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后教学反思(汇总17篇)

时间:2023-11-06 07:09:12 作者:文锋 专业课后教学反思(汇总17篇)

教学反思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次教学之后都需要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学反思范文8: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发现自己在课堂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纪律不够严明。下一步我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提高课堂纪律和学习秩序。

课后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顺利地完成了原定的教学目标。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设计合理,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得当,教学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教师的语言简练,情感投入,保证了音乐课的质量。

第二.本节课注重了新课标中对欣赏课“听”的要求,强调在音乐课中以提高听觉本事为中心。虽然这首乐曲较长,但教师仍然设计了“整体——部分——整体”听赏的教学步骤,保证了学生充分聆听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更扎实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给学生设计创造性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教师设计了“为乐曲取名字”、“即兴编歌词对答演唱”、“用绸棒表现出音乐要素的变化”、“随音乐自编动作表演过年的热闹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第四.这首乐曲有四条主题旋律,教师选择由学生听琴模唱的方法熟悉,只选择其中一条进行视唱,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谱负担,避免了单调、枯燥的知识性的'学习。

第五.渗透了由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本事。

第六.教学媒体的选择朴实无华、经济实用。

虽然这节课整体效果好,可是,我感到这节课中对答的即兴创编歌词演唱落实得不够深入,原因是担心时间不够用。.

课后教学反思

国庆节刚过,同学们对于节日广场这个情境非常的熟悉,在课堂上也畅所欲言,这一课主要是通过提出并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乘法口算和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培养空间观念。

平时可能学生都是直接说跳舞的人有几个,但是这节课对于提出的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必须要求明确“已知什么”和“求什么”,所有同学并不能都达到这个要求。我发觉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养成说一句完整的话的习惯,能够完整的表达题意。任何习惯都是慢慢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

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内空:人教版教材第四册。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耀、庄、稼、射”这4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同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学会难字:初、茫、塔、厚。

它是“衣”字旁,是两点,千万别写。

师:同学们,秋天满载着收获的喜悦悄悄地从北方离开时,给那里留下了迷人的景象。你们看:(分别出示4幅展现初冬景象的课件)树林里落了厚厚一层黄叶,柿子树上挂满了大红柿子,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已经收完了,园子里的人们正忙着收白菜。这一幅幅美景构成了初冬绚丽多彩的画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初冬景象的课文——第19课《初冬》。(师板书课题。生微机输入课题。)。

师:让我们齐读课题。(师生齐读)课题中的两个字都是生字,让我们想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生:“初”是左右结构的字,是两部件合体字。第一部件是“衣”字旁,第二部件是“刀”字。

生:我查学习资料后知道“初”是最初、开始的意思。

生:我提醒同学们学习这个字时特别要注意错。

师:提醒得好,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这里是两点。(师用红粉笔加重两点。)。

生:我是这样学习“冬”字的。“冬”是准独体字。上面是折文,下面是复笔部件两点。冬就是冬天。

生:“初冬”就是冬天刚来的时候。

师:冬天刚来的时候叫初冬,那么秋天刚来的时候呢?

生:叫初秋。

师:春天刚来的时候叫什么?

生:初春。

师:那么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呢?

生:(齐声)叫初升。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我们说的这些词语输入微机。(生输入:初冬、初秋、初春、初升。)。

生:课文描写了白茫茫的一片大雾。庄稼收完了,人们正忙着收白菜。还写了柿子树上挂满了柿子。树林里落了厚厚的树叶。这些都写出冬天来了。

师:说得真好!课文就是描写初冬早晨大雾迷漫时的`景色,雾散以后景色的变化。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生读、画、标。开火车汇报画出的生字词。)。

师:(出示生字表课件)这些就是本课的生字。其中“初”和“冬”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下面请同学们借助学习课件自学其余的9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生利用学习课件自学生字。)。

师:大家自学得很认真,你们一定获得了很多知识,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交流。老师首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字音掌握的情况。(出示字表课件)请同学们开火车读。(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师:老师把拼音去掉,请同学们读一遍。(另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师:字音大家掌握得很好,那么这些字你是怎样识记的?请同学们继续汇报。生:我在自学时,把本课的生字按结构分为四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生给生字归类。)。

