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体育教学研究论文范文(18篇)

时间:2023-12-13 15:00:57 作者:灵魂曲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扩大自己的写作视野,了解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源泉,通过仔细研究范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素养。

偏远地方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研究论文

摘要: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是其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初中体育教学是学校开展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载体。初中学校要建立起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教学理念,采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程的设置,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以及初中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使得初中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不能发挥。因此,对初中体育教学现存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现存问题解决对策。

体育课是初中学习阶段一项基本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身心健康。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体育与德育、智育三足鼎立,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相比,体育课对学生们来说是“一育”,而非“一科”。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一育”的重要性远不如“一科”,甚至可以取而代之。现阶段,大部分老师、家长及学生都将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作为主要科目学习,不重视体育课,导致很多初中生缺乏体育锻炼,因此,我国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肥胖率、近视率正在逐年增加,我国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体育的程度。

学校体育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1]就我国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来看很多初中学校达不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还存在很多问题,有来自学校的、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本人的原因。

1.1学校、教师方面的问题。

(1)初中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足。体育现在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初中学校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改变。[2]学校领导以及部分教师仍将体育课作为副科,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甚至为了提高学生“主科”学习成绩随意取消体育课,这种做法可能不仅不会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会使学生体质下降,精神状态不佳,长此以往,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与此同时,学校以及教师对体育不重视会慢慢使学生丧失体育课学习的兴趣,觉得体育课可有可无,越来越不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展开,使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下降。

(2)初中体育教学方法规范性不足。[3]体育教学方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取得何种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在,“放羊式”教学方法仍是大部分学校和大多数体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一不能满足体育学科的教学要求,二不能使学生投入到体育课中。这种自由活动的体育课会使学生产生体育课不重要的想法,严重者还会造成师生关系不合等问题。

(3)初中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创新性不足。受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传统的体育课堂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体育教师单纯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一味的讲解,学生则是机械被动接受,缺乏实践,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能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另外,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参与身体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使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严重下降,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得不到培养与发展,造成体育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4)初中体育教学缺乏科学评价。目前中学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很多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缺少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导致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如何,使得学生没办法进一步进行反思、改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的缺失。

1.2初中生方面的问题。

初中阶段基本涵盖了学生们的青春期与叛逆期,这时,学生们各方面意志品格还未完全形成,因此容易受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可能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初中生意志品质薄弱。我国现在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使现在的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娇生惯养的他们几乎承受不了任何挫折与打击。在顺利时他们得意忘形;遇到挫折时手足无措、萎靡不振;悲哀时的时候更是自暴自弃。这种薄弱的意志品质极易让初中生产生消极情绪,不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影响较大。

(2)初中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太过宠溺,使孩子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处理各种问题的习惯。因此,初中生中普遍存在个人主义思想,他们不愿参加班级集体活动,遇事自私自利,不为他人着想,长此以往,会对初中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3)初中生自理自律能力较差。孩子到了初中阶段已经开始慢慢具有独立意识,但是这点独立意识还不足以支撑他们自理自律,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律性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情况。另外,初中阶段处于青春期,初中生往往存在逆反心理,情绪更是容易起伏不定。

(4)缺乏果断性。初中生处理事情往往不够果断,不能迅速地作出决定;事情发生变化时,不能够随机应变,因此往往失去最佳时机。

(5)初中生易受网络时代的影响。大数据时代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让人们可以“不出家门可知天下事”,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媒体为吸引眼球,扭曲事实,虚假报道;各种各样的影视资源让初中生异想天开,试图坐享其成;网络游戏的广泛传播,使初中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同时游戏里面种种场景使初中生发生一些暴力行为。种种危害不容忽视,初中生迫切需要一个安全、干净的生活空间。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课程现在还存在很多问题。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家长、学生的不重视是各种问题出现的源头;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還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初中体育教学难以有效开展;生活环境的改变让出初中生出现意志力薄弱、自理自律能力降低、缺乏决断力等问题。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急需改善。

上至学校领导、各学科教师,下至学生家长、初中生本人,都需加强思想教育,从根本上重视体育课。《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4]因此,学校领导以及各学科教室不得随意取消初中体育课程,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应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

对学生来说,应该首先建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体育课中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学生只有从根本上重视体育才能在体育课上认真配合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前除对应理论学习外,更应重视思想教育。例如:在田径课上,教师可以为同学们讲述“飞人”刘翔的故事,引发大家对体育课的兴趣。

2.2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体育教学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单一教学方法多元化,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以优化教学效果。区别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感受。在课堂上可以灵活运用体育游戏等[5],增加课堂趣味性,引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引发初中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对所学内容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在课堂上不止教授体育技能,而且要向学生传达体育精神,以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6]学生只有喜欢老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默契配合,在体育教学中更是如此,初中体育教师更应如此,与初中生们打成一片,成为朋友,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课堂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真情实感非常重要,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可能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中有感情的上课,并且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例如:在篮球课上,教师首先需要讲解理论基础并进行示范,接下来在练习过程中将学生分组并进行比赛。比赛过程中,体育教师一定要融入到比赛当中,可以是裁判也可以是某小组一员。这样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体育课的学习。

初中生对体育的认知水平并不完全一样,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也有所差异。如果所有人进行统一教学就会出现一部分同学认为课堂学习内容太少,相反还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学习进度太快,因此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体现出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不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尽量做到发扬学生的'优点,弥补学生的不足,从而树立信心,做到全面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理解学生的想法,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进行因材施教。体育课上通常可以采用分组教学,例如根据体能分组、根据内容分组、根据水平分组,根据兴趣爱好分组等分组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例如:在排球课上练习颠球时,可以分为单人颠球区域、双人颠球区域、多人颠球区域以及传球区域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颠球的掌握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练习区域进行学习,以更好地掌握排球颠球技术。

2.5采用创设情景教学方法。

文化课经常需要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其实体育课上也是一样。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设置特定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以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种环境中进一步讲解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更有兴趣,求知欲更强,就会开始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候教师就该出场为学生们解疑答惑,起到启发、鼓励与点拨的作用,最好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6初中体育教学过程要注重评价、反思、改进。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成果展示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课堂上边学习边展示,可以采用集体展示、小组展示、个人展示等方式,同时结合学生自评、小组间互评等对学生上课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回顾课堂内容的过程,通过课堂展示、评价,学生及时检验学习效果,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同时共同反思找出差距,有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不断完善、进步,为下阶段的学习提出新的学习目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意思。例如:体育教师在课上组织小组展示,组间进行交流,各小组依次陈述学习情况,自评本节课学习效果与学习内容?哪一部分掌握较好,还存在哪些不足等等。接下来小组之间互评,通过交流,进一步改进。最后,体育教师对课堂整体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并提出新的学习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情况,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正确的体育思想指导是体育教师实施正确体育教学行为的前提,同时必须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初中体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体育世界快乐的学习,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注意因材施教、适时创设教学情景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当代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初中体育教师应重视教学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努力为初中生创设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学校体育工作条例[eb/ol].

[3]徐丽娟.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坛,(33):2.

[4]教育部網站.学校体育工作条例[eb/ol].

偏远地方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研究论文

一、引言。

传统的体育课堂中,体育老师是课堂的主体,教授普通的体育技能或者只是把体育课当成学生放松的时间,学生兴趣不高或者也把体育课当做一周一次的“玩耍课”。如此一来,教师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也没有学到真正的体育精神,更无法强身健体。作为初中的体育教师,应该摈弃错误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和课堂效率,使学生能真正体会体育精神,强身健体乃至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就如何创新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列举如下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1.兴趣教学法与分层次教学法并存。

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教师才有信心和兴致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体育课中,大部分男生还是很积极,但是部分女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甚至是恐惧,上体育课时紧张,体育活动不积极参与。基于此,我融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兴趣,结合时下比较流行的体育活动,带领学生积极开展体育技能的学习。同时,因为男生和女生的体质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时可把男女生分开,也可把他们分成不同的梯次,对于体能较好的同学,在完成基础任务后,可增加部分教学任务;对于体质弱的女生或者处于生理期的女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可少量分配一些益于身体的活动,逐渐增强其体质,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室外活动和室内多媒体教学结合。

相较于其他学科,体育课程课时不多,在天气较好时,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户外进行活动,一则缓解坐在教室学习的压力,换个学习场所,换个学习心情;二则户外可以与大自然接触,有益身心,强身健体。同时,在天气不支持户外教学时,学生也不愿待在沉闷的体育馆,就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多媒体观看有关体育竞技的视频、奥运会比赛片段、nba或者cba比赛、解读体育竞技精神的`电影等。教师可以讲解各个国家体育发展史,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等,这些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3.游戏教学法与竞技教学法相得益彰。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还可以融入体育游戏,不仅可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更加投入其中。例如,在跳绳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团队玩跳绳,选两个力气较大的男生来摇绳,然后组织小团队,五人或者十人为一组,要全部人一起连跳十次才算完成任务,中间一人中断就算失败,看哪个团队最先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增加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锻炼学生身体,更使学生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个人或群体)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竞技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在其他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团队精神和自己的潜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赛、排球比赛、接力赛等,学生在竞技体育中会忘却个人,融入团队,激发自身潜能,这是比锻炼学生更高层次的教学。将体育游戏和竞技体育相结合,将学生充分带入课堂中,学生能积极完成教学目标,更是乐在其中。初中时期正是学生身体成长的黄金时期,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健康成长责无旁贷。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需要初中体育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多了解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创新初中的体育教学方法的路还很长,需要各位同仁继续努力。以上只是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浅谈几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范美丽,王平安,王守力.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新课标在初中排球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49).

