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体态律动(通用20篇)

时间:2023-11-29 06:12:12 作者:笔尘

范文范本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要求和技巧的一种学习材料,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经过筛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和学习的平台。

幼儿音乐律动教案

1、物质准备:磁带及录音机、图谱一张、皮球一个;。

2、经验准备:事先引导幼儿去欣赏一些对比性较强的旋律;。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听音乐,全体幼儿有序进场,围坐成半圆,有节奏的拍手;。

二)准备活动。

1、安静旋律。

2、律动《做做,摸摸》:幼儿边唱边做相应动作;。

三)、熟悉音乐。

1、幼儿边听音乐边看老师玩球(a段:左右手来回滚球;b段:拍接球)。

提问:刚才老师是怎么玩球的?(引导幼儿模仿老师来边讲边玩球)那刚刚除了眼睛看到老师玩球,耳朵听到了什么呀?(引出音乐)下面呢老师再跟着这音乐来表演玩球,请你们听听看老师滚球时音乐是怎样的?(柔柔的、连贯的)拍接球时音乐又是怎么样的?(有力的、跳跃的)。

三)感受连贯与跳跃的音乐旋律。

师:那许老师之前就欣赏了一遍这音乐旋律,老师边欣赏边把这音乐的样子画了下来,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图谱)下朋友们,你们在这图谱上看到了些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引出圆滑线和断奏点符号,引出圆滑线出表现的是滚球,而断奏点符号表现的就是拍接球)下面呢请小朋友们边欣赏这音乐旋律边看这一图谱,看的时候注意老师的食指,会依照这一图谱做哪些动作。(幼儿边欣赏边观看图谱、食指动作)。

提问:刚刚老师的食指依照这一图谱做了些什么动作呀?(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哎!在这圆滑线时食指是划、摇来表现皮球滚动的,在断奏点符号时食指是点来表现皮球的跳跃的。那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很多的肢体部位,那还可以用什么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呢?(引导个别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分别表现)引出跟着音乐选择喜爱的肢体动作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正式开始前可请个别幼儿演示一下等等要表现的相应肢体动作)。

幼儿跟着音乐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可换一下肢体部位再次表现)。

四)皮球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

师:小朋友表现的真棒!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个游戏——皮球游戏。等等请小朋友们来做小皮球蹲在地上,老师先做拍皮球的人,听音乐在前面两段圆滑线处也就是表现皮球滚动的地方请慢慢的左右摇动身体,等到音乐断奏处也就是拍接球时老师会拍某一个小朋友,那个幼儿就快速的蹲着跳一下。

在音乐旋律下,带领幼儿做相应动作有序的出活动室,结束;。

选择本次音乐欣赏活动是因为本次欣赏活动的趣味性较强,其中活动中有小游戏,幼儿也会在活动中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旋律特点,幼儿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选择了本次活动。那活动一开始教师用音乐带进场,还做了一些律动,幼儿都很感兴趣;在活动正式开始时,教师的导入(选用了小皮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想法很不错,幼儿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很顺的引入到了活动中去;在教师跟着音乐玩球时幼儿都看得很仔细;那教师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对活动流程也很熟悉,每个环节间过度的也很流畅,都会有过渡语;教师的语气语调也还可以,在游戏时教师能融入到孩子中去,跟孩子一起玩;最后在音乐当中边做动作带离活动室也与开头上下呼应,不错!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或可提高的部分,听过课的老师也都给予了对课的评价,给我提了不少意见,那以下就是我对自己活动的一些反思及老师提出的一些不足及意见:如:教师与配班老师配合的不是很好,因专门选一个老师来放音乐,这样就不用让配班老师又忙于播放音乐又要拍照,赶不来及;此外,在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皮球滚动与跳跃时,由于教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致有些幼儿没有很好理解老师的意思,说了几遍,幼儿才弄明白;但幼儿选择的肢体动作表现范围不是很广,肢体部位的动作不是很多,就只有个别幼儿选用了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其他幼儿特别在跳跃音乐时都是用整个身体跳跃来表现皮球的跳跃的;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会跟着其他幼儿去做动作表现;因此,教师可积极提示、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肢体动作表现皮球滚动、跳跃;最后,在进行拍皮球游戏时,由于教师没有组织、分配好,集体幼儿在蹲下游戏时会挤来挤去,有些乱,我觉得当时可让一部分幼儿在椅子后面,一部分在椅子前面,这样可能就会避免这个问题了。

当选幼儿当拍皮球的人时,可以分男、女轮流进行,不游戏的来拍节奏跟着音乐,这样就不会使他们傻乎乎的坐着了,分批进行也可以避免以上的一些挤、乱的现象;此外,感觉像是健康活动,这是因为教师让幼儿欣赏、感受的不够,都是老师在提醒幼儿做什么动作,可让幼儿自己去感受什么音乐时做什么动作。

幼儿音乐律动教案

1、感受音乐欢快激烈的风格,体验与朋友们一起随音乐游戏的乐趣。

2、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感知和了解音乐并用肢体动作和乐器演奏表现音乐中乐段之间的变化。

3、能够辨出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1、音乐《斗牛士进行曲》、铃鼓、沙锤、碰铃、

2、斗牛士图片、小号等。

1、欣赏a段音乐,感受a段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并用语言和动作表现。

(1)师:你们知道斗牛这个游戏吗?

(2)出示斗牛士图片,分析图片,讲解斗牛玩法。

(3)引出"加油"的西班牙语--"欧类"。

(4)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随音乐在句末重音外喊出"欧类"。

2、再次欣赏a段音乐,用拍椅子的动作和"欧类"语言进一步表现句末的重音外。

3、教师运用身体动作,随音乐做出加油、士兵吹小号,鲜花的动作,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动作提示初步感受全曲的旋律变化。(放完整的斗牛士进行曲)。

(1)师:斗牛场上的比赛越来越激烈了,除了有观众朋友们为他们喊加油,还有谁会为斗牛士喊加油呢?小朋友注意看。

(2)出示图片,按音乐的顺序排列。

(3)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听音乐并做相应的动作。

4、幼儿分组随音乐演奏乐器,表现乐曲的曲式结构。

师:老师这准备了许多的乐器,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斗牛士加油。

《斗牛士进行曲》选自法国著名作曲家比才为其歌剧《卡门》创作的序曲,由于该乐曲的节奏感强,旋律激昂,它的整体音响形象容易给幼儿带来强烈的共鸣,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因此此次活动孩子很感兴趣,整个活动氛围愉悦、轻松。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幼儿的学习兴趣被诱发、激励起来后,才会快乐轻松的学习。本次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在师的引导下,每位幼儿都愿意把自己听到的想到的与小朋友共同快乐的分享。能很好的用动作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他们在听中想、动中乐、玩中学,充分体验到音乐的欢快优美,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

此次活动的重、难点为:初步感知a段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为突破重、难点,我进行了五次欣赏乐曲a段,且每次欣赏目标层层递进,由老师带领直至孩子自己找到重音,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乐曲末的.重音。整个活动氛围轻松、愉悦,教师与幼儿进行了有效地互动,让幼儿置身于音乐游戏的乐趣中,并且教师大方、夸张的表演成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也能大胆地进行表演。

