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的作用论文(通用20篇)

时间:2023-11-29 20:01:51 作者:薇儿

范文范本是指一份标准的文章范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写作。范文范本的写作有许多技巧和要求,下面是一些范例供大家参考。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关爱还是错误地采用了体罚,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关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心,而主动地、顺利地按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体罚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错误,从而使学生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有人称,体罚是在关爱无效的基础上的另一种选择。我却认为,如果对学生满怀爱心,总会在关爱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这可能要花费大量精力,但若鲁莽地采取了体罚这一方式,则是被动的、无能的教育。我主张舍“体罚”取“关爱”。

一、体罚弊端种种。

(1)体罚会造成学生厌学。

体罚学生往往是由于学生做错了事和没完成作业两种情况。犯错的学生本身就处于恐慌和不安之中,教师对他们的打骂或讽刺、挖苦除了使他们无地自容就是使他们感到得不到关心而绝望,进而不愿见到老师和同学,旷课和逃学是当然的并发症。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学生原本就心虚,另外由于知识掌握得不牢而自卑。我是一名英语教师,深知英语学习当中背单词和背课文是一大难关。没有背下来的同学,往往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怀疑自己比别人笨。讽刺、挖苦、罚写只能进一步使学生丧失信心,从而讨厌学习英语。于是我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减轻压力,使他们逐渐完成任务,学习英语兴趣大了,自信心也更足了,这恐怕是单纯的罚写所无法实现的。

(2)体罚会恶化师生关系。

由于不能认识自己的错误,面对教师的体罚,学生除了害怕就是厌恶教师,甚至产生憎恨心理。新闻媒体的多次有关因体罚学生而与学生对簿公堂的报道,难道不足以说明体罚有百害而无一利吗?这样的师生关系能融洽吗?学生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吗?失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育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我们的教学计划、教育目标就只能统统免谈。

(3)体罚学生会给今后的教育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被体罚的学生对学校、对老师都心存余悸,对老师的教导和正确的批评不能正确对待,甚至产生怀疑,难道这不是教育的最大悲哀吗?不信任老师,不愿听从老师教导,学生会更容易接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干世界,缺乏辨别是非的学生更容易滑向犯罪的深渊,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负担。挽救这类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需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对更大的困难。

二、关爱益处多多。

(1)关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以爱心来滋润学生的心田,不惜耗费大量精力,努力寻找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离不开一个“爱”宇,接受教育的学生也必是心服口服。作为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遇到一些学生屡教不改。如我班一男生经常迟到、吸烟、时常去网吧,几次批评、帮助效果不大。但是我坚信以爱感化他,于是我找他谈话,指出他的优点。最初,以天为单位来约束自己,然后是一周、一个月。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他真的改掉了恶习,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起色,并在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进入理想大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始终信任他,信任他能说到做到,从而使他重新树立了做一个好学生和克服恶习的信心。学生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鼓励,一句话一个微笑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因此,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帮助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挫折,增强自信。

(2)关爱,能融洽师生关系,为教育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师满怀爱心,帮助和教育学生,必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犯了错误,遇到挫折,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教。拥有了学生的信任,对学生的教育自然水到渠成,信手拈来。

(3)关爱,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学生的顺利成才打好基础。

总之,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要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不可能一种方法对所有学生都适用。这就需要我们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来寻找许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而我们不能轻言放弃,更不能武断、打骂、讽刺。体罚不是关爱的有效补充,体罚是破坏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爱心浇灌的树苗才会长得最壮,我们的关爱必能使学生健康发展。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深爱自己的学生。

因此,无论面对学生的什么情况,无论我们多么生气、无奈,都放弃体罚选择关爱吧。“梅花香自苦寒来”,爱心浇灌,必会桃李满园。

教育的作用论文范文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说过:“不上课就不是教师,不做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我认为,不做科研就不是合格的教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每位教师都应该努力成为教育科研的生力军、主力军。而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终得以固定下来的形式,撰写科研论文是教育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而这最后阶段往往需要人们付出比前几个阶段更多的思维努力。最近几年,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科研培训,努力投身于学校轰轰烈烈的科研工作中去,先后参加了学校几次教育科研,并撰写了多篇论文。下面就谈谈我对科研论文作用和特点的粗浅认识。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收获体会”,教育论文应有学术性,所以它是学术论文。

理解教育论文可以从两点来把握:教育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手段,教育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的作用既表现于学术价值也表现于实践价值,既表现于社会价值也表现于个人价值。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1)通过科研论文向社会表达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深思熟虑的观点、意见,启发人们关注与努力解决有关教育问题的热情与智慧。

(2)通过科研论文与他人交流学术见解,互相争鸣研讨,促进教育学术领域的繁荣与以个人学术水平的提高。

(3)通过科研论文撰写过程本身,提高研究者本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对于研究者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极其有用的。

教育论文应较系统和专门地讨论与研究教育科学领域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思考和动笔都是从科学研究这个目的出发的,比一般论说文更富理论色彩和专门性。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教育科学这个辽阔的领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观察和分析有重要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它不象一般论说文那样,可以就具体事件议论得失,评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价值,是在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上的创新意义。它比一般论说文更强调新意(即新见解、新成果、新思想)。它主要有如下特点:

1.学术性。

教育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是学术研究所形成的产品。它侧重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抽象地、概括地叙述或论证,其内容是系统性的、专门化的、因而,这种文体必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不是教育现象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具有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杂谈或社会性议论。教育论文中,某一教育现象也不象“经验”那样完整、具体、形象地反映着,而是按照思维的认识规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着。它致力于表现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性。它与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相比较,它是理论的。虽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但不叙述其细节,只是经过提炼,“抽象地反映”并上升为理论,写成论文。教育论文如果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论文的资格。所以,学术性是教育论文最起码的条件。

2.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建立和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这就要求作者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对引进的教育理论、经验,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态度,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带个人偏见,不能主观臆断或凭空说教。在立论上,应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即必须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论点的提出必须以切实、准确、真实的科学依据为前提;论据,要求要在周密的观察、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颖、确实有力的材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论证上,应是系统的、完整的、首尾一贯的,是经过周密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的论证。它包含在内容上的充实、成熟、先进、可行;表述上的准确、明白、全面,无懈可击,如果失去了科学性,也就不成其为教育论文。所以,我们说科学性论文的生命。

2.创造性。

教育论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革新陈腐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有创新意义。能在对教育领域的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的新问题;能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或新结论;能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或经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开掘新意;能在别人争论的课题中或出现分歧的问题上进行比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争鸣点的基础上,做出与已有结论不同的结论;能用新鲜的材料(事例、数据、史实、观察所得)来证明已证明过的问题,探索新意向;能运用中外教育领域里的最新信息资料、情报,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经验理论、概念,增强教育论文的时代色彩或现代化意识,从而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设想,探索新体系、新方法,开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进程。所以,创造性是衡量教育论文价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独特的真知灼见,没有创新,只有继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难于深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句空话。

4.理论性。

教育论文的理论性是指论文的理论色彩,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科学观点和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形成有理论高度的论文。在具体表达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新要求;要从具体事物出发,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探讨论论证和表述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专家对教育的论述以及专业性名词术语、理论概念,并溶化或融合为论文的内容,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所以,理论性是教育论文深度的标志。但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表述复杂的科学道理;要用通俗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到平易能读,平实易懂,使论文发挥交流、传播、推广科研成果的作用,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观点进行探讨、寻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没有探索,也就没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贯穿教育论文始终的.一条红线。即在撰写教育论文中,对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较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层次的比较,并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见和办法;要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的教育方针为客观指导,根据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教育领域里我们还未明白还未掌握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未来的教育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应当怎样实现新的目标。此外,针对现实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确地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寻找论证的新角度、新方法,寻找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教育论文应体现出作者的探索个性(特点),探索个性越鲜明,论文越有创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写论文的前提。

