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计划方案(通用17篇)

时间:2023-12-03 19:21:54 作者:紫衣梦

计划书的编写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分配资源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这些计划书范文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撰写或整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xx个贫困县(市、区)和xx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为重点区域,以xx个特困片带、xx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扎实抓好党政推动、市场运作、基础配套、协会牵引、试点示范等关键环节的工作,从20到年,全省xx%以上的贫困乡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交易额年均增长xx%以上,全省xx%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动宽带,绝大多数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从到年,全省贫困地区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交易额年均增长xx%以上,全省贫困地区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高,4g网络全面覆盖。

二、主要措施。

(一)建立行政推进体系。在市、县、乡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电商扶贫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协调指导、工作推进、检查考核等。层层成立电商协会,形成政府、协会、驻村工作队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网店服务体系。完善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为贫困地区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客服、代运营等专业服务,健全上下游服务链;依托国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各地电商产业园、创业孵化园,为贫困地区网商提供创业孵化服务。

(三)建立网货供应监管体系。确定特色主业、主打产品,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的要求,加工适宜网络销售的优质产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从事网货生产加工,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认证一批网货供应定点企业,为网店提供充足丰富的货源。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农特产品生产加工标准,指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按标准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从源头保证网货供应质量;抓好流通环节质量监管,建立网销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流通环节进行监测,杜绝质量隐患。

(四)建立网络物流体系。加快贫困乡村宽带网络建设,采取有线无线结合的办法,扩大网络覆盖面。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服务网点,鼓励发展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提高网货配送效率。

(五)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方案,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发挥国家电子商务继续教育甘肃分基地和淘宝大学(兰州)等专业机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培训,共建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实现电商扶贫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

(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把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工作体系,与其他扶贫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围绕“三有一能”目标,建立电商扶贫统计通报制度,重点考核网店数、销售量、交易额及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外销农特产品,以及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情况。

三、重点工作。

(一)宽带网络建设。省通信管理局、工信委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加快推进“宽带中国”战略,推动贫困地区光缆入乡、入村、部分光纤入户,行政村通宽带和连片特困地区行政村互联网覆盖。

(二)物流快递支撑。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发展物流快递服务业。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贫困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到2017年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功能覆盖到村。

(三)网店规模壮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多形式、多方法扩大网店经营规模。采取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方法,帮助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通过与当地电商龙头企业、网络经纪人、能人大户、专业协会开展贫困户网店“一对一”对接,帮助贫困户提高网店运营效益。对暂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村,鼓励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和贫困村在校大学生以及致富能人,在乡镇服务站、县服务中心或电商扶贫产业园内开设扶贫网店,代销农特产品。

(四)网络品牌培育。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加强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建立电商扶贫农特产品目录库,对全省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摸底统计,确定主导品牌,编制省市县特色主导产品目录。引导支持贫困乡镇至少培育一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龙头企业,进行认证挂牌管理和扶持。

(五)金融服务支撑。将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生产销售网货产品、带动效果明显(以销售贫困户产品为主)的企业和网店,给予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政府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鼓励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在贫困乡镇设立服务网点,村设立金融服务代办点,改善农村网店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条件。

(六)试点示范引领。在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每县选择1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各市(州)、县(市、区)按照试点方案迅速安排启动,指导试点乡、村制定路线图,确定时间表,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试点工作。实施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开展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加快电子商务向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覆盖。积极推进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京东集团“千县燎原”和苏宁“农村电商”计划的落地,利用大平台提升我省电商扶贫质量水平。

四、强化保障。

(一)组织领导。电商扶贫工作实行“省上指导、市州协调、县负总责、乡村落实”的工作体制。总体工作在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下开展,由省商务厅、扶贫办负责工作指导和推进;各市(州)扶贫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各县(市、区)扶贫领导小组对电商扶贫负总责,具体负责本县(市、区)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的协调落实。各乡(镇)和贫困村为具体实施单位,要整合乡(镇)电商办和扶贫工作站力量,抓好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的落实。贫困村“两委”班子、双联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要配合做好电商扶贫项目实施、政策宣传、组织培训和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

(二)责任分工。围绕做好电商扶贫工作,靠实各部门的职责任务。扶贫部门负责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需求清单和规划计划的`制定,以及综合协调、进度通报、监督检查、年度考核等工作;商务部门负责做好电商大平台引进、本土平台培育、网货促销、物流配送、人才培训、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农牧部门负责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评价制度等工作;农工办负责把电商扶贫作为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责,纳入驻村帮扶年度考核;通信管理、工信等有关部门负责做好协调电信、移动、联通、铁塔、广电网络等企业加快贫困村宽带网络建设工作;工商、质检、食药部门负责做好网上销售产品的资质认证、质量安全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网络市场监管力度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电商扶贫配套资金保障工作,制定出台财政奖励扶持办法。

(三)技能培训。省上重点抓好示范性培训,以县(市、区)为主体,做好电商扶贫的系统培训和专项培训。把电商扶贫培训纳入“两后生”培训范围,列入年度计划,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专家理论讲解与店主现身说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务求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以市(州)、县(市、区)为主体,加强对网店经营者的专业培训,重点对网上开店、网店装修、客服、运营推广、产品拍照美化及店铺管理维护工具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帮助掌握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的一般流程,并能独立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训一名电商应用人才和信息员。

(四)考核奖惩。商务、扶贫等部门要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部门协作机制,对电商扶贫工作进行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底考核,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全省电商扶贫成效突出的“明星网店”和“诚信网店”,给予奖励;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甘肃电商扶贫形象的不良行为,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予以惩罚。

(五)宣传引导。加大电商扶贫的宣传力度,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进行跟踪式专项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灵活运用微博话题、微信栏目,对电商扶贫工作持续开展宣传报道。依托双联行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群众在电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电商扶贫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电商扶贫的浓厚舆论氛围。

扶贫易地搬迁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是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专项扶贫措施和重大惠民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

截至20xx年底,全省已搬迁贫困群众18.86万户94.47万人。

据摸底调查,当前我省以秦巴山片区、六盘山片区、藏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的贫困地区还有约200万群众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基本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深山区、林缘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先进的'农业科技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和推广,增收渠道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成本高,就地脱贫难度很大。

目前确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且群众有强烈搬迁愿望的有23.5万户112万人。

省委省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确定为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六大突破之一,省政府批准印发了《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规划(20xx—)》,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于推进我省扶贫攻坚进程,实现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任务。

20xx年计划对全省3.15万户15.4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三、实施范围。

已列入《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规划(20xx—20)》,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扶贫成本过高、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贫困线以下的农牧民。

四、指导思想。

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改善贫困群众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为核心,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资源优化整合为保障,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大力拓宽安置途径,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培育壮大后续产业,大幅增强劳动力素质,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五、补助标准。

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和省级财政配套资金人均财政性补助8000元。

补助资金的75%以上用于搬迁群众住房建设,其余资金可用于安置区必要的其他整合资金无法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六、资金筹措。

国家和省级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补助资金共需12.32亿元,通过争取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省级财政配套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安排解决;争取财政部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和中央财政扶贫资金9.76亿元,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整合其他专项资金5.5亿元;其余资金群众自筹解决。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协调任务重,工作难度大,要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市州协调,县市区负责,乡抓落实,移民到村,责任到户,搬迁到人”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

易地扶贫搬迁属县市区内搬迁安置的,由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属跨县市区搬迁安置的,由有关市州政府协调,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第一责任人,并兼任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规划的制定、重大事项和有关政策的协调,并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方案的落实、技术方案的执行和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和严格考核。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省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甘政发〔20xx〕78号)确定的职责和分工,高度重视,各负其责,认真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市州及县市区政府负责当地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安置区土地落实、场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群众搬迁动员和搬迁后的稳定工作。

要统筹搬迁前后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群众有序搬迁。

(三)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涉及多项建设内容,仅靠国家专项资金补助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省、市、县各级政府要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力度,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的原则,积极整合行业资金,共同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形成合力,集中攻坚。

在项目实施方案审批后,承担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县市区政府要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平台,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实施方案中单项工程的对口衔接和上报争取工作,为各有关部门落实整合资金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项目所涉乡镇政府负责搬迁对象审核把关,动员搬迁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自建家园、自我发展的精神,筹集资金,投工投劳,积极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

(四)严格管理,强化监督。

各市州及县市区政府在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要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实行民主决策,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要严格按项目建设程序,建立科学的工程建设机制,确保工程质量。

同时,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资金安全和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五)分类指导,开拓创新。

在坚持整体搬迁的前提下,省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要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科学选址、分类安置,积极探索有效安置模式。

在总结推广就近安置、利用国有农(林)场安置、依托园区安置、利用新开发土地集中安置等安置模式的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国家政策,结合地域特点和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创新安置模式,着力破解用地难题,积极开展城镇化、分散插花安置、异地自主购房等安置模式试点工作。

八、工作责任。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协作单位:省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实施单位:相关市州及县市区政府。

扶贫工作计划_扶贫工作计划方案

20xx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济源市列入太行山片区的.大好机遇,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扎实开展整村推进、搬迁扶贫、科技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和产业化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认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加大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力度,全面做好我市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二)目标任务

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对4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完成“雨露计划”培训600人,提高贫困农民劳务技能;完成160人独居、散居贫困群众的搬迁扶贫任务,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选择4个村开展到户增收项目,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开展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认真开展老区村建设,改善革命老区村发展条件;扎实搞好定点扶贫,深入持久开展社会帮扶。

(三)主要工作

1.全面开展搬迁扶贫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扶贫对象实行迁户并村,充分考虑资源及就业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序搬迁,把迁户并村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产业聚集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搬迁对象向中小城镇、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集中。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20xx年计划完成搬迁40户160人,同时做好市级搬迁工作。

2.分类实施整村推进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着力点,促进贫困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20xx年计划实施4个村整村推进任务,按照《河南省财政扶贫整村推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重点用于村级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备建设。

3.搞好雨露计划培训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促进贫困农民就业增收。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重心,以提高贫困农民职业技能素质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培训就业农民向城镇转移。结合贫困村产业实际和需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xx年计划培训600人。

4.稳步推进到户增收项目选择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发展基础的村,在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同时,以村为单位,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实现增收目标。20xx年计划开展4个村,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

按照市扶贫办的相关工作要求和部署,以构建和谐部门为目标,做好上级各部门下达的扶贫帮困任务。经研究决定,特制定20xx年度扶贫帮困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和谐部门”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全系统力量,深入开展开发式扶贫等各项扶贫帮困工作,确保我局扶贫帮扶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

二、工作任务

帮扶对象包括系统外“一对一”结对帮扶、三峡移民、伤残军人、金秋助学贫困学生、常乐镇(常来村)贫困户等,系统内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党员和生活困难群众等。目标使他们在现有的生活基础上各方面条件都得到进一步改善,力争使他们早日脱贫,做到“两个”满意,即让上级各相关部门满意、让贫困户满意。

三、帮扶内容

1.开展开发式扶贫帮困工作。对常乐镇115户贫困户开展慰问活动,根据帮扶对象不同就业意向、劳动者技能、身体状况以及经营环境、条件等情况,与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采取“输血”与“造血”结合,以“造血”为主的开发式帮扶方法,多形式、多渠道落实创收项目,逐步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对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主要采取“输血”救助方式实现脱贫。严格按照“机关部门捐助物资每年每户不少于1000元,帮扶责任人每年走访不少于4次,捐助物资每年每人300元”的标准,帮助落实脱贫致富增收项目、筹措发展资金、资助贫困户孩子上学,给他们带去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使每个贫困户能切身地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具体名单及扶贫项目意向见附件)。