[2]李希涛.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如何实现高效初中体育教学[j].学周刊,,(26):102.

[3]季砚达.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9):246.

偏远地方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研究论文

1、前言。

目前,国内偏远农村的体育课大部分还延续着传统模式。随着学校教育教学不断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暴露出一系列的不适应性。深化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人文教育手段,提倡项目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思维方式,挖掘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目前偏远农村中学统一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突出精心务实,方法多样的设计主线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兴趣。

2、中国传统文化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封建社会的思想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着“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束缚着现代体育的发展,很多家长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课分数高就可以了”。种种思想的形成,导致许多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思进取,满不在乎,绝大多数同学也赞同家长的意见,致使体育学习任务不能顺利完成。

2.1学生因素。

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薄,没有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想法,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农村的孩子认为体育课上只有篮球、足球、排球就可以了,而且他们感到老师嘴里的“一、二、一’’特别的枯燥,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和对身体的练习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差异甚大,他们脑海中的体育课的概念就是玩。

2.2教师因素。

一部分偏远农村的体育教师不是正规的体育院校毕业的,也没有参加过体育函授课,导致了授课水平低,教学方法不科学。另一部分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他们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普遍存在着“放羊式”的教学模式。

3、体育教学创新对农村体育教师的`要求。

3.1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

为了适应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改变农村学生对体育课的新认识,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想,探索出高质量的人才教育规律是我国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根本前提。

3.2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的大脑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事物刺激下,所自觉产生的想要的积极改变事物和欲望。因此,可以说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只有具备强烈意识的人,才能自觉主动的探索和发现问题,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达到改革创新的新目的。

3.3较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利用灵活的科学技术,把握教学速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怎样去解决、怎样去创新,这是体育教师促使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要求。

3.4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

体育教师只有不断的了解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的更新和拓宽自己的体育知识面,使自己具备当代科技与教育发展相适应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使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

4、教学方法创新的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创新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它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的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4.1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便成为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出发点。

4.1.1想象思维。

想象是思维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活动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诱发思考,引导学生想象。比如在教标枪出手动作时身体姿势,可以比作一张拉满弦待发的弓。为说明满弓的道理,教师把一根竹片在弹力的作用下飞出去,而且在不超过竹片最大弹力限度的情况下,竹片弯的越大,弹力越大,小石子飞的越远。这样可以通过想象使学生受到启发。

4.1.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思考。一般正常的体育教学规律是正确的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而在教法上,我们可以有目的从动作的反面和错误动作开始,让学生思考,学生有迫切的解决心理,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比如教“前滚翻”时,教师先用一个方形的木块做滚动实践,当然不会动,这样会总结出人体团身越紧越圆越容易滚动,从而悟出了前滚翻正确的动作原理。

4.1.3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线索,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体育教学方法中,应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如何在学习方法中,探索,引导多项思维。

4.2尝试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中学生好胜心强,对体育课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好这种好奇心和主动性,这是创新人才的心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心理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

4.2.1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照男女高矮的分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4.2.2互帮互助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的安排一部分好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互帮互学,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组织之间互相帮助,技术好的学生对技术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技术较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从而提高了技术好同学的组织教学能力。

4.2.3分层教学的分组形式。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施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4.3尝试情景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有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青少年认识和情感的变化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要求。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将游戏内容帮事化。将游戏过程中的名个障碍改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帮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即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跳”的动作练习,迎合学生的心理喜好。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再运动中掌握运动技巧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目的。

4.4尝试让学生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能够自编内容。比如在游戏中,给每一小组一个胶球,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求每组的学生以小胶球为中心,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已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的游戏。大家经过思考,讨论和选择,创编了:投球得分“,”双腿夹球比快“,”叫号接球“,”击中目标“,”打活动目标“等游戏项目。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发挥”导演“的角色。充分让学生自行创编,全面发挥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对活动形式,方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有困难或游戏活动缺乏新意的小组进行点拨,启动和帮助。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水平和相关经验。

4.5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课常教学创新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常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首先按照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个不同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的解决课堂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4.6实行等级制教学评价,全面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体育课也不例外,实施等级制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分散的精确度变得模糊,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进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围绕了体育的各各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等,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以体育常识,体育素质,运动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得评价。将百分制启用a优秀(90~80)b,良好(75~89),c(中等60~74)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脂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诚恳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4.7用”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通过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教师的多向调控形式体现出来的。”情境”教学法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心理特征和体育教学规律,而且在教学中突出”师范性”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模拟的课堂教学”情境”并有目的的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使其在”学”中”练”,”练”中”教”,”教”中”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个性,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大部分偏远农村的学生是单纯的,体育课的内容是单一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偏远农村体育课的必然趋势.

5.1.2教学方法的创新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

5.1.3无论是教学的改革还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都是物化的,真正使物化提升一个高度的还是,只有”物本化”向”人本位”转化,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自然会实现.

5.2建议。

5.2.1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创新思维。

5.2.2体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何敏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登嵩,体育科研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康长林,快乐体育与体育教学[j]武汉体育学报,;(5):35。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民俗传统体育项目也随之进入人们视角,并将此纳入体育教学当中,形成一种“文化植入式”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传承文化。将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使民俗传统文化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传统文化。本文针对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改革对策,以期为“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教学模式;传承;改革对策。

目前我国许多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正在逐渐消失,淡出人们的视野,采茶舞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保护。实施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就是传承、保护和推广采茶舞的一个重要方式。探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策略,将采茶舞改编成适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将有效地促进采茶舞的传承,也将有效充实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1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笔者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和实践调研,发现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具体来说,第一,采茶舞是一种舞蹈,本身包含了多种肢体动作的展示,可以对舞蹈者的身体素质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而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基于此,将采茶舞融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充实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并且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练习采茶舞可对呼吸系统机能、心血管机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显著提升身体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以及灵敏性、协调性。第二,采茶舞本身是一种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了很多美学特征,如健、力、美等,并包含了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基于此将采茶舞融入到学校体育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采茶舞的习练体验民族文化精神、文化内涵,感受采茶舞中蕴藏的生活气息、地方特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造诣和艺术文化修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第三,在当前采茶舞传承困难的状况下,通过教学改革将采茶舞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地促进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良好传承,对采茶舞的再创造、再发展来说非常有利。

2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原则。

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是极具地方特色的舞蹈类型,其中蕴含了浓厚的地域文化价值观,这是采茶舞真正的核心价值。在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当中,要充分重视采茶舞中核心文化价值的传承,将采茶舞中蕴含的健身娱乐、崇尚劳动、祈福求丰、乐观豁达的民族文化精神充分展示出来,不可“重视了动作而忽视了精神”。在此,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原则总结如下:

2.1遵循民族文化规律。

民俗传统体育项目,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规律,可以说是体育项目和传统文化的融合统一。因此,在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探索中,必须尊重采茶舞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规律,溯本追源、厘清源流、透视逻辑,以体育动作和文化内涵的紧密连接为切入点,达到采茶舞体育教学改革的最佳效果。如此,才能以文化规律、文化内涵作为内核精神,支撑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使采茶舞在体育教学当中“外有形、内有神”,强化文化传承的生命力。

2.2遵循体育锻炼规律。

进行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体育锻炼规律也是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锻炼学生的体魄,将采茶舞运用到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在充分考量其健身功能的基础上,将采茶舞强身健体的效果体现出来,根据先进的人体运动学理论,在采茶舞的力度、幅度、频率等方面做好科学设计,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通过消耗体能,减少身体脂肪量,并有效锻炼身体心肺功能。要合理、灵活控制采茶舞锻炼量,过大会造成身体损伤,而过小则健身效果不足。

2.3植入体育创新元素。

将采茶舞融入到体育教学改革中,一味照搬必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真实的民族传统舞蹈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真实需求是有明显区别的,此时必须以创新促发展,通过创新为采茶舞体育教学改革注入鲜活的动力,在尊重民族传统舞蹈内核精神和外化特征的基础上,对采茶舞进行重新编排,在采茶舞的动作、节奏、伴乐等方面植入新鲜的创新性内容,在采茶舞的习练过程中体现时代精神、时代风貌,迎合学生的审美需求、体育诉求,真正使采茶舞以独特的精神风貌走进校园、走进体育课堂,赢得师生的青睐。

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面向的是学生,面向的是真实的课堂,因此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教学规律。具体来说,要以课堂教学为导向,对采茶舞进行适当改造,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师资力量、场地条件、器材设备、学生年龄层次等,将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模式化、规范化,形成系统性的课程体系、考核体系和操作标准,适当降低舞蹈中特定动作的难度,将采茶舞大众化、简单化,以便采茶舞可以契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需求,并兼顾学生的能力和需求,使采茶舞和体育课堂教学良性结合。

采茶舞是一种民间歌舞载体,而体育教学是成熟现代学校教学内容,二者之间的良好融合,必须讲求方法、讲求策略,基于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特征分析和现代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现提出一些可行的采茶舞体育教学改革策略供参考。

