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素质教育下教学范文(17篇)

时间:2023-12-11 22:27:00 作者:灵魂曲

优秀作文是对思想、语言和结构等进行全面综合考察的一种文学作品,它能够展现出作者的才华和文学水平。无忧的微笑:每个人都羡慕他的微笑,因为那是一种无忧无虑的微笑。

电化教学有益于素质教育

现代电化教学的发展,为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为了提高自己应用电化教学进行教学的能力,加强应用的研究和探索,形成适合我们的教学应用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调整工作思路,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变革学习方式,特定以下计划:

一、充分用好现代电化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安排学生观看一场爱国主义影片,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二、高度重视工程的应用,千方百计把电化教学持续地用下去,用好,用出实效。

三、把现代电化教学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形式,认真学习,学会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把自己所代课程的优质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地使用起来,能够独立制作课件。

课程,更重要的'是自己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应用的研究和探索,尽快地形成适合我们的教学应用模式。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应用电化教学进行教学的能力。

谈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侧重真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而化学科学素质则由化学科学知识、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方法、化学科学意识和化学科学品质五要素构成。当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还应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身心教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因此,化学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背景,辅助以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身心教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促使学生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本人结合教学中的实践,就化学科学素质教育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化学科学知识教育。

在基础教育中,化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是化学科学素质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可以淡化“双基”教学,相反,加强“双基”正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问题关键是怎样摆脱应试教育束缚,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抛弃“满堂灌”和“题海战术”,走出以“考纲”代替“大纲”,以“考点”代替“双基”,以“解题”代替“实践”的纯应试教育的怪圈。做到“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大纲语),素质教育下的“双基”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会学”,重视学生动脑、动手,指导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和联系,最终达到“会用”。

二、化学科学能力教育。

这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大纲上说:“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能力型和创造型人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应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加强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效果要明显,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及时如实地记录观察的结果。通过观察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多创设一些学生动手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在学生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并对实验全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向学生充分展示教学的思路和解题的思路,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特别应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化学科学方法教育。

这是科学素质的翅膀,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手段。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更深入地理解和牢固记忆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科学的`方法对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在化学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科学方法。如在“碱金属”的教学中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的性质做出推论和预测,当这些推论和预测以过多次论证后,即可将其中的正确部分上升为理论。又如在有机物烃的教学中,以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烃为典型的物质,分析它的结构、性质以及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推导出这类烃的通式和通性。

四、化学科学意识教育。

这是化学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科学意识包含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和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科学意识教育就是促使学生树立物质第一的观点、尊重客观事实的观点、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等。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来强化学生的科学意识。如结合盐类水解的有关内容,介绍如何利用盐类的水解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服务,教育学生学以致用;学习二氧化硫的用途时,介绍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当前世界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提高环境意识。

这是科学素质的动力,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作风、态度等。良好的科学品质能使人树立坚强的意志,表现出高度的自学性、顽强性和自制性,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遵规守纪、不怕挫折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勤于思考、积极探索、谦虚谨慎、尊重他人、乐于协作的习惯。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品质教育,如在“碱金属”中介绍候氏制研,大胆创新、无私奉献、执着爱国等高贵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多维假设与求证的探究教学模式研究.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洪贺廷.理想化教育.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

[3]李国际.浅谈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的兴趣培养.北京:北京出版社,.

浅谈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农村小学体育应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怎样为提高农村学生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农村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素质教育最终目的就是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一)转化提高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思想,是推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学校领导者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重,在体育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使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现代化,不断发现和培养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广大的农村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锤炼自身技术、技能的同时,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创新意识由于农村体育器材缺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游戏便成了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农村学生也非常喜欢游戏,用游戏式体育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的设计应符合学生实际,力争生活化、趣味化,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例如,“听数抱团”游戏,把单一的数字变成简便的算术运算,既锻炼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也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如在低年级急行跳远活动中,设计成学生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形式,学生就会容易掌握技术动作,也就能更好地参与其中。针对农村小学体育器材匮乏的现状,在篮球课上,我们用排球代替篮球,在足球课上,用废旧的篮球充当足球,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对器材的渴望,又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加了学生的信心。

(三)重视个性发展,区别个体差异。

农村体育教育过分要求学生对动作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个性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另外,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对大纲理解不到位,课堂不适应学生年龄个性特点的弊端,这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我在教学中做了尝试:体育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组织体育课的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跳皮筋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创跳皮筋的方法。课上,由体育委员组织,教师观察指导。先进行一种跳法(如翻山越岭),然后逐个分组表演。教师启发:是不是可以把某几种跳法结合起来跳?学生自由发挥,兴致很高,几个学生一组,尝试自己跳出新花样。例如,我们当地人非常喜欢划旱船,课堂上,孩子大胆想象,用“两人三脚”的形式模仿大人划旱船。还有,老师们上课时,可以把废旧的跳绳发给孩子,孩子们自由发挥:有的自创个人“旋风腿”,有的模仿电视武侠动作,一人在中间旋转摇绳,周围三五同学起跳,我们称为“集体旋风腿”。这些活动既发展了学生的体能,又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提高学生能力,注重增强学生体能。

一些农村学校抓住了一些体育特长生,忽视了正常的体育教学,虽然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但在国家学生体质检测中,学生平均视力、身高逐年下降,平均体重却在逐年增加。其实,竞技体育应在普及中提高,普及搞好了,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执教的小学只有个别学生的体能比较好。我努力引导,增加练习密度,如在投掷课上,学生的训练强度很难达到规定要求,我在充分利用器材的条件下,增加组数,(比如将四人一组改成两人一组)增加练习次数,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体质检测一直以来是小学体育的重点,仅仅通过体育课的练习,很难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我通过全校大课间,组织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一学期下来,全校的达标率明显提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体育特长的人,通过训练,他们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中连创佳绩。

