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模板16篇)

时间:2023-12-26 18:25:03 作者:BW笔侠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对外友好往来

学生: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好,请坐,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播放四幅图片,每幅4秒钟,)。

(板书:唐和日本唐和新罗)。

老师:请看大屏幕,对比日本铜钱和唐朝铜钱有何相似之处?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形状和布局一样。

(播放幻灯片)。

老师:仔细观察上述服饰,你觉得这些服饰有哪些相似之处?

学生:···。

(播放幻灯片)。

老师:对比中国和日本的文字,通过这些文字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日本仿照中国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老师:对,日本仿照中国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很好,再看下张幻灯片···。

(播放幻灯片)。

老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他们布局都很整齐、坊和市。得出结论:平城京是仿照唐长安城建造的。

(学生讨论)。

老师:好,同学们,讨论结束。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日本派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华;商人往来。

学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老师:很好,请坐。日本人民对鉴真非常尊敬和怀念,称他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播放视频)。

老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屏幕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玄奘,唐太宗。

老师:玄奘西游真如电视剧中所演有三个徒弟的保护吗?

学生(其齐声回答):不是。

老师:哪位同学给大家简要地讲一讲真实的玄奘西游是怎么一回事?

学生: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是使者高僧玄奘。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

老师:和好,请坐。后来玄奘回到唐朝了吗?

学生(一起说):回来了。

老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玄奘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学生:带回大量的佛经,而且他还写了一本书叫《大唐西域记》。

老师:很好,请坐。

(播放幻灯片)。

(播放幻灯片)。

学生(齐声说):不利于。

老师:我请位同学说一说玄奘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学生:孤独、大漠、风沙、缺水、迷路。

(播放幻灯片,学生讨论)。

老师:好,同学们,讨论结束。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你的高见。

学生:体现了他们的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精神。启发是。

想要做成功一件事情,应该坚定信念,不怕困难。

老师:很好,请坐。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

(拿东西指着,要不然不按路线就不好播放幻灯片)。

老师:哪位同学来试一试?

学生:还有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以及东南亚各国等。

(不仅让学生找出这些国家,而且要说出这些国家的现在名称)。

老师:从这幅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的对外交往是怎样的?

学生:唐朝的对外交往是活跃的。

(学生合作探究)。

老师:好,第一排、第三排和第五排的同学向前转,恢复原位。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一定要从材料一点到材料三,要不不好播放幻灯片)。

老师:你从材料一得出的什么原因?

老师:你从材料二能得出的什么原因?

学生:唐朝政府对外采取了开放的政策。

老师:很好,请坐。你从材料三能得出的什么原因?

学生:海陆交通发达;

老师:首先我们看唐朝对外交往活跃原因的第一条,我们要坚持什么政策呀?

学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播放幻灯片)。

老师:其次我们在看唐朝对外交往活跃原因的第二条,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学生:提高综合国力,努力发展经济文化实力。

(播放幻灯片)。

老师:还有吗?

学生:有。

老师:再回忆一下,唐朝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有没有学习外国文化?

学生:学习了外国的文化了。

老师:对,所以我们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

(播放幻灯片)。

学生:b。

老师:第几个?

学生:第二个。

老师:看第二题,选哪一项?

学生:d,。

学生:a。

老师;对,好,看第四题,选哪一项?

学生:选a。

老师:这首诗的意思是:鉴真双眼失明仍坚持漂洋过海到日本,精诚之心上天可以证明,忘我地在日本传播佛教和唐朝文化,唐朝的文化在奈良城的广泛传播。所以选a.,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海纳百川,吸收各国文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又更加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昌盛;同时它又无私奉献,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天课就上到这,剩下点时间,同学们看看书。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小组合作讨论隋唐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即产生的影响。

3、通过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

【重难点】唐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唐朝前期,我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疆域空前广大,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外交往。

【自学指导】。

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隋唐时中日两国的`交往。

1、日本遣唐使何时来到中国?他们的主要使命是什么?

2、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3、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谁?

4、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哪些贡献?

三、唐与新罗的交往。

1、新罗通过哪些方式同唐朝发展友好关系?

四、唐与天竺的交往。

1、你知道天竺是现在的哪个国家吗?

2、归纳玄奘在天竺的主要经历。

3、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著作是什么?这部书起到了什么作用?

五、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呢?请大家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讨论以后回答。

精讲透析:

1、唐朝时,人们怎样称呼中国人?