6.实用性。

教育论文应面对现实,针对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并力求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达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人们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根据现实需要,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阐述和交流学术见解,既及时指导教育实践,又补充、丰富、扩展教育理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所以,实用性是撰写教育论文的目的意义所在。

教育科研理论的生成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过具体的应用;从事教育科研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高的过程。是研究就需要学习,就会有困惑,有困惑才有研究的价值。当困惑明朗时,我们的科研能力也就随之提高,教学水平也就芝麻开花节节高。

浅谈科研教育论文作用的特点

教育调查报告具有以下作用:

(一)如实地将教育调查的基本情况,准确地系统地反映出来,提供数据和材料,作为制订教育政策的依据,作为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资料。

(二)及时地提供教育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典型事例,作为指导教育工作、解决问题的现实依据,发挥榜样的作用,推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通过调查材料,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特点。

针对性。

针对性是教育调查报告的灵魂。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通常都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或者是总结推广某一个典型经验,以带动整个“面”上的.工作;或者是对某方面的工作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或者是收集情况,加以必要的分析综合,以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或者是对有关的教育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即分析各种教育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以及通过对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或归纳,达到检验理论和构造理论的目的。尽管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应该从实际出发,但是,调查的目的越明确,针对性越强,调查报告的作用也越明显。

指导性。

教育调查报告的指导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调查报告不只是客观教育现象的叙述,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和概括,对于教育现象的内在规律的探求。因此,高质量的教育调查报告能够深入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范文

数学教育学在我国已经发展为一门专业学科,而小学数学教育学则是数学教育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教育者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关注颇多,更有甚者认为这二者之间的内容非常相似,这种想法是非常主观且不科学的。实际上小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经验,不要求学生推理证明;小学生的思维和初中生的思维处于不同的阶段。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智力的不断完善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必须起到启蒙作用,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很大。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小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循序渐进,逐渐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应该引起教育者们的高度重视。

(二)专业教育课程。

鉴于小学数学教育的特殊性,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掌握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并且了解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基本规范。小学数学教育学能使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自身教学经验,明确有效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育学可以帮助教师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高深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从而避免教学中的错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学理应成为高校培育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门专业。

(三)理论应用学科。

小学数学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与以研究理论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学和重视实践的教学法不同,它不仅能够为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还能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简言之,小学数学教育学是集应用和实践于一身的理论应用学科。

二、课程构建原则。

(一)科学的原则小学数学教育学若想成为科学的学科,最重要的是具备科学性。根据哲学思想的阐述,一门理论是否科学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因此,建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建设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关键。

(二)实用性原则小学数学教育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但其宗旨是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争取让学生在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探究性原则。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几乎是讲与练的结合,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当他们毕业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就会不自觉地沿用这种教学模式。因此,改变学生学习小学数学教育学的方式迫在眉睫,把被动学习变为探究式学习。学生的教材也要做改变,增添实际案例等相关材料,设计学习方案;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讨论问题,改善授课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育学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大问题。但是教学方法又取决于教学内容。学生学什么,教师就应该就教什么;学生怎样学,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所以,这两大问题也可改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这是当代学者对数学的深入认识和对儿童学习心理准确了解的结果,这也是小学数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二)建构学科内容。

根据上文的阐述的分析,学科内容的建构基本形成。首先,对小学数学教育学具有科学深刻的认识,需要教师熟悉与数学相关的一些知识。先要了解数学是一门科学,它不是人类刻意的创造,而是客观存在的真理。它与现实和自然科学都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研究对象很广泛;其次,是熟悉数学的发展史,正确的树立数学观,了解数学的发展史,了解数学自身特有的特征、独特的研究对象以及学科的发展演变等问题。再次,是阅读研究同小学生心理有关的书籍,这对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育学应将书籍中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相符合的内容收入小学数学教材。在实践方面,可以安排教学设计原理和儿童学习数学活动等内容,把教学案例分析插入到理论教学中,并安排学生参加相应的教学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

四、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是进行小学数学教育学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以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又有区别。数学教育学理论重在理解,其内容远不如数学题目那样难解。鉴于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先安排学生自学,把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或者是全班进行讨论。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交流,适时提出学生忽略却又应该被重点研究的问题,对讨论做出总结和评价。针对实践部分的教学,应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这种方法在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采用,而实施这一教学法的重点是提供足够优秀的案例。因此如何收集和撰写相关案例是编写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界对这方面的认识还处于萌芽状态,已有的、足够好的案例很是匮乏。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材编写组必须要加强案例来源,必要时可以组织人员到小学实践,注意挑选其中典型事例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挑选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习课作为案例进行研究。

五、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学要按照新课改的建设要求,以建设专业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思想境界为指导,全面加强教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和锻炼。另外,相关教育人员应当将提升教学水平视为教学重点,争取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在注重薄弱环节的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育学的教学水平,努力建造成具有一流质量的课程。

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范文

小学是学生理论学习的第一阶段,是为各科目知识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趋于图像化,对于理论知,识,特别是数学这一具有逻辑化特点的科目,知识理解消化需,要经过教师引导。但教师如果不在引导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化,学生将很难养成思维上的独立性。

1当前小学数学科目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小学对于学习旅程刚刚开始的学生来说,就如同为万丈高,楼打地基的阶段,关乎学生后续学习的成果,特别是数学教学,,在当前的应试影响下,始终都采取灌输式教学,以教师的指导,为主,这阶段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完善策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最终的学习成果,这不仅对数学科,目的学习有所帮助,也能让其他科目的学习事半功倍,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果。

1.1目前小学生数学独立思想培养存在的弊端,

学生在小学阶段思想处于图像化状态,脑中对于知识进行,转化通常都是将文字转化为图像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当中教师,的引导是最为重要的,有了引导与帮助,学生的思想习惯才会,逐渐由被动性思维逐渐向自主性思维转化,逐渐学会在遇到问,题时依靠自己的思考与分析去解决,而不是一直以来教师的引导,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的提升,但,目前对于小学生独立思想的培养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行,分析探讨,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2教学思想存在误区,缺乏对学生思想的尊重。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学多年来的教学主流思想,注重对学生,最终考核分数的重视,但却通常会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思想,但许多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思想耳濡目染的影响,始终都秉持着这样的思想进行教,学指导,课堂上都只是以教师的单纯讲解为主,并不能做到尊,重学生的思想,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了一个固定范围内,这无疑是对学生思想能力的抹杀,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1.3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许多时候,教师都会认为,小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全方面,的指导与讲解,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都会以自身的讲解为主,并,不会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去进行思考与表达,也不会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设计,这会使学生的思想被困住无法得到发展,,只是一味跟从教师的思想走,以后更无法去主动思考,不具备,主动独立的思维,对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想确保小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寻找相应的整改策略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师应当真正加强重视,找出更合理、有效的教,学整改策略,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自主性得到提升,开始脱离教师的知道,学会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1转变教学思维,提升教学实效性。

想要确保教学成果,教师需要先摆脱多年来被应试思想影,响的教学理念,真正将教学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的视角去进行思考,才能让学生的自主精神发,挥出来[1]。在对课程设计时,教师应当先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思考特点及学习需求,以学生的视角去思考,去设置课程的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自主思想的激发。教师对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融入更多学生喜欢的要素,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动画与游,戏等,例如在讲解到鸡兔同笼这一环节时,教师可以将鸡兔同笼,的原理利用简短有趣的小动画来进行展现,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画面来增强对课题的理解,让晦涩的数学原理能够通过动画,的形式烙印在学生脑中,促进学生在脑中对这一原理的转化,学,生看到动态的画面,自然会被吸引住,主动去思考,去分析。比起,讲解,有具体画面的直观教学更符合小学生图像化思维特点。

