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读心得体会(模板19篇)

时间:2023-11-19 22:19:33 作者:曼珠 国学经典导读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心得体会是对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方式。通过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国学,很多人都有自己的。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写信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作为中华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

三字经。

》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

百家姓。

》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

千字文。

》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

弟子规。

》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中华五千年礼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经典著作、诗词曲赋、文学名著、名言佳句,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观看了中国传统文化诵读节目,感受颇深,经典诵读大赛是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复赛和决赛都采取国学知识和应用题的形式,在全国各地的选手为代表来参赛,已检测当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传承。

经典诵读大赛在启动仪式上,六十名学童团体诵读《子弟规》,并举行了开笔礼。经典诵读大赛是以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我爱记诗词、名师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

我爱记诗词是在大屏幕上出现1个或2个字,由5名选手分别说出有这些字的诗词,坚持到最终者获胜。那么多的古诗词流利的从他们的口中说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里他们要下多少功夫!我觉得自我和他们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可得多读并且这个比赛清晰的体现了我囯学生对诗词的知识的掌握情景,也体现了我囯学生的博学多才!名师对对碰主要是回答“李白”“白居易”“杜甫”等的问题,从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分。

最终是美德大考验,导演会给选手们设置不一样障碍,观察选手们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三百四十名选手有许多选手没有经过比赛,很遗憾。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

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过诵读经典诗文,能够让我们走进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十分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经过观看《xx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让我觉得经典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诵读、熟背诗文,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

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帮忙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每个人诚挚有爱、充满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完美,让我们的国家更富。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非常荣幸能够入选参加此次国学践行的培训。此次培训的师资强大,既请到了孔子的第75世孙、儒家学派代表人孔海钦教授,又请到了释家洗心禅寺的首座妙华法师,还有理学一派岳麓书院的李兵教授,有中医代表肖长江主任,有民乐二胡代表张音悦老师,还有主张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颜爱民教授,颜教授也是国学践行的发起人。另外还有黄玲教授、易宇教授专门从教育的角度谈了她们的思想。

无论是从学派儒道释法心,还是从为人处事、修身养性、教书育人等各方面,我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我发现所有的学派思想在各个方面的运用都有相通性。只要弄明白一条最简单的规律——用生命去唤醒生命,用能量去感应能量,那么就可以应对世间所有的事物,正所谓“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我们把人的内心比作是一个宇宙,而我们所处的空间也是一个宇宙。内心所想,照见现实,世间形形色色皆是内心的呈现。这便是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外界的同一性。外在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但是每个人经历不同,人心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会有所不同。外在的世界、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则,人与自然相处有法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有守则,我们简而称之为“道”。正为《道德经》中所说,“道可道,非常道。”这其中的奥妙,是不可言说的,得从内心去悟,每个人悟出来的感受又不尽相同。我们把外在的大宇宙当成一个整体,即为“天”,我们内心的小宇宙为“人”,然后去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地之间有一个巨大的能量场,我们的内心也有一个能量场。两个能量场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而世间万事万物、人人均有一个能量场,这些能量场之间都会互相影响,从而组成了一个大的宇宙。

颜老师说,我们要时常想着自己和宇宙是一体的,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从圣贤、君子身上汲取能量,丰富、强大自己的能量场,从而以自己的能量去影响其他人的能量场。我想,这便是“道”,看似无为,却有为。

能量有正有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贤良淑敏德,此为正能量。而与之相悖者则为负能量。正能量与负能量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而更为强大者会成为能量场的主宰,这些能量最终会形成一个人的气质和品格。比如我们会评价这个人是个正能量的人,或者是个很谦卑、温顺的人等等。能量有大也有小,得看个人修为。能量大者,就可以影响更多的人。能量吸收得越多,就越有爆发力。

此“道”与阳明心学的“心、道、得、事”的理论也有相通之处,都强调修内在。不同的是,心学强调自省。心本纯净,只是因为成长过程中有一些自私和愚昧的瑕疵落在了心上,所以要日日自省,每天擦拭,革除内心的私欲,方能使“心”保持原来的纯净和明亮。这与孟子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万事内求,而不外求。

所以,最终“大道至简”的“道”,奥妙何在呢?道家已经给出了答案便是——道法自然。难道什么都不作为吗?也不对,只是说我们对于外界不用刻意为之,而对于自己,最终要落在了“修心”之上。在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时,我们就先改变自己,让自己充满能量,然后散发能量,改变身边的人和事。