3.1采茶舞文化内核的植入。

对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来说,外在表演形式和内在文化内核是协调统一的,外在表演形式的展示,离不开内在文化内核的支撑,而内在文化内核的体现,又必须以外在动作形式的展示为途径。将采茶舞改革成为适合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采茶舞外在舞蹈形式的改编,更要重视采茶舞内在文化内核的植入。基于采茶舞深厚的区域民族文化内涵,将采茶舞的文化内核提取出来植入到采茶舞的体育教学当中并不困难。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植入采茶舞中的区域民族精神,将采茶舞中体现的乐观豁达、欢乐祥和、坚强勇敢、不懈奋斗的内核精神尽可能地植入到采茶舞的体育教学当中,增强体育教学内容的文化充实度;另一方面,要植入采茶舞中的民族审美观念,通过民族审美观念和现代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将区域民族的舞蹈动作美学文化植入到采茶舞的体育教学当中,使学生可以在体育课堂中真正接触和体验采茶舞中的美学文化,充实学生的美学素养。

3.2采茶舞表演形式的改编。

采茶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表演形式多样,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不同的类型,但综合分析可以发现,采茶舞的表演形式并不适合直接应用到现代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必须对其进行适当、合理的改编。已有实践表明,较好的改编方式就是将采茶舞改编为体育课堂教学当中的健身操,以此将传统采茶舞的表演形式“课堂化”,在健身操已经得到普遍推广的情况下,帮助采茶舞高效地融入到现代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具体来说,将采茶舞改编为体育采茶操,一是要按照有氧运动原理和现代健身操编排原则,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运动强度承受力,将采茶舞中的舞蹈动作进行改编,在表现采茶舞舞蹈动作特征的同时,符合健身操的编排原则,将采茶舞改编为感染力强、适合课堂推广的采茶健身操;二是要做好采茶健身操的配套音乐创作,在创作采茶健身操配套音乐的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地借鉴传统采茶舞的曲调风格,如赣南采茶戏唱腔《送郎调》改编的《十送红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改编案例,在传统采茶舞曲调风格的支撑下,采茶健身操的民族文化内涵将更加能够充分体现,更加能吸引学生的习练兴趣,此外采茶健身操的配套音乐创作也应符合健身操的音乐创作要求,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展现运动的热情与活力。

3.3采茶舞教学策略的制定。

形成完善的教学策略,是实现采茶舞体育教学改革的不可或缺的一步。在植入采茶舞文化内核、改编采茶舞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采茶舞体育教学策略,是达到最佳的采茶舞体育教学改革效果的关键环节。制定采茶舞教学策略,要兼顾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茶舞教学课程设置的系统化、规范化,要在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支撑下,结合采茶舞的难度和体育课程的课时设置,合理安排采茶舞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教学进度、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标准,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采茶舞体育教学课程系统,在此课程系统的规定下实施采茶舞的体育教学工作,促进采茶舞体育教学实现有效、可持续、系统化的改革;二是科学运用情景教学法增强采茶舞体育教学效果,通过民俗文化背景音乐的播放、教学现场的环境布置、多媒体视频和图像的展示等方式,多角度创设生动形象的采茶舞教学情境,营造丰富的.采茶舞文化氛围,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加学生的舞蹈体验,使学生在习练采茶舞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得到身体方面的锻炼,也可以充分感受采茶舞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俗风情;三是重视采茶舞的教学反馈,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目前方兴未艾,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因此必须重视学生对当前采茶舞体育教学方式的反馈,以此为依据结合体育教学开展原则,及时调整采茶舞体育教学改革策略,以良好的改革应变性,获得最佳的采茶舞体育教学改革效果。

3.4采茶舞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将采茶舞融入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采茶舞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体育教学水平以及体育教学改革质量的重要保障。从采茶舞教师的来源来看,各个体育院校是为采茶舞教学输送教师资源的主要阵地,但是在体育院校的课程体系中,采茶舞等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为了确保体育院校所输送的人才能够满足采茶舞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地方体育院校为依托,通过在体育院校设置民俗体育课程,强化相关教材与教法研究,逐步推动采茶舞教学体系的完善。另外,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提升在职体育教师的民族体育知识和民族体育技能至关重要,为此,教育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学校应当合理构建在职教师培训机制,通过组织教师参与采茶舞培训班、研讨会、观摩会,提高教师将采茶舞融入体育教学的能力,确保教师掌握体育改革工作的方向、提升采茶舞教学课程开发的意识,从而实现采茶舞教学与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对接。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实行兼职教师制度,通过对当地文化人才的充分利用,使当地文化人才融入到采茶舞教学以及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当中,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充实采茶舞教师队伍,也有利于提升学校采茶舞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确保采茶舞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基于采茶舞的身体锻炼效果、美学特征、民俗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将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改编植入到体育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且已有实践也证明了可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要重视采茶舞中文化内涵的传承,重视采茶舞中美学特征的体现,也要重视现代体育教学内容的形式要求、设置方式,更要重视从采茶舞教学人才培养、人才培训以及人才引入等方面做好采茶舞教师队伍建设,以实现采茶舞和现代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良性结合,最终实现“帮助采茶舞传承”和“充实体育教学内容”双丰收。

参考文献。

[2]周家金,黄向平,孙庆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探析———以桂东南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4(6):57-61.

偏远地方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研究论文

(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中学)。

摘要:在初中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得到了广大初中教师的关注。对于体育这个学科来说,它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体育知识,还要增强学生的体魄,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主要针对初中体育的创新教学进行探究与分析,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增加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创新教学;兴趣爱好;教学模式。

一、革新思想,培养创新思维。

对于初中体育学科来说,它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感知体育,通过聆听感受体育,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会体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育的快乐,爱上体育,不断改写体育历史,使体育充满活力。体育教学并不是几个简单的运动练习,而是通过体育的知识和动作去了解体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深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掘新的体育领域,打破传统体育思维定式,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新的体育世界。例如,在让学生观看体育赛事等小视频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然后让学生通过视频去慢慢体会,将视频中的一些情节联系起来,这样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行为认知,将视频中的动作和技巧在实际练习中巧妙地运用。因此,想象力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丰富学生思想的重要手段。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之后,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创新性,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因材施教,在求同的基础之上将存异的优势发挥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对于一些能力突出或者是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重点培养,并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在运动训练的时候能够充分地发挥,提高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性,进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创新能力。

二、发展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让学生能够在体育参与过程中进行思考、自主探究与创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应该将基础的体育教学内容作为基本,并将学生的年龄大小、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考虑其中,从而开展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例如,在足球的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做各种动作和技巧,并将其与学生自己的特点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够找到每个学生的长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培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使学生对于体育更加有自信。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中选取正确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活动,类似于跑步接龙或者是体育模仿表演秀。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体育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还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讨论,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创新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发教师与学生发展,培养创新态度。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首先作为核心教育者的教师就要具备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故步自封。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初中体育教师来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都比较守旧,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学,但是很多教师都没有认真地贯彻落实下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面对教学改革有点措手不及,再加上没有什么创新教学的经验,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更是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手。因此,这个时候学校应该加大教学的投资力度,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在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创新能力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学生的现代化体育教学提供条件。另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新,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创新学习态度。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动作不到位或错误的现象,这时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学生,并进行委婉的纠错,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但不会打击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还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充满激情,在体育创新的道路上能够更加积极。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专业知识中,因此,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进行创新教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对体育进行创新与改革,通过体育优势来引导学生,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学。

参考文献:

毛明浩。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模式探究[j]。学周刊,(19)。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按照新课标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处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而课程改革就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因此,首先,作为教育部门的相关领导和学校领导、教师应该自上而下地转变教育思想,扭转重智轻体的教学倾向,真正将德智体美劳贯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其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应该面对全体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应该汲取有关自然主义体育观的精华,将学生的终生受益与体育效益结合起来,树立起一种终身体育的观念。

首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以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为依据,使学生乐意去学、愿意去学,从体育课程中得到快乐。第二,更新和充实体育理论课程的内容。比如小学体育教学应该将体育社会人文学、体育保健学等方面的知识放在教学中,让课程内容设置更加具有实用性,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育要顺利实施就必须要有物质作为保证,如果没有良好的设施条件以及工作环境,任何形式的素质教育,任何的新课标改革都很难顺利实行。

1.4突出课程设置的实效性和手法的多样化。

首先,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育应该采用能动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次,学校应该通过课程改革增加课程的开设次数,并且开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下辅导班,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以一种最放松的心态参与体育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方式而绝非仅仅是教学内容学习的一部分。

1.5构建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体育测评标准。

任何教育制度的改革要贯彻到底,得到良好效果,必须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考评制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改革的初衷,否则,任何的改革措施都将是一种形式化的口号宣传。

2.1新课标下,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标下,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提法,有人认为,学生是“主角”,而教师则是“配角”,也有人认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还有人认为学生是“上帝”,而教师是“商家”。上述对于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定位实际上反映了其对于“学生主体性”这一教育理念的片面理解。其实,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到的是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在生动的课堂上获得知识。比如在二年级体育教学中,有关于练习学生合作精神的活动。教师设计以下对话:师:同学们,你们好!大家旅行都去过什么地方啊?学生回答。师:那么我们大家一起开火车去一个神奇的地方,好不好。生:好啊。然后给学生介绍游戏规则,组织学生合作跑。教师在活动结束之后对学生的合作精神予以表扬,并鼓励学生自己说出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人犯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引导者,而且还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帮助学生获得积极心态,迎接挑战。

