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9篇)

时间:2023-12-03 15:23:10 作者:念青松

报告可以是对某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说明的进度报告,也可以是对某个事件的调查研究结果的总结与分析。此系列报告范文是由一些权威机构和专业研究人员所编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10月21日,我单位组织集体观看以优秀党员杨善洲同志事迹为原型改编的电影《杨善洲》,观影后我感触很深。影片生动描写了一位恪尽职守、坚持原则、一心为民的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放弃了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物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的事迹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从老书记杨善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党员的党性修养,他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努力为群众办事。真正做到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是一个无私奉献、一身正气的好党员。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再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发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一切的精神。观影活动后,我对杨善洲的事迹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思考,在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触动,通过学习我有如下的认识:

认识了学习杨善洲老书记的意义和重要性。

开展学习杨善洲老书记教育活动,能够使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开展先进性教育,能够用广大党员的行动来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发挥党员先进性,完成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并且能带领群众去奋斗,去实现党的各项任务。

二、通过对学习杨善洲老书记的学习,明确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

经过学习和讨论,我明确了作为一名从事市容园林工作的共产党员在新时期的先进性,一是要立足本质、全心服务。

热爱市容园林事业,坚持党的方向;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争创一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二是优质高效,精益求精。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三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维护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党组织的决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四是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抵制腐败现象。

三、学习杨善洲老书记增强了自己的党性,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还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作为新时期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作为一名在工厂员工的一份子,要将所学的杨善洲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正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以我工厂职工的利益为重。做到以人为本,从小事做起,尽自己所能为工厂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近日,我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触十分深刻。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

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60年如一日两袖清风,始终持续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忘我工作,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为了履行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事实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他退休后,主动放下进省城安详晚年的机会,义务反顾的扎进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

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作为退休站一名普通干部,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老书记“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我们务必要有顽强的意志,务必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从方方面面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

一是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善洲同志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持续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二是学习他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三是学习他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超多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试想,如今这样的干部、这样的领导还有吗?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四是学习他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五是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着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作为退休站一名普通干部,我将时刻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把他的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正以退休职工的利益为重,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以人为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此刻做起,以赤诚之心对待退休职工,努力为退休职工办实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座丰碑,是激励我们顽强拼搏、创先争优的强大精神动力。下面是语文迷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杨善洲的事迹材料,供大家阅读。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

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场长董继军告诉我们:“林场现在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两个糖厂的蔗区灌溉任务。”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发端于大亮山林场的植树造林热情还波及到了更广的范围:“这些年,感觉整个施甸县的植树造林热情都在上涨。”穿行在林海中,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感慨地说。我们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88年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为17.1%,2009年提高到了44.8%。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20余年坚持植树,给一座5.6万亩的荒山披上了绿装。这就是一位地委书记,从退休后到离开我们之前一直在做的事。年过80高龄的老党员杨善洲,就这样默默奉献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没有留恋安逸的退休生活,在艰苦的偏僻山沟,杨善洲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心中不变的信念和追求。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这就是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人生故事。

杨善洲的一生,生动地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和光辉本色。一心为公,永不停歇,不管何处,不论何时,始终甘为人民的孺子牛。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才有意义?杨善洲用自己一生的实践作出了精彩的回答。无论身居领导岗位,还是退休还乡之时,始终克己奉公、心系群众,杨善洲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一点一滴的积累,一点一滴的坚持,人生路上处处留下了他闪光的足迹。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俯首勤为,时刻牢记一名党员干部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杨善洲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

杨善洲是党员干部的好榜样。一生执著于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就是杨善洲的可贵之处;一生坚守共产党人的本色不变,这就是杨善洲的可敬之处。默默无闻、淡泊名利,对自己、对家人严格要求,对群众、对工作无比热情,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饱蘸深情的歌谣诉说着人们的感念和赞颂。杨善洲虽然走了,但他永远活在群众的心中。我们要像他那样,永远保持一颗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心,任风雨险阻忠诚不悔,任时光变迁始终不渝。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附件:

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报告团全体成员并讲话。他强调,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广泛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杨善洲生前曾任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60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退休后主动放弃省城舒适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历尽艰辛义务造林20多年,建成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2009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

习近平指出,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的优秀代表。广大党员、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争创优秀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光添彩;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

习近平强调,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贯彻落实好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惠及离退休老干部的政策措施,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同志,切实保障老同志安度晚年。

2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包括离退休干部都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我们中组部机关的干部要带头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我们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追求。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共产党员一时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杨善洲同志就是一个一辈子按共产党人觉悟办事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一辈子的先进追求,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26岁担任县级干部,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始终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他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有人问他,放着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说:‚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同志是用全部生命和心血实践入党誓词的共产党人。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他担任地、县领导3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帮路过的赶马人钉过马掌,教工地上的年轻人打过石头。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去视察,他正在田里和农民一起劳动,浑身沾满了泥水。老百姓亲切称他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他常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干工作是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帮群众办事。他经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困难群众,一生没有积蓄,连家里房子漏雨修补的钱都拿不出来。1985年昌宁县遭受水灾,他立即指示停建保山地委办公大楼,把建楼的钱拿来救灾。他在位时没利用职权为家乡办事,退休后回大亮山种树,用自己的奉献兑现给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去世前他还专门交待,一定要把林木的收益分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吃亏。杨善洲同志去世后,成千上万的群众含泪为他送行。他是一个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而与老百姓血肉相连的领导干部。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认为: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他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当地委书记时,按规定家属可以‚农转非‛,但他对组织照顾先人后己,把审批表放进抽屉,一压就是30多年,妻子和女儿至今还是普通农民。一位副乡长去看望他生病的老母亲,见他家生活困难,让乡民政所送去点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马上叫家人还回去,用以救济那些生活更困难的群众。认识他的人都说,杨善洲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很抠门;手中的权力,‚前门‛开得很大,‚后门‛关得很紧。他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艰苦创业,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他担任县、地领导时,常年住在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板床,一副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他长年累月在乡下跑,脸色黧黑,双手粗糙,检查工作时被乡秘书当成农民而挡驾。他上大亮山创办林场,没地方住,就带领大家用树枝、草料搭窝棚;没有树苗和肥料,就自己到街上捡果核、拾畜粪。他把新盖好的砖瓦房让给林场的技术员和职工,自己最后一个从油毛毡棚里搬出来,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杨善洲同志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了身边所有的人,再苦再累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他是一个靠高尚人格和牺牲精神服人的创业带头人。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献给了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大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用一生回答了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

