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书心得大全(17篇)

时间:2023-12-05 10:26:04 作者:紫衣梦

读书心得是传递思想和传承智慧的媒介,可以使读者之间形成共鸣和交流。接下来,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书心得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

暑假期间,上个学期学校推荐老师参与读书活动,让每个老师在读书中成长,我挑选了王晓春老师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不仅,新颖的前言阐述深深的吸引了我;书内的案例以及王老师对案例点评引起我深深的思考。那里面许多精彩语句深深吸引我,许多的教学案例自己就亲身经历过,从中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读后,我觉得自己完全不够一个聪明的教师,于是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

在这本书中管理压倒教育,甚至冒充教育,我们对此已司空见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教育离不开管理,但是教育科学不是管理科学。教育本是科技含量很高,很需要创造性的一种职业。

所以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教师中》说过:“我们要把“教育”的大旗高高举起来,让“管理”最多只作为一面配旗,飘在后面。这不是因为我看不起管理者,只因我是一名教师,我得守住自己的阵地。

其实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就像王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这是《做最好的教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

所以以后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觉都那么累了,可效果却一般。反思我的工作:为什么我感觉那么累,效果却一般呢?然后我读了王晓春 老师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后,我发现我应该改变一下我 的思维方式了。其实我们每天的学习、上课都是在研究,都是在进行着教育实验。有人说实践+反思=成长,其实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而不是靠嘴巴吃饭的职业,我们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研究型的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要时常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向着做一名聪明的教师这个目标前进。

读完《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一书后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存和求知的能力。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书心得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拜读了肖川老师主编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后,觉得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有思想的人。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情”“心”“志”俱全。“情”者,能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的权利和权益,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都能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心”者,做教育的有心人。别人发现不到的问题,你能发现;别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能解决;别人不乐意做的事情,你乐意去做。育人之事,没有巨细,点点滴滴都潜移默化,最需要心到和心细。心到,事则易;心细,事则成。教育的经验和智慧就从心到和心细中来。“志”者,“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成名成家,但不满足于成绩,不沉溺于荣誉。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嘲讽,顶得住挫折,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情、心、志俱到,思维便灵敏,境界便高远,情感便丰富,思想便成熟!

思想从哪里来?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在反思中不断升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因此,我们应常常“三省吾身”,认真地解剖自己:当学生违纪时,我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的课上得不好;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是否由于上课未听懂根本就不会做……只有勤于学习的人,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借鉴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只有不断地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检验理论,同时又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实践,在反思提高思想认识,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书心得

读着这本《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常常会被触动心灵,忍不住提笔做些读书笔记。暑假前学校新进购一批教育类书籍,我挑了两本肖川老师主编的书。我想肖川老师认为值得一看的文章,那一定很值得一看。

第一次读到艾米莉·迪金森的《假如我能使一颗心》,我就喜欢上这首诗歌了。诗歌十分简短: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忧伤/我就没有虚度此生/假如我能使痛苦的生命有所慰藉/在酸辛中获得温情/或是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窗中/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诗歌流露出的情感,简单而高尚。肖川老师把这首小诗编入“师生之间”专栏,读起来好像又多了一层含义。

这首诗歌引出了肖川老师曾经的教师宣言。我走进教育,走上讲台,并不曾有过什么誓言。当我看到肖川的教师宣言时颇感震撼,这个宣言摘录如下,以让自己日后闲余能常常记起:“我自愿投身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薪火承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导而弗牵。修身养德,明耻教善。求真求实,从教谨严。吐故纳新,创设明天。呕心沥血,竭诚奉献。纵有千种诱惑,万般磨难,我矢志不渝,勇往直前。”

我想,也许除了教师之外,没有哪一个职业的誓言会像入党宣誓的誓词一样,隐含着牺牲,隐含着奉献。

这里的善良、爱与奉献,应该可以成为教育的关键词。

《教育语粹》一文则集中了罗素、尼采、帕斯卡尔、苏霍姆林斯基四位大师的精彩言论,智慧之光耀人眼目。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了爱的教育。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快乐,谁就感觉不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道德越是高尚的人,就越能驾驭自己的感情,越善于爱人。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总是特别容易触动人,而且百读不厌。教育就是这么一个善良的事业,因为她首先要求教育者需有善良的灵魂,她时时处处在强化这么一个善良的目的。你说,身处教育之中的人能不时刻经历着荡涤心灵的事情吗?所以,我总觉得教育者较之于其他的职业者,更能感觉到教育对一个心灵的涵养功效。

