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集合教案设计思路(汇总15篇)

时间:2023-11-27 17:39:52 作者:JQ文豪

高中教案的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下是一些经典的高中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借鉴。

高中数学三视图教案怎么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向量的性质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二)例题分析:略。

四、小结:

1、进一步熟练有关向量的运算和证明;能运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应用问题,

2、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切实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例1、中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例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然后说出它们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地球上的四大洋构成的集合;。

2)函数的全体值的集合;。

3)函数的全体自变量的集合;。

4)方程组解的集合;。

5)方程解的集合;。

6)不等式的解的集合;。

7)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

8)所有正偶数组成的集合;。

例3、用符号或填空:

1)______q,0_____n,_____z,0_____。

2)______,_____。

3)3_____,

4)设,,则。

例4、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2.

3.

4.

例5、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被3整除的数。

2.图中阴影部分点(含边界)的坐标的集合。

课堂练习:。

例7、已知:,若中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的取值范围。

思考题:数集a满足:若,则,证明1):若2,则集合中还有另外两个元素;2)若则集合a不可能是单元素集合。

小结:

作业班级姓名学号。

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a.m=,n=b.m=,n=。

c.m=,n=d.m=,n=。

2.m=,x=,y=,,.则()。

a.b.c.d.

3.方程组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1)难解的题目,(2)方程在实数集内的解,(3)直角坐标平面内第四象限的一些点,(4)很多多项式。能够组成集合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

5.设集合a=,b=,

c=,d=,e=。

其中有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__。

6.设,则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和为。

7.设x,y,z都是非零实数,则用列举法将所有可能的值组成的集合表示为。

8.已知f(x)=x2-ax+b,(a,br),a=,b=,。

若a=,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9.把下列集合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出来:

(1)(2)。

(3)(4)。

10.设a,b为整数,把形如a+b的一切数构成的集合记为m,设,试判断x+y,x-y,xy是否属于m,说明理由。

11.已知集合a=。

(1)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并求出这个元素;。

(2)若a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集合。

12.若-3,求实数a的值。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

(3)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

高中数学活动设计思路论文

高中的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活动教学中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先通过对一道题目的观察和分析找到解决方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通过不断的实践,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1.活动课程内容。

设计高中数学活动课,最根本的用意就是以学习为基本目的,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高中数学活动课,顾名思义,就是在数学课堂上活跃起来。想要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就应该选择一些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材料来带动学生参与进来。首先能够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真正地融入课堂中来,并且自己能够产生自己新奇的想法,来与大家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对每个学生的答案和意见做出评价,从而对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见解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

(2)结合实际,联系生活。

高中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还要遵守实践性原则,这就要求课程设计要依据学生生活实际,按照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操作性强的内容。刚才我们涉及了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们就涉及有了想法能不能去实现,也就是说想法现不现实,能不能够去实现。

(3)涉及方面广。

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两个学生的想法和见解会有很大的差异呢,或者是有的学生会问老师为什么只选取这个例子而不是其他类型的例子呢。这里就不得不考虑活动课它的广泛程度了。它涉及的领域之广,所以说每个人都不可能想得那么全面,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所以在取材和发表想法时会有很大差异,往往也会意想不到。

根据活动课程的原则,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讲解一道或者两道数学题,比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学校到火车站的距离,再从火车站到一个学校的距离,然后假设要从学校运货物去另一个学校,然后让学生想出,用时最少,花费也最少的路线。在课前利用这样的小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实际案例引出这节课的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记住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开拓学生的大脑,增加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率。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提出,高中的数学课堂实行活动课程已经是发展的要求,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实行活动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并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高中数学三视图教案怎么设计

定义:

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该图形称为视图。一个物体有六个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正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侧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还有其它三个视图不是很常用。三视图就是主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侧视图)的总称。

投影规则:

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

即:

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要相等;

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要相等;

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要相等。

在许多情况下,只用一个投影不加任何注解,是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和确定形体的形状和结构的。如图所示,三个形体在同一个方向的投影完全相同,但三个形体的空间结构却不相同。可见只用一个方向的投影来表达形体形状是不行的。一般必须将形体向几个方向投影,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出形体的形状和结构。

