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教学设计(专业15篇)

时间:2023-12-07 12:48:22 作者:QJ墨客

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与学生、家长和学校其他教育教学部门的密切合作。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涵盖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层次,适用于各种教学场景。

金字塔下留个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影子形成三要素: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2、认识光源: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探究在光照下影子变化(大小、长短、形状等)的特点。

4、能够通过观察老师演示以及自己实验探究,从中体会影子跟成影三要素间的关系。

5、能准确的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重难点:

1、光照下影子变化的特点。

2、情感、态度、价值观。

3、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变化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4、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观察和总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手电筒,a4纸、橡皮或木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视频节目,请大家欣赏。播放手影《逗趣》。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提问:这是一段什么表演?进行手影表演需要什么条件?板书课题。

二、设疑探究。

1、学生以小组用身边的材料做能看到影子的实验。(小组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印象更深刻。

2、师生共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1)为什么用手电筒?学生说出理由。引出光源的概念,进而通过多媒体和实物,让学生辨认光源。

(2)为什么用手、橡皮、木块……引出影子产生的第二个条件遮挡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选择a4纸、墙壁?引出影子产生的第三个条件屏,它们有什么特点?

3、能否告诉老师,影子形成需要哪三个条件?(指名回答)。

4、(出示课件)从老师拍摄的图片中,你能快速找出光源、遮挡物、屏分别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5、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影子会发生变化吗?那么影子有什么特点?要知道影子是否具备这个特点,我们还需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在实验中,只改变光源照射的角度而不改变光源的远近,操作容易吗?怎样解决这个难题?

(2)影子变化还与什么有关?阅读实验二的实验方法,有几种方法可以验证?

(3)橡皮各个面的形状一样吗?那么影子的形状会和什么因素有关?阅读实验三。引出投影的概念,同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都运用到了投影。

三、达标检测。

1、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

2、光源直射时,影子();光源斜射时,影子();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

3、当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时,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就越()。

4、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有关。

四、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利用你所学的知识编排一个手影节目呢?

板书设计。

光和影。

光源遮挡物屏。

角度长短。

距离大小。

侧面形状。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3、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出示烈士陵园塔和海会寺双塔等各种各样的塔,过渡到“金”字,再过渡到金字塔。

2、板书并交流课题。

说一说从题目中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问题)。

二、朗读课文,感悟重点。

1、自主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还不少,请带着自己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谁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2、学生交流,自主释疑。

说一说通过朗读,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1)第一段交流。(播放课件)让学生用第一段中的词语来描绘你所看到的金字塔。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宏伟、精巧和科学建造。

3、找出过渡句,体会其作用。(承上启下)。

4、学习“宏伟和精巧”部分。

(1)课文哪部分是写金字塔“宏伟而精巧的”?(第3自然段)。

(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

a、高146米多,相当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指导朗读:我们的教学楼只有四层,你想一想,当你站在比楼高出十倍的40层大厦下看这座大厦的楼顶的时候,你怎样看?你会怎么想?同样,站在胡夫金字塔下呢?把它的高读出来,把你的惊叹表达出来。

b、绕一周走一公里:体会到到金字塔底面积很大,用数学来说明;

c、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石头之多,石头之重,三分之一米宽的石路,可以绕地球一圈,要六十万个车皮,如果把这些车皮连起来,也快要绕地球一圈了,把你的不可思议,惊讶不已表达出来。)。

d、砌合得很紧密,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是怎样结合的?(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然后叠放在一起,中间没用任何水泥类粘结物。这样堆砌起来的金字塔牢固吗?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你知道吗?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整座金字塔都是用这些巨石构建的。)。

e、经常10万人,30年:我们驾岭乡约有3万人,你想想十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5、学习“建造过程”,感受埃及人民的智慧。

过渡:如此这么多这么重的石块,这么宏伟这么精巧的金字塔,古埃及人民是如何建造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5自然段。

(1)学生交流汇报:

运石料——修土坡——移土坡。

感情朗读。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画一画。

读完这一段,你想说什么,想对古代埃及人民说什么?

三、学习首尾,体会情感。

过渡:让我们来看看人们是怎样评价金字塔的?请读最后一段。

1、感受词语(矗立、起伏的黄沙、四、五千年,)解决“傲对碧空”的问题。

2、思考: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讨论)。

3、再读最后一句,体会埃及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四、课堂拓展延伸。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这也是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之一的重要原因;由于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以及它建造过程的艰难与埃及人民的聪明、智慧,它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课后探究:(课件)。

(1)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为什么被称为文明古国?

