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组讨论论文范文(15篇)

时间:2023-11-18 15:19:42 作者:笔砚 最新小组讨论论文范文(15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组讨论论文范文

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小组长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才能选好小组长呢?从这一学年的实践中,我找到了一些方法。

班主任在选用小组长之前先要“知己”,自己想怎样管理小组长?需要什么样的小组长?自己的性格是否会影响到小组长的发挥?……这些问题都需要首先考虑。然后才是“知彼”——即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分析,分别从家庭背景、过去任职经历、学习思想状况、在班上与同学相处情况以及个人性格等方面入手,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在这一方面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小组长的选择当作班干部的选择。在以往经验中,不管是班干部还是小组长的选择,都过分注重了学习成绩,甚至将其作为唯一的标准。事实上,成绩并不是小组长选择的唯一标准,小组长的选择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过程。

小组长是小组管理模式中的核心,也为这一模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一个成功的小组长在班上是可以享受一些特权的,除了在德育目标考核中加分外,还可以享受比如优先评优评干等资格,甚至可以“将功赎罪”——抵消一些错误。当然,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当上小组长,在每一个学月的考核中,小组的考核也就是小组长“政绩”的表现,只有小组内一半以上同学同意的小组长才能连任并且加分,如果有一半同学不同意或是小组考核不合格,这一小组的组长就应该“退位让贤”,但他们可以帮助新的小组长一起管理小组,作为下次小组长的后备人选。这样的目的,一是避免有的学生因为被撤换下来而失去信心,产生自暴自弃心理;二是有了这些后备组长的监督,可给新的小组长一些危机感,促使他们带领全组共同进步。竞争是一个团队进步的源泉,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进步。只有竞争才能促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经验之谈,至今仍然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在中学生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这句话依然适用。班主任对所选择的小组长要充分信任,大胆地让他们工作,使他们独立地负起责任。对班级中的小组长用而不疑,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对班级,对工作的集体、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让他们产生期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力量。班主任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小组长就能一展才华,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班主任在小组管理模式中是小组长放开手脚大干的坚强后盾。学生年龄尚小,班主任给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组长的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鼓励小组长。小组长人选确定后,班主任应先与科任教师交流,请他们一起做工作,支持小组长,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一有机会各科教师就可以向小组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比较具有领导才能”“这个问题你处理得非常好”“因为有你,你们小组的纪律和成绩都有进步了”等等,让小组长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树立自信,为小组的进步尽心尽力。

总之,选择是一个需要充满智慧的决定,班主任对小组长的选择决定了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成功与否。但我坚信,只要你选择了,你一定会风雨兼程地去促使他成长,直到成功。

小组讨论论文范文

随着教育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始逐步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合作教学模式一个有效的新模式。其主要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力为目的,组成不同的小团体,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内不断的讨论研究,发现问题与知识的盲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在过程中提高了思维创造和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因此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在小组内各自分工,相互合作的能力。

由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对于它的定位可能理解不够,往往会忽视了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放任学生随意交流,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组交流过程中适当的参与到个别组中,及时指正学生的一些偏题现象,抓准切入点是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同时教师应该给每个小组的同学一个明确的分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找到自己的准确,大家积极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够取长补短,避免两极分化。最后,一个小组内往往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习差的同学积极发言,而某些侃侃而谈不听取其他人意见的,教师也应该适当的出手加以矫正,只有小组内部积极和谐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1]。

(一)做好分组的细节工作。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的基础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分组,这决定了小组教学模式的成果,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确定组员的异质性,即每个组内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应该有,通过组内学习基础优秀的学生来带动中等和较差的学生,一起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小组讨论时,学习好的学生也会比较比较有权威,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和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解答,相当于组长的角色。另外组员的数量也是有标准的,一般都是4-6个人最合适,有利于小组合作教学的进行,教师在教学分组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搭配,组内需要有1-2个性格外向的学生能够带动组内的气氛,在活跃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放松、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小组讨论和学习中,因此在分组时,应该将活泼和内向的学生分到一组,可以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成果[2]。还有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一个组长,组长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是组内的组员投票产生的,组长要负责让小组的讨论活动能够有序、顺利的开展。

(二)教师要把握时机做好教学。

引导小组合作模式教学释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过程,由于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这时教师不能直接过去进行干预,打断学生的小组讨论学习,而是应该对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提前的预想以及应对方法,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和想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学生小组讨论不下去的时候,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走出瓶颈,让小组合作教学能继续顺利的进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问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三)择适合的合作学习内容。

选择适合的合作学习内容,能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但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小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在备课时能够明确哪些是适合小组教学模式的,且为了其的顺利进行,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做好的准备。比如在学习“四边形”时,在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估计长度,测量长度时,这些知识需要用到学生的生活常识,因此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分组,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小组讨论,将自己生活中见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说出来,对说出例子最多的小组,教师要给予表扬或者一些物质的小奖励。之后再讨论身边的四边形,估算他们的长度后,再用直尺测量,最接近正确值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学生对于这两块内容都会很有兴趣和积极性,积极的使用自己的生活常识,且亲自动手让学生更有兴趣,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同时,不但培养了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感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主观学习能力,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是学习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改革创新一直是教学所需要的,传统模式总要被打破,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教师也要注重对其的应用,不断创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小组讨论论文范文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背景下,加强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创新教学应用模式,就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举措。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就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详细探究,希冀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能为解决实际地理教学问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高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高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和当前素质教学的发展要求是相符合的,这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从理论层面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就能为具体教学应用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高中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内容,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各方面的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地理教学的实践性比较少。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上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对事物及自己也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教学当中就要充分注重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从实际的教学现状能发现,地理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比较缺乏,只注重学生机械性的进行做习题,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再有就是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学习兴趣还有待激发。另外,高中地理教学中没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没有将地理知识生活化地呈现出来,这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就有着很大阻碍。教学过程中方法的应用比较单一化,没有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这对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就有着很大影响。