2。2完善教学方式,发挥出思想激发作用。

教学方式符合教学发展需求,才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如果无法对学生起到思想激发带动的作用,则是徒劳的[2]。教师,应当对课堂上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全面的设计,才能让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真正投入到度数学知识的思考、分析与,探索过程中。例如在讲解到扇形统计图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出能带动学生兴趣的游戏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将圆形分成十份,给学生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去学习比率的分配,教师可以假设大家在进行一个午餐会,用十个教具代替十个蛋糕,分发给几个学生,分配可多可少,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取“蛋糕”的份量进行分析,将自己“蛋糕”在图,中所占的份额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计算正确的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带动下,学生自然便会展开思考,与分析,此外,针对各类题目,教师都应当更多将讨论的自由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进行讨论,在学生表达时不做定论,在学生,质疑时教师需要赞扬鼓励,让学生摆脱教师的控制,在讨论分析,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发散思维得到激发,,自然会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结语。

小学生需要被引导,但更需要被尊重,教师应当将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拥有思考、讨论与,质疑的自由,才能真正确保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

教育的作用论文范文

在当前的高职图书馆中,集中了大量的文献信息以资源,能够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综上所述,图书馆不仅具有表面上的意义,同时也具备了教育方面的职能,并且在相关的指导工作中,图书馆还可以作为主要的德育场所而存在着。因此高职院校就更加应该注重对图书馆的建设,立足于现实情况的需要,满足学生对各方面书籍的要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在社会活动中,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性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图书馆所具有的价值是其他学校部门不能代替的,[文秘站:]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2、图书馆发挥德育教育价值的主要途径。

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在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中,要想充分发挥其德育教育的作用,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得以实现。

首先是对优秀刊物进行采集,并且在宣传方面做足准备。高职图书馆中藏有大量的图书,图书是图书馆的主要构成,更不必说是具有珍贵价值的文献了,根据学生先进性的思想,也应该重视起藏书的基本原则,在选择图书时,应该其价值方面进行选择,选择主观正的作品,如人物传记、文学名着等,这些书籍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对于德育工作的展开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重视起图书馆的藏书问题,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图书馆的价值。与此同时,导读工作的落实可以起到在广大学生中的宣传作用,学生看到导读后就会引起一定的好奇心,这样对于书籍的进一步推广也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

其次,在宣传教育方面,图书馆的价值也是十分具有影响力的。具体的宣传手段包括黑板报、专题制作以及多媒体等手段,这些方式对于具体的宣传教育工作都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图书馆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避免过去损坏图书现象的发生。同样,要想做一名文明的读者,就应该重视起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最终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第三,在图书馆中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活动有助于和谐校园的组成。在高职校园中,更加需要将校园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欢声笑语,每天都能学习到丰富知识的场所。在校园中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取向,所以要想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就要将高职校园建设成为一个更加和谐的场所。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图书馆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之间的共同特点就是都需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便在读者与校园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凝聚力。所以在图书馆中积极的开展一些活动,将其馆藏优势充分发展出来,更进一步的体现出了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在今后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中,还应该在服务方面多下功夫,将服务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这样便更加有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学生的德育水平也会得到显着的提升。

第四,要想在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中充分的发挥德育教育工作,就要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将德育活动进行落实,这样在无形之中就实现了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通常情况下,学校图书馆的建设看似与育人方面的工作毫无联系,但是图书馆中平和的文化氛围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方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德育品质的形成,起到春风化雨的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方式,与有形教育是相对的,学校在提供有形教育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言谈举止,如果要想使他们真正的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教育的真正目的,为今后步入社会提供必要的帮助,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无形教育也就是德育工作的形成。

因为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其价值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在不断深入了解中逐渐挖掘出来的.,所以对于德育工作的进行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具体工作执行的方面,不但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将每一项德育宣传方便的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还要做好制度的制定工作,以起到约束性的作用。在正确的宣传引导工作中,学生可以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并且得以自觉的遵守。如果出现违章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处理,这样也能起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最后,还应该重视抓典型,抓正面教育的工作。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在教育方面所采用的方式也具有不同之处。一些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明显不足,所以经常有损坏图书的情况的发生,对于这类事件的发生,除了要进行批评教育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从具体事情入手,仔细分析读者犯错误的心理,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除令其检讨错误,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外,还应鼓励其勇于改正错误,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争做文明读者。我校图书馆流通部每当发现有读者窃书或撕页等行为时,馆员都会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进行正面教育,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这些读者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大多能很好地认识错误,且很少发现有再次违反行为。

3、结语。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摘要: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素质教育理念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在阐述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钢琴教育的特点,重点分析探讨了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课题研究对于推动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使其更好地辅助素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新时期为全面培养素质人才,迎接新时代挑战的一种广泛实行的教育方式,更是国民教育中的一项核心政策。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素质颇有益处,而钢琴教育又在音乐教育中拥有着较高的地位,因此钢琴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言有着多重的积极意义。无论是其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想象能力的教学目的,还是其丰富且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亦或是需要五官与心灵默契配合的美妙教育方法,都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素质教育最主要目的是在充分尊重人主体特性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以通过开发人的智力潜质来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往往以性格作为基础。在情感的基础上,素质教育依赖于知识体系以及综合能力的支撑,并且以认知、实践、共处、生存作为倡导的基本价值取向。素质教育具有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多种特质,比如思维创造性、主体实践性以及立体空间性等等,它主张在教育中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鼓励学习者独立自主的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传授现成的知识给他们。

钢琴教育的一个首要特点是实践性,这种实践体现在钢琴学习的音乐基础、技能训练、器乐教学以及曲目赏析的等各个方面;其次是形象性,从本质上来讲,钢琴教育是提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从目的上来讲,钢琴教育旨在表现音乐的魅力形象中引起受众共鸣;此外钢琴教育还有一个特性是情感性,音乐的灵性在于情感在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传达,任何一个作曲家的作品中都蕴含了其美妙或复杂思维与情感,这是一种无关逻辑与理论的.十分纯碎的心灵的交流体验。

(一)钢琴教育可以开发智力、挖掘潜能。

钢琴演奏的过程不仅仅体现了手指的灵活调动能力,也充分反映着大脑的反映以及协调能力。我们知道,人的左脑是语言脑,右脑是音乐脑,左右脑的明确分工与默契配合才能保证学习者的高效学习。而钢琴演奏行为在培养了左脑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的同时充分锻炼了右脑的管理反映能力,通过刺激其神经达到使大脑兴奋的效果,从这一角度来讲,钢琴对于整合与协调左右脑的思维活动具有显著的作用。从挖掘潜能的角度来看,钢琴演奏是诸如记忆、想象、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或者心理过程综合作用的体现,这个过程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反映速度,提升智力活动的效率。钢琴教育培养的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立体思维三者之间的结合与协调,可以在开发学习者智力的同时,不断激发其各项潜能。

(二)钢琴教育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培养情操。

高雅品格的形成是在无形之中进行的,比如人们在钢琴学习中感受大师名曲艺术魅力的过程便是一个陶冶情操、提升品格意识的一个过程,这对于素质教育而言是一种极佳的方式,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正是这种在潜移默化中取得多重成效的理念。钢琴教育对于塑造人们的人格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钢琴技巧的学习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欣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人格品质的提升以及自身修养内涵的增长,使其散发由内而外的个人魅力与雅致气质。在钢琴教育中实行素质教育其实是一个自然渗透的过程,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最终效果。

