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图书馆论文(优秀16篇)

时间:2023-12-07 12:34:46 作者:笔舞

范文范本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参照点,使得表达更加具体和准确。在这个范文范本集合中,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新颖和有趣的总结作品,希望可以激发大家的写作创作灵感。

图书馆本科论文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低,馆舍面积小,馆藏缺乏,工作条件差。

本文从馆员结构、馆藏文献、图书文献流通等方面论述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图书馆建设馆藏建设管理方法优质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是由专科升入本科的,这一类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服务方式传统单一、馆舍面积小、馆藏缺乏、工作条件差、现代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升本后的图书馆,应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馆员业务水平,完善馆藏结构,改善办馆条件,为教学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1、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在由专科升为本科过程中,虽然图书馆验收达标,管理水平大有提高。

但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原班人马,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非专业人员多于专业人员,低职高用。

即便在升本过程中突击培训了一些工作人员,引进一些具有图书馆学学历人才,但他们使用现代化技术设备技术能力还是较低。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队伍,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应达到60%以上,而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中,专科或专科以下工作人员占大多数,本科学历仅占少部分,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更是凤毛翎角。

因此,加强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迫在眉睫。

(1)引进专业人才,改进馆员结构。

在应届优秀的本科以上毕业生中,挑选适合图书馆工作的毕业生充实馆员队伍,这是改变馆员结构快速有效的方法。

同时还要注重引进计算机专业等有关人才,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的需要。

(2)完善管内业务学习制度,有计划的展开业务培训,将脱产培训和在职短期培训相结合。

在管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鼓励职工在职学习,提升他们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馆内组织学习、业务培训和技能训练等方法快速提高馆员素质。

同时还要加强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使用知识和网络管理技能的训练。

通过上述措施使馆员迅速掌握图书馆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熟练掌握图书管理软件的应用,快速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尽快适应本科院校图书馆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保证图书馆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有计划组织馆员参观兄弟院校图书馆,吸取它们工作中经验教训。

聘请相关专家到馆进行业务理论讲座和技术指导,快速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在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坚持因人因地,走出去请进来,以人为本等原则,既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有切合实际。

明确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工作人员有强烈的危机感,树立竞争意识。

新升为本科院校的图书馆正面临着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熟练掌握图书馆专业理论和技术,是图书馆现代化最基本要求。

2、加大馆舍、馆藏投入、合理规划、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1)在升本过程中,虽然前期对图书馆进行了大批的投入,采取突击采购方式扩大馆藏量,只是满足教育部的最低要求:藏书量(特别是纸质图书的藏书量),生均图书册数,人均年进书量,学生人均月借阅量,网络畅通、阅览条件,设备条件等指标基本要求。

在馆藏统计中多数图书馆,将一些陈旧过时图书资料一起统计在内,难以保证质量,距离本科院校图书馆实际使用馆藏数量缺口较大。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要根据所设本科专业、本科教学、培养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藏书建设,建立有效的、完整的和多样话的馆藏结构。

加强图书采购针对性、加工规范化、图书流通标准化建设。

修订原来借阅规章制度,加快图书流通速度,利用好原有的馆藏和设备,使它们在本科教学、科研过程充分发挥作用,弥补馆藏不足的问题。

同时要广开财源购置、引进先进现代化设备,建立网络数据库和电子图书库,这样不仅补充纸质图书数量的不足,而且促进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

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质量的数据库,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面积也仅仅符合教育部基本要求。

升本后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读者数量的增多,学科专业扩充等因素。

使得教学、科研类图书资料与学校发展规模很不协调。

同时还存在信息网络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远远跟不上升本后高校发展速度。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升本后,一般不会有大规模投资建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图书馆应该挖掘现有资源,审查原来的规章制度、规划布局,重新调整原来的房间、设备布局,使得这些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甚至将原有馆藏进行电子扫描、加工建立电子图书库,从而弥补馆舍不足的问题。

3、优化服务体系,开展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特色服务。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先比其它本科本科院校相比基础差,底子薄,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仍处于单一传统服务、常规低层为人找书阶段。

因此在流通服务工作方面,在不断完善提高传统化服务的同时,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从传统的服务方式向特色服务转移,从经典型服务向网络现代化服务转化。

(1)对于本科学生开设图书学选修课。

不但介绍本校图书馆概况,同时传授一些图书馆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情报知识和文献检索知识,学习现代的信息知识和简单的光盘检索技术,网络应用技术。

培养学生“找书”能力。

(2)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加强流通阅览参考咨询工作,设立读者微薄,充分听取读者意见和要求。

建立图书馆网站和电子图书库,使读者在任何地点不出屋的通过计算机上网,享受图书馆高质量的服务。

(3)调整作序时间,适当延长开馆时间,加快图书资料流通速度,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随着学校规模扩大、本科专业增多、教学科研的深化,为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具有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图书馆,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2]唐先辉.谈和谐图书馆的构建.航海教育研究,02期.

[3]管桦.试论和谐高校图书馆建设.成功(教育),07期.

[4]丁双胜.略论图书馆工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

图书馆空间设计的论文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常常成为一个城市或一个学校的文化地标之一,其整体建筑风格和特征承载着人们对其第一印象。图书馆在结合建筑学、美学的基础上,利用院校、地区甚至民族的文化符号,通过匠心独运的建筑设计和环境配置等产生特定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形式美。在近年来的新馆建设和图书馆改扩建过程中,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审美元素被吸收到设计过程中,以更好地体现图书馆的文化特色,提高其公众认知度。如贵州省图书馆把濒临灭绝的水书作为馆舍的外部装饰图;苏州图书馆发挥其鲜明的园林建筑风格,突出了吴文化,将古代园林风格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堪称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典范。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文化名片的作用,图书馆建筑需要具有区别于其他建筑物的可识别性,这有助于在人们心中形成深刻印象。

1.2构建生态友好的图书馆环境。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设施的绿色节能环保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所谓绿色节能环保,主要是指能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资源得以保护,环境质量得到提升,促进可持续发展,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社会公共设施,图书馆无论在整体还是局部设计中,都需要充分地体现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创造生态、自然、适宜的图书馆空间环境。许多图书馆在选择基础建设方案和内部设施时,构建生态友好的图书馆环境已成为其重要考虑因素。一般来说,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用环保安全的建筑和装修材料,建设过程中防护,完成后要检测室内环境,可回收材料可以尽量利用起来,如威斯康星州斯蒂芬森公共图书馆在馆舍翻新时将褪色的天窗玻璃回收,用作新壁炉的维护。此外,采用节能环保配套设施,如智能化控电和控水系统等以减少能耗,如华盛顿坦利图书馆设置了自动感应器,可以根据照射入馆的阳光强度进行室内灯光调节从而节省能源。同时,也可合理规划室内外空间布局,与自然融合,如宾夕法尼亚帕克韦中心图书馆建筑顶部预留了5000平方英尺用以种植植物。

1.3营造互动、人性化的文化空间。

除了承担社会阅读场所的作用,当代社会的图书馆还不断拓展其他功能,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知识的交流,致力于营造一个互动的、人性化的文化空间,真正让用户参与到图书馆文化建设中来。如举办读书沙龙、工作坊等交流活动,让用户亲身参与到图书馆的活动中来,感受知识碰撞的魅力;开展学术讲座或专题培训,彰显图书馆的学术氛围,提高用户的专业技能;举办摄影和征文等业余比赛,丰富大众的休闲文化生活;开设艺术展览等,更好地发挥其文化艺术功能;为学习小组提供学习、研究和讨论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如讨论室、投影仪、无线网络等,更好地塑造协同性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图书馆在空间布置方面也由庄重刻板变得更加地人性化,大大增强亲和力和舒适度。如图书馆的座椅形式近年来变得多样化,从传统座椅、长椅、沙发到使用随意的靠垫,能更好地方便用户阅读和休息;而一些图书馆也将休闲元素融合进空间设计中,如部分美国图书馆使用地毯和壁炉等,有助于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互动、人性化的文化空间可以在用户心中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提高认知度和美誉度,增强感召力和吸引力,有效地拉进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1.4规划多元、智能的空间布局。

当前图书馆承担了用户学习、生活、社交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在空间布局的规划和设计上需要尽量多元化并合理配合,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首先,实体馆藏布局依然在图书馆空间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如何合理规划实体馆藏的具体位置,还需要根据用户的信息行为特点来确定。在直接面向用户的服务空间中,部分图书馆实体馆藏所占据的面积比例减少,开始建设密级书库或储存书库,如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距离馆舍25英里外修建了一座可藏书800万册的储存图书馆。其次,电子资源的增加也要求图书馆在空间布局中给予充分的考虑,包括如何设置馆内使用电子资源所需的器材设备、网络线路、声光环境及检修变更的空间等。此外,图书馆还需要合理运营服务空间,以便更好地开展活动性服务,如开展讲座、培训、展览、交流会等,并注意“闹静分离”,以营造和谐的多元化公共空间。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智能化水平也开始提高,通过物联网、电子通信等技术的综合利用,对图书馆建筑内的设备进行自动监控,科学管理馆舍内的设备与资源,并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图书馆空间布局的智能化包括以下方面:楼宇智能化,对机电、能源、安保、消防等设备进行信息联动,实现智能建筑的自动化管理;通信智能化,连接馆内各层的信息通道,实现数据、图像、语音等的畅通传输;业务智能化,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用户通过自动设备减少业务流程,更方便对图书馆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如自动借还书设备和系统等。

