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年味儿(模板16篇)

时间:2023-12-18 07:21:59 作者:QJ墨客

优秀作文在内容上应当有独立见解和深入分析,不局限于表达事实,而要表达观点和思考。掌握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对于提升写作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

消逝的年味作文字

年的味道在我的记忆里就像钟表表盘上的刻度,虽然一次又一次的经过它,刻度却依旧十分清晰,“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又会长大一岁,长高一点。

年味,就是在香喷喷的年夜饭里。在过大年这一天吃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餐桌上全是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有梅菜扣肉、双色鱼头、糖醋排骨、珍珠糯米丸子……其中最让我“流连忘返”的菜还是外婆亲手制作的珍珠糯米丸子,每次外婆把这碗菜蒸好之后我就会“潜伏”到厨房不为别的只为吃到一个小丸子,有时候还会多拿几个去给邻里的伙伴分一点,有时候去拿就会被外婆抓个“现行”所以现在外婆蒸完珍珠糯米丸子就会放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防止我偷吃,今天我跟外婆体验了一把做糯米珍珠丸子,先是将肉剁成肉馅做这一步时外婆“左右开工”这两把刀差点就被外婆剁出缺口了,然后再把肉上面撒上淀粉是为了减少肉得腻感,最后在将肉搓成圆形“滚”上糯米放在蒸锅里一蒸就大功告成了,其实最难的一步是第二步撒淀粉,既不能放多也不能放少要适量,珍珠糯米丸子一蒸出来必须是硬硬的用筷子夹不散的才算是合格的珍珠糯米丸子。其它的菜也各具特色比如:梅菜扣肉里的肉那是肥而不腻的;糖醋排骨里的排骨夹一块就能扯出丝来;双色鱼头中的鱼肉与淋上去的汤汁相结合堪称美味。我们家还讲究十碗十盘,预示着来年十全十美。

年味,就在不远千里也要回家过年的路途上。我有三个姨妈,我们分别居住于三个城市:广州、江西、长沙,每年过年我们都会轮流聚集在一个人的家里,每次我的二姨妈从广州来长沙都要坐12个小时的车程,每次我我问起姨妈为什么这么远这么辛苦的坐车回来过一个年然后又坐车回去呢?姨妈说“即使坐车在辛苦,只要陪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好年,才最重要。”过年不是要有多好吃的佳肴,不是要有多好看的装饰,而是要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在一起才算过了一个好年。

年味,就在大街小巷里流淌。每逢过年最冷清的是大街上而最热闹的是一条条小巷子里,里面人山人海每一个店铺里几乎都站满了在选购人群,而我们家乡的巷子里不仅有年货买还有一些平时买不到的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的一些新鲜玩意,我们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大年三十早上起来首先就要吃一颗灶糖,为的是封住灶王说坏话的口,让他来年多说说好话。每次外婆带我去选年货时我都很高兴因为碰运气可以遇上结婚的夫妇,他们的婚车一停下来就会丢喜糖,大家都会蜂拥而至去抢去沾沾新郎新娘的喜气。

年的味道,是一种奇妙的味道。它既体现在人们买年货时的高兴中,又体现在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坐在桌前品尝团圆饭里的佳肴时,又体现在儿童们看春晚守岁的快乐中。

消逝的年味作文字

今年的除夕,我莫名的感觉有些索然无味,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一切都变得有些淡漠,孩子们依旧是玩自己的鞭炮,大人们,除在吃团圆饭时世界里似乎便剩下了手机和麻将。而我,厌倦了鞭炮的烟味,也不想掺和大人的世界,便只有靠电视打发时光。

鞭炮爆炸的声音、搓麻将的声音、嬉闹聊天的声音……不绝于耳,眼前的人也像是放电影般停停走走、来来回回,沙发上的我,很安静,默默地,时间像踩了快进似的,川流于人海中,又飞快溜走。“翁”,我从飞快流逝的时间中醒来,看看表,已经快十二点了,周围的人一下子走了好多,去外面了吧?等待着年的钟声敲响,我也该走走了,去外面“醒醒觉”。

走在黑漆漆的夜中,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各家各户灯火通明,但都人影依稀,他们一个个都在外头,默默等待着,与之前的形象大相径庭,却也让神秘的黑夜也多了一些生气。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澎湃激动的,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如此神圣的年,又有谁敢怠慢?每个人都期待着在新的一年有一个好的气象,而年,也必将伴着人们简单朴素的愿望而来。