2.开展帮扶三峡移民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元旦、春节、中秋等节气,开展慰问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海门人民的热情和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和适应海门的生活。

3.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把“爱心包裹”捐赠活动、“手拉手”爱心助学、金秋助学等活动作为扶贫帮困一项重要工作,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关心下一代工作,把资助贫困学生的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落实到位。

4.开展献爱心募捐活动。扎实开展“一日捐、一元捐”、“慈善一日捐”、“助残募捐”等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和全市三级资质以上的各类房地产、市政企业献出爱心,从而帮助到困难群众。

5.开展帮扶薄弱村活动。根据帮扶要求,明确“扶持一项增收项目、加强财务节支、资助一项村级公益事业”的帮扶目标,制订专题帮扶方案,确保对常乐镇广南村的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6.开展慰问老复员军人活动。利用“八一”建军节、“九九”重阳节、春节等节气,开展对老复员军人的慰问活动。

7.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充分利用“三走进三服务”等活动平台,帮助东风新村社区解决一些矛盾突出问题,使结对共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8.开展挂钩共建活动。按照海综治委〔20xx〕3号文件精神,加强与余东镇的挂钩共建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加大财力、物力支持,有效促进平安海门建设。

四、工作要求

为把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局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施渠平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蔡卫东任副组长,科室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系统的扶贫帮困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杨美如兼任主任。同时,要根据调研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坚持四大帮扶原则:

一是思想帮扶。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强化勤劳致富的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二是物质帮扶。从实际出发,对有一定劳动技能申请创办第二产业的困难群众,发放一定数额的扶贫帮困周转资金;对低收入贫困户子女上学支付学费及代办费等常规费用有困难的,通过物质经济支持帮助解决,以防出现辍学现象。

三是技术帮扶。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使拥有一技之长,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四是信息帮扶。利用自身优势,无偿为困难群众提供劳务、介绍就业信息等服务,拓宽致富渠道。

雨露计划扶贫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政府《关于20xx年新实施强农惠农富农补贴政策的通知》精神,按照省扶贫办下发《关于做好20xx年雨露计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决定对全区8个乡(镇)、街道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接受中职中技、高等职(专)业教育的贫困学生给予扶贫补助,实现应补尽补全覆盖。

一、补助对象及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接受一、二、三年级中职中技(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高等职(专)业教育(含普通大专、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等)的在校学生,每生每年给予2000元的生活困难补助,连续补助2年(三年级学生毕业后不再享受)。

二、申报程序: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无论在何地就读,都以家庭在其户籍所在地申请雨露计划教育扶贫助学补助。

“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员可通过两种方式申请。

(1)网站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员登录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网站(网站网址: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交资助申请表。

(2)手机app。“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员登录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网站,下载雨露计划百事通软件,通过手机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交资助申请表。

资助对象申请后,通过软件平台由村、乡初审、区审核公示后确认。

三、申请时间:20xx年9月1日开始,12月1日前结束。

四、补助资金发放:审核认定工作结束后,在20xx年3月底前,区财政局通过惠农一卡(折)通,将2000元补助资金一次性直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账户。

联系电话:xxxx

联系人:巩艳军 刘军

离石区扶贫办

20xx年9月25日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有关“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我县20xx年度“雨露计划”实施方案。

一、补助对象和标准

(一)补助对象

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家庭中接受中等、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培训的“两后生”子女,且必须是从20xx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学生。20x级、20xx级在各扶贫培训基地学校就读的学生仍按原政策享受补助。

(二)补助标准

每生每年补助1500元,按每学期750元直接打卡到学生帐户或“一卡通”账户。补助时间比学制少一年。

(三)申请程序

实行“本人申请、村级推荐、乡镇审核、县级审定”工作程序。即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湖南省雨露计划培训学员审批表》,到村和乡镇审核盖章,同时提供本人身份证、家庭户口本和“一卡通”复印件等。由学生班主任负责将上述资料收集整理后,上交到所在学校,由学校安排专人对学生填写的资料逐项进行核实。

初审通过后,对符合要求的学生打印好花名册,在校务公开栏统一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七天,公示资料须拍照存档。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学校分管领导在汇总表上签暑意见,并加盖公章,报县扶贫办审核。

审核合格的学生由县扶贫办、县财政局组织专人进行现场点验,点验合格的学生在《洞口县扶贫开发政务信息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七天,公示期结束后无异议的学生确定为补助对象。

(四)报账程序

凡受助学生达3人以上的,由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审核资料,向县扶贫办申请现场点验,然后按要求将相关资料的电子和纸质档案报送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审核报账。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雨露计划”直接关系到贫困农户的切身利益,是推进精准扶贫的新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规范程序,严格把关。要严格按照“本人申请、村级推荐、乡镇审核、县级审定、社会公示”的.程序执行,坚决杜绝“送人情、走捷径”现象,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明确责任,强化指导。“雨露计划”是项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牵涉人数多,范围广,工作任务繁重。各单位在实际操作中要明确责任,加强督促指导。

各职业学院(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向学生宣传好“雨露计划”政策,指导符合条件的学生认真填写《湖南省雨露计划培训学员审批表》,确保各项报账资料齐全完整、真实可靠.

县扶贫办要加强对各职业学院(校)的指导核查,对学生的报账资料必须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县财政局要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并接受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取得实效。

附件:湖南省雨露计划培训学员审批表

扶贫计划方案

xx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居住有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辖七乡三镇,总人口17.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88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5%。全境为山地,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全县旅游资源丰富,是大桂林旅游圈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为切实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龙胜县不断加大投入,在逐步解决各族群众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的同时,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民族文化旅游扶贫为切入点,民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带动民族文化繁荣,努力探索出少数民族山区文化扶贫的新思路,让山区各族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的基本情况。

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27.73亿元,财政收入2.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2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219元,迄今为止,还有70个贫困村,1.3万贫困农民,是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县。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全县民族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县共投入文化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修建了县宣传文化中心、民族广场、民族博物馆、35个农家书屋、12座宣传文化综合楼等,每年开展150次文化下乡和送书下乡活动。全县农村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还投入80万元打造各民族文艺表演节目,此外,还投入近2亿元实施村寨改造项目,为游客观光旅游创造便利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农村休闲度假、民族风情和农耕文化三大旅游品牌,着力打造了人间瑶池的温泉、天下一绝的龙脊、壮寨楷模的金竹壮寨、天下第一长发村的黄洛瑶寨等旅游品牌,特别是在金竹、大寨建立了全国首批15个景观村落、8个景观经典村落之一,取得了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和中国文化旅游大县的两大牌子,受到各地游客的高度评价。品牌效应直接推动了山区人民的文明进步,印证了大山人民走向世界、走向全球的烙印。同时,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区(省)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龙脊魂》、《龙胜侗族文化与旅游》、《龙胜瑶族文化与旅游》、《龙胜苗族文化与旅游》、《龙胜壮族文化与旅游》、《踩石轮》、《岩坪调》等旅游系列丛书出台。

二、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的几点启示。

启示1:文化扶贫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人,作为万物之灵长,无论贫富,都需要精神上的关怀,都需要基本的文化生活。各级党委政府在抓好富农民口袋的同时,更加注重富农民脑袋的工作,这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好事的具体行动,有利于不断满足边远山区困难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启示2:文化扶贫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随着农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落后的文化生产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村社会发展中重经济轻文化而导致的农村经济后劲不足、农民因愚返贫、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实施文化扶贫,不仅仅是丰富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缩小城乡差距。

启示3:文化扶贫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抓手。房屋新不等于新农村,衣服新不等于新农民。某县实施民族文化扶贫的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字,不仅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还要体现在用新文化塑造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文明程度上。实施文化扶贫,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启示4:文化扶贫是传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各民族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是文化建设开掘不尽的宝库。文化扶贫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认识,充分调动各民族群众特别是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普查、挖掘、抢救和利用等工作,构建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资源保护体系、展示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宣传推介体系,做大做强一批民族文化品牌,建设一批民族艺术馆,培育一批民族文化经典旅游景区,使各民族优秀文化在当代文化创造中呈现崭新风采、发扬光大。

三、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存在的问题。

1、个别地方对文化扶贫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力度,全县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少数地方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对文化建设理论上重视、实践上漠视、行动上忽视,认为文化扶贫周期长见效慢,投入巨大产出微薄,仅把文化建设当作装点门面的面子工程。

2、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千百年来,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底蕴丰厚、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各乡镇的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利用不均衡,已开发利用的民族文化产品急功近利,过分迎合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重通俗轻高雅、重形式轻内容,演展类文化产品和文化节目品牌意识不强,往往浅白、雷同、低劣,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精品不多。特别是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文化分布全县各乡镇,各有特色,还不能有效整合,对民族文化资源深层次上的研究不够,各民族在民族建筑、语言、服饰、风俗等个性的民族元素存在弱化倾向。

3、文化扶贫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当前农村基层文化体制,出现花钱养人、管办不分的投入机制,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状况,导致部分乡村文化体系空壳化二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经费投入相对匮乏,同时缺少全社会支持文化建设的氛围,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扶贫办、文化、教育、交通、民政、体育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未能充分整合,往往难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三是由于文化建设未列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极少地方出现了讲话无文化建设内容,规划无文化项目,资金无文化方面安排的尴尬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

4、宣传推介文化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提高宣传推介能力,实施民族优秀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提升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开展文化扶贫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开放交流力度和桂林大旅游圈的影响,龙胜山水风景和民族风情旅游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国际国内游客数量不断攀升。但就目前来说,由于文化传播渠道单一、缺乏具有开拓国际文化市场能力的机构和人才、对外宣传的精品和品牌项目不多等原因,对外宣传的创意不新,内涵不足。

5、文化建设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弱势的农村文化建设必然要求政府的扶持,但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一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的原因,财政难以承担足够的资金投入文化建设;二是由于未能把经营性文化和公益性文化区别开来,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造成投入者(财政)无法监督,受益者(农民)无权监督,加之县乡财政相对困难,难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三是由于财政投入有限,难以启动相关研究整理和深度挖掘工程,有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节目仅靠群众自筹解决,制作粗糙,品位不高。

四、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扶贫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地方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为民办实事的清单,纳入扶贫攻坚计划,与改善民生联系起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克服先经济、后文化发展思路,引导地方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和正确的政绩观,积极引导、精心组织,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姿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精神,在实施文化扶贫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引领和正确主导,文化扶贫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要正确处理主导与多元、多样的文化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民族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的文化倾向,遏制农村不良文化现象的蔓延,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群众民族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3、坚持重在建设方针。按照保护遗存、扶持传承、扩大传播、开发产品的思路,系统保护、科学开发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上,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注重整体性规划,确保各民族文化资源的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注重保持民族特色,挖掘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族文化;要注重改革创新,使民族文化充分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体制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结合,实现民族文化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挖掘保护上,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各民族文物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梳理,注重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深入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收集整理各民族传统的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技艺,对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使之保存下来、传承下去;要在龙胜壮族生态博物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反映本民族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的展览场所,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花大力气建好各民族融为一体的民族博物馆,以更好地保护文化,扩大民族文化交流。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民族民俗文化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学校教育,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纳入中小学课程,发挥传统民族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4、全面理顺民族文化扶贫的体制机制。在加快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经济体制下农村文化扶贫的新路子。既可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也可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社会办、旅游推介会,在旅游景点开展民俗表演、展示民俗文化等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运作,形成政府补贴、企业赞助、文化管理、社会参与的文化运行机制。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股份制改造,降低民营资本的准入门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积极培育多元农村文化主体,建立一套政策支持体系,发挥各民族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农民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坚持民办、民营、民享,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唤醒农民参与热情,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

