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发展调查报告范文(19篇)

时间:2023-12-01 14:40:32 作者:书香墨

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收集并整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调查报告范文,大家能够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和报告撰写技巧。

新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县地处陕南,境内山大、沟深、坡陡,人稠民贫,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面对这样的现实,——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建设新农村的思路和举措。

因地制宜,规划先行。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考虑各方面情况,尤其要切实搞好规划工作。因地制宜、规划先行,是——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县委、县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注重超前性,规划力争一步到位,建设可以分步实施;注重全面性,把农民利益与市民利益、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城镇建设与农村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注重科学性,做到水、电、路“三配套”,功能、绿化、造型“三统一”,生态、景观、风格“三协调”;注重严肃性,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经过反复讨论,——县制定出台了《——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并编制了各村建设规划。同时强调,规划的实施要坚持量力而行,政府不搞大包大揽,更不搞一刀切。比如,在村庄建设上,推出以整洁美化型为主、以拆旧建新型和异地新建型为辅的三种模式,供各村各户选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

抓点示范,以点带面。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县认真进行了试点工作。以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为依托,兼顾城镇、川道、山区、边贸等不同类型,在全县确定了1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研究制定试点村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同时,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大力推进试点村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民居建设。

培育产业,夯实基础。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而发展生产离不开产业支撑。——县从自身的资源条件出发,明确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着力发展茶叶产业,采取抓建园、抓加工、抓认证、抓协会、抓茶文化挖掘等措施,扩张茶叶基地规模,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争取市场竞争主动权。按照“大产品集中做大、小产品分头做强做精”的思路,积极发展蚕桑、畜牧、中药材、劳务输出等优势产业,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突出重点,打破瓶颈。交通通讯、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县紧紧抓住包茂高速公路建设和——省实施通村水泥路建设的机遇,三管齐下推进公路建设:一是按照“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思路,采取措施调动群众参与公路建设的积极性;二是通过“财政出一点、社会帮一点、群众拿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公路建设的资金;三是根据建、养、运一体化的要求,制定《村级公路养护办法》,建立村级公路管理站,保证公路建成之后能够发挥作用。同时,狠抓通电、通信、供水以及学校和卫生院(室)建设,着力解决农民用电难、通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和部门包村责任制,对重点工作实行季度考核和半年通报,对县直机关工作实行年初承诺、半年督查初评和年终述职评议,对乡镇干部实行民主测评打分、末位淘汰;在县级领导干部中开展帮助乡镇引进一个税源项目,办一件水、电、路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实事,争取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联系帮扶一个村,帮助一部分农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五个一”活动;在乡镇中推行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发现、办法在一线产生、矛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的“六个一”做法。通过这些措施,使全县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和不懈努力,昔日封闭落后的穷山区正焕发出生机、改变着面貌。——县相继启动了75个扶贫重点村建设,占全县行政村数的1/3;推动近10万农民脱贫致富,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80%以上。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茶业、蚕桑、畜牧三大农业主导产业框架已经成形。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互联网。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多种形式的农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全面展开。全县100%的乡镇、85%的村建起了卫生院(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疾病防控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推广清洁能源,实施“五改三建”(改厕、改圈、改灶、改厨、改院坝,建家、建园、建沼气池),改善了人居环境。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促进了文明乡风建设。

经验与启示。

——县的实践探索,为经济落后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提供了一些启示。

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路径。在思想认识上,应突出“三性”:一是突出全面性。既要重视经济发展,也要重视社会发展;既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也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既要重视完成近期任务,也要重视制定长远规划。二是突出阶段性。经济落后地区基础差、起点低,建设新农村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就需要在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提出阶段性目标,拿出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三是突出差异性。经济落后地区也有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突出差异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模经济产业化,从根本上构筑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投入与激励机制。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内容多,特别是贫困山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投入不足、难度很大。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的投入机制,使同类项目形成规模、异类项目形成互补,有效防止项目“打架”、重复投资的现象,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综合效应,逐步建立县、乡、村共同投入,有关单位支持投入,社会各界赞助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政府、乡村、农民以及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注重提升农民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依托农村各类学校、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等,大力加强对农民的适用技术、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努力让每户农民都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通过政策扶持和教育引导,将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培养成发展农村经济、实施科技兴农的领军人物,培养成建设新农村的骨干力量。

加强基层组织和民主法治建设。经济落后地区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基层组织建设密切相关。应将那些发展经济的能手、群众致富的帮手、处理问题的高手、善于竞争的强手推选到村党组织、村委会主要领导的位置上,改变基层班子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偏少的现状。同时,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逐步健全和完善用制度管人管事、科学管理村组事务的体制机制,实行村务公开,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真正做到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大事必须坚持群众说了算,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稳定的群众基础。

新农村发展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序言。

调查意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顶梁柱。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社会主义,了解新中国的各种政策,是大学生完善自己、回馈祖国、回馈社会的前提。

调查目的:了解建党九十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展的代表“新农村”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人们的思想的变化,并了解中国农村的发展及可持续化。

主要内容:一.整体了解国家的新农村政策。二.新农村的整体风貌。三.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四.人们思想的变换。五.新农村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六.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调查方式:走访交流。

调查地点: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温泉新农村。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前该村仅靠农业生产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所有农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开始改变,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使家庭收入提高;其次,该村实施经济转型,利用当地的温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由此出现了“通渭温泉度假村”。这一系列都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物质生活:如今走在新农村的道路上,谁也不会想到前的这里,是被泥泞充斥着的土地,人们时拖着一身疲惫行走在小道上。如今,轻便自行车、摩托车,是每家必备的出行工具,甚者,有那么几天自己买了小轿车。过去,人们住在昏暗的土房子里,如今,一个有特色的钢筋水泥砖房的四合院出现在人们眼前,屋顶上安放着太阳能。走进屋里,很多都是平板电视,dvd、洗衣机、电冰箱等电气设备几乎在每一家都能够看到,手机,几乎人手一部。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三)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天燃气、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四)文化思想教育:此次调查,其中一个十分显眼的东西就是“农家书屋”。在社会新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是一个重点,如今的该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宗教迷信活动大为减少,农家书屋的出现,反映了新时代的农民在精神上的追求,他们对建党九十周年送上自己淳朴的祝福,并一再强调党的好政策让他们生活的如此安逸。

(五)生活保障:近几年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农民们在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还有,该村自初紧随国家步伐,实行养老保险制度,这是继农村医疗保险后国家对于农村发展的又一项政策,该政策让农村人生活的更加安逸、舒适、放心。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对于新农村中家庭稍有困难者,当地民政部门落实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

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体会小康社会新生活,感受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以来的成就,我们于8月13日,和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海南大学的几位学子奔赴我市最具典型的新农村代表——通渭温泉新农村深入调查,了解农民的生活面貌、精神面貌。

本次调查中,我们首先以走访的形式对群众家庭进行访问参观,之后我们和新农村主要负责人进行交流,并对新农村假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之后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负责人还对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对新农村建设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报告。

一、建设新农村的意义。

“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息息相关。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中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有利于推动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

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农村建设与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面貌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有效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符合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村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在今后一段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了农村发展新的内涵,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新要求,有利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解决过去农村部门力量分散、资源浪费的现象;体现了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科学内涵,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是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探索,是综合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

1.3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到新的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

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农民的问题得不到实质性解决,那么使今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处于不利地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所以从长远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在眉睫。

1.4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城市经济稳定增长的有力保障。

农村是城市的基础,在我国,以前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现在在逐渐转型成为工业大国,而在此过程中,不能完全摒弃农业,因为那是人民生存之本,而城市的发展也与农村息息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现在所需要的,只有农村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城市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新农村的建设也就成为了城市经济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点了。

我国农民众多,解决农民的衣、食、住、行,那就是解决了中国比三分之二还多的人口的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那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想和地解决这些问题,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结合榜罗镇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温泉城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已挂牌经营的温泉“农家乐”建设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温泉新农村建设。

通渭如今欠发达的县情是从全国的大态势来看,已进入了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而通渭的城市和工业发展知识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无力反哺和支持农业,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农民仍然是弱势群体,领导班子通过通渭欠发达的县情,认识到了建设新农村的特殊性,因此,对于温泉新农村的建设,既未抱残守缺,无所作为,也不急功近利,盲目攀比,更不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他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来着力构建新农村制定了三条主要路线:

一、走“四条路子”,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二、实施“三清五改两普及”工程,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即清淤泥、清垃圾、清路障,改水、改道、改宅、改侧、改圈,普及沼气池和太阳能、太阳灶为主的“三清五改两普及”工程。

搞好“一会一带一联一创新”,实现管理民主。“一会”即成立“两委班子领导下的村民理事会,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集中民智,办好农民自己的事情。“一带”即政府扶植能人,让能人带领群众致富。“一联”即农村小组内3-10户家庭为一联,解决劳务输出后留守劳动力短缺问题。“一创”即鼓励和支持返乡能人进行二次创业,领办产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加快劳动力就地转移,活跃城乡经济。

其次,在乡村新风和文明建设中,温泉新农村以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为目标,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医疗卫生、民主法制“三进村”活动和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和评选活动,不断提高村民道德水平。以来,温泉新农村全面开工建设,1个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已经投入正常运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全部完成入户。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示范基地、示范性婚育学校、村级人口文化大院等,如今已打造出了“点、线、面”为一体的宣传教育平台;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筹资了18万元为18户新农村二女户家庭实施奖励。

在村容整洁中,以整村推进、农村沼气等建设项目为载体,大力实施“三清五改两普及”工程。如今该村所有用户都已成为沼气使用户。另外,加大了对于该村贫困家庭住房的保障力度,让其也能随新农村发展的步伐稳步前进。

在基层组织民主管理中,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设立了一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人民广场,在全村实行民主选举,选出了人民满意的村书记。

在此基础上,该村以市场为导向,开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加大该村剩余劳动力的输转力度,使其向北京、天津等地输转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以整村推进为主要模式,进一步加强了梯田建设,集雨节灌、人饮工程建设、村级办公场所建设、贫困户改造等扶贫项目开发工作,为农民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和改变农村原先面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重要的一点是依靠当地资源,开发旅游业,让农民在经济转型的潮流中紧跟时代步伐,实现真正的富裕。

三、温泉新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一些成就。

3.1村容村貌彻底变化。

通过“三清五改两普及”工程,完全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逐步健全,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3.2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

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教导广大农民,及时纠正他们的思想,宣传党,使农民思想有了新的转变。

3.3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

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施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改变。

3.4人们的思想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过去,该村人相信着自己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所谓的“命”,如今,他们也加入经济转型的行列,大力发展旅游业及农副产品的买卖。另外,人们表示,对于党的认识一步步深化,他们对中国共产党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在这建党就是周年之际送上自己忠心的祝福。思想的解放让人们生活的安逸轻松,闲暇时分,大家聚在一起扭扭秧歌,健健身。

3.5人们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村容村貌的改变反映了人们追求高层次的生活,反映了环保意识的改变。

四、温泉新农村在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4.1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就此次的调查对象而言,村中尽管有温泉度假村,但开发的收入多数归政府所有,因而致使农村人没有一处真生意义上的集体经济。农民自己的增收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缺少统一的指导,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农民收入低,增收慢。近年来,虽然农民收入逐年增高,但对作为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农村来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民经济收入的渠道有限,农民增收速度仍然很慢。

