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案实施方案(汇总17篇)

时间:2023-12-14 00:22:51 作者:雨中梧

实施方案需要具备创新性和可持续性,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需求变化。通过对这些实施方案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施方案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成功因素。

一校一案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晋中市委、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市发〔20xx〕13号)和《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分工》(市文明委发〔20xx〕9号)精神,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发挥教育系统部门优势、人员优势、阵地优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丰富多彩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开展行为养成教育。要按照“年年有重点、年年有主题、年年召开现场会”的思路,通过开展“习惯之星”道德实践体验、推行“自我管理、自主教育”模式,实行“个性化评语”评价等活动,认真落实“八大习惯”养成教育。全市中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特别是待人接物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特别是预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特别是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健体习惯,特别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的习惯;养成勤俭朴素的习惯,特别是不穿名牌服装、不吃垃圾食品的习惯;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特别是会做家务的习惯。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搞好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实现“有场地、有人员、有设备、有制度、有档案”。重视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开展调查分析研究,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关注问题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与训练,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施“六项行动”,采取“六项措施”,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制订人生发展规划,学会选择,学会把自身的发展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使命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开展公民素养教育。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通过建立“课题引领、主题带动、实践驱动、行政推动”的运行机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培养具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五)开展法制教育。发挥法制课主渠道作用,依托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将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国防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等有关法律、法规,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做到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提高中小学生遵纪守法行为能力。

(六)开展主题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利用“七一”、“八一”、“十一”以及“九月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开展“诵经典、唱红歌、看红片”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挖掘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组织开展感恩教育,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利用各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大寨虎头山森林公园以及“一城、两寺、三山、五院”等德育基地,经常对学生进行诚信文化、忠孝文化以及晋商精神、太行精神、大寨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创业意识。规范升旗仪式和班团队会,组织开展读书竞赛、演讲比赛、朗读竞赛和综合辩论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晋中的情感。

高校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县教育局提早筹谋,有序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8月30日正式发布《永泰县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指导各校尽早制定“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

20xx年秋季开学后,课后服务要实现全县内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督促学校从“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高度出发,把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作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的重要途径,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举措。

(一)自愿选择原则。学生及家长自愿选择,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与。

(三)规范服务原则。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合理确定服务内容及形式,不得教授新课。

(四)公益惠民原则。采用政府的财政补助和学校支持、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的做法,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原则。

(一)服务形式。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安排在工作日中午放学后到下午上课时间以及下午放学后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下午放学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迟于18:00(夏季)、17:30(冬季),寄宿制学校统筹安排学生课余学习生活及晚自习服务,非寄宿制初中学校若家长有需求且学校有余力的可开设晚自习服务(不超过21:00)。

(二)服务内容。围绕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强化实践、提升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服务内容可包含基础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基础性服务主要辅导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地方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个性化服务主要包含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劳动教育、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等。

(一)收费管理。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对低保户、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子女等实行免费。

(二)开支管理。人员经费原则上按每30名学生配1名教师,每90名学生加配1名教辅人员(教师)标准进行补助,劳务费标准参照上级文件执行。

(一)切实保障安全。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切实消除在场地、设施设备、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二)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及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优势,鼓励基金会、家长委员会等自愿参与课后服务管理并提供相关支持。

(三)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监管,严禁将放学后的课后服务时间作为正常教学时间集体上新课。

高校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校学生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难题,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经校领导班子研究后,特制定“灌云县小伊中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针对我校下午放学后走读生存在接送难问题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是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学校规定的课程教学之外开展的便民性服务措施,是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改革举措,更是主动回应家庭需求,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我校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学生自愿原则。在家长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由家长根据家庭所需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

2.坚持公益服务原则。学生延时服务应充分遵循公益性、服务性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

3.坚持安全至上原则。各年级、班级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保工作,做到有人监管、有安全措施、有统一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为确保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开展,成立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课后服务工作主要针对放学后家长接送困难、在家无人照料的学生。

课后服务时间为学校工作日早上上课前、午间休息和下午放学后,一般情况下冬季到19:30,夏季到20:00。

(三)服务形式。

早间以巡视看护为主,组织早到校学生开展晨间诵读;午间以午间配餐和午休为主;下午放学后以有组织的社团活动及其他学习活动为主。

主要内容有辅导学生有效完成作业,并进行重点、难点的指导和辅导;带领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影片和学习资源;在各个开放书架、班级图书角或是图书馆进行自主阅读;带领学生参与各类科普、体育和娱乐游戏、社团等活动,也可以安排其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课程。

我校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坚持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学校事先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服务内容公示、学生选择、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年级组审定、学校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由家长向学校提出托管申请,学校审核申请并与家长签订相关协议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分工。

1、高度重视。

学校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工作,成立专门服务工作机构,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民生服务事项,纳入学校工作常规,加强领导,精心策划,认真实施。各班主任及值班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切实将放学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分内工作,组织好,服务好,真正让延时服务成为学校的便民服务工程。

2、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包括学生看管申报审批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检査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理机制等,确保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规范管理。

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1)坚持家长自愿、公益服务原则,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得将看管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学习兴趣班。

(3)不得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有偿服务。

(4)看管教师要做好看管记录,详细记录每天看管情况,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救助并通知学生监护人,确保学生安全。

4、绩效考核。

为提高课后服务的管理成效,学校将制定有关课后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将管理人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并严格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给予参与延时服务人员适当的经济补助。

一校一案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立足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使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做好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

(一)明确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总目标,做好服务工作。

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是针对中小学生在学习日上学和下午放学后存在接送难等问题,利用中小学校在管理、人员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学校规定的课程教学之外开展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便民性服务措施。课后服务的总目标是做到中小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

(二)加强对课后延时服务的管理,责任到人。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责任到人,设立了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郑晓云副组长:亓文苗芃。

成员:石冬梅、张青、邵巍、赵新红、张鲁、尹平、李瑭、乔锋、李颖、刘梅、于洁。

学生是否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家长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学校向家长明确双方职责和课后服务有关事项,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经学校研究决定,下午课后延时服务放学时集体放学,请家长在止步线接孩子。接孩子的时间,一、二年级分为3个时间点,分别是4点、5点、5点半,三至六年级分为2个时间点,分别是5点、5点半。

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坚持教育性、科学性和安全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主题,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线,以学校教师为指导和管理主体,合理安排服务内容,切实发挥各方力量的作用。

建立健全课后延时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对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切实负起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意识教育,配备数量足够的值班人员,明确警卫和课后延时服务人员责任,强化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管理、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

一校一品实施方案策划书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校品位,加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举措。学校的发展必须加强文化内涵的支撑,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才能办出有生命力、感召力、影响力的特色学校。因此,开发基于本校特点的特色项目对于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就有着深远的意义,使学校真正成为有品位的学园,提高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办学效益,提升师生的生命价值,最终建设富有品牌效应的学校,是教育者的崇高使命。薛埠中心小学地处茅山革命老区,毗邻常州市重点旅游项目区域。薛埠镇是江苏省卫星小城镇、常州市四个中心镇之一、金坛市的次中心镇。社会环境融洽、发展条件优越,近年来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招收了大量外来建设者子女。如何以特色办学为载体,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彰显学校品牌。为此,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基于学校的发展诉求与学生的个性特长需求,基于“情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基于学校师资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薛埠中心小学积极构建“艺术彰显特色、特色造就未来”特色教育,创建艺术校园、人文校园。以“灵动、高雅、包容”为学校特色文化的指导思想,形成和谐高雅的艺术社团文化,使学校的特色教育能为学校的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的未来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

金坛市薛埠中心创建于1912年,现有六个年级,二十四个班级,在校学生一千零六十一名,教职工九十五人,其中中轻年教师占80%以上,本科毕业占76%,中学高级教师5人,各类专业教师齐全。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均衡,学科素养逐年提升。

学校以“四雅并育,和而不同”为办学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发展学生个性,努力培养跨世纪人才。

学校有一个精诚团结、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善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努力实现人文精细的学校管理体系、规范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阳光活力创新向上的校园文化。学校教风严谨,学风淳朴,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的认可,学校先后被评为“金坛市收费规范学校”和“常州市文明校园”。在我校“四雅并育,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指引下,我校积极探索和寻求新形势下适合学校实际的学校特色建设发展之路。

