手册,做到村干部人手一册。各项制度要做到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2、健全工作议事规则。凡是重要问题,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民主决策。一般先由村党支部提出议案,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决定。须依法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的重大事项,原则上先在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讨论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本村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需要召开会议讨论的事项,经村两委会联席会议研究后,及时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决定。重大事项需要盖章的,须由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共同研究,并实行联章联签,使用时按规定审批和登记。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村级组织民主听证会制度。听证会由党支部主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别作工作报告,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共同听取全村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与党员、群众共商村内大事。

3、实行“三务”公开制度。即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公开形式包括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两种,公开内容要规范、易懂。

(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党员教育。一是要加强党员教育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快党员活动室规范化建设和电教播放点建设。二是要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的有效形式,以党员电化教育为主要手段,结合其他形式的党日活动,如劳动竞赛、举行纪念重大事件活动等,做到寓教于乐。党员电教一方面要依靠上级提供片子,另一方面自己也要制作一些身边的典型事例的片子,从而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是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特别是电化教育要多提供一些实用技术类、身边事例类的片子,同时也要开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

2、开展党员民主评议,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制订《关于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不合格党员标准,提出不合格党员的具体处置意见,集中精力处置一批不合格党员,畅通党员队伍的出口,以进一步纯洁党员队伍,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注重党员发展工作。一是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在积极分子确定、预备党员接收与转正各个环节都必须向社会公开;二是实施发展党员预审制,凡涉及到村主要干部的亲属发展党员都必须报乡镇党委预审,防止党支部家族化;三是积极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

4、加强外出党员管理。出台《**县外出党员管理暂行规定》,对外出党组织的设置、职责任务、合格外出党员的标准及有关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促进外出党员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六)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一是要继续实施“五帮一”措施,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原有集体资金保值、增值。三是要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山海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课题二:村级换届选举。

一、存在问题。

通过第五届村民委员会直选,一方面村民的民主意识得到了增强,在下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村民的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将进一步增强,村民如何选好村干部的目标将更加明确;另一方面,参选的候选人总结了经验,在如何以积极的方式赢得选民的支持的同时,也会以一些消极的不正当的手段博得选民的好感。为此,我们分换届前、换届中、换届后三个阶段对换届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换届前。

1、突击用权。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思想的支配下,部分村干部在眼看就要下台之际,用足甚至过度用权;有的村干部为了下届能够连任,充分利用现在手中的权力资源,为明年的换届选举打下基础。主要表现为:一是突击用钱,盲目上项目、搞建设,将村里的集体资金用空,在此过程中大搞吃请,自己也从中得到好处;二是突击发展党员,尽一切力量发展自己家族、自己圈子里的人,为自己下次换届选举打基础,个别党员甚至动员党组织关系在外地的且不应迁入本村的党员组织关系迁入本村,为自己争得选票。三是宅基地审批。违反规定、违反村庄规划,审批一些人情地、后门地。

2、工作积极性受阻。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指导下,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怕中怨,认为栽刺不如栽花,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甚至个别村干部还做群众尾巴,美其名曰:“保护群众利益”。如一市镇某村委会主任带头围攻镇干部,反对殡葬改革。

3、对民主进程认识不够。一是部分村干部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认识不够。认为村民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民主意识还不够强,还不能很好地行使民主权利,《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太早、太超前;二是部分党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对村党支部换届实施“二推一选”制度感到怕,怀疑村民能力,担心自己在村民民主推荐这一关,难以控制,导致失权失位。

(二)换届中。

1、贿选。在选举中,候选人为达到当选目的,动用一切可利用的人,采用吃请、施以小恩小惠、甚至一掷千金等方式拉拢选民,争夺选票,影响选举的公正性。且贿选手段具有多样性和隐敝性,导致选举结束后面对少数人的贿选举报,证据难取得、尺度难把握、性质难届定。

