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文档(专业20篇)

时间:2023-12-06 10:36:02 作者:FS文字使者

工作汇报是在工作环境中对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成果与经验进行总结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写作工作汇报时的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区农业农村局

农村地区和农业领域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也是防控难点。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连日来,某x区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多次组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春节期间联防控防工作,全面加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

1月22日上午,区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召开后,区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区委区政府会议精神。1月24日春节假期第一天,区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成员提前结束休假,返岗工作。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具体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某x区农业农村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畜禽防疫检疫检查小组、动物运输检查小组、农产品供应保障小组、农畜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信息综合小组等5个小组,具体负责对应业务开展工作。下设办公室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负责疫情防控工作协调联络。领导小组按照“应急与预防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

应急预案。

和应急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各相关站科室对照工作职责,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

工作方案。

切实强化工作措施压实责任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细化防控措施。制定了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防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蔓延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4个专班,开展全区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严防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蔓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街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死角、黑臭水体等清理,切实做好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确保农村干净整洁。二是紧盯重点环节。加大养殖环节巡查监管力度。对动物饲养、免疫、用料用药、死淘、无害化处理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管,认真填写监管记录,截至28日,共计出动排查工作人员和基层防管员x余人次,累计排查畜禽养殖场x家,累计排查畜禽x万头(只),发放消毒药x瓶,累计消毒面积x万平米,相关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无疑似状态。加大运输环节监督检查力度,落实道路检查站落实值班制度,每日带班领导到县区交界处、各高速公路出入口巡查,重点检查过往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车辆,截至目前未发现异常;加大对私屠滥宰的查处打击力度。成立专门队伍,由分管领队干部带班带队进行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未发现私屠滥宰行为和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现象。三是保障市场供应。为保障疫情期间蔬菜供应,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加强对蔬菜基地的检查与指导,确保本地蔬菜产量质量。积极协助蔬菜基地办理车辆通行证,确保蔬菜运输安全畅通。目前,我区本地处于蔬菜上市期的蔬菜面积某亩,日供应量x公斤,各蔬菜批发市场及超市蔬菜供货正常。

一是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务必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严肃性和紧迫性,1月28日全体人员取消休假、到岗到位。二是做好本单位疫情防控,每日督查人员到岗到位情况,重点排查全体干部职工及亲属有武汉返x人员、有无与武汉返x人员接触情况、有无往返外省情况并签订了《。

承诺书。

》,排查结果每日上报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三是做好舆论引导,教育并告知干部职工及家属所有信息以官方权威发布为准,不信谣、不传谣,未经证实不得转发假新闻、小道消息,对网络及社会舆情及时进行正面引导。

下一步,我局将实行每天一调度,每天一总结、每天一通报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农业农村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群众农畜产品供应安全充足、运输通畅。

存在问题:一是大部分药店和医疗机构缺乏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二是由于外出道路封闭,府东超市反映蔬菜等生活用品货源紧张,影响城乡居民正常生活。下一步,我局将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监管举措,在防护用品价格、质量及农贸市场、餐饮单位检查上再下力气,全力构筑市场监管防疫屏障!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一、贯彻落实中央、省“六稳”“六保”部署情况。

1.全市粮食生产情况。今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xx万亩,其中优质麦xx.x万亩,专用品牌小麦生产基地订单面积xx.x万亩。优质麦及专用品牌小麦订单面积均比去年增加。在倒春寒、条锈病、白粉病、旱灾等不利因素影响下,田间表现依然较好,预计全市小麦总产xx万吨,平均单产与去年持平,抗旱好的田块产量略好于去年。

2.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对我市生猪存出栏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下达。严格落实用地、金融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结合“四送一服”活动,对养殖场开展一对一服务,做到抓大场保小场,紧抓x界首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等大型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投产工作,同时保证中小型生猪养殖场的运行、扩建工作,迅速恢复提升我市生猪产能。通过对我市所有乡镇的生猪存出栏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我市目前的生猪存栏xx万余头、出栏x万余头,基本能超额完成上级安排的生猪生产任务。继续强化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严格执行非洲猪瘟一级响应状态,根据x月xx日“全国非洲猪瘟联防联控机制视频会”精神,多部门联合开展“违规调运生猪百日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调运生猪的违法行为,确保我市不发生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

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1.经济运行情况。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农业增加值x亿元,增速-x.x%;农产品加工产值xx.x亿,增速-x.x%。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xxxx元,增速x.x%,增速居x市第x位。通过采取积极措施,目前我市农业经济正在恢复正常:x-x月份,农产品加工产值xx.x亿,累计增速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亿元,同比增长x.x%。

2.项目与招商引资工作。上半年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谋划xxxx万元以上项目xx个(德之源蛋鸡养殖、牧原生猪养殖、共赢牧业、万花巢茶饮技改、万果园脱水加工、马铃薯绿色产业发展、彩叶树基地建设、甘薯产业链、陶庙淮山羊养殖基地、冷链物流园区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集聚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计划投资xx亿元。其中,储备x个,培育x个,上报入库x个,含林业项目x个;其中,计划新开工x个(德之源项目),计划竣工x个(牧原项目、共赢牧业、万花巢项目),续建x个(万果园项目、马铃薯绿色产业发展、彩叶树基地建设)。谋划储备三农补短板项目xx个,计划投资xx亿元,其中上报省级xx个,文本编制申报x个,成功入围x个,已开工x个。

积极开展招商考察。x月xx日-xx日,局招商考察小组组织农业企业负责人赴x、x进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招商和基地产品供应推介签约工作。经过x天的考察学习和对接洽谈,既学习借鉴了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理念、模式及新思路,又与x、x农批市场主体基地建设合作协议,第一批签约xxxx亩果蔬生产基地合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园区建设工作。目前已成功申报认定x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x个(光武、大黄、陶庙、泉阳)。已成功创建省级和x市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x个。其中x市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x个(马铃薯和彩叶树),x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x个(马铃薯)。彩叶树正在申报x省第三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待批复。当前正在积极组织申报第四批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邴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进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与申报筹备工作,已与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院对接,目前处于前期调研论证阶段。

通过努力,上半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快速恢复正常水平,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农业结构调整步子不大,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虽然结构调整在优化,但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加之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和大户生产积极性,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更缺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应有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和创大业意识。

“三园一体”建设进展缓慢。产业链条产业标准化还没形成,农业系统风险已经在积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低端化运行,自身产业发展能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机制不健全,甚至出现欠付土地承包款及银行贷款现象。邴集省级产业园建设进展缓慢,产业园管理职能需进一步理顺,创建投入仍需加大,发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新型市场主体培育需持续发力。

项目与招商工作差距较大。产业发展定位不准,大项目谋划不多,谋划不实,质量不高、入库量少,落地项目少、进展慢。乡、镇、街道、村(社区)对农业发展规划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主动谋划项目的积极性不高,能力水平不平衡。涉农项目以部门规划标准实施,在实用过程中,实际功能不能满足经营户的实际需求,通常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招商引资氛围不浓,信息上报不及时。农业招商引资奖补标准低于周边县市区,土地资源不足,影响农业项目落地。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千方百计提高一产增加值。

1.千方百计保障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完成全市x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其中含x万亩的高效节水灌溉,两个万亩示范区建设),实施耕地地力保护工程,提升农业抗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加强田间管理,重点做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做好技术服务指导工作,引导农户及时开展病虫害通防统治,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2.千方百计提高畜牧业产能。加强对动物检疫力度,统筹做好重大动物防疫工作。加快以牧原养殖场为代表的大型生猪养殖场项目建设,尽快投产,预计我市今年生猪出栏达xx万头左右,超额完成x市下达的生猪稳产保供任务。牛羊方面,今年牛羊的价格稳中有升,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发展势头较为稳定。预计二季度生猪出栏xx万头,增长xx%,牛出栏xxxx头,增长x%,山羊出栏xx万只,增长x%;稳定禽类产能。

3.千方百计恢复渔业生产。引导养殖户提升特种水产品、名贵水产品的养殖力度和规模,重点发展鳜鱼、龙虾、泥鳅等特色水产品,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上半年预计水产品产量xxxx吨,实现产值xxxx万元,%,产值的增长主要是特色水产品份额的增加。

4.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借鉴现代农业发展成功地区的经验,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强化品牌意识,着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多功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农超、农企、农社、农校”等对接,鼓励农产品产地直达消费者“营销模式”,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二)提高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提高工资性收入。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做深劳务经济调查,做扎实“三岗”工作。开展劳务经济调查工作,并将劳务经济调查和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创新紧密结合,做到界首人的钱存在界首、用在界首,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扩大本地就业岗位,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增强农民工就业的竞争力,提高工资性收入。

2.提高经营性收入。预计今年粮食、肉类等农产品价格偏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将有所增加。此外,挖掘经营性收入的增长潜力,跟金融创新结合起来,通过农村普惠金融创新扶强扶大,从而增加经营性收入。

3.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村“两改革一发展”工作质量,稳定土地流转收入,实现财产性分红收入;释放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红利,通过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增加财产性收入(今年拆迁安置农户多,预计农民财产性收入有所增加);开发理财产品,帮老百姓理财,鼓励拆迁资金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分红,增加财产性收入。

4.稳定转移性收入。全面落实中央、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转移性收入。做好兜底保障增加转移性收入,把钱花给该花的人,把不该享受的清理出去,该享受的标准提高,增加转移性收入。

(三)协调上下关系,捋顺统计上报口径。

及时向省、x市统计部门汇报工作,在x月、x月、xx日、次年x月xx日之前重点把握上报的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速,重点关注粮食、蔬菜、猪肉、水产品、禽肉等五大类产品产量。对本市各产业统计员进行培训,捋顺统计数据上报口径,压实工作责任,重点防止乡镇统计员未经审核私自通过“系统”上报数据。重点做好xx个乡镇的xx个调查点技术服务,确保调查点生产水平提高。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精选文档

尊敬的市委、市政府各位领导:

市委秦书记一行光临。

xx。

调研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是对我县工作的极大鼓励和促进,在此,我代表。

xx。

县几大班子以及全县。

76。

万人民,向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

xx。

县位于成渝两大都市之间,是四川的东大门。成渝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四川至云南、四川至广西北海的西南出海大通道等交通干线均起始于此,具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是川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川南门户”之称。

全县幅员面积。

794。

平方公里,南北宽约。

37。

公里,东西长约。

39。

公里。辖。

16。

个镇。

2

个乡。

1

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

76.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61。

万人)。有耕地。

41。

万亩(其中田。

32。

万多亩),人均耕地不足。

0.6。

亩。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花生、油菜、红苕、柑橘等,粮食产量。

25。

万吨,油料产量。

8700。

吨,水果产量。

1.7。

万吨,蔬菜产量。

16。

万吨。县城规划区。

20。

平方公里,建成区。

12。

平方公里,有多功能体育中心一座,广场。

4

个,城市化水平。

24.6%。

xx。

石牌坊群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x。

县是全国水禽基地县、全国“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全中国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试验区、全国外贸自营出口县、全国农村电影发行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国双拥模范县。