2、在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3、学了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故事,你能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当堂检测】。

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二、隋唐与日本的关系:

1、隋朝时,已有到来;

2、唐朝从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就有十多批。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创制了日本文字。

4、唐玄宗时,高僧受邀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选拔官吏,还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2、朝鲜的也传入中国,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四、唐与天竺的关系:

1、贞观初年,高僧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zhu(今印度)求取佛经。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2、玄奘zang回国后以他的亲身见闻写成《》。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自我评价】掌握的很好好一般。

【学习心得】。

对外友好往来

玄奘。

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3.鉴真和玄奘是唐朝两位著名高僧。请你说说他们的主要事迹,并简要评述他们在中外交往史上的作用。

一、选择题。

1.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唐代高僧是(   )。

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戒日王。

2.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二、填表题。

姓名。

到达国家。

主要事迹。

影响。

玄奘。

在隋朝对外交往的基础上,唐朝的对外关系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使节、商贾、学者、僧人往来甚众。当时,与唐朝通好的国家,主要的有70多个。唐政府机构中设有鸿胪寺,专门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来宾。

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主要的交通线是西北的陆路和东南沿海的海路。陆路由洛阳、长安经河西走廊、西域,通往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唐朝初年,在攻灭西突厥后,丝绸之路再次畅通无阻。当时,阿拉伯、波斯、大秦以及其他西亚国家的商人,沿着这条道路往来贸易。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基本被阻断,中外交通的重点由西北陆路转移到东南海道。

唐代的对外贸易港口,主要是东南沿海的扬州、明州、泉州与广州。这些港口聚集了大量来自海外各国的船只,也有大量外国人居住。从这些港口出发,可到达东南亚各国以及新罗、日本、波斯、大食等国。唐政府还在广州设立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从中收取商税。

在日益密切的中外交往中,不少国外的东西传入国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而我国的产品、技术和文化也大量传到世界各地,对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朝国力强盛,海陆交通发达,政府又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些都促进了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向外传播,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促进作用;同时,唐朝也以开阔的胸襟吸收着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内容,如阿拉伯的医药学、天竺的熬糖法、西域的音乐和舞蹈等,为我所用,不断创新。

请结合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

对外友好往来课文的教案

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理解分析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原因和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3.感悟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认识唐朝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进而产生对先人业绩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封建时代对外交往如此频繁的'原因;理解它与当今的对外开放的区别。

对外友好往来

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小组合作讨论隋唐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即产生的影响。

3、通过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

【重难点】唐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唐朝前期,我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疆域空前广大,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外交往。

【自学指导】。

一、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隋唐时中日两国的交往。

1、日本遣唐使何时来到中国?他们的主要使命是什么?

2、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3、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谁?

4、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哪些贡献?

三、唐与新罗的交往。

1、新罗通过哪些方式同唐朝发展友好关系?

四、唐与天竺的交往。

1、你知道天竺是现在的哪个国家吗?

2、归纳玄奘在天竺的主要经历。

3、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著作是什么?这部书起到了什么作用?

五、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呢?请大家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讨论以后回答。

精讲透析:

1、唐朝时,人们怎样称呼中国人?

2、在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3、学了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故事,你能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当堂检测】。

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

二、隋唐与日本的关系:

1、隋朝时,已有          到来;

2、唐朝从            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就有十多批。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        创制了日本文字。

4、唐玄宗时,高僧        受邀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           ,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         选拔官吏,还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2、朝鲜的       也传入中国,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四、唐与天竺的关系:

1、贞观初年,高僧        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zhu(今印度)求取佛经。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           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2、玄奘zang回国后以他的亲身见闻写成《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自我评价】掌握的   很好      好      一般。

【学习心得】。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内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为: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 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新授课

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3)讲授新课:

形象导入:可利用教材导入框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国受最高礼遇的故事,引入新课。或用本课讲述的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故事,引入本课,提出“鉴真为什么第六次才东渡成功”“鉴真不避风险,跨海赴日,说明了什么” 一系列小问题,引入到本课的主题上。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以新罗人最多。

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

四、唐朝和古代阅读的关系:

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

2、造纸术传入天竺。

五、与波斯、大食的.关系:唐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多。

本课的“玄奘西天取经”和“鉴真东渡”,学生早有耳闻,教师可让他们先讲自己知道的故事。然后教师讲述时,重点让学生注意传说故事和历史真相的区别之处。学生对《西游记》描述的唐僧西天取经故事印象较深,教师也可要求学生找出玄奘西游和《西游记》的描述的异同之处。

4)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结。

人教版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俺答汗与明朝和好;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萨尔浒之战;郑和下西洋;华侨开发南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

