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神和事迹(热门18篇)

时间:2023-12-15 06:52:10 作者:字海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和学习中总结经验和感悟的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找到了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黄文秀事迹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黄文秀的一生,定格在芳华绽放的30岁,定格在赶回百坭村防范洪涝灾害的路上,定格在人们心中。

厚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如同强大涌流永不衰竭,从楚辞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忠贞,到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真挚眷恋,再到黄文秀同志“坚持要做那个‘要回来的人’”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无不引起14亿中华儿女情感和价值的共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是大家的家”的家国情怀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心灵底色。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是要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将家国情怀作为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

传承担当情怀。担当的情怀源于直面问题的果断,敢于遇到棘手问题不绕道走,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迎难而上,冲的上去,站的出来,能亮出党徽,敢于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宣传党的主张,执行党的决议,让广大群众永远跟党走,永远信任党。对党忠诚,才会迸发无限的担当,黄文秀曾说:“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这一辈青年人手中,黄文秀如此年轻,已然承担重任,作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广大青年,更应该以她为榜样,夯实知识根基,立足岗位、集中智慧,敢于人先、争创一流,建功立业新时代。

展现奋斗情怀。奋斗,是历史永不枯竭的力量来源,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助推阀门,是个人获得幸福的向上阶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黄文秀“芳华虽短,但灿烂地绽放过,馨香永存!”当代青年人既有“小确幸”,更装着大时代,小我已深深融入大我。新时代的青年,可以放心,可以依靠。国家因青年而更有前途,民族因青年而更有希望。

学习张富清事迹精神心得体会

新中国走过70年风风雨雨,张富清的岗位、身份一再改变,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

习总书记指出,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在张富清身上,集中体现了“奉献精神”。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青年干部,应当有更高的思想自觉和责任担当,应当有使命、有担当、有作为。紧要关头、危急时刻,别的人可能犹豫后退,青年干部必须勇往直前;平常时候,平凡的岗位上,要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甘奉献,真正做到讲奉献、有作为。张富清老英雄不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地方,始终保持着一个英雄的本色,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没有任何个人的名利,甚至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这种本色很淳朴,很洁白,没有任何私欲,没有任何功利。新时代,我们青年干部要学习张富清奉献精神,强化实干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工作实践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从小事做起,迈稳步子,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周昆训烈士事迹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见周昆训最后一面,张见源从广州驱车十几个小时赶到确山:“我要见周大哥最后一面,在他遗像前深深鞠一躬,为他放一首《驼铃》……”

“周大哥是一个非常温文尔雅的人。”张见源说,2010年,周昆训在空军某部担任大队教导员时,自己是营部文书。在张见源眼里,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周昆训更像一位老大哥。“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他照顾我一晚上,隔一段时间就摸一下我的额头,看看还发不发烧……”回忆起这件事,张见源的眼睛又湿润了。

“2011年,我退役时,周大哥为我清唱了一首《驼铃》,他唱得很好听。”周昆训的歌声一直留在张见源心底,伴他拼搏奋进。得知周昆训牺牲的消息后,张见源悲痛不已。“我妻子不太理解,和一个仅仅共事两年的人,怎么会有这么深的感情。她不知道,周大哥这个人有多好……”在周昆训遗像前,张见源用手机播放了《驼铃》:“任重道远多艰辛,洒下一路驼铃声……”熟悉的歌声中,张见源泣不成声。

舒兰市人武部部长潘卫辉告诉记者,周昆训任舒兰市人武部政委还不到一年半时间,但部里的各项工作上了一个台阶。比如舒兰市民兵训练基地建设问题,人武部多年前就提议建设,但一直没有落实。“周政委来了后,我俩就怎么建、建在哪里进行多次研究,与多个部门协调,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光选址就跑了很多地方,终于在今年6月完成了选址工作。”

周昆训的军校同学钱光明回忆,读军校期间,周昆训学习工作特别积极,什么活都抢着干,能真切感受到他发自内心对部队的热爱、对军装的珍爱。

“昆训那时候就经常说‘我是一名军人,我要对得起这身军装’,20多年过去了,他无愧于这身军装。”钱光明说。

学习王华心得体会_王华事迹精神心得体会

从王华的事迹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对焦裕禄精神的模范践行,对民族团结的自觉维护,对自己和家人亲属的严格要求。这些,都是榜样的力量在他身上的充分展现。

要成为时代先锋,就必须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在始终保持勤政廉政的政治本色中,更好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成为时代先锋,就必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更好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深学是基础,细照是关键,笃行是目的。我们要像王华那样,把焦裕禄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援疆干部郭向奎组织农场的七名援疆医生在农场医院党员活动室召开了座谈会,学习了援疆干部王华的先进事迹。

在座谈会上,援疆干部们首先一起轮流阅读了《大爱无疆洒边陲》、《永远绽放的天山雪莲》、《初心永不忘忠魂守边陲》等关于王华同志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员文章。随后,大家又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栏目制作播出的《一名援疆干部的983天》和《三年援疆路一世天山情》等新闻专题报道,并就学习王华同志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讨论。

“作为一名援疆医生,在阅读了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深有感触,在接下的医疗援疆过程中,我要带领好我的援疆医疗团队,争取在疆一天就要为农场人民服务一天。”援疆医生李桂青说。

经过热烈的讨论,援疆干部们一致认为王华同志敢于担当、敬业奉献的责任意识,心系群众、大爱无私的为民情怀,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党员本色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援疆医生们纷纷表示,要以王华同志为榜样,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发挥业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多方面向王华同志学习,学习他牢记使命献身事业的思想境界、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把满腔热情洒在心爱的援疆事业上。

农场副政委郭向奎做了总结发言,他强调,作为一名援疆干部,要用实际行动向王华同志学习,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援疆工作中。要把向王华同志学习的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加深内地与新疆的交流,推动兵团各项事业的发展。要搭建起山西晋城市与芳草湖农场的沟通交流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推动农场各项社会经济民生事业的发展。

“王华同志是援疆干部人才的杰出代表,我们要学习他舍家为国、情系兵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山东省全体援疆干部人才要以王华同志为榜样,科学作为,务实援疆,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做到心上,把援疆扶到根上,为兵团和十二师各项事业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在谈到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时,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十二师党委常委、副政委杨国强这样说道。