本活动是节欣赏课,我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欣赏。通过集体、自由活动充分的让幼儿在创编中熟悉乐曲旋律,并能按一定的节奏进行律动。活动中,我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主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本活动还有个亮点就是利用打击乐器来取代每段音乐的不同,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孩子们听觉、视觉、动觉都积极调动起来,充分融合到音乐中.课件的正确运用,使本堂课更有吸引力。

小百科:西班牙斗牛起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动(杀牛供神祭品),13世纪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世开始这种祭神活动,后来演变为赛牛表演(真正斗牛表演则出现于18世纪中叶)。

浅谈体态律动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态律动运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概述。

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理解和研究体态律动,并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运用和发展,使体态律动的教学成果遍地开花。

1.激发孩子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一种事物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能够把所学事物高效地学会和掌握。体态律动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动”这个优点,在学习音乐中,让孩子动起来,使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并且对接下来的活动保持渴望和迫切,这样孩子们会比未动的情况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正是由于课堂上引入体态律动,才将课堂的整个气氛调动起来,使孩子们全部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孩子们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学到了知识。

2.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在孩子用肢体去表达思想的时候,正是孩子对思想的理解最强的时候。在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音符,让孩子进行理解,并将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每个孩子的想法不同,如果给他们每个人一个高音,他们就会表演出不同的音效,就会谱出一曲美妙的乐曲。在孩子们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创新,想象力得到了提高。

(1)表演力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最活泼的时期,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在传统的教育体系里,孩子往往会缺失这些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如果在课堂中引入体态律动,孩子们就可以通过肢体的律动去表达自己用心感受的东西,表演自己所想表演的东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调动自己与生俱来的表演能力,进而加深对歌曲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粉刷匠》的时候,孩子们在唱歌的同时,教师引导孩子将自己的理解用肢体表达出来,孩子们就可以把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牢记于心,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

(2)反应能力在课堂中,如果教师教给孩子的歌曲是通过孩子的表演反映出来的,并且大多情况下是即兴表演,这样,就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反应力,久而久之,对培养孩子的反应力是大有裨益的。

3.建立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和情绪表达。

节奏感是音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律动运动则可以增强音乐节奏感,提高乐感。引导孩子们通过肢体运动来表达对音乐节奏、旋律等要素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音来进行训练。例如,在听到四分音符的时候让孩子们做出下蹲或是拍手的动作,在听到八分音符的时候做出蹦跳的动作。同时,孩子们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听到欢快音乐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当听到悲伤音乐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伤感的表情。

4.提高学生对音准的认识。

传统的教育方法很难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孩子们带到操场、舞蹈房,画上旋律,先给每个孩子发歌谱,让孩子们进行熟悉,然后带领孩子边走边唱。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孩子们提高音准方面的认识会有很大帮助。

1.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中,让孩子通过一些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中会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2.提高孩子的表演能力。

动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进行表演,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用身体运动表达内心情感,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表演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一首歌曲里会有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的配合中,孩子的团结与合作意识得到了考验和培养。另外,一首歌曲可能需要几种乐器共同演奏而成,此时也需要孩子们的相互配合。

总之,随着体态律动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出版了许多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体现具体教学内容、展现不同特色的相关书籍,也发表了相关文献。然而,国内对其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不丰富也较陈旧,对于如何教授音乐教学法的研究也很不充分,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态律动将身体与音乐融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在表演的同时找到了音乐的乐趣。因此,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每一个小学音乐教育者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打破了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主要强调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让音乐课堂有静有动,使音乐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本文主要围绕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阐明了如何将体态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的观点与看法,以及现阶段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音乐教育;小学音乐;体态律动;应用。

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音乐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瑞士作作曲家达尔克洛兹开创的体态律动,主要强调唤醒人的本能,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因此在现阶段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组成部分。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影响及作用。

体态律动的本质核心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律动从而展现音乐情感,让学生领略到音乐之美。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音乐中释放自己找到快乐,感受学习过程中音乐的美感。

(一)合理的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首英文歌让小学生学起来很难,但是如果让他们熟悉音乐,以听为主线,去引导他们拍手、点头、踏脚等做一些简单肢体动作,来调整学生的大脑活动,缓解上课时的疲劳状态。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情,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二)有效的体态律动能够发展学生思维想象力。

1.适当的听觉训练达尔克罗兹曾说过:“一切音乐教育都应当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数学运算的训练上。”他认为,良好的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禀赋。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的要素和技能。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体态律动锻炼听觉艺术,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学生就能感受音乐的不同魅力。

2.合理的节奏训练律动是一种身体进行有韵律、有节奏的运动。节奏训练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把一些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通过体态律动中的节奏训练使音乐知识变得生动具体。

3.有效的即兴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音乐表演都需要一定的即兴创造能力,无论在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舞台表演上即兴创作都是离不开的。如果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加入即兴创作,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有活力。

4.积极的体态律动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体态律动鼓励学生多动,通过音乐让自己动起来。运用除了耳朵和嘴巴身体其他部分来表现音乐,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变得富有生命力,学习进步的也会特别快。教师从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现阶段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我国音乐教学中以作为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陶冶学生情操为目的。因此,许多学校的领导都对音乐不太重视,这样也导致老师及学生对音乐产生轻视的态度,并且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一些确切针对性的措施,在国家政策上得不到支持,所以发展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二)专业教师匮乏。

1.教师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体态律动对于部分老师来说还是很陌生的,由于它是引进其他国家的教育,它的一些用法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全面的掌握,并且还有部分老师在运用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到其中的真谛,对体态律动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掌握的不是很到位,恰缺的的东西还有很多,在目前来看很多在职的教师很少会参加相关的课程培训,对于律动教师了解的甚少。所以,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音乐教师还是很缺少的,导致在课堂中使用体态律动时,大部分教师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运用的,而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体态律动教学的根本意义。

2.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有效的体态律动对专业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对体态律动有一个完整的理解,而且重要的是在教学设计上要有所改变。从我国来看,专业教师在课堂的实践能力上还是非常欠缺,教师们在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仍然按照原来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或者只是表面模仿教学照搬一些课例,并没有掌握其中的内涵。所以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也会影响体态律动在教学中的展开。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

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与配合,完善音乐教学设施,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室和教学器材根据相关政策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出总的整改方案。

(二)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实战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也应该跟上步伐,不断的充实自己。一些在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师进修,要学懂学透体态律动教学体系的基本理念,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调动起来,能培养学生从小就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加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对未来创作作品也有很大的帮助,增强学生表现力和创作力。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教学论[m],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2013,12.[2]许淼.谈音乐教育中怎样引导学生积极感受音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段文辉.音乐课应回归音乐教育的本原[j].江苏教育,2010.[4]华建新.体态律动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南京音乐学院.