2、思想认识目标:俺答汗和三娘子与明朝和好,为蒙汉民族的友好往来做出了积极贡献;女真是我国东北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努尔哈赤是女真的杰出领袖;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通过讲授这一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戚继光和戚家军,在其他抗倭军队的配合下,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通过讲授戚继光抗倭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明朝边疆民族的发展和对外关系的教学,培养和提高综合、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难点是教材涉及头绪较多,在讲解中既要抓住线索、突出重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面对经济调敝、社会动荡的局面,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明成祖时,明朝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明朝中后期,国势日益衰落,世界局势变动,明朝对外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明朝和边疆各民族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

2、讲授新课:

一、俺答汗与明朝和好。

元朝被推翻后,蒙古贵族被迫北逃,继续统治长城以北的一些地区。到14世纪末,蒙古分裂为互不统属的鞑靼、瓦剌等部。

16世纪中期,鞑靼强胜起来,出现了一位杰出首领俺答汗。从16世纪40年代起到70年代,俺答汗多次主动地提出恢复蒙汉双方经济联系的马市贸易。在他遭到拒绝后,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强迫明朝政府改变态度。

在他的努力下,明朝同意开放大同、宣府等处互市,并封他为顺义王。那时蒙汉互市的市场热闹繁荣,蒙汉边界出现了少有的和平局面。俺答汗和夫人三娘子修了呼和浩特城。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主持政事,维持边界的和平局面达几十年。

二、后金的兴起。

1、建州女真的生活。

女真族,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过着渔猎生活。12世纪初阿骨打建立金政权以后,部分女真人迁入中原,逐步融合于汉族之中,还有一部分女真人继续留居东北。15世纪中期,留居东北的女真人中的一支建州女真,辗转迁移到辽东长城外边。建州女真过着农耕、畜牧和渔猎生活,农耕已在女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受到明朝的民族压迫。

2、后金的兴起和萨尔浒之战。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部出了个杰出人物叫努尔哈赤,他勇武健壮,智慧过人,喜读汉书,精通韬略,被明政府授以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之职。1583年,他用父亲留下的13副铠甲起兵,用了30余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规定:女真人的壮丁以300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每一固山分别有黄、红、蓝,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旗帜为标志。因此,固山又称“旗”,固山的头领又称旗主,女真以及以后满洲的士兵又称八旗兵,八旗兵的家属及以后的满洲人又称旗人或在旗。八旗制是军事组织,也是民政组织,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战时出征,平日耕种。这种军政合一的制度,对女真族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政权,国号为“金”,史称后金。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抗明,很快占领了抚顺等地。明廷闻讯,急忙增饷调兵,集中了10万兵力,向后金反攻。1619年二月,由杨镐统帅分路讨伐。这次战役对明朝来说是非正义的,对后金来讲则是正义的,因为它是后金反抗明朝民族压迫的战争。针对明军四路出击、兵力分散的情况,努尔哈赤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歼灭明军约五万人,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果,后金终于赢得了对明作战的主动权。

三、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它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他率领着船工、翻译、采办、医生、水手等27800多人,乘坐60多艘大海船,浩浩荡荡地从长江口刘家港出海,穿过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进入浩瀚的南海,首先到达占城国。离开占城以后,船队又到达爪哇、旧港、苏门答腊、满刺加(今马来亚)、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国。郑和每到一处,都向当地宣扬明朝的政策,赠送礼物,同该国建立友好关系;并和当地商人、居民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活动。从1405年到1433年近30年里,郑和率船队先后航海7次,到过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伊朗和阿拉伯等地区,共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的船队同西洋各国进行了平等的贸易。船队所到之处,大都受到热烈欢迎。船队用金银宝货,丝绸和青瓷碗盘等货物,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以及珍奇异物。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郑和下西洋时,邀请各国来华访问。永乐时期,渤泥、满剌加、苏禄等国的国王、王后、使臣和商队,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的南京、北京,有时随行人员达500多人。

郑和下西洋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人向南洋流动。南洋指的是东南亚一带。我国商人到南洋去总是利用季风,冬去夏回,进行一次贸易就需一年的时间。如果耽误行期就得再等一年。如此年复一年,有些人就在南洋长期居住,还有些福建广东一带失去土地的农民和贫苦的手工业者,也搭商船去南洋谋生。这些劳动者的人数日益增多,构成华侨的大多数。郑和下西洋时,那些地方已有了许多华侨。郑和下西洋后我国去南洋的人更多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知识,同当地人民一起和睦相处,共同开发了南洋地区。

四、戚继光抗倭。

1、倭寇对东南沿海地区的骚扰。

“倭”是对日本的简称。元末明初时,日本的武士、浪人、奸商和海盗,为了掠夺财富,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人民称这些强盗为倭寇。元朝后期,倭寇的骚扰掠夺日趋严重。明初,整饬军队,加强海防,对来犯倭寇予以沉重打击,使倭寇不敢再做大规模的.骚扰。到明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再加上沿海一些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抢劫,共同分赃,倭寇重又猖厥。我国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