杨善洲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给所有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留下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对照自己应该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我们中组部的每一个同志,都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定信念、牢记宗旨,无私奉献、创先争优,努力做一个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组工干部。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追忆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缅怀他的高尚品质,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刚才,5位报告团成员为我们作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报告,再次把杨善洲同志的光辉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杨善洲同志的亲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对报告团成员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是省委作出的一项决定,也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具体举措。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深入推进‚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对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杨善洲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并指出要将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前一段时间,全省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杨善洲,创先进、争优秀,有力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央已把杨善洲同志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下一步将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先进典型出在云南,云南的学习活动更要形成声势。我们要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进一步掀起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热潮,努力把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贯穿于云南发展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工作常态,推动全省各项事业在创先争优中不断前进。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同志之所以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就是因为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杨善洲同志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放眼未来,我们要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干扰和诱惑,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我们要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就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忠诚党的事业,做到干扰面前不分神、诱惑面前不变质,坚定不移信仰共产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造福群众。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深怀爱民之心,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真正‚身‛入基层,‚心‛入百姓,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主动回应群众新期待,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常兴安民之举,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云南边疆和谐稳定。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满怀激情,勇担责任,恪尽职守。杨善洲同志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他一生鞠躬尽瘁,至死不渝地带领群众谋发展,他的形象如苍松屹立、青山不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省委八届十次全委会,确立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目标。我们要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以心无旁骛的执着、百折不挠的坚毅、奋发有为的干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确保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不仅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还要有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和优秀品德。杨善洲同志无论什么时候都把无私奉献作为行为准则,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在任期间,为了贫困山区通电通路、早日脱贫致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他对群众真情付出、不计回报,常常替困难群众买粮食、购种子、送衣被,先后为灾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捐款数十万元。退休后,植树造林5万多亩,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达3亿多元,他将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却不要一分钱。我们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以他为榜样,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坚持把实现远大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任何私利。他身居在简陋的住所,工作在寂寞的深山,始终无怨无悔,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感召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我们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始终坚持‚两个务必‛,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营造崇尚节俭、朴素文明的社会风尚。

同志们,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座丰碑,是激励我们顽强拼搏、创先争优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弘扬杨善洲同志的崇高品质,自觉践行‚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推进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中建功立业,多作贡献!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上)。

云南日报记者程三娟。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

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发端于大亮山林场的植树造林热情还波及到了更广的范围:‚这些年,感觉整个施甸县的植树造林热情都在上涨。‛穿行在林海中,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感慨地说。我们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88年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为17.1%,2009年提高到了44.8%。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穷尽一生书写为民情。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下)。

本报记者程三娟。

‚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

1965年的一天,一个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中年人出现在施甸县某人民公社,打听公社领导在哪里。接待的同志一看来了个老农,而领导正准备接待县委书记,就随口打发说领导不在。来人一听没作声,转身就去村子里面转悠了。过了约定好的时间,公社领导仍然没见到县委书记,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接待员把县委书记当成老农给打发走了。这位县委书记就是杨善洲。

1980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保山考察。总书记提前抵达,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桥公社去通知地委书记杨善洲,到了公社才发现,他正在田里头和农民一起插秧,裤腿挽到了膝盖上,猫着腰只顾忙碌,听到工作人员的喊声,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拔腿往回跑。‚杨书记是换了衣服才去见胡耀邦总书记的,可他和农民一起插秧的事还是传到了总书记的耳朵里。总书记感叹说像杨善洲这么朴实的地委书记还真不多见。‛祝正光说。

在杨善洲眼中,人民的事马虎不得。1988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轻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立即将猪送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并要求将处理结果报告他本人。经过认真核查,事情很快真相大白,原来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事后,工作组专门派人当面向杨春兰道歉,并赔还所收的罚款。

‚老书记12岁失去父亲,陪着母亲艰难度日,从小就深深地体味到身为一个农民的诸多难处。因此他处处从农民的角度去理解农民,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为民’,并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为官’,这使他与父老乡亲始终保持着一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在杨善洲身边工作过8年的保山日报记者苏加祥这样解读这位‚农民式‛的地委书记。

‚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

我们来到了施甸县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的老家。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较之于周围的院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他的老伴。在丈夫为了事业和理想顾不了家60多年的岁月里,这位叫张玉珍的老人默默地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

杨老家现已是四世同堂,他的大女儿、孙子、重孙和老伴一起生活。2008年,孙子攒够钱新建盖了房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凡而融洽。但是,在杨善洲常年顾不得回家的岁月里,这家人曾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1975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在屋里居住。张玉珍没办法,专程跑去找杨善洲,叫他无论如何想办法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听了,久久无语,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雨,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她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父亲确实没办法,他很穷,我们以后再也不能去给他添麻烦了,家里的日子我们先凑合着过吧。

1995年,杨善洲已经退休并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的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间房子。房子是盖起来了,但这5万元的债怎么还?张玉珍专门找到杨善洲:能不能凑点钱还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问。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看着老伴无奈的神色,张玉珍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到老家,把刚刚盖起还没来得及住的房子卖了。

‚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了他:‚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这一类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

朱自祥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杨善洲又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这一项收入就是人均300多元,再加上其他经济收入,已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啦!好啊,你这个典型应该快快推广。‛就在那一年,全国咖啡生产会议现场会在芒宽新光大队召开。从此,咖啡种植在芒宽得以迅速发展。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位84岁的老党员说。

杨善洲,男,1927年1月出生,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陡坡行政村大柳水自然村人。1934年至1949年,在家务农;1950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任小队长;1951年,在施甸区摆马乡政府工作;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土改小组长,同年10月调保山县董官乡、打渔乡搞‚复查‛工作,任副队长,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月至7月,在施甸区委搞‚复查‛工作,任队长;1953年8月至1955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副书记;1955年至1957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书记;1957年至1958年,在中央第七期党校学习;1958年至1963年,在保山县委工作,任县委副书记;1963年至1965年在施甸县委工作,任县委书记;1965年至1966年,在大理、保山搞‚四清‛工作,任党委书记、团长;1966年3月至1977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地委副书记;1977年至1988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至2008年11月,退休后回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造林,创建林场;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一、义务植树绿荒山晚年做出新贡献。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是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记木数都不长。‛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他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调查研究。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队姚关、旧城、酒房等地进行了调查。经过调研,更坚定了杨善洲改变大亮山面貌、‚种树扶贫‛的决心,并将场址选在施甸县的旧城、酒房、姚关3个乡结合部的大亮山。

当时大亮山周围的山林陡已经承包到户了,怎么办林场呢?杨善洲在深思熟虑之后,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方案。在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支持后,县政府召开了有关乡村干部和部分农户代表参加的会议,把绿化造林与发展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以及林场的性质、范围、办法、利益分配讲清楚,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然后才开始筹备建场的有关事项。

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大家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不期而至,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林场成立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杨善洲亲自担任指挥长。成立当晚,他们在用树枝围起的简易帐篷里,围着火塘召开了第一次造林会议,把林场职工分宣传动员、整墒、育苗三个小组,要求抢在5、6月份雨季来临前育下能种万亩以上的树苗。