4.2长效机制难建立。

村庄整治建设层面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公共设施如何管理维护、村容村貌如何保持等问题,也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来管理。虽然我县在实践中摸索建立了一些机制,但还是初步的,不够完善,还必须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深入推进的长效机制。

4.3耕地及环境问题。

4.4.饮水问题。

对于处于西部的这样一个小县城来说,干旱几乎是最常见的。我们看了新农村的饮水问题,虽然饮用着自来水,但据调查,自来水经常出现断供情况,所以自家只能引用窖水(天上下雨时落到储水池里的死水),该水未经净化,不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况且,一旦水池里的水用尽,人畜将面临着严峻的吃水问题。

4.5宣传不够。

通渭温泉有自己极为独特的开发优势,虽说如今已大为开发,但从宣传角度来看,此地仍处于信息不畅通的阶段,宣传不利,致使农民的外来收入受到限制。

4.6发展资金问题。

通渭温泉新农村目前正在开发成为温泉度假村,可是资金来源局限,赞助有限,因而长期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4.7教育问题。

高等教育发展不够,人才培养方式欠缺,发展后劲不足。人才是国家的基础,新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教育还是存在缺陷,如,幼儿园发展不充分,小学学生上学得到城里,因为当地孩子太少,所以没有学校。

4.8农村整体素质问题。

农民的思想素质较为低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了全村的75%,还有一大部分文盲、半文盲,新的思想接收慢,新的技术应用推广慢,导致全民创业意识不高,经济落后。

4.9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全村40多名党员中,60岁以上党员占了绝大多数,文化程度普遍低下,65%以是初中、小学、半文盲水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

4.10部分政策落实困难,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有群众反映他们的低保有时发放缓慢,救济物品发放不全。

五、针对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

党的大会报告中明确要求,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对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

坚持项目建设和资本运作一齐抓,着力在扩大投资规模、夯实发展后劲上求突破;坚持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抓,着力在发展旱作农业、壮大优势产业上求突破;坚持农业与工业、服务业互动抓,着力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求突破;坚持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衔接抓,着力在改善基础条件、统筹城乡发展上求突破;坚持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统筹抓,着力在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上求突破;坚持党委各项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抓,着力在优化环境、强化保障上求突破。

2、对于人民备受关注的土地问题:

在土地承包的经济体制框架内,根据群众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做好耕地的保护,在土地征用中,让失地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要严格保护耕地,建立完善的基本农田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档案管理,不断更新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合同,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切实防止以新农村建设为名,占用耕地甚至占用基本农田大拆大建。要节约集约用地。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等建设用地,进行房屋和基础设施改造,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3、饮水问题:

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计划定额供水,要整合现有资源,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要加大开源力度,提高自来水供水保证率,要加大水质检测力度,保证饮水安全,要广泛发动群众,进行节水教育,全面开展抗旱自救。

4、对于教育问题:

要鼓励教育发展,培养人才,奖励大学生,同时帮助解决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上学问题,鼓励大学生回乡发展,改变村内党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促进家乡发展。

5、加大通渭温泉的宣传工作。温泉旅游的开发不仅增加地方影响力,而且将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

6、加大外界的投资工作,全面开展温泉新农村的建设。

另外,十分重要的一个思考是:新农村建设需要从“下乡”模式转向“自主发展”模式。新农村建设应当走以农村为本位、以农民为主体的“自主发展”模式,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外部援助与自主发展、要素引进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只有这样了,新农村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迈向更加繁荣和谐的明天。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通渭县新农村的发展也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对于一个大学生生而言,懂得实践是一种基本的素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

通过这次调查,不仅了解了新农村发展的实质,也更加目睹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硕果累累。行走于新农村美丽的土地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深深地感觉到建党九十周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农村,均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飞跃式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在一步步接近!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为之骄傲、自豪,为我们有这样的领导而骄傲、自豪!这一切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使命的决心与信心。我们是祖国明天的希望,懂得责任,必将远航!

新农村发展社会调查报告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动力。对待“三农”要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倾斜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支农投入。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建立支农投入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对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益性事业的保障能力,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各级政府安排支农预算要切实做到“三个高于”,已确定的各项投入措施要扎扎实实地抓落实,确保财政支农支出逐年稳定增长。当前对新农村试点资金,各级财政应当重点保证,及时足额拨付。要进一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尽力支持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继续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对薄弱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促其加快发展步伐。对各项支农资金的使用,有关部门要跟踪问效,加强审计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提高投资绩效。从长远看,要积极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解决多头投入、使用分散、效能不高、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农民的关系,合理划分投入责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示范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调动农民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农村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4、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要从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选准突破口,扎实稳步推进,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根据基层的反映,建议政府部门注意抓好以下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提升质量标准和管理水平,争取尽快解决群众在“路水电医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二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社会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引导公共服务向农村发展,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近期应下气力解决群众“看病难、就学难、养老难”等社会热点问题。三是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原则,抓紧制定村镇建设规划,使之成为行动的准则、发展的规范,保障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四是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整治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脏乱差”工程。在这方面,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图虚名、不增加群众负担,防止一刀切、强迫命令、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等片面倾向,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监督制度,大力营造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切实搞好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监督制度,保障农民的**权利。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加大普法宣传和综合治理力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增强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要深入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农村风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而在新时期的中国,对农民重视就是对国家重视,因此,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来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我利用寒假,在辽宁省锦州市xx县xx镇文化服务中心做了为期一周(20xx年2月14日——20xx年2月21日)的社会实践调查,在这一周内,通过对辽宁省xx县xx镇村民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访问,了解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基层的实行情况,尤其是对其中的“文化建设”做了深入的调查。此次调查是我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将此次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xx县充分发挥县内各培训基地的作用,采取举办培训班、科技讲座、参观学习、印发资料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农民进行分类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在调查期间,我还有幸参加了锦州市太和电脑为实行锦州市普惠制培训而对村民进行免费的电脑知识普及,参观了计算机程序员考试的现场,看见原本只庄稼地里干活的农民也可以坐在电脑前,熟练的操作电脑,心里涌现出一种喜悦之情。

农村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普遍知识水平有局限,与外界沟通少。xx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城乡一网、垂直管理、走产业化路子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作为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截至目前,有线电视在xx农村已覆盖20个乡镇,其中13个乡镇与县城实现了光纤联网,共架设光缆干线800多公里,电缆干线2600多公里,151个行政村的6万多农户与城里人同享电视文化大餐,可以收看到有34个频道的有线电视节目。县广电局还完善了网络维修维护制度,解决了村民收看电视信号不好的问题。

村民的文化生活不能仅仅满足于电视、电脑。还应该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在实习期间,xx线的文化宫广场举办了道具车模展示会,展示了福特、现代等多款上个世纪流行的“老爷车”,这些车都是由东方明珠公司制造的道具车,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其中有一款房车,里面洗手间、卧室、吧台应有尽有,让看惯了卡车、货车的乡镇居民过足了“眼瘾”。

xx县是辽宁省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因此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活动很多,其中,作为辽宁省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xx天主教堂在经历了百年的洗礼后,仍焕发着新的活力。在调查期间,正巧赶上了天主教的礼拜日,清晨,有一些老年教众来到教堂,静静的等候礼拜的开始。庄严肃穆的教堂,饱受过义和团的焚毁和xx阻击战的炮击,在新时期的xx县仍为xx县的新农村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xx县以“一村一品”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预计全年新建设施农业小区105个,棚室面积203万亩;新建畜牧小区70个,占地面积4450亩,进驻农户555户。在水果生产上,西北部乡镇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和“两梨”,今年新栽植果树近万亩。xx县以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县“三品”生产档次和水平。每个乡、村都有“三品”生产基地,并严格按操作规程去生产,保证了“三品”生产的有序推进。今年新增“三品”认证36个,总量达到62个,面积5.25万亩。总面积达到195.284万亩。养殖业“三品”生产正在有序推进,今年有1/3总量的畜禽按照无公害以上标准组织生产,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申报认证。xx县以水利化、机械化、绿化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完成了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河流整治工程和3座排水站的更新改造工程等。新增水浇地5万亩。

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xx县以“四清四改”为切入点,全面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开展“四清”。对278个村主要街路进行垃圾堆、粪堆、柴草堆、违章建筑的“四清”工作。对28个示范村的所有街路进行了彻底的“四清”。对村屯的道路进行了维修,维修长度100多公里,部分路段修砌了边沟。对主要街路院墙进行了修补,部分院墙进行了粉刷,基本达到了街面干净、道路平整、院墙整齐的标准。逐步进行“四改”。今年新建水厂12处,解决了2.05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村村通油路涉及12个乡镇25个村,总完成油路建设88.52公里。全年新建沼气池1500个,到目前全县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5342个,中型沼气池3个,秸秆气化站1处。

新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陕西省礼泉县位于陕西关中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渭河谷地交汇地带,交通便利,气候适宜,自然环境十分优越,盛产粮、棉、油和苹果,酥梨、蜜桃等。是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和设施农业基地。药王洞乡北庄头村位于礼泉县城东南方,有县城东大门之称,乡政府驻地距县城仅有4公里。312国道全乡通过,交通便利,土地平坦,人杰地灵。全乡有27个行政村,而北庄头恰处于礼泉县城南郊,与县城仅隔一条312国道,在政府的发展规划中,不久的将来将有一条代替现行312国道礼泉段的的大街西兰大街由全村通过,可以说,有着惊人的优势与竞争力。

上图为礼泉县的略图,途中a点及其周围即北庄头村,红星处即为县政府所在地,横穿此图的主公路即为g312国道,即俗称的西兰路,毋庸置疑,北庄头凭借如此的地理优势及交通资源已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不得不承认,北庄头村在党与政府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凭借优势地理与交通条件,围绕当地主要农业产品——果品,集生产,贮藏,包装,宣传,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式产业结构。全村现有近200户人家,1000多人,西邻兴礼路,北接西兰路,并有思源路横贯全村。村里现有耕地300多亩,村民积极响应号召,发挥积极能动性,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意识,如上文所言,围绕果品市场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建立了自己的中小企业园区,突破了单一的生产模式。

现在的北庄头,只有约1/3的家庭纯靠农田收入,原因是这一部分村民家里的耕地距离县城与公路较远,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有待于根据县政府的规划做进一步调整;有约占2/3的家庭现在或者已经脱离土地,或者仍种有少量田地,以家庭作坊形式建起了中小企业,前不久,经陕西省政府及地方政府的考察与支持,北庄头成立了中小企业示范园区;另有少部分村民家庭主要收入依靠外出打工或在本村打工。

北庄头村的发展情况大致如下图。

上图由本人手绘而成,比例尺及种种精确度可能不是十分尽如人意,但其大意没有过大问题。

2、3万元的收入,但也有村民见钱眼开,一下子转让了土地的使用权,不得不说,这其实是一种十分愚蠢的做法,卖地是一种坐吃山空的行为,但不管怎样说,这些地确实在北庄头以及礼泉县的发展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符合当地实际情况需要的,礼泉县南郊地区的发展离开北庄头人去谈纯属瞎扯淡,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礼泉县粮食局也花大价钱在北庄头刚进村口的一段买下一块地皮,把自己的家属区建于此,笔者猜测,北庄头进村的路叫果粮路,这路名的由来十有八九出自此处。