2、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1555年,年仅27岁的戚继光被派到浙东防倭,他看到官军非常腐败,不可用,认为第一可用的是乡野老实之人。因此到义乌去招募士兵,选拔了农民和矿工3000人,按小队编制起来,教以阵法。戚继光根据江南多沼泽和倭寇武器的特点,创造了一种特别阵法,叫鸳鸯阵,以训练新军,并严明军纪。这支部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到处都受到人民的拥护,在人民群众支持下,连续取得辉煌胜利,被人民称为戚家军。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抗倭,血战一个月,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接着,戚继光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和另一位抗倭将领俞大猷共同抗倭,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了。

戚继光是一位反抗外侮的民族英雄,他的业绩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后人抗击外侮的斗争。

五、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16世纪20年代初,环球航路开辟,进一步刺激了欧洲殖民者到东方掠夺财物,强占殖民地的野心。最早对亚洲进行殖民侵略活动的是葡萄牙。1517年曾侵入我国的珠江,后被中国军民击退。殖民主义者并不死心,1553年,他们又来到珠江口西侧的澳门,谎言商船遭到风暴,请求借澳门晾晒货物,并贿赂当地清朝官员,准许他们在澳门居住。于是他们逐步建筑房屋,势力扩大到万人。1557年,竟私自筑城,设官,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

2、西方传教士来华。

传教土是跟随殖民者之后来到中国进行宗教活动的。他们当中,还有一些人以传教作掩护,在中国搜集情报,直接为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服务。但大部分传教士,为了能在中国进行宗教活动,争取中国官员和士大夫的信任和支持,向中国介绍了一些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这些传教士的活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对引进西方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后来逝世于北京,人们为他立碑,以示纪念。

3、板书设计。

第十九课边疆民族的发展和对外关系。

一、俺答汗与明朝和好。

二、后金的兴起。

1、建州女真的生活。

2、后金的兴起和萨尔浒之战。

三、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四、戚继光抗倭。

1、倭寇对东南沿海地区的骚扰。

2、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五、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2、西方传教士来华。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初级上汉语学习者(美国大学一年级),学完了汉语拼音和发音规律开始接触汉字,在学习“女”字前已经学习了20个左右的简单汉字,例如“山、石、水、上、下”等。并且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笔画。

通过学习“女”字认识新的笔画——撇点,并且能够通过“女”字拓展出“妈”“好”“奶”“妹”“姐”几个字。(此处不要求会写,只要求识读即可)

1.认识笔画“撇点”(重点)

2.“女”字的笔顺教学(重、难点)

3.拓展出女字旁的字(提到即可)

开始接触汉语的的学生学习汉字主要是让他们先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并且能够模仿老师和书本上的字形写下来。所以,在学习“女”字等基本独体字时,着重于笔画和笔顺的教学,而且要反复操练使得学生记住。至于组词拓展方面只要点到即可,如果要拓展一定要和之前学习过的汉字进行组合,或者生活中最常用的`汉字。

提问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看屏幕上出现的这些明星是谁呢?(who are these stars?)

生:说出一些认识的明星的名字。

师:他们是男的还是女的?

(are they man or woman?)

生:女的。(woman)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汉字“女”。

展示第二张ppt

师:同学们看图片中出现的这个陶俑的姿势,在中国古代女人在家盘膝而坐,织布做衣抚养子女,男子在外耕田,所以“女”字在甲骨文中就像一个跪着的女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越来越平等。女人也当家做主站起来了——你们看现在的汉字“女”像不像一个正在走路的女人。

(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笔画)

生:第一个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笔画“撇点”,大家是不是觉得看起来有点眼熟呢?

生:是撇和点的组合。

师:撇点就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撇”和“点”的组合笔画。老师在黑板上先写一遍(写的同时念出口诀:撇点张开,折处不顿,点画要长 ),请同学们伸出你写字的手跟老师一起比划。

(带着同学伸手操练三遍)

师:学完了新的笔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女字怎么写。

展示女字的笔顺

带领同学用手笔画操练(先写撇点在写撇,最后一横长又长)

展示田字格里的女字,告诉学生女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女——女人、女子

展示一个全家福

问同学:同学们看这张照片里面有哪些是女的呢?

学生回答

写出:妈、姐、妹、奶

同学们,我们的女字已经学完了。现在我想提问几个同学。

1.女字的第一个笔画是什么?

2.女字写在田字格的那里?请同学上台把女字贴到田字格中。

3.我们今天提到了女字旁的那些字?