肖川在《受过教育的人》一文中写道: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著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受过教育的人,并不就是一个完人,一个“高大全”的人,但是他一定善于学习,勤于自我反思,不断追求生命的更高境界;他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或弱点,有这样那样的软肋和局限,但是他能正视自我,不文过饰非;他能够从善如流,并不断地开拓生活和自由。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听着挺在理,但感觉似乎要求高了点,因为相形之下,似乎自己都不属于受过教育者之列,不过,好好努力吧,不完美的人带着不完美的人去追求完美,也是很不错的。我们要努力做一个真正的富贵的人,“一个真正的富贵的人,内心会有一种气节,眉宇轩昂,他会表现出一种坦然淡定,他对社会会有一种深刻的悲悯,对社会有他自己持久的回馈,他会用默默的行动让内心获得快乐和安宁。其实,这就是生命的贵气。”

当时一看到这段文字,我就想起了丛飞。当记者问到丛飞为什么要承受那么大的负担去资助孩子们时,他却简简单单地说:“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亏欠别人,好像有一种东西在促使着自己,一做就停不下来了。”很多人对此无法理解。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丛飞就是这么一位真正富贵的人。凡人是无法读懂这样的贵人的。

希望我们的教育,引领着我们,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一起走向富贵的人生,如丛飞这样,活出一个高贵的生命。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1、精读文章,找到“感点”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文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文章中的“感点”。

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谈自己的感想,可以结合全文来谈,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以后的后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就会一步步提高。

2、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1点都不会谈清楚。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3、读后感应该注意哪几方面?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小学生写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棘手的事情。其实,写读后感也有章可循,写法一般可归纳为“引”、“议”、“联”、“结”4个字,即引用原文的内容或观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然后由此及彼联系实际加以阐述,最后总结全文,提出看法。

“引”

适当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议”

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写一点,最后,什么也讲不深、不透,重点部分却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掠而过,这样的读后感会很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联”

密切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

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结”

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要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以上4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

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最近在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呢?从这本书里我得到了答案。

首先,就是不要盲目地教书,而要思考,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就是要写教学反思。因为“讲台上循循善诱,身后留下的,惟有藏书万卷”,所以要多多思考,多多反思,怎样处理学生的各方面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每处理一件事以后要形成文字备份。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止探索、思考、写作的人,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其次,要多读书。我认为会写文章的人必定是读过很多书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不读书,恐怕再好的感触也没有人可以分享,所以不要忘记读书。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会让人睿智,读书能让人“宰相肚里能撑船“;读书能帮助你教学,能让你在讲台上旁征博引。所以,读书是一种精神食粮,不可以把读书做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习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的美好人生。

教师的职责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只有不断学习,放眼看世界,才会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因而潜心学习,提高素养。有思想的教师必定会带给我们的教育以清新的春风。

课余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作者郭道胜是一位从教20多年的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知识的教育实践者和管理者。他用精彩的案例、精辟的论述,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时期的教师专业形象,成为所有教师的明确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一个没有品位的人,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没有品位的城市,是一个低级趣味的城市;同样,一所没有思想的学校,没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只是一个贫血的,毫无生机与希望的砖石构造。(《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第246页)。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既是严谨的科学,又是精湛的艺术,科研的力量就在于把科学和艺术以最佳的比例结合起来。只有真正投身于科研,教师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研究型的有文化的教师。

掩卷思考,我认为自己有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在需要,因此,我想我的学年个人发展计划应该制定得更加细致一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近期和远景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明确研究形式,挑选一位年轻教师组成合作小组,通过目标引导让科研实现自己的内在需要。

要想实现我的发展计划,我认为自己必须认真参加到教师读书工程中来。通过阅读理念名著实现自己的有内涵、有思想的科研之路。

每一位教师都是科研的主角。老师们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推行教师作课——反思——再作课——再反思制度,这个制度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示课堂风采、交流教学理念的机会。在教研创新的工作中,我初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