(2)查找“世界八大奇迹”的相关资料。

(3)小秘密:金字塔里存放着法老的尸体——木乃伊,你知道木乃伊是怎么回事吗?

五、总结升华。

我们今天不仅了解了金字塔的外形和结构特点,而且更感受了古代埃及人民的聪明和智慧,相信你们通过努力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来可以在月球或者太空中建造比金字塔更宏伟更精巧的建筑。

附:板书设计。

宏伟而精巧。

科学建造。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第十册第14课,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二、教法与学法:

本文是说明文,学生兴趣不浓。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的讲读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情感具有情景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结构精巧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结构的精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巧妙利用,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也能解决课文的难点,如学生对于金字塔垒石头的方法不能够理解,我让两名学生在电脑上通过画图演示垒石的方法,(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然后让这两名学生向其他同学解说过程,自然就解决了这点。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了。

3、扎实训练,培养素养。

课文是从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和它的建造三方面来说明金字塔的,结构清晰,我利用多媒体相机出示重点句,通过读读、讲讲、议议,让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知道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真正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4、课外延升,促进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解释:傲对碧空。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阳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3)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

(3)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结。

6、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利用“画图”程序让学生演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垒石的情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解决理解上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1、指名说。

3、学生自读资料。

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大多数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后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别人表述的能力。)。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宏伟 举例子。

列数字。

(智慧的结晶)语言描述。

建造。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教学方法:

本文是说明文,学生兴趣不浓。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的讲读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情感具有情景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结构精巧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结构的精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巧妙利用,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也能解决课文的难点,如学生对于金字塔垒石头的方法不能够理解,我让两名学生在电脑上通过画图演示垒石的方法,(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然后让这两名学生向其他同学解说过程,自然就解决了这点。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了。

3、扎实训练,培养素养。

课文是从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和它的建造三方面来说明金字塔的,结构清晰,我利用多媒体相机出示重点句,通过读读、讲讲、议议,让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知道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真正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4、课外延升,促进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解释:傲对碧空。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阳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4)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

(3)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结。

5、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利用“画图”程序让学生演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垒石的情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解决理解上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1、指名说。

3、学生自读资料。

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大多数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后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别人表述的能力。)。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在尼罗河沿岸,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它们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也是埃及的象征。到埃及访问的外国人,差不多都要去看一看金字塔。

去年6月的一天,我们怀着好奇而又神往的心情,去参观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郊的金字塔。

汽车驶出开罗往西去,迎面而来的是茫茫无际的黄沙。远远望去,三座金字塔矗立在一片沙海之中,塔的周围依稀可辨的人和骆驼,像是一些移动的黑点。走近一看,名为“胡夫”的金字塔最高最大,它是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第四王朝胡夫王的陵墓。沿着塔基底部走一圈近1000米。塔高原为146.59,经过千百年风吹日晒雨淋,现在高为137米。据估算,整座金字塔共用了230多万块石料,最生的约16吨。塔的建筑艺术水平相当高,石头之间不用任何黏合物。当我们顺着几乎需要爬行的通道,进到塔的核心部分——埋葬国王的墓室时,看到四壁的石头加工非常精细,石头之间的缝隙很小很小,即使想插进一根针也很困难。

埃及朋友告诉我们,关于金字塔的建造,自古以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尼罗河每年涨水的时候,从上游把石头运来,砌好一层后在四周堆上沙土,再把石头搬上去砌成第二层,照这样,一层一层一直砌到顶端。金字塔砌好了,周围的沙土也堆成了一座大山,所以最后的工作是把沙土山搬掉。另一种说法是,周围堆的不是沙土而是盐和硝石,完工后,让尼罗河水把盐和硝石溶掉。

不管哪一种说法正确,在四五千年以前,既没有汽车,又没有起重机、推土机,能把这么重、这么多的石头开采出来,运到这里,再垒起来,这是一项多么巨大的工程啊!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再读课文、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第一自然段:金字塔座落在哪?什么样子?

第二自然段:金字塔为何而建?为什么叫金字塔?

第三自然段:a、金字塔有多少座?最大的是哪座?

b、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c、金字塔的结构怎么样?

第四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搬运的?

第五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垒起来的?