师: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非常好!首先请同学们汇报是怎样学习上下结构字的?(出示上下结构字的课件。)。

生:白茫茫的;“茫”和光芒的“芒”是形近字。我是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比较学习的。(出示“茫”和“芒”两字)白茫茫的“茫”是三部件;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亡;光芒的“芒”是两部件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亡。

生:(齐)白茫茫的雪地、白茫茫的云海。

师:白茫茫的意思我们理解了,那么“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我通过查阅学习课件知道了,茫茫是说投有边际看不清楚。

师:那么用“茫茫”可以形容什么?

生:茫茫的草原。

生:茫茫的大海。

师:请把这些词语输入微机。(生输入:白茫茫的大雾、白茫茫的雪地、白茫茫的云海、茫茫的草原、茫茫的大海。)。

生:大雾的雾是上下结构的字,由三个部件组成,第一部件是“雨”字头,第二部件是折文,第三部件是力字.它的编码是ywl。

生:“雾”是形声字。上边是“雨”字头表义,下边是服务的“务”表声。学习资料中告诉我们,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变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小水滴积多了不就是雨了吗?所以雾是雨宇头。

师:说得真好,[评析:汇报交流,实际上是谈自学体会。学生通过汇报,交流学习方法;既巩固了识字,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好的学习方法。汇报中学生将结构相同的字归为一类,进行归类学习。这便于记忆,节省时间。从汇报中我们不难看出,平时老师是有这方面训练的,学生完全掌握了这种识字方法。更为于贵的是学生在按结构归类的基础上,又把同音宇、形近字归到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同中求异找出差别,使记忆更深刻。学生对各种识字方法运用自如,不能不说老师平时教学有方,对学生训练有素。]师:上下结构的字,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汇报左右结构的字。(按键出示左右结构的字。)。

生:“塔”是左右结构的字,搭配的“搭”字去掉提手旁换上提土旁就是“塔”字。师:(按键出示塔的建筑物)你们看,这就是塔。这是我国的山西应县木塔。

生:“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里字变形,右边是予字,合起来就是“野”字。生:我通过查阅学习课件知道,“田野”就是田地、野外的意思。

师:很好。

生:“淡”是三部件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上下两个火字。

生:与“淡”意思相反的词“咸”或“浓”。淡就是“不咸”或“不浓”的意思。师:在课文中是“不咸”或“不浓”的意思吗?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生:(读文中的句子,在这里是说阳光耀眼)老师我知道了,在文中与“淡淡”意思相反的词是“耀眼”。

师:你太聪明了。请同学看,(微机屏幕切换一组阳光对比图象)这样的光就是??生:(齐)—淡淡的光。

师:而这样的光就是??

生:(齐)耀眼的光。

师:(按键出示“射”宇)谁来汇报“射”字,你是怎样学习的?

生:它是两部件合体字,资料中告诉我们“射”在文中是放出的意思。

生:我还可以用熟字去部件法来记忆,用我们学过的“谢”字,去掉言宇旁就是。

我们今天学习的“谢”字。

师:(按键出示课件,演示熟字去部件)请同学们把左右结构的字组成词语输入微机。(生输入文中的词语。)。

生:“层”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面是尸字框,里面是“云”字,合起来是层次的“层”字。

师:文中说“一层纱”还可以说一层什么?

生:—层楼。

生:一层冰。

生:一层土。

师:请你把喜欢的两个词语输入微机。(生输入计算机。)。

生:“厚”是三部件合体字,第一部件是厂字,第二部件是日字,第三部件是子字。

生:学习课件的“趣味识字”中给“厚”字编了一个字谜——“在工厂里过日子”。这个字谜可以帮我们记住这个字。

师:所以“厚”字里面是个扁日,可千万不要写成别的字。

生:和“厚”字意思相反的词是薄。

师:说得好,那么用厚厚的,可以形容什么?

