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课程论文大全(19篇)

时间:2023-11-14 12:47:58 作者:紫薇儿

通过模仿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论文

“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同时具备较强理论性及应用型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类学科中属集专业性与基础性为一体的课程。由于受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西方经济学”当前在教学方面出现理论-、应用教育关注度不平衡的现象,前者较后者过重,不断强化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经济学相关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关信息。

指导过程的相应情况显示,学生自身的经验及感觉实施目的性不强的,其经济学分析方式非常模糊,因而所使用的.经济学分析原理也不够非常准确,甚至部分经济学术语运用都存在问题。因此,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具体化教学形式及模式都需要实现进一步的完善,这也是目前需立即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统一,学生需要多层次发展。

我国现存的多高校中,尤其是财经类高等院校,“西方经济学”这一课程不论是在经济管理专业还是非经济管理类专业中都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之一,但由于不同学生的专业存在差异性,因此其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目标机目的就随之产生一定的差异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经济学问题。绝大多数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本科毕业之后直接选择相关专业进行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所以对于“西方经济学”在今后工作生涯中的作用给予非常高的期望值;同时,也存在部分学生会选择进一步深造,使得其在经济学的发展及相应的分析模式中的兴趣值不断提升。不过,在“西方经济学”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很多高校所使用的教材-、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教学模式存在统一性,但是该种统一性无法对学生展现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进行满足,最终直接伤害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积极与主动性。

2.数学化经济学术语增加了"西方经济学〃的学习难度。

由于当前经济学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经由边际革命之后,在传统性的经济学分析中融入了数学逻辑这一要素。尽管目前数学在经济学分析中所起到的作用还不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数学化的经济学发展趋势已经避免不了,成为既定的事实。对于学生而言,随着经济现实变为抽象化的数学符号之后,经济学不再鲜活,而是变得较为冰冷且复杂,学习兴趣也随之不断降低。若教育工作者不能很好的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最终直接导致学生对经济学产生包括失望-、恐惧在内的不良情绪。

二、以应用能力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方式。

1.理论讲授与案例相结合。

所有经济现象都是由人所发生的各种行为产生,所有经济学最终的研究对象必然是人。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最大的区别是经济学对象只有在其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才会被经济规律支配,如果不是,那么经济学对象将会根据经济规律中的指导理性得到自己需要的经济行为。这种互动可以加强经济规律的强度,但同时也可以让经济规律失去效果。但这里提到的经济学特殊性并不能代表经济学走向难以确定。经济学从开始研究之初就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大量不同分析问题的工具与方法。当前我(门使用的经济学理论的主要为抽象与简化,但这里所说的经济学并不是现实世界的精准描述,同时得到的结论也不能直接使用在经济决策之中。但这种经济学却为大量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分析结构,并培养学生的经济学应用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要实际遇到的经济学问题放入其中,根据较为规范的理论得到与现实情况相符的结论。间如在讲解“需求弹性理论”日丸可以结合“石油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产量”来讲述;讲解“市场失灵”时,可结合“工厂排污不当”实事进行分析;在授课“宏观经济政策”时,也可结合“房地产限购政策”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这样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分析能力,对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有重大帮助。

2.正确认识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当前大量经管专业学生都更加擅长形式逻辑分析,所以在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模型普遍存在较大的畏难问题。许多环境下,老师也会经常会在教学过程中减少数学语言等地方的使用工作,但这些对学生经济学应用能力培养确实极为不利。虽然大量经济专业学生对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使用存在大量争议,但数学在经济学中依旧具有长期性。具体表现为如下:

第一,经济学当前虽然不能像自然科学一样预测未来世界,但经济学作为一专有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基本相同,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但经济学与别的学科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经济学一直在尝试改变世界与描述十点,所以较为准确的数据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第二,当前数学在经济学中主要有四种不同方面的作用:一是促进与宣传得到的经济结论;二是采用数学方式得到较为直观的结论;三是让整1、经济学过程变得更加严谨;四是让经济学中使用的语言能够更加精确且直观。

第三,数学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大量较为严重的缺点,但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人,而人的心理却不能用大量数学语言展开描述。所以在数学使用到经济学中的时候,大量经济学理论为适用于数学分析方式,而强行“削足适履”,进而改变了研究的本质,产生问题。

根据“西方经济学”中的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经济学应用能力,同时该工作也较为复杂,其中包含教学激励机制设计-、教学方式改革-、教材建设-、与课程体系设计等各种不同的内容。在整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强调“西方经济学”中的根本理论,还要将不同教学方法中的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而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不同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角度上的单片机课程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单片机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项目教学法又是一种备受高职任课教师关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项目教学法视角下,探讨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策略问题,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价值。对于前者而言,在教学实践的层面上,通过对其相关问题的解决,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后者而言,在项目教学法的视域下重新审视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策略,既可以使任课教师再次明确项目教学法给予高职教学效果的影响作用,又可以通过探讨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策略提升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在项目教学法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策略问题,一般要着重明确以下两个层面的问题:项目教学法、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策略的具体内容。下边就结合具体的教学个案对其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详细地说明。

1项目教学法及其运用回顾。

项目教学法早已运用于高职学科教学,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任课教师却对什么是项目教学法以及影响项目教学法运用效果的因素却未能进行客观地反思。因此,这一部分的论述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主,即,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和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反思。

项目教学法早已运用高职学科教学,但对于什么是项目教学法却始终处于一个争论之中。虽然在这些的争论中,不能使之有一个公认的结论,但通过这些争论却使高职任课教师对项目教学法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具有真实应用背景的模拟(或真实的)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是生产型的、设计型的或综合型的,让学生了解项目对象(设备、产品、商业活动、管理系统),提出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再进行实质性工作,最后形成物化的或非物化的产品的教学活动。”

这则项目教学法的定义由我国著名学者万碧波、丁刚、杨国祥、尹家明等人在其著作《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一书中提出的。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各学科教学实践里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这种广泛地应用又为反思它对学科教学效果的影响提供了可能:首先,项目教学法应该与其它的`教育教学理念相整合。这也就是说,虽然项目教学法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色,但它却不能解决全部高职学科教学所面对的所有问题。因此,只有通过理论的互补,才能提升项目教学法对高职学科教学的积极影响。从另一个层面讲,如果要实现项目教学法给予教学影响的最大化,其唯一的方式就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整合与互补。

其次,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项目”的确定上。对此,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在第一个层面上,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项目”的确定上是指任课教师对“项目”的确定。有且只有符合教学实际的项目才是师生合作解决教学问题的关键。在第二个层面上,“项目”的确定还指确定教学项目实施的方法上。这也就是说,确定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不仅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还要结合师生的实际。有且只有符合师生教学水平的项目才有可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具体的实施。

单片机的教学策略应该结合高职学科教学的实践,制定不同的实施策略。这也就是说,由于单片机课程教学的复杂性及各高职院校师生素质的差异,虽然是针对单片机课程教学策略的阐释,但它也不可能被概括为一种始终不变的单一的教学策略。它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不平衡性确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此,下边就从多维的角度对其教学策略进行客观地解读。

2.1结合教学任务的项目设计策略。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教学项目的制定,而且制定的教学项目一定要与单片机课程教学的任务相互匹配。因此,结合教学任务项目设计策略是首先应该说明的内容之一。

《单片机》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其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单片机的基本原理,掌握mcs-51的结构与应用设计方法、典型外围接口芯片的应用技术、c51结构与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具备一定的单片机系统应用设计能力,能够利用单片机开发简单的控制项目,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理论为主线,先叙述理论概念,再举例验证,它的缺点显而易见,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出发,精心设计任务,注重引导探索,旨在培养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它既符合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在这一段的引文中,读者可以明确两个这样的教学事实:首先,单片机课程教学的复杂性。单片机的课程教学是一项既重视理论,又关注职业技能的教学实践。因此,学生在学习不仅要明确其课程的知识传授,而且还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然而,无论是知识教学,还是技能培养都是其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结合特定的教学任务设计相应的教学项目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例如,在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初始阶段,为了使学生明确单片机的内涵,任课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项目必须有单片机与普通微型pc机的比较。众所周知,两者的比较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它们的不同,而且还可以通过比较使学生感悟两者在操作构成上的差别。因此,通过明确两者的区别感悟单片机的界定就是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两者教学项目的比较则是项目教学法中项目设计的关键。因此,只有两者的相互匹配才能使之更符合单片机的课程教学。

2.2学做结合的项目实施策略。

所谓学做结合的项目实施策略是指在任课教师精心设计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完成知识传授的一种教学实践过程。这也就是说,在“学做结合项目的实施策略”中,所谓的“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所谓的“做”侧重于操作技能的培养。

例如:在sqlserver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这一节的教学实践里,有任课教师进行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为了使教学项目既能关联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又能让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完成项目任务,笔者选取了该系统中数据库设计任务较多的一个子模块—学生成绩管理模块,然后对该模块进行重新构造,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在这样的教学实践里,学生在其完成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既可以掌握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内容,又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运用来完成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因此,很好地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从而可以使广大的师生明确一个这样的问题,即“学做结合策略”的关键是“学”与“做”统一。即,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是这一策略的核心所在。

3理论互补的项目反思策略。

理论互补的项目反思策略是指通过多种教学理念的整合反思单片机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虽然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教学实践里有广泛的应用,但这种应用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表现出项目教学法运用中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多维的理论视角下,重新审视或者反思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为这样的教学反思,既可以发现项目教学法自身的不足之处,又可以解决任课教师在运用这一方法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例如:单片机的设计原则是以最少的硬件器件获取最多的功能应用,在以往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中,通常是由学校统一购买试验箱,试验箱板子线路基本是集成封装好的,学生做实验时只需要根据硬件电路的连接形式进行相应软件编程,把编写运行好的二进制可执行hex文件下载到试验箱进行验证即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设计论文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技术核心课程。该课程是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基于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开发的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是属于职业学习领域课程之一,它担负着帮助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从担任单片机程序的编制、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等岗位的重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单片机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及其扩展、单片机的应用等,培养学生具有单片机的编程、硬件的结构设计的能力及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这对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整体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简到难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共设置9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均应从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教学的标准。