“叮”,十二点的钟声敲响,整个世界好像在这一刻爆发了,人们激动的心情也在此刻尽情展露。只听“砰”的一声炮响,方圆几十里,无数璀璨的光点升起。当烟花骤然绽放,璀璨了整个天际。流星般的火花从天空直落,等待着人们许下心愿,那玉树琼花的世界,在夜色中重现天宫的花园。紫色烟花妖娆的展开笑脸,与漆黑的夜色相映成晖;绿色光圈羞涩的回眸一笑,与黄灿的烟花共组一个笑脸……在烟花的世界,留下的只有惊叹。人们忘记了它们爆发时巨大的响声,忘记了夜的寂静,脑海中只有那破灭前的壮丽、那曼妙的倩影,消失只是瞬间的事情,但留下的,却是记忆中永恒的美丽。它们在迎接年,哦!一个如此美好的开头,为新的一年画下了如此靓丽的一笔,缔造了一个如此美丽的刹那。

消逝的年味作文字

记忆中的年,是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个被盘子、碗筷和砂锅挤满了餐桌边,一起尝着人间烟火的味儿,老人家津津乐道着过去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小辈的也都专注的听着,笑着,附和着。饭后,一个个坐在铺着粗毛毯子的沙发上,在一台笨重的电视机上收看着原汁原味的春晚,在火炉边谈着些家事,打着长条的纸牌,嗑着很大一盆的瓜子,吃着五颜六色的糖果。通宵达旦,乐此不疲。那时,年是家家户户盼望着的,年味就是家人欢聚的味道。

传统的年,本该是年前半个多月就该开始准备的,准备回到故乡家中,准备扫除装潢,准备礼品红包,准备过年吃的食物。家人在一块忙碌着,是多么令人感到温暖,是多么令人感到幸福。而近年,是否是因为匆忙,而大抵上将这热热闹闹的活动略去了。

今年的年,差不多是在那三余寸的液晶屏幕上过的。年,从微信、qq群中的第一声“预祝大家新年快乐[鞭炮][鞭炮]”开始,到发出的最后一个红包被领完结束。如此佳节,无论如何都要在一台手机上度过,搬弄那没有温度的文字,是凡是令人觉得可悲的。

我一家四口在过年那天,开了几瓶果汁,拼凑了几道“传统”得来的菜,几个人半天不说一句话,在十分尴尬的氛围中,吃了一顿无异与平常的“年饭”。接着,象征性地打开电视播放已经变了味的春节联欢晚会,接着低头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不管不顾,不理不睬。

年味太淡了,以至于快化去了。亲人相间,竟如陌生人一般冷漠!这样的冷漠的团聚,难道就是所谓亲情最好的诠释和传递?难道就是多少人口中的“幸福的年”?不然。亲人,又为何要在彼此之间修筑这样一道交流的隔膜,而将美好的亲情淡化,将年的味道淡化呢?古人企盼团圆,企盼的是亲人团圆之后相处、相爱、相依的点点滴滴,而非一群人见面、问好——回见!

太多的人,在多么快节奏地生活,有多么繁重的工作任务,正多么疲乏地日夜奔波,尽管于此,都要好好的,和亲人团聚后,在过年的时候再和他们说说话,聊聊天,谈谈心事,唠唠家常……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失散已久的年味,或许并不是最有乐趣的,却应是对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说,最淳朴真挚的温情。

消逝的年味作文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唆,一年365天,如一盘细沙,被岁月的风吹散。看着一本挂历渐渐变薄,天气由暖转寒,时钟依旧那样发奋努力,一刻不停的走动。经过一年的紧张生活,日历上终于出现了红得发亮的那一夜――大年三十。

我们一家回到了老家过年,在外工作的亲戚全都回家,大家坐在两张大桌子上,其乐融融,大人们举杯畅饮,我们小孩子争先恐后的夹菜,就算没有抢到,也不恼,笑嘻嘻的,另有一番乐趣。

吃完年夜饭,大人们便在大堂里打麻将,玩扑克,我们一群孩子便去房间,围成一圈儿,坐在暖和的毛毯上,电视上春晚顺利进行,我们便拿出压岁钱,来比谁的多,拿出跳棋比赛。

我们的花炮大战渐渐结束,烟雾弹的彩色烟雾在黑夜消失。我们坐在台阶上,一人端着一杯奶茶,抬头仰望星空,一切是那么的宁静。过了片刻,只听“天空一声巨响,打破那短暂的宁静,霎时,五彩缤纷的火光直冲云天,天空便像一张无边的画板,各种样子的颜料张狂的渲染在头顶,不知是那位亲戚先喊了一声“跨年了”。打麻将的大人们都涌了出来齐齐的站在我们身后,我回头,只见一大家子人齐齐的抬头抑望星空,欣赏美丽的烟火。年纪稍大的长辈还端起了小酒杯。我突然感觉到了什么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我深深的沉浸在这浓烈的氛围中,无法自拔,山上庙中的古钟敲响,沉稳有力的钟声传遍整个村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神情,也充满了对新的一年的向往。

