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堂教学收获与体会(案例13篇)

时间:2023-10-26 17:31:42 作者:LZ文人 优质课堂教学收获与体会(案例1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所在,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心得体会的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迪。

微课堂教学体会

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基本理念,坚持培养智力因素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为重点,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目标,潜心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期末统考成绩如下:

1、平均分:91.9分,比一中、xx中、xx中分别高出12.9分、19.9分、15.29分。

2、优秀率:52%,比一中、xx中、xx中分别高出12.67、31.6、13.8个百分点。

3、及格率:83%,比一中、xx中、xx中分别高出16.85、33.6、21.2个百分点。

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实验证实,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当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时,学习就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探索,思维相对活跃,学习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触发点,对学好数学具有强烈而持久地推动作用。

1、了解学生,引导兴趣。

本学期,我调入第xx中学兼任初一5班的数学课。据了解,xx中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学习数学有严重的畏惧心理。为了使工作有针对性,使学生尽快喜欢数学课,我通过和老师、学生座谈、测试、问卷调查、课堂观测等形式,对学生以下几方面情况进行了了解:一是了解学生上课状态、作业情况、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二是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三是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状况,如意志品质、思想意识、性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等;四是了解家庭状况、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另外,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及时引导兴趣。例如,数学第一节课,在让学生体会数的扩充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我们班级一共有多少人?(全班42人)(2)在小学时喜欢数学的请举手(9人举手),占全班的几分之几?(3)进入中学后想学好数学的举手(42人举手),占全班的百分之几?这个教学环节结束后,我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100%这个百分数,体现的是同学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承诺,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级100%的同学100%的能学好数学,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听,掌声雷动,传递自信的信息;看,42双眼睛透着自信的光芒。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半年的每一节课始终保持着第一节课的学习热情。

2、创设情景,培养兴趣。

3、关注差异,发现兴趣。

班级学生无论是知识基础还是学习状态都存在着差异,成绩优秀的,往往不满足于掌握基础知识,希望通过努力,理解和研究深层次的问题,但却常常忽视基础知识中包含的深层知识及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成绩较差的,面对问题常产生畏难情绪,不知从何入手解决。针对学生情况,我认为,教学内容过多或过少,要求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生因课前的求知期望得不到满足而影响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产生简单题不愿做,难题又不会做的局面。为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有梯度的例题、习题、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主动钻研,争先冒尖;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从眼前做起,增强信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努力,这些做法很快取得实效。程楠、高悦、钱景鑫三名女同学小学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有畏难情绪,九月份测试始终在30—50分之间徘徊。我多次与她们分析原因,帮助她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她们“我努力,我能行”,经过半年的努力,她们的成绩逐步提高,期末考出了83分的成绩。

4、鼓励赏识,激发兴趣。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教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赏识。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热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其创造性的发现给予诚恳的表扬,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培养自信。二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学发言的失误,纠正了部分学生嘲笑同学的不良习惯。三是鼓励学生质疑,并虚心解答,做到诲人不倦。四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道理。五是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善待学生的幼稚,尊重学生的人格。六是写评语,利用作业本与学生交流沟通,赞赏每一点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再附上几句祝福。通过老师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表情语言的不断确认与肯定,学生的自信心逐渐树立起来,主体意识也不断增强,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姜雪峰同学数学成绩一直在20分到30分之间徘徊,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表现消极,我采取以上方法不失时机的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渐渐地,他的听课状态明显好转,作业的质量逐渐提高,期末取得了67分的成绩。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他的利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与保证,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媒介,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稳定持久的作用。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习惯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课堂听课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敢问”,即培养专心听课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大胆发言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四是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外书的习惯。五是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应用数学思想的习惯,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现在,学生基本改变了过去乱接“话把”、思想溜号、懒于思考、作业应付、书写潦草等坏习惯。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

针对学生学习被动、自主能力缺失、学习效率偏低的问题,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1、激发学习动机。有效的教学必须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为此,我耐心细致的讲解学习数学的目的、作用及方法,以激发学生“想学”、“想学好”的动机。期末考试复习阶段,同学之间相互比赛,看谁做的题又多又快又准,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大多数同学具有了“我想学好数学”、“我能学好数学”的良好意识。