(三)钢琴教育可以提高情商、增强控制能力。

情商可以衡量人们情感发展水平的高低,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情感、艺术天赋以及审美感知力等都会被挖掘,在音乐的世界中身心都得到放松,获得与外界协调融合的内心情感世界,情商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与发展,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钢琴学习还可以帮助学习者缓解压力,增强对自身消极情绪的调整控制能力,培养人们良好的自我意识,满足其对释放精神情感与生活压了的需求,这种情商的提升与情感的调节反过来也可以使人们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大大增加,能够使其获得更好地演奏学习效果。

(四)钢琴教育可以培养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

钢琴教育中学习者要实现自己的演奏与音乐情感的交融,不仅仅要练习双手手指的灵活以获得精湛的琴艺,还要重点培养想象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即从这一角度来看,钢琴教育既包含基本技艺的教学,同时还是一门审美教育,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习者的精神与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钢琴教育还可以运用到素质教育里面理解力与观察力的培养中,通过细节分析与反复琢磨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这方面的能力。钢琴教育复杂、灵活又多变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不论是从思维的角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这都说明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基本而且必要的职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教育对于学习者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广泛地推广音乐教育尤其是钢琴教育。提高钢琴教育的教育质量与水平能够使更多的受教育者满足社会需求,钢琴艺术教育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云思.素质教育下钢琴教育改革策略浅析[j].艺术科技,(8).

教育的作用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教育活动在获得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和挑战。本文就以心理学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教育活动面临的难题提供一些新的解决方法,明确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教育;教育活动;心理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现在的教育出现很大的变化和改革。学生从以往的单纯依靠老师的指导教育获得知识的方式,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等等途径获得知识,这对于教师讲来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面对信息化的时代,老师应该如何迎接挑战,以及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心理学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教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学的学习的意义。

面对着中国传统教育日益暴露的缺点和不足,中国当代教育者开始从现有的教育方法进行探讨分析,着手于改革教育相关方面的制度和方法。为了适应中国教育事业的现状,教育研究专家开始将心理学引入到教育环节当中,将教育和心理学二者相结合。作为教育的接受者,学生们面临的教育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在这三个时期,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在上课的途中可能不能够保持专心。中学生时期,学生年龄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可能会出现叛逆心理等状况。大学生时期,对社会还保持懵懂的状态。面对这些状况,教育活动中引进心理学,可以加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联系,能够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将心理问题和教育问题结合起来,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在进入到社会当中,因为不成熟而遇到更大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学生学习心理学、了解心理学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心理成长方面,往积极地方向发展。

二、教育活动中关于心理学的使用。

我国教育活动现在的情况是注重学生德智体三面的共同发展,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心理学对学生德智体三方面内容起着很积极地作用。在德育方面,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者和心理学者在对中国现有的教育实况进行分析研究,考虑到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德育教育方向。

将心理学运用到德育的课程实践中,考虑到不同时期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接受能力等因素。然后再开展适合的德育课程,包括教材编写,课程的安排,这些内容都一一落实。只有将心理学和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才有利于学生心理上的健康成长,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智育方面,一个优秀的人才,其心理素质必然是健全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能力如何的重要体现。处于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学生的压力也会慢慢变化,尤其是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压力、情感问题等心理问题也在慢慢显现出来。学校在面临这样的情况时,不仅要教导学生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而且,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美育的教育课程也在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教育活动的一项内容。心理学就要求老师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让学生体验到真善美,让学生往更加健全完美的人格方向发展。

传统的教育方式中,老师在课堂中教学一直是学校的主要教导方式。研究表明,心理学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良好向上的状态。而且,心理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并且更加积极地学习知识。心理学的研究,非常注重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往更加积极地方向发展。从长远来看,这种方法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促进学生往成熟的方向发展。教育活动中运动心理学,开始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同时又兼备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不足和缺失,促进学生平衡稳定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三、加强心理学对教育活动的积极影响力。

(一)加强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的联系,形成教育心理学。

加紧教育和心理学的结合,从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寻求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积累经验,再和心理学联系起来,形成一门对教育活动有积极意义的实用性理论,也就是教育心理学。并且,拓宽教育和心理学研究的体系,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育。

(二)开展对教育者的.培训工作。

为了解决教育活动遇到的难题,为了更加积极地面对来自社会的挑战,将心理学引入到教育活动中,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这也就意味着,从客观上需要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心理学教育者。因为老师是传达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施行方。在一定的程度上,老师的行为和思想是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员具备这样条件的是凤毛麟角的,所以对于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心理学教育者的工作,是刻不容缓的。在教育活动中,心理学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非常强大且积极地。虽然心理学在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仍然继续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使之适应我国教育活动的发展现况,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田洋.江舰.浅谈素质教育中现代心理学的作用[j].新西部(下半月),.

[2]李雪凤.论发展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3]刘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探讨[j].时代教育,.

[4]张瑞芳.高职教学中如何发挥教育心理学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37.

教育论文:浅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教师采用单一的绘画模式和绘画材料,难以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综合材料绘画结合了多种学科知识,对于有效开展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具有积极意义,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该文从介绍综合材料绘画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以期为推动中小学美术教育水平发展提供借鉴。

绘画是人类智慧和天赋的集中表现,美术教育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创造力。中小学生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的能力较强,教师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开展中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充分采用综合材料绘画形式,引导学生创作艺术绘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材料绘画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指在现代绘画中,创作者不采用传统形式的绘画材料,而是使用新材料开展作画活动。综合材料绘画采用多种材料和方式,如金属材料、塑料材料、自然界天然材料等,通过拼接、组合方式进行创作。在采用综合材料绘画时,最为关键的部分在于创作者想要呈现出何种画面,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式开展绘画创作活动。综合材料绘画能有效反映出时代的发展特点,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综合材料绘画的具体观念与方法都体现出了对传统艺术的变革,从而使创作者有效地表达其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看法、态度。在这个层面上,教师使学生充分了解综合材料绘画,能够为其更好地掌握现代艺术特征和把握现代艺术表现手段,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综合材料绘画深度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师将其积极应用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能够增强美术教育活动的多元化特征,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掌握美术创作的技巧与内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1.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综合材料绘画涉及多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特征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中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想象力较丰富,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积极采用综合材料绘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将其重新剪切和拼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一些自己较感兴趣的日常用品和材料,将其带入课堂,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针对各种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与设计;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具体的创作主体,如一些长方体的物体,引导学生细致地想象长方体的物品类型,并积极开展相应的创作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充分利用各项材料,制作一些长方体类型的美术物品。

2.激发学生的潜能。

中小学生创作的作品,在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在主题方面的表现效果往往不够鲜明。要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师应积极采用综合材料绘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感知外界事物,并充分融合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教师应通过综合材料绘画方式,在教学中积极引入丰富的主题绘画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完成绘画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突破传统理论知识和绘画技法的局限,积极应用综合材料,切实丰富作品形式和内涵,更加全面地展现精神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3.强化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学生学习综合材料绘画,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够从具体的材料中,科学、有效地选择出较为合适的材料。应用综合材料绘画方式,需要大量搜集并使用多种综合材料。面对大量的材料,学生需要从多项材料中选择出最适合的材料,这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此,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某位小学美术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针对材料的性质、软硬度、颜色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分类,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内容,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掌握不同材料产生的效果,能够使学生逐渐掌握综合材料绘画的具体规律。

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教师充分发挥综合材料绘画的优势和价值,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潜能,强化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综合材料绘画的要求,促进美术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1]姚林林,李英梅.浅谈综合材料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美术教育研究,2015(21).

[2]孙悦怡.为绘画披上个性外衣——试论综合绘画材料的视觉意义.美术教育研究,2015(19).