我以前一直参不透儒家、道家、法家、释家、心学的关系。听了课后,才明白法家更倾向于“术”的层面,这就是为何秦始皇以法家治国两代便亡国了。的确单纯地以法治国在战乱时可以快速地稳定秩序,但是在和平年代,冷冰冰的法律只会让作恶的人心与之打擦边球。“术”没有温度,感召不了人心。我想,这也是为何在汉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我也明白了中西和西医的区别,就是西医为术,中医为道,术解决不了根源问题,尽管说见效快。而中医之道有一套体系,相生相克,肝的问题往上找肺,肺的问题往上调心,心的问题调养肾,等等。五脏又对应情绪,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如果找不到病的源头,那么治标不治本。大道至简,修心为上。心境好了,身体也就会随之变好。对于一个医生而言,“医术高明”这个评价很重要,但是“医德高尚”这个评价更为重要。

教育也是一样。教为术,育为道。重教而忽略育,那么,孩子即使再聪敏,也未必是一件好事。现在很多案子都是高智商犯罪,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应当和德育并重。以品德感召学生去学习,引导学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应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教书。师德师风好了,那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学生品德好了,那么以后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他都是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做贡献。德者,本也。作为园丁当为学生树好根本,再让他立于天地间吸收能量,驾驭各种“术”,为自己所用,只要根本是好的,无需多加干涉过分修枝,他无论长成什么样子,都将是有用之材。在教学应用中,兴趣为道,方法为术,所以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班级建设中,营造良好的班风为道,班规为术。在亲子教育中,爱和良好的家风为道,家训及具体的实施方法为术。以道御术,事半功倍。

世间所有的大道都是朴素的,这便是“大道至简”,而所有的事物都要顺应规律,这便是“道法自然”,道和术之间,唯有以道御术,术方成。离道之术,术必衰。

此次培训,感悟良多,于修身养性、于工作生活均有启发,此文仅是从悟道的一个角度所写的感想,不专业、不透彻、不深入,聊当一个门外汉胡诹之论。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20xx年接触到国学经典,才明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诵读国学经典,相当于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轻松的接受他的教诲、吸取他的智慧。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终身受益。

借助中心校“让孩子们海量阅读”的活动,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到目前为至,我和孩子们已经读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儿子兵兵读完了《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儿童诗词启蒙》,现在正在读《孟子》、《黄帝内经》、《诗经》。

在诵读中孩子变得有爱心了。每当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时候,兵兵就会边搬来一个板凳边说:“妈妈,你辛苦了,请坐。”每当我在教室扫地时,总有孩子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会自己扫。”每当我声音沙哑时,总会有孩子给我倒杯水。

在诵读中孩子们变得讲礼仪。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没答应,边上的同学们都说他不爱说话。针对此种情况,我及时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下午,在校门口又见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马上站好,说:“老师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诵读中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过来,看着土豆就说:“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到兵兵读诗,心里很惊讶,从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诗》真是太棒了。我就问他:“你看到土豆,是怎么想到《七步诗》的?”他说土豆,煮豆,都有一个豆字。看到大风他会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节前一天,我问同学们明天是什么节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清明节,一说清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薪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看到孩子们能由节日想到古诗,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看来诵读对孩子们的影响挺大的。

在诵读中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兴趣提高了。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预习《阳光》,同学们一下就读出来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像,金,野这几个字都还没学,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老师,看看《格林童话》,就认识了。”“是在读书的时候认识的,我还认识好多字呢!”我故作惊讶的感叹道:原来读书有认识生字的好处呀!这是孩子们又接上了:读书还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认识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没去过的地方呢!我趁热打铁,既然书有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的孩子们真的迷上了读书,每天午饭、晚饭后总能看到他们痴迷在书中的身影。

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不仅变得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性格也开朗了,在学习上奋发向上、在做事中互帮互学,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还能从中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习惯。我发现经常读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结合自己诵读国学经典的亲身体验,想给在座的各位说和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吧,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在诵读经典中,不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暂,唐朝的繁荣,宋元文化的灿烂,明清文化的鲜明特点,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点滴,成长的快乐。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应该多学国学,多读经典,了解历史。在中心校倡导的海量阅读中,和孩子们一同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与书为伴,与书为友,让经典一代代传承下去,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爱上经典,与孩子们一同行走在诵读经典的路上,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刘金国同志能够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这与他勤于学习 ,善于思考,踏实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门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

