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说课稿(精选18篇)

时间:2023-11-07 11:12:32 作者:笔舞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说课稿(精选18篇)

一个良好的教案模板能够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反思环节。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模板的范例供您参考,希望能给您的教学工作带来启发。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评课稿

听了杨老师的课,感受颇深,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杨老师整个教学设计从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操作理解——技能的形成——运用知识,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认知过程。

条法则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认知冲突的积极性。

层次的`练习,再通过大量丰富的练习熟练计算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另外,杨老师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很到位,以身示范,每一个”=”都是用尺子画出来的。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评课稿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题中,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这个一要写的小一些,在十位数的右下方。在本节课中,突出了以下两大特点: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想法或困惑时,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反思,找到正确的方法并得出正确答案。在本节课中,我抛砖引玉的将问题抛出,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通过摆小棒,拨计算器,理解当个位上两数相加满10时,我们就会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变为一个十。在研究竖式计算时,我就点了一下,对于满10怎么向十位进1,孩子可以很好的接受。

其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在不同观点碰撞中产生绚烂的火花,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考交流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实际列竖式计算时,对于进到十位的小1的处理上不理想,有的学生将小1写的很大,我问答这个1要怎么写时,他们可以很清楚的说出要求。其次,有部分学生在自己第一次列竖式计算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38。

+24。

1

——62学生将小1自成一行。我下面要加强对学生做题的多练习,在练习中让孩子明白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

谢老师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如下特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是在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谢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口算大比拼”的环节,使学生在兴趣中开展今天的学习,一下子产生数学亲近感。再通过“变一变”,把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式题变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式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已有的知识能力自主迁移到这堂课中来,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计算方法所依据的数学原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谢老师多次组织学生用不同方法的估算,有的直接估计两位数加两位数,有的通过估计结果填写加数中某一位上的数字。这样的系列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估算的作用——确定计算结果的范围。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难点就是口算过程中需要进位的问题,也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和的十位上究竟是几。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口算方法后,谢老师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明确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口算的相同与不同点。学生在观察对比和交流小结中分享、思考,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不断地让学生的思维层次得到提升,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发展数学思考。

谢老师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设计了口算台历、自主编题、到玩具店买玩具等练习,由浅入深,由扶到放,并把数学知识有意识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孩子进行分层练习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对算法的理解。学生交流的时候,谢老师还特别注意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对学生容易产生的错误的细腻分析,给学生充分的耐心和鼓励,从而进一步达成基本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谢老师在课堂的舞台上,用自己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姿态、丰富的情感、真实及时的评价语和充满智慧的思维导航、课堂资源的捕捉,充分展示了她的教学艺术、教学机智和个人魅力。

文档为doc格式。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

今天听了x老师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例1。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x老师以学生乘船去鸟岛看鸟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x老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周老师利用了课本资源,把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条船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

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x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就如同学生的伙伴一样,和他们一起探讨。评价的语言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三、引导学生设计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许多方案,但在教学中,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好,而应通过学生的计算,来判断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能用的,并且应培养学生利用估算选择最佳方案。

四、x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计算数学提倡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比较好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算法,并能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又相对简便的一种进行比较熟练地计算,但x老师这里没有很好的把握,引导不够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掌握。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想想算算”,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的态度和初步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下面各题。

53+2036+4028+3057+20。

76+343+265+231+4。

57+876+648+529+4。

提问:口算时,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哪一位上?个位数呢?

2、口算。

(1)做第3页复习题。

(2)口算下面各题。

24+30+536+40+327+10+557+20+8。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第1题。

(1)出示例题36+43=。

(2)让学生先说说可以怎样进行口算?

(3)问:十位上的4要加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个位上的3呢?你认为36可以先加多少再加多少?这就要把43怎样分呢?把43分成40和3之后,可以怎样加?(师配合板书:36+43=)。

403。

(4)谁来告诉大家,口算36+43要怎样算?

2、教学例1第(2)题。

(1)出示例题57+28=。

(2)提问:按照第(1)口算的过程,这一题可以怎样算?