据了解,截至目前,十二师援疆干部人才已相继召开了4场学习王华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掀起了向王华同志学习热潮。大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王华同志生前事迹,并召开座谈会谈心得、说体会,联系自身谋划援疆工作。中组部援疆干部、十二师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国勇表示:“一个人最大的奉献莫过于献出宝贵的生命,王华以实际行动为援疆干部树立了一座丰碑。我要以王华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更加尽心尽力尽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二师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通过学习活动,大家一致认为,王华同志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先进典范,是“六个一”活动的优秀代表,是援疆干部的楷模和榜样,要学习他报效祖国、奉献边疆的理想信念;要学习他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要学习他立足本职、勇于担当的主人翁精神;要学习他勤于学习、肯于钻研的工作方法;要学习他崇德修身、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扎实开展好援疆工作,为十二师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0月18日,兵团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二班(行政班)举办了学习王华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援疆干部就如何以王华同志为楷模,在工作中朴实无华、廉洁奉公、脚踏实地进行学习讨论。

座谈会上,援疆干部纷纷表示,王华同志是援疆干部、公务员、共产党员的好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向王华学习,学习王华情系新疆、热爱人民、献身兵团的奉献精神,自觉从兵团的性质、地位、职能和使命出发立身行事;学习王华俯下身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在新疆这片热土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学习王华把兵团当家乡的主人翁精神和恪尽职守、身先士卒、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立足本职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各项工作,用敬业奉献铺就无悔援疆路。

连日来,镇江市对口支援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前方指挥组副组长、师长助理王华的事迹经媒体刊播后,我区各地干部群众追忆这位援疆干部,痛惜之余,心生无比的感动和敬意。

大家一致认为,王华对新疆情深意重,让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由衷点赞。他的事迹看起来普普通通,却如星星之火,点燃了新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援疆兄弟省市的感恩之情。新疆各族人民一定会立足岗位,为建设大美新疆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可克达拉市高中新校区完工了,这个项目涉及3000多名孩子的上学问题,是王华生前最牵挂的项目。”追忆和王华一起援疆的日子,10月15日,镇江市援疆干部戴永卿的双眼不断涌出泪水,他怎么也忘不了王华兢兢业业工作的样子,“援疆的最高境界,就是援到各族群众的心里,王华把满腔热忱洒在援疆事业上,他让新疆百姓竖起大拇指。”

王华生前资助的当地高中生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今年考入了内地一所大学。“我想亲口告诉他我很努力,可我再也不能讲给他听了。”10月15日,伊力米努尔说出这句话时,他的眼角湿润了,“等我毕业了,一定要像他一样,为建设美好新疆付出自己的努力。”

上海市援疆干部郭光辉说,王华不愧为援疆干部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上海援疆干部会以王华为榜样,情系当地各族群众,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援疆工作,把喀什当故乡,把对口四县的各族群众当亲人,真情援疆,无私奉献,为受援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更大贡献。

王华因公牺牲的消息传遍天山南北后,新疆各族人民感到惋惜的同时,更加感动于援疆干部支援边疆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墨玉县普恰克其乡,托合提巴克阿吉家族桑皮纸制作第十一代传人吐尔逊巴克·托合提巴克说,这几年,他和其他桑皮纸制作传人受到援疆干部的很多帮助。北京市帮普恰克其乡援建了桑皮纸手工制作基地,援疆干部经常看望他们,帮他们解决桑皮纸产业发展道路上的困难,还回到北京大力宣传推介桑皮纸,他深深感到援疆干部把受援地群众当成了亲人,而他也把援疆干部当成了亲人。他表示,要利用当地政府和北京援疆指挥部创造的大好机遇,通过发展桑皮纸制作事业致富的同时,带动其他农民脱贫致富。

“看了报道后,王华为民务实、心中有责的工作精神让我感动不已。”吉木萨尔县老台乡党委书记樊卫强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自己更应该把责任扛在肩上。当前,老台乡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会和乡亲们认真学习王华朴实正直、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带动更多的人干事创业,从而推动老台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黄文秀的精神事迹心得体会

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都要去试试;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靠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黄文秀说“百色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是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面对那些还没有脱贫的父老乡亲,作为党员的我有什么理由不回来呢?”

初心,是对脱贫路上的笃定、对基层工作的坚守、对为人民服务的执着。

什么是青春?

青春就是甘于奉献。黄文秀同志毕业于北京高校,本可选择更为安逸和舒服的工作环境和行业,2016年研究生毕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百色,用所学服务家乡建设。2018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投身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爱岗敬业,心系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她身上,青春代表着奉献,青春意味着付出,青春彰显着使命,青春书写着担当。青年干部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我们更应该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自觉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多沉入工作岗位,多做调查研究,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青春就是绽放价值。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很漫长,但就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而言,却是极为短暂的。有的人浑浑噩噩过了一辈子,有的人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有的人虽生命短暂,人生却无比绚烂。黄文秀同志在短暂的人生路上,用奉献延展了生命的宽度,让生命的价值光芒四射,精彩纷呈。从黄文秀同志身上,我认为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一线的人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年轻干部虽然文化素质高,学习能力强,但这样的我们心高气傲,考虑问题不全面,交际能力差等问题也都凸显出来,所以我们要端正心态,保持文明的言行举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真诚消除矛盾,用宽容感化群众;二是要努力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经验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从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夯实自己的基础,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胜期,更应努力提升自己,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三是要严于律己。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遇事多问原因,做事多想后果,不断矫正自身行为,让洁身自好、遵纪守法成为习惯。

青春就是拼搏奋斗。“无青春不奋斗”这句话用在黄文秀同志身上最为贴切不过了,她的人生定格在奋斗的30岁,脱贫攻坚忘我工作的30岁,人生最美好的30岁。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年轻一代的人生追求和奋斗征程,为我们这些正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年轻干部树立了楷模,我们也将继续她的事业,用奋斗谱写精彩人生华章。奋斗既要仰望星空,也要需要脚踏实地。我们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当你选择了梦想,就意味着你要受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充分肯定自己的每一份付出,用足够的信心去迎接每一份挑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并存者才能走得到远方,享受到最终胜利的果实。

初心不灭,青春无悔。芳华虽短,馨香永存。

周昆训烈士事迹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见周昆训最后一面,张见源从广州驱车十几个小时赶到确山,“我想见周大哥最后一面,为他放一首《驼铃》。”

“周大哥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张见源说,2010年,周昆训在空军某部担任大队教导员时,自己是营部文书。在张见源眼里,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周昆训更像一位老大哥:“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他照顾我一整晚,每隔一个小时就摸一下我额头,看看我发不发烧。”

2011年,张见源退役时,周昆训为他唱起《驼铃》:“送战友,踏征程……”动听的歌声一直留在张见源的心底,成为他拼搏奋进的力量。得知周昆训牺牲的消息,张见源哭得格外伤心,“我妻子不理解,和一个仅仅共事两年的人,怎么会有这么深的感情。她不知道,周大哥有多好……”在周昆训遗像前,张见源用手机播放了《驼铃》:“任重道远多艰辛,洒下一路驼铃声……”熟悉的歌声响起,张见源泪流满面。