生:厚厚的皮毛,厚厚的棉被,厚厚的冰。

师:请同学们用厚厚的说—句话。

生:我有一双厚厚的袜子,穿上真暖和。

生:熊猫有一层厚厚的皮毛。

师:请把你造的句子输入微机。(生输入句子。)。

师:同学们学得不错,请大家把生字再读一遍。(生读生字。)。

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

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见过小蝌蚪的孩子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孩子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小蝌蚪的知识。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孩子们多读课外书兴趣。

教学进行到一半时,一个孩子一脸真诚、满是疑惑地问:“老师,为什么乌龟有四只脚呢?”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乌龟本来就是四只脚嘛!我和孩子们的理解是一样的,还有什么理由让乌龟是四条腿呢?其中一个学生说:“因为乌龟壳太重了,必须要四条腿才能撑起来!”

留心关注身边的孩子,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孩子学会说话以后,他会不断地追问“这是什么”;过了这个阶段,他又会不断地追问“这是为什么”。当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时候,我们往往理屈词穷,要么敷衍说:“本来就是这样的!”要么索性说:“自己想去”可悲的是这才形成一这节课的一个“败笔”。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一下便会发现,傻的并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乌龟为什么有四只脚煷由物学、遗传学、力学的角度去探讨,未尝不能找到答案。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博学告诉孩子很多,很多。

没有疑问的全知者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宇宙、社会、人生的奥妙是无穷的。如果一个民族不再具有质疑精神,这个民族会因为无知、无思、无疑而泯灭了探索的激情,并最终走向衰落的道路。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来培养我们孩子的质疑精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

主题学习实验是依据语文学习大量阅读的规律,以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单元主题为一个学习整体,实现课堂上的拓展阅读,从而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在进行语文主题教学时,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现将工作反思如下:

小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创新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主题学习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本学期我们的主题学习丛书是《情归故乡》和《生活是一本书》这两册。每一主题我都选一篇或两篇精讲,其他的学生自学,把学习心得记在主题学习本上,然后小组之间互评互改,相互改进。

《自主预习记录本》依据学生自己的喜好装饰封面,命名。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可互换预习本浏览,实际上是知识的互换,知识的补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优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美妙,语言运用精妙,见解阐述独到,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为使精彩之处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随着学生阅读的习惯的养成,阅读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也不断提高,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而这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课后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顺利地完成了原定的教学目标。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设计合理,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得当,教学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教师的语言简练,情感投入,保证了音乐课的质量。

第二.本节课注重了新课标中对欣赏课“听”的要求,强调在音乐课中以提高听觉能力为中心。虽然这首乐曲较长,但教师仍然设计了“整体——部分——整体”听赏的教学步骤,保证了学生充分聆听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更扎实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给学生设计创造性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教师设计了“为乐曲取名字”、“即兴编歌词对答演唱”、“用绸棒表现出音乐要素的变化”、“随音乐自编动作表演过年的热闹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这首乐曲有四条主题旋律,教师选择由学生听琴模唱的方法熟悉,只选择其中一条进行视唱,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谱负担,避免了单调、枯燥的知识性的学习。

第五.渗透了由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六.教学媒体的选择朴实无华、经济实用。

虽然这节课整体效果好,但是,我感到这节课中对答的即兴创编歌词演唱落实得不够深入,原因是担心时间不够用。。

课后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学会并演唱歌曲《春游》,所以我的教学设计一直都是围绕歌唱在进行的。当然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古诗与古体诗的概念要给学生解释清楚。在导入时,我设计的是对比歌曲《春天在哪里》和《春晓》的歌词形式,请学生说出《春晓》歌词采取的是古诗的形式,进而引出歌曲《春游》。我当时是认为歌曲《春游》的歌词也是古诗的形式。而事实并非如此,《春游》歌词的写作只是运用了古诗的体裁而以。古诗和古体诗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在导入时,应该给学生解释清楚。

2.高年级的音乐课堂应该对歌曲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高年级的音乐课上学生学会了演唱歌曲之后,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检测。例如:《春游》是一首6/8的歌曲,而这一节拍的歌曲在音乐课本中是比较少见的,所以本节课应该将学生掌握6/8拍的情况作为检测内容。我的教学中有一个改变节拍演唱歌曲的过程,我设计的是将歌曲的节拍改变成了2/4拍,学生通过演唱体会节拍变了,歌曲的速度和情绪也明显变化了。但是,这个节拍如果我可以改成3/4拍的话,学生演唱时不仅可以体会到速度和情绪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可以联系6/8拍进行讲解。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意到6/8拍中的次强拍,因为这恰恰是它与3/4拍的不同之处。