人教版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材反思:

人民版高中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将旧人教版历史教材“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课一分为三,从一课时增加到三课时,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本章节内容的自由度增加,学生也获得了比较充裕的讨论思考时间。但是从其教材内容来看非常的.单薄,重点也不突出,对于比较依赖教材的中学生来说必须进行相应拓展。拓展内容:1、外交的本质;2、外交手段的多元化;3、新中国外交的宗旨与手段的衍变。

二、学生反思:

组织学生讨论“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易流于两点:一、易陷入极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不能正确客观的看待外交宗旨和手段的统一;二、对于外交事件的总结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体系。

三、教法反思:

1、教学每小组的运用首先必须指定相应的发言人,由一个固定人代表本组进行总结陈述。这样就可以避免发言过程杂乱无章的现象。

2、教学小组不应只是动嘴,而是动笔来总结,培养学生在学习总结练习总结方法的规范性。

3、教师在组织讨论和制止某些不当言论时应有自己的基本原则。文。

人教版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课属于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本课的主题是通过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两件史事,使学生认识到明代对外关系政策的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平友好的国家间关系,二是在面对侵略的情况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从而感受我国自古以来作为大国的气度与骨气,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情。

分析完教材,我来说说对学生的认识。知识上,初一学生对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有粗浅的印象,知道这两件史事的存在,但没有具体细节支撑,也不能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两件史事。思维上,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能够对历史文本进行初步归纳与解读,并开始有意识地去辩证分析问题,但理性思维仍旧较弱。情感上,学生对这两件史事的发生有着直觉的钦佩与自豪,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细节根据,因此这种钦佩与自豪只停留在感觉层面。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概括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概况、特点及戚继光鸳鸯阵的优势,提升历史信息归纳收集能力。

通过分析史料、分小组讨论探究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及影响,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同时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郑和下西洋的事迹中感受郑和不畏艰辛、大局为重的精神,能够从戚继光抗倭高超卓越的军事智慧中感受其保家卫国的民族情怀,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戚继光的军事智慧。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图示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来说说教学过程,以践行前面对本课的分析与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了三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小结作业。

环节一:导入新课在导入环节,我采取了创设情境导入法。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在非洲发现明朝工艺品的视频,并提出问题:我国明朝时期的工艺品怎么会出现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呢?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播放视频创设情景进行导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下一步学习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节二:新课讲授。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本环节分为2个部分,一是针对本课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二是关于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

对于郑和下西洋内容的学习,首先,我会先让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郑和的故事,使同学们对郑和其人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我会提出探究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明成祖为什么会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什么能够下西洋?学生在结合相关史料思考回答之后,我会加以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郑和的个人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郑和出生于回族家庭,受家庭的影响,有丰富的航海知识经验;三是郑和对朱棣的忠诚。此外,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寻找建文帝,及当时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及造船技术,这也是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点知识。

接下来我会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特色,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特点。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郑和航海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航程和经历的国家地区等信息,从而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并归纳出“航程远、次数多”的特点。再比如通过观察郑和的宝船图片和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可以归纳出郑和船队“规模大、分工明确”的特点。

在了解完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特点之后,我会通过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郑和下西洋场景表演,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壮观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到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激励他们为国家复兴而努力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最后,我会展示相关史料,组织学生进小组讨论思考: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在学生组织讨论后,我会进行必要的总结,帮助学生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航海等多种角度总结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从而挖掘历史表象背后深刻的社会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和史料分析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戚继光抗倭。

对于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学习,首先我会播放相关纪录片,引导学生直观了解倭寇的概况及其肆虐的表现。之后我会补充关于戚继光的相关材料及其来到浙江前线准备进行抗倭的相关史实,通过表格对比敌我双方的实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戚继光面临的严峻困难和挑战。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戚继光练兵的具体实践,比如招募新兵、训练新兵、研究新型战法等,归纳戚继光抗倭的特点,感受戚继光的军事智慧,并且为之后理解戚继光抗倭的胜利奠定基础。

能够分析出来鸳鸯阵的巧妙之处在于充分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回避了我方因地形产生的军事劣势,可攻可守,从而更加深刻直观地感受戚继光的军事智慧,也能够体会到在这智慧背后戚继光保家卫国的决心。

最后,我会向学生提问:在你们心中,戚继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通过提问,完成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戚继光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抗倭寇战争中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绩,赢得了当时以至后世人民的称颂。

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

在小结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对比郑和与戚继光这两位历史人物,总结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从而锻炼学生历史对比的能力,并且提升宏观把握历史的能力。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课下收集郑和下西洋的小故事,下节课分享。【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来。同时也能让他们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加深对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我采取了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既简明扼要,又条理清晰。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几十年前,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学生就曾经批评一些物理教材涉及的科学概念和科学现象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物理现象,不过是用一些字来说出另一些字的意思,供学生生吞活剥地背诵而已。