学校将以“艺术彰显特色、特色造就未来”特色建设为载体,依托“灵动、高雅、包容”的指导思想,倾力打造艺术氛围浓厚的高雅家园。

牵手四雅,点燃生命之智慧,让师生灵动优雅;依托社团,走进社区,濡染艺术之高雅,让心灵博大包容。我们相信,缘着四雅艺韵执着前行,定能饱览一道亮丽的风景。老师们在学校里智慧而快乐地工作着,学生们在这里清新而优雅地生活着。我们的薛小,最终将成为老师和学生一起走向幸福人生的“高雅家园”。

1、在“灵动、高雅、包容”思想引领下,开展艺术教育,形成以“四雅并育,和而不同”的特色社团建设,构建艺术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2、通过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形式营造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园氛围,培养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通过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灵动、高雅、包容”的薛小学子。

3、开发《四雅》校本课程。以小学生生活为学习中心,透过“四雅教育”之主题统整教学,师生共同计划、参与、执行与省思,统整体育、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学习,扩充小学生学习经验,提供小学生综合学习各领域的机会,让学生的智能、艺体、美育、德育得以均衡发展。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知晓礼仪、亲近艺术、品学俱佳、身心两健,成为智慧灵动、高雅包容的金坛新市民。

为了加强对“一校一品”特色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紧紧围绕“创特色、树品牌”工作思路,分步推进,保证活动效果,推动学校特色建设发展和教育内涵提升,成立“一校一品”活动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朱明芳

副组长:栾国荣周国芳刘国勇沈国芳

成员:钟文平张扬王彩霞沈丽

2、职责分工:

组长朱明芳总体负责,副组长协助组长,协调、统筹各项具体工作。各位成员在组长、副组长领导下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调研、落实和检查督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扬任办公室主任。

(1)硬件建设:由朱明芳牵头,

(2)校园文化建设:由栾国荣牵头,

(3)师资队伍建设:由周国芳牵头,

(4)培训机制创新与完善:由钟文平牵头,

(5)特色拓展与提升:由周国芳、王彩霞、沈丽牵头,

我校以“四雅并育,和而不同”为办学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发展学生个性,努力培养跨世纪人才。“四雅并育”是以世界眼光和中国灵魂为主线,用“雅”的核心理念和方法对师生进行雅的熏陶和培养,使师生在雅境中共同经历与成长,最终发展成为内涵修养丰富,外在气质优雅的雅士,开启师生的幸福人生。“四雅并育”是指琴——丝竹之雅、体——形体之雅、书——习作之雅、画——观感之雅。“和而不同”是“四雅并育”的特征。“和”是和谐,“不同”是个性。“和而不同”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独立与合作的契合。即儒雅的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分享对知识、对人生的领悟,最终培养出知书达礼、和谐发展的儒雅学生。

(一)社团建设

教育要回归自然与率真,还学生成长的自主权利和自在空间。学校把社团建设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翼。因为社团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知识,通过社团而得以印证;能力,通过社团而得以加强;个性,通过社团得以丰富;创造力,通过社团得以丰盈。一所学校只有既注重课堂教学,又注重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有效组织,才能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个性鲜明、创造力较强的人才。

薛埠中心小学依托学校已有的兴趣活动资源,根据教师的爱好特长,积极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开展以“四雅并存、和而不同”的特色社团为载体,构建学校的特色建设。学校艺术社团组织由少到多,由弱到强,截至2011学年,学校共有各类艺术社团20个,共有600多名学生参加。依据性质我们把它分为四类。

琴——丝竹轩

体——活力吧

书——清韵墨轩

画——六一居士学社

(二)校园艺术节

在社团建设的基础上,我校定期举办“灵动、高雅、包容”为主题的校园艺术节。让每个艺术社团的学员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和成就的舞台,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全校师生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展现个性风采和精神面貌,提高审美情趣,增加文化底蕴,做个快乐薛小人。大大激发学员的兴趣,提升校园的艺术氛围。

(三)积极参加市艺术节

(四)举办社区“四雅”会展、提高学校艺术品牌

一年一度的薛小“四雅”会展进社区,是提升我校办学品位的重要举措。每年我们将师生在各级艺术节比赛中的佳作,在镇中心最繁华的地段进行展出,同时为广大家长和村民进行现场表演。通过这种活动加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举措,才能办出有生命力、感召力、影响力的特色学校。

(五)推出品牌上舞台

积极推作品上舞台,积极为舞台找作品。是打响“薛小”这一品牌又一举措,我们要把“薛小”走出薛埠、走进金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我校积极将优秀的节目和作品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进行展出和表演,我校在薛埠广场进行专场演出,在金沙广场专题演出。

由校长室是制定专项经费保障方案。

初中课后服务一校一案具体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校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帮助家长解决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难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适性成长,我校根据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幼儿园)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经校务会议研究后,特制订20xx年春季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小学生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系列文件精神,以服务好家长、学生为宗旨,把开展好放学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切实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等方面资源,着力破解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我校学生无人看管的社会性难题。

学校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管理措施,根据家长和学生自愿需求落实责任教师,安排活动场所,规范作息时间,加强管理措施,确保参加课后服务的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安全。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坚持规范原则。

杜绝集体教学、补课行为,坚持课外阅读、兴趣小组、作业辅导、答疑解惑等工作原则,学校加强监管检查力度。

2.坚持自愿参加原则。

开展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应遵从家长意愿,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收费、安全保障等,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3.坚持公益惠民原则。

开展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应坚持公益性、非盈利性。

4.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从实际出发,根据场地、设施等资源配置情况,以及学生、家长对放学后学生活动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扎实稳妥、分步推进学生校内课后服务试点工作。

小学在校学生(上午正常放学后有课后服务需要的学生)。优先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等群体。

1.时间安排。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放学起至下午上学前午托服务按3课时(2小时)计算,起止时间:11:10—13:30。

2.地点安排。

原则上安排在小学本班级教室。

3.编班安排。

根据家长申请及班级审核确定的参加学生数量,30人及以上以原班级编成一个班;年级不足30人,按照相邻年级跨年级调整混合编班。

基于课后服务不少于2小时的规定,加上学校下午放学时间一般在5点左右,如果晚托大概7点才能结束,这样违背了课后服务的初心,所以学校决定实行午托服务,并保证每天不少于2小时,根据学生和家长自愿申请,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实际情况,在中午这一时间段内开展下列课后服务内容。

1.在校午餐服务: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学校、国有企业或社会力量建立便捷、质优、安全的集中配送午餐机制,或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集中招投标确定服务机构。餐费由学生家长承担。

2.课后托管服务:课后托管活动形式及内容由学校会同家长委员会协商确定。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午间休息、自主阅读、完成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1)把课后服务与“书香校园”结合起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活动打破班级单位,根据实际申请人数组织学生到学校阅览室开展课外阅读,落实责任教师与管理措施。

(2)把课后服务与巩固学习成果结合起来,开展作业辅导、答疑解惑活动。作业辅导、答疑解惑活动,根据实际申请人数,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落实责任教师与管理措施,杜绝集体教学、补课行为。

(3)把课后服务与兴趣小组结合起来,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由于我校综合科教师配备较齐全,可以组织美术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根据学生报名人数以校为单位开展活动,并落实责任教师与管理措施。

(一)认真做好宣传。

学校召开行政会议、教职工会议和家长会,传达上级工作精神,公布学校实施方案,确保全校师生及家长知晓。

(二)组织自愿报名。

坚持自愿参加原则,由家长书面申请,有序组织学生报名,经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审核通过后,与家长签订课后服务协议书。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名单确定后在全校进行公示。

学校按照校内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按规定落实配备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管理或教辅人员,细化工作分工安排,做到服务方案详细具体、措施有效有力、保障切实到位,确保课后服务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四)具体参与课后服务人员安排及职责,由学校统一安排并认真做好以下服务工作:

1.上午第三节课结束后,该节课科任老师负责清点需要留校课后服务的学生,清点好人数交接给当天的课后服务看护教师。如有学生请假,科任老师要及时通知到看护教师。

2.看护教师每天看护时要核对好名单后,和当天最后一节课科任老师做好交接工作,组织师生做好签到工作,保证不遗漏一个学生,确保学生的安全。

3.看护结束后,由各班看护教师负责各班学生整队返回原班级,清点好人数交接给当天的导护值班教师。

4.值班领导要做好各班看护时间的巡视工作,看护结束时值班领导配合看护教师做好各班学生有序返回。其他教辅人员要按照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五)加强安全管理。