先进人物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和长处就是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自我加压,手不释卷,利用一切工余时间学习,钻研技术和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我们要学习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是与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分不开的。因为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他们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术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要挤时间去学,持之以恒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刘金国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他顾不得照顾家里的亲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

正是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我觉得我们就要像他们一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刘金国同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通过艰辛劳动,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时候,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这说明他踏实工作,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得养成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兴夜寝,殚精竭虑。要经受住苦与累的考验,勇挑重担,以累为荣,以苦为乐,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学习《国学》,让我懂得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选。

“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总之,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论语》,体会《论语》的精华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让中华古老的文化精粹,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易中天说,集结《论语》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孔子,是大众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我们作为教师,因为孔子而自豪。

教师的工作平凡,教师的职业崇高,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光荣,教师的报酬微薄,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国学经典导读心得体会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仅有用知识武装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梦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必须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样了解自我,明白自我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经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我的父母应当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当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当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细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能够说,国学知识里应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我走出迷茫,使自我的人生简便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以此为傲,也期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能够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就应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简单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此刻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理解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透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就应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就应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就应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留意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能够说,国学知识里应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务必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简单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就应以此为傲,也期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完美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经典国学心得体会

近年来,国学的研究逐渐兴起,经典国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体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深刻体会到了其对于人生智慧的熏陶和启迪。在经典国学中,我发现了许多宝贵的道理和人生哲理,这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和认识世界的视角。同时,经典国学也对我个人的成长和修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下面,我将通过五段式的文章,详细叙述我在学习经典国学过程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古今中外,脉络相通。

经典国学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不容忽视。在学习经典国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古代圣贤们的思想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孔子、孟子等古代思想家的言行,赋予了他们深远的智慧,而这些智慧对于当前的社会生活同样有着重要的价值。例如,孔子的仁爱之道,儒家强调的和谐与忍让,都可以成为我们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良药。同时,经典国学还吸纳了西方哲学的部分思想,如思辨之学、自由平等思想等,使得经典国学具备了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需求。

第二段:道德修养,人生智慧。

我们常说“经书如故,道德如山”。经典国学的学习,对我个人的道德修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在国学经典中,君子的行为准则常常被提及,如“为人而不知礼,约之不可为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些古人对于品德修养的强调,使我意识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他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的基石。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德行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开始更加重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言语举止,努力树立端正的榜样。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人生智慧,让我在面对挫折和困境的时候,能够保持乐观和坚韧,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第三段:语言艺术,提升修养。

除了道德修养之外,经典国学对于语言艺术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学经典中的语言优美、简练,既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又带有一定的诗意和文采。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例如,在《论语》中,孔子的语言简单明了,其中的“有子才而无道,才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语,体现了他高超的修辞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这些语句,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措辞,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语言修养和沟通能力。

第四段: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拓宽。

经典国学的学习,使我对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经典国学是古代学者们对于人生、天地、宇宙等一系列命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结果。例如,在《周易》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易天地之道,虽示易,实则不易。”的论述。通过研读经典国学,我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于世界的某种理解,对于个体在整体中的定位有了更加清晰和明确的认识。同时,经典国学还培养了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我更加尊重传统,珍视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第五段:自我完善,人格升华。

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逐渐形成了自我完善的观念。国学经典中强调了人的自觉和自省,并提出了具体的修身方法和途径。例如,《孟子.告子下》中的一段话:“人之所以能,在于恒忍,而勤学者。”足以说明国学经典对于自我完善的重视。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之,在学习经典国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对于人生智慧的熏陶和启迪。它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对人们的成长与修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对于道德规范、语言艺术、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自我完善的意识。经典国学的学习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和探索。

经典国学心得体会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承载着千年智慧和传统道德观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国学的学习和研究,并从中受益匪浅。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国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下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经典国学心得体会。

首先,国学让我重新审视中华传统道德观念的价值。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往往容易追求物质利益而忽略了传统道德观念的重要性。然而,通过学习国学,我重新发现了传统道德观念的价值所在。国学中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不仅是我们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作为人的基本准则。这些道德观念的传承和践行,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也能够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其次,国学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国学作为对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的系统研究,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通过阅读诸子百家、儒家经典等经典著作,我逐渐体会到中华文化在历史上的杰出贡献和影响力。这些经典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并使我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三,国学给我提供了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机会。古人的智慧和经验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通过学习国学,我有机会与他们进行对话,并从中获得启迪。在阅读《论语》时,我被孔子的言行所打动,他的智慧和教诲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古人的对话,我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接触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处世之道。这对我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国学培养了我批判思维和学术能力。学习国学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经典著作,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我通过老师的引导,学会了如何解读古文和分析古代思想。这种批判思维的培养对于我的学术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国学,我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还能够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总之,国学的学习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帮助。它让我重新审视中华传统道德观念的价值,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古人进行对话,并培养了我批判思维和学术能力。我相信国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重视起来,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思政经典导读心得体会