(二)高中地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重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要充分注重和实际的教学需求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科学应用就能将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当中去。课堂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以小组的学习方式,能方便学生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比较有利。地理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方式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也能大大提高效率,这样能将地理知识学习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里,能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进行结合起来,从而展现学生的个人特色,对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的作用发挥比较有利,这对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地理知识问题就能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要充分注重和实际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的适当性,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效率水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策略可从以下几个点加强重视:

第一,合作小组的科学建立。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比较关键的,这是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模式,在具体的应用中建立小组环节是比较关键的。小组的组建要注重精心安排,将小组成员的作用均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小组分配的数量保持在四人到六人比较合适,小组间的距离要能保证清楚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来组织其他的成员,教师将任务分配好后方便成员的操作。通过小组的组长向教师进行提问题和组织自由讨论,并能进行推荐学生总结讨论结果,保障讨论结果的有效性。

第二,合作小组的组建避免形式化。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避免小组的形式化问题出现,学生对教师教学当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存在异议的时候,就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应用,将教学当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讨论。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的时候,也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通过针对性的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将小组组建的作用充分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第三,注重教师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能够调整好角色,将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所以小组合作方法的应用也要能围绕着学生进行展开,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指导以及调控和组织的角色,所以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作用的发挥。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和环境,方便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应用下作用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为学生进行制定科学的学习内容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在存在学习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性地进行指导解决。

第四,合作学习的问题明确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在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要能够明确化,合作学习关键是学生间的互相讨论以及发挥学生的优势,让每个小组成员在解决地理问题的时候都能发挥作用。所以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就要明确目标,将组内分工明确化,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学习模式应用的质量。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当中采取小组合作方法的应用,就要从多方面注重合作方法应用的要点,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的作用效果。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研究,希望能为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开放教育小组学习的探讨论文

小组学习是当今世界各国学习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开放教育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随着开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小组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人们对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缺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组学习进行粗浅探讨。

小组学习要求所有学生都是参加者,强调合作学习,对教师和学生在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功能。

1.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实现学习的自我管理。而小组学习能提供契机和舞台,能满足学生获得友谊,互助学习,相互鼓励,共同完成学业等需要。小组学习亦起到了传递教务信息,共享学习资源,实现教学常规工作的自我管理的功能。

2.促进认知的发展。首先,提高了本学科专业水平。由于小组成员的年龄、知识等不同,通过共同讨论、交流信息、共同分析所学的内容,提高了对本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加深了所探讨问题的理解深度,强化了对此问题的长久记忆。其次,提高了思维技巧的运用能力。小组学习须完成共同的研究成果。此成果是分工合作的成果,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共同负责完成。在此过程中成员须积极调动各种思维技巧如分析与综合、评价与协商,在连续不断的运用中提高了原有的思维水平。最后,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小组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内在动机,发展了承担任务的能力,并在付出中得到回报,拥有较高的思维技巧,愿意与人沟通和交流,喜欢创新,那么这名学生具备了终身学习者的能力。

3.有助建立学习型社会。小组学习本身隐含了学习者社会的概念,其指“学习者的'联合体”。在小组学习中,每一名成员共享成功的喜悦,共担失败的耻辱,通过完成自己的任务获得收益。整体大于部分。在小组学习中完成的成果就大于个人所能完成的成果。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成员们彼此相互尊重,积极沟通,共同合作与努力。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在分工的前提下合作,在合作中分工,使自信心得以增强,易于接受成员间的种种差异。师生的关系更为公平,教师也是小组学习的参与者,进而构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

笔者认为小组学习具有研究性、合作性、自主性的特点。

1.研究性。在小组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些重要、疑难的问题进行共同学习、探讨、研究,最后体现为一个共同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成员们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学习虽以研究性为特征,但不仅注重其效果,更注重其学习的过程的研究性。以此区别于以往学习中仅是了解、认识和掌握,体现了小组学习中的创新精神。

2.合作性。小组学习一般须由2到6人组成,由专职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其最终的成果在小组分工的前提下共同完成。其成果是成员共同讨论、多次合作的成果。以此区别于以往教学中强调个别性学习,其成绩是个别成绩。所以小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为目的之一。

3.自主性。小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集体学习方式。从课题内容到计划制定,从共同讨论到学习成果的形成及汇报,都是学生自主进行。而与以往教学中学生作为接受者、被动者相区别。所以,小组学习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荣誉感和自尊心。

基于小组学习具有以上特点,不同学科对小组学习的设计应有所不同。笔者根据交流互动的教学思想,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创新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对法学教学中的小组学习作如下设计:

(一)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一般由教师结合本课程加以确定。主要选择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法理学中法与道德,法与正义、自由、效率等关系。合同法中各种有名合同。

(二)课程小组的形成:分组涉及诸多问题,如小组人数、分组原则及方式等。

1.小组人数。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过多既难管理,又容易出现免费搭车者。笔者认为2至6人为佳。

2.分组方式。考虑到开放教育以成人为主,小组的形成以自由、自愿组合为原则,但须受规定人数的限制。时间一般在开学之初就应该分组。

3.组长的产生。由民主推荐产生。组长对小组实施管理、组织等作用。

(三)小组活动的开展。

1.小组的起名。这是小组的第一次合作。小组起名或缘于地名,或缘于工作,或缘于目的等,可谓异彩缤纷。学生在合同法小组命名中,有“律政之锋”、“正义之体”、“尝试翱翔”、“大拇指组”等等。

2.制定计划。小组一般在某一课程学习中保持相对的稳定。为小组活动顺利开展和完成任务,每一小组应制作学习和研究计划。计划内容包括:

(1)学习课题。如合同法中的“承揽合同”、“买卖合同”等。

(2)学习目的。如通过对承揽合同的学习,重点掌握本合同的特征,定作物的留置,风险负担,并能分析一些简单的案例,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上去。

(3)学习分工。小组的每一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如甲找理论材料,乙找案例,在共同讨论后,丙书面整理,丁作口头汇报。