5、着力打造一批民族文化品牌。要根据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加强对优秀文化的选题和规划,积极挖掘整理民族优秀文化元素,提炼总结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当代优秀文化元素,兼收并蓄外来优秀文化元素,立足各民族心理特征和表达习惯,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文化发展布局。加大对农村文艺作品创作的投资力度,实行精品奖励制度,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进行文化整合创新,努力生产反映当代各民族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采取政府主办、社会联办、群众自办等方式,以文艺比赛为手段,以节日活动为依托,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大力开展一镇(乡)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成果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各民族民间文艺调演擂台赛,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乡镇、特色文化村、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当前,要以龙脊-温泉文化长廊为中心,充分挖掘浓郁、古朴、纯真的民族风情,通过政府主导、行家策划、企业参与、民间运作的模式,着力打造龙脊梯田文化旅游节、泗水乡的红衣节、乐江乡的侗族大歌节、平等乡的鼓楼文化节、江底乡的盘王节、和平乡的晒衣节、扁担节等节庆文化,进一步打造黄洛瑶寨民族歌舞表演,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传统文化旅游品牌。

6、深入实施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各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民族文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要扩大本县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择善而从的方针和原则,充分利用节庆活动、宣传推介活动等载体平台,广泛组织开展文化交流,努力拓宽对外交流领域,不断推动文化交流向高层次、高档次、高品位方向发展;二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和完善鼓励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政策措施,组织部分文艺团队走出村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要积极运用广播影视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深入研究国内外群众收听收看的习惯,精心制作外宣产品,提高对外宣传的技术含量。

7、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一种刚性的财政支出机制,要确保对文化的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公共财政支付基本的文化需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屯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形成农村公共服务网络。通过民办公助、政策倾斜,积极引导文化专业组织和专业户相互联合,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扶持民间职业文艺团队和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的同时,动员散落于民间的文艺人才和文艺爱好者组织文艺协会,使民间文艺协会在保留本地民间文化传统、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培养农村文艺人才方面发挥作用;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文化人才,加大对农村业余骨干的培养力度,选送有潜力的苗子到市县文化馆或艺术院校培训深造,使其能用上、能提高、能留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文化、扶贫、教育、体育等资源,实行共建共对,对文化事业费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形成整体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成果,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农工作。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文明村社创建活动,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农村文化氛围。

扶贫计划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习主席在扶贫开发会议的讲话精神,根据县统一安排,我帮扶的是乡村。为了切实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谋求福利,加快脱贫步伐,让尽快富起来,我本人于xx年10月22日到家进行入户调查,根据其家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帮扶计划:

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家共3口人,地有2.5亩,劳力1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农业生产收入。

xxxx,小学文化,身体良好。

儿子,小学文化,身体良好。

女儿,小学文化,身体良好。

二、主要贫困原因。

1、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接受农业生产科技及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

2、无固定经济来源,缺少技术,主要以农业生产种植,打零工维持生计。

经过前期的入户对接,建档立卡,初步了解了其家庭实际困难情况,具体安排如下:

1、进行思想帮扶。帮助其家庭成员树立致富信心,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

2、赠送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有关书籍,通过多种方法需找致富门路。

3、加强培训。对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本领,为家庭致富打下基础。

总之,对家庭的帮扶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通过自身优势,发展种植、养殖,力争做大做强,力争5年内帮助家庭走上幸福小康家庭。

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和省教育厅、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教育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从20起,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支持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升学、就业、创业,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和技能水平,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

(一)学前教育:落实《金昌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建设,根据各乡镇人口发展趋势和入园需求,完成每个乡镇1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配套建设任务,实现全市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按标准配齐配足幼儿教师,配齐配足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保障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加大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贴标准。通过分类评估,对通过各级等级认定的幼儿园实行以奖代补。扩大学前教育课程资源,基本满足城乡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促进儿童幸福生活,快乐成长。到,区域内公办、民办、民办公助各类幼儿园全部达到市级合格幼儿园标准,90%以上达到省级标准化幼儿园标准,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贫困家庭幼儿实现“教育全覆盖、费用全免、伙食全包”。

(二)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通过国家级评估认定;到20,使全市农村学校硬件设备达到或超过城市学校标准;到,全面完成“改薄”任务,使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部达到或高于省定标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均衡化、现代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在本区域接受同等优质教育;有效保障农村100人以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实现良好对接,有效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难题。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教育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

(三)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家庭倾斜。配合人社部门促进“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2015年计划招收900名“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围绕我市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建设“特色专业+实训基地”为基础的金昌职教园区;充分发挥和挖掘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职教引领作用,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形成“五年一贯制”、“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相衔接的上升通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中职、普通高中贫困生通过推荐免试的方式进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促进县、区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区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承载区域内职业学历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劳动力转移、扶贫等培训,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多元化服务,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教育均衡、公平的关键因素,要在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上下功夫,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对乡村学校教师在补充招录、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予以倾斜;向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落实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每年培训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工作,加强乡村教师专业化培训,每年安排乡村教师到国内著名师范院校培训;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证城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每年选派若干名城市中小学校长到农村学校开展不少于1学期的挂职,选派若干名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不少于1年的支教。

(五)贫困生资助办法。

1.学前教育。国家政策:落实国家学前一年教育资助政策,资助对象为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中10%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每生每年600元,用于在园幼儿生活补助。

市上扶贫资助办法: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对城乡贫困家庭幼儿实现学前三年“教育全覆盖、费用全免、伙食全包”的“三全”扶贫,年预算费用114万元。

2.义务教育。国家政策:严格落实“两免一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免费教科书政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和部分城市贫困学生)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市上扶贫资助办法: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作业本费、寄宿生伙食费、中考会考费和统一考试试卷费,年预算费用124万元。

3.普通高中。国家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按在校生30%比例发放,每生每学年1500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资助项目,根据品学兼优和贫困条件在全市高中学生中按省上分配名额评选发放(比例约占高中学生1%),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

市上意见: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

4.职业教育。国家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对涉农专业全部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贫困学生(约占在校生的20%),每生每学年资助2000元;中职学生学费全免政策,2015年起实行。

市上扶贫资助办法:在落实以上两项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对接受中职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每人每年再资助2000元,年预算资金34万元。根据《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金政发〔2015〕23号),从2015年起,对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技校)考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家庭困难生(本市户籍),每生一次性给予3000元生活补助,在国家级、院级奖助学金评定及勤工助学岗位推荐时予以优先考虑;对特困生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对未就读中职及普通高中的学生,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帮助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

5.高校新生入学。国家政策:落实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和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生源地助学贷款,每生放贷上限8000元。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按省上分配名额与资金根据贫困条件评选发放,考入省内高校学生每生500元,考入省外高校学生每生1000元,用于解决贫困生到校的路费和短期生活费用。

市上意见: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

(六)乡村教师资助鼓励政策。

从2015年起,我市计划对在农村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乡村教师,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经费由市、县(区)各承担50%,年预算资金98.5万元。按照“在岗享受,离岗取消”的补助原则,不在乡村任教时,予以取消。补助范围为:永昌县县城、河西堡镇之外的乡村学校,金川区市区外的乡村学校。

(七)资助经费来源分配办法。

市区公办幼儿园和金川公司保教中心幼儿园资助经费由市级财政承担,金川区市区内民办园经费由市、区各承担50%;其它各类幼儿园资助经费由县、区财政承担80%,市级财政承担20%。义务教育资助经费,市直学校由市级财政承担,县、区学校由县、区财政承担80%,市级财政承担20%。中高职阶段,永昌县职业中学学生由县级财政承担80%,市级财政承担20%,其他学校学生由市级财政承担。乡村教师资助鼓励政策经费市、县(区)各承担50%。经预算,市级各类资助年预算总金额为320.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承担118.33万元,永昌县承担222.37万元,金川区承担78.2万元。

(八)严格资助金发放程序。

原有国家各项资助金按原有发放程序和办法实施。新增各项扶贫助学资金,由学生根据贫困条件(依据民政部门和所在村、社区认定凭证)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受理并组织初审,对初审结果予以公示核定,核定结果由学校逐级上报所属乡镇(社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复审,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民政、农办等部门共同审核后,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县、区要再上报市教育局和市财政局,由市级教育、财政部门审核确定后拨付相关配套资金。各项资助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所属相关学校,由学校负责具体发放到学生(或家长)受助账户。

(九)对永昌县教育发展扶贫重点举措。

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永昌县加快发展的意见》(市委发〔〕21号),对永昌县教育事业“加强财力补助,强化政策支持”。市级教育费附加安排永昌县753万元,每年增幅不低于市级教育费附加增幅。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全市教育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将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和我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幼儿园、中小学校硬件和软件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和优化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向现代化迈进。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放在教育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贫困生的教育发展,学校要充分掌握贫困生的具体情况,对贫困学生建档立卡,落实帮教帮扶和资助措施,做到对贫困生情况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通过教育支持,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生自立自强,学有所成,事业有成,长远发展,带动贫困家庭彻底脱贫。

(二)抓住关键,重点突破,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落实《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把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成金昌职业技术培训和培养各类技术人才的黄埔军校,以冶金学院为核心,建成中高职一体化发展、产学研相结合、具备职业培训与劳动技能鉴定功能等多元发展的金昌职教园区,助推金昌经济发展,助推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完善永昌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学、实训、住宿、后勤保障等基础设施;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提高办学水平,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贫困家庭学生自主创业者予以引导和培训,在同等条件下对贫困家庭中高职毕业生给予优先就业,对贫困生就业、创业后的情况予以跟踪指导和帮助。

(三)用好政策,激活机制,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革命性因素。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年)》。一是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激励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培养一支扎根乡村、敬业奉献、担当重任的乡村优秀教师队伍。二是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为乡村学校持续不断输送优秀高校毕业生。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三是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四是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五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根据国家安排,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六是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市、县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三、责任分工。

(一)市教育局根据全市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情况,负责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科学制定扶持和资助政策,统筹各方面教育资源,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市发改委将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各类政策和资金支持。

市财政局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协调落实中央、省、市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统筹相关财政资金,努力加大财政投入。

市编办、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负责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师资配备工作,力争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师资补充到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落实好教师职称晋升和待遇保障政策。对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和评先评优优先对待。对乡村教师建立专业化发展提升档案。

市民政局负责全面掌握贫困学生和家庭具体情况,对贫困生标准进行审核认定,做到“底子清,情况准,资助实”。

(二)县区有关部门要按照“市级推进、县区落实、扶持到校、资助到生”的教育扶贫工作要求,切实把精准教育扶贫纳入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建立任务台账,细化工作职责,挂图精准作业,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特点,规划、落实好项目、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三)县区有关部门负责各类教育扶贫项目的实施。按照项目规划和政策要求,落实各类教育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主体责任,确保各类教育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和项目资金使用关,避免重复建设、超标准建设。

扶贫计划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确保困难群众真正得到关心和帮助,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制定虹桥街道2015年帮扶困难群众实施方案。