总之,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经验还很欠缺,和发达城市的差距还很大。今后,我们一定会更努力地去工作,立足农村,克服困难,把我们的体育工作做得更好,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

浅谈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传授技术,学生简单模仿,没有创新也没有激情。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为了改变体育教学的现况,我们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在竞技体育这一核心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让体育教学的育人效应得到有效的发挥,加强体育的各种功能,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受到理性的教育,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满足感。

一、转变观念,以正确的体育观指导教学。

首先,教师要克服“体育就是传授技术”的观点,充分考虑体育的教育功能。在体育课中,一定的运动量与运动负荷是必需的,同样,体育技术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但是我们要抛弃以往那种“技术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体育课育人、育心、育体的作用,否则,教学改革也只是表面的繁荣。其次,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有些学校中,教师只关注那些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对于其他人则是任其自由发展。这种做法与体育教学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宗旨是相背离的。再次,有的教师认为体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殊不知,如果对运动量的要求过多,就很难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教师要重视体育的综合效用,从学生的各个方面以及教学的各个角度出发,实现体育教学的全面改革,使体育的综合育人效应得到有效发挥。最后,教师不能将目光只放在操场上,要扩大视野,将体育锻炼的空间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操场的活动范围很小,而且一些较为宏大教学目标也无法在操场内展开。因此,教师要从多种渠道和环节中发展体育,让体育的空间得到拓展,逐步走向社会,走入家庭。

(一)体育课也要不断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入感情的培养。小学生的心理敏感而脆弱,因此,教师要多考虑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关心和尊重每一个位学生,为体育课建立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当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了错时,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不可对学生有辱骂、责打的行为。以我班的小林同学为例,他是一个精力旺盛、性格活泼且有点淘气的学生,尤其是到了体育课上,他更是撒欢似的不停地跑啊、跳啊,我多次制止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他就是这么停不下来。有一次,我把一枚大拇指印章带到了体育课堂上,并对小林说:“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拇指,哪个小朋友遵守纪律老师就会给哪个小朋友一枚印章,你想要吗?”他激动地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渴求的神采。我接着说:“老师跟大拇指说好了,只要你上课的时候好好表现,遵守纪律,老师就把大拇指送给你,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有!”说完他就赶紧跑去站队了。

(二)以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升。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是学生在新的时代所必须具备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以思维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对创新施之有法,能够牢固掌握活动方法,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如二年级学习立定跳远时,课前我带学生一起做纵跳练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就以几个小动物进行导入:“大家都见过兔子和袋鼠吧?你们知道他们都是怎样跳的吗?”学生纷纷举手想要回答我的问题。有的学生甚至边跳边说:“老师,他们是这样跳的。”说着便模仿起了兔子和袋鼠的跳跃方式。其他学生也在一旁笑着说:“对,就是这样的!”有趣的.动物跳跃很快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模仿小兔子跳跃,一个小组模仿蚂蚱跳跃,一个小组模仿袋鼠跳跃,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曲欢乐的音乐。合着节拍,学生快乐地跳着。有的学生不满足于一种跳跃方式,就自己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跳法。一曲完毕,我带着学生一起玩“动物跳”―――给学生戴上各种动物的头像,分别记住自己和其他人的头像。戴兔子头像的学生边跳边说:“兔子跳,兔子跳,兔子跳完袋鼠跳。”戴袋鼠头像的学生跳着说:“袋鼠跳,袋鼠跳,袋鼠跳完猴子跳。”在欢乐的氛围中,学生不仅完成了纵跳的练习,还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简单的活动很容易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为立定跳远的学习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三、体育教师要“求特”创新。

体育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多年来学校非常重视体育教研组的建设。建立了由主管教学校长负责,主任具体指导的管理体制。并由教研组长带头,坚持名师工程,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学校还认真贯彻落实教师培训战略,开展大练基本功活动,继续抓三个层面,即年轻教师―――塑形工程;学科管理层面―――名优工程,积极开展师培活动,坚持导、练、压、赛四条原则,即多方指导、加强训练、适时加压、开展竞赛、促进中青年教师成才;学科带头层面―――攻坚工程,即树立典型,创设条件,鼓励教师冒尖。

四、体育教学充分发挥群众体育活动的基础作用。

学校体育的本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这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育的基础。为此,我们把学生体育活动放在首位,以发展全体学生身体活动能力,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和卫生习惯为出发点,使学生体育活动开展得生机勃勃。实践告诉我们,提高或改善人类生存质量是社会发展的首要课题,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物质文明技术发展的今天,从“学会生存”的角度出发,学校体育将教给学生一把提高和改善生存质量,开启健康之门的金钥匙。

体育教学素质教育论文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要: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但是,在传统教育理想下,只要提到教育质量,人们头脑中首先想到的是升学率,而体育教育由于与中高考关联不大,并不受师生重视。实际上,丰富多彩的体育内容对学生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同样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体育锻炼成就健康的体魄。

我们都知道,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发展的资本。否则,一切都会成为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因此,具备强健的体魄很重要。尤其在中学阶段,学生正是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时期,面对新的挑战和考验,他们必须要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迎接重重考验,勇往直前,克服困难,进而成为一个强者,用健壮的臂膀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担。在体育课堂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锻炼身体,提高技能。因此,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平等、自由发展的活动机会,比如,学生在学习各种球类运动技能时,教师应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在提高学生自我表现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地开展各种体育竞赛。在各种活动中,不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还让学生轻松地锻炼身体,掌握了体育技能,所以,体育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也应该转变以往的对体育课的看法,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树立自主锻炼的意识。作为体育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努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中学生,最终使他们成为祖国繁荣富强的建设者。

