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论文(热门18篇)

时间:2023-12-07 09:43:38 作者:笔砚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写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企业信息化论文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1)。

提高效率:企业信息化可大大减少人力,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提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可以通过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准确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商机。

3)。

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整体来说,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但近几年来,由于信息技术。

(如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等)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越来越重视,不少企业已投入到各自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但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规模、层次和总体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差异:基础管理水平高、技术含量高的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和普及程度就高;反之,基础管理落后、技术含量低的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和普及程度就低。

1、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知识经济正大踏步朝我们走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知识和信息为增值的主体和对象,要求知识和信息成为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求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和信息的作用,这就迫使企业去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而企业信息化又恰恰提供了一个知识和信息被获取、被增值的平台。

2、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适应市场的客观需求: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迅速地根据市场需求信息作出反应,及时地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而现在的市场早已由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卖方市场转变为当前市场经济时代的买方市场。企业信息化能使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合理安排生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进而有效地驾驭市场。

3、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现在,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企业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靠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基础就是信息。企业要准确、快速的获取和处理信息,企业信息化是必然的选择。

1

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即通过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如cadcam等),提高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加速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

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知识,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即企业内联网:intranet),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快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3

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加入因特网,进行企业的信息发布,并建设企业外部网(即extranet)。通过采集和利用国家宏观信息企业材料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生产流通信息市场信息等经营信息,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的正确决策能力。如何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1、企业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要有正确和清醒的认识和重视: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提高效益、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是企业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企业的一个摆设。

的信息化建设,国外称为企业信息主管,即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cio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下设企业信息化委员会,成员由企业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兼任。

3、改革旧的企业管理模式:我国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大都是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而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企业应引入精简化和扁平化的网络型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好处:

1)、可以有效地减少管理层次和中心环节,使得从底层到高层的信息传递时间缩短,企业领导层的工作效率提高,而且便于企业精简机构,进而减少管理费用。

2)、便于企业根据不同时期的业务需要动态地调整各个业务部门的设置,使企业保持弹性,而且可以大大降低人事成本。

3)、有效地消除了企业内部信息冗余和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各个部门所出现的问题都可被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和及时解决,因此可以尽量避免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可能出现的漏洞,大大地加强了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企业要有一批稳定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业务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企业要长期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训,不仅要培训专业知识,而且要培训他们的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

5、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整体规划、分步(或分阶段)实施:要站在发展的高度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可适当超前,但要适度,要注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适当取舍,循序渐进,切不可盲目求大求全求新,从而导致虎头蛇尾,最后草草了事;也不能有“一次投入,终生受益”的思想,要分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阶段、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

6、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有一套完整、有效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企业信息化不是计算机+网络+数据的简单堆砌,而应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标准、规范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维护,使企业能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信息,从而保证企业信息化走在正常、稳定和规范的轨道上。

7、企业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企业安排好相应的足够的资金:企业切不可由于资金原因而使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中断或停止。

五、结束语:

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早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来增强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企业才能更加充满活力,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信息化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企业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改革,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本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且介绍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以及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企业信息化;优势分析。

1.1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这需要充分掌握计算机软件的设置、属性,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能够应用计算机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提高工作的效率。1.2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将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将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整合的过程,其目的是使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使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能够规范化、合理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操作简单、安全,能够进行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等特点能够完善企业的管理,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的很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提高企业信息资源处理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而言,信息的水平和准确性都会有所提升,从而使企业可以基于及时准确的基础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发展战略。同时,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实现企业无纸化、自动化的办公,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并且降低运营成本,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第二,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对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整理,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整合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可以减少企业运行过程中不合理的环节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将员工的经验技术等转化为公司的资源,从而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优化配置资源能够使企业最大程度上利用现有资源,使企业内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3.1帮助企业获取准确的信息。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庞大的信息资源保障,企业的财务、业务以及员工等数据信息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全面、准确并且及时的信息不仅能够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支持,使企业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还能够减少企业的决策失误,使企业规避不必要的损失。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够提高企业信息录入的自动化水平,并能够将各种数据资源整合分类,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密保证信息的安全。当企业需要信息资源时,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快速的整合、传输信息,使企业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进行决策。3.2提升企业的办公效率。信息资源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来源广泛,数量庞大,并且还有复杂的构成,这给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降低了企业的办公效率。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之中,可以提高企业办公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信息不及时、不准确现象的出现。同时。可以使企业能够快速的进行信息获取、传输、整合和共享,从而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通过高效的信息管理能够使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提高办公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3.3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之中能够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更加顺畅,促进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使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职责更加清晰,从而使员工以更强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之中。并且还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交流,使员工的经验技术成为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促进员工进一步学习和创新,增加员工间的合作,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需求与趋势论文

(一)政府职能部门。

由于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的不同,政府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国有经济在法人企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政府宏观调控力度较大;在证券市场中,股权十分集中,大部分股权都掌握在国家手中,政府在其中的身份不仅仅是投资者,更多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也就是“管理型投资人”。因此政府成为了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来满足其决策需要。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财力的输出及其规模不断扩大,这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现在会计准则制度所得到的会计信息虽然在大体上能够满足政府部门需求,但是也存在无法满足的地方。比如现行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经常性损益于非经常性损益的区别,那么会计报表就无法列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这就会对政府部门决策比如证券监管部门造成困扰,因为净资产收益率是证券监督部门判定股份上市公司与再融资的重要指标。因此,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更为全面与可靠,考虑进一步改善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更好地满足政府职能部门的需求。

(二)银行。

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外部融资的来源,因此银行也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它需要通过关注企业财务状况情况以此来判断其所借出的贷款能否按时收回,通过了解借款企业经济业绩的好坏来判断是否借款给该企业。与此同时,银行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有众多的需求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需求者主要包括国有资产和监督管理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逐渐进入金融体制改革,引入强有力地投资者,实现海外上市。由此来看,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仍由国家绝对控股,但是股权分散化,金融自由化已成为必然。因此会引起更多利益相关者对银行的会计信息需求,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也将会由强制性逐渐转向自主性,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方式上更加合理,结构上更加优化。

(三)投资者。

我国投资者主要分为职业投资者与非国有的一般投资者。职业投资者主要活跃于证券市场中,为了获取利益,他们十分关心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以便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对于他们来说,对作出经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是他们的首要需求。如今随着我国国有股的持有量逐渐减少,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数量将逐渐增大,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将会随之增加。对于非国有的一般投资者来说,他们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与决策,属于“管理型投资人”,获得会计信息的方式不仅仅依赖于企业公布的财务报表,还可以直接通过企业内部来获取,比如获知企业内部管理会计信息。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变得渐渐无法满足使用者需求,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的要求逐渐增加。比如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可以增加对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以此来吸引投资。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形态开始向国际靠拢,国际间的政治、经济等活动日益紧密。然而会计信息的披露却并没有完全趋于国际化,这将会使我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就信息披露这一方面而言,美国会计准则将“充分披露原则”作为会计准则之一,但我国目前我国财务报告只是以披露财务信息为主,且其范围也仅限于财务方面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交易事项,并没有披露更多的预测性信息,比如风险信息,不确定信息,前瞻性信息等。这将会不利于我国与国际之间的经济合作发展活动,因此我国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更加完善,内容更加全面,来为中外投资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投资信息。

(二)经济新常态。

此外,在中国经济呈现经济新常态后,也会计信息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济新常态代表着政府不再充当管理者的角色,而更多的是充当服务者的角色,这是因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作用。政府需要建立更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会计体系,以此来维护经济市场的持续稳定;同时保证企业享受平等的市场地位,让企业家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需求改变导致格局已然发生变化,企业为了吸引投资,提高谋取资本的竞争力,会计信息的披露将会由强制性逐渐转向自主性,朱波、孙鹏阁研究表明,高水准的会计信息将有利于投资者作出理性投资决策。因此投资者会更加追求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以此来做出更为有效的经济决策。总而言之,我国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仍然主要是政府、银行、投资人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原始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早已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应对会计信息的内容进行更深化的完善与改进,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王亚男.论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国际比较、影响因素与对策.会计研究,(5).

[2]张琦,张娟.供求矛盾、信息决策与政府会计改革.会计研究(7).

[3]《会计目标》课题组.对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思考.(8).

[4]舒慧妤,刘军,邓福贤.政府相关部门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会计研究.2005(9).

[5]吴联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经济研究.(4).