杨善洲一方面又带着人在大亮山区一个山头一个山头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大亮山的低,盘算种什么树、怎样种。他在山上转了12天,把能造林的地方都走遍了。回来后,他确定了当年要种1万亩松树林,育20亩苗圃,以后平均每年种一万亩以上松树林。

种树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杨善洲绞尽脑汁。他每天和职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他把原来摆放在家里的几十盆雪松、白梅、银杏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杨善洲就发动全场职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

1990年林场修公路,为了省钱,杨善洲找来仪器,找了几个小工,自己测量自己干,硬是修通了一条长14公里的山路,每公里路花费不到1万元。

林场没有资金扩大种植面积,无法发放林场工人工资,他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到省、市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共为林场争取到300多万元资金支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杨善洲同志到大亮山林场要发展壮大,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改变传统单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多种经营。建场之初,杨善洲主要以种植华山松为主,在党的十四大后,他感到仅仅种植华山松不能在近期内产生效益,林场要以林养林,要提高经济效益。于是,他们从广东、福建等地引种龙眼树苗,开辟了龙眼水果基地。施甸县的立体气候十分突出,高海拔地区常年云遮雾罩,是种植茶叶的好地方。酒房乡供销社茶厂生产的袋装黑山银峰茶,1994年曾荣获省农业厅优质产品称号,供不应求。他们从中得到启示,也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还专门投资建了一个粗茶叶加工厂;另一方面,杨善洲号召林场职工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领域,他和林场职工的努力下,大亮山林场没有几年时间,就红火起来了,家业扩大、经济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

为了搞好多种经营,他们办起了茶叶基地,又建起茶叶精制厂,茶树也长得有半人高了,但正在这时,发生了一场鼠患,一只只肥大的老鼠几夜之间就把三分之二的茶树啃死了,人们辛勤多年的茶园毁于一夜。面对这挫折,有的人畏缩了,但杨善洲却没有被困难压垮。他鼓励大家,茶园毁了可以重新种植,人的精神垮了,事业就真正完了。他要职工振奋精神,重新与大自然搏斗。初建林场的3年,他们好不容易种活了将近3万亩华山松,有近400亩松树被一种叫紫荆泽兰的毒草侵扰死了,杨善洲又鼓励职工不要泄气,振奋精神重新再干。在他的鼓舞下,林场职工始终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但他并没有从林场拿钱。最初的几年里,林场只给他补贴70元伙食费,后来调到了100元。不仅不要钱,杨善洲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林场在山下办了一个水里基地,招了一些监时工,磁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

23年来,他带领林场职工人工造林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左右,修建林区公路26公里,架设高压线路15公里,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为4个行政村1万多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村民人均产粮由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监近周边4个贫困村100多户贫困户开始脱贫致富。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是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

大亮山的生态修复,使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存。现在,林场珍稀动物有黑熊、豹子、猕猴、凤头鸟、野鸡等,植物有桫椤、银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风调雨顺,周边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题,通过合理采收干巴菌等山珍实现增收。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

2009年4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二、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

杨善洲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他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带草帽,空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有一次,杨善洲下乡,到乡政府打听乡领导在不在。乡秘书看他的模样,以为是农民,便打发说领导不在,杨善洲不急不恼,自己进村转悠了解情况,最后才叫来乡干部,安排具体工作。在当地委书记期间,他走遍了全市的村社。龙陵县木城乡地处中缅边境,不通公路,他绕道潞西,花四天时间到达木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他在报场镇种了半亩粳稻实验田,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亩产量提高三四百斤,广泛推广后,现在当地群众还采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他还实施了‚坡地改梯田‛、‚条田‛改造,还种了茶叶、包谷等实验田,效果很好,被群众称为‚粮书记‛。1980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保山考察,因提前抵达,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桥公社通知他,到了公社才发现,他正在田里头和农民一起劳动。听到工作人员的喊声,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拔腿往回跑。耀邦同志听说后,感叹说像杨善洲这么朴实的地委书记还真不多见。

1975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居住,妻子张玉珍专程跑去找杨善洲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1995年,杨善洲退休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对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盖起了一间房子,妻子张玉珍找杨善洲凑钱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问。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张玉珍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去,把刚盖起来还没住的房子卖了。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了他:‚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

1988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听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老人立即将猪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他说:‚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后经调查核实,原来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工作组还了他一个清白。

三、艰苦奋斗严要求淡泊名利讲奉献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林场场长自洪学曾跟杨善洲谈过很多次,自学洪说:‚老书记,多的钱咱们林场拿不出来,一月补助你500元林场还是有的‛,但杨善洲一句话就把自洪学顶了回去:‚我上山来是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保山地区经济协作办公室得知杨善洲的情况后对他说:‚老书记,你来做我们的顾问吧,一个月我们给你1000块钱‛。杨善洲谢绝了,他说:‚我现在是林场的顾问,没有时间给你们做顾问‛。

办了保证树苗茁壮成长,他像照顾孩子一样照看着种下去的树苗。有一次发生山火,大家好不容易把他从火场劝回。到凌晨3时,大家回到住地后,他还坐在值班室里。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火盆上架着锅针,锅针上是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摆放在桌上,火塘边的墙疙嗒摆放着雨伞、蓑衣、马灯、手锤、砍刀、板锄、镐、钉耙、油纸帽,床头挂着水准仪、黄布帽、草帽、手套、袖套、围腰,床脚下一双黄胶鞋、一双翻皮皮鞋、一双拖鞋,墙壁上两张用旧的洗脸毛巾。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3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财富。

四、领导关怀树楷模群众爱戴学善洲。

杨善洲退休23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情系大山、开荒种树、一心为民、无么奉献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受到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的敬仰。

201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杨善洲同志病重期间,李源潮委托云南省委组织部领导到医院慰问。杨善洲逝世后,李源潮又委托云南省委组织部在追悼会上敬献花圈。

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贾治邦近日指出,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大典型予以学习宣传,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增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

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对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也多次做出重要批示。10月份再次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白恩培要求,有关部门要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委托省委党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辛桂梓到保山市人民医院看望杨善洲。辛桂梓向杨善洲转达了李源潮的慰问,并当面读了李源潮的批示,转交了中央组织部给杨善洲的慰问金。辛桂梓还转达了省委书记白恩培对杨善洲的亲切问候。辛桂梓说,杨善洲同志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李源潮同志的慰问和批示既是对杨善洲同志的肯定,也是对全省党员干部的激励和鞭策。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李源潮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白恩培同志的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活动。他强调,要学习杨善洲同志恪守信念、清正谦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的优秀品质,始终坚守共产党员人的精神家园,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自觉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发扬奉献精神,公而忘私,淡泊名利地位,努力做桥头堡建设合格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近来,国家林业局、云南省委、保山市委等领导机关相继发出了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经保山市委、市政府批准,施甸县将大亮山林场正式更名为‚善洲林场‛,并决定在善洲林场修建杨善洲纪念碑和雕像。全国林业系统、全省各族群众掀起了缅怀杨善洲,学习杨善洲的热潮。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近期,公司党委组织我们观看了《杨善洲》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我党的一位地委书记,在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用自己的辛劳,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折射出当代的“愚公移山”精神,用共产党员的执着换来了一方水土的繁茂,无私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共产党人。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看到这里,我不禁为杨善洲的行为与精神感动,杨善洲精神最可贵之处,在于他一辈子追求理想、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追求才是真正的执着坚定,这样的服务才是真正的全心全意。杨善洲退休后,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造福一方百姓,让自己能够对得起共产党员的身份。杨善洲的一生,应该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人生的镜鉴,时时刻刻对照、鞭策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执政为民不松懈,坚守共产党人本色不改变。