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另外还有如剖面图、半剖面图等做为辅助,基本能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三投影面体系:

投影体系。

如图是第一分角的三投影面体系。我们对体系采用以下的名称和标记:正对着我们的正立投影面称为正面,用v标记(也称v面);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称为水平面,用h标记(也称h面);右边的侧立投影面称为侧面,用w标记(也称w面)。投影面与投影面的交线称为投影轴,分别以ox、oy、oz标记。三根投影轴的交点o叫原点。

三视图的形成:

如图所示,首先将形体放置在我们前面建立的v、h、w三投影面体系中,然后分别三投影面向三个投影面作正投影。

形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摆放位置应注意以下两点:

1)应使形体的多数表面(或主要表面)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即形体正放)。

2)形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位置一经选定,在投影过程中是不能移动或变更,直到所有投影都进行完毕。

这样规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绘图读图方便和研究问题的方便。

在三个投影面上作出形体的投影后,为了作图和表示的方便,将空间三个投影面展开摊平在一个平面上。其规定展开方法是,如下图所示:

v面保持不动,将h面和w面按图中箭头所指,方向分别绕ox和oz轴旋转,使h面和w面均与v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即得如图所示的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从上述三面投影图的形成过程可知,各面投影图的形状和大小均与投影面的大小无关。

外,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形体上、下、前、后、左、右平行移动,该形体的三面投影图仅在投影面上的位置有所变化,而其形状和大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即三面投影图的形状和大小与形体和投影面的距离也即与投影轴的距离无关。因此,在画三面投影图时,一般不画出投影面的大小(即不画出投影面的边框线),也不画出投影轴。

如图所示,工程上,习惯将投影图称为视图,国家标准规定:v面投影图称为主视图;h面投影图称为俯视图;w面投影图称为左视图。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11页中有关补集的内容,并思考回答下例问题:

(1)什么叫全集?

(2)补集的含义是什么?用符号如何表示它的含义?用venn图又表示?

(3)已知集合。

(4)设s={|是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a={|是平行四边形},b={|是菱形},c={|是矩形},求。

高中数学活动设计思路论文

高中数学的内容繁多,知识体系复杂。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加上学生在高中阶段课业较多,学习任务重,数学内容又比较枯燥,部分知识点难于理解,使得高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大部分教师还依据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高考做准备。而新课改的要求是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做到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成绩的好坏。所以,就新课改的需求,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急需提高。

二、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的对策。

为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需要的改进措施如下:

1.加强数学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对待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包括学习的重心如何选择。所以,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数学教学内容的枯燥,理论性比较强,使得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有的甚至会放弃学习。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进行交流,加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念,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增加自信心。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深知他们的所需所想,做到因材施教,适时地改进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2.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内容,尤其是新的知识,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新课改的创新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与其他教师分享交流,吸纳更多好的建议,学校也应该经常组织数学教研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教师的教学精神,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使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3.营造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

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学生和教师都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识。而面对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原理,如何使学生有效地吸收和掌握,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教师与学生做到有效的互动,通过问答方式或是知识点相关的小故事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4.数学教学情景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来丰富数学课堂,如多媒体的使用,对于一些抽象、枯燥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讲解时,将课程内容做成课件,使内容生动具体,易于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研究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研究数学知识的深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对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中数学幂函数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幂函数作为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之后研究的又一类基本的初等函数。?幂函数模型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时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引出常见的幂函数?.组织学生画出他们的图象,根据图象观察、总结这几个常见幂函数的性质。对于幂函数,只需重点掌握?这五个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习中学生容易将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混淆,因此在引出幂函数的概念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对两类不同函数的表达式进行辨析。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幂函数和对象函数的学习经历,这为学习幂函数做好了方法上的准备。因此,学习过程中,引入幂函数的概念之后,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从五个具体的幂函数中认识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从幂函数的图象中概括其性质,据幂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同指数的指数式的大小。

知识点:幂函数的定义、五个幂函数图象特征。

能力点: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自主探究点:通过作图归纳总结幂函数的相关性质。

考试点: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结合函数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易错易混点:学生容易将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混淆。

拓展点:通过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研究幂函数指数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模式:导学案。

一、引入新课。

(一)回顾引入。

【师生互动】师:数学的内在美常常让我感动,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运算的完美性,

思考:由8、2、3、这四个数,运用数学符号可组成哪些等式?