广东省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到一个企业,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企业信息化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设计和制造信息化,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制造过程,用信息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品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流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提供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要有一批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商作为支撑,以帮助企业完成信息化的任务。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推进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加入wto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使用一个企业管理系统(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平均可以使企业库存下降30%―5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停工待料减少60%、制造成本减低12%、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的mrpii应用已非常普遍,普及率已达到70―80%,世界500强中,已有80%以上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

二、现状与存在问题。

[1][2][3][4]。

企业信息化论文

目前主流的几种方式:内部自建模式、外部采购模式、混合模式。一般来说集团型企业的业务、结算、管控等方面都存在很强的个性化要求,不管采用什么模式来实现最终都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要兼顾灵活性,因为需求的变化速度会远远地超过我们的预期。

3.1内部自建模式。

内部自建模式主要是指企业拥有自己的`it团队,对于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化系统都由自己的it团队自主进行需求调研、系统设计、系统研发、系统测试、系统上线、系统升级等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系统个性化程度强,更新、维护、升级改进的响应程度较高;但是也存在弊端,就是成本较大,同时开发周期也较长。

3.2外部采购模式。

外部采购模式主要是指企业所需要的信息系统通过采购外部软件产品的模式。接口以及二次开发的需求也同样由软件供应商提供。人员外包、项目外包都属于这类模式的范畴。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系统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上线实施周期短;同样也存在弊端,个性化程度不高,更新、维护、升级、改进的响应度不够。

3.3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主要是指企业所需要的信息系统部分通过采购外部的软件产品,部分采用自主研发的方式。这种模式既考虑到了系统的个性化,同时又能兼顾系统的灵活性,可以很好的对系统的更新、维护、升级、改进作出响应。

4.1对现有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

由于目前大部分的集团型企业内各个系统已经存在多年,并已经正常运行。建议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对现有系统进行整合。整合的同时要对业务、数据、流程等方面进行整体的战略布局。

4.1.1整体规划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考量的原则,全面考虑业务流、信息流、单证流、资金流、结算流的深度融合,要能具备界面整合、数据整合、业务整合等能力。

(2)全面集成原则,既要支持逻辑集成,也要支持物理集成。

(3)生态圈原则,系统的整合平台不能成为第n+1个系统。

(4)规范化原则,规范各个应用系统数据。

(5)标准化原则,实现代码标准化,业务模型标准化,数据建模标准化。

(6)平台化原则,采用主流的平台技术,确保开放性和可靠性。

(7)流程化原则,采用工作流引擎技术,做到可自由的拆分与组装。

4.1.2系统规划的步骤。

(1)近期目标。a、对企业主要的核心系统如业务、财务系统进行改进和整合b、建立企业的管理分析平台、数据挖掘系统,实现包括业务、财务等方面的各类分析报表,并对企业的业务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分析。

(2)远期目标。a、根据企业战略发展以及应用实际需要出发,将现有系统以及今后发展可能需要应用到的系统进行规划,并且系统与系统之间,要能够实现数据的有效交互。b、对企业内各类应用系统进行评估,对一些不利与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系统,考虑是否需要改进或者更换。

4.1.3主流的架构模式。

(1)企业服务总线模式。esb被称为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在传统中间件技术与webservice、xml等技术相结合之后的产物。它实现了系统间最底层的连接中枢,是搭建企业系统整体架构的必要部件之一。它颠覆了以前的软件架构体系,和传统中间件产品相比,它的解决方案性价比更优,并且esb还消除了异构系统之间存在的技术差异,让不同类型的应用服务器之间可以互相协同,在不同的服务之间实现了整合。就功能角度而言,它提供了事件驱动和文档导向的处理模式,可以实现复杂的数据交互,同时它内置了许多标准接口可供用户调用。国内很多erp厂商都提供此类型的产品,如金蝶的esb和中创的infors产品等。

(2)soa架构模式。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这是一个基于组件开发的模型,soa使应用系统中的各项功能模块(定义为服务)用这些服务之间所定义的接口和约定进行关联。接口是用公共的方式进行设计的,接口相对独立于相关的硬件平台、os和开发语言。这使得建立在异构的系统中的各种服务可以采取一个标准和统一的方式进行耦合。soa它能依据需求通过网络对软耦合的各种组件或应用实现部署、应用和拼接。server层作为面向服务的基础,应用程序可直接对其进行引用,从而减少人工操作的依赖。soa是一种软耦合的服务应用的架构,每个服务之间通过标准的接口进行交互与通信,不需要了解底层的接口开发与通讯机制。soa可以理解为是b/s架构、xml、webservice等技术的后续的扩展和延伸。与以往相比,采用了soa构架的系统能更好地适应业务的快速变化。

4.2尽量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优化改造再利用。

很多集团型企业内各类信息系统繁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链,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尽量还是根据战略规划的要求对现有的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优化改造的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1)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对企业it方面不完善的部分进行优化和升级。

(2)参考其他同类型的大型企业的建设思路,博采众长。

(3)考虑到业务、资金、结算、管理、风控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4)要考虑到各个系统之间的松耦合、开放性、灵活性。

(5)兼顾到作业层、管理层、领导层等各个层面对系统的需求。

4.3网络基础架构的整体规划。

由于企业的业务、结算、内部管理等方面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基础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集团内部总部与各子分公司之间的网络环境各不相同,网络建设和宽带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应该由it团队牵头从各个分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统一的进行网络基础架构设计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对总部、各个子分企业进行优化与改造。同时,各分子公司需要配备it专员,it专员可以是专职或者是兼职的人员担任。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网络基础架构的运维和管理。

4.4提升企业内部的it力量随着企业的业务不断地扩大,原先的人员配置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现在所面对的各种it需求,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需要提前要培养一支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it团队,这也是实现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1)对信息建设的工作内容进行分工,责任落实到人。

(2)培养自主研发能力。

(3)完善人员配备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可以从内部外部挖掘it人才。

(4)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it技术的相关培训。

4.5建立it支持平台。

随着it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像以前那样企业内所以的it工作由几个人,或者一个部门来完成,已经变的很难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强大的it支持平台。这个平台包括(集团信息部、it供应商的支持)。

(1)对于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进行评定,选出一批优质量的供应商,做好企业信息平台运行的保障服务。

(2)根据具体需要,可采取项目外包、人员外包、技术服务、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要尽可能的为企业降低it成本。

为了将企业所累积下的大量珍贵的信息资源和项目经验传承下来,需要使用一种快速、便利的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用户分享和利用,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什么是企业信息门户eip?就是说一个应用系统框架,可承载企业内所有的应用,并与信息相整合后形成一个统一的门户平台;一般来说eip都是基于web架构的,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用户可以从一个统一的渠道获取信息。eip着重于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访问管理和无缝的对接。这类应用一定会包含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基本模块。结合现在流行的社交工具qq、微信、微博、在线商城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形象,打造企业的品牌价值,直接与用户终端对接,为打造平台化运营模式提供支撑,打造端到端的营销和服务模式。主要优点包括:

(1)即时的发布企业信息,将重要的资讯和产品信息等第一时间向外界推送。

(2)获取用户的反馈信息,建立与终端用户的沟通渠道。

(3)为终端用户提供实时、高效的服务通道,与竞争对手的形成差异化服务。

(4)宣传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有助于提升品牌价值。

(5)形成企业内部员工便利的沟通渠道。

(6)帮助企业积累优质信息资源,传承企业文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信息化论文

军队是我国国防体系建设的最主要力量,而和平年代的军队建设更重要的应该是侧重于内部管理及自身建设。而随着建设工作不断推进,财务管理在军队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也在不断得到突出与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从管理范围到自身职能也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现代军队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实务性基础性操作,而要向着决策支持型职能积极转变,这就给军队财务管理的改革提出了严峻挑战。要加强军队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就必须强化其信息化管理手段,而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我们调整管理思路,更需要在许多具体层面上进行探索与研究。

财务管理信息化目前已经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及企事业单位,其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而军队想要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就必须站在军队财务管理的具体立场上,从管理工作的特点及需求出发进行分析。军队财务管理工作是军队后勤保障及建设的重要构成,肩负着经费筹措及管理、物资供应及合理化分配、军队日常业务管控、资金使用检查审计等众多艰巨任务。因此,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加大这些方面的研究应用力度。