现在,在城市里,早已没有了如此的氛围,因此我更加的珍惜,我珍惜这一刻浓浓的年味,更珍惜这与亲戚团圆的美好时刻,多么希望时光停留在这一刻。

消逝的年味作文字

从小到大,印象里的年总是那么传统的几样:烟花、年夜饭、电视机、压岁钱、不安宁的午夜。

一片铺天盖地的红色。

可是,印象里那浓郁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过年”似乎成了一种特定的标签,虽然热闹欢喜却早已失去了新鲜感。

细想,如今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发展十分迅猛。手机、电脑的出现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木心说:“从前时光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快。自从有了视频通话和层出不穷的聊天软件,想家人朋友,只要几个按键就能说能看,“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情况再也没有。

在便捷快速的条件下,“云团聚”好像也在流行起来。“诺基亚”“爱立信”被抛弃的同时,“一见难求”的情况越来越少,这让新年本该一家众人其乐融融团聚在一起的仪式感变淡了。

阳台有点冷。我打了个寒噤,回到了暖烘烘的客厅。家中老人已在和馅儿包饺子了。

“现在过年没以前有意思。我年轻的时候啊,人们排着队买手写春联,还有打炮仗的小孩儿。运气好的时候能看到表演的小丑。你别说,节目展演和电视机在那年代可是稀奇的事儿啊……”

蔡健雅的歌词蓦得响起:“得不到的就更加爱,越容易来的就越不理睬。”民国七年的时候,吴恭亨写过一幅春联:“一鼓下巴丘,快事快事;满城守汉腊,过年过年。”生动地写出了人们对过年的渴望。在70,80,90年代,一桶爆米花,一盒小摔炮能让孩子们高兴一整天;一件新大衣,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能让大人们快活好一段日子。听着老人们的描述,我真的很羡慕那些年代的.孩子们。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年”已经越来越没有新奇感?我想或许是因为如今的生活过于富足。“衣来张口,饭来伸手”让我们对于年的期待逐渐消失。如今,我们不再像过去一样过年才能吃上大鱼大肉。爆米花不再是“新年持产”,新衣不再是“新年特批”,过年的期待感自然逐年减少。

正当我倾听奶奶诉说过去新年的种种有趣时,“砰砰砰!”外面的烟花声响得就像轰击敌人的大炮,毫无美感又吵得人不得安宁。不知什么时候,外面的鞭炮声越来越刺耳。

从小刺花变成“先声夺人”的皇家礼炮,新年似乎变成了“醒”年――窗外的响鞭相伴,想睡?哼,没门儿!

细想,也许小小的魔术弹和仙女棒完全不输那些“自以为是的大炮们”吧?

虽然年味淡了,但不代表没了。快速便捷的发达科技,富足的生活让我们把年过得保质保量,也让如今的年花样百出、绮丽绚烂,有现代感,科技感。这恐怕是过去不敢想象的。

希望以后的新年,年味儿可以依然浓厚吧!

“饺子好了,快来端!”

“来咯!”

“什么馅儿的,这么香!”

看,年味其实并未消散,团圆饭一直在等团圆。

新年快乐……。

消逝的年味作文字

世界上有许多种味道,酸甜苦辣只是最为常见的四种。但是有一种味道一年只能品尝一次,没错,就是年味。

还记得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大年三十的晚上吃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后,大人围着火炉,一边嗑着瓜子花生一边唠着家常琐事,小孩则去商店买一把糖果、几盒鞭炮,和小伙伴们在门前放鞭炮吃糖,追赶打闹,别提多开心了,空气中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到了晚上八点,我们一家人就坐在烤火房里准时收看春晚,小孩子们一开始的时候精神好得不得了,但最后不是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就是靠在爸爸的肩膀上呼呼大睡。但等到了十二点时,爸爸妈妈又会把你叫起来对你说“宝贝,新年快乐”然后各自塞给你一个红包。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一个个也往你手中塞红包,你在前面收红包,爸爸妈妈在后面跟你的兄弟姐妹给红包。你却丝毫不知只是心中在打着你的小算盘,心里想着过年真好。