图书馆空间设计的新趋势是新的价值理念的现实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空间设计的新趋势体现了以“人”为中心、功能性与舒适度结合、兼具传承和创意的审美文化等价值理念。

2.1以“人”为中心。

图书馆的理念已经从原来的单纯以“书”为中心逐渐向以“人”为中心转变,空间的组织和管理更加重视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服务为本位。图书馆从空间设计开始就将用户纳入到参与过程中,曾设计过八十多个图书馆的工程师杰弗里弗里曼认为,在图书馆空间需求设计之前就应该组织一个由馆长、行政人员、用户等组成的团队来共同开始这样的工作。只有用户的参与设计,才能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用户心目中的公共文化空间。因此,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书本的场所,而是实体与虚拟空间结合、新旧媒体共存、学习与互动的场所,既致力于传承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今用户在学习和休闲方面的需要,提高其认同感和归属感。

2.2功能性与舒适度结合。

图书馆空间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在设计时也更加注重情境体验,因此在舒适度上也有极大的提高。图书馆的功能由单纯藏书向书籍借阅、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等方向转变,成为一个知识交流的“社区”,致力于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此外,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使用,也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空间管理。因此,图书馆在空间功能和布局设计上更加多元与完善,但同时服务深度也大大增加,专业性也更强。而舒适度的提高则体现在图书馆的建筑和空间布局更多注重人的需求,在分析“工作人员流”和“用户流”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来设计更适合的空间布局和装饰,达到有效、亲和、灵活、舒适、人性化的使用体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2.3兼具传承和创意的审美文化。

作为历史悠久的社会服务机构,图书馆在传承历史文化上负有重要的使命,即使在信息更新频繁、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历史感的体现也颇为重要。围绕文献保存而开展各类服务依旧是图书馆的重要传统,需要为此保留一定的空间,并根据图书馆整体规划进行必要的改造或重新设计,以更好地实现“传承历史文化”的功能定位。而在图书馆建筑的装饰上,合理地使用历史文化符号,可以营造古色古香、韵味悠长的文化体验,体现图书馆的文化感、历史感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魅力。如剑桥大学的主阅览室设置有恢弘的倚墙书架、古朴典雅的壁画、厚重的桌椅以及古老的台灯等。另一方面,在保留精神家园般的文化体验的同时,未来的图书馆空间设计还可大胆创新,引进许多当下新兴的创意元素,成为有启发性的公共文化空间。如一些图书馆设立信息共享空间、创客空间,引进3d打印机,开设影视观赏区、电子游戏区等。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要紧跟时代潮流,合理突破框架,变得前沿、大胆、时尚。

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也会让图书馆在新环境中保持良好生命力,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1使图书馆保持良好的生命力。

信息时代传统的图书馆空间布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出改变。不断创新变化的图书馆空间布局体现了“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这一发展理念,能够保证图书馆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保持其对公众的吸引力,承担起社会知识发动机这一职责,不仅在功能上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还能在情感上使用户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有魅力的社会第三空间。在新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生长力和适应力,才能保证图书馆事业持续长效发展。

3.2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随着社会进步,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特点也越来越多样化,图书馆空间布局在功能设置上的多元化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一方面,图书馆为其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保留合理的空间比例,收集、整理并向用户提供各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可以通过该方式与创作者进行间接交流,满足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图书馆也利用空间布局来创新信息和知识获取方式,通过各种服务和活动来促进人们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流。如报告厅作为研讨会、讲座、学术报告等的场所,实现传播知识文化的目的;图书馆组织读书会、沙龙活动等,让参与者分享知识与心得,促进人际交往;而各类型的展览会、故事会、创意活动等大大促进了图书馆文化休闲与娱乐职能的发挥。图书馆作为信息交流和人际交流的中介场所,给思想碰撞提供一个自由通畅的平台。

3.3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图书馆空间布局不断改进和创新有利于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与发展。首先,在坚持以人为本和平等服务的基础上,图书馆空间布局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积极为其提供便利化、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和空间,保障其平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其次,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更多的措施和环境和谐共处、有机融合,在关爱自然的同时,也利用自然景观提升图书馆空间的情境氛围和使用体验。此外,对新兴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利用,有助于图书馆更加完善、便捷地实现各项功能,同时也促进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

4、结束语。

图书馆是社会的重要文化机构,其空间功能和布局设计影响着图书馆职能的发挥。未来的图书馆空间发展,要在坚持以“藏、借、阅”为核心的传统功能基础上,不断拓展空间服务的内容,创新空间布局与设计,增加新功能,最终把图书馆打造为有吸引力的公共文化空间,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作为图书馆开展具体服务业务基础的一部分,其不仅体现出图书馆自动化水平的高低,也对读者在其中的阅读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的阅读形势下,被广泛使用的图书馆系统基本都是由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采访、编目、典藏、沟通)构建而成的,实际上所谓的管理系统不过是一线工作人员使用的自动化系统,并不能真正地称为“管理系统”,没有突破以图书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由于读者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不断地改变自身对于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使得图书馆管理系统向着可观的方向发展。在当今国内所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相比其他系统产品而言,“adlib2.02”、“金盘”更为突出,在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地位。

纵观历年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由于web2.0的突破性进展,图书馆管理系统从根本上迎来了新的时代,完美地结合了library2.0创新理念。汇文的产品系统管理对象是业内人士熟知的图书期刊,该产品包括文献信息服务系统、手机图书馆系统等。

汇文的核心融合了tag、评论等技术和应用的opac信息检索系统,目前国内已有400余家用户单位使用汇文,其用户单位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统一安置了adlib2.0系统。

众所周知,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每天所产生的信息量都是相当惊人的,那么一个有效的管理就成为了重要的事。从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可见,对于信息系统化的管理是有一定的研究和方法的,而所学知识也需要有一个发挥出来的地方。

相对而言,学校的图书馆更让人们觉得熟悉,所见问题也是更为深入。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2253102册,电子图书1348967册,中文期刊2745种,人大复印资料光盘和部分文学作品光盘,并在此雄厚的阅读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等16个体现当今时代特色的网络数字图书馆,能够提供数万种电子图书、全国主要报纸、全国优秀硕博士论文和涵盖文史哲理工等多个学科的中外文电子期刊等数字化电子资源,还会不断的更新藏书,数据会更加庞大,那么一种有效管理就势在必行了。

要进行有效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一套完整且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有了管理系统,才能对大量藏书进行管理。

要建立一个管理系统,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系统边界、系统与子系统、输入与输出、子系统和接口问题。(子)系统通过组织内部一系列复杂工作流程将输入的数据信息转换为输出数据。一个子系统的输入,前一个子系统的输出必须符合特定标准,以便被后一个子系统接受。

接口处在系统或子系统边界的连接处。作为媒介,接口把前一系统输出传递给后一输出作为输入。只有满足了条件和建立好了系统,才能有充分管理好图书馆藏书的前提条件。

在有了管理系统的前提条件下,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对于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想要对图书进行组织,那么先要对藏书进行一个分类。我国的图书分类至今经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古代图书分类、近代图书分类、现代图书分类。

要进行有效分类,那么需要一个好的分类方法,现在多采用中图法、人大法以及科图法。信息组织的基本目的和作用是序化信息。为达到序化信息目的,需要编制一个方便检索而存在的书目。要进行编制书目,需要对藏书内容进行一个标引,然后完成它的著录,标引有两种:分类标引以及主题标引。引和主题标引为藏书进行著录,然后编制一个书目,形成三次信息。

在完成组织工作以后,需要一个有效的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为广大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对于图书馆而言,有两种检索,一是检索工具,针对传统文献;一是检索系统,针对网络资源。

信息检索需要经历五个过程,对于信息检索系统的效果评价指标有六个:查全率、查准率、漏检率、误检率、新颖率、检索速度,最主要的是查全率以及查准率。

查全率高说明相关的记录被检中的比例很高,但是想要达到100%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图书馆管理而言,一个行之有效的检索系统是能够大大提高图书馆的被使用率和知名度的。

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那么,信息量的产生也必然是越来越庞大,而建立数字图书馆是必然的。

而纸质藏书慢慢使用率在下降,各种电子资源越来越多,人们获取资源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低,而能够帮助人们快速获取有效的资源是竞争的核心,也是服务的核心。

数字图书馆随着时代潮流的推动,不断进步和发展,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阅读资源也日益增多,在当今的各个城市,许多用于图书馆资源的购买开销早已远远超出纸本资源的价值费用,数字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这个庞大巨人身体中的一颗强劲有力的“心脏”。