2008。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39.5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9%。

gdp。

总量居全市第四位;产业结构比为。

16.89:51.40:31.71。

呈“二、三、一”结构模式;工业总产值。

27.33。

亿元,增长。

13.4%。

;农业总产值。

10.81。

亿元,增长。

7.8%。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7943。

万元,增长。

15.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13。

亿元,增长。

11.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34。

亿元。

增长。

18%。

;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60。

个,到位市外资金。

3.42。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272。

元,增加。

135。

元。

完成农业总产值。

4.72。

亿元。

比同期(下同)增长。

31.5%。

;农业增加值。

2.68。

亿元,增长。

26.4%。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1644。

元,增加。

258。

元,增长。

18.6%。

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

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市场化、规模化、特色化方面稳步推进,年总产值已达。

10.2。

亿元,带动农户。

10。

万户,产业化经营已开始进入成长期。

1

6

月完成总产值。

6.12。

亿元。

(

含农产品加工产值。

)

增长。

15。

%。其中产业化产值。

4.996。

亿元,占农业产业化总产值的。

81%。

2

粮油生产情况。

小春生产:小春粮食种植。

131010。

亩,比上年增。

11000。

亩,总产量。

27701。

吨,增产。

10.76%。

种植油菜。

50025。

亩(其中优质油菜占。

80%。

),比上年增加。

1125。

亩,总产量。

5192。

吨,增产。

3.4%。

大春生产:全县种植水稻。

31.7。

万亩,其中优质稻。

15.6。

万亩旱育秧。

21.5。

万亩。种植玉米。

7.04。

万亩、花生。

2.78。

万亩、药材。

0.15。

万亩。

3

林业建设情况。

4000。

亩(其中麻竹。

3000。

亩),占全年计划的。

80%。

全县退耕还林总面积达到。

6

万亩;古宇湖。

1600。

亩绿化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完成。

90%。

狠抓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共落实管护任务。

14.5。

万亩。

4

农业招商引资到位。

3223。

万元,占县目标任务。

8500。

万元的。

37.9%,。

占市目标任务。

8100。

万元的。

39.8%。

5

农村扶贫工程建设情况。

2008。

年度实施的。

6

个村的新村扶贫工程、

28。

户移民扶贫、

1

个中心卫生院的卫生扶贫工程基本完工。已完成公路建设。

28.9。

公里,其中新建公路。

16.8。

公里,建成稻鱼工程。

505。

亩;石砌化田坎。

5260。

米;石砌化堰塘、山腰蓄水池。

18。

口,蓄水。

400。

立方米;种植麻竹、桑树等各类经济作物。

1600。

亩;养殖禽畜。

19300。

头(只)。

6

农业基础设施及农业项目建设情况。

水利建设:累计投资。

521。

万元,投工。

450。

万个,整治水利工程。

534。

处。新增有效灌面。

0.2。

万亩,恢复改善灌面。

1.5。

万亩,新增蓄水能力。

9

万方,解决和改善了。

1.2。

万人的饮水困难。上半年完成了。

xx。

县小流域。

16.7。

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放线工作。沱灌石盘滩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

6

个标段竣工。进行了古宇庙水库病害整治工程的复耕补偿。完成了沱灌三期配套的方案制定及柏林寺、红旗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报告。

川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胡家、李市镇实施的川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峻工,改田改土。

3800。

亩,建蓄水池。

10。

口,修便民路。

4000。

米,建提灌站(李市)。

1

座,修水渠。

1.2。

公里。

商品粮基地项目:在双凤、迎祥镇实施了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改土。

1575。

亩,建蓄水池。

36。

口,修便民路。

10000。

米。

上半年,我县认真贯彻中央。

1

号文件精神,坚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围绕增收抓发展,突出产业抓发展。

1

突出抓好五大产业。

蚕桑产业:形成了银华丝绸公司。

+

基地。

+

5

3

万亩,其中“一步成园”达。

1

万余亩,年产鲜茧。

60。

万公斤。今年新发展养蚕。

10。

张以上大户。

23。

户,春夏产鲜茧。

38。

万公斤,创汇。

190。

万美元。

18。

个乡镇有。

11。

个乡镇被列为全省无公害生猪基地乡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近几年生猪出栏平均以近。

5

万头的速度增长,年出栏肉猪已达。

50。

万头。

1

6

月,生猪出栏。

26.23。

万头,占全年任务的。

49.9%。

;新增。

200。

头以上的养猪大户。

18。

户,

50。

99。

头以上的。

79。

户,

100。

199。

头以上的。

35。

户,

200。

头以上的。

18。

户;生猪品质进一步改良,建成了李市母猪繁育基地(。

dly。

等优质种猪存栏年底可达。

5000。

头),全县优质种猪存栏达到。

1.51。

万头。

20。

余个省市,日均交易量。

30。

余万只。今年禽苗市场“管办”分离改制成功,成立了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禽苗市场开发公司,使龙头带动主体真正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并新组建了禽苗技术服务协会,理顺了管理服务体制。上半年在遭受“禽流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禽苗交易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1

6

6721。

万只,占任务的。

55.5%。

成交额达到。

1.08。

亿元。着重抓了麻鸭基地建设,在山川镇培育了。

xx。

种麻鸭。

4000。

多只。水禽加工有突破性发展,四海公司正筹建。

100。

万只盐水鸭生产线。

稻鱼产业:依托旺旺集团。

xx。

15.6。

万亩,全县稻田养鱼。

9.3。

万亩(其中规模化养殖。

2

万余亩),加上堰塘。

0.95。

万亩、水库。

1.05。

万亩,生产水产品。

5280。

吨。

夏布产业:以大江实业公司为龙头的夏布产业近几年呈恢复性增长,年产夏布。

45。

万匹,目前建成苎麻基地。

2000。

亩,

1

6

月,生产夏布。

22。

万匹,出口创汇。

150。

万美元。

2

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30。

亩以上种植业主、大户比上年增加了。

50。

户,年出栏生猪。

500。

头以上大户有。

273。

户,水禽存栏。

500。

只以上的大户有。

210。

户,养鱼。

30。

亩以上大户有。

30。

余户,栽桑。

10。

亩以上大户。

33。

4.5。

万亩(其中:药材基地。

200。

亩,玉米标准化基地。

1000。

亩),建成了界市镇万亩竹海基地,实施了。

2.2。

万亩“三百”高产粮食生产示范工程。

9.6。

万人次,科技下乡、技术咨询。

9.2。

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

10。

万余份。农业部门实施了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引导性培训。

6000。

人,技能培训。

3650。

人,完成计划的。

90%。

其中。

300。

14.5。

3

万尾鸭嘴鲟、杂交鲶,实施了光合细菌技术养殖和周兴镇。

3000。

204。

头洋二杂母猪,加强生猪人工授精的技术培训,预计今年人工授精面达。

85%。

出栏生猪品种达到土“二杂”猪的。

90%。

以上;禽苗协会研究开发的。

xx。

禽苗孵化、嘌蛋远运技术在全国均属领先水平,市场出孵率、远运出壳率均达。

95%。

以上。各乡镇农经网下载和发布各类信息。

3000。

多条,为。

5000。

多农户提供了市场、技术信息,产生经济效益。

2000。

多万元。

1.2。

74。

8

个救助受理点,受理并解决了多起民工纠纷,维护了民工权益。

1

6

月,农村劳动力转移。

15.8。

万人,实现劳务收入。

3.2。

亿元。

回顾半年来年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工作力度加大。

首先是狠抓政策宣传。今年以来,全县上下通过采取召开会议、印制资料标语、广播电视及各种宣讲咨询活动等形式,掀起了“学习中央

1

号文件、落实中央。

1

[2008]1。

18。

个乡镇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社、到项目、到田间地头,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三是加强指导服务。实行了县级领导、部门、乡镇对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和项目的定点联系制度,经常深入乡镇和村社,到实施项目点上、到农户和业主家中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坚持了每月收集汇总进度、每季度研究分析工作运行情况的制度,切实加大了工作力度。

2

工作重点突出。

坚持把促农增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增收的根本途径,以产业化经营为主导来统筹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在农业产业化工作中,紧紧围绕生猪、水禽、稻鱼、蚕桑、夏布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建好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进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业主带动型、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四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各乡镇在抓农业产业化中也因地制宜,在集约生产、规模经营、特色开发上大做文章,突出了工作重心,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3

工作成效明显。

产业化规模经营得到进一步发展,种养大户不断涌现,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8.5。

万亩,

30。

亩以上的种养大户发展到。

215。

户、面积。

2.3。

187。

个,比上年增加。

11。

个,其中龙头带动型。

31。

个。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

1000。

万元以上的有。

12。

户,

5000。

万元以上的。

8

户,

1

亿元以上的。

3

户;订单农业有新的突破,目前蚕桑已落实订单户。

5270。

户,占总养蚕户的。

59%。

生猪订单。

150。

户养猪。

2

万头,水稻订单达。

4

万余亩。

我县的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特色,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流转进程慢,种养规模偏小、特色不明显,二是农产品加工层次低,缺乏知名品牌,三是联结机制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弱。四是投入不足,特别是业主、大户贷款难以落实。五是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工作经费缺发,工作难以到位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围绕全力打造“川东第一县”的奋斗目标,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全县“三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工作的基础,坚持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以产业化方式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大局,突出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布局,择优发展种植业,大力发展养殖业,快速发展加工业,努力推进农业的企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特色化,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2008。

28。

万亩;农产品商品率达。

60%。

;重点龙头企业增加到。

15。

户以上(其中:产值。

3

亿元以上的企业。

1

户以上,产值。

2

亿元以上的企业。

3

户以上,

1

亿元以上的企业。

5

户以上,

5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6

16。

亿元,年均递增。

15%。

2012。

年,生猪、水禽、稻鱼、蚕桑、夏布五大产业产值实现。

20.7。

亿元,年均递增。

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

150。

元。

全县重点抓好生猪、水禽、稻鱼、蚕桑、夏布。

5

大产业项目,积极创建金鹅农产品加工园区、李市农业示范园区、云顶观光农业园区。

3

10。

大农业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北部粮桑畜,南部稻鱼禽”的产业区域布局。

1

强化基础。

多渠道筹措资金,整合资金使用,切实抓好沱灌三期工程建设启动工作和农业综合开发、安全卫生饮水工程、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天保工程、扶贫工程等农业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农民投工投劳搞好小微水利和农村能源建设。同时积极做好城市水保工程、人饮工程、黑水凼水库扩建、柏林寺水库及红旗水库的大坝整治、节水滴灌工程等项目的申报工作,增加项目储备,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2

培育龙头。

把培育壮大带动主体作为现阶段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努力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好龙头的示范带动、辐射推动和转化促动作用。

3

户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努力完成全县。

8500。

万元的农业招商引资任务,引进新的农产品种养加项目。

抓营销大户的培育。农产品营销大户具有量大面广、各有所长的特点,在农村具有很强的带动示范作用。要引导扶持营销大户适度扩大经营规模,逐步成为农产品营销的市场主体。鼓励、引导和支持更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壮大营销队伍和经纪人队伍。