[3]王志琪.融合发展——刍议综合材料绘画对水彩画创作及教学的影响.西北美术,2017(1).

[4]赵希.浅谈高中美术绘画创作采用综合材料的必要性.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9)。

教育的作用论文范文

教育的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历史使命。民族要振兴,社会要进步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目标出现了新的变化。群众对于提升自身素质、改变生活质量的愿望十分强烈。如何满足群众愿望,实现从群众个体强大到民族、国家的强盛的历史使命,归根结底还是依靠各级各类教育。所以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精选阅读(2)】。

一、教育功能的定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主角。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构成和主题潜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构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

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1)教育透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2)教育透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6、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1)当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

(2)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的负向功能。

【精选阅读(3)】。

教育论文:浅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谈谈在今天的学习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的回答令人满意:“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应该相互学习”;“要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要学会生存”;“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要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利用多样化的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使教学内容更直观,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起来更快乐。通过这些小故事、动画片展开问题讨论,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三生教育”,逐步让学生了解“三生教育”的意义,认识到人与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知真善美,逐步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在美术活动中不断为学生创造机会,通过网络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渗透“三生教育”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探索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增长了技能,还提高了效率。通过美术课程与“三生教育”的渗透融合,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提高生存能力,培养生存意识;帮助学生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进而对“三生教育”有更深层次的领悟。2008年曲靖市麒麟区举办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美术比赛活动,以此项活动为契机,利用网络,创造学习机会,增强学生对“三生教育”的感悟,帮助学生以更加成熟的生活姿态融入生活,在更大意义上实现生存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理想。本次活动,是美术课程与“三生教育”融合的最佳体现。笔者用三个课时在三年级、四年级的部分学生中开展以“关注消防、关注交通、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美术活动,在其中渗透“三生教育”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当我把活动主题和思路与学生交流时,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太难了,怎么画,很难完成。“”我画人物还可以,但消防器材与背景很难画。“”我会画建筑物、汽车,可有的场景想不出来。”“主题内容太难画了。“”交通安全太难表现了?”等等。根据这一情况,我很理解地对同学们说:“就因为难,才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亲自体验,讲述不同的看法,来分享彼此的经验,根据各自的特长,扬长避短,分工合作,完善创作思路,让我们并肩作战、团结互助,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的。”

内容1:根据活动主题,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如,“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发生火灾时,有没有简单易学的逃生方法呢?”

内容2:安全小知识。在学习“消防小知识“”交通安全小知识”“自护小策略”活动中学生积极展开讨论,纷纷举手发言,畅谈心中的感受。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消防、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护意识,让“三生教育”融入其中。第二课时:内容1:欣赏与练习。第一环节,通过大屏出示,观看消防、交通安全宣传图片。

第二环节,开设安全自救知识训练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选择与判断,学习安全自救知识,掌握安全自救技巧。内容2:体验活动。根据所学的安全自护小常识、小方法进行演练。教师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评议,哪些做得正确,哪些做得不对。通过演练体验活动和入情入境的表演,学生掌握了简单的逃生方法,提高了自护能力,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三生教育”,唤起了大家对“三生教育”的思考。第三课时:内容3:观察与构思,合作与交流,启发与创作。结合前面两个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把他们分为五个小组,每组有组长、协调员,各6人。各组必须团结一致,共同策划,促进交流,形成合力,达成团体目标。如,有一组的学生在创作“消防叔叔灭火时”,人物的刻画不够生动、动态基本相同,显得呆板,其他小组同学发现后立即提醒他,画消防叔叔工作时很辛苦,应加上汗水,充满动感,形态各异,这样内容才更丰富,人物才更形象、生动;有一学生发现本组同学在画交通警察指挥时,显得单一,就建议动态画应各种各样,所表现的是交警叔叔的风采,能不能把他们画得高大些呢?那样我们的画会更生动、更有特色;有一个组的同学们在交流后说:我们画消防、交通安全时,应该宣传珍爱生命,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把我们的城市生活画得更美好,更和谐;有一个组长说,一定把消防、交通安全的理念、口号加上。与此同时,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中了解情况,与学生共同研究,进行调控,加强引导,启发创作,及时鼓励学生。我们不仅要把各组的创作内容表现好,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交流中共同研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合作充分、扬长避短,表现好主体内容,最终达到作品主题鲜明,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整体协调、统一、美丽、有创意,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实效。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按时完成了绘画创作工作。主题有:“心系消防心系交通”“为消防叔叔加油”“我是小小交通警察”“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和谐美丽之城“”超级灭火机器人”等,许多作品体现出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奋斗生活,团结互助、顽强拼搏,对明天更加健康、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地向往追求。

根据“三生教育”的理念与学校制定的十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美术学科特点,与学校的规章制度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充分利用教师大会、学生大会及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美术廊等宣传阵地,对“三生教育”加大力度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做好实施“三生教育”宣传舆论引导工作,使师生充分意识到“三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让“三生教育”深入学生、教师和家长,营造良好的“三生教育”氛围。通过教育,在校园里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的学生少了,上下楼梯,轻声慢步的多了;讲粗话的少了,说“您好”、“谢谢”、“对不起”和互相礼让的学生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爱护环境的多了;违反纪律的少了,文明守纪的多了;排队拥挤现象少了,遵守交通规则,平安出行的多了。整个校园处处洋溢着和谐与文明的气氛。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三生教育”活动,推进了“三生教育”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把“三生教育”融合在美术课程学习中,不仅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三生教育”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与集体的智慧,了解“三生教育”的内涵。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与感悟“三生教育”;通过活动,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和生活的热爱已深入于心,不仅影响了广大学生,还辐射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也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在实现梦想的进程中感知真善美,逐步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点上的作用尤其明显,学校体育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2.1增强的健康体质,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2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调节大脑中枢神经,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还可以直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体育课件制作等,有利于促进学生记乙力、想象力、创造意识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

2.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目标的心理动机。为此,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全身心的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2.4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所以,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另外,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使学生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切、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学校体育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在其他学科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4期。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

教育论文

摘要: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又能提高审美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党的号召下,我国在逐渐缩小地域差异,在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也有了重大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现状与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教育部20xx年新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发更是让音乐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又能提高审美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党的号召下,我国在逐渐缩小地域差异,在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也有了重大的发展。本文将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欠缺、专业水平有限。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据调查,全国有90多万所农村学校,音乐教师近10万,按照一个学校一个音乐教师来算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都喜好去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而只有少部分学生愿意投身到农村的学校。对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并不低于城市小学,也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也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果。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综合水平也增加了要求,高校对于培养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教师不光要有过高的文化素养,也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是部分高校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还是不够全面,虽然学校开设了声乐、钢琴、舞蹈、教学法等专业课程,但多半是为了培养演唱、演奏方面的人才,对于培养一个合格的教师的方法依旧欠缺。为了缓解目前教师紧缺的问题,也有不少音乐教师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综合水平都不高,严重影响了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不强。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教育是美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教育部门虽然对农村小学的音乐课程提出乐明确的要求与教学目标,但学校以及家长对音乐教育都不是十分重视,音乐课往往成为摆设,被其他学科占用,一学期也上不了几堂课。另外教师的待遇差,所授学科不被重视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这都是造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进步缓慢的原因。

(三)教学设备不足,教学方式陈旧。

教学设备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用具,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像黑板、粉笔、风琴等教具农村小学基本配备,而钢琴、奥尔夫乐器、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在农村小学配备不多,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在音乐课上也只是简单的歌唱,教学方式也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比较单一,学生对音乐课提不起兴趣,这样的音乐课堂学生根本无法更深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要求全方位的发展,课标中也曾提到要学科综合,所以音乐教师的技能水平也要比其他教师要求更高,要有过高的文化素养,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校方应当定期到音乐课堂给予教师指导与帮助,我们要做到稳定教师队伍,扩大教师队伍,改善教师待遇,也要倡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到农村小学的教育事业当中,想办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研人员也要定期进行教师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改善,从而壮大教师队伍。