(3)你是怎样想的?师配合板书。

(4)再指名几人口述57+28的口算过程。

(5)问:这道题可以怎样算?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也就是几十几加几十几。口算时,可以先把第二个加数分成几十和几,然后把几十几先加几十,再加几,就可以算出得数;还可以按照刚才相处的'方法算出得数。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1)小黑板出示,指名3人板演,一组一组算,其余做在书上。

(2)检查得数。

(3)比一比,说一说。

(4)指出: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直接先加几十,然后再加几;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得数,老师板书。

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2~3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评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几节课听下来,我感觉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1、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桌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由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显然提出的乘车方法也就很多。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由乘车方案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也有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演,此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学生说了自己计算的过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竖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老师们都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据板书的竖式,但对于如何计算,老师们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算法,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从十位算起,对于这些竖式的计算方法,老师并没有提示孩子非得从个位加起不行,而是给学生留有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空间。

4、巩固练习以基本的笔算开始,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

由此,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

今天听了李老师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一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李老师以学生乘船去鸟岛看鸟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李老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李老师利用了课本资源,把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条船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

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就如同学生的伙伴一样,和他们一起探讨。评价的语言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三、引导学生设计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许多方案,但在教学中,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好,而应通过学生的计算,来判断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能用的。

四、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计算方法,有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五、李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计算数学提倡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比较好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算法,并能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又相对简便的一种进行比较熟练地计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

今天听了xx老师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例1。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xx老师以学生乘船去鸟岛看鸟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xx老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xx老师利用了课本资源,把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条船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

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xx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就如同学生的伙伴一样,和他们一起探讨。评价的语言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三、引导学生设计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许多方案,但在教学中,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好,而应通过学生的计算,来判断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能用的,并且应培养学生利用估算选择最佳方案。

四、xx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计算数学提倡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比较好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算法,并能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又相对简便的一种进行比较熟练地计算,但xx老师这里没有很好的把握,引导不够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掌握。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中,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虽然学生有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但仍有部分学生不是很清楚。为了进一步突破进位的.难点,在教学中毛老师设计了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再计算这一环节,通过先动手体验后讲解的过程,让学生先自己找出好的计算方法,再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有了这一满十进一的发现和理解,这时学生再进行笔算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注意进位。特别是为了学生更好掌握进位加,毛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是先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显感受到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加深学生的进位加的理解。从老师在下面巡视情况来看,孩子们计算基本上都对了。个别孩子没加上进位的1,毛老师请孩子说说算理是怎样的,强调进位的小1不要忘了写和加进去。

这节课毛老师还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在练习中展现学生的一些漏进位、忘记加进位1或个位不满十就进位的种种情况,让学生自己发现来改正。另外老师还注重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注重孩子倾听,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上课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从不知认真听,到认真倾听,注重从这一方面来对孩子的培养,再有及时对孩子的评价。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

1、在学具操作中,理解进位原理。

低年级学生特别依赖于已有经验和直观思维,抽象的计算只有放在一个具体情境中和具体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热情。陈老师在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后,提出用摆小棒和拨数珠的方法来验证答案。其中摆小棒延用了教学口算时的方法,学生摆小棒发现4根和6根合起来可以捆成1捆,3捆加1捆再加1捆得到5捆,能够形象地表现出为什么进位,与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比较接近,他们的操作活动也比较顺利。拨数珠要根据10个一是1个十,去掉个位上的10粒数珠,同时在十位上添1粒数珠。引导学生注意十位上的计算是3(个十)加1(个十)再加1(个十),得到5(个十)。能够很清楚地显示出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比摆小棒更容易过渡到竖式计算上面。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初步理解了进位的原理,积累了相应的经验,有利于学生从形象到抽象地看待进位,逐步形成计算思路,掌握算法要领。

2、关注教学细节,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摆小棒和拨数珠的基础上教学笔算,学生已经会按照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写出竖式,陈老师联系10根小棒捆成1捆,以及拨去个位上的10粒数珠在十位上添1粒数珠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个位上4加6得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并指导学生十位右边写一个小小的1,在个位上写0,叫进1写0。竖式十位上的计算,陈老师也梳理得很细致,让学生说清3+1+进位1=5。在学生计算出得数50后,陈老师继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据说笔算的过程和方法,轻声说、同桌说、齐说、小老师领着说,学生在反复说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了计算的过程及方法。

3、总结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这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掌握的.计算法则,相比相同数位对齐这种说法,上面的说法更适合低年级学生。个位相加满10的,要向十位进1把怎样进位总结得很清楚、很具体,也很有操作性。

教材中总结方法是出现在试一试后面,你能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些什么吗?或许放手让学生说,他们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个所以然来,之后教师再适当概括也可以。

总的来说,本课陈老师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和方法,这一过程做得很扎实,但本课的容量偏少。教学中有些要适当舍弃,让学生得到足够的练习。在练习中出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教师也要适当讲解,因为之前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只要求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笔算并不比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简单,学生容易出错。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想想算算”,练习一第4~6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下面各题。

2、学生做第4题复习题,然后口答,老师板书。

3、口算下面各题。

32+2546+1327+32。

37+2546+1727+23。

4、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第(1)题。

(3)提问:把43分成40和3以后,要从96里怎样来减?