体态律动是瑞士教育家、音乐家达尔克罗兹创立的,是音乐教育体系中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是指在聆听音乐的时候,通过身体的动作,如摆手、奔跑、转动等来感受乐曲。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也不是体操运动,它强调的是音乐。通过聆听音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去感受音乐的要素,如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等,让人体成为理解音乐的一种乐器。音乐的要素通过身体这种乐器来表现,并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

二、高师音乐教学法。

音乐教学法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直接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音乐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唯一课程[1]。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提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2]。其中强调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兴趣,在教学时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在聆听音乐时能够领会到乐曲中基本的音乐要素,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即兴编创的能力。新课标要求的这些内容与高师音乐教学法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相符合,即通过身体运动来感受音乐的内在韵律。

三、体态律动教学法在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意义。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为音乐教学打开新视野。

在传统的教学法课程中,学生学习的状态经常是被动式的,往往是教师先介绍各种教学方法的原理及教学过程,随后带领学生完成部分课例的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认识教学方法,没有主动体验相关教学法的功能与效果。而体态律动教学法则为音乐教学打开了新的视野和窗口,在其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通过最直观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时,教师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感受乐曲表现的场景,有阅兵式走路、拍手、跺脚、敲击课桌;在学习管弦乐合奏《春节序曲》第三部分的时候,同学们可以用律动、打击乐等手段即兴表演,用新的视野感受音乐。

(二)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续稳定的兴趣和爱好[3]。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的身心迅速发展,他们的运动知觉、听觉显着增强,在节奏、旋律方面的表现力更加丰富。这时教师采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初中欣赏课《g弦上的咏叹调》时,作品的曲式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很枯燥,但可以通过手势的律动来表现曲式结构,第一段旋律用食指表示,重复时用手掌表示,出现新的旋律时用食指和中指表示。

最终,学生通过手势能够明确乐曲的曲式,这样就能够避免讲解曲式结构时的枯燥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其乐融融的学习气氛。

(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要通过聆听来获取,那么如何让他们听懂作品呢?体态律动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感受和体验音乐,并能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阐发独立感受和见解[4]。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教师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声音和速度,教师用两种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里的一段唱腔:53630│53630│……第一种用齐步走的方式,在休止符处不做停顿,第二种方式是用脚步一顿一顿地行走,带着喘息的声音,学生就能体会到第二种比第一种更能体现纤夫拉纤时的劳累和叹息,感知音乐的形象和意境。欣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时,学生可以借助律动来表现乐曲的旋律,边听乐曲边摇晃身体,从而总结出摇篮曲优美、安静、抒情的特点。律动方式让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听觉的体验,使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保持持久的音乐记忆。

新课标强调用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获得内心感受、体验的同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体态律动实践中,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欣赏《单簧管波尔卡》时,学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流动飘舞的运动状态和感觉。木偶娃娃走到花草地做旋转动作,走到开满枝条的地方做双手飘扬的动作,随后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律动,在乐句的第一强拍上用较大的动作幅度来表现,如双手伸开来旋转,表现重拍的特点等。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创造性,形成了持久的音乐记忆。

体态律动教学法以其新颖的教学模式、浓厚的兴趣氛围辅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丰富了教育手段,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幼儿音乐律动教案

1、感受印度风格乐曲的欢乐情绪,体验随乐表演的快乐。

2、通过提供不能的学习材料,创编揉、压、甩、刷的舞蹈动作。

3、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中,愿意和伙伴共同完成解决问题,体验合作的乐趣。

通过给每组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创编揉、压、甩、刷的舞蹈动作。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对话引起幼儿兴趣

幼:可以

师:那你们知道怎么做甩饼吗?

幼:知道

师:做甩饼的时候我们要做什么?

幼:要有面团和面

师:和面之后呢?

幼:揉

师:然后呢?

幼:压面团

师:然后呢?

幼:甩然后刷香油

师:最后再烤对不对

师:你们先来看我跳一跳,看的时候注意看我都会做哪些动作,哪里的动作不会。

二、音乐游戏开始

1、师随音乐做动作

2、师问幼答动作含义

3、图片展示动作,随音乐加入不会的动作图片

a第一次加油动作之后加入揉的动作

b第二次加油动作之后加入压的.动作

c第三次加油动作之后加入甩的动作

d第四次加油动作之后加入刷的动作

三、幼儿分组进行动作创编

1、师提出分组要求

师:大师为我们准备了三个工作间,工作间里面都给你们投放了不同的视频、图片材料,等会,你们进去帮我把这四个动作找出来好不好?但要注意三点:一、每组只能容纳四个人。二、每组进行观察材料后一起商量找出四个动作。三、当两边音乐结束请回到自己的座位。

2、幼儿分组进行创编动作,师巡视指导。

3、分组进行示范表演。

4、师小结,询问幼儿刚才的动作有什么问题。

5、每组再次进入工作间完成任务流程卡后练习舞蹈动作。

6、师请幼儿集体示范动作,师学习一些有趣的动作。

7、请幼儿回到座位,教师示范动作,活动结束。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浅析论文

音乐律动教学模式是指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通过音乐伴奏,让学生能够通过肢体语言完成动作表演的一种教学模式。从实质上来说,是一种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律动教学不仅能够加强音乐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音乐的领悟与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进而保障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其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等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音乐、习惯音乐。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律动环节,能够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舞动起来。律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突破学生思维瓶颈,独立创造出一种音乐情境。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要求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必须要尊重新课改要求与理念,在日常音乐教学中,要营造出良好的、和谐的、自由的课堂氛围。通过律动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

1.通过舞蹈表情,加强学生理解深度。

律动形式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与表情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并且肢体语言、表情需要根据音乐旋律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律动教学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金孔雀轻轻跳》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一次《金孔雀轻p跳》优美、流畅的音乐旋律,让学生对《金孔雀轻轻跳》有一个初步理解,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傣家姑娘跳孔雀舞的优美姿态,学生内心无法形成律动姿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金孔雀轻轻跳》的视频舞蹈,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感受律动内容。在学生学会《金孔雀轻轻跳》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模仿、学习傣族孔雀舞的律动表演。并保障学生在舞动肢体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创造,主观将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

2.通过律动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教学《水草舞》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闭眼聆听其中的旋律,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水草舞》中的律动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内容的想象。在聆听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像水草一样左右摇摆,通过律动与音乐的理解、融合,让学生对《水草舞》产生一个初步印象。待到聆听环节结束后,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凭借自身的理解来表演律动舞蹈,分享自身对《水草舞》的律动理解。

3.巧用律动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如今律动教学模式已被小学音乐教学领域广泛应用。笔者认为,巧用律动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1)要在适当的环节安排律动环节,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如果安排不当可能会使课堂过于混乱。因此,律动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充分,采用灵活的律动教学方法。

(2)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进而设计律动环节。律动教学的主要作用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设计律动环节时,要以教学目标为设计主体,保障律动环节能够有效融合到音乐教学之中。