生:探讨,交流。

师生共同分析:

师:我们知道对于等式。

1.如果一定,随着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建立了指数函数。

2.如果一定,随着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建立了对数函数。

设想:如果一定,随着的变化而变化,是不是也可以确定一个函数呢?

【设计说明】使学生回忆所学两个基本初等函数,为所要学习的幂函数作铺垫。

(二)观察下列对象:

问题(1):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蔬菜千克,那么她需要付的钱数=元,

问题(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那么正方形的面是=。

问题3):如果正方体的边长为,那么正方体的体积是=。

问题(4):如果正方形场地面积为,那么正方形的边长=。

问题(5):如果某人s内骑车行进了1km,那么他骑车的平均速度=。

【师生互动】师:(1)它们的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

(2)以上问题中的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结论。

生:(1)乘以1(2)求平方(3)求立方。

(4)求算术平方根(5)求-1次方。

师:上述的问题涉及到的函数,都是形如:,其中是自变量,是常数。

师生:共同辨析这种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异同。

二、探究新知。

组织探究。

1.幂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r)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是自变量,是常数。

如等都是幂函数,幂函数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一样,都是基本初等函数。

【师生互动】师:1.幂函数的定义来自于实践,它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一样,也是基本初等函数,同样也是一种“形式定义”的函数,引导学生注意辨析。

2.研究函数的图像。

(1)(2)(3)。

(4)(5)。

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作出五个具体幂函数的图象,观察所作图象,体会幂函数的变化规律。

师:引导学生应用函数的性质画图象,如:定义域、奇偶性。

师生共同分析:强调画图象易犯的错误。

【设计意图】(1)通过具体作图,可使学生加深对图象的直观印象,记忆比较牢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归纳概括幂函数的的性质及图象变化规律。

生:观察图象,分组讨论,探究幂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的变化规律,并展示各自的结论进行交流评析,并填表。

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定点。

师生共同分析幂函数性质: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高中数学三视图教案怎么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我们都学过画画,这节课我们画一物体:圆柱。

把实物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画。

2、学生画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比较谁画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样才能画好物体的直观图呢?这是我们这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例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由学生阅读理解,并思考斜二测画法的关键步骤,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点评。

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强调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练习反馈。

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此需要自己构造出一些点。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如何构造出需要的一些点,与学生共同完成例2并详细板书画法。

3、探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

(1)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要注意对每一步骤提出严格要求,让学生按部就班地画好每一步,不能敷衍了事。

(2)投影出示几何体的三视图、课本p15图1、2-9,请说出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完成,教师巡视帮不懂的同学解疑,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图形尺寸大小之间的关系。

4、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投影出示课本p17图1、2-12,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的各自特点。

5、巩固练习,课本p16练习1(1),2,3,4。

三、归纳整理。

学生回顾斜二测画法的关键与步骤。

四、作业。

1、书画作业,课本p17练习第5题。

2、课外思考课本p16,探究(1)(2)。

高中数学教案设计高中数学教案范文

第一章第三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与、、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简单应用、重现探索过程、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3.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课.

设计意图。

自信的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简单易做的题加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数据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既有好像会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发掘潜力期待寻找机会证明我能行,从而思考解决的办法.

(二)新知探究。

1.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与2100角的终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2100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容易了解,实现教学过程的平淡过度,为同学们探究发现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发现任意角的终边与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的终边和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

(四)练习。

利用诱导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数值.

(1).;(2).;(3)..

喜悦之后让我们重新启航,接受新的挑战,引入新的问题.

(五)问题变形。

高中数学幂函数教案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1)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画五种常见幂函数的图像;

(2)结合幂函数的图像,理解幂函数图像的变化情况和性质;

(3)通过观察、总结幂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概括抽象和识图能力。

教学重点:

常见幂函数的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教学难点:

幂函数的单调性及比较两个幂值的大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作业。

教学情景设计。

问题。

问题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x,那么正方形面积y=?