(二)管理部门加强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作为美誉的重要传播手段之一,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势在必行。各个管理部门应当明确给农村小学音乐提出要求,设定目标,并定期检查指导。校方也应当配合管理部门,严禁出现音乐课被其他科目抢占的现象,提供教师一个良好的授课环境。教师更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从而来提高农村小学音乐课的质量。

(三)增加投入,配备健全的教学资源。

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备不足也是农村小学音乐课开展不好的重要原因,教师上课光凭一张嘴来教唱是远远不够的。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创设情境、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一些教学用具如:沙锤、音响、多媒体等等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标准中也要求中小学要求了解民族乐器,学唱民族音乐,这都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具来辅助教师进行授课。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方面必须加大投入,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四)提高认识,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不是简单的歌唱教育,其中还包括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提高认识,需要努力学习,转变教学方式,并掌握一些国外的教学法,如: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法等,给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这需要师生之间、学校与教师之间、管理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共同努力,转变过去陈旧、古板的教学模式,让农村小学音乐课焕然一新。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不因环境、待遇等客观因素而放松对学生的培养,不论是城市的小学生还是农村的小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才,身为教师必须要自省自悟,提高全方面的素质,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的音乐教育事业当中去。

教育论文的论文

难以管理、质量较低、且不易控制。因此,规范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形成一整套科学而有效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各高校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学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来实现。在这一阶段,学生要获取论文撰写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篇有质量的学术研究报告,最后通过论文答辩完成学业。毕业论文写作目的是总结和检验学生学习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综合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护理研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近年来,由于成人教育本科护理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生来自全省多个医院,有的甚至于来自全国各地,使得本科生毕业论文难以管理、质量不易控制。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方面不尽如人意,论文质量呈下滑趋势。

2.1选题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面窄,不新颖,深度不够,而且讨论对象相对集中,缺乏新颖性。多数学生以毕业过关为最终目的,对相关文题也没有深入思考,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部分考生论文内容与题目相差较远,出现偏题甚至跑题现象。

2.2格式摘要、关键词及参考文献等部分不全者较常见,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书写摘要和关键词,参考文献引文量且书写欠规范。正文部分题文不符、层次不清,各级符号混用,写作思路混乱。

2.3内容大部分学生时间投入较少,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有的考生对。

网络论文。

相关信息。

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

2.4答辩学生在论文答辩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不熟悉自己的论文内容,答非所问;学生心理素质差,过于紧张;论文的内容与学生自己的实习内容关系不大。此外,评审专家等级标准掌握程度有差异,或者个人观点有差异,也会导致学生成绩有差异。

目前,成人教育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呈下滑趋势,因此,规范论文撰写,对论文的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已经成为各高校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护理学毕业论文。

相关信息。

的目的和特点,分别设计了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答辩教师使用的成人教育本科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自的权重及分值,以其能客观、准确、简捷地对护理学毕业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3.1指导教师评价重点评价内容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查阅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开究方案设计与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毕业论文写作反映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态度。

3.2评审教师评价重点评价内容学生对论文设计书的执行情况;选题是否有新意;论文的论点、论述的正确性;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图表的规范性;吾言、图表和参考文献的规范化程度;论文的难度及工作量;开究方法和手段、论证能力、成果价值。

3.3答辩教师评价内容答辩教师对毕业论文进行总体评价,包括选题的难易程度和理论与实际意义,论文的总体水平及创新性;口头表达能力和回答问题的正确性;答辩中反映出的思维、知识面与综合能力。

为了客观而准确地评价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合理地运用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毕业论文质量的综合评定由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答辩教师评定的分值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后组成。然而,由于指导教师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了解也最深,其评分在综合评定中所占比例应最大。评审教师可对毕业论文质量做出较仔细的审查,而答辩教师则对学生答辩情况的判断,因此两者的评分在综合评定中所占比例可同等对待。综合考虑,指导教师评价结果占40%,评审教师和答辩教师的评价结果各占30%,3部分之和即为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综合成绩。

毕业论文阶段包括论文撰写、评审和答辩3个环节。由于指导教师、评审教师与答辩教师评价的侧重点不同,所以采用分类评价的方法建立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贯穿于成人教育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阶段的全过程,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论文各阶段的特点,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还可以较全面地对学生在毕业论文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作出较客观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由于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和可变性,该评价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教育

教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基础事业,它决定着民族的未来;教育兴,则国天;教育衰,则国衰!大国崛起的前提是教育的崛起。然而中国的教育却存在诸多蔽端,令人担忧。教育的目的是让人经受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使其脱胎换骨,化茧成蝶,装点整个社会。而中国目前的教育纯粹是为了应试而存在的硬性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也许会有人问,学习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过上幸福生活,那是为了什么?

教育的目的决不是培养出一些只知道考试的书呆子!

就算是考试状元,也不见得能为国家作出什么贡献;就算他有才能,却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着自己以后的幸福生活,只会成为社会的渣滓!

国家总是说要让学生减负,可其结果是越减越负!在七、八十年代,学生们学习很轻松,可出现的精英却比现在多的太多!建国初,又有多少人无法接受教育,可国家发展的不见得比现在差。

如今的学生可以说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一个中学生的日学习时间普遍在15个小时以上,每天学上20小时也不稀奇。学生们经受着身体、精神上双重的压力,这是何等的悲哀,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多么伟大啊!

如今学生自杀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让学生们承担着重压,难道就是所谓教育的目的吗?就算能顶住重压,也会失去他们的本性,成为另外一个人。一个失去本性的人,怎么能继续在做自己呢?既然我们早已不是真实的自己,那和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又有何不同呢?凡事应求精,而不求多;理论虽重要,但实践更重要!

所以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急需改革的。

小学教育教育论文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在教学中对他们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用自身良好的言行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学生避免不良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使他们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德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引导: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是对学生进行说教,针对某个学生出现的行为错误进行长篇大论的批评和指责。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德育理论的灌输,没有从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德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关注学生的体验,使德育教育很难取得实效。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又要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对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对道德理论认识的更清晰,并能够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他们知识和行为相统一,使德育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学校氛围,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环境对他们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在学校教育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德育氛围,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升国旗、唱国歌之后,向学生介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进行校园建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校园建设的更美。在学生动手参与过程中,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校园。

三、尊重和欣赏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人,他们都具有很多优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关点,并对他们进行表扬,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动力,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美好的一面,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在面对后进生时,教师不要对他们进行一味的批评,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关心下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后进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使他们摆脱了以往的自卑心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四、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教师采用强制性要求让学生改正,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管束、限制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影响和熏陶的方法,用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从思想和行为上都获得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爱心来引导学生,使教学顺利开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行为,需要教师首先做到。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严格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和学习。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的道德认识更清晰,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革命烈士坚强不屈的精神;开展以考察国情社情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调查和采访,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开展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的活动,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并在活动中让他们的道德观念行动化。德育实践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除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活动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有违背道德的现象展开讨论。在讨论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允许他们在相互的争论中剖析现象的背景、原因,了解正面作用、负面影响,从中吸取正确的道德思想,剔除其中糟粕,使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操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培养其自律的品质。

总之,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利用一切教育契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还可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具体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体验和感受中提升自我,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主编.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马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d].苏州大学.20xx。