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和服务一体化进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当然,已经有部分高校的图书馆立志决心完善改进opac检索系统,因此,整合馆藏纸本资源和数字资源,并且显示期刊检索结果的同时,也表明出电子期刊导航的链接,这样不仅方便了读者的阅读,而且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

在此之余,还需要完成一些相关的工作,包括:图书馆开支、书籍工作、书籍使用。开支包括一些日常必用品、图书采购、图书赠送、旧书修补等。书籍工作包括核对账单、给新到的书籍盖上图书馆内部的章、扫描入库、书籍的保护、期刊的护理、将图书分别上架等。

综上所述,根据web2.0和li-brary2.0,作者提出全新理念———图书馆管理系统是读者服务的基础,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改书存储空间不足等等。这些还需要逐步地改进并加以解决。按照本人的观点,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已经初现萌芽,但依然还是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图书资源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创新理念、数据管理、合作的理念、云计算、整评价体系。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全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必将带领中国现代科技走向世界的巅峰。

1柳娜.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5(9)。

3彭敏.基于指纹识别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5)。

4李娜.基于云计算理论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探究[j].电子测试,2014(9)。

图书馆空间设计的论文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青海省格尔木市图书馆)。

摘要:联系工作实践,分别从服务与管理两方面,谈了对公共图书馆如何以人为本,加快发展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服务;管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因此,开展人性化服务与管理也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试从服务与管理两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永恒服务理念。

1.“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工作的主旋律。

图书馆是有着特殊的读者与图书关系的阅读场所,那么什么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从图书馆存在与生存的根本上来看,读者是图书馆的重中之重,是图书馆得以存在的意义所在,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责。我们说服务是一种帮助,是一份爱。服务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一直是图书馆工作的主旋律。其实质就是“以读者为本”.

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及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图书馆只有“以读者为本”,尽量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才会取得读者的认同与支持,只有吸引众多的读者,图书馆事业才会有活力,才会得到蓬勃发展。

要真正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始终把维护和关爱读者利益的思想落实、渗透到每一项服务,每一个细微之处,使读者深切感受到图书馆服务的温馨。体会到在图书馆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满足,是一种尊重。馆舍设计有时会让许多人忽视,会片面地认为面积大、藏书多就是最好的图书馆,其实不然,一个充分考虑方便读者阅读或借阅需求的图书馆,()更能使读者产生一种在家时的亲切、随意之感。优雅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能给读者的学习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

图书馆还应为弱势群体开设专门的阅览室或提供相应的服务,设立盲人阅览室,让盲人读者通过专门的设备也能学有所获等等。充分为读者着想,从而激励读者的学习热情,满足读者的求知欲望,这些无不体现出图书馆浓浓的人文关怀之情。所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像涓涓细流,滋润着读者心田,拉近了我们与读者的距离。“勿以善小而不为”,从细微之处体现出每一位馆员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的拳拳之心。我们应尽力避免“现代化离我们越来越近,而读者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悲剧发生。

3.服务方式多样化,是体现人性化服务的真谛。

(1)图书馆要将可用的信息转化为读者使用的资源,让资源真正为读者服务,就需要想办法,为读者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比如,有条件的图书馆,可设展览厅、演讲厅、学术厅、剧场等文化娱乐场所,以方便读者开展文化沙龙活动。(2)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把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可以通过开展文献信息咨询、网上信息服务、课题跟踪服务等形式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等等。(3)利用网络、宣传栏等形式介绍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为读者推荐优秀图书,帮助读者确立阅读目标和查找范围。(4)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设置读者意见箱,召开读者座谈会,在图书馆网页上设立读者回音栏,倾听读者的心声,接受读者的监督,帮助读者解决疑难问题等。(5)建立读者联系档案。要重视读者的个性差异,以便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甚至是特殊对象的要求。(6)实行藏、借、阅一体化,采用三合一管理方式,实行开架服务。(7)开通网上续借通道,方便读者办理借阅手续,省去读者来馆的麻烦。(8)让读者参与图书的选订和采购,提高文献入藏质量和图书的利用率。(9)延长开馆时间,满足读者的借阅需要。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要做到双休日、节假日不闭馆,网上信息全天24小时开放。总之,图书馆要把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以最便捷的服务方式、最优良的服务质量、最充足的服务时间,为读者提供最有用的信息,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图书馆读者人性化服物的真谛。

4.换位思考,有情操作,树立馆员与读者平等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是围绕读者展开的,我们面对的是需要倾注人文关怀的读者,有效地和读者沟通,我们称这种沟通为双赢沟通。双赢的沟通就是要创造一种和谐、互动、共容的环境,使读者和馆员都能实现自我价值,是图书馆员与读者心灵的零距离状态,是化解摩擦创造和谐。双赢的沟通是一条艰难的阳光路,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建立平等的服务理念,尊重和关心读者。双赢沟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换位思考,有情操作。

面对活生生的读者,要投入相当的情感和思考,对各种“规范”以外的问题,给予富有人情味的关注或做出富有创造性的应对。如,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称呼问题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有称呼师傅、阿姨的,有个别的甚至干脆“嗨”“喂”一声。听到这些称呼我们会心生不快,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换一个角度去想这件事,我们会发现,读者是不知道如何称呼。

(2)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

馆员对读者不因身份、职业、地位、性别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等级、权限。同时,对读者要有同情心,要有接纳读者、关心读者的意识,以一种关心、尊重、平等的心态服务于读者,倾听读者的意见。对读者如能做到多一分关心,少一分冷漠;多一分尊重,少一分歧视;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冲突,要善于换位思考,做到处处事事关心体贴读者。在服务过程中,要谦虚和气,谈吐文雅,衣冠整洁,神态端庄,举止得当,把自己最亮丽、阳光的一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到图书馆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工作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才能更好地提升人性化服务的整体水平。

5.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优化读者对图书馆的感性依托。

图书馆现代化意义上的.服务,不仅要求馆员具有积极热情的态度,同时还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优化的知识结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全面展开,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正在走向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时代,过去那种“借借还还”式的简单服务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1.树立“馆员第一”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往往只重视图书馆硬件的建设,而忽视了馆员的需要。也就是说,在管理和服务中,没有全面考虑到“人性化管理”的根本所在。馆员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图书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体现者与实践者,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馆员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质、创新理念、敬业精神越高,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就越好。因此,必须在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为图书馆健康、快速、稳定发展营造人性化的氛围。在工作中充分体现馆员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图书馆管理的新局面。

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就是在管理与服务中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忱,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完善人的个性。充分体现人的劳动价值,实现人的预定目标。在图书馆的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馆员的内在需求。

马克思认为,人的需求是人的本性,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生理上的需求;二是安全上的需求;三是情感和归属上的需求;四是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求;五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图书馆馆员所从事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工作,但过去却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对于馆员来说,对尊重的需求往往多于对物质的需求,对自我价值的要求往往高于对金钱的追求,因此,他们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和肯定,得到读者的尊重和理解。

(2)充分尊重馆员的人格。

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培育人,激发人的激情,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合理要求。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馆领导要充分信任馆员,相信他们的人格、人品,相信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工作。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馆员,尊重馆员的劳动。

(3)重视馆员素质,提高馆员服务水平。

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和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馆领导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强人才培养,制定培训计划,并形成长效机制。

切实加强政治学习,提高馆员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深入到每位馆员的心中。信息的收集、加工、调研和传递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读者的需要提供优质服务。要努力做到工作礼貌、热情,语言文明,仪表朴素,任劳任怨,勇于奉献。

2.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机制。

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的根本。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机制上存在着许多不良因素,如馆员岗位长期固定不变;人员缺乏合理的流动和竞争;职称、职务晋升存在着人为因素或论资排辈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制约着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建立健全合理的用人机制、育人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决策机制,对图书馆馆员来说,是最好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具体体现。

总之,只有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图书馆的生命才能得以延续,图书馆事业才能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温波。图书馆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科技信息,(2)。

[3]柳较乾,杨丽。浅谈新时期图书馆的科学发展观[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5.

