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与方程教案(模板15篇)

时间:2023-12-16 19:45:38 作者:碧墨

教案模板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教学设计方法,使教师能够更加高效地传授知识。若你对教案模板的设计缺乏灵感,以下是一些教育研究机构推荐的模板,供您参考。

《方程》教案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先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先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500,

所以x=50000.。

答:原先有50000千克面粉.。

(还有,原先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先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状况,教师总结如下: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2x=10,

所以x=5.。

其苹果数为3×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三、课堂练习。

2.我国城乡居民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到达3802亿元,比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资料?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状况,教师总结如下: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五、作业。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5.把1400奖金分给22名得奖者,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奖与二等奖的人数。

《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练习与应用”第5~7题,“探索与实践”第8~9题及“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与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板书课题。

2、指导练习。独立完成5~7题。展示交流。集体评讲。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步骤、格式、检验)。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第8题。理解题意,完成填写。小组中交流第一个问题。汇报自己发现。把得到的和分别除以3,看看可以发现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独立解答第二个问题。你是怎么解答第二个问题的?指导解答第三个问题。试着连续写出5个奇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怎样求n的值呢?5个连续偶数的和有这样的规律吗?试试看。

三、与反思。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每次指标的理解。自我反思与。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四、阅读“你知道吗”可以再查找资料,详细了解。

五、课堂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了哪些收获?

简易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理解和较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2)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简易方程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简易方程解决问题教案,请参考!

学习目标: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能用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一:

一个书包进价为60元,打八折销售后仍获利20元,这个书包原定价为_______元。

二、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三、自主归纳,形成方法。

如何利用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

巩固练习:

1、某商品的进价为80元,销售价为100元,则该商品的利润为元,利润率为;。

3.一种商品的买入单价为1500元,如果出售一件商品要获得利润是卖出单价的15%,那么这种商品的卖出单价应定多少元?(精确到1元)。

四、反思设计,分组活动。

五、发展能力,拓展延伸。

六、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你觉得怎样如何利用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问题?

【课后作业】。

2.某种家具的标价为132元,按9折出售,可获利10%(相对于进货价).求这种家具的进货价.

《方程》教案

1、学会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列方程解分数除法的文字题,能正确地解分数方程。

2、认识分数除法里商的大小规律和分数乘法里积的大小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解分数方程,并。

认识分数除法里商的大小规律和分数乘法里积的'大小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六、复习铺垫。

七、教学新课。

八、巩固练习。

九、课堂小结。

十、作业。

1、口答列式。

(1)24的是多少?

(2)的是多少?

问:为什么用乘法?

2、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列成乘法算式的知识来学习解分数方程。

问: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否用一个数量关系表示这句话的意思?

1、做练一练。

指出:由于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式子来表示,因此,按照题意就可以设这个数为x,列出方程来解答。

2、做练习八第13题。

问:观察前面两列,你们发现了什么?

指出:在乘法里,一个数乘的数小于1,积小于这一个数;一个数乘的数大于1,积大于这一个数。在除法里,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练习八11、12。

板书:

一个数=。

课后感受。

本节课内容较简单,学生们对这一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讨论发现规律.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不错.

《方程》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3、情态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1、在直线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应知道哪些条件?

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学生回顾,并回答。然后教师指出,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的关系式。

2、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设点是直线上的任意一点,请建立与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体会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的关系式,从而掌握根据条件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学生根据斜率公式,可以得到,当时,即(1)教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关注、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推导出这个方程。

3、(1)过点,斜率是的直线上的点,其坐标都满足方程(1)吗?

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两个条件。

学生验证,教师引导。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2)坐标满足方程(1)的点都在经过,斜率为的直线上吗?

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两个条件。

学生验证,教师引导。然后教师指出方程(1)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所以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pointslopeform).

4、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坐标平面上的所有直线呢?

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然后说明理由。

5、(1)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

(2)经过点且平行于轴(即垂直于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3)经过点且平行于轴(即垂直于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掌握特殊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

教师学生引导通过画图分析,求得问题的解决。

6、例1的教学。(教材93页)

学会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清楚用点斜式公式求直线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一个定点;(2)有斜率。同时掌握已知直线方程画直线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应已知那些条件?题目那些条件已经直接给予,那些条件还有待已去求。在坐标平面内,要画一条直线可以怎样去画。

7、已知直线的斜率为,且与轴的交点为,求直线的方程。

引入斜截式方程,让学生懂得斜截式方程源于点斜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形。

学生独立求出直线的方程:

(2)

再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截距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方程(2)由哪两个条件确定,让学生理解斜截式方程概念的内涵。

8、观察方程,它的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深入理解和掌握斜截式方程的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9、直线在轴上的截距是什么?