二、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岗位具体工作对能力、知识、素质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本课程总体目标是实现学生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2、知识目标:理解单片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了解单片机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掌握单片机的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运算类指令等各种指令系统。掌握单片机软件编程的方法;掌握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及其硬件扩展的方法。

3、态度目标: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实践意识;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二)课程内容设计。

为了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有关岗位的要求,我们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反复研讨后,选择了贴近实际的5个典型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将教学项目组织为5个对应的能力训练项目。

(三)教学方法设计。

另外,还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提供了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资源设计。

使用高等职业教育时空技术专业“双证课程”培养方案规划教材、高职高专系列教材等作为教学参考教材,实行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网络教学环境;推荐优秀网站,建立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课件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库。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利用校内实验实训教学条件,让学生有目的的,主动地去学习。

四、小结。

文章介绍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设计的理念、思想,对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资源设计也进行了探讨,实现了课程的初步整体设计,这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论文

(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根据市属农业高校学科发展与建设在北京市都市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服务于农业信息化为切入点,围绕提升农业信息化领域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促进了培养人才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农业信息化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是实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为了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将最新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既需要造就一批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更需要培养大批在生产第一线、具有创新精神并能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改革,致力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中,知识和科学技术是重要的推动力。社会对从事工程项目或工程技术开发工作的技术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北京郊区农业信息化现状调查、用人单位需求调研等。通过调研了解到:从硕士研究生就业趋势来看,更多的是走向社会实际领域。高校毕业生大多数都去了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工作;虽然高校培养的学生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是对接的不太令人满意。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考核,有些单位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很多企业也在为寻找不到合适的应用型人才而苦恼。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教育部推行了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采取学术型、应用型分类培养,部署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增加招生的工作,逐渐将硕士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重视与加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就是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各个地区、各行各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高级应用型人才分析。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规格构成的。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高等教育培养的相同层次的人才可划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性学位硕士研究生处于同一层次,培养类型不同,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性硕士学位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而专业硕士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过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业领域理论知识转化、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领域专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兽医师、规划师等。按照高级人才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的任务不同,专业硕士学位与学术性硕士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培养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新的思想、观点、方法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学习与实践,而不是脱离社会实践的胡思乱想。实践是创新的源泉,社会需求是创新的动力。根据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定位,明确其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领域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也需要进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既包括基础知识或基础理论创新、应用知识或应用理论创新,也包括技术、手段、工具和方法创新,还包括操作技艺和操作技巧创新。因此,无论是学术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均需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侧重不同。

四、加强创新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我们从研究市属高校学科发展建设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需求的关系出发,针对当前农业高校农业信息化领域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进行了《农业信息化导论》等领域主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课程建设促进培养人才的质量,充分发挥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农业信息化方向科学研究和服务北京都市现代农业的作用。

1.更新教育观念。结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我校为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的办学定位,重点研究并建设专业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主干课程《农业信息化导论》等课程。创新课程内容,将各门领域主干课的总学时均由原来的40学时减为36学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研究与实践的时间;在《农业信息化导论》课程的36学时中,将原来40学时的纯理论课,改为26学时的理论课,实验课为10学时,由5个实验构成,增加了实践环节。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专业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等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增加了物联网新技术、人工智能、推理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内容。

2.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本文认为农业信息化领域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指:研究生具备掌握不断更新的计算机与信息知识技术的能力;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参加科研的实践中,利用已掌握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已经具有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经验,新颖性地解决学习与农业信息化领域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产生有价值的新思路、新设计、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通过在实验课中增加创新实验项目、在课堂讨论中为创新性见解加分、课程论文评分中增加创新性分数等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农业信息化导论》课程的5个实验包含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动力与压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创新转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舞台。实验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系统,或建立与农业生产过程相关的数学模型,这样的实验任务需要联系所学过的多门专业课知识,有一定的新颖性、综合性与开放性。学生从中锻炼了自己,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

3.自主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并将反转课堂等引入教学过程之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一些关键概念、重点知识,并向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与问题。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组织上面,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考以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习与研究不确定性推理时,结合模糊推理理论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中的哪些问题可以用模糊推理来解决呢?结合病虫害的识别过程,怎样设置推理的条件?又如,在讲授农业生产中的建模时,分析树木的生长量数学模型、动物种群的繁衍模型等都可以用函数迭代生成的系统进行描述,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用混沌理论来描述与分析。而且,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会出现“蝴蝶效应”,分析这个初始条件,找到奇异吸引子,能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让学生体会建立农业模型的过程与成就感,促进了学生转化理论知识、创新应用能力的提高。例如,学生独立地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入侵检测规则,设计了一种新的智能家居系统,建立了一种新的蔬菜生长数学模型等。通过教学改革,我院研究生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3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

五、结语。

几年来,我院重点研究并建设专业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主干课程《农业信息化导论》等课程,进行了相应的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及教学改革的实践。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自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和创新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指导的2名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中,一人获得学术创新奖,一人获得百伯瑞科研奖。本教学研究为提高培养的研究生质量做出贡献。今后,还要继续进行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2]丁雪梅,甄良,宋平,等。实施分类培养构建应用型人才质量保证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1-4.

[4]程丽,张晶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学周刊,,(2):7-8.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明确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技能竞赛可以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为教学实践成果共享、校际交流构筑了平台。但是在组织参赛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致使技能竞赛仅成为权宜之计,一些学校为了竞赛而竞赛,技能竞赛和专业建设存在着相互独立运行,不能相互促进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客观分析技能竞赛和职业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道路。

理实一体化课程有效地将船舶专业课程理论学习与造船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了以往造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突出了船舶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顺应了企业发展要求。因此,分析技能竞赛和职业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将技能竞赛与理实一体化课程整合,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奋进精神和团队意识,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主要内容。

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公共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其中一些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可以开发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以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电工技术”“船舶材料与焊接工艺”“船舶建造工艺”等课程,可以开发成理实一体化课程。

我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体系已经相对完备,基本形成了国赛、省(部)赛、市(校)赛的三级竞赛机制,可以满足高职院校不同层次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竞赛需求。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以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的相互适应,构建寓教于赛的教学模式,分层次、分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

1、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互动机制。

高职教育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互动机制是指课程的学习为技能竞赛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技能竞赛又对课程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对教学结果进行应用和检验评价,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服务于专业的培养目标。两者互动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

高职教师可以以竞赛项目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将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在课堂上进行分解、落实和传授,可以使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相适应。例如三福船厂举办的船舶装配技能竞赛由理论比赛和操作技能比赛两部分组成,理论比赛占20%的比重,操作技能比赛占80%的比重。对应于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中的课程为“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与装配技能大赛有比较密切关系的课程为“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材料与焊接”,在制定这些课程标准时,需要考虑技能大赛的具体参赛规定。装配技能大赛的笔试主要考核选手基础理论知识、安全常识及识图、画图、计算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船舶放样、船舶基本结构、船舶装配、焊接基础、钢料加工、机械识图、船舶力学、安全文明生产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则要求参赛选手通过下料、切割、定位焊、拼装等一系列工序独自完成相关的装配工作,重点考查选手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工时定额、装配间隙、定位焊接要求、构件的外形尺寸、面板表面的平整度。“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课程组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就需要考虑上述技能大赛要求,并将其分解到具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中,这既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也是为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服务,实现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专业技术标准以及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有助于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2、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切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技能竞赛宗旨,将对应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与专业建设相融合,通过专业建设方案,将竞赛项目纳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修订专业课程体系时,要考虑技能竞赛的项目,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材等,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观。

(1)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面向生产一线从事船体生产设计、船舶修造施工、船舶检验、船舶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并可向船舶舾装生产设计员与施工员、船舶涂装生产设计员与施工员、轮机员等岗位顺利迁移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前必须至少获取船体放样工、船体装配工、船舶管系工、船舶焊接工艺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1项,同时必须获得全国普通话证书和高职高专英语证书。

(2)三福船厂“船舶装配”竞赛宗旨:通过本项竞赛,重点检验参赛选手船舶放样和船舶分段、总段装配技术方面的综合职业技能,同时考核参赛选手的统筹计划能力、工作效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等。引领高职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相关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的提升、课程教学的改革和优化,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推广,促进能进行船舶放样和装配工作、具备一定技术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竞赛宗旨非常契合,所以可以将职业技能项目与专业课程建设相融合,将竞赛项目纳入相关课程学习体系中。

二、课程建设的理念。

“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是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船体建造的主要工艺和操作为主,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船舶制造行业高技能人才从业必备的船舶建造施工工艺编制和建造施工操作的专业技能,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达到能够进行船体手工放样、船体装焊的能力。

改革课程内容,主要侧重船体建造部分,不再将舾装、涂装、下水、实验等纳入到课程内容中;“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在教学中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分为理论和实训两个部分。通过对我院船舶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实践能力的调研以及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结合课程学习的特点,发现之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理论实训分开,学校实训条件不足,教师理论强、实践能力欠缺,与行业职业技能要求脱节等。在学院领导的支持引导下,我院船舶专业与三福船厂建立了“厂中校”实训基地,三福船厂船舶装配技能竞赛客观反映了船舶行业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竞赛标准和内容与“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致。以此为契机,本专业将技能竞赛项目设置及竞赛标准与课程教学融合,将“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教学改革与职业技能大赛紧密结合。

三、竞赛项目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应该对应技能竞赛项目,进行专业课程内容选择。根据课程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将教学内容的更新体现在职业技能大赛过程中,并通过竞赛活动促进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更新教学理念。我系在具体操作中,提出了以职业大赛推动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思想,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通过一个或几个项目,以大赛形式组织学生团队来完成项目过程,实施基于大赛和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最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同时,以技能大赛模式为突破口,促进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也使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