他衣着简单,与当地百姓没有一点区别;他再造了大片的山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蓄积了大量的水源,为当地百姓解决了饮水问题,解决了农田用水问题;他拥有大笔的财富,却不把它当做自己的,而把它看做是国家的财富;他一直在选择吃苦,即使八十多岁高龄依然奔波在山林间,他真正的享受就是每天看着满山遍野的绿油油的山林,就会无比的陶醉。许多人追求的豪车、豪宅、名牌、穿金戴银,没有一样与他沾边,而他却一样快乐着,这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们无法用普通人的情感去衡量他。

我要学习杨善洲精神,要像他那样在坚守中淬炼人格党性,在坚守中升华人生境界,踏踏实实干事业,勤勤恳恳为企业的发展竭尽全力,要像他那样自觉站稳员工的立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对员工的热爱化作创先争优的动力、岗位建功的成果,做员工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要像他那样襟怀坦荡、严格自律、廉洁奉公、甘于奉献,一辈子维护党的纯洁,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记得儿时听大人们说起有个当大官的叫做杨善洲,却从来没有关注过他,最近,保山激起学习杨老的先进事迹我才真正对杨善洲同道进行了了解。看完他的先进事迹先容,让我由衷的有些感动,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啊,怎么会有如此高尚的情操,有点感动的想流泪。真的,一个老干部,地委书记啊,他就能那样义无反顾的投进在种树这件事上,一句承诺,促使他20年投进在林区,爱国爱党爱人民,对他来说,不是大口号,由于它确实做到了!对于金钱,怎么会有人这样呢,更是让我佩服啊!!

我们应该学习他:群众利益无小事,学习他先人后己的高风亮节,为了自己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和铸就绿色王国的梦想。学习他恪守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人生准则。他几十年如一日,艰苦朴素很俭朴,电视上看见这位老人,并没有西装领带装饰,却如此精神抖擞,是什么气力让80岁的老人还能这样屹立,我明白了,由于他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对待国家,他忠贞无二,一生坚守***誓言,对待人民如父母,俯首甘为孺子牛,满腔热忱为人民。这无疑是广大群众对他廉洁奉公、全心为民一辈子做出的诠释,也是对他22年辛勤劳作,铸就绿色王国的最真挚的感激。

一片冰心在玉壶,出淤不染泥中藕,两袖清风水上花,无瑕人品清如玉,作为新时期工作在质监岗位上的小小一粒尘的我,学习完他的事迹后,我在想,我该怎样做点什么呢?看看这个老人所作所为,惭愧啊!我想我要做个布满理想,有信念的人,有追求的人,真正脚踏实地执着地的朝着阳光明媚的地方奔往,执着总有收获,有信念就有未来,有追求明天一定是艳阳天。任何时候人格最重要,钱财身外之物,恪守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宁静而致远的人生准则是我学习的追求的目的,我要将之作为我人生的信条,而且义无反顾,无怨无悔。

文档为doc格式。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他奋斗一辈子,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而去,而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

照片上的他,温暖地笑着,目光慈祥又明亮。

他,就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把生命最后的霞光,化为家乡大亮山上永恒的春天。

1988年3月,杨善洲退休了。一头牛,卸了架,该休息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选择了另一种活法。这是一次还债,也是最后的报恩。

从不为家人办事、不为家乡办事的杨善洲,对家乡的人说:“退休后,我会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

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按规定到昆明安家休养的厚意,说服了家人希望他回家团聚的愿望,留下一句滚烫的话:“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

也有人问过杨善洲,作为一个儿子、丈夫、父亲,你对家人有愧疚吗?他点点头,低声地说出两句话:“自古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啊!”那一刻,他眼里有泪。

这个秉性忠厚质朴的山里人,何曾没有一腔儿女之情?!

杨善洲这一辈子,是带着他的家人和他一起担当起一种胸怀,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他心疼家人,但是,看着更多的还在艰难中的群众,他别无选择。

一辈子天高地阔的豪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树苗儿一片片扩展,一年年长高,长成了林子,汇成了5.6万亩的林海,林海招来了云,蓄住了水,昔日干涸的大亮山在水的滋养下“活”起来了。

多少年,喝水靠马驮人挑,婚丧嫁娶送礼要送两担水的山里人,第一次在家门口喝上了甘甜的水。有了水,农民种起了蔬菜、蘑菇、茶叶……拉到集市上换回了钱。

多少年,山里人出门没有路,如今,林场的一条大路串通了村村寨寨,山里跑起了大大小小的运输车。

多少年,山里人没有电,如今,林场的电拉到了七岭八坡,夜晚的大亮山如同掉下一片星星。

多少年,荒芜的大亮山吓跑了所有山里的野生动物,如今,这里又出现了野猪、野鸡、狗熊,还有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叶猴。

大亮山成了聚宝盆。

杨善洲笑了。这时他才感觉自己老了。老了,就要做老了的。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男,汉族,施甸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生,曾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6月退休以後,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峰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0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人民日报内参》第1542期《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记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进行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建议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省委书记白恩培的批示: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望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场长董继军告诉我们:“林场现在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两个糖厂的蔗区灌溉任务。”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发端于大亮山林场的植树造林热情还波及到了更广的范围:“这些年,感觉整个施甸县的植树造林热情都在上涨。”穿行在林海中,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感慨地说。我们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88年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为17.1%,2009年提高到了44.8%。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杨善洲有3个女儿:大女儿至今务农;二女儿在县城当小学教师;33岁的小女儿杨惠琴是保山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杨惠琴对父亲的记忆是:小时候总是很晚回家,第二天早早就走了……“但是我们全家都敬爱父亲,知道他全心全意投入了工作”

杨善洲说:“愧对我的妻子和女儿啊!过去长期在区、县、地岗位上工作,没有顾得上家里,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欠下了永远还不清的债。现在,我每月的工资,主要都给她们。我也抽出一些时间关心她们。”

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至今还是乡间农妇。15年前我访问过他们家,常年辛苦的田间劳作使妻子比杨善洲显老。那时杨善洲就告诉我,妻子“农转非”的报告都被他“压住了”。因为手下有不少局长、处长的妻子还没转,地委书记的妻子就不应该先转。