2.2组织开放式教学。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让课堂变得有气氛,有目标。过去的体育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要学生步伐一致,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在新课标要求下,对于学生健康以及情感要求更加具体化,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活跃思想、张扬生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3优化教学过程。

2.3.1感悟体验教学法。

教学中应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融入小谜语、小新闻、小竞赛以及小奖励等。这样不仅可以加大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够使体育教学变得愉快。例如,在对五年级小学生进行跳远指导的时候,可以引入乌龟赛跑的`故事,将这个故事稍加改进,告诉同学赛跑的时候遇到了一条河,以此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体验式的教学中获得乐趣,获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一种乐观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2.3.2情境教学法。

好的氛围会给人带来好的心情,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情感共鸣,最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结合时事,也可以结合故事,通过一定的实物途径,帮助学生以情境的方式理解教材内容,从深层次提升其对体育精神的理解。

2.4新课标下,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标要求对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力、学习态度、知识技能、合作精神等都方面进行很合理、全面、公正的评价。由于学生主体性的差异,所以应该建立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教师采用随堂评价、学生互评、自评方式,使教学氛围融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的另一层面的意思是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样就能够通过这样的形式改进教师的教学。新课标下,教学活动的评价是双向的,是从师生对立关系转向统一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最为重要的还要通过课程的开展来塑造学生的个性,进而达到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养成习惯、如何创新,促使学生具有强壮身体的同时,也具有优秀的灵魂。

偏远地方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研究论文

摘要:体育教育教学的优化与调整,是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强调以快乐体育为导向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该文分析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构建意义,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激发学生体育动机、制定教学目标与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等方面,阐述了新课改下初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推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体育是新课改下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是践行“生本”理念,深化初中教改的集中体现。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教学的创新驱动。以快乐体育为导向,构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契合了体育课程发展要求,迎合了初中生个性发展需求,是深化初中体育教改的重要举措[1]。因此,如何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是初中体育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文立足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具体阐述了新课改下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是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求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以快乐体育为导向下初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契合了体育课程特点,也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创造力良好的内部环境。特别是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因此,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深化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1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以生为本,构建开放式多元化体育教学,是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1]。以快乐体育为导向,构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创新传统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的有效之举。首先,快乐体育教学突出“生本”理念下体育课程的转变,以“快乐+趣味+运动”的方式,呈现更加多元化的体育课程,契合初中生个性发展需求;其次,体育教学强调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是基于身心健康的积极参与,是以强身健体、寓教于乐、有效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构建;再次,快乐体育转变了传统教学理念,体育教学功能多样化,体育教学不再是固化的“体育技术”教学,而更多是以增强学生的体能为教学主体,进而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形成开放式、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形态[2]。

1.2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以改促教,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获得快乐、学习体育知识。因此,在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教学模式创新,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体育”的方式,为体育课堂教学搭建平台,盘活僵化、单一的体育教学。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缺乏“快乐”元素,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是享受运动所带来的乐趣,而是疲于应付的消极心态[3]。这就要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转变传统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上建立起“快乐体育”的思想认识,并从中获得体育运动的乐趣,将“体育+强身健体+身心健康”紧密结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迈入新阶段,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应以“快乐体育”为导向,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构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突出“生本”理念践行,进而实现有效体育教学。快乐体育教学的重点,是培育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体育动机,进而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之下,将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动机,进一步培育,让学生从中获得快乐[3]。

2.1践行“生本”理念,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学形态的多元化构建。因此,快乐体育教学以“快乐”为元素,以学生趣味体育、快乐体育为核心,实现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体育活动,而是基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盘活体育课堂。成功教学法、快乐教学法,都是初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有效方法。首先,快乐教学法。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强调体育教学一是要践行课程标准、落实体育精神,在教学中添加“快乐”元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并在快乐中学习体育技能、锻炼身心健康[4];二是这样形态下的体育教学,消除了学生对体育的厌烦心理,而是以积极快乐的心态投入其中。其次,成功教学方法。中学生个性要强,能动性强,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如何构建激励,促使学生在快乐体育中获得“成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关心学生,构建和谐、互尊的师生关系。

2.2立足有效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动机。

动机是形成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有效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动机是关键。教师在对学生体育动机的激励中,一是要通过奖惩手段,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心态;二是注重情感引导,让学生在体育动机促使之中,感受体育挑战所带来的“乐趣”,享受体育所带来的快乐,这样的体育动机,无疑是积极有益的。

2.3优化教与学,制订教学目标与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展的重要基础。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制订,应做到:(1)立足教学实际,契合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制订有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而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的体育课堂充满乐趣,有自己的体育乐趣,有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2)教学内容的制订应紧扣课程教学大纲,选择好教与学的切入口[5]。一方面,教学内容应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强调教学内容的完备性、有效性;另一方面,医学生兴趣、爱好为导向,创设多样化体育活动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

2.4创新教学形式,搭建开放式教学环境。

快乐体育教学体现出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形态,这就要求教学形式的创新,以更好搭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推进教学开展。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教学形式的选择多样化,有以体育游戏为主的体育教学,也有以音乐、舞蹈为主的体育教学,这要求教师的灵活选择、创新构建,契合快乐体育教学模式。首先,以“音乐”为主,构建快乐体育教学。单调的体育课堂,难以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要求体育教学的构建,可以添加“音乐”,通过音乐的激情、节奏与韵律,带动学生体育活动,进而更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5]。其次,以“游戏”为主,构建快乐体育教学。游戏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元素,更是构建快乐体育的重要基础。通过体育游戏,盘活体育课堂,让学生在跑步、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游戏活动的带动下,享受体育活动中的乐趣,并从中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3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不是僵化的项目运动,也不是单一的体育技能,其更多地是让体育带给学生快乐,培养学生体育动机、体育兴趣,进而形成积极有益的思想态度。初中体育教学着力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构建,是对传统教学的优化与创新,突出“生本”理念践行,强调多元化、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志刚.当前形势下体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j].体育博览,2011(13):38.

[2]董霞,陈毅娟.以快乐体育为导向的大学体育教育实践[j].青年与社会,2013(5):141.

[3]吴燕.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创新模式应用策略[j].文理导航,2013(8):69.

[4]秦建军,李俊华.快乐体育创建初中体育教学新模式[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6):78.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高峰阶段,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快速成长,高质量的体育学习能促进学生骨骼发育、增强体质,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发泄渠道,有效舒缓学生的不良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巨大的辅助作用。而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各类田径运动学习为主,学习过程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将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能有效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环境下进行体育学习,既达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体育游戏的类型。

常见的体育游戏有很多种,根据其特征大致划分为四类。一是趣味型,这类游戏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游戏形式开放,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感。二是情节型,将某一主题或故事内容贯穿整个游戏过程,如“龟兔赛跑”“老鹰抓小鸡”等,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游戏。这类游戏一般有着严格的规则要求,主要训练学生的策略思维。三是教育型,将某一教学目标,尤其是思想品德内容放置在体育游戏当中,通过游戏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品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四是益智型,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这类游戏一般较为开放,只有游戏目标而不限定游戏过程,任由学生自我发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般来说,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游戏都具有高度综合性,具有上述四类游戏的两种或多种特征。体育游戏一直在不断丰富,不断发展,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发展游戏内容,使其更符合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游戏的选取。

体育游戏是教学行为,教师选取体育游戏要经过多方面思量,既要保证体育游戏生动、新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增强学生体质,达到相关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教学目标。体育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为特定教学目标所服务,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其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大致可分为两类,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竞技性较强的游戏;而对于偏安静的学生,教师可以选取具有艺术性、益智型游戏,教师既要做到大范围统一,方便教学,又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游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提升。最后,体育游戏要具有一定内涵,包括思想性、趣味性,学生能通过游戏过程得到感悟或体会,实现拓展提高。例如在学习羽毛球双打时,教学活动涉及分组、配合、对抗等多方面教学内容,学生搭档之间的磨合往往是教学难点,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两人三足跑”,既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又训练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耐力。体育游戏的选取是体育游戏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全方面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个体潜力。

三、体育游戏的运用。

1.在课堂导入阶段应用传统体育课上“万年不变”的慢跑或热身操缺乏新意,严重降低学生的上课热情,尤其是热身操部分,学生存在动作不到位、偷懒等现象,难以达到预期热身的目的。教师可以将雄鸡斗架、象形追赶等游戏运用到课前热身当中,转变以往单调、枯燥的课前热身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2.在技能学习阶段应用技能学习往往要靠反复训练,在长期学习中,小学生需要忍耐枯燥的动作练习,不断纠正、不断提升。而运用体育游戏,能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投入度。例如在学习乒乓球发球时,初学者很难将动作做到位,更不用说将球发到指定位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发球比赛,从发球姿势、运动路线等多种方式评判学生,对得分较低的学生采取一个小的'惩罚措施,如唱一首歌、慢跑一千米等。通过抓住学生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四、恰当的评价。