2、宗族、宗派干扰。部分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利用选民的宗族心理和宗族取向进行煽动,拉拢选民;有的利用宗派势力,拉帮结派,搞小团体。致使选民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一些小姓、中间派选民左右为难,甚至离家避难。另外,个别地方宗教势力也影响选举。结果使部分村在一段时间、甚至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影响农村的稳定。

3、邪恶势力抬头。个别村一些游手好闲的无赖或地痞流氓等恶势力,不择手段,恶意攻击别的候选人,有的恐吓、威逼群众,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选举的进程。

4、村民代表选举将成为热点。通过一届的运作,村民代表会议已成为村一级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村里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都需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它直接左右着一个村的村政。同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村经济合作社这个管理村集体经济的最有实权的管理机构人员的组成。随着村民代表会议地位的提高,使得很多人去竞争这一岗位,又由于村民代表选举缺乏严格的程序操作,导致村民代表选举很容易出问题。

5、村主任差额选举反响较大。在调研中普遍认为,村委会主任实行差额选举弊多利少,一方面使优秀人才落选,因为落选的候选人在第一轮海选中票数居前二位,且在本村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使两个候选人之间产生矛盾,造成派性,影响农村的团结、安定。

6、村委会成员结构难把握。由于实行“海选”具有不可预见性,导致村委会成员的年龄、文化结构都难以把握,出现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妇女参政更为困难。个别年龄偏大(60岁以上)、文化偏低(小学甚至文盲)的人也当选,这些人本身就缺乏带领村民致富的本领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7、某些选举工作环节易出问题。一是选民界定上须严格把关,一旦疏忽,将导致整个选举无效;二是代票委托给贿选披上合法的外衣,一定程度上使选民的意志不能正确表达;三是流动票箱容易出现夺票、抢票、威逼选民等现象。

(三)换届后。

1、落选后工作不移交。一些村干部在换届落选后心理极不平衡,对村里的工作不办移交,破坏工作连续性,特别是财务与公章不移交,致使村里的正常性工作无法开展。同时,对新一届村干部工作百般阻挠、干扰,造成新老班子、成员之间的矛盾、对立,影响整个村的工作。

2、村两委会关系不顺。主要表现为村两委会相互对立,党支部越权包办,村委会位置不正,越权揽权,两委会争权夺利,使整个村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3、新当选村干部管理经验缺乏。部分新当选的村干部上任后,工作热情较高,急于为群众办事,但由于从来没有在任何管理层任过职,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不了解办事的程序和规矩,遇事不懂得商量,办事不民主决策,造成干部间隔阂,产生矛盾闹不团结。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换届选举三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换届前。

1、加强干部教育管理。一是出台有关纪律,防止突击用权;二是联村干部加强防范,多开会、勤下村,掌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镇乡党委需召开专题会议,对村干部进行教育。

2、开展干部述职评议。通过“二票制”全面评价现任村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五方面的表现,并做好不合格村干部处置工作。

3、推行村主要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换届选举前,对各村财务都要进行一次审计,改变以前三年审计一次的做法。如果村数较多,确实来不及的,对经济往来较多的村必须审计,一般村推迟审计。

(二)换届中。

1、加强宣传。一是要广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让全体选民懂法、依法、守法。二是要宣传候选人应具备的条件,教育村民在选举时,要看候选人的品质、能力,客观分析,不要被宗族、宗派势力所左右。三是要宣传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2、依法选举。选举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实施,做到内容程序都要合法。在选举方式上要尽量做到集中选举,秘密投票,确保村民行使民主权利。

3、推行村干部竞选演说和上岗承诺制度。即在投票选举前和当选后由竞选对象和当选村主要干部当众作竞选演说和上岗承诺。演说和承诺的内容主要谈当选后的工作计划,任期目标和对自己的要求等,但坚决抵制有关人个利益之类的许诺。

4、严厉打击换届选举中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对证据确凿的贿选行为必须绳之以法。

(三)换届后。

1、加强培训。对全县各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县委统一集中培训,其余干部由各镇乡党委负责培训。