最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深有感触。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的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要学习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他曾经是地委书记,是一个受人敬重的“大官”,退休之后完全可以享受许多人羡慕的安逸闲适的晚年,可他偏偏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用20余年的时间,用生命的余热把曾经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为官30余载,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事实上,回家的时间极少。他的小女儿在奶奶生病时,才第一次看到父亲回家,当时她已经8岁。他的老伴一直是农民,组织多次提出把他家人转为城镇户口,他坚决不同意:“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我们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2009年4月,杨善洲无偿向施甸县林业局移交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移交中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简易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

曾被一代代英雄模范、先进典型人物感动过、激励过的我,每当拾起《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总是被他胸怀大爱、赤诚一生的事迹所打动。杨善洲同志“忠”、“诚”、“勤”、“检”、“信”的优秀品格,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始终如一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缅怀先进、学习先进,就是要传承和发扬他们的信仰追求,不断矫正和找准自己的生命航向。

——学习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在创先争优中锤炼政治品质。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要求。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当前,有人对忠诚于党的时代价值认识模糊,有的甚至片面认为忠诚于党是“老话题、老经验、老传统”,是空喊口号,无需费时劳神重新再提,殊不知这就是理想信念淡化的问题。学习杨善洲,我们就是要学习他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把党和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党和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党和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自觉地把推动改革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推动发展中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学习杨善洲同志诚以修身、一心为民的探索精神,在创先争优中培育公仆情怀。“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胡总书记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当下,党的改革发展事业步入关键时期,意识形态多元化,诱惑不断增多,一些人不能经受考验,只顾追求个人利益,在工作上得过且过,脱离甚至背离群众,对党和国家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诚以修身、一心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全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致力于为群众更好地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改进工作作风。拥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备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和优秀品德,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之一。杨善洲曾经是地委书记,为官30余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为民群众办实事上,受人敬重,退休之后又放弃安度舒逸闲适的晚年,用生命的余热把家乡的荒山变得山清水秀,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无论为官还是做事,从不谋私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如今,奉献和勤奋在部分人看来太“老套”,他们更愿意讲求回报和享受,突出表现为工作作风“散”、“满”、“推”、“浮”、“混”。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倡导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坚持把实现远大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树立高尚情操。杨善洲甘于清贫,一生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他身居简陋的住所,工作在寂寞的深山,始终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了人民和自己心中崇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感召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忠于使命的优秀品质。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断受到西方享乐主义的侵蚀,重物质享受,轻精神修为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时尚追求。部分人虚荣心作祟,讲排场,比阔气;部分干部喜好公款消费,铺张浪费,助长了歪风邪气。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学习杨善洲同志信以立业、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创先争优中坚定政治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带草帽,穿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他60岁退休又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20余年,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由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处在社会变革和转轨变型的环境中,新问题不断提出、新矛盾不断凸现,其中就有部分人信念动摇,迷失方向甚至误入了歧途。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学习他信以立业,矢志不渝的实践精神,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又要做一个让群众信得过的人,忠诚党的事业,不断校正人生目标,不断清除身心污点,排除干扰和诱惑,用干事创业的实践精神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当前,正是创先争优活动实践承诺和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全局上下要把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实践承和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局上下深入发动、广泛宣传,掀起了学习杨善洲同志事迹的热潮。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更应以杨善洲同志模范事迹为榜样,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把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继续传承和发扬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诚以修身、勤以自强、检以养德、信以立业”的优秀品质,用心把党的决策部署和各项惠民政策及农业科技措施贯彻好,落实好,用心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完成好,在科学发展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今晚,我观看《杨善洲》这场电影,看了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杨善洲同志大公无私、心系群众的公仆本色和艰苦奋斗、实干苦干的奉献精神感动着我,让我肃然起敬。他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更是撼动着我的心,这又是一次生动的现实的公仆教育!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杨善洲。

杨善洲同志88年退休前是云南保山地区的地委书记,为改变地区的落后面貌和百姓的贫困生活,他长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他是“草鞋书记”。退休后放弃城市的安逸生活,主动承包荒山的绿化,临终前把20年来价值3亿多元的山林交给了国家。杨善洲同志走了,他艰苦奋斗的业绩、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共产党员的本色永在人民的心中!电影放映过程中,我深受感动,流出了眼泪。使我不由得想到了焦裕禄、孔繁森和郑培民,他们分别是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和省委书记的楷模,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永存!全党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都应该向他们学习。

杨善洲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在造林过程中,他不是指挥家,而是除了当好策划人以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起扛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住、同劳动。杨善洲一心为民、不计报酬、终生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执着信念,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给后人一种由衷敬佩,更是一种激勇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榜样。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曾任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主动到施甸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达22年之久。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杨善洲同志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把生命最后的霞光,化为了家乡大亮山上永恒的春天。

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大公无私的精神。他在任保山地委书记时,为民办教师家属办理“农转非”却迟迟不肯为自己的家属办理。还把退休后亲手种植的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

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为民爱民的精神。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为民务实的一生,无论是任职时还是退休后,哪怕是帮助百姓钉马掌、教年轻石工砌石头这样的事情,只要百姓需要,他卷起袖子就上。

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的精神。杨善洲同志用他的一生描写了共产党人的朴素情怀。衣食住行从不奢侈滥用。在他植树时,买树苗的资金不足,他便经常上街捡果核以补贴家用。

杨善洲的一生就是这样,不仅带给一方百姓以幸福,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就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爱岗敬业,刻苦学习,为社会经济发展,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百姓的利益奋斗终身。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

为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和弘扬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品质,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全力营造“扬文明风彩,塑城市形象”的浓厚氛围。3月28日,我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在家中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录像。并于3月29日上午,组织社区全体成员、社区党员代表集中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实况录像。约有40余人参加集中了学习,并对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活动进行讨论。

报告团成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杨善洲同志生前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真实再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楷模形象。他不计较身份地位,甘心投身山野,管山护林,坚守信念染绿大亮山;他不计较金钱名利,将政府给予他的物质奖励用在了普通困难群众身上,自己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查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政府部门……大量生动鲜活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参加学习的每一个人。

通过观看实况录像,大家认为,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大家表示,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社区还要求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工作中讲实干、讲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扬文明风采,塑城市形象”,规范服务用语、服务礼仪,提高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根据州委组织部下发的州远办电[xx]4号《关于转发关于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为把学习杨善洲同志精神与学习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创先争优相结合,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我县认真组织学习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好前期保障工作。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

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近期通过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他,他的很多事震撼我的灵魂。杨善洲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无私、廉洁奉公。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才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

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杨善洲同志用毕生精力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植树造林20余年,他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他把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党员奉献的境界。