抓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按照“政府引导、抓点示范、能人牵头、自愿参与”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总原则,依托生猪、水禽、蚕桑、麻竹、水果、水产、蔬菜、药材等优势产业,创办一批有影响的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引导发展竹业协会和生猪协会,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创建生猪、水产、竹业分会;支持各级科协和科研机构加强与农业生产经营的结合,引导农民群众以多种形式,自发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粮食、供销部门利用现有营销网络和存量资产,构建新的服务组织。

3

建好基地。

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的合理有序流转,优化资源配置,实行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建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农产品生产基地。现有的水禽、生猪、优质稻、蚕桑、水产、蔬菜、苎麻、柠檬、笋竹、药材

10。

125。

”工程建设:即背靠科研院校,依托企业、协会,建好。

1

个研发基地;把良种繁育、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引进作为重点,建好。

xx。

麻鸭、

xx。

肉鹅。

2

个良种繁育基地;逐步在胡家、云顶、石碾、周兴、山川的。

5

个乡镇建设水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力争全县每年新增水禽出栏。

20。

万只以上。二是狠抓示范工程。以建设生猪养殖小区和推进作坊养殖为着力点,力争。

2008。

年达到农民人均饲养。

1

头生猪。今年要力争完成新建。

1000。

亩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1000。

亩水产养殖基地、

3000。

头种猪生产基地、

500。

亩药材和。

200。

亩生态林基地建设任务。每个乡镇均要新建。

1

个种植业基地和。

1

个养殖业基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三是积极培育农业园区。

3

1

2

个乡镇园区的布局规划和启动工作。

4

创新机制。

一是创新生产经营机制。继续巩固发展市场带动型、企业带动型、业主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四种经营模式,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二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探索,大力推动以“转、租、股”为主的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使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的业主集中,实现土地资本、业主资本、民间资本的有效聚集。三是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订单”是目前我县最有效的利益联结和保障机制,能使农民、带动主体在产业化经营中实现双赢。我县生猪、蚕桑订单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一步要进一步规范运作,优质稻、水产品、夏布等产业也要在订单生产上有大的突破。同时要积极探索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租赁托管、工资制等联结形式,引导龙头企业、“五专”组织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四要创新农业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纳民间资金,争取中央、省、市投入,重点投向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引进和新品种引进等关键环节上,逐步建立以企业、业主和农户投入为主体,以财政补助为引导,以信贷支持和招商引资为支撑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机制。

5

强化科技。

要采取技术培训、科技开发、品种引进、现场示范、技术承包、对外合作等办法,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升产业化经营的档次和效益要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的“三绿”工程为契机,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培育优质名牌农产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商标化,今年要建好水果、蔬菜、水稻、药材、生猪

5

大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围绕。

xx。

“三白”、麻鸭、天意面、界市萝卜、夏布、丝绸、竹笋等特色农产品进行形象设计,打造产品品牌,提升竞争力。要大力培育科技大户,各级涉农部门、各类科技服务组织要主动开展对基地农户的生产技术培训,把先进实用技术送到农户,送到田间地头。

6

搞活流通。

一是发展农产品交易市场继续培育发展禽苗、仔猪、夏布、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今年要力争完成禽苗市场

60。

亩扩建和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新建任务。二是积极推行市场准入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监测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监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三要加强流通网络建设。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逐步改造传统网络,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农经网站的服务功能,构建连锁配送、总经销、总代理等交易方式,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和超市为龙头,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优质农产品基地为依托,逐步建立起以城市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的连锁网络体系。

7

狠抓劳务开发,拓宽增收渠道。

劳务输出在我县有比较优势,人均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已近一半。要充分发挥我县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合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以输出促开发,以输出促发展。一是抓好培训。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切入点,采取政府、中介机构、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素质教育、技能培训,确保输出得出、站得稳、会挣钱、能致富。二是拓展就业空间,开发本土、面向全国、拓展境外,拟成立出国劳务人员管理培训中心,抓好外派劳务开发,实行多渠道、多层面输出。三是搞好服务。各乡镇均要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机构,加强对劳务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逐步形成劳务输出“一条龙服务”。四是改善环境。降低农民进城门槛,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同时要认真解决拖欠民工工资、劳动环境差、职业病、工伤事故等问题,加强维权服务。五是做好“回引”工作,鼓励有资金、懂技术、善管理的劳务人员回乡创业,兴办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带领家乡群众增收致富,走“输出—成才—积累—创业—共同富裕”之路。

1

禽苗市场扩建。

禽苗市场

60。

亩扩建项目已批准,建成后能容纳。

2

亿羽以上的禽苗交易,但需投资。

2000。

万元,目前只自筹到。

25%。

请市上帮助解决。

1500。

万元建设资金。

2

水产品市场建设。

我县稻田养鱼有较大优势,全县

33。

万亩稻田,宜渔稻田。

16。

万亩,目前只开发了。

9

万亩,发展潜力很大,今年计划筹建一个。

10。

亩的水产品市场来带动稻鱼产业发展,需投资。

200。

万元,目前尚有。

50。

万元资金缺口需要解决。

3

请市上尽早出台对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对业主大户的信贷扶持政策,对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鼓励政策。

4

请求将。

xx。

推荐报批为省市立体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县。

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3月30日上午,全市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传达了市委的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良,市委副书记、市长梅建华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批示。市委副书记李兴钰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郑德庆主持会议。

王良在对农业农村工作批示中强调,践行新理念、建设新莱芜,抓好“三农”工作至关重要。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市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培育农业“新六产”这个总抓手,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突出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这个着力点,努力在发展节水农业、做强乡村旅游、推进农村“七改”、抓好精准脱贫攻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我市“三农”工作继续走在前列。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投入保障,狠抓责任落实,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对扶贫开发工作,王良在批示中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要突出精准高效,在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识别退出等各环节上精准推进,增强扶贫工作实效。要聚焦工作重点,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发展庭院扶贫项目,增强贫困群众致富奔康的内生动力。要保障脱贫质量,坚决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检验。要坚持党建引领,从严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梅建华在对农业农村工作批示中强调,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涉农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我市特色农业优势,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三权分置”,创新经营模式,进一步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要以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为重要抓手,压实工作责任,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千方百计解决农民就业、拓宽收入渠道,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让改革发展红利更多地惠及农民群众。

对扶贫开发工作,梅建华在批示中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主要因素找出来,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要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抓好“1082”庭院扶贫项目实施,打造我市扶贫工作品牌,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要努力探索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要真督严查实考,实行最严格考核评估制度,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督促落实,推动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李兴钰在讲话中强调,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为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夯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要聚力农民增收这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组织实施好“新六产”富民和“双创”富民两大工程,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水平;要把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和农业农村工作的主抓手、大平台,强力推进“六美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要着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搭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载体新平台,集聚高端要素,推动转型升级;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为做好今年扶贫开发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瞄准年底前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一目标,拿出“绣花”功夫,齐心协力、精准发力;要推进产业扶贫,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要补齐发展短板,努力实现贫困村“摘帽”脱贫;要做好兜底保障,织密织牢脱贫返贫坚实防线;要强化规范管理,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会议还通报了市委、市政府关于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表彰决定。

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继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县科技局、**县科协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会议进行传达贯彻,并组织职工深入挂钩村、科技示范园查看灾情,宣传抗旱措施和办法,倡议职工伸出援助之手,与农民一道与旱魔作斗争。现将传达贯彻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查看灾情,体察民情。**县今年遭遇严重的旱情,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县科学技术局、科学技术协组织职工不定期深入挂钩村、科技示范园,查看灾情,对如何提高果园、竹园、农作物的搞旱能力作了详细的讲解。截止目前,共深入挂钩村24次,121人次。据调查了解,大沙村6个片区26个村民小组均不同程度受灾,小麦受灾面积达1650亩,成灾面积达480亩。油菜受灾面积达610亩,成灾面积达50亩。蔬菜受灾面积达180亩。2、5、9、14组严重缺水,涉及225户893人。倡导党员和全体职工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开展“抗旱救灾特别捐献活动”。截止3月26日单位和全体职工(9名职工)共捐款5650元,其中单位捐款3000元,党员捐款2450元。修复堰沟米,维修水窖15口,解决225户893人,325头牲畜的饮水水困难。

二是认真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利用“科普宣传月”的有利时机,以“科学、抗旱、文化、健康、和谐”为主题,在各乡(镇)和县城广场轮流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活动采取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手册等方式,主要宣传了节水抗旱知识、节水小窍门、水稻旱地育秧技术、水改旱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玉米抗旱栽培技术、蔬菜生产节水抗旱技、玉米定向移栽技术、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的科普知识。面对罕见的`旱情,农民提得最多是如何进行抗旱生产,科技人员对农民提出的抗旱、维权、畜牧养殖、科技服务热线等方面的问题,面对面地给群众解答、宣传。共发放科技抗旱宣传资料9500余份、《农业抗旱科技成果及措施简介》宣传手册200余册,出专栏12期,接受群众咨询820余人次。

三是开展实用技术现场培训活动。3月31日**县科技局、科协组织科技110服务人员到大沙村大田片区开展半边红李子现场技术培训活动。对李树和管理技术作了详细的讲解,并作了现场示范。今年,将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不定期的组织现场培训活动。

四是积极申报项目,并抓好项目管理工作。多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搞好项目储备工作。并做好已实施项目的督促检查管理工作。

**县科学技术局。

()。

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3月7日,在县宾馆召开了全县计划生育工作会之后,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午即召开了镇班子会,认真传达了县委书记和市计生委的讲话精神,并结合宁郭实际重新修订了《宁郭镇村级计生工作管理意见》,确定了2009年计生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3月9日上午,召开了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计生专干和计生管理员会议,就当前计生工作和今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

一、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把稳定低生育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纳入构建和谐宁郭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

二、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以转变婚育观念、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建立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标本兼治的工作机制。加大对“两非”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切实降低出生人流比。

三、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立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出生人口素质的氛围,大力宣传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知识,推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队伍建设。以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争取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明确为公益型单位,()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组织镇村医生和学历补偿教育的培训。

五、加压奋进,勇争一流。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要以先进乡镇为榜样,努力打造“和谐、文明、诚信、高效、阳光、法制、廉洁”的人口计生系统,狠抓基础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大力抓好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确保在2009年我镇的计生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全县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目标,以实施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抓手,突出工作重点,落实有力措施,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县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增长。预计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64.49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粮食总产46.93万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8亿元,同比增长15.6%;争取中省涉农项目106个,项目资金5.2亿元,分别增长65.6%和7%;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36.5万人,同比增长3.1%,创劳务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411元,同比增加1283元,增长18%。我县先后获得全国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首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等荣誉称号。

(二)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稳定发展粮油生产。实施“40万亩粮食丰收工程”,建成优质高产良田30万亩,小麦、水稻、大豆等高产示范片6万亩,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66.42万亩,实现粮食总产46.62万吨,油料2.7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24%、1.1%。改造提升果蔬产业基地。实施“15万亩优质柑桔”工程,新建优质柑桔基地1.2万亩,全县水果面积达14.8万亩。实施“30万亩榨菜”和“20万亩调味品”工程,发展榨菜6万亩、青菜10万亩、海椒5万亩,全县蔬菜基地达到16.5万亩,其中大棚设施蔬菜1万亩。加快发展特色基地。实施“20万亩稻田生态水产及有机稻”工程,新建生态有机稻基地5000亩,发展稻田养鱼1000亩。稳步发展食用菌及中药材产业,新建食用菌种植基地300余亩,发展食用菌2000万袋。新建中药材基地2000亩,全县优质中药材面积达3.6万亩。