(4)日程安排。小组学习横跨一学期的课程中,为保证目的的实现,应有具体的日程安排。如从十月份开始,认真学习总论,熟悉承揽合同的教材内容;同月中、下旬进行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写出体会;最后总结学习成果,完成一份详尽的总结报告,指定专人准备口头汇报。

3.活动记录。小组学习强调合作及分享成果。在分工的前提下,每一次小组集体讨论活动都应有完整的记录。内容包括:活动的时间、参加人员、活动的地点、主要内容等。当然在网络的环境下,活动的方式亦可多样,未必须面对面。笔者认为通过电子邮件及时沟通信息,交换阶段成果也是活动方式之一。

4.汇报成果。汇报以书面和口头二种形式进行。在法学中,笔者认为主要以小论文的形式体现。一般要求小论文须3000字以上。口头汇报是以演讲的形式面对全体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让全班同学分享成果,并得到反馈、修正成果。这样既能展示学生的风采,又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强化团队精神。在合同法课程小组汇报中,每一组或侧重理论,或以案例形式,或以模拟法庭的形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整堂课在欢声笑语中进行。

小组活动的评价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小组学习本身强调学习过程,而非结果。笔者从两方面加以评价。一是教师点评;二是学生互评,包括对本小组的成员及对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以求得出一个较为公正的结果。

1.角色转化。在小组学习中,师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而非“传授”。教师的职责是激励思考、减少传递知识,教师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师生之间是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在小组学习中,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选题,怎样处理教材,怎样对小组学习进行动态指导,怎样利用因特网进行交流和指导等,都需教师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此外,小组学习往往会跨学科,涉及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教师更新知识,具备全面的、多元的知识结构。

2.小组学习的评价。实施小组学习后,学习已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往静态的评价方式未必适用。小组学习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组员、组长。评价的对象内容广泛,包括学习目的、态度、分工、计划、记录、成果、汇报一系列过程。而非仅仅以结果(成绩)定终身,强调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小组学习评价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防范免费搭车者(即虽为小组成员,但不参加活动或极少参加者)。对此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教材改革。目前,电大课程内容陈旧,统一过多,灵活太少。从教材内容设置上,应结合最新成果,在法学教材中应有讨论内容,应有小组学习的参考题,并有案例相配套。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既便于学生自学又便于开展小组学习。所以,精简课程,编写适于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教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当然,教材改革应有长远规划。

总之,小组学习作为开放教育中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其生动活泼的一面,又有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但也不是望而生畏的难事。摸着石头过河,重于实践,勤于总结,定能顺利完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曹丞.小队学习与教学的理论探讨(上、下)[j].外用教育资料,2000,(5.6)。

[2]蓝鹰,万平.远程教育中学习小组功能的社会学会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0,(1)。

[3]裴新宇.学习者共同体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3)。

小组讨论论文范文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探究问题合理确定会直接影响探究效果,一般来说,问题越具体学生的探究活动越容易深入,倘若探究的课题过于宽泛,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浮于表面,无法出成果。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中,笔者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探究课题是农业在古代中国中的地位及其具体表现,这个探究问题相对来说提得较具体,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会更有针对性,从而不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积极发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潜力,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如果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往往会更好地强化合作学习目标,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这个框题时,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分别从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水利灌溉技术的提高四个方面进行探究,然后综合这四个方面的情况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这样把较大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明确探究的方向,还可以在小组之间营造竞争的气氛,提高学生探究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活动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系统化、逻辑化,相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显得比较杂乱。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对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就会使合作学习成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合作学习过后,教师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除此以外,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些难点内容,这些内容仅仅依靠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难以有效突破,这时候,教师要对这些难点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讲解和突破。例如《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内容的难点在于“小农经济”部分,在小组活动结束以后笔者从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的涵义和特点、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概括,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节的难点。

评价行为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本身就属于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反馈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评价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的时候,既不能忽略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又不能忽略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要注意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通过对个人的评价可以强化个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而对小组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则有可能催化学生个人的小组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使得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更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然而对广大教师来说,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往往会对教师提出相当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研读新课改,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小组讨论记录

1.刘晓川。

文章:《地方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个人认为,文献综述应当起到如下作用:

(4)指出本文的基本问题——主要概念界定、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本文的创新点„„只要依托充足的文献基础,才可以有效开启文章的论证和分析。

文献综述的特点是:

(2)对思考内容和所收集文献的归类。如盖伊.彼得斯在《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一书中,将新制度主义划分为七类,分别是——规范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经验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利益代表制度主义、国际制度主义。并从九个维度对每类制度主义加以归纳——制度有何构成、制度怎样形成、制度如何变迁、个人和制度如何互动、制度如何解释行为/其能否验证、制度如何设计、制度如何运行、什么是好的制度、该理论的解释限度。

(3)符合研究的基本特点。最重要的是——可证伪性,因为文献法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易和下列两种概念混淆:

(1)抄袭。很多人认为,既然是归纳,就原封不动照搬某些段落。其实,文献综述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和原文的关系充其量是“引用”。文献综述的背后是作者的再思考、深加工,即针对自身研究内容的兴趣对已有文献的归纳、整理、评价、补充。

(2)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强调“广博”,而读书报告强调“精深”(就某一部专著)。

我本人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有下列困惑:

(2)如果全文以“实证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如何确保文献综述和其他部分的衔接,避免给读者以“两张皮”的感觉?比如,和“问题提出”部分有重合的嫌疑、和之后的实证调查及结论分析部分有脱节的危险。

2.郑雯。

文章:《从规范经验主义到制度主义》。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指作者针对自身的研究题目、研究范围,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对大量相关论文、数据、资料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提炼和分析。

(3)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4)确定研究的重要性、延续性;(5)避免重复研究;(6)取其精华,弃其糟泊;(7)为研究提供框架。

《从规范经验主义到制度主义》的特征。

(1)思路清晰,从综述到问题分析和探究,再到研究方法的提出,层层递进和深入;(2)在客观归纳总结已有研究和观点的同时,有自身的主观评价和探讨,并从批判的角度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3)试图提出一个新的理解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的经济学本质的研究框架。