第六自然段:金字塔有什么意义?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金字塔全景图,问:能运用图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金字塔吗?

(出示词语:角锥形建筑物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进行描述。)。

2、看到这样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们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如:有什么特点?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而建?等。)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去探索金字塔的奥秘。

二、合作学习,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过渡: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又使我们加深了对金字塔的了解,那课文的第三节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汇报: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结合资料,个人汇报:

指导朗读,你知道绕我们学校走一圈多少米吗?算一算,绕金字塔走一圈相当于绕学校走几圈?)。

(231万块,平均每块2.5吨,石头之多,石头之重,三分之一米宽的石路,可以绕地球一圈,要六十万个车皮,如果把这些车皮连起来,也快要绕地球一圈了,把你的不可思议,惊讶不已表达出来。)。

砌合得很紧密,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是怎样结合的?(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然后叠放在一起,中间没用任何水泥类粘结物。这样堆砌起来的金字塔牢固吗?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你知道吗?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整座金字塔都是用这些巨石构建的。)。

经常10万人,30年:我们镇约有四万人,你想想十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呢?)。

小结:这一小节中罗列了许多数据,也把金字塔与其他事物作了比较,更有形象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金字塔的特点。

3、引读第3节。思考:分析这些数据,通过这样的比较,再加上具体形象的描述,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交流。(宏伟、精巧;智慧、勤劳;奴隶、剥削)。

4、练习:把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报告厅很大,。

学生汇报:

生1: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看他们——(介绍书上的方法,边读边用画图来表示;)。

生2:当时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石厂、机器……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多么了不起啊!

生3:请看,这是我画的建造金字塔的场面,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画的。(出示图画)。

学生汇报:

生1:“这些金字塔矗立在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明白了它历史悠久,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生2:这又与课文的开头呼应,理解了它所以“傲对碧空”!

生3:我想对埃及人民说:你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

四、课后练笔:

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收集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请同学们学习本课写法,写一篇介绍长城的文章。

板书设计:

宏伟。

精巧。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1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一)学习第1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3)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六)学习第6段。

1、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七)学习第7段。齐读第7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血汗智慧创造奇迹)。

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

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

1、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了解金字塔。

2、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

六、课堂小结。

1、指名说说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自由说,教师归纳总结)。

2、教师小结: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七、布置作业。

1、同桌互默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

《金字塔》教学设计

1、会认12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学习烘托、渲染的表达手法,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3、搜集资料,用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说说你对金字塔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3、交流不懂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或利用工具书弄清楚意思。

4、思考:文章的体裁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为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则非连续性文本,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

(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

(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思考,朗读课文,思考: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是非连续性文本,为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画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

2、“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在文中用“”画出描写“金色”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就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三座金山”“金色的光源”等。作者不厌其烦的,反复地渲染、烘托金色,用这样文学化的表达方式塑造一幅瑰丽的,宏阔的画卷。)。

4、学生自由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5、说说金字塔不可思议表现在哪儿。引导学生在散落的图标、示意图,批注,还有文字描述的信息中,进行归纳和梳理,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回答。

6、读懂课文内容,借助文中的批注,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猜测。

(1)第一个批注:为什么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更高的建筑呢?

明确:文本里说,金字塔是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直到1889年,地球上才有了跟金字塔在高度上可以媲美的埃菲尔铁塔。在这长达四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居然没有一个建筑的高度能够跟金字塔相媲美,文明的发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断层呢。从这一个批注中,学生很可能就会想到,当时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说不定就是有外星人,有远远超越当时人类文明成就的存在,可以这么想。在后面的内容,讲的是当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文明成就,讲他的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发展,讲金字塔周围还有类似的文明成就的存在,好像又在暗示我们,其实,在当时古埃及人有能力建成这样的金字塔。)。

(2)第二个批注: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

明确:古埃及人动用了无数的人力,利用木筏顺着尼罗河,远从一千多公里外的地方将石头搬运过来。

(3)小组探寻、想象、猜测,交流其他批注中提出的疑问,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文本语言描述的内容和阅读批注的展开自己的推测和想象,学生的想象,结果和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大的方向应该就是这两种可能。一个是埃及人自己的成就,另外一个可能就是非人类所为。

师小结:语文的教学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去追求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关于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至今科学家也没有给出一个科学说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文本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把想象的火花给点燃,让它充满一个又一个无尽的思考,一个又一个大胆的推测。