2016年,周昆训出差到广州,约张见源见面。吃完饭,周昆训没走,说:“今晚我和你一起住,咱们说说话……”张见源很感动。那段时间,张见源正在创业,但生意不好,整个人失落消沉,“我虽然嘴上没提,周大哥却看出我有心事。他就是这么一个暖心的人。”

“小张,不要气馁。虽然你现在不在部队,也要拿出在部队的劲头来,我相信你……”7年前那个夜晚,周昆训一字一句的鼓励,张见源至今铭记在心。

舒兰市人武部部长潘卫辉告诉记者,周昆训任舒兰市人武部政委仅一年多时间,部里的各项工作上了一个台阶。比如市民兵训练基地建设问题,多年来部里一直提议解决,但没能推动。“周政委来了后,我俩就怎么建、建哪里进行多次研究,与多个部门协调,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终于在今年6月完成选址工作。”

周昆训的军校同学钱光明回忆,读军校期间,周昆训学习工作特别积极,“什么活都抢着干,真的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对部队的热爱。”

那时,钱光明常听周昆训说:“我是一名军人,我要对得起这身军装。”这句话,周昆训践行了20多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学习袁隆平精神事迹心得体会

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具体情况。在发布会上,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内的两个“小目标”。袁老说,长期目标就是实现“禾下乘凉梦”,而短期目标一个是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00公斤,一个是希望将目前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即“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变成“两分地养活一个人”。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今年已__岁高龄的袁隆平说,“我会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100后’(指100岁)。”长沙冬季寒冷,为了有更多时间进行研究,袁老每年冬天都要从长沙前往一年三熟的海南。他一年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农田里劳作、观察和研究。“小目标”不过是风趣之语,并非唾手可得,需要的是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沉淀与积累,需要的是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如果想的只是想着“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小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行百里者半九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一定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理想”的指引。袁老曾经说过,他曾两次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几个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袁老先是完成了1500公斤的小目标,如今又向着两个新的小目标继续前进。“大理想”指引着“小目标”,让大理想看起来没那么遥不可及。近期“十四五”规划即是我们的一个小目标,我们还有“两个奋斗十五年”的大理想,最终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因为有“伟大梦想”的指引,我们才一步步实现着一个个曾经看似困难的“小目标”。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灵犀一指”的创新。袁隆平谈及自己和团队的小目标得以实现,“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倘若只是按部就班,那么“小目标”就会成为无法完成的目标。有了“灵犀一指”的创新,沿着创新之路前进,我们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长。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讲“摸着石头过河”,正是对创新的大胆尝试。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倘若只是下死功夫,固守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到头来很可能就“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过得去“时间”这一条湍急的河流,让国家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能够解决越来越多从前从未遇到的难题。

希望袁老的“小目标”早日实现,也希望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树立自己的“小目标”,并早日完成自己的“小目标”!

周昆训烈士事迹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周昆训烈士追悼会上,舒兰市人武部职工、司机丁文龙来到了现场。为了送别恩人最后一程,丁文龙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在追悼会前一天出院。“在车辆进水的危急时刻,政委把我先推了出去,自己才从车窗爬出来。”两人好不容易从车里爬出来,周昆训对丁文龙说:“我会游泳,你先撤,不用管我……”转眼间,两人被洪水冲散了。后来,丁文龙抱住一棵柳树等待救援,最终获救,而周昆训不幸被洪水冲走,壮烈牺牲。

“那天晚上,政委一直叮嘱我慢慢开车,注意安全……”丁文龙告诉记者,“虽然政委嘴上这么说,但从他的表情动作中看得出来,他当时非常焦急,一直挂念群众是否都安全撤离了……”

周昆训牺牲后,消息传到他曾工作过的吉林省军区长春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不少已是耄耋之年的老首长、老阿姨都哭了。这个河南好儿郎,不论有什么需求,只要找到他,都是一句“中,您放心……”门诊部医生王伟告诉记者,周昆训是一个心怀大爱的人。有一次,一名地方人员突发疾病,情况紧急。周昆训发现后立刻走上前询问,了解情况后立即呼叫门诊部的医护人员采取急救措施,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还联系了其家属。“那名患者不是我们的保障对象,但周昆训热心相助,他是一个见不得别人有难的人。”王伟说。

黄文秀事迹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黄文秀同志生前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响应号召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她30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更应该向黄文秀同志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学习榜样,点燃青春梦想。“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新时代青年有多大的理想,国家就有多大的梦想。黄文秀同志自觉把人生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名校研究生毕业毅然回到家乡,在黄文秀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那天起,就深深扎根在百坭村这片土地上,村民是她的家人,村里的事是她的家事,走村串户体察民意,呕心沥血绘制蓝图,不辞辛苦,不图名利,不讲条件,把青春热血洒在基层,将梦想放飞在扶贫路上,坚定笃行,脚踏实地,在百坭村成就一番扶贫事业。仅一年的努力,全村195户贫困户就有88户贫困户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在工作中将树立远大目标和完成现实任务结合起来,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创造一流业绩。用两个百年梦想激励自己要勇敢地肩负起历史重任,为托起伟大“中国梦”贡献青春正能量。争当有志青年,艰苦奋斗,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榜样,练就过硬本领。“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时代新人要有过硬的本领才能实现理想。黄文秀同志无时无刻都想着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早日摘掉贫困村的穷帽子。为此,她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充电”。认真学习相关扶贫工作政策性文件,方向明、任务清;同时学习镇、村两级同行和前辈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做活“拿来主义”,学以致用;走访了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老党员等,了解了班子建设,和村干部坐一起理思路、找症结、谋发展。她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学习练就扎实的扶贫基本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样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只有主动着眼于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积累知识、丰富阅历、增长本领,才能让青春远航,把理想变成现实。