一、成立虹桥街道帮扶困难群众领导小组,明确帮扶困难群众标准,对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困难情况进行排摸和分类,制定帮扶标准,对低保户、低收入家庭患重大疾病产生的医疗费超过该家庭收入的,即可纳入帮扶范围。

增强帮扶工作的可操作性;同时开展项目帮扶,缓解困难家庭子女高中、大学阶段的就学困难。构建三级工作网络,按照“个人、公正评估、集体评议、共同帮扶”原则,建立由社区居民代表、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组成的社区扶贫帮困评估小组,分别负责困难对象发现、评议、调查、审核、上报等工作。

二、做好“一帮二”、“一帮一”、“二帮一“扶贫帮困工作,即: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2户贫困居民;普通党员每人联系帮扶1户贫困居民;非党员干部每2人联系帮扶1户贫困居民。要定期走访,为所帮扶的贫困居民办事实,有实效,制定个人帮扶,有帮扶情况记录。

三、建立社区单位长期结对帮扶工作机制

辖区各单位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单位采取与贫困居民“手拉手,结对子”的方式,结合贫困居民生活实际适时开展捐资助学帮扶就业、就医、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等活动。

四、建立扶贫帮困考核机制。把扶贫帮困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辖单位精神文明考核依据,对扶贫帮困工作扎实,取得实效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对领导不重视,工作不扎实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将党员领导干部扶贫帮困情况列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重要参考。

20xx年扶贫培训工作计划

为了提高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解决贫困农民增收问题,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我校将进一步实施扶贫培训工作。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扶贫培训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的思路,以贫困地区农牧民为主要培训对象,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能创业、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领导,完善管理,创新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培训工作任务。

今年计划扶贫培训50人,培训专业为机械电子系统经过培训,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让他们创办实体,带动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扶贫培训工作的开展,使贫困家庭经营结构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力争使他们依靠技术的劳务收在家庭经济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二是进一步规范培训工作。

我校将不断调整扶贫培训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在培训对象上确定了以贫困农牧民为主要培训对象,延长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在管理方法上将实行报账制管理,为了调动贫困学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培训学员提供生活及交通费补助,提高培训补助标准。

在管理机制和方法上加强管理,积极探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扶贫培训、报账管理办法。在具体培训工作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组织招生、开展培训、安置就业及做好跟踪服务,将参培学员生活费和交通费发放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定期到校,依照参培学员名单、专业、班级逐一核对人数,及时将两费发放到参培学员手中。

能不定期地与参培学员座谈交流,征求对培训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我校将强化参培学员纪律安全管理,强化教师队伍的管理。我校将结合贫困户子女文化水平和用工企业对岗位技术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更加注重了参培学员实践动手能力培训,达到了进得来、学得会、能输出、稳得住的培训效果。

三是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

认真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提高和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活力。领导重视与考核机制同步进行,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各市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力争使农村贫困青年应知尽知、应训尽训。其次,我校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将花大力气改善办学条件,使培训设施条件有了更大的提高。

四是提高安置就业及跟踪服务水平。培训学校把做好安置就业和跟踪服务作为扶贫培训工作的生命线。向参培学员做出了免费安置就业承诺,提供2-3次免费安置就业服务,这为我县扶贫培训安置就业和稳定就业提供可靠保证。

学校对就业学员一律实行跟踪服务,建立学员就业跟踪服务档案,与企业、就业学员联系,了解学员工作、生活以及思想状况,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及时反馈给学校,尤其对所有上岗学员的各种情况实行系统管理,及时归类、分析,以促进培训工作不断完善。

五是不断增强培训品牌效应。我县扶贫培训工作,不仅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有效途径,而且也能极大地促进我校健康发展。

不论在教学环境、培训方式、教学质量、教师素质、实习条件、市场衔接、安置能力、跟踪服务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并形成我校具有特色的砌筑工、民族刺绣、商品营业员、中式烹调师、混凝土工、机械电子系统等培训专业。

扶贫计划方案

20**年6月,自治区党委**全委会议确定了“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到村入户,整村推进,三年解决44万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十年使329万低收入贫困人口整体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方针和部署。随着三年解决特困户人口温饱问题目标的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将开始新的进程,今后扶贫开发工作将主要围绕两大任务展开:一是巩固温饱成果,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水平。二是进一步改善贫困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乡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如何解决“巩固”、“提高”的问题,是今后我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此为前提,20**年7月20日至30日,在计委艾委员的带领下,由州扶贫办、xx县、xx县、xx县、xx县参加的扶贫开发工作调研组一行10人,前往北疆学习调研。调研组克服天气炎热、路途遥远等不利因素,合理计划安排,历时11天,对北疆xx州、xx州、塔城、阿勒泰四地州进行了调研。其中,重点对xx县移民搬迁工程、xx县扶贫项目管理、xx县扶贫资金管理、xx县喷灌项目、xx县扶贫开发档案建设和管理、xx县牧区扶贫项目等进行了实地调研。这次调研得到了自治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本委宋主任、沈书记也都亲自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调研组通过座谈讨论、实地参观、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当地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取得了很大收获,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伊犁州、博州两地扶贫开发工作概况。

伊犁州是新疆唯一的地区级副省级单位,州直下辖八县二市,由国家、自治区确定的重点扶贫开发单位共207个,其中重点贫困县两个,重点乡19个,重点村186个。到20**年底州直尚有贫困人口27806户143549人,占州直农牧业人口的8、7%。伊犁州确定的扶贫开发的目标是:经过六年的努力奋斗,到20**年末,按现行贫困线标准,在自治区率先全面解决低收入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基本步骤是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分批整体解决。前四年为解决温饱攻坚阶段性,后两年为巩固阶段。20**年的任务是,力争30%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0元,农村低收入人口降低到10万人左右。

xx州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85公里。自治州下辖xx市、xx县、xx县两县一市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11个团场。全州有35个民族,总人口42、8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3%。有区级重点贫困村6个,州级重点贫困村16个。现有贫困人口545户2426人,占贫困村总人口的26、72%。博州扶贫开发工作以县为主,采取点面结合,社会各方协同帮扶的办法,确保三年内使82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

北疆四地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

北疆四地州一个共同点,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都有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地、县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地、县、乡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能完成当年扶贫开发任务、未能按目标责任制使贫困户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的单位和个人不予评选先进。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扶贫开发的高位推动。按照“区负总责,地州统揽,县抓落实,乡镇衔接,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各级扶贫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形成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扶贫、计委多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不使扶贫资金挪用、流失、滞留、截留,保证了把“救济钱”真真用在救济贫困百姓上。

2、积极拓宽扶贫开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开展生产,发挥自我动力,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伊犁州以实施“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为突破口,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使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对贫困户所住危房进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围墙,有院门,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养1头牛、10只羊、100只鸡,有定单协议的养10头驴。三是每家房前屋后种5分地马铃薯、5分地蔬菜,每家种6棵苹果树,每家挖菜窖1口、家庭水窖1口;每家的口粮田,60%种小麦,40%种玉米,小麦作口粮,玉米和桔杆喂养禽畜。四是帮助贫困户学手艺,制作花毡、地毯、花帽、刺绣等。五是帮助、引导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户都有一名会经营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收人,一名上学有成的读书人,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养殖、种植的勤快人。从而使贫困户在初级起步阶段,就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劳动,开展家庭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成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3、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重点县、乡、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围绕解决农村低收入人口温饱问题为中心,以重点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为重点,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管理的力度,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自20**年至20**年,xx区已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17925万元,为重点贫困县、乡建立建设了一批以牲畜养殖、水利基础设施、饲草料基地和牧民定居为主的骨干工程和示范工程,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又借助国定贫困县的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从而使扶贫开发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博州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收缩战线、突出重点“的要求,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向扶贫重点地区集中,他们把全州确定的60个村作为州直单位重点联系和帮扶的对象,签定三年责任状,不脱贫不脱钩。对其中16个最为贫穷的村,由州财政口径注入160万元扶贫开发资金,帮助贫困户打井、牲畜改良、暖圈建设等,解决了贫困户最为紧迫的生活问题。

4、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农牧民增加收入。

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展二、三产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并组织农民搞劳务输出,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做法。xx区采取让贫困户在本地区境内给种养大户打长工和农忙季节打零工、短工的办法,增加贫困户收入。博州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火车换装、棉花和枸杞生产等相关服务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抓。伊犁州20**年组织10000名贫困户劳动力走出乡村务工,其中名纳入县、市劳务输出计划,走出伊犁到外地务工。通过劳务创收不仅缓解了贫困户家庭的生活状况,而且直接增加了现金收入,同时也带来了贫困户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成为贫困农牧民摆脱贫困的一条有效途径。

5、加大培训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

伊犁州实施“贫困户子女劳动技能职业培训教育工程”,每年培训120人,由州教育局、财政局、扶贫办、职业中专负责实施,工程实施6年,为贫困户家庭子女劳动就业,务工创业打下了基础。同时结合“科技之冬”活动和“科技扶贫培训”,灵活多样地开展“一事一训”、“一技一训”、“一养一训”、“一种一训”、“现场培训”、“观摩培训”等培训活动,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和群众的参与性。xx区xx县坚持实施科技扶贫兴农战略,确立科技扶贫的主攻方向,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本相结合,加强对贫困农牧民群众的培训力度,提高贫困户的素质,为贫困乡村和贫困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认真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减轻贫困户负担。

xx区对人均口粮不足300公斤的的贫困户,实行“五减免、一优先”,即:减免乡村统筹、提留、粮食定购任务、水费、教育基金,优先给贫困户安排种植计划,购买母畜赊货给贫困户,增加牲畜饲养量。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农业税5年,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300公斤以下的由民政部门给予补助救济。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面实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将学杂费和课本费合并收取,初中学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260元,小学学生每学年最高不得超过160元,浮动范围不超过20%。通过实施扶贫优惠政策,-20**年共减免贫困户农牧业三税451万元,减免课本费、学杂费190万元,减免义务工93039天,减免集体提留124万元,免征异地搬迁定居贫困户农牧业税181。4万元,同时减免其他各种费用150万元。博州对特殊困难户,县财政从教育费附加中划出部分资金,用于中小学学杂费减免。对贫困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免征5年农牧业税,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5年农业税。对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300公斤以下的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补助。通过制定和落实扶贫优惠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广大贫困户的生活负担,为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

7、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

伊犁州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要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经教育不改的,采取缓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二、主要收获和启示。

1、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不断为扶贫工作注入活力。

xx区xx县针对特殊的环境和致贫根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方向,以增加农牧民生产资料占有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两增一加强”为目标,引导各类扶贫资源向基础设施、生产资料方向汇集,向以户为单位的贫困农牧民手中汇集,xx县、xx县作为国定贫困重点县,积极争取大单位、大企业开展扶贫帮困,收到积极成效。xx县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电视台、自治区额河建管局三家单位帮扶,其中新疆石油管理局已向xx县帮扶各类物资达340万元。xx县先后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自治区烟草专卖局等四家单位进行帮扶,帮扶资金及物资达204、6万元,建成喷灌农田1万亩,石油希望小学1所,蜂蜜加工厂1座。由于大单位、大企业的带动,社会各阶层扶贫帮困积极性得到提高,全县有46个县直单位130多大户参与到扶贫帮困队伍中来。

伊犁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贫困户异地搬迁工程。他们对于环境恶劣、居住偏远、脱贫无望的贫困户坚决实施搬迁。采取“一户一策”、“几户一策”、插花安置、置换安置、建立移民新村安置等多种方式。察布查尔县则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成片集中开垦4万亩土地,成立扶贫农场,对异地搬迁户统一集中安置,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异地搬迁和生产生活问题。