2、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才能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如,针对学生马虎、不认真、书写不规范的问题,我提出了“会,一定做对;对,一定书写规范”的要求,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观察、思考、归纳、应用”的学习要求。本学期初,我就和同学们确立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期末统考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均列全校首位,缩小与一中、xx中的差距,力争达到一中、xx中的平均水平。这些目标的提出,为同学们增强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3、研究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1)准备策略。每堂课都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问题,预测课堂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想好评价和调控的方法。(2)实施策略。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我为自己提出了四个“确保”的要求,并落实到位。一确保了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张驰有度,既紧张又和谐;二确保了教学语言具有准确性、逻辑性、趣味性,既准确又生动:三确保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了提高;四确保了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消耗,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感受到课堂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乐趣。(3)评价策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观测学习状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业完成质量、课堂参与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通过课堂测试、阶段性测试等方法对其进行定量评价。

4、改革课堂模式。9月—11月,我率先实施“小组合作”,四人一组,指导学生互帮、互学、互查、互测。每堂课至少利用5分钟,进行“当堂测试”,做到人人清、堂堂清。11月30日学校拉开了“学习杜郎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序幕,我在借鉴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摸索出“出示学习目标——自学——小组交流——课堂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测试”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学生自信了。课堂上学生想说了、想做了、敢说了、敢做了,既不失农村孩子的朴实,又有城市孩子张扬的个性,“我努力,我能行”、“我参与、我学习、我快乐、我成长”、“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等口号已逐渐植根于学生的心田;(2)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课堂上彻底杜绝了学生睡觉的现象,一些在小学就放弃学习的学生也开始“动”起来,在自学探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能力提高了,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环节,学生的阅读能力、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3)课堂变了。课堂一改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状,课堂上动静相宜,自学时,静;讨论时,动;展示时,活。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开放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通过文字、表格、图形等获取信息的能力不高,需要加强。

2、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需要加强训练,尤其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3、灵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微课堂教学体会

有的人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又有人说:“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间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还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客观真实,”等等,而我的理解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里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2、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3、要有真挚的情感。这三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第一点,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开始第一步是教师个人提前精研一组教材。在自已反复研读教材以及其他有关的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再读教学用书。以此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并将理解以批注或圈点的方式记录在书上。第二步是教研组集体备课。这个步骤是在个人精研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讲人进行单元备课分析,并就其中的一节进行精备、精讲;过程中或者讲完后,老师们展开充分的讨论,以此弥补个人理解可能出现的粗浅或者偏差的现象。第三步是教师形成个性化教案的过程。在个人精研,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个人就其中的一节课进行精备课,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然后教研组之间再互相听课,共同探讨每节课,直到达成共识。

第二点:教师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因为这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1、语言。2、板书。3、严密的逻辑思维。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怎么吸引学生的听觉?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又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没有对知识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怎能给学生的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

第三点:教师要有真挚的情感。如果说前面的两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硬件的话,那么这一条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软件保障。这里所说“真挚情感”有二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说,教师要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我所说的“真挚情感”第二层意思是,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当今强调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它应该是平等的、友好的、在学习过程合作中非常愉快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当他向你求知时,你要用更大的耐心与心细去帮助他,上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明知这部分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就不要用深难的问题去为难他,这样会让他难堪、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假如用一些浅易的问题去鼓励这类同学回答,就会让其产生成就感,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帮助他树立或找回一些学习的自信。要关心他,找出他一些细微的闪光点,鼓励他进步。只有这样,他才会认为你是真心对他,而把你当真朋友,愿意与你相处。信任你、依赖你。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微课堂教学体会

--什么是创业?创业就是一群臭味相投的人,做一件惦记了很久的事!