(二)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实现办公无纸化与数据上网,更需要强化设备、软件、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要切实规范财务管理各项工作并有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来提升总体工作质量,之所以要达到这一高度,与搞好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分不开的。首先,只有搞好了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及建设才能够真正实现推进军队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与制度化,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减少人为因素对财务管理工作造成的干扰,从而实现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与监管,才能够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对军队建设的积极作用。其次,军队的存在是保卫国家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在信息化、数字化与网络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如果军队自己的管理工作都无法实现信息化升级,尤其是关乎根本的财务管理都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失去信息时代财务保障主动权。那么不仅无法强化自己,更加无法适应现代国家对军队建设及管理的具体要求,从而制约整个部队的综合建设与战斗力提升,让国家与人民陷入危险境地。

军队财务管理工作与一般财务管理具有许多相同点,但更多的是不同,想要实现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就必须找准这些关键点。首先,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保障体系。军队财务管理涉及范围广、部门多、工作内容相当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后续的错误甚至风险。所以,保障体系建设应该是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与基础。其次,要加快财务信息处理的速度与精确度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应对海量财会数据,及时做出分析汇总,从而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再次,要切实强化软硬件设备的保障力度与及时更新。软硬件设备是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辅助,离开了具体的设备及管理软件任何管理工作都将无法开展。最后,必须强化军队财会人员的总体素质以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不论什么样的制度都离不开人的具体操作与执行,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并不是“去人化”,反而应该强调人与设备、信息化工作的有效配合,所以加强财会人员队伍的技能与业务水平也至关重要。

前文就当前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及关键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而在具体工作上面就要以这些为重点,有目的有方向地设计具体建设。

(一)加强财务管理网络体系建设。

现代财务管理工作已不仅仅是一项孤立的实务性工作,它已经逐渐具备了通过在各环节、领域的财会信息收集处理来为军队建设及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的重要职能。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网络体系。根据军队财务管理具体要求,财务管理网络体系应该呈现出上下联通并向四周扩散的设计理念,形成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体系。所谓上下联通,就是以军队总后勤财务部为最高领导,自上而下涵盖各级(联勤分部、具体部队)财务处和财务科,搭建零阻碍数据传输通道。向四周扩散就是要在每一个节点上实现各部门横向联动协作,如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从而有效达成财会数据及时整合与共享。

(二)建立高效化信息汇总处理平台。

财务管理网络体系是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便捷与高效,然而数据利用程度高低也对整个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起着重要影响。高效率的信息汇总处理平台建设能够提高数据处理质量,实现财会数据有效分析,从而达到军队物资、资金、装备、设备的合理化配置与供给,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与流程以及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平台建设具体工作特别应该重视人员构成问题,必须严格把关财会工作人员的资质与能力,强化考核,确保工作人员态度端正、严格自律。同时还应该邀请军事专家及专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士参与管理,确保信息处理平台运作既符合军队实际需求,同时也能适应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发展。

(三)加强软硬件设备建设工作。

软硬件建设对于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来说也至关重要,首先是硬件方面必须跟上,加大预算编制对硬件设备购置、养护的保障力度,合理配置维修人员及管理费用。其次是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必须大力加强。软件开发应用的进度与质量直接决定了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具体水平。当前时期,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与应用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然而由于军队财务管理工作及相关数据信息具有很大程度的保密性,加之对软件的功能及要求又与普通机构和企业存在很大差别,所以我们在软件选择方面应该格外重视。笔者认为,市面上的财务管理软件不仅在功能上无法有效适应军队财务管理需要,同时在数据安全性与保密性上也达不到军队的使用要求。所以,我们应该把软件应用的重点放在自主研发及军队内部合作上,充分发挥军队自身优势,加强与军事院校、专业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采用联合开发、委托开发、软件设计招投标等多种形式进行具体工作开展,实现优化选择、互惠互利,打造军队自己的财务管理专门化核心软件体系。

(四)加强军队财会队伍建设。

军队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升级仍然需要大量专业化财会人员作为支持,而军队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应该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财会人员必须符合国家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严格把关持证上岗。其次,要掌握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此外,还要熟悉军队运作特点及流程,以便更好地进行财务操作与数据处理。要达到上述几点要求,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专门化人才培养达成。军队可以加强与军事院校及具备高级财会人员培养资格高校的联系合作,利用军队资源优势和学校教育教学优势,签订人才培养订单,打造管道式人才输送渠道,为军队定点输送兼具上述多方面要求的专门人才。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军队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大大提升军事院校、高等院校在专门人才培养方面的速度与质量,实现军队、高校、毕业生的三方共赢。

军队建设对于国家国防军事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各项建设工作开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财务管理信息化近年来也成为军队内部管理及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军队财务管理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虽然改革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改革与升级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立足军队,立足军队财务自身特点,从实际管理需要出发不断寻找工作的突破口,必然能够在今后的管理当中取得更多更实际的成绩,提高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推动整个军队内部管理工作水平的加强,从而实现增强军队总体战斗力、和平年代应变力与适应力的根本目的。

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工程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实现对工程的人力、成本、物资、档案信息和核算等项目进行现代化管理。

1.1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人力资源是工程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建立起网络化和共享式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目的是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最大效益。

1.2成本信息化管理。

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涉及到企业的物资成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通过成本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成本信息化体系的协调和数据共享,以最适合的价格获取所需要的原材料,充分调度人力,制定合适的工程方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成本信息共享,实现成本控制的最优化,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防范工程风险,还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1.3物资信息化管理。

物资成本是企业施工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是工程整体项目的关键部分。现代化的物资信息化管理,主要基于网络通讯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将物资计划、订货采购、货物运输和物资验收等一系列物资采购和供应管理工作进行整合,实现信息收入、查询和匹配最优化、自动化。物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供准确的物流和物资信息,并能实现物资数据的共享,可使得物资管理的各个流程效率最大化。

1.4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通过档案信息管理,施工企业可以快速找到工程概况、工程计划、工程预算、合同和财务等企业内部信息,还可以快速获得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先进技术研究发展现状和最新市场信息等外部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分享信息的作用,还能使得企业对文书档案、声像档案以及人事档案有效收集。

1.5核算工作信息化管理。

会计核算是企业工程施工顺利完成和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企业核算工作信息化管理是通过计算机对收集好的会计数据信息加以科学分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共享,可以让企业快速了解工程施工各个阶段的财务情况,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会计核算信息化还可以基于分析结果对工程的未来进行科学预测,是工程施工企业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浅谈企业信息化的论文

企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对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做出正确的决定,满足市场的消费要求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企业利用信息,及时获取消息,升级生产设备和机器,了解市场的动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市场的正确把握,使得企业能够实现有效决策。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能够很好的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对于消费者的评价可以及时获知,从而对于改善产品和服务起到巨大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实际上就是说企业利用先进互联网、智能机器以及数据库和各类信息设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生产与开发、市场与流通等有具体地把握,从而达到发展与信息化的完美结合,使企业把握住市场规律,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减小市场的延迟性与滞后性对于企业的不良影响。企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实现企业各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企业各过程的自动化,还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减少人工操作所带来的失误得到可能性。

1、与企业发展方向结合。企业进行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针对大部分企业快速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企业走出低产效益的重要方法。但企业决策者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盲目展开建设,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企业的发展方向来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方针。如果不这样,也可能功亏一篑。

2、必须要对于企业发展的当前状况进行了解再做决定。有句话叫做想要发展,首先得了解自身现状。这句话应用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意思也就是企业必须明白自身有什么,缺什么。在之后开展的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了解到应当重点建设什么,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这样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还可以节省资源,把人力物力利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3、提前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提前制定计划可以说是关键的一步棋。它包括了估测,重点发展等几个方面。企业需要根据前面的两个步骤来总结出信息化网络过程中哪些是重点,哪些需要重点建设,从而制定出建设的总的规划。这一环节对于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非常重要,因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销售方面有缺陷的就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注重对于销售手段与方式的升级,生产方面有缺陷的就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注重对生产设备与工具的更新换代。

4、注重建设方法。这一点要求企业对于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这样一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如果发生问题,不会造成企业内部的恐慌,能够及时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具有专业素养的企业工作人员可以试验网络设施的可行性,由此可以减少建设完成后存在的缺陷可以被及时发现和弥补。工作人员可以对体验情况进行评估,促进优化,使得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企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实现产品精准好,销售实现快准狠的必要条件。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各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信息随处可见,企业如何利用丰富的信息来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让自身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主动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实现多产量和高质量化,如何使企业内部运行得当有效,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发展问题。而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信息。哪个企业把握住了信息,谁就把握住了发展的诀窍。只有抓住了信息化,我们的国家的企业才能缩小与其他快速发展的国家的企业之间的差距,才能最终赶上或者超过他们。因此,企业加快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信息化论文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informatization),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应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有: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dnc生产设备及工位智能化联网管理系统;mdc生产数据及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系统;pdm制造过程数据文档管理系统;trcaker工装及刀夹量具智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等。