根据装配技能竞赛的内容和对工作能力的要求,本专业对“船舶修造工艺”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革,共选取了6个项目,分别为500吨散货船船体手工放样、1000teu典构件加工、1000teu典型构件装配、1000teu分段装配、1000teu船台总装、1000teu船体测量。从技能竞赛目标入手,借鉴船体建造施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充分考虑学生今后所面对的工作任务,以培养学生进行船体手工放样、船体钢料加工和船体装配、船体测量操作的能力,将职业技能竞赛知识技能点与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融入课程项目中。课程具体包括:船体手工放样、船体钢料加工、船体构件装配、船体装配及船体装配测量等与船体专业相关内容,更贴近船体专业学生掌握实际技能的需要。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课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和技能竞赛项目进行。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均明确了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设计了任务项目,通过任务训练,学生掌握技能竞赛知识点,培养了职业技能。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由企业技术人员根据船厂和技能竞赛操作要求进行评价,每个教学单元任务完成情况汇总于任务考核评价表,作为学生一个项目的考核成绩;终结性评价由学校老师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船舶修造工艺”作为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技能为要点,同时要与相关技能竞赛相融合。因此,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确定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形成面向能力培养、面向岗位就业的创新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推动着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职电子商务必须与相关产业对接。本文从电子商务服务于旅游产业入手,以智慧的旅游为行业背景,分析了电子商务与旅游产业对接的必要性、智慧的旅游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以及实施电子商务与产业对接,实现理实一体教学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智慧的旅游;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专业与旅游产业对接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应用渗透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并催生了新兴业态。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传统行业和传统企业纷纷加快了与“互联网+”融合的步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源泉。电子商务应用从传统平台服务型消费电商,转移到以产业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商务,如旅游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服装电子商务等。因此电子商务必须和行业紧密结合起来,依托产业,整合产业与互联网,运用电子商务模式整合创新传统价值链和产业链,实现产业的升级与转型。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互联网与生产服务各领域加快融合,特别是旅游电子商务迎来了新一轮的蓬勃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需求。如何培养既懂行业又懂电子商务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为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定位模糊,课程类多面广、什么都学、学而不精、特色不突出。电子商务专业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开设的新兴专业,高职院校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有针对性、实践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服务区域经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规划必须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必须要结合行业,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电子商务与旅游产业有着天然的适应性,旅游是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和不可储存性等特点,较少涉及物流,旅游电子商务一直以来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炙手可热。在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今天,旅游业和信息化结合发生了两次革命,第一次革命为web2.0时代的互联网与旅游业的结合,第二次革命为智慧的旅游,旅游o2o为智慧的旅游新的应用。智慧的旅游把旅游与电子商务完美结合起来,电子商务为智慧的旅游发展保驾护航。随着旅游市场格局的改变,旅游类电子商务人才尤其缺乏,作为高职院校应主动融入到产业的变革中,不断探索旅游产业市场的发展动向,开设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不断优化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实现专业与产业有效的对接。

2智慧的旅游视角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的新要求。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在电子商务多元化的今天,旅游业的电子商务一路高歌猛进,移动旅游电商也成为新一代的交易新模式,智慧的'旅游是中国旅游建设流行的最新概念,它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旅游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的旅游通过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提高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使市场的参与者、管理者实现全面信息化。互联网技术日新月益,云技术、大数据、vr、ar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不断催生着旅游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改变旅游市场竞争的格局,旅游如何与这些新技术连接?这对旅游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旅游行业整体电子商务化,从业人员要具备跨界知识与技能人才,不仅要掌握电子商务知识,还要通晓旅游专业知识,以及市场运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一个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人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今天需要的人才,纯粹掌握电子商务技术,脱离了产业,脱离了实际,无法展示专业人才的优势。目前电子商务人才主要有三种类型:技术应用型、复合商务型、战略管理型。技术应用型人才精通电子商务技术,知道“如何做”电子商务。具备一定的商务知识,能够搭建电子商务,进行网页制作等工作,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和推广企业产品和服务。复合商务型是目前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主体,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和高级应用创新型人才。熟悉商务活动的业务流程,掌握网络营销、品牌管理、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具有为组织设计完整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能力。战略管理型是高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懂得“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能为企业设计电子商务的战略构想和总体规划。智慧的旅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体验、旅游管理的应用,旅游电子商务人才要掌握跨学科知识,将电子商务技术融入旅游各要素。

3智慧的旅游视角下电子商务服务旅游产业理实一体化发展策略。

3.1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需要对接,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深,呈校热企冷的局面。职业院校要在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的指导下改革思路,通过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多种合作。职业院校可以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开展学徒制办学,联合招收学员,定向培养某方面的电子商务人才,探索基于“校企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这一种工学结合的模式可以大在激发行业企业参与的热情。职业院校也可以与企业共创科研构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或者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在利益一致、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也可以建立校企合作项目组,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践项目,与学校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开发专业课程,让企业派相关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实践、企业的实践项目中来,使校企合作由宏观层面走向微观具体操作,切实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智慧的旅游建设一直受到地方政府的关注,电子商务专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地方智慧景区、智慧的旅行社、智慧酒店等项目中,加强与旅游企业的深入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专业视野。

3.2制定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开发特色的课程标准。

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定位模糊,课程体系难以凸显职业性,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与现实脱节。电子商务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如何结合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产业。电子商务专业一直都是泛泛而学,学而不精。因此制定特色专业培养目标成为关键。电子商务专业可以尝试把通用性的电子商务岗位作为基础培养目标,把与某个产业结合电子商务岗位作为拓展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地方产业和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改革,形成电子商务品牌,对接地方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现在的课程资源,将电子商务技术课程融入到相关产业,实现专业课程对接行业职业岗位,课程标准对接行业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以行业的工作过程为主导,分析相关产业电子工作岗位群,明确岗位职业能力,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如义乌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学院),依托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的优势,大胆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鲜明,成为国内电商专业标杆。

3.3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复合型学科,涵盖范围广泛,教学内容更新快。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思路,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岗位技能结构和劳动就业结构进行广泛调研,探索构建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国际贸易、艺术设计等电子商务专业链,实现关联专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围绕电子商务这条主线,教师要结合本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方案,注重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教学,要不断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将电子商务内容和各个专业或者科目有机融合在一起,立足本地,服务区域经济。教学方法要以项目为主体,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通过引入企业典型项目,围绕电子商务岗位具体要求,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有计划组织教学过程,可以采取慕课、微课等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注重引入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开发型实验、创新型实验,全方位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应用创新。

3.4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专业+创业”要全程贯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在进行专业教育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意识,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创业相关课程,通过专业实践引导学生的创业愿望,最终付诸行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鼓励学生参加院、省和全国的创业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项目策划、创新思维能力。学校要加大力度营造创业氛围,通过定期举办创业竞赛活动,鼓励学生与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推举校园创业明星,并给以经济支持。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服务于行业,产学研相结合。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旅游产业作为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领域,是地方经济发展主要动力,因其与电子商务的天然的适应性,成为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向,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尝试立足于旅游产业,培养符合行业特色的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肖丽辉.对接产业需求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3).

[2]刘亦雪.智慧的旅游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opec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职教培训,2016(22).

[3]苗年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行业人才需求接轨研究[j].教育科学,(01).

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单片机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独立学院今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加大办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工程,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教材编写重在提高质量。独立学院教材编写,在克服功利思想之下,应明确定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参与编写教材的教师应以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主。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材编写;质量工程;人才培养。

我国的独立学院当前掀起了一股自编教材热,要么是由某一所独立学院自己单独组织编写,要么是由几所独立学院联合编写,要么是由某个出版社组织几所独立学院来编写,即使还没有出版自编教材的院校也开始积极筹划了。独立学院自编教材热的出现,反映出独立学院经过初期的发展,在具备了一定了办学条件之后,开始积极探索符合自己定位的发展之路。编写适用于独立学院的教材,有利于独立学院从源头上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在看到独立学院自编教材有利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独立学院自编教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如果自编教材只顾追求经济效益,而不能保证自编教材的质量,不仅会降低人才培养质量,还会从根本上影响到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国家试办独立学院的初衷,在于把民间资本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有机结合,满足人们群众接受普通本科教育的强烈愿望,国家同时也明确独立学院应依托母体高校的优质高等教育优势,开设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既不同于母体高校又不同于高职高专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独立学院发展初期多选择适用于母体高校的系列教材,对独立学院多数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独立学院发展初期多选用与适用于母体高校的教材,却又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首先,独立学院专业开设多依托母体,这在客观上直接决定了独立学院选择适用于母体高校的教材。笔者曾对湖北省教育厅公布的高校2008年可以招生的专业进行了统计,统计发现20所独立学院的416个本科专业中,与母体高校专业雷同的有403个,占专业总数的96.875%,而在这20所院校中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完全雷同的有13所。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独立学院专业多依托母体高校开设,这也在客观上直接决定了独立学院在教材的选择上选择适用于母体高校的教材。而独立学院发展前期,专任教师队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不少独立学院的授课教师系母体高校的教师,这些教师一开始也习惯于选择适用于母体高校的教材。

其次,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相对较短,也尚且缺乏针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系列教材。适用于独立学院母体高校的系列本科教材,目前已经十分成熟,不仅种类较多、选择余地大,而且能够及时地进行修订,以跟上时代不断发展的步伐。我国的独立学院始于1999年,至今也不过10年的时间。而教材的编写却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编写一部教材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且对编写者的要求较高。要求其不仅要了解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定位,更要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否则编写出来的教材很难体现针对性。而独立学院发展初期,教师队伍也还十分薄弱,甚至还不具备教材编写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整个教材市场上没有可供独立学院选择的针对独立学院的系列教材,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独立学院发展初期也很难编写出适合独立学院的高质量的优质教材。

第三,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组成,也决定了独立学院发展初期只能选择适用于母体高校的系列教材。总的来说,我国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自有专任教师,这是独立学院独立聘任的,且双方签订有劳动合同、建立有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而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又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近年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二是高校已经退休的、高职称的老教师;二是兼职教师,这多是其他高校的在职教师,这部分虽也是聘任点,但聘期相对较短且不固定,多是以一个学院为聘期;三是时间较为充裕、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母体高校的教师。独立学院发展初期,自有的青年专任教师,尚不具备教材编写的能力;而自有的专任老教师,又缺乏教材编写的积极性;而兼职教师、母体高校的教师,本身还兼有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没有时间与精力来编写独立学院的教材。最后的结果是,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独立学院也只能选用适用于与母体高校相一致的本科系列教材了。