新课程的编写依据是: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组织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厚实人文文底蕴。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在自己所教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机会,为学生搭建发展的舞台。通过举办小小解说员选拔赛、小记者培训等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人文素养的过程。

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学科文化,真正凝聚全体师生的心,塑造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我认为,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做到这一点,学校一定能焕发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也一定能在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学校发展。

在工作中学习,得到理论的指点,使我们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在学习中工作,得到的是实践检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快的发展和进步。我想,这就是《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带给我的收获,也是我参加读书活动收获的最大成果。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书心得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就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什么是理想的学生、什么是理想的教师、什么是理想的教学、什么是理想的教育结果(对书、知识有着正确的认识,学会快乐的工作,能过诗意的生活)等几个方面,或深刻揭示现实教育、教师、教学的缺陷、偏差、弊端,或语重心长表明什么是教育的本质、怎样实现理想的教育,通过古今中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文章回答了怎样"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一话题,读来令人感悟、警醒、沉思、反省。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本书的序言部分以一位母亲,在四楼的阳台上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后,向学校、向教师、向社会、向历史,说出了这句所有母亲都会发自内心的问话来开启我们的思想之门,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去思索:怎样肩负教育重任,怎样实现理想教育,怎样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读后感《《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在平衡中寻求有思想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这一深刻又通俗的道理;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深入反思过: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产品"又有那么多"瑕疵"?我们的'孩子在艰辛的付出之后,为什么没有学习后劲、没有发展后劲,甚至不知道怎样去交流、怎样去工作、怎样去生活,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的基本素养都缺失。--这一沉重又现实的问题。《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帮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们教育科学体系的缺陷、我们社会历史的局限,我们对"教育"认识的偏差。--"教育迅速地从旨在使每一个人的内在禀赋在一套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蜕变为一个旨在赋予每一个人最适合于社会竞争的外在特征的过程";本书同时进一步提出"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过程,一个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成为德人的过程。""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我们的教育者一直是在或主动、或被动思索、"思想"着!

对于我们基础的教育者来说,认识什么是"有思想的教师"是一个课题,那么怎样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破题之术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育本质、直面现实环境,在平衡中实现有思想的教育,做"有思想的教师"!

不可否认现实世俗功利熏染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确迷失在一连串的教育指标、考评方法、大纲、考级、成绩名次的迷宫之中。我们"有思想的教师"处在"两难"的境地!--坚持理想的教育,必须面对升学、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下,社会对教育所能带来利益的越来越高的期望;坚持"世俗教育",一定程度丧失教育的本质,推卸作为教育者的历史责任、历史使命。但教育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两者间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现状给我们更多的是要"直面现实环境",再做好"坚持教育本质",在求得两者的平衡间,践行"理想的教育",做"有思想的教师"!

简单来说,我理解"理想的教育"是让我们的孩子有良好的发展后劲:起码的行为规范、做人原则、社会公德,正常人格,能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懂得什么是"快乐的工作"、"诗意的生活";有良好的学习后劲: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学习的精神,正确的思维模式;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各科成绩表现突出,成均衡发展的势态,最大限度发挥学习潜力。这几个方面是我们理想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否可以这样讲:我们的社会环境的局限、世俗功利的熏染等现实问题只是侧重强调了教育后者目标--即良好的学习成绩,但这也是我们理想教育的目标之一啊!

理想教育的几个目标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实现这一教育应有的"本分",为我们的教育者提出应有的要求。想"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是教育者的理想问题、知道什么是"有思想的教师"是教育者的认知问题、怎样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是教育者的能力问题。作为教育者应勿忘重托,面对纷纷扰扰的社会现实,我们要做的是坚持教育应有的责任、应有的尊严、应有的本质,同时努力主动适应现实的教育环境,求得两者间更高层次的"平衡",而不是被动适应后的低层次的"平衡"。这是我对理想教育的现实思考的结果,也是读《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的不断"思想"的结果!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书心得

知道著名教育家肖川是在两年前,一次教师交流会上,气质优雅的朱广艳介绍读到教育著作的感受时,她谈的具体内容我已经记得不是太清楚,只记得她说对她的教学很有帮助,读他的文章让你感悟很多。