合适的评价机制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体育游戏同样要有健全的评价机制。首先是教师评价学生,在评价中既要指出学生的优点及展现的发展潜力,又要揭示学生的短处,给予相关发展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是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要不定期听取学生对相关教学活动的评价,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予以补救,提高教学质量。只有通过不断评价与反思,总结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优势,使得教学效率最大化。结语体育游戏的引入改变了传统体育课堂方法落后的教学状态,让体育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学生对体育学习更感兴趣。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上四点关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开展建议,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打造高效、趣味的体育课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2]何仕媛.素质教育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方法探析[j].速读旬刊,2015(6).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上文提高教育资源分为教师资源、设备资源和财力资源,在这三种资源开发下,高校体育教学奖如何进行改革,下文将着重论述。(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离不开教育资源,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下,体育教学改革将如何发展,其教师资源始终摆在首要位置,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所以,若想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全方面的改革,首先就要对教师进行培养,将教师资源开发作为首要的、长期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来说,高校需要建立一支完善的体育教师队伍,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合作,开展工作交流活动来促进双方的合作和交流。要从人力资源发展的角度上去探讨高校体育教学研究,除了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之外,更应该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方案,具备应对时时变化的市场,才能留住学生,留住人才。对于本科毕业的优秀体育生,也可提供外出进修再回来任教的机会,使优秀的学生资源转变为教师队伍,这样一方面可以提供学术营养,使其自由生长不受人际关系的困扰,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校任教,这相当于就健全了人才引进机制。(2)健全体育设备资源,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高校体育课程需要利用其体育设备和教学场地来进行教学。在其教学任务下,体育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场地和设备来满足教学需求。而在现今情况下,由于开设体育场地年限有限,资金财力有限等问题。所以,提高教学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是解决资金场地有限的方法之一,向社会开放,使得高校体育场馆设备可以与社会接触,来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因此,可以通过与外部机构和单位合作来配备高校体育器材,以减少重复购置率。学校无法每样设备都完全配齐,必须在借用或租用其他器材来上课,如借用康复中心或医院的康复仪器完成教学也是一种可能。(3)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现如今,人们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和兴趣度越来越高。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兴趣颇深,也愿意去学习体育课程,因此可以相对其他课程进行调整来增加体育必修课的数量,这样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增加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外,高校体育教学很像一个“孤独”的学科,其社会性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故学习体育的学生就会发展成为其他学科培养不出的“社会性”人才,即体育学堂所具备的“社会场力”。还有就是体育学堂所具备的“竞赛性”特质,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竞技与合作的意义,体验生活中的分享与传承,完成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更是涵养心性、培养能力的展现。希望在开发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要让体育教学能育人的本性和潜能得以开发,只有这样高校才能认真分析自身的教学情况,更好地去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造福。另外,对高校体育资源开发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经济性原则。顾名思义,经济性原则就是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即开发资源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教学质量,如何产生高效率的教学质量应该遵循最小成本最大化收益的原则。例如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可以就近取材,提取生活素材与身边显而易见的资源来开展教学,使得学生们熟悉的东西被重新利用,从而完成体育教学目标。(2)分享性原则。做任何事总是孤掌难鸣,没有合作就没有成功。如果高校之间能做到资源共享,本着一切有利于体育教学的方法都持续去开发的态度,那么高校体育教学事业将会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在高校之间传递,同样也可以流向社会,流向市场。利用高校自身场地优势,吸收社会资源,开发社会影响度,也可获得一定的酬劳。(3)针对性原则。完成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开发利用。在有效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来发展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让体育课程成为“社会适应场”。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也同样重要,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是不仅要强健体魄更要培养内心强大、有涵养有能力的人才。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针对性地完成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3结语。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有限的教学资源如何被合理地利用,在有效的教学资源下如何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是社会对知识不断更新的需求。在合理利用教师资源、设备资源和财力资源的背景下,本着经济性、分享性、针对性原则来完成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顺应时代的发展,去完成对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这样才能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涵养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2]张君安.试谈高校体育教学之改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5(11):176.

作者:马书爽单位:长春财经学院。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在教学小学生音乐时,“唱游”非常重要,主张让学生参与其中,非常符合奥尔夫教学理念。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固定的律动和动作模仿训练,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的画面动作,在课前编制一套简单舞蹈或律动,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以便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精神,而并非局限于简单的唱歌学习。比如,在教学歌曲《过新年》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教师手握彩绸载歌载舞的示范,然后教师逐句进行动作讲解,再由学生模仿训练,也可以用小鼓进行伴奏,营造热闹的新年气氛。又比如,在进行课文《小红帽》的教学时,因为这个故事大家早就耳熟能详,借助欢快的音乐律动更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二、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只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游戏方案,一样可以发挥游戏教学的优势。例如,在教学歌曲“小雨沙沙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所蕴含的春的气息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活动:以“春”为主题,以歌曲《小雨沙沙沙》为背景创作一幅画或者朗诵一首诗词,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质量给予认真的评价,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成果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赞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享受音乐乐趣的过程中,更深地理解音乐,喜欢音乐,从而促进音乐教学深入开展。(本文来自于《教学研究》杂志。《教学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创编歌词动作,加强思维训练。

音乐的魅力只有融入音乐中才能有所体会,也只有融入音乐中,才能对音乐的'感悟更加深刻和透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创编歌词动作,利用创编教学这一环节的优势,鼓励学生自由抒发情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激发潜能。例如,在教学“百灵鸟的歌”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大胆创新,将创编动作的任务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发挥想象力,以“杜鹃”或“百灵鸟”为对象为音乐创编舞蹈动作,用舞蹈展现歌曲的灵魂和内涵。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利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既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爱上音乐,在音乐的天空中翱翔。

大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一)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单调。初中体育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学课时较少,并且体育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重点都是考试内容,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作用,加大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难度,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试内容的强化练习,会使得学生逐渐对体育课丧失兴趣。而学校对体育教学仍缺乏重视,体育教师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因此课堂上开展的体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乏味,每节课的内容都十分单调。

(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单调。体育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发展,应当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而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特点,学生所能承受的体育活动强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承受体育活动强度进行了解,对不同的初中生安排同样强度的体育活动,会使得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原因,从而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感受到连续的挫败感,也导致学生在放弃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也对初中体育课程产生抵触情绪。

(三)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体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充分体现,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参与,但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是加强肢体动作的讲解部分、示范部分和技能传授部分,对于学生的精神状态并没有进行关注,并且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学生的想法也不了解。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

(四)评价形式单一。体育课堂对于竞技和比赛有着高度热情,因此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会很容易产生满足感,但过度重视考试结果,也会造成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无法取得优异成绩,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身体素质较差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进步和努力,使得这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学课堂参与性逐渐降低,并对体育教学丧失兴趣。

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参与热情,激发学生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师要让初中生感觉到体育活动的快乐,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课堂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很好的体育锻炼。

(二)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文字图示的方法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能充分的掌握基本技巧,让学生形成运动表象,提高教学针对性。教学活动中围绕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训练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丰富体育教学的课堂内容。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体育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对学生进行训练或者说教,避免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训练。通过对各种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组合,丰富体育训练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例如,通过信号跑能非常好地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通过分组跑锻炼学生的奔跑能力;通过设计橡皮筋游戏引导学生障碍跑,锻炼学生跳高能力。

(四)构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体育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年龄阶段实施分层次教学评价,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学生更好的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800米跑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以便在以后的长跑训练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学生的进步情况开展针对性策略,以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好的关注自己和他人,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体育教学的学生参与意识,对于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运动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新课程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积极参与意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体育课堂中,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主动学习要优于被动学习。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教学目标也更容易被实现,学生的身体也得到全面的提高,发挥学生主动参与对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增强增强体质,为更好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四、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充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结合课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逐步激发学生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初中体育教学增强自身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终获得全面发展。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公共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调解心理压力,培养体育观的重任,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公共体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乒乓球教学是公共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也必须要随着教学发展进行相应的改革。

1研究对象。

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两所高校的公共体育乒乓球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上关于公共体育乒乓球教学改革的学术论文,对论文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当前乒乓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2.2专家访谈法。

走访吉林省内乒乓球教学的教师,对乒乓球教学的策略进行讨论。

2.3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两所高校乒乓球班的学生各100名,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99%。

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论文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乒乓球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乒乓球学习兴趣的调查,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乒乓球的学习兴趣较高,其中有49%的学生对乒乓球学习非常感兴趣,有38.4%的学生对乒乓球学习感兴趣,有8.6%的学生不感兴趣,有4%的学生非常不感兴趣。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较高,乒乓球作为公共体育教学的选项课之一,深受学生的喜受,乒乓球教学都是在室内进行教学,不容易受天气的干扰,教学环境比较理想,学生对乒乓球学习的认知度较高,都对乒乓球学习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乒乓球学习的专业性较强,需要的学习周期较长,造成了一小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偏低。

3.2乒乓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乒乓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影响当前乒乓球教学的因素还是比较复杂的,其中有28.3%的学生认为乒乓球选项班的教学分组不合理是主要的问题,有33.8%的学生认为教学模式陈旧是主要的问题,有32.3%的学生认为教学评价不合理是主要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大都是采用选项教学的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教学内容,然后学校按照人数进行分班教学,这种方式虽然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差异、乒乓球水平差异、身体条件差异,学生的分组不合理,容易导致考试评价的不合理。一些有基础的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些没有基础的学生,往往在考试当中不容易取得好的成绩。乒乓球教学模式的陈旧也被认为是影响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高校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快乐体育,但是乒乓球教学仍旧没有完全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在教学中过多的强调运动技术教学,强调乒乓球教学的竞技性,而忽视乒乓球教学的文化性与教育性,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处于主导的地位,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体育观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4结论与建议。