第四,独立学院当前多选择适用于母体高校系列教材的现状,今后仍将会持续一定的时间。独立学院发展初期多选用使用于母体高校的系列教材,不仅能够让那些来自母体高校的教师、其他高校的兼职教师、独立学院自聘的退休的老教师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也有利于培养独立学院的学生达到专业所要求的理论水平。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办学定位的差异,独立学院选用适合于母体高校的系列教材,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不利用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尽管当前独立学院掀起了一股教材编写热,但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说短时间有了适用于独立学院各专业、各课程的系列的优质教材。可以肯定的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独立学院的教学仍会选择适用于母体高校的系列教材,这种现状则对独立学院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既如何满足少部分学生将来继续深造的需求,又如何保证大多数学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当前独立学院自编教材的几种形式。

随着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当独立学院办学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一些独立学院便开始围绕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进行积极的探索,探索的体现之一就是独立学院自编教材的出现。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掀起了一股独立学院教材编写热,不少独立学院要么已经出版了属于自己的教材,要么已经把教材编写提上了议事日程,即使一些暂时还不具备编写条件的独立学院,也有了可供自己选用的独立学院的系列教材。尽管独立学院自编教材的出现,是其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表现之一,但自编教材热背后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首先是院校单独主编,应处理好人才培养的个性与共性问题。尽管独立学院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已成为一种共识,但不少独立学院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又围绕这一共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如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定位于培养一专多能型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学好一个专业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非专业素质和专业之外的一项专长。围绕着这一人才培养定位,学校把教材建设作为突破口之一,首期由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教师担任主编的20余部教材已于2005年投入使用,这也是国内较早启用自编教材的独立学院。院校单组主编教材,其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的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会因为过分突出自己的特色而忽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共性的问题。在每所独立学院都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今天,院校单独主编的系列教材不适合其他院校选用。此外,院校单独主编的教材,多局限于自己使用,造成出版成本相对较高,而当今世界知识更新较快、教材建设周期又较长,这不利于教材的长期建设。

其次是院校联合主编,在兼顾共性的同时不容忽视个性。独立学院教材建设初期多是由某一所院校自己主编专业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等方面的教材,但随着认识到加深以及独立学院之间交往的频繁,在加上其他独立学院也有了自编教材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某一区域内的多所院校联合主编某一门课程的教材,呼之欲出。独立学院教材建设中期,多所院校联合主编某一门课程的教材,占有相当的比例。2007年底,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城建学院牵头,联合湖北省的10所独立学院组成了湖北独立学院土建类教材编写委员会,计划编写30多门教材,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多所院校联合主编教材,有利于编写独立学院的优质系列教材,一方面参编院校的类型相同、人才培养定位形同、学生就业去向相同,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参编院校优秀教师在教材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尽管独立学院目前的教师队伍与初期相比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就全国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而言与母体高校还有较大差距,而多所院校联合编写教材,则可在最大程度上化解独立学院在教材编写上存在的不足。院校联合编写教材,在较好地兼顾了人才培养共性问题的同时,则难以彰显院校的特色。这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想法设法把把自己院校的人才培养上的特色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

第三是多个出版社进军独立学院教材出版,应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在独立学院单独自编教材与多所院校联合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以及使用于独立学院教材的空缺也引起了出版社的广泛关注,并开始纷纷进军独立学院教材出版。目前国内的浙江大学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等一批出版社,要么已经出版了独立学院的系列教材,要么已确定了出版计划,要么正准备进入独立学院教材出版市场。多家出版社纷纷进入独立学院教材市场,这对独立学院本身而言是一种好事,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学院对应用型本科教材的需求。但也要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更多的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组织出版教材,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如何确保质量,是出版社出版独立学院教材热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多个出版社同时进军独立学院教材市场本身是一种竞争,但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独立学院教材出版的泛滥,在发挥各出版社优势和特色的同时,出版社之间也应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以满足独立学院对不同专业教材需求为基本原则,应尽量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出版,在某一个出版社已经出版了某个专业系列教材的情况下,其他出版社则应慎重介入出版同一类系列的教材。

第四是针对独立学院教材出版社热,应早日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适用于独立学院的优质教材,对于独立学院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反之质量低劣的教材,不仅会影响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也会影响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一部优秀的高等学校教材,都是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的教材。针对当前出现的独立学院单独主编教材、多个院校联合主编以及多家出版同时介入独立学院教材出版热的现状,应早日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材评估体系,这是独立学院优质教材建设的基本保障。建立独立学院教材评估体系,首先要求院校能对自己主编的教材要把好质量关,不能因为了出版教材而出版教材,而无视教材的质量建设;其次是出版社对于无论是独立学院单独主编的教材,还是由出版社组织出版的系列教材,都要加强审核关,不能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最后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独立学院教材的检查、检测和评估,并把结果与院校的奖惩等挂钩,防止质量低劣的教材进校园、进课堂。

三、独立学院自编教材应着重思考的几个问题。

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生总人数达在2007年已达186.6万人,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比率超过10%。教育部颁发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自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精神之一就是进一步规范独立学院办学,引导独立学院健康发展。可以肯定,今后一个阶段独立学院将在淘汰中发展。2008年全国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与去年相比总数量减少了3所,而与此同时,同济大学、河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申办的独立学院今年上半年先后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组的考察,有的并将在金秋开始招生。独立学院蓬勃发展的态势,也决定了独立学院教材热问题仍将持续。

首先,独立学院教材编写应坚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一般而言,独立学院的母体高校定位于培养研究型的人才,高职高专类院校定位于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而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与母体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类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又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这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最为显著的特征。不管是组织编写还是出版适用于独立学院的教材,这是首先应该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无论是独立学院背后的母体高校,还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其教材建设相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备。独立学院教材编写,要坚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应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的普通本科教材与高职高专类教材建设的优点和经验,以就业为导向,做到理论上高于高职高专类教材、动手能力的培养上高于传统的本科院校教材。

其次,独立学院教材编写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教材及教材建设对高校发展具有举足起重的作用。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应该教授给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独立学院教材编写,另一基本原则就是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进行学习。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这也是21世纪的高素质劳动者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最终建立起终身学习的保障体系,而这也是独立学院现状的客观要求。独立学院的生源素质与母体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有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的高考成绩与母体高校学生相比平均超过100分,客观的讲,独立学院的'学生中除一部分系高考发挥失误的学生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在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这要求独立学院教材编要能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方面尽量通俗易懂,实践方面尽量采用案例式教学。此外,在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今天,独立学院教材编写既要有利于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也要有利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第三,独立学院教材编写应以优秀的双师型的教师为主。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特征之一就是很多教师长期在高校工作,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有的教师甚至从大学毕业直到退休,一直在高校工作,都未能有企事业单位方面实践经验。对于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独立学院而言,双师型的教师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没有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独立学院要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对此,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明确三分之一的教师是学校自己培养的,这些教师多系近年来招聘的优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三分之一的教师是从其他高校引进的,这些教师多来自公办重点大学;三分之一的教师从社会引进的,这些教师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同时又具有丰富的企事业单位经营或管理经验。而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自编教材,也均是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同时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织编写。独立学院教材编写,只有以优秀的双师型的教师为主,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最后,独立学院教材编写应防止急功近利的思想。教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是一蹴而就,在提倡和鼓励编写适用于独立学院优质教材的过程中,还应防止急功近利的思想。独立学院当前的师生比,如果按照教育部对普通本科院校的评估标准计算,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师生比目前都尚且处于教育部对本科院校师生比评估合格及以下水平,而现实情况的另一个方面是,很多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又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日常授课任务,少者每周的课时也在10个,每周的课时如果超过20个也不足为奇。教师队伍自身的短缺以及繁重的日常授课任务,也在客观上决定了独立学院短时间内很难编写出优质教材。独立学院教材编写,应防止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杜绝靠编写教材盈利、靠编写教材评职称等不良现象。要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一方面要给编写教材的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相应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先从教师的讲义入手,待讲义成熟之后再纳入自编教材规划,经专家评审后再公开出版。

总之,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模式,其发展目前也仍处在探索阶段,教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独立学院今后在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在提高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高校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今后一个阶段主要任务的现状下,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今后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发展与繁荣,也将是今后独立学院提高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之一。

参考文献:

《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论文

摘要:为解决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浓、对学习内容理解不透和授课效果不好等问题,从课程的特点及其在专业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出发,提出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成绩考核方式的具体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筑结构与选型;建筑结构;教学改革;建筑学。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是为建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包括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原理和结构形式的概念及选择。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结构知识,具备一定的解决结构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所涉及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与实际工作关系密切,因此,教学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意义重大。结构专业水平体现在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对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上。在教学方法上,单纯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效果很差。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在讲授的同时增加了课堂提问、学生实例讲评、大作业等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特点。

(一)题目大,涉及的内容宽泛。

在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形式和规模上与学生以前接触的问题不同。在数学、物理或力学等课程中,每一部分知识点都有对应的练习题,学生可以通过练习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在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中,题目往往很大,即使将题目限定在一定范围,学生在完成小范围知识点的练习时,仍难以理解与其关联的整个过程。例如,混凝土的构件设计,小范围内容的练习题是给定构件的内力、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等条件,求解钢筋面积。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并不理解内力、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如何得来。而内力的求解过程包括荷载汇集、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是一个大的过程,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等问题也涉及规范、构造及经验等诸多因素。在小范围的练习中难以对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掌握。题目大,内容宽泛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难度,讲授显得枯燥乏味,如果一部分内容没学好,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二)内容难度较大,在有限学时内难以达到一定的深度。

构件设计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懂,讲得太浅学生有可能理解不透,听不下去;讲得太深学时不允许,对于建筑学的学生也没有必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只能选择概要式地讲解,这样会造成学生似懂非懂,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深度很重要。

(三)内容范围广,在短学时内难以掌握到一定的宽度。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涵盖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的构件设计、结构选型、大跨度设计、结构抗震等内容,是多门课程的组合应用,内容范围非常广,在有限的学时内难以全面掌握。

(四)内容涉及相关课程和相关专业,在有限学时内达到技能培养的难度较大。

结构设计从方案到结构选型、结构布置、荷载汇集、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截面设计及施工图绘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步骤繁杂、涉及面广。解决这一题目涉及建筑使用要求、力学知识、结构构件设计、结构设计理论及众多设计规范。对学生来说,难以全部理解,弄清各步骤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结构设计能力的培养难度很大。