曾经也陆陆续续的读到一些肖川的书《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他见解深刻,出语不凡,大受教育。那种对教育的爱,浸润于字字之中,《让教育充满生活情怀》,教育部是冷冰冰的说教,教育是充满激情的,满怀博爱的,在我们的教育中,要着力培养生命意识,高扬生命情怀,我们的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今年寒假我们在张校长的带领之下又学习了肖川的系列文章,老师们从他的文章中有领悟到更多,一片片佳作呈现在我们面前,《好学校的标准》让我们齐心协力弥补不足为孩子们的教育创设更好的环境;《懂得尽可能更多些》让老师有一种学无止境之感,人生也有涯其知也无涯,,作为一个任课老师要回旁征博引,不但精于自己所教的一门学科,也要通于很多学科;《微笑是一种力量》你脸上有多少微笑,学生心理就有多少阳光;,《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不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对待学生,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要操之过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讲台就是我们的舞台,凡事要“不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

然而在众多的文章中我还是最喜欢《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你的真正生命是你的思想,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思想就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就会一事无成、枉度此生,当然更谈不上个性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了。

正是有了自己的理想,才有教育界新的天地,有南李北魏之说,魏书生轻轻松松的教育,李镇西的和孩子们打成一块,无不书写了教育的新天地。

教育有了思想,可以使我们的兴趣变的异常广泛,我们就会从单调无聊中解脱出来,使自己不再平庸,不再为琐事斤斤计较,在困难的境地也会象苏轼一样,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可以提升我们的境界。两年前刚进求实时,有一段时间心情糟糕透了,学生这个问题那个意见的,让我整天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只知道埋头无感的我一时找不到感觉,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一切都乱了套。

我们有了思想,会是我们在教孩子的时候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人云亦云,不再是教参书的传话筒。有了自己的思考,依然记得我们语文教师在交流时,蒲校长说他的课堂控制得很好,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到的感受,才会讲得游刃有余,课堂生风。

有了自己的思想,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课堂上教学策略的选择,问题的设计,课堂氛围的营造这一切都使孩子们更能从中学到知识领会精髓。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丰富、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虽然我们的年华会老去,但我们的思想会在足迹中闪光,并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我们应有思想,会收获一个丰硕的秋天。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

一直坚信巴尔扎克的一句话:“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有力量的人!”的确,生命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最终要面对死亡;思想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可以让生命永恒。苏格拉底也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思想的先行者。

我始终认为: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敏锐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郭道胜在《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也这样写道:“教育应该创生,这种创生是长期积淀、自然追求的结果,它具有洞察尘世万物的穿透力。”。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思想应当而且必须成为自身素养的第一要素。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成了教参的“搬运工”、“代理人”,视教参为“金科玉律”。于是整天忙于应付出习题,编写资料和考试,使自己成为思想越来越狭窄的“教书匠”。孰不知在教育前行的征途中,需要的正是充满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于是乎,学生一个调皮的眼神都会使他们心惊胆战,一个小小的失误更会让他们如临大敌。孰不知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智慧点燃生命之光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教学方法死板老套,从来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甚至会武断地把教育困难的原因单方面归结在学生身上。孰不知反思是一个教育者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的体现。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这样写道:“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需要有思想的校长,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刊物的编辑,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作为一名职校老师,面对职校学生与普高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特殊性,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思想去指引教育方向,用思想去陶冶学子的心灵,用思想去塑造学子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职高教育的特殊性,我认为: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树立新型的“人本观”。人本主义尊重人的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识,重视发展人的内在潜能,坚信每个人都有发展潜能的欲望,坚信任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坚持人类本质的完整和完善,强调通过意识体验达到自我肯定。而如何使职高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迅速适应学习环境,以至将来能顺应快速变迁的社会,正确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竞争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是职业教育工作必须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所以职业教育者不仅要重视“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更要重视内在精神世界的“人本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情绪体验、社会适应性、自控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等。

其次要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传统的“人才观”,通常是以一种静态的刻度去评价学生,幻想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这样一来必然会压制学生的天性,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学生是有差异的、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职高学生,他们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如果教育不当,就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新的学生观,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不要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大惊小怪,动辄以恨铁不成钢、急于为学生着想为理由惩戒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去看待学生,看不到学生的.可塑性、发展性。教师在工作中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变化,看到学生的“未来”,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要培养积极的“反思”观。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一日三省吾身”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能时刻反思学生的成长过程,那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反思教育事件与过程,每一次感动、每一个遗憾、每一个谜团……都将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丰富;反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的教学艺术将不断改进、不断成熟。“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师成长的写照,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你有思想吗?”,这也许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时时扪心自问的一个话题。在我们的教育世界中,应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应该让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应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有一天,我们终将年华老去,但我们的思想永远会在曾经的足迹中闪光,并一直照亮着前行的路!