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甘为群众忘我奉献一生的共产党员。他是群众心目中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是创先争优活动中全体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创先争优,就要像杨善洲一样,常怀为民之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讲求奉献精神,把一生的热血献给祖国和人民;牢记党的宗旨,用行动把党的光辉形象树立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老书记12岁失去父亲,陪着母亲艰难度日,从小就深深地体味到身为一个农民的诸多难处。因此他处处从农民的角度去理解农民,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为民’,并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为官’,这使他与父老乡亲始终保持着一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

一个地委书记竟拿不出钱修自己漏雨的房子,现在的领导可能谁也不会相信。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在屋里居住。张玉珍没办法,专程跑去找杨善洲,叫他无论如何想办法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听了,久久无语,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雨,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她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父亲确实没办法,他很穷,我们以后再也不能去给他添麻烦了,家里的日子我们先凑合着过吧。

我们应该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精神。杨善洲同志虽说大领导,但他穿着朴素、生活艰苦、朴素。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农民群众,事事为民、时时想民。我们应该像他那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学习了杨善洲的先进事迹,他的话语时刻回响在我的耳边,他的优秀品质我们应该世世代代传下去。作为一名基层村干部,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履行自己的职责,强化自身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我们的村民。随时谨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像杨善洲同志那样一心为民,我想那样我们的工作、生活将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

我学习了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后,要以老书记为榜样,在村干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从每一件件小事做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杨善洲同志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在地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里,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本色,戴草帽,穿草鞋,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为“草帽书记”,退休后舍弃了去省城安度晚年的机会,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20余年,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大亮山建成了5.6万亩规模的林场,最终不计任何酬劳,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交给了当地政府。这确实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人一辈子追求和理想信念。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也正是用这种“一辈子的信念,一辈子的追求,一辈子的坚守”去表达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也真实地实践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一辈子价值,他的精神是我们新一代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一是学习杨善洲坚决理想信念,鞠躬尽瘁和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行。杨善洲同志是一个革命建设年代成长起来的党员领导干部,他的思想深深地受到党的先进文化洗礼和时代潮流的阻碍,对党忠诚、对祖国热爱、对人民负责成为他人一辈子追求的最高目标。跟着党走,一切听党指挥,成为他人一辈子的永恒信条。努力干事创业、谋进展是他人一辈子的执着追求。退休前,他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他志在千里,植树造林,把“我要回家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这句话讲得铿锵有力,真正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一生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忠实承诺。我们学习杨善洲精神,确实是要经常怀有一颗进取之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人一辈子的历程中不断磨练意志,锤炼人一辈子,增强党性修养,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决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是学习杨善洲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之德。作为一个历经艰辛磨难考查的党员领导干部,杨善洲同志对己清正,对人公平,始终用“常修为政之德、长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辈子省吃俭用、生活朴素,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周围工作人员谋取私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是当人民公仆,依旧当官做老爷等问题。他时时刻刻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忘我工作,充分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品质。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为我们领导干部树立了一面为政、干事、做人的光辉旗帜,面对当今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面对群众诉求日益增多的趋势,我们学习杨善洲精神,确实是要把群众的全然利益放在首位,勤修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之德,常怀敬畏之心,始终做到慎重用权、民主用权、秉公用权,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权为民所用。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一颗爱民为民的心灵,一生不变的坚守,一座座变绿的荒山,一个朴实无化的老人,用一个又一个平凡的足迹,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个人就是杨善洲。

观看完杨善洲的事迹报告会,心灵突然被震撼了,仿佛有一股清新的风从前眼前吹过,吹走了眼前的繁华与喧嚣,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大亮山,在山上那棵大树下,我静静的站着,面对着长眠于树下的杨善洲冷静的思考。

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什么都不缺。

杨善洲用行动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缺乏的东西很多。光有物质还不够,光有好的生活还不够,人还要有理想,还要有奉献,还要承担必须的社会责任。于是,他放弃了安享晚年的优越生活,毅然登上了“半年雨水半年霜”的大亮山,开始为这片寸草不生的山上种树。条件的艰苦并没有摧毁杨善洲坚定的信念,资金和树种的缺乏,并没有改变他为民造福的初衷,左腿的粉碎性骨折并没有阻挡住他奋斗的足迹,他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生命和同事们一起在大亮山深处筑起了一片绿洲。

活着,不是享受,更不是索取,而是奋斗和承担起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是杨善洲的高尚的价值观念,也是我们每个人活着的意义所在。

我们应有什么样的信仰?

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失去信仰的人很容随波逐流,甚至会误入歧途。信仰不是宁静的,它是动态的,是需要不断发展、升华,只有这样,才能迸发出信仰的伟大力量。一个拥有崇高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就要始终克守党的信念和宗旨,怀着生命的最崇高感和庄严感,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曾经,我们有雷锋、董存瑞这样伟大而又光辉的形象,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共产主义伟大信仰,温润了几代人的人生。今天,杨善洲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我们在新世界中看到了信仰所铸造的伟大品格和力量。

杨善洲的女儿在报告中说,她母亲想修房子,但是家里没有钱,于是就给杨善洲写信要他寄些钱来,杨善洲回信了,他说,自己也没钱,只能寄三十元钱,让她们母女买点盆罐哪里漏水就放在哪里,而他自己的钱全部用来帮村里买种子,为贫困群众买粮食。为了给一位病危的病人,他毅然帮助病人筹集了三万元钱,而自己生病的时候却不舍得花钱,只在便宜的小诊所就诊。村子里不通电,他又想尽办法架线通电,让大山深入的村民每个人心中都亮起了一盏灯,他还不辞辛苦,徒步体查民情,了解百姓诉求,制定扶贫方案……一桩桩,一件件,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也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的“草鞋书记”。

信仰决定了一个人的外在行动,杨善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共产主义伟大信仰又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我们应有什么样的操守?

操守,不仅是一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当互联网站、报纸等各类媒体不断地报导着一个又一个贪官巨恶时,远在云南的杨善洲却在用行动告诉人们,操守,其实是一种人性清白的坚守,是一心为公、光明磊落的博大胸怀,是一个人最高贵的人格和品行。

从事革命近四十年,杨善洲一直坚持着自己个人的操守,堂堂正正为官,清清白白做人。

爱人怀孕了,家里靠野菜掺杂粮度日,乡干部看到这种情况,为家人送来了三十斤救济大米和三十斤粮票,后来他知道了这件事,批评家里人说,自己是国家的干部,怎么能占公家的便宜,最后又将大米和粮票还给了公家。

他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时,按当时的政策,家里人都可以享受农转非的待遇,但是当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为家里人填好申请表时,杨善洲却将申请表锁了起来,因为他知道当时地委机关很多干部家属都还在农村,他更应该以身作责,而且不能以权谋私。

记者蓝天在做报告时说,杨善洲刚上大亮山种树的时候,有人还在背后说他想趁退休时捞一把,然而他没有因人的议论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二十年后,他兑现了自己承诺,将大亮山林场管理权全部交给了国家,自己没拿走一分一文。