(4)请小朋友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把第4页上例2的第(1)题算一算,在方框里填上数。

2、教学例2第(2)题。(同上)。

3、提问:根据上面两题的计算,你能说说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2)检查订正。

(3)指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实际上就是用连减的方法,先减几十,再减几,算出得数。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3、做练习一第4题。

(1)指名4人板演,一组一组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人做两组(4道)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5、6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4.练一练。

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点研究第二题72-4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评课稿

李老师执教的本节课是学习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街景》中信息窗1,具体内容有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本情境图呈现的.是两位同学到市府大楼前参观的景象:高耸的市府大楼、漂亮的街灯、欢庆的气球等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由于大楼宏伟高大、街道很长,气球比较多,这些信息都无法直观的表现出来,采用了对话、表格的形式展现这些数据。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必须进行的一步,学生在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解决一个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等内容的基础。下面针对本节课的听课情况做简单评价:

1、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较强,教学过程中比较放得开,语言具有幽默性,为学生创设了轻松地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有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用自如且学习效果较好,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学习、讨论热情高涨,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突出,对教学重点做到重点讲解,学生掌握效果好,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1、教师还要加强教学语言的锤炼,去掉随意性,使自己的教学语言严谨科学,更具规范性,突出学科特点。

2、板书设计上还要多下功夫,过于杂乱,字稍潦草。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位于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期。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孩子们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既注重了口算,又继续介绍竖式计算,体现了计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二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孩子已经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能正确地进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本班的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深化积极的学习情感。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具:小棒课件实物投影仪。

四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因此第一个教学大环节是。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两个孩子在停车场收集到的27和8这两个数据,来揭示新知,而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情景图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增添了一个新的数据11,让孩子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在已经学过的算式中选择11+8和27+11来谈谈自己的算法。接着让孩子尝试算27+8,在孩子尝试后,询问孩子:你在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并引出新知,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二、操作实践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孩子遇到了27+8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呢?请孩子用。

用小棒边摆边思考并说一说,7和8相加满十了,你是怎么办的?

接着四人小组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8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2)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7根里拿出2根和8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活动2、展示算法。

这个活动主要研究竖式计算.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活动3、小结。

在计算27+8的时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满十,我们是怎么办的呢?

在孩子们通过自我小结以后揭示课题并进行板书。

活动4巩固练习:课堂活动1圈一圈算一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因此,在教学例题2时9+75。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计算9+75,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汇报。并根据孩子的汇报板书计算方法。这也有助于促进孩子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示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体现求异思维。

四、主要是处理练习题。

1、巩固练习课堂活动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37+6的?

2、深化练习课堂活动3说一说和的十位上是几?

这里主要是要孩子通过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说一说和的十位是几?是怎么得出来的?

五、小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游戏:抢答赛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中山路小学胡蓉。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91—92例一,练习十九第一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教材在91页呈现了二年级同学准备做船“去鸟岛”的热闹场景。图中给出了二年级四个班各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的人数,为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提供了现实背景。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构建起适合自己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算法多样化,感受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为了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以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生机。

1、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探索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的引入以鸟岛美丽的画面,配以声音吸引学生,接着创设了去鸟岛参观的情境,观看鸟的动态的形象。在练习中,把枯燥的练习题变成了一分钟比赛的形式、鸟儿出题、购买鸟岛纪念品一系列有趣、有挑战性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好胜的心理,从而诱发他们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2、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我们的教育要关注个性化学习,由于学生生活情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设计合理的“乘船方案”,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交流,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不同的想法。

3、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视为教与学的素材,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性的。“情景链”,并从中赋教学所需的“问题串”,对教学中加法的处理作了适当调整,利用乘船的第二方案,按班级顺序上船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由学生提出相应两个问题后,尝试减法的口算方法。练习“一分钟比赛、小鸟出题、购买鸟岛纪念品”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的问题情境法和探究学习法。