2、加强民主决策。凡是村里的重要问题都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直至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做到决策民主、公开。

3、加强民主管理。一是要健全、完善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并打印成册,做到干部人手一份,使村各套班子依据各自的职责、依章办事。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对大额开支,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二是重大事项需盖章的,要实行两委会联章联签制度。

4、加强民主监督。一是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二是要积极发挥民主监督小组的作用,加强对村务的监督。三是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村级组织民主听证会制度。

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实践中做出了一些。下面,我按照调研的有关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落实八个长效机制文件,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县委在县级媒体《金――视野》、县电视台开辟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专栏,将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摘要予以刊登或播放;各基层党委在各自单位板报分期刊登文件内容,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认真学习,使长效机制八个文件内容人人皆知。各基层党委普遍通过支部会议集中学、抓理论研论深入学、开辟论坛讲座辅导学等形式,将活动引向深入,使每名党员都能够基本了解八个长效机制文件内容。

三是建章立制,使长效机制八个文件精神具体化。我们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认真,并结合实际,建立了四个方面二十六个制度作为对结,使中央、省、市委文件精神切合我县实际。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方面,建立了思想常新的学习教育制度、根基常固的日常管理制度、人本常现的服务群众制度、问题常察的监督制度、生机常青的纳新制度、党建常抓的责任落实制度等,并制定细化具体内容。在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主要实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农村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责定岗制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主要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使每名流动党员都“找得着,管得住”,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归宿感。在建立健全抓基层党建责任制方面,制定并落实了“三级五岗”党建责任制,形成了县委领导、乡镇(部门)党委书记、组工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党建指导员五个岗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带领农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我们从党员作用发挥入手,不断深化载体活动,使党员服务于群众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一是巩固为民服务代理制。为民服务代理制在我县推行的较早,为了把这件制度深入持久的落实下去,今年,我们还建立了代办员挂牌上岗、代办事务公示、督察回访、责任追究四项制度。代办员挂牌上岗制,就是要求各乡镇的为民服务代办员在中挂牌上岗,姓名公示,方便群众监督。代办事务公示制度,就是要求各乡镇普遍把流程、代理室职责、村级代办员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公示,使群众对代办事项更进一步了解。督察回访制度,就是由乡镇纪委每月随机抽出一些办结事例,回访当事人,征求群众意见。责任追究制度,就是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坚持分级把关,分级服务,对于出现失误,造成较大影响的,直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深化党员承诺制。结合实际,推行了党支部和党员“双承诺”活动。在承诺内容上,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和谐村庄”这一主题,农村党支部重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承诺,农村党员重点根据自身特长做出承诺,党员有什么能力就办什么事,能做到什么就承诺什么;承诺的内容包括岗位评诺,实事承诺,便民承诺,自律承诺等各个方面。在承诺程序上,统一按照党员“提”诺、党组织“审”诺、党员签名“定”诺、公开“示”诺、党员“践”诺、民主“评”诺等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坚持做到一年一承诺一,年初公布承诺,年末评比。在承诺的监督上,坚持做到党支部每季度一小结,党总支每半年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群众对支部履行承诺有意见的可直接向镇党委反映。实现了“灵活承诺内容,完善承诺机制,突出承诺实效”的目标。

三是试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为农村无职务党员设置了政策法律宣传岗、科技推广普及示范岗、村级经济发展岗、文明新风和卫生管理岗、计划生育监督岗、村务财务监督岗六个岗位,要求农村党员根据个人自身特点,自主选岗,使他们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和谐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自身作用。这项我们已经开展,但由于党员思想素质等各方面因素,落实的比例不是很高。

三、强化党建责任,健全党建体系。

为了落实党建责任体系,从起,我们――县县委就制订了“三级五岗党建责任制”,并在中持之以恒的贯彻落实。就是明确县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三级”责任,明确县委领导、乡镇党委书记、组工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党建指导员等“五岗”职责。在具体中,县委常委会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分别建立了乡(镇)、村党建联系点,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四个一”制度,即19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乡镇、一个村级党建联系点、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一――贫困――,并带头。