二、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

当下的中学生,不管是思维能力还是对事物的看法都和他们的年龄不相符,更多的时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全家人都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百般迁就,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长都尽量去满足,对他们是宠爱有加,导致很多孩子自私自利、心胸狭隘,不顾别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做事不能顾全大局,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因此破坏了班级的团结,遭到他人的不满,产生自卑、自闭的不良心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以上情况,有目的地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的体育活动,比如,开展接力赛活动,在比赛中,如果只靠自己的力量,不注意和其它队友积极配合,那么这个队是不可能遥遥领先的。这个活动需要高度的团结精神,队友之间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进而取得成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从而改变了他们自私的毛病。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自觉的意识,有利于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

三、在体育活动中塑造学生性格。

在体育课堂上,有的学生性格活泼,侃侃而谈;有学生则不爱说话,不善于表现自己。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不善于说话的学生并不是甘于沉默,他们的内心有一种和其他人交流的渴望,只是胆小、不自信罢了。于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组织一些互助的活动,比如,绑腿跑、双人垫球比赛等。在比赛中,学生为了取得胜利,他们会主动交流,商量对策,抓住表达自我的机会。刚开始,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但是迫于教师的要求,只好服从。但是我们会发现,他们参加的次数多了,压力就没有了,心态慢慢放自然了,而且还体验到了参与活动的乐趣。逐渐地,他们善于表达了,喜欢和他人交流了,比原来活泼、自信了很多,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当今的社会到处充满了竞争,中学生有竞争意识,但是却缺乏承受能力,满足于成功的喜悦,不能接受失败的结果。他们认为失败是可耻的,因此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一点失败,就会怨天尤人、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这样的心理素质不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只能成为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开展比赛活动,并在每一次比赛中评出优胜者。起初,失败的学生会郁郁寡欢。但是,他们还没有尽情地品尝失败的滋味时,另一场比赛又要马上开始了。经过反复锻炼,他们体会到失败乃兵家常事,不必过于在意。想想自己为了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萎靡不振是多么可笑啊。他们会重新诠释失败的含义。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一定会看到成功的耀眼光芒。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让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建设美好强盛的祖国。

五、转变角度角色和大胆创新。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给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地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是一种辩证关系,这两者相互发展,相互制约。所谓的主体性教学,并不是教师放手不管,让学生想练什么就练什么,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主体性教学虽然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主动权还是在教师手中,教师要比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即通过激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构建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过程,才能把体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总而言之,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体育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努力创新,积极改革,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王海蛟.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和体会[j].祖国:建设版,2013(8).

[2]李志芳.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3).

[3]刘培刚.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高中体育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8).

[4]金超.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有效转变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2).

[5]陆爱东.初中体育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1(5)。

[6]石志斌.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功能与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1(5).

体育教学素质教育论文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要]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现代教学方法。本文从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兴趣、终身体育的思想及当前阻碍体育教学中诸因素的成因等进行了剖析与探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学提出建议。

前言: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可是,以往一提到教育质量,人们只是以该校升学率,或主要学科教学及配备的师资力量来衡量,却忽视了体育教育的质量。事实上,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应该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不可忽略的标准。

1.长期的体育实践表明,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身体素质,使学生懂得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而且能塑造学生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与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热爱集体、积极进取的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观察能力、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以及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投身于现代化祖国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与学校教育的要实现的目标要求完全一致。

2.青少年正处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天赋与特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谓“成才之路不止一条”就是指可通过多种途径为社会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多方面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助其所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3.培养公民意识。体育教学是一种具有鲜明集体特征的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在练习中按照集体的共同要求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符合运动规则和集体行动的需要。使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人际关系、运动场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等以及参与竞争、民主合作、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意识为学生所感知。大运动量的练习和比赛,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精神。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二、抓住重点全面开展体育教育。

1.学校体育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正确健身技术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奠定终生体育基础。

2.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通过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集体主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进行德育教育,增强积极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活动中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达到“强身健体、育人”的目的。

3.要正确对待体育考试。由于个体的差异,考试成绩很难衡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积极性,分数高不一定就是体育好,体育好不一定就是身体好。只有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都强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健康人。

4.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教师的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培训提高。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从根本上实现“育人”大计。

三、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领导能够明确办学目的,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就能够带领出一支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就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相当长的时期以来,许多地方和学校仍热衷于应试教育,把办教育的目的歪曲了。在指导思想上,重视文理科学习,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书本应考知识的灌输,忽视德、智、体、美、劳和心理素质与动手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得众多的教师违心地千方百计致力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把实施素质教育挂在嘴边。虽然对体育活动有安排,有计划,有制度,却又认为课外活动开展多了会影响学生的文化学习,担心学生“玩野了,玩疯了”,导致成绩下降,所以不抓落实检查,甚至还有意地减少或占用体育活动时间。这种做法对教师安排体育活动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都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只有领导重视,实现全面管理,这些不利因素才能逐渐被消除。

2.建立一支有现代教学思想,勇于改革创新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是课内外活动开展的具体实施者,体育活动安排的好坏,是否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求,关键在于指导教师是否有严谨的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明确的指导思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好体育活动的保证。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开拓、创新、务实求真的精神:有讲政治,讲纪律,讲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应努力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加速从经验型向开拓型、研究型的转化;具有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水平,能对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开发人、塑造人,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益于学生的体育活动。

3.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一定的配套设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开展体育活动要有好的环境和设施条件。体育形式多种多样,需要占用一定的器械和场地,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没有一个开展活动的场馆和相应的器械,再好的计划,再好的教师也就只能纸上谈兵。因此,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一定要把学校的各类活动室、馆、活动用品配齐、配套,使教师们能够愉快地组织开展好学生的体育活动。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崇高的理想,又有丰富的知识、健强的体魄和动手能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远繁荣昌盛。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认真切实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使体育更好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蒋玲.“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体育函授通讯.2002(3).