2、用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

通过调研,可以感觉到,北疆四地州在扶贫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方法,他们在正确把握扶贫政策的前提下,大胆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促进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伊犁州从每年的扶贫贷款额度中切块10%-15%,作为全贴息小额信贷,专门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通过“公司+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大户+贫困户”、“协会+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等方式实现放贷、承贷和还贷,使贫困户在务工生产中学到技术,得到收入,获得生产资料方面的实物回报,实现自我滚动、自我表现发展。xx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运用上与其他资金通过“捆绑使用”,使资金和项目发挥出最大效益。

xx县为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业,推行了一套“五户帮扶小额信贷模式”。具体做法为:成立县扶贫总社、乡分社和村扶贫中心的三级小额信贷资金发放专门机构。同时把全县农牧民以五户为一个单位,按照“一户党员户或干部户、一户富裕户、两户中间户、一户贫困户”的形式组成了605个“五户帮扶组”。每一个“五户帮扶组”对信贷资金的返还实行五户联保,共同担负连带责任,对信贷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形成一种“党员带,富户促,亲帮亲,户帮户,利益相连,风险共担”的帮扶促进机制。从而使小额信贷成为全县五年来各项扶贫措施中成效最好、收效最快的办法。

3、多措并举,敢于创新。

伊犁州通过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工程建设贫困户受益制度,提高贫困户收入。在实施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项目时,都要最大限度地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县级扶贫办、计委在扶贫资金工程项目的发包、检查、验收时,必须把使用不低于50%的贫困户劳动力作为工程合同的一项指标。

察布查尔县积极鼓励贫困户外出打工挣钱,并帮助贫困户学到一技之长。为此他们积极实施五个100工程,具体为:以乡为单位,在贫困户中选出500人,根据实际情况,培训100名泥瓦工、100名缝纫工、100名修理工、100名理发师、100名烹饪师,连续培训3年。在培训中,无偿提供学习工具和设备,学成后工具归个人。

xx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式、搬迁式、集中式、股份合作制、五户帮扶、小额信贷等多种扶贫举措,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县域实际的扶贫措施,三年来,通过多种措施,全县累计有183户1160名特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人均收入从原来的600元以下增加到1100元以上。

三、对我州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思考。

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州扶贫开发的变化随着我州三年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已开始新的进程,由此也带来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

一是工作对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变化。随着我州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困人口已全部进入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扶贫对象也随之进入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的阶段,但由于我州解决温饱的水平低,这部分低收入人口经不起自然灾害,经不起身患疾病、经不起市场波动,很容易出现饱而复饥、暖而复寒,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是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发生了变化。按照新阶段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882元,到20**年底,我州农村牧区有低收入贫困人口约33757人,集中在且末、和静、xx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xx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呈集中连片的区域性分布。

三是扶贫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到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的变化。解决温饱问题任务单一,而实现小康目标多样综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人口,今后增收面临的市场环境与前几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是扶贫内容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变化。目前,我州贫困乡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低收入贫困人口思想观念落后,劳动技能和经营发展能力较弱。统筹发展就是扶贫开发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收入或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既要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着眼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顾贫困乡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也要以人为本,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为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加和谐的条件。

五是扶贫方式由以户为单元到整村推进的变化。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要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以村为扶贫单元,通过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进解决一家一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州20**年将有18个重点村进行整村推进验收。

六是扶贫投资由规模投入到效益投入的变化。在扶贫资金总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州扶贫开发要立足现有资金规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脱贫数量、收入指标的倾向,将收入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扶贫的实际成效,得到实际的利益。

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州扶贫开发工作。

统筹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事关我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扶贫开发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决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的根本措施。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关键在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农牧民。从我州发展的现状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仍然在且末、和静、xx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xx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该区域的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扶贫开发既要解决好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现实紧迫的问题,又不能盲目开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扶贫观,立足当前,把握全局,着眼长远,深化对扶贫开发的认识,自觉地把科学的扶贫观实践于扶贫开发中去,在扶贫规划上加以体现,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贯彻,在扶贫工作中加以落实。

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农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结合我州实际,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坚持扶贫到村入户,巩固提高温饱成果。从20**年起,对全州3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情况开始进行分批验收,条件成熟一批验收一批。

二是集中力量,加强难点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扶贫工作。要把且末、和静、xx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xx县荒漠干旱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集中财力物力,采取综合性措施,给予大力扶持。对于分布在不具备生存条件,投入多又见效慢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移民搬迁扶贫,做到搬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

三是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导思想,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自治州实施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发挥扶贫开发的政策优势,围绕农民增收,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贫困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三要在扶贫贷款投向和方式上,不管哪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或大户,只要能带动贫困户,与贫困户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系机制,给贫困户带来实惠,扶贫贴息贷款都给予支持。四要充分利用我州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开发、季节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关于“劳务报酬”管理的规定,就近组织农民工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土石方工程,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能培训,推行培训合格享受扶贫项目制度,保证贫困户户均有l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劳动力。

五是改进资金项目管理,加强监督力度。一要加强三项扶贫资金的捆绑力度。按照各有侧重,优化配置,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三项扶贫资金,发挥整体效益。二依据扶贫开发规划建立扶贫项目库,简化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杜绝项目申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资金效益和项目的科学性。三要推广“参与式”扶贫模式,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项目的建设管理,激发贫困人口脱贫意识和潜能。四要严格实行报帐制,全面推行公示制。五要做好监督工作,聘请自治州对口帮扶单位的干部作为自治州扶贫办的督察特派员,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负责监督所帮扶重点村的资金落实、项目实施情况。六要实行扶贫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法人制。

六是整合社会扶贫资源,确保社会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坚持“联系到县,定点到乡,帮扶到村,受益到户”的原则,一要加强社会扶贫力量的整合配置,使各种社会扶贫力量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形成共同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合力。二要加强99个州直、驻州帮扶单位工作的督促检查,促进工作深入开展。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县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边界,下辖十个乡镇,总面积728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全县总人口52万,其中:农村人口4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8.5%,有19个贫困村,全县现有人均收入低于2763元贫困户12264人,通过调查分析,致贫的原因:1、因家庭劳动力缺少致贫的3820人;2、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致贫的1160人;3、因孤寡残、五保需社会保障致贫4225人;4、其他原因致贫3059人。

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推进整村推进项目实施。

上级扶持我县1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310万元,安排扶贫计划项目38个,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建水泥公路24条32公里;水利设施4条1350米;绿化、亮化工程1处;文化活动广场9处。近几年来,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通过乡、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努力,全县19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群众出行。随着周围环境的不断美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改变。部分村子安上了路灯,铺上了水泥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休闲娱乐文明适度,社会环境稳定和谐的新景象,使广大干群对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二)、以促进生产发展,全力推进产业扶持。

今年是产业扶持第一年开始,上级下达产业扶持资金380万元,我县19个扶贫村以主导产业建设和贫困户增收帮扶工作作为重点,力求通过整村推进,使各村级主导产业有较大发展,大部分贫困户都能具备脱贫的能力。通过反复调查,深入研究,结合各村实际,帮助全县19个贫困村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计划,使19个贫困村在整村推进中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中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建设的难题。

(三)、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中心,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为了做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同时,我办领导班子深入基地调研检查指导培训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对培训输出学员家庭遇到的困难结对帮扶,为输出人员创造良好的外出的环境。今年我县完成“雨露计划”培训共210人,下拨资金19.8万元,其中职业教育培训80人,拨付资金12万元,转移就业培训130人,拨付资金7.8万元,全部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贫困对象手中,转移就业率达100%,有效的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为重点,确保移民搬迁的政策落实。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因此,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要求有关乡镇及部门要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找准工作着力点,同时要求县级相应资金配套到位,确保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强力推进,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

省下达我县扶贫移民搬迁任务598人,通过乡、村、组层层把关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对象的意愿下,全部进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确定在长平乡淡塘村“工业园安置点”,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封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起动,全县108户598人已签订协议搬迁入住。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一是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分解扶贫开发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乡镇和帮扶部门,确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加强检查,严格奖惩,确保完成各阶段扶贫工作目标任务。二是对照整村推进开发目标,通过重点突破,示范建设,圆满完成了“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任务。三是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启动贫困村干部培训工程,不断增强贫困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扶贫开发能力。四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等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访贫问苦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各级各部门、机关干部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主动性,并且每年年终岁末,县委县政府领导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走访低保、五保户,优抚对象,受灾群众,帮助他们找资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讲扶贫、议扶贫、干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以贫困村村屯道路,人饮、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为消除贫困地区自然条件障碍,奠定发展基础创造出良好条件。

(三)坚持以贫困村产业培育为支撑,着力解决贫困农民增收问题。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项目。将产业开发与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选准果品、蔬菜等特色经济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实行片区开发,综合布局。

(四)坚持以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根本,大力实施智力扶贫。一是积极开展扶贫方针政策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法纪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脱贫的信心,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二是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农业科普知识,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强贫困群众就地创业、自主脱贫能力。三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抓好贫困劳动力的转移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基本务工技能,拓展就业门路。

(五)落实项目资金监管措施,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使用报批制、公示公告制、专户核算制、县级报账制、监督审计制等“六项制度”。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扶贫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摘掉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帽子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面临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扶贫形势依然严峻。通过扶贫整村推进后,我县贫困现象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剩余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分散,其居住条件很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二是这部分贫困群体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在国家实施低保政策后,尽管这部分人温饱已得到解决,但现金收入较少,生活质量不高。三是贫困群体弱势地位十分突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整体收入远远低于城镇,而贫困群体的收入更不能与城镇收入相比,在长期的贫困状态下,其思维方式更加保守,心理素质极其脆弱,容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必须对这部分人实施全方位的扶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四是贫困对象综合素质低,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术难度大,脱贫致富能力低。五是现阶段扶贫政策及力度在不断加大,而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

(二)贫困人口致贫和返贫因素依然存在。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群众因灾、因病等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重点村所要解决的问题多,面很广,所需的财力很大。几乎所有的重点村修几条水泥街道,就需要好几十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本身都不够用,还要群众自筹几万元,才能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自筹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一般在20%—50%之间,有的村因居住的很分散,由几个自然村组成,工程量很大,所需资金就加大很多,自筹资金量和财政资金量投入几乎是1比1,甚至更多,造成贫困村自筹资金的筹措难度很大,工作极其难做。加之扶贫开发主要任务是解决贫困村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主要面向全村群众,对于绝对贫困户没有扶持资金。

五、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困难和问题,今后要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抓住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环境整治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想尽千方百计向上争取资金,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来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贫困村行路、饮水、卫生、移民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进一步开发壮大特色产业。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生态建设于资源开发中,大力发展内容丰富的绿色产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积极树立“要我做为我要做,给物不如给项目”的理念,变救济式扶贫为开放式扶贫。以“筑巢引凤”的开放心态,把企业引进来,把扶贫户、扶贫资金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激励措施,让企业得以突破发展,最终实现“特色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贫困群众致富”的目标。

(三)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要创新并做到七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扶贫项目的确定要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二是选定贫困对象要与低保政策相结合;三是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四是政府引导与群众积极参与相结合;五是项目整合与资金整合相结合;六是项目建设与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生态扶贫方案