为官一方,造福百姓,杨善洲做到了;两袖清风,安贫乐道,杨善洲做到了;鞠躬尽瘁,坚定信念,杨善洲做到了,这是他一生操守的真实写照,他的言行,他的人格操守值得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们去认真学习和思考。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听完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总有一种想交流和分享的欲望。在报告会的现场,自己不仅被讲述者感动得热泪流淌,而且内心翻腾着许多感慨进而引发了一些深度思考。

报告会安排得非常好。一是5个讲述人分别是杨善洲在职时的老部下、一起办起大亮山林场的创业者、杨善洲的女儿、姚关镇的负责人以及多次采访过他的记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位“百姓书记”,作为在职时的领导和退休后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以及作为一名父亲,所表现出来的信仰与坚守、襟怀与大爱。二是刘云山部长最后的感言也让报告会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他声情并茂地提出的“为什么”“差什么”“学什么”三个问题,重重地敲在了每一位与会者的心坎上。

听完报告会,有三点体会比较深刻。

无论是作区委、县委书记还是地委书记,杨善洲满心装的是一方百姓,扑下身子干实事,所思、所想、所为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教农民拌种时挽起袖子搅和大粪;下乡调研一竿子扎到基层以至于司机到处打听才找到他;困难时期怕增加百姓负担每次雷打不动地自己掏饭费;退休后本可以到省会城市安享晚年,甚至可以向组织提出一些照顾的要求,却毅然回到家乡,在常人难以接受的艰苦条件下上山种树,履行自己在岗位上时提出的为家乡办些实事的承诺。这些细节无不反映出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对信仰的坚定与执着。入党时的誓言,他用尽了自己的一生去践行、去兑现。

通过讲述者的介绍,发生在杨善洲身上的一些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面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含辛茹苦节俭持家的老伴,面对虽为地委书记的子女却只能在山里种地、喂猪、砍柴的孩子们,他只要稍微动动心思,一家老小的境遇就能根本改观。可是面对那么多家属还在农村的部下,他没有去争这份利益。

——地委书记的工资不低,却因为经常接济别人或为一些村子买良种,多年下来都没有任何积蓄。在妻子写信希望丈夫寄些钱修修破旧的房子时,他只能拿出30块钱,让妻子买些盆盆罐罐摆在屋里接漏下的雨水,甚至嘱咐妻子实在不行就挪挪床铺。

——女儿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参加考试,希望实现农转非,甚至也恳求过爸爸帮忙打个招呼。可身为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却坚持原则,不搞特殊。我想,每一个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将心比心都能体谅杨惠兰对摆脱贫穷与困境的渴望,对走出农村的向往。

——当历经艰苦,用22年时间把大亮山8万多亩光山秃岭变成林海后,他把估值上亿元的林场无偿转交给了地方。

杨善洲不需要钱吗?他对家人没感情吗?绝对不是!只是在亲情与名利面前,他毅然选择的是大爱,选择了一个共产党员对高尚情操的坚守!一个人做好一时容易,做好一辈子是极其艰难的。这份坚守的背后,是他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意志。

不可否认,当通过各种媒体听多了一些权钱交易的案例,或某些有悖党的宗旨的行为时,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们有时难免会失望、会无奈,进而会认为这是社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久而久之便进入一种无痛感的状态。

报告会深深触动了我的思考。一个党派和团体,需要大力宣传自己的纲领、宗旨、政治主张,但对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来说,当你选择了这份信仰,应该做的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阐释,而不是空洞的地表白,甚至心口不一,那样既不能服人,也无法树立威信。在社会的转型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现状,如果每一个党员,都能躬身自省、检视自己,而不是怨天尤人,或只用电筒去照别人,那么,全国7000万人的党员队伍,该是多么强大的一股力量,该是多么有感召力、不可战胜的一个群体。

作为报社一名编辑记者,一位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者,当我带着这种感动、震撼和思考重新审视自己和工作岗位时,内心更多了一份激情和使命感。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深入贯彻实施,水利事业必将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水利新闻工作者在引领舆论的过程中,既要见事也要见人,要去发现、挖掘系统内“创先争优”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让楷模熠熠生辉,让正面的力量引领事业前行。

这是一种责任!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月28日,我们观看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实况录像。5位讲述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杨善洲同志和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生动的讲述,字字情真,句句感人,让我们心里久久难以平静。杨善洲同志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身上有着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崇高品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认真地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在心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退休前,他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他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植树造林,把“我要回家乡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这句话讲得铿锵有力,开始了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征程。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锲而不舍,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同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甘愿放弃退休后的优厚待遇,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山区的发展和山区人民的生活改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本色。我们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忠诚于党的事业,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办好每一件事情,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

3、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要牢记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来说,首先要具有的基本素质就是公仆情怀。杨善洲同志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他光明磊落,心里装满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却折射出万丈光芒。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公仆,要牢记宗旨,爱岗敬业,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在工作中认认真真地为人民服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私利。我们现在生活虽然富裕了,工作条件也更好了,但是我们不能丢掉这个好的传统,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营造崇尚节俭、朴素文明的良好风尚。

杨善洲同志为我们树立了新的标杆,作为民政系统的共产党员,我们要以身作则,从心灵到外表,从工作态度到言行举止,都争做表率;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不好高骛远,端正心态,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我们要自重自律,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我们要民享为先,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做好每一项为民服务的工作,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幸福江阴的建设之中。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最近大家从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认识了两个人:一个是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他退休不退志,20年来坚持不懈带领群众植树造林,使荒山变成绿洲;另一个是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被人们亲切称为“索道医生”的邓前堆,28年来,他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飞渡波涛凶涌的怒江,为群众送药看病,在雨里来、风里去的足迹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拜读两位同志的先进事迹,从字里行间折射出来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感悟;聆听两位榜样的先进事迹报告,犹如海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沁人心脾、感人至深。是什么让两个不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联系在一起却能产生如此空前的共鸣,大山无语、江河有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就是道德的力量、人格的魅力。

杨善洲,一名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他退休不退志,在生命的最后尽头仍然发挥着余热,他用执着把自己的余生献给了大山,留下了一片青山绿水,真所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是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是党的好领导好干部,是时代的常青藤;邓前堆,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以28年的满腔激情、执着与奉献,忠于职守,用坚守换来百姓健康,怒江两岸高耸入云的高黎贡山,深深留下了他艰难跋涉但却从不停止的脚印。他从不以收入的微薄而怀疑过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大山给予他生命,他用真情回报了大山,他是大山的儿子,是新时期医护人员的楷模、共产党员的好榜样。