素质教育下的创新教学

在众多关于素质教育见仁见智的论述中,有一点似乎是统一的,即真正成功的素质教育既应面向21世纪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又应着眼于学生个性的身心全面发展以及精神世界的完美。语文素质教育自然也不应例外。笔者置身于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长期关注并学习当今各位语文教育改革大家的经验,同时也总结清理自己的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不管采用什么语文教学方法或模式,凡成功的语文素质教育,无不体现着民主、科学与个性的教育精神。

一、民主: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教育民主的真正体现。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因而语文教育更是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都说语文是伴随每个人终生的工具,那么,任何一位学生都有权利掌握这个工具;而我们的学生中哪怕有一个人没能较好地掌握好这工具,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有一种失职感。德高望重的张志公先生去医院看病时,面对连病例都写不通顺的医生曾感到脸红:我搞语文工作搞了什么呀?号称语文工作者,语言教育工作者,我干了什么呀?他们不是天生写不好字、写不好病例的!我们不该好好反思反思吗?语文教育家张老先生这令人肃然起敬的自责真该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惭愧!有了这种惭愧,我们在教学中就不会无视学生语文基础的差异而一刀切地用高考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就不会仅仅着眼于狠抓上线生甚至高考状元而放弃我们眼中的差生,就不会置多数学生错字连篇、词不达意的实际于不顾而去精心培养少数几个文学新苗不管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有多少人在这样或那样的语文大赛中获得金牌银牌,如果多数学生连一封信都写不好,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没有半点民主气息,也决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中的民主,还意味着教师学生之间在尊严和情感上的平等关系。无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封建专制文化的残余至今还存在于我们不少教育者的头脑中。在师生关系上,一些善良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甚至是好心地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感情;在某些语文课堂上,不但没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反而存在着唯师是从的专制色彩。我认为,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民主的教学态度,主要应体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在语文素质教育的天地中,具有真诚人文情怀和博大民主胸襟的教师,既能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体贴心灵,用尊严赢得尊严,并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更能与学生同志式地探求真理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提倡学生与教师展开观点争鸣,鼓励学生公开指正教师的教学错误;还应该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管理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遵守有关教学要求,甚至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与评价的权利。通过民主的语文教学实践,教师所收获的是教学的不断完善以及教学质量理所当然的大面积提高;而学生的收获,除了终生受用的语文素养,还有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而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三个意识之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决不是教育者居高临下的亲切关怀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教学艺术设计,而是教师民主精神与教育人道主义的真诚流露: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二、科学: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所谓科学,通俗地说,就是符合客观规律。我们讲语文素质教育的科学,就是指语文教学应符合语文自身的学科规律,同时又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这样说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在科学的旗号下,却做了不少违反语文教育科学的事:追求语文知识体系如数理化一般的逻辑框架,无视语文教材的人文性而力图进行客观的理性分析,标准化考试使教师及学生投入相当多的精力进行猜谜似的模拟训练对语文教育的科学,也有这样论,那样观,还有性法式等等说法,其实,真理总是朴素的叶圣陶先生一句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便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科学精髓:教,着眼于教师的教育过程符合学科规律;用不着教,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认知规律二者统一于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可以设想,叶老所期待的境界一旦达到,我们的学生将会有怎样优秀的素质。

关于语文教学应符合学科自身怎样的性质特点,近来不少专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我倾向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这二者都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未来的社会适应和人生境界。另外,科学的教学观有赖于民主的学生观。我们许多老师总是急于学习那些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可是往往画虎成猫,不得要领。须知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过是民主的教育思想的体现视学生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主观能动性的人,就必然会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心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开发学生的认识潜能,并引导其形成语文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己任。教育者确立了这样的思想,具体的教学方法以至流派完全可以也应该不拘一格乃至百花齐放。比如,同样是教一篇《七根火柴》,钱梦龙老师可能是以三主为特色的导读,魏书生老师可能是以六步法引导学生自学,于漪老师可能是以点、线、面、体的立体化、网络化课堂教学结构去感染、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宁鸿彬老师则可能以八字四性的教学模式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更重要的是,学生离开了他们,都能在社会生活中继续学习语文知识并自觉运用语文能力。许多成功的语文教改专家的实践已经证明,凡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着眼于学生自觉能力形成的语文教学,必然既是民主的,也是真正科学的。

三、个性: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柳斌同志在谈到素质教育时曾说: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通过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服务来实现的。正在审定中的语文教学新大纲也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教学目的。我认为,这是我国教育观念上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如果我们承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那么我们就理应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

但是,长期以来,个性一词因往往容易使人联想到极端个人主义而声誉不佳。其实,早在1944年,毛主席同志在致秦邦宪的信中就讲过: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到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更早一些,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用人的自由发展来说明共产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今天,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更是明确要求我们培养千百万不断追求新知,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个性,不仅仅是指因材施教之类的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着眼于发现并发展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同时鼓励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既然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只能有一种理解呢?既然大自然是丰富多采而又千变万化的,可为什么到了我们学生的作文里却只有千篇一律杨朔式欲扬先抑的托物咏志呢?马克思曾抨击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照耀下都闪烁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遗憾的是,当我们孜孜以求学生高考时的保险文保险分时,他们本来最具青春活力的精神花朵却统统涂抹上了教师的色彩!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工厂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是其生产的成功;而学校若培养出模式化的人才,却是教育的失败!

