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教案(实用15篇)

时间:2023-11-24 16:21:29 作者:BW笔侠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提前准备教学材料,并确定教学的时间安排,提高教学的效率。希望大家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制定出更好的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案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略)。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193≈87≈896≈253≈。

二、新授:

1.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24÷3≈教师问:大约是什么意思?求它们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4、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5、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情景的创设,解决了数学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胆对教材进行整改。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如果按照一期教材进行处理,学生虽然也能掌握知识,但是新课程数学教学内容最大的转变是生活化和综合化,而老教材在这一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根据估算这一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大胆对教材进行整改。实际上,在教学之前,我就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书本上的例题用不用?由于书本上的例题完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最后我决定不用。在删除原有例题的基础上,我以当前比较敏感的话题——台湾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解决有关“台湾”的一系列数学问题来完成教学,把数学学科与思品学科有机整合,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结合了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我的决定是对的。因为数学教学的目标由过去的发展“双基”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演变为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通过一些有关台湾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从而加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增强责任感,进而坚定学习信念。

2、机智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情况。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在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教案预设以外的新情况,若不及时进行调整,会令人遗憾。我觉得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在于当学生解决364300÷9≈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我灵机一动,补充了一道3547÷5≈来加强估算合理性的训练。有的'学生把3547估成3500,有的学生把3547估成4000,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没想到这一不露痕迹的小小变化,能产生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在碰撞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升华,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这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根据课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情景的创设,解决了数学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胆对教材进行整改。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如果按照一期教材进行处理,学生虽然也能掌握知识,但是新课程数学教学内容最大的转变是生活化和综合化,而老教材在这一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根据估算这一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大胆对教材进行整改。实际上,在教学之前,我就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书本上的例题用不用?由于书本上的例题完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最后我决定不用。在删除原有例题的基础上,我以当前比较敏感的话题——中国台湾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解决有关“中国台湾”的一系列数学问题来完成教学,把数学学科与思品学科有机整合,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结合了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我的决定是对的。因为数学教学的目标由过去的发展“双基”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演变为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通过一些有关中国台湾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从而加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增强责任感,进而坚定学习信念。

2、机智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情况。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在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中,往往。

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教案预设以外的新情况,若不及时进行调整,会令人遗憾。我觉得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在于当学生解决364300÷9≈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我灵机一动,补充了一道3547÷5≈来加强估算合理性的训练。有的学生把3547估成3500,有的学生把3547估成4000,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没想到这一不露痕迹的小小变化,能产生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在碰撞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升华,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这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根据课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3、注重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我还做到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上台“多唱戏”。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后,我请了一位知识接受比较慢的学生,鼓励她完整的表述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做到把阳光洒到每一个角落。相信这个学生通过训练,发言的欲望会不断增强,交流的能力也会提高。

4、存在的问题。

由于要对教材进行整改,在选择信息时,还要注意数据的合理性,例如在开。

放型练习中,以这样一道题:台湾省终年不冷不热,长夏无冬,每年4-11月是中国台湾的夏季,8个月的总温度只有176摄氏度,估计一下,中国台湾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多少摄氏度?176÷8≈,如果把176估成200,中国台湾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摄氏度,而实际情况中国台湾夏季的平均气温是22摄氏度,因此教案设计时一定要严谨。

总之,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讲求策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估算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前只作为选学的内容,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学习估算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现在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新大纲、新数学标准中,对小学数学有许多变动,其中一条就是加强估算的教学,不像过去对于估算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且更加注重灵活性、应用性。但是这种灵活性不能是随意性,还必须有优劣的评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教材,掌握方法,让学生能学到即方便又准确,而且还实用的估算方法。

433÷4≈?

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们自己选出最好的估算方法,即“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在达到共识之后进行巩固练习,而后借用“幸运52”上的“看商品猜价格”游戏放松课堂气氛(猜商品价格应该从整数猜起,逐步缩小范围,实际上也和估算有关),游戏结束,把估算运用到生活实际应用中(结合运动会上本班运动员成绩的一些数据进行估算),最后要求学生明确在实际生活中,被除数有时只能取(近似值)多,而有时只能取(近似值)少,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实用性。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二、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

438÷4≈?

