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书记先进事迹材料标题(优秀12篇)

时间:2023-11-05 14:01:10 作者:念青松 驻村书记先进事迹材料标题(优秀12篇)

事迹材料是记录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历史发展的珍贵资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一些优秀的事迹材料,它们让我们懂得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驻村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xx,男,39岁,20xxx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xx20xxx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xx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不良会风,为民而议,为议而会。党支部的提议要求支部书记放下“土皇帝”的架子,做出为民谋事的样子;党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党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提升了责任;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坦荡胸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xx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xx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xx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xx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xxx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xx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xx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xx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xx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xx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xx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xx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xx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xx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xx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执着奉献不言悔倾心为民显作为。

驻村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杨松茂,男,39岁,2015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杨松茂2015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杨松茂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不良会风,为民而议,为议而会。党支部的提议要求支部书记放下“土皇帝”的架子,做出为民谋事的样子;党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党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提升了责任;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坦荡胸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杨松茂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杨松茂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 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杨松茂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杨松茂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杨松茂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杨松茂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杨松茂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杨松茂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杨松茂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杨松茂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杨松茂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杨松茂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杨松茂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杨松茂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驻村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胡红宝,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15年4月份到双龙湾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  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15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村书记先进事迹材料标题

xx,女,汉族,1975年10月出生,现任xx省xx县xx局农业社保股股长。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她先后两次在xx县xx镇xx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xx村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20xx年4月,在xx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表彰会上,她作为基层xx干部唯一一名女性第一书记,获得省委组织部表彰,先后荣获“xx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许昌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她的驻村事迹多次被《xx日报》《许昌日报》《许昌晨报》、许昌市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

“彩色扶贫地图”识贫更精准。

xx刚进村时,一大堆的问题扑面而来。村大、人多、分布广是xx村的特点。怎样才能快速摸透村情、了解群众所需所求,xx颇费了一番心思。

xx带队去贫困户张军亮家中走访时,发现他居住的地方位置偏僻,岔道多,很容易迷路,像他家这样的情况在村里不在少数。

回到驻地后,xx反复琢磨,希望能找出一种便捷的方法,快速掌握贫困户的情况。20xx年4月,xx村修路时,xx看到了修路的交通施工图,顿时来了灵感,“要是能有这样一幅扶贫分布图,把每家贫困户的位置、贫困程度在地图上一一标注出来,不就一目了然了。”她去xx省xx县对标学习时,当地的“颜色管理”也给了她启发,她决定将扶贫分布图和颜色管理融为一体。

一张全新的“彩色扶贫地图”应运而生。图中不仅清楚地标注了村里的道路状况和贫困户的家庭位置,还用三种颜色分别标记了贫困户的属性,粉色代表一般贫困户、绿色代表低保户、橙色代表五保户,扶贫干部只需按图索骥,就可以方便地开展入户走访。xx还专门制作了两种颜色的资料袋,白袋分给一般贫困户,红袋发给低保户,方便贫困户存放建档立卡的重要资料。

离村回城前,xx又借助新媒体把纸质地图升级成掌上“流动地图”,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贫困户资料。

因人“对症”施策。

“量身”帮扶更“给力”

xx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过多次研究讨论,采取多条腿走路,通过产业扶贫、政策兜底、社会捐助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扶贫困户增收。她严格按照六步工作法,对18户贫困户精准识别,因户制定帮扶计划,分类精准施策。

通过xx的协调,xx村贫困群众有2人从事公益岗位、2人从事保绿员岗位、6户被列入低保户范畴,6户列入分散供养范畴,5户可以领取到残疾人补贴,5户享受到教育补贴。组织xx县xx局干部职工捐款5000多元,集中慰问村里25户困难户,资助3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的救助金。协调县残联为该村2名肢体残疾人配备了轮椅,报批了阳光家园残疾人生活补贴;为2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为12户贫困户进行“六改一增”,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抓班子带队伍留下“不走的工作队”

作为xx村的主心骨,xx深知帮扶不仅仅是帮建产业,更重要的是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建设群众信服的村党组织班子。