90年代后期,礼泉县由北部山区地段开始,果业蓬勃发展起来,构想中的礼泉县——果品基地,逐渐的浮出水面,慢慢呈现出清晰地轮廓,在北部山区的带动下,全县人民掀起了果品种植的大热潮,北庄头人不甘落后,立即四处考察,引进了当时最优秀的果子品种,但庄头人并未止步于此,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围绕着礼泉县的果品市场,建立起了一条生产,贮藏,包装,销售,运输为一体的一条龙产业模式,在这其中,传统的家庭作坊又一次发光发热,立下了自己的功劳。

礼泉的各种水果除了自己的消费外,有绝大部分是经过秦岭运往西南各省,当地人俗称经营果品生意的商人为果商,这是一群很辛苦的人,他们奔走于全国各地之间,运输着各种货物,期间还有各种斗智斗勇的故事,水果是种时鲜性很强的消费品,一旦保存不当,便会很快的腐烂变质,失去价值,当地人家自己每家平均下来每户不可能有太多,因此,自家的果窖(类似东北地区的蔬菜窖)便够用了,但果窖对果商来说明显是不够用的,这些人跑一趟长途不易,在我们这儿呆的时间少则一月,都是收集起大量果品以后才运走,但当很多人家的收获收集起的时候,保存就是个问题了,北庄头人看准了这个市场,并凭借自己位于国道边的交通优势,建立了我县的果品贮藏冷库,不但用出租冷库赚取大量金钱,而且为果商提供了便利,并使祖国同胞吃上了新鲜的水果,可以说是一箭三雕,直到现在,北庄头仍然是我县最大的果库。

贮藏问题解决后,紧跟着的就是包装与运输的事了。为此,相应的果箱厂,套袋厂,格挡厂,彩印厂,胶带厂应运而生,果商收到的果品将是一箱一箱的最终商品,等到时机成熟,直接运往消费地点,这样,不但利于贮藏和运输,单从农民收入来讲,也为礼泉人民做了不少贡献。众所周知,初级产品与最终的消费产品中存在有时多大几倍的价格差异,最初,由于消息闭塞与观念狭隘,吃了不少亏,北庄头为礼泉人民打开了这一市场,我们只需花少部分钱购买一些包装材料稍加包装,便可以卖好的价钱,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不但成就了北庄头的家家户户,也为里全县人民的收入添砖加瓦,再进一步说,也方便果商的运输与销售,即在生产地直接加工成成品,当然少了不少费用。

7、08年一桶原油的价格狂升到150美元的时候,北庄头不少的发泡网厂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少部分厂子因抗打击能力不足甚至倒闭。但北庄头人生性乐观,积极应对,勇敢挣扎,最终度过了这一难关,毅然决然的经受住了各种考验。除去自己的努力外,国家的经济政策,对农民的扶助与帮助也帮了村里人不少忙。庄头人暖在心里,喜在心头,攥紧拳头,鼓足勇气,信心满满的走进了2010年。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经风雨怎见彩虹,2010年了,纵然前面有千般艰难,万般阻挠,在党与政府的带领下,我们也是风雨无阻,日月兼程。北庄头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农村发展社会调查报告

根据xx年常委会工作安排,今年3-5月,市人大农经委、农经工作室会同研究室和政府有关部门围绕全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调研组召集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劳动局、畜牧办、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先后到长清、平阴、商河等5个县区听取政府部门工作汇报,并通过实地察看、调查问卷、走访交谈等形式,深入6个乡镇、14个村、30余户农户开展调查,广泛了解情况,认真听取意见;部分县(市)区人大根据市的统一安排,实行上下联动,在本区域内开展了调研活动,并提出调查报告。4月中旬,常委会领导和部分驻会委员也专门到章丘市和济阳县进行了调研察看,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现综合调研情况,提出如下报告:

一、工作基本情况。

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在市委的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1、领导高度重视,各方面齐抓共管,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各级都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力营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环境氛围。市和县(市)区相继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研究制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逐级明确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从各自职能出发,深入农村开展调研,针对群众所思所想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工作责任制,狠抓措施落实,积极支持和保障新农村建设。章丘市把推进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书记、市长亲自抓,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文件,按照“十化”阶段性目标,实施“五大建设”,建立完善领导、指导督察和包村工作等保障体系,并确定投资2亿元,选择10个示范村和100个建设村开展样板试点,通过典型引路,实现整体推进。目前看,各县(市)区都在集中力量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政策、研究规划、开展试点,各项建设正在有序展开,推进工作开局良好。

2、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今年,我市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效种养业,蔬菜、畜牧、林果等主导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力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继续实施“6521”工程,采取多措并举,促进了农民增收。历城区依托科技进步,主攻蔬菜、林果、花卉、奶牛“四大优势产业”,济阳县坚持以工促农,实施骨干企业带动,加快食品、纺织、机械、电子、化工产业聚集,商河县立足实际,号召农民突出发展集约规模养殖业,今年一季度,这三个县区农民现金收入大幅度增加,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4.5%、15.0%、15.3%。截止3月末,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31.5亿元,增长1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49亿元,增长25.6%,其中县区财政收入完成16.76亿元,增长34.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15元,增长14.1%。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我市各级政府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略,大幅度增加了对“三农”方面的财政投入,先后围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对“路水电医学”和社会保障等项目,实施倾斜政策,尽力保障资金支持,积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xx年市财政支农投入总额达到6.1亿元,全市村村通“路、水、客车、广播电视”率分别达到95.8%、62.6%、99.3%、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农民参合率达到86%,乡镇敬老院完成阶段建设任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今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方面的投入5.6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5.11%,其中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29亿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资金3.56亿元,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0.75亿元,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4、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新农村建设的治理机制日趋完善。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村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培育典型,推广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积极组织“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等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激发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建设“平安乡村”,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观念,努力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议事,认真落实“四**、两公开”制度,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调查认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推进工作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矛盾和问题。一是有些地方动员教育还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认识上存有偏差,一些条件落后的乡镇、村庄存在等靠要思想和畏难发愁情绪,致使推进工作起步慢、发展不够平衡;二是建设资金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是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的主要问题。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上的项目较多,但县乡政府财力有限,多数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运转困难,因此办事缺钱的难题亟待破解;三是传统农业仍是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生产成本持续攀高,市场风险逐步加大,农民依靠种养业实现增收面临着途径少、空间小,缺乏可靠的保障机制等困难;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调查问卷中,农民认为当前“上学贵、看病难、社会保障差”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五是多数村镇发展缺乏规划,农民住宅布局散乱、建设无序,村容村貌和群众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十分突出等。对这些问题应当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解决步伐。

新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村民时间:2014年8月1日--2014年8月28日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杨家峪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自强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得以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但是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终于明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得以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和贫困补助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农民基本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具体而言,所谓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齐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因风宜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状况及分析: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级别。主要种植玉米、花生、棉花、大豆等农作物,基本上达到了农业的多元化生产。

畜牧养殖情况:畜牧养殖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两村有10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每户养鸡数量在3000~10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明年春天扩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还有很大差距。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较高,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一条河流流经村东,但这并不是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2005年以后从未进行挖掘修整,年久失修。人饮工程方面,目前本村村民还是以自家水井取水饮用为主,尚未进行自来水改造工作,张杏庄村有80%的农户已于2009年改用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100%,现已有部分家庭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逐步安装和调试中。

公共设施建设情况:村委会办公楼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已经在前年完成改造,焕然一新。村党支部杨书记说,原有办公楼虽然破旧,但是专项资金有限,而且村里为了减轻村民负担,没有集资重建,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

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本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常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2010年全村外出打工流动人口四百多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取得的成效:

1、村中设有定点医疗机构,人们的日常就诊很便捷,让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2、村中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减免情况落实的比较令人满意,让家境贫穷得孩子重新留在校园,圆自己的求学梦。

3、村中关于给予农民补助的情况基本得到落实,让农民真正感到正策益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温暖,但仍有少数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相关问题村委会正在跟村民进行协调。

4、农民的收入在一步步的稳定提高。不足之处:

1、村中不经常组织村民进行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能多增加些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2、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太少。除了村委会前有一处可供村民休息的小厂地外就没发现其他的供村民利用的公共场所。

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得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

4、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置或者是在闲置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得发展,农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和更加完善的绿化措施。再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变成邻里交往的热土。一点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团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的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张杏庄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庄,平时人员流动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

3、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

4、因地制宜,作好排水系统规划。

5、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做到产业不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合调整能力。总之,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多的实践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得以加快。

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一班,徐从军。2014年8月28日。

新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094班。

姓名:****。

61。

目录。

调查人:***。

时间:2011年01月20日—25日。

地点:江苏省**镇。

一、调查新农村建设的缘由。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宏伟决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前进。

鉴于对党的号召和对党中央下达文件的深入了解,2011年的寒假期间,我通过实地考察,与**镇当地居民的交流,以及在网上做相关问题的调查,我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看到**镇新农村建设的显著成果,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解决方法,并对现在建设遇到的困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二、调查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项。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年龄段主要在10—60岁之间,每个年龄段的人数控制在五个之内,调查对象的职业很广泛。

3(二)调查内容。

1.农村教育状况。

提高农村新建设,就必须要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因此,教育的力量就不容小觑。所以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与成人教育,这就成了重中之重。此次对于教育状况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其家长,他们大多数人都对当地的教育服务状况满意。政府也不断投入人力和资金等,使得**小学与中学的设备日益完善,师资力量也不断加强。家长也反映:学校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国家的义务教育减轻了相应的负担,国家的减负政策效果也很明显,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些都鼓舞很多家庭重视学生的教育。镇中的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投资教育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只要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到好的学校就读,自己会尽一切努力为孩子争取,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好了才能够在这个社会立足,才能够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同时,对于那些在农闲时多余的劳动力,镇政府也集中在相应的时间段,组织大家自愿学习相应感兴趣的技能,以拓宽眼界,增进家庭收入。村民们都获益匪浅。

2.农村医疗服务状况。

投保的费用当中大多数都由村政府承担,这得益于村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大家对于自己承担的比例还是比较满意的。

3.农村旅游景点状况。

过去,镇里人都不足够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发展镇中历史文化等景点建设,甚至为了扩大耕地面积,而破坏相应的土地。在党的号召,上级的重视下,镇政府着手于镇中的旅游景点的建设。镇政府投入资金修整道路、设置路灯、清理拔剑泉的污水、完善山上的森林覆盖率、组织相关人员对环境的打扫。并且,号召村民根据需要,协助镇政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此,在道路两旁,各种文化店、商品店林立于镇中心,为旅客提供完善的服务。因此,镇的交通路线也得到相应拓展,设备也不断完善。

三、结合资料,我的意见和看法。

(1)对于教育。

1.乡镇政府应该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放在首位,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力以赴地做好农村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和引领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2.可以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3.要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有效统筹城乡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送知识、送技术、送人才下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推进“农科教”结合,统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创新农民培训机制,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供经济信息服。

5(2)对于医疗。

1、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组织和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做好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变乡村医疗卫生设施简陋的状况,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一环。建议:一是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在编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统发,并安排一定资金有计划的购置和更新一些设备,特别是一些应急的抢救使用的设备。二是对村级卫生室进行整合,规范村卫生室功能及乡医的工作职责。三是扩大和延伸村镇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做好农村家园清洁工作。

3、增加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方便参保农民就医。把有能力,医疗服务状况好,设施先进,服务态度好的医疗机构吸收进医疗合作制度中,让参保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4、针对教育和业务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人员、乡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二是要激活用人机制,争取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三是建设好乡村诊所,提高乡医待遇。在新农村建设中把乡村诊所的规范化建设列入议程,配备好基本的诊疗设备,同时改善乡医生活待遇,让乡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三)。