各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宜春市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宜办字〔2018〕10号)文件和《丰城市2018年度生态保护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丰生扶字〔2018〕1号)文件精神,按照全镇脱贫攻坚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工作要求,大力实施生态保护扶贫项目,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贫困户获得感和自身发展能力,有力推进我镇脱贫攻坚工作。

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扶贫精神,全面落实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重,加大贫困地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扩大贫困人员就业覆盖面和产业发展覆盖面,推动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和资金安排向贫困人口倾斜,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贫困群众致富能力,达到逐步脱贫致富的目的。

(一)加大生态补偿力度。

1、加强综合性补偿支持。争取国家生态转移支付扶持,让国家转移支付政策惠及更多的贫困人口。

2、加强流域生态补偿扶持。充分利用好全省流域生态补偿资金与市级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补助资金,对贫困人员进行倾斜。

3、加大森林生态补偿力度。划定天然保护林,落实天然保护林补偿机制;健全、完善公益林补偿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古树名木保护补偿机制。

(二)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1、大力实施林业重点项目。积极开展人工造林,以乡土树种为主,重点发展杉木、湿地松、油茶、珍贵阔叶树以及名特优经济林树种,建设用材林生产基地和经济林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实施森林抚育、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做到宜抚则抚、宜封则封、宜补则补,封改造相结合,切实提高森林质量;加快对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两侧补植补造,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提升;加强天然林保护,建立天然林管护机制,签订停伐、管护协议,落实管护责任。加快推进政策性商品林保险工作,提高林农散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2、提升村庄绿化。按照打造秀美乡村的要求,积极争取省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按照“因村而异、因地制宜”原则,对18个秀美乡村点环境整治和绿化提升。

3、发展林业优势产业。以“四统一分”高产油茶种植模式,统筹推进村组连片栽植,带动贫困户栽植高产油茶。同时,鼓励小规模、小面积栽植高产油茶,种植指标优先安排贫困户,以油茶产业帮扶贫困户脱贫;林下经济产业扶贫。以省林科院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为引领,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太子参等林下经济,做大绿色富民产业,优先安排贫困户入股和劳务就业,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提高贫困户收入。

(三)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治理。

(二)及以上水库全面退出承包养殖实行人放天养,饮用水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100%。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规范河道采砂管理,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维护良好的河道水生态环境。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属于封禁治理措施的项目,优先聘用本村贫困户作为管护人员;属于村组集体自建的项目,优先雇用贫困户进行施工;属于享受了奖补政策的项目,优先安排贫困户从事经营管理。

(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水平;结合秀美乡村建设标准,统筹推进贫困村“七改三网一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村庄人居环境。

(五)扩大就业扶贫面。

1、林业护林员就业扶贫。按照山场就近、便于管护的原则,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优先聘用身体健康、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责任心强的贫困人员为集体公益林护林员、村级防火护林员、天然保护林护林员,签订护林协议,补助标准按相关政策发放。

4、岗位培训就业扶贫。以开展就业援助、公益性岗位安置、强化就业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扶贫,帮助贫困对象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的。

(六)大力开展生态创建。

1、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加大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力度。

2.积极参与我市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和示范基地建设,让贫困人口享受更多的生态发展成果。

3.积极开展森林城市森林村庄创建,探索森林康养、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等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促进贫困人口增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由党委书记甘辉华任组长,镇长杨小刚为第一副组长,熊发庚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为成员的生态保护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熊发庚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

2、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组织开展生态扶贫宣教活动,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调动群众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民共同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编制生态扶贫政策宣传手册,印发扶贫工作操作办法,让全体帮扶干部和贫困户对操作程序、扶贫政策一目了能,心中有数,便于操作。

3、加大资金投入。在积极争取上级生态保护方面资金的基础上,要增加生态保护脱贫专项资金投入,优先支持贫困户所在村、组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补偿。鼓励和吸吸收社会资本投身我镇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

益情况和政策性补助资金兑现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切实将生态扶贫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隍城镇人民政府2018年4月13日。

扶贫日方案

20xx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7个扶贫日。根据《临沂市20xx年“扶贫日”活动方案》精神,为组织开展好扶贫日系列活动,结合我院卫生健康工作实际,制定以下活动方案。

以**,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深入宣传健康扶贫方针政策,通过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进一步动员全院职工投入到脱贫攻坚行动中来。

开展医疗卫生走访、医务人员履行签约服务活动,提高贫困人口卫生健康服务质量,通过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咨询、健康生活知识宣传、大病救治和慢病分类签约服务等,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提供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

20xx年9月21日—10月20日。

活动期间,动员组织全院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健康扶贫日服务活动。时间:10月12日--10月19日。10月12日召开家庭医生团队会议安排工作。一、二项由家庭医生各团队完成。第三项10月16日结合义诊完成。

(一)开展“医疗.健康义诊”活动。根据实际情况,派家庭医生团队人员,对贫困人口进行有关疾病的咨询、诊断和一般治疗,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知识(慢性病处方.秋季养生知识)。各家医团队走访不低于5户患病贫困群众,是贫困村的要全覆盖。

(二)贫困人口健康服务。做实做细家庭医生履约服务。组织各家庭医生团队人员,按照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慢病签约服务工作相关规定要求,集中开展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签约服务工作。

(三)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多形式宣传健康知识。在广场、集市、卫生室等地方发放宣传册(居民健康素养66条),多方式、多渠道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一)准备阶段(9月21日-10月11日)。健康扶贫相关科室研究扶贫日活动计划,制定活动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和前期准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10月12日-10月19日)。各家庭医生团队按照健康扶贫日服务活动实施方案的计划安排,有序组织开展“医疗卫生义诊”、“结对帮扶”、“医务人员履行签约服务”主题服务活动。同时,相关科室依托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健康扶贫的'重大意义、健康扶贫政策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宣传健康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典型事迹,营造全院参与健康扶贫日活动的浓厚氛围。

(三)总结反馈阶段(10月20日-10月21日)。及时收集汇总“健康扶贫、精准扶贫”主题健康扶贫日服务活动情况,总结上报典型经验、创新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推动健康扶贫工作的影响力与参与面,努力形成社会支持、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1)、中国扶贫日主题活动策划方案模板参考

(2)、开展扶贫日主题活动方案要怎么写

(3)、企业团建活动策划方案怎么写

(4)、一般团建活动策划方案注意事项有哪些

(5)、大学有关文明用餐的活动策划方案

(6)、大学计算机系电脑节活动策划方案怎么写

(7)、大学生有关秋游的活动策划方案

(8)、文旅局全民健身活动工作方案精选范文

(9)、街道全民健身日活动方案模板参考

(10)、全民健身日活动方案有哪些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健康扶贫日服务活动,是卫生健康系统打好脱贫攻坚战、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具体举措。各家医团队要高度重视,认真完成。

(二)要围绕主题,突出健康扶贫日服务重点,。

(三)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扶贫日服务活动,是展现全院职工扶贫济困、爱心奉献的舞台,各家庭医生团队要协调紧密配合,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扶贫调研方案

20**年6月,自治区党委**全委会议确定了“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到村入户,整村推进,三年解决44万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十年使329万低收入贫困人口整体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方针和部署。随着三年解决特困户人口温饱问题目标的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将开始新的进程,今后扶贫开发工作将主要围绕两大任务展开:一是巩固温饱成果,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水平。二是进一步改善贫困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乡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如何解决“巩固”、“提高”的问题,是今后我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此为前提,20**年7月20日至30日,在计委艾委员的带领下,由州扶贫办、xx县、xx县、xx县、xx县参加的扶贫开发工作调研组一行10人,前往北疆学习调研。调研组克服天气炎热、路途遥远等不利因素,合理计划安排,历时11天,对北疆xx州、xx州、塔城、阿勒泰四地州进行了调研。其中,重点对xx县移民搬迁工程、xx县扶贫项目管理、xx县扶贫资金管理、xx县喷灌项目、xx县扶贫开发档案建设和管理、xx县牧区扶贫项目等进行了实地调研。这次调研得到了自治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本委宋主任、沈书记也都亲自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调研组通过座谈讨论、实地参观、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当地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取得了很大收获,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伊犁州、博州两地扶贫开发工作概况。

伊犁州是新疆唯一的地区级副省级单位,州直下辖八县二市,由国家、自治区确定的重点扶贫开发单位共207个,其中重点贫困县两个,重点乡19个,重点村186个。到20**年底州直尚有贫困人口27806户143549人,占州直农牧业人口的8、7%。伊犁州确定的扶贫开发的目标是:经过六年的努力奋斗,到20**年末,按现行贫困线标准,在自治区率先全面解决低收入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基本步骤是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分批整体解决。前四年为解决温饱攻坚阶段性,后两年为巩固阶段。20**年的任务是,力争30%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0元,农村低收入人口降低到10万人左右。

xx州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85公里。自治州下辖xx市、xx县、xx县两县一市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11个团场。全州有35个民族,总人口42、8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3%。有区级重点贫困村6个,州级重点贫困村16个。现有贫困人口545户2426人,占贫困村总人口的26、72%。博州扶贫开发工作以县为主,采取点面结合,社会各方协同帮扶的办法,确保三年内使82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

北疆四地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

北疆四地州一个共同点,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都有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地、县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地、县、乡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能完成当年扶贫开发任务、未能按目标责任制使贫困户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的单位和个人不予评选先进。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扶贫开发的高位推动。按照“区负总责,地州统揽,县抓落实,乡镇衔接,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各级扶贫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形成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扶贫、计委多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不使扶贫资金挪用、流失、滞留、截留,保证了把“救济钱”真真用在救济贫困百姓上。

2、积极拓宽扶贫开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开展生产,发挥自我动力,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伊犁州以实施“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为突破口,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使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对贫困户所住危房进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围墙,有院门,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养1头牛、10只羊、100只鸡,有定单协议的养10头驴。三是每家房前屋后种5分地马铃薯、5分地蔬菜,每家种6棵苹果树,每家挖菜窖1口、家庭水窖1口;每家的口粮田,60%种小麦,40%种玉米,小麦作口粮,玉米和桔杆喂养禽畜。四是帮助贫困户学手艺,制作花毡、地毯、花帽、刺绣等。五是帮助、引导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户都有一名会经营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收人,一名上学有成的读书人,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养殖、种植的勤快人。从而使贫困户在初级起步阶段,就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劳动,开展家庭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成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3、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重点县、乡、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围绕解决农村低收入人口温饱问题为中心,以重点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为重点,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管理的力度,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自20**年至20**年,xx区已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17925万元,为重点贫困县、乡建立建设了一批以牲畜养殖、水利基础设施、饲草料基地和牧民定居为主的骨干工程和示范工程,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又借助国定贫困县的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从而使扶贫开发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博州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收缩战线、突出重点“的要求,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向扶贫重点地区集中,他们把全州确定的60个村作为州直单位重点联系和帮扶的对象,签定三年责任状,不脱贫不脱钩。对其中16个最为贫穷的村,由州财政口径注入160万元扶贫开发资金,帮助贫困户打井、牲畜改良、暖圈建设等,解决了贫困户最为紧迫的生活问题。

4、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农牧民增加收入。

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展二、三产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并组织农民搞劳务输出,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做法。xx区采取让贫困户在本地区境内给种养大户打长工和农忙季节打零工、短工的办法,增加贫困户收入。博州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火车换装、棉花和枸杞生产等相关服务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抓。伊犁州20**年组织10000名贫困户劳动力走出乡村务工,其中2000名纳入县、市劳务输出计划,走出伊犁到外地务工。通过劳务创收不仅缓解了贫困户家庭的生活状况,而且直接增加了现金收入,同时也带来了贫困户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成为贫困农牧民摆脱贫困的一条有效途径。