(三)现代畜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以建设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为契机,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五化”要求,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快促进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实施“200万头优质生猪”工程,依托超强、和泰、清泉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绿色生猪产业,全县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591个,万头猪场23个,种猪繁育场11个,良种扩繁场87个,适度规模养殖户近9000户,年出栏生猪142万头,肉牛6.2万头、肉羊22万只,分别增长5.09%、28.8%、7.9%。实施“1亿只白羽肉鸡”工程,依托金川公司,已发展标准化肉鸡养殖户19户,面积4.07万平方米,在建农户153户,面积35.4万平方米,肉鸡生产加工能力已达3000万只。全县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6%。

(四)现代林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快速推进现代林产业基地建设,实施“30万亩特色经济林”工程,重点打造以核桃、香桂、青花椒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县已建成核桃基地8.5万亩,香桂树基地5.2万亩,青花椒基地2万亩,黄柏、杜仲、连翘、佛手等中药材基地2.5万亩,椿树、杨树等工业原料林基地13.1万亩,竹产业基地4万亩,全县现代林业产业基地总面积达35.4万亩。加快发展林下生态养殖业,全县林下养殖总面积达1.2万亩,养殖土鸡、鹅、猪等200万只(头)。加快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家,全县年木竹材加工产值实现2.3亿元。

(五)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得到新加强。加快百亿农产品生产加工园区建设,培育引进实际龙头企业4家,签约企业5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5亿元,产业工人达到2200人,实现生产总值10亿元以上。启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完成园区规划并通过市级评审,规划在、、、、5个乡镇建设核心区5万亩,辐射区10万亩。加快建设金鹤超强绿色农牧园区,以超强公司为依托,已建成绿色蔬菜基地1万亩,发展绿色生猪0.7万头,带动农民养殖生猪504户。加快建设标准化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引进业主实施土地整理,完善基础设施,已建成大棚设施蔬菜基地5000亩。

(六)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新改善。积极推进水利建设,全县新建、整治渠道124.9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5座,整治山坪塘、石河堰116处,新建蓄水池141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3.8万人,新增蓄引提水能力406.6万方,新增节水能力221.5万方。大力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31万亩,完成土地开发整理14862.7亩,新增耕地1497.8亩。扎实推进道路交通和农机化建设,新建县乡断头路50公里,通村联网路100公里,机耕便民道建设147公里,修复提灌机械876台,新增提水控灌设备90台,机电提水0.4亿立方米,提水保灌面积达17万亩。大力推进生态农村建设,完成森林管护62.2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6.22万亩,新建高效经济林3.8万亩,新增户用沼气池4320口,完成户办工程建设12500户,完成重点村建设37个。

(七)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新提升。坚持外引内育方针,加大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业大户的扶持和指导力度。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市级33家,实现销售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7%。发展各类专合组织总数达到460个,入社成员4.8万个,其中农民成员占95.2%,带动农户10.86万户,联系农户4.23万户。新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种养殖大户110户,全县各类农业大户达到5000多户,其中县级大户达到360户。全县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总数达到35个,新增绿色食品5个,总数达到7个,新增有机食品1个,总数达到4个,申报认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各类带动主体带动农民覆盖面达到60%以上。

(八)新农村建设取得新业绩。深入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按照“五位一体”、“七区配套”的要求,深入促进省道205线新农村示范带集中连片发展,全县新建农村综合体3个,实施风貌改造1.27万户,打造风貌整治精品户363户,发展优质柑桔基地4.2万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30个,新建提灌站10座,新建(整治)山坪塘、蓄水池1600口,新建村社道路200公里,入户路硬化率达95%。大力加强新村建设。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三打破、三提高”和“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要求,统筹推进新村建设,建成县级样板村12个,市级样板村4个。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重点,配套建设“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30个,新建村级组织阵地231处,新建改建乡镇综合文化活动站32个。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持“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转、县处理”的建设运行机制,全县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14座、垃圾压缩站6座、生态垃圾池85口、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站30座。深入推进全县2镇15村开展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创建。继续加大绵遂高速公路、省道205线段沿线的农户风貌打造力度,完成镇魏家营村风貌整治精品户打造90户。

(九)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筹备组建农业投资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金、信贷资金等投入农业农村发展,前期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深化农民利益联结,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或专合组织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依托金川公司,采取“五统一分零风险”一体化经营模式,发展养殖大户近200户,新建肉鸡标准养殖场40万平方米。依托清见公司、金柠公司、子昂李烧腊等,采取“寄种寄养”生产模式,新发展野山猪寄养1万头,百草鹅寄养近20万只。依托威迈公司,采取“土地入股、收益保底、产值分成”的共建共享模式,新发展青花椒种植基地1万亩。

(十)农村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资金4032.6万元,兑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500万元。加强农村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新农保覆盖人数达到18.16万人,60岁以上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99%以上,供养符合条件农村五保户5706人,人平月供养金150元。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转移输出,全年开展农民工培训1.53万人,同比增长5.5%,劳务输出36.5万人,创劳务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16.5%。大力开展农村扶贫开发,深入推进整村扶贫开发、产业扶贫、金鹤连片扶贫开发等扶贫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受益贫困人口达到1.4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难度较大。农资价格上涨,农业成本增加,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城乡就业渠道少,农民增收门路窄。

二是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体现在农业融资困难,业主和农户投入不够,农业结构调整、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农村有效劳动力缺乏。劳动者年龄偏大,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能力弱,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快速推广应用。

四是新农村建设推进进度放缓。全县新农村覆盖面还不大,乡镇之间、公路沿线与偏远地方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等、靠、要”思想较重,群众积极性发挥不够。

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统战群团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临泽镇党委统战科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各类专题学习会议,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中学习和自学活动,活动气氛热烈,效果明显。

11月30日上午,该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了月度学习例会,镇党委副书记王业星带领中心组成员系统地学习了全市统战群团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12月14日召开的党建工作专题辅导班上,该镇党委统战科长作了专题辅导讲座。专题讲座重点传达了中央、省委统战工作会议,以及高邮市委统战群团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并就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向与会人员作了辅导。他从什么叫统战、统战工作服务对象、统战工作具体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新时期下基层统战工作等方面,作了详细辅导。同时,就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就如何贯彻会议精神,镇党委书记潘玉华强调了三点要求:一要加强学习,认真领会上级对新时期统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二要制定措施,扎实研究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新举措;三要培植亮点,精心谋划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新途径。

镇全体中层干部,各基层党(总)支部全体委员,驻镇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近200人参加了辅导班的学习。

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汇报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纳入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提出“xx共建、xx同治”的总思路,以创建美丽乡村为目标,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五大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一是加强总体谋划。制定了《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x年行动计划》,各县(市、区)也制定了本区域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二是制定标准体系。出台了x市《“xx共建、xx同治”建设内容和整治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标准》《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星级村评定管理办法(试行)》《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星级村星级划分与评价(试行)》和《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指导手册》等,我市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基本实现有章可循、有标可依。

x项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置项目,完成x项;

完成建设x个畜禽粪污处理设施任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x%。五是加强卫生乡村建设。已向省爱卫办申报省卫生乡村x个(其中省卫生乡镇x个、省卫生村x个,省卫生示范乡镇x个,省卫生示范村x个)。

农村供气率达x%;

实施x个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

垃圾治理方面,x村、x村等分类处置模式走在全市前列;

污水治理方面,x一些乡镇采取的污水、厕所协同治理模式值得借鉴;

厕所革命方面,x乡、x镇因村施策,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改厕,经验值得总结推广。三是打造了一批先进村、精品线和示范片。比如:x个“村庄清洁行动”先进村、x“迎白公路”沿线、“x风景道”x段、x“公园”片区等。四是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包括党建引领、民主决策、扶持资金项目化管理和竞争性分配、加强日常督查考核评比等。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高起点谋划。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大会和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对整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委书记x要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定要探索出“x”经验,一定要走在全省前列。市长刘锋要求:在整治中要做到“七个有”:有规划、有项目、有重点、有竞争、有标准、有效果、有动力。同时,按照“x共建、x同治”的总思路,下大力气打一场漂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二)高规格推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各级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全市上下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乡镇“三农”工作专项考核,作为乡镇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建立了乡镇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三是高规格强力推进。召开高规格推进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到会部署。x年x月上旬,市四大班子领导带领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x个整治项目进行集中观摩点评,共同检视整治成效。x多次召开会议,审议有关文件,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对推进整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高标准建设。按照“xx共建、xx同治”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改规、改暖、改气、改网、改制“十项专项治理”行动。起草了《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星级村评定与管理办法》和《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星级村星级划分与评价》,拟在全市开展星级村评定,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根据各县(市、区)增量项目县级财政投资总额,按市、县(市、区)x:x的标准确定市级财政补助x亿元,以财政投入为引领,撬动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x亿元。无论是试点示范、财政投入、工作任务量,还是整治标准,都排在全省前列。

《x民生》中开辟“人居环境整治共建美丽乡村”专栏,播发稿件x篇。征集宣传标语x余条。开设“村庄清洁行动先进村”评选网络投票专栏,进一步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

三、存在问题。

一是规划滞后。目前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顶层设计缺位,在用城市治理的理念管理农村。还有不少的镇、村缺乏统一规划,对自身定位不清晰,不能充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地域特色不明显,整治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是面上铺开不够。“五大专项行动”仅仅是有了亮点,离全面铺开还有差距。比如“xx同治”中,除了观摩的几个点之外,其他地方热度还不够,部分道路沿线还存在乱堆乱倒、乱搭乱建等现象。

三是尚未完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是检验整治成败的关键,在一些整治项目运营方面人员不到位、经费没保障、后续服务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尤其在垃圾、污水、厕所方面,还需要及早谋划长效运行管护机制,需要在“建得起、用得上、管得好、长受益”上下功夫。

四是群众参与不够主动。一些群众环境意识较差,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认为环境改善是政府和集体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不愿投工投劳,存在“等、靠、要”思想,出现“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热、群众冷”的现象。

五是治理技术存在缺陷。垃圾处理方面,垃圾分类和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模式与农村实际契合不够紧密,在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转体系过程中,没有同步考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问题。污水处理方面,已建成的乡镇农村污水处理站,有的水质监测分析不达标准。此外,如何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有效衔接,需要下大功夫去研究、去破题。

四、下一步推进工作的建议。

(一)深化认识,激发内生动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的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深化认识,注重引导、激发内生动力,引领群众广泛参与,争取部门大力支持,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要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形式,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激情,提升群众自觉改善人居环境的意识,逐步实现从“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营造社会参与、全民共治的氛围。

(二)因地制宜,抓好示范带动。要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全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对现有村规划进行修编完善。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村情实际开展工作,因地、因村、因人、因户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切忌“一刀切”,杜绝千村一面、千户一面。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当地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力度优先整治。三是要注重文化保护,留住乡愁,体现乡村风貌。四是要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践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环境整治技术、方法,建成一批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