3.蔡嘉琳。

文章:《工作投入研究的现状》。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该是对某一个概念、理论或者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和梳理的过程。文献综述不仅仅是权威观点的汇总,更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将观点进行分类和整理。以《工作投入研究的现状》为例,本文对工作投入这一概念的综述包含了以下部分:(1)工作投入的概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界普遍认同的概念进行解析。(2)工作投入于相关概念的关系。比较工作投入如其他与其相似的概念的不同点,如与工作卷入、组织承诺等的不同。使读者对工作投入的概念更加明确。(3)工作投入的测量。介绍国际上测量工作投入的量表及存在的技术缺陷。(4)工作投入的影响效果。即工作投入是哪些因素的因变量。作者介绍了国际上研究的工作投入对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及行为、团体效能的影响。(5)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即哪些因素是工作投入的因变量。作者介绍了个体特征因素(效能感、人格和气质、身份认同、应对策略)、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和与家庭相关的因素。(6)总结与展望。

这样一篇对概念的文献综述就显得比较完整。要研究这一主题的人员可以从这篇文献出发找到要构建的关系,对读者会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文献综述的目的(1)回顾目前学界对某一概念、理论的研究;(2)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主要观点进行梳理,以对研究对象有更好的理解;(3)发现目前研究的不足,发现可能的贡献点或创新之处。

文献综述的特征。

(1)论文中原创性最低的部分,但好的文献综述能够为文章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2)不是观点的简单堆砌,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4.范坤。

文章:《公共服务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电子治理研究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

通过检索与搜集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在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上,对研究领域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动态和研究趋势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归纳整理,在评述的基础上形成的供进一步研究参考的文体。

文献综述的目的(1)归纳整理已有研究现状;(2)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的特点。

5.马天航。

文章:《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

6.郭佩坤。

文章:《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概念: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目的: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

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

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做批判,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评论,必须要有精确性,自我解释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测试研究生评鉴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与所提出的论据,做出摘要,并提出简要评估。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写作的标准,即判定其是否为一篇好文章还要看文献中引用的文章与评论的标准。有的台湾学者将其归纳为: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

(4)文献综述的第四步:建议。

文献综述的最后步骤是在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

议。根据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现状,以及其他专业,领域可能给予本专业,领域的影响,根据在纵横对比中发现的主流和规律,指出几种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对其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案等,并说明成果的可能性等。

还要指出的是,阅读和分析已有的其他专业研究人员的文献综述,可以高效率地获得有益的观点和建议。但是,这类集中介绍研究成果的综述性文章只能作为新的研究的基础或参考点,不能被用来替代自己的独立研究。总之,要做好硕士,博士论文的选题与研究,必须重视资料概览,认真写好文献综述。

7.窦忠毅。

文章:《协商民主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

作者就某一领域在某一时间段内对大量原始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提炼。描述该理论的形成环境,研究状况和发展背景。主要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者接下来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价值。

文献综述的目的我们在对一个研究领域进行了解时,我们首先必须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环境,研究成果、研究趋势以及主要研究人物有所了解。一方面文献引用,理论指导有极大帮助。另一方面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与趋势,明确自己的研究具体方向,以防研究过时理论,研究成果缺乏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

文献综述的特点。

(1)时间性。文献综述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个特定时段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的归纳总结。

(2)归纳性。文献综述并不是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简单堆砌。而是在资料搜集整理上的归纳总结。

(3)指导性。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对接下来的深入研究有极强的指导性。对前辈的理论成果的归纳总结对自己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8.陈新义。

9.郑文杰。

文章:《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定义。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的目的及其意义。

(1)文献综述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2)文献综述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

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3)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文献综述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4)文献综述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文献综述的特征。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就文献综述的结构特征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1)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参考文献部分。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小组讨论论文范文

教学实效性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文章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从讨论、操作、探究、总结等方面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策略。要借助合作讨论,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借助合作操作,提高实验科学性;借助合作探究,明确实验现象的本质;借助合作总结,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

初中物理属于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积极融洽的学习气氛,能够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推动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快速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实验教学为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研究。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合作讨论,以便找出最科学的操作方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能对实验过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也能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用法及操作方式,并且还能了解实验中各种物品的连接方法。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怎样绘制电路图、怎样连接电路、怎样控制电流、怎样接入电流表等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绘制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电路图。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会明确怎样通过电流表测量电流,怎样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头脑中能够形成清晰的实验思路,知道实验的过程及方法。借助合作交流与沟通,学生就会对实验方法进行详细分析,逐渐形成自己的实验思路,最终扎实地掌握测量电阻的有效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实验,获得更为理想的实验效果。

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物理实验操作,才能让他们掌握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才能让他们把实验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恰当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能力、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了亲自参与的机会,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会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共同给实验活动出谋划策,可以使得实验操作科学性大幅提升。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各个小组先尝试对实验电路图进行绘制,然后在电路图的指导下将电流表、开关、电阻、电池等实验器材用导线合理地连接在一起。在实验过程中,一些学生完成连接环节之后,会发现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过小,或者存在反向偏转情况,这和教材中的实验现象不一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之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扎实掌握各个操作步骤的规范形式,最终明显提高物理实验的科学性。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个性化的视角看待实验现象,因而可能出现偏差。如果小组各成员对实验现象进行共同观察的话,就会从多个角度获得认知,更为全面地了解实验现象的本质。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个人观察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本质进行客观理解。例如,在进行“电阻的测量”实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如果开关闭合或电流表指针超过最大值,灯泡就不会发亮,并且电压表与电流表都没有示数。针对这一实验现象,很多学生都存在疑问与困惑。教师可以指导各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出看法与观点,分析出现该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根本原因是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接反了。鉴于此,学生有针对性地改变实验操作方式,再次细致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对各种实验现象的本质有了更为精准的掌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其实验原理是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总结之后提炼出来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各种物理原理有更为准确的掌握,教师就要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分析、合作交流,借助相互沟通的方式不断完善自身认识,逐渐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时,教师可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测量电阻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有更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并在亲自操作实验过程中深刻体会蕴含在实验现象中的物理知识,逐渐构建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在合作总结中会明确检查实验器材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实验活动顺利进行,在实验之前会备用一些实验器材,并认真做好实验数据的观察与记录,从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快速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科学性,明确实验现象的本质,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中的小组讨论论文