学习榜样,践行使命担当。“不厚其栋,不能任重;不敬其业,不能任教。”黄文秀同志全力以赴担起帮扶百坭村脱贫致富的重任,心中装的百坭村的百姓,想的是如何为百坭村的百姓谋幸福。“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一句表明了她全力以赴带领百坭村全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用实际行动兑现着驻村第一书记入村时的承诺,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黄文秀同志身为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一员,唱响了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旋律。虽然处在不同岗位,但同样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该要对标对表黄文秀同志的时代精神,主动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从广西的光荣革命传统中汲取营养,传承红色基因,牢记新使命、勇于新担当、开创新作为,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更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初心不灭,青春不悔,勇往直前,奋发有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劳模精神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虽然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苦干精神永不过时,学习劳模精神,就要发扬不怕艰苦,坚持到底,勇于奉献的精神。把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把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的工作中去,学习劳模精神我将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要加强学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遇去学习,要在自己的内心形成一种压力,让这种压力督促自己,成为一个有上进心的人。人不读书,不能成才,人不学习,不能生存。因此,只有学习,才能启迪心智,净化思想,只要学习才能总结完善自己,才能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是要经常自我反省。一个人如果不能经常自我反省,就很难有很大的进步。要经常在工作中从人格上,从道德上,从灵魂深处反省检讨自己,发现不足,及时修正,努力做到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三是要认真务实,扎实工作。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做业务上的尖子、实践中的实干家,工作中要讲究细、讲究实、讲究准、讲究严、讲究精、讲究新、讲究快,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才能确保瓦斯零超线。

作为通风科负责人,我会增强担当意识,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个人的命运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发扬劳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干,为屯煤高效、安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神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神和事迹

“漳州110”是人民群众对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的简称,其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的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治安巡逻中队。“漳州110”是全国公安机关最早实行警务机制改革的基层单位,1990年引领全国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和快速反应机制,实行巡逻与接、出、处警一条龙服务的警务机制,开创警务改革先河。8月,公安部在漳州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推动全国各地开通110报警服务台,使110成为人民警察队伍的标志性品牌。11月,国务院授予其“人民的110”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亲临考察指导,并赞誉其为“人民的保护神”。

是“漳州110”成立30周年。30年来,漳州“110”一直行走在为人民服务的大道上,成为“人民的保护神”。

在“漳州110”事迹展览馆里,有三面绣着“人民的110”的锦旗:一面是受助群众送的,一面是福建省委省政府颁发的,一面是国务院授予的,三面旗帜真实地展现了“漳州110”的为民初心。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漳州110”民警。“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人民的保护神”“人民卫士,一心为民”便是人民群众用来形容“漳州110”的话语。

更快、更准,造就更强。“漳州110”初创时期,实行不脱衣、不脱裤、不脱袜“值班三不脱”制度,为的就是出警能更快一秒。30年来,快速反应是“漳州110”的生命线,再快一秒成为“漳州110”始终奋进的动力。

“快速反应、热情服务”已成为“漳州110”的标签。近年来,他们坚持网格化、全天候巡防接处警模式,构建精准的巡防机制。在漳州市区主城区时刻保持16个梯队32名警力在街面巡逻接处警,县城区由巡特警反恐大队承担24小时全天候接处警和巡逻防控任务,最大限度将警力摆上路面。

近年来,“漳州110”还从百姓“需求侧”出发,从公安机关“供给侧”入手,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体验。“漳州110”勤务机制转型升级为“主动预警,精细布警,多维接警,动中处警”和“智能化指挥、精准化服务、标准化执法、专业化建设”的“四警四化”现代勤务机制。20底,组建110合成作战中心,从“快派快处、快破快挽、快督快结、快奖快惩”8个方面入手,打造主责主业全链条快速精准作战体系,推动维稳安保、社会防控、打击整治、执法规范、队伍管理全要素创新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持续推进现代警务模式成熟定型。

漳州市12个县(市、区)全面实行“四警四化”警务新机制以来,全市巡特警年均接警11.38万余起,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800余人,现场抓获率不断提升。“咱们的110,随叫随到,真灵。”漳州市民吴全富点赞。

打铁先要自身硬。“漳州110”成绩斐然:每年群众满意率均达100%;警队43批次520人无违法违纪;114人次立功受奖,49次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表彰,涌现出全国公安英雄模范6人次和一等功臣6人。

在“漳州110”精神的感召和带动下,漳州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呈现新局面,辐射引领出共治善治新格局。设立“反诈110”,健全完善反诈骗智慧信息系统;成立“交通110”,与城管部门联动,共同负担抢险救灾、应急增援等任务;建立“民生110”,推动64个市直部门联动公职,最大范围回应民生诉求;创立“民间110”,研发推广“芗里芗亲”app,汇聚28万志愿者力量,开辟专群结合的新路子。

劳模精神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晋电建工会6号《关于开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电气工程处掀起了深入学习宣传劳模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的学习热潮,通过学习劳模的先进事迹,进一步促进生产经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这是我在学习劳模事迹后脑海里蹦出的一个问题。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先进的精神,这种精神源于我们身边每一个身份普通、岗位平凡、业绩突出的劳动者,这种精神成为了推动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引领着无数人战胜苦难、不懈创新、勤勉开拓,这就是劳模的精神。近年来,80后的我们都逐渐步入而立之年,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创造价值的同时,懂得用劳模精神指引前进的方向,要学习劳模,做电力建设的先锋。

怎样学习劳模精神?

在工作的几年当中,我始终是以劳模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畅想自己经过努力能够获得劳模称号。我们每个人不一定都成为劳模,但人人都能学习和践行劳模精神。我深知劳模精神没有“光环”的预期,更多的是职业的喜爱,发现的喜悦,劳动的乐趣,结果却实至名归。

每个时期的劳模,都是时代的精神符号和力量化身。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被赋予着越来越多的时代内涵和元素,但无论是生产者还是创业者,无论是比表现还是比贡献,无论是讲精神作用还是讲经济效益,劳模的核心价值都是始终不变的:一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一种对职业、对社会、对国家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劳模的过程中,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学,我们更容易学到劳模精神的实质。

勤问好学,带着“问题”去学。

我们学习劳模,就是要带着问题去学,学习劳模如何在本职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劳模都是在我们身边的楷模,我们就是要学习劳模在处理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有学习才有进步,能解决问题才有进步。

尊师重教,带着“感情”去学。

劳模的闪光点就在于他们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学习劳模精神,首先就要尊敬、尊重劳模,带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去学,带着真诚地心去学习,学习劳模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想学到真本领,腿就要跑勤一点,或许一些不起眼的事情,就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们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将事情做得更好。

取长补短,带着“镜子”去学。

劳模就是我们身边的一面镜子,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存在差距的原因,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下工夫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奋起直追,不断向劳模靠拢看齐;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持之以恒向劳模学习,做到常态化,不断克服“小胜即满”的肤浅认识,避免三分钟热度;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不偏离角度对照,做到务实、求真;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习劳模精神,就要学习他们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他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不断追求一流的技术水平,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创造一流的工作效率;学习他们勇于攀登、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用新技术创造新业绩;学习他们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用真情凝聚人心,用实干激励人心,用先进思想鼓舞人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总之,学习劳模精神,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要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岗位艰苦锻炼,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在忍耐中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劳模精神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洪家光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发出倡议,争做听党话跟党走的排头兵、建新功立伟业的主力军、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讲团结促和谐的带头人。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习近平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完善劳模政策,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习近平指出,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要立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全局,立足党中央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积极参加群众性创新活动。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刻认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自觉维护大局、服务大局。要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加强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群众的团结,坚定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做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