现在就不一样了,比如说今年过年的时候,我爸爸在长沙上班,只有我和妈妈回老家过年,但却不是在自己的家里过年。因为我老家的房子没有一个人,我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去世了,家里也什么吃的都没有,所以我们去了我二伯伯(我爸爸的二姐姐)家过年。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我妈妈做的,有糖醋排骨,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夫妻肺片,红烧鱼,麻婆豆腐,圆笼粉蒸肉,紫桂焖大排,枸杞猪肝瘦肉汤,脆薯凤尾虾。一道道的菜都十分美味,吃的人有我,妈妈,两个表哥和表嫂,二伯伯和二姑爷,一个表侄子,一共九个人。吃过之后,我们便围着火炉一起聊天,磕瓜子。

在八点钟的时候看起了春晚,今年的春晚不知是不好看还是我们不愿意看,总之大家都盯着手机,只顾着抢红包。随着主持人的“三,二,一”鞭炮声便此起彼伏。大家便各自回了房间睡觉。红包什么的能给的在之前就给了。打开手机,铺天盖地的是这四个毫无生机的字“新年快乐”,我苦笑一声,在妈妈“温柔”的催促下进入了梦乡……第二天一早,又被迫在亲戚之间拜访。

消逝的年味作文

又是一年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带着人们的虔心期盼。

但是年究竟是什么呢?是传说中的可怕怪兽,还是白雪皑皑的形象?就现在来说,年就是一个代名词,是一种符号,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标记。

可怕的是,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甚至是消逝!

年究竟是什么?我也无法下定义,但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的象征。每个人无论在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那是心灵的一种回归。

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呀!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

们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灵魂的栖息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过年了,家人还不能团聚,真的难以想象!

而年味的消逝,却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的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的。

几千年来的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逝。到以后的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的历史。”

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红变淡、年味消逝吧!

年味在消逝作文

那一天,去了沙拉武里府的robinson,走进宽敞明亮的商场里,耳边传来了熟悉的中文歌:“恭喜呀!恭喜大家发大财呀!......”听到歌声,心里一惊:外国人都知道我们中国人现在是过大年了,可自己却怎么也不觉得是在过年。就这样,听着欢快的歌声,伴着锣鼓叮咚隆咚呛,慢慢溜达在橱柜前。突然,眼前呈现的景物让我们激动了:一条明晃晃的通道中,一扇红红的圆门在其中,大红的门架大红的灯笼两边挂,大红的地毯大红的椅子在其上,门梁是双羊贺春。“我去拍张照!”见状,我兴奋地说。其实,泰国友人也是蛮懂得我们的心思嘛!仿佛这红红的景色就是专门为在泰的华人精心打造设计,特别是地毯上的那把红色的转椅,更像是为我这样特别的人摆放的,确切地说,那椅子就是为了等待我的到来。哈哈!

拍了几张照,粘点红色的喜庆。未来的日子,红红火火!

特别吝啬的我,一个铢铢也未用,在商场里饱了饱眼福依依不舍地又转悠回来了。

回到工厂,回到宿舍,又回到了机器轰鸣的声响中,也回到了臭气与毒气并存的环境里。我居住的宿舍楼,房间正好面对着像个垃圾场的废品加工厂,恭喜自己运气这么好!那到处弥漫的青烟,呛得我只能猫在小小的房间里。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屋内,打开手机,看见朋友圈里发的各种照片,那一盘盘诱人的菜肴;那一张张可亲的面孔;那一幕幕欢聚的场景,这一刻,年的味道从手机的画面内向我袭来。一支思乡曲,犹如夜晚的小提琴,穿越时空,划过空间,在我的心底轻轻地缓缓地响起......

回想在家的日子,每年的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对联,有的地方叫春联。春联一贴,年味渐渐开始浓升。年夜饭,是大家期待和享受的'。临近午夜,那连绵不断的炮竹中,和夜空中闪烁的烟花,更加增添了年的味道。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年夜饭,直到新春的钟声敲响,大家共同迎来了新的一年。那个时刻,是最温馨的时刻,也是最温暖的时刻,亦是最幸福的时刻。

在青藏高原长大的我,懂得高原人的豪情与好客。每年的春节期间,街市上锣鼓喧天,扭秧歌的队伍喜气洋洋。舞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演社火等等,各种民间表演丰富多彩。与此同时,走亲访友的人们络绎不绝,直到正月十五街市上呈现的各种彩车与花灯。年,就这样被渲染的热热闹闹浓浓郁郁,红红火火甜甜蜜蜜。年,是亲情友情的凝聚,是人们欢聚的时刻,更是家人团圆的时刻。