几年前学校推荐时读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今年市名师工作室推荐书目中正好也有此书,重又拾起细细品味,应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此书的感悟更深了一些。我被一个个充满哲理的故事,被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所吸引,它给我带来清新与乐趣,我被一段段精彩的阐述,一句句充满深情的话语所吸引,它给我启迪,给我震撼,也给我展现出一个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新时代教师的形象。

人因思想而伟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现代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现代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在我看到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职业之路,默默无闻。虽然精神可佳,但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前几日听到六职专任老师自喻“我是一名教师,我不想做蜡烛,要做一棵参天大树”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想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享受的是充实与愉悦。

完美的心态,必定由此而生。书中也提到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教师的职业生命中应该除了学生,还有自己。教师要有理性,尽最大可能设计出“课堂四十分钟分分都是精华”的教案,授课力尽详细,简洁,提高课堂效率,那也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作为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21世纪是创造的时代、竞争的时代。我们教师也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出口,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爱心为基础,以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开展教育教学。

我已到不惑之年,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了20年,凡事竟然也以“老教师”自居,对于读书,学习总认为自己过了最佳年龄,只要做好自己份内与本职的工作就好。读了郭老师的书,反思自己从教二十载,明白一个人资历并不是年龄的增加,而是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对我来讲更应时时刻刻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人生,思想观念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追求科学从教、求真务实。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

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最近在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呢?从这本书里我得到了答案。

首先,就是不要盲目地教书,而要思考,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就是要写教学反思。因为“讲台上循循善诱,身后留下的,惟有藏书万卷”,所以要多多思考,多多反思,怎样处理学生的各方面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每处理一件事以后要形成文字备份。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止探索、思考、写作的人,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其次,要多读书。我认为会写文章的人必定是读过很多书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不读书,恐怕再好的感触也没有人可以分享,所以不要忘记读书。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会让人睿智,读书能让人“宰相肚里能撑船“;读书能帮助你教学,能让你在讲台上旁征博引。所以,读书是一种精神食粮,不可以把读书做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习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的美好人生。

教师的职责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只有不断学习,放眼看世界,才会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因而潜心学习,提高素养。有思想的教师必定会带给我们的教育以清新的春风。

课余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作者郭道胜是一位从教20多年的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知识的教育实践者和管理者。他用精彩的案例、精辟的论述,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时期的教师专业形象,成为所有教师的明确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一个没有品位的人,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没有品位的城市,是一个低级趣味的城市;同样,一所没有思想的学校,没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只是一个贫血的,毫无生机与希望的砖石构造。(《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第246页)。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既是严谨的科学,又是精湛的艺术,科研的力量就在于把科学和艺术以最佳的比例结合起来。只有真正投身于科研,教师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研究型的有文化的教师。

掩卷思考,我认为自己有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在需要,因此,我想我的学年个人发展计划应该制定得更加细致一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近期和远景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明确研究形式,挑选一位年轻教师组成合作小组,通过目标引导让科研实现自己的内在需要。

要想实现我的发展计划,我认为自己必须认真参加到教师读书工程中来。通过阅读理念名著实现自己的有内涵、有思想的科研之路。

每一位教师都是科研的主角。老师们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推行教师作课——反思——再作课——再反思制度,这个制度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示课堂风采、交流教学理念的机会。在教研创新的工作中,我初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

新课程的编写依据是: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组织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厚实人文文底蕴。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在自己所教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机会,为学生搭建发展的舞台。通过举办小小解说员选拔赛、小记者培训等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人文素养的过程。

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学科文化,真正凝聚全体师生的心,塑造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我认为,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做到这一点,学校一定能焕发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也一定能在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学校发展。

在工作中学习,得到理论的指点,使我们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在学习中工作,得到的是实践检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快的发展和进步。我想,这就是《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带给我的收获,也是我参加读书活动收获的最大成果。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书心得