刚到村开展工作时,xx发现,村干部们白天都很忙,开个会,人都到不齐。针对这种状况,xx和工作队主动调整作息时间,组织村干部开展“夜谈+夜访”活动,变白天工作为晚上工作,变正式开会为轻松聊天。在村务管理方面,主动征求村民意见,凡是重大决策,村里都集体决定。村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力明显提升,村党支部也在为民办事中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她与村干部一起制定了《xx村20xx年至2020年发展规划》、村规民约、“爱心基金”管理办法,完善了“三会一课”等系列制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开展了“美丽xx最美好人”评选表彰以及告别“零彩礼”签名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xx与村“两委”干部经过多方努力,协调资金320万元,把宽3米以上的村土路全部修成了水泥路;为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投入资金20多万元,修建了两个共计14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广场舞、健身器材24套;协调资金50万元,新建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搭建了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平台;投入资金8万多元,新打机井8眼,有效解决了部分村民灌溉难题;依托教育改薄项目,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对xx小学进行扩建,新建了运动场和水冲厕所,有效改善了学校教学条件;安装路灯22盏,方便了群众夜晚出行;利用驻村第一书记专项帮扶资金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及技防设备等。

经多方奔走,xx帮助贫困户与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产业扶贫协议,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免费提供果苗技术等合作形式,助力贫困户增收;抓住xx县鼓楼广场回报社会、助推家乡脱贫攻坚契机,安排了6个村保洁员公益岗位。同时用足用活金融扶贫项目,走金融扶贫之路,为全村18户贫困户争取每年企业分红2500元。积极向上级扶贫部门申请资金50万元,新建新型温室大棚2100平方米,大力实施金杜仲树苗繁育;动员贫困户发展品种山羊养殖等,不断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为贫困户购买小麦种植保险和人身意外险,增强贫困户抗风险能力。

驻村第1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xxx,女,国家信访局二级调研员。博士学历,2018年起挂职河北海兴县张常丰村第一书记。在挂职期间,团结带领张常丰村从国家级贫困村变成“脱贫攻坚先进村”“美丽庭院示范村”,从“零集体经济”变成省级“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xxx本人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河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沧州市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受邀参加国庆70周年观礼,是2020年中宣部重点宣传的驻村帮扶干部。应邀走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巾帼绽放逐梦前行》,被人民网、“学习强国”、《旗帜》《中国妇女报》《中国扶贫》《经济日报》等媒体关注报道。其驻村日记在国家乡村振兴局“我所经历的驻村扶贫故事日记”活动中被评为特等奖。河北电影制片厂、省委组织部以其为原型拍摄电影《面花》。

拉动火车启程的火车头。

张常丰村靠海,地碱,水苦,种地靠天吃饭。全村438户,曾有1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全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经她与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2019年张常丰村顺利脱贫。2018年,她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把“盐疙瘩”变成“金疙瘩”

有一次她到贫困户家走访,人家递来的一个白面馒头让她吃出了味道。通过聘请专家鉴定,发现当地种植的盐碱旱地小麦“大红王”无浇水、不施肥、不打药,钾、植物蛋白含量比普通小麦高得多。村民眼中不值仨瓜俩枣的小麦,竟是品质上佳的宝贝。经过深思熟虑,确定了合作化经营生产盐碱旱麦面粉加工厂的产业发展思路。为给加工作坊办许可证,她亲自找场地、买设备,并协调办理了全县首个面食类小作坊证。她指导开发了面条、面花等延伸产品,形成了石磨面粉、面花、面条的“三面旗”,又陆续开发了牛肉酱、辣椒酱、黑豆酱、芝麻酱“四缸酱”及瓜果等系列农产品。她申请开通了“好人好面张常丰”抖音号,成立村电商中心,把产品卖上了“云端”。注册了“张常丰”商标,申请了中国地理标志。村农特产品还成功登上《开门大吉》、重庆卫视等栏目舞台,产品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她推动张常丰系列产品入驻淘宝网、邮乐网、融e购、人民优选等平台。县里还将张常丰农产品列入消费帮扶重点推荐产品。她成功协调举办“中国工商银行融e购”张常丰扶贫年货节,争取资金100万元建成村电商中心,争取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兴建辣椒、面条作坊,产生的收益用于全村脱贫户分红,促进了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沧州著名建筑企业大元集团与村结亲戚。