加强对师生卫生安全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对入校参与课后服务的志愿者在教育资质和身体条件等方面进行审核,并将相关材料报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建立健全校内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校内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强化学生活动场所、应急救护、消防设施安全检查,做好安全预案。要落实考勤、监管、交接班、门卫登记等制度,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1.经费来源。

(1)课后服务经费来源由上级拨款,不足部分向家长收取相结合。

(2)在校午餐餐费每月结算一次,于当月初的五个工作日内由用餐学生家长通过用餐配送公司提供的公司收款码收费。每天每餐大约15元,具体价格按原定协议或协商改按上级招投标中标价格,另行确定。

2.课后托管服务坚持公益惠民原则。根据本校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学生人数、服务内容、服务时间、设施设备损耗、维修成本及教职工、安保人员劳务报酬等因素制订收费标准,暂定上午放学后课后服务费为不超过3元/人/课时(具体价格根据参加午托的班生规模按实核算),专项用于课后服务开展期间所发生的本校教师、后勤管理人员劳务费、外聘人员劳务费,以及学校因开展课后服务增加的水费、电费、保洁费、设备、安防费用等。课后托管服务费用由上级财政部门拨付后,不足部分由学校向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家长每月收取一定服务费,每学期末按实结算,多还少补。加强收费管理,单独设账,专账核算,保障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合理支出。主动向家长公布收支情况,主动接受家长监督。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开展盈利性活动。对借校内课后服务进行违规乱收费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1.高度重视。各班主任及值班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切实将放学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分内工作,组织好,服务好,真正让延时服务成为学校的实事工程。

2.健全制度。建立健全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包括学生看管申报审批制度、家校衔接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志愿服务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以及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等,确保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规范管理。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1)坚持“家长自愿、公益服务”原则,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得将看管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兴趣班。

(3)不得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有偿服务。

(4)自愿参加延时看管的学生须由家长为其投保人身保险。

(5)看管教师要做好看管记录,详细记录每天看管情况,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救助并通知学生监护人,确保学生安全。

本课后服务经学校家委会于20xx.2.10上午召开会议后通过。

课后服务一校一策实施方案

为为切实做好我校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帮助家长解决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难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适性成长,我校根据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幼儿园)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经校务会议研究后,特制订2022年春季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小学生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系列文件精神,以服务好家长、学生为宗旨,把开展好放学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切实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等方面资源,着力破解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我校学生无人看管的社会性难题。

学校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管理措施,根据家长和学生自愿需求落实责任教师,安排活动场所,规范作息时间,加强管理措施,确保参加课后服务的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安全。

组长:xxx。

副组长:xxxx。

成员:xxxxx。

xxxx全体教师。

1.坚持规范原则。

杜绝集体教学、补课行为,坚持课外阅读、兴趣小组、作业辅导、答疑解惑等工作原则,学校加强监管检查力度。

2.坚持自愿参加原则。

开展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应遵从家长意愿,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收费、安全保障等,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3.坚持公益惠民原则。

开展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应坚持公益性、非盈利性。

4.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从实际出发,根据场地、设施等资源配置情况,以及学生、家长对放学后学生活动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扎实稳妥、分步推进学生校内课后服务试点工作。

小学在校学生(上午正常放学后有课后服务需要的学生)。优先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等群体。

1.时间安排。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放学起至下午上学前午托服务按3课时(2小时)计算,起止时间:11:10—13:30。

2.地点安排。

原则上安排在小学本班级教室。

3.编班安排。

根据家长申请及班级审核确定的参加学生数量,30人及以上以原班级编成一个班;年级不足30人,按照相邻年级跨年级调整混合编班。

基于课后服务不少于2小时的规定,加上学校下午放学时间一般在5点左右,如果晚托大概7点才能结束,这样违背了课后服务的初心,所以学校决定实行午托服务,并保证每天不少于2小时,根据学生和家长自愿申请,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实际情况,在中午这一时间段内开展下列课后服务内容。

1.在校午餐服务: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学校、国有企业或社会力量建立便捷、质优、安全的集中配送午餐机制,或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集中招投标确定服务机构。餐费由学生家长承担。

2.课后托管服务:课后托管活动形式及内容由学校会同家长委员会协商确定。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午间休息、自主阅读、完成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1)把课后服务与“书香校园”结合起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活动打破班级单位,根据实际申请人数组织学生到学校阅览室开展课外阅读,落实责任教师与管理措施。

(2)把课后服务与巩固学习成果结合起来,开展作业辅导、答疑解惑活动。作业辅导、答疑解惑活动,根据实际申请人数,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落实责任教师与管理措施,杜绝集体教学、补课行为。

(3)把课后服务与兴趣小组结合起来,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由于我校综合科教师配备较齐全,可以组织美术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根据学生报名人数以校为单位开展活动,并落实责任教师与管理措施。

(一)认真做好宣传。

学校召开行政会议、教职工会议和家长会,传达上级工作精神,公布学校实施方案,确保全校师生及家长知晓。

(二)组织自愿报名。

坚持自愿参加原则,由家长书面申请,有序组织学生报名,经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审核通过后,与家长签订课后服务协议书。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名单确定后在全校进行公示。

学校按照校内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按规定落实配备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管理或教辅人员,细化工作分工安排,做到服务方案详细具体、措施有效有力、保障切实到位,确保课后服务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四)具体参与课后服务人员安排及职责,由学校统一安排并认真做好以下服务工作:

1.上午第三节课结束后,该节课科任老师负责清点需要留校课后服务的学生,清点好人数交接给当天的课后服务看护教师。如有学生请假,科任老师要及时通知到看护教师。

2.看护教师每天看护时要核对好名单后,和当天最后一节课科任老师做好交接工作,组织师生做好签到工作,保证不遗漏一个学生,确保学生的安全。

3.看护结束后,由各班看护教师负责各班学生整队返回原班级,清点好人数交接给当天的导护值班教师。

4.值班领导要做好各班看护时间的巡视工作,看护结束时值班领导配合看护教师做好各班学生有序返回。其他教辅人员要按照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五)加强安全管理。

加强对师生卫生安全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对入校参与课后服务的志愿者在教育资质和身体条件等方面进行审核,并将相关材料报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建立健全校内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校内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强化学生活动场所、应急救护、消防设施安全检查,做好安全预案。要落实考勤、监管、交接班、门卫登记等制度,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1.经费来源。

(1)课后服务经费来源由上级拨款,不足部分向家长收取相结合。

(2)在校午餐餐费每月结算一次,于当月初的五个工作日内由用餐学生家长通过用餐配送公司提供的公司收款码收费。每天每餐大约15元,具体价格按原定协议或协商改按上级招投标中标价格,另行确定。

2.课后托管服务坚持公益惠民原则。根据本校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学生人数、服务内容、服务时间、设施设备损耗、维修成本及教职工、安保人员劳务报酬等因素制订收费标准,暂定上午放学后课后服务费为不超过3元/人/课时(具体价格根据参加午托的班生规模按实核算),专项用于课后服务开展期间所发生的本校教师、后勤管理人员劳务费、外聘人员劳务费,以及学校因开展课后服务增加的水费、电费、保洁费、设备、安防费用等。课后托管服务费用由上级财政部门拨付后,不足部分由学校向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家长每月收取一定服务费,每学期末按实结算,多还少补。加强收费管理,单独设账,专账核算,保障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合理支出。主动向家长公布收支情况,主动接受家长监督。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开展盈利性活动。对借校内课后服务进行违规乱收费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1.高度重视。各班主任及值班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切实将放学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分内工作,组织好,服务好,真正让延时服务成为学校的实事工程。

2.健全制度。建立健全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包括学生看管申报审批制度、家校衔接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志愿服务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以及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等,确保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规范管理。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1)坚持“家长自愿、公益服务”原则,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得将看管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兴趣班。

(3)不得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有偿服务。

(4)自愿参加延时看管的学生须由家长为其投保人身保险。

(5)看管教师要做好看管记录,详细记录每天看管情况,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救助并通知学生监护人,确保学生安全。

学校“一校一品”特色活动实施方案

12月21日,北京市职业大学一校一品优秀德育品牌幸福学园评价活动圆满完成。北京市教委职务所吕轮超副部长、市职教学会秘书长胡以伦先生等专家组12人进入现场重新评价。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中层干部、部分师生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会议由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姚光业主持。