总结。

**的发展定位于生态、文化、科技、景观、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型小城镇,围绕环境保护和景点开发,将**建设成徐州的大花园、大果园、大菜园,并最终成为徐州旅游目的地中的“王牌”。因而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新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好。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积极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

66。

新农村发展社会调查报告

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的发展及稳定。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20xx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20xx年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15.7%,特别是20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

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

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20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1元。

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1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1%;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1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

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

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

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20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特别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xx年上涨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

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

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20万元,实际加工能力达到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

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

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新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一、引言: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一)研究背景:(1)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概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为新农村描画的美好图景。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我在进行问卷调研和走访调查的同时,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并进一步弘扬了“八荣八耻”精神,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一)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现在终于明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二)“新农村”的范畴。

具体而言,所问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却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具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本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常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2009年全村外出打工流动人口四百多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

(三)调查目的与方式。

(1)、调查目的了解村庄公共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了解村镇规划,新农村的新面貌。农民们规划自己心中的新农村。新农村,农村卫生环境干净整洁的建设;其次了解示范村和新村镇建设,村庄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2)、调查内容及方式从调查的广泛性和调查操作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考虑,拟定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工作。

三、调查结论与成因分析。

(一)调查中,对政策满意程度普遍较高。农村家庭认为现在的农村政策越来越优惠,占被调查家庭的97.2%,其中家庭对政策落实情况表示满意,占94.2%。在最希望政府解决的问题进行排序时,62.1%的家庭把“优惠政策继续延续”放在了前三位。

对本村的发展趋势普遍看好。有近九成的家庭对收入表示满意,他们认为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出台,“三农”问题日益被社会重视,农村生活、农民收入正呈蒸蒸向上的趋势。

对农村卫生环境普遍认为较差。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没有垃圾回收点,75%的家庭认为村镇规划没有跟上,农村卫生环境不容乐观。

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外出务工成员的家庭中,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5%以上,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加工业和建筑业。

(二)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广,分享社会发展成果。80%以上的农村居民认为幸福生活不仅是吃得饱、穿得暖,还要看病掏得起钱、上学交得起费、生活无忧无虑,不要再为家庭成员就医、子女受教育和保障最低生活发愁。希望有关部门能想方设法完善,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也能分享社会进步成果。

“十五”期间,政府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132公里农村公路改造硬化任务,基本实现了家家户户通水泥公路,户户之间畅通无阻,但村中部分道路还是不尽如人意。从调查中了解到,农村使用自来水的家庭只占36%,村民对安装自来水的愿望比较强烈。

(三)取得的成效与不足。

(1)成效。

1.1人们的就诊途经很便捷,让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

1.2村中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减免情况落实的比较令人满意,让家境贫穷得孩子重新留在校园,圆自己的求学梦。

1.3村中关于给予农民补助的情况基本得到落实,让农民真正感到正策益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温暖。

1.4农民的收入在一步步的稳定提高。

(2)不足。

2.1村中不经常组织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多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2.2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厂所太少。除了村委会前有一处可共村民休息的小厂地外就没发现其他的供村民利用的公共场所。

2.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得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

2.4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置或者是在闲置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四、工作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得发展,农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再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变成邻里交往的热土。

易旧俗、树新风,新农村要有新风气。调查中不少农民认为农村中还存在一些陈规陋习和不文明现象,希望村委会集中村民们的意见,制定符合实际、治理“坏习气”的《村规民约》。全体村民共同参与,按新村规共同抵制歪风邪气,弘扬社会正气,改变“遇事没人管,谁管遭白眼”的现象。

(一)改善水、电、路,幸福生活头一步。老百姓对于改善农村路、水、电等公共设施的愿望非常强烈,但靠自身集资又难以完成。村民们盼望各级政府能加大村庄公共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搞好村镇规划,新农村要有新面貌。农民们基本上按照城市的样子,规划自己心中的新农村。他们认为,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把农村卫生环境搞上去,干净整洁才是新农村应有的面貌;其次,应做好村镇规划、产业规划和城乡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再次,搞好示范村和新村镇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优惠政策要延续,幸福美景万年长。近几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多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农民在赞成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衷心地希望国家政策能持久永恒,用持续稳定的政策来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二)强化领导,注重配合。建议区政府牵头,由农委、城建局、水务局、卫生局等相关单位联合成立相应机构,结合各地实际,具体组织、协调、帮助各地村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各乡镇也应相应成立新农村建设管理机构,整合各部门力量,加大对村镇建设的扶持力度。其他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在农村公路、水、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资金、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新农村建设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明确目标,确定试点。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硬件标准,并具体细化,同时各乡镇要尽快启动试点村建设,重点投入、重点建设,尽快形成规模,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带动全区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

编制规划,配套政策,协调管理。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结合实情,因地制宜编制村庄建设发展规划。区、乡(镇)两级政府应围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鼓励、引导村民进行新农村建设。

(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只有资金投入,没有或很少有经济回报的工程,而且投入资金的数额较大。一个村要完成“小五化”、污水和用电线修标准化改造,投入少则百万元,多则达千万元。尽管我市对新农村建设扶持的力度较大,但还不足以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各项支出。

有的村为了尽早完成新农村建设,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不惜向银行贷款;有的村两委干部为了追求政绩,项目贪大求洋,不顾农村财力,建造高档次、高品味的亭台楼阁,造成集体资产大规模的亏损。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快建设小康、和谐新农村的步伐,促进村经济全面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新路子。

总之,我国是一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多的实践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步伐。

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在我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虽然是一项年轻的事业,但是,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不可阻挡,有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有千百万农民的踊跃参与和实践,我国农村合作经济事业将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6

页,当前第。

6

1

2

3

4

5

6

新农村发展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方式:访谈、查阅资料、观察。

调查内容:通过对西递镇叶村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切实感受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在经济、文化、社会方面表现出的新气象。把叶村村民自身的深切感受与西递镇政府资料结合起来,科学认识西递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出叶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西递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古村落是世界文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这使西递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西递镇一方面积极开发古村落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在保护古村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图形成旅游带动经济、经济保护资源的良性发展模式。西递镇把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动力。西递叶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

一、西递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叶村是位于西递古村落不远处的一个村落,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农村。叶村依托西递古村落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现在现代商业经济,从而形成与西递古村落遥相呼应的现代新型新农村。叶村从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化发展,一开始就瞄准蚕桑的发展空间惊醒蚕茧生产。因此全村形成“家家有桑田、户户出蚕茧”的局面,共有__多亩桑田,蚕桑收入约占叶村收入的80%左右。__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__年正式实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围绕生产发展,以西递为中心,发展经济,同时发展蚕桑、茶叶和林业,叶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农村基础设施改善,道路四通八达,建成现代化叶村小学,可容纳学生200余人,同时配备电视、电脑等设备。基本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因此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二、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

叶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发挥作用的成功实例。叶村的成就与村镇的建设理念、基础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机制、重视教育、文化建设等具体举措分不开,叶村实现了政策扶持、政府导向、群众参与的有效结合。

1、科学全面的发展思路。叶村是西递镇整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递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大力发展叶村的蚕桑经济。叶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从经济、生活、文化、民主等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切忌盲目发展。确立“以发展蚕桑推动旅游,以旅游带动蚕桑生产,打造黄山一流茧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建立千亩桑园示范基地,把农村新面貌与古村落文化遗产连成一个整体。对叶村的项目建设和文化宣传活动进行整体布局,合理分配,各方面统筹兼顾。结合“奇山、秀水、古建筑、徽文化”的地域特点,按照“统一规划、切忌盲目”的原则,进一步突出叶村“古朴、典雅、秀丽、文明”的特色,切实落实叶村小集镇规划和林业整治规划,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具体要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新农村格局。

2、加大投入,做好基础项目建设。全力抓好叶村商贸区项目、农家乐旅游项目、村级道路建设项目、沼气建设项目、千亩桑田示范建设等项目建设,确保硬件设施齐全。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步伐及新建项目的落实。建设特色农业旅游基地、旅游食品休闲加工基地、农家乐基地、生态养生基地,发展多种多样的林业经济和自然风光。开辟了叶村商贸区,大力解决道路设施或道路路面差等问题,建设道路交通网,加快与西递古民居间的联系。建设酒店、旅馆、娱乐场所,为西递旅游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场所。建设沼气池,各家各户都可以筹资建设,叶村村委给予补助,以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破坏。

3、形成政府村民互助机制。力图形成“政府引导,村级为主,农民自愿,人人参与”的良性机制。政府积极宣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建立鼓励和激励机制。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积极开展以“促经济发展,建和谐叶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规划建设千亩桑园,解除群众扩大蚕桑养殖的顾虑,为群众解决蚕桑的销路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影响下,蚕茧价格下降,村民开始丧失对蚕茧春出卖的信心。叶村村委积极寻求市场,为村民蚕茧的出卖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对村民养蚕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或进行经济援助。叶村村民叶积极地向村委献言献策,结合自身实际提供发展策略。同时利用政府提供的先进设备学习养蚕、种茶技术,科学发展农业。村委定时开展农民培训班,村民可免费学习的咨询。因此形成“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互助发展模式,大大提升了村委的工作效益。

4、加大教育力度。__年10月叶村开始建设叶村小学,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叶村小学项目是新农村示范镇村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暨民生工程建设项目,__年年8月正式完工。叶村小学改扩建后,彻底解决了叶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新项目将学校旧教学楼拆除,建成一幢建筑面积为300余平方米的综合楼,增加厨房一间,改建学校大门与围墙,整个项目完全按徽派建筑风格进行建设,确保了与古民居的和谐统一,拓宽了学校通往公路的道路。在新建的校园里增添了课桌椅、dvd、彩电、电脑等电教设备,建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多功能教室。据陈女士介绍,学校不仅是教育学生的教育基地,还是培训农民的活动场所。平时学生利用先进现代化设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周末或晚上叶村村委组织农民学习农业新技术,借用新设备推广蚕桑、茶叶制作技术。建设图书室,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书香校园”。

5、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叶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工作。及时地把党的方针、政策、决议宣传到村,用电话、广播、报纸、宣传栏、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政策,与村民保持紧密联系。聘请山东省高密市的蚕茧专家到村指导,为村民讲解蚕茧饲养技术,提高村民的专业素质。还经常举办相关培训班或讲座,曾举办过“巾帼生态家园”专题培训班,向村民介绍清洁能源使用、节能环保、环境卫生、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叶村以健康、和谐、文明、向上为目标,在全村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以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村民“讲文明、讲道德”。村委紧抓“四乱”和“三清”工作,切实改善乡村“脏、乱、差”的面貌,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在叶村全村推广使用沼气,加大一池三改的力度,推广生态家园建设,把叶村建设成为具有徽州特色的文明的的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定时开展“乡村文化节”活动,兴“贴时代春联”的时代新风,在村民中营造热情、活泼、时尚的文化氛围。

在三天实习过程中完美参观了“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中国画里乡村”的宏村以及颇具道教文化的齐云山,这都是徽州特色浓厚的文化遗产。古建筑的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徽州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西递镇叶村依托西递古村落的旅游价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指导思想,村委组织和村民齐心协力,叶村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叶村叶从贫穷落后的小村一跃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新农村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重庆市,酉阳县,铜古乡,水坝村。