[3]曾平.亲近生活德育教育显实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

教育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文明病,也诱发产生了。同时,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导致环境污染加剧。这些由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不良结果,已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类的健康与正常的生活构成潜在危害。为此,时代赋予体育教育以新的历史使命,并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从更加丰富的层面看待体育教育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理应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传统体育价值观同“学会生存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这一新的教育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全新体育教育价值观。

体育教育应配合学校教育,致力于解决人类更好地生存这一新课题,使体育教育更好地为满足人类生存的多重需要和改善人类生存状态服务。

1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深刻地揭示出人类自身需要的本质。人类五个层次的需要与人对体育教育的需要本身就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是体育教育本质功能的表现,无论是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尊重的需要,还是自我安全、社交的需要,都与体育教育有着广泛的联系。

人类的生存需要除了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以满足自身外,还有人类生存需要所反映出的客观性,人不得不受到由人们的生存条件、生存能力、生存方式所决定的生存状态的影响和制约。人类如何生存发展,这就需要解决人类怎样掌握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形成各种本领,养成良好习惯等。体育教育应在解决人类所需的这些实质性问题上发挥出自身应有的独特作用。从目的来看,体育教育应是为人类身心健康与人的发展服务的;从过程来看,应是一种有效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体育以及卫生保健常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从内容来看,应包含有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存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内容。

我们不仅仅在理论上认清身心培育的教育属性,而应在身心教育的实践中充分反映出具有教育属性的身心培育活动。那种在实践中单一的运动性和活动性用来达到身心培育目的的做法以及把它简单地看作也是一种体育教育性质活动的观念是错误的。这只能反映出我们某些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体育教育本质问题上,还存在着不足,具有不完全性和不深刻性,仅仅看到了体育的特殊性,没有看到教育的普遍性。

人们知道,当婴儿开始伸展四肢,幼儿开始学习走路时,表明每个人都具备基本活动的能力,它仅仅是运动的原始状态,包涵了体育运动要素中的一些而不是全部,这还与婴儿自发的本能需要有关,并未构成内涵深刻而丰富的科学性体育运动。它的本质理应是让人们通过一般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去掌握知识、技能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去学会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某些生活能力和本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体育为人类生存发展服务的终极目的。

体育教育过程应是一种理论、实践、再理论、实践的过程。需要把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以及体育卫生保健常识和技能运用于体育运动实践和人类生活实践中去的,这是体育教育的根本特征。

人的需要与人对体育教育的需要有着多方面的联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广义)功能也在不断拓展,这种拓展又意味着体育教育与人们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意味体育教育在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上,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在不断地延伸。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发展中,充分考虑到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融通、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平衡、短期与长远需要的兼容等问题。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趋势看,我们学校体育的着眼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自我指导锻炼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方面上来。其中,使学生学会和掌握各种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无疑对于学生适应生活,更好地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体育教育在人类生存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体育教育过程包含着两个重点,一是人的内发性自尊、自强、自爱、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二是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体育教育则可通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多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和实现。

传统体育教育注意力仅仅局限在发展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上,忽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要学会生存,在体育教育中就不能仅以发展学生的身体为满足,还必须从广泛的领域,培养他们适应未来新生存环境的各种能力,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生活需要的现代人。

事实上,正确的走、站、坐、卧的姿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卫生,用眼和脑的卫生常识;游水能力;各种自我防卫技巧;防火常识;基本的运动创伤救护常识和方法;交通安全常识等体育卫生保健的内容,都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紧密相关。

由此可见,体育教育的目标应是长远和近期目标的统一,今后大、中、小学校体育教材内容应是丰富多样的、有效实用的。

3未来体育教育对人们生存方式的影响。

当代体育教育同样面临着社会生产和社会各方面变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脑力劳动量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增加;工时缩短出现闲暇时间增多;居住条件的改善,人际交流机会减少,这些现实问题都给体育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要适应未来变迁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对传统教材内容进行修改、筛选和必要的补充,对教学素材进行全面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教育在生存与发展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健全和发展体育教育,加强体育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使它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密切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教育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幼儿教育已经在我国普及开来,其教育小学化持续蔓延,一些幼儿园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均向小学化倾斜。该种教学已经脱离幼儿教育的本质。本文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幼儿教育小学化源头,从多个方面入手推动幼儿教育制度改革,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对策。

教育是国家发展至根本,只要保证良好的教育才能为国家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教育过程需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幼儿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奠定人生基础的最初阶段,该阶段教育应该注重教育方法,而加强学习负担。当前对于幼儿教育已经逐渐趋向小学化,该种教学方式无疑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影响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1、家庭。

幼儿处于懵懂状态,其认识不足,自我意识不够完善,因此在生活遇到一些问题和决策均由家长代为完成。从家长角度而言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因此众多家长都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认为孩子越早接触小学教育越好。一部分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越严厉越好,因此为幼儿园小学化奠定了家庭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直接“客户”就是家长,因此会从满足家长意愿入手,受到家长观念的影响,学校边在教育模式上开始转变。家长主观意识过强导致幼儿未得到良好的教育,幼儿在不适当的年龄接受到其年龄阶段外的教育,幼儿缺少家长的陪伴,在幼小的时候便托付于幼儿园,缺少家庭关怀,其成长环境不完整,幼儿从小便不敢接触于社会,养成孤僻性格。

2、社会因素。

幼儿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回归自然,在适当年龄给予适当教育。当前众多幼儿园反其道而行,很多幼儿教育并非顺其自然,而是将众多家长干预和社会影响掺杂其中,因此导致幼儿教育与教育大纲出现偏差。该种模式不仅会导致家长出现较大压力,也会个幼儿教育带来较大难题。当前国内的.幼儿园数量日益增多,但其中公立幼儿园数量仅仅占少数,民办幼儿园及公立幼儿园数量远远出超出公立幼儿园。不同于公立幼儿园按照教育规范展开教育,民办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在设置教育模式和引进教育资源时并未从幼儿良好成长角度考虑,一些幼儿园在引进教师时要求较低,一些幼儿园的教师甚至是尚未毕业的大学生,这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存在众多幼儿教育问题,这也是当期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之一。

3、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也是导致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6岁,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幼儿社会经验不足,对很多事物缺乏主观认识。另外幼儿的天性是玩耍,大多性格较为活泼,因此在进入幼儿园时难以快速适应幼儿园模式。当前幼儿教育缺乏教育工作的衔接,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幼儿的人文关怀,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孩并未制定针对性教育策略。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1、教育思想的传播。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思想观念存在错误,从而导致行动出现偏差。当前无论是家长还是学下在幼儿教育上均存在一定偏差。为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进行改变,通过思想改变行动。首先需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工作,为家长和学校树立正确的思想,采用外部施加干预的方式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其次为降低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需加大监督力度,培养幼儿教育争取的入学观念。当前幼儿教育中对教育监督的部门主要是政府机关和相关教育部门,针对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培养正确的入学观念。幼儿教育中的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相关监督工作,对幼儿教育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对幼儿园出现的小学化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找出有效改善对策,以便于对帮助幼儿园教学提供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幼儿园教育应该遵守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实际需求,设置与其年龄段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当前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理念和教育能力不足,针对这一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注重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设定幼儿园任职资格要求,提高幼儿园师资力量,实现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促进幼儿教育拜托小学化影响,使得幼儿教育自然发展。

2、倡导轻松教学文化。

轻松教学文化主要指在当前教育化境下针对幼儿教育改革环节,综合幼儿成长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该阶段注重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幼儿属于认知阶段,对外界事物吸收力极强,该阶段接受到的思想和教育方式将会影响幼儿的一生。若教育方式不当将会影响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学习热情,因此为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奠定未来发展基础,必须在幼儿园教学中创造轻松教学文化环境。幼儿园时期属于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该阶段的有效培养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同时有助于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为后期小学文化的学习打好基础。