3.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研究教材。作者李叔同写《春游》这首歌曲时运用了旋律重复和同头换尾的方法。根据教参的要求,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时有所涉及。所以学歌时我让学生找了这首歌曲的相同旋律和相似旋律。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我也进行了解释。但是,因为本节课并没有做创作旋律的练习,所以其实做这个环节意义并不大。

课后教学反思

九月一号开学,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已正式走上讲台。开学第一课,我是非常的紧张,从前天晚上到上课前我都一直心里忐忑。等到上课铃响,我走进教室了,心里的那块石头顿时落地了。看到同学们那真挚纯正的眼神,还有坐的笔直的身姿,我感觉只要自己按照准备的讲课,没有什么做不好的,很顺利的一节课上下来了。我课后一直反思,从这两天的上课情况来看,整体课堂过程还比较顺利,任务也完成了,但我也发现了我有一些困惑,也发现一些不足。

小学生相对于初中生、高中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会非常的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也是相当的踊跃,教师容易调动气氛。但是相反的小学生自制力差,一节课四十分钟,到课快结束时,学生就变得有点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在数学课上。我明显感觉在一节课最后要一直维持纪律,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对于这方面我处理的还不是那么的好,没有能使学生一节课都全神贯注。

数学课上有动手操作的部分,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摆小棒。当我让他们动手操作时,学生们开始讲话,会下位子,开始出现小问题,等我进入下一问题,有少数学生没有很快恢复到听讲的过程中,还对摆小棒意犹未尽。对于这一点我也没有调控好。

每一节课四十分钟,我基本任务是能够完成,但是最后有些时间紧凑,没能做到游刃有余。对于课堂上前两个问题的改进也许时间就没那么紧了。

以后,备课要考虑周全,时间合理分配,既要保证学生学到知识,也要让学生快乐的学,不要让学生认为数学太枯燥。平时的时候我会找点小游戏在课堂上做。空余时间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如何控制课堂,如何维持课堂纪律,保证知识与趣味学习的结合。

课后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农业后,来引入我们学习的工业,国民经济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工业,我们这节课就是来了解一下工业的基本类别、特点,我国工业50年来的发展及前景。

当然我在这里也设计了一个问题环节,那就是工业的作用。

(1)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在工业各部门中,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能源、钢铁、机械、纺织等)。

接下来我们通过了解了工业的几大部门后,着重了解工业需要各种能源,那就是煤、铁、石油等能源。

而这个问题学生有的在课下已经准备好了许多小煤窑发生的重大人员伤亡的事故,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关注,通过了课件也让学生看到了许多小煤窑事故的惨景,学生看的是触目惊心,无形中了解到了一种道德观念,那就是人不能只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国家和他们的整体利益,所以这也对学生进行了一种道德教育。

课后教学反思

《听鱼说话》是鄂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善良和诚信”。本文通过写爱钓鱼的外公和小孙女琼儿在钓鱼时的几次对话,让我们感受到外公的有趣和琼儿的聪明、纯真、善良。情节简单,主要通过对话推进情节,很有生活气息和情趣。

“琼儿的外公是个非常有趣的人。”这是课文的`第一句话,我们很容易捕捉到外公的性格特点——有趣。那外公究竟怎么“有趣”呢?我们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于概念和定性,而应该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

(1)当琼儿看到外公把蚯蚓挂上鱼钩问蚯蚓疼不疼时,外公先是就把蚯蚓拿到面前,像跟人说话一样,面对着蚯蚓问它挂在钩上受不受得了,接着又把蚯蚓放到耳边听了听,然后还说蚯蚓说没事儿,它最喜欢钓鱼了。

(2)当琼儿像外公一样把蚯蚓放到耳边听,说什么也没有听到时,外公又说,蚯蚓跟你还不熟,蚯蚓的心事我知道,它是急着要下水去钓鱼了。

(3)当琼儿说小鱼好像在说话时,外公马上肯定鱼真的像在说话,又把鱼拿到耳边听了听,说小鱼说拿我做汤,一定很鲜。

(4)当琼儿说听到小鱼说我还小呢,放我回水里去吧,外公又惊又喜,并且还同意琼儿把小鱼放回去。

琼儿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呢?