作者简介:史淑恒,现就职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图书馆,近年来一直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现为图书馆助理馆员。

图书馆建筑分析论文

可以插枝嫁接在我国现代的科学技术水平、西方国家的理念、新时代的精神理念之上,让我国传统文化“老根”发出新芽,开花结果。随着我国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正在飞速的崛起和发展,城市和乡村各类建筑不断地涌起。有西方土洋建筑、有不中不西建筑、有超越时代建筑、有的看不出是建筑还是雕塑,有假的古董赝品,有的建筑设计外表可以说是富丽堂皇,内部空虚,有的没有时代的感觉,也没有古代的审美艺术等等的设计,都不能让真正的艺术体现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建筑的功能和机构相去甚远,就像人们所说的“穿西服,戴西瓜帽”的作风一样。还有的建筑设计不追求风格、可以的标新立异,不顾环境的保护,不顾积极城市的实际背景,不考虑人们真实的需求,达不到环境、建筑、人三者之间案的相互协调和统一。

呼唤图书馆意识

在加拿大学习期间,我有意识地到不同的中小学、幼儿园听了许多课,并仔细观察了他们的课堂教学,他们给我留下的一个基本印象是,在课堂上老师对孩子们不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想方设法使孩子的大脑充满疑问,井让孩子知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他们不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如何寻找答案,他们懂得并广泛实践了这一重要原则,即对于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重要:一个是他能否提出独特的问题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的本领,另一个是他能否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这两点恰恰是我们现在教育所忽视的地方。在我国,我们的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已经适应灌输的教育、教学方式,本该充满问号的童年在现实的教育中很快就变成了句号。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东西方教育会有如此的差异?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东西方教育中不同的“问题观”,即是说,在对问题的看法上,中西方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此,袁振国先生在其《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什么”“为什么”是两个充满魔力的词,它们是孩子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大约在一岁半时,儿童就开始了他们以“什么”为特征的第一个好问期——“这是什么?”天空、泥土、飞鸟,直至家里的一切日常用品,都会成为追问的对象。当他们对所见所闻略微熟悉时,他们又开始刨根问底地追究为什么的问题。可以看出,孩子所拥有的潜力是巨大的,要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基础教育时期既可以成为促成、也可以成为扼杀儿童好奇心的关键时期。想想我们的孩子,刚刚入学之时,他们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跨进学校的门槛,怀着多么深切的信任注视着老师。而几年之后,甚至只有几个月、几个星期之后,闪烁在他们眸子里的火花渐渐熄灭了,他们对单调划一的学习感到厌倦,对缺乏温情的教师感到失望。为了“顾全大局”,只能一忍再忍,在“忍耐”中泯灭了创造,在无奈中变得消极,变得冷漠,而如果有一个适合的环境,好奇心就会自然而然地继续发展,从而进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新型人才的根本基础。学习的欲望愈被满足,潜能的激发程度就愈高,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成果。

爱动脑筋的孩子哪儿去了?当孩子的问号变成句号后,一些教育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孩子不愿动脑是一个被忽视的更为突出的问题,造成目前孩子不愿动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教育缺乏孩子动脑的“时空”,缺乏开发孩子思维的“家庭作业”是一大原因。同时,一些学校注重对具体解题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换句话说,重视“答”的训练而忽略“问”的培养与指导,也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我们广大的教育者自身在很大程度上缺乏问题意识,缺乏民主意识,缺乏对话意识。其实,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题,应当成为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问题意识应该是其基本意识。因为,所谓教学,说到底,就是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学会了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就获得了成果。不仅如此,问题还可以激活思维,思维被激活了,课堂绝不会死水一潭,被激活的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促进学生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创造型。当然,这里所说的问题,与学生作业、考试中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不同,它是指须通过研究讨论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换言之,这里的“题”,“询问”的程度小一些,而“探讨”的意味强一点。

俗语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我们让学生学会做学问,就是首先学会问。孔子所说的“事问”就是问题意识普及化的最好说明。问题意识要求在面对新知时,运用业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与技能,通过积极的主动思维活动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一旦有问题形成,围绕问题,我们就能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此外,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正是在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中,开始其生命的历程。对于教育者来说,培养青少年学生自觉的、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在问题意识指引下的“教学相长”必将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这里需要努力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那种用教师的“问”代替学生的“问”,用教师的“问”剥夺学生的“问”的做法,实质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萌芽。

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需要或者说要靠后天培养。由此看来,我们需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教学,即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我们还需要帮助孩子们将他们具有创意的反应与所受训练及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在他们接管成人的世界时,能够保持神奇的视野。为此,教育者必须悉心保护学生固有的创新求异的本能和欲望。不能教条地、机械地用同一个标准、同一种模式去衡量他们,规范和框定他们的创造活动,而应当从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人手,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赞赏奇思异想,允许出错,给他们创造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间,这样才能使其充满“?”,创新能力才能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我们都知道,21世纪是科技激烈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面对知识陈旧周期日益加快,新问题层出不穷的世界,我们的教育能不能革新我们个人的思想方式与习惯,大力强化问题意识,能不能有效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创造性地应答没有遇到过的挑战,关键就在于我们能让孩子拥有多少“?”,能否让孩子永远充满“?”。对于加拿大中小学课堂教学充满问题的真实情境,很多人由于没有亲身经历,似乎有点难以想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以国人传统视野看加拿大教育,人们也许会认为加拿大教育是一种最不合“规矩”的教育,而这却正是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

图书馆信息管理论文

众所周知,随着市场经济是深化,各种抖索引擎应运而生,这些结果都是现在网络工具的普及与开发的必然结果,因此强化信息管理成为当前发展趋势。信息管理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有着很大影响,其特点就是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特征是开放,共享,协作,让顾客能够更好地利用,享受图书馆带来的便捷。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图书馆的馆藏率,另一方面为顾客提供到了更加丰富的文献。

3.2云计算。

对云计算的定义有多种说法。百度百科中也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这种系统的引入在根本上解决了一些顾客的忧虑,在顾客看来,图书馆是一个积淀知识的地方,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机制,若是在这方面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时间久了对于顾客来说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的出现为信息化管理带来了新机遇,由于高端管理系统的价格较高,因此很难普及到用户生活中,云计算给双方都带来了机会,缴少量费用,便可享受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做到了为顾客服务的管理理念。

3.3数据驱动管理。

为了提高信息化管理模式,采取数据驱动管理将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图书管理者为提高参考依据以及促进了图书馆信息化的管理效率,会加强对数据驱动的管理,一方面促进了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数据获取了有价值的数据,因此,当代图书馆管理模式中,数据驱动的管理成为了提高效率的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读者借阅的书籍数据,发现读者阅读兴趣,以及习惯,从而提升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通过分析数据资源的下载,可以充分了解所有读者的阅读情况,以此来有针对性地对读者提供帮助,这里也不难看出为顾客服务理念的逐渐深入。

3.4整合服务体系的评价。

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逐渐完善起来,在服务评价方面应用了先进的整合服务体系评价,用这种模式来监督图书馆各项信息服务情况,为管理者提供服务报告情况,促进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调整,为顾客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为图书馆的管理起到充足的作用。

4小结。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图书馆开业与读者服务的基础,在网络社会的今天,图书馆管理系统模式必须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采取新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去运行,强化信息管理意识,采用云计算,采取数据系统的管理,以及服务体系评价的实施,在这些趋势的引领下,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与为顾客服务的至上理念。

【参考文献】。

作者:张丽莉历颖夏宁韩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训练部图书馆。

图书馆空间设计的论文

虽然美国图书馆建筑项目数量在21世纪初达到了一个高峰[4],但图书馆建设资金不断减少,更注重经济性。通过合理的空间再利用,以及循环利用的原料、经久耐磨的材料等,保证“生态友好”空间的实施。如威斯康星州斯蒂芬森公共图书馆建于19,于进行翻新工程时将褪色的天窗玻璃回收,用作新壁炉的维护[5]。

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youmedia是儿童青少年空间的成功案例。youmedia包括实体和虚拟两部分,前者是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物理空间资源,后者则是图书馆开发的“青少年数字社交网络”。在实体物理空间部分,youmedia为青少年提供三种独立的空间区域:“玩乐区”、“试验区”和“合作区”。“玩乐区”的主题是社交和游戏,以绿色地摊,鲜红、鲜黄和鲜绿的长型睡椅、软垫摇椅等家具构成;“试验区”提供了多种电子媒体设备,如音频控制台、装有多种视频、音频等制作软件的个人计算机等,促进青少年创作;“合作区”为青少年提供了团体讨论和学习的空间,该区域远离嘈杂的“玩乐区”,配置会议桌和讨论板等。从开始投入使用至,youmedia登记用户超过1500名,用户数量持续增长[6]。除了开辟独立的儿童青少年空间,部分图书馆通过在原馆内区域设置间隔或配置不同风格的家具将儿童青少年空间区分开来。北卡罗来纳州char-lottemecklenburg公共图书馆,用扇形的围护将儿童计算机区域间隔开,围护上开辟漏窗并配以多彩的漫画,使儿童计算机空间既有围合亦有穿透,在私密的状态下与周围馆员和读者也有相应的联系[7]。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使用人群有相当部分是老年人,同时,美国残疾人法案规定公共场所不得歧视残障人士。因此,美国图书馆中“特殊人群空间”的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特殊人群空间”是一项复杂而昂贵的工程,有时甚至使普通空间面积缩减。但这是图书馆功能让尽可能多的人使用的保证。美国国会图书馆[12]和许多公共图书馆[13]、高校图书馆[14]都提供特殊人群服务。美国图书馆有相当一部分富有历史的馆舍在进行改建、扩建和修缮时也充分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马萨诸塞州的haston公共图书馆有100多年历史,经过全面分析和重新规划,将原有的.阶梯大门封闭,并在侧面加建具有残障人士通道的入口。馆内的总服务台增长,移动至新入口区域,并在新入口尽头加建电梯和残障人士卫生间。图书馆除了针对具有生理缺陷的人群,对有特殊空间要求的普通读者也尽量满足。加州walnutcreek图书馆专门开辟了延长服务区域方便晚间归还视听资料的读者;华盛顿anacostianeighborhood图书馆在门前设计了一个小型灯塔为夜间经过图书馆的行人提供方便[15]。