为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xxx谋划成立了麦丰合作社,同沧州著名建筑企业大元集团结成了“亲戚”,由大元集团正式接手村电商中心,每年向村集体缴纳承包费8万元,61户村民成为股东。

精神上去了发展才能持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靠人。她用自己的“脱皮”换来群众的脱贫,有效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培养了“面花哥”王金明、“辣椒姐”代淑凤、“挂面妹”马玉娟等一批懂市场、会经营、讲诚信的致富带头人。

xxx还将破旧的村小学改建成全县第一个村史馆,建起了村图书馆和文体中心。成功申请了10项非遗。协调市中心医院多次为村民义诊、免费手术治疗,协调医院为村卫生室捐赠10万元医疗设备。

“海上生明月红米寄江城”

她以村为家,每年都在村里过年。引导村脱贫群众感党恩、伸援手,将生产的500余斤手工挂面、300个彩色卡通面花捐献给武汉儿童医院,与武汉人民联结起同气连枝、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

xxx说:“我愿意是一粒种子,到了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同那里的土地和人民根深相连。”

驻村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xx,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xxx年4月份到xxx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xxx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xxx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驻村第1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xxx,渑池县司法局干部。2015年7月,被组织选派到洪阳镇石盆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勤于思考,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办公条件,全力以赴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为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石盆村是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洪阳镇的一个行政村,在过去,石盆村212户813人,有贫困户52户109人,全村没有集体收入,是典型的省级贫困村。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在他的带领下,该村不但拥有了自己的文化大院、村活动室、老人幸福院,还引进了草编、灯笼加工厂,建设了艾草初加工车间、300千瓦集中式光伏发电、发展了800亩花椒、220亩艾草等产业脱贫项目,整修了村内600米长的河道,修通的宽4。5米的通村公路等基础设施,不仅让石盆村实现了按期脱贫的目标,还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群众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勤于思考,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

扶贫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那种听风就上的“一窝蜂”做法只能让扶贫工作走向尴尬境地。只有结合当地实际,勤于思考,用智慧向困难挑战,挖掘利用好现有资源,制定出真正适合当地发展的“金点子”,才能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让村民实现安居乐业。

驻村伊始,他就坚持吃住在村,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石盆村的家家户户,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掌握了导致群众致富难、饮水难、集体经济为零、党组织号召力不强等症结所在。很快,他就带领村三委班子,从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入手,确定了“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石盆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和年度脱贫计划,明确规定要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为搞好基层党建工作,他紧密团结驻村工作队成员,聚集合力,以开展好每月25日党员活动日暨“两学一做”、“双联双促”等活动为抓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强化全村33名党员的积分管理,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党务村务公开、村民代表会议、4+2工作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2017年8月份,该村党建工作得到了省委在巡察渑池县基层组织建设时的充分肯定,其党建经验在全县得到了学习和推广。两年来,该村党支部新增2名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支部一班人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重实干,精神状态明显转变,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勇于担当,积极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出成效。

“富村必先富民,民富才能村强”。过去的石盆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村民收益少。为了开阔大家的视野和思路,他带领支部成员和村民们到南阳苑城区、洛阳宜阳县、陕西韩城、坡头乡不召寨村、泰山村等地参观考察,回到村里后,又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进一步把党员、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全村经济发展思路上来。他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用好渑池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的驻村第一书记5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通过入户宣传、会议鼓动、民心凝聚、责任落实,先后助推该村从无到有,发展了一大批产业扶贫项目:一是投资39。05万元的草编就业扶贫基地项目。占地207平方米的扶贫就业车间和一个占地130平方米的技术培训车间已经建成,村里的留守妇女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到车间里做活,带孩子工作两不误。为了实现车间持续、健康发展,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之路,他积极联系仰韶酒厂,先后签订草编加工、灯笼制作等产品合作协议,吸纳就近村庄100多人就业,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带动贫困户32人脱贫致富。二是投资35万元的艾草初加工项目,目前400平方米的厂房已建成,全村52户贫困户每年可获得分红收益400元。三是投资300万元的300kwp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占地7000平方米,目前光伏发电设备已安装到位,并网发电后可为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以上。四是发挥金融扶贫政策优势,鼓励46户贫困户贷款184万元为其屋顶安装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安装21户。并网发电后,前三年每户年可收益3000元。五是规模化栽植花椒树800亩,其中贫困户45户、121。1亩,人均1亩以上,预计3-5年后户均增收在3000元以上。六是规模化种植艾草220亩。该项目当年种植、当年见效,由新成立的洪阳镇石盆助丰农业合作社牵头组织,统一规划片区、统一机耕土地、统一定购艾根,目前已种植完毕。2018年每亩年收益2500元以上,其中受益贫困户25户67人、受益非贫困户43户180人。七是筹资23。5万元的6个羊肚菌种植大棚项目,占地7亩,带动了12个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助推该村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