例如,对摩擦发光的定义是:“当晶体被撞击时所发出的光……”这样的句子没有说明撞击的是什么晶体,为什么会发光。学生即使把这个定义背得滚瓜烂熟,回家后仍不知该这样做实验制造出一星半点的摩擦发光。如果在教材里这样介绍摩擦发光:“当你在黑暗里拿把钳子打在一块糖上,你会看到一丝蓝色的'光。其他晶体也有类似的效应,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个现象称为摩擦发光。”那么学生学习后就很容易做个实验亲自看看摩擦发光,而这将是“一次与大自然相遇的美妙经验”。也只有这种能揭示知识和生活联系的教科书和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课堂设计中没有用课本上提供的“眼睛和照相机”的对比设计问题情境,因为我认为学生对于照相机是不熟悉的。相反,我认为放大镜的聚光作用是每个孩子的游戏内容。他们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可以将光线聚集清晰。所以,我设计了从放大镜引申出晶状体,再引申出眼球的折光系统的教学顺序。从实践中看,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

在课程中,我也有很多遗憾的感觉:

一是为学生提供的动手机会和自由探究的机会太少了。因为课时的限制,远视、散光、白内障等学生关注的热点没有带领大家讨论。如果能够让有这些知识的同学谈论一下,可以起到丰富学生经验,将课堂知识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的作用。

二是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的问题情境还很值得推敲。这些情境中,仍存在不能成分调动学生兴趣、和学生生活环境结合不紧密的现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1.减少和消除噪声;。

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

4.避免中耳炎;。

5.避免外耳道感染。

四、其他感觉器官。

嗅觉——鼻。

味觉——舌。

触、冷、热、压、痛觉——皮肤。

对外友好往来的说课稿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充分认识到隋唐时期对外开放的特点。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七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认识到唐朝在当时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工作,我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教学中较成功的地方。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提问一系列问题:你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哪一些真实的?哪一些是虚构的?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

2利用比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坚强、坚忍不拔、是良好的思想品质。在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史料有利于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均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名人身上所具备的诚实品质。本课通过比较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讲学、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进行比较他们的相同点,从而向他们学习为达到一个目标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因为学生可以从历史人物中学到影响其个人选择、态度和价值认识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又直接能影响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说,历史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作用我们决不能忽视。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没有把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商品经济进行比较。

2、提问时学生都乱回答影响课堂教学,有时包办。

3、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差生没有给予更多的成功体验。

今后努力方向。

今后改进措施如下:

1、认真备课。

2、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他们合作交流,自己去发现问题。

3、作好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不包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俺答汗同明朝和好、后金的兴起、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西洋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通过对教材插图《俺答汗和三娘子亲临互市现场》的处理,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理解历史以及想象历史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教学,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萨尔浒战役的学习以及对以前有关战役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比较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戚继光的高尚品德以及他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原因;通过对后金兴起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国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通过葡萄牙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19澳门回归祖国的巨大意义。

导入:

明朝是继汉、唐、元以来又一个统一的强大王朝。然而,我们翻开明朝的版图,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此强大的明王朝,北部和西北部地域确如此狭小,今天的新疆以及甘肃、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并不在大明的`版图之内,连举世闻名的敦煌,也淹没在沙山瀚海之中,真是“西出嘉关无故人”啊!(可引导学生看明朝疆域图)明朝的皇帝之所以弃长城以北和嘉峪关以西而不顾,实在是有他们的苦衷,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

讲授新课:

一、俺答汗与明朝和好。

在茫茫敕勒川的大青山脚下,有一座被蒙古族人民称为“青城”的城市,那就是呼和浩特。这座城市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也是历史上汉蒙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修建这座城市的就是蒙古鞑靼部的杰出首领俺答汗,蒙古族人民称他为阿勒坦汗。他在位时,深明民族和睦之大义,多次主动向明朝提出和好互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甚至以兵戎相见,逼迫明朝同意互市。在中国的历史上,以大军咸逼达到和平互市目的的先例大概这是仅有的了,这说明俺答汗对互市的重视,说明他的远见卓识。在他的努力下,明朝同意开放大同、宣府等处互市,并封他为顺义王。那时蒙汉互市的市场热闹繁荣,蒙汉边界出现了少有的和平局面。俺答汗和夫人三娘子修了呼和浩特城。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主持政事,维持边界的和平局面达几十年。