初读《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时,作者那妙趣横生,感人肺腑的文字,让人觉得是在与一位老友聊天儿。而且那谦和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为我解决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

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在表达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有之义,也是高品质教育的当然要求。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位有思想、有见解、不人云亦云的人。

肖川教授在文章中说:有思想,会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味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从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有一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和超脱。正如有人所说:学习,使教师变得冷静而辩证,他们不但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心里的阳光也多了起来。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这样,至少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会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

肖川教授还讲道:做有思想的教师,会使我们变得更具有思想,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还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我从中深深领悟,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见识势必浅陋,思想势必贫乏,语言势必枯燥,教学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只能就课文讲课文,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不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就无法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当学生违纪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涵养、雅量、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然而,一个可悲的事实是,包括自己在内,有时极少有教师会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做错了什么。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敢于争辩,敢于碰撞,这样才会冒出更多思想火花。反之,如果人云亦云,照本宣科的话,只能成为他人思想的奴隶。

教育之路,道路且长,惟有思想可以焕发光明,烛照生命意义。有思想,就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扎实、厚重、高雅,才能让自己的劳动避免低层次上的重复,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快乐而丰富。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书心得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的作者是肖川,内容分为七部分:理想的教育、受过教育的人、教师与知识分子、师生之间、读书作文修身、快乐的工作、诗意的生活。所有章节的文章都是名家的作品。我最喜欢文章后面肖川教授的经典品悟,让我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更深刻了。

“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这段话让我记忆犹新,教学是良心活,只有充满真情、充满仁爱之心,才能深得学生信任,才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否则就是仅仅为工作敷衍和应付了。所以,我要做个有思想、有真情的教师,心中充满目标和爱,决不抱怨有些学生榆木脑袋不开窍笨死了,多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面对学生做错事时,不大声训斥,耐心倾听学生双方的辩解,正面引导他们。平时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动力,树立目标,做个有思想上进的学生。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深刻地体会到“书是生命的源泉”,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个有思想的教师,给予学生博大无私的爱,让我的教育教学之路越走越好。

教师读书心得《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作者是王晓春老师,他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如一缕春风让我呼吸到春的气息,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因为我们工作不细致,想的不周全。王晓春老师对聪明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作为教师,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尘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聪明的教师。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微笑,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聪明的教师。

教师读书心得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觉都那么累了,可效果却一般。反思我的工作:为什么我感觉那么累,效果却一般呢?是学校的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是我的工作方法有问题?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我应该改变一下我的思维方式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教育者。

王晓春老师对聪明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教师太重要了。所以看了这本书我也思考了,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提炼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学观:

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

看了这本书后,当我碰到违纪学生时,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在平时,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我一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评一顿。可现在我想到王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一种思维误区便是迷信师严,我提醒自己要变得聪明些,于是我采取让学生做好事来弥补,使他们在做好事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受到教育。后来只要遇到犯事的学生,我就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

王晓春老师也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但是,王老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师爱。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对学生的管、卡、压。王老师指出,现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价的爱的颂歌,现实中也的确有老师只求爱岗敬业,而在实践中大碰钉子。我们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所以说,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书中,王老师在分析管理与教育的关系时谈到了安全问题。他说,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时下,安全问题似乎成了一所学校的核心问题,大部分学校一些做法:在校园内不准丝毫地跑跳打闹,不准投掷轻物,有时也会对部分学生狠狠的训斥一番,说不定还会移交给班主任处理,可是孩子活泼爱玩的天性却被压抑了。怎样把握这个度呢?安全问题也成了捆绑学校德育活动开展、削弱德育教育职能、束缚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德育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的核心与载体。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书心得

这学期读了《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让我收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这本书中,肖川教授对教育进行了深入地观察与剖析,以平实的语言告诫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指导我们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中成就自己的职业幸福,在诗意的教育生活中实现专业成长。

文章中曾说道:有思想,会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味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从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有一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和超脱。正如有人所说:学习,使教师变得冷静而辩证,他们不但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心里的阳光也多了起来。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这样,至少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会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做有思想的教师,会使我们变得更具有思想,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还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我从中深深领悟,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见识势必浅陋,思想势必贫乏,语言势必枯燥,教学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只能就课文讲课文,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不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就无法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当学生违纪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涵养、雅量、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然而,一个可悲的事实是,包括自己在内,有时极少有教师会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做错了什么。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教师,应该是甘于奉献的榜样,因为这是由教育劳动的特点和目的决定的。“我们不应把教师当作职业,当作自我谋生的手段,而应把教师当作事业,当作奉献的渠道,当作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最好途径。”