语文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应该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每一回作文的训练以及每一次语文活动的开展,引导、鼓励学生发表正确而又新颖独特的见解、构思或创意。在这方面,宁鸿彬老师的语文教育创造性思维训练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宁老师向学生明确提出的语文课三・三原则,即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提出与实验老师不同的观点)和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宁老师以及其他优秀语文教师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比起充满公式、定理的数理化,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鲜明个性方面更具广阔的天地。

民主、科学与个性,当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紧密联系甚至互相渗透的,但是,在语文素质教育的思想中,我认为这三者各有侧重:民主主要体现为一种学生观,科学更多地是与教学观相联系,而个性则反映了语文教育的人才观。还应特别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民主、科学与个性素质的前提,是教育者本人强烈的民主意识、饱满的科学精神和鲜明的个性人格。离开了这一点,语文素质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

素质教育下的创新教学

(河北省三河市第二中学)。

摘要:教学情境的好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设计教学情境要以教学目标和学生为中心,创设民主、自由、开放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通常用激发、发现、讨论、归纳等多种手段,其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体育教学素质教育论文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实现科教兴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还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独有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是学校实施紊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同时,体育课教学也是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思想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本人多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下面就在如何体育课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作者:敬忠强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体育部,内蒙古,包头,014060刊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zhongguobaozhuangkejibolan年,卷(期):2010“”(6)分类号:g8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英语写作教学与素质教育

何为多媒体?多媒体一词是英文multimedia的中文译名,其英文词根media为medium的复数形式。二百多年前,meda一词首先见诸于西方报端,到20世纪代,逐渐被认为可用作单数名词,泛指传播和大载体。随着20世纪60年代新技术革命的迅速普及,multimedia一词开始引入到诸如电影、电视和音乐媒体中。今天我们对multimedia一词的理解是,从英语教学的狭义角度来讲,是指计算机控制的交互式多媒体传授系统(integrateellearningsystems简称ils)。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用计算机把各种电子媒体(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动画、图像、音频和视频)集成和控制起来,并在这些媒体之间建立逻辑裢接,协同表示更丰富和复杂的信息。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并使之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能够形成接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落实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途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面向全体,发展个性,挖掘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内在潜能,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全面提高英语素质,总之,要改变旧有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以新的教学方式面对学习者。而在这些方面,多媒体英语教学有独特的优势。

1.利于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一生中获得的信息有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其中88%通过视觉,12%通过听觉,可见,视觉器官是人类最重要的获知器官。1990年,耶鲁大学教授edwardtufte在解释为什么最有效的信息传播媒介是信息图像而不单单是靠听觉时指出:“信息图像化本身就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它能以各自不同方式和进度来对图像化的信息进行个别化一理性化的筛选和理解。图像化的信息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同步进行的可控宽频带通道,而单纯口授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

在目前情况下,只有多媒体英语教学系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其他感觉器官,从而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

2.利于知识的获取。

多媒体英语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的动画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可最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其交互性将授课内容和学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充分再现语言情景,并将知识诉诸画面,达到声、画交融。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有乐趣;理解加捷深透,有印象。从而,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原来枯燥的语言材料,不用费很大劲儿就能记住。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左右。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85%,3天后留存65%。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使学生视、听觉并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效果。这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

3.有利于教学的个性化。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相同的教学内容,统一的练习,学生个性培养被忽视,学生特长无从谈起。多媒体教学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得到与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在单机教室,学生自行操作计算机,依次调出光盘中的各种信息,眼睛看着显示屏,耳朵听着其中的朗读、对话和文章,以及音乐等,实现了英语信息的表达和人机对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相应的教学程序学习。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直接查询,尽快得到解决。学生还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分析自己学习中的成败得失,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目标。智力超常、学习优秀的学生,还可以用多媒体软件超前学习,提前完成学业,升入高年级学习,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开发。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计算机模拟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达到最适宜自己的最高发展程度,即学生发展的最佳水平。

二、多媒体是变革传统教学的突破口。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最高效率的用途是听和说。有统计资料表明: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语言的听、说、读、写各功能的分配比重依次为:45%、30%、16%、9%。因此客观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学首先要使学生会听、会说。但在传统英语教学之中,以至于在目前大多数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没有把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变成教学的中心环节,还没有真正把教会学生会听、会说作为外语教学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目标。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讲,教师说,大部分教师用汉语,学生听说机会较少。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突破了这一传统局限。

1.在改革传统授课模式上有新突破。

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授课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传授课内容由静态的教师灌输变为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由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听说训练的全面开启生动局面。

课堂上教师操作计算机,用麦克风讲课,学生看着显视屏,戴着耳机听老师讲课,并通过麦克风与老师对话、回答问题,也可以和其他学生自由交流而不影响同学和老师上课,还可以用磁盘拷贝全堂课教学内容。面对统一设计的画面、音响及交互选择方式,教师个人因素所占的比重下降,学生以往心理上的被动感和被支配感减少,学习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由“要我说”、“要我听”转变为“我要说”、“我要听”。

2.在提高教学效益上有所突破。

从教育的组成来说,主体、客体和手段向来都是三位一体的。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习惯于主客体直接接触的教育方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不需任何间接的媒体。完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及其形成的教学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效果。上课往往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益不佳。

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明显地感受知识有新的拓展,信息量有新的增大,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这一系列的教学变革,将促进师生观念的不断更新,课业负担不断减轻,并带来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

3.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上有新突破。

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气氛显得既紧张又活跃,学生眼界的有效开拓,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思维与创新能力。

计算机成为主要的教学工具,教师传授知识的职能随之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将成为教师的主要职能。

三、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先天优势。

在中小学阶段,英语教学和其它学科的教学相比,无论是教材的设置、课堂教学还是课余的活动等都是动态型的。它必须根据英语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科研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定期地对教材和教法进行修订和改革。国外日新月异的以cd-rom为存储媒介的多媒体英语教材、课外阅读材料以及百科全书类读物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借鉴。