小组讨论包括很多种讨论形式,本文主要简略介绍以下三种:

1、有组织地讨论。

有组织地讨论是一种常见的小组讨论形式,其主要意图是达到设定的目标。

对于小组成员来讲,在协调需要学习的相关论题时,最后加入一些心得体会,这样能更加促进学习。

2、开放式讨论。

开放式讨论是一种无组织的讨论形式,完全信赖随意发挥,由促进讲话题者充当中间人和仲裁者。此类型讨论适合于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发泄受挫折的情绪。

唯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必须有1―2位现场权威始终在支撑着谈话的继续。

3、陪伴式讨论。

陪伴小组成员全都是相关论题的专家,每人也有自己的分论题。

话题引入都从逻辑的起点开始,每位专家都先回顾上位专家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搭建自己论题的框架结构,但要保证所有的主题都必须有一定关联性和连续性。

不能开小会,要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和观点。

平衡会议主持人和与会者的发言时间,尤其是讨论,无休止的讨论是乏味而低效的。

发言离题时应及时将其拉回到主题上。

会议间要做一些阶段性的复述和小结,并时常提示讨论主题。

要控制好时间,无关大局的小范围讨论会后再继续。最后应留一点时间供头脑风暴。

要养成记录习惯,对重要问题要记录下来。什么都不记表明参与意识不强,并且不尊重他人。

发言中不要与某一个人讨论,如需临时质询,应在两句话内解决。

任何创造性的观点都将受到赞许,任何人的观点都可驳斥。

提出态度鲜明的观点,辅以有力的依据和缜密的分析。

以讨论培训法开展培训,首先要确定的是讨论主持人。主持人可以是培训师,也可以是学员。

主持人主要任务是宣布讨论主题,发放讨论资料,组织讨论进行,并注意强调课程讲授要围绕主题展开,不要离题。此外,当讨论双方“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主持人要出面进行协调,以免影响讨论正常进行。

最后,主持人要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有些时候要做出明确的决定,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政策或方式。一般这种情况要有企业决策层人员在场,并经过首肯,因此应用讨论培训法开展培训时最好能够有企业决策层人员参加。

三、如何克服讨论中的困境。

1、保持安静的集体。

你可以去问问那些学员,为什么他们如此“残忍”地用寂静来折磨你。他们可能有自己的理由。也许你的材料学员早已接触过,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你的材料,也许是你自己的方法应当改进。

2、进展过快。

有时小组成员会很快就兴趣盎然,这一点在你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是一件好事。为了控制速度,你可以要求得到更清楚的答案,也可以让学员发表意见,或者可以提出一些更难回答的问题给学员。

3、进展过慢。

有时,学员们根本听不进去你的讲课。

这种情况与前面讲的情况不同,但同样可以运用某些共同的方法加以解决。你可以用点名的方式指定某位学员回答问题。

有时,你可以故意说错某些明显的内容来引起学员的质疑。但如果他们仍然毫无反应,你就要采取行动来引起他们的兴趣。你必须给大家一个倾听和参与的理由。

4、一位健谈的学员。

如果整个培训的进程都在掌握之中的话,出现一两位健谈的学员能够给我们整个培训过程增添很多有益的价值。只有当这种情况发展到了分散其他成员注意力的程度时,你才应当进行必要的干预。

在你真正干预之前,最好能够让其他的人“挺身而出”,使这些健谈者安静下来。如果这样不行,那么你就应当果断地打断这位谈话者,为他发言做总结并直接进入下一个议题。

如果这一切都不起作用那就在休息时和他谈谈,对他们所投入的努力表达感谢之情,同时请他们放慢一点,以便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能够有机会参与进来。

5、一位安静的学员。

也许这位学员只希望在你的讲课过程中以听从的身份存在。如果你希望他以前参与进来,你可以向他提出一些直接问题。请小心你的问题他们最好能够相当容易的回答。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资历颇深的老员工,你也许可以请他谈谈自己的经历并与大家一同分享。

6、学习脱轨。

有时,一次讨论会能善始但不能善终。

培训师必须对这种情况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也许你可以问大家,我们的讨论是否已经偏离的主题,或者更简单地告诉他们:我们的时间有限。

应当始终让学员明确什么是应该谈的,这样使他们在偏离主题时会有所察觉。

7、参与者之间相互攻击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影响极大。如果学员之间发生了争吵,你必须尽快制止。如果还得不到解决,就必须明确告诉他们:或者保留自己的意见,或者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8、培训师与学员之间的冲突问题。

有时你会发现你已经陷入了同一名学员的互相冲突之中。职业的培训师必须忘掉这样,并继续以正常的态度对待这位学员。别让你的集体看到这个问题存在。

9、神侃者。

某些学员喜欢高谈阔论,滔滔不绝。

当他们稍做停顿时,可能的话问问他们,他们的高谈阔论究竟所指何处。你必须礼貌地打断他们尚未结束的谈话,谢谢他们并直接转向下一个议题。彬彬有礼地中断他们的谈话后,还要加上你的总结,其中要涵盖你能理解的所有要点。

10、辩论家。

你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和他谈谈,告诉他其他人会因为他的咄咄逼人而感到不适。最后不得已的方法只能请他离开大家。

11、悄悄话。

如果你发现有人私下里大谈特谈,那就让他们大声说出来,以便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在议论什么。你会发现这种礼貌的、没有攻击性的干预会非常有效地制止他们说悄悄话的行为。

在这里,你的沉默通常会非常奏效。

四、小组讨论的优点和不足。

学员参与性较强;

学员各抒己见,帮助加深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可以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讨论容易离题,对主持者要求较高,要能够控制场面;

因为讲授机会较少,因此不能够充分发挥培训师的作用。

以上对小组讨论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其实小组讨论这种培训方法,用得好,可以大大地促进培训效果。因此,摸清小组讨论的优劣性,恰当地对其加以利用,不失为培训师的一个课堂好助手。