近年来,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全国各大高校备受关注。这门课程既是大学生学习、了解国家政治、社会制度和思想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校学生理论素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为了加深对思政经典的理解,我们进行了一次思政经典导读心得体会的研讨。

在这次导读活动中,我有幸读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以及毛泽东思想著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这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经典之作。在导读的过程中,我通过阅读书籍、听取教师讲解和与同学们的讨论,逐渐深入了解了这些经典著作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在阅读《共产党宣言》时,我被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呼唤所打动;而在阅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我对实践在认识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思想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些弦,使我倍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导读,我深刻体会到了经典著作的思想内涵和对我们的现实生活的重要启示。经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蕴含着永恒的智慧,展示了人类社会思想的发展进程。通过阅读思政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过程,理清社会变革的脉络,加深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同时,思政经典也是我们培养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它们对于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个人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经典具有普世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因此对于经典的思考既需要尊重经典的原著,又需要在当代背景下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我们要把握经典与时俱进的关系,将其思想与现实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经典著作的内涵。同时,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借助于网络等平台,扩大经典的传播范围,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思政经典,并从中受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也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引导他们主动去阅读思政经典,从中汲取滋养。

思政经典导读的心得体会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厚底蕴和对实践的重要性。思政经典是我们领悟人生意义、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精神食粮,我们要珍惜这份精神财富,通过分析、思考和实践,让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只有通过深入研读和思索,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启思政经典的智慧之门,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增强自己的人生追求,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和研读思政经典,与同学们共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成为有远见、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以上段落文字数量约1200字)。

经典导读心得体会

领导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导行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领导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1、好领导的5种行为。

以身作则:靠自己的行动赢得团队的尊重。

共启愿景:为团队建立统一的目标。

挑战现状:勇于追求变化,尝试新的方法。

使众人行:使团队向着共同目标前进。

激励人心:在行进的过程中激发每一个人的热情。

2、好领导的最重要4个特质。

真诚:信誉是根本,而这一点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有能力。

有前瞻性。

有激情。

3、如何以身作则。

使命一:找到自己的声音。

使命二:使行动于共同的理念保持一致,为他人树立榜样。

4、如何共启愿景。

使命三:展望未来,想象令人激动的各种可能。

关键方法:读有远见领导者的书、持续做梦(想象)、写下愿景规划。

使命四:诉诸共同愿景,感召他人为共同的愿景奋斗。

关键方法:了解你的追随者并找到共同立场、起草愿景规划、发自内心讲话、注意倾听。

5、如何挑战现状。

使命五:通过追求变化、成长、发展、革新的道路来猎寻机会。

使命六:进行试验和冒险。不断取得小小的成功,从错误中学习。

6、如何使众人行。

使命七:通过强调共同目标和建立信任来促进合作。

使命八:通过分享权力与自主权来增强别人的实力。

7、如何激励人心。

使命九:通过表彰个人的卓越表现来认可他人的贡献。

使命十:通过创造一种集体主义精神来庆祝价值的实现和胜利。

8、一些有启发意义的话语。

愿景、信心与勇气让一切迥然不同,所有人都是如此。

你自己首先要有信念,然后才能让别人相信。

做领导意味着你必须是个好榜样,说什么就做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让人们保持诚实。

能让事情改变的是愿景。领导要描绘这样的图画,让所有的人看见并且领悟到。

我的热心、激情和投入富有感染力、我在用心说话,传播者信念和真诚。

如果最后的失败还没有降临,那么你就不能放弃应对挑战的努力。

一旦开始做了,人们总是能取得比他们最初所设想到的多的成就。

只有团队的成员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让事情变得不同时,他们才觉得强大和有能力,只有支持别人,别人才更有可能支持你。