(3)根据教学教学内容设计律动环节。律动教学的基础就是音乐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方法,必须要做到针对性,进而保障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着巨大的价值,能够实现律动舞蹈与音乐知识的有效结合。通过律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保证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摘要:从节奏律动为核心,切入教学;简单直观为基础,深入教材;即兴律动为特性,难点处理三方面,研究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享受音乐并表现音乐,在体验中感知歌曲并尽享音乐。

关键词:音乐;体态律动;歌曲;有效;设计策略。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人对音响内在表现力的反应的感觉教育,这种感觉需要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得以培养和提升。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兹强调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乐器,而是人的体态律动。因此,在音乐课堂中设计的律动,能使学生们在体验中主动获得音乐意识的才能,建立学生应有的音乐经验,深入感知音乐元素。下面,着重研究歌曲教学中律动设计的有效方法。

一、节奏律动为核心,切入教学。

人们把旋律定性为音乐的灵魂,而节奏就是灵魂的载体,没有节奏,旋律就会失去它的地位。以节奏作为音乐体验的核心和突破口,通过动作能够将体验到的音乐内涵外化,使人在自然和放松的情况之下完全地投入诠释音乐的过程。

(1)关注节拍特点律动。在小学音乐歌曲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节拍有2/4拍、3/4拍、4/4拍、6/8拍等。当然,学生学习新知时,要让学生在无痕的教学中留下有痕的记忆,教师就要抓住节拍的强弱规律特点来设计律动,从而让他们在体验中学到新知。

例1:一年级上册《法国号》。法国莱茵河民歌,3/4拍,大调式,复乐段结构。译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自答形式。一年级学生首次接触三拍子,体验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律动设计:1)第一、第三乐句,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敲击左手心,并做画圆圈的动作。第二乐句动作同上,左手敲击右手心。2)第四乐句双手在胸前从高到低依次做拍手画圆圈动作。这样以简单的拍点动作,身体随音乐摇晃,并在每一乐句的长音处拍手,让学生体会三拍子音乐带来一种像在画圆圈的感觉,从而让他们充分体会三拍子的韵律,同时感知三拍子强弱弱的节拍特点,为歌曲演唱教学做好铺垫。

(2)围绕特殊节奏律动。在小学音乐歌曲教材中常出现附点、弱起小节、无规律可循的休止符号、切分音等,恰恰就是像这样的特殊节奏赋予了音乐作品的生命,使得歌曲娓娓动听。因此,在律动设计中教师围绕这些特殊节奏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借助形象动作感知音乐中的特性。

例2:二年级下册《大树妈妈》。这是一首2/4拍、六声宫调式,抒情柔美的儿童歌曲。全曲有四个乐句,旋律多由二三度音程构成,起伏流畅,后八分休止符点缀其中,使旋律显得轻盈、亲切。显而易见,本课知识与技能就是八分休止符号的学习。

律动设计:1)学生们跟着尤克里里的琴声走,注意不要碰到别人,琴声停,脚步停。2)再次跟着琴声自由地走,数一数乐曲中有几次八分休止符。3)学生们扮演小鸟,老师扮演大树,小鸟像星星一样散布在大树周围,在休止符号处停止飞翔,摆好姿势。

在整个音乐活动中,自始至终以感知八分音符为主线设计律动,让学生在律动中学到新知,并体会音乐抒情柔美、轻盈、亲切的那份情境。

二、简单直观为基础,深入教材。

体态律动是音乐教育中一种体验音乐本体、表达音乐主体的方法,是音乐体验的反射。就如达尔克罗兹提出,从体验到表达的过程,从信息的“输入”到外化“输出”的过程不能耗费过长的时间,感受到的情绪需要第一时间内表现出来。因此,体态律动对于音乐体验学习来说既直接又直观。

(1)根据曲式结构律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通过聆听让学生说出乐段的变化,或通过色彩、线条、色块做出相应的变化反应。但学生往往忽略了排在最前面的体态二字。好的一个体态设计,体态上的表现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音乐的内涵,而且也会让课堂动感十足。

例3:五年级上册《牧场上的家》。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律动设计:1)第一乐句弱起拍双手手背相对在身体右侧胯部位做绕腕动作,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做上推、收拢动作,并根据音的高低分低、中、高三位做动作。2)第二乐句动作同上,方向相反在左侧。3)第三乐句胸前手心相对成一朵花,随音乐旋律起伏做上推、下落,双手左右摆动从上到下手腕处点碰,双手成一朵花向前推。4)第四乐句同第一乐句动作。这样一来,让学生们以动作来表达音乐,感知音乐中舒展的节奏、重复变化的乐句,更是对乐曲的曲式有了相当清楚的了解,真正让他们走进音乐,享受音乐并表现音乐。

(2)强调民歌韵味律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是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而小学音乐歌曲教材多以优秀的民族音乐为主,并选材于我国和各个国家,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们唱好歌曲,感受民歌的韵味就尤为重要了。

例4:二年级上册《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2/4拍,五声d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歌中采用了“阿里里”这一具有彝族韵味的衬词,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

律动设计:1)学生们手拉手,身体侧身跟着音乐做:走走走走拍拍手,前面三小乐句在胸前拍手,最后乐句双手举高拍手,并围成圆圈。2)学生们手拉手,加入颤膝,边走边稍晃动手,前面三小乐句在胸前拍手,最后乐句的最后一拍让他们自己摆一个动作造型。

像这样带有彝族韵味简单易学的动作,学生们一做完就在第一时间感知到音乐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感,再一次做动作时他们就会由心而发地带着欢快、愉悦的心情做动作。这样,以固定节奏型设计动作不仅切合了歌词的节奏,还让学生们清晰直观地感知到歌曲一段体结构,更让他们体验了一把彝族儿童欢快歌舞的场景。

三、即兴律动为特性,难点处理。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中提倡,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尽可能地用律动组合充分表达所捕捉到的音乐信息,或根据特定教学目的的即兴突出某个音乐元素。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即兴的体态律动让学生们有重点的对音乐元素(教学难点)进行强化,从而在无形中解决教学难点。

(1)抓住和声特色律动。随着新一轮的课改,合唱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但是在很多的合唱课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学起合唱来非常辛苦、非常无趣。面对合唱,教师更是头疼,学生练了这个声部,那个声部走调了,两个声部都会了,可是怎么也合不起来。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若赋予各个声部一定的角色扮演,让体态律动参与其中,学生定会乐在其中。

例5:三年级上册《美丽的黄昏》。这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主要节奏型“x-x”,轻盈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上方三度的模进,第三乐句是歌曲大调主音“do”的六次重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律动设计:1)第一乐句踮起脚尖轻盈的自由行走。2)第二乐句两两就近伙伴拉手,镜前方式前进与后退,舞步不变。3)第三乐句看老师的手势迈着舞步回到自己围圈的位置。

这样的体态律动抓住音乐和声特色进行设计,不仅解决了歌曲中合唱的教学难点,还把歌曲表达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这样的不同声部扮演和动作配合下,学生们一下子就融入了角色,二声部合唱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就能精彩呈现。

(2)紧扣音乐体裁律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了解音乐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规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通过一堂课中一首歌曲教学让学生们由浅入深、层层剥开,不断体验音乐,建立自我音乐联觉,感知出音乐体裁。