数的传统习俗外,看不出其它的少数民族特征。显然是已经全部汉化了。这里的居民沿袭祖祖辈辈的种植业,并以此为生。

为使调查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断我首先对两个组的人口年龄组成,劳动力结构以及教育程度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

年龄教育程度0岁~20岁21岁~40岁41岁~60岁60岁以上。

小学71892736。

初中181150。

高中2000。

大学1000。

共计921003536。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通偏低,而且低得叫人痛心。就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成问题。而表中20岁以下的92人中有近20人现在出门打工在外,16岁以上的几乎有90都在其中。而这些童工们的工资最高者每月拿不到1000元去生活费及其它费用,有的连回家的路费也赚不到;而21至40岁的100人中有超过60的人出门打工在外,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他们几乎所有的人都靠出卖苦力赚钱,而且是加班加点地干,省吃俭用地过。而真正能赚到的钱又少得可怜;甚至,有不少40岁以上的农民也赶着外出打工。在农村,外出打工似乎成为一种潮流。而对于这样一群常常被城市所歧视的人来说,外面的世界又是那样的陌生和充满荆棘。但他们为了生活又不得不为之……。农村太穷了,做农民太苦了,所以他们都赶着出去。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2000年3月,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的《上总理书》。他在上书的开头写道:“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你写信。我要对你说的是,现在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书中写道:在农村,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流言”,谎话如“真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能真切的触摸到农村有多穷,农民有多苦。但看到《上总理书》我又不禁浑身一触。在这次调查中我开始重新省视:农村到底有多穷,农民到底有多苦。

在调查中,当问到“你们每年人均收入有多少”时,一位村民让我给他算了一笔帐。现将其列于下表:

项目谷物玉米两头猪农副产品一人外出打工。

收入1500斤1100斤一吃,一卖(600元)200元2500元。

项目化肥种子农药学生各种集资日杂农税。

支出250元100元250元20元200元50元。

而表中的1500斤谷物和1100斤玉米是不能算成人民币的。除去喂猪所需的饲料,剩下的粮食刚刚好够吃。现在来为他们算这笔帐:6002002500=3300元,3300-250-100-250-20-200-50=2430元,按平均每户3.5人算,则人均达不到700元。这与国家统计的“我国农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13.6元提高到了2001年的2366元”大相径庭。这2366元是怎么来的呢?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指出:2001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6860元,农民为2366元,那末这个比例本来应该是3:1,当这个2366元中很大一部分是空头支票,农民的实际收入才1800元,也就是说这个比例可能是5:1甚至6:1。而拿我所调查的农户与这个6860元相比,那末这个比例就是将近10:1了。

农民穷,让我们再来看几组数据:

1.家扶贫基金协会会长王郁昭2003年3月指出:当前中国农村人均收入。

500元(1.37元/天)以下的人口有1459万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74元/天)以下的人口为3亿1075万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000元(2.74~5.48元/天)的人口为3亿1079。

万人。

在此次调查的72户263人中,这样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有近一半的人家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

2.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到2000年的2.1。城乡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记录。而这个2.8:1又是那样的叫人不可信赖。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如此之慢,城乡差距如此之大,实在是叫人痛心啊!

3.在我所调查的水坝村,村里没有一所学校,没有一所医疗所,没有一个邮政所,没有一个商店,没有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十万“富翁”……。以种植大米,玉米为生居民们,一年难得换上一套新衣服。他们自己养了鸡,一年却难得吃上几回鸡肉;他们自己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但为了赚几个肥料钱,他们多数时候吃的是萝卜白菜。

农民穷,但。

农民的负担却很重,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可以说是不公平,是政府对农民的一种偏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钟伟教授指出:日前,我国农税累计为2100亿元,而政府在农业上的支出仅仅为800亿元。两者相减,可以看出农民白白地为政府贡献了1300亿元。这种剪刀叉在网上有人戏称之为“劫贫济富”。

国家规定的农民合理负担应该为其纯输收入的5。

而实际上,各种农税(包括地方附加税,特产税,屠宰税,耕地占有税,契税),提留统筹费等以及义务工和积累工,教育集资等加之五乱(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加码,乱罚款)等其它负担的影响。其比例远远超过了5。在此,我们姑且不看三乱五乱等杂派对农民负担的影响,且看一下这个5的合理性。就拿三提五统(三提指: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指: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卫生事业教育费,村干部组织费,集资办学费)为例。与城镇居民相比较。我心里就有些为农民喊冤。为什么城镇居民不需要交的东西在农村就是合理的了呢?虽然现在政府实行改费并税政策,但是在很多地方这一政策只是形式而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民负担如此之重呢?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呈下降趋势,至2000年仅仅为2.1,“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政策似乎仅仅成了一个口号。在我的调查中,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政府利用老百姓的一着高招。几年前,政府为了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在农村大力宣传大办烤烟,让种玉米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民着实高兴了一把。烤烟是出来了,但是,烟厂却倒闭了。这样好好的上等烤烟硬被打成了下品烟给收了上去。如今到处矗立着的烤烟棚成了牛圈。

二.农村基层组织太盘大,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平均人员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290余人。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个表。

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时期西汉唐高宗时元成宗时康熙时建国初现时。

比例1:79451:39271:26131:911:6001:28。

在陕西的黄龙镇,该比例竟然达到1:9,官多民少农民的负担自然不会轻。就拿公车开销一项来做个计算,一般一个县四大部门拥有工车达40辆,仅此一项每年的费用就高达4000多亿。加之官多嘴巴多,每年要吃掉多少农民的税?况且,领导多了政绩就一定要“好”,所以很多乡镇出现数字出政绩的现象。谎报民情,以至上层对农民收入统计过左,偏离实际地指导农村工作,盲目地制定农村发展计划。自然而然地是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三.乡镇企业倒闭破产增多,我所调查的铜古乡仅有的一个乡镇企业便是一个水泥厂,然而它为农民带来的是什么呢?是漫天的烟雾和恼人的噪音,是满身的尘土和微薄的薪水,是挟巨款逃跑的厂长和经理。企业濒临破厂,于是厂里扣发工资,集资扩厂,扩厂亏损,于是厂里又扣发工资。

四.政府不办义务教育,农民只能自己集资办学。我所调查的水坝村,没有自己的村小,孩子们只能跑到四五里远的清和村,官塘村就读。国家一直宣传普九,然则在我的调查中发现,高昂的学费使得普六也成为问题。正好,反正没有钱读书,儿童成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一支生力军——在家务农,出门打工。然后长大结婚生子,又让他们的子女重复自己的路。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实在叫人痛心啊!

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每个村小小学生每学期的平均高达200元,即每年高达400元之多,比城镇的收费标准还高。在此我不禁想问:义务教育到底何时才能在农村普及。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有一家7口之家,母亲是个瞎子,两个大女儿未满18岁便相继出嫁了。留下一个本来该读初中二年级的儿子和一对未满10岁的双胞胎妹妹。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父亲一个人种地,农闲时进城打点杂工。由于家庭困难,快满十四岁的儿子仍然是读一学期书又回家放一学期的牛。等到父亲找到了书学费或者两个姐姐寄钱来了又重新拣起课本。今年小学毕业,小杨杰很是失落。因为高昂的学费迫使他有可能从此永离课堂。哥哥且是如此,两个妹妹就更是难堪了。

五.农产品的贬价,首先算一笔帐,在过去的五年中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以谷物为例。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谷物产量达4亿吨,平均每斤降价2毛钱,那末:4亿*2000*0.2=1600亿元,也就是说仅此一项农民平均每年就损失300多亿元。在我的调查中,责任制似乎真的如《上总理书》所说成为一种枷锁。由于农产品价格太低,农村劳动力纷纷外流,以至于大量肥土良田荒芜。然而,上百元的农税又不得不交。在西方许多国家,政府不是去赚农民的钱,而是要向农业做补贴。所以免除农税成为中国之必要。

那末,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呢?

第一.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一直以来,农村税费改革都难以逃出黄宗曦定律的怪圈子。经济学家用公式来表示这一定律为:b=anx,其中b为经改革后的税收,a为改革前的税收,n为改革次数,x为每次嘎嘎感中杂派。很显然要使a小于b,关键就在于要使x小于0。所以推进农村农村税费改革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费税为税,由于费要远远高与税,所以在不另增加其它杂派的前提下,并费税为税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当然国家是提出了这一政策,但具体的落实在某些地方便成了一种提法。

2.该减则减,能免则免。在国家规定的农村合理税费中,有些东西(与城镇相比较)我们可以说是额外的,而有些东西可以说是过多的。如果政府能够考虑“少从农民那里赚点”做到该减则减,能免则免,那末也能减轻农民负担。

第二.精兵简政,基层领导机构过于膨胀,形成官多民少的局面。干活的人少,而吃饭的人多。自然是加重了干活的人的负担。所以,对基层领导机构进行精简,对政府部门进行重新规划,具体落实其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成为急需。

第三.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加了,其负担所占的比重就自然减小了。况且,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让其能够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使其能够真正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

2.调整农业结构,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经济农作物,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作物。让科技与农业接轨,引导农民发展高科技农业。

3.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便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经济援助以解决农民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4.大力扶持,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收入。

第四.规范农业税收环境,严厉制止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加码等违法的活动。明确农村税收条目,并向农民讲解税收的有关规定。同时要具体落实“十五大”提出的“村务公开”政策。让农民自己来监督税费流向。

第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我们现在在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我国农村的很多地方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然而靠自己生产养活自己的农民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最低生活保障的。似乎国家的社会保障的恩泽并没有涉及到农村。

第六.完善农村邮政,通讯,医疗,卫生,教育,保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村的教育设施,在农村几乎所有的村小学校都是村民自己集资办的。可想而知,连自己衣食还成问题农民他们集资办的学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在我的调查过程中就看到了这些叫人酸楚不禁的学校。

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问题可以说都是由于“农村太穷,农民太苦”而造成的。

1.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大多数人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地方的村民完全没有法律意识。遇到事情仅仅依靠常理甚至是武力来解决。根本没有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地方政府部门还利用村民的愚昧,法律观念淡薄来对其实行欺骗甚至是恐吓统治。严重的破坏了政府部门的形象,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声誉。

2.政策观念淡薄,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不能说出他们所交的费税中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也不知道国家对农村税收有些什么政策规定。

3.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伐柴烧饭。由于政府部门对农村能源的冷漠态度。沼气,电能等能源在农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以至于农民把刀斧伸向树林。在我的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个沼气-池。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以木柴为能源取暖,煮饭。

4.由于农民穷,所以很多农民多想借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大批的农民弃农从工,自然这是能够增加一个家庭的收入,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改造。然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

首先: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匮乏。从而造成土地荒芜,农田荒废。农民没有信心把精力放在土地上,农业发展在农村停滞不前,农业在农村面临空前的危机。

其次: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素质低下,专业技术落后。所以,外出打工只能靠卖苦力,而且工薪微薄。而社会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劳工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化,使得农民外出打工的路上充满了荆棘……。由于外出打工赚大钱的梦想破灭,加之城市对农民的歧视,很多打工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严重的影响了社会治安。

再次:由于很多父母亲的双双出门打工,对孩子的成长极少照顾,很多农村儿童从小就缺少父亲威严的教导和母亲温馨的劝教。加之文化程度低下,极易受人唆使,从而成为社会的隐患。

新农村调查报告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资料,是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xx县农村文化建设,5月下旬,县财政局与县文广新局组成联合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县14个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