(1)当琼儿看到外公把蚯蚓挂上鱼钩时,就问:“蚯蚓不疼吗?”是呀,要是铁钩挂在人身上,人肯定会觉得很疼。那把蚯蚓挂上鱼钩呢?琼儿感同身受!

(2)当看到自己钓到的那条小鱼,躺在岸边草地上,小嘴一张一张的,看着“有些不忍心了”。鱼儿是需要水的,现在小鱼离开了水,呼吸困难,面临着死的危险。小鱼多么想回到水里呀!所以,琼儿听到小鱼说:“我还小呢,放我回水里去吧!”

(3)当琼儿把小鱼轻轻放回了水里,看着它尾巴一摇一摆地游远时,心里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除了这些,我们还能“听”到些什么?外公是有趣的,更是有童趣的,外公还是慈爱的、幽默的琼儿一下就“学会”了听鱼说话(用成人的话说,就是“将计就计”);还说下一回听蚯蚓说话,也“准能”一听就懂。琼儿的善良、聪明、可爱跃然纸上!

其实,读到这篇文章的孩子,也和琼儿一样,充满童真童趣!读这个故事,不是刻意让孩子学习琼儿的“高贵品质”,而是让他们和琼儿一起感受童年,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用平实的话,即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不能成文,作为随笔或记录,经常翻翻,也算多了一个不会说话的教师,也可把教学中出现问题或困惑利用调讲时间提到教研组中去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若能成文,再把它投寄出去,或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若能得到不见面老师的指导,岂不快哉,想得多了,写得多了,它就是无价之宝,你就能品尝到其中的乐趣。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1、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5、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课后教学反思

第一.教学目标设计合理,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得当,教学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教师的语言简练,情感投入,保证了音乐课的质量。

第二.本节课注重了新课标中对欣赏课“听”的要求,强调在音乐课中以提高听觉能力为中心。虽然这首乐曲较长,但教师仍然设计了“整体——部分——整体”听赏的教学步骤,保证了学生充分聆听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更扎实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给学生设计创造性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

创新。

意识。为此,教师设计了“为乐曲取名字”、“即兴编歌词对答演唱”、“用绸棒表现出音乐要素的变化”、“随音乐自编动作表演过年的热闹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这首乐曲有四条主题旋律,教师选择由学生听琴模唱的方法熟悉,只选择其中一条进行视唱,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谱负担,避免了单调、枯燥的知识性的学习。

第五.渗透了由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六.教学媒体的选择朴实无华、经济实用。

虽然这节课整体效果好,但是,我感到这节课中对答的即兴创编歌词演唱落实得不够深入,原因是担心时间不够用。.

教学课后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为什么会是世人敬仰、代代相传的治水英雄”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教学中以文本的内容与课前布置搜集的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让学生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学习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组洪灾的图片,让学生来谈谈看了图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体会老百姓的“无家可归”。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治水的艰辛,特别是抓住“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等语句。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以此来理解为什么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在这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比如说1.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这堂课以读贯穿全过程,虽然在读的形式上有自读、互读、齐读、指名读,但从整体的过程来看,教学显得很枯燥,学生仅是反复地读,基本局限在课文内容的朗读理解上,课堂上没有创设更多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缺少让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的时间。2.老师的话太多。虽然在课前设计时,我已经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这堂课的实际教学中,还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无论是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还是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有三个环节给了我触动。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初读课文后,认读字词时采用了“大转盘”的游戏,将学生的识字行为寓于愉悦的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识记,突破了识字难点;在学写生字、识记字形时,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采用“争当识字大王”的形式开展“识字擂台赛”,让学生互相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互相启发,共同识字,这样,识字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枯燥的读和写,他们在娱乐中掌握了字的音、形、意,从而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在写字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评价彼此的字。鼓励学生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并鼓励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如:刘爽的字写得非常工整,尤其是“撇”写得特别舒展,如果能够写得稍微小些,让占格不那么挤就更好了。因为学生不只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评价,那是一种师生间的交流,他们更需要同龄人的评价,即生生之间的沟通。这里互评的设计,不但为了使学生学会正面评价他人,更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