四、拓展延伸。

1、说说《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两篇短文哪些内容是相互印证的。

2、如果你和爸爸妈妈打算一起去金字塔游玩,你会如何介绍金字塔呢?(提示:可以搜集资料;融入你对金字塔的了解;将两篇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今天所学的这两篇短文,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共同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我们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烘托、渲染。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归纳和梳理。

推测和想象。

非连续性文本,这是第一次出现在小学语文教科书当中的比较新鲜的短文样式,课文由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表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这是其他文本可能都不具备的特点。基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文本的多元化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梳理“金字塔不可思议在哪?”并结合文本中的批注,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探知欲。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堂非常生动的课堂,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3、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出示烈士陵园塔和海会寺双塔等各种各样的塔,过渡到“金”字,再过渡到金字塔。

2、板书并交流课题。

说一说从题目中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问题)。

二、朗读课文,感悟重点。

1、自主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还不少,请带着自己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谁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2、学生交流,自主释疑。

说一说通过朗读,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1)第一段交流。(播放课件)让学生用第一段中的词语来描绘你所看到的金字塔。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宏伟、精巧和科学建造。

3、找出过渡句,体会其作用。(承上启下)。

4、学习“宏伟和精巧”部分。

(1)课文哪部分是写金字塔“宏伟而精巧的”?(第3自然段)。

(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

a、高146米多,相当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指导朗读:我们的教学楼只有四层,你想一想,当你站在比楼高出十倍的40层大厦下看这座大厦的楼顶的时候,你怎样看?你会怎么想?同样,站在胡夫金字塔下呢?把它的高读出来,把你的惊叹表达出来。

b、绕一周走一公里:体会到到金字塔底面积很大,用数学来说明;

c、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石头之多,石头之重,三分之一米宽的石路,可以绕地球一圈,要六十万个车皮,如果把这些车皮连起来,也快要绕地球一圈了,把你的不可思议,惊讶不已表达出来。)。

d、砌合得很紧密,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是怎样结合的?(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然后叠放在一起,中间没用任何水泥类粘结物。这样堆砌起来的金字塔牢固吗?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你知道吗?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整座金字塔都是用这些巨石构建的。)。

e、经常10万人,30年:我们驾岭乡约有3万人,你想想十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过渡:如此这么多这么重的石块,这么宏伟这么精巧的金字塔,古埃及人民是如何建造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5自然段。

(1)学生交流汇报:

运石料——修土坡——移土坡。

感情朗读。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画一画。

读完这一段,你想说什么,想对古代埃及人民说什么?

三、学习首尾,体会情感。

过渡:让我们来看看人们是怎样评价金字塔的?请读最后一段。

1、感受词语(矗立、起伏的黄沙、四、五千年,)解决“傲对碧空”的问题。

2、思考: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讨论)。

3、再读最后一句,体会埃及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四、课堂拓展延伸。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这也是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之一的重要原因;由于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以及它建造过程的艰难与埃及人民的聪明、智慧,它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课后探究:(课件)。

(1)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为什么被称为文明古国?

(2)查找“世界八大奇迹”的相关资料。

(3)小秘密:金字塔里存放着法老的尸体——木乃伊,你知道木乃伊是怎么回事吗?

五、总结升华。

我们今天不仅了解了金字塔的外形和结构特点,而且更感受了古代埃及人民的聪明和智慧,相信你们通过努力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来可以在月球或者太空中建造比金字塔更宏伟更精巧的建筑。

附:板书设计。

宏伟而精巧。

《金字塔》教学设计

1、投影或出示金字塔的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在什么地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词,运用字典解决生字的读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懂的词语讨论解决,或随课文学习。

4、自由读课文,试着边读边批注,想一想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读第1段,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第2段:引导学生了解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3、学习第3段:感受参观金字塔的心情。

4、学习第4段:投影金字塔图片,学生边读边思考,然后交流各自的认识、体会。

(1)作者途中的所见所感。

(2)远看金字塔的印象。

(3)近看“胡夫”金字塔,其外观和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

(4)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胡夫金字塔?