例6:三年级上册《摇啊摇》。这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具有摇篮曲的特点。

律动设计:1)在强拍和次强拍处双手在胸前做拍手动作,并画出一大一小的圆,边拍手边走成圆圈。2)在强拍处用任意一只脚踩一下在呼拉圈里,边拍手边带着摇曳的感觉流动的行走起来。3)学做划船动作:双手握船桨前三拍从胸前用力向后划船,后三拍双手放松回到胸前。4)走呼啦圈和划船动作结合,随场景布置情景表演。如右图:坐在船里的学生们划着船儿,同时走呼啦圈的学生们犹如河面上泛起一层一层的水波纹,唱着歌儿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从拍手律动―走呼拉圈―学做划船―情境表演,一环紧扣一环,律动设计层层深入,情境表演是整堂课律动的汇总,展现精华、亮点部分。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唱歌曲《摇啊摇》,更好地呈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并再现感知,总结出歌曲的体裁――摇篮曲。

四、结束语。

体态律动,赋予音乐活力,给予音乐生命,成功地将律动与音乐融为一体,给了学生们触摸音符的机会,让他们知道音乐是有活动的,是有魅力的,是有感染力的。体态律动的训练不注重身体姿态或外表形式,而是着重于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和理解。这需要教师长期地、深入地研究和实践,不断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下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手段,才能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实现真正的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文君.体态律动――声势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j].民族音乐,2009(03).[2]陶晓勇.小学音乐新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常汝吉.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2011.

音乐团体律动《郊游》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受音乐《郊游》的旋律,并用动作表现郊游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

2、在律动游戏中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并鼓励其大胆进行动作创编。

3、体验同伴间合作的快乐,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根据音乐旋律用动作表现郊游过程中一系列动作。教学难点:根据音乐大胆创编。

教学准备:ppt课件音乐幼儿熟悉乐曲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去过什么地方?在出发郊游前,你自己都做了哪些准备?(引导幼儿自由谈话)。

二、感受音乐,创编郊游前的系列准备动作。如:梳头发——扣扣子——系好鞋带——带上帽子——背上背包。(渗透生活常识及安全教育。)。

1、谈话概括准备动作。

2、创编动作。

3、配合音乐,反复尝试韵律表演。

三、增加难度,创编表演。来到“梨园景区”,(ppt)介绍最美油菜花城市,欣赏美景。

1、引导孩子们说一说,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带领幼儿创编郊游过程中的系列动作。如:背着书包走——看到花儿——闻花香——拍照等。

四、幼儿分角色,创编表演郊游过程中系列动作。体现同伴间的合作。

1、幼儿分角色相互配合,创编闻花香、拍照等动作。

六、活动总结。

引导幼儿谈郊游的愉快感受,体会律动游戏的乐趣,萌发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肯定游戏中同伴间的合作,并号召教育幼儿做环保小卫士,爱家乡,建设家乡。

七、活动结束。

音乐团体律动《郊游》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去郊游》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去郊游》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日月潭风景区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音乐cd、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以去郊游引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进场,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特点。

2、教师结合动作,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主题。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4、分段欣赏音乐。

(2)引导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郊游时绕着树林走、擦汗、快到景点很高兴、摆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

2、引导幼儿从空间层次上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最后的造型。

3、用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

四、拍照结束,幼儿听音乐去下一个景点郊游。

教学反思:

从今天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来看,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基本能够达成目标,从第一次的倾听音乐,孩子们就能够愉快的听着音乐摆动,到后来用肢体表现时,也能用轻松的动作表现音乐,并且幼儿能够根据旗帜进行分组,能协调好用一种方式来开展游戏,游戏是幼儿也表现的十分愉悦。

在倾听理解音乐的环节上,孩子们能区分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有些孩子说出前面的音乐是过草地,但在爬山时,有孩子提到了树林,这可能与出示的图片有关系,让孩子联想到了树林,老师在选择图片的时候,可能可以再考虑的多一些,排除一些其他因素。

看图谱时,幼儿很容易辨别出草地和爬山的音乐的不同,但是在说出理由的时候,可能老师比较急切一点,还可以多一点空间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是草地,这是爬山,而老师没等孩子说就自己把“平平的是草地,越来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说出来了。

创编过草地动作时,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编的动作较为丰富,并能符合过草地轻快、活泼的旋律,爬山的动作也能根据重重的、一步一步的节奏和感觉来创编。

整个游戏环节,孩子们在导游阿姨带他们去旅游的这种情景中,玩的还是十分的愉快和投入的,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有些兴奋过头,对于音乐的倾听也关注的少了点。

本文扩展阅读:郊游,到郊野休闲以散心健体。俗也称“踏青游百病”,尤为妇女所喜爱,她们穿红着绿、三三两两,到野外“游百病”,以“将晦气掷之外边”。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他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但他的国籍是瑞士。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在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期间(大约在1900年)提出的一个音乐教学学说,又称“体态律动学教学法”。

达尔克罗兹的整体教学方法,既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也受到了激烈的反对,有些人难以接受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达尔克罗兹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并取得了胜利,先在国外获得承认,后来瑞士政府也不得不承认。达尔克罗兹逝世后,他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得到发展,为后来的音乐教育家树立了典范,也影响到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的形成,具有创新和先导意义。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最终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它始于视唱练耳的教学改革,后来是长时间的方法探索、构建“体态律动”的理论基础,最后以即兴创作教学的引入为标志,确立了一个完整的、新的音乐教学体系。

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是人类情感的反映,其最初的形式是把情感转化为具有音乐性的动作。这些动作是人类的肢体动作。通过肢体动作,把肢体当作乐器,将人的内在情感转化成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音乐中的快慢、强弱、有规律的节拍运动可以通过身体来感受。音乐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技术练习,更不应该是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律的传授,它首先应该是对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艺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全面的发展人的能力。

体态律动。体态律动是训练身体对音乐做出反应的练习,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把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它是以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以培养学生利用听觉获得轻松、协调自如得节奏感为目的。体态律动一般分为位置运动和空间运动两类。位置运动即固定地点的运动,如拍击、指挥、唱等;空间运动即脱离固定地点的移动活动,如走、跑、跳等。

歌唱、视听训练。通过视唱练习,训练耳朵,身体与语言、歌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这种视唱法与一般的不同。它先采用一线谱,通过读唱音名来认谱。后按等时值读每个唱名,再练习以不同速度或临时用教鞭指谱视唱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视听能力,以固定唱名法为主要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发展听觉和记忆能力,发展内心听觉。教学过程中可使用诗词的语言节奏,帮助学生感觉和积累音乐节奏的经验。

即兴创作演奏。强调即兴创作是音乐基础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全面培养音乐家素质的重要环节。