此刻,关掉手机,屏幕里的画面全部消失,年的味道亦在记忆中淡淡散去。

异乡的游子,打工的人儿,或许我比你们有的人幸运那么一点点。同是异乡人,在新春佳节之夜,我能够静静地观看央视的春节晚会,尽管是一个人,但内心依然是那么平静,静的似乎变成了麻木不仁。多少人,还要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说大了说好听了,就是为了工厂的利益奉献了自己;说白了说穿了,那就是为了钱而无奈。我时常在想:钱,到底需要多少才够用?要多少才够满足?背井离乡,流离颠沛难道真的是为了寻求钱财吗?以至于丢了亲情忘了家人。其实啊,都是人的贪心在作怪。很多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家乡寻去一份合适的工作,也完全可以养家糊口。可是,偏偏丢下亲情,远走他乡。不知是命运作弄人,还是自己的脚太长?恰恰要忍痛割爱远走天涯,在渐行渐远的日子里,忘了归期。

年的钟声敲过了,我又长了一岁。在家的孩子是否想念妈妈?在外的游子很想念母亲。孩子渐渐长大,母亲渐渐老去,我欣喜且担忧。心底曾无数次告诫自己,过年就回家,过年就回家。然,年复年,一年又一年,我依然在此处。今年的年,我多了些回忆,年便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思乡里。

日渐消逝的年味作文

无意间在奶奶家看到了一组过去爸爸过年时的老照片,突然发现那时过年的年味是那样的浓厚,一家人其乐融融,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照片里,有吃糖葫芦的景象,有放鞭炮的喜悦,有贴。

春联。

的样子……无一不显示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也曾像照片中的那样盼望着过年:盼望着鞭炮,盼望着新衣服,盼望着压岁钱,盼望着亲人相聚的时刻。可随着我慢慢地长大,却发现往日那种浓厚的年味却随着时间日渐的消逝。以前,每当过年的时候,全家人都会团聚到一起,妈妈、伯母们和奶奶会一起包饺子,拉家常。爸爸和伯父们会一同制作美味的佳肴。而我则和哥哥姐姐一起放鞭炮、做游戏。到了晚上,大家还会边吃甜点,边熬夜看春晚,喜笑颜开。一年的劳顿在此刻释放,一年的反思在此刻梳理,未来的希望在此刻憧憬,就像王安石诗中说的那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而如今,虽然全家人依旧像往日那样团聚在一起,却很少再一同看春晚,要么各自拿着手机,要么就是各自干各自的事情去了。再想想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现状:微信拜年,旅行过年,网络红包等等。花样越来越多,可是却很难再找到像过去那样浓厚的年味了。

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深思:生活节奏的加快,让生活越来越便利,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味的寻求着发达,寻求着进步,却忽略了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最本质最纯粹的民族力量。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支撑,我们中华民族才得以发扬滋长。希望我们在追求中国梦的同时,能够永远记住支撑着中国进步的东西,把那些失去的年味找回来!

花园学校九年级八班李云祥。

年味儿作文

过个和谐幸福年。

年味浓,最浓是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一年一顿的特殊大餐——年夜饭。我们家的年夜饭,特别有风味。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既有了口福,又填抱了肚子,还温暖了心坎。红灯笼发出火红柔和的光,是那样美丽!在这个美好的团圆之夜里,那万家美丽的灯火,会是多么灿烂的景象。

吃完饭后,一大家子人。都围在大圆桌前包饺子。男的擀面皮,女的包馅,小孩们负责摆盘。别提有多么浓的年味儿了。

打开电视,电视机里的主持人也都穿上了漂亮的节日红装,说着喜庆吉祥的话语,一些往日严肃冷冰的节目也变成了人们喜爱的春节奇闻趣事,逗得众人乐开花。但是,只要八点一到,千家万户的视听会变为同一个节目,那面容会便变成同一种模样。我觉得,这次春节联欢晚会气势宏大,节目繁多,气氛和谐热闹,十分精彩。既有诙谐幽默的小品,也有激情飞扬的歌舞;既有南方的典雅秀丽,诗情画意;又有北方的激情四射,热情豪放。真是让我大饱眼福!

新的一年终于来了,随着时、分、秒针一家的团聚,那爆竹声便如洪水一般挤破浮冰冲击过来了。一朵朵礼花如春笋般涌上夜空,刹那间,天空一片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瑰丽景象。一声声巨响也飘来了,一颗颗彩球升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连星月也暗淡失色了。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千姿万态美如画。身影如洪水般阵阵如浪,烟火如丛树中万鸟齐翩翩。此消彼绽、此逝彼放,仿佛一卷时时变幻的画,给人以梦一般的感受!终于来了,下一个精彩的春秋又在期盼着我们洒下汗水,书写这一个灿烂的金狗年!