联合国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等属性的限制[16]。美国图书馆中特殊人群空间的设置、儿童青少年空间的重视,给予普通读者人性化的空间设计都体现了平等的设计理念。平等理念还体现在使用者的广泛性上,图书馆服务尽可能涵盖个人的喜好和能力。美国的图书馆根据具有生理缺陷的人群特点,制定相关的政策,并落实到指导具体特殊人群空间的设计上;另一方面,图书馆使用人群的范围越来越广,某些特定人群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和空间资源的不同需求日益突显,建立儿童青少年空间或特殊人群空间让这些读者能更简易和方便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美国图书馆的空间元素的处理和设计中无不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自然的尊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谐首先要求尊重自然。美国图书馆通过科学技术使建筑体“生态友好”,馆内外的阅读、休闲、社交等空间与自然融合。宾夕法尼亚parkway中心图书馆建筑顶部预留了5000平方英尺进行植物养殖;科罗拉多州durango公共图书馆设计了露台和平台,让读者可以一览无遗图书馆旁边的阿尼马斯河风景[17]。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从而使人与自然互进共生,是美国图书馆和谐设计思想的另一体现。例如美国图书馆注重对太阳能的保护和循环使用,使图书馆的能源使用更加环保。通过设计顶棚的玻璃设计将太阳光自上而下投射入馆内,通过收集板将太阳能转化为馆内需要使用的其他能源[18]。伊利诺伊州gailborden公共图书馆rakow分馆不仅在馆内装设了阳光感应器以控制室内灯光,在室外墙体还设置了太阳能收集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

参与设计多项图书馆建造项目的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建筑师thomasfindley曾指出“图书馆有责任成为一个连接历史和未来的绝妙建筑和工程作品”[19]。美国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发展性”首先表现为对当代读者需求的认识和图书馆服务内容与空间设计的更新。例如,芝加哥公共图书馆青少年活动空间youmedia建立的理论依据是芝加哥的麦克阿瑟基金会对青少年学习方式和媒体使用形式的调查。美国图书馆还通过馆员在日常服务中的观察和总结,对服务地区人文环境的了解与学习而获取用户需求。美国的公共图书馆采用各种方式保护服务区域的文化、历史资源,通过展出当地艺术家的作品或将艺术品与图书馆空间装饰相结合,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扩展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而美国的高校图书馆则针对学生信息获取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进行研究,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协同学习、协同工作空间[20]。密切关注用户的需求,使用新技术、新能源、新系统等实现具体的设计方案,培养读者使用图书馆的兴趣与习惯,拓展区域人群的知识,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美国图书馆因此可在把握现在的基础上“联系未来”。

图书馆空间设计的论文

摘要:“空间”是一个大的范畴,餐饮空间是这个大范畴之中富有生活气息、文化底蕴、个性展现的框架主体,其功能利用、装饰艺术、空间布局、美学价值等方面值得设计师深入探讨与研究。文章认为,只有将地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备,这也是中国设计师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使作品更加具备现代时尚气息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餐饮空间;徽州建筑;符号;设计。

徽州自古就有“无山无水不成居”的说法。与水为伴,是徽州人在生产与生活上的选择,也是诗情画意的精神追求。“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是对徽州自然地貌的形象概括。徽州富足的石木资源为徽州雕刻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丰富了徽州建筑的装饰工艺。徽商的涌现更是为徽州的建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程朱理学以及儒学对徽州的影响,同样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其逐渐成为徽州人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建筑与人文风情。本文以徽州建筑图形元素为例,深入探寻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之路,希望当代设计师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与设计风格。

一、徽州建筑图形符号与装饰要素。

(一)马头墙。马头墙(图1)是徽州建筑中最常见的标志之一,其起伏感与走向是由徽州独特的自然地貌、建筑高度以及粉墙黛瓦凸显的轮廓感三个因素决定的。马头墙中间高两边低,层层叠落,呈折线状,拱形曲线与水平直线相结合富于变化,呈现出韵律美。(二)门楼。徽州建筑的门楼(图2)分为门罩式、八字门楼式、牌楼式。整体布局设计大方庄重,以前是用来驱魔辟邪的,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门面的饰品,并成为徽州建筑图形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三)天井。由于徽州建筑墙壁又高又厚,窗户又小,采光就成为一个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天井应运而生。天井由四面屋顶围合而成,屋檐倾斜到院内,正对着天井的庭院四周有一圈青石凹槽,雨水从天井流入凹槽再排向室外,这种设计叫“四水归堂”。徽州人认为聚水如聚财,寓意着“肥水不外流”。(四)色彩。徽州人崇尚自然,追求朴素、淡雅、自然的居住环境。白墙、黑瓦是徽州建筑的主色调,俯瞰青山绿水花丛中,黑白相间的老屋若隐若现,就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随着时间的流逝,墙壁上留下斑驳的印记,却多了一份厚重的历史韵味。(五)雕刻。徽州雕刻(图3)指木雕、石雕、砖雕,主要运用在民居、祠堂、牌坊、家具等处的装饰,是徽州建筑装饰中的精华。在梁架、门罩、漏窗、槅扇、雀替、斗拱、栏杆、柱础等地方随处可见精致的镂雕装饰,雕刻的图案题材丰富、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徽州木雕是徽州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主要用于对建筑物和家具的装饰,有着沉雄、奔放、古拙的艺术风格,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徽州木雕直接或间接受到徽州版画以及新安画派的影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其在构图、艺术形式上更具审美价值。徽州石雕大多应用于石牌坊、漏窗、门罩等地方,利用镂空、加强虚实疏密对比等艺术手法,给人视觉上营造出一种轻松、优雅的感受,以达到减轻石质材料笨重感的目的。徽州砖雕是徽州建筑重要的构成元素,来源于汉代画像砖,主要应用于徽州建筑上,增强建筑物典雅、庄重的气质。

空间设计包括办公空间设计、家庭室内装修、文化和休闲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具体设计项目包括空间结构规划、水电设计、灯光设计、软装等,特殊的空间体内还需要道具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只是其中的一项目。

(一)餐饮空间分类。

根据消费水平、消费人群、品位档次、经营模式的不同,可以将餐饮业大致分为高档餐厅、中高档餐厅、特色餐厅、普通餐厅。设计师通过将不同材质、家具、装饰进行组合,凸显出高档餐饮空间的品位、意境、个性等众多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餐饮空间的性质。

1.商业性。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餐饮空间也不例外。要想获取利润,必须要有能够吸引顾客的手段,可口的菜品、合理的价格、良好的服务、理想的环境都是重要因素。设计师要了解餐饮空间的商业特点,通过美食与环境氛围的融合,带给消费者良好的印象,实现经济效益。2.文化性。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当地的文化背景,是形成餐饮文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设计时,应将地域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餐饮文化的方方面面,例如餐饮环境文化、餐饮品牌文化、餐饮器具文化等。3.社会性。餐饮空间不仅是吃饭的地方,还具备商业洽谈、娱乐聚餐等各种社会活动属性。因此在设计餐饮空间时,设计师要不断挖掘空间环境的潜力,将空间功能最大化。

(三)餐饮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

公共空间、就餐空间、厨房空间和辅助空间共同组成了餐饮空间的构成要素,设计师应依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将其进行合理、有效划分。在设计餐饮空间时,应充分考虑到顾客的外部需求和心理精神需求,使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对就餐环境留下深刻印象,满足其味觉、视觉和心理需求。另外,在灯光氛围的营造与降低餐饮空间的噪音上,设计师也要做相应的考虑。1.门厅门厅是整个餐饮空间最能体现餐厅文化、形象的区域。门厅一般分为接待台和等候区两部分。接待台最主要的功能是收银、查询和引导,根据营业形态的不同,有些餐饮空间的门厅还兼具订餐、寄存等功能。等候区主要是为暂时需要等待就餐的顾客所准备。为了避免顾客长时间等待而产生焦躁情绪,餐厅可以在等候区提供免费书籍杂志、餐厅菜单、免费无线网、茶水等服务,既能为顾客提供方便,又能提高餐厅的档次。2.就餐空间就餐空间包括吧台区、散座区以及包厢区。吧台区一直是餐饮空间设计的亮点,一般设在门厅或就餐区域内部。根据餐饮空间经营模式的不同,吧台区有些只起到酒水饮料销售、社交等候的作用,但有些则兼有餐饮制作、储存物品等功能。散座区(图4)在平面布局上要井然有序,避免杂乱无章,但在注意整体统一时也要掌握其灵活性。对于较大面积的散座区,在设计时应避免呆板的排列式布局,可以通过增加特色装饰物、地面抬高等各种形式对空间进行分隔,既给顾客提供半隐私的空间,又能突显餐饮空间的文化特色。包厢区主要是为顾客提供一个相对私密、环境优雅的就餐空间,根据包厢大小的不同,空间布局设计也有所不同。3.卫生间卫生间已不仅是供人们方便的空间,还是客人整理妆容、衣物的地方。卫生间是餐饮空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设计师不但不应该忽视,还应纳入设计的重点范畴。细节决定成败,在设计卫生间时,应全方位考虑到交通的流畅性、活动空间的延展性、使用的舒适性等方面,在不影响服务线路的前提下,将使用面积最大化,提高利用率。