教育之路,道阻且长,惟有思想可以焕发光明,烛照生命意义。有思想,就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扎实、厚重、高雅,才能让自己的劳动避免低层次上的重复,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快乐而丰富。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会苏醒;教师的爱是阵阵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让我们都来关心爱护学生,点燃爱的心灯,把爱的阳光,照亮了每个学生的心灵!初读《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时,作者那妙趣横生,感人肺腑的文字,让人觉得是在与一位老友聊天儿。而且那谦和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为我解决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在表达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有之义,也是高品质教育的当然要求。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位有思想、有见解、不人云亦云的人。

读了肖川教授的文章让人感觉有如春风拂面,清新悦目,让人尽情享受心灵丰收的愉悦。也使我明白了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为自己人生的价值不懈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满诗意。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书心得

思想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特有的观念。一个好教师,一定是有思想的人,不仅自己有思想,而且他的思想要对他所带的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记得两年前我参加在南京举办的《2008全国第四届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时成尚荣教授说过:“教师的最高职业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

一个班,30多个小朋友,就是30多片不同的叶子。今年,接到的小班,孩子们都很活泼,他们不停的追逐、打闹;或者不停的哭泣,不适应幼儿园;还有一些则总是不停跟着我,不停的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当我表扬其他小朋友时候,他马上就跳出来:“老师,你喜欢我吗?我棒不棒?”有几个根本就在小椅子上坐也做不住。就连一些家长都担心地问我: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啊?吵吵闹闹的一天让人无力,但是,我对自己说,这就是孩子啊,天性啊。

孩子本来就该如此,他们满心欢喜的来到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在人群中追逐,嬉戏。他们各有特点,有的喜欢安静的看书、画画,有的则总是兴奋的蹦上跳下?当我们真正认识他们、走近他们,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就是天生的自由者、探究者、游戏者。毕加索曾说:“我愿意花一生的时间向孩子学习怎么画画。”

曾经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孩子被怀疑有多动症,一个母亲,在跑了多家医院无果的情况下,在一位教育者的建议下把他带到了一个舞蹈房,在与舞蹈老师接触了一会后,舞蹈老师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孩子根本没有什么问题,他就是一个天生的舞蹈家。后来这个孩子成了美国众多明星的编舞老师。

“乖”与“不乖”是相对而言的,《按天性培养孩子》中提到,孩子就是一颗颗不同的种子,他是桃树种子,他是苹果树种子,你不能按种苹果树的方法种桃树,也不能按种桃树的方法种苹果树,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清楚地认识他们的本性,确定他们的不同状况,然后施以不同的教育手段。

当我们真正认识了教育的这个特点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可以被理解,被宽容被接受。

发现孩子的本性,发现孩子的需要,然后带领他们快乐地成长。这不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吗?

在草地上打滚、做泥饼、玩面团、找蚂蚁、捡树叶……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愉快的.事情,虽然所谓的“批评”在所难免,但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色调应该是快乐。带领着孩子们在尽兴的玩耍中认识世界,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启迪情感,为孩子今后完善的人格建立准备。

尊重孩子的天性,向孩子学习。这是我的一点小小的观点。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幸福是生命的主题,只有快乐的人,他们的生活是快乐和阳光。我读了陶星志老师成为一个快乐的老师,一本书,我开始解释自己的幸福。