--领导性格,即团队性格。领导者性格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团队建设与其说是磨练别人,其实更多的是领导者自身的完善。通过各种方式揪出性格的弱项,从潜意识上升到意识。每一次领导者性格的改进,都能带来团队的效率提升。

--如何把不确定目标变得相对可控,其实就是要把它当作概率事件来操作。落到实处就是花更多的功夫创造出机会或做各种可能性的准备。

--任何的商务谈判都和心理咨询极为相似。首先要理解性倾听。感同身受对方的处境,体会对方的难处。肯定对方的感受和合理的情绪。通过共情,抱持性态度,拉近彼此距离,获得信任。有了信任其他都好办;获得对方的信任是一切人际沟通的核心策略。

--对别人说no和承受别人对自己说no是生意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企业不是要根据自身需要去改造员工思想(俗话叫洗脑),而是要把自身文化价值观公之于众,找那些认同的人加入。这样和谐,又尊重人类个体。

--现代员工,既注重革命理想,也注重革命成果。很多优质、稀缺人才,找工作,不是先谈薪酬、福利,而是先谈期权。

--现代企业领导者一定要关注,解决80、90后员工三个方面问题:1.工作快不快乐?2.工作有没有成就感?3.薪酬待遇可不可以更好?一切快乐为先!没有快乐,员工流失率会很高。

--有些失败需要总结改进,有些失败根本没必要纠结,因为他根本不属于你。并且承认失败的人是那些更有力量的人~!

--尽量不要做好兄弟的业务(一切感性和理性掺和的事都会让人纠结),但可以让好兄弟帮你介绍业务。

--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团队保持长期稳定的关键要素,也是企业存在的理由。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企业行为模式、企业发展方向,都是核心价值观的向外分解;任何挑战团队价值观的内部成员只有一种选择,就是离开。

微课堂教学体会

微课切忌拍摄成一堂完整的课堂实录,切忌课堂搬家。

一节微课要用十分钟以内的时间讲透一个特定的知识点。

在设计和制作微课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学生为本,面向学生,为了学生学习”。

每个微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要有效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注重情景化、趣味化、可视化。

微课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突破教室的局限,综合使用各种展示工具、多媒体表现方式,在各种位置、场景下录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音乐专业微课制作的形式与内容要求。

教师高音示范不到位,在遇到这些棘手问题时,及时运用微课中的歌唱教学来弥补了教学的缺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还可以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歌唱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

利用微课,也改变了以教师反复范唱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及时得到启发,从而学得兴趣盎然。

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歌唱教学中的难点。

目前,微课制作的形式非常多,许多学生在歌曲学唱时节奏把握不准,需要单独摘出其中节奏单独练习。

经过节奏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节奏,但是还有个别同学没有唱准节奏,经常感觉费了很长时间效果还是不理想的状态。

这些难点节奏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微课,将歌曲中难点与微课相结合,利用微课中的生动的音像、图文颜色的变化,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掌握难点节奏,又可以从中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演唱自信心,使他们在节奏练习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也可以是通过录屏软件录制的屏幕操作或是语音讲解和批注展示的ppt演示课件等形式。

选择用什么微课表现形式取决于课程教学的需要。

3微课的录制与编辑形式。

微课的视频质量对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所以微课要求拍摄主体明确,背景整洁,屏幕字体颜色搭配醒目,在保证声音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微课文件大小。

(1)利用摄像机拍摄。

讲授类、演示类的课程可以用摄像机拍摄。

教师可以自己使用家用摄像机单机拍摄,将摄像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确定好取景范围后就可以拍摄。

录制过程中教师要自然放松,保持良好的教学仪表姿态,把镜头当作学生,注重目光交流。

演示类的拍摄背景要简洁,最好是白色或是浅色。

后期剪辑时再插入教学课件等资料。

录制过程中教师如果出错,把讲错的地方重讲一遍,操作失误的地方重做一遍,保持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后期剪辑的时候再进行加工整理。

为了追求更优良的音乐视听效果,提高录制效率,也可请其他教师或摄制人员使用专业摄像机协助拍摄。

采用多机位进行拍摄,教学中近景、板书等画面拍摄,通过vga口采集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一次性录制合成。