使学生理解“截距”与“距离”两个概念的区别。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

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评价、归纳概括。

11、例2的教学。(教材94页)

掌握从直线方程的角度判断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或相互垂直;进一步理解斜截式方程中的几何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用斜率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结论。思考(1)时,有何关系?(2)时,有何关系?在此由学生得出结论:

且;

12、课堂练习第95页练习第1,2,3,4题。

巩固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反馈。

13、小结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14、布置作业:第106页第1题的(1)、(2)、(3)和第3、5题

巩固深化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例3.如果直线沿x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再沿y轴正方向平移1个单位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求直线l的斜率.

作业布置:第100页第1题的(1)、(2)、(3)和第3、5题

课后记:

《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问题,使同学们学会用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具体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本内容和实际问题来使同学们形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们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同学们探索新知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复习方程概念。

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判断下面是不是方程:

3x+5。

6+8=14。

6x=15。

7x+315。

(通过这个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方程的定义)。

让学生先独立解课本p61.t1.两道解方程的题目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解的。

通过这里的两道练习复习小学所学习的解方程的方法(即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

复习61页第二题。

首先让学生找出这三个题的等量关系,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找的等量关系。然后请学生在班内汇报一下。再请三位同学演板,并请演板的同学解释自己的做法。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首先学会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去列方程,使学生养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懂得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的。)。

集体订正:解(1)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2)方程与(1)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师生共同小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增加找数量关系练习。

1.六一班有50人,其中男生有28人,女生有多少人?

2.六一班有22名女生,男生比女生的2倍少16人,男生有多少人?

首先让学生独立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然后让同桌2人互相说一说,然后再解答。

二、巩固与应用。

引导学生做课本巩固练习题。

1.解方程。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上去讲一讲解题的方法。

2.看图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再请学生汇报交流。

3.看图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请学生演板,演板后组织学生讨论。

4.理解文字题,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请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让学生完成。

三、总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解决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困惑?

(通过学生的汇报,查漏补缺,找出这节课可能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加以解决。)。

四、习题设计。

1.课本62页第5题。这里的两个小题,第1小题是用字母表示,学生要想用字母表示出来,必须先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第2小题是用方程解决问题,除了要找出等量关系外还要列出方程并解答。

2.课本62页第6题。这是一道拓展性的习题,是数与形的结合,通过这道题的练习,除了锻炼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复习了有关几何的知识。

分式方程教案

3、某项工程在工程招标时,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投标书,施工一天,需付甲工程队工程款1.2万元,乙工程队工程款0.5万元,工程领导小组根据甲乙两的投标书预算,有如下方案:。

(1)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刚好如期成完成;。

(2)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要比规定的日期多用6天;

(3)若甲乙两合做3天,余下的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也正好如期完成.

那么在不耽误工期的前提下,你觉得那一种施工方案最节省工程款?请说明理由.

4、据林业专家分析,树叶在光合作用下产生的分泌物能够吸附空气中的一些悬浮颗粒物,具有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已知一片银杏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比一片国槐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的2倍少4毫克,若每年滞尘1000毫克所需的银杏树叶的片数与一年滞尘550毫克所需的国槐树叶的片数相同,求一片国槐树叶一年平均滞尘量。

5、八(1)班同学周末乘汽车到游览区游览,游览区距学校120千米,一部分学生乘慢车先行,出发后1小时后,另一部分学生乘快车前往,结果他们同时到达游览区,已知快车的速度是快车的速度的1.5倍,求快车的速度.

6、小明7:20分离家上学去,走到距离家500米的商店时,买学习用品用了5分钟从商店出来,小明发现按原来的速度还要30分钟才能到学校,为了8:00之前赶到学校,小明加快了速度每分钟比原来多走25米,求小明从商店到学校的速度。

7、甲、乙两车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比乙车早开出15分钟,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2:3,相遇时,甲比乙少走6千米,已知乙走这条路要1.5小时,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及a、b的距离。

(1)求第一批购进书包的单价是多少元?

(1)今年三月份甲种电脑每台售价为多少元?

《方程》教案

1.渗透数学中的语感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学生能熟练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找出下列句中的数量关系。

松树和杨树一共56棵。

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

底楼高3.4米,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2.8米,这幢楼高多少米?

小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3倍高0.04米。

三瓶墨水的价钱比一个文件夹便宜2.8元。

1.练习二第9题。

指名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

说说注意点和解两步方程的步骤。

2.练习二第10题。

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校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系后再解方程。

3.练习二第11题。

生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交流。

4.练习二第12题。

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校对,说说题目的意思,注意要求两问。

5.练习二第13题。

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量,提醒学生有2问。集体交流。

6.练习二第14题。

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其中12题的物品有“文件夹”和“墨水”,各一个与12瓶,总价25.10元。

7.练习二第15题。

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师: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进步?

补充习题。

《方程》教案

教科书第12~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4题。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一、回顾与整理

1、谈话引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在小组中互相说说。

2、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题。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3、小结。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概念和意义,还要会熟练地运用。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与展示,说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题。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样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吗?