5、加大培训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

伊犁州实施“贫困户子女劳动技能职业培训教育工程”,每年培训120人,由州教育局、财政局、扶贫办、职业中专负责实施,工程实施6年,为贫困户家庭子女劳动就业,务工创业打下了基础。同时结合“科技之冬”活动和“科技扶贫培训”,灵活多样地开展“一事一训”、“一技一训”、“一养一训”、“一种一训”、“现场培训”、“观摩培训”等培训活动,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和群众的参与性。xx区xx县坚持实施科技扶贫兴农战略,确立科技扶贫的主攻方向,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本相结合,加强对贫困农牧民群众的培训力度,提高贫困户的素质,为贫困乡村和贫困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认真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减轻贫困户负担。

xx区对人均口粮不足300公斤的的贫困户,实行“五减免、一优先”,即:减免乡村统筹、提留、粮食定购任务、水费、教育基金,优先给贫困户安排种植计划,购买母畜赊货给贫困户,增加牲畜饲养量。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农业税5年,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300公斤以下的由民政部门给予补助救济。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面实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将学杂费和课本费合并收取,初中学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260元,小学学生每学年最高不得超过160元,浮动范围不超过20%。通过实施扶贫优惠政策,2001-20**年共减免贫困户农牧业三税451万元,减免课本费、学杂费190万元,减免义务工93039天,减免集体提留124万元,免征异地搬迁定居贫困户农牧业税181。4万元,同时减免其他各种费用150万元。博州对特殊困难户,县财政从教育费附加中划出部分资金,用于中小学学杂费减免。对贫困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免征5年农牧业税,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5年农业税。对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300公斤以下的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补助。通过制定和落实扶贫优惠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广大贫困户的生活负担,为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

7、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

伊犁州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要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经教育不改的,采取缓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二、主要收获和启示

1、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不断为扶贫工作注入活力

xx区xx县针对特殊的环境和致贫根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方向,以增加农牧民生产资料占有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两增一加强”为目标,引导各类扶贫资源向基础设施、生产资料方向汇集,向以户为单位的贫困农牧民手中汇集,xx县、xx县作为国定贫困重点县,积极争取大单位、大企业开展扶贫帮困,收到积极成效。xx县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电视台、自治区额河建管局三家单位帮扶,其中新疆石油管理局已向xx县帮扶各类物资达340万元。xx县先后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自治区烟草专卖局等四家单位进行帮扶,帮扶资金及物资达204、6万元,建成喷灌农田1万亩,石油希望小学1所,蜂蜜加工厂1座。由于大单位、大企业的带动,社会各阶层扶贫帮困积极性得到提高,全县有46个县直单位130多大户参与到扶贫帮困队伍中来。

伊犁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贫困户异地搬迁工程。他们对于环境恶劣、居住偏远、脱贫无望的贫困户坚决实施搬迁。采取“一户一策”、“几户一策”、插花安置、置换安置、建立移民新村安置等多种方式。察布查尔县则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成片集中开垦4万亩土地,成立扶贫农场,对异地搬迁户统一集中安置,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异地搬迁和生产生活问题。

2、用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

通过调研,可以感觉到,北疆四地州在扶贫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方法,他们在正确把握扶贫政策的前提下,大胆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促进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伊犁州从每年的扶贫贷款额度中切块10%-15%,作为全贴息小额信贷,专门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通过“公司+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大户+贫困户”、“协会+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等方式实现放贷、承贷和还贷,使贫困户在务工生产中学到技术,得到收入,获得生产资料方面的实物回报,实现自我滚动、自我表现发展。xx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运用上与其他资金通过“捆绑使用”,使资金和项目发挥出最大效益。

xx县为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业,推行了一套“五户帮扶小额信贷模式”。具体做法为:成立县扶贫总社、乡分社和村扶贫中心的三级小额信贷资金发放专门机构。同时把全县农牧民以五户为一个单位,按照“一户党员户或干部户、一户富裕户、两户中间户、一户贫困户”的形式组成了605个“五户帮扶组”。每一个“五户帮扶组”对信贷资金的返还实行五户联保,共同担负连带责任,对信贷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形成一种“党员带,富户促,亲帮亲,户帮户,利益相连,风险共担”的帮扶促进机制。从而使小额信贷成为全县五年来各项扶贫措施中成效最好、收效最快的办法。

3、多措并举,敢于创新

伊犁州通过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工程建设贫困户受益制度,提高贫困户收入。在实施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项目时,都要最大限度地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县级扶贫办、计委在扶贫资金工程项目的发包、检查、验收时,必须把使用不低于50%的贫困户劳动力作为工程合同的一项指标。

察布查尔县积极鼓励贫困户外出打工挣钱,并帮助贫困户学到一技之长。为此他们积极实施五个100工程,具体为:以乡为单位,在贫困户中选出500人,根据实际情况,培训100名泥瓦工、100名缝纫工、100名修理工、100名理发师、100名烹饪师,连续培训3年。在培训中,无偿提供学习工具和设备,学成后工具归个人。

xx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式、搬迁式、集中式、股份合作制、五户帮扶、小额信贷等多种扶贫举措,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县域实际的扶贫措施,三年来,通过多种措施,全县累计有183户1160名特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人均收入从原来的600元以下增加到1100元以上。

三、对我州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思考

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州扶贫开发的变化随着我州三年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已开始新的进程,由此也带来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

一是工作对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变化。随着我州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困人口已全部进入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扶贫对象也随之进入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的阶段,但由于我州解决温饱的水平低,这部分低收入人口经不起自然灾害,经不起身患疾病、经不起市场波动,很容易出现饱而复饥、暖而复寒,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是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发生了变化。按照新阶段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882元,到20**年底,我州农村牧区有低收入贫困人口约33757人,集中在且末、和静、xx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xx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呈集中连片的区域性分布。

三是扶贫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到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的变化。解决温饱问题任务单一,而实现小康目标多样综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人口,今后增收面临的市场环境与前几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是扶贫内容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变化。目前,我州贫困乡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低收入贫困人口思想观念落后,劳动技能和经营发展能力较弱。统筹发展就是扶贫开发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收入或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既要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着眼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顾贫困乡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也要以人为本,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为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加和谐的条件。

五是扶贫方式由以户为单元到整村推进的变化。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要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以村为扶贫单元,通过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进解决一家一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州20**年将有18个重点村进行整村推进验收。

六是扶贫投资由规模投入到效益投入的变化。在扶贫资金总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州扶贫开发要立足现有资金规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脱贫数量、收入指标的倾向,将收入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扶贫的实际成效,得到实际的利益。

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州扶贫开发工作

统筹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事关我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扶贫开发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决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的根本措施。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关键在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农牧民。从我州发展的现状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仍然在且末、和静、xx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xx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该区域的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扶贫开发既要解决好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现实紧迫的问题,又不能盲目开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扶贫观,立足当前,把握全局,着眼长远,深化对扶贫开发的认识,自觉地把科学的扶贫观实践于扶贫开发中去,在扶贫规划上加以体现,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贯彻,在扶贫工作中加以落实。

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农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结合我州实际,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坚持扶贫到村入户,巩固提高温饱成果。从20**年起,对全州3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情况开始进行分批验收,条件成熟一批验收一批。

二是集中力量,加强难点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扶贫工作。要把且末、和静、xx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xx县荒漠干旱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集中财力物力,采取综合性措施,给予大力扶持。对于分布在不具备生存条件,投入多又见效慢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移民搬迁扶贫,做到搬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

三是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导思想,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自治州实施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发挥扶贫开发的政策优势,围绕农民增收,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贫困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三要在扶贫贷款投向和方式上,不管哪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或大户,只要能带动贫困户,与贫困户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系机制,给贫困户带来实惠,扶贫贴息贷款都给予支持。四要充分利用我州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开发、季节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关于“劳务报酬”管理的规定,就近组织农民工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土石方工程,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能培训,推行培训合格享受扶贫项目制度,保证贫困户户均有l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劳动力。

五是改进资金项目管理,加强监督力度。一要加强三项扶贫资金的捆绑力度。按照各有侧重,优化配置,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三项扶贫资金,发挥整体效益。二依据扶贫开发规划建立扶贫项目库,简化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杜绝项目申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资金效益和项目的科学性。三要推广“参与式”扶贫模式,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项目的建设管理,激发贫困人口脱贫意识和潜能。四要严格实行报帐制,全面推行公示制。五要做好监督工作,聘请自治州对口帮扶单位的干部作为自治州扶贫办的督察特派员,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负责监督所帮扶重点村的资金落实、项目实施情况。六要实行扶贫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法人制。

六是整合社会扶贫资源,确保社会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坚持“联系到县,定点到乡,帮扶到村,受益到户”的原则,一要加强社会扶贫力量的整合配置,使各种社会扶贫力量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形成共同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合力。二要加强99个州直、驻州帮扶单位工作的督促检查,促进工作深入开展。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县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县地处**边界,下辖十个乡镇,总面积728 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全县总人口52万,其中:农村人口4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8.5%,有19个贫困村,全县现有人均收入低于2763元贫困户12264人,通过调查分析,致贫的原因:1、因家庭劳动力缺少致贫的3820人;2、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致贫的1160人;3、因孤寡残、五保需社会保障致贫4225人;4、其他原因致贫3059人。

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推进整村推进项目实施。

2014年度上级扶持我县1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310万元,安排扶贫计划项目38个,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建水泥公路24条32公里;水利设施4条1350米;绿化、亮化工程1处;文化活动广场9处。近几年来,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通过乡、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努力,全县19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群众出行。随着周围环境的不断美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改变。部分村子安上了路灯,铺上了水泥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休闲娱乐文明适度,社会环境稳定和谐的新景象,使广大干群对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二)、以促进生产发展,全力推进产业扶持。

今年是产业扶持第一年开始,上级下达产业扶持资金380万元,我县19个扶贫村以主导产业建设和贫困户增收帮扶工作作为重点,力求通过整村推进,使各村级主导产业有较大发展,大部分贫困户都能具备脱贫的能力。通过反复调查,深入研究,结合各村实际,帮助全县19个贫困村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计划,使19个贫困村在整村推进中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中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建设的难题。

(三)、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中心,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为了做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同时,我办领导班子深入基地调研检查指导培训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对培训输出学员家庭遇到的困难结对帮扶,为输出人员创造良好的外出的环境 。今年我县完成“雨露计划”培训共210人,下拨资金19.8万元,其中职业教育培训80人,拨付资金12万元,转移就业培训130人,拨付资金7.8万元,全部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贫困对象手中,转移就业率达100 %,有效的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为重点,确保移民搬迁的政策落实。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因此,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要求有关乡镇及部门要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找准工作着力点,同时要求县级相应资金配套到位,确保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强力推进,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

2014年省下达我县扶贫移民搬迁任务598人,通过乡、村、组层层把关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对象的意愿下,全部进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确定在长平乡淡塘村“工业园安置点”,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封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起动,全县108户598人已签订协议搬迁入住。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一是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分解扶贫开发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乡镇和帮扶部门,确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加强检查,严格奖惩,确保完成各阶段扶贫工作目标任务。二是对照整村推进开发目标,通过重点突破,示范建设,圆满完成了 “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任务。三是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启动贫困村干部培训工程,不断增强贫困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扶贫开发能力。四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等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访贫问苦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各级各部门、机关干部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主动性,并且每年年终岁末,县委县政府领导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走访低保、五保户,优抚对象,受灾群众,帮助他们找资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讲扶贫、议扶贫、干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以贫困村村屯道路,人饮、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为消除贫困地区自然条件障碍,奠定发展基础创造出良好条件。