任何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以语言作基本描述载体的。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信息交流几乎都有以英文作为首选的信息载体。我们的学生通过英语语言学习以获得大量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最新信息,而反过来这些知识和信息量的获得又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语言水平。这就形成了英语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引进多媒体教学的先天优势。

总之,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使我国从目前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理所当然地成为英语素质教育的必要工具和手段,成为传统教学的突破口,并以崭新的姿态、全新的面貌迅猛发展起来,冲击着传统的英语教学、预示着英语教学的新时代已在中国的学校开始。

(河北省教研所闫会学《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众多的知识中,地理知识属于基础知识之一,地理知识包括环境、人口、资源等内容,这些内容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初中地理教学备受人们的关注。初中地理教学受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使得其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就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改革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素质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一、引言。

初中地理在整体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在实际中并不受到重视,很多初中学校为了应对中考,提高自己的升学率,会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上,忽视了地理教学。但此种情况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得到了改善,素质教育对初中地理教学十分注重,因此,初中地理教学逐渐地走入人们的视线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的改革问题也暴露于出来,因此,如何解决初中地理教学改革问题,就成为了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二、素质教育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问题。

(一)教学内容层次不清。

在素质教育下,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综合性的素质培养,这样的要求与以往单一型的理论知识人才培养有着较大的出入,因此,以往的地理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规划等都与素质教育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要求不相符。在以往的教学内容分配中,教师基本上是按照统一标准来进行的,并没有对内容进行层次性的划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不同智商、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处于同一层次,学习好的学生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又会因为难度较高而掌握不了知识,这样就导致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学定位目标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确定教学目标,在有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就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定位目标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与素质教育的需求不相符。在定位目标过程中,教师强调的是应试教育,一切为了中考取得高分而服务,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此,不同的定位目标就给教育改革的实行增加了难度,进而影响了改革的推行速度。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教学进行评价是比较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价工作,教师可以了解教学现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但就目前的评价机制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评价机制不够合理,主要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而且评价目标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围绕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程度开展的,所以说,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对评价机制进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体现层次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实行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此改革阶段,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层次性划分,同时教学也应有层次地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加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内容的比例,同时还应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应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视觉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这一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基本都可以知道,当学生解决了此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你们知道气候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吗?”这一问题稍有难度,可以满足中等学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哪些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会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可以满足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需求。在这样层次分明的教学内容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掌握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知识,而且教师在对气候知识进行讲解过程中,可以针对最后一个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知道乱砍伐树木等人类一些不好的行为会对气候产生影响,然后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维护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填鸦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来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素质教育视域下正在逐渐地被淘汰,教师在教学中,应开展体验式的素质教育,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地理事物分布,能够掌握地理环境的规律变化,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走入地理世界,接受地理素养教育。

(三)丰富评价机制。

在地理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对评价机制进行丰富,教师应将学生对地理概念、人文特征等内容的理解程度列入评价指标中,同时还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形式,以此来促使评价机制更加健全,评价效果更加良好。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与素质教育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做好改革工作,通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有效开展素质教育来促使地理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2]史东颖.努力发挥初中地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73.

素质教育下的创新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智慧的火花就会被点燃,从而就可能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学情境的设计就是决定着成功一半的因素。

一、设计教学情境的原则。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

最终引到了卤素这一章。虽然盐卤中含有氯元素,但和这堂课的内容联系实在有些牵强,有此教学情境不如没有。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课堂的教学重点,尽快地进入角色,扫除新课的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2.把握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情境。

使每位学生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想法。

3.创设民主、自由、开放的教学情境。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的创造力都是在自由、自主的气氛中产生的,这就需要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具有民主的教学思想。只有民主,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学生才能自觉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敢于提出各种个性化的见解;教师才会做到对学生积极地鼓励、宽容,()及时地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二、设计教学情境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激发。

“好奇”是中学生的天性,教师抓住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学习知识,寻找答案。

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时,新课一开始,我便请大家回顾初中实验室制取h2时,通常用盐酸和粗锌反应,而不用盐酸和纯锌,难道仅仅是为了节约药品吗?然后分别做这个实验时,却发现相同浓度的盐酸与粗锌制氢气的速度比与纯锌制氢气的速度快;这是什么原因?这样由学生已知、熟悉的内容产生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不由自主地想通过课堂的学习去寻找答案。

2.发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和自我的学习总结产生问题,才会使他们产生自我学习的动力,进入教学情境中去,开拓知识的领域。

如,在传授乙烯的制法时,可首先让学生亲自制乙烯,通过实验的切身体验,学生很快地发现,液体逐渐变黑,这是什么原因?学生纷纷提出疑问,而后我又让他们分析烧瓶中的物质分别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可能发生什么副反应,从而找出答案。

善于培养学生的发现精神,是我们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因此,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敢于提出质疑。即使某些问题很可笑,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教师也应从积极的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发现中获得满足,得到快乐。

3.讨论。

讨论就是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做法,使教师的主角变为为学生服务的配角。在讨论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善于引导学生去自我探索,阐述自我独到的见解,并勇于面对自己的失败,从而虚心地接受正确的观点。讨论可以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特别是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归纳。

在现代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只有善于归纳和总结,才能够在探索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品尝到收获的快乐。归纳法的应用便可唤起学生获得知识的快感,使之乐学。

如,在讲铁的化学性质时,我便将在初中及高一所学的有关铁的化学方程式都总结出来,然后让学生分类、总结、归纳,学生便很容易得出fe和fe2+、fe3+的相互转化,产生获取知识的快感。

总之,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唤起所有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此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开动思维,创设新颖的、有效的、实用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徐爱明。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学,(07)。

作者简介:张红梅,女,1976年3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河北省三河市第二中学。

浅谈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一)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五)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一)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三)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一)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矗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二)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