1.培训中的“四出”原则。

2.新员工培训中的蘑菇效应。

3.教你巧用普惠制。

4.企业培训如何保证培训效果。

5.如何平息工作中的愤怒。

6.如何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

7.如何走出员工培训的误区。

8.员工培训如何出效果。

9.如何提高培训效果。

10.员工培训如何从需求入手。

如何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论文

“学讲计划”是徐州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所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学讲计划的六个教学环节中小组讨论是其中的核心环节。二年级学生合作学习要进行合理的分组,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小组讨论学习的效果。

“学讲计划”是徐州市从2013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所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己学进去、讲出来。“学讲方式”主要分为六个环节: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其中小组讨论是核心环节。我今年担任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学习习惯尚处于培养和逐步形成阶段,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相互协调、组织能力几乎为零。自从我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实践“学讲计划”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才能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区分不是很大,差距不大,但每个班里的学生因情况不同,在智力、能力、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此我以就近原则,让学生前后位四人为一组,进行适当微调和异质分组。根据学生学习习惯、性格、成绩等在四人一组的小组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编号。具体是:优等生为组长、良好学生为1号、一般学生为2号、学困生为3号。

二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特别强烈,由于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处在养成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常常表现出“逞能”“好显摆”等现象,小组讨论一旦组织不好,课堂就会混乱,无法开展正常的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就需要组长负起责任来,认真分配学习任务,大家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在开始组建学习小组时就给学生规定了每个人在小组内发言的顺序: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首先发言,接着让1号学生发言,2号学生接着1号学生发言,3号学生在最后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如果3号学生也就是学困生不太会发言,我在教学中要求3号学生要重复其他学生的发言,给他锻炼的机会,最后由小组长总结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做,小组活动时分工明确,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要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知道小组讨论要求和任务之后,由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讨论的实效性,也使那些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如,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在学生自主编7的乘法口诀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7的乘法算式,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编出7的乘法口诀,在编的时候由小组长负责记录,最后小组所有同学共同完成全部的乘法口诀。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小组讨论开展得有序、有效。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我们教师就要鼓励他让他大胆地发表意见。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时候,教师还要停下脚步,驻足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认真倾听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发表的意见。及时地对小组讨论的过程作出综合的评价,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同时鼓励学生,指出他们存在的优点和讨论合作中的可取之处,在分析评价过程中应综合地进行总结,将学生与老师的作用有效结合。

小组讨论作为“学讲方式”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讨论的效果提升了就很容易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教师就能在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践行这种教学模式,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HR谈小组讨论

因为公司要准备对于应届毕业生进行case study/game selection甄选,所以,今天就来谈谈无领导小组案例讨论/游戏面试。

所以我的建议是:

注意着装,不要太随便,但也不要太成熟,时时刻刻记住你是应届生。

绝对不能迟到。

问候所有人,包括面试官(一般来说会有好几个人)和对手。

主动介绍自己,并努力记住别人的名字(呆会儿会很有用)。

帮助其他人拿水,准备文具,总之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有做秀的感觉,但还是值得的)这样,你在以后的活动中基本会被认定是小组的领导。

认真准备自我介绍(最好英语和中文两手准备)

是否能很快的融入团队,并积极参与

是否能起领导作用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结果导向

坚持不懈和灵活应变的平衡

倾听和表达

所以,请参考以下的建议:

a.在得到任务的那一刻,当仁不让的扮演领导角色。

b.努力克制自己的第一反应,千万不要脱口而出“好难,我不会”

c.强调分工,由你来调度

d.不要一个人滔滔不绝,但要积极提出你的看法。可以先听别人怎么说。很有礼貌的提出反驳。在讨论中,抢先开口的不一定赢,最后闭嘴的才是胜利者。

e.归纳,在别人的基础上,一定要有所突破,或者说是“别出机”,一鸣要惊人。

f.时间控制。适时的提醒小组成员,还有xxx分钟,不要游离出讨论范围。

g.努力找出一到两个过程中的不足,记在心里,等一下会有用哦。

在case study/ game selection结束后,一般都会要对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一般会推选一个人作为代表。不要推让,你要好好把握机会。要感谢小组每个成员,要明确详细,比如:a真的很厉害,他有非常缜密的思维;b的动手能力是我看过最强的;谢谢c,每当我们觉得无助准备放弃,是他的鼓励,让我们重新燃起斗志。然后说你的归纳。这个时候,你刚才记在心里的.不足可以提出来,作为lessonlearned。

即使很遗憾,你不一定会作为代表来讲述,但没有关系,这一些仍旧用得上。不管其他人说的多么完整详细,你一定要找出一些问题,举手说“我还有一些补充”。

还有另一种归纳总结,是要求你对今天的表现打分。拜托不要谦虚。我有一个好朋友,在casestudy后作的总结很有意思:我的同组队员都很谦虚,没有超过7分的。而我在整个讨论过程中也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但我想各位都同意,毕竟这是一次面试,我觉得作为应届生的第一次无领导小组讨论,我很想给自己打10分。可我最后决定是9分,因为今天下雨,我的皮鞋有点脏。

党校小组讨论记录

地点:

主持者:刘成记录者:刘成出席者:刘成,章露,杨小波,李靓,彭晶玲,陈颖,谢玉龙,…..会议要纪:

…:这次我们小组讨论的议题事关于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思想战略,这个重大思想是怎么提出来的呢?为什么科学的发展观对于中国发展有如此重大的作用呢?希望大家能提出一些自己的想发,我们来一起共同探讨探讨。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十七大中,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恩,胡锦涛还说,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他还在会议上强调,要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对!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还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是的。我们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还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事:

大家好!作为工作小组的一员,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结合工作小组在活动中的相关要求和工作特点,我代表全体工作小组成员郑重做出如下承诺:

一、坚定不移、排除万难。在工作中一定坚定必胜的信心,将信心转化为工作动力,牢记活动目标,一切工作围绕目标开展。坚定不移的按照公司制定的活动目标、活动步骤、活动方案执行工作。克服畏难惧难情绪、知难而上,拿出敢于啃硬骨头的勇气,攻坚克难,尽心竭力完成工作任务。

二、履行职责、真抓实干。在工作中一定履行活动职责,遵守活动纪律、高质量完成活动任务。严格按照活动要求开展工作,将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好工作中的全部流程,绝不省略步骤,确保工作成果准确可靠、绝不弄虚作假,保证工作有血有肉,绝不流于形式。

三、

深入一线、直面问题。在工作中收集全部所需信息,将工作做得深入细致、扎实牢靠。正确面对工作中的不足,以问题为导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回避、不遮掩,从查找问题入手,深入挖掘、剖析问题的症结和根源,努力研究和梳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四、真心实意,服务客户。在工作中一定牢记公司的服务宗。

旨,踏实走访客户,做到真心诚意为客户服务,倾听客户意见,为客户出谋划策,对客户的问题全收集、疑问全解答,绝不敷衍了事,及时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和上报问题。多站在客户的角度理解客户的心情和言辞,勇于接受客户的批评和意见,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最后,我坚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必将取得圆满成功,必将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大的贡献。

党课小组讨论题

周祥奉。

在新课程教改背景下,探索高效高中政治课堂的实施模式与途径,成为诸多学校与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方式日益多样化,其中课堂讨论成为教师们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讨论能展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同时,还能提升教学感悟、提高教学技能。课堂讨论应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课堂讨论题的设置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实效、高效,从而达成生态课堂、生成课堂、生命课堂。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在教师设置的讨论题中存在面面俱到,且质量低、实际意义不大的情况,注定此类的课堂是低效、无味的课堂。如:

某老师执教第十一课第二框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投影了八个讨论题:

1.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

2.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有哪些?

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我国为什么要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5.我国为什么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6.我国应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7.什么是“引进来”?为什么要“引进来”?怎样“引进来”?

8.什么是“走出去”?为什么要“走出去”?怎样“走出去”

表面上看,这几个问题涵盖了本框题所有知识,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本框题的主要教学任务就达成了。但从“讨论题”角度分析,存在明显的遗憾。

一是存在无实质讨论意义的问题。讨论的问题,应对学生的思维、认知、情感、行为中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有所触动。从思维上看,应能在学生头脑中起波澜,驱动学生的内在思维机制;从认知上看,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情感上,学生有一种内心的体验、感情的共鸣甚至是升华。“世界贸易组织的含义、作用、基本原则”这些基础知识没有必要讨论,在课本中一目了然。“什么是‘引进来”’、“什么是‘走出去”’应属常识,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是存在从理论到理论的问题。枯燥,则乏味。中学思想政治课,要克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两张皮”现象,更不能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模式。“我国为什么要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为什么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我国应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三个问题看起来有讨论的意义,但对中学生来说还是理论问题,不会有过多思想、知识的共鸣。这就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问题能深入浅出,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热点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来吸引学生参与讨论,避免单调、枯燥,又能促进知识的生成。12月11日是我国人世十周年纪念日,围绕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和讨论议题非常丰富。如用“我国人世十年:十变、十案、十问”热点材料代替课本中的“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展现在师生面前。这也展示了教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三是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从生活走向知识,从知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只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举例,才能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真实性。“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怎样‘引进来”’、“怎样‘走出去”’等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离学生都有一定的距离。并且,这些问题设计可以说已延续了十多年,没有时代气息和生命力。如:“走出去”问题,可通过近年我国企业“走出去”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与挑战的具体材料,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萌生解决问题之思路。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引发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精心设计问题。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不是少数优生表演的舞台。普通高中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所以,问题的设计不能只是为优生量身定置。如在讲“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时,有教师设置一个讨论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意义”,在其所教的几个班中,只有一个学生知道“存款准备金”这个概念,因为他母亲在银行工作。这种问题的设置是无效的。

二是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注重对问题的生成性。问题浅而无味,问题巧才有趣,问题要有梯度。如对“市场配置资源”中的“市场经济的含义与优点”设计中,有这样两种设计方法。设计一:什么是市场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有哪些优点?设计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实行市场经济能够促使企业增强活力、提高素质?设计一与设计二提出的问题,认知目标一样,但实际效果大不相同。设计一不需要思考,更不需要讨论。

三是要在恰当的时机出现恰当的问题。讨论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新旧知识衔接处、重点难点疑惑处、课堂生成恰到处。如:讲解完“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与“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结合,这里有新旧知识的衔接;讲“影响价格因素”时,讲完“供求影响价格”,设置一则材料,大意是“宝马车降价,可能降价只有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吗?”从而引出价格由价值决定。这个问题是重难点的交汇处,这个设计又体现了生成性、生活性、趣味性等为一体。

四是要结合生活实际,彰显时代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不是关起门来坐而论道。如在讲“国债信用度高、风险小”,能否说无风险?结合欧洲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分析,“风险小”不等于无风险。在讲“国家为什么发行国债”时,请同学讨论:为什么国务院批准地方债券发行试点选在广东省、深圳市、上海市、浙江省?这个问题,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又锻炼了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一是这些地方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居前列,地方财政实力强,可对应知识“国债信用度高、风险小”;二是这些地方政府为什么要发行债券?可对应知识“国债的用途”。

总之,通过精心设计讨论题,让讨论题“有味”。既达成了课本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又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别样的课堂:有意义,学生课前与课后发生了明显的积极变化;有效率,整个课堂充实,师生都有事干;有生成,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师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常态性,平平常常、实实在在,几乎没有什么做作。

(作者单位:广东省顺德第一中学)。

小组讨论心得体会

小组讨论出一个结果需要发表观点、讨论观点、总结观点等步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适用一两分钟就能搞定解决的。不能认为几个同学一起为了一个问题叽叽喳喳说了一两分钟就是小组讨论。所以教师在提出讨论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两分钟,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和表现的机会,不要只形式化的走过场,这样才能达到小组讨论的效果。

