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研计划(优秀16篇)

时间:2023-12-04 10:18:38 作者:MJ笔神

教研是教师们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更新知识体系的一种途径。教研是教师们相互学习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如何选择合适的教研课题,是进行教研工作的首要步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研成果,供大家参考借鉴。

九年级历史教研计划

1.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

2.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3.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九年级历史教研计划

1.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

2.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3.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九年级历史教研计划

【课程标准】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1.6世纪前的日本。

(1)建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2.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2)概况: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2)武士集团: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强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武士夺权: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其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统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大权旁落。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5)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第12课阿拉伯帝国。

【课程标准】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创立:穆罕默德阐述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3)传播:最初在麦加城传教,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阿拉伯帝国。

(1)版图: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影响:伴随着帝国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3.阿拉伯文化。

(1)发展原因: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支付与译著同重量的黄金稿酬。

(2)表现: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改造了古代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由阿拉伯人创造;“西医”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3)影响: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九年级历史教研计划

1.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约从公元前35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

1.在尼罗河西岸,漫漫黄沙吹拂下的金字塔,就像一群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默默诉说着古埃及文明的悠深久远。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

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2.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九年级历史教研计划

【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九年级历史教研计划

(1)建国:公元前5,罗马建立共和国。

(2)统治: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中,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3)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4)危机: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2.罗马帝国。

(1)政权更迭: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2)建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采取了许多措施解决矛盾,罗马帝国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时代。

(3)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3.罗马帝国衰亡。

(1)原因: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

(2)灭亡: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西罗马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结束。

九年级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洋思杜郎口教学改革经验,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是《中国历史》第四册,内容是中国现代史部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时期的建设成就与文化。共24个课时。中国史线索繁琐,所以主要是要将历史线索向学生讲解清楚。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包括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一)(二)(三)(四)(五)(六)版块;世界近代史部分的全部版块;世界现代史部分的(一)(二)(三)(四)(五)(七)(八)本届学生属于课程改革的年级,使用的是《世界历史(人教版)》,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内容繁多,线索不明晰。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本届初三由三个班组成,一二班基本由上一届初二学生组成,根据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来看本届初三基础相当薄弱。三班插班生较多,课堂纪律较为不良。所以本届初三较上一届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基础知识和课本知识为主。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另外,八年的学生从道德的养成上来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的形成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的教学任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层面上来讲,是一个培养爱国主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完成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九年级历史:今年执教面对的是初三两个班级的学生,初步了解初中老师知道由于在中考中分数所占比重不大,又由于是文科,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成绩不理想。初三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动脑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有考的任务,所以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上学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生的成绩普遍偏低。对八年、九年的历史还没有形成整体的清晰的认识,这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至初三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华师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初中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四个单元共23课,其中包括探究活动课4课。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20xx年九年级学生共202人,学生都来自农村,大多数学生文化成绩比较差,厌学情绪普遍存在。而且,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可有可无。因此,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讲授,在讲授中寻找教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课,本是梏燥无味的一门功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那么,整个课堂就会象一潭死水一样,无法出现波浪,一堂课也只会是老师的无味讲解,学生也只会听之甚之,不加记忆,不加思考,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根据这种现象,自己在备课过程中,除深刻钻研教材外,并认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引进相关的历史典故,穿插在教学内容中,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叙述。这样,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我能及时地把握课堂教学气氛,发现有不认真听课或搞小动作的学生,我能及时提醒,引起他们的注意。如有比较顽皮的学生,我能在下课后,及时地找他谈心,用关心爱护的态度,指出他的不足。同时,及时地表扬他的闪光点,让他明白,老师心中时刻有他的位置,有他的存在。从而,他们在今后的历史课中,明显地改变了过去的厌学情绪,并且,能积极主动地提问和做好课堂笔记。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除认真备好课外,最主要的是,丰富自己的知识,为了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出订阅相关的资料外,并积极主动地请教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学习他们的备课阅卷的经验。同时,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积极参加函授本科的学习,在多方面学习及努力下,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所教班级的历史成绩,在期末考试中,优秀率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及格率也提高到百分之八十八,明显比过去进步。自己也乐在丰收的喜悦中,因此,自己的'教学热情也越来越高。

历史知识是否牢固掌握,多数的内容是靠记忆。根据这一特点,我把成绩较好的和较差的分成两种类型。较好的,不仅在课堂内,提一些难度大一点的内容,让他们多加思考,引导他们向深奥处寻找答案,并在课后给予他们的及时指导,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较差的,在课堂内,提一些比较容易的内容,一旦解答出来,就及时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后,指导他们做一些难度大一点的题型。这样,通过层层深入,让差的学好,让好的更好,真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虽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付出了一定的心血,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自己有决心和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为了教育,自己能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2、复习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采劝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

1、复习时间:2xx-xx年4月中旬—5月中旬。教学时间约5周

2、复习内容: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八、时事热点。

通过训练学习、复习、巩固基储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第三轮“综合检测”复习

1、复习时间:2xx-xx年5月下旬—中考前。教学时间约3—4周。

2、复习内容:注重综合、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检测安排

1、每轮复习后组织模拟考试。

2、月考

3、认真对待学校统一的检测。

三、 复习措施

1、 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 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3、 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4、 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目的要求:

1、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世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北师大版的世界历史,是世界近代史的内容,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四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正文、图、表、资料、注释、阅读与思考、看图学史、历史比较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本册书以英、法、美、德、俄、日等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为线索。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2个班的历史教学,九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经过二年的历史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学生的导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4、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5、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6、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利用故事导入,多媒体教学,把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一一列出,从而培养他们的兴趣,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比如:记忆力比较好的时间是在早上,反复记忆历史知识,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给以及时表扬,树立学习历史典型学生,建立学习历史的兴趣小组,每班至少两名学生为兴趣小组成员,单独辅导,让他们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形成特长,也通过他们带动和影响其他学生,全面提高历史成绩。

7、抓好历史月考、期中和期末复习。

历史光靠平时的学习还不行,还离不开复习工作,因为学生的记忆力有遗忘规律,隔一段时间如果不及时复习,就忘得差不多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每月组织的月考,对遗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可谓是及时复习,避免遗忘,另外,期中和期末测试题各两套,争取让学生多练习一些题型,避免考试前慌乱无章的局面出现,也避免考场上无从下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学期,教学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会尽一切力量,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班的教学中去,相信,在来年的中考中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读史明智,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学习难度加大。由于以前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所以本学年度教师要更加的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学好历史知识。因为是毕业班,所以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会大大加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计划本学期将《世界历史》(上)授完,并酌情进行下册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25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所以要教会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先是要高质量的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力求知识趣味化,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乐意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课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

5、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有效的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做到及时批改和反馈。查缺补漏。

7、及时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辅导:

辅导以学习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后进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能力,重视知识的查缺补漏和学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意志、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羊街中学李寿全。

一、指导思想。

学史可以明志;可以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包含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阐述了人类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三、教学要求和目的通过本册学习,了解世界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利与弊;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

四、学情分析。

学习世界史存在一定难度,人名、地名、历史事件名称等常出现一些生僻字;外域国家的意识形态与中国有许多不同。学生往往会觉得难以理解。加之中考时综合文科是开卷考试,使得部分学生不太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

五、教学基本措施。

1、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

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会学生学会质疑,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3、教学中要渗透感恩教育、国学教育和法制教育。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第1至2周第1单元(1—3课)古代亚非文明第3周单元检测及讲评。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因为是毕业班,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会大大加快,计划今期将世界历史上、下册全授完。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上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上册24课,下册共五单元,合计25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 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2 、 认真、积极参加市、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进修活动,以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 、按学校要求完成教学论文一篇。

4 、 具体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5 、 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6 、 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7、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8、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九月讲授《世界历史》上册:第一到第五单元

十月讲授《世界历史》上册,从第五单元十四课到本册结束

第十周、第十一周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学习世界史下册

十一月讲授《世界历史》下册一、二单元

十二月讲授《世界历史》下册三、四单元

剩余时间完成第五单元并系统复习世界史

九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教师职业素质,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再创龙山辉煌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末的考试的情况来看,初三5-8学生的成绩普遍偏低。近期与科代表、部分学生座谈,发现这些学生对历史的学科兴趣较差,对初一、初二的历史没有形成整体的清晰的认识,这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掌握好新学的知识、又能将以前所落下的知识弥补上来,这都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另外,初三的学生从道德的养成上来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的形成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的教学任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层面上来讲,是一个培养爱国主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完成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西方文明之源,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英法美日俄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及挫折,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外历史所讲述的重要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把握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线索,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想象的能力。

情感教育目标:通过对中外历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历史人物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学习他们的报国热情和优良品德;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四、教学措施。

1、细读中考说明,课程目标,进一步分析历年中考试题,把握中考脉搏。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认真备课,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

4、依据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注意对优秀生培养,定准目标,定期辅导,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更好发展。同时做好绩差生的转化工作。

5、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因材施教,努力做到整体优化。注重拓宽历史教育的情感功能,教书育人并重。

五、教学进度安排。

1、新授课内容:《世界历史》上下两册,计划22课时。

2、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计划12课时。

3、综合复习,训练,测试以及讲评,计划2周,4-6课时。

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以推行素质教育为方针,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

1.复习时间为20xx年3月上旬—4月下旬,教学时间约7周。

2.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新探索》考点要求进行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方法是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二)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

1.复习时间为20xx年5月。教学时间约5周。

2.复习内容有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八,时事热点。

通过训练学习、复习、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是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三)第三轮“综合检测”复习。

1.复习时间为20xx年6月。教学时间约3—4周。

2.复习内容上注重综合、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复习方法是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1.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3.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

4.复习时,多正面激励、表扬学生,在愉悦中复习;定期检测,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复习方法,盯准目标,确保目标的实现。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导语】本站的会员“x_zizi”为你整理了“九年级历史。

教学。

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一、教学目标。

阅读历史是明智的。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世界的了解。这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这使它更难学。过去,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扎实,学生对记忆有较强的惰性。因此,本学年教师应更加有条不紊、耐心耐心,生动形象地形象化枯燥的历史知识,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把握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学好历史知识。由于是毕业班,为了使高考总复习提前,赢得越来越多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将大大加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计划本学期完成《世界史(一)》的学习,并酌情完成第二卷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分为四个单元和25门课程。结合多年来高中入学考试的要求,重点介绍了后现代史教材。每堂课都有很多材料和知识点,容易混淆,还有很多图形需要记忆。因此,我们应该在记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一是高质量备课,真正做好备课中的.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力,坚持基本的科学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积极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与实践。寻求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5、在教学中研究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有效的家庭作业是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及时纠正和反馈。检查并弥补缺陷。

7、及时发现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辅导:

辅导的重点是优秀学生和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注重知识的缺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意志、习惯、方法等非智力因素。

在咨询工作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那些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发展个性,创造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困难学生,要多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增强学习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