目录基本信息企业外延信息目的建设实践收缩展开基本信息。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渗透,运用于流程管理、支持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表明,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在空间上是一个由无到有、由点到面的过程;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隐含知识的挖掘和编码化,进行业务流程的管理。

1.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3、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对不少企业来说,通过信息化工具来解决企业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也迫在眉睫,如数据整合,消除数据孤岛等。这是企业在扩张之路上难以避免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在产生,企业对数据整合有了更多的需求。对他们来说,一个高效的、能整合好数据信息的信息化平台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工作流管理专家”――华天动力表示,在众多信息化软件中,华天动力oa办公系统是当之无愧的数据整合的最佳工具。因为oa办公系统面向的办公和管理人员最广泛,涵盖的管理职能最多,是企业内各项流程和数据的交汇中心,能很好地承担企业数据整合的重任。显然,相比于传统的流程管理,数据整合能够更好地促进oa办公系统在企业中的深化应用,创造出更多的信息化价值,这一点在应用华天动力oa的突破电气公司也得到了有力的证明。传统认为企业信息化程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阶段和战略应用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具体特征和判断标准。先看第一个基础应用。在此阶段,企业主要进行的信息化应用内容有基础的协同oa、简单会计核算、企业网站、简单薪资核算和简单的员工考核等。第二个是关键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主要有全面会计核算、基本成本和资金管理、企业核心业务系统(采购、生产、营销、库存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在第三个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应用阶段,信息化应用解决了关键应用阶段信息系统未集成的问题,主要应用内容包含了全程供应链应用、crm、plm、应用。最后是战略应用阶段,这是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最高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企业,在经历了较为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之后,其信息化应用将通过商务智能、全面的绩效管理和随需而变的架构及机制等应用来全面体现其效益。当然上述过程也是伴随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路径自然形成的,对于新时期的处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如果还未经历过传统信息化的四个阶段洗礼的话,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借鉴当前最新的信息化理念和管理系统,简化阶段,通过一套系统全局管理公司各项事务,打破各个业务系统的限制,按照随需而变的架构,实现全面的绩效管理,将目标落实并提供能够制定下一个目标的决策依据,这也是领度系统在产品开发时制定的目标。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是企业中的人员可以充分的将信息化执行下去,没有人员的执行,根本无法去谈信息化,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还是以人为基础的信息化。而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就是人与信息话软件的相结合,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举个例子:很多企业都开始部署erp,但是单纯的erp是无法给企业带来信息化的效果,是需要有人来高效的执行才能达到信息化的效果。并且,erp中缺少了沟通的步骤,所以企业想要做信息化除了要有erp,更关键的是需要沟通,可以将erp与wetask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信息化的目的大道至简抛开繁琐的设置与操作,领度产品的使用可以简单到和发一条微博一样容易。我们成功运用类微博的沟通方式,改变了刻板的工作流程,提高了企业执行力。以人为本引入以人为本的工作模式,重点解决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的多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了项目管理、客户管理等企业应用。时间管理将自动的、系统的分析时间融于简单、及时的分享和沟通之中,有效地解决了时间管理难题,实现了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场景还原活动流相比工作流,能够更加全面的记录过程信息,并具有可追溯性。因此能够大幅降低人员流失和知识流失的损失,同时降低新员工培训成本,使之快速进入工作场景。数据说话独创的任务动态、项目动态等分析技术,避免了传统信息系统中数据的不客观性,在看似大量繁杂无序的活动流信息之上,让数据说话,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综上所述,领度系统是一个综合管理软件,为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管理工具,而是具有价值的管理思想。领度系统能够帮助企业理清管理思路,改变企业的工作方式,提供最佳的工作模式,让企业能够减少内耗,轻松协调与安排工作,从而提升效率。企业在使用领度系统中能够潜移默化得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重塑企业文化。

信息目的。

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随着人们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这种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一般说来,技术进步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1.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2.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3.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有力的态势,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4.实现企业信息化全程管理,保障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例如:航信软件融合“税务会计处理系统“的”懂税的erp“产品系列,可同时针对企业涉及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行业化发展目标的特殊要求,全面支持企业在特殊业务环节上的深度应用,可扩展功能构建了企业信息化全程管理模型。

建设实践。

研究和讨论科学应用技术这类问题时,首先要把研究对象的概念弄清楚并以此确定一个清晰的逻辑思路,然后采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上到下、逐层分解的方法去探索和思考,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也就是说首先要解决一个思想方法问题,才能使研究和讨论走上正确的轨道,不至于陷入盲目和无实际意义的争论误区。这就是通常讲的理性化思维。企业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实质上还是有所区别。企业信息化是属于企业战略、企业目标、企业发展等这类带有全局性、规划性、指导性的抽象范畴,如同机械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概念一样。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具体应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资源为主要对象,采用系统集成的手段,对企业管理的架构与机制进行全面整合,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人才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业务流程得以规范和优化,实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为目标的全过程。针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含义就是以管理创新的思路将现代管理方法、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相关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成本、增强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具体的企业行为,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阶段,与企业管理相辅相成并伴随在企业管理的进步之中,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常常以工程项目的形式体现。通常所讲的企业信息化实际上是指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进程,它不能等同于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不是固有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容与各行业各企业的不同类型性质、规模大小有所不同,并随着经济体制、市场格局、产业政策的变化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生改变。就其制造业的共性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点基本内容:1.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是控制技术自动化的发展和升华,是制造类型企业特别是批量生产流水线作业方式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内容就是综合利用自动控制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操作)效率。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重点是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工艺流程、车间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等各设计、生产环节。例如: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复杂工程结构设计(cae)、辅助工艺设计(capp)、集散型控制系统(dc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等。2.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比重最大、难度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及各个层面。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在规范管理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应用系统来有效地采集、加工、组织、整合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实时动态地提供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例如: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电子商务(ec)、安全防范系统(pps)以及企业网站等。这是一项“牵牛鼻子工程”,往往可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适当的开发对象,花大气力、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做好。除此之外,在业务管理活动中还产生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各种文档、邮件、报表、网页、音像、视频、扫描图像以及演示幻灯片等。因此,办公自动化(oa)和文档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3.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制造业的生产也不再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单独、孤立、封闭的模式,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发生了前伸和后延。企业从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制造、销售直到最终送到和服务于客户,形成了一条由上游的供应商、中间的生产者和第三方服务商、下游的销售客户组成的链式结构,这就是供应链。制造企业的生产活动、管理流程受到这条供应链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是制造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是利用企业局域网络、internet互联网、数据库、电子商务等技术资源通过对供应商、第三方服务商及客户的信息化管理与协调,将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服务整合在一起,提高制造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4.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及硬件配套。如前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必须务实,做好组织到位与措施落实这两件大事。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抓好三个要素一个配套:即设计思路、开发工具、人员组织落实以及硬件设施配套。有关设计思路、开发工具的问题前面已有阐明,不再赘述。5.企业的成长路径会随着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模式不断转变、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导致对信息管理的要求从局部向整体、从总部向基层、从简单向复合进行演变,企业信息化从初始建设到不断优化、升级、扩展和升迁来完成整个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现了企业信息管理由窄到宽、由浅至深、由简变繁的特性需求变化。erp软件系统对推动企业管理变革、提高绩效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革新和中国企业成长路径的需要,航信软件“懂税的erp”通过b/s模式完成对c/s模式的应用扩展,实现了不同人员在不同地点,基于ie浏览器不同接入方式进行共同数据的访问与操作,极大降低异地用户系统维护与升级成本,打造的“及时便利+准确安全+低廉成本“效果。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说到底是靠人去完成的,选择什么样的人员,这类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素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采取怎样的组织形式和机构也直接影响到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的质量和进度。实践证明高效精干的组织机构和复合型it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从这个角度讲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要重视硬件设施的配套。其中最关键的是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包括:互联接入和企业局域网两大部分。要从通畅接入、防毒防攻击、可管可控、系统安全等方面来有效地配备网络结构和购置硬设备,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网络管理制度,这些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企业信息化建设口号