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下的创新教学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课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优化思想政治课育人功能,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以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作者:李世平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第六高级中学刊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keji年,卷(期):30(1)分类号:g63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政治教学素质教育改革

电化教学有益于素质教育

我们国家提出了教育模式转型即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由于教育模式的不同,其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也不同,因此教育改革需要我们重新构思电化教育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依据,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入高一级学校为目的,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教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又由于在教学中重知识的积累。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方面较差。由于这种育人模式的需要,也就决定了电教手段在应试教育模式中多用于智育教育,而在素质教育模式下电化教育手段的作用点不仅仅是知识传播,而是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人才规格多样化。

1、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

人的天资和个性都存在差别。每个人的智力存在差异,教育者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全都教育成无差异的优等生。因此,要把教好每一个学生理解为通过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电化教育适合于个别化教学,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学习进度或者学习学习内容的难度加以调节控制,也可以通过重新播放使课堂教学中没有掌握的内容得到复习、巩固和提高、这不仅解决了个体差异需求问题,同时也培养了自学能力,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是:第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给学生提供太多的实践机会。第二,由于时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讲基础理论与少数几个专题摄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三.每个学生具备的艺术修养不一样,灵感与领悟也不尽相同,我们制作与搜集了大量的幻灯片和教学影片,弥补了实践操作的不足,通过观摩欣赏名作,提高创作能力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利用电教手段能够增强德育。

教育的实效性。在素质教育的全局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放在首要地位,但是德育教育效果往往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种种社会原因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德育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电化教育手段对于思想教育有着非凡的魔力,应发挥电化教育的优势,改革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可使德育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教育形式生动形象,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德育电教教材所选事例典型性、思想性、启发性和针对性强,能告诉学生美与丑、善与恶,能使学生的道德体验不断深化。(2)电教手段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这五个基本因素的有机结合。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之外所有心理因素的总和。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有些人认为聪明的孩子就是智力好,它是先天的,而实际上智力包含着先天因素,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发展而成的。非智力因素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影响。

3、电教手段能够加强教师对内容的表达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里,由于教学模型所限,教师教学大多数是利用体态语做辅助作用,用语言描述、表达教学内容,竭尽全力去讲解,但毕竟传达的教育信息是抽象的文字符号加上语言符号,有一些内容教师难以描述形象,学生难以想象和理解,结果造成似是而非,一知半解。但是往往有一些问题,利用电教手段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无需多少语言来描述。

中电化教学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更全面,这样给教学创造了。

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电教课的备课与传统备课相比,要复杂且难度大,虽然电教课上起来轻松、愉快,但是大量的工作要在备课过程中完成,例如搜集大量资料,并通过阅读、观察,进行筛选、制作,形成教学有用的材料。实际上备课过程也包含着吸收新的科学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过程,通过该过程的吸收、启发、思维、疑问,进行猜测或是预言,通过一定的方法研究,发现事实,总结出规律。

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电化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对电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化教育有益于素质教育,电化教育手段的应用有待于开发,并有效地利用到素质教育中去。

石家富。

素质教育下的创新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

而素质教育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鉴于此谈语文素质教育,更应当重视作文教学。

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这表现在:一是孤立的写作教学,把学生局限在课堂之中,人为地切断学生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每逢写作总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套话、大话、空话连篇;二是对学生习作的辅导多是向学生灌输,一味地将一些大而空的写作方法来束缚学生的思维,把考什么、教什么作为教学准则,不是扎扎实实地从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学识修养入手,而是热衷于各种模式和技巧,把写作变成了一种技术操作,引导作文教学步入应试教育的泥沼。正是由于这些做法,学生的作文课才变得枯燥无味,费时费力而写不出有思想、有个性的文章来。

事实上,素质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正是以育人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情趣、文化素质,使学生的写作不仅仅是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更是满足自己主体发展的需要,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那么,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有哪些途径呢?

1指导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有一种倾向是“以讲代读”,教师大量讲解挤掉了学生的时间,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索然无味,使生动鲜活的语言文字失去了感召力,实际上,语文课要真正成为语文课,必须突出“读”,就课堂教学而言,“读”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最不可忽视的途径,教师应精心指导学生读,在教学实践中应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仔细感受、体验、品味、鉴赏,这样,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写”的技能。

“课内打基础,课外下功夫”,让学生多阅读,单靠一学期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的典范之作,同时要克服为读而读的观念。为了向阅读要质量,让学生不仅要做读书笔记,摘抄优秀的段落,更要坚持写读后感,做到有感而发,并且要感得“新”、感得“深”,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日积月累,水涨船高,学生通过阅读,既能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又能认识社会,体悟人生,从而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积淀,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坚持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当然,要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质量,除了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外,尤其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追求是写作者必须具有的,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因此,指导学生阅读,一定要精选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典范之作,因为学生的写作实质上是学习、借鉴和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过程,而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其他书面语言传达知识、表达观念的功能,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美感魅力,深邃含蓄的理性认识”,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让学生阅读并鉴赏这些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可以通过审美观照和选择,来弘扬生命的激情、激发语言的睿智,来完成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在认识美和感受美的同时,能够用审美的眼光来驾驭写作,搞好读与写的转移。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思维。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呢?