师:我想请同学上黑板写出你的估算过程。

生1:438÷4≈400÷4=100。

生2:438÷4≈420÷4=105。

生3:438÷4≈440÷4=110。

生4:438÷4≈432÷4=108。

……。

师:刚才上来的同学都做出了很精彩的估算结果,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些同学的估算方法谁最好。

生:我认为生1的最好,因为估算时应该把被除数四舍五入到最高位。

生:我认为生3的最好,它的答案最接近精确值。

生:我也认为生3的最好,它的估算最简单。

生:不是最简单的,生1的最简单。

生:生1的简单是简单,但是结果相差太远了。

……。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好,很热烈,现在你们认为谁的方法最好?

齐声:生3的最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的方法又简单又接近答案。

师:对了,我们在估算的时候,不但要方便,而且最好还能准备一点,也就是“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估算的目的。下面一些算式要求同学们估算,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做到即方便又准确。

118÷4276÷92214÷77403÷8。

250÷6814÷83710÷96105÷2。

同学们十分精彩地完成了练习。

教学反思:本课我将教材做了全面的的修改,从例题到应用,都是用学生刚刚参加过的校运动会为背景,表扬了为班级拼搏的.运动员,进行一次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创设亲切、愉快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打破常规,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估算的本质和目的,从而掌握估算。计算题的估算精确范围比较宽松,一般情况下正负误差均可。这正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时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除了教学书本上的方法外,还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出与书本不同的方法。只要在合理误差的范围内,能迅速地口算估出答案的,均予以肯定,从中又找出“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这样一个不是定义的定义下进行最精彩的估算。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先试估算,再让他们自己观察、对比、讨论、辩论,最后达成共识,老师在其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学生自己找到好的估算技巧,比老师直接的传授要好得多。

不足:在学生试估算时,学生说出了四五种后还硬要学生再想方法,本意是为了有更多的对比材料,谁知弄巧成拙,让学生不知所措。

片段二:出示例题。

师:想一想,这道题如何估算?

学生1:96÷5≈100÷5=20(人),我们确实有20名运动员,刚刚好。

师:同不同意?

学生:同意……不同意……。

师:有同学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

学生2:我班有20名运动员,96元只能买19瓶,不够。

学生3:买东西钱要带多,不能带少。

学生4:这一题被除数只能往少的方向取近似值。

……。

师:对了,有时候我们还得看实际的情况,不能盲目的估算。买东西就属于这种情况,买东西钱带少了是买不到东西的。

出示例题。

师:想一想,这道题如何估算?

学生1:110÷4≈100÷4=25(条)。

学生2:不对不对,你把人数看成100近似值,那另外十个人不就没凳子坐了吗?

学生:说的有道理……。

师:很好,同学们真聪明,这一题跟上一题又不同了,像坐凳子,坐车,坐船类似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人数给取少了,否则就有人没有凳子,车,船可坐了。通过这两道题,同学们知道在生活中的估算,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这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三个层次:第一,以生活情境(运输蔬菜图)提供条件,从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第二,根据除法算式,学生根据不同的算法说出不同的算理。第三,做一做(1、2两题)。在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时,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与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性,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处理:

1、由于主题图与学生的生活相差较远,所以采用学校最近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作为信息让学生解决问题。

2、此课之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并运用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

二、设计理念:

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使学生由间接接受转化为直接参与,从而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发展呢?我设计此课时,将重点放在引题、算理的推导与练习的设计上。引用学校开展的活动与学生进行聊天,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导课,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算理,最后设计了几道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口算除法的含义,理解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算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正确口算。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昌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算理。

教学难点:商末尾比被除数末尾少一个0的除法口算。

四、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会新知识,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

(1)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从而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60÷3的不同口算方法,重点理解6÷3这种口算方法的算理。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让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宽思路,彼此受益。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部分学生的领悟能力较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明算理时,教师借用直观的小棒图来帮助有些学生的`理解,化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过渡。

商末尾比被除数末尾少一个0的除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很多学生往往利用前面学习的经验,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几个0。这里,我不仅让学生说清算理,还安排了判断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4)注重练习多样化。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习的多样化,既有学生平时最熟悉的口算比赛,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安排了聪明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反思。

今天的课,还存在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不够,对学生的评价贫乏等,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略)。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

193。

87。

896。

253。

二、新授。

1、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243教师问:大约是什么意思?求它们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4、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5、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教学反思:

本课我打破常规,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估算的本质和目的,从而掌握估算。计算题的估算精确范围比较宽松,一般情况下正负误差均可。这正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时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除了教学书本上的方法外,还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出与书本不同的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三)应用。

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代表进行列式,教师总结。

(四)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解决难题的?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导案

估算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前只作为选学的内容,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学习估算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现在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新大纲、新数学标准中,对小学数学有许多变动,其中一条就是加强估算的教学,不像过去对于估算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且更加注重灵活性、应用性。但是这种灵活性不能是随意性,还必须有优劣的评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教材,掌握方法,让学生能学到即方便又准确,而且还实用的估算方法。

433÷4≈?