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给予鼓励,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个性化发言。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了这些词语:聪明(因为他看小孩游戏就想到了治水的办法)、善良(帮助老百姓治水)、坚强(不放弃治水)等。然后我又让学生各自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再次通读本组文章,让他们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后反思

这一节课比较好地利用了多媒体,展示的资料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会读文章,所以我也充分地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会的孩子当小老师,在班上、在小组中去教别人。一方面避免了他们的开小差,另一方面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抓住孩子朗读时的可爱动作,让他们作示范,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激发了孩子们背诵的热情。取得了课堂的有效性。

但是,我在细节的把握,突出重点,从“文――句――词――字”的层层推进还不够。主板书的设计和书写也要改进。

教学课后反思

陶行知先生说:“要实行学生人体的大解放,让学生充分享有心灵的自由,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教师积极创设活动,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与实践,发展学生的主体。怎样才能使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更有效?通过一学期教学实践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儿童的生活空间是他的成长环境。每个儿童都是在一个个十分具体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个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虽然是不知不觉的,但是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它远远超过了我们三四十平方米的教室空间。因此,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让学生亲身参与,这就要求教材贴近生活。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大门而来到课堂,教室的天地就更开阔了。”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学习。在学习《菜园里》一课前,我让学生走出课堂,课前跟着爸爸妈妈到菜市场去买菜,认识蔬菜、了解蔬菜。学生在自由时空中遇到新事物、新问题,觉得有趣,不自觉动眼观察、动手收集、动嘴询问、动脑思索,这不正是陶行知所说的六大解放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充分给予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让学生亲身参与,这就必须使教材贴近生活。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大门而来到课堂,教室的天地就更开阔了。”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学习。《菜园里》我让学生走出课堂,课前到菜市场去买菜,认识菜、了解菜。课后,让学生学种菜。学生在自由时空中遇到新事物、新问题,觉得有趣,不自觉动眼观察、动手收集、动嘴询问、动脑思索,这不正是陶行知所说的六大解放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都有差异。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的个性。在《菜园里》教学中,安排的环节。使学生有选择的自由,也就是在这样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发挥学生主动性,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还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形成最佳的心理响应。

多少年来,学校的教育活动往往是单向式、强迫式的,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种距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都有差异。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的个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菜园里》一课的教学中,我特意安排这样两个环节,一是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蔬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介绍一种蔬菜。观察蔬菜、描素蔬菜、猜谜语与别人讨论。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可以是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打谜语、组词、说句子,这样给学生以选择的自由,也就是在这样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自我展示的学习舞台,让学生居于活动的中心,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还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很难形成主体意识,这样的学习者是很难获得主动发展的。因此,我为了满足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如小老师带读、小组赛读、“找朋友”、“爱心使者”,让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中担任角色,扮演角色为学生提供发展展示自我的学习舞台,让学生居于活动的中心,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出示菜园风光图,此时,教室犹如一片菜园,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自然而然地理解“红绿黄紫真好,菜园一片好风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动,让学生自己参与,自主选择,自主体会,自主发展。

动,让学生愉快地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去认识。

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教学课后反思

上周没有参加年级组集体备课,今天早上又去参加了一个会议,所以直到上课前才知道本周的教学内容做了调整,刚好要孩子们带的种子还没有带来,因此,在课前一分钟临时调整为《蔬菜发芽了》,但我看到教案后,觉得把课题定为《大头菜》好像更为确切些。

先和孩子们回忆了上次学习的蔬菜儿歌,惊喜地发现,许老师、秦老师把孩子们课上编的儿歌已经布置到主题墙上,而且又增加了新了“品种”,比如“绿丝瓜身上竖着绿线条”、“灰芋头撑着小绿伞”。乘着我和孩子们在复习儿歌,许老师又赶紧帮我从网上下载了“大头菜”的图片,因为如今的孩子可能对“大头菜”已经很陌生了,而我小时候见过的所谓“大头菜”学名不一定叫“大头菜”,果不其然,从网上搜来的“大头菜”像是包菜,圆圆的,倒真像是个大头!