老师是园丁,因为他是在花园里的教育,无私的工作,所有的时间在学生的头脑中,穷人播种的知识的种子。老师是春天的蚕,因为她静静的工作,不是名字,不是利润,不后悔。老师是一支蜡烛,因为老师在学生公平的童话移植科学和文明的基因,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的生活本着辛勤工作和进取精神的精神。可以成为一个园丁,一个春天的蚕,一根蜡烛,对我来说,那是多么的快乐。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师,每天工作要花上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穿梭回家和学校在路上,年复一年地,雨水或光泽。虽然老师的工作是苦和累,但我喜欢的幸福的份额!选择这个职业的乡村老师,这意味着在选择高贵的同时,也选择了硬。经常忙碌的季节,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些孩子不要在早上洗脸,不要吃饭上学。每次我会来热水洗孩子,买面包给孩子吃。没有时间回家,陪伴孩子在教室里学习,与游戏。在冬天,寒风肆虐,户外特别冷,教室温度很低,孩子的手总是冷红色。所以我的手变成了一个小火炉的孩子,一个一个在我的手的手柄,直到你不能给孩子们通过爱的温度。爱情让冬天撤退,让雪融化;爱,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让我成为孩子的第二母亲。

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眼睛总是显示孩子们幸福的微笑。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健康成长,努力工作和汗水正在做一个强大的自豪和幸福!我经常对自己说:我不能给孩子们所有的愿望,但我会尽我所能让孩子在童年,每个太阳都可以跳舞,我想支持孩子的成长举起来爱天空。我知道老师的幸福,在这沉默的奉献。

我是一个快乐的老师,因为我会很高兴进入孩子们的孩子看到一点进步,有点长大,感觉孩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心中的小秘密跟我讲话。他们是一个微笑,一个举动,一个赞美,一个祝福。使我的心充满了喜悦。

在教室里的孩子照耀着眼睛,寻找知识的宝藏;儿童在活动中的脚印生长,寻找快乐的运动;探索儿童发展的智慧,寻找成功的喜悦;看到孩子们在路上成功的那个沉重,原来我的幸福是那么简单。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他在书里讲到了四点:

1、内在。内在就是要构建一个内在生命的系统。要做到宠辱不惊,到达了这个境界,你的心理是的,身板自然也是安康的。要容情大度,谅解冲撞本身的人,感恩批评本身的人,宽恕伤害本身的人。要远离不良情绪,不让情绪左右本身的生活。懂得有舍放有得,放下心里极重繁重的负担。

2、精神崇高。真正幸福的人,不但将崇高安闲于魂灵之中,还会在行动中表达出来。要懂得孝顺。

3、充满自傲。困难无处不在,只有充满自傲的人才能从中体验到人的生活的幸福,有了自傲,才能充分发挥本身的潜能,创造幸福人的生活。

一句深思熟虑的话,胜过浅薄的千言万语。会场上寂静了半晌之后,爆拍发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句经典发言得到大家的认同很简单,但我们要做到倒是难上加难。要看到日出,就要对峙到破晓;要看到成功,就要对峙到最后。成就大事,往往其实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对峙多久。

看了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打点幸福人的生活?,我的感触很多很多,感想也很多很多。幸福的人的生活是本身创造出来的,出色的心态,明确的方针,奋斗的快乐,构成为了幸福的元素。在今后的道路上,我要不断进步自我,多读书。只有读书,才会拥有内在,才会精神崇高,才会充满自信,才会打点幸福人的生活。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近期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名为《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不由地思考,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十几年了,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看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其实是深有感触的,回到我工作中,我觉得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不知道我将来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一样懂事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学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正像我说过的那样,师生之间的情谊绝非一两个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总之,“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希望所有的老师象书中的幸福老师学习,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态度学习。

教师读书心得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暑假中,我很认真阅读了王晓春老师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读后,我觉得自己完全不够一个聪明的教师,于是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觉都那么累了,可效果却一般。反思我的工作:为什么我感觉那么累,效果却一般呢?是学校的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是我的工作方法有问题?看了王晓春老师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后,我发现我应该改变一下我的思维方式了。我在想,让我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教育者吧!

王晓春老师对聪明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教师太重要了。所以看了这本书我也思考了,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提炼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学观:

看了这本书后,当我碰到违纪学生时,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在平时,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我一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评一顿。可现在我想到王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一种思维误区便是“迷信师严”,我提醒自己要变得“聪明些”,于是我采取让学生做好事来弥补,使他们在做好事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受到教育。后来只要遇到犯事的学生,我就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

王晓春老师也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但是,王老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师爱”。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对学生的“管、卡、压”。王老师指出,现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价的“爱的颂歌”,现实中也的确有老师只求“爱岗敬业”,而在实践中大碰钉子。我们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所以说,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现在的教学观。“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为教育鞠躬尽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