学校党委书记张连城做了专题报告。

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姚光业主持会议。

幸福的学校园。

展示幸福的学园活动。

专家组观看了我校参评德育品牌的视频《幸福学园》,观看了学校精心设计的活动展示。活动展示包括幸福之源、幸福之基、幸福之本、幸福之路四章。在演出过程中,学生们慷慨激烈的讨论幸福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感觉、声音并列的音乐诗朗读了奋斗创造幸福、深情演绎的情景剧《让世界听到中国职业教育的声音》、雄伟大气的师生舞蹈《幸福之路》,深深感动了在场的专家和师生观众,激发了学生们的爱校报国的感情,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练习脱皮流下了眼泪,演出的气氛热烈而温暖。吕轮超副处长在评价时表示:通过演出,同学们展现了良好的信心,综合素质高。

座谈会的现场。

随后,专家们查阅了我校德育品牌建设的相关材料,举办了学校领导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随机抽取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专家组反馈意见。

专家组反馈意见时,对学校幸福学园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指出幸福学园德育项目体现了时代性、领导性、系统性和效果性的特点。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让学生们在成长中有信心,在成功中享受幸福。通过幸福学园的建设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来自全市的16所高职大学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参加了这次评价活动,进行了座谈交流。

课后服务一校一策实施方案

为高质量推进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缓解学生家长实际困难,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根据xx市教育局、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x教发(20xx)x号)和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市教育局《关于我市公办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x发改发(20xx)x号)精神,按照《xx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方案:

1.安全原则。

学校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管理措施,根据家长学生自愿需求(优先保障留守学生、家庭困难学生自愿需求)落实服务教师,规范作息时间,加强组织纪律管理,确保参加课后服务的每一名师生在校期间安全。

2.规范原则。

杜绝集体教学、补课行为,坚持作业辅导、答疑解惑、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综合实践、团队活动的工作原则,学校加强监管检查力度,建立监管工作台账。

3.自愿原则。?学校开设的课后服务,完全采取学生和家长自愿参加,由学校调研、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复核、统筹安排、以学期为周期统一组织实施,杜绝一切强制行为。

1.让每位家长放心。满足家长合理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断提升我校公信力。

2.对每位学生负责。以“课后服务”为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阳光自信、健康成长。

3.让师生有标有表。健全完善课后服务工作流程、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课后延时服务意愿、需求的本校学生。

服务时间。

课后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下午正常放学后,每天2课时,一课时40分钟,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晚于18:15。

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坚持科学性和安全性相统一,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合理确定服务内容。我校结合师资及场地条件,确定“1+x”的课后服务模式。

(一)答疑解惑,学校安排学生在教室、功能室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帮助学生解答疑难困惑。

(1)安排学生自主阅读,利用学校图书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或集体借阅图书的形式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增强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活动。把学校现有的活动教室当做课外服务工作的阵地,加强学生艺体及科技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发展。

(3)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向孩子播放爱国主义题材、历史题材的纪录片,适合学生性格特点的、健康的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来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

(4)利用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老师的专业,开展相应的社团活动或是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及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

(5)创新形式开展服务。我校着眼学生成长,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探索,创新形式,采用与校外活动场所、村委会、周边农场联合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研学旅行的形式,做好课后服务工作。

学校一校一品特色活动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启动,示范引导”的要求,分步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影响和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进一步丰富学校发展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味.学校体育教学的中心是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势必要有一套科学的、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与健康课本.我校将根据《体育与健康教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目标,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的特点,构建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程.

全面落实教科局“校校均有体艺特色项目,班班均有学生体艺活动,生生均有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总体部署,本校在前阶段推行的“花样跳绳”的基础上,使之成为下学年全校学生参与面达到80%以上的特色项目.

1、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1、本土化原则.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现有资源和学生现状,按照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特色”的思路,因地制宜开展创建活动.

2、独特性原则.要在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体现出本校的个性,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

3、针对性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

4、普及性原则.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全校师生参与面达到80%以上.

5、持久性原则.学校品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学校长期积淀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品牌建设.

一、二年级学生跳绳兴趣的培养,三、四、五、六年级学生花样跳绳技术、技能的培养.

(一)准备阶段:2013年7月—9月。

阶段目标:。

1、编制出一套比较完善的“花样跳绳特色活动”学校课程教材,用于各年级学校课程教学时使用.

2、使学生了解“花样跳绳”的历史渊源、健身功能等基本知识.

3、具体工作:。

(1)2013年7月成立“一校一品”特色建设领导小组,讨论、设计、制定学校“一校一品”特色建设方案.

(2)2013年8月完成“花样跳绳”学校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供全校学生利用学校课程开展“花样跳绳”知识学习;召开师生动员会,明确目标,全员参与.

(二)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

阶段目标:。

1、初步掌握一分钟跳绳基础动作、2编花跳绳技术动作和学习4编花跳绳等动作要领.

2、初步掌握前编花跳、后编花跳、双摇跳、长绳里加短绳和跳双长绳技术动作.

3、大部分学生学会学校自编的“花样跳绳游戏”、“花样跳绳舞”等.

4、具体工作:。

(1)2013年9月开学初组织开展全校性学跳“花样跳绳”初步技巧.组织学生每天利用早操、课间休息、文体活动等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跳绳练习.

(2)2013年10月—11月学习前编花跳、后编花跳、双摇跳、长绳里面跳短绳和跳双长绳技术动作.

(3)2013年12月—2014年1月学习“花样跳绳游戏”、“花样跳绳操”、“花样跳绳舞”等.

(4)2014年3月依据比赛制度组织一次多种形式的花样跳绳比赛,激励学生掌握更高的“跳绳”技能.

(5)2014年4月修改“花样跳绳特色活动”学校课程教材,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实际需要.

(三)总结阶段:2014年5月—7月。

2、向教科局提出“一校一品”特色建设的验收工作申请.

(一)“一校一品”特色建设领导小组组成及各成员职责:。

组长:。

杨冬生(书记副校长):负责以“花样跳绳”活动为内容的“一校一品”创建总体协调工作.

副组长:。

许红军(德育主任):负责以“花样跳绳”活动为内容的“一校一品”创建的具体管理工作.

成 员:。

叶伟萍(教务主任):负责“花样跳绳”活动中的安全领导工作.同时负责学校“花样跳绳”文化的开发工作.

郭幸福(总务主任):负责各项活动的物质保障及器材保障,同时做好“花样跳绳”技术指导等工作.

李玲(宣传干事):负责各种“花样跳绳”的开发和制作的指导工作,做好“花样跳绳”活动的文化宣传工作.

夏春玉(体育组长):负责“花样跳绳特色活动”学校课程教材的开发与完善,相关的训练、比赛活动的组织,各种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唐艳 阿尔达克(音乐教师):负责“花样跳绳游戏”、“花样跳绳操”、“花样跳绳舞”等的设计、指导工作.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认真组织开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及自治区、地区和塔城市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确立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以“花样跳绳”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校一品”学校特色的创建活动,拟订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目标和规划,编写教材.

3、加强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的工作职能教育,使全校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学校以“花样跳绳”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校一品”学校特色的创建活动,发动学生积极、有序、有效地参加“花样跳绳”等体育活动.

4、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活动,提高全体教师有关“花样跳绳”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校“一校一品”特色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5、领导小组成员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认真做好学校“花样跳绳”特色的创建工作.

(一)时间保障。

大课间活动和课间活动由班主任或跟班教师组织,组织学生进行花样跳绳活动,并向学生宣传花样跳绳活动的意义.

(二)组织保障。

1、课间操大课间由班主任负责组织根据情况安排花样跳绳活动,各任课教师协调配合组织,体育教师巡视指导.

2、课堂教学中,体育课由体育教师讲授花样跳绳技术,学校课程有学校课程教师教学“花样跳绳”基础知识.

3、课间由当堂任课教师和班干部组织,提示学生进行活动.

4、每天由学生检查小组检查,做好记录,教师检查组随机抽查.

(三)场地器材保障。

1、体育教师在操场划分区域,负责分配场地.

2、学生所用器材由体育教师负责协调配备和学生自备相结合.

(四)物力资金保障。

由学校体育特色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配备.

(五)制度保障。

第一、对教师的要求。

1、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督查花样跳绳活动情况情况,保证活动质量.

2、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任务,按时组织活动,保障活动有效果.

3、体育教师要经常从技术上要求和指导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活动.

4、花样跳绳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5、花样跳绳活动时间,教师不能迟到、早退和“放羊式”组织活动.