1、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

2、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

3、品质——成功之轮。

4、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5、品质为本,财富为果。

6、效益来源于服务社会的`回报。

7、创新突破稳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率。

8、老毛病,要根治;小问题,要重视。

9、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

10、优质产品,丰厚成果。

11、没有措施免谈管理,没有计划如何工作。

12、优质建设,以质为根。

13、质量出效益,点滴成江河。

14、人人提案创新,成本自然降低。

15、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16、品质为重。

17、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

18、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19、每天自我检讨,品质自然更好。

企业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法、产品营销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内容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在单一的区域内进行,而是以全球作为竞争的舞台;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找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出现了企业战略的全球化和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2.企业的创新与管理。关于创新的定义和解释,对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技术都有不同的方法,每个企业领导者都会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创新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创新是可以有意识去达成的。而管理,则是一个相对模糊的东西,每个人都知道管理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管理方法,但是管理效果却是千差万别。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实施必涉及企业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组织行为的改变等,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与管理变革过程。通过全员参与,使员工了解和明白变革的意义,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性的想法以推动变革的进程。通过变革导向、领导方式、激励支持、全员参与四方面的变革管理使员工逐步深入参与到信息管理变革中以尽快实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

信息化管理的出现和升级,改变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企业谋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可以说,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将对未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并与其他变革思想和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大量实践经验表明,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管理思想与管理环境的变革;同时,从另一方面看,信息技术的普及又不断推动着管理,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需要有新的技术手段给予支撑,而新的技术手段的问世,必然促进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企业信息化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使企业成为未来经济时代的佼佼者。

企业信息化实施运作过程管理主要包含对信息化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沟通。具体如下:

1.计划主要指对企业信息化过程的管理首先要明确不同时期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重点和发展目标。中小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条件出发,确定企业近期、中期以及长期的企业信息化的任务和要求,做到企业信息化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实施进程有保障。

2.组织主要指成立必要的企业信息化协调管理机构,统一指挥和部署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实施难度大是其重要的特征,如果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和推动,没有专门协调与管理机构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所以,在制定企业信息化实施规划时,应考虑成立专门的、有较高管理权限和协调职能的企业信息化领导和指挥机构,并由企业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如成立“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领导组织企业信息技术支持部门以及企业各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组成工作小组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深入的推行。

3.控制主要是指预测和分析企业业务发展的走向,以对信息化的现实和潜在需求进行分析与规划。企业信息化必须按照企业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推进,所以围绕企业业务发展的当前和今后的需要,确定企业信息化系统实施项目的选择、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制定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的风险进行分析管理等。

4.协调主要是指调节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包括信息化项目实施时各部门之间资源分配的协调,对不同岗位职责间矛盾进行的协调等。确定企业信息化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资预算。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一定数额的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的投入,这一点应在制定信息化实施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在安排企业信息化预算时,既要避免不切实际的盲目投入,造成信息化投入的无谓浪费,另外,也要避免借口企业资金紧张等原因而削减必要的资金预算,导致企业信息化“半途而废”。

5.沟通主要是指通过下达命令、指示等形式,对组织内部个人施加影响,将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或者领导者的决策变成全员的统一活动。制定必要的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章与制度。企业信息化牵涉面广,实施难度大,制定必要的规章与制度,使企业信息化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标准可执行,对加快信息化的顺利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应在企业信息化实施规划中明确信息化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信息化方案优化等措施,以便在信息化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保证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效果。

1.效益原则。尽管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效益很难得到确切衡量,但是中小企业必须避免搞“没有效益的信息化”,盲目推行各种信息化软件或起步就同时启动二个以上项目,为赶时髦而搞没有实际效益的信息化只能劳民伤财,于企业的发展有害无益。

2.实用原则。中小企业的业务相对比较简单,业务的牵涉面也没有大型企业复杂,所以,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时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特点,选择实用的信息化实施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际效果”作为追求目标,使企业信息化落到实处。比如可先上erp项目,待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再行完善其他项目。

3.适用原则。中小企业在选用信息化解决方案、构建信息化系统时应坚持“适用”的'原则,不必过分追求技术先进、功能全面,以“适用、够用、好用”为衡量标准,使企业信息化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员工所接受,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4.系统性原则。不同规模和发展基础的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实施过程中都应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发展需要,以更好地实现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应用集成,包括各类信息化软件的互通性,尽量避免在信息化过程中产生新的“信息孤岛”,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效果。

5.可扩展性原则。企业信息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考虑到扩展性问题,在硬件的配置、软件的开发、系统的建设等各方面都应注意到企业今后发展的需要,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能有序推进。

企业需要能解决自己问题的工具,用信息化手段弥补自己在管理方面的缺失,企业所需要的是蕴含管理思想的武器,它帮助企业贯彻企业战略,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销售能力,加强团队执行力,(下转第259页)(上接第256页)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且不是昂贵的奢侈品,它需要足够便宜。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具,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载体。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进,是中小企业的首选。一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推进企业信息化;二是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三是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工作。通过plm项目管理的实施,对新产品从设计到批量生产全过程数据进行管理及监控。使公司高端产品的机密性技术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等得到有效规范,为企业的新兴产业保驾护航。

企业信息化建设口号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的统计报告,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3.8万亿元,同比增长25.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由去年上半年的2.9,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3.2,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继续增大。

与此同时,由于竞争加剧、石油价格的上涨,20,物流业总费用增速加快,平均利润下降,物流企业步履蹒跚。

行业的迅速增值使物流迅速成为竞抢的目标,物流市场按照行业、地域、产品不断细分并被瓜分。

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公司如tnt、ups、dhl、马士基等都利用先进的物流网络渗透中国市场,而国内物流企业却因信息化落后、人工重复操作等一系列问题,物流成本几乎是跨国公司的一倍。

国内物流企业要想浪里淘金,避免被吞并的命运,就必须建设物流信息系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如何帮助中国物流企业把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益,降低物流成本,与提升行业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物流信息化指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平台和信息装备等对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和配送等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配送方、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衔接,从而构造出高效、高速、低成本的供应链体系。

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础环境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企业(或机构)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物流信息化也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

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地发展,使现代物流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目前的发展表明.电子商务交易额中80%是企业对企业(b2b)交易,电子商务带来的这种交易方式的变革,使物流向信息化并进一步向网络化发展。

随着中小物流企业逐渐认识到信息化在物流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纷纷改善自身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从传统的代理报关、报验、内陆运输和代理订舱,到仓储(保税)、集货(分拨)、包装、承运、转运、仓储(保税)分拨(配送)等范畴,企业已经逐渐摒弃了仅靠单一的内部管理来实现信息化。

近年来,中小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低运价,导致整个运输市场低迷,运价低于成本,很多企业只能靠超载来维持生存。

专家指出,在中小物流企业逐渐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的今天,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有不少企业也仅仅停留在基础信息化建设的阶段。

据了解,我国不少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即使有一定的战略规划,也没有执行或者执行效果不佳。

据统计,有80%的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制定完整的战略规划,而在制定完整战略规划的企业中,仅有一半以上能够按照规划有步骤地执行,其余的或是在领导人的指示下才能执行或是执行起来步履艰难。

中小物流企业最缺乏的是战略和制度化管理,部分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要求,公司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公司领导临时制定的,并且不需要经过任何程序就可以更改;公司在仓库、运输方面的管理也十分落后,连最起码的安全保障都没有。

信息化水平偏低直接制约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企业的业务开展。

目前中小物流企业中,普遍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只有少量的企业拥有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也仅限于针对物流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内部网以及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

而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与传真机,这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

建设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需要很大的投资,而且回报周期很长,这也是中小物流企业一般不愿意在信息化方面投资的一个原因;另外,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信息化所带来的新管理模式与中小物流企业现有管理模式的冲突也都成为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公司,如tnt、ups、马士基等跨国物流企业以先进的物流信息网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占据中国的物流市场。

与此相比,我国大型物流企业虽拥有地域优势,但也存在着信息化水平落后、人工重复操作、人力资源内耗等一系列问题。

为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参与国际竞争,国内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刻不容缓,大型物流企业需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

由于各大型物流企业各分支机构信息系统的不统一,可造成企业资源无法共享、客户管理混乱、信息无法互通、管理思想无法贯彻、企业的对外形象不规范等等弊端,使得大型物流企业的网络效益、规模效益无法发挥。