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正是以其全部力量去填补了极端专业化音乐教育的一个空白。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教师的音乐造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等各方面的“即兴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学生不论音乐基础高低、年龄大小,小之三岁儿童,大之音乐学院的学生及专业演员、舞蹈家,都适合上这种课。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解决了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音乐相分离及技术的练习与艺术的表现相割裂的弊端。其保持新鲜感,这样的教学不是以熟练的技能,完美的结果为目标,而是要在不断变化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发现。达尔克罗兹体系已经成为一种由哲学思想、教育观念和一系列策略构成的开放体系,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所处的环境,来解决如何把这些思想和策略转化为具体的方法,并付诸实践。其理论中有相当多可取之处待我们学习,加以利用和发展。

音乐律动:摘果子

活动背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现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赋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本次活动我选择了具有鲜明特点,易于幼儿接受的音乐,采用音乐情境表演中,引导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动作,尝试模仿和创编猴子摘果子、爬树等动作,鼓励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让孩子用肢体动作大胆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力。

活动目标:

1、学看图谱,随音乐节奏做动作,尝试模仿和创编猴子摘果子、爬树等动作。

2、乐意参加音乐游戏,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快乐恰恰恰》音乐、flash课件一份、帽子5个。

教学重难点:模仿和创编猴子不同摘果子的动作。

教学方法和手段:示范法、情境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谱,导入活动。

2、(出示图谱)那我们一起先来看看这张图谱,好吗?

(通过设置猴王要举办快乐舞会的情景,引起幼儿对图谱的关注,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二、分析图谱,学习跳舞。

1、教师示范。

2、分析图谱。

师:你们在图谱上找到我做的动作了吗?什么符号我是做什么动作的?

3、学习跳舞。

师:你们都做出不一样的动作,真不错,我在最后拍好手之后有一个造型,请你也想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好吗?那我们听音乐从头跳一遍吧。

师:刚刚小猴子们采的果子真多,现在我们休息休息,来玩一个游戏,分享一下我们的劳动果实吧。

1、组织幼儿围成圆圈,介绍“传拿水果帽”的规则。

2、组织游戏《传帽子》。

重点指导幼儿如何拿帽子。组织游戏,帽子由少增多。

(通过传帽子游戏,引导幼儿巩固所学动作,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四、结束。

今天的采摘大会真开心呀,你们开心吗?那我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下次我们再来采摘果子。

音乐律动小班教案

1、学会安静地倾听歌曲。

2、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趣味。

3、学会配合简单动作演唱歌曲“不倒翁。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玩具“不倒翁”。

活动重点:

幼儿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在演唱歌曲时幼儿能加上简单的表演动作。

一、活动导入

1、教师出示玩具不倒翁,针对其外貌特征进行提问,预热歌曲内容“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玩具)“你们瞧瞧,这位新朋友的样子和我们小朋友像不像?”

预设一。幼:“像。”

师: “(作观察状)哦。老师和你们一样,也觉得他样子像小孩(配合表演动作)。那么你们再仔细看看,他脸上有什么和小朋友们不一样的地方?这位新朋友的脸上有胡子一把(配合表演动作),我们小朋友脸上有没有胡子啊?”

预设二。幼:“不像。”

师:“你们说说看哪里不像?还有没有观察得更仔细的小朋友?原来这位新朋友的脸上长着一把胡子。”你们看这位新朋友的脸蛋儿红扑扑的,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儿,样子可爱不可爱啊?是不是像小孩一样可爱。](实践中是第二种预设情况。)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看好不好,‘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配合表演动作有节奏地念)。’再来一遍试试,表情夸张一点。(这一环节连接的略有突兀,可以在歌词内容全部理解完后再让幼儿感受歌曲节奏和旋律。)

2、引导幼儿发现不倒翁的特性,预热歌曲内容“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在没有科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

师: “别看我们的新朋友一句话也不说,看起来呆呆的样子,其实他可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不倒翁’。有没有小朋友听说过‘不倒翁’?(请知道的小朋友或者教师亲自演示推倒不倒翁的情景)我们一起来对他说‘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配合表演动作有节奏地念)’。不倒翁没听清楚,小朋友们大声一点,再来说一遍。” (同上,可取消,否则会导致音乐感受的时间过短,本末倒置的趋向。)

二、歌曲学唱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不倒翁”:钢琴伴唱一遍。

师:“今天,我们和不倒翁成为了好朋友,老师要唱首歌送给我们的新朋友,你们也来学学看,和老师一起唱给不倒翁,他一定会非常高兴。

2、根据图示教唱幼儿歌曲“不倒翁”:清唱两遍。

师:“歌曲唱完了,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你们在歌曲里都听到了哪些内容?”。(根据幼儿说出的句子出示图示,帮助幼儿在接下来的学唱起到提示作用。)

(1)第一遍清唱,幼儿看图示。

师:“小朋友们都听的很仔细,接着请小朋友看着图示听老师清唱一遍。”

(2)第二遍清唱,幼儿看老师动作。

师:“老师再唱一遍,这一次要加上一些有趣的动作,你们来跟着老师一起哼着歌曲做做看,好的吧?”

三、教师钢琴伴奏,幼儿看图谱演唱。

师: “我们的新朋友不倒翁听到小朋友们为它那么努力地学习歌曲,你们说它是不是非常开心呢?时间不早了,不倒翁要和我们说再见了,我们最后再唱一遍‘不倒翁’ 之歌,作为分别的礼物,好不好?所以大家打起精神来,用小朋友们最好听的声音向不倒翁说再见。”(幼儿直接说“再见”)

整个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单向发挥作用,违背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缺乏了师幼互动的过程。在活动中无论是欣赏,理解歌词、唱歌、表演,虽然教师尝试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吸引和激发幼儿的兴趣,但是反复的播放,重复地练习让幼儿大部分时间花在消极地坐、听、等待上,严重束缚幼儿双手与大脑,禁锢了幼儿的思想与情感,活动过程中幼儿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为了学会教师所教的内容而感到困难,感到苦恼,自然会毫无参与活动的兴趣,更不用说是大胆的表达表现音乐的愉悦感了。

音乐律动小班教案

1、引导幼儿根据春游线索创编动作,初步学会律动。在教师提示下较准确的随乐段、乐句更换动作和按节奏做动作。

2、培养幼儿在比较拥挤的空间状态下与同伴共享空间、亲密交流的能力。

3、使幼儿体验到边听音乐边做动作的快乐。

1、教师与全体幼儿拉好圆圈坐在地板上,面对圆心,教师指导幼儿复习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副歌前置学习动作,教幼儿随乐做出节奏型×××××

教师用手指扮作黄鹂鸟,以游戏的方式教幼儿熟练的在自己和左边的伙伴腿上拍出节奏型×××××。

2)引导幼儿根据春游线索分段创编动作:教师通过语言启发幼儿“我们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天空中快乐的小鸟在飞,我们爬山、来到游乐场玩跷跷板、坐转椅”等游戏,创编花——小鸟——爬山——玩跷跷板——坐转椅等动作。

3、教师清唱旋律帮助幼儿整理、记忆动作。

4、听音乐完整表演,教师逐步减少语言提示把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

延伸活动:

一、组织幼儿进行主题绘画活动《快乐的春游》。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回忆春游时的情景,把看到的、听到的、玩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活动流程:

1、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春天,把在春天看到的、听到的、玩的讲述给大家听。

2、幼儿将自己的春游经验创造性的绘画出来,教师个别指导。

3、将幼儿作品贴在美工区展览,幼儿互相讲述作品内容。

二、组织打击乐活动《嘀哩嘀哩》

三、组织集体舞活动《嘀哩嘀哩》

音乐律动小班教案

1、能感受音乐中开始和停止的变化,辨别不同的表现方式。

2、初步创编动作,并能有序开车,做一个文明的小司机。

3、通过开车、停车、给轮子加气、倒车的体验,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重点:引导幼儿会听音乐玩开汽车的游戏。

难点:辨别开始、停止、回车库的音乐并创编简单动作。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汽车,知道红绿灯,认识音符宝宝。

物质准备:奥尔夫音乐《开始和停止》、ppt、红绿灯指示牌。

1、导入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师:你们唱的可真好听,老师可喜欢你们了,你们喜欢我吗?那请你快速碰到黄老师的身体。(幼儿围到老师身边)你们做的真棒!

(——让幼儿触碰老师的身体是为了让孩子有目的地尽快围到老师身边,以便接下来游戏活动的开展。)

师:那你们喜欢开汽车吗?喜欢开什么汽车呢?(教师请幼儿自由回答)

师:好,现在开着你的车,准备好了吗?对了,我们开车要遵守什么?对,要遵守交通规则,慢慢开,不超速不撞车,注意看好红绿灯哦!恩,我们到哪里去玩?近点的吧,公园里去。明白的小朋友准备:开车!

——教师边唱“轱辘辘,轱辘辘,轱辘辘...”边带幼儿做开汽车游戏。

师:(教师出示红灯指示牌),现在是红灯了,小司机们,该怎么做?对了,真棒!

师:(教师出示绿灯指示牌),小汽车开起来喽,注意,开快喽!(教师适当加快速度,提醒幼儿小心避让)。

(——用红绿灯牌开车就是为了给下面的韵律活动做铺垫,让孩子提前感受活动突然停止的感觉,在接下来的环节使幼儿能更快适应音乐,跟上节奏。)

师:好,公园到了,现在请把你的小汽车停到自己的车库(就是自己的小椅子),

来,跟着老师倒车,老师已经停好了哦!你们呢?

3、欣赏音乐《开始和停止》,感受连续和停顿的节奏。

——教师出示ppt音符宝宝图片。

师:音符宝宝和小汽车一起和我们做游戏喽。听,这首曲子和我们以前听过的曲子有什么不同?它有趣在哪里?一会告诉我。(教师点击音符宝宝放音乐)

师:谁来告诉我,这个曲子和以前听过的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突然停顿,和我们刚才开车一样。

4、表现音乐。

——再听一遍音乐,教师通过提醒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开车,什么时候停车,什么时候回车库。

师:你们想不想和音符宝宝小汽车一起做游戏?好,小司机们请起立,车子出车库喽!

——教师带领幼儿向前一步走,做出车库的动作。

师:准备好了吗?你们的车轮子有气吗?没有就赶紧打打足,准备,开始,加气!这次我们去哪呢?好,就去逛逛我们的幼儿园吧!出发!

——教师放音乐,带领幼儿听音乐的节奏做出开车动作以及停车动作,在音乐最后倒车回到车库坐好。

——进行游戏2次,第二次教师直接带着幼儿出教室。

师:我们去逛幼儿园喽!小司机们跟好了,一个跟着一个,不闯红灯不超速,我们是文明的小司机。

音乐律动:摘果子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3(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

12.出示图片:做一做。

2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探究活动。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1.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音乐律动小班教案

1、熟悉歌曲旋律,能边唱边合拍地做小手爬的动作。

2、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习仿编歌词和动作。

3、能较积极地参与仿编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能边唱边合拍地做小手爬的动作。

学习仿编歌词和动作。

幼儿已有合拍动作的经验。

一、 复习律动《拍手点头》

1、集体复习,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

2、仿编,“拍拍小手点点头很快乐,我们拍拍小手还可以干什么呢?”(教师可请仿编出新内容的幼儿当小老师,带大家做新动作。)

二、 教师示范。

1、教师以较慢的速度边唱边示范。

2、幼儿说说小手先爬到哪里?后来又爬到哪里?

三、幼儿学做律动。

1、和着教师的歌声,一拍一下地拍手。

2、跟着教师边唱歌边拍手。

小班音乐律动教案

1、初步分析音的高低,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2、通过游戏产生对音乐活动的爱好。

高人矮人图片、磁带、铃鼓。

请小朋友为客人老师表演歌曲《小花、小树》。通过小树长高了引出主题。

1、教师出视高人矮人图片引起幼儿爱好。“图片上是谁,有几个人,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还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礼物,一会儿老师就帮他们把礼物送给你们。”

2、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进入主题。“高人和矮人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天天都要一起到树林里散步,可是今天他们来到树林时发现以前散步时的音乐被换了,他们不知道哪一段音乐是高人散步时用的,哪一段是矮人散步时用的音乐。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3、初步分析高低音。“我们这里有他们散步时的音乐,仔细听听现在是谁在散步,是高人在散步,仔细听听这是谁在散步,是矮人在散步。高人走路的声音很高,矮人走路的声音很低。”

4、幼儿和老师共同来创编高人与矮人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高人矮人走路。”

5、教师为小朋友发礼物铃鼓。全体小朋友起立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安顺时针方向,听音乐学高人矮人走路,边走边拍打铃鼓。

教师和幼儿一起跳健康操。“高人矮人今天非凡兴奋他们想请小朋友和客人老师一起跳健康操,你们愿不愿意?”大家一起跳健康操结束本次活动。

音乐团体律动《郊游》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2、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进行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歌曲教学和即兴创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丰富其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和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2、难点:教师为音乐创编表演营造气氛,并做好组织工作。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请大家起立,乘上音乐车出发吧!大家看这是哪里?(郊外)出示图片,蓝天白云,清山绿水,小朋友们手拉手去郊游学生描述图片内容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秋天真是太美丽了,这儿我把它总结成了一首歌谣,大家来一起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歌词。

请几位小朋友来朗读一遍,大家仔细聆听并做出评价。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二.教唱歌曲。

同学们真的很棒,已经能合着音乐演唱这首歌了,只是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有把握,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着琴学一学。

介绍歌曲:台湾童谣,2/4拍,全曲3句话,第一和第三句相同。难点教唱:这个乐句中的“悠”字和“柔”字比较难唱,一个字唱了好几个音,大家来试试把这个音的旋律画一画,(指导生做手势)。

“绣”大家注意一下,老师唱了几拍?(4拍)。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句和哪一句是一样的?(第一句)第二遍教唱。

郊外的景色这么美,光唱歌怎么能体现我们的心情呢?下面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吧!