6、班主任要始终负责学生的思想、安全、纪律教育,保障活动正常开展.

第二、对学生的要求。

1、除雨天(地面潮湿)和放假时间外,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全校学生都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安排开展活动,未经同意不能随意参加其他的活动项目.

3、各班每天活动前后均要集合,清点活动人数,不得迟到、早退和不参加活动.

4、体育委员活动前后,必须向本班班主任汇报参加活动人数、活动开展情况,组织部分学生归还体育器材.

5、爱护公物,不能损坏体育设备,对故意损坏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赔款等处分.

6、活动中发生意外,应立即。

报告。

班主任,尽量减少器材的损坏和人员的损伤程度.

学校“一校一品”特色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孝感市中小学体育艺术“一校一品”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因地因校制宜,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工作思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经校委会研究,决定从2018年3月起,在全校(南、北两校区)分步实施体育艺术“一校一品”工作。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动中小学体育艺术活动开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我校两校区具有特色和品牌的同时,又各有独特之处。

与国家新课程改革相结合,深化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改革,推进体育艺术活动开展,实施体育艺术“一校一品”创建工作,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南校区组建2个体育(乒乓球、足球、武术等)社团;艺术兴趣(民乐、管乐、键盘、声乐、戏曲、皮影、舞蹈、书画、手工、语言及棋艺等)社团,两校区至少形成一项体育或艺术特色项目,争创市级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示范学校,努力让每个学生形成一项体育或艺术特长,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特色”的目标。

全校(南、北两区)师生,人人参与。

(一)健康性原则。

我校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原则,确定的体育、艺术项目,要积极向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健康发展的需求。

(二)普及性原则。

   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我校以深化素质教育为前提,构建体育、艺术特色教育要面向全体师生,全员参与,立足每个学生都有适合的活动项目。

(三)科学性原则。

    我们根据本地、本校工作实际,通过科学设计,将体育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反映当前时代和社会要求,在传承中不断提炼和发展。

(四)安全性原则。

   我校组织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合理设置活动量、难度,场地设施、活动器材等要符合安全要求,坚决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一)体育类项目:乒乓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等;

(二)艺术类项目:民乐、管乐、键盘、声乐、戏曲、皮影、书画、手工、语言及棋艺等。

以社团活动、体育竞赛、俱乐部、才艺展示、作品展览、演出评比等形式开展,有效融入体育艺术课堂教学、大课间体育艺术活动、课外体育艺术活动之中。

我校体育艺术“一校一品”工作分期进行,项目逐渐扩展提高,有条件的项目首先立项,先行申报,力争通过一年努力,逐步覆盖到两校区所有班级。

总体发展思路:

第一阶段:启动,建立特长师资库;

第二阶段:确立年级特色发展项目;

第三阶段:建立班级特色项目;

第四阶段:筛选个性特长培优生,组建特色社团。

具体工作进度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8年2月-3月)。

1.广泛宣传发动。南北两校区要认真宣传体育艺术“一校一品”工作,将其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工作来抓,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搞好安排部署。(3月中旬)。

2.认真制定“一校一品”工作方案。(南区3月15日前完成、北区3月20日前完成),南校区成立“一校一品”建设督导办公室,督促指导南北两区开展创建工作;两校区根据本校区师资、体音美器材、场地等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督导办公室由蔡俊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切实加强“一校一品”工作组织领导。我校成立以校长陈格华任组长;分管校长王剑虹、袁军锋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学校校长陈格华是实施“一校一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办主任为南校区第二责任人,北校区执行校长袁军锋为第二责任人,学校各部门和全体师生要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推动“一校一品”工作的深入开展。

4.确定“一校一品”具体项目。乒乓球、足球、武术、健美操;民乐、管乐、键盘、声乐、戏曲、皮影、书画、手工、语言及棋艺等。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4月-2020年6月)。

1.开展好“一校一品”进课堂活动。开齐开好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一校一品”特色项目融入课堂教学中。(负责人课程开发中心主任:陈春凤)。

2.组织好大课间活动。结合确立的特色项目,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将活动项目普及到每一名学生。(负责人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杨晶)。

3.大力开展课后托管兴趣队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体育艺术兴趣队,积极开展小型、灵活、多样的课外体育艺术活动,形成家委会与学校共同促进的第二课堂,(结合各年级中队晚托活动开设第二课堂进行普及特长活动,形成年级和班级特色,活动时间安排在每个月最后一周周四下午,(负责人课程开发中心副主任:杨丽;校级兴趣队每周二、四晨会时间或午托、晚托时间,保留以前的兴趣队,负责人校办副主任:周立)在此基础上,全校性选拔人才,成立高段体育艺术培优社团,加强对活动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质量,以社团为主,组织各类竞赛和演出活动,把活动推向纵深发展。(活动负责人校办主任:蔡俊)。

4.积极组织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挖掘和运用社会教育资源,以校园文化节及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演出和比赛为契机,以校内艺术特长社团为核心,依托孝感中师、湖北省工程学院艺术院校、武汉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师资为助力,以学校现有的特长教师为主导,积极引进专业师资及辅导员,指导学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校外体育艺术实践活动,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活动负责人校办主任:蔡俊、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杨晶)。

5.定期开展展示评比。两校区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生艺术节活动,通过活动展示、比赛评比,激发学生兴趣,选拔培优深造对象。(活动负责人:一校一品督导办公室成员)。

6.体育艺术“一校一品”学校命名和授牌申报、迎检。做好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创建命名工作,10月前将特色学校名单报县教育局,争创市级艺术“一校一品”示范学校,迎接市教育局每年11月份市级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示范学校检查评估工作。(活动负责人校办主任:蔡俊、分管业务校长:王剑虹)。

(三)总结推广阶段(2020年9-12月)。

1.组织开展优秀案例评比。认真总结我校体育艺术“一校一品”工作,不断优化,形成优秀案例,参加全市体育艺术“一校一品”优秀案例评比。

2.参加现场推进会。参加拟于2020年10月,在“一校一品”工作开展较好的县(市、区)召开全市中小学体育艺术“一校一品”工作推进会,准备经验交流和特色活动展示资料。

3.邀请艺术专家指导。拟于2020年下半年邀请各级专家团队,对我校体育艺术“一校一品”工作进行现场指导,进一步推动我校体育艺术“一校一品”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师资建设。将两校区体育、音乐、美术等具有特长的教师登记造册,了解全校教师具备的体育艺术特长,在校内外大力开展专业培训,满足“一校一品”项目师资需求。(负责人:蔡俊)。

(二)保障活动经费。我校将“一校一品”工作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保障师资培训、场地建设、器材配备、活动组织等工作开展(五号楼为体育艺术楼),教学楼六楼以上为艺术活动辅助活动点,四号楼多功能室为艺术展示点。(负责人:陈建军)。

(三)强化督导评估。我校将体育艺术“一校一品”工作纳入素质教育、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每年开展督导检查与评估,对形成“一班一品”或“一级一品”及“一校一品”工作有特殊贡献的年级、班级及老师予以通报表扬。(负责人:一校一品督导办公室相关成员)。

(四)强化安全管理。在“一校一品”活动实施过程中,要科学安排,周密部署,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排查活动场地、器材安全隐患,防止意外事件发生。(负责人:蔡俊、杨晶)。

小学劳动课一校一品实施方案

为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目的,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将“校园集体舞”确立为我校“一校一品,一生双爱好”体育特色项目。

1、领导小组。

组长:李宁(中心小学校长)。

副组长:李玉江(教导主任)。

成员:张玉贤张丽李睿。

组员:全体班主任。

实施“校园集体舞”,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小学阶段掌握多种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活动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身体育理念,根据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学校体育锻炼的需要,系统的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内容与方法体系。

(二)、本校“一品牌”

校园集体舞:通过武术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和参与性。

(三)、学生“双爱好”

体育项目:跑步、乒乓球、武术健身拳。

艺术项目:舞蹈、大合唱、剪纸、素描、书法、手工小制作。

(一)一品牌。

1、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大课间活动、早操,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培养兴趣,形成学校品牌,逐步形成特色。

2、举办异程接力竞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参加的兴趣,举办各种竞赛、趣味活动。加强系统训练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3、落实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机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制,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深入推进学生体育锻炼工作,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双爱好。

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课外小组活动的作用,引导和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等艺术活动。引导和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广播体操、冬季长跑、乒乓球、跳绳、等单项体育竞赛和每年一届艺术节活动,扩大文体活动的参与面和普及率。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一到两项体育艺术活动,并逐渐成为终身爱好,形成良好的个性特长。

