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反教会读后感 教会学生思维读后感(实用5篇)

时间:2023-10-07 03:42:11 作者:笔尘 2023年反教会读后感 教会学生思维读后感(实用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反教会读后感篇一

1.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它们反映了思维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手段。

思维的深刻性既是数学的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既要以学生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品质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因为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数学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上。要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们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原因何在。

2.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3.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二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三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反教会读后感篇二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2014级覃勇

有一句名言说:“人类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可见总结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临近期末,学生对自己一学期来生活、学习进行自我总结是生一次极好的反思的机会,这种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学生在反思中能够体验到学习快乐与收获,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这种体验对于逐步培养学生习惯、学习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会总结才会进步。

一、总结的内容:

1、整体总结

建议学生先对自己先前的整体情况做一个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等都有一定的期望值。那么,下个阶段自己,达到什么期望?自己期望在哪个层次上?如果要进步,还要在哪一方面努力?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改进等。

2、做好习惯的总结。

印度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一个人有伟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有伟大的性格。由此可以看出,养成良好习惯有多么重要,但习惯是从播种行为开始的,不良行为会导致恶习的养成,良好习惯需要从一点一滴的行为做起。

习惯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它包括:卫生习惯、睡眠习惯、学习习惯、饮食习惯、着装习惯、为人处事习惯等等。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操行分总计中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做的好的方面,反思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完善自己提供一个依据。

3、知识的总结

知识的总结是总结最重要的内容。复习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既不能以大量的练习题代替,也不能仅仅是所过学知识的重复与再现,而是一种思维形式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那么,如何正确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呢?我们要教会学生总结,就要做到下面几点:

首先,教学生学会纵向连结。学完每节、每章以后,要启发学生学会按因果,逆转等关系进行纵向串连,把知识点连结起来,变成线;学会把各章节的知识进行整理,排列,找出异同,形成知识链。

其次,.教学生学会横向联系。把各章节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综合归纳,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使之成为知识系统。

再次,引导学生学会节、章、单元、学期的总结。经过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思维的秩序性与层次性,将学过的知识不断升华,螺旋式向上发展。

最后,教学生学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总结。如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图示记忆法,列表展示法,归纳记忆法,使学过的知识更直观,更系统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提高的目的。

4、考试技巧总结

同学们要注意,要回顾自己前段时间自己是怎样对待考试的,每次考试自己做得怎样?.你的考试策略是什么?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如果有,你要怎样让自己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具体到每门学科。是否有因为专注后面的某道很难大题而没有检查前面的题,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等等。.把你总结的记下来,这都是你最宝贵的经验,进行这些总结后,还要把这次考试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以更好的回顾和吸取教训。

二、总结的方式:

1、课时小结:

课时小结如水池补漏。一般来说,学生可以利用每一节课下课之后,用3—5分钟回顾

让学生自己回顾本节课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会的,如果这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就会比较清楚,而且能加深印象,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每日小结:

学生在一天忙碌的学习中,学的知识门类较多,有些知识可能在脑海已留下深刻记忆,但有些知识在脑海里犹如湖面上的一道划痕,很快就会消失,这时可以要求学生在放学前或睡觉前的几分钟进行知识疏理、回忆——简短地总结一下当天学了那些知识,会收到到很好的效果。

3、抓好每周小结很重要。

学生学习一周后,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学得很茫然,不知道这一周到底学了些什么,而且没有一点条理性。这时只要你在每周的星期五用十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把本周所学写于一张纸上,然后交同桌互相参阅补充,学生会发现自己记住了哪些,还有哪些不足,不但会对本周所学知识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还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习惯,也会成为很好的学习方法。

4、单元小结必不可少。

5、不可缺少的每月总结。

通过上面各种方法的总结,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总结方法和习惯,一月结束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用一节活动课时间让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一月自己到底学会了那些知识,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可以直接说,爱动笔的可以写在纸上,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挑写得比较全面的在全班交流,达到填缺补漏,巩固个人和全班知识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原有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记忆,牢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和所学知识,使他们记忆久远,掌握知识更牢固,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他们有所进步。

反教会读后感篇三

经常、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有的放矢教育学生的基础。魏书生曾说过:“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我们现在的班级人数多,他们有不同的天赋、情感、个性、兴趣、爱好,有特定的品质,班主任必须充分了解他们,深刻地研究各种类型,各种特点的学生,并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帮助教育他们做人,才能创造出最佳的教育效果。

1、了解学生家庭情况

从整体上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应包括:学生家长职业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一般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等,了解家庭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家庭住址、家长联系电话等。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学习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对自己学习意义的认识,对课堂纪律的遵守,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特长等。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分析学生各科学习成绩,可以发现每个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会同科任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了解学生的心理

学生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特别是心理健康不可忽视,有些学生可能存在着紧张、烦躁、忧郁、恐慌、消沉等心理障碍;对社会、学校、班级、老师存在逆反心理。要及时了解,进行疏导。