到联系点检查调研,深入村组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在乡镇,落实了“一联五”措施,即每名党委成员联系一个先进村、一个后进村、一个党员致富示范――、一个贫困――、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了全县各级领导齐心协力抓创建的机制。同时,结合“三级联创”活动,每年年初,县、乡、村三级都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考核逐条细化,层层分解,将创建活动与经济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创建新局面。

四、明确措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流动党员是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今年以来,我县对流动党员管理非常重视,按照“流出党员不能成为断线风筝,流入党员必须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的思路,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实行了两项制度,一是统计月报制度。即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月要将流入流出党员的数量和名单统计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再汇总上报市委组织部。二是流出党员办证制度。即要求凡流出市外六个月以上的党员,要在乡镇党委登记造册,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此外,县委组织部还设立了流动党员接待站,公布咨询电话,负责落实流动党员的登记和党组织关系接转以及流动党员的问题解答等;基层党委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五、加大力度,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208月以来,我们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无村应建尽建、先无后危再改、整合各类资源的思路,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积极施工,实行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办法,形成了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热潮。在中,落实“六个一”制度,即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联系点、领导小组成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县建设局为每个村派驻一名工程监理人员、乡镇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建设村、乡镇党委每周向县村建办汇报一次工程进展、县村建办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通报。形成了组织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基层党委认真落实的责任机制。

截止目前,全县第一批共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4个,第二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5个,主体基本竣工的12个,8个村主体正在建设,5个村地基处理完毕,有11个村正在处理地基,其余的正在积极进行选址规划、联系施工队。

六、坚持选用齐举,注重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

一是加强基层干部培训。近年来,我们以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目标,注重把那些农村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列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以县乡党校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阵地,以电化教育为载体,创新培训方式,每年举办1-2期农村干部及培养对象培训班,培训内容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注重增强他们的“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努力使他们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增强了新形势下农村干部的能力。

二是创新选用机制。在全面推行深化“两推一选”办法的基础上,从年4月开始在全县县乡后备干部中公开选拔30名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充实到全县3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些“村官”到任后,都能利用自身优势,围绕各村实际,积极带领群众开展产调、引导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七、关于上半年党建。

上半年,我们遵循“农村党建树典型,机关党建求规范,非公党建重创新,社区党建上水平”的思路,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在促进党建规范化管理作了一些。

一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活动的内容,规范创建方式,完善考核办法,加大督查力度,切实落实县乡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做好省、市委命名表彰“三级联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先进单位的推选,在全县树立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在以前村级“六卡制”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推行了以“一个核心,两委联席,三笔联签,五步决策”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的规范化村级班子管理机制,做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建立了村级干部激励机制。对现任村级主要干部发放工资,按照村子人口多少,每人每月发放200-240元不等的工资,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党员发展。针对目前我县党员队伍的现状,制定了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在规范发展程序,健全发展党员制度方面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做到“六不发展”,即未列入重点发展对象的不发展;培养时间不够的不发展;未经政审的不发展;未经组织审核资格的不发展;未经集中培训的和党的基本知识考试不及格的不发展;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不发展。做到不走样,程序不变通,要求不降低,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同时,在做好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的基础上,试行“发展党员先过群众关”的办法,即在确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转正时,都先征求群众意见,对大多数群众没有异议的方能上会研究,从而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

四是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重点开展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对全县50――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对18――符合建立党组织企业提出了建立党组织要求。目前,这些企业都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组建前的各项准备。

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层班子明显强化。农村基层班子成员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逐步确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党建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加强了乡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了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充实进了农村基层班子中。