分小组创编舞蹈学生上台表演。

四.欣赏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大家的表演太精彩了,看引来了谁?(熊猫)小熊猫看到大家表演的这么高兴,它也想表演表演,它说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不过这个故事比较特别,是用音乐演奏的,小朋友们仔细听,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小熊猫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播放美术片)。

谁来说说,小熊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呀?(小熊去百货店的故事),刚刚大家有没有注意小熊讲故事运用了那些乐器,(笛子,双簧管,木管,竖琴等)。

第二遍听乐曲,哪里用了哪些乐器,描绘了什么情景?

四、结束部分。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玩的很开心,现在天色已晚,让我们一起乘上火车回家吧!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出发》的旋律学生活动:站成一排做开火车的动作,出教室。

中班音乐律动教案

《辣翻天》是一首曲风欢快、具有浓郁湖南地方特色的乐曲,体现了湖南辣文化的民俗民风。基于原曲的独特风格,我设计了大班音乐游戏《辣翻天》。活动以烧辣菜、吃辣菜为主线贯穿整个过程,通过故事引入——讨论、学习做辣菜、吃辣菜的动作——厨师和辣菜合作表演让中班感受富有湖南地方特色的乐曲欢快的旋律,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1、在表演做辣菜、吃辣菜的过程中,感受富有湖南地方特色的乐曲欢快旋律,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2、尝试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创编与音乐节奏相匹配的做辣菜、吃辣菜的动作,并大胆的表演。

3、通过与同伴的协调、合作尝试分角色进行表演游戏。

音乐cd《辣翻天》。

1、故事情境导入,激发游戏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吃过辣椒吗?辣椒是什么味道的?请你学一学被辣椒辣到的样子。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做一道辣菜,你想做什么辣菜?你知道这道辣菜是怎么做的吗?现在就让老师来教你们做一道辣椒鱼吧!

2、以学做辣椒鱼为主线,引导中班学习游戏。

(1)教师引导中班初步了解游戏的过程:煮鱼——剁辣椒——放辣椒——吃辣鱼——辣翻天。

(2)教师随音乐完整表演,引导中班感受音乐旋律与动作匹配,初步了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3)教师带领中班一起学习游戏中厨师的动作,随音乐进行练习。

(4)教师带领中班学习游戏中鱼的动作,随音乐进行练习。

3、分角色完整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1)教师和中班分别以鱼、厨师的角色身份在座位上初步尝试随音乐完整游戏。

(2)分角色玩游戏2—3次,引导中班感受游戏的快乐。

(3)讨论: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游戏更好玩?

4、邀请客人老师一同游戏,结束。

音乐律动小班教案

1、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学习鸭子的基本动作。

2、体验与同伴说悄悄话的乐趣,体验歌表演的快乐。表演时注意与同伴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小鸭头饰若干。

一、律动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鸭妈妈带宝宝去草地上玩一玩,好吗?好!我们出发吧。(放《两只小小鸭》的伴奏,师生作小鸭状走进场内)哎呀!走得好累呀,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二、感受歌曲并学习小鸭动作。

1、学习小鸭走。

师:宝宝们,妈妈要和坐得神气的鸭宝宝说一句好听的话,看看谁坐得神气哦!

请一位鸭宝宝上前来。(幼儿作小鸭状摇摇摆摆走过来,若幼儿没有学小鸭走路,老师给予提醒:“哎,这只鸭宝宝怎么忘记自己是怎么走路的呀!”老师边说边做动作提醒。)

2、理解悄悄话。

宝宝走到鸭妈妈跟前时,鸭妈妈给予肯定:“这只漂亮的鸭宝宝走到妈妈身边来了,走的真好!”“我们来亲亲小嘴巴吧。”师生用手作鸭嘴互碰两下。亲完小嘴巴,鸭妈妈就在鸭宝宝耳边说句悄悄话。说完之后就请鸭宝宝走回去。

同样再请1~2个幼儿上来说悄悄话。

你们听到了我和刚才那几个鸭宝宝说了什么好听的话吗?怎么会听不见呢?(幼儿回答)

对呀!我们是把嘴巴放在耳朵边轻轻地说,我们讲的是——悄悄话。

3、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

那妈妈请几个宝宝也像我们刚才那样亲亲小嘴巴,说句悄悄话,好吗鸭宝宝上来的时候要怎么走的(摇摇摆摆)。(请两对宝宝表演说悄悄话,教师在一旁唱歌曲。)

宝宝们,xx和xx表演的怎么样?那妈妈唱得好听吗?妈妈唱了什么呀?(幼儿回答)

那听妈妈再完整说一遍。(钢琴伴奏,边念边用手拍打节奏。)宝宝跟着妈妈说一说,好吗?(再次钢琴伴奏,齐念。)

宝宝们说的真好听,钢琴弹得也好听,妈妈想跟着钢琴唱一唱。(跟着琴声唱)

妈妈唱的歌你们喜欢吗?那你们跟着妈妈一起唱好吗?

钢琴说宝宝们唱得好好听,它还想再听你们唱一唱,你们愿意唱给它听吗?这次跟着妈妈做做动作。

三、结束活动

说悄悄话好玩吗?那宝宝们找一个好朋友,我们一起玩一玩说悄悄话吧。(放歌曲音乐,幼儿表演2次,换伙伴再表演2次。)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的不合理,活动的过程以新授歌曲为主,但是目标却定位在感受和表现歌曲上,因此给人感觉过程有点混乱。

小班音乐律动教案

1、能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进行简单的肢体律动。

2、能尝试进行二声部的合奏。

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感受营救美羊羊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具准备:故事绘本《营救美羊羊》。

乐器准备:单响筒手鼓。

音乐准备:《军队进行曲》选段。

歌曲《郊游》。

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领幼儿在歌曲《郊游》的音乐声中来到活动室。

2.幼儿与羊村的`小羊们互相问好。(播放ppt)。

教师:谁不在羊村里?她去哪里了?让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1.结合音乐,讲述故事绘本。

故事内容:有一天羊村里的小伙伴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当美羊羊藏起来的时候,大家再也找不到她,最后大家才知道原来美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要救出美羊羊要经过一片青青草地,最可怕的是要经过一个危险地带,那里有湍急的河流,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河里,吃人的怪物树,恐怖的灰太狼城堡,要是被灰太狼发现就不能到山洞里解救美羊羊了,你们看,美羊羊就被关在了这里。

2.提出问题,分段欣赏音乐。

(1)你能不能向解放军一样过草地?谁来试试看?

(2)遇到水流很急的小河你会怎么样过河?

(3)你要怎么样经过狼堡,而且不被灰太狼发现?

(4)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打开洞门?

3、师幼出发解救美羊羊。(灰太狼的出现,解救没有成功)。

4、第二次成功解救美羊羊。

1、出示乐器幼儿自由选择乐器。

2、师友共同演奏。

(教师用木琴敲打固定拍,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对音乐的感知敲打节奏)。

3、幼儿分组,看指挥演奏(一组拍。

ta,一组拍titi)。

4、互换乐器演奏。

“让我们放好乐器,和美羊羊一起到户外玩游戏吧!

(活动结束,教师带领孩子离开。播放音乐《郊游》)。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