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们自己选出最好的估算方法,即“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在达到共识之后进行巩固练习,而后借用“幸运52”上的“看商品猜价格”游戏放松课堂气氛(猜商品价格应该从整数猜起,逐步缩小范围,实际上也和估算有关),游戏结束,把估算运用到生活实际应用中(结合运动会上本班运动员成绩的一些数据进行估算),最后要求学生明确在实际生活中,被除数有时只能取(近似值)多,而有时只能取(近似值)少,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实用性。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二、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

438÷4≈?

师:我想请同学上黑板写出你的估算过程。

生1:438÷4≈400÷4=100。

生2:438÷4≈420÷4=105。

生3:438÷4≈440÷4=110。

生4:438÷4≈432÷4=108。

……。

师:刚才上来的同学都做出了很精彩的估算结果,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些同学的估算方法谁最好。

生:我认为生1的最好,因为估算时应该把被除数四舍五入到最高位。

生:我认为生3的最好,它的答案最接近精确值。

生:我也认为生3的最好,它的估算最简单。

生:不是最简单的,生1的最简单。

生:生1的简单是简单,但是结果相差太远了。

……。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好,很热烈,现在你们认为谁的方法最好?

齐声:生3的最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的方法又简单又接近答案。

师:对了,我们在估算的时候,不但要方便,而且最好还能准备一点,也就是“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估算的目的。下面一些算式要求同学们估算,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做到即方便又准确。

118÷4276÷92214÷77403÷8。

250÷6814÷83710÷96105÷2。

同学们十分精彩地完成了练习。

教学反思:本课我将教材做了全面的的修改,从例题到应用,都是用学生刚刚参加过的校运动会为背景,表扬了为班级拼搏的运动员,进行一次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创设亲切、愉快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打破常规,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估算的本质和目的,从而掌握估算。计算题的估算精确范围比较宽松,一般情况下正负误差均可。这正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时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除了教学书本上的方法外,还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出与书本不同的方法。只要在合理误差的范围内,能迅速地口算估出答案的,均予以肯定,从中又找出“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这样一个不是定义的定义下进行最精彩的估算。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先试估算,再让他们自己观察、对比、讨论、辩论,最后达成共识,老师在其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学生自己找到好的估算技巧,比老师直接的传授要好得多。

不足:在学生试估算时,学生说出了四五种后还硬要学生再想方法,本意是为了有更多的对比材料,谁知弄巧成拙,让学生不知所措。

片段二:出示例题。

师:想一想,这道题如何估算?

学生1:96÷5≈100÷5=20(人),我们确实有20名运动员,刚刚好。

师:同不同意?

学生:同意……不同意……。

师:有同学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

学生2:我班有20名运动员,96元只能买19瓶,不够。

学生3:买东西钱要带多,不能带少。

学生4:这一题被除数只能往少的方向取近似值。

……。

师:对了,有时候我们还得看实际的情况,不能盲目的估算。买东西就属于这种情况,买东西钱带少了是买不到东西的。

出示例题。

师:想一想,这道题如何估算?

学生1:110÷4≈100÷4=25(条)。

学生2:不对不对,你把人数看成100近似值,那另外十个人不就没凳子坐了吗?

学生:说的有道理……。

师:很好,同学们真聪明,这一题跟上一题又不同了,像坐凳子,坐车,坐船类似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人数给取少了,否则就有人没有凳子,车,船可坐了。通过这两道题,同学们知道在生活中的估算,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教学反思:

这部分中,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新知,估算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一次掌握了估算要在具体的环境中来考虑,结合实际选取最合适的近似数。然后运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真切地感觉到估算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从而体现了估算的应用性。这一部分课本没有涉及,完全是对课本的延伸和扩展,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没有安排更进一步的探讨。本人对这部分的加入是否恰当没有十分的把握。

数学教案-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1、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24个十呢?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20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口算20×3这样想:

2个十×3=6个十=60。

3.p2例2。

(1)显示例2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掌握其数量关系。每堆有300块小木块,一共有4堆。

(2)让学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块。

(3)让学生口算结果,并说出怎样想。

(4)小结:求4个300是多少,用300x4计算。这样想:

3个百×4=12个百=1200。

三、练习设计:

1.p1“做一做”.2.p2“做一做”.