永远不要低估承认和赞许他人所产生的力量。

欢庆的集会、仪式和典礼并不仅仅是一次活动,那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触动。

9、结束语——任何人都具备领导力。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我们的人生修养和价值追求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本文将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人合一”、“天道人事,合而为一”、“仁者爱人”以及“知行合一”的角度,谈谈我对《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深触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人处世,首先要修身,做一名品德高尚的人。《论语》中有道德典范孔子的言行记录,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祖圣之言教我们要做到道德自觉,保持做人的良心和责任感。而齐家治国则是成人之道,我们要从家庭做起,关心爱护家人,经营和谐温馨的家庭。只有家庭和谐了,我们才能有精力和智慧治理国家,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我们的力量。

其次,我体会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华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不能违背天道。同时,我们也要以人为本,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只有平衡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实现和谐共处的社会。

再次,我受到《国学经典》中的“天道人事,合而为一”的启迪。天地万物都有各自的规律,而我们人类也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天道。同时,在人事关系中,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需要和权益,尽量和睦相处,达到和谐。这种思想教导我们不仅要有远大的愿景,奋斗目标也要与社会大众的需求相结合,为人类共同的利益而奋斗。

其次,我深刻体会到了仁者爱人的友爱精神。《孟子》中提到,“仁者爱人”。学会关心他人,学会舍己为人,理解和包容他人的不足之处,体察别人的心情,解决他们困惑和困难,才能建立起更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友爱之情时时体现在身边,只有每个人都能积极投身于友爱之中,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最后,我体认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中庸》中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言之所报也,感之所发也”。诗是从人们的内心深处产生的,只有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产生力量。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行合一的快乐和收获。

综上所述,我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国学经典》,我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领悟到了天道人事的一致,受到了仁者爱人的影响,感悟到了知行合一的价值。这些思想、观念和精神,都对我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我会将《国学经典》中的思想与智慧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典导读心得体会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所以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

这个学期通过与孩子们大量整体诵读经典,我也学到了不少的方法,有了许多体会。根据我学习的经验总结:“不求理解,只求熟读”,简单的过程不要复杂化,只要反复念反复跟读,儿童自然就能背诵;在反复整体诵读中,孩子们很轻松很愉快的就可以大量记忆其内容,并且对大量生字的认知。让学生从经典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经典诵读实现了育人,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幼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孩子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在日常交流中,我可以看出孩子们每天的进步。

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我作为教师的国学功底还不够深厚,急需提高。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我们教师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自己的的阅读量,阅读水平。通过培训,通过相互学习,尽快提升教师的水平,是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质量的关键。

国学经典诵读作为课程,作为幼儿学习的必要内容,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坚信,今天的开启必将迎来明天的收获。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有着在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传承两千多年。古代思想家诸如孔子、孟子、荀子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滋养后人的思想成果。在教育方面,他们有自己独特方法。时代发展到今天,在这个电子化信息化的时代,他们的思想过时了吗?这里,我们得信奉鲁迅的“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通过《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的学习,我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了先哲们许多的教育方法。在我看来,其中的很多东西,到今天仍然不过时。

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孔子更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很多关于教育的思想。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政治、军事、法律都不可缺少,但最根本的还是教育,他把教育放在很高的地位。他认为教育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之中,从而对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论语?为政》载“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这就是说,通过教育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风气传播开来,就会影响政治。

孔子认为教育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论语?子路》中“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通过冉有之问,孔子扼要地阐明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先富后教”的观点表明,须先发展经济,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教育要受经济的制约。

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孔子的“举贤才”及整个教育思想都放在这种天赋平等的人性论基础上,他尽力将教育推向平民,为其“有教无类”主张提供理论根据。同时,孔子指出人的个性差异是后天作用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影响力,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现在我们提倡与时俱进,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丢。特别是教师,除了横向的拥有国际视野之外,还得纵向的博采古代思想文化之长。多方面学习,以教育教学的工作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经典导读边城心得体会

伟大作家沈从文的《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一部被誉为经典的文学作品,《边城》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现状,描绘了一个说尽了家国情愫的边陲小城。在此经典导读的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文学作品能够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启示和力量,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文学作品的永恒价值。《边城》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文学作品,它以诗意的语言和冷静的笔触,勾勒出一个静谧而又恢弘的乡土世界。不同于一些空洞浮躁的作品,它真正把握住了生活的真谛,给人们以启示。如此深厚的文学气质,流转至今,仍展现着它的永恒价值。