问题3:如果正方体的棱长为x,那么正方体体积y=。

问题4:如果正方形场地的面积为x,那么正方形的边长?y=?

问题5:如果某人x秒内骑车行进1千米,那么他骑车的平均速度y=(千米/秒)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引导学生归纳结论。

(1)?指数为常数。

1、即(是)。

2、(不是)。

3、(不是)。

定义域。

值域。

高中高一数学教案设计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x)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简单应用、重现探索过程、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数学教案:角的认识思路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法。

2、正确理解解题思路。

3、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理解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会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一步应用题。

回忆解一步应用题的步骤。

二、教学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两步应用题。

板书课题。

看书,找一步应用题的内容。

什么叫两步应用题。

关于问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有一个已经知道,有一个还不知道。

在解应用题的`时候要先求出不知道的已知条件,再求问题,解答。

出示。

幼儿园买来12千克水果糖,13千克奶糖。分给小朋友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读题。

求问题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一共有多少千克糖和分了多少千克糖)。

哪个条件已经知道,哪个不知道?

一共多少千克糖不知道。

所以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生动手解答。

指名板演。

1一共有多少千克糖?

12+13=25(千克)。

2还剩多少千克?

答:还剩10千克。

出示例2。

幼儿园买来25千克糖果。分给小班7千克,分给大班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读题。

问题是什么?要知道还剩多少千克就要知道一共多少千克和分了多少千克。

分了几次?

引导学生明确连续分两次的可以一次一次分,也可以两次和起来再一起分。

生动手解答。

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三、练习。

1、出示。

商店运来800根竹竿。上午卖出147根,下午又卖出85根,还剩多少根?

生自己按步骤解答应用题。

师巡视。

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

2、出示。

停车厂原来停有小轿车37辆,面包车25辆,开走了16辆,还剩多少辆?

生独立解答。

四、总结。

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明确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思路。

五、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三大思路改革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和挖掘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数量规律性,进而为宏观国民经济管理部门或微观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随着定量化研究方法在我国社会经济研究领域的普及和深入,统计方法已经成为管理、经济、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教育部规定《统计学》作为经管类大学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尽管近年来国内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在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是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本文结合经管类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教学方式陈旧。曾说过:“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在理性的世界里,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统计学与数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统计学将抽象的数字、公式赋予了经济的含义,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量化分析方法处理社会经济的实际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课堂往往注重理论和方法上的讲解,大量公式的推导和数学计算使学生对统计学丧失学习兴趣,从而被动学习。

2.课程针对性不强,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教师根据书本内容讲解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作用未能进行详细阐述,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枯燥,即使学完也不知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统计学方法,无法将统计学作为定量研究的方法论指导相关专业领域的预测和决策。再者,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统计计算方法,却对所计算的变量、参数和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前提假设条件。这种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统计就是数学的思想,从而无法起到让学生形成统计思想,学会用统计的教学目的。

3.实践教学不足。统计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检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具体操作统计实务,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统计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可是,据目前针对武汉市各高校统计学教学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仅有理论课程的讲解,教师只注重课本例题、习题的讲授,实践教学处于缺失状态。其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统计软件应运而生,从word、excel自带的统计功能包到spss、sas等专业的统计软件,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大量繁琐的数学计算,便捷地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让我们的实践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手工案例分析的阶段。但是,在实际的授课中,针对统计软件的讲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学校只讲公式运算不讲软件,学生甚至连统计静态描述中的统计图表、平均数、方差连统计图表都不会用计算机软件生成,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往往需要几十分钟才能算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这样的`统计学学习完全脱离了统计学方法论的本质,不但不利于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带来困难,让统计学沦为有形无神的一纸公式。

4.考核方式不完善。目前,本科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广泛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多为闭卷,比例在总成绩中占70%甚至更高。这样的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片面,忽视了对学生统计方法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促进学生提高统计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工作,包含两种最基本的活动,一是教师的讲授,一是学生的攻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教学必须在以诱导为核心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自主地探讨相关知识。比如在学习时间序列时,可以让学生站在企业经理的角度,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尽可能地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结合往年公司的销售额思考如何预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最大程度地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和的研究和分析,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将平铺直述、一讲到底的课堂组织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课程内容为导向、教师引导和控制组织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还应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对教材充分掌握、对各类教学策略与技术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使统计学课堂真正丰满起来。