(3)完成计算。

4、完成第4题。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指出: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数。

三、课堂总结

通过回顾与整理,大家共同复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分式方程教案

1.知识与技能。

能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会如何解分式方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步步引导,使学生掌握解分式方程其实是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后验证解是否成立个一个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求新知是一个将新知与旧知如何建模链接的过程,边探索,边完成这个过程。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

2、难点。

分式方程转化整式方程时的理论依据及具体步骤。

三、学情分析及课前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解整式方程的求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运算。因此只需要点一下,应该就可以顺利过渡。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恰当地点一下,并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四、重难点突破。

1、前面复习时复习分式的性质要详尽并板书。

2、不按照传统的顺序,给出题目后马上给出整式方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前反思。

此引入部分不宜太长,也不能忽视等式基本性质的复习。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课堂前10分钟内学生要掌握解分式方程是转化成一个整式方程求解的过程。经过多年实践,在环节三中,很多学生会理解成所谓的交叉相乘,必须予以及时纠正,否则出现有常数项时会产生混乱。二是在环节四后直接板书完整过程,学生容易漏掉检验这一步骤。所以等到学生在做题后,试误后予以引导,强化效果更好。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复习引入。

提问:1、方程的定义2、等式的基本性质。

提问并板书的方程定义,既然加上补充成分式方程的定义;板书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性质2,等式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不等于0的数或式子,等式仍然成立。

1、全体口答。

环节二:

以旧带新;触类旁通。

板书90/(30+x)=60/(30-x)。

提问能解吗?

隔行后板书:

90(30-x)=60(30+x)并提问:能接吗?

问题1有点迟疑,部分有提前学的同学回答能解;问题2异口同声回答能解。

环节三:

明确依据;强化新知。

提示:注意观察两个方程,发现他们的联系吗?再引导学生看刚才复习过的`等式基本性质。

稍作思考后回答:交叉相乘。引导后知道应该是运用等式的性质二。

引导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分式方程可以通过转化成我们已经很熟练的整式方程求解。

环节四:

板书步骤;规范格式。

按照书本的规范格式作为示范板书,给学生一个规范。

补上刚才留空的一行:方程左右两边同时乘以两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30-x)(30+x),去分母得。强调这一步就是去分母,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关键一步。

看老师板书。

环节五:

留白过程,满下伏笔。

后面整式方程的解题过程已经检验过程都留空,为一下强调检验过程铺垫。

提问:以下过程大家都懂了吧,那我就不详细下了。

认真听课。

环节六:

先做后教,加深印象。

板书另外四道解分式方程的题目作练习,根据完成情况再评讲。

板书四道题目:

(1)5/x=7/(x-2)。

(2)2/(x+3)=1/(x-1)。

(3)1/(x-5)=10/(x2-25)。

(4)x/(x-1)-1=3/(x-1)(x+2)。

堂上练习本完成练习。

学生解题后,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性质中除为什么要强调不为0,是否这5道题的值都符合原方程。(4)(5)两个方程是无解的,因为解代入分母中为0。这时再强调分式方程接完后必须要检验。

七、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课题。

例题(1)练习(2)~(5)。

八、课后反思。

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基本能掌握分式方程求解过程关键是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去分母。需要后面多一个课时才能达到熟练程度。

《方程》教案

教科书第12~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4题。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一、回顾与整理。

1、谈话引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在小组中互相说说。

2、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题。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3、小结。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概念和意义,还要会熟练地运用。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与展示,说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题。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样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吗?

(3)完成计算。

4、完成第4题。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指出: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数。

三、课堂总结。

通过回顾与整理,大家共同复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亲情方程式作文。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课件。

提高学生化学方程式学习效率初探论文。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

虚位移原理到拉格朗日方程-物理学毕业论文。

《圆的方程》教案

1.通过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的参数方程,掌握求一般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基本步骤.

2.熟悉圆的参数方程,进一步体会参数的.意义。

1.在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是什么?

探究新知(预习教材p12~p16,找出疑惑之处)。

如图:设圆的半径是,

应用示例。

例1.圆的半径为2,是圆上的动点,是轴上的定点,是的中点,当点绕作匀速圆周运动时,求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教材p24例2)。

《方程》教案

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基本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

(2)2.9比什么数少1.5?

(3)什么数与2.4和是6?

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

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

师生交流。

二、指导练习。

1.p17第9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x+2.2x=960。

2.p17第10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1.5x-x=24。

3.p17第13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7x+124=83。

三、综合练习。

1.p17第11~12题。

(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5)集体评讲。

四、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280-240)x=400。

280x-240x=400。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x+2.2x=9601.5x-x=24。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7x+124=83(280-240)x=400280x-240x=400。

《方程》教案

第12册p92—93“练习与实践”7—9题。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课件。

第二课时。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指导学生理解“降价10%”的含义。第8题提醒学生注意:两种衬衫的原价是相同的,但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在售价是不同的;所花的108元是两种衬衣现价的和。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