二是统筹整合有关资金,集中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例如通过农村“四块地”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确保政策红利有效释放、真金白银尽快落袋,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是利用好各类金融机构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支持政策,稳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贷款融资。

(四)加强融合,凝聚治理合力。把专项整治工作同农林文旅康、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好各方面工作,密切协作配合,凝聚多方合力,切实做出成效。要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市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同时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五)健全机制,形成长久之力。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常抓不懈,持续用力。一是建立完善政府、组织、村民和社会公众多方参与成本多方分担的运营机制,基本建立“五有”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二是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同时依托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等加强监管,持续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三是推进考评管理,制定目标、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完善调度、督查、考核、问责四个机制,实行月晒、季评、年考,压实责任,分级奖惩,激发活力。

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务虚会,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为年全市“三农”发展谋篇布局。市委副书记李雪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胡宗元主持会议。

李雪峰指出,“三农”工作要明大势、定好位、把准脉,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农”工作任重道远。

李雪峰要求,必须系统化、集成化做好“三农”工作,构建“三大系统”,形成“三农”工作总脉胳。构建“骨架系统”,要坚持规划先行、拉开框架,搭建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整体框架;构建“循环系统”,要纲举目张、主动靠前,建设好为农服务体系;构建“指挥系统”,要明确领导架构、确保高效运行,聚集好“三农”工作合力。

李雪峰强调,“三农”工作千头万绪,要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一个阶段解决好一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定点屠宰、禁养区关停搬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等工作要严格按照序时进度加快推进。镇村规划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冬春水利、农民技能培训、“三农”服务体系集成、精准扶贫和茅山老区振兴等重点工作要早部署、早推进、早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全力以赴,谱写好“三农”发展新篇章。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农业现代化工程各项指标任务进展顺利,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20943元,同比增幅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市茶果花药等主要园艺作物总面积发展到35.52万亩,增幅1.46%;设施园艺比重达2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3.58∶1;种植业、渔业“三品”比重分别达42.1%、85.36%;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2%;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1%;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量占比达79.7%;林业覆盖率达25.12%;农业部授予“中国江蟹之乡”称号。

副市长胡宗元在会议小结时,提出了三点意见:一要根据会议精神更加全面地谋划好“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全省有位次、争先进;二要一着不让地抓好重点工作,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三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冬春安全生产,特别是春节已经临近,不能有丝毫松懈马虎。

区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在年根岁尾,我区各项工作走向冲刺阶段,并着手制定明年大盘子的时候,耿书记带领市政府的其他领导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必将对我区的各项工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我们总结去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得失和安排来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能够给予及时地指导作用,我代表榆次区四套班子对耿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从一号文件出台以来,从中央到省、市的各级领导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重要举措,为此,我区在指导今年的经济工作中转变了工作思路,由原来的以城市工作为重心,转向城乡并重,并突出农村。我们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围绕农民增收这篇文章,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增加投入作为农民增收的基础,在机制上创新。

投入是增收的基础,只有高投入,才有高回报。榆次是个“吃饭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单靠财政,那只是杯水车薪,如何增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成为我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投入这个主要环节上创新思路,创新机制,采取“财政引导、政策调动、农民为主、大户牵头、引资上项、股份经营”等多条腿走路的办法,搞活了四方面的投入机制。

一是强化财政投入机制。今年我区“吃饭财政”的困难显现越发突出,由于中央不断出台调资政策,加大了一块支出,各条条单位要求财政在一些经费的支出上逐年递增又挤了一块,有些政策因素减少了行政收费,增大了财政支出,又有了一块,象教育系统实行一费制,公务经费完全由财政负担就是这种情况,在这种困难下,我区为确保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的足额到位,做到了四不,即“不挤、不占、不少、不挪”。“不挤”,象今年的支农支出我们预算安排439万元,比上年增长12.85%,目前已全部到位;“不占”,所有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随便占用,象粮食直补资金,我们按照严格核定的实际面积不差分毫,100%直补到位;“不少”象科技研发管理费用,就是以前说的科技三项费用,按要求不少于财政收入的1.1%。榆次的财政收支能持平已经够吃力了,但给这块的预算安排就达到132万元,占到财政收入1.19%,并全部足额到位;“不挪”,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大部分是项目专款,包括饮水工程、节水灌溉、综合开发、道路维修、危房改造等,资金总额为556万元,已到位556万元,仅此一项比上年增长48.66%。由于做到上述四点,使我区的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比上年增长了13.3%,比年初预算安排增加11.8%,达到7835万元。

二是落实政策投入机制。我们主要抓了“四个一”,即:落实了一项政策,就是“粮食直补”政策。通过摸底造册登记,经督查和两次公示后,核实小麦面积2.09万亩,玉米面积30.45万亩,发放粮补资金211.15万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直接增收8.1%;深化了一项改革,就是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在去年“四取消、一调整、一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农业税再减少1.5个百分点,减免绝对额219万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直接增收8.4元;健全了一个制度,就是“一事一议”制度。象东阳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全省确定的五个试点之一,除上级拨款资金外,村级也需配套资金100万元,东阳镇就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的。100万元中其中50万元通过筹工消化,剩余25万元现金已全部到位,25万元随工程进度以物折资逐步到位;突出了一个主体,农民投入始终是农业农村投入的主体。据调查统计,全区2004年农民自主投入蔬菜粮食种植、红枣开发、养殖小区建设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的农业资金达到3.4亿元,比上年增长31%。

三是引深“三资”投入机制。就是争取上级资金,吸纳国外资金,引入大户资金。在争取上级资金上,我们充分发挥国家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利用国家对灌区改造、节水示范、农村饮水等方面投资的机遇,减轻农民在资金投入上的分担比例,仅近2年就引进国家及省级水利项目46个,如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淤积坝建设工程、水保治理工程等,共计总投资约6800万元。“863”计划是国家科技部在我区实施的农业节水项目,从2002年起至2005年四年建设期,建设规模10万亩,主要是以高标准灌溉为主的节水工程,涉及张庆、郭家堡、修文等三个乡镇的44个村。今年已完成投资800万元。

在吸纳国外资金上,我们主要抓了三大项目。第一是世行贷款发展养牛项目。该项目从2003年实施,到目前项目建设提供报帐已完成,共发放贷款891万元,涉及7乡镇28个村,直接受益农户469户。第二是日元贷款项目。项目总投资1719.9万元,其中贷款1228.4万元,政府配套245.8万元,以劳抵资245.7万元,现已发放贷款349.4万元,发展大户70户,完成面积4355.7公顷,占到总任务的95.6%。第三是中德技术合作项目,涉及我区什贴镇6个村,面积20688亩,现已完成投资130万元,其中德国投资62万元,通过项目的开展,使我区农民学到了参与式的高效集约管理方式,推动了林业产业发展。

在引入大户资金上,我们根据我区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创出了“三结合”模式,即:开发与生态相结合。象华玉荣香椿有限公司就是利用什贴镇李坊村一片生态较好的山坡,进行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四位一体的综合开发,现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已经具备观赏旅游的框架;开发与治河相结合。东赵乡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社会资金300万元,开始大规模潇河治理,筑坝10公里,加宽取直河道,工程竣工后可使潇河岸3000亩旱地变水浇地。该工程采取边建设边开发的办法,建设资金全部来自河沙开发的利润。开发与治荒相结合。象我区的红枣开发大户就达到180余户,开发面积16万亩,占到全区红枣面积的一半以上,累计已完成投资6200万元。

四是搞活股份投入机制。今年我们在修文镇、张庆乡、东阳镇的部分村开展了小型水利资产的置换,进行了水井的承包和购买。东阳镇下丁里村350户农民集资54万元,打井18眼,保证了全村2964亩的地浇水。象什贴镇的雨水集蓄工程,坚持了井随地有,国补建设,谁出地,谁使用,谁维修,谁受益,除国家予以资金补助外,其余部分由农民以土地、配套提水设备等入股。建成后,集蓄设施全部归农民个户管理,使用20年。多元化的投入新格局,明确了各个项目的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和受益主体,促进了农建基础工程和特色产业的同步发展。

二、把推进“三化”作为农民增收的主线,在重点上突破。

从现阶段看,农民增收的渠道主要来自“三化”,即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今年以来,我们围绕“三化”抓了三点,有效地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一)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农民增收的支撑点。

榆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阶段,就是要搞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为适应当前市场准入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进程。为此,我们狠抓了农业产业化的链条对接。

1、扭住产业化龙头,优化区域布局。我们根据市场导向和资源优势,按照晋中市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在全区范围内共选定绿色蔬菜、优质果品、绿色畜禽、传统杂粮四大主导产业、12种优势农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区域布局和规划。包括种植产品4个(蔬菜、专用玉米、谷子和专用高梁),畜禽产品4个(奶牛、商品瘦肉型猪、肉羊、禽蛋),林产品4个(红枣、苹果、梨、核桃)。规划实施一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共规划实施蔬菜面积27万亩,总产量达到9亿公斤,总产值4.75亿元,平均亩产量3519公斤,比全区蔬菜平均亩产量高出2.9%,平均亩产值1759元,比全区蔬菜平均产值高出7.9%。以东阳、张庆、北田、修文、长凝5乡镇为中心建成了10.9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其中有10万亩进入挂果期。奶牛发展势头迅猛,存栏达到5600头,比去年增长30.6%;规划实施优势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实际完成播种面积33.5万亩,比去年净增18.8万亩,增幅127.9%,全区玉米总产量达1.3亿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83.9%。

2、构建产业化基地,状大特色产业。蔬菜产业——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2004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含马铃薯、瓜类),其中占用耕地22.6万亩,复播面积11.4万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1.63亿公斤,平均亩产量3421公斤,商品率85%以上,其中省外销量7.5亿公斤,较上年增长5.6%;全区蔬菜销售收入6.12亿元,较上年增长11.9%;仅此一项,为全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1553元,较上年增长155元,占全区农民纯收入的44.4%。

红枣产业——农民增收的最大潜力。榆次种植红枣有千年历史,现红枣开发面积已突破30万亩,居全市之首、全省前列。初步形成了北起乌金山镇、南到北田镇的百村百公里红枣经济林带。为全面提高枣园的生产效率,今年我区实施了“四个一工程”的枣园发展模式:即,一项矮密丰技术、一座沼气池(提供有机肥、叶面肥)、一座保鲜库(拉长销售期)、一座烤房(处理裂果)。目前已在大户枣园中普遍推广,增效十分明显。为此,晋中市为我区的四个红枣园挂了示范园牌子,榆次又被确定为全省七个红枣示范园区之一,省里还把榆次的红枣发展模式作为样板在全省推广。2004年全区红枣产量达到2000万公斤,产值4000万元,为农民人均增收150元,进入盛果期,全区红枣总产量可达6.64万吨,产值1.2亿元,为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可增加到460元。

畜牧产业——农民增收的亮点。全区畜牧业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养殖总量已达到全区养殖总量的65%以上。2004年全区肉蛋奶综合产量将达到3.8万吨,比上年增长15%。畜牧业为农民提供总收入3.25亿元,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516元,比去年净增48元。增收的构成情况是这样的:价格因素增长34.6元,增产因素增长5.8元,新技术推广因素增长7.6元。