(一)借景造景的设计手法。

徽商在装饰宅子的时候喜欢另辟蹊径,通过拟人、借喻、双关、借景、框景等手法将自然景观引入庭院内,形成景外景的空间。在餐饮空间中运用这些设计手法,可以丰富整体空间的层次感以及视觉延伸感。在较为有限的餐饮空间内,设置过多的景观装饰往往不太可能。因此,可以在隔墙上挖出一个圆形漏窗,透过漏窗增加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丰富空间层次的变化。此外,也可以利用餐饮空间大面积落地窗,将窗外美景引入室内,为顾客营造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例如,一位徽派茶楼设计师选择用简洁的几何设计手法,将马头墙巧妙融入楼梯扶手中,效果含蓄而内敛。大理石、玻璃、镜面、砖雕、绿植、小桥、流水等元素情景化的方式,在茶楼中再现出徽州的江南风情,同时又充满着现代气息,增加了餐饮空间的层次感和流动性。瓦是徽州建筑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图形元素,除了有遮风挡雨的功能外,还具有极强的艺术装饰价值。在设计就餐区时,设计师通过提取徽州建筑瓦元素,利用新材料、放大尺等表现手法重新诠释瓦的涵义。瓦不再只是室外遮蔽风雨的建筑材料,在这里起到了装饰与隔断的作用。清新淡雅的白色瓦片稀疏有序地垂挂在两侧玻璃内,摇曳的瓦片在灯光照射下若隐若现,浅青色的玻璃如流动的江水,为顾客营造出灵动的就餐环境。徽州建筑文化中的`色彩也是最能吸引人们视线的元素之一,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设计师在餐饮空间设计中应准确把握整体的色彩基调,根据不同空间的需求进行恰当的色彩搭配,提高整体空间的设计品位。例如,徽商公馆(图5)的整体设计风格以黑白灰色调为主,白色的墙面、灰色的地面青砖、简洁的黑色楼梯扶手与墙体线,共同增强了空间的韵律感。局部用木质家具和槅扇的黄色点缀,组成一幅徽州黑白风景装饰画,更营造出浓厚的徽州韵味,让整个餐饮空间的色调延续了徽州建筑色彩的清新、淡雅,传统而又富有现代意味。

(二)营造意境的设计手法。

园林意境的营造主要靠山、水、植物、建筑四大元素组图4餐厅散座区图5徽商公馆成。在餐饮空间的设计中合理运用园林意境,能够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得到视觉和精神的享受,并提升餐厅的整体品质,引导顾客进入餐饮空间。在过道的端景处设置层层叠落的山石,流水顺流而下,几株绿植、一只水鸟、一扇漏窗、一座中式石灯,这种情景式的造景手法再现了徽州江南水乡的美景,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空间界面装饰与陈设艺术的融合,可以打破顶面造型的沉闷与单一。徽州风格的建筑图形符号元素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成为空间的亮点,或实或虚,延伸空间感。一幅写意的中国画、几株翠竹、具有韵味的中式家具、几本书册、一盏香炉、唯美纱幔等,一些看似随意摆放的陈设品能为餐饮空间营造出雅致的人文内涵,用情景化的设计手法,能够增强顾客的参与感和亲近感,展现出餐厅传统与现代风格的完美融合。不同社会时期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也自然为餐饮空间设计带来不同的格局。徽派风格是以传承徽州文化为理念,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追求徽派风格的神似,而不是文化符号堆砌的形似。例如,深圳皖厨餐厅以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营造出徽风皖韵的浪漫情调。古朴的灰砖墙面上镶嵌着精致小巧的木雕和砖雕,质感十足的水泥墙面上手绘着充满童趣的孩童,为空间注入活力。整个空间没有简单的符号堆砌,而是抓住徽派风格的精髓,营造出雅致的氛围。粉墙黛瓦、一轮弯月、枯枝鸟儿,让人感受到淡淡的徽州风情。

在人文、社会、环境、技术、空间等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餐饮空间设计越来越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被消费者所关注。怎样在不影响餐饮空间使用功能的同时,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做到形神兼备,需要设计师坚持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营造出餐饮空间的延展性和文化性。

参考文献:

[1]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周致元,皖南古村落[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4]赵焰,张扬.徽州老建筑[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校园图书馆论文

校园的图书馆在我的校园里,有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校园图书室,我爱这个闹中取静的地方。

走进校园的大门,左侧的窗上有贴纸的那幢楼,就是我校的图书馆。在校园未改建前,那里还有一个阅览室。不过现在由于校园还在改建中,教室不够用,学校把阅览室改为临时教室了。当你走进图书馆,那一排排整齐的书架映入你的眼帘;那一阵阵轻轻翻书声飘过你的耳际;那一本本摆放得天衣无缝的`书本让你赏心悦目;那一张张贴在墙上的警示语会让你感到无比的贴心。

每当轮到我们班借书的时候,我就会迫不及待地跑到图书馆,拿起一本又一本书,“吃”起第一章来……一看到有中意的书,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借阅,生怕自己会后悔……在我们学校,这样的“校园一角”有很多,但我还是最喜欢这最静的一角!

我爱这一角,我爱这闹中取静的一角!

校园图书馆论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作为学校三大教学资源之一,图书馆的教辅功能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但是它的德育功能往往被忽视。当前,道德问题成了社会的大问题,品德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图书馆是学生接受闲暇教育的重要场所,是进行德育的潜在课堂,图书馆对学生的无形教育比有形教育更容易被接受,其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书籍借阅、资料检索,传播人类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得到高度重视的同时,其德育功能也不容忽视。本文试对图书馆的德育功能作一粗浅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图书馆的管理包含对读者的管理,如借阅制度的建立与严格执行,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制度的意识与习惯;防治偷窃、污损,有利于培养学生诚信意识;阅览场所秩序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尊重他人的公德意识;图书杂志阅读后按规范要求归位,有助于培养学生更有效率的文书管理习惯。凡此种种,通过加强管理十分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形成。

图书馆的阅览室有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面对静静阅读的读者,学生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保持安静。这种无形的教育使学生懂得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要打扰别人,要尊重他人。

经常去图书室借书和阅览室阅读的学生,可以养成遵守公共秩序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品德修养。

图书馆往往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其合理的建筑布局、优美的绿化和优雅的室内环境,不仅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底蕴,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查询、阅读健康的文献资料,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对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起着培养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净化心灵、娱乐身心和规范行为品德的作用。图书馆员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气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必将赢得学生读者的理解和尊重,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以及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都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优秀的图书是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读一本好书可使学生终身难忘,受益无穷。特别是那些优秀著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能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开拓人的思维眼界,增长人的知识才干,提倡真善美,指引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图书馆图书室的藏书都是积极向上和健康的图书,没有黄色读物,图书室可以保证读者读到好书,提升读者个人的修养。图书馆图书室提供给读者健康书籍,引导读者读好书是一种无形的德育工作。

正确的阅读能够促进学习、美化心灵,提高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在图书馆阅览室阅读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品德修养。

三、引导学生用好网络。

网络时代,网络阅读成为青少年读者最喜欢的阅读方式之一,网络阅读的快速发展,使传统阅读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网络也给人们带来很多问题,有些青少年沉迷网络难以自拔,少数不良少年因为网络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用好网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有效利用网上资源的作用,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对上网活动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检查以及对读者的正确引导,可以杜绝黄色、迷信、反动的信息在电子阅览室散播。

图书馆对学生上网的正确引导可以减少学生去网吧的次数,降低青少年误入歧途的可能性。现在的学生都喜欢上网,而上网的主要途径是去网吧,而许多学生一旦沉迷于网吧将很难自拔。有很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就是因为在网吧上网需要很多钱,向家里要家长不给而走上了盗窃抢劫等犯罪的道路。

学生在图书馆阅览室上网,能够得到成年人的有效监控,因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就少。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存在可以把一部分青少年从网吧吸引到阅览室,减少部分学生去网吧的次数,这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一部分青少年误入歧途的可能性。

同时,电子阅览室可以通过开展健康网络活动的宣传,教育读者正确、健康地进行网上活动,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网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四、使学生知书达理,提升自身知识素养。

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内涵丰富、知识多样的第二课堂。课堂教学不可能让学生具备所必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有赖于第二课堂的全面展开。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现代化的信息设施特别是信息网络形成的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在图书馆能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实现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素质。