2.突出案例教学法。(1)案例教学。统计案例教学属于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通过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实际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会实际应用的目的。其次,通过案例将抽象、枯燥的理论与社会经济中的实例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思考。并且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案例,得到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更能促进学生对综合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统计调查的教学中让学生调查在校大学生的月支出情况,如果向全校同学都发放问卷调查即为普查,但普查工作量大、成本高;如果随机选择同学进行调查则是抽样调查,若针对某特定年级的调查也可以分为整群调查,或选择占全校大多数学生的学院调查为重点调查等。通过案例使学生加强了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让学生学会针对具体问题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2)突出专业契合度。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经管类许多专业均要开设。教师在备课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案例。突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既能让学生加强对概念、公式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与本专业其他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突出统计学作为工具和方法的实用性。比如对会计专业讲解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我们结合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要素、会计账户及其金额和会计报表编制的讲解。再如,将统计学中平均指标计算与财务会计课程中存货计价方法、管理会计课程中销售预测相联系。存货成本的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就是应用统计平均指标的计算原理,即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管理会计课程的销售预测则是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的应用。这样,学生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专业背景理解起来会更为透彻。统计知识在专业的应用地位凸显出来了,学生有了对统计课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统计学的兴趣,统计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3.加强实践性教学。(1)课程引入实践专项训练。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从书本走向实际,从理论走向实践,用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课堂上教师单纯对理论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学生学完后根本不具备独立定量分析处理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只有大力改进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打破经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有毕业实习这个唯一实践性教学的做法,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教育体系。以专周或独立设置的统计学配套实践教学,组织学生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或参与企业管理。保证学生能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独立设计统计调查的方案、搜集数据、绘制图表、分析预测,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工作中使专业教学与统计实践密切结合。(2)重视电算化能力的培养。统计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但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计算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技术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因此,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如word和excel)和统计学软件(如sas和spss)的教学,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成为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正确操作相关软件的步骤,引导学生输出计算结果,重点阐述计算机输入和输出的数据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掌握评价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提高对数据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4.累进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统计考试应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列入考试评分标准当中,将基本理论、统计实践和统计思维纳入考试体系中,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学生成绩由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独立思考设计完成统计方案的情况、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的水平共同决定。为此,考试模式应不拘一格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除了目前普遍采用的书面考试外,综合采用演讲与讨论让学生结合专业背景针对社会经济现象自拟选题,通过学生撰写小论文并答辩的方式考核,变单纯闭卷考试为闭卷与开卷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卷面考试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相结合等多元化测试考核及多阶段考核,积分累进考核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希孺。机会的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6.

高中数学三视图教案怎么设计

向量作为工具在数学、物理以及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小节的重点是结合向量知识证明数学中直线的平行、垂直问题,以及不等式、三角公式的证明、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利用向量知识解决不等式、三角及物理问题,感悟向量作为一种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体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些数学问题,使一些数学知识有机联系,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2、了解构造法在解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平面向量知识在各个领域中应用。

难点:向量的构造。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与回顾。

1、提问:下列哪些量是向量?

(1)力(2)功(3)位移(4)力矩。

2、上述四个量中,(1)(3)(4)是向量,而(2)不是,那它是什么?

[说明]复习数量积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课。

例1(书中例5)。

例2(书中例3)。

证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由基本不等式知(1)式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证法(二)向量法。

[说明]本例关键引导学生观察不等式结构特点,构造向量,并发现(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例3(书中例4)。

[说明]本例的关键在于构造单位圆,利用向量数量积的两个公式得到证明。

(三)、巩固练习。

1、如图,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km/h。

答案:沿北偏东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是8km/h。

(2)他必须朝哪个方向游才能沿与水流垂直的方向前进?实际前进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答案:朝北偏西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为km/h。

(四)、课堂小结。

1、向量在物理、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有机联系。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课本p73,练习8.44。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