二、改革措施。

针对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的上述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加实例介绍、强化实用训练,改进考核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措施,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运用结构知识的能力。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建筑结构与选型涵盖的内容多,在有限的学时内,必须区分轻重和深浅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会直接参与结构设计,但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会有密切配合,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之间有很大的影响,掌握结构知识对于建筑学学生有很大帮助。基于此再次调整和明确教学的目标和定位。

1.有主有次。

在有限的学时内主要的内容多讲,次要的内容少讲。以掌握基本概念为主,结构设计原理次之。对于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掌握,对基本设计方法应有一定了解,但不需要达到结构设计的深度。在教学过程中对与建筑学联系不多的结构内容作简单介绍或不讲,对建筑设计能够产生影响的结构知识重点介绍。对概述、构造知识、结构布置力求掌握,对结构设计过程做到了解,而对于截面设计理论则省略不讲。例如,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虽然由结构专业来完成,但是该问题对建筑设计甚至方案设计有影响,因此选择重点介绍,从“构件设计的构造要求”到“截面尺寸初步确定的方法”,全面讲解截面尺寸的确定过程和影响因素。再如,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内容多,难度大,而建筑学的学生只需作简单了解。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只需介绍查表法如何利用《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做截面设计,内容简练,方法简单实用。

2.把握内容的整体性。

把握内容的整体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材从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入手,因此例题和练习题都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入门,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小范围的例题和练习题不能让学生对整个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内容的繁杂与学时的限制使得教学的系统性不强,为此,采取以下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讲好概述部分。概述是对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知识体系的全面概括,从全局入手介绍了课程的作用、地位和基本概念,讲好概述能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在概述中,从建筑设计过程、阶段、专业配合的介绍中阐明建筑与结构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

(2)强调对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构件设计原理、公式推导则作简单了解。强调实用性,重点介绍构件设计的程序、基本方法、实用设计方法并辅以贴近实际的练习。注重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配合能力的培养,将荷载汇集、内力计算及截面设计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设计过程的理解。

(3)从构造的特点入手讲解结构形式,用力学的方法理解结构形式。重点介绍结构形式的概念、特点、选型条件及结构布置原理,并在实例及练习中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的结构意识,加大内容的横向联系,拓展综合运用的思路。

(4)注重将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交叉与融合,拓展内容的广度。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广泛运用力学原理、概念来指导设计,但是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与选型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将刚刚结课的建筑力学运用到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中难度较大。这当中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学生还不熟悉如何将力学的概念及方法运用到建筑结构中去。例如,在建筑力学中讲到的约束形式有铰和固定端两种,而实际的建筑有的只是接近这两种的约束形式,因此,需要将实际情况加以简化。再如,学生在建筑力学中掌握了在给定的计算简图中计算结构内力的方法,也就是说计算简图作为已知条件,但是在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中需要学生将已有的设计条件加以简化,得到计算简图。针对此,在教学中设置了接近实际的练习,将不同的课程内容有效地交叉与融合,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在实例中理解设计过程。例如,混凝土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内力、材料强度等作为已知条件,而在实际设计中这些条件并非已知,需要设计者自己确定。为了让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程序、内容、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将例题和练习题的范围放在实际结构设计的环节,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实际工作状态确定练习内容。例如,给定建筑平面图,确定梁的荷载及内力并设计梁,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了解荷载汇集的方法和计算简图的确定方法,然后运用力学知识计算结构内力,掌握构件设计内容及与前面各步骤之间的联系。

(二)课堂提问。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为讲授。单纯的讲授使课程变得枯燥,改变这一现象的有效方法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教师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最直接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提问中,还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问题中得到新的问题。因此,将学生课堂提问的效果计入成绩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真实评价。与闭卷考试不同,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得到正确答案。在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改革中,将课堂提问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记录,收效良好。课堂提问主要安排在每次课开始,提问内容以上次课讲授内容为主。这样学生对每一次课都很重视,改变了平时不听讲,期末突击考试的现象。提问的范围也比通常的考试范围更广,可以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主动回答与被动回答相结合的方式,每次提问开始时不指定学生回答,以主动回答为主,并对主动回答的学生在计分时给予鼓励。

(三)变考试为大作业。

采用何种考核形式将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特点不适于闭卷考试,以往采用开卷考试。然而两个小时的开卷考试不可能真实全面地考核学生的能力,实际是将考试内容限定在教材的范围内抄写答题。这样造成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时按照教材答题过关的现象。这也反映出学校的能力考核方式与实际工作存在的差别。实际工作就是开卷考试,它既可以看书、查阅资料,还可以与他人探讨、请教,实际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比较大,制约因素多,可以有多种方案,答案不唯一。为此,采用接近实际工作的“大作业”的方式进行考核,每学期根据学生完成“大作业”的情况确定成绩。根据结构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将“大作业”划分为荷载及内力计算、构件设计、结构布置、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和大跨度结构选型。同一类型的“大作业”可以有不同的题目,例如:“楼板荷载及单向板内力计算”“悬挑雨棚荷载及内力计算”“高层框架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等等,尽量避免题目雷同。在“大作业”中,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资料的查阅,荷载汇集、内力计算、构件设计、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等内容。阶段性的“大作业”可以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紧迫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内容具有“多、难、散”的特点,学生难以适应,进度跟不上,影响学习兴趣,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入参与其中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大作业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教学周期,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的现象。在自主完成大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单片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在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型及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中,许多高校中的课程设计研究者大都只注重理论基础课程的设置及改革,却将该专业中的实践课程教学部分忽视了,在课堂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之间出现脱节的情况,学生在学校与进入社会之间的身份转换过程中也就失去了一定的连贯性。文章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对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进行探索,进一步促进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民办高校;艺术设计;实践。

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课程改革的意义。

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及专业的主体课程这两个主要的教学板块,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作为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个入门课程而言,在整个大学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铺垫作用。然而,在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中,企业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得艺术设计中的课程定位不再是单纯的理论通识课程的培养,而是不断的将企业中的专业实践环节融入教学设计环节,更好的培养学生在该专业领域中的实践能力。1、突出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指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各自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以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进行基础理论通识教育及专业实践教育,是一种提升学生综合水平的人才派样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素养及其专业技能水平。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不仅仅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在专业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从而有效的构建一种学生由学校到进入社会的就业绿色通道。2、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这就决定了该专业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意思维能力,这是在现阶段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企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设计作品与绘画作品是截然不同的,设计这项活动是为别人服务的,并不是为了陶冶设计师本人的艺术情操,设计作品能否被录用,关键就在于其创意思维的表达。然而,创意思维正是现在企业新进员工当中最缺乏了一个因素,所以专业理论课当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专业技能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目的。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中的基础专业授课教师都是毕业于艺术类院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只是注重对绘画基本功的训练,在学期末的学生成绩评比中也是以学生的绘画水平评定,严重的忽视了学生自身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学生设计意识能力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误导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内涵所在,只能被动的接受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虽然素描与色彩这两门基础课程在很多设计院校中已经被改成了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单纯的绘画技法来进行课堂授课。所以,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渗透设计的理念,要让学生明白基本的设计构成对未来设计实践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举措。

1、以专业培养的目标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时设计上占比较低,课题体系总体安排较为传统,所以这就使得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在课时中的分配都是均等的,然而,这样做的弊端就是无法突出教学工作总的教学重点,很难实现专业课与技能课之间的完美对接。基于此背景,为了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能够快速的'适应并且具备相关的设计思维能力,我们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的教学分配中要根据专业主体课题的具体分类进行重新规划,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模块,格外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及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快速的明确自己在职业中的准确定位。2、以企业项目管理为背景,构建教学团队教学过程最能够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教学组织与方法,校企合作的教学思路能否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这将取决于高校中的教学组织与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由于艺术设计专业中各个专业之间存在基本的差异性,所以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所以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方式的改革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构建专业基础课程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总结。

近两年,各大民办高校为了进一步将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落实,高校的教育研究学者都积极的投身于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从基本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始做调整,教学方法上寻求新的途径来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至于能够更好的促进民办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发展。其中,校企合作的模式就是改进的方式之一,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方式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的进一步优化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该举措也为高校人才培养及企业中的职业岗位空缺创建了一个良性的交互平台。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践性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如果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来更好的促进艺术设计实践性课程的发展且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这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连凯.高职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2]陶涛.艺术设计类单项课程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与实践[j].学术论坛,.

单片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我觉得做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十分有好处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潜力?如何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课程设计就为我们带给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这次单片机课程设计我们历时两个星期,在我们班里算是倒数几组完成的吧,但经过这两个星期的实践和体验下来,我们又怎样会去在乎那个先后问题呢,因为对我来说学到的不仅仅是那些知识,更多的是团队和合作。此刻想来,也许学校安排的课程设计有着它更深层的好处吧,它不仅仅仅让我们综合那些理论知识来运用到设计和创新,还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团队凝聚在一齐时所能发挥出的巨大潜能!

单片机作为我们的主要专业课之一,虽然在大三开学初我对这门课并没有什么兴趣,觉得那些程序枯燥乏味,但在这次课程设计后我发现自己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对单片机的兴趣也在逐渐增加。

过没想到这项看起来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作却是十分需要耐心和精力在两个星期后的这天我已明白课程设计对我来说的好处,它不仅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潜力和独立思考的潜力,更重要的是同学间的团结,虽然我们这次花去的时间比别人多,但我相信我们得到的也会更多!