俗话说知书达理,其意为读书多的人更懂得礼貌待人,而礼貌待人是反映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外在表现之一,也是德育目标之一。图书馆图书室向读者借阅图书,为人们读书提供方便,并倡导文明借阅礼貌借还这也间接地为提升读者道德行为作了贡献。

图书馆向学生敞开了求知的大门,是学生实现知识更新、提高素质的最佳场所。他们可以在这里利用各类文献资料、信息资源,开发潜在智能,锻炼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要,满足自己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和丰富文化生活的需要,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开展诚信教育是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决定的。图书馆应努力营造诚信氛围,加强道德教育。图书馆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必须把重点放在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上,在美化、优化学校的道德环境上,建设良好的道德的过程中,图书馆应该起到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一方面,图书馆的按时还书制度可以使读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读者诚实守信的美德。诚实守信是人们为人处世的根本,通过在图书馆的借书还书制度可以使读者懂得守信用的重要性,增强读者对信誉的重视度。另一方面,图书馆关于损坏图书要赔偿和延期还书要交滞纳金等制度,告诉人们不遵守规章制度是会付出代价的,这可以增强人们的法律意思和守信用观念。图书馆规章制度的这种对良好品德的负强化作用是很好的德育手段,其效果和正强化异曲同工。

六、培育勤劳节俭的美德。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规范。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都给予独生子女各个方面以最大的满足,往往有求必应,尽量满足,甚至无条件也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这样一来,许多学生的节约观念严重匮乏,铺张浪费蔚然成风。因此,培养学生勤劳节俭的美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多数图书馆都设有勤工俭学的岗位,这些岗位为家庭困难的同学提供了靠劳动获得学资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勤劳节俭的美德。图书馆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不仅是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培养,同时也是对全校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弘扬勤劳美德的潜在教育,它告诉了家境不好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改善经济条件,教育家境好的同学懂得是自己父母的付出才使得他们在学校里衣食无忧安心读书,使同学们理解家里钱财的来之不易而感恩父母的付出。

七、结语。

图书馆应当主动参与、配合学校各种德育活动,积极配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把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图书馆各项服务育人活动中去。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执著追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服务中用文明的语言礼貌的行为为学生作出表率,进而培养学生追求知识、敬业奉献、关爱他人、文明礼貌的良好品行。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以优质的服务态度和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影响每一位到馆的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作用,在整个校园自觉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尚。

图书馆可以通过融注独特的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的环境布置,让各种物化的东西承载学校的特色和精神,从而形成浓厚的隐性育人氛围,用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人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有。通过优雅富有文化气息的美好环境陶冶读者的情操,净化其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当今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形势下,校园图书馆应做好自身的定位,不但要充分发挥其采集学校所需各种类型的文献,进行科学加工与管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文献保障的职能,还要正确认识图书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努力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参考文献】。

[1]彭桂喜。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中专图书馆的发展对策[j]。图书馆论坛,(4)。

[2]刘幸福提高中职学校图书馆吸引力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增刊(2)。

[3]葛利亚。中专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的探讨[j]。图书馆,(3)。

[4]郝永莉。强化图书馆在中职教学中的作用浅议[j]。科技视界,(22)。

【作者简介】刘幸福(1972-),男,辽宁抚顺人,广西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馆长,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与职业教育。

校园图书馆论文

通过对图书馆日常工作的观察,结合本馆每年一度的“读者问卷调查”发现,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不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意识淡薄刚步入大学生活的新生,尚未走出高中学习模式,对知识信息的关注点还习惯于停留在书本上;而高年级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关注过多的集中于所学学科及相关知识上,缺乏对信息的察觉和认识,不知道如何主动的去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导致信息意识和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其成因多是高校教育部门忽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对信息素养的认识和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配备的不足。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差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已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转变,图书馆是校园里最主要也是最大的信息源,然而大多数学生面对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不知怎样为我所用,他们信息获取渠道的单一,以及在图书馆的现代技术应用及信息资源检索方法上的缺陷,导致了大学生在信息获取能力上的一知半解,甚至是空白状态,更谈不上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形成二次、三次文献了。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淡薄当今社会网络和计算机广泛普及,不但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更丰富了信息载体,随之而来的就是知识版权问题的扩展。而大学生对信息道德、信息法规及知识版权的认识普遍不足,如果学校在信息素养教育上,只注重技术的传播和教育,而忽略信息价值层面和道德层面的教育,就很容易造成日后的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的侵犯、学术不端、恶意下载等行为。因此,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必须加强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教育。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上的独特优势。

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下,大学生信息素养优劣直接关系到其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承担起这项职能。信息资源优势无论是传统的纸质文献还是新时期的电子文献,图书馆的资源优势都是毋庸置疑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图书馆文献的总馆藏量占全国图书馆文献总藏量的一半以上;而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都凭借着拥有的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肩负着校园网建设与维护的重任,同时,各高校图书馆都依据本校的办学特色,订购了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和电子资源。高校图书馆的这些系统完整而又极具校园特色的馆藏资源,为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技术平台优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已然迈入了计算机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数字图书馆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设备比较完备,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视听室等现代设施完善,同时,高校图书馆的联网合作与资源共享,也极大的丰富了信息来源渠道。以本校为例,我馆已承担起“豫北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工程”,工程完成后将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和技术平台,极大的丰富各种资源和资源获取渠道。这些都将是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最大优势。专业人才优势图书馆不仅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还拥有一项更加宝贵的资产,那就是图书馆员。与普通图书馆员相比,高校图书馆员具有更高的专业学历和职业化素质,他们从事着信息的加工、整理和文献的二、三次开发利用工作,是一批会学习、能升华的“馆藏资源”。他们熟悉文献信息资源状况,熟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馆藏,是一支拥有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外语能力及相关知识的职业队伍,是图书馆进行用户信息素养培训和教育工作的重要人力资源[3],因此在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敏感性上将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学术氛围优势高校图书馆向来是校园内最主要的信息中心,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求知气氛,是学生吸收知识信息的集聚场所。同时,幽雅的环境和舒适的阅览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高校图书馆还经常举办各种展览、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不仅能最大限度的开放教育资源,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需要,还能让读者置身于其中,接受阅读、学习、交流、感受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新生,增强信息意识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尚未走出高中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对图书馆的布局和作用知之甚少。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能够让他们尽快了解图书馆的馆藏、布局、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同时,图书馆要加强自身宣传,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宣传板详细介绍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功能、文献资源布局和实用使用指南、读者的权利与义务等等,以便于新生学习和利用。[4]同时,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适当的引入信息素养话题,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信息素养的概念,增强信息意识,为随后的信息素养教育打下基础。发挥优势,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增加信息教育课时,改革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信息获取和加工处理能力。要不断增加计算机技术与文献检索课的课时,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技术;更要改革教育模式,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整合,将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与信息素养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信息加工处理的实践性。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意识,还提高了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准确高效地获取、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等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为信息时代大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5]举办课余讲座和培训,增强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信息素养教育不仅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还要注重有关信息知识的法律法规和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这其中不仅包括基本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还涉及到知识产权等法律,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不可控性,加上不少大学生信息识别能力差,信息道德知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不自知。因此,在不可或缺,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不道德的信息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由于课时有限,这些知识可以通过课余时间的讲座和培训来讲授。加大力度,增强信息素养教育师资力量虽然在信息素养教育师资力量上,图书馆向来就拥有着最强的优势,但是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猛,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在现有的技术和师资力量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引进现时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技术人才,同时要保护好原有的信息资源,加强图书馆员的学习和培训,做到积淀历史和与时俱进两手抓、两手硬,真正做到图书馆是高校校园的信息领跑者,这样才能将信息素养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结语。

新世纪的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而信息素养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要培养出与时俱进、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信息素养教育。而高校图书馆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职能,做好信息素养教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栋梁之才。

校园图书馆论文

1.1有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未经筛选的西方价值观大量涌入。强烈的东西方文化碰撞导致尚未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们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而忽视了对本土文化和历史的学习。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缺失,他们过于注重享乐而忽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不能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帮助他们形成正确向上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汲取精神上的养分,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能够感染并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步纠正他们的负面心理。文明、健康、有感召力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各种极端行为与不良精神状态,使他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1.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我国自汉代以来就有的优良精神文化,几千年来,传统的精神文化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如今的校园精神文化同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通过各种校园活动能够获得的积极向上的心灵体验,这些点点滴滴都将深深铭刻在大学生的青春记忆里,有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3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主要形式有社团活动、学术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勤工俭学、志愿者活动等。课外文体活动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顺应了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树立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更锻炼了他们的组织策划能力;各类科技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社团活动能有效地缓解学习压力,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个性的良好发展,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定位。

师资力量、图书馆和实验设备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图书馆是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之外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2.1图书馆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互动发展。

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全体员工在管理、服务活动中创造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财富,它涵盖了图书馆人特有的价值观、思想意识、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管理作风等。

2.1.1图书馆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价值的判断,是对客观事物的是非、优劣、主次、正误以及可行性的价值认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每所高校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它也必然成为校园精神文化和图书馆文化共同的价值取向。