3、通过教育法规加以限制。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法规对相关问题并未作详细规定,缺少法律法规的管控,幼儿教育便出现一定问题,且出现愈演愈烈的情况。为促进幼儿教育合理性和科学性,需不断完善幼儿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实现幼儿教育的有效变革,促进后续幼儿教育向正确方向发展。例如目前针对幼儿教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对人力资源的综合性发展,做到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调控、利用。其次对当前幼儿园存在的小学化问题进行规范,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教育大纲,为幼儿教育指明方向,其次通过法律法规对幼儿教育进行规范,当幼儿园出现小学化教育问题时应及时制止并给与一定惩罚,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三、结束语。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是为我国幼儿奠定思想和行为基础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问题,需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未来发展制定最佳幼儿教育方式,未幼儿未来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2]孙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j]。学园。20xx(8):67—69。

教育论文的论文

文章对应用型新闻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型新闻人才,主要是指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培养的服务地方的新闻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较强的新闻实践技能和良好的新闻职业素养,并融知识、能力、素养于一体,在新闻工作中熟练运用。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才是核心,新闻是专业指向,应用性是基本要求。毕业论文是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要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独立完成这项具有较大难度的课题。这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复习和应用,也是检验学生是否是优秀应用型新闻人才的试金石。

根据笔者近5年来对新闻专业毕业论文的管理情况来看,随着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的加强,新闻专业本科毕业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质量逐步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忽略了新闻专业的特性一社会性,没有紧扣社会热点问题,理论分析过多,实证研究较少;在理论分析的论文中引用他人材料和解释过多,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不足,深度不够,论文模式依然是“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办”的步骤,尤其在“怎么办”阶段,对策拍脑瓜,方案想当然的问题相对突出。学生的毕业论文以“伪命题”的理论分析为主,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偏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量的理论性课程的设置导致学生掌握的只有理论性知识,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的缺失,使学生游离于实证研究之外,也不懂得运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二是师资队伍的不健全也是实证研究类毕业论文缺少的原因之一。目前,进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坛的教师,没有在媒体工作和一线实践的经历,师资队伍的单一性和实践型教师的缺失直接影响实证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即使学生选了实证研究类的题目,老师也指导不了。三是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对毕业论文的选题也会产生影响,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这段时间学校基本没有集中授课的课程,大部份学生忙于就业、考研,精力难以放在论文写作上。且有的学生在外地,与指导老师基本上见不着面,论文指导仅限于网络指导和电话指导,理论性的论文选题更利于毕文的完成。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根本,它规定人才培养的规格,预期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应用型新闻人才与传统学术型新闻人才的侧重点不同,它强调了学生的应用和动手能力。作为新闻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中应用型这个特性应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型不仅是对新闻专业外在的层次规定,也是新闻专业本身内在的要求。新闻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其培养的人才大部分工作在社会第一线,接触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相关社会科学的基本素养对于新闻专业来说必不可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必要的理论课程和专业素养外,还要增加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课程和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这样,学生才能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完成毕业论文写作这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一般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专业筹建时间不长,师资以年轻的教学型教师为主,他们大都是来自高校的毕业生,不仅在理论教学上有所欠缺,而且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者,其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因此,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采用做访问学者或提升学历、学位的方式,通过进修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展教师的研究领域,这对于毕业论文的指导是很有益处的。同时,由于新闻专业本身的特性和应用型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经验在毕业论文创作,特别是实证研究类的论文创作中起了很大作用。这就要求论文指导老师本身要具有一线的工作经历,因此,学校在培养青年教师时,除了注重理论素养的提高外,更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获得,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实行“引进来”、“走出去”原则。“引进来”,指聘请媒介一线有实践经验的新闻从业者开设专题讲座,为教师讲授现实中媒介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操作,掌握媒介的最新知识;“走出去”,指将青年教师送到媒介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各类工作技能和实践经验,使得自己更加符合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的需求。

论文撰写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从论文选题到开题报告到中期检查到论文答辩,环节众多,有效的管理是保证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关键。第要加强选题指导。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感兴趣的选题是论文良好的开端。论文的选题要提前规划,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结合自己的课程学习和各类实践进行思考,而不是要做论文时才开始找论文题目。其次,新闻专业是一门社会科学,规划选题时要从新闻专业的实际应用性出发,寻找有研究意义的课题,避开似是而非的“伪命题”。因此在选题时,建议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选取实际问题。最后,选择课题要遵循“小切口,深挖掘”的理念,避免大而空的论题,如果论文的题目“假”、“大”、“空”,那么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因没有切实研究,只能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完成论文。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论文题目选好选准了,后面的写作才能扎实有效的开展。第二,要加强过程管理。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大部分学生已经外出实习,在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学生与导师面对面地交流的次数不多,毕业论文的进程和质量难以管理和监控,如何有效地对毕业论文进行管理是值得思考的。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流程中,要抓好论文的开题和中期检查这两关。撰写论文开题报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开题,学生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对前人的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创新点和自己研究的方向。在开题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构建论文框构,明确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对策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定下论文的基调;在中期检查过程中,老师对论文写过程中的研究方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明确下一步的写作进程。这两个环节,指导老师要与学生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落实每一个环节,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深入地研究和撰写论文,而且还避免理论研究论文中的抄袭现象,改变以前的“剪、贴、拼”的论文写作模式,最终写出有新意的论文。第三,要重视基地建设。实证研究类论文源于生活,学生只有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因此,指导学生撰写实证研究类的毕业论文时,需要相应的实习场所和实习基地。对应用型新闻专业来说,对口的实习基地就是报社和电台、电视台、各类网站等媒介单位,要建立相适应的媒介实习基地,特别是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实习基地,保证新闻专业的学生有大量的、长期的机会在新闻一线接受锻炼。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做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

新闻学是一门社会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社会性源于自身的实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的发展也呈现多层次、立体化局面,专业技术的要求更强,其对新闻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毕业论文指导中,要引导更多的学生加入实证研究行列,同时考虑以多种方式呈现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撰写深度报道或调研报告;第二,把论文写作与分层级、分模块、分方向教学结合起来,设计多个模块,如各类影视剧本写作、广告策划与文案、网页制作与维护等作品替代毕业论文写作。经过不断地探索,新闻专业的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将会妥善解决,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终会呈现新的局面。

教育小论文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教育学生认识到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将课题感恩教育之研究开展情况作如下小结:

我每周都给学生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在3月8日妇女节和5月母亲节、6月父亲节期间,组织感恩活动,要求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或帮助父母进行做饭、扫地、洗衣服等家务劳动,以此来树立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父母的辛劳,从而感谢父母,尊重父母。我们还号召学生亲手为父母制作贺卡,并写上发自内心的祝福或者以写一封信的形式,与父母谈心,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加融洽,避免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同时,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将感恩气息和信息带给家长,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途径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感恩文化,积极支持感恩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许多家长在家长会上要求学校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

生老师管理班级的成功经验引入各班,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班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辛苦,不仅懂得了尊重老师,更培养了做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感。在九月份教师节来临期间,我们教育学生,要感谢老师的付出,不需要什么礼物,只要能勤奋学习,争取好成绩,遵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经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进一步懂得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开展感恩父母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感恩师长的教育,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园丁,是人生道路的灯塔,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私奉献,懂得了如何尊敬老师,感恩祖国的教育,让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祖国让我们摆脱了贫穷和屈辱,拥有了尊严,享受安宁幸福的生活,拥有美好的明天,要努力学习尽己所能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

然而,在少数学生身上依然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如生活上攀比、追求享受、学习上不求上进,课堂不专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还没养成习惯内化为素质。以上这些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