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超多的设计资料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查阅这方面的设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做单片机课程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能够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而我们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要养成注释程序的好习惯,一个程序的完美与否不仅仅仅是实现功能,而就应让人一看就能明白你的思路,这样也为资料的保存和交流带给了方便;在设计课程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德,但我们就应将每次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分析清楚,以免下次再碰到同样的问题的课程设计结束了,但是从中学到的知识会让我受益终身。

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潜力的提高都会受益于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设计过程,好比是我们人类成长的历程,常有一些不如意,但毕竟这是第一次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我们透过查阅超多有关资料,并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交流经验和自学,若遇到实在搞不明白的问题就会及时请教老师,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用心的影响。

透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好处,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觉得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单片机的课程设计是很有好处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

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透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忙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

我认为这个收获就应说是相当大的。觉得课程设计反映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但是更远一点能够联系到以后毕业之后从学校转到踏上社会的一个过程。小组人员的配合相处,以及自身的动脑和努力,都是以后工作中需要的。

单片机课程心得体会

首先总体上谈一谈看法:

1、我从不说51是基础,如果我这么说,也请把这句话理解为微机原理是基础。

2、对51单片机的操作本质上就是对寄存器的操作,对其他单片机也是如此。

库只是一个接口,方便使用者使用而已。

3、汇编语言在工作中很少用到,了解就好。

4、51的p0口很特别。

5、c语言就是c语言,51单片机就是51单片机,算法就是算法,外围电路就是外围电路,传感器就是传感器,通信器件就是通信器件,电路图就是电路图,pcb图就是pcb图,仿真就是仿真。

当你以后再也不使用51了,c语言的知识还在,算法的知识还在,搭建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的技能还在,传感器和通信器件的使用方法还在,还会画电路图和pcb图,当然也会仿真。

而不是这个:

7、当程序调试不如人意的时候,静下心来好好查资料,51单片机最大的好处就是网上资料非常多,你遇到的问题别人肯定也遇到过。

作为学习者,问人可能更方便点,但一直这样是培养不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接下来上点干货:

首先要放清51的定位,跟我一起再念一遍:51只是个工具51只是个工具51只是个工具。

当然51还有一个地位就是大学生单片机启蒙教程。

换句话说:单片机只是个工具单片机只是个工具单片机只是个工具。

然后什么是基础:模电数电微机原理,然后熟练翻阅数据手册,可以试着做一些模块或者最小系统练练手,c语言其实也可以算工具吧,就单片机来说,作为必要条件也算作基础吧。

总之51/单片机可以实现很多事情,但这不是一定说51重要,而是你如何利用51。

哦对了,当你使用更高级的芯片的时候,很多底层的东西慢慢可以忽略了,甚至很多芯片厂商都会提供库给你,你可以安心的专注于自己的算法而不是如何去控制单片机。

当然你最好还是要有一个芯片怎么通过寄存器及各种逻辑电路工作的概念。

还有说一下你大学课余生活的选择、首先那种机器人实验室或者学生领导的实验室,适合打比赛刷奖状、长期下来你的模数电技能能有很大的锻炼,甚至你可以收货一些专利,而且学生之间气氛也还不错。

另外一种就是找个导师跟着学习、帮忙、做项目,尽管最开始可能感觉导师分配给你的任务怎么都和单片机无关啊好无聊,但是你能在某个领域收获不一样的技术。

当然前提是你要喜欢导师的研究方向了,一般院网站都有或者去知网看这个老师发表的论文。

谈谈我的经历吧。

1、一个没有c基础的的我,从师兄老师那打听到学51从郭天祥的视频开始,所以我就下载了全套来看。

刚开始看真是头都晕了,点亮一个led灯还可以,到了第二课的延时函数就吃不消了,可以说我耐力差吧,没有坚持,可以说我没恒心吧,不是真正想学东西的人,当时的我没有把它放心上,只是看了4课而已,其实对里面的程序不太理解的,于是就停下来不学了。

到了大二下学期,我发现要学点技术,所以重抄旧业,学期单片机,然后再重第1课开始看起,结果发现以前不明白的东西现在豁然开朗。

我写这经历是想说,如果当时我坚持下去,不懂的地方看多几遍,不懂再看再看,就不会浪费大半年的时间了。

有些知识理论靠时间的积累,第一遍看不懂,第二遍看不懂,第三遍可能就懂一点了,刚开始上手一件事是会遇到类似的情况的。

2、当我学了1个月后,学校里有个比赛,团队需要一个人搞硬件,于是我自己提出搞硬件,为什么?因为在学单片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只会跑程序,连原理图都不怎么会看,单片机的接线我都是看开发板提供的资料来接的,很狗血吧。

于是我就开始接触altiumdesigner了,这是我这学期学的第二个软件。

是看视频入门的,刚开始看的是郭天祥的视频,结果发现看不下去啊,太长太累了,看完一集好痛苦啊,于是我搜搜,结果发现一个很好的教学视频,用的也是比较新的版本,叫《边学边玩altiumdesigner》四人行工作室开的。

我真的提感谢作者这种开源的精神的,对我们初学者帮助很大。

跟着他的视频学习1个月,会画出51最小系统,基本布线,不过我觉得还是不够(当然不够啦,你才学了一个月……)。

3、在学altiumdesigner的过程中涉及到电路分析,也就是我们现在学的《电子电路基础》,于是爱折腾的我开始捣鼓起multisim12.0,这是一款电路模拟仿真的软件。

跟着老师学挺慢的,但是教材又高深了一点,比如说分析放大电路,稳压电源,教材上的东西大多列出公式,对于零基础学习的.朋友是挺苦逼的,而且老师也是赶鸭子式,讲考试内容。

这里建议大家买一本书《电子设计零基础》第二版,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偶然发现的,但从此就迷恋上了他。

刚开始他不会介绍一大堆公式,以一个例子开始教学,一步一步教你认识元器件(这里对学pcb是有帮助的),然后从电路图的一步分开始分析,接着分析怎么系统,书本结合multisim仿真,教你一步一步使用里面的控件。

写到这里自己总结下:

对于1:学单片机最重要的是。

1.先认识单片机,了解单片机的主要组成和各个管脚的定义及功;推荐书《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胡汉才(很熟悉吧。

呵呵这就是我们大学的单片机教材啊!!经典中的经典啊!基础中的基础啊!!人家几十年的教材没有变是有道理的,原理这种东西不会变到哪里去的。

不用专门去看,当作了解,对你理解编程是很有帮助的。)。

2.了解一些单片机汇编知识,方便后续调试;这本书《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里面就是讲汇编的,一举两得。

3.掌握单片机中断机制;。

4.掌握单片机定时和计数器;(3和4是对单片机内部寄存器的控制,要熟练掌握。

那些外部拓展功能大多都基于这些内部控制)。

5.掌握单片机的串口通信。

以上是对想从事单片机学习的人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

对于2、3:2、3可以在一起讲,这是硬件部分的。

altiumdesigner主要学原理图库设计,pcb库设计,布线。

没入门的朋友看下视频,不要求什么都会画,起码要会用人家的库,把人家的库移植过来自己用,这样可以快速上手这个软件。

到后来再慢慢完善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这在里一直头疼我的就是封装的问题,当时我连封装是什么都不懂,自己看视频查了资料,才慢慢有点认识。

单片机课程报告

通过为期一周的单片机实训,是我们对这门课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弥补了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相信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对这些不足加以改正!

首先,在这次试训中我被单片机强大的功能所震撼,以前在课堂上完全没有能理解可编程单片机的优越性。这次通过实体仿真软件等辅助软件的共同效果,是这次试训有了鲜明的活力。换是我们认识到这次试训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的应用,更多的是使我们认识到学习到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东西。特别是protues软件的功能是我们了解了当今开发系统的新方向,简直太不可思议啦!

单片机作为一种最简单的软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一些单片机程序的简单录入是非常必要的。如:led显示器、键盘和显示器的应用和原理。

在被刺实训中我们每个人通过一个八位流水灯的制作,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单片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小小应用,既增强了我们的好奇心,又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单片机手动的开始平台的完善与成熟。只要你有想法,单片机就有可能让他成为现实。这里我学习完protues软件后的第一感觉是,虽然这软件工作不稳定,但是会有相当不错的效果出来。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一定会有帮助的。在这次试训中不仅只对单片机编程有了新的认识,还对整个单片机的开发平台都有了一厅的了解,这是一笔不错的收获。

通过这几天的试训,使我的感触很深,真实“条条大路通罗马”,要达到目的,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方法。只要你的方法不错!五花八门都可以,而且是各有特色。走出来的结果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在编程中“简”字贯穿于整个程序设计中,越简单越好,毕竟单片机留给用户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些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值得注意的地方。

在试训中有苦有甜,当我们为一个很难攻破的程序找出路时,心情烦躁,感觉自己很不可理喻,当程序一点一点编好后,自己从心底感觉到一点小小的安慰,看着自己的成果。感觉很欣慰,有一丝丝的甜意,几天的实训使自己的思维逻辑也有了小小的进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

(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电路:画出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简单实验电路。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步骤:

(1)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进行分析,理出完成实验的设计思路。(2)列出程序设计所需的特殊标志位、堆栈、内部ram、工作寄存器等资源的分配列表,分配列表时注意考虑资源在程序执行过程可能会出现冲突的问题。

(3)画出程序设计流程图,包括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流程图。

(4)根据(2)、(3)的内容写出实验程序。

(5)调试程序(可以使用模拟仿真器)。

a、根据程序确定调试目的,即调试时所需观察的内容结果。

b、根据各调试目的分别选择调试所需的方法,如单步、断点等命令,分别列出各调试方法中所需要关注记录的内容。

c、调试程序,按各种调试方法记录相应的内容。

d、分析调试记录的内容和结果,找出程序中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修改程序,继续调试、记录、分析,直到调试成功。

(四)实验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

单片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我觉得做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如何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课程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大量的设计资料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查阅这方面的设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做单片机课程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而我们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接下来的4月,我意外的接到系学生工作处陈老师来电,说我系承办了院文化艺术节的“南方擂台”知识抢答竞赛,而学校又没有抢答器,要我组织几个学生做一个抢答器。我当时想,那好啊,做抢答器不难。以前有用与非门做过,于是我便爽快的答应了陈老师,并保证没有问题,保质保量完成。当是可能是我想得太了,抢答器不就八个按键一个数码管显示不就完了么,把最先抢到的组别显示出来。可是到给我们提要求的时候才发现抢答器要实现我功能远不只这么多,倒计时、蜂鸣提示、范规报警、电子计分器,这些我都没有考虑进来。主任也说了,这是一次院级的比赛,电子系做的东西要拿的出手,要做就做点样子出来。我想也好,虽有点难度,但符合我喜欢挑战难度的性格。我说“行”!这个活我做了!