2.1.2图书馆文化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图书馆文化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建设和引导,使图书馆在优化育人环境的同时影响校园文化的正确走向。如果将图书馆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将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校园有机结合起来,使文化建设活动呈现出领导重视、目标明确、组织健全、师生共同参与的良好态势,就能充分发挥整体效应,极大地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2.2图书馆是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机构。

2.2.1图书馆是校园物质文化的核心内容图书馆通常作为标志性建筑,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图书馆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能体现出一所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宽敞明亮的馆舍、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现代化的服务手段等,这些不仅是高品位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有效的技术支持。

2.2.2图书馆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阵地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查阅文献资料、加强理论知识、扩大视野的地方,更是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养、感受时代脉搏的地方。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让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求知欲望,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充分吸收科学的养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

3.1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文献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教育机构,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图书馆文化的内涵与作用,主要是通过图书馆的网络平台、文献检索服务、丰富的馆藏、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科学的管理理念来实现。图书馆文化的引领功能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在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担负着重大责任,能充分体现高校内在的精神力量,同时也体现了校园精神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新高度。在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自觉性和热情。如图书馆可以会同系部及教务、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按月、按学期统计各系、各班级的读者到馆总量和人均借阅册数,依次排出名次,并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进行公布,名次靠前的系部和班级给予相应的奖励;还可以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和有奖读书活动等。

3.2建立实用型馆藏资源,形成特色藏书体系。

构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是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因此必须建立实用型的馆藏资源,形成特色藏书体系。

3.2.1所谓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以某类学科专业为主体所特有的、有别于其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很多高校都有自己所处的行业,行业特点突出,因此,特色馆藏的建设应与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规模以及学科专业设置相吻合。图书馆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辅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教务处和各系部沟通,图书馆馆长还可以通过参加教学工作会议,及时掌握学校的教学动态以及了解重点专业、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具体情况,增加该类文献的品种与复本量,并保证其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3.2.2图书馆还可以与科技处、网络中心联手,将本校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的相关资料储存到图书馆的服务器中,并将本校的研究课题、教师论文以及学生的优秀论文、优秀设计成果等做成专题数据库,形成实用型的特色资源。

3.2.3另外,在文献资源的采购过程中,要树立文献资源优势互补理念,兼顾印刷型文献与非印刷型文献,使各类资源协调发展。

3.3树立服务意识,提升馆员素质。

3.3.1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其实质就是服务部门,因此要将“为读者服务”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图书馆工作当中。图书馆员要树立窗口意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学会开展微笑服务。

3.3.2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馆员素质偏低的现象,虽说各校近年来大力引进人才,但总体来说专业人员仍然缺乏。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业务素质低的现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首先,每周固定一个时间段闭馆,在该时间段对全馆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并定期组织业务竞赛;组织高专业学历和职称的馆员开办专题讲座。其次,选派人员外出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相关的经验交流会,与会人员回来后写出心得体会并将知识讲授给其他馆员,以求共同进步。另外,可以加强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馆员外出参观考察,吸取兄弟学校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4.结束语。

我们要勇敢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转变高校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努力开辟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新局面,积极参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校园图书馆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得到普及,信息社会的到来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在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作用之下,图书馆的资源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从传统的“闭架式”、“书库式”借阅管理方式,逐渐转型到“开架式”、“信息自动化式”知识型管理方式。开架式管理对于馆内文献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读者从被动式借书转为主动式选书,拉近了读者和书籍的距离。馆藏资源的开架管理加大了管理者的工作量,提升了管理者的责任感,让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得到了最大的释放。馆藏资源的管理工作更加细化,更加具体,面临的困难也会更多[3]。

2借阅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是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的,图书馆最大的功能是提供获取信息的场所,借阅书籍,传播知识。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创新,图书馆人从传统的借阅模式逐渐发展到开架式借阅模式,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传统的借阅模式是由读者查阅目录,填写借书卡,工作人员通过借书卡在相应的书架上找到书籍交由读者即可。而开架式管理的借阅模式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开阔的空间,让读者主动地选择图书,更近距离地接触图书。这也为图书馆的管理者增加了工作量,更激发了管理者的责任感。

3开架式管理的利与弊。

3.1开架式管理的优势。

3.1.1发挥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最初,读者都是只能通过翻阅目录来查找书名,对书的大体内容是不了解的,所以时常会出现书名相似,但却不是读者想要借阅的图书,造成拒借率高,加大了馆员的工作量。开架式模式的实施,彻底改变了之前传统借阅模式的运行方式,读者可以进入到图书室内,在书架上找寻自己想要的书,这样更能体现读者的自主性,让读者获取信息资源更为主动。真正做到“以书为主”过渡到“以人为本”。

3.1.2提高了图书利用率在闭架式管理模式下,大部分图书都只是被收藏在书库里,没有人借阅,知识也得不到很好地传播。而实施开架式管理以来,图书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图书不断更新、整理,文献信息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强烈地理解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意义,同时也感受到图书馆的无限魅力。

3.1.3拉近了读者与图书和馆员的距离图书馆之所以存在,图书、用户、馆员三位一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馆员管理图书,使图书得以珍藏;图书被用户借阅,使得用户能从书中学到更多知识,让图书得以传阅;用户向馆员咨询,促进了用户和馆员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了图书馆这个平台的作用。

3.2开架式管理的弊端。

3.2.1乱架现象乱架现象是实施开架式管理最常见的一种情况,表现在许多读者挑选书籍时,没有留意书籍的编号,选了之后发现不对,又不知道是从哪个架子上取下来的,所以就随便乱塞乱放。读者没有使用代书板,选书时没有明确的目标,一下子拿了大量的图书,已超过了借阅的数量,不能全数借出,等到离开图书馆前就将图书随处放置,给其他的借阅者带来不便,也加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4]。

3.2.2图书损坏丢失情况严重。

图书是维系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保护好书籍是图书馆的首要任务。实行开架式管理就是对图书管理工作的一种挑战,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图书损坏、丢失的情况比较严重,读者在阅读书刊时,有时喜欢边读边用笔做记号,重点地方还会折叠,甚至有些读者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会将此页撕下带走,使得图书被破坏。还有些读者会将整本书拿走,不归还,造成书籍丢失。这些现象无疑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一记重创,有些珍藏版书籍的丢失,给图书馆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3.2.3图书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效率低。

在闭架式管理时,图书管理员通过借书卡从书架上取书给读者,在闭馆时统一整理清点书籍即可。开架式管理时,管理员就必须经常整理书库里的书,及时更新书籍,将错放的书籍归位。而且要提醒读者爱护书籍,不需要借出的书在阅读之后放回原位。这些琐碎的工作更需要管理员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让工作更加具体多样,扩大了服务的范围,降低了工作效率。

4开架式管理的应对措施。

4.1加强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图书管理员作为体验图书馆变革的直接受益者,就是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工作积极性,开架式管理对图书馆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员与读者的关系将会更加密切,除了图书的日常整理清点之外,还会经常解答读者的疑问,做大量的咨询工作。所以对于图书馆管理员来说,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熟练操作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尽快适应新形势新局面[5]。

4.2完善图书借阅制度,提升系统功能。

从闭架式管理到开架式管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开拓创新。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借阅管理制度,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对待每位读者都是一视同仁,面对触犯规章制度的现象要严格抵制,创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同时,开发一个新的管理模式,也要健全借阅系统,加大系统的功能,让借阅步骤的操作更简便便捷。这样不但能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也能节约用户的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4.3加大宣传力度,保护馆藏资源。

校园图书馆论文

1高校校园文化特征与结构。

高校的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相区别,其主要反应和折射出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所集中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亚文化。其能够顺应社会文化的发展,但又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通过校园里的建筑、规划、设计和环境绿化等都能够反映出其精神和物质层面,并营造出一种个性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校园文化在结构上可以分为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这样四个层次。物质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以文化活动的规模和质量来进行衡量和展现,其可以促进学校秩序的正常运转;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学术性活动、娱乐性活动、思想性活动等,从而使得审美功能、德育功能及智育功能有充分的发挥;制度层面其强调通过规范性的约束对学生在道德修养和自身素养方面进行培育,科学的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成长;精神文化为校园文化的最高层,其核心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信念追求。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中,这四个层次相互贯通,以感化、激励等形式,来实现育人目的。

校园图书馆论文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校园文化的四个层次特征,其不仅可以实现了服务功能,还属于教育机构。高校图书馆也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图书馆中计算机、视听设备、书刊、文献、馆内建筑设计等都为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层次,其是重要的物质载体。读者在享受这些物质服务的同时,还要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规范其自身行为,这也保证了幽静整洁环境的营造,使读者更乐于畅游在图书馆中。高校图书馆还会定期举办一些读书活动,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学术、思想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知识的延伸。图书馆也促进了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深化,在这些文献和知识的海洋里,我们可以感触到人类璀璨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高校图书馆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价值导向作用,通过这些层次的构建,将校园文化集为一体,使学生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不断成长、陶冶情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