一、xx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素有“梅花鹿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美誉的xx县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一颗明珠。它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属“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是著名的“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绿化先进县”。县域面积2522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总人口40.8万,其中农业人口近28万。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xx县的农村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提高,全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健康的发展势态。

1、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

近几年来,xx县以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扎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为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县乡镇文化站建成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上,近年来,该县立足为农村群众供给更多更好文化服务,将组建各类文体社团、协会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作为繁荣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构成了“县有文化中心、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已建设农家书屋229个,文化大院229个,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建设全覆盖,并在229个行政村都配设了文化志愿者。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78处,室外活动场地面积达28万多平方米。

2、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服务体系,农民文化生活越来越精神。

和文化带头人的组织下,纷纷建起了农民秧歌队、广场舞表演队、二人转小剧团等。只要“喇叭一响”,男女老少齐上阵扭起大秧歌、跳起广场健身舞,全村的村民都进取来参加,已经成为村里主流娱乐方式,使得各村多年来没有发生治安案件,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整个村组在一片和谐中欢乐的生活着。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文化惠民”措施的深入实施,让全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精彩。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xx县的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必需看到,当前的农村文化发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重点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存在地区差异。在调查中,xx镇、小四平镇的总体情景远远好于拉拉河镇和三合乡,在xx镇湾龙村我们不仅仅看到该村有报栏、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村民活动广场,并且该村还建有健身路径和篮球场。另一方面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发展不平衡。我们在调查村组里是否有文体队伍的问题时,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比如南屯基镇、横道河镇、xx镇基本上每个村组都有2-3个民间文艺体育组织;而文化基础条件不好或没有团体经济收入的村组,如二龙山乡、大兴镇等,一个村里仅有1支文体队伍或者只停留在庭院活动中。

二是免费开放资金尚未到位,缺少文体活动设施器材。国家要求乡镇文化站每年免费开放资金不少于5万元,应由县级配套的25%资金始终没有到位,经费不足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乡镇文化站的正常业务工作及开展活动。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文化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异常是村组一级的文化建设,至今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严重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对各乡镇村级文化设施调查中,目前现有的农村文体活动设施器材根本不能满足农民群众需求和农民的“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有的文化大院虽然配发了音响、乐器和服装,建设了文化大院小广场,但对于更多的农民群众需求(比如一个村有多个组有秧歌、健身舞蹈队)还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更高的要求。

三是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文化人才。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资料不丰富,形式单一,范围不广泛,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有的乡村开展活动,也只是平时组织农民扭扭秧歌、跳跳广场舞,或三五个人搭个土台子,唱一唱戏,农民在劳作之余从事较多的活动是看电视。调查中发现,与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大、参与热情高相比,农村文化培训工作尚未跟上,农村文化人才缺乏、素质不高、成员年龄老化等现象在许多乡镇存在。尽管此刻有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已配备了乐器、音响、灯光、电脑等文化设备器材,但由于缺乏懂得使用专业人才,而使这些文化设备器材闲置。另外大部分的文化带头人专业素质低下,活动手段过于简单,形式过于陈旧,活动资料缺乏创新,可供给的文化服务的资料和文化资源严重匮乏。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提议。

1、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针对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统筹城乡文化,进取推进城乡互动。一是要推动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加快推进落后乡镇村级的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一些群众基础好、建设进取性高、贴合项目建设场地要求的村组作为重点示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点。建设资料包括一个标准的小广场、一个文艺舞台、一栋公共服务楼、组建一支或多支农民文艺队伍和健身队伍。二是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薄弱乡村组建文艺组织扶持力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不断壮大农村文化大院文化队伍。三是加快推进村级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经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民供给公益性文化服务。

2、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进取性。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民参与度高了、主动性强了,工作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一是切实发挥好村级文化公共平台作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民俗和各种文化节等节日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竞赛活动,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进取性。二是充分发挥县文化广播站、文化馆、艺术团和民间文艺团体的“传、帮、带”的作用,深入农村与农民观众同台演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这样的演出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演出活动的进取性,又使农民在娱乐中受到了潜移默化教育。三是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五好家庭、礼貌户、模范夫妻等礼貌创立活动,用农民亲身经历的形式,容易理解和理解的方法,促进礼貌新风进万家,这样的礼貌创立活动既增强了活动的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活动的进取性和主动性。

3、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用活用好农村文化阵地。

农村文化设施不仅仅要建好,并且还要管好、用好,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功能与作用。一是要着力培养一支热心农村文化工作,相对稳定的的队伍。加大对文艺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把有必须专业素质和有较强组织本事的文化能人培训成文艺团队的带头人,使村级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发挥他们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优秀民间文化等方面的进取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农村现有的文化设施功能和作用,对已经建设完成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大院要加强管理,确保公益文化设施用于公益文化事业,减少、杜绝各种以盈利性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三是要建立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县乡文化广播站办公经费。对于文化工作开展得好乡镇、行政村、自然组应予以奖励;对于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必须贡献文化专(兼)职工作人员,应给予适当的物资奖励。四是要充分利用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小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取引进民间资金,经过投资主体多元化,动员社会资源为农村供给公共文化,不断满足农村文化发展及农民的文化需求。建好用好乡村文化阵地,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新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20xx年xx月至xx月,我们对我市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先后深入xxxxxxxxxxxxx等区县的数十个村、镇和农户,对我市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市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推进。截至20xx年底,全市获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9个、生态示范村43个,绿色文明示范单位800余家,临潼区、周至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预验收。为使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区、县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浐灞生态区、曲江新区强力推进生态创建活动,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生态区验收。阎良区制定了《阎良生态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阎良区、灞桥区积极开展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推广“三改”(改水、改厕、改厨)、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门口)活动,优化了农村环境,推动了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农村饮用水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近年来,市和区、县都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大资金投入,3年来全市建成集中饮水工程600余项,解决了90.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市财政20xx年投资3700万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户县按照政府规划、环保牵头、部门配合、乡镇监管、村子保护的原则,制定了《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阎良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80个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蓝田县今年计划建设饮水工程55处,已建成15处,开工28处,解决了1.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高陵县已建成各类集中供水工程91处,解决了1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临潼区徐杨街办新华村、屯刘村建成了饮用水净化工程。周至县沿山、沿渭的17个乡镇及全县各处饮用水质均符合标准。灞桥区今年安排资金1300万元,计划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个,单村供水工程20个,可解决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强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管,不断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导畜禽业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市上下拨110万元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了4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其中户县马村养鸡场生态示范园区、阎良区绿源瘦肉型猪繁育基地、蓝田县西安旺源养殖厂和临潼溢盈畜牧养殖公司通过建设沼气发酵池,使畜禽粪便资源化,实现了“畜—沼—农”循环发展,节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灞桥区以益稼科技公司提供的技术为支撑,开展了三绿生态养殖厂畜禽粪便无寄存化处理试点工作。户县惠丰有机肥厂收集苍游乡各村散养户鸡粪、采取烘干技术生产有机肥,西安天源绿州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蚯蚓分解牛粪消除污染项目,实现了污染防治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农村养殖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高陵县围绕沼气池建设改厕、改圈、改灶,已建成6633口沼气池,有效防止了人畜粪便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四)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稳步推进。市建委、市爱卫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垃圾处理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农村地区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市环保局积极推广村收集、镇中转、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一些村组建立了垃圾环卫管理制度,设立了专职保洁员。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管理办法》,并积极组织落实。阎良区7个街镇的29个村(234个组)共聘请保洁员275人,形成了“组清扫、村收集、镇(街)清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灞桥区在13个重点村修建了76座垃圾台,配备垃圾密封清运车14辆,收集车9辆,为垃圾规范化处置打下了良好基础。临潼区代王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已经建成,并通过验收。周至县为20个生态村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垃圾箱,建立了简易垃圾填埋场,做到了日产日清。户县积极开展村组垃圾处理示范活动。长安区上王村每天下午专门将农家乐产生的废弃物收集起来运送到区上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并建有村上的污水处理设施。阎良区垃圾资源化处理厂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采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仿生实时处理技术,经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化处理快速生产线,每天可处理200吨生活垃圾。

(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始启动。针对我市农村群众居住地理位置差异较大的实际,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分散和相对集中、环境工程设施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市除城六区外的其他区县全部开工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同时结合“百镇”建设,在蓝田、周至等区县同步规划建设乡镇小型污水处理工程。阎良区污水处理厂将周边农村的生活污水纳入管网处理,正在建设关山镇、武屯镇污水处理厂以及启动了武屯镇全市首个污水生物处理项目的建设,农村的乳品行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也在进行之中。蓝田县动工建设汤峪镇、葛牌镇污水处理厂,玉山镇污水处理厂正做前期论证,汤峪湖森林公园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对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全部用于花草树木浇灌,实现了零排放。

(六)土壤污染防治初见成效。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得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有机质、钾和微量元素严重失调,土壤理性化性质恶化,稳定性差,肥力下降。过度使用农药,不但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污染环境。非降解农膜碎片进入土壤后,会严重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农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长,导致减产。我市加强对农业用地的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技术、工程等多种手段,积极防治土壤污染。20xx年,灞桥区就开展了土壤测土配方工作。周至县以科学施肥为指导,大力推行测土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减少农田氮、磷流失,积极鼓励使用有机肥,发展绿肥种植。目前已完成61万亩测土配方工作,为建立一批农药减量控制示范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提供了保证。高陵县加大了对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的检查打击力度,坚决取缔销售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剧毒农药,净化农药市场。

(七)农村大气污染和工业企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我市加大了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力度,取缔了一些碎石和大白粉加工企业,捣毁了一些废旧塑料加工点,建立了联合整治扬尘污染的工作机制及空气质量预警机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强化了对城镇工地及渣土拉运车辆的监督检查。特别是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今年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实现了未出现一起着火点的可喜成绩,秋季秸秆焚烧工作也取得好成绩,10月份良好空气质量比去年多2天。涉农区县积极推广玉米硬茬播种、旋耕灭茬播种、秸秆捡拾打捆和秸秆粉碎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为禁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蓝田县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草编等综合利用措施。阎良区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技术、秸秆气化技术,武屯镇三合村、红丰村秸秆青贮率达到90%,完成秸秆气化技术近2000户。同时,加大了农村工业企业和造纸企业治理监管力度,使农村老百姓呼吸的空气更清新,居住的环境更舒适。

新农村调查报告

1、加快产业发展,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在稳定农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狠抓支柱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增收。一是在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上下功夫。按照猪—沼—菜,猪—沼—果模式,抓重点,以点促面,树样板,辐射带动,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在寿星、雁桥等9各村,以泰寿水果有限公司、巴蜀两个水果协会为龙头,组建了果蔬、葛根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协会组织、农户入股的方式,推进新村产业发展,化解聚居点居民就业、增收难矛盾。2012年均水果采收20万公斤,商品蔬菜生产15余吨,出栏生猪1.7万头、牛220头、畜禽2万余只,人均收入5216元。

2、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条件。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组织带领群众苦干实干,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近年来,全镇已硬化村道路130多公里,41个村实施了道路畅通工程;已维修整治塘库10口,新建蓄水池21口,修复新建配套渠系10000米,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2939人安全饮水问题;农业机械大力推广,抽水、脱粒等机械化,部分户使用耕耘机,新建和改造机电提灌站5座;13个村学校、村阵地村民自筹资金排危新建;建沼气池943口;10个村卫生站实施达标建设;环境治理不断深入,公路沿线建标准化垃圾池17个。