5、学习第5段: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承上启下的方法,同时体会作者由参观而引起的疑问,鼓励学生质疑。

6、学习第6段:让学生了解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7、学习最后一段:以读代讲,交流读后的体会。

1、根据课文内容,交流对埃及金字塔的了解和认识。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金字塔的图片资料和相关信息,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3、搜集金字塔及你所知道的堪称世界奇迹的建筑资料。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和感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懂得要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1。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2。学习作者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2、观看20xx年9月《机器人17日探访金字塔》的实况录像。(画外音: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金字塔的建设者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有人说是外星人,有人说是上一个工业文明的主宰者。引起了各国科学工作者的兴趣与研究。)。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领略其雄伟、神秘的独特风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大胆质疑。

2、学生大胆质疑。3、师生一起整理质疑问题。五、作业1、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2)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样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世界古代建筑中占有的地位呢?把它画出来。(第2自然段第1句话。)。

二、探究汇报,深刻感悟。

1、刚才,我们每个研究员,走入沙漠,分几个探究小队进行探索研究金字塔,一定发现了金字塔的许多奥秘。现在我们就举行一个“探究汇报会”,好吗?(多媒体课件显示“探究汇报会”海报,背景就是神秘莫测的埃及金字塔)。

2、探究交流,自由发挥。预设1:

(1)我们研究的是“胡夫金字塔”(出示图片)。

(2)齐读: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摩天大厦。饶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3)个人汇报。

生1:我汇报,我从这段话中“高”、“巨石”“重”、“平整”、“紧密”等词体会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通过“经常、10万人、整整30年”体会出工程的浩繁,金字塔是奴隶们血汗的结晶。

生2:我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体会到:金字塔是建造得简直是天衣无缝,无与伦比。我还有关于这方面的课外资料……)。

生3:我还知道了作者怎样写出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的?他运用了列举数字、比较、形象描述等方法,写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预设2:

(1)我们一组探究的是金字塔的.“建造方法”。(2)学生汇报:

生1: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看他们……(介绍书上的方法,边读边用画图来表示;)。

生2:当时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石厂、机器……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多么了不起啊!

生3:请看,这是我画的建造金字塔的场面。大家别见笑,都是想象出来的,但我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画的。(出示图画)。

生4:我补充介绍,我还知道其他方法?(引进网上资料)预设3:

(1)我们一组介绍的是金字塔的“历史情况”。(2)、学生汇报:

生1:“这些金字塔矗立在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明白了它历史悠久,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生2:这又与课文的开头呼应,理解了它所以“傲对碧空”!生3:我想对埃及人民说:你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生4:我想向大家推荐课外资料。(《金字塔之谜》、《胡夫金字塔》等)。

(教学中,对金字塔探究的课题不是专业人员的专门研究,而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学习形式,所以,对金字塔的探究中始终注意与文本的结合,突出说读训练,尤其是对文中词语句子的品味析解等,方法多样且生动。如朗读、画图、课件展示等。同时还注意了课内外的结合,不断引进源头活水,这也让学生开阔眼界,让课堂增色不少。)。

三、回顾课文,总结全文。

默读全文,画出描写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句子。四、作业。

1、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2、制作一张手抄报。

金字塔下留个影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尼罗河的资料和埃及风光图片。

2.教师收集有关尼罗河的风光照片及录像,制作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尼罗河。

(尼罗河、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跟着李小佳的爸爸和小佳去尼罗河观光。好吗?

(设计意图:继续上节课的旅行谈话,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了解,更是为了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我们看看书中的一段话。〖演示。

4.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没有了尼罗河,埃及沙漠面积就更大了。)。

(二)共享资料,走近尼罗河。

(设计意图:让学生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优美的诗歌,感受尼罗河的无私与宏大的母亲般的情怀。渗透尊敬自然、爱护自然的教育。)。

2.这样一条与埃及人民息息相关的河流究竟是怎样一条河流呢?

小组借助资料讨论。认识尼罗河。〖演示。

(对于材料中关于尼罗河的长度和发源地等知识并不需要强行记忆。)。

3.小组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结果,进行整理。

(尼罗河的概况,尼罗河的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讨论资料,整理资料,其实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放映录像,感知尼罗河〖演示。

(学生在初步了解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后,教师设计一段录像,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来感知尼罗河,可以说,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尼罗河较全面的认识。)。

(四)借笔抒怀,赞美尼罗河〖演示。

1.动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有声有色的.全面感知后,学生心中总会有一些感受,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可以是一句发自肺腑的句子,也可以是简短的一首小诗。这样,我们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形成相应的品德,这种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种自然的融合,而不是强加于人的,是学生的心理体验。)。

2.离开座位去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观后感。

(五)分辨照片,了解民居特点。

2.小组交流讨论。

(1)教师给出提示:

埃及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气温最高可达40℃。

(2)那么相应的建筑会有什么特点?