首先,在课堂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和想象的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形象、情景和气氛,并通过想象,对作者所描写的形象进行补充和完善,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再现的情景和想象出来的活动画面。如让学生续写《包身工》中“芦柴棒”这一人物的命运;《荷花淀》中抗日胜利后,水生回来时发生的故事;《项链》中马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之后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夜》中大男长大后的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个性化、风格化和多元化。

我们提倡学生“吾笔写吾心”,提倡大胆的想象和思维,但这种想象和创造不是主观臆想、胡编乱造,而是对生活积累的有极巧妙的重新组合,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示一种生活的真实,这和我们提倡的“文贵有真情”、“有情人写情文”的主张时一致的,因为想象本来就是用形象来演释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也就不可能有合情合理的想象,因此,应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留心身边的小事,认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茅盾)。并且在此基础上孕育情感,陶冶情操,建立生活与写作的联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激发写作冲动和激情,去表达自我,切勿“为文造情”或步他人后尘。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感、去悟、去创造、去想象,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应试教育中形成的直线型、封闭性的单一思维模式,学生也才能写出有个性、有价值、有创造性的文章来,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用成功去激励自信,使学生由对作文的恐惧变为“会写”、“愿写”、“善写”、“乐写”。

另外,教师要努力寻找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地位和作用,激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向的思维,把思维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共鸣,如在作文的命题上,传统的命题模式,如“勤能补拙”,“有志者事竟成”本身就使学生的思维走上了“绝路”,怎么能写出有见解、有个性的文章来呢?因此要变教师的命题为学生“找题”,或只是指定作文范围和题材、体裁等,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独立创造的空间。

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作文教学之路还很长很长,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也不只是找到问题、发现误区,更在于找到解决这些问题、走出这些误区的途径。只要我们按照“作文即做人”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行素质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就一定能架设一条通向素质教育成功的桥梁。

素质教育下的创新教学

[论文摘要]从案例导入的互动式教学、多元弹性考核方式和第二课堂入手,分析了基于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从教学专题设计、教学材料设计、教学程序设计角度探索教学环节的创新。

学校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明确义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师必须做到,更新“人才观”,使学生们的个性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全面成才;转变“教学观”,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彻底改变“注入式”这一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基础教育的转轨。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强化以案例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美国mit航空航天系引用有关统计资料,对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下掌握知识的效果做出了研究结果:“讲授”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为5%;“阅读”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为10%;“视听”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为20%;“演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为30%;“集体讨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为50%;“自己动手做”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为75%;“教别人或学了就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为90%。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自己动手做”和“教别人或学了就用”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最好。为此,我们需要改变以往教师和学生仅局限于教学大纲规定的一本讲义教材为主的课堂讲授,尤其是“满堂灌”、“当堂讲懂”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即以案例导入相应的数学知识,针对具体问题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同时采取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法,课上尽量讲透步骤和逻辑思路,给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课下要求学生结合每章所学内容进行模拟推导和演算,并加以分析,表现出色者将在下一次课堂上进行演示。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自主性的开发。

2.改变以往单一的考试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弹性考核方式。

现行的数学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形式单一,全部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目设计也缺乏创意,客观题较多,发挥性的主观题较少。这种考核方式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难以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真实能力,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育教学真正目的的实现,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效结合,把数学知识当成培养缜密思维和严谨求实能力的手段,真正达到全能素质的培养,采用的考核方式就要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激励和督促。为此,我们就需要探讨用多种形式的弹性考核方式,把选择闭卷和开卷相结合、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课上参与和课下作业相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分析与思考问题上,而非主要盯在一次性的分数上。

3.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通用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重在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它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的体现出来和得以提高。因此,我们在进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课堂教学基础上,更应注重发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采取“课内外一体化”和“校内外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1)举办面向学生的“数学论坛”

“数学论坛”可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校内外专家,紧密结合工作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案例剖析为主,举办系列讲座或专题报告。面向全班或全校。这种形式将极大调动学生好奇和投入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数学相对枯燥和死记硬背的印象,为学生打开数学领域的奇妙乐园。

(2)在校园环境下搭建学生数学能力的实训平台。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数学演讲、比赛、有奖问答、奇思妙想、猜猜看、生活小智趣等,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意识的锻炼提高自己更创新性的观点和思路,正确理解数学不空、不难、不读。

(3)结合实践教育环节培养学生通用数学能力。

鼓励并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农村院落或乡镇企业等地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具体的数学实际能力运用中,实际体验和学习运用数学能力的乐趣和要求,培养真实感、社会感和探索精神。

创新性学习方法是一种指向更广阔的未知与不确定性的问题型教学方法,是一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问题是它的载体,整个学习活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为序列进行。这种以模块内容为线索,开展对模块内容问题的研究学习,会更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热情。

1.教学专题的设计。

数学课中的专题教学包括专题的选择、专题的资料收集、专题问题的解决、专题报告的制作等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专题的合理设置是推行模块教学的关键。模块教学的本质是基于一种怀疑基础上的再发现。疑是学的前奏,因此专题的选择要从问题入手。从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数学关注的问题入手。专题的设计有三种:第一种是由教师提出题目和描述研究问题的方法而不告诉学生的结果;第二种由教师提出题目,但是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以是开发的.,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方法研究并做出判断;第三种是由学生资助提出研究的专题题目,并根据他们自己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三种方法的次序由浅入深,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使用,逐渐推进。

2.教学材料的设计。

教师向学生提供关于模块研究的相关材料,并要求学生必须以审视的眼光来阅读有关材料。在数学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的材料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学科中前后紧密相连的相关材料,要求学生通过专题的教学,理解学习中的新方法,了解新问题产生的背景,注意思路的前后衔接;第二类是跨越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材料,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与语文、体育等可能遇到的问题来设计,这类材料可由学生自己案小组提供,教师引导学生开阔视野;第三类是数学技能类材料,要求学生参与性更强,学生应能掌握处理原始数据的能力,较熟练的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三、结语。

总之,首先,改变学生教室里被动完成学习的方式;其次,学生必须学会思考与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会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数据,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学习乐趣,开发潜能,学会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世嘉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传义,朱巍.超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3,(6).

[2]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

[4]昊文侃.当代外国教学流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

[5]柳斌.刘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