甘于奉献,积极推进民生实事落到位。

针对石盆村现状,他提出要从群众最需要的小事难事做起,积极推进民生实事落到实处。一是邀请县人民医院伤残鉴定专家对该村行动不便的3名肢体残疾人,争取到该村2名被评定为二级以上的残疾人每月60元的残疾护理补贴。二是协调对口帮扶单位县司法局、县人防办、市中石化挤出办公经费13。5万元,解决贫困户饮水难和全村环境卫生整治等问题。三是协调县人力资源、职业技术培训等部门为全村培训农业适用技术210多人,向北京、郑州等用工单位输出技能型劳务人员100余人。四是积极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46万元,为全村新打一眼304米深的吃水井、修通了村内2500米长的饮水管道,解决了饮水难题;还筹资71。75万元整修了石盆村640米长河道;筹资26。3万元改建了卫生厕所、村口石头雕刻等公共设施;五是协助该村修建了占地1400平米的文化娱乐广场、占地100平米规范化的村级卫生室、4公里长的通村公路、筹资5万元建设了电子商务平台和村内留守老人幸福院等便民服务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xxx同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团结带领石盆村广大党员群众,通过全力抓好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系列工作,把石盆村打造成了一个产业有特色、村庄有亮点、脱贫有保障的脱贫攻坚示范村。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2015年8月,黄鲲回到家乡南阳,到社旗县桥头镇姚营村任第一书记。在姚营村,黄鲲坚持“动真情、扶真贫、做真事”,围绕精准扶贫这个中心,以产业发展和文化助力为抓手,认真推进姚营的脱贫攻坚工作。

驻村以后,黄鲲牵头制定了《姚营村脱贫发展方案》,确立了帮扶工作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产业发展和文化帮扶,确定大棚蔬菜为支柱产业,光伏发电为新兴产业。

加强基层党建是脱贫攻坚的一个重点工作,姚营村没有党群服务中心,河南广播电视台投入50万元进行援建,为姚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组织保障。同时,努力使姚营村党支部成为河南广播电视台党委的一个编外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台各支部同安排、同部署。

作为电视人,身后是河南广播电视台强大的媒体资源优势。黄鲲抓住一切机会将镜头拉向姚营和社旗,社旗姚营频频亮相荧屏,仅公共频道就先后制作播出了20期节目。2016年8月,享誉全国的名牌栏目《梨园春》来到了社旗,六万多人次在家门口享受戏曲文化盛宴。

在黄鲲的努力下,公共频道“幸福使者”分别对5户特困户进行重点帮扶,将近13万元的爱心资金全部用于小学的改造修缮,爱心人士为孩子们募捐校服、书包、图书和体育用品等,价值数万元,精心安排“爱在姚营情系未来”活动,孩子们首次集体赶赴郑州学习参观……这些活动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扶起了姚营的希望和未来。姚营蔬菜也有了商标,“九姐家”从此成为姚营无公害蔬菜的名片;投资20万元建成的100吨果蔬保鲜库,成为提升种植效益的一颗“定心丸”;投资50万元的园艺作物标准化项目,水肥一体化新技术让蔬菜种植更加科学简单;投入35万元建成的35千瓦光伏发电站,将造福姚营群众20余年;16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将为姚营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xxx同志自派驻下,在派出单位区委老干部局的关心下,在村两委及工作人员的支持下,认真履行第一书记的岗位职责,按照两年派驻规划和年度,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扎实苦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工作,通过走访184村民,对了解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合理化建议,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进行研究并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制定了两年帮包工作规划和年度,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围绕“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内部活动各项规章制度,补充完善相关学习活动资料,积极发展预备党员两名。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好村党支部“六个一”活动,使村上党员学习活动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主动为村上党员同志上党课,收取党费,不定期的开展谈心谈话,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