学习王华先进事迹精神心得体会

雪莲,是高山的精灵。凌寒独放,扎根雪线之上,傲立冰川之间;花色素洁,不慕蜂鸣蝶舞,更有药石之效。有人说,因公殉职的援疆干部王华,就像这样一朵纯洁的雪莲花,忍得住孤独,耐得住艰难,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扛得起责任。雪莲坚韧、圣洁,可谓“草木有本心”。而为人处世,更需要“抱定初心终不悔”,坚守自己的标准、锚定自己的目标。同事都说王华身体很好,却不知他办公室和宿舍里放着很多治疗慢性胃病的药;王华带领援疆干部资助了50名学生,却特意叮嘱学校保密;在王华的日记里,鲜有在外人看来值得“炫耀”的事情……那些奉献与牺牲,那些执着与坚持,那些朴实与简单,或许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壮举,但却如雪莲一样:唯其纯粹,所以美丽;唯其平凡,所以动人。

王华用行动与生命,回答了“援疆三问”——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当有人计较高寒干燥、水碱、紫外线等对身体的伤害时,王华在可克达拉市高中项目的工地上日夜奔波,在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综合楼项目申建殚精竭虑;当儿子因为爸爸不能陪伴左右而伤心落泪时,王华在帮高中生依力米努尔·马合木提跃过龙门……这样的故事并非惊天动地,也无关生死抉择,却让人感受到超越性的意义和价值。其中原因,正在于少了“私利”,多了“公义”;走出“小我”,成全“大我”。

活着是援疆的旗帜,倒下是援疆的基石。更多如王华一样的援疆干部,奉献在此、牵挂在此,有的眼睛几近失明仍坚守岗位,有的妻儿重病无法陪护,有的父母离世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教育援疆、医疗援疆、产业援疆、科技援疆、人才援疆……“五加二,白加黑”,“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是很多援疆干部的真实写照。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对于他们来说,苦不抱怨,因为这是使命的召唤;难不退缩,因为这是笃定的信仰;累却心安,因为这是光荣的职责。

“我们为王华的不幸而感到无比沉痛,并向他致以深切的悼念,向他的家人致以最真挚的慰问。”援疆干部、兵团文联副主席苗宏说,“虽然我与王华同志的交往并不多,但是阅读了王华的事迹后,我深受感动。王华同志把援受双方的深厚情谊留在了兵团,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王华的事迹将永远激励我们广大援疆干部,立足岗位,立足自身,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规划好援疆项目,多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实事好事。”

“在阅读了王华同志的感人事迹后,我感触很深。王华用生命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援疆情怀,他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生命定格在了援疆工作岗位上。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恪尽职守的优秀品格、真诚奉献援疆事业和认真履行神圣职责的精神是高尚的,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援疆干部、兵团工信委副主任姜玉波说,要从王华身上汲取力量,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把满腔热忱洒在心爱的援疆事业上,为兵团工业企业发展作出贡献,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建功立业。

“看了《兵团日报》关于王华的事迹报道后,深受感动和震撼。王华同志非常了不起,他对援疆工作的倾情投入、殚精竭虑的奉献情怀、专业敬业和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风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而这也正是我们教育系统援疆干部要学习和努力的方向。”援疆干部、兵团教育局副局长明炬表示,要以王华同志为榜样,敢于面对,勇于担当,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工作。

“来兵团为什么,在兵团干什么,离开兵团留什么?作为一名援疆干部,王华牢记历史使命,用一片赤诚把江苏的深情厚谊带给兵团各族群众。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我将以他为榜样,以实际行动践行援疆精神、兵团精神。”援疆干部、兵团团委副书记黄大伟说,“王华同志把他的生命奉献给了援疆工作、奉献给了兵团大地。作为援疆群体中的一员,我为有这样的援疆好干部而感到无比骄傲。我要以他为标杆,学习他身体力行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奉献新疆、建设兵团。”

近日,援疆干部王华同志先进事迹经《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媒体深入报道后,在兵团引起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第四师七十四团结合团场工作实际,于11月15日组织全团一百余名党员干部在机关四楼会议室召开学习贯彻《关于深入开展向王华同志学习的通知》的会议,号召全团党员干部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

11月16日开始,各基层单位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积极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学习王华同志先进事迹,在全团掀起了向王华同志学习的热潮。

来团工作的大学生纷纷表示要以王华的奉献精神和实干作风作为学习榜样,立足本职岗位,干好工作。

该团一连党支部书记白建伟说:“通过电视和报纸认真学习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之后,我感触很深,虽然王华同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鞭策我们继续前进,作为兵团二代,今后我将继续发扬兵团精神,以王华同志为榜样,为团场发展做出贡献。”

11月17日上午,校党总支组织广大党员在校图书馆三楼会议室开展学习王华同志先进事迹活动。

首先,党员们观看王华同志事迹专题片《三年新疆路,一世天山情》和《镇江市王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录像》。

紧接着,在党总支书记王泰山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了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向王华同志学习的决定》《镇江市委学习王华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摘要》等资料。听完他的事迹,党员们纷纷为王华同志扼腕长叹,众多党员第一时间在微信上为他献上雪莲花。大家深深为他身上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所折服,为他敢于担当、敬业奉献的责任意识所钦佩。

最后,党员们围绕“学习‘王华精神’,我该怎么做”开展“对标先进典型,履行岗位承诺”,每名党员干部结合自身思想、学习、工作实际,以王华同志为榜样,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认真查找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对照标杆作出岗位承诺。党员们表示将按照“一项岗位承诺、一个完成期限”的原则,对作出的岗位承诺实行限时销号管理,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16年8月18日,王华同志在赴奎屯参加会议的途中,不幸发生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离世,将年仅41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地献给了援疆事业。

在援疆工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始终有一种力量在驱使着他,那就是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镇江争光,为四师添彩。