教师在制作前要和录制人员多交流,准备表达教学意图,确保教学内容完整记录。

注意音画同步,录音时使用领夹式无线专业话筒。

(2)利用手机拍摄。

复杂的教学过程需要多人合作采用摄像机拍摄,其实对于一些小场景的演示型微课,就可以使用简单的拍摄工具拍摄制作,进一步提高教师自己制作微课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可以采用手机拍摄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技术难度低,操作简单,易于分享。

首先选取一部在500万像素以上的手机或摄像头。

把手机支架固定在桌子边缘,将手机固定到手机支架上。

这样的拍摄过程非常简单方便实用。

(3)电脑屏幕截屏录制。

对电脑屏幕截屏录制适合于制作软件操作类微课以及将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成微课。

其实,在实际录制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践操作过程的需要,灵活选择摄像机或手机等拍摄工具,混合使用上述一种或者几种制作方式制作微课。

无论采用什么工具、什么方式,都必须保证录音质量。

最好使用录音质量好的电容式麦克风,说话时将话筒放在离嘴远一点靠下的位置,不要靠太近,避免把爆破音和嘶嘶声都录进来,影响教学效果。

微课的后期编辑工作首先是纠错。

将摄像机、手机等拍摄好的视频导入电脑,使用会声会影、edius、premier、cooledit等音视频编辑软件。

剪辑要符合视觉习惯和教学规律。

检查修改视频中出现的.拼写或者语法错误,一定不能出现知识性、政策性错误;删、减教学过程中的停顿与拖沓声音与画面,保证整节微课的教学内容紧凑有效。

其次是添彩。

每节微课应该制作简单的片头,内容包含微课题目、作者、学校名称、微课所属学科、微课适用对象及教材版本、单元、知识点等信息。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微课中添加提示总结字幕和动画效果,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编辑完成后,选择合适的视频格式进行视频输出。

4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意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

它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各种电教设备,结合在同一个微课之中,操作简单易行,可实现不同教学方式的切换。

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解决节奏疑难、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等。

作者:杨润单位:佳木斯大学。

微课堂教学体会

一、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启迪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路子、新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模仿别人的方法,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创造的课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周老师对高效教学课堂进行了剖析,他认为,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教学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教学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通过这次讲课,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教学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微课堂教学体会

一、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启迪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路子、新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模仿别人的方法,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创造的课堂。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一节成功的好课,与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发挥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教学艺术,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点有重要地位。优美、流畅、动听的语言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驰有致、轻重适度、缓急合理的良性状态。这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应表现为:声音宏亮、抑扬顿挫、语速适中、生动准确、娓娓动听。在教学中若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艺术。灵活多变的设置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必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教学的情境艺术。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的以一种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教学激情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热烈、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而且还能使学生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激情的感染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教师既能保持清晰流畅,又促使语言生动活泼,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

而一节好课还与教师良好的教态有着内在的联系,是不可分开来捍的,教态是教师教学素质和能力的结合体。所以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态。做这一点,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哑,热爱自己所教师的学生。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油然而生责任感。自豪感,教会表现出和蔼可亲、严中有爱、微笑始终的良好教态。

三、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艺术。

兴趣作为一种行为的动力,它将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师生间的情感也能得到充分的交流,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教师预定的效果。

四、教学中教师随机应变的艺术。

一位合格的教师还应具备课堂教学中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比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淘气,把一只刚会飞的小鸟或一只大青蛙带来不小心发出的鸣叫声,因而影响到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作为教师就要适应这种突发事件,掌握好随机应变的教学艺术,迅速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控制好课堂秩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情绪艺术与教态艺术,调动学生兴趣的艺术、随机应变的教学艺术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也是上好堂好课的重要保障。

课堂教学收获心得

在过去的几个学期中,我有幸参与了几个不同的课堂教学,每一次的教学经历都让我收获颇丰。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在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心得。

首先,我认识到了多元化教学的价值。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室、不同的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其独特的可能性。我发现,只要教学准备充分,无论什么类型的教室都可以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我深深地体会到,关键是教师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和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其次,我体验到了开放式课堂的魅力。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探索,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样的做法改变了以往我对于传统教学的认知。我发现,这样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参与课堂教学使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有的喜欢通过视觉学习,有的更喜欢听觉学习,有的则喜欢动手实践。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学生,以便为他们提供最符合他们学习风格的教学。