精心组织,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2、重大节假日个人购买物品走访看望村里的困难贫困户;

3、邀请文艺团队到本村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

4、特邀区摄影家协会为本村拍摄宣传片等。

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马公祠村文明和谐建设。

积极宣传“消费扶贫”活动,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加大对所挂包村扶贫产业项目、集体经济项目的宣传力度,号召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村、贫困户产品,通过“以买代帮”的方式解决贫困户养鸡销售、种植农产品销售等难题,真正做到“消费扶贫”扶到急需扶的人,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产品量小、分散、难以供应的问题,从而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增加集体收入。

2、由村委出资对村内主干道路灯不亮的,及时进行更换;

3、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雨季受灾的村民走访看望并对受损房屋进行重新维修;

4、对因施工致使村上受损的路面及时联系施工方进行重新维护,确保道路畅通;

6、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村内卫生环境大整治工作,每周六定为村上工作人员卫生清洁日,对村内卫生死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情况进行清理。

协助村两委做好各项工作。严格遵守“十不准”等工作纪律要求,勤勉敬业、脚踏实地,与群众打成一片,热心为群众服务,个人出资购买肉、油、大米等食品看望生病的贫困户、老党员,开车帮助贫困户拉地瓜等,积极帮助村民宣传推销农产品,做到在帮扶工作中接地气、受教育、增才干,确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今年上半年积极投入到疫情抗击战中去。一是以党建为引领,立即成立马公祠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号召村上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自成立疫情劝返站以来做到主动带班,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做好外来人员的劝返工作和本村村民及车辆的出入村登记工作;二是个人先后为村上劝返站捐赠医用手套100只、口罩60个、方便面两箱、八宝粥两箱及其他食品,带动了村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疫情抗击工作的积极性。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沙湾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组部、中央农办和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要求,择优选派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工作作风实的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因村制宜“派”。

按照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牧区工作、敢于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开拓创新意识强的要求,严格把关、好中选优,从各县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优秀干部中选派,有农村牧区工作经验或涉农涉牧方面专业技术特长者优先,择优选派212名干部到全县212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确保了选派干部全覆盖。在选派人选确定上,充分考虑各村实际情况和选派干部的学历、经历及能力特点,坚持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责。

贴近实际“训”。

紧贴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重点围绕深入学习党建专业知识、涉农涉牧政策、法律法规、扶贫攻坚、“十个全覆盖”等重点工作相关的内容,组织全体驻村第一书记轮训了一遍。同时,县委还拓宽培训锻炼形式和途径,通过外出参观学习、邀请专家教授讲学、参与重点工作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下派书记的培训和锻炼力度,不断提高了他们精准扶贫工作的能力水平和全面掌握群众工作方法。

主动作为“干”。

一是重点帮助推进软弱涣散级党组织转化升级,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着力促进班子团结、增强组织活力、提升工作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努力把软弱涣散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二是重点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强牧、惠农惠牧、富民富牧政策,带领村开展“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工作,协调落实金融资金,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重点协助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是全面推广运用嘎查村民主管理“532”工作法,健全和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构。

健全机制“管”。

明确选派干部由县委组织部、各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严格落实共同管理责任,通过采取定向抽查、电话督查、随机抽查以及征求乡镇主要领导意见等方式,随时掌握驻村第一书记到岗、出勤及履职情况;建立工作保障机制,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必须驻村工作,由各乡镇创造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选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落实交通费、伙食补助费等费用,并坚持做到驻村期间,原单位人事、工资和福利待遇三个不变。同时注重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充分利用沙湾县电视台和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加大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宣传报道。

强化管理“考”。

第一书记参加派出单位年度考核,由组织部根据嘎查村评议结果和各乡镇党委考核建议提出意见。任职期满,派出单位会同组织部进行考察,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对任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不良后果的及时调整和处理。对派出单位的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一同进行,作为评价派出单位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胡红宝,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xx年4月份到双龙湾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15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xx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xx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xx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