刚到四师不久,王华同志就提出了“一个目标(援疆工作在兵团、全省走在前列),两个重点(民生援建、产业助推),三个作用(理念的主导作用、项目的示范作用、人才的辐射作用)”的总体工作思路。大部分资金和精力以项目的形式,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相继投入3.93亿元用于团场保障性住房和城镇配套等民生设施建设,占全部援疆资金的80%,惠及全师18个团场13000多名职工;先后安排1.8亿元和1.5亿元用于可克达拉高级中学一期工程、四师医院综合大楼建设,极大改善了四师的教育医疗条件。在全省十四个工作组中,王华同志带领的镇江组占据了多项之“最”:资金盘子最大、建设项目最多、单体项目最大、援疆人数最多、工作战线最长、招商任务最重等等。三年来,我们共实施援疆项目55个,几乎覆盖了所有团场和民生领域。

“援疆要做主人,不做客人,更不做看客”,是王华同志的肺腑之言。

抓项目“实”。2013年12月初,刚到四师,王华同志就买了一张伊犁地图,赴团场、到连队、下基层,带领大家开展一系列调研。由于调研充分,项目安排得也非常实在有序,三年50多个项目已经全部完成。

解难题“实”。2014年春节,王华同志去医院调研察看,发现病房极为紧张,但新的医院已经规划在可克达拉市的建设中,医院改造并未立项。他4次撰写申请和报告,无数次跑省前指和相关部门,最终得到上级的认可并落实了2500万元的启动资金。如今,17层的四师医院综合大楼已经投入使用,成为民生援建的标志。

搞服务“实”。“新疆招商引资不容易,我们都要出点力,办实事。”王华同志经常这样念叨。他利用回镇的机会向企业家们宣传四师、宣传开发区。丹阳电缆厂就是由于王华的牵线而落地的。在他的带动下兵团分区的发展蒸蒸日上,目前已经落地36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65亿元,刘延东副总理在视察园区时也给予充分肯定。

他善于读书。来疆伊始,就制定了100本书的读书计划,到他离世前,已经读了90多本,记有12本读书和工作笔记。

他真诚待人。他常对我们说:“我把你们领到新疆来,一定要一个不少地完完整整地带回去”。得知昭苏老百姓的关节炎发病率高,他组织启动“阳光行动”,募集资金,为困难者免费治疗。

他严格自律。每年安排2亿多元的项目资金,王华同志从不接受受援单位的吃请和礼品。每次开会,他都说“廉政要求,大家一定要时刻记在心上,同时也请大家监督我”。

王华走了,但精神留下了,我们会一直想念他、纪念他、学习他!

镇江日报司马珂。

因为细节,王华感动了我,做记者近二十年,看过也参与过一些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看到此类报道,有时也会心存疑惑。报道内容是不是有所拔高?国庆过后,报社给我下了去新疆采访王华先进事迹的任务,应该说,我是带着问号,踏上了新疆采访之行的。

第一天,我们去了王华的办公室。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华留下的日记本。7本,堆起来有30多公分厚,一年365天,天天都有记录。

在日记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精神世界。比如,入疆第二天,他除了定下了“夜间不随便外出,不去南疆、不自己开车出远门”的纪律,还用红笔给自己定了一条“多看多听,少谈少议论是非”的要求。能看得出他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后,有一种寻求突破、信心满怀的感觉。

采访过程中,我们知道和了解了许多援疆干部们的艰辛:孤寂、奔波、工作压力、对家人的亏欠……这其中就有许多关于王华的故事。

在定援疆思路时,他提出既要撒胡椒面,也要重点突出,这一思路,与一般援疆思路有点不同。援疆资金是有限的,但王华认为,花大把的钱,在离城市近一点的地方建几个大项目,政绩是很好看,但一个师有那么多团,绝大部分的团场离城市很远,甚至在边境上,对大多数兵团职工来说,这样的援疆并不能让他们感到多少温暖。所以,他提出援疆工作一定要普惠百姓。

因为是“撒胡椒面”,这三年,他跑遍了四师18个团场,到最远的团场单程距离有300多公里,他跑遍了超过半数以上的连队,最多的一天,行程800多公里。一周基本上有4天都要下团场。

他与四师的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程相申个人私交很好,两个人都爱看书,都爱写诗,经常在一起聊天。曾经有人找程相申牵线认识王华,程相申直接就回绝了,理由就是王华这个人从来不沾这些。而王华也在私人场合与程相申讲过,“自己家里条件虽然不好,但我爱人经济收入还不错,我不缺衣,也不缺吃,我就把自己的官做干净了就好。”

邻居反映,他是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王华每天会锻炼身体,原来,他是在家里练器械,器械有时会有声音,楼下的邻居看到他带说带笑地说“王市长,你昨晚在家做什么的?动静很大!”从此,他就把锻炼改成了每天晚上在小区散步。

我们常说新闻报道需要细节,因为细节更真实,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细节,王华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

朴实无华,做事认真,这就是王华。

我有幸两度与王华同志共事。2007年至2009年,在丹阳市埤城镇,王华是镇长,我是党委副书记;2010年至2012年,在丹阳市珥陵镇,王华是党委书记,我是党委副书记。与王华同志共事,我深感王华同志有以下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注重学习,自我要求高。除了在书本中汲取知识,王华更注重向基层学习。平时上班,除了会议,他很少坐办公室,一有空就下基层。他时常讲,我们是基层干部,要根植于基层,要熟悉乡情,要接地气,要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平易近人,群众基础好。随着职务的升迁,他平易近人的作风一直没有改变。平时在机关里遇到工作人员总是主动打招呼,笑脸相迎。机关干部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热情帮助解决。老百姓到镇政府反映情况,只要找到王华同志,他从不推诿,总是热情对待、和颜悦色。

善于做事,工作作风实。王华同志在埤城与珥陵工作期间,做了很多惠及民生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大事。目前丹阳市民周末休闲锻炼的水晶山体育公园(原埤城境内)就是王华同志在埤城任镇长期间,由他提出设想并亲自主持的,从工程图纸设计把关到建设,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这一工程目前惠及了我们丹阳广大市民。王华同志2010年到珥陵镇工作后,当时珥陵工业园区一片空白,王华同志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两年不到的时间,引进了十几个项目,使工业园区红红火火,一片繁荣景象。镇江市重点开工项目2个,我记得这在珥陵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事。

句容市政府办丁卫民面对着繁重的工作,他却异常淡定。

2012年2月14日,王华担任句容市副市长。市政府办考虑到工作的连续性,便将我安排到了王华同志身边工作,协助他处理分管条线日常事务。也就是从“情人节”这一天开始,我与王华同志结下了今生的缘分。

到句容那年,王华同志年仅36岁,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相比,他的年龄大不了几岁。年轻、高大、帅气,应该是认识他、与他有过接触所有人的“第一印象”。与他接触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内在的修养、务实的作风、敬业的品质,才是他的“强大之处”。