3、以集聚点建设为抓手,带动农村面貌改变。全镇率先启动9个农村居民聚居点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聚集土地、统一施工建设,入住户数达584户,占地面积达246亩。

4、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抓教为先,巩固提升“两基”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教育质量。繁荣农村文化,组建了皮影队、文化艺宣传队、篮球协会、100%村建起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跃。计生、卫生事业,全面推行计生村(居)民自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出生率6.6%;建立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以上,农村医改启动实施,看病难、看病贵得到缓解。民生建设,高度重视弱势群体扶持救助,着力保障特困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劳有所获、学有所教,失地农民、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4800余人,去年和今年发放临时救助金15.5万余元。

5、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社会风气纯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建立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力度加大,积极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隐患,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社会治安稳定;广泛开展领导干部接访活动,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包案责任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定期排查不稳定因素,变上访为下访,充分发挥信访办、调解中心职能,真情化解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公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生产力低下。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大多村组处于低水平发展。少数村融于产业园区,仍然存在打工挣钱、务农敷口现状,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弱、妇、幼。在家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寥寥无几,新技术掌握难、新机械使用难、市场信息了解难、思想观念转变难,零散种养多、传统种养多、盲目种养多、靠人力种养多。致使本土经济发展缓慢。

2、人居环境发展滞后。人居环境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老百姓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聚居点等政府补,清洁卫生靠政府管,道路、水利要政府建。很多该农民自己办的事,而政府“包打包唱”到底。

3、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也不平衡。无阵地、无设备、无技术力量的“三无”卫生站占据农村医医疗卫生大半壁河山。科技文化底子薄、人才缺、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大的改善,农民文化活动枯燥,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不健全。

三、应对的办法和措施。

1、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调动农民的自觉性、积极性致关重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尊重农民的意愿,不主观臆断,不强迫命令,维护农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党政的主导作用是关键。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因势利导、热忱服务、不包办代替。认真解决农民新农村建设无思路、无门路、无激情,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等问题;鼓励务工人员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回乡创业,让致富能人有用武之地,给有功之臣增添后劲。

2、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调整结构,加大整村推进规模发展力度。选准主导产品,建设“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的思路。把我镇果蔬、生猪、家禽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朝着规模化经济、精品化经济、低碳化经济发展。培育业主、发展大户、联接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3、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投入,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让农民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让外出农民工掌握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4、改善村镇环境。积极推进农村“五乱”治理,突出抓好聚居点建设。以聚居点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分布实施。解决道路中断头路,解决卫生水,解决住居安全,解决环境脏乱差。扎实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6、保障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转变选举中拉帮结派、贿赂选票、藐视选举等不良风气,建立“德才兼备,以德优先”的选任用人机制。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党员干部考评”等制度。把普法教育推向深入,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任重道远,只要全党、全民团结一心、奋发努力,明天一定更辉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农村调查报告

:重庆市,酉阳县,铜古乡,水坝村。

酉阳县坐落在重庆东南隅。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市级贫困县。全县有39个乡镇。其中,水坝村由8个组组成,全村共265户人家916人。我选取了其中的一,二组作为调查对象。两个组共72户人家263人。寨子依山而建,四面环山。这里的居民全部为土家族,但除了还保留少数的传统习俗外,看不出其它的少数民族特征。显然是已经全部汉化了。这里的居民沿袭祖祖辈辈的种植业,并以此为生。

为使调查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断我首先对两个组的人口年龄组成,劳动力结构以及教育程度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

年龄教育程度0岁~20岁21岁~40岁41岁~60岁60岁以上。

小学71892736。

初中181150。

高中2000。

大学1000。

共计921003536。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通偏低,而且低得叫人痛心。就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成问题。而表中20岁以下的92人中有近20人现在出门打工在外,16岁以上的几乎有90%都在其中。而这些童工们的工资最高者每月拿不到1000元去生活费及其它费用,有的连回家的路费也赚不到;而21至40岁的100人中有超过60%的人出门打工在外,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他们几乎所有的人都靠出卖苦力赚钱,而且是加班加点地干,省吃俭用地过。而真正能赚到的钱又少得可怜;甚至,有不少40岁以上的农民也赶着外出打工。在农村,外出打工似乎成为一种潮流。而对于这样一群常常被城市所歧视的人来说,外面的世界又是那样的陌生和充满荆棘。但他们为了生活又不得不为之……。农村太穷了,做农民太苦了,所以他们都赶着出去。

(博士教育网)。

1/9总理书》我又不禁浑身一触。在这次调查中我开始重新省视:农村到底有多穷,农民到底有多苦。

在调查中,当问到“你们每年人均收入有多少”时,一位村民让我给他算了一笔帐。现将其列于下表:

项目谷物玉米两头猪农副产品一人外出打工。

收入1500斤1100斤一吃,一卖(600元)200元2500元。

项目化肥种子农药学生各种集资日杂农税。

支出250元100元250元20元200元50元。

而表中的1500斤谷物和1100斤玉米是不能算成人民币的。除去喂猪所需的饲料,剩下的粮食刚刚好够吃。现在来为他们算这笔帐:600+200+2500=3300元,3300-250-100-250-20-200-50=2430元,按平均每户3.5人算,则人均达不到700元。这与国家统计的“我国农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13.6元提高到了2001年的2366元”大相径庭。这2366元是怎么来的呢?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指出:2001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6860元,农民为2366元,那末这个比例本来应该是3:1,当这个2366元中很大一部分是空头支票,农民的实际收入才1800元,也就是说这个比例可能是5:1甚至6:1。而拿我所调查的农户与这个6860元相比,那末这个比例就是将近10:1了。

农民穷,让我们再来看几组数据:

1.家扶贫基金协会会长王郁昭2003年3月指出:当前中国农村人均收入。

500元(1.37元/天)以下的人口有1459万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74元/天)以下的人口为3亿1075万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000元(2.74~5.48元/天)的人口为3亿1079。

万人。

在此次调查的72户263人中,这样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有近一半的人家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

2.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到2000年的2.1%。城乡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记录。而这个2.8:1又是那样的叫人不可信赖。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如此之慢,城乡差距如此之大,实在是叫人痛心啊!

3.在我所调查的水坝村,村里没有一所学校,没有一所医疗所,没有一个邮政所,没有一个商店,没有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十万“富翁”……。以种植大米,玉米为生居民们,一年难得换上一套新衣服。他们自己养了鸡,一年却难得吃上几回鸡肉;他们自己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但为了赚几个肥料钱,他们多数时候吃的是萝卜白菜。

农民穷,但农民的负担却很重,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可以说是不公平,是政府对农民的一种偏见。

2/9了1300亿元。这种剪刀叉在网上有人戏称之为“劫贫济富”。

国家规定的农民合理负担应该为其纯输收入的5%。而实际上,各种农税(包括地方附加税,特产税,屠宰税,耕地占有税,契税),提留统筹费等以及义务工和积累工,教育集资等加之五乱(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加码,乱罚款)等其它负担的影响。其比例远远超过了5%。在此,我们姑且不看三乱五乱等杂派对农民负担的影响,且看一下这个5%的合理性。就拿三提五统(三提指: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指: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卫生事业教育费,村干部组织费,集资办学费)为例。与城镇居民相比较。我心里就有些为农民喊冤。为什么城镇居民不需要交的东西在农村就是合理的了呢?虽然现在政府实行改费并税政策,但是在很多地方这一政策只是形式而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民负担如此之重呢?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呈下降趋势,至2000年仅仅为2.1%,“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政策似乎仅仅成了一个口号。在我的调查中,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政府利用老百姓的一着高招。几年前,政府为了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在农村大力宣传大办烤烟,让种玉米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民着实高兴了一把。烤烟是出来了,但是,烟厂却倒闭了。这样好好的上等烤烟硬被打成了下品烟给收了上去。如今到处矗立着的烤烟棚成了牛圈。

二.农村基层组织太盘大,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平均人员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290余人。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个表。

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时期西汉唐高宗时元成宗时康熙时建国初现时。

比例1:79451:39271:26131:911:6001:28。

在陕西的黄龙镇,该比例竟然达到1:9,官多民少农民的负担自然不会轻。就拿公车开销一项来做个计算,一般一个县四大部门拥有工车达40辆,仅此一项每年的费用就高达4000多亿。加之官多嘴巴多,每年要吃掉多少农民的税?况且,领导多了政绩就一定要“好”,所以很多乡镇出现数字出政绩的现象。谎报民情,以至上层对农民收入统计过左,偏离实际地指导农村工作,盲目地制定农村发展计划。自然而然地是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三.乡镇企业倒闭破产增多,我所调查的铜古乡仅有的一个乡镇企业便是一个水泥厂,然而它为农民带来的是什么呢?是漫天的烟雾和恼人的噪音,是满身的尘土和微薄的薪水,是挟巨款逃跑的厂长和经理。企业濒临破厂,于是厂里扣发工资,集资扩厂,扩厂亏损,于是厂里又扣发工资。

3/9钱读书,儿童成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一支生力军——在家务农,出门打工。然后长大结婚生子,又让他们的子女重复自己的路。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实在叫人痛心啊!

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每个村小小学生每学期的平均高达200元,即每年高达400元之多,比城镇的收费标准还高。在此我不禁想问:义务教育到底何时才能在农村普及。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有一家7口之家,母亲是个瞎子,两个大女儿未满18岁便相继出嫁了。留下一个本来该读初中二年级的儿子和一对未满10岁的双胞胎妹妹。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父亲一个人种地,农闲时进城打点杂工。由于家庭困难,快满十四岁的儿子仍然是读一学期书又回家放一学期的牛。等到父亲找到了书学费或者两个姐姐寄钱来了又重新拣起课本。今年小学毕业,小杨杰很是失落。因为高昂的学费迫使他有可能从此永离课堂。哥哥且是如此,两个妹妹就更是难堪了。

五.农产品的贬价,首先算一笔帐,在过去的五年中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以谷物为例。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谷物产量达4亿吨,平均每斤降价2毛钱,那末:4亿*2000*0.2=1600亿元,也就是说仅此一项农民平均每年就损失300多亿元。在我的调查中,责任制似乎真的如《上总理书》所说成为一种枷锁。由于农产品价格太低,农村劳动力纷纷外流,以至于大量肥土良田荒芜。然而,上百元的农税又不得不交。在西方许多国家,政府不是去赚农民的钱,而是要向农业做补贴。所以免除农税成为中国之必要。

那末,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呢?