完成书本上的填空:埃及屋顶的形状:

窗子的大小:

还有:

在埃及拍摄的那一张照片是:

判断的理由是。

(3)教师小结。

(埃及的建筑特点:平屋顶,少门窗,厚墙,材料多以砖头为主)。

(设计意图:课文通过安排照片辨认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埃及自然条件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影响,感受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当地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先从气候谈起,再让学生根据这个进行推理,如平屋顶便于清理风沙,窗户小是为了挡风沙,以砖头为材料的厚墙也是为了防风挡沙,还可以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对当地建筑风格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还锻炼了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3.以小组为单位,以表演、叙述等方式汇报交流。

(如埃及人喜欢的颜色,他们信仰虔诚、热情好客、乐善好施、快乐健谈、不表是非等等,可参考教学用书第100页。)。

(六)教师总结,活动引向纵深〖演示。

根据你们对埃及的认识与了解,李小佳在埃及期间还会到哪里旅游,在哪里留影呢?下节课要继续探讨。

三、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金字塔》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2、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的同情。

埃及相关图片资料。

自读体会。

一、激趣导入、

1、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到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2、入题,读题。出示埃及金字塔的空中俯瞰图象,激趣:“要是你来到埃及金字塔跟前,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好奇与向往,开始今天的探险之旅,揭开金字塔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重难点词语,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提出重难点字词,认读。

三、研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提出研读专题:为什么说“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是埃及的象征”呢?以金字塔的“外观结构”和“建筑方法”为主题,分小组选题后合作研读,再在班上汇报交流。

2、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1)金字塔的外观结构有什么特点?它的宏伟和精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找出作者的观察点,理解重点句子,指导领会句子的说明方法。

指导朗读。

(2)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的设问句,交流有关建造方法的几种说法。

4、拓展提升。

(1)建造金字塔是一项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数的。齐读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感受。

假如你是当初建造金字塔的一个体力劳动者,你会有什么想法?

假如你是当初金字塔的设计者,你会怎么想?

你想对埃及法老们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结合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所了解的埃及。

2、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及中国长城等古代建筑的课外书。

所见巨大矗立。

埃及金字塔见闻:所闻劳动者用血汗、身躯垒成劳动人民。

勤劳智慧。

不朽劳动者所创造。

《金字塔》教学设计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雄伟的金字塔群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是这样的:“默读下面两篇短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这是一个统领全文的关键问题,带着这个关键问题去学习,孩子的学习任务就非常明确了。课堂作业本的第2题,刚好跟这个问题相配套,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个表格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学习的过程。先让孩子读课文进行试填,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两篇短文在内容有什么不同?两位作者围绕同一类信息,在表达上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说说自己更喜欢哪种?说说自己的理由。通过孩子读文本,通过孩子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碰撞思维,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去质疑,让孩子去畅所欲言,课文的重点就这样解决了。

二、借助“泡泡语”,学会大胆推测。

教材中的“泡泡语”或提示方法,启发思维,或总结规律,有机拓展,在引导学生“怎么学”上提供了具体的方案。《金字塔》中的泡泡语是这样引导的:“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能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借用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旁边的批注,思考批注提出的问题,并借助文中信息,推测古埃及人是怎样建造金字塔的。基于学生的细致阅读,搜索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建立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验证自己的大胆猜想与推测。

三、关注表达效果,提高思辨能力。

课文安排了两篇不同体裁的文本,它们所呈现的不同表达效果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冲击。让学生说说更喜欢课文的哪种表达方式?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编者的意图,“为什么要选用两篇不同表达方式的短文放在一起,只是让我们比较的吗?”在探究中发展思维。因为质疑是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有了探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变得更有条理、更敏捷了。接下来的“尝试运用不同方式介绍金字塔”也就水到渠成了。

由于这篇课文前面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场之国》,重在让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后面紧跟着的是《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重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教材这样安排目的是什么?这篇课文是连接阅读与表达之间很好的材料。借课文中“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图文资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实现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语言自由转化,这是一个最好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介绍胡夫金字塔,实现迁移,这样不仅能验证阅读的成效,还为单元习作奠定了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