年味儿作文

早晨一起床,就听见老妈催促的声音:“快点和我去超市买点过年的东西。”

到了超市,我发现,平时都是卖吃的,卖玩的……可是这几天却都是卖鞭炮啊,窗花啊……老妈一会儿拿副对联,一会儿拿点糖果……过了一会儿,老妈终于挑完了东西,准备回家了。

回到家之后,老妈就忙着准备各种各样的吃的,有糖葫芦、油炸粑粑……我刚坐下来,老妈就说:“坐着干什么呢?还不快过来帮忙。”

吃完晚饭之后,我和弟弟想去楼下玩一下。到了楼下,我们看见前面的草坪上有很多小朋友在放鞭炮,这时,一股鞭炮味窜进我们的'鼻子里面,我知道,年味儿已经向我们飞奔而来了。这时,弟弟说:“哥哥,我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吧!”我说了声:“好啊!”紧接着,欢乐的鞭炮声响起,仿佛在向人们提前预告新年的喜讯呢!

年味儿

又是一年的除夕,听着街上零星的鞭炮声,看着家家户户陆续亮起的大红灯笼,在微信上不断刷出亲人朋友们庆祝新年的欢乐气氛,心里觉得满满的,充斥着儿时的记忆,淡淡的乡愁,还夹杂着如今的幸福生活,特别感慨岁月,它那么长又那么短,夺去了老一辈人的青春和健康,给予了我们这一代无限的物质享受和充足的精神财富。

今年的冬天不是很冷,所以觉得过得很快,孩子们都没来得及穿上大红棉袄,戴上厚厚的手套及美丽绵软的兔耳朵,春天就已经悄无声息地到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每个离家的人内心深处无法排解的伤痛,这份藏在心底的愁绪总是在最欢乐的日子里彰显到极致,让人在幸福中尝到一点点苦涩。或许是因为过了而立之年,心中更容易害怕,害怕风吹过,飘落一地黄叶;害怕雪融化,大树流下泪水;害怕父母老去,我们不再是孩子。

虽然过了许多春节,但是体会年味儿是不变的情结,每年都会像细嚼慢咽地吃饺子一样去感受年味儿。

随着日子的流逝和容颜的改变,心里开始一年比一年害怕过年。从小时候发自内心深处的甜蜜和向往,到现在的恐惧和彷徨,我努力去适应去享受红红火火的日子,去感恩上天赐予我的天伦之乐。

随着夜幕的降临,外面的鞭炮声和漫天的烟花也渐渐多了起来,孩子们和他爸爸在院子里尽情地享受燃放烟花所带来的快乐和喜悦,他们喊着、跑着、跳着。那种浓浓的过年气息包围了我们,任凭黑夜再怎么浓重,也无法阻挡我们热烈的心情。

听得见他奶奶在楼上喊我们回家的声音:大年三十的不要到外面去野了,赶紧回家,外面有妖魔鬼怪呢!我一下就觉得特别亲切,好像我们都是贪玩的孩子,在等着大人叫我们回家吃饭的声音。而婆婆,这么多年一直在尽心尽力地照顾我们,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看着她老人家日渐佝偻的腰身,觉得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儿。

尤其是过年,我们在看电视,放烟花,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时候,她还是不分昼夜地为我们做各种好吃的,诸如油圈圈、糖角角、油饼、凉粉之类的,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肉食,让我们能像孩子一样地尽情享受过年的乐趣。

而过去的讲究也是一样都少不了的,诸如敬灶王爷,三十吃面,初一饺子,还有初一不能倒垃圾和脏水了,三十晚上、初七不能出门等等,让人在无奈之余觉得其实老人特别可爱。真是应了那句话:家有老,是活宝。

年味在消逝作文

“咻咻……咻咻……”的声音从人们手机发出,每个人的手指都在不由自主的敲打着屏幕,满怀期待地盯着,生怕一眨眼就会错过一个亿……这样的情境,也就只会出现在大年夜了。

手机抢红包的花样轮番更新,年味越来越淡。是错在手机上吗?并不是,而是错在我们自己身上,没有自制力,没有“选择继承”的意识……在科技的洪流中,我们已经迷失了自我,已经忘记了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习俗:守岁、迎财神、换新衣……现唯独“发红包”还在苦苦支撑,当电子红包完全取代纸质红包之时,也便是过年传统习俗的沉沦。