2、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定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目前,全县广大农村党员和干部思想观念、作风进一步转变,发展意识、进取精神明显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党员尤其是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已成为当地种养植能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涌现了渭丰乡定三村李发会等一批致富带富典型。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把解决群众增收难作为活动重点,尽心竭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特别是注重在信息、技术、发展项目上提供强大的支持,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使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进而有效推动了全县总体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存在问题来看,还有部分农村双委会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党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着流动党员变数大,稳定性不够等因素,给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在非公党建方面,部分企业主对党的认识不到位、活动不经常、阵地不健全、活动经费难保证,影响了企业党建活动的'开展。下一步,我们重点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巩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大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到联系点检查调研,深入村组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在乡镇,落实了“一联五”措施,即每名党委成员联系一个先进村、一个后进村、一个党员致富示范――、一个贫困――、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了全县各级领导齐心协力抓创建的机制。同时,结合“三级联创”活动,每年年初,县、乡、村三级都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考核逐条细化,层层分解,将创建活动与经济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创建新局面。

四、明确措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流动党员是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今年以来,我县对流动党员管理非常重视,按照“流出党员不能成为断线风筝,流入党员必须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的思路,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实行了两项制度,一是统计月报制度。即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月要将流入流出党员的数量和名单统计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再汇总上报市委组织部。二是流出党员办证制度。即要求凡流出市外六个月以上的党员,要在乡镇党委登记造册,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此外,县委组织部还设立了流动党员接待站,公布咨询电话,负责落实流动党员的登记和党组织关系接转以及流动党员的问题解答等;基层党委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五、加大力度,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2006年8月以来,我们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无村应建尽建、先无后危再改、整合各类资源的思路,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积极施工,实行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办法,形成了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热潮。在中,落实“六个一”制度,即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联系点、领导小组成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县建设局为每个村派驻一名工程监理人员、乡镇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建设村、乡镇党委每周向县村建办汇报一次工程进展、县村建办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通报。形成了组织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基层党委认真落实的责任机制。

截止目前,全县第一批共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4个,第二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5个,主体基本竣工的12个,8个村主体正在建设,5个村地基处理完毕,有11个村正在处理地基,其余的正在积极进行选址规划、联系施工队。

六、坚持选用齐举,注重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

一是加强基层干部培训。近年来,我们以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目标,注重把那些农村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列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以县乡党校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阵地,以电化教育为载体,创新培训方式,每年举办1-2期农村干部及培养对象培训班,培训内容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注重增强他们的“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努力使他们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增强了新形势下农村干部的能力。

二是创新选用机制。在全面推行深化“两推一选”办法的基础上,从2006年4月开始在全县县乡后备干部中公开选拔30名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充实到全县3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些“村官”到任后,都能利用自身优势,围绕各村实际,积极带领群众开展产调、引导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七、关于上半年党建。

上半年,我们遵循“农村党建树典型,机关党建求规范,非公党建重创新,社区党建上水平”的思路,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在促进党建规范化管理作了一些。

一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活动的内容,规范创建方式,完善考核办法,加大督查力度,切实落实县乡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做好省、市委命名表彰“三级联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先进单位的推选,在全县树立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在以前村级“六卡制”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推行了以“一个核心,两委联席,三笔联签,五步决策”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的规范化村级班子管理机制,做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建立了村级干部激励机制。对现任村级主要干部发放工资,按照村子人口多少,每人每月发放200-240元不等的工资,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党员发展。针对目前我县党员队伍的现状,制定了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在规范发展程序,健全发展党员制度方面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做到“六不发展”,即未列入重点发展对象的不发展;培养时间不够的不发展;未经政审的不发展;未经组织审核资格的不发展;未经集中培训的和党的基本知识考试不及格的不发展;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不发展。做到不走样,程序不变通,要求不降低,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同时,在做好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的基础上,试行“发展党员先过群众关”的办法,即在确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转正时,都先征求群众意见,对大多数群众没有异议的方能上会研究,从而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

四是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重点开展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对全县50――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对18――符合建立党组织企业提出了建立党组织要求。目前,这些企业都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组建前的各项准备。

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层班子明显强化。农村基层班子成员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逐步确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党建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加强了乡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了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充实进了农村基层班子中。