(一)活动时间:每日早操、大课间、每天下午课外活动为集体活动时间,课间、体育课、活动课为分散活动时间。

(二)、活动参与方式:

1、整班参加项目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活动。

2、兴趣爱好项目,学生自选2个项目(两项须注明首选和次选),并排出活动表,按活动表活动。

(三)、活动评价:

采用才艺展示、组织竞赛等形式推出活动成果。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了解“校园集体舞”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园集体舞”活动。

(二)科学设置基本动作、倡导个性发展。

“校园集体舞”的活动力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认真组织落实、彰显学校特色。

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编制课外活动安排表,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高效。

(四)注重实验研究、确保活动实效。

科研先导,结合实验研究,多出理论成果。

根据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采用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措施。各班班主任为活动的具体带班组织者,体育教师为活动的指导者,领导小组成员为活动的检查者。在每次活动时,要确保既有组织者的全程带班,又有指导者的适时指导,还有检查者的必要督促,以真正提升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1、活动中,组织教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教育,时刻关注学生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偶发事件,重大事件及时汇报。

2、为保证学生进场、退场的安全、有序,加强楼道的安全管理,要在活动前后监督好学生的上下楼梯。

xx年2月-xx年6月:分步训练,基本动作方法达标。

xx年9月-xx年12月:高、中、低段一起训练,整体效果达标。xx年12月:“校园集体舞”特色将成为石峡湾中小小学的亮点活动。

小学劳动课一校一品实施方案

著名的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认为,“特色学校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路,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传统”。根据区教育局关于推进“一校一品”建设的指导意见,我校充分挖掘学校的传统优势,办学理念,坚持“面向本校、来自本校、服务本校”的宗旨,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资源,以积累.运用为突破口,以特色教育和特色学校创建为抓手,致力于做好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工作,特制定如下规划。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针,坚持“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思想,树立文化治校、科研兴校的理念,立足实际,争创特色。结合我校课题《语文数学积累·运用》,办出“发展学生主体,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素质教育”这一特色,真正实现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创新,推进学校特色可持续发展,促进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为了能够将此次活动顺利推进,促进我校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经校委会研究,特成立中心小学“一校一品”工程领导小组:

总负责:张显伟。

具体负责:庄峰、李华、孙伟。

具体操作:陈凯华、王栋、尹作芹、王成岭。

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我校所有工作将以“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为出发点,认真总结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分析和吸收社区优秀文化元素,确定《语文数学积累·运用》为“一校一品”主题,从实际出发对学校的发展给予准确而又有长远意义的文化定位。从而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教养有文化厚度的发展,并实现学校有特色有底蕴可持续发展。

1、为了能够顺利开展这次活动,我校将健全硬件设施,对硬件的发展,要立足于现有资源的发展和创造。充分利用起学校的宣传栏、图书室、走廊、道路张贴学生的有关作品,让学生有视觉上的响应,接着再通过“红领巾”广播站这个媒体让全校师生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积极开展教育活动,老师应辅导工作作为自己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日常工作中,与各方教育力量相互配合。

3、我校将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各项制度,根据发展目标,从各自办学理念出发,进行修改、调整。并且把握舆论导向,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让学生获取心理满足和心理幸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制定《徐庄镇中心小学“一校一品”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部署工作。召开《语文数学积累·运用》活动动员大会,宣传“一校一品”工作的重要意义,让全校师生了解此次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引领全镇小学师生共同行动,积极参与此项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语文、数学教师要求学生搜集名言警句、优美段落、数学趣题、学习体会、学习日记。

(2)开办校级和班级两个层次的读书板报,校级由教师轮流负责,班级由学生自主办报。利用板报交流师生的读书体会,增强学校的读书氛围。

(3)每个班级每月办一期读书手抄报,展示积累内容。报刊规格、名称与内容要符合学生年段特点,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评选。优秀班和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4)开辟校园图书交易市场,让学生以书换书,既增加了学生的读书量,又减少了买书的支出,同时也符合“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读书心理。

每年年终对“一校一品”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各班级教师征集“一校一品”工作的意见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对取得成绩的个人、班级、学校给予表彰,推广富有成效的“一校一品”工作成果。逐渐形成徐庄镇中心小学“一校一品”工作模式。

以上方案将在工作中不断补充修改完善,做好我校的《语文数学积累·运用》工作。

学校“一校一品”特色活动实施方案范文

一、学校概况。

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创建于2012年7月,由原盐城市郭猛中学(创建于1958年)、盐城市郭猛小学(创建于1942年)和四所村小合并重组,异地新建而成,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面向郭猛镇辖区招生。学校占地128.7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6亿多元,建有六栋教学楼共72个教室,36个专用教室,拥有行政综合楼、学生公寓、文体中心等全市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现有62个教学班级,学生2876名,其中小学部43个班级,2078名学生,中学部19个班级,798名学生。在职专任教师174人,其中高、中级教师98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30人。

学校坚持依法治教,注重内涵发展,紧紧围绕“重发展,强管理,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为每个孩子的美好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以“诚信、尚善、自强、共生”为校训,确定了“会学习,会工作、会做人、会生存、会发展、会健体、会审美、会创新”的育人目标,积极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了“崇德、启智、健体、创新”的校风,“修身、敬业、爱生、智行”的教风和“明礼、守纪、求真、博学”的学风。

郭猛实验人以人文底蕴滋教育之根,以和谐发展铸教育之魂,不断打造学校新的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省诗教先进单位”、“省优秀家长学校”、“省平安校园”、“省书法特色学校”、“市红十字示范校”、“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培训基地”、“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初中学校学校体育成绩斐然。

新学校,新起点,郭猛实验人定会抢抓机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整体优化、特色强化、品牌靓化”为办学策略,创先争优,追求卓越,把学校办成一所“人文底蕴丰厚,个性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实验学校。

二、发展优势与不足。

优 势:

(1)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目标明确。

(2)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

(3)学校管理有序,办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声誉日臻上升。

(4)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方法比较成熟,有序有效,成绩斐然。

在实施现代优质教育中,我校深化教学改革,体现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要求和课堂教学模式上实现转变,体现出以学生为本、培养特长和提升能力的特点。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制度,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不 足:

(1)学校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凸现。

(2)缺少体育学科领军人物,优势项目有待进一步培育。

(3)由于地处农村,教育教学资源较匮乏,信息较闭塞,教师课堂教学手段略显单一,教学方法还未完全摆脱传统模式的影响,教学创新思维和教学效率有待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4)由于生源基础薄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全面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目的。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将“空竹”确立为我校“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

1、关于“空竹”运动及开展的意义 对于如何使学校的体育活动更好地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势需要,并成为我校的特色,必须做出明确的选择。经过校长室与体育教研组的商量讨论,我们将空竹项目作为学校的特色运动而逐步地加以普及推广。这一特色活动理念的形成主要基于两种考虑。 首先,空竹运动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有着及其久远的历史,同时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 其次,空竹运动是一项操作简便、趣味性较强、十分吸引人的新颖运动项目,同时它也是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它内容丰富多彩、动作形式多样。空竹运动一般对场地要求不高,由于灵活多变、操作方便、设施简单等特点受到了在校学生的欢迎。

2、我校开展的条件:  首先,学校领导一直以来大力支持体育工作开展,并非常重视师生体质健康,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其次是学校“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中已经在七年级开展有抖空竹的活动项目,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和课余活动时对抖空竹都十分喜爱和熟悉,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学校还有一批充满活力的体育教师队伍,将十分有利于今后的空竹运动的普及与推广。

三、我校开展该项活动的预期设想。

特色项目确立后我们设想将学生分为三个学习段: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根据各学习段学生年龄、运动能力的不同特点,设置训练计划与方案,确保他们既能得到合理的体能与技巧锻炼。抖空竹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两项。规定动作有起势、倒杆、上下翻飞、左绕线、右绕线;右外抛、左外抛;左横摆、右横摆;左望月、右望月;打杆捞月十二个;自选动作拉月、前大回环、后大回环、前回环、钓鱼、盘丝六个动作。七年级学习段的学生要学会抖空竹规定动作五个以上。八、九年级段的学生在学会抖空竹的全部规定动作掌握的基础上,要掌握二个以上自选动作,在进行规定动作教学的基础上,要积极组织开展班级、年级的空竹比赛。现将七年级作为学校开展空竹运动项目的各学习段教学的试点,一周3节体育课中1节课为空竹必修项目的教学和训练,并参加基础年级学期结束体育考试。每周二、四下午体育活动安排为空竹项目的活动,以达到全校师生人人喜爱、人人参与,逐步形成具备集体展演的水平,从而成为学校特色。