粮食产业——农民增收的支柱。由于宣传到位,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中央及我省粮食补贴政策的措施得力,从而一举遏制了粮食种植面积连年下滑的局势,今年粮食面积实现突破性增长。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4.6万亩,比去年增加10.6万亩,增长31%。粮食总产1.55亿公斤,比去年增长6000公斤。预计今年粮棉油生产总收入可达1.9万元,比去年增长6315.35万元。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495元,比上年净增198元。

另外,果树产业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过程中,也有较好的收成,总产量达到1.05亿公斤,创历史新高,总收入达到9000万元,为全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338元,比去年净增97元。

3、拉长产业化链条,完善市场体系。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第一,抓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全区初具规模的营销组织发展到20余个,发放营销“绿卡”500余张。第二,抓营销大户。全区常年从事蔬菜营销的农户达到4000余户,销售的蔬菜占到榆次蔬菜生产总量的60%。其中以王二只、赵四清为首的年销菜千万公斤以上的大户有15户。第三,农业连锁经营服务体系,这是城乡统筹发育最好的市场体系。普家乐农村服务项目,用现代流通方式建立起农村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三位一体”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现已完成了25个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第四,在继续完善东阳等现有市场的基础上,什贴葵花籽集散地专业市场也已经投入运营。同时,华北最大的“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已报省计委立项,总规划占地400亩,总投资1.2亿元。一期工程占地43亩,即将开工建设。

4、提升产业化级次,狠抓标准化建设。今年我们又对4个项目16个产品进行了申报认证,其中绿色认证产品1个,无公害认证产品15个。全区蔬菜新增认证面积7万亩,认证品种达到15个;特别是东阳镇在已认证1.6万亩产地认证的基础上,今年把面积扩大到5万亩。以“魏榆”、“串串红”为主的品牌蔬菜在全国市场独领风骚,畅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榆次已列入全国55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区),也是我国南方淡季市场的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水果认证工作也有所突破,黄金梨、新红星苹果有2个产品申报认证;红枣以丰元枣业为示范基地,建立了《红枣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红枣农药使用准则》和《红枣肥料使用准则》三项标准,中昌基地的梨枣产品进行了绿色认证,认证面积300亩,另外,还新注册了“宁早”、“老树”2个红枣专用商标,标志着我区红枣标准化生产迈出历史性的第一步,同时为全区红枣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城镇化是农民增加收入的着力点。

第一是实施扶贫移民工程。扶贫移民工程涉及全区6个乡镇38个村,1393户4553人,采取地理位置上就近联片,经济发展上强弱结合的办法,使生产要素能够有效集中和充分利用,进一步调大了一些农村集镇的村组规模,优化了边远山区有限的资源配置。第二是在集镇建设上,与特色产业一同规划,齐步发展。东阳镇是全国500个小城镇之一,山西省35家中心镇之一,是国家小城镇经济建设综合开发示范项目镇。该镇在集镇建设中坚持以旅游产业带动集镇建设,以生产观光农业促进集镇建设的原则。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工程。东阳镇的东清路商业街,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路两侧共建设134幢商住楼,商贸服务业经营户达到300余家,商贸业收入达360余万元,是全省城镇建设的示范工程和精品工程。另外,常家庄园的修复运营,使东阳镇的旅游业由一张白纸到旅游综合年收入达到1500万元。东阳镇的集镇建设带动了鸣谦、北田、长凝、什贴、修文等七个小城镇建设进程,这些乡镇也先后被列入了全省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点行列。

城镇化的推进,使二、三产业的发展由分散到集聚,并产生互动效应,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为此,根据晋中市的统一安排,我区承担实施了国家农业部的“阳光工程”培训就业任务,依托晋中农校和山西省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学校,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进行实地培训。开设了计算机应用、餐饮服务、物业保安、电子装配、服装加工等专业。全年共培训农民工1856人,超额完成任务的15.6%,其中有60%学员输送到北京、天津、珠海、无锡、深圳、太原等地就业,就业推荐率达到100%,就业成功率达到82%左右,就业稳定率达到95%以上。

据调查,我区农业劳动力总数为12.9万个,其中18—45岁的10万人,从事农牧业生产实际需要的为6万个,剩余劳动力即需转移劳动力5.6万个。2004年全区累计转移劳动力总数达到4.2万个,占总需求的75%,比上年增长21.7%。从我区2004年农民现金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增长的主动力,贡献率为26.6%。全区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为人均1064元,比上年增加115.52元,增长29.6%。其中,在本乡地域劳动得到的收入为649元。

(三)新型工业化是农民增加收入的落脚点。

加快工业化能够为农业提供广阔市场,推动农村工业化,还可以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像我们搞的工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涉及3个乡镇8个村,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妥善安置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就成为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制定了两条措施,第一条是产业转移,一方面,工业园区现有企业建设投产后,将新增近两万个就业岗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着手制订了培训计划,为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目前,园区已投入资金15万元,对101名农民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安置846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到一期工程所涉及4个村总劳动力的40%。另一方面,我们在园区内规划了若干生活服务区,为农民提供非常优惠的政策,使他们向餐饮、娱乐、购物、运输等第三产业转移。第二条是产业带动,我们结合榆次区的产业特点,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以工补农,以工促农。象白象方便面8条生产线投产后,年消化面粉就达12万吨。可以预料,随着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将对我区农村工业化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三、把科技创新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在推广上出新。

新形式培训,造就农业专家。面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新形势,我们全面实施创新工程,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通过租赁农民承包地、参与农民土地入股和技术承包等方式,建立以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优良种苗繁育、实用技术培训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以示范园为“田间课堂”,通过现场参观,使解决问题有针对性,不再是“黑板上种田”,农技推广效率大大提高。技术部门还根据各自的业务经常深入乡村进行季节性实地指导,现场培训,印发一些实用技术的“明白纸”,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逐步实现一户一个明白人和村村都有科技示范户这个目标,造就了一批不走的农业科技专家。什贴李坊村农民从未搞过温室大棚,今年实施旱作农业工程,利用集雨旱井建温室50套。蔬菜中心在技术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抽调了一名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进驻该村,从温室的规划设计到种植品种、育苗及苗期管理等一系列均进行全方面指导。目前,棚内西红柿长势良好,估计亩均效益在万元以上,并为全区及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走出一条崭新的路子。同时,我区还继续开展了“双千双万”工程大培训,发放光盘25类150盘。共培训农民1800余场次,培训人数29.8万人次,发放资料34万份。修文、乌金山等乡镇还组织外出学习,更新观念,引进技术,发展当地经济。

新技术推广,加速农民增收。为了全面提高蔬菜竞争力,今年我们引进并推广了防虫网、杀虫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10多项高新技术,引进蔬菜新品种40余种,全区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抵顶6%的农资上涨因素,今年蔬菜产业为全区农民人均增收的155元,其中科技贡献率占到了62%。水果品质低一直是制约效益的重大障碍,今年我们在推广常规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狠抓了果实套袋和果型剂的应用。东赵乡小壁村果农张吉禄的富士苹果,往年拉出去5毛一斤不好卖,今年套袋后,在家一块二每斤全部批发出去;庄子乡果农小陈的1.2亩新红星苹果园,往年果品一共可卖2000元左右,平均0.35元/斤,而今年应用果型剂后,生产出的苹果果形高桩,五棱突起明显,着色艳丽,品质极上。直径8公分以上的果可卖1元/斤,特殊大的卖到1.2元/斤,最差的0.6元/斤,收入达到12000元,而一瓶果型剂成本才200元。

四、把强化措施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保证,在落实上下功。

(二)督查调研,制定方案,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以春耕生产和主导产业开发为重点的农业和农村工作。3月29日—30日,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组成了10支督查调研队伍,分赴全区10乡镇进行了一次督查调研活动。随后又分别组织各乡镇、农口各单位、涉农部门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就各自所处的位置和职能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意见87条,如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劳动力转移,以品牌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等。在这次督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榆次实际,出台了《榆次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各乡镇结合各自的实际也都制定了实施方案。同时,深入开展了帮农、支农、济农活动。区包乡领导和农业局下乡干部带来了科技书籍和种、养殖生产技术光盘等学习资料,无偿发放给农户;蔬菜、枣业、畜牧等技术部门干部还深入乡村举办种、养殖以及农村多种经营技术培训班,真心实意地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送科技、送信息、送技术下乡,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三)项目捆绑,龙头带动,大力提升农业产业级次。2004年我区列定实施农业工程项目16项。为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我区组织农业、水利、财政、科技等部门联动,将各部门同类性质分散的项目捆绑实施,使有限的小块资金捆绑使用,从而避免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让小资金启动大项目,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收入。

一是集雨灌溉配套旱作农业项目的组装。集雨旱井工程2003年开始实施,至今已完成旱井407眼,今年在什贴镇李坊村项目区引入了旱作农业工程,完成投资100余万元,建设墙体大棚50座。目前大棚菜长势良好,预计每棚收益可达到1万元以上,效益是原来的30多倍,成为旱垣地区高效农业的一项富民工程。

二是农村能源(沼气)项目与世行贷款养牛项目的组装。通过沼气项目与世行贷款山西发展养牛项目、博瑞乳品公司奶牛基地组装,将养殖户、银行、企业、财政、世行资金进行集中使用,养殖户通过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建设牛舍,企业自筹资金建设奶台,财政资金建设沼气,世行贷款购进奶牛,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奶牛养殖园区。该园区已建成沼气池24套,并已正常产气。建牛圈4000平方米,入园农户22户,饲养奶牛500头。该项目集效益、生态、示范于一体,户均年增收可达4000元以上。

三是龙头企业的建设。围绕我区的菜、枣、养殖主导产业,我们重点对福大蔬菜、丰元枣业、博瑞乳业等企业进行了扶持,其中福大蔬菜和博瑞乳业被列入市“双百”项目。博瑞乳业依靠世行贷款,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北胡乔、陈侃、逯村、南谷四村建四个奶牛养殖园区,北胡乔、陈侃2个奶牛园区已经完成,进驻养殖农户76户,养殖奶牛500头,逯村奶牛园区即将完工。为了提升奶产品的质量,博瑞公司还投资60万元,建设两个挤奶平台,减少了环节,降低了污染。丰元枣业公司今年列入我区的农业重点工程,正在积极引入资金,扩大规模生产,力争今年的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公斤,实现产值3000万元,利税280万元。2月初,我区还专门成立了农业项目领导组及办公室,加大了争投资、跑项目的力度,并综合协调项目的实施,达到以项引项的效果,从各个层面、各个渠道吸引争取更多的项目投资。通过项目捆绑建设,龙头带动,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的级次。