2、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定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目前,全县广大农村党员和干部思想观念、作风进一步转变,发展意识、进取精神明显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党员尤其是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已成为当地种养植能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涌现了渭丰乡定三村李发会等一批致富带富典型。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把解决群众增收难作为活动重点,尽心竭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特别是注重在信息、技术、发展项目上提供强大的支持,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使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进而有效推动了全县总体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存在问题来看,还有部分农村双委会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党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着流动党员变数大,稳定性不够等因素,给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在非公党建方面,部分企业主对党的认识不到位、活动不经常、阵地不健全、活动经费难保证,影响了企业党建活动的开展。下一步,我们重点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巩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大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抓好党建有目标,实现发展有规划。

1、年初镇党委针对xx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按照与县委签定的«乡镇党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内容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申集镇20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意见»和«申集镇20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任务量化分解表»,明确了今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目标,并与各村党组织签定目标责任书,将党建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二、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2、按照“让党员受教育,使群众得利益”的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做到“两个结合”。我镇在制定整改措施时做到与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与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保证用经常性教育巩固集中教育成果,促进新时期保持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一是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培训学习制度»,通过健全完善党员经常性的学习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表彰激励、自我纯洁和党员发展机制。二是建立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管理机制--------«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三是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结合行业特点创新«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四是建立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及抓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党委成员联系点制度»。通过建立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通过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来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率。

三、抓住重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3、以做好镇党委换届工作为重点,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上级有关党委换届的指导意见和精神,以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加快发展的组织基础。严守“五条纪律”、“十项规定”和“十个严禁”,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保证秩序不乱,工作稳定,圆满完成了党委换届的任务,达到了优化镇级领导班子的目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老干部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

4、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特别是选准配强“一把手”,对不能胜任现职工作的5名干部给予了停职或免职处理,同时对由于工作失误造成影响的5名干部,给予了行政记过或党内警告的处理,二是大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是选拔配备年轻干部,使每村达到2--3名。三是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激励制度,重点抓好村“两委”一把手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高村干部行政管理及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四、以夯实村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

5、重视选拔干部到村任职工作。我镇不断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认真落实周例会制度。一是做好选派项目资金的使用工作,做到无挤占无挪用,积极引导他们将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指导他们用好用活专项发展资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并做好继任书记的选举产生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工作;同时对第二、三批选派干部重点突出“六抓”,认真落实周例会制度,保证他们全面主持选派村工作。

6、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和“五个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活动,同时结合此项活动扎实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到年底力争实现申集、南乔、彭集、马集、于张等5个村达到“五个好党组织标兵”标准并实现申集、于张2个村达到“新农村示范村”的标准。同时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人民群众反映好”的标准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活动。

7、进一步探索村党支部设置形式,着力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以现有村为基础,按照农村党员从业情况和年龄结构,突破区域界限,将党员人数在50以上、产业特色明显、条件成熟的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全镇以产业链设置党总支7个,并在总结成立镇种、养协会党支部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区域在设置党总支的村分片设置2--3个区域党支部,在7个设置党总支的村中共设置党支部16个。同时以协会、基地依托,结合村级党组织设置调整,按党员的专业特长、行业分布和个人意愿,划分专业党小组39个。大力加强专业协会党组织建设,镇成立了种植协会党支部和养殖协会党支部,现管理党员161名,进一步理顺党员组织关系,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共培育15户协会党员示范户,并对协会党员实行绩效管理,调动协会党员“双带”的`积极性。农村经纪人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年初制定了农民党员经纪人发展工作计划,把一批精明能干、勇于开拓、具有市场经济头脑、热心农产品营销的农民党员作为重点发展到经纪人队伍中,同时注意提升农民经纪人素质,加强市场信息、法律法规、经纪知识的培训,不断优化经纪人成长环境。今年在全镇范围内培植76名党员经纪人,其中女党员3人。通过极引导党员、干群带头从事农产品经纪工作,逐步建立“市场、经纪人、农户基地”三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分散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