4.1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学生的乒乓球学习兴趣较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比较热衷,乒乓球运动在大学校园比较受欢迎。

4.2乒乓球教学改革过程当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乒乓球教学的开展,

教学分组不不合理、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评价不合理等都是乒乓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3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班,选项班的设置可以根据学生的健康水平、运动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4.4乒乓球教师要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淡化乒乓球教学的竞技性,将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观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乒乓球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

4.5对乒乓球考试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进步幅度大小,来制定不同的考试标准,使乒乓球考核更加科学合理。

4.6加强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建设,学校可以举办乒乓球俱乐部、乒乓球社团,定期举办乒乓球比赛,乒乓球文化节活动,使乒乓球运动在校园里全面的开展起来,形成有校园特色的乒乓球主题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惠军.民办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华章.(24)。

[2]谷颖.沈阳师范大学乒乓球必修课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01)。

[3]曾阳.对我国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3)。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想取得体育教学的积极效果,就要明确中学体育教学理念,特别是要弄清楚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开展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升中学体育教学效果和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从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理念来看,中学体育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将体育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来丰富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开设多个体育科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从而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领悟生活.中学体育教学的体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存过程体验,二是体育课程文化的体验,三是体育创新活动的体验.这三种体验,是中学体育带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也是学生体会中学体育的全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将丰富学生的体验性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进行大力推广,使体育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目的性,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目前中考制度的改革,体育成绩已经计入了中考的总成绩,这就使中学体育教学具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将更加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已经将教学目标和发展性纳入到了教学理念中来,使中学体育教学的理念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此外,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性体现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尊重,以及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要求.具有这种发展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是融知识!技能!观念为一体的教学,它关注了学生生存与发展的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和生存.所以,我们在理解中学体育教学理念的时候,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发展性,要将二者作为教学理念的重要方面来看待.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想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增强教学的互动性.由于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要努力构建和谐的互动环境和互动氛围,使老师和学生能够通过有效沟通和互动而共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从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来看,互动性能够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十分有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学体育教学理念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互动性的重要作用,要将互动性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互动能够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和融洽和谐的入文环境,这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积极有效的.

虽然目前中学体育教学已经认识到了教学有效性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但是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教学体制!老师水平以及学生参与程度的限制,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在目前的教学制度下,现有的教学体制是影响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现行教学体制下体育课程时间少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体育课程的时间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时间要少,课堂时间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在这种局面下,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2.1.2现行教学体制下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体育课程的分值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较小,在有些地方的中考中体育成绩甚至没纳入到中考中,这就导致了一些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有效性.2.1.3现行教学体制下体育课程缺乏趣味性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限制,在现行教学体制下,体育课程缺乏足够的趣味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只管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和讲解,学生的体育能力很难得到大幅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也会大打折扣.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在体育老师的选择上,存在把关不严或者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导致体育老师的水平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体育老师的水平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体育老师的水平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是思想道德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关系到老师能否教会学生足够的体育知识.而思想道德水平,关系到老师能否发挥带头作用,能否率先垂范,给学生以榜样作用.从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来看,老师的水平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把好用人关.

2.3学生参与程度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了影响。

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而的,但是,学生是否参与及参与的程度如何则是关键性的因素.因为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他们而展开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努力使学生产生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即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的参与者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的有效性.3学生的参与首先是教学目标上的认同性.体育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教材的要求,制定出不同阶段的综合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把它详细分解成子目标,落脚于每一堂课上,这是非常正确和必要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学体育教学要想取得积极的效果,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树立正确的中学体育教学理念,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正确的教学理念是开展体育教学的保证,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从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来看,我们应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应将教学有效性当做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来讲,正确的教学理念应为丰富学生的体验性!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发展性!提倡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只有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中学体育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要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把握中学体育教学要点,切实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2做好课堂前的教学设计和课前准备工作。

对于中学体育教学而言,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要做好课堂前的教学设计和课前准备工作.课堂前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本堂课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整体设计,并明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学有效开展的目的.目前的体育教学已经把教学设计放在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对教学设计的作用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所以,我们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除此之外,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体育课堂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要有足够的准备,做到有效应对.

3.3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指难以明确或无须明确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策略的实施是实现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我们把具体的策略归纳为:激发学生动机策略;教师传授指导策略;引导学生探究的策略.这三种策略主要针对了体育教学的三个方面,即:学习动机!教师指导和教学手段.由此可见,这三种策略在体育教学中是十分有效的,我们要想取得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采取这几种策略,积极推动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3.4正确利用评价手段,对体育教学有效性进行准确评估。

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做出质量的衡量和价值的判断的过程,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为教学提供信息的反馈,以使教学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对于中学体育教学而言,除了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外,还要利用评价手段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准确评估,通过评估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进一步完善中学体育教学.从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来看,评价手段已经成为检验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要对这一手段加以有效利用.

4、结论。

在目前的教学形势下要想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教学的效能观!师生观和学习观等方面提高认识,实施有效的教学.除此之外,中学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应注重教学目标的设立,体育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控制管理能力以及教学反馈情况的掌握情况.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是影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所以,中学体育教学要想达到有效性目标,就要利用以上的手段和积极因素.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快乐体育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在快乐中进行体育教学,在体育学习与练习中满足身心需求,陶冶情操,寓教与乐,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为教学归宿;快乐体育作为一种新的体育理念,越来越为我们所熟悉,并且逐渐的被融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中。本文依据行为科学,学校体育学等学科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快乐体育的含义、实质、特点及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快乐体育是着眼于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需求着手,通过课程设计来逐渐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养成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实现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育思想。

2、快乐体育的实质。

在此思想指导下的、富有人文特点的全面教育。

3、快乐体育的目标。

快乐体育实施的最终目标是将死板的、固定模式的体育教学转变到全面培养人的素质上来,作为一种现代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的产生和流行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从长远来看,快乐体育将成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一个巧妙结合点。

4、快乐体育的特点。

4.1教学思想:

主张以“以生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而面向终身体育,从兴趣入手,抓住学生得体育情感,促进乐教、乐学、会学、勤学,将育体和育心相结合,实现终身体育目标。

4.2教学结构: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高度统一。

4.3教学教法:主张采用启发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强调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4.4教学组织: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波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4.5教学关系:主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并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5、快乐体育与传统体育的区别。

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

以下分别列出传统教学方法模式与快乐体育教学方法模式的对比。

(1).教学任务:“三基”教学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2).教学特征:系统性、规范性、全面性、程式性;

(3).教学目标:以体为本、追求健身、掌握技能;

(4).教学方法:直观法、灌输法、填鸭式等;

(5).课堂纪律:强调集体性、纪律性、划一性;

(6).师生关系:教师为主、师道尊严;

(1).教学任务: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观念;

(2).教学特征:兴趣先导、参与体育、体验体育、享受体育;

(3).教学目标:以人为本、追求身心健康、个性发展、特长挖掘、情感交流;

(4).教学方法:启发式、游戏法、情景法、竞赛法等;

(5).课堂纪律:变化让你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6).师生关系:师生感情融洽、主导、主体同等重要;

6、快乐教育的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以“人”为本的。

素质教育被提到了更高的要求。而快乐体育的核心是把全面的育人视为体育教育的目标,强化情感、兴趣、创造,个性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主动学习。

6.1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6.2有利于体育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6.3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6.4有利于体育教学方法的双向性;

6.5有利于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7、结束语。

总之,快乐体育这种教学方式对我们中学体育教育起着激发学生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促使教师不断提高的重要作用,但要想它充分发挥它的这些作用还需要我们结合教材与生活实际,刻苦钻研,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真正享受体育的快乐。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趣味田径作为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田径教学水平。本文将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介绍趣味田径概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便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依据。趣味田径作为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田径教学水平。

田径教学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田径兴趣和技能,进而帮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随着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趣味田径作为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田径教学水平。本文将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介绍趣味田径概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便为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趣味田径教学概念及主要特点。

趣味田径是指在学生生理、心理等特点的基础之上,将体育游戏和传统田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以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基本田径技能,使他们在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增强身体素质、培育终身体育意识。趣味田径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第一,趣味性。趣味田径教学的主要基础在于其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只有将趣味性融入到田径教学中,才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运动,激发学习热情,享受运动乐趣。第二,适应性。趣味田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田径活动的难度和形式,更好地适应小学体育教学实际需求,以确保学生在田径运动时可以乐在其中。第三,安全性。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和开展趣味田径活动时,应分析活动中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制作安全器材、设计教学和组织活动,进而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第四,目的性。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应以教育为主要目的,通过开展趣味田径教学提升小学生的田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从而真正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2.1丰富的运动项目,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趣味田径具有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其针对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开发出具有吸引力、参与性与教育性的各种运动项目。这些趣味田径项目都是基于最基础的走、跑、跳、投的田径运动项目创编发展而成的,运用这些项目可以补充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而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对其身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2.2独特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格。