(四)信息引导,加强服务,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为解决农民获取致富信息、市场信息渠道单一的问题,我区今年启动了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在建设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加快网络延伸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截止目前,以区农业局为中心,农口单位和各乡镇已建立起14个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并全部注册应用“一站通”,将我区的特色农产品供应信息及时地发布出去,寻找最广阔的市场,解决农民生产营销中的卖难问题。庄子乡注册“一站通”以后,发布了销售葡萄的信息,第二天便有浙江的客户来电联系,第四天来人直接订货,成效立显。葡萄由滞销变为脱销,而且价格每公斤还上涨了1元钱。为了尽快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在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以及大户中重点推广了宽带上网、电视上网(机顶盒)、电话上网等多种形式的网络媒介,仅张庆乡就推广宽带和机顶盒97户,让农民用得起、用得了、用得好,有效地解决农村信息闭塞的问题。同时建立起145名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框架初步形成,并正逐步走向完善,让农民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所需的各种信息。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往来,6月份,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和企业参加了哈洽会,在大力宣传榆次的同时,拿回了许多定单。10月11日至15日我们还组织华玉香椿等7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销售总额达到6万元,达成合作销售协议83个。海玉食品有限公司在参展的同时,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由央视大腕肖维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个经销商及2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共签订销售协议7000余份,一次拿到订单价值总额3000余万元。

五、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在制度上完善。

今年我们在基层组织建设上突出了三点。

首先,对任职20年以上(包括20年)的离任农村支部书记,实行了生活补助。我们首先通过各乡镇党委根据离任农村支部书记任职年限提出人选,再经区委组织部审核后,由区财政转移支付每人每年发放600元生活补助。全区共有九个乡镇的65名离任农村党支部书记符合条件。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区、乡镇两级党委、政府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感情,拉近了距离,他们把感激之情化解为行动,积极投入到农村基层各项工作中,有力促进了农村工作的进展。

其次,在全区开展了为期一季度的整顿后进农村支部工作。此次整顿由区委组织部牵头,重点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村“五个好”为目标,重点解决农村支部班子不健全、不作为,“两委”关系不协调,村情不稳、经济不发展等问题。通过一季度的整顿工作,以前村支部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加强。

第三,开展了农村党支部(总支)换届选举工作。今年,我区农村党支部(总支)班子任期届满,需进行换届。这次我们换届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通过选举,把我区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我区“五大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为此专门出台了《二00四年农村党支部(总支)换届选举。

工作方案。

》,目前换届工作正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有序进行。

六、存在的问题。

(一)农资涨价和电力紧张。春播期间各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去年同期出现大幅度上涨,特别是今年春季电力供应的普遍严重短缺,直接影响着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给农民增收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温室蔬菜受阻,调产成果受到挑战。在今年的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政策的影响下,粮食播种面积猛增,蔬菜面积增长缓慢,与去年基本持平。特别是温室大棚建设实施较难。一方面是严格保护耕地政策的约束,不但与发展畜牧业形成矛盾,也使调地更加困难。另一方面是温室大棚的高投入加之上半年建材上涨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三是优质不能优价,也制约了我区温室面积的规模扩张。如张胡的温室套袋黄瓜,由于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使温室效益大打折扣。

(三)重点工程进展缓慢。银行信贷较难,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大,特别是围绕我区菜枣主导产业发展的福大、丰元,由于资金上的问题,动作不大;万头奶牛基地工程、红马营生态养殖园区等也都存在相同的问题。

(四)服务体系有待加强。区委农委、区农业局仅设四个科室,四个编制(4人),要对应上级部门(晋中市委农办、农业局)13个科室(130余人)的业务,给正常开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队伍急待建立和加强。

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是正确处理好确保粮食安全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认真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同时,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为切入点,以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为保障,围绕区域性绿色农业中心建设目标,加快建设蔬菜、红枣、养殖、加工四大基地的速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是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温室大棚工程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动,典型带动,搞好培训,继续扩大温室大棚面积;加强土地整理,合理开发土地,积极解决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加快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的步伐;对于龙头企业的发展,要积极制定和落实扶持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销售领域,使得福大、丰元等早日建成运行。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充分发挥其对农户的带动作用。

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等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督促力度,在全区10个乡镇全部建立起农村信息服务站,在农户中延伸网络100个。要在全区范围内尽快制定和实施农产品标准技术规程,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推进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农产品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和质量认证制度,以适应市场化和准入制度的需要。

四是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认真总结今年实施“阳光工程”的经验,组织安排好明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按照“走出一人,带动一户”的思路,努力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是积极落实农业综合市场建设项目。榆次农业综合市场建设,下一步要加大支持力度,积极运作,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二oo四年十二月。

市司法局度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

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20,按照“连委农组[]1号”文件精神,我局与有关单位共同承担了《连云港市2005年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中的序列15和序列25的目标和任务,负责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根据分解的任务和目标,我局结合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确立了“以基层司法所建设为基础,以农村‘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和巩固规范农村‘大调解’建设为依托,全面完成20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的工作思路,大力宣传《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保护条例》和相关土地征用的政策法规,妥善处理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实现司法所收编直管为重点,加强基层建设,夯实了农村法治工作的基础。

基层司法所是平安创建的骨干力量,是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和农村“大调解”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因此,我们把实现司法所收编直管工作和加强基层建设作为今年全市司法行政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各县区在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的基础上,分别以县(区)委、政府两办的名义或县(区)编委的名义下发了各地的收编直管文件,扎实开展工作。目前,全市101个司法所已有98个所实现了收编直管,收编率达到了97%。通过对全市司法所的收编直管,我市[找文章,到本网网]司法所的队伍建设取得了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职能作用得到了发挥。

(一)多渠道解决了司法所人员不足问题。今年,我们与市编办联合组成检查组,对7个县区司法所人员的编制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了全市司法所编制的专编专用。各地也积极与人事、编办和财政等部门加强协调,今年新招录19名公务员到司法所,并多种途径的充实司法所人员。目前,全市101个乡镇(街道)司法所有工作人员252人,平均每所2人以上,最多的所已达到了5人,人员总数比收编直管前增加了一倍多。

(二)强力推进了司法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建立了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督查制度和联系点制度,实行每月督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加强督查和指导。各县区也想方设法加大对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灌南县共投入了50余万元作为启动经费,为全县14个司法所统一配备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电话、档案柜和机动车等;东海县为22个司法所添置了电脑和传真机,调整增加了37间办公用房;赣榆县购买了18台传真机配备到每个司法所;灌云县动员全县42个县直机关结对帮扶司法所建设,从而使全市司法所办公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今年以来,全市7个县区政府共拨付了200多万元用于司法所建设,司法所的办公用房增加了一倍多,绝大多数所配齐了电话、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司法所建设的强力推进,为全市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和农村“大调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司法行政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的顺利推开势在必然。

二、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

2005年以来,我们以基层司法所依托,从农村实际出发,针对农民这一特殊普法对象,突出科学的指导、突出普法的广度、突出用法的实效,尤其是加大了《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保护条例》和相关土地征用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农民的法律素质明显增强。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各种学法活动,学法用法蔚然成风。全市广大农民的法律普及率达到95%,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增强,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维护权益已成为广大群众自觉行动。全市农村还涌现出一大批学法用法、依法致富的先进典型。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底,全市“遵纪守法光荣户”、“依法致富文明户”、“五好家庭”将达到近10万户。

(二)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明显转变。通过参加党校培训、举办法制讲座、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形式,农村各级干部学法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运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事务,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自觉性显著增强;行政审批公开化、行政决策科学化、行政管理效能化的法治政府正在建立之中;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干部法制观念的转变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干群关系也更加密切了。

(三)基层的自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以来,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社区”争创工作,目前已有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社区”10个,市级168个,县级400个,创建率达40%。“民主法治示范村”的争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热情。在刚刚结束的农村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市1432个村委会除11个村经县区批准暂缓选举外,有1421个村换届选举结束,1377个村依法选举成功,成功率97%,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四)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围绕2005年全市司法行政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我们在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着重突出了《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保护条例》和相关土地征用的政策法规的重要地位,依托基层司法所举办了相关法制宣传培训班、法律知识讲座632场次,受教育人数达52万多人次。广大农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土地承包经营和土地征用纠纷的意识明显增强,因土地承包和土地征用而引发的纠纷数量降至近几年来的新低。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得到继续稳定,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

三、以巩固规范农村“大调解”机制为核心,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大调解”工作是创建“平安连云港”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平安创建中以发挥基层司法所职能作用为基础,以巩固规范农村“大调解”机制为农村“创安”工作核心,努力在巩固上下功夫,在规范化运行上求实效。今年以来,全市两级调处中心共受理各类纠纷1607件,直接调处1259件,调处成功1255件,达成书面协议640件,分流有关部门处理348件,督办125件,劝阻群体性上访160批次1762人,充分发挥了“大调解”在农村创安中的职能作用。

(一)加强了督查指导。为巩固农村“大调解”建设的成果,我们建立了督查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对全市农村“大调解”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各地也采取了有力措施,灌南县坚持每月一督查制度,指导和规范“大调解”机制的运行;赣榆县年初召开了全县“大调解”工作会议,对“大调解”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东海县出台了《全县“大调解”工作目标考核细则》,进一步量化“大调解”工作的考核目标;灌云、新浦、连云和海州等县区定期召开区调处中心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组织开展督查活动,进一步推动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了调处中心的建设标准。为加强两级调处中心建设,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市司法局和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连云港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标准的通知》(连司通[2005]30号),对我市县(区)、乡镇(街道)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的标准又作出了新的规定。目前,全市7个县区和101个乡镇(街道)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规范和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召开推进会,促进“大调解”机制的规范化建设。为规范全市“大调解”机制建设,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在灌云县召开的“全市平安创建推进会”和市委政法委召开的“全市平安创建‘百日冲剌’动员大会”后,切实采取措施,狠抓了落实。市局在灌南县召开了全市“大调解”工作推进会;灌云、海州等县区先后多次召开现场会;灌南、东海、赣榆、新浦和连云等县区先后召开推进会,进一步的规范“大调解”机制建设。

(四)开展学习交流,全面提高队伍的素质。为了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素质,我们举办了全市“大调解”工作骨干培训班;赣榆县举办了全县调委会主任培训班;东海、灌云、连云和海州等县区对辖区内的人民调解员进行了全员培训;海州区对区调处中心的全体人员进行了“大调解”知识的专题培训。同时,东海、赣榆、灌云、新浦、连云、海州等县区还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推进本地“大调解”机制的规范化建设。

(五)进一步的强化了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处。我们在认真开展“大调解”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人民调解防激化工作。据统计,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8301起,调解成功率达98.7%;防止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事件20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89件116人次,劝阻群众性上访58件717人次,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工作中,我们坚持开展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元旦春节、“三夏”大忙、“两会”、国庆和全国“十运会”等政治敏感期,全市共开展了4次全市性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活动,各县(区)、乡镇(街道)两级共开展纠纷排查312次,排查出的纠纷调解率和成功率分别达到100%和98%以上。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全市村(居)委换届中,进一步巩固和健全了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及时调整和充分实了人民调解员队伍;在赣榆、东海等县与山东的省际交界处的人民调解组织还坚持开展了跨省联调工作,有效地化解了省际周边地区的社会矛盾。