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用一体化的考虑方式,为企业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集中式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统一企业的规范,实时采集业务和财务数据,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力度,实现透明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此外,在企业已经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平台后,就需要考虑如何降低客户服务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所以此时需要建立一个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

为了更紧密地捆绑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更大程度地缩短企业与客户的距离,大型物流企业在拥有客户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必须建立自己通用的edi平台,以满足各种类型的客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其中包括船公司、海关、拖车、堆场、仓库、代理、合作伙伴等等。

物流企业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核心客户。

在系统稳定运行了一定时间后,如何利用现有数据,挖掘出企业20%的核心客户和核心客户的业务波动情况,如何利用现有的业务和财务数据分析出企业的管理能力、经营状况、资金状况等情况,成为企业突破自身瓶颈的关键。

物流企业向客户提供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

为此,有必要利用系统中的历史数据、正在发生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收益分析,以便找到真正的利润来源,提供有针对性的、更有价值的服务,发现可能的利润增长点。

1.现代物流管理意识淡薄。

现代物流不仅要求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而且要求物流运作的各种业务,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专业化和高效化,这就要求由独立的物流企业利用各种先进的物流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物流活动的组织。

但是受现行经营体制的制约,我国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由企业内部组织完成。

有关数字显示:在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

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4.1%和59.8%,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担的仅为16.1%。

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物流活动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现有物流企业不能开发广大的市场,自然没有足够的资金改善自己的信息化设施和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另外,人才是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关键,目前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复合型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2.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混乱。

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

目前,许多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足够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忽视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不能共享,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企业还没有享受到信息化投资应产生的效益,从而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物流企业信息化顺利实施。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管理工程,它不仅需要将软件技术与物流企业物流管理紧密结合,还要对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制度体系进行梳理和优化,工作量大、涉及面广。

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物流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领导小组要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财务、业务、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作为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总体负责确定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规划,审定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监督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实施小组负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具体组织实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出现问题,确保物流企业信息化顺利实施。

2.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各项资源,还须将经营环境各方面的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实现生产经营的精细化、集约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财会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财务会计流程从整个业务流程中采集数据,其数据载体是原始凭证,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和网络数据的实时共享,保证了财务系统能够实时反映经济活动,变会计事后核算为事中控制,使整个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成。

过去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主要是对执行没有硬约束、硬程序。

虽然集团化物流管理系统具有健全的管理功能和严格的授权机制,但如果企业自身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架构和明确的职能分工,软件系统的管理功能和控制功能将无法发挥作用。

为此,集团与物流企业信息化软件开发商的管理顾问一起认真研究了企业将推行的物流管理模式和计算机应用环境,设计出科学的企业内部财务组织架构,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硬授权,用程序来固化各部门的职能,构筑有条不紊、疏而不漏的物流管理体系,为科学的物流管理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充分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以大连市高新园区为例,该区与ibm合作,在未来3年内将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公共平台,用来服务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基于互联网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真正实现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共享。

平台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若干家物流企业或者分公司连接在一起,远程进行业内信息发布和业务数据传输。

系统将各地用户的订单汇总起来,由信息平台根据物流资源统一调控,通过规模物流,做到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信息以及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对于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而言,通过会员注册即可加入物流信息平台,低成本的开展网上业务,共享物流业内信息,拓宽业务范围。

参考文献:。

[1]晏家骐彭革: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催化剂[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1)。

[2]黄曼慧:物流信息化――提升物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5,(25)。

[3]戴定一:回顾与展望物流信息化[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24)。

[4]长岭:我国物流信息化存在五大瓶颈[j].中国水运,2003,(10)。

[5]戴定一:从rfid应用看我国物流信息化新策略[j].金卡工程,2006,(06)。

[6]张杰:物流信息化:星火何时燎原[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05)。

企业信息化建设口号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随着2017年的到来,中国企业都面领着转型的要求,从原来的制造转型为创造,从知识驱动转型为智慧驱动。总的来说信息化建设对于集团型的企业来说已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没有强大的信息平台作为支撑,企业就无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满足客户挑剔的要求。那么信息化战略布局又成为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关键,没有整体的战略布局,信息化建设终将会成为一盘散沙,难以形成有价值的信息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企业来讲,信息化建设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可寻,每个企业仍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自主研发也好,采用外部软件采购也好,都只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一种途径,其核心关键还是人。领导层、管理层、作业层大家携手共同努力,才能把信息化建设这项艰巨的任务做好。

企业信息化论文

在经济飞快发展的当下,我国各行各业的架构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第三服务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极其关键的地位。

被公认为第三利润来源的物流行业,作为服务业的核心构成部分,我国的物流已全面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增速和增幅都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

在物流产业发展势头正猛的大环境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已成为当下最热的焦点议题。

什么是物流信息化?其实就是指物流企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信息进行收集、分门别类、运输、传送、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全程的处理环节,用来有效管控货物的流动过程,从而减少成本投放、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

物流信息化包括更深层次的意义,大致可分为5个方面:第一,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为依托;第二,以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第三,物流信息化辐射物流活动的所有方面;第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物流互联网信息化的终极目标;第五,物流信息化可被视作一个发展过程。

电脑互联网网络环境下的物流企业电子信息应用,对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效率具有巨大的作用,近些年大量物流企业不断建立满足自身需求的互联网系统,完成对物流业务全过程的实时管理、导航定位监控、物联网产品定位等。

在这些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中,大致可归纳以下几点。

2.1打造企业宏观环境。

指的是在物流企业内部的网络电子信息化建设的洞察期进行详实规划;国家建立和完善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章程条例;形成物流信息一体化的关键技术分析;提升企业内部对电脑技术的'使用能力等。

主要指是借助于电脑网络,搭建物流企业获取数据且对数据进行精密解析的网络信息平台,重点包含有3个核心内容。

第一,对外部实施物流产品管理的业务,获得订单,利用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实时调用和安排物流车辆。

第二,面向外围的企业网站。

这部分内容主要根据详实的物流企业需求,创设一个门户网站,有助于客户确定单子、查找物流到哪了等功能。

第三,面向企业内部的重要功能。

这部分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财会核算、库存和运输等业务管理。

2.3信息安全系统建设。

物流企业依托信息化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推动企业管理逐渐走向一个封闭和开发不相伯仲的行为。

为彻底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需要建立一个安全系统用于防御。

安全系统包括互联网安全、信息安全。

其中使用安全方面可通过设置多个用户权限来完成,集中统一管理用户的全部信息和操作权限并给其他应用系统提供授权服务。

这时操作人员就能运用账户和密码来进入系统并开始操作。

互联网安全可以通过防火墙解决,可以在新建系统时,保障系统在运行出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信息安全可以借助重新连接来完成,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线路不流畅或切断,则可以在顺利解决安全问题后再次连接,这样一来用户对信息的安全访问完全不受任何影响。

3.1企业全体总动员。

企业信息化建议

电线电缆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个性,即使是同规模,甚至产品类别相同,其管理模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电线电缆企业实施信息化应该进行专业定制,否则,运行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需求。虽然一些品牌erp系统含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可以对企业进行流程再造,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流程不是那么轻易能改变的,尤其是中小企业,大多不能接受现有erp的管理模式和流程的运行效率,感觉繁杂。

鉴于我国国情和现状,erp实施的效果不甚理想,不少已实施erp的企业离当初对它的期望相差甚远,大多还是财务+进销存,至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等重要模块能成功运行的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线电缆企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任何通用的erp系统都不适用,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定制开发,不是勉强凑合。

2、企业缺少关键人物。理想的关键人物应该是精通产品结构和制造工艺流程;(专业性)熟悉本企业管理,能够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提出明确的管理需求和目标,有较强的管理威信和组织能力,并深得一把手信任和支持;具有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知识。许多企业的'信息主管存在知识结构缺陷,人力资源配置也不到位。

3、对erp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不能提出明确的需求,认为上了erp可以轻松解决企业所有信息资源问题,没想到并不能遂心所愿,效果不理想。

4、企业的管理基础差,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合理,不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执行效果差。

erp在我国已实施推广多年,成功率很低,在与同行交流的时候,听到不少抱怨和后悔。erp投资大,实施周期长,行业适用性差,项目复杂,加上企业缺乏知识全面的信息主管,还有老板理念、员工素质、企业文化和管理基础等因素制约,使许多企业对erp望而却步,担心欲速不达,劳民伤财。