趣味田径项目具有不同于传统田径动项目的形式,其主要以团体比赛形式开展,并且以团体总分为最终成绩。这种相对新颖独特的运动组织形式,一方面有助于防止一些能力差距较大的小学生因为最终的体育成绩较差而引发自身自信心的下降,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参与趣味田径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了在比赛中获得集体荣誉,学生必须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与其他队伍协作配合,从而在共同合作和奋进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集体协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2.3新颖的运动器材,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运动器材作为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趣味田径所使用器械形状奇特、颜色鲜艳、视觉强烈,合理考虑了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从而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体育乐趣和运动潜能。与此同时,趣味田径运动器材均为环保软式材质为主,可以使小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1选择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应该说,传统田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很容易使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效益不高。小学生只有真正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才可以真正地爱学、乐学。小学体育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并选择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常见的趣味田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变通法。在大多数情况下,田径运动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变通法对学生在田径活动形式进行创新,使其更具趣味性。例如:我们可以将原本的直线路线代之为蛇形、波浪形、螺旋形,还可以将常规跑步细分为接力跑、短跑、花样跑等。第二,模拟法。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传统田径运动的基础之上,通过模拟各种动物或者动画人物来重组训练方式,例如:蛙跳、鸭子学步、兔跳等,从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动作训练因为模仿而变得形象化,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第三,故事背景法。教师可以将一些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引入到趣味田径教学中,如“智过火焰山”“越过封锁线”等,进而使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3.2弱化田径竞技教学,合理安排练习强度。

在《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根据目的在于通过小学体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小学生本身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这就使得一些难度较大的田径技能他们一时难以掌握,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弱化田径的竞技性,不断增强教学兴趣性,从学生的喜好入手,合理安排田径练习强度以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进而获得预期教学效果。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田径水平制定合理的趣味田径训练方法,并且根据趣味田径教学内容规划好训练强度,将其控制在小学生身心承受范围之内,以确保趣味田径训练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进行趣味田径训练时应注重鼓励和激励学生,使他们可以逐步形成自我坚持的意识,进而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趣味田径锻炼,提高趣味田径练习效果。

3.3运用分层锻炼模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小学体育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兴趣爱好开展分层锻炼,更好地适应小学体育教学实际需求,从而防止一些能力差距较大的小学生因为最终的体育成绩较差而引发自身自信心的下降,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参与趣味田径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每个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和体育水平,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小组,然后为其设计不同层次的田径训练任务,并且给予相应的建议,从而帮助每一个小学生通过趣味田径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中还应重点关注那些体育水平较差的学生,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3.4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让田径课充满活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而使传统的“一言堂”演变成为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学生独立训练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进而在合作中促进田径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岐俊.小学趣味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与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10):190.

[2]李会明.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引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19):61.

大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在所有的教学科目中,体育算得上是比较轻松的了,正因为课程简单使得教师更加松懈。教师在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中起主导作用,负责训练的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高度的责任感、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初中体育教师在经过一定的培训后,一般都能胜任这一工作。但很多老师往往会在课堂上采取放羊式的上课。例如,刚上课的时候,教师通常会给学生讲解一下当天的上课内容,然后叮嘱一下本节课的注意事项,然后就开始让学生跑步了。一般跑步是1000米左右,跑完之后,学生们就“自由”了,开始扎堆闲聊,等到快下课的时候老师就开始考虑集合,有时候提前集合后还会提前下课。这就导致本来时间不多的体育课显得更加仓促,而学生自然也学不了太多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种教学的松懈现状直接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效果。

1.2课程内容单调。

一些地方由于运动器械的缺乏,使得课程的内容很难丰富起来。通常的体育课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游泳这些最基本的内容,但仅仅这些还远不能满足初中学生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从小就很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往往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报了各种各样的运动补习班,这使得他们对学校这些简单的运动项目早已厌倦。学生处于身体运动的黄金年龄,学校应该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训练项目来提升他们对体育的积极性。

1.3课堂纪律松弛。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之所以有这样的松懈态度,和课堂的纪律松弛有着很大的关系。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是室外上课,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心理上都相对放松,很难形成一个严肃的课堂纪律,这就容易导致学生逃课、迟到、早退等现象的发生。由于“课堂”实在太大,所以即使溜跑一些人,老师也无从发现。同时学生的这种散漫状态也会感染到老师,当教师不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心理的时候,也就很难使自己的辅导方案最大程度地符合学生的专业化、个性化的发展要求。所以树立一个严格的课堂纪律是非常有必要的。

2有效改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转变教师观念,活跃教学形式。

很早以前就有因材施教的理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理念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更是凸显。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体育的引领者,要在学生的运动生活中起到主导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学生心理,了解学生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部分训练内容移植进来,再给初中生进行体育拓展训练。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也同样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制不同的学生都要区别对待,制定个性化的拓展训练方案,使其切实符合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拓展训练除了以平地训练为主,还应该适当增加一些野外和水上等项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技能,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分别为他们寻找相适应的运动项目,在设计中寻找共同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勇于尝试、团结合作、共同分享。例如,教师在进行短跑训练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每一个小组中都要包括男生、女生,体育能力强的学生以及体育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紧接着,教师让小组间展开对抗和竞赛,竞争形式要有一定的创新,除了传统的短跑之外,还可以在队员交换的时候进行一些游戏,只有游戏通过,才能完成队员间的互换。这样可以有效活跃教学形式,极大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2.2选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运动锻炼方面的关注也在不断加强。所以针对之前出现的课程内容单调,我们首先从硬件方面加强:引进先进的硬件设施,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完善相关科目的教学教材,对学生开展合理化方式和强度的拓展训练。这样可以首先从教学内容上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让学生可以在一种基础设施完善、教学器材资源丰厚的基础上去学习。接下来是从软件方面:学校要招收正规体育院校毕业的老师,严格选拔接受过专业体育教学的人才,在保证他们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上,考核他们的职业素质。由于新一代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优越的环境中,所以他们更注重教学方式的新奇变化,追求个人的个性发展。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打破刻板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体育拓展训练结合当代孩子的特点,制定出有创意、有趣味的训练方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依然要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只有多方面综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3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拓展训练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和趣味性,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队员,并使其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训练项目之中。根据拓展训练项目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地面、高空、水上、军事训练与野战仿真对抗、极限、定向越野六类。在拓展训练的项目中,有一些项目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会很好地激发队员的身心内在潜能。老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两到三类将它们植入课堂,以交通阻塞、翻越草地、野战仿真对抗为例我们可以一一列举。例如,在拥挤的城市交通中,由老师组织分配给学生分组,让学生可以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和研究,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而在拓展项目为翻越草地时,当学员一看到目标时可能就会觉得自己不论从体能方面还是从心理方面都无法胜任。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从旁指挥,以完成任务的方式激励学员。学员可以通过拓展训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在这个指挥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充分鼓励和指导学员获得成功,使他们的能力在项目的享受过程得到充分的挖掘。又如,在野战仿真对抗中,学生他们可以感受到真人作战的紧张和刺激感,因为是团队合作型的游戏,他们需要通过保护队友,互相配合才能够获得胜利,在这个工程中有利于孩子强化内在价值、培养社会角色、增强团队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野战仿真对抗中融入更多的体育特色,具体的做法是,除了打中敌人使敌人死亡之外,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体育项目,才算胜利。再如,一分钟内跳绳,垫排球等等。这样的体育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想要提升初中的学生的身体素质,现行的体育教育体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看到拓展训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初中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和意志力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我们要充分开展拓展训练在体育中的运用,带动全民运动健身的意识,更好地带动初中体育教学拓展训练的快速发展,让更多的孩子热爱健身,喜欢运动。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老师感到中 ;论文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学田径课不好上了。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技术技能的教学陷入了误区。使得田径课程教学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冷落。一些技术相对复杂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跨越式跳高、原地推铅球等逐渐淡出了课堂。众所周知。田径课程的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竞技体育领域里。田径运动被称为“运动之母”。它包含了健身、竞技、基础和教育的功能。因此。田径课程改革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其改革的前景值得探究。

二、传统田径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竞技色彩。从历年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发现。虽然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力求要突破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可终究未能实现。笔者认为。只要不是把学校体育变成竞技运动场。而是把竞技运动作为一种身体练习的手段。也未尝不可。只要运用得当。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传统的竞技运动教学是以竞技运动的传授模式。以竞技运动的技术标准去教学生。最后出现“教不好。也不像”的尴尬局面。

2.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实用价值令人怀疑。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主要是围绕跑、跳、投三大类项目。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始终是围绕这三类项目学习。出现了教学内容的频繁重复。使得学生早已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再者。教学内容难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此类技术的实用价值。如蹲踞式起跑。在生活中有谁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采用蹲踞式起跑呢?又如铅球、跳远等诸多项目。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4.对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难以把握。新课标下的运动技能教学强调“不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系统和完整。不渴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众说纷纭。主要有“淡化”与“强化”两种分歧。不少人误认为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就是不需要技术教学。因为受以往竞技运动的传授模式的影响。要教授技术必须要系统和完整。并且注重技术细节的教学来提高运动技术和成绩。否则就难以完成技术教学。众多教师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茫然。造成了传统技术教学思维下田径课程教学的无所适从。田径课程几乎成了一块“是非”之地。许多教师都不愿涉足。