在句容工作期间,他分管、联系的部门有18个,在所有副市长中数量最多。考虑到他有公安经历,市政府常务会讨论分工时,除了安排他分管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外,又将公安、司法、信访等工作一并分给了王华同志。面对着繁重的工作,尤其是信访这一块压力,他却表现得异常淡定,回答的也十分干脆:“坚决服从,欣然接受。”

王华同志分管期间,正是句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工作任务最繁重的时期。正是在王华同志的牵头协调下,句容在镇江辖市区率先启动了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构建了“以新建代替加固为主”的校安工程建设模式,实施了新一轮城乡教育规划布局;正是在王华同志的全力推进下,句容在公立医院改革探索方面先行先试,为镇江医改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全市114个村级卫生室全部完成升级改造,村民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也正是在王华同志的亲力亲为下,句容市文化艺术中心这个重大民生工程得以快速推进、按期建成并向公众开放。如今的文化艺术中心已成为句容市民休闲娱乐、学习锻炼的集聚地,作为项目的主要推动者,他临走也没有在大剧院看过一场演出,在体育馆打过一场球,在图书馆看过一本书。

后白镇李家桥村、白兔镇太平村是王华同志在句容期间的两个联系点。这位为人随和、丝毫没有“官架子”的干部形象,至今让两个村的干部群众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在他的关心帮助下,李家桥村的卫生室实施了提档升级,并成为后白镇南部中心卫生室,覆盖了周边7000多名群众就医。白兔镇太平村陈巷和赵甲两个自然村的进村道路,往日的“泥泞不堪、尘土飞扬”的旧况已不复存在,代替它的是“整洁平坦、郁郁葱葱”的新气象。王华同志在联系点做过的事很多,比如帮助太平村改善办公环境、自掏腰包资助困难小学生、帮扶困难群众等等不管他遇到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问题,他都牢记心中,尽其所能,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还有100天,王市长就要回来了。”就在大家满怀期待的时候,8月18日噩耗传来。王华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在句容做出的业绩,句容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市金融办白金鑫。

“先进实绩”

我想,大家都和我一样,是饱含着深情、凝挂着眼泪看完《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报道的,思想得到洗礼、灵魂受到冲击、境界得到提升。

同为机关干部,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不仅可信、可亲、可敬,更是可观、可感、可学。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表现于共产党员的经纬,彰显于优秀党员的言行,渗透于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德行操守。要切实把王华同志精神之真谛、思想之真髓、坚守之真爱,内化于心、外用于形,融进血液和言行中去,努力把“先进事迹”变为“先进实绩”。

把“先进事迹”变为“先进实绩”,就要力戒浮躁、实干担当。一是处事要规范严谨;二是心态要阳光向上;三是工作要紧张快干。

把“先进事迹”变为“先进实绩”,就要拒绝平庸、创新争先。一是要有一流的意识和标杆。我们必须忧患与敬畏;二是要有过人的勤奋和努力;三是要有创新的思维和举措。

“王华同志是援疆干部人才的杰出代表,我们要学习他舍家为国、情系兵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山东省全体援疆干部人才要以王华同志为榜样,科学作为,务实援疆,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做到心上,把援疆扶到根上,为兵团和十二师各项事业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在谈到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时,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十二师党委常委、副政委杨国强这样说道。

据了解,截至目前,十二师援疆干部人才已相继召开了4场学习王华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掀起了向王华同志学习热潮。大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王华同志生前事迹,并召开座谈会谈心得、说体会,联系自身谋划援疆工作。中组部援疆干部、十二师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国勇表示:“一个人最大的奉献莫过于献出宝贵的生命,王华以实际行动为援疆干部树立了一座丰碑。我要以王华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更加尽心尽力尽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二师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通过学习活动,大家一致认为,王华同志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先进典范,是“六个一”活动的优秀代表,是援疆干部的楷模和榜样,要学习他报效祖国、奉献边疆的理想信念;要学习他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要学习他立足本职、勇于担当的主人翁精神;要学习他勤于学习、肯于钻研的工作方法;要学习他崇德修身、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扎实开展好援疆工作,为十二师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0月28日,师农科所组织援疆干部王华同志先进事迹研讨会,该所全体党员参加了研讨。

“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非常感人,也让我们非常受鼓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会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为农业科研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学习研讨了王华同志先进事迹,十三师农科所第一党支部书记王建春有感而发。

徐宇强是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十三师农科所工作已经8年了,通过专题研讨,他也深受感动。

徐宇强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内地人,但现在也扎根兵团,兵团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会时刻以王华同志为榜样,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有需要的人,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我热爱的这片土地。”

通过研讨,该所党员干部中掀起了向王华同志学习的热潮。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学习了他践行宗旨、不忘初心、热爱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恪尽职守、锐意进取的担当精神;学习崇德修身、严于自律、清廉如水的高尚情操。

据悉,连日来,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十三师农科所组织了王华同志先进事迹“四个一”学习系列活动,即开展一次党员自学;组织一次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开展一次专题研讨;上交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全体党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营造了学典型、促典型、做典型的良好氛围。

劳模精神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4名典型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围绕“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争当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题与记者做了互动交流,并现场讲述了他们在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中的突出事迹和成长成才的劳模故事。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职工王树林,作为兵装集团技能带头人,就自己指导并参与了多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变压器产品的试制,谈了他在工作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为国家输变电设备制造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心路历程。康爱国是康保县植保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了他工作35年以来,一直坚守在我省最西北端的坝上高原,解决了困扰我国草地螟长期预报准确率低的瓶颈问题,顺利完成草地螟成虫监控任务,确保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突出事迹。而孙宁作为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机器人研发工程师,讲述了自己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在短短三年时间内由一名普通的机器人研发人员迅速成长为机器人研发部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成才故事。郭凤霞是张家口市桥西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清扫一队清扫工,也是代表中唯一的女性,她讲述了自己几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用扫帚扮靓城市的爱岗敬业事迹,以及即使女儿需要花钱治病,也不忘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帮助他人的感人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4名典型代表讲述的成长成才故事,大力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示了我省广大职工争当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风采,在全社会形成了“致敬劳动模范、学习劳模精神”浓厚舆论氛围。

学习抗疫先进事迹精神心得体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中,他放弃了节日与家人共同团聚,坚守岗位,奋斗在抗疫第一线,开展疫情的宣传,调查,防控工作,确保校区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就是湖北荆门市沙洋县李市小学办公室主任陈江。