四、作业:

1、复习p1例1、p2例2.2.p4第1、2题。

数学教案-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00×3=200×9=250×4=300×5=。

24×3=60×4=240×2=19×20=。

30×70=600×3=80×90=18×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42959176928170。

二、探究新知.。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6)反馈练习:714×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使学生明确:

295接近300,95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近似数是300.295×9,可以这样估算300×9,得2700.过程如下:

(米)。

答:小王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米.。

(3)用准确数计算.。

295×9=2655(米)。

2655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得2700.。

说明估算和实际乘的结果相同.。

(4)反馈:584×6.。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说一说把第一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是多少?(口答)。

826×3488×6206×4692×4310×7。

(2)195乘以4大得多少?估算的结果比乘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调查一下:

1.本校有学生()人,大约是()人.。

2.本街道(居民楼或本村)有居民()人,大约()人.。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提到反思,我既没有高深的理论,更没有高屋建瓴的见解。只想把讲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这节课中出现的让自己最有感受的两个小插曲再现给大家。

插曲一:导入带来的心慌。

除数是一位的口算除法是学生能够正确、快速估算的基础。在复习带新课这一环,我出示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卡片,以开火车形式让学生口算说得数,然后想通过出示124÷3这个算式,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题比较麻烦,不能马上说出结果,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这个自让我认为水到渠成的设计,却出现了小差错。在学生两轮开火车时,有几个孩子答的不是很顺畅,可当我出示那个较麻烦题124÷3时,一个孩子却快速地说出了得数:“老师,这道题商41余3。缺乏教学机智的我,真有些茫然不之所措,心慌了,按套路很牵强的导入到例题的学习中。还记得课下,那个扰乱我思路的孩子兴冲冲的来到了我的身边问:“老师,我表现的好吗?”

我勉强的笑了笑:“好!”看着那天真的孩子,我不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再思考。我认为自己的教学机智短少是其一,更主要是自己在课的设计上还是有所欠缺。只是单线的考虑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与估算的关系,而未考虑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当学生遇到124÷3还是在努力快速的寻求答案,并未产生丝毫的.估算意识。而我去想借此,让学生去理解估算的现实意义,多牵强的想法。这是导致这一环节不尽人意的原因所在。还记得杨主任在以前导课的时候曾经说过:“好的课的开头,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所设计的环节能巧妙的溶为新知。”

怎么来体现这一点让学生乐于接受呢,为此,我又对本课的开头做了新的设计:

(2)老师知道我们每个孩子都是读书小博士,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一页,注意老师给你们30秒的时间,你能估算出这页有多少个字吗?想想用什么办法。

数学教案-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6)反馈练习:714×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使学生明确:

295接近300,95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近似数是300.295×9,可以这样估算300×9,得2700.过程如下:

(米)。

答:小王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米.。

(3)用准确数计算.。

295×9=2655(米)。

2655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得2700.。

说明估算和实际乘的结果相同.。

(4)反馈:584×6.。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说一说把第一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是多少?(口答)。

826×3488×6206×4692×4310×7。

(2)195乘以4大得多少?估算的结果比乘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调查一下:

1.本校有学生()人,大约是()人.。

2.本街道(居民楼或本村)有居民()人,大约()人.。

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24个十呢?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20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口算20×3这样想:

2个十×3=6个十=60。

3.p2例2。

(1)显示例2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掌握其数量关系。每堆有300块小木块,一共有4堆。

(2)让学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块。

(3)让学生口算结果,并说出怎样想。

(4)小结:求4个300是多少,用300x4计算。这样想:

3个百×4=12个百=1200。

三、练习设计:

1.p1“做一做”.2.p2“做一做”.

四、作业:

1、复习p1例1、p2例2.2.p4第1、2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30÷360÷6。

48÷484÷480÷290÷3。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三、引导学生学习。

1、出示主题图:根据你的观察,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3、自学提示(一):(1)平均每人分多少张?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

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2)60÷3=?想()。

(3)、把6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4、自学提示。

(1)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2)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5、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四、学习检测:。

630÷9=2100÷7=3000÷6=7200÷9=。

2400÷6=63÷3=280÷7=400÷8=。

五、课堂练习.

必做题:p16做一做。

选做题:。

1、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2、完成课本练习三第1、2题。

数学教案-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00×3=200×9=250×4=300×5=。

24×3=60×4=240×2=19×20=。

30×70=600×3=80×90=18×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42959176928170。

二、探究新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