四、保障措施。

组长:梁德荣。

副组长:刘瑞祥 吴云。

3、时间保证:大课间、晚练及开设空竹课。

4、经费保障:每学年用于采购器材、聘请专业教练指导,开展比赛活动的经费预算为三万元。

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

2014年5月。

班级。

场地。

协助教师。

课时(次)。

指导教师。

行政监督。

七(1)班。

田径场。

李国亚。

周五(5)。

孙勇。

政教处。

体艺组。

七(2)班。

董燕。

周三(5)。

吴建权。

七(3)班。

孙勇。

周五(4)。

孙勇。

七(4)班。

孙振东。

周二(5)。

刘江。

七(5)班。

戴晓军。

周三(6)。

吴建权。

七(6)班。

孙建森。

周一(4)。

刘江。

七(7)班。

蒋明瑶。

周四(7)。

刘江。

1、各班具体活动位置以场地标志为准。

2、课时(次)为体育老师每周规定授课时数,学校政教处、

体艺组负责监查记载。

3、练习时间:每周二、四活动课(15:35--16:05)。听音乐后各班组织好队伍直接前往练习场地。

4、各班主任和协助教师必须准时到达场地,辅导学生练习,做好安全监控工作。政教处负责考勤登记。

5、鼓励学生认真练习,本学期将举行班级空竹考试、比赛。

学校“一校一品”特色活动实施方案

文化要繁荣,教育要引领,素质教育一直是温江教育统揽全局的思想。2011年来,温江教育提出要“把加快实施均衡教育基础设施提升与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校园相结合”,引导学校全面分析、深入研究本校实际,找准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努力打造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特色和亮点。这也是推动课程改革纵向深入,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引导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内涵发展之路的需要,更是提高综合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一校一品”建设是指,每所学校结合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全校师生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实践,在内部管理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显著影响力与示范效应的成功模式与经验。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千校一面”、“万生一面”的发展状况已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特色兴校”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源远流长的鱼凫文化是古蜀人从原始部落向文明时代演绎进程中蕴育而生的本土文化,是古蜀农耕文明的典型体现。鱼凫王在带领先民耕作、打渔、治水等活动中所形成的朴实、勤奋、智慧、创新精神至今仍为我们引以为豪。万春学校地处4000多年前鱼凫文明发源地的核心区域,深受鱼凫文化感染。学校秉承“开拓、勇敢、勤劳、朴实、创新、开明”的鱼凫精神,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明确了“弘扬鱼凫文明,植根田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凸显艺体优势”的现代化田园学校的发展方向。

2009年以来,按照区纪委、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将万春学校拟定为“成都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并将在校园廉政文化景观的打造上大力支持,学校也主动争取,抓住机遇借势而上。2011年8月,学校领导班子结合温江区提出的“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校园”工作,经过磋商决定:依托历史文化优势,挖掘自身传统文化中的特色元素,让鱼凫文化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鱼凫文明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以“鱼田园”为理念,作为校园文化的嫁接点,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让孩子在文化中学会传承,让学校在开拓中求得发展。

确立了创建“一校一品”的工作思路以后,学校安排德育处全权负责该项目的方案策划、规划送审、文案制定、效果设计、工程施工、验收汇报。对于鱼凫文化、廉政文化、校园景观,我们了解的不是很多,有些东西尚在文稿阶段,学校组织语文、历史、美术等精英教师组成创作智囊团,成立了文字创作组、书画创作组、工艺设计组等,大家群策群力分工负责。工作组多次向分管领导汇报学校设计方案、景观样稿,征求指导意见。文字和景观方案经过反复修改后,经区纪委、教育局审查通过,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施工,打造形成了清新、自然、古朴、悠远的环境氛围,校园文化景观形成了“四点一线”的格局。

点一:鱼凫浮雕。有两块巨幅墙浮雕“鱼凫开疆图”、“文明之光图”,这些浮雕中被意化的形象,静静地诉说着古蜀先辈们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建设家园和开创古蜀文明时的艰辛与壮美,时刻提醒着师生肩负着传承文明、开拓奋进的历史使命。六块地浮雕分别叫“鱼凫迁徙图”、“鱼凫称王图”、“渔农并举图”、“鱼凫躬耕图”、“封树定界图”、“鱼凫禅让图”。这一组浮雕,以不断发展进步的文明为线索,镌以图文并茂的典故,提炼出“勤勉、博学、传承、开拓”的校训。

点二:鱼凫故事。在“蝉鸣白杨”处,设置了“鱼凫称王”、“封树定界”、“渔农并举”、“田于湔山”四个鱼凫传说故事,并在旁边设置了条凳,让师生可以边休憩边赏读,感悟到先民无私无畏、开拓创新、奋发图强、天道酬勤的精神。

点三:清风绿廊。作为开展廉政文化活动主场地,设置了对联、条凳、可更换内容的精致橱窗。“勤奋作学问,清白做正人”;“勤奋求学莫怕千般劳苦,春风化雨润育万树花香”——引领全体教师“勤勉正直、廉洁从教”,有正义感和责任感;培养孩子“知耻养廉、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点四:鱼凫“五字诀”。在“银杏得诚”处、银杏大道旁雕刻了鱼凫“五字诀”。近年,温江区围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现代优秀素质的青少年,提出“健、勇、智、诚、孝”学生成长五字要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将鱼凫文化与培养目标有机结合,用生动的鱼凫故事来启迪培养学生。

健——“鱼凫躬耕”。体魄强健、思想健康、人格健全,是做人的追求。学校以足球、长跑、太极操等体育传统项目开展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生活每一天,坚持开展阳光体育锻炼。

勇——“鳖灵治水”。机智勇敢、奋勇当先、见义勇为,是拼搏上进的精神风范,也是当今时代的呼唤和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通过主题班队会、运动会、班级专题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主人翁意识。

智——“漂木救城”。足智多谋、智勇双全、聪明才智,是历来学校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有效活动”为主线,以创新思维竞赛、科技实践活动为拓展,实现学生特长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学校艺术氛围。

诚——“杜宇化鹃”。诚实守信、以诚相待,精诚团结,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学校作为成都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积极开展诚实守信教育。

孝——“木碗启孝”。寸草春晖、忠孝两全,百善孝为先,流传千古的古语,传承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孝文化。

“一线”即环形文化绿道,道路以树命名,即“蝉鸣白杨”、“杨柳醉春”、“银杏得诚”、“绿樟留香”。温江素以花木之乡而闻名海内外,学校借助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以花的醇香、草的坚韧、木的挺拔,借用花木文化体现出高雅的意境,为每个班级和办公室提炼命名,进而形成各具内涵的班级和办公室文化特色。并在各树种上悬挂具有人文气息的诗词,让田园气息更加充盈校园。

2011年11月经成都市教育局专家组检查验收通过,12月成都市纪委办公厅下文:万春学校被评为全市第一批77个“成都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之一。

“千年鱼凫尽显古蜀神韵,万柳迎春更看桃李芬芳”,我校积极主动地创造素质教育实践的特色和亮点,在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校园建设中,发展模式已初步显现,成为地域文化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实践活动,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一校一品”建设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校师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理念的体现,所以,必须依靠全体师生,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才能将学校的理念转换成行动,才能使“一校一品”创建工作再优化;其次,“一校一品”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活动要不断推进,特色亦要不断创建,但是特色项目的拓展,活动内容的提高,形成鲜明办学风格工作的进程还要开拓进取;三是随着“一校一品”活动层次的递升,经费投入将剧增,学校专项经费不足会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将会日益显露。这三点是我校今后进一步深化“一校一品”创建工作的瓶颈,也是深化“一校一品”创建工作的动力。继续推进“一校一品”创建工作更需要机制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运作。在“一校一品”特色校园建设过程中,还要提高重视程度,建立相应的领导、管理、学习机制,在选择策划、组织实施和巩固提高等环节科学规划,扎实运作,要做到三个突出(提升特色创建内涵、注重创建过程方法、实现创建群体参与),三个严抓(抓师资建设、抓特色活动、抓校本课程)。以“一校一品”特色校园建设为突破口,抓学校质量的提高,抓规范办学的全面落实,要给特色学校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还要给教师和学生搭建展示成果的机会和舞台,进行集体的攻关和成果的分享,要围绕特色校园建设形成的经验,做好相关成果的物化和推广工作。