在孩子们猜测的基础上,我给他们朗读了儿歌,朗读之前,我再次强调规则,老师朗读的时候要保持安静,看哪个宝宝的耳朵最灵,记住儿歌。朗读一遍以后,我要他们说出最好玩的一句,“大头菜”“小头菜”,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在孩子们说儿歌的时候,我用动作表演强化他们对儿歌的认识,很快孩子们就掌握了这首简单的儿歌。

这时,我要求他们用身体来表演,学学大头菜,如何把身体变大,再学学小头菜,如何把自己的身体变小?接着,我便朗读儿歌,让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进行表演,要求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

接下来原先安排的环节是让孩子听音乐,根据音乐来表演儿歌,但这首儿歌太短了,要在一句话中分辨出音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有些难度,我便将一段音乐分别在高音区、低音区进行强弱不同的演奏,孩子们根据音乐的强弱、高低来表演大头菜和小头菜。

由于我们的孩子已经参与了种植活动,因此,我请他们说说“小头菜怎样才会变成大头菜”?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播种、浇水、除草、施肥、喷药”等,看他们对种植的过程已经很熟悉,我便临时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种大头菜”,我扮播种的农民,孩子们蹲下去,举起小手做土地,我假装在一双双高举的小手上播种,然后浇水、施肥、喷药,孩子们便用身体表演种子发芽、长高、长大,最后长成大头菜。我将一棵棵大头菜收回家。没想到这个情境表演孩子们很喜欢,表演一次还意犹味尽,第二次我请了四个孩子做播种的人,我和其他孩子一起扮“大头菜”。孩子们再次熟练地表演了“小头菜”变成“大头菜”的过程。

反思:

1.最近每次到中三班上课,我都会强调,当别人发言的时候要安静地听,如果你想好了,可以举手,违反了这个规定,老师就会处罚,取消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今天活动中随便打断别人的现象明显少了,有好几个都是一只手捂着小嘴巴,另一只小手举得高高的,真是可爱!我一一表扬了他们,并给了他们发言的机会。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二是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

2.今天活动中,增加了让孩子们表演的环节,每一个人都特别投入,既没有道具,也没有什么情节,孩子们只是表演他们了解的植物生长过程,以往总有几个孩子像是局外人,不能参与到活动中,而今天的表演环节,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与,我想与他们已有的智力背景有关,因为已经具有的相关种植经验,使他们可以进行表演和创作。

课后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较长篇幅的课文,然而,由于受教学时间的影响,我们需要长文短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课文《将相和》就是一篇长课文。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长文短教的问题。

截取的文字要短,发挥的效应要长。

将蕴涵事情意义的文字或人物关键细节要作为教学重点。

《将相和》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或记事(包括场面描写),或写人。抓住人物描写的关键性细节,就能感悟人物的品格特点。这篇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中,表现蔺相如性格特点的词句是教学重点,教学中抓住这些词句,就能让学生体会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国事为重的品质,同时感性认识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师的指导要短,学生的实践要长。

问题要集中。要切实做到长文短教,首先问题要集中。在教学时,我提出的问题是:蔺相如和廉颇为什么不和?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层层展开学习。他们从故事的发展中知道这两员大将之所以不和的最终原因是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那蔺相如又是怎么爬到廉颇的头上呢?学生通过阅读很快会找到结果:是因为蔺相如聪明机智,以国家利益为重,帮楚王解了围。

1、初读感知,读书时间要长:

课文的初读,留给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把课文读一遍。使学生能比较充分的感知课文。

2、点上深入,思考交流时间要长:

在寻找蔺相如和廉颇为什么不和时,我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书、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才是班上的反馈、指导。教学效果还不错。

长文短教,是个老问题,又是个新问题。新课程语文,长课文多而课时总量少,长文短教显得尤为迫切。

总之,长文短教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实践,最终用最短的时间上好较长的课文,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