二、后金的兴起。

明朝版图的东北地区,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女真族。我们知道,女真族是由唐代的黑水h发展而来。宋代,他们建立了强大的金政权。以后,蒙古灭金,女真族的势力衰落了。15世纪中期,建州女真迁到辽东,过着农耕、畜牧和渔猎生活。明朝统治者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强行索取贡物,甚至随意出兵捕杀他们。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部出了个杰出人物叫努尔哈赤,他勇武健壮,智慧过人,喜读汉书,精通韬略,用了30余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规定:女真人的壮丁以300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每一固山分别有黄、红、蓝,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旗帜为标志。因此,固山又称“旗”,固山的头领又称旗主,女真以及以后满洲的士兵又称八旗兵,八旗兵的家属及以后的满洲人又称旗人或在旗。八旗制是军事组织,也是民政组织,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战时出征,平日耕种。这种军政合一的制度,对女真族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政权,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后金建立后,声势强大,明朝感到了它的威胁,便千方百计限制它的发展。而后金也要掠夺土地和财富,16,努尔哈赤起兵攻明,攻占了抚顺等地。16,明朝派杨镐为辽东经略,统兵10多万,分兵四路向后金进攻。明军主力3万余人,在杜松率领下,孤军深入,在萨尔浒扎营。努尔哈赤集中后金主力猛攻萨尔浒,全歼明军主力,杜松阵亡。以后,后金军又连败另两路人马,第四路明军只得退却,后金从此取得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这一战对清王朝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三、郑和下西洋。

明朗前期经济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富强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它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郑和下西洋”,同学们小学已学过,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视频资料,同学们边看边回忆以前学过的内容,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影响?(放影片,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1、郑和下西洋规模大:一是船大,最大的宝船长40丈,宽18丈,载重千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二是船数多,人数多。

2、郑和船队设备先进,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这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郑和远航行程远,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郑和的航程远远超过了哥伦布到达美洲的航程。

4、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航海的时间早,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表。

从以上几项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郑和作为明王朝的政治使节和商务代表,每到一处即向该地国王或酋长送礼品,表示愿意通好的诚意,在双方协议下进行彼此互利贸易,郑和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许多国王、使臣和商队,络绎不绝来中国。

南洋指的是东南亚一带。早在唐朝时,我国就同南洋各国展开贸易。我国商人到南洋去总是利用季风,冬去夏回,进行一次贸易就需一年的时间。如果耽误行期就得再等一年。如此年复一年,有些人就在南洋长期居住,还有些福建广东一带失去土地的农民和贫苦的手工业者,也搭商船去南洋谋生。这些劳动者的人数日益增多,构成华侨的大多数。郑和下西洋时,那些地方已有了许多华侨。郑和下西洋后我国去南洋的人更多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知识,同当地人民一起和睦相处,共同开发了南洋地区。由于华侨参予南洋的开发,使这一地区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华侨用辛勤的劳动,促进了南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四、戚继光抗倭。

1、倭寇在我国沿海地区的骚扰。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抢劫中国商船,掠杀中国沿海居民,历史上称之为“倭寇”。这些人带着武器和货物,遇到机会就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有时冒充商人,陈列货物做生意,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威胁。明朝初年,整饬军队,加强海防,对来犯倭寇予以沉重打击,使倭寇不敢再做大规模的骚扰。到明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再加上沿海一些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抢劫,共同分赃,倭寇重又猖厥。我国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

2、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戚继光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1555年,年仅27岁的戚继光被派到浙东防倭,他看到官军非常腐败,不可用,认为第一可用的是乡野老实之人。因此到义乌去招募士兵,选拔了农民和矿工3000人,按小队编制起来,教以阵法。戚继光根据江南多沼泽和倭寇武器的特点,创造了一种特别阵法,叫鸳鸯阵,以训练新军,并严明军纪。这支部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到处都受到人民的拥护,在人民群众支持下,连续取得辉煌胜利,被人民称为戚家军。

到了1565年,倭寇基本肃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经过大小80余战,每战必胜,歼敌万名;对驱逐倭寇的斗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业绩将永载史册。

五、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的远航,是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在他远航之后,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更加频繁。15世纪末至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活动,是为了掠夺财富,进行殖民扩张。因此,随着环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主义者的殖民侵略活动也开始了。最早对亚洲进行殖民侵略活动的是葡萄牙。15曾侵入我国的珠江,后被中国军民击退。殖民主义者并不死心,1553年,他们又来到珠江口西侧的澳门,谎言商船遭到风暴,请求借澳门晾晒货物,并贿赂海道副使汪柏,准许他们在澳门居住。于是他们逐步建筑房屋,势力扩大到万人。1557年,竟私自筑城,设官,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

2.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随着欧洲殖民者的东来,欧洲天主教传教士纷纷来华,他们利用十字架配合坚船利炮,对古老的中国展开了一场“精神战争”。