2、不浪费时间。

小组讨论需要充分的讨论时间,但学生讨论出结果后还没喊停,这就是浪费时间。课堂时间是宝贵的,每个教师都想抓住每分每秒。在讨论中学生已经没有什么话可说了,即使没有到规定的时间,教师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合理把握讨论时间。

1、优化小组划分。

很多小学语文课堂运用小组讨论时往往都是前后讨论、同桌讨论,这样很难达到讨论的预期目标。讨论要建立在性别协调、层次搭配、性格互补的基础上,这样小组讨论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1)性别协调: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干活时都需要男女搭配,那小组讨论的时候,男生女生共同讨论将会擦出火花,思维将会得到发散。男生女生的思维方式上也有不同,在对于问题的讨论中,会有不同的想法,这样有助于问题讨论的深入。女生偏于“感性”,男生长于“理性”,主“情”的发扬审美感受力,主“理”的提高推导力。因此,小组讨论中,既有文学的阐发,又有科学的概括;既有艺术的象征,又有科学的抽象;既有文学的结晶,又有科学的结论。这样,小组讨论中情理搭配,有助于小组讨论的效率的提高。

(2)层次搭配:一个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有中等的学生,当然还有差生;一个班级中既有思维敏捷的学生,也有思维不够敏捷的学生。小组讨论的优势在于:小组的成员能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认识和借鉴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集思广益给出一个叫个人原先想法更全面更深刻的回答,这个过程体现了有共性走向个性再达到更高层次共性的`发展工程。所以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层次性,要把好的、中等的、差的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思维敏捷的学生可以带动思维相对比较慢的学生,很好的进行互动和帮助,有的学生成绩差不是因为头脑不好,而是因为不会思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从成绩较好的学生那里学到应该怎么样思考问题,学会思考的方法,为自己的独立思考打下基础。

(3)性格互补:一个班学生的性格多种多样,希波克拉底把气质分类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小学生有的性格活泼开朗,非常外向,有的安安静静,很内向。如果一个小组都是默不作声的学生,那小组讨论很难进行。所以教师要依照一定的学生性格来分组,是的小组中又有性格外向的又有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

2、优化角色分配。

小组角色的分配在小组讨论中十分重要。一般的小组讨论人数都在4人以上,在讨论时可以把角色分为组织者(负责组织小组,并对讨论情况进行小结);记录员(记录发言要点,编写小组报告);发言人(代表小组,就小组讨论情况作总结性发言)。除了这些角色,其他学生可以是讨论者、质疑者等等。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应有他的自己的角色,这样人人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要使小组讨论更加的有效,教师首先在讨论前向学生们呈现讨论问题的背景、注意事项等,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其次在学生开始讨论时,教师要融入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在学生讨论发生偏向时及时纠正方向;在学生思维定势时,及时引导他们拓展思维;在学生害羞不敢发言时,及时鼓励并给予信心;在学生认真讨论并思考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与鼓励。在学生讨论时,把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度,发现小组讨论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新问题,以便以后纠正,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

由于受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心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缺乏一定的广度设深度。语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排除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等于让语文课堂教学放任自流,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无所事事、无关紧要的局外人。

1、实施层次性评价。

评价可分层次进行。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到各自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第一层是小组内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有好、倾听是否有耐心、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评价。尤其特别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在这里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更能体现对自己在这次讨论中所取得的收获和不足。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自己在小组里的表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讨论打下基础。第二层就是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价,看一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哪个组的结论最有价值,这样的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有利于培养组内的合作精神和组与组之间的合理竞争。

2、实施激励性评价。

在小组讨论中,老师、同学正面、激励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讨论效果。语文教师可以经常性的对小组讨论过后对小组进行激励,比如授予某一小组“配合默契奖”、“创新奖”“积极参与奖”等等。在评价中,可以采取小组积分比较的竞争手法,在这样的激励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自己表现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就会变成动力,使小组内部更加的团结互助,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有利于强化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语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起到更好的效果。

党课小组讨论题

1.×××同学在本科学习阶段,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目标且不断努力。他主动学习党中央的各项政策路线,时刻关注国际、国内要闻,积极向上,不断自我提高;在大二时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始终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他能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除了掌握一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外,还充分利用了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为人诚实友善,乐观开朗,与同学关系融洽,乐于助人,意志坚强,并能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大学四年来连任班××委员,并在院学生会担任要职,获得过××××学校优秀团员称号。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保持并发扬优良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2。

在校期间,该同学在工作、学习和思想等多方面获得成功。在工作中,他踏实肯干,先后获得“院优秀学生干部”、“非典防治优秀标兵”和“江苏省优秀社团干部”等多项称号;学习中,他求实创新,不仅成绩突出,多次获校内奖学金,更在国内外大型竞赛中获奖,先后赢得xxx年首届xxx建模竞赛二等奖、x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和x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思想上,他积极要求上进,以党员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先后评为院优秀共青团员、团课优秀学员、xxxxx学院第四届党课优秀学院等光荣称号。

学校评语该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学习刻苦认真,善于思考,生活中能应严格要求自己,为人诚恳,待人热情,工作踏实负责,能出色的完成交给的各项任务,具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

学校评语该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学习自主性强,成绩优良,富有挑战竞争意识及创新能力,工作负责认真,有良好的领导组织及沟通协作精神,兴趣爱好广泛,心理素质好,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学校评语该生学习刻苦勤奋,认真学习,学习优等,思想积极上进,团结友爱,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宿舍清洁卫生工作,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有较强的动手和应用能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

学校评语该生诚实守信,为人正直,作风踏实,做事具有很好的计划性,认真负责。学习勤奋,刻苦努力,尊敬师长,关心同学,人际关系融洽,活动积极,参加过太湖学院第一届计算机兴趣小组,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社会活动,热心公益事业,曾参加无锡市青年志愿者并获奖励。

学校评语该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已通过国家英语四级,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吃苦耐劳、朴实大方,认真对待工作、与同学相处关系融洽、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社会实践经验丰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