当漂泊在外乡的人们拎着大包小包,千辛万苦赶回家,本应是与家人同享这来之不易的团聚,我们更多的看到,大人们坐在牌桌上,小孩们玩手机,打游戏,而老人们,依然忙碌在厨房……不可否认,年味变淡了,变俗了,甚至,有点变味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经济在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过年过出新形式、新味道,其实也属正常。近年来,鞭炮声日渐稀疏,这大概是“禁炮令”的作用了。鞭炮没了,过年的气氛自然是清静了,但环境清洁了。近年来,不少家庭举家到旅游胜地过春节,团圆不必在故乡,既品尝异地年味,又乐得轻松愉快。

在过年的习俗传承上,笔者认为也可做出相应的改变。比如为了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多地政府下了禁炮令。其实,政府也可以在过年的几天指定几个安全地点,允许进行集中燃放。毕竟,放鞭炮是小孩子们的天性,大多数人们也想要通过会放鞭炮吓走“年”的怪兽……对于电子红包,虽然它的出现使纸质红包数量大规模下降,但它也使得树木砍伐量减少。请君切记,莫让自己成为电子红包的奴隶,离开牌桌,放下手机,多陪陪家人,这才是过年团圆中最浓的年味所在。

“浓缩”年味,其实也简单。少打点麻将,少玩玩手机,多陪陪家人,多干点家务,莫让一年难得的亲友团圆,化为手机和麻将的泡影。

年味儿散文

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拿着几分钱、拎着一个玻璃瓶,隔着柜台喊:“帮我打一瓶酱油。”40年前的这一幕,如今依然可以在南宁看到,不同的是,当初打酱油的小姑娘已成为50岁的“老南宁”―――昨日,作为“铁鸟”忠实“粉丝”的黄桂宁又从边阳街过来打酱油了。

从清朝咸丰年间至今,南宁铁鸟酱料制作工艺已传承了上百年。昨日上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宁铁鸟酱料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在解放路直营店揭牌成立,希望将百年老店工艺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情结老南宁的饮食无铁鸟不欢。

“我是来打酱油的。”昨日上午10时,家住安吉大道的刘信华一走进铁鸟酱油直营店便喊道。跟黄桂宁一样,今年60岁的他自小就跟着家人来打酱油,“打酱油”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

“我喜欢这酱料中的黄豆味,不像外面买的那些有太多添加剂,失去了酱料原本的味道。”专程过来打粽酱的七旬老人韩桂英告诉记者,春节前南宁人喜欢包年粽,少了铁鸟的粽酱,年粽都不好吃了。“我住在壮锦大道,每次酱油用完了我都来这里买。路程虽远,但我就是喜欢这个味道。”当天,陈阿姨也特地从壮锦大道乘公交车过来买酱料。

昨日,还有不少市民来此买酱料。黄皮酱、老友酱、香辣酱、酸醋、酱油……掀开一个个瓦罐,一股股香味扑面而来,刺激着人们的味蕾。“真香啊!”市民不禁感叹道。

吸引价廉物美使铁鸟深受欢迎。

记者了解到,去年铁鸟黄皮酱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最高销售纪录为每月6000件(10瓶)。

为何老南宁如此热衷于“铁鸟”的酱料?“主要是因为我们采取了传统的工艺,使酱料得以保持原汁原味,酱香浓郁、味道鲜美。”铁鸟公司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谢恺熙表示,光是一瓶黄皮酱,生产周期就达一周,而一瓶瓦缸酱油从选料制作到出厂销售得一年,这其中包括了许多工艺。

同时,价廉物美也是南宁人中意老牌子“铁鸟”的原因之一。在铁鸟公司唯一的直营店里,记者发现,其酱料价格都比较适中。在普通超市里,一瓶500毫升的酱油要14元,而铁鸟最受欢迎的瓦缸酱油仅5.5元/斤,一瓶500毫升的姜葱酱油仅7元,最受南宁人喜爱的老友酱7元/斤、黄皮酱6元/斤。

改良让百年老品牌能走得更远。

尽管很受市民欢迎,但20xx年10月这个百年老牌却突然在南宁市场上“隐退”了。“当时家里的酱油用完了,我去超市买不到铁鸟酱油,很不是滋味。那是我们老南宁人的口味啊。”市民林先生回忆道。

“20xx年10月至20xx年1月,我们确实停产了。因为以前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基地已不能满足铁鸟酱料的市场需求,为了扩大老品牌的规模和影响力,我们进行了停产搬迁。”谢恺熙说,公司从原来的南伦街搬到了经济开发区,厂房规模由13亩扩大到了44亩,生产水平也由原来的5000吨―10000吨年产扩大到30000吨。