二是诊断校情,找准特色。在全校开展“一校一品”特色校园创建活动中,要深化“一校一品”特色校园课题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认真挖掘自身资源和总结前阶段特色校园建设活动的亮点,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在厘定、辨识、对比的基础上确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优势项目或主题。

三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组织人员,研究课题成果,合理规划制定贴近老师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一校一品”衍生活动方案。形成本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理论体系,制定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活跃、文化底蕴深厚、管理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

创建“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是一个长期积淀、发展、扬弃和创新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学习,勇于实践,探索特色学校创建的新途径,要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把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逐渐引向深入。

学校“一校一品”特色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目的。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将“毽球”确立为我校“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

1、关于“毽球”运动及开展的意义。

对于如何使学校的体育活动更好地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势需要,并成为我校的特色,必须做出明确的选择。经过学校行政与体育教研组的商量讨论,我们将毽球项目作为学校的特色运动而逐步地加以普及推广。这一特色活动理念的形成主要基于两种考虑。

首先,毽球运动俗称“踢毽子”,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由古代蹴鞠运动演变而成,踢毽子起源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有着及其久远的历史,同时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毽球活动自身有着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对骨骼和肌肉的血液供应,使骨骼和肌肉获得比平时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跑、跳、踢等动作还能对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产生全面、良好的机械刺激,为造骨过程和肌肉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等诸多特点,十分适合在小学生中开展。

其次,毽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强、十分吸引人的新颖比赛项目,同时它也是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它动作丰富多彩,有前踢、后踢、内踢、外踢、凌空踢,还可以用头顶、胸、腹、腿触毽调整。毽球运动一般在羽毛球场上进行,由于灵活多变、运动杀伤力小、设施简单等特点受到了在校学生的欢迎。

2、我校开展的条件:

首先,学校领导一直以来大力支持体育工作开展,并非常重视师生体质健康,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其次是学校“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中已经在一至五年级开展有踢毽子的活动项目,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和课余活动时对踢毽子都十分喜爱和熟悉,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学校还有一批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队伍,将十分有利于今后的毽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

特色项目确立后我们设想将学生分为两个学习段: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根据各学习段学生年龄、运动能力的不同特点,设置训练计划与方案,确保他们既能得到合理的体能与技巧锻炼。花毽即花样踢毽,是毽球运动中的一种,分规定动作赛和自选动作赛两项。规定动作有盘踢、磕踢、落、上头、高低交替踢6个套路。高一年级学习段的学生要学会踢毽子的个人技术动作(脚内侧踢(盘踢)、脚外侧踢(拐踢)、膝盖踢(磕踢)、脚背正面踢(绷踢)是四种基本的踢法)。高二、高三年级段的学生在踢毽子的个人技术动作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进行拐踢、双拐对踢、盘拐互换踢、磕踢、盘磕拐互换、定时踢、围踢的内容训练,组织开展班级、年级的毽球比赛。现将一(2)班、二(2)班、三(2)班作为学校开展毽球运动项目的各学习段教学的试点,一周2节体育课中1节课为毽球修项目的教学和训练,“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安排为毽球项目的活动,以达到全校师生人人喜爱、人人参与,逐步形成具备集体展演的水平,从而成为学校特色。

组长:

副组长:

2、教练组成员:

3、时间保证:大课间、晚练及开设键球课。

4、经费保障:每学年用于采购器材、聘请专业教练指导,开展比赛活动的经费预算为三万元。

学校“一校一品”特色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教育改革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学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党建工作,推进党建带校建、党建带家建工作,促进党风、校风、家风明显转变,根据市教育局李明昌书记调研息烽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培养永小师生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永远感党恩、永远干好党的教育,家校共育红心一代”为主题,特制定本方案。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为标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融入学校各项工作,助推学校发展,努力打造“党建+”党建模式。二、工作目标(“三个一”目标)1.树一面旗帜:树好党员先锋模范这面旗帜。2.建一座桥梁:搭建好家庭——学校这座桥梁。3.育一代新人:家校共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以抓党建带校建、抓党建带家建,从而促进党风、校风、家风转变。1. (一)以抓党建带校建、抓党建带家建,从而促进党风、校风、家风转变。1.党建带校党建带校建。学校一切工作都是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学校党支部要为学校一切工作做好服务保障。(1)抓党建促管理。学校党支部坚持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责任化。(责任单位:党支部、校长室、办公室)(2)抓党建促教育教学。加强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教职工政治思想觉悟、师德修养、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教职工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争做“四有好老师”,提升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潜心教书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责任单位:党支部、教导处)(3)抓党建促德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容德”教育为核心,加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强化《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永靖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培育“红心一代”。(责任单位:党支部、思教处)(4)抓党建带群团。增强教职工主人翁意识,通过教代会、座谈会等形式,让教职工主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自觉融入学校集体,主动投身学校发展,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努力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增强学生小主人意识行为,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建设、管理、教育、引领、监督作用,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党支部、工会、大队部)(二)以抓党建带家建,促进家风家教明显好转,推进家校共育一代新人目标达成。1.依托新华社区党委政府,办好家长学校。分门别类组织家长学习、培训,提升家长知识素质,提高家长思想认识,促进家风家教。(责任单位:党支部、思教处)2.学校党建引领家庭教育,共同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统筹规划,做好家长参与的开学典礼、散学典礼、开学家长会、期中家长会、专题家长培训会、“六.一”儿童节、少代会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宗旨,明确教育方向,教育学生健康成长。(责任单位:思教处、办公室)3.挖掘家庭教育资源,搭建家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各班摸排统计具有教育特长的家长,将热心奉献教育事业的特长家长请进来,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安排特长家长定期进入班级或社团,为学生开展一些特别的教育。(责任单位:思教处、工会、大队部)4.成立家长委员会,传递教育正能量和教育好声音。学校、班级分别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了解学校办学情况,收集家长、社会对学校意见建议,监督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参与学校涉及学生利益的事项研讨和决策,宣传教育正能量,传递教育好声音。(责任单位:校长室、思教处)(三)以“5+5”教育提升工程为抓手,培育“红心一代”。

1.以“两认一同”(一二年级学生“认识”;三四五六年级学生“认知”;教职工“认同”)为平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党的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责任单位:党支部、校长室)。

2.以百年“永靖”文化“静”“净”“进”“竟”“敬”为切入点,培育学生文明素养。(责任单位:大队部)。

3.以“5+5”(五项基本技能、五个核心素养)教育提升工程为抓手,训练学生核心素养。

(1)5项过关。学生在永小六年学习,必须具备五项基本技能,即:拼音过关、计算过关、书写过关、阅读过关、体育过关。(责任单位:教导处)。

(2)5个核心素养。永小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在永小六年学习生活时间,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即一流的品格、一个好的兴趣、一生好的习惯、一项好的技能和一种好的思维。(责任单位:校长室、教导处)。

4.开展“红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培育“红心一代”。学生在一、二、三年级,要学会:唱十首红歌,讲十个红色故事,读十本红色书籍。四、五、六年级学生,要学会:看十部爱党爱国的影片或小说,写十篇颂党颂国的文章或诗歌,参加一次爱党爱国演讲或宣誓。(责任单位:党支部、教导处、思教处)。

成立永靖小学加强党建工作推进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

1.组长:曾忠武(支书、校长),全面负责加强党建工作推进家校共育工作。

2.副组长:唐乐音(副支书、副校长)、陈才毅(副校长),协助组长负责加强党建工作推进家校共育工作的统筹安排、组织实施。

3.成员:钟志军(思教主任)、杨生萍(教导主任)、彭祖武(总务主任)、倪帮勇(工会主席)、马丽娜(大队辅导员),分块负责加强党建工作推进家校共育工作的实施并督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建德育处,由唐乐音同志具体负责方案的起草、工作安排、检查督导、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1.2018年11月,启动、研讨并制定实施方案。

2.2018年12月,落实责任分工,各部门拟定各块具体详细的实施计划。

3.2019年3月起,按计划实施。

4.2019年5月,召开汇报研讨会。

5.2019年7月,召开半年小结会。

6.2019年12月,进行实施总结。

7.2020年3月,继续实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