第一.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一直以来,农村税费改革都难以逃出黄宗曦定律的怪圈子。经济学家用公式来表示这一定律为:b=a+nx,其中b为经改革后的税收,a为改革前的税收,n为改革次数,x为每次嘎嘎感中杂派。很显然要使a小于b,关键就在于要使x小于0。所以推进农村农村税费改革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费税为税,由于费要远远高与税,所以在不另增加其它杂派的前提下,并费税为税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当然国家是提出了这一政策,但具体的落实在某些地方便成了一种提法。

2.该减则减,能免则免。在国家规定的农村合理税费中,有些东西(与城镇相比较)我们可以说是额外的,而有些东西可以说是过多的。如果政府能够考虑“少从农民那里赚点”做到该减则减,能免则免,那末也能减轻农民负担。

第二.精兵简政,基层领导机构过于膨胀,形成官多民少的局面。干活的人少,而吃饭的人多。自然是加重了干活的人的负担。所以,对基层领导机构进行精简,对政府部门进行重新规划,具体落实其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成为急需。

第三.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加了,其负担所占的比重就自然减小了。况且,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4/9。

1.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让其能够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使其能够真正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

2.调整农业结构,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经济农作物,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作物。让科技与农业接轨,引导农民发展高科技农业。

3.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便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经济援助以解决农民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4.大力扶持,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收入。

第四.规范农业税收环境,严厉制止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加码等违法的活动。明确农村税收条目,并向农民讲解税收的有关规定。同时要具体落实“十五大”提出的“村务公开”政策。让农民自己来监督税费流向。

第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虽然我们现在在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我国农村的很多地方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然而靠自己生产养活自己的农民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最低生活保障的似乎国家的社会保障的恩泽并没有涉及到农村。

第六.完善农村邮政,通讯,医疗,卫生,教育,保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村的教育设施,在农村几乎所有的村小学校都是村民自己集资办的。可想而知,连自己衣食还成问题农民他们集资办的学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在我的调查过程中就看到了这些叫人酸楚不禁的学校。

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问题可以说都是由于“农村太穷,农民太苦”而造成的。

1.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大多数人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地方的村民完全没有法律意识。遇到事情仅仅依靠常理甚至是武力来解决。根本没有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地方政府部门还利用村民的愚昧,法律观念淡薄来对其实行欺骗甚至是恐吓统治。严重的破坏了政府部门的形象,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声誉。

2.政策观念淡薄,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不能说出他们所交的费税中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也不知道国家对农村税收有些什么政策规定。

3.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伐柴烧饭。由于政府部门对农村能源的冷漠态度。沼气,电能等能源在农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以至于农民把刀斧伸向树林。在我的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个沼气-池。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以木柴为能源取暖,煮饭。

4.由于农民穷,所以很多农民多想借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大批的农民弃农从工,自然这是能够增加一个家庭的收入,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改造。然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

(博士教育网)。

首先: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匮乏。从而造成土地荒芜,农田荒废。农民没有信心把精力放在土地上,农业发展在农村停滞不前,农业在5/9农村面临空前的危机。

其次: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素质低下,专业技术落后。所以,外出打工只能靠卖苦力,而且工薪微薄。而社会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劳工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化,使得农民外出打工的路上充满了荆棘……。由于外出打工赚大钱的梦想破灭,加之城市对农民的歧视,很多打工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严重的影响了社会治安。

再次:由于很多父母亲的双双出门打工,对孩子的成长极少照顾,很多农村儿童从小就缺少父亲威严的教导和母亲温馨的劝教。加之文化程度低下,极易受人唆使,从而成为社会的隐患。

将近40天的暑假结束了,带着一种莫名沉重的心情我回到了学校。一个月的暑假农村调查令我这个来自农村的学生感触颇多。农村穷,农民苦,但是,相信和我一样来自农村的学生一定不少。看来农村的老百姓拼了老命在把我们往大城市送了。他们图的是什么?难道仅仅为了我们将来的生存吗?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个子女在读大学的那份虚荣吗?仅仅为的是自己将来有人养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这些,他们有一种希望,一种期待。他们期待着我们的回归,期待着我们去改变农村穷,农民苦的现状。现在,国家正在搞西部大开发,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正是西部要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响应祖国的号召,去到西部,去到农村。去报效我们的祖国,报答我们的父母。

6/9。

7/9。

8/9。

9/9。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研者:调研地区:

调研方式:实地考察采访村委干部走访村民网站收索调研时间:2009年8月14日—2009年8月20日报告正文:为及时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三农”调查团之南方地区)近日深入临桂县基层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总结如下:

近几年来,该村村民对产业结构做出了调整。其中,种植业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上,西瓜,柑橘,甘蔗等多种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资料显示,06年该村水稻种植面积比例为72%,07年为68%,08年则下降到了64.3%。该村实行西瓜,柑橘套种方式,既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便于加强管理,提西瓜,柑橘套种高产量。该村的养殖业也蓬勃发展。不少村民都自建养殖场,饲养鸡,鸭,鹅,鱼等。不仅如此,由于该村的交通较为便利,不少外村村民也来到该村建立养殖场,使得该村养殖业初具规模。

2.精神文明建设。

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以来,该村的。

调查发现,该村村委及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5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了进村道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和砖渣路。其中水泥路已占了将近80%。08年全村硬化村内道路1.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程度已超过75%。全村自来水管系覆盖率已达到20.3%。以政府出资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的方式,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气池,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也使得农村作物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08年该村新建桥梁一座,修葺桥梁两座,使村民的出行更为便利。

水泥进村道路该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余外出打工,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机械化程度的相对提高,村民的收入逐年上升。资料显示,05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为1120元,06年则升高到1568元,07年增至2578元。大部分村民家中已配备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电器,1/4的村民家中都购买了摩托车或是三轮摩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组织建设。

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干部平均年龄进一步年轻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村务更为公开,并且不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村委会换届选举更为民主,公开,村民选举热情大为提高。村里重大决定决策主要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村民新居。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农业生产水平还较低。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尚未健全,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尽规范,农民驾驭市场,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3.农村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群众宗族宗姓思想比较浓厚,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也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偏低。

6.农村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有了很大进步。但仅靠现有的保障机制和救助制度还不能满足人口庞大的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为导向,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宽阔,平整的村内硬化道路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经验返乡创业,发展本地经济。制定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新农村调查报告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农业和农民的关注,多侧重于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而国家的政治稳定与和谐很大程度上由农村政治状况来决定。农村的政治状况也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不。

就我村而言,农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但是存在村干部行为失范,甚至有村干部在与民争利时采取非法手段,以致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紧张,村干部与村干部关系紧张。甚至有村干部身在其位,不谋其事。尸位素餐有村民如是说到。就我调查到的而言,在农村,缺少优秀村干部。有文化的、懂高科技的、有知识的农村干部凤毛麟角。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也不高。

要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经济,我们就必需把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搞好村干部与群众关系。使大家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搞好新农村的建设。

构建新农村河-蟹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经济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村位置虽位于新邵偏远之地。但交通顺畅。有217省道贯村而过。这给村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给村里的大理石矿工业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我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人均收入也越来越高。工业的飞速发展,使我村声名远扬。

工业发展较快,但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够,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务农人员也不多,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我村在养殖业,种植业上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而文化建设是关键。对建设新农村而言,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

在这个寒假期间,我就我村的文化建设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我村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时,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激发了农村文化建设活力,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精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地重要任务和目标。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我们的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农村改革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这就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我们村早年就建立了自己的娱乐中心,村民们的踊跃参与,也使我村组建了一支属于村里的鼓乐队、腰鼓队、健身操团。而每晚参加了健身团的村民们都会聚集在娱乐场地一起跳舞,健身,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也充分展示出了我村文化建设的新精神,新面貌,新风采。

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建设起重要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没有完整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要搞好农村文化建设还需要以少数文艺爱好者带动多数村民,以营造一个新的农村文化氛围。

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是我国全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河蟹。

而合作医疗制度能提高整个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公平性。合作医疗能为大多数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自费看病相比,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花费相同成本的条件下,能享受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农民患大病时能给予医疗保障费用。以防止农民看病不起,一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村也存在。我村仅一个卫生所,农村卫生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不精。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且医疗设备也不全。对乡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添置医疗设备,提高卫生服务是当前重中之重,才能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困境。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很好成绩。尤其是在城市污染防治方面。但是,中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则仍然是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农民大众的生活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大致有如下三点。

1,资源问题。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我中源铺村是远近闻名的工业小村,工业的飞速发展使我村对大理石的需求量增加,大理石资源被过度开采,破坏了山上大多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2,工业污染乡镇工业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比重逐渐增大。就我村而言,工业发展较快,工厂建立较多。而矿石粉厂在生产产品时,会产生大量粉尘,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大理石厂也可能排放出大量有害物质。若不经处理就排放,则严重污染河水。

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外保护没有完全统一起来,工业企业在给村里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严重破坏。

3,农用化学品污染。

在农村无法避免各类农药化肥的使用。而农业化肥的大量使用,其中所含的npk易造成水富营养化,使水面长满水葫芦,浮萍等水生生物。以致河水变质,河道淤塞。大量的npk长期留于土壤中导致土壤变质。

新农村调查报告

xx村位于绍兴市新昌县西南45公里处,地处澄潭江源头,与东阳、嵊州、磐安三地交界。建村310多年,全村共有158户,总人口为501人,其中少数民族妇女30人,分别为白族、苗族、傣族等10个少数民族。山地面积有6500亩,茶园面积1500亩,茶叶总产值400多万。茶叶成为农村的主要经济收入,xx年村人均收入为15950元。

新农村建设第一步:修通村公路,沈省长八上xx。

过去的xx不通公路,自然条件十分差,外出仅有两条路,一条“打石路”,一条“五岗路”,但两条路行走都异常困难。1991年,村支书林金仁提议建一条环山公路,初步计算,工程浩大。为筹集资金,村支书一年里跑了86趟县政府。经过xx年的努力,共耗资600万元,其中xx村承担了150万元,最终修通了通往县城的公路。这是xx村新农村建设迈出的第一步。

新农村建设第二步:发展有机名茶,提升村经济实力。

村委审时度势,整合资源,把发展村团体经济作为开展工作的立足点,想方设法发展团体经济,从而走出一条与村实际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子。村里开始组织茶农们参加名茶炒制技术培训,并引进改良茶苗万株;新建了名茶炒制规范化示范点,进一步普及和提高了名茶炒制技术;xx年xx村有机茶合作社被评为绍兴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被浙江省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xx”龙井商标;xx年9月,全村1500亩茶园全部经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到xx年全村茶叶面积由1991年的96亩增加到目前的1500亩,茶叶总产值由原先的2万元增加到356万元,茶叶人均收入已到达5200元。经过新农村经济建设,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新农村建设第三步:团结共创办实事,村级建设出成效。

如今的xx面貌一新:公共厕所、抽水马桶、垃圾房、路灯、自来水一应俱全。村容村貌也有了极大改善,投资305万元,对全村的道路进行硬化;已建垃圾房5间,完善保洁制度,配备一名清洁工每一天定时打扫,使村子每一天都坚持整洁干净;已建成了村办公综合大楼,配备了有线电视与电脑,并进一步完善了村党支部活动室,村老年协会,村计生活动室,资料阅览室等党员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配备设施,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根据xx村多民族情景,增设了民族文化室。xx年,完成新农村建设中的“四改一拆”,投资26万,拆除露天粪坑83只,已建公厕2所,拆除旧房350平方米。xx年,投资45万元的360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中心。经过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让村民充分享受现代礼貌,促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

新农村建设的四步:村情诊断兴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xx村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是红军路径之地,还是新昌独一无二的少数名族村,这些都是xx得天独厚的资源。为大力发展旅游,已建了三处凉亭和xx米长休闲道、牌坊、路廊、古村寻根、民族聚居、民俗博览、红色足迹、珍贵记忆、绿色创业,同时进行了路段加阔、停车场和民俗博览建设。经过联接大佛寺,穿岩十九峰,构成旅游一条线,一个“一路风光一路情”的“民族村”农家乐方案投入实施运营。计划经过3-5年的努力,打造“江南民族第一村”的旅游品牌,成为省内外知名的乡村度假旅游地。

经过本次调研活动,我们了解到xx村发展致富的历程,汲取经验,为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供给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