最后,参与课堂教学也让我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我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的来说,参与课堂教学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继续探索,继续成长。

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收获

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具有从事教育专业教学和其它一两门中小学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4.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今年3月30日,我镇举行“235”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展评活动,这天中,我有幸听到五位优秀教师的公开课,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颇有一些感触。

课堂导入是上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开场,能激发情绪,启发思考,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作用,就像一块磁石,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所以说选取好的课堂导入是需要细心琢磨、再三思考的。通过这天的听课,我了解了课堂导入的一些方法,如谈话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等等。比如,在卢忠小老师的《找次品》,他先播放海尔冰箱厂的厂长带领工人砸烂烧毁次品冰箱的场景,这场景的主题恰好与本节课要讲找次品相吻合,更加形象真实的反应了次品的危害性以及次品的重要性,点明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也从中知道了次品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危害。再如,在陈桂英老师数学课《数学广角》中,她以做游戏猜成语为开场,让学生说出一刀两段,形象生动引出种树问题,让学生对本节课有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俗话说“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重要。这样让学生掌握了方法,一永逸。这五位老师都注重学法的指导,都运用以旧引新,再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行间巡视,发现学生的质疑,使而进行点拨。这样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效,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再如覃万富、覃月立老师教师都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从中引出了从数,通过练习、比较。使学生轻而易举获取这方面的知识。陈桂英老师而是通过画、找、推,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收获

有一定体育基础,并且有一定文化成绩的人.田经,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术科;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等文化科.(大连大学)。

文化课不是太好的,但是不是说文化课差的才走体育,学习好的也可以,最近也不少,但有点要求,体育要好,喜欢运动,健康向上,高考要考体育分的.将来可以考研,也可以工作,我们这样专业的学生都很ok(华东交通大学)。

体育教育毕业以后就是当体育老师,如果想当体育老师的话也可以考虑,还有他们的体育成绩怎么样?如果不优秀的话就不要考虑体育大学了,体育大学的体育加试应该是要求挺高的,当然,也有地方差异,进体大其实学不到什么东西,体大是一个比别的大学都社会化的学校,自我控制能力不行的话。。。。很容易学坏的。。。反之的话,她毕业会比别人对社会的话适应能力强上很多。现在体大的毕业生也不好找工作,毕业想去大学当老师,没门,想留在北京,有人有钱可以。如果你家庭条件好的话,考体大以后,强烈建议去学高尔夫,毕业以后肯定有工作,挣钱还很多,就是学费贵点。体育么,虽然加上了教育俩字,但主要还是要活泼开朗点的人比较适合。。。。。(北京联合大学)。

体育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首先要具备教与学的能力,具备最基本的身体素质,身体的柔韧、速度、灵敏、力量这是需要有一定基础的,悟性也是很重要的。这个专业学的东西很多的,主要是技术和理论。纯理论的就是教育、心理、政治等等,专业课不止是学技术,还有理论知识。只要是一般的大众知道的项目都有涉及。不过现在这个专业也不好就业,(云南师大)。

就业前景分析(按教育学专业相关职位统计)据统计,教育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是:北京。在“教育学类”中排第一。

课堂教学收获心得

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新思想,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我一直相信,问题不仅是知识的出发点,也是知识的终点。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我都尽力创造一个开放、安全、有利于学生们提问和探索的学习环境。

我深受学生们的热情和参与度的影响。当我看到学生们的问题越来越多,思考越来越深入,讨论越来越激烈,我知道我们的学习正在变得更加有效。学生们的提问让我有机会去深入探讨一个主题,发现新的思考角度,同时也能帮助我理解他们的理解和困惑。

我发现,鼓励学生们提问不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且也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也发现,提问和探索的过程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的来说,我深感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通过持续的提问和探索,学生们能够发展出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能力。这就是我从课堂教学中收获的心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