学习杨善洲邓前堆同志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不为名、不为利、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崇高道德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开展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震憾人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心中崇高的伦理道德准则。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儒家提倡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美国总统肯宁迪有句名言说得非常好,“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学先进不仅要学而且要做,正确处理好怎么学、学什么的问题很重要,我认为学习先进人物事迹不是一定要重复他所走过的路,而是以先进人物的崇高品格和人格魅力来惊醒和激励自己,以榜样为标杆,兼修内外,立德、立言、立功,现实中,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到学习的抓手、实践的载体,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甘做生活的使者、事业的忠诚者,立足本职岗位这个载体,站好每个岗、安心、尽心、热心,脚踏实地,尽心、尽责、尽力干好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从而达到学与用统一、知与行一致,在榜样的感召下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人生信条,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学习、做好工作,在不同的人生轨迹上绽放出同样的光芒。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仍旧心里记挂着他的家乡,他说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就这样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杨善洲书记,他无私奉献了他的一生。

杨善洲书记身上有太多太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终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杨书记一辈子清贫,一心为了人民,是党员们的典范。他一辈子贵在坚持,应该说大对于数党员干部,退休了,安享晚年也是人之常理,可是我们的杨善洲书记,却选择不一样的道路。他的这条道路,充满了艰辛,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才绿染了大亮山,让大亮山附近的村子通了电,村平易近有了水喝,出产成长了,糊口敷裕了,当大旱到临时,村平易近们真正体验到了杨善洲功德不可限量。

我是一名新教师,杨善洲书记的这份坚持正是我该学习的。身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和本分。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教学经验不足,在教课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候拿到教材会无从下手,不知该怎样处理,怎么更好的把知识重难点传授给学生。也许某节课上得思路不清,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也许某节课上得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让学生提不起劲来;也许某节课教学重难点没能把握住,让学生没学到什么,也许……还有很多个“也许”。这都是我面临的一个有个的难关,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但是如今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的先进事迹后,他那坚忍不拔的意志,不求回报无私奉献地精神,以及服务于人民的那份永恒的热情与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该想想杨书记,努力克服困难,勤勉奋进;对待学生时,也该想想杨书记,热爱学生,无私奉献。

杨书记的精神时刻地让我铭记在心中,时时地激励我前进。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杨善洲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六十年如一日,牢记党的宗旨,艰苦奋斗严要求,淡泊名利讲奉献,事迹十分感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学习他的“无私”。杨善洲同志一生节衣缩食,两袖清风,不为自己和亲朋好友谋私利,清正廉洁。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学习他大公无私的.精神,舍小家为大家,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保持一名共产党员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情操。

二是学习他的“敬业”。杨善洲同志从基层做起,长期担任领导职务,退休前忘我工作,退休后志在基层、志在边远,把绿化荒山、义务植树作为己任,一干就是22年。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就是要学习他把毕生奉献给党的事业,永葆本色,锲而不舍。

三是学习他的“为民”。杨善洲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学习杨善洲,就是要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公仆,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1、强化效能建设,推动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开展

一是深入开展“敢负责、勇担当”大讨论活动。街道党工委提出“什么是敢负责、勇担当?为什么要敢负责、勇担当?如何做到敢负责、勇担当?”的大讨论主题,要求全街上下认真开展学习讨论,并在讨论中做到两个结合,首先要与新一轮的“双向承诺”结合,找准薄弱点、明确攻坚点,接受群众监督,其次要与推动当前工作相结合,在各项工作中提质提速,真正围绕中心抓作风,贴近重点提效能。二是打破常规,深化年度考核。此次年度考核,街道坚持全员参评,全面综合考核,并把严格奖惩兑现作为考核的着力点,街道对参加此次考核的综合成绩排名前15位和后10位的同志,对应的同等档次奖励标准分别上浮和下调5%,对后5位的同志进行试勉谈话,并及时提拨3名考核优秀同志,在机关内部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和争先机制。

2、强推“阳光村务”,抓四议促公开,以流程保规范

近期,街道社区结合实际,认真梳理纳入流程化管理的社区重要事项,将“四严禁、六不准”等九项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流程制成公示榜,在8个社区大厅公开,对其他经常性事务的流程图印制成册,发放给办事部门和工作人员,并摆放在大厅,方便群众知晓和监督。同时健全党员议事会、居民代表会的制度,共推选产生了154名党员议事会成员、401名居民代表。朱岗社区在肥西紫蓬镇开发100亩工业地产、卫岗社区拟投资500万元改造农贸市场等,均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此为契机,街道把“阳光村务工程”纳入社区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社区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规范操作,努力在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上取得实效。

3、强化中心意识,立足一线创先争优

一是在大建设上,倾情服务。重点围绕王大郢铜陵路高架项目拆迁,街道成立工作组,与社区党员干部一起,放弃节假日、休息天,奋战在一线,在政策宣传、答疑解惑、丈量登记、帮助搬迁上,积极作为,目前,涉及群众的130户中,已顺利拆迁112户,下剩18户正在重点攻坚。

二是在大维稳上,迎难而上。街道成立两个工作组,全力做好金地国际城物业与业主纠纷和分路口拆迁安置上访问题,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主动上门,宣传政策不厌其烦,切实做好维稳工作,确保不发生越级大规模上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是在大服务上,创新作为。首先是构建“大城管”格局,实行资源整合,重心下移,街道和各社区成立城管办,将市容、城管、文明办的职能和人员归口管理,科学整合,街道和社区分管领导任城管办主任,变分管为直接抓,捆绑考核,联动推进。其次是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新办法。按照网络化“一网多络,多网合一”的模式,开展大调研,初步确定沁心湖社区作为首批试点,目前试点单位工作正逐步展示,沁心湖社区管理创新的“半月谈”活动,“爱心屋”虚拟养老院和“红山楂”爱心接力等创新举措已初显成效。

4、抓好规定动作,务求取得实效

一是组织开展“听民生、问民计、促发展”群众意见、建议征求活动,共收集意见、建议八类44条,对于涉及街道、社区的,落实责任人和措施,加以改进,对于不属于辖区范围的及时上报,做到件件有着落。

二是开展领导点评。按照要求,开展了党组织对个人,上级对下级的创先争优点评工作,全街共点评党组织64个,党员1495人。通过点评,肯定了成绩,找出了不足,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是组织开展严守换届纪律专题公开承诺。目前街道党工委已设定出基层党组织、普通党员、科级干部和党工委承诺参考内容,并将“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印发各党组织和每位党员手中进行学习,按照要求,下一步要认真开展公开承诺活动。

1、抓好结合。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重点工程、社会管理创新等各项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总结和推广创先争优好做法和好经验,着力培养和树立事迹突出,特色鲜明的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2、抓好分类指导。重点围绕机关、社区、非公及“两新”组织工作实际和特点,有针对性抓好指导和培育。机关要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提升能力和素质上来推动创先争优,“村改居”社区要在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和社区党员服务大建设上来推动创先争优,新成立社区要在社区管理、服务居民上推动创先争优,非公及“两新“组织要在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上推动创先争优。

3、抓好组织领导。要强化责任意识,特别是组织系统人员要争先作表率,率先种好责任田。创先争优和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周密部署、落实责任,扎实开展,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