“陈主任,疫情紧急,请速回单位!”1月24日,接到学校校长李艳梅电话后,分管学校办公室工作的陈江闻讯而动,火速返校,与校领导同心协力,共同站在了防疫一线上。时至今日,从未缺岗!返回工作岗位后的他在第一时间着手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迅速组建校内住户微信群、展播校门口电子显示屏、悬挂抗击“新冠肺炎”的横幅、音响滚播、微信群提醒、上门张贴宣传单、展板张贴更新省市县文件、入户调查等。这些琐碎的事情常常让他忙得废寝忘食,他从未有过任何怨言。“有一些事,必须要有人做,我离学校最近,就由我来做吧。”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宣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做法,采用征文比赛、处室推荐、美篇赏析等形式,鼓励师生撰写新闻报道,弘扬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时至今日学校在国家级、省市县级媒体和微信发布宣传文章多篇。

“最近一段时间你们家有没有从外地来的客人?家里有没有最近去过或途径武汉的人员?”“您好,进校门必须测量体温,进行登记。”连日来,为确保病毒隐患不进校,学校根据上级部署,安排领导和门卫全天24小时在门房对进校车辆及人员进行严格管控。由于疫情情况突变,事先安排的部分领导值班受到交通管制无法按时到校值班,陈江主动替不能到校的领导承担起值班工作。在门房管理,值班巡查时,发现个别老同志不带口罩,在校园散步,他及时进行劝导讲解,同时值班期间协助学校赵师傅对校园公共区域消毒,让卫生安全不留死角。

驻村宣传,入户排查,义不容辞。李市小学包村彭岭村,由于村干部有限,在大排查时缺人手,接到通知,陈江配合村干部硬是一户一户的入户调查,赠送武汉返乡的村民口罩,主动印好宣传单贴在村民墙上。老婆听说后问他:“你就不怕中标,你就不怕害了我们娘俩?”他果断地回答说:“有些事,总是要有人去做,你不做,我不做,他不做,谁来保护咱平安!”

“金牛路段的代购就由我来干了。”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陈江坚定回答“非必须,不流动”这是一条红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物质变得匮乏起来,代购成了金牛社区的一件大事,他又开始建立代购微信群,前一天在微信群提醒住户下订单,第二天准时将物质送上门。一天的忙碌并没结束,上传下达的常规工作还要继续:捐款数据统计、爱国卫生日报表填写、组织教师网上研修、网上上课等,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周昆训烈士事迹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把岗位当战位,视使命如生命”。连日来,山东省军区济南第十二离职干部休养所认真贯彻落实军委国防动员部党委号召,立即开展向周昆训同志学习活动,不断砥砺官兵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

2023年8月初,吉林省舒兰市出现强降雨,引发严重汛情。周昆训同志闻讯而动,在抗洪抢险一线指挥、冲锋在前、连续奋战,组织指挥民兵装卸防汛物资,封堵决口,转移群众。8月4日凌晨2时许,周昆训同志乘坐指挥车赴金马镇执行解救群众任务,行至七里乡突遇山洪,周昆训果断指挥司机弃车避险,自己被洪水冲走,不幸壮烈牺牲。他的事迹镌刻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充分诠释了我们党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吾将吾身献吾党”“我是军人,我是守护者”。英雄的事迹令人敬仰,榜样的精神让人追随。该所党委及时将学习周昆训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的生动教材,作为激发官兵履职尽责奉献的有力举措,与开展“学研成才”“五星”个人评比相结合,激励广大工作人员自觉献身强军实践,争做“四有”革命军人。他们召开党委会、支委会、党小组会传达军委国防动员部党委决定,深入老干部家庭、病房,组织全体工休人员通过报纸、电视、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认真学习周昆训同志的先进事迹,结合干休所“姓军为老”属性和服务保障工作特点,广泛开展“我是谁?为了谁?差在哪?怎么办?”大讨论,人人围绕“学习学什么,工作怎么干”撰写心得、交流发言、畅谈体会,进一步强化对周昆训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理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该干休所党委书记、上校政治委员王刚,在组织教育时深情讲道:传承才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我们要以周昆训同志为榜样,不断坚定立足本职岗位、献身强军实践的政治信念,坚持以老为本,以所为家,以朝阳姿态干好夕阳事业,顽强拼搏、不懈努力,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干休所力量!

精神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神和事迹

1月6日,当记者再次走进“漳州110”事迹展览馆,感受一段段光荣历史的同时,也被悬挂在头上的数百面锦旗吸引。看到其中一面写着“警民雨水情”,还以为是错别字,经民警讲述,才知道了这几个字背后的真实意义。

时间回到2017年6月2日,漳州市区白昼如夜,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3小时内降雨量就达100毫米,市区多处被淹,大量群众被困。下午3时许,芗城区待御新村,多处房屋被积水包围。

“积水已进房间了,我女儿残疾动不了,赶紧救救我们。”接到群众报警后,“漳州110”立即赶往现场,此时积水已过膝盖,受困群众或在阳台呼喊,或在高处等待救援。110民警冒着雨,蹚着水,到达报警人家中时,积水还在不断涌进房间。眼看就要漫过残疾女孩的病床,中队长游文明一个“公主抱”,迅速将女孩转移到安全地带,其他队员也将受困群众一一救出。

“屋里还有个空巢老人!”

游文明顾不得疲惫又冲到老人家中,推开房门时,只见老人坐在角落的木柜上,执意说要等积水消退,不肯离开,可眼前的暴雨持续不断,积水只会继续上升,一时不可能消退,经过反复动员,才将老人背出。最终,受困群众全部救出,一个都没落下,而出警民警有的腿脚被划伤,有的因泡水中太久,过后感冒发烧。

时间再回放至2006年5月,超强台风“珍珠”正面袭击漳州,带来狂风暴雨。也是在待御新村,数十名群众被积水围困。面对齐腰积水,时任“漳州110”三中队中队长、现任“漳州110”教导员郑瑞钟带领队员,逆水前行,木板划行。他们从屋顶上,从窗户边,从浸水中,搭人梯、架人墙,或背、或抱、或扶,不断接力,救出一名又一名群众。像这样的场景,发生在“漳州110”民警身上还有很多。

“每次下暴雨,我们待御新村绝对是受灾点,可每一次110都及时出警,或背或抱救出受灾群众,得到群众的赞扬,印证了“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漳州110”。”待御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说:“大水已经涌进家里超过30厘米,门口的水更是没过了大腿,110民警二话没说背起我就往外走。最后等雨停了,水退了些,他们才安心地离开。”

为民情怀坚定不移,赤子初心始终如一。时隔多年,在同样的地方,面对同样的暴风雨,新老“漳州110”人以同样的举动,演绎了不变的警民“雨水情”。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