4、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个人的学习效果虽然离不开他的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可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动力性质。因而在学习中,务必重视情感、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做、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归纳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5、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本质上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如23+31,可以分解为:23+30=53,53+1=54。他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因此,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我注意渗透这种转化的思想,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4个部分:

创设情景,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

合作探究,引导主动进行认知结构;

巩固应用,强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

拓展延伸,运用新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

这样的安排,参照了小学数学认知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产生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获得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一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迎合学生依赖情境,产生学习欲望的学习心理,让他们在这个动态的场景中交互情感、态度,产生学习的需要。

以学生熟悉喜欢的春游为情境,嘉乐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鸟岛,怎样做船才合适?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自然就会得出两个班坐船去最好。那么哪两个班去最好呢?又是学生必须得解决的问题?继而引出学生练出算式:23+31、39+32、39+31、39+23、32+31、32+23这一系列的算式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算法口算算法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也让学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目的性。

(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这一个环节是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23+31,你会算吗?和同桌小朋友交流一下。

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估计学生会出现多种计算方法,20+30=50,3+1=4,50+4=54;3+1=4,20+30=50,50+4=54;23+30=53,53+1=54。

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因此教师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两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哪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有一些困惑:教科书上在教学23+31=?和32+39=?时出现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计算方法上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优化。如何缓解这两种方法之间的矛盾。

(三)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性的“情景链”,并从中赋教学所需的“问题串”,对教学中加法的处理作了适当调整,利用乘船的第二方案,按班级顺序上船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由学生提出相应两个问题后,尝试减法的口算方法。练习“一分钟比赛、小鸟出题、购买鸟岛纪念品”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也为下一节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做了铺垫。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评课稿

今天听了李林涛老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一课,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情境导入以旧引新,渗透先分后和解题策略。

2、注重了算理的直观呈现。

3、练习设计有层次。

(1)充分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培养几何直观。

教学时,李老师先让学生把想法用点子图表示出来,然后交流汇报。这时要有效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体会“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但李老师在这个的教学环节占用了较大时间。

在研究笔算方法的算理时,应充分利用点子图,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培养几何直观。在研究竖式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再在点子图上分一分,并把四次相乘得出的结果都在图上圈出来,沟通算理与算法的关系。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教师追问:为什么最后要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学生自然就会理解。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在交流14×12的多种算法时,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和点子图的比较、归纳和分类,体验方法的异同,掌握解题的策略。例如,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方法都是‘先分后合’”“分开以后,数变小了,就会算了”“‘分’”了以后就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答了”,体会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能还会比较每一种方法的优劣,“把12分成10和2,比较好计算”“把12分成两个6,两部分的数相同,只要计算一次乘法再加就可以了,也比较好计算”,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这方面我觉得李老师引导不够。

课题出示应置于学生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算式后;机智把握课堂教学失误,教师出错要学会把出错原因“推”给学生,鼓励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敢于提出。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这部分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吧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10进1”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使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例题的得数是整十数,“试一试”的得数不是整十数,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满10进1”的原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四点: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在100以内)。

2、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况能力。

3、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yu结果。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爱学数学的好习惯。

(三)重点。

(四)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新的算法,问题的解决和算法的得出融合在一起,这样安排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讨论法讨论、交流,学生易于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创设更多的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的机会,使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如: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去发现新知,构建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以致用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学完新知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增长智慧,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

安排20以内的口算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来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探索算法。

学生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教具来演示满十进一的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用“满十进一这一步在竖式中怎样表示”来引出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并小结。

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熟悉计算过程。通过与之前所学做比较得出课题进位加,并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四)练习与总结。

在小结的基础上完成练习。在练习中有理论作为指导。最后做出全课总结。

(五)作业。

安排了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评课稿

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明确了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的道理,在用竖式计算时只是形式不同,但算理相同,计算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时,由于是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出示算式之后,大部分学生能说出计算过程,只是速度比较慢。这节课虽然算理相同,计算的难度不大,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强调两方面的教学内容:

1、竖式的书写格式与规范;

2、竖式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规范学生的书写是很重要的,小到竖式从哪个位置开始写起,画横线用直尺比着画,我都要严格要求。利用“个”、“十”的字样指导学生区分个位和十位,得数也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新授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总结:“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要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一节课下来,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竖式写法基本规范、整洁,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受口算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数位对不齐,还有一些问题是学生还没有适应竖式的写法,练习不够引起的,如,横式上的得数不写。当然这些问题预先都有想到,学生不可能一学就会,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会注意,多加强调,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