然而,信息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小企业信息化不能急于求成,但也不能观望等待,(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效率非常低)建议先根据企业的一些关键和重要流程存在的问题,开发独立模块在公司局域网共享运行,例如生产管理,仓库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等,这些模块可独立开发,也可集成开发,这样有以下好处:

1、需求明确,能够解决企业信息化急于解决的问题;

2、开发周期短,见效快,完全按照需求现场定制,边运行边修改,直到满意。

3、开发费用低;

4、系统简单,各种数据流清晰,操作者只要熟悉业务并会打字就可很快上手;

5、各种数据存于通用的数据库表,便于以后集成共享,可有效避免信息孤岛问题;

以上过程大约需要3-5年时间。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但由于其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已不能适应日益复杂、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简化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和中间管理人员,从而建立起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形式信息沟通畅通、及时,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涉及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有效地、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费用。主要表现在: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外部信息如市场信息、产品销售渠道信息、相关竞争信息等方面的成本降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可以使企业降低新产品的设计、生产成本和对现有产品进行修改或增加新性能的成本;库存管理信息化使企业减少了库存量,降低了管理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

在把握市场和消费者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的能力,使企业能迅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有针对地进行研究与开发话动,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质量更好、品种更多、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信息技术能极大提高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思想的能力。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柔性制造系统、敏捷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柔性、敏捷性和适应性。此外,集成制造技术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的扩散和渗透,使企业具备大规模定制的制造能力,其结果可使企业“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和服务。

推进企业信息化是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和各项管理工作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引进的不仅是信息技术,而更多的是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把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进行管理创新。以此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完备的信息是经营决策的基础。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使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掌握更加完备、及时和准确。另外,各种决策工具如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理性、科学性及快速反应,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员素质的竞争,人员素质在企业竞争优势中极为重要。企业信息化,可以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使企业领导至全体员工知识水平、信息意识与信息利用能力提高,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及企业文化的环境。不管是高层领导、技术人员还是业务人员都将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断学习,学习信息技术,学习新的管理理论,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新知识的应用。

“业务流程优化”,即对业务流程这个动态过程的创新与优化,是指从根本上对原来的管理业务流程做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把垂直的直线职能型管理业务流程结构转变成平等的流程网络型结构。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的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于管理的破碎性流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进行流程优化,企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应遵循以下原则:重视流程最优,不重部门职能的原则;整体最优原则;顾客满意原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协调矛盾原则。

企业经营情况的不同决定了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的具体方案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企业流程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

(1)识别流程,即改变思维习惯,树立企业运作的流程观,把各种各样的流程识别出来。识别流程可以通过流程图来实现,通过流程图可以直观反映各个流程中各项活动的关系。

(2)确定关键流程,在企业众多的流程中,应该对哪些流程进行优化是需要选择的。根据经验,依据以下三条原则比较容易确定关键流程:问题严重、机能失调的;举足轻重,影响巨大的;切实可行的。

(3)重新设计流程,识别出关键流程后,就进入了流程优化的重要阶段,对现行流程进行重新设计获得一个全新的流程,这是流程优化过程中最困难和最富挑战性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识别关键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要素即流程的“瓶颈”,是对流程运作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4)实施和运行新流程,即企业在确定实施方案后,应先在小范围内试验,发现问题,随时调整。经过审慎的试验之后,新的业务流程才可以投入实际运行中。

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将产生全方位的变化。流程优化虽然只是从业务流程着手进行改革创新,但它的影响却超过流程本身,进而涉及组织结构变化、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的提高等方面。

(1)工作执行单位由职能部门转向过程团队。传统组织的业务流程是建立在以职能部门为特征的科层化组织形式上的,各部门之间缺少交流,使工作效率低下。实行业务流程优化,可以组成过程团队,由于人员在同一团队中,有利于交流和反馈,容易及时协调,团队精神得以发挥。

(2)工作从单一转向多面化。团队成员的工作不再是传统组织中人为细化的单一工作,而是面向整个流程的工作。他们要对流程的结果负责,成员的工作深度、广度和集成度都得到了提高。

(3)人员角色由受控转为授权。授权是管理这部分权力的下放,团队需要有足够的权力去决定流程如何实现,资源如何分配,时间如何安排,实行内部自主。

(4)绩效评价关注点由活动转向结果。传统评价看工作量以及员工在组织中的地位,业务流程优化后则关注工作成果,看员工对企业所作贡献。

(5)升级标准从工作表现转向工作能力。优化工程重视员工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学习、适应的能力,不只注重当前表现。

(6)领导角色由监督者转为指导者和支持者。领导者放弃严密控制,让团队自主、自觉完成任务,领导需要起关键性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7)组织结构从等级制转为扁平化。由于管理从控制监督转向指导支持,等级制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扁平化就自然成为优化的结果。

(8)员工价值观由自保转向自强。员工不是被动完成指令,而是有强烈责任心和主动性,出色的完成任务。

企业信息化论文

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部条件已经具备,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各基层单位已经建立了互联网,实现了生产数据的网上提交。视频技术及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造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信息化管理正在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信息化管理不等于信息技术,就信息化管理而言,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约束,我们缺少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缺乏对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我国企业正在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运作方式正在面临现代信息技术、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冲击,而管理信息化,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目前最为紧迫和现实的选择,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中国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覆盖了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处理,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决策科学化/数据化。

在提倡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我们不能片面地把信息化等同于信息技术,有了设备和网络,开发一个系统不等于企业实现了信息化,更不等于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经常会出现信息系统技术建好了,但数据不准确,不及时,没有与业务流程集成在一起,没有实现管理与信息的结合,没有多少人使用,对企业效益贡献不显著等。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其实也是一场革命,是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统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生存环境的根本变化,使企业不得不对信息资源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石油企业主辅业分以后,企业必须在成本管理、过程控制、技术改造等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条可行且必须经过的途径。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是解决企业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1、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财务帐目不实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下级对上级透明化的系统,企业无论在任何地方,哪怕是在国外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和开支,不进入信息系统就无法实现,而一进入系统就被上一级的财务部门所跟踪。分支机构根据程序形成的报表,在总部同步生成。这样,在做帐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不可能做手脚。数据一旦被录入就不得更改,更改便会留下记录。通过电子商务系统采购人员甚至不能接触采购票据和资金,而由财务监控和执行。这样使企业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的变化,都通过财务如实、准确、适实地体现出来,从而提高资金的透明度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2、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采购部门的“暗箱操作”问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难控制,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尤其是在采购环节,由于信息不对称,最终的价格确定掌握在商户和采购员的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制度。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一是采购信息在局域网上公开,一目了然;二是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将采购与定价分离,合同草签与审签分离,进货与验收仓储分离。三是设立独立的核价环节。这一切都是依托计算机软件,在不同的部门,防止了“暗箱操作”。

3、企业信息化管理还可以有效解决生产经营过程的“跑冒滴漏”问题,尤其是在我们国有大型企业,跑冒滴漏问题不少,防不胜防。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全过程的监控系统,对企业所有环节,所有部门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监控,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核算。每一项科目的开支和预算进行比较,及时提出警示和禁止的信息。有效防止了生产经营过程的“跑冒滴漏”。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传统的人事管理信息数据保存的比较零散,帐目繁多,每提供一个数据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而数据的统计更是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通过建立网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可以方面而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每一种数据,而且便于大量的统计工作和人力资源规划。

2、以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带动其他部门的信息化管理。过去的人力资源信息处在“离线”状态,各基层单位之间存在信息孤立现象,通过建立功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条件有限制地公开各个部门所需要的人事信息,方便他们提取数据,这样既简化了工作程序,又加强了人事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工作联系。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使人事管理工作进一步透明化、公开化、科学化。通过信息权限的设置和分级管理,上级单位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下级单位的人员状况、员工待遇、薪酬、奖金及考核等方面的人事信息,促进人事信息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方便上级部门的宏观调控,并以此来核实财务、生产等部门的财务属实情况,便于上级部门更好的贯彻落实各项政策。

4、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

企业领导可以用收取资料、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节省下来的时间考虑企业管理更深层次的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人员现状、构成及人员动态,了解员工的收入水平,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培训等方面做出准确而快速的决策反映,从而真正的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涵理解不够、认识不足,有的理解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就是计算机代替人;有的只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的缺乏系统化和全面性思考而导致了对企业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出现了信息技术滥用、信息资源浪费等现象。