接到任务开始布属,我把计分电路分了出去由其它几个同学做,我专攻抢答部分。由于没有独立设计电路的经验,刚开始得一步步慢慢深入,正好我会proteus。软硬件的调度都靠它完成,这样可以省很多的时间。做抢答器,我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没日没夜的调试程序(当时单片机课程还没学到定时器中断,还得一边自学。)做pcb板,元器件,安装,调试,运行。那时,他们的计分电路也做好了,用了16个数码管做显示。我们将计分和抢答电路板及数码管安装在了事先木制的外壳上,进行整体调试。记得那时正赶上五一放假,而五月8号就是比赛了。我们都没有休息,将工作间从实验室搬到了寝室。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很充实,每个人收获都特别大。

为了让自己的编程水平能进一步提高,我将自己编写的程序发到了论坛里与大家共享,并下载网友们的程序进行分析。电子钟程序、液晶密码锁程序、跑马灯程序、大屏幕点阵屏程序、上下位机通信程序等等,这些我都能熟练的掌握。我认为,学编程读别人的程序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相同的任务却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在每个程序里都能找到些的段子,让人回味。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的方法,并且有些可以直接的引用。一个出色的程序员在编程时,并不是从零开始,而应该是先找出类似的例子进行分析,参考,看看有没有值得引用和借鉴的地方,加以修改,为自己所用。实践证明,这样做是对的。从当初不知如何着手到现在随手就能写个几百行,短短几个月,我进步还是蛮快的.。

做单片机课设那会,我帮助了班上不少的同学,帮他们调试过硬件,修改过程序,并为他们解答了一系列的疑惑。当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很自豪,这些都是我努力的结果。当然,努力归努力,方法也很重要。在这里,我总结一下,与大家共勉:

1、基本功要杂实,要有一定的数模电基础。学单片机首先要搞清楚它的基本结构和存储单元的分配。

2、在学单片机的过程中,最好自己动手做一个单片机系统。先找现成的程序,现成的电路图,做成实物,并以这个例子为开端,带着疑问学习,往往更有目的,更主动。

3、有条件的话先个好的开发板,便实验时之用。没开发板,proteus软件仿真也行。

4、多读有代表性的程序,读得多了自然就会学到很多的好方法。可买本单片机子程序集看看,也可网上下载程序分析。

5、多泡泡单片机相关的论坛,与大家多交流交流,单片机完全可以自学的。

我觉得以上几点相当重要,因为它对我帮助很大,算是将我领进了单片机的大门,以至于我学起来不那么吃力,没有感觉到像大家说的那样的难。我看过很多的程序,也调试过很多的程序,每一次收获都不小。我的实验室就是keil和proteus。这使我做实验很方便。虽是虚拟的,但调试程序还是可以的,省去了很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最近我在学cx51,因为学单片机掌握c语言是非常重要的,c语言的性对学习其它类型的单片机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想做嵌入式系统工程师,想学arm,想搞操作系统。所以我现在必须打好基础,这样才能进步。

我学单片机的一些经历。其实我并不是很厉害,我懂的也只是一点皮毛,只是晓得单片机是怎么回事,能编几个小程序罢了。写这些我只是想记录一下我初学单片机的经历。同时对于那些想开始学习单片机的朋友们,还是可以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希望大家都能学好单片机,那些觉得难的学得吃力的同学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多做多练,这样才能培养学习兴趣。只要坚持就能如愿,同志们,!

单片机课程心得体会

1.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以实际应用的角度去考虑程序的编写。

2.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让cpu白白浪费等待,尤其是延时(超过1ms)这样的地方。

3.设计相应驱动电路时候,应该仔细阅读芯片的数据手册,了解每个引脚的驱动能力,以及整个芯片的驱动能力。

4.最重要的是,如何去释放cpu(如果是led每500ms闪烁一次,那么可以设置1ms为基准,定时器定时1ms后,进入相应操作使计数加1,判断达到500时,进入led,这些函数执行的时间是相当短的,如果主程序中还有其他函数,则cpu会顺次往下执行,对于其它函数(有的话)也要采取相同的措施,保证其不堵塞cpu,若全部基于这种方法执行,我们的小系统依旧可以保证多个任务(多个函数)同时进行,系统的实时性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这是写出合格程序的基础。

5.数码管显示,动态显示的亮度比静态显示要差一点,所以在限流电阻时应略小于静态显示电路中,动态扫描显示刷新频率最好大于50hz,即每显示一轮的时间不超过20ms,每个数码管显示的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时间太长会影响刷新率,导致总体显示呈现闪烁的现象,时间太短发光二级管的电流导通时间也就短,会影响总体的显示亮度,一般控制在1ms左右最佳。

6.模块化编程,初学单片机的'时候(开始是c语言),是接触一些芯片实现独立的功能,如ds1302,ds18b20等,程序也不会很大,所以所有的程序都放在一个文件里面。

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程序也愈来愈大,这给调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后来了解了模块化编程这个概念,运用之后大大地改善了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

下面简单的介绍。

#ifndef__ds1302_h__。

#define__ds1302_h__。

/*模块ds1302.c文件中函数等的申明文件*/。

#endif。

//上面几个条件编译和宏定义是为了防止重复包含。

这样我们就把各个模块的接口函数都引出到各自的头文件中,然后在主程序中调用这些模块的*.h头文件即可。

这点和c++中的类很像。

在数据类型定义的时候,有时候用typedef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说到模块化编程,以前曾看过不少大虾的例子,他们的源文件和输出下载文件是放在项目文件夹下地不同文件夹中,如源文件放在src文件夹中,输出*.hex放在output文件夹中,这样整个项目就更显得清晰明了。

7.多任务程序,这个概念在前面也有提到,就是充分地利用cpu来实现多任务的前后台操作,相当于自己用程序构造一个基于前后台的多任务操作系统,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定时器中断合理地分配cpu资源来响应不同的任务。

多个任务需要cpu关照的频度不一样,我们选择最快的那个频度来作为定时器的节拍(通常为最小公倍数,这样方便定时器分配),然后通过定时器分频,即满足各个任务的响应节拍。

voidtime。

单片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做了两周的课程设计,有很多的心得体会,有关于单片机方面的,更多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

我们组一共有三个人,但其他两个人是真的`神龙见首不见尾,除了在最后答辩的时候他们一起坐在了我旁边,冠冕堂皇的指着我画了几遍的图说了几嘴,我想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怎么,虽然有的东西他们也答出来了。我佩服他们的勇气,羡慕他们的运气(我见到的很多做了0天的人最后的成绩都有不如他们的),但是鄙视他们的做法。

所幸的是,我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我想没有他们我可能都要放弃了,因为我本人对单片机也并不是很熟悉,学的东西好像它是它,我是我似的,理论联系不了实际。以前的汇编语言没学好,一开始的程序这块儿就要令我抓狂了。后来请教我们班的一个男生,每次跟他一起到试验室调试程序(他们组也只有他一个人动手),看他边做边给我讲解。最后在开发机上做出来的时候,虽然不是我自己写的,但看他那么高兴,我也有一种分享到的成就感。后来我们组就用了他写的程序,他自己又抽空做了些拓展。

接下来就是做硬件方面的焊接工作了。没想到这项看起来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作却是非常的劳心劳力。很多次是早上起来带瓶水带些吃的到实训中心,一泡就是一天。我看到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不同的是他们是三三两两,而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做。在这个时候也有很多人帮助我,或是热心的帮我带饭,或是在我打盹儿的时候帮我做点焊接。大家都鼓励我,即使最后出不来东西,但是一定要坚持把它做完。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也这么对自己说,即使你做出来的是次品甚至不合格品,但是你一定要拿出来一件成品。

在要验收前,终于做了一件成品出来,不幸的是它真的是一件不合格品。帮我的那个男生做的已经出来了,所以最后应该还是我的焊接方面的问题。有一点灰心,想再重做来不及了,单是检查线路却也查不出来什么问题。那么就准备答辩吧。我对着电路图再看课本,发现以前很多觉得很难记的东西现在记起来容易多了,因为整天都在同它们打交道。5的引脚及其功能,ad转换器的,驱动器的,所有我用到的我都一再的看书了解,同时请教同学我看书过程当中的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现了以前焊接当中出的一些问题,能改的就改,不能改的,咳,要是时间再多一些,或者我能早点做好,要是不只是我一个人动手……算了吧,不要想那些如果,还是准备我自己的,做好我现在能做的吧。

还好,验收还算成功,得了3分,不是很高,但是我觉得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代表了我真实的水平,我觉得我对单片机的一些知识在这个动手的过程中真的是从无到有增长的。同时我也尽量不去想别人得了多少分,没有什么不平衡的,有些人付出的是努力,有些人付出的是风险代价,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点我早就了解。

最后,我发现自己对单片机竟然也有了一点兴趣,想暑假回家以后自己去买一些东西来做,再补一补汇编语言。有什么问题请教下以前的那些老同学好了,他们好厉害,在高中劳动课就成功的做出过调频收音机,大一暑假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电子竞赛培训接着比赛,不过后来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汗。看来要多保持联络,这次回家就好好找他们叙叙旧。

单片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我们的课程设计有两个主要资料:一个是出租车计费器系统(还包括255计数和50000计数);另一个就是温度报警系统。实习能够在实验室里做,也能够在寝室里自己做,我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寝室里做的。

出租车计费器的设计是第一周的资料,由于有了老师的设计图和程序,只需要改一下自己所要求的变量就好。单片机的编程用的主要是汇编语言,说实话,我对汇编语言谈不上掌握,充其量只是了解。学校安排的课程真的太少了,关于语言部分的学习只学了几节课的资料,整本单片机书的资料也是学了三分之一多一点。

第二周的资料就是温度报警系统的设计。这个资料没有现成的程序和设计图,需要我们真正亲手去编,最郁闷的莫过于画设计图。按照实验要求上的图画了出来,加载程序以后却不能正常运行,改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同学们电脑上软件的版本差异也影响了交流。有些元件的型号不同,但在选用时图形确很相似,致使选错了元件,影响了结果。

这两周的实习真的有点郁闷,程序里面的好多资料不懂,自我感觉是单片机我们所学的资料还不足以编出这两个程序,但是只好硬着头皮去看去理解。但在学习过程中也充满了乐趣,当看懂了程序的一些语句,画出了要求的设计图,那我喜悦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无论从知识上还是其他的各个方面。上课的时候的学习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单片机,只是从理论的角度去理解枯燥乏味。但在实习中见过甚至使用了单片机及其系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单片机知识的理解和水平。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又让我体会到了合作与团结的力量,当遇到不会或是设计不出来的地方,我们就会在qq群里讨论或者是同学之间相互帮忙。团结就是力量,无论在此刻的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团结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团结会有更多的理念、更多的思维、更多的情感。