1.解放思想。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束缚。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田径内容教学受到竞技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一是教学方式非常枯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二是体育课程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而教学。而不是培养专业化的运动员。学生并不具备运动员那样的运动能力。对技术细节难以掌握。因此。以竞技技术标准去要求普通学生是不合理的。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的要求。那么。到底如何来传授运动技能。应该传授什么样的运动技能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周兵教授提出了运动技能的“分类假说”。即把运动技能分为基础类运动技能、专门类运动技能和专项类运动技能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三个层面贯穿于运动技能学习的全过程。忽视或取消任何一方。都会导致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减弱。甚至失败。专项类运动技能是运动技能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高度熟练、自动化了的运动技能。是运动技能最为完美的表现形式。专门与专项类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改造与组建都是以基础类运动技能为基础的。因此。基础类运动技能是金字塔结构的核心层次。中学阶段的运动技能教学。主要是处于基础技能和专门技能两个层次。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技能或专门技能。而不是专项技能。因此。在技能教学中。不可用专业化的技术要求和手段来教学生。不必过度苛求技术的细节。技术的细节是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的。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本的技术。发展基本技能。

2.对竞技内容进行“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改造。新课程下的技能教学是要改变过去竞技化的教学模式。而不是排斥竞技运动本身。更不是反对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竞技运动项目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体育活动中最生动、最有活力和最吸引人的部分。它当然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竞技运动项目。来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服务。而不是追求竞技运动的终结目标——更高、更快、更强。由此。我们必须对竞技内容加进行改造。 ;(1)竞技内容的“简单化”。“简单化”在于摈弃以往过度注重运动技术的细节。教授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的操作性知识。如在江苏省第三届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上。常州宋美红老师在《快速跑》一课中。一改高抬腿、后蹬跑等传统的技术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跨越、抢收呼啦圈的比赛游戏发展他们的步幅和步频。以提高其快速跑的能力;连云港张旭光老师的《三级跳远》一课。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三级跳的节奏和步幅。采用了跨越不同距离的橡胶轮胎。发展学生跳跃的能力。而并没有去注重踏跳和摆动的技术细节。可见。竞技内容的“简单化”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发展运动技能。但“简单化”是并不是单纯的简化。而是抓住了技术的核心。加以改造成适合学生身心特点。易于吸收的可操作性知识。

(2)竞技内容的“生活化”。学习内容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和安全感就越强。他们在学习时就容易产生价值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学习。例如。通过跨栏教学来发展学生跨越障碍的能力。让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的障碍。在跨越障碍的过程中体验跨栏的基础技术。而不是学习跨栏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又如。在江苏省第四届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上。南京的王萍老师把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10人11足跑”改造成“阳光伙伴——合作跑”。发展学生合作和快速跑能力。颇受专家和教师的认可。由此可见。竞技运动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得教学更加丰富多样。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竞技内容的“趣味化”。竞技内容的“趣味化”就是要把竞技内容改造成学生喜欢、容易接受的内容。这完全符合新课标“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基本理念。例如。在投掷内容的教学中。把铅球或实心球换成自制的纸球。通过多样化的投掷方法:前抛、后抛、单手和双手抛。或者改造成打“保龄球”。同样。还可以尝试竞技式投掷技术。发展投掷的能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投掷的兴趣;在蹲踞式跳远之三步助跑起跳的教学中。结合篮球三步上篮的技术。利用技术学习的迁移效应。可以同时学会两项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通过降低难度、简化规则、改变器械功能等方法。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3.走竞技与健身相结合之路。要彻底打破田径教学内容的旧格局。就必须对现有的田径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突出田径教学对人们生活、健身的意义。因此。把中学田径课程以走、跑、跳、投四大类运动形式进行分类较为合理。然后再根据各类不同的运动特征拓展教学内容。其中涵盖了竞技运动的项目。而竞技项目则是其中典型的运动技术。以跳为例。分成了水平和垂直两种的跳跃的形式。在新课程下的跳跃类项目的教学可以通过更多形式的跳跃练习来发展学生跳跃技能。例如。发展学生垂直方向的跳跃能力。就可以通过学习行进间三步上篮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水平方向的跳跃能力可以从原地、行进间等各种形式进行选择内容。改变了以往单一技术化的教学。突出了健身性。使得田径教学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且形式多样。

四、结论。

新课标下的田径课程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以技术教学为主线的竞技体系。而以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为指导。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束缚。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模式;对竞技内容进行“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改造;走竞技和健身相结合之路。此外。田径课程教学的改革并不仅在于田径课程的本身。更在于课程的实施者。即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思想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变革和创新。让田径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发挥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兵.田径健身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黄小平.“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田径教材的处理与转化策略[j].田径。。(2).

[4]邵力平。冯晓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2(1).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学体育教师进行有关职后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并对部分专家进行访谈,进而全面了解驻马店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对当前我市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重点论述了驻马店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探求能够促进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驻马店市;体育教师;职后教育。

一、前言。

职后教育主要是指教师任职后,所参加的国家或者学校组织的教育,职后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还可以更好地完善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学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表现为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职后教育的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等。这些研究可以从宏观上对各学科教师的职后教育进行一般理论性的指导,而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具体到体育学科这一特定的领域,应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具体探讨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每个方面。如今社会,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与发展,知识型经济己崭露头角。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教育事业的变革与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面对新的形势,中学体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头脑上不断改变思想,在教学上不断扩展技能。本研究通过对我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客观反映我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整体水平,在总结职后教育过程中经验与不足的同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我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持续稳步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借鉴发达城市中学教师职后教育经验,为提高我市中学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增强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体系,为在更高层次上发展教师职后教育奠定基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查阅二十多篇有关教师职后教育的文献资料,并查看部分的专著,对资料和专著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对驻马店市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的专家和一线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6份,有效问卷176份,回收率为93.0%,有效率为88.0%,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

1.参与的次数和时间。问卷调查显示每年参加职后教育培训次数在1-2次的教师有136名,占全部人数的77.3%,次数在3-4次的教师有24名教师,占总人数的13.6%,培训次数在4次以上的教师有8人,占总人数的4.5%;参与职后教育培训的时间多分布在工作期间,部分老师也将职后教育安排在寒暑假期内。

2.对职后教育的认识程度。调查表明,42名教师认为职后教育是提高学历的`教育,占总数23.9%;56名教师认为是提升教学水平,占31.8%;45名教师认为是全面的素质培训,占25.6%;13名教师认为是更新教育的思想,占7.4%。此外,有20名教师不明确职后教育究竟是什么,占11.4%。这表明我市教师对职后教育模糊不深刻,认为职后教育就是单纯提高教学水平的观念普遍。部分年轻教师不清晰教师职后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年龄偏大的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且不重视。

3.参与原因。结果表明,116人参训原因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要求占65.9%,89人参训原因是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占50.6%;67人参训是因评职称需要占38%;127人参训是为提高教学能力占72.2%。提高教学能力、主管部门或学校要求、学习新的教法和理念、评定职称等构成了教师参训的原因。其中提高教学能力所占比重最高,说明教师参训的动机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个人职业的发展。但对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要求而参训比例也偏高,可知教师自身参训学习的积极性仍需要引导,最终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要求。部分教师参与职后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评定职称和提高工作,这样就偏离了职后教育的目的。

4.职后教育形式。从形式上而言,驻马店市中学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主要以提升学历为主,如进行自考本科或攻读硕士学位,而真正能够接受系统、全面职后教育的教师只有极少部分,大多数学校为体育教师提供职后教育的机会还相对较少。研究表明,由于学校经费的局限性,学校把职后教师培训更多的安排到主干课程教师群体上,而对于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较少涉及,有的也是对体育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基本知识的再培训,或是课程教法培训、函授教育。

5.职后教育效果。研究表明,驻马店市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都希望能够通过职后教育的培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与理论、教学技能与方法等方面得到发展与提升,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也使自身能力可以符合教育更新的节奏。接受过职后教育培训的教师虽然参与了不同形式或是不同内容的职后培训,但是统计结果显示,体育教师均对培训效果不太满意,平均有58%的教师普遍认为培训效果一般,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培训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驻马店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原因的分析。中学体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每周都要上10~12节课程,使得教师很难有精力再去投入到职后教育培训中去,即使参与了职后的培训,也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原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类似于在职研究生的学历培训,因为费用较高,使得大部分体育教师因经济原因也放弃少有的提升机会,影响职后教育的积极性。参与到职后培训的教师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多数是为了评优或是评职称,而背弃了职后培训是为了通过学习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一出发点。部分中学对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重视程度偏低,投入经费较少,也影响到中学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

2.职后教育培训自身存在的原因。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培训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培训的内容过于简单,多数为体育学科本科课程的再重复,使得教师觉得培训枯燥。在培训过程中又缺乏教师之间的交流,缺乏培训过程中教师的互动,使得参与过一次培训的教师感觉学习的意义不大,进而影响下次培训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师的参与度。对于体育学科前沿性的知识介绍不足,专业教学知识和专项能力知识少有涉及,教师真正需求的技巧难以满足,在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无法满足中学教师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使得培训结果和实际需求有着一定的差距。

四、结论与建议。

驻马店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的次数较少,多数教师认为职后教育对教师职业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学水平,建议应该增加职后教育的培训次数。从职后教育的动机方面来讲,教师参与职后教育培训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应该根据中学体育教师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安排职后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对中学体育学科的教师职后教育不够重视,投入经费不足,建议学校给予一定的关注,建立职后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对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相应的补贴。培训的授课形式过于单一,传统一对多的培训授课形式比例过大,建议多采用讨论互动式的培训形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以确保职后教育效果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史志谨.关于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1).。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