(二)员工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对信息系统的响应不够积极。比如我们企业最新推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很多相关人员只把它当作网上发工资的一种工具,而不注重对信息资源的维护和完善,更不注重对这个系统中主要功能的探讨和思考,在工作中不主动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这种信息资源的闲置或未被充分利用在企业其他部门同样普遍存在。 (三)由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刚刚起步,对于网上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何有效的防止信息资源的丢失,防止信息资源被任意改动,如何通过层层授权,使信息资源保持一定范围内的公开性和保密性以及加强网络安全、防止恶意病毒的攻击等方面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支持。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滞后,甚至空白,信息化的环境建设还不能适应需要。比如说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关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评估体系等,还是一片空白。这些因素都客观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一)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和倡导工作。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流程,投资大,非常复杂,如果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作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工作重点,很难得到企业上下的支持与参与,很难取得成功。因此必须从企业的宗旨、发展目标和竞争态势出发,决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对每个部门的信息化系统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员工深刻了解和熟练掌握本系统的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要以全局和系统的眼光审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把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甚至核心能力之一,从而营造企业信息化管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计划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信息系统整体规划协助系统管理层明晰信息系统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价值所在,同时为企业有效计划和实施信息系统提供整体纲领和指导。要从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组织架构,理解和分析企业业务需求出发,建立企业信息理论构架。

(三)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该机构由专门的信息网络技术人员组成,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问题,并定期收集企业信息资源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针对生产和管理实践加以改进,使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加合理有效,从而不断优化和提高信息系统,使信息化管理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素质、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和能力出发,以人的信息为管理经营服务的管理理念为信息化奠定基础。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信息人员深刻理解业务,业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这样,各个部门的决策就会更加科学化。

(五)坚持以经济效益为原则。效益是信息化管理的内因和动力。有效益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进入良性发展,才能得到业务人员的支持和拥护。效益不仅是评价信息化管理工作以往和今后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也是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持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就像企业中的一根链条,企业中的各个部门都是这个数据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引导企业向高效率、柔性和自动化、高敏捷性、现代化方向发展。而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软件产品、硬件设备、网络设施、系统集成、管理咨询、应用实施等方面,它本身也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阶段性目标,没有终极目标。因此,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价值

为了大家好理解,这里用一种临时性的办法,把企业信息化分成五个境界。这五个境界,既是认识的不同境界,也是企业在不同层次上操作所求的不同效果。让我们看看站在企业不同“楼层”上,看到的信息化景观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境界: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通过信息化,促进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这是站在最底下的一楼看企业信息化可以期望的东西。

规模经济,是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是典型的工业经济。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同一产品的产量实现单位成本的下降。

用信息化去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所需前提条件最容易得到满足。它的前提假设是,一不改变技术性质,二不涉及任何管理改变。与企业传统做法相比,从技术到管理差别最小,进入信息化的门槛最低。

坦率地说,信息技术,不是干这个用的。它的所长不在这里。当然,不等于说,信息技术不能促进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我在农村还见过,有的农民不拿冰箱冻食品,而改当鞋柜用。冰箱里当然可以放鞋,只是它的所长不是当鞋柜就是了。所谓“不改变技术性质”,就是指拿信息技术当工业技术使用,不用其所长,用其所短。举例来说,拿电脑当打字机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它就相当于拿冰箱当鞋柜。

在规模经济型企业中,由于电脑网络在主要业务中派不上用场,一般都是在非主要业务部门使用。

我们并不一概地鼓励所有企业搞信息化。相对来说,什么样的企业可以稍缓一些搞信息化?我们认为,以规模经济效益为主的企业,主要适合通过工业生产方式来发展。你想,你的企业只生产一个不变的品种,市场大得不得了而且从来不变,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用户拉货的车好几公里排队等货,工厂开足马力,天天加班还完不成任务,我建议你,不信息化也罢。

实际上,如果是追求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可信息化,也可不信息化。如果你发现,你的企业,用户需求不只一个品种了,每个产品的订货批量开始变小,竞争者的产品性价比超过你,那我恭喜你,你有了上信息化第二台阶的动力了。

第二个境界:追求范围经济效益和差异经济效益。

通过信息化,促进企业范围经济和差异经济的效益,这是站在二楼看企业信息化可以期望的东西。

范围经济的特点是小批量多品种,范围经济通过联合生产管理,增加产品种类而实现单位成本的下降。例如:根据调查,深圳市建筑、机械和纺织等传统企业中多数企业采用cad/cam技术后,高度重复性工业的效率提高了15倍,标准化作业的效率提高5倍,通用典型化工作的效率提高了2倍,专用和开发性设计分析的效率提高1倍以上。另据james的研究,信息技术对建筑咨询企业单位劳动成本减少的贡献率在5%―25%之间。

差异经济通过同一产品的同一品种内部差异性的.增加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或者通过多品种、高产量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例如:5月,南海市政府投入350万元成立西樵纺织工艺制版服务公司,引进韩国设计的电脑工作站制版系统,使新面料从开发研制到生产成品的周期缩短为5天。营业半年,开发出新品种多个,其中转让成功400多个品种。

企业信息化的第二个境界,最低限度的前提假设是,一改变技术性质,二不涉及任何管理改变。

这个境界的局限在于,技术变了,管理还是老样子。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技术与管理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这时候,企业信息化就需要再上台阶,进入第三个境界了。

第三个境界:加强基础管理。

企业信息化前两个境界的共同特点,是定位在技术应用,共同的局限是不触及管理改革。第三个境界,是信息技术与传统管理的结合。

加强基础管理所指的“管理”,在这里特指科学管理,也就是工业化管理。以别于第四个境界的信息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第三个境界,基本前提假设是,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二加强科学管理。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包括了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在核心业务部门的应用、产品信息和技术含量的增加等方方面面,是广义的应用。加强科学管理,是指在原有科学管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狠抓落实。它服从、服务于企业做大做强的要求,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的效益,主要定位于管理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信息化加强企业基础管理的含义。

首先,科学管理(工业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的理论区分标准。这种区分可以写成一本书,我个人有个高度概括的标准,就是以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为横竖坐标,看管理的微分切线斜率。凡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变动曲线呈边际成本递增的,为科学管理;凡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变动曲线呈边际成本递减的,为信息化管理。

第二,科学管理(工业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区分标准。这种区分同样可以写成一大本操作手册,但我注意到一个关键变量,虽非充分条件,但属于必要条件。这就是看企业职能与流程的关系类型。如果企业改革以职能转变为核心,强化专业职能,一定属于工业化管理;如果企业改革以流程转变为核心,在强化职能基础上强化职能联接,(典型的是海尔经验),一定属于信息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加强基础管理,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作为管理的新手段,强化科学管理的实施,但不改变科学管理的性质。属于用先进生产力加强和完善传统生产关系这个范围。这是一种浅层次的管理信息化。但鉴于我国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尚且不牢,加之企业上下游信息化环境不佳,因此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以加强企业内部基础管理为基础,进行管理信息化改造,是符合国情的选择。

以流程重组为特点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第四个境界。它是企业的再造,是企业管理方式向扁平化方向进行的彻底变革,是对企业传统管理体系直至产权体系的伤筋动骨式的彻底改造。

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服这副“猛药”。这副“猛药”一旦吃不好,不仅治不了病,还会吃死人,把企业搞垮。所以,一定要认真对照自己是否符合“吃药”的条件。

企业信息化第四个境界假设的前提,一是信息技术变革,二是管理体制包括整个企业体制的信息化改革。它的特点是,不仅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而且管理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所谓“根本上的改变”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管理时,信息技术只是工具性的,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还是局部的、战术性的。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信息化管理时,信息技术不光是工具,而且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体现,因此不再是工具性的,而变为实质性的了;管理的变化,体现在体制上,而非仅限在应用上,产生了由“用”向“体”的质变。

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实行信息化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这个效益不是仅仅体现在效率上,而是体现在效能上,即体现在效率。

与成本之比的变化率的趋向上。

第五个境界:完成从做大做强,到做活的转变。

企业信息化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企业信息化带来的最高价值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做活。

做活,是广大企业根本利益所在。我们平常说,做百年老店,是做活,指的是企业的生命力强。做大做强后仍可能做死,ibm和通用长盛不衰,不是因为它们大和强,而是因为它们拥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仅2-3年,企业信息化对中国企业,不是补在胳膊上,腿上,而是补在命根上。

做活,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流程再造只是手段,通过数字神经,恢复系统活力才是目的。企业信息化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就是提高企业生命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