4、了解学生周边坏境和生活习惯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边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影响很大。了解学生最亲近的同学和朋友,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教育他们怎样做人。

二、教会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要懂得做人的道理,知道如何做人,各班可以从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把其内容作为做人的准则,决不能是形式上的学一学,要认真扎扎实实地学,达到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中能学会运用,让学生记下来,使其学着去做人,坚持这样的做下去,让学生达到知廉耻、知善恶、明是非、自重自爱,有强烈的荣辱感,慢慢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有经验的班主任经常说的一句话:“你的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不会怪你,但你的德行、态度不好,老师就会批评你,天天盯着你,一直盯到你做个好人为止。”

三、树立榜样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是以教育者的人格作为依据的,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所以,班主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心地宽容大度,有正义感。在班级管理中,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在言语中不失威信,宽容大度不失原则,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不因学生学习的好坏而处罚不一。用自身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例如:星期一早上升国旗,要求全体学生立正庄严站在国旗下,班主任首先自己要严肃地站在学生队伍前面。要求学生爱护环境卫生,不要随手扔垃圾,教师就要起带头作用,不要随手扔垃圾,那怕是洒落在黑板下的粉笔头都要把它捡起来,整整齐齐的放入粉笔盒中,全班的学生看到你这样做,他们乱扔就不好意思。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在平时也要注意不因学生家庭的贫富、不因家长说情而排座位、评优等做法。不接受家长的礼物,俗话说:“拿人家的手软。”我只希望家长明白,支持我,配合我管理好班级,是教育好你的孩子-----我的学生,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班主任做到办事光明磊落、为人清正廉洁、诚实守信的人,用真爱去关心学生、感化学生。故此你的威信也就自然地提高了。

四、坚持正面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和信息不断冲击着学生,要多从正面引导,教会学生说话做事,懂礼貌,以礼待人,营造为人处事的良好环境。首先,教会学生说真话不讲假话,对犯错误的学生,只要你说的是真话,就可以减轻处罚或不处罚。对待后进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说话要有技巧和方法,注意措辞和方式,多恭维少刻薄。再次,教会学生说话要谨慎,不说冲动之于的脏话、粗话,不说加害诽谤人的话,不说无根据之话,不搬弄是非,不造谣。往往祸从口出,对于爱冲动、爱说脏话、粗话的学生,班主任发现后,让他紧握双手,一字一句地说三遍:“冲动是魔鬼”,说完后学生已经不想冲动了。

做人要具有“五心”。即仁爱心、宽容心、同情心、快乐心、内省心。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人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班级管理中,就是要求学生做人要真诚、博爱、宽厚待人,多反省自己,少批评、少挑剔别人,提倡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明白团结友爱,共生共存的道理。

五、注重细节

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坎坷和挫折,他们的前途需要教师、家长去引导,不应把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事看成小事,要从小事入手。我们要从一件事、一个动作、一点提示、一个表扬、一句话做起,做到事事育人,处处都育人,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有一个全盘计划,按年级有步骤地进行,教会学生做人的工作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艰苦而又耐心的工作。教师应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要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不能马虎从事。要把学生培养成做事讲原则,做人讲道德,培养成品德高尚而踏实能干的新时代的优秀人才,不仅仅是几十个学生的事,而是几代人的事。所以班主任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反教会读后感篇四

1·在教学开始的讲解示范中,除全面介绍投掷技术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外,着重说明投掷运动技术所要求的用刀顺序,使学生明确概念,形成正确的运动技术表象,同时,教师可提示投掷练习中易犯的错误不能全身协调用力,让学生在练习前就做好预防错误动作的思想准备。

2·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练习程序,着重掌握好如蹬地、转体、挺胸等的基本技术环节,其中特别要注意教会学生如何做好正确的左侧支撑动作,对此教师可采用一些如帮助学生在铅球出手前瞬间顶住左髋和左肩的办法辅助其练习。在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些基本技术环节前,不要让学生过多地进行完整的投掷练习,以免其只想把器械投得尽量远而盲目用力,破坏了正确的用力顺序。

3·在学生掌拉好各基本技术环节后,可让其进入完整的手持器械的练习,但应限制学生在练习中的用力程度。可采用在拍掷区内划限制线的方法,要求学生每次练习都把投掷的远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把练习的重点放在体会正确的用力顺序和全身的协调用力上,这样就可避免破坏学生已经形成的正确的基本技术环节的动力定型,逐渐特分解练习中习得的技术动作迁移到完整的投掷练习中去。

4·在经过上述的教学程序后,若学生仍不能全身协调用力完成投掷练习,教师就应具体分析学生的“症结”所在,采用“对症下药”的方法纠正其错误动作。

反教会读后感篇五

诗歌在初中教材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受到学生的青睐。但要很好地赏析、品味一首诗,很多初中生由于知识积淀不够丰厚,对诗歌知识了解不多,就有如遇金山,不知从何而入的感觉。下面一起来看下!