“搬到新厂后,我们对铁鸟酱料技艺进行了改良,把传统的手工工艺和机械化生产相结合。”谢恺熙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老品牌更要想办法发掘、保护、传承和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年味儿作文

今年我在奶奶家过年,那的年味儿可浓了!家家贴春联,户户挂红灯笼。鞭炮声,五光十色的烟花和朦胧的硝烟到处都是。一辆辆汽车涌进山村,走下来抱着大大小小一大堆礼包的人,他们欢欢喜喜地向自家奔去。

我哼着小曲儿,蹦蹦跳跳地走到广场上,走在我两旁的还有我的爸爸妈妈。走着走着,我发现广场中心被人们里三圈外三圈地围了个水泄不通。我按捺不住好奇心,赶紧跑过去凑热闹。我好不容易挤到最里面,定睛一看,原来是舞龙。只见几个大汉身着黄袍,人手一根粗长棍子,撑起那条巨大而威武的布长龙。锣鼓声中龙舞起来了。瞧!它先绕着场地踱步一周,然后时而翻腾而起,时而俯冲而下,时而首尾相接旋转不止,时而如波浪起伏不定……随着锣鼓的打击越发激烈,龙的身体如高山一般盘起来,龙头高高昂起,摇动着那对冲天的角,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身抖动的鳞片闪烁着耀眼的金光!最后,龙把头昂得更高了,它出神地凝望着远方,猛得张开口,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似乎在仰天长啸!顿时,观众群中爆发出来的暴风雨般的掌声与喝彩声一阵接着一阵,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看来观众们都被这场舞龙表演所征服。

夜晚是最迷人的。夜空在鞭炮与烟火的交织中成了一个绚烂的大花园。各色“花朵”在空中不停地变化,彩色的光一闪一闪地把山水房屋映衬得五彩缤纷,变幻不定。我们跑出去一看,大桥上正在放焰火,一阵阵银铃般的欢笑从那儿传出来,在山村中回响。我们也放了起来。看着这美丽的烟花,爷爷和奶奶都乐了,我则依偎在妈妈身边,灿烂地笑了。我们的烟花刚放完,山那边又有烟花在空中争奇斗艳。

啊!山乡的年味儿是团聚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我爱山乡,更爱山乡的年味儿!

年味儿作文

年味儿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小的时候,我觉得它是妈妈炒的红烧肉,是爸爸炖的可乐鸡翅,还是爷爷奶奶做的清蒸鱼。去年春节,我家却有了不一样的`味道,给了我一份新的答案。

去年除夕的晚上,吃完晚饭,我正入神的看春晚,一股糖香味飘了过来,甜香甜香的,让人垂延欲滴。咦,“姑姑你干嘛呢?”我问,谁知,姑姑神秘一笑,“今年的熬年打开方式不大一样噢……”。

哇!噻!牛轧糖,还是姑姑亲手做的,我赶忙拿起一块,嗯,甜甜的,充满了牛奶的浓香,我实在是太想学了,于是,经过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姑姑同意了!姑姑让我把食材拿好,哇!好多棉花糖,趁姑姑不注意,我拿起了两块放入嘴里,嗯,入口即化,真好吃,姑姑出来,站到一边说:“开—工—啦!”我们哈哈大笑,我钻了过去按姑姑的指示倒了一盆棉花糖和半盆豆粉,而显然我的爸爸是最可怜的,被迫去当苦力了,去剥坚果。然后就是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我去厨房开火,让锅预热,然后把棉花糖抛了进去,为什么是抛呢?因为我很担心糖进锅时飞起来,但—结果是:风平浪静。棉花糖在10分钟后,惨不仍睹,已经成糊状了,之后开始加东西:加豆粉,加瓜子,加干枣,加花生,加……,总之一顿乱加后,面目全非,糖跟各种干果粘掺在一起了,倒入模具里,放入冰箱冷藏,十五分钟后,拿出来。噢,颜值还不错!我拿起了锋利的刀,切切切切切!最后我又挑出了糖纸,把切好的糖块包起来,嗯!完工,看看时间,总共战斗了1小时29分11秒,拿起一块,放入嘴里,吃自己做的糖就是棒,一直甜到了心里!

现在回忆起来,去年的守岁依然别有一番滋味,年味儿也是不一样的,是甜甜的牛轧糖味儿。零点零分,新年的钟声响起,窗外的烟花把黑夜点亮的像白天一样,希望我们的生活如糖块一样甜甜蜜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