这些传教士有的是为殖民侵略服务,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有的是为了能在中国大陆甚至在北京进行宗教活动,争取明朝官员和士大夫的信任与支持,向中国介绍了一些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先到澳门,研究学习汉语及中国的礼节习俗。后到南京等地传教。16,利玛窦到北京,买通宦官马堂,向明神宗进献鸣钟、八音琴及《坤舆万国全图》等物。由此获准在北京传教。在传教中,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与李之藻合译《乾坤体义》、《同文指算》。同时,也把中国孔子和儒家思想文化介绍给西方。利玛窦成为第一个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介绍到西方的人。

(教师出示《坤舆万国全图》)这是利玛窦在中国绘制的世界地图,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非常不准确的,可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幅最准确的世界全貌图,使中国人第一次得知世界有五大洲,还了解了许多过去没接触到的世界地理知识。

通过上述的讲解可知,有些西方传教士在来华传教的过程中,客观上对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当懂得:各国、各民族应当和平相处、互助互利,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战争,世界才能安宁,各国人民才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创造美好的生活。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想吃花生吗?花生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你知道它有哪些用途吗?几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袋花生,(分发花生)。

该如何写家乡的花生?

下面就让我们来写一写我们手中的花生。写作时间3—5分钟。

(二)前测。

1、选取三个学生代表,分别抽取三位同学的作品朗读。

2、评价:他们的短文哪些地方写得好?这几位同学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桔子的?

(三)合作探究。

一、调动学生从感观的五个角度——视、触、嗅、听、味逐一感知花生,进行训练。

1、视觉:你看到了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2、触觉:摸摸它。你有什么感受?

3、嗅觉:闻一闻,它有什么气味?

4、听觉:你听到了什么?你还听到了什么?吃花生时你又听到了什么?

5、味觉:尝一尝,它的味道有怎样的特点?

另外,我们也可以换时、换位、换情。

(换情:恨,为了这只花生,你得写一篇作文;这花生是我朋友亲自种的,就收了这么一点点,我就把它们拿来了都发给了你们。)。

二、总结感知事物的.方法。

我们不光可以用手来书写作文,还可以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来写作文。这就是运用感观五个工具进行作文感知训练的好方法。

三、感知后测。

让我们依据感知事物的方法,再次对全面感知过的花生进行写作。

四、交流评价。

再次抽取学生作品朗读,比较前测习作,进行全面赏析。

五、结束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

遣唐使渡海西来。

1、遣唐使。

2、空海。

日本佛教真言宗开祖。密号遍照金刚。赞岐国(今香川县)人。15岁至京都习儒,而后信佛。804年与最澄等入唐求法,从长安青龙寺惠杲受密法。3年后归国,奉诏弘传真言宗,以平安(京都)东寺和高野山为传教根本道场。逝后,追谥为弘海大师。

3、鉴真东渡。

(688~763年)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4、唐招提寺。

日本佛教律宗建筑群。简称招提寺。在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由唐鉴真主持,于759年建成,与东大寺的戒坛院并为传布和研究律学的两大道场。平安时期初兴盛一时,后逐渐衰微,镰仓时期一度复兴,后衰落。现存有创建初期的金堂、讲堂。存有鉴真和尚夹纻坐像等重要文物及多种古写经、古书籍等。

5、崔致远。

新罗末期人。字孤云,本籍庆州,868年,12岁,入唐留学。18岁,登宾贡科。曾为唐官吏,后入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做《讨黄巢檄》,据传黄巢读其檄文,惊而堕于椅下,一时名动天下。885年归国,官至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事。以时务策十余条上真圣女王,不见实行。为中央地方官吏10余年,终限于出身,无法实行其改革主张,又不满当时朝政,弃官隐居于伽耶山。罗亡丽兴,不知所终。或云得道成仙。

6、玄奘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人。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

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从事佛经翻译工作。20年间译出佛经75部1335卷。他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

玄奘取经图。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讲经处。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大唐西域记》。

玄奘题名石佛座。

长安兴教寺玄奘墓塔。

大雁塔地宫供奉的玄奘舍利。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探寻玄奘西行足迹。

活动内容:由老师或同学自由分组,每个小组选择玄奘西行路线的一部分。根据玄奘西行路线图和最新的亚洲地图,找出玄奘西行的路线(现代)。根据这条路线,找出玄奘西行所经过的主要城市,在搜集这些城市的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将资料整理成多媒体课件或网页,在课外活动时间作展示和汇报。

课堂练习。

1、阅读材料:

“条条青槐街,相去八九坊。”

--引自课本。

请回答:

(l)这句话是唐朝人对哪座城市绿化的描述。

(2)说说这座城市重要性的表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