一、知背景。

即了解诗人在什么境况中创作诗歌的。这包括诗人所处的时候及社会背景、文化氛围、国运兴衰;诗人当时的处境、心境、理想、抱负。感情,直露一点的感受起来不需要过程,但含蓄一点的则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没有一定的背景资料,学生是不容易“感悟”起来的,这种情况就直接由老师提醒。了解了背景,才有利于准备、深刻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大多诗歌都是要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塑造诗人的“自我”形象。如赏析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首先要了解诗人张继因科举考试落榜,乘船离开长安到苏州,当时是深夜了,面对眼前的景色,凄清萧疏孤寂,难以入眠这一背景。弄清楚了它,我们就可以想象、揣摩诗人当时的内心波澜,感知诗歌的大致意境。

二、重朗读。

朗读吟诵是学习诗歌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性,较其他文学形式更适宜朗读和背诵。如果一首诗是一块炽热的红煤,那么,好的朗读就能使它散发出全部的光和热。好的朗读吟诵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行行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使我们更快更深地领略到诗歌之美。如《枫桥夜泊》,根据意象组合,可按“二二三”节拍朗读,且“天、眠、船”押“an”韵,音韵和谐,抑扬顿挫;且知从前面的写“景”转入后面的写“人”;还从语气中感知“愁”贯穿始终。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夜半钟声到客船”读得凄凉而悠长点。注意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学会体会诗中意境。这些都要从读中去品,在读中去悟,在读中去理解。以读贯穿整个教学,放飞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有读透了,才容易理解、感悟其中的感情。

再如朗读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时,可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把重读音放在“九重天”“路八千”“家何在”“马不前”等词上。在朗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要注意“云横”稍微平缓,“秦岭”开始上扬,“家何在”处达到上扬的顶点,以表现心中的惨痛之情。“雪拥”处又是平起,稍微低沉些,在“蓝关”处开始下降,至“马不前”处降到极点,且“马”字稍微拖长,“前”字顿收,以表现前途艰难的悲痛。学生在不断的朗读吟诵中可感悟诗歌的和谐韵律,受到美的熏陶。

三、抓意象。

意象是诗歌创造意境的载体,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它是一个个人物、事、景等,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一首动听乐章的“基本构件”。“古诗之妙,专求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只有抓住了意象,弄清其形、色、态、温、味、声才能理解认识这些意象与诗人情绪的联系,寄托诗人怎样的情思。赏析《枫桥夜泊》,要抓住以下意象:落月、乌啼、枫树、渔火、寺院、客船,再加上诗题中点明的枫桥和不言而喻的江水一共八个独立的景物,像一枚枚散落的铜钱似的,“愁”字把它们贯穿起来,使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情。正是这一个“愁”字,给这首诗歌蒙上了一层感伤的薄纱,千余年来,令读者难以忘怀。

四、会意境。

意象是意境的组成元素,意境就是意象的集合。意境是各个意象内含的综合折射,像沙漠中不同温度的光线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神奇的海市蜃楼,不同的音符才能组合成一支完整而优美的乐章一样,是诗歌的核心和灵魂。欣赏诗歌,一定要从整体上意会,不能片面地理解几个意象的含义,或把几个意象割裂开来,把它变成单调的“光线”或孤独诉“音符”。这样的话,就会破坏诗歌的“整合”效应。意境是诗歌内涵的最高极限。分析意象组合,从整体上把握诗人抒发什么情思,表达什么夙愿,抒写怎样的宏图壮志。《枫桥夜泊》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的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诗人的羁旅之愁相融,抒发了诗人仕途的情绪。原来,诗的思想感情是融入在意境中的,赏析诗歌,如果没有去品味其意境,就不算读懂了诗。

五、思写法。

诗歌凝练、含蓄,构思巧妙,手法灵活多样,赏析诗歌,还得思考其构思和写作手法。或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意象直接组合,或情绪贯穿意象,或时空为序,或情感为序,或化静为动,或虚实结合,或拟人状物,或比喻象征。《枫桥夜泊》仅四句二十八个字,在意象中含蓄地表白自己的心迹。对意象冷暖、色彩的对比描写,可知诗人情绪的变化。在静物中穿进“乌啼”“钟声”,以物写静,反衬出午夜的幽静,寓含旅人心绪的深沉,在意象中流露诗人的情感,可知触景生情的写法。

初中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对诗歌特点的进一步掌握,可从上面五个方面去学习、赏析,就不会再觉得无从下手、可亲而不可及。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美感能力,教师应利用诗歌教学这块阵地,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美感,借助大自然和周围环境所提供的一切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进而去感受美、创造美。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