单片机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老师和一些工作的朋友都曾说过,如果学好一门单片机,就凭这个技术这门手艺找一个好工作也不成问题。尽管我们在课堂学到的资料很有限,但在以后的学习中单片机还需要好好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学好了单片机也就多了一项生存的本钱。最后感谢老师对我们的精心指导和帮忙,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忙。

课程单片机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单片机设计心得体会怎么写?做完一个课程之后你又是你感想?请看下面:

两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其中包含着快乐,也有辛酸。

我们选的设计题目是“数字温度计”,大家都觉得这个题目是比较简单的。

其实不然,做了之后,发现设计电路虽然简单,但我们认为它真正困难的地方是程序设计,不过在我们同心努力下最终完成了。

我们刚选该题目时,真的是一头雾水,硬件电路不知如何下手,更何谈解决程序那块,因为我们所学的都是单片机方面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还比较少。

不过,我们三人也没偷下懒,迅速分工去查阅和收集资料。

我们去了图书馆借一些参考书,上网找一些相关资料,并且请教指导老师。

通过不断努力,终于把数字温度计的思路和模型定了下来并开始分一个人去焊接硬件电路,剩下的去整理和修改程序。

通过一番整理和修改后,在电脑上进行仿真,仿真成功后准备焊接电路板。

在焊接电路板中,我们首先对硬件电路进行布局,然后确认无误后,在电路板上进行焊接,这个过程我们觉得是做得比较快的,以至于后面出现了虚焊的错误。

焊接电路板完工,细心检查后,进行通电测试。

结果液晶lcd没有显示,通过检查,原来是lcd坏了,在换了块新的后,能显示显示值。

但还有个问题是,当报警电路不会报警,在请教老师后,发现走动蜂鸣器的电压太低了,是因为串接了一个太大的电阻。

然后,我们换了一个小电阻,但这时蜂鸣器却一直在叫,停不下来,不过,在我们三人的的细心检查下,原来是在放大电路的一端虚焊了,这说明我们焊接电路的技术还不够好。

在重新焊接那端后,数字温度电路终于成功实现功能,当时我们的心情都是无比兴奋和快乐的,因为我们两周的辛苦没有白费。

在完成单片机课程设计后,我们发现我们还有许多不足,所学到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以至于还有一些功能不能被动完成。

但通过学习这一次实践,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提高和巩固了单片机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软件方面。

从中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并让我们认识到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是多么重要。

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我觉得做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课。

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如何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课程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这次单片机课程设计我们历时两个星期,在我们班里算是倒数几组完成的吧,但经过这两个星期的实践和体验下来,我们又怎么会去在乎那个先后问题呢,因为对我来说学到的不仅是那些知识,更多的是团队和合作。

现在想来,也许学校安排的课程设计有着它更深层的意义吧,它不仅仅让我们综合那些理论知识来运用到设计和创新,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团队凝聚在一起时所能发挥出的巨大潜能!

单片机作为我们的主要专业课之一,虽然在大三开学初我对这门课并没有什么兴趣,觉得那些程序枯燥乏味,但在这次课程设计后我发现自己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对单片机的兴趣也在逐渐增加。

过没想到这项看起来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作却是非常需要耐心和精力在两个星期后的今天我已明白课程设计对我来说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间的团结,虽然我们这次花去的时间比别人多,但我相信我们得到的也会更多!

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大量的设计资料了。

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查阅这方面的设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是在做单片机课程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而我们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其次,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运用到了以前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如:cad制图、汇编语言、模拟和数字电路知识等。

虽然过去从未独立应用过它们,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我发现效率很高,这是我做这次课程设计的又一收获。

要养成注释程序的好习惯,一个程序的完美与否不仅仅是实现功能,而应该让人一看就能明白你的思路,这样也为资料的保存和交流提供了方便;在设计课程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德,但我们应该将每次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分析清楚,以免下次再碰到同样的问题的课程设计结束了,但是从中学到的知识会让我受益终身。

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会受益于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设计过程,好比是我们人类成长的历程,常有一些不如意,但毕竟这是第一次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并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交流经验和自学,若遇到实在搞不明白的问题就会及时请教老师,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

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我觉得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单片机的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

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

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通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助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

我认为这个收获应该说是相当大的。

觉得课程设计反映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但是更远一点可以联系到以后毕业之后从学校转到踏上社会的'一个过程。

小组人员的配合﹑相处,以及自身的动脑和努力,都是以后工作中需要的。

做了两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和感想。

我们的课程设计有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出租车计费器系统(还包括255计数和50000计数);另一个就是温度报警系统。

实习可以在实验室里做,也可以在寝室里自己做,我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寝室里做的。

出租车计费器的设计是第一周的内容,由于有了老师的设计图和程序,只需要改一下自己所要求的变量就好。

单片机的编程用的主要是汇编语言,说实话,我对汇编语言谈不上掌握,充其量只是了解。

学校安排的课程真的太少了,关于语言部分的学习只学了几节课的内容,整本单片机书的内容也是学了三分之一多一点。

第二周的内容就是温度报警系统的设计。

这个内容没有现成的程序和设计图,需要我们真正亲手去编,最郁闷的莫过于画设计图。

按照实验要求上的图画了出来,加载程序以后却不能正常运行,改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

同学们电脑上软件的版本差异也影响了交流。

有些元件的型号不同,但在选用时图形确很相似,致使选错了元件,影响了结果。

这两周的实习真的有点郁闷,程序里面的好多内容不懂,自我感觉是单片机我们所学的内容还不足以编出这两个程序,但是只好硬着头皮去看去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也充满了乐趣,当看懂了程序的一些语句,画出了要求的设计图,那我喜悦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无论从知识上还是其他的各个方面。

上课的时候的学习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单片机,只是从理论的角度去理解枯燥乏味。

但在实习中见过甚至使用了单片机及其系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单片机知识的理解和水平。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又让我体会到了合作与团结的力量,当遇到不会或是设计不出来的地方,我们就会在qq群里讨论或者是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团结就是力量,无论在现在的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团结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团结会有更多的理念、更多的思维、更多的情感。

单片机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老师和一些工作的朋友都曾说过,如果学好一门单片机,就凭这个技术这门手艺找一个好工作也不成问题。

尽管我们在课堂学到的内容很有限,但在以后的学习中单片机还需要好好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学好了单片机也就多了一项生存的本钱。

最后感谢老师对我们的精心指导和帮助,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

单片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我觉得做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如何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课程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这次单片机课程设计我们历时两个星期,在我们班里算是倒数几组完成的吧,但经过这两个星期的实践和体验下来,我们又怎么会去在乎那个先后问题呢,因为对我来说学到的不仅是那些知识,更多的是和合作。现在想来,也许学校安排的课程设计有着它更深层的意义吧,它不仅仅让我们综合那些理论知识来运用到设计和创新,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团队凝聚在一起时所能发挥出的巨大潜能!

单片机作为我们的主要专业课之一,虽然在大三初我对这门课并没有什么兴趣,觉得那些程序枯燥乏味,但在这次课程设计后我发现自己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对单片机的兴趣也在逐渐增加。

过没想到这项看起来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作却是非常需要耐心和精力在两个星期后的今天我已明白课程设计对我来说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间的团结,虽然我们这次花去的时间比别人多,但我相信我们得到的也会更多!

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大量的设计资料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查阅这方面的设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做单片机课程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而我们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要养成注释程序的好习惯,一个程序的完美与否不仅仅是实现功能,而应该让人一看就能明白你的思路,这样也为资料的保存和交流提供了方便;在设计课程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德,但我们应该将每次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分析清楚,以免下次再碰到同样的问题的课程设计结束了,但是从中学到的知识会让我受益终身。

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会受益于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设计过程,好比是我们人类的历程,常有一些不如意,但毕竟这是第一次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并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交流经验和自学,若遇到实在搞不明白的问题就会及时请教老师,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觉得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单片机的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

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通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助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

我认为这个收获应该说是相当大的。觉得课程设计反映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但是更远一点可以联系到以后之后从学校转到踏上社一个过程。小组人员的配合﹑相处,以及自身的动脑和努力,都是以后工作中需要的。

单片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做了两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和感想。

我们的课程设计有两个主要资料:一个是出租车计费器系统(还包括255计数和50000计数);另一个就是温度报警系统。实习能够在实验室里做,也能够在寝室里自己做,我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寝室里做的。

出租车计费器的设计是第一周的资料,由于有了老师的设计图和程序,只需要改一下自己所要求的变量就好。单片机的编程用的主要是汇编语言,说实话,我对汇编语言谈不上掌握,充其量只是了解。学校安排的课程真的太少了,关于语言部分的学习只学了几节课的资料,整本单片机书的资料也是学了三分之一多一点。

第二周的资料就是温度报警系统的设计。这个资料没有现成的程序和设计图,需要我们真正亲手去编,最郁闷的莫过于画设计图。按照实验要求上的图画了出来,加载程序以后却不能正常运行,改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同学们电脑上软件的版本差异也影响了交流。有些元件的型号不同,但在选用时图形确很相似,致使选错了元件,影响了结果。

这两周的实习真的有点郁闷,程序里面的好多资料不懂,自我感觉是单片机我们所学的资料还不足以编出这两个程序,但是只好硬着头皮去看去理解。但在学习过程中也充满了乐趣,当看懂了程序的一些语句,画出了要求的设计图,那我喜悦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无论从知识上还是其他的各个方面。上课的时候的学习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单片机,只是从理论的角度去理解枯燥乏味。但在实习中见过甚至使用了单片机及其系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单片机知识的理解和水平。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又让我体会到了合作与团结的力量,当遇到不会或是设计不出来的地方,我们就会在qq群里讨论或者是同学之间相互帮忙。团结就是力量,无论在此刻的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团结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团结会有更多的理念、更多的思维、更多的情感。

单片机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老师和一些工作的朋友都曾说过,如果学好一门单片机,就凭这个技术这门手艺找一个好工作也不成问题。尽管我们在课堂学到的资料很有限,但在以后的学习中单片机还需要好好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学好了单片机也就多了一项生存的本钱。最后感谢老师对我们的精心指导和帮忙,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忙。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