(三)坚持以贫困村产业培育为支撑,着力解决贫困农民增收问题。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项目。将产业开发与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选准果品、蔬菜等特色经济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实行片区开发,综合布局。

(四)坚持以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根本,大力实施智力扶贫。一是积极开展扶贫方针政策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法纪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脱贫的信心,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二是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农业科普知识,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强贫困群众就地创业、自主脱贫能力。三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抓好贫困劳动力的转移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基本务工技能,拓展就业门路。

(五)落实项目资金监管措施,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使用报批制、公示公告制、专户核算制、县级报账制、监督审计制等“六项制度”。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扶贫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摘掉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帽子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面临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扶贫形势依然严峻。通过扶贫整村推进后,我县贫困现象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剩余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分散,其居住条件很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二是这部分贫困群体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在国家实施低保政策后,尽管这部分人温饱已得到解决,但现金收入较少,生活质量不高。三是贫困群体弱势地位十分突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整体收入远远低于城镇,而贫困群体的收入更不能与城镇收入相比,在长期的贫困状态下,其思维方式更加保守,心理素质极其脆弱,容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必须对这部分人实施全方位的扶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四是贫困对象综合素质低,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术难度大,脱贫致富能力低。五是现阶段扶贫政策及力度在不断加大,而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

(二)贫困人口致贫和返贫因素依然存在。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群众因灾、因病等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重点村所要解决的问题多,面很广,所需的财力很大。几乎所有的重点村修几条水泥街道,就需要好几十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本身都不够用,还要群众自筹几万元,才能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自筹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一般在20%—50%之间,有的村因居住的很分散,由几个自然村组成,工程量很大,所需资金就加大很多,自筹资金量和财政资金量投入几乎是1比1,甚至更多,造成贫困村自筹资金的筹措难度很大,工作极其难做。加之扶贫开发主要任务是解决贫困村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主要面向全村群众,对于绝对贫困户没有扶持资金。

五、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困难和问题,今后要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抓住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环境整治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想尽千方百计向上争取资金,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来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贫困村行路、饮水、卫生、移民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进一步开发壮大特色产业。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生态建设于资源开发中,大力发展内容丰富的绿色产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积极树立“要我做为我要做,给物不如给项目”的理念,变救济式扶贫为开放式扶贫。以“筑巢引凤”的开放心态,把企业引进来,把扶贫户、扶贫资金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激励措施,让企业得以突破发展,最终实现“特色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贫困群众致富”的目标。

(三)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要创新并做到七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扶贫项目的确定要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二是选定贫困对象要与低保政策相结合;三是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四是政府引导与群众积极参与相结合;五是项目整合与资金整合相结合;六是项目建设与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扶贫活动方案

经国务院批准,自xx年起,每年10月17日为全国“扶贫日”。为了做好第xx个全国“扶贫日”宣传活动,现制订活动方案如下:

一、召开一次扶贫工作会议,参加人员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1、学习贯彻xx、xx关于全国“扶贫日”的批示,学习李鸿忠、王国生关于扶贫工作的`文章。

2、部署“扶贫日”系列宣传活动

二、在赤壁电视台进行宣传。

1、对“扶贫日”系列宣传活动进行相关新闻报道;

2、滚动字幕宣传。

三、在《今日赤壁》上进行系列宣传

四、发一份《倡议书》

五、各乡镇、市直单位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2、张贴悬挂宣传标语、横幅等。

3、开展走访、慰问等。

xx扶贫办

二0xx年十月

扶贫计划

2018.9。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政策措施。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为贫困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争取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3、做好防流控辍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关系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三、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同时,成立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陈飞。

成员:庄信。

严敏。

刘曙光。

张韧。

3、建立信息台账。学校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2018.9。

扶贫计划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扶贫帮困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为积极做好2014年“定点扶贫帮困”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集中力量抓好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普明乡后祁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帮困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按照地区提出的农业工作基本思路、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奋斗目标,集中力量抓好提高村级组织能力为根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关键,达到整体提高,走向共同脱贫致富,为农民增收和发展集体经济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结合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提供就业岗位3个,劳务输出1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增收20%。

(二)积极开展法律入户、科普宣传和文体等活动,实现入户率100%,宣传面100%。并健全完善“一户一档”。

三、主要工作。

(一)宣传发动全体村民。召开后祁村扶贫开发座谈会,对帮扶后祁村的工作目的,帮扶方式及帮扶措施等作详细介绍,号召后祁村的广大贫困户,发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光荣传统,积极踊跃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帮扶项目;号召已经脱贫的广大农户,贫困户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倡议全体村民要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更加关心后祁村的发展,做好集体项目工作规划,为脱贫工作而努力奋斗。

(二)鼓励该村有条件贫困户种植蔬菜,养猪、养鸡,组织该村委与县城农贸市场合作出售,由其向种植、养殖的农户提供种殖苗和技术支持,待成熟后,进行分别出售。

(三)对贫困村贫困学生进行扶贫助学,适当资助学费补助资金,解决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使其能够完成学业,防止其辍学。

(四)对有外出打工能力的贫困户,推荐到企业外出务工。

(五)为贫困户购买化肥、饲料等农资,向贫困户派发,解决农忙后的贫困户的用肥问题。

(六)健全完善村务、党务、政务公开。

(七)引导和帮助贫困村民全部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社会保险。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扶贫帮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有具体措施。并结合单位职责,积极牵线搭桥,认真履行协调和服务职责,确保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制度,加强监督。一要完善和落实好与帮扶点乡、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联系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共同探讨脱贫致富之路,指导村集体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二要健全扶贫帮困款物使用、项目管理的监督制度和定期情况通报制度;三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信息和总结上报工作。

扶贫活动方案

20xx年10月17日、18日(星期六、星期天)

xx广场人民广场社区

爱心助困益路同行

扶贫政策宣传。现场发放扶贫宣传资料,提高对于扶贫政策的知晓率;

扶贫知识讲解。现场发放扶贫知识资料,提高对于扶贫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爱心助困义卖助残”爱心活动在xx广场举行。

志愿服务知识讲座走进人民广场社区,为居民和现场志愿者讲解志愿服务及志愿者基本知识。

志愿者招募。xx市xx义工协会现场招募志愿者。

当天义卖产品由残疾人士xx提供,现场桌椅等硬件由xx市xx义工协会准备,并提前进行现场布置;xx区团委、车城街道班团委、人民广场社区负责协调好综合执法局。

区团委具体负责横幅、宣传资料准备;

志愿者由xx市xx义工协会招募,活动当天确保志愿者不少于15名;

5.活动宣传报道由团区委、区扶贫办协调联络。

扶贫活动方案

按照省、市、县有关开展好20xx年扶贫日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和要求,为突出壮大非公经济界参与社会扶贫声势,引导全体会员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营造“人人皆愿为”的社会扶贫氛围,弘扬“人人皆可为”的公众扶贫理念,完善“人人皆能为”的'参与扶贫机制,推动非公经济界资源和力量向贫困人口和脱贫攻坚主战场汇集,进一步形成精准扶贫、聚力奔康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经研究,决定在非公经济界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组织开展20xx年扶贫日主题活动,现提出如下活动方案(简称“十个一”),请结合各自实际,切实开展好活动,展现非公经济界风采:

(二)开展脱贫攻坚氛围营造活动

各商会、企业在办公区(厂区)悬挂非公有制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宣传标语(内容自选自定)并以职工会、展板、宣传栏和组织职工参加县脱贫攻坚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脱贫攻坚工作,让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在全社会掀起脱贫攻坚高潮(时间:9―10月底)。

(三)开展特色扶贫活动

1、组织工商联系统县内外商会、企业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光彩事业、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技术扶贫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推进慈善公益事业(相关数据于9月30日报工商联办公室汇总上报)。

2、邀请在外xx籍非公经济界成功人士来旺进行“助力家乡发展”座谈,就“发挥商会(企业)作用,助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交流,促进经济合作,提升我县非公经济发展能力水平(时间另行安排)。

3、举办经济合作推介会。与县经信局、县投资促进局、县商务局联合举办经济交流推介会,大力推介xx经济发展形势,加强经济交流协作,引导返乡创业,助推xx脱贫攻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时间另行安排)。

(四)开展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传活动

利用xx广播电视台和“同心xx”及省、市、县工商联网站宣传脱贫攻坚获奖代表、最美扶贫人的先进事迹,营造崇尚先进、人人向上的良好氛围(各组织和企业于9月30日前将相关事迹报县工商联)。

(五)开展扶贫捐赠活动

按照“自主自愿”原则,以商会、企业、个人名义或组织员工捐款捐物方式(会员、职工捐款由商会、企业集中收取后统一捐赠)全面参与扶贫日捐赠活动(时间:9―10月底)。

1、资金捐款。以现金或汇款转账方式进行捐赠(捐赠专户户名:xx县红十字会,账号:xx,联系人:熊xx,联系电话:xx)。

2、物资捐赠。捐赠物资由捐赠单位或个人直接捐赠受捐单位或个人,整个捐赠过程由捐赠者自行负责,受捐赠所在地的乡镇提供相关协调服务,捐赠完成后由物资接收方的乡镇或村根据市场行情估算价值并提供捐赠证明,证明提交县红十字会、县工商联汇总。

3、捐赠统计。各商会、企业应统计本单位或个人自愿捐赠数据并于10月10日前报县工商联(凡20xx年以来捐款捐物数据,均可纳入统计范畴)。

(六)开展走访企业活动

由联领导班子牵头,分成三个组深入全县民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生产全和当前遇到问题,帮助化解困难;宣传党的政策,引导发展不忘社会责任,情系家乡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时间9月3―30日)。

(七)开展东西部结合扶贫活动

1、赴xx县就两地非公经济界结合扶贫工作进行对接,与xx县工商联(商会)缔结友好,搭建两地非公经济交流合作平台。

2、组织一批民营企业家赴xx县考察学习非公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两地民间企业交流合作(时间另行安排)。

(八)参与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活动

推荐非公有制经济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勇挑重担、无私奉献、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参评xx县第三届“最美扶贫人”评选活动,集中展示非公经济界参与脱贫攻坚成果(各企业于9月30日前向县工商业联合会申报,县工商联综合评定后向上级申报,由县委、政府统一表彰)。

(九)参与就业扶贫专项招聘会

组织工商联系统县内外企业在xx广场联合举办xx扶贫专项招聘会(有招聘需求和意向的企业于8月20日前申报)。

(十)参与脱贫攻坚摄影和书画展

组织非公经济界摄影书画爱好者创作一批反映非公经济界助力脱攻坚成果、帮扶成效的优秀作品参与县委政府集中展示活动(9月30日前报县委宣传部)。

1、加强组织领导。各基层组织、商会和会员企业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协调,切实保障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2、细化工作方案。各基层组织、商会、企业要研究制定具体活动实施方案,细化活动内容,明确时间节点,逐一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3、做好协调配合。各基层组织、商会、企业务必结合各自实际,按照本方案,抽调骨干力量,组织优势资源,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圆满完成扶贫日主题活动并按要求汇总相关数据和上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