第二,作品内涵的丰富性。《边城》不仅仅是一部描述农村生活的小说,它更是对家国关怀和民族情感的表达,让人们洞察家园的静默和民族的情感。它生动深刻地描绘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反映出人民的巨大精神追求。作品透过这些细节,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屈和深刻内省,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三,文学魅力的启示。文学作品的魅力完全可以超越时空,这是每一个受到启示的读者都深有体会。在《边城》中,沈从文用深刻的人性洞察和细致的艺术描摹,揭示出灵魂中的渴求,创造了一个撼人心魄的情感世界。文学深刻探究人性,可谓是弥足珍贵。《边城》通过这个小镇透露出的众生相和深层的社会背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和文化沉淀。

第四,文学阅读的乐趣。文学阅读背后是有乐趣的,这是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都懂的道理。在《边城》中,可以感受到这种乐趣从哪里来。虽然沈从文用简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边城”,但是却充满着现代性的气息,作者把大量的小细节塑造得十分真实细腻,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面目特质,让读者真正地被所读的文字吸引。

第五,文学阅读的人生启示。在文学作品中深刻地体察社会和人性的本质,不光是文学的追求,同时也是人生的追求。《边城》中塑造了多个形象,其中最能引导读者思考的是孙少安。孙少安是一个孤独而执着的人物,面对诸多的困难却仍然保持着内心深处的美好,他是蕴藏着人性闪光点的人物。孙少安的坚持和追求,给我们展示了人类追寻内在美好、超越自我成就的高峰,为每个人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引。

总之,《边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巨著,它以精湛的艺术技法回答了生命、人性的本质问题。本次经典导读,又让我有了对文学作品真正意义的理解,以及对自己认清人生价值的思考。文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需要更认真地与文学作品亲近,与其中的人物和故事相互理解,继而更好地面向未来。

经典国学心得体会

国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和学习国学文化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觉的体现。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深入了解了我国古代的智慧和传统价值观,收获良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经验,从教育意义、入门途径、经典选择、实践价值和个人体会五个方面,分享一下自己对经典国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经典国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作为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经典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学,对于塑造个人品行和提高思维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不仅对古代文化、历史和文学有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认同,有助于塑造了我的人格修养和道德观念。

其次,进入经典国学的门槛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面对众多的经典著作,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入门途径。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古文阅读,如《论语》、《大学》等,逐渐进入国学的大门。同时,还可以通过国学专家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经典国学的理解。学习国学需要持之以恒,需要耐心和毅力,但只要入门,就会发现其中的魅力和乐趣。

第三,经典国学的选择也是重要的。中国的经典国学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经典文学、思想理论、诗词歌赋等。在选择经典著作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比如,我对古代文学比较感兴趣,就选择了《红楼梦》和《水浒传》等作品进行研读。通过深入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进一步了解了古代文学的演变和发展,扩大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四,实践是学习经典国学的重要环节。在学习经典国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践,并将之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比如,我在学习《论语》时,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将其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我从中学到了如何处事、做人和对待他人等方面的道理,这些实践价值对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我个人对经典国学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通过学习国学,我感受到古代智者的智慧和博学多才,更加懂得了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同时,国学还使我更加热爱中国这片热土,珍惜我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和荣耀。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逐渐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并更加自豪地将其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学习经典国学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过程,但经典国学中包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至关重要。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们可以培养个人品格、提高智力水平、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让我们一起学习经典国学,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经典著作、诗词曲赋、文学名著、名言佳句,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观看了中国传统文化诵读节目,感受颇深,经典诵读大赛是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复赛和决赛都采取国学知识和应用题的形式,在全国各地的选手为代表来参赛,已检测当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传承。

经典诵读大赛在启动仪式上,六十名学童集体诵读《*规》,并举行了开笔礼。经典诵读大赛是以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我爱记诗词、名师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

我爱记诗词是在大屏幕上出现1个或2个字,由5名选手分别说出有这些字的诗词,坚持到最后者获胜。那么多的古诗词流利的从他们的口中说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里他们要下多少功夫!我觉得自己和他们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可得多读而且这个比赛清晰的体现了我囯学生对诗词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体现了我囯学生的博学多才!名师对对碰主要是回答“李白”“白居易”“杜甫”等的问题,从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分。

最后是美德大考验,导演会给选手们设置不同障碍,观察选手们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三百四十名选手有许多选手没有通过比赛,很遗憾。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

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可以让我们走进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通过观看《xx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让我觉得经典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诵读、熟背诗文,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

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每个人诚挚有爱、充满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美好,让我们的国家更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