四、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

切实维护好农村的社会稳定对于创建“平安连云港”和服务港城快速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回顾2005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我们深刻感受到基层司法所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全市基层司法所建设尚处在摸索和实验阶段,有关基层司法所建设的各项措施和方针政策还不够成熟,基层司法所建设距离维护全市农村稳定的工作要求还差的很远。有基于此,我们建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中,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应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议围绕以下几点要求做好这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基层司法所各项规章制度。建议派出以司法行政系统和政府法制办人员为主力的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制度考察学习组,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向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取得优秀成果的地区学习取经,回来后进行认真研究,结合我市实际,在人员管理、财务制度、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司法所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层司法所建设。

(二)进一步加大基层司法所硬件投入力度。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市基层司法所的硬件设施建设相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但办公地方狭小、办公设备落后仍是提高司法所建设水平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大司法所硬件投入力度迫在眉睫。

(三)进一步扩大基层司法所人员队伍,进一步提高司法所人员素质。目前,全市基层司法所人员平均已达到2人以上,但是,这与司法所所承担的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要求还差的很远,人手不够,任务太重已成为广大司法所发挥职能作用的瓶颈。此外,司法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真正拥有法律本科以上水平的人员还非常少,法律水平低下、政策水平不高的人员队伍与司法所的职能作用远远不相匹配。因此,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地扩大基层司法所人员队伍,提高司法所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农业农村局十四五规划情况汇报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一是引办、领办、入股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3个。二是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搭建村级供销社平台,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健全为农服务体系。

(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

一是召开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会,交流探讨合作社规范发展、内部利益联结等问题。二是创建省级示范社4个、市级6个、县级8个。三是会同相关部门对63个2020年以前县级示范社进行监测评价,其中:合格57个,不合格6个。四是组建跨区域联合社1个。

(三)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1.推进“三社”融合试点。

一是按照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精神和市、县相关要求,确定永太镇石狮村、东北镇觉慧村等5个村组建村级供销社。二是开展前期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篇,初步明确发展定位。三是代拟并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基层供销社“三社”融合发展方案》。四是积极沟通协调,完成5个村级供销社的注册发证和挂牌。五是组织试点乡镇、村相关负责人外出参观学习并召开“三社”融合发展研讨会明确后期发展方向。

2.加强基层社建设。

一是以盘活资产,恢复、拓展和延伸为农服务功能,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目的,利用省级综合改革及发展专项资金30万元,创建基层社示范社10个。利用县本级供销社综改资金10万元,创新发展新型基层社1个。

二是通过争取省、市供销社综改资金和引进社会资本的方式,改造提升供销系统陈旧资产,促进老基层社资产保值增值。2021年争取到位综合改革资金135万元,引进资金350万元,改造集凤集体商业总店社有资产1处。

3.推进全产业链条农业社会化服务。

新建改造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1个。依托冯店供销社建设区域为农服务中心,将农资定点配送到村到户,打通农资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农户购买提供便利。共累计完成土地托管面积10万亩、土体流转面积6.01万亩、统防统治面积6.09万亩、配方施肥面积4万亩、农机服务面积4.02万亩。

(四)存在问题。

一是缺乏产业发展支撑。“三社”融合试点村级供销社成立后的发展定位及发展业态有待探索,也缺乏产业项目、资金支撑。二是基层供销社业务发展吃力,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三是基层薄弱社改造缺乏项目资金支持。

(一)健全基层组织体系。

一是持续推进“三社”融合试点。2022年新选取5个乡镇开展试点,新建村级供销社5个,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和示范社创建工作,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创建省级示范社2个、市级5个、县级6个。

(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有力推动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建设。二是延伸产业链。依托服务平台,将服务链条延伸到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环节。

县农业农村局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汇报范文

为进一步推进落实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配合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促进全县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按照县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案的通知》(x法宣办〔2019〕xx号)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决定在全县农业农村领域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部署,围绕“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安全生产工作重点,着眼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树牢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持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有力促进全县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

二、工作任务(一)集中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场圃要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的同时,认真开展学习《安全生产法》《xx省安全生产条例》等与安全生产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局组织人事科要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以及《安全生产法》《xx省安全生产条例》等与安全生产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局党委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并开展不少于2次的集中学习,局法规科要将安全法律法规学习教育纳入局全年学法计划且一年不少于4次学法,将学文件学讲话与学法律相结合,既做指挥员又当宣传员,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学习的好氛围,做到人人懂安全、知安全、会安全。

三是广泛宣传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及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宣传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执法专项行动,及时曝光生产安全事故和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三)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紧扣“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在全县农业农村领域深入开展全国第19个“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局属各单位(科室)、场圃要积极参加县安委会组织开展的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主题宣讲”“警示教育”“应急预案演练”等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农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常识,提高涉农领域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四)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传播农业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公众对农业灾害的防灾减灾意识,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在“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期间,局属各单位(科室)、场圃要积极参与县减灾委组织的主题宣传活动。

(五)集中开展宣传教育“七进”活动。推进农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平安农机”“平安渔业”创建等活动,通过普法咨询、主题宣讲、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形式,突出抓好农业机械、渔业船舶、沼气等行业安全生产知识的普及,加强饲料、农药等行业监管企业全员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大力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常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六)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活动。一是集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学习活动。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场圃要组织干部职工采取集中学习、分组学习、座谈讨论和专家报告等形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学习《安全生产法》《xx省安全生产条例》等与安全生产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集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咨询活动。在宣传周活动期间,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要参与配合县应急管理局集中开展的《安全生产法》咨询活动,现场受理渔业、农机安全生产违法案件举报,咨询、征集工作意见和建议。二是集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自查活动。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场圃要带头开展《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情况自查活动,自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自查安全监管执法规范情况,自查是否存在执法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情况,自查《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情况,对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清单,及时整改,推动安全生产法律措施要求落到实处。

三、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局安全生产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场圃负责人组成。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场圃要相应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将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本单位(科室)年度计划,做到业务工作与宣传教育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直接负责,逐级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健全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根据县安委办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农业农村领域工作实际,认真谋划,及时部署,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案,使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三)畅通监督渠道。拓展农业安全生产举报投诉渠道,鼓励对全县农业农村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非法违法现象和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监督、举报,鼓励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举报身边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扩大涉农领域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途径和范围。

(四)及时报送信息。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场圃要精心布置和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相关行业实施方案于月底前报局安监科(二楼201室),宣传教育过程性资料及时报局安监科备案。

农业农村局十四五规划情况汇报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指导下,我局从今年初开始启动“十四五”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深入调研,先后召开10余次专题会议、联席会议分析研讨,向27个市直部门和各区县(市)征求了书面意见,于11月24日邀请农业农村领域各界代表座谈交流,经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规划初稿,正在按程序呈报领导审阅。现将规划编制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将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切实强化省会担当,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

(一)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创新发展中心。坚持面向都市、依托都市、服务都市,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装备、新技术,建设领先全国的智慧农业基地、设施农业园区、农业科创中心,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样板。

(二)建设美丽乡村文旅休闲创意中心。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要素配置一体化、社会治理一体化,推动网间经济、夜间经济、乡间经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把乡村打造成为新的都市后花园、休闲度假区、网红打卡地。

(三)建设农民共同富裕试验示范中心。坚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

(一)实施粮食提质工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广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开展粮食提质行动,确保粮食稳面、稳产、提质、增效。

(二)实施产业提升工程。构建“一主、两园、三区、四心、五片、六特”的现代都市农业格局,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设施化、智能化、市场化,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

(三)实施环境提标工程。开展乡村建设行动,高标准创建1000个美丽屋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统筹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保护和修复乡村生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提升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四)实施治理提效工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第一书记长效工作机制,优化农村基层服务,全面建设法治乡村,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五)实施人才提优工程。加强农业人才引进培育,大力培训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壮大乡村专业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实施文化提振工程。加强农家书屋、文体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打造农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推进乡村文化与旅游、商贸、教育等融合发展。

(七)实施改革提速工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规范宅基地审批和农房建设管理,加快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提升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市场化、产业化、规范化水平。不断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八)实施增收提档工程。提升农民就业水平,大力实施“春风行动”,搭建就业岗位与劳动力精准对接平台,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鼓励农民创新创业,支持农民融入产业链、共享价值链、链接利益链。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持续快速增收。

“十四五”期间,全市拟铺排乡村振兴重大项目81个,预计总投资392亿元,把“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上。

(一)突出生态宜居,全面改善乡村环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通过整合财政资金、吸纳社会投资等方式投入101.9亿元,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系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实现村庄绿化、水体净化、地面洁化、庭院靓化、民风淳化。

(二)突出乡村建设,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开展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投资109.2亿元,重点建设1个乡村振兴示范区、10个美丽乡村乡镇、100美丽乡村、1000美丽屋场,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突出产业振兴,全面提升农业效益。计划投资160.4亿元建设70个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产业链项目,投资16亿元建设100万亩高标准农田,投资2.9亿元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投资1.5亿元建设一批设施农业基地,投资5000万元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示范项目,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年度区农业农村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半年来,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认真梳理总结本单位今年工作任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生产,发展优势产业,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态势良好。

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督抽检*批次,合格率*%。生猪生产方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到位,严格落实养殖场(户)防疫主体责任,督促生猪养殖场(户)开展"大清洗、大消毒"、兽用抗菌药减量等专项行动,切实提高畜禽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安全、规范、科学使用的能力和水平。加大疫情监测排查力度,提高早期发现、早处置能力,提升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截至*月底,我区出栏生猪*万头,能繁母猪存栏*万头,有序开展了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春季集中免疫工作,上半年共计免疫家禽*万羽,生猪*万头,牛*万头,羊*万只,累计使用禽流感疫苗*万ml,猪口蹄疫*万ml,牛羊口蹄疫*万ml。三是品牌效益不断增强。举办了茶祭祝融春茶活动,在采摘季邀请了新湖南、央视新闻、掌上*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南岳云雾茶知名度。开展茶叶品种改良工作,新扩茶园*亩,低改茶园*亩,提高茶园品质,加强产品研发,提高茶叶品质和品类。不断延长茶叶产业链,做好茶产业融合,上半年生产干茶*吨,产值*万元。

组织水土保持执法巡查*次,抽查检查建设项目*个,下发法律文书*份;

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制作宣传栏*期,发放宣传资料*余份。

电话排查了*户,*人。对识别的*户*人的监测人口实施分类帮扶,指导帮扶责任人制定完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实施分类帮扶。聚焦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继续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动态排查,及时帮扶,全面清零。二是着力打造致富特色产业。*年度共申报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个,上级拨付中央、省级第一批衔接资金(*万)已全部安排部署到项目,通过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发展富民产业,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民宿等特色经济产业,大力培植"旅游+特色农业"、有机农业等项目,推动产业兴旺,发挥项目带贫创收。三是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年新增*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新)建任务,*座农村公厕改(新)建任务(其中南岳镇户改厕计划数*户、公厕计划数*座,寿岳乡户改厕计划数*户、公厕计划数*座,祝融街道户改厕计划数*户),现已完成改(新)建户用卫生厕所*户,公厕*座。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通过政府采购程序购置了*立方移动式垃圾箱*个、*l移动式玻璃钢垃圾桶*个,镀锌板四分类垃圾亭*个,*l到户分类垃圾桶*个以及垃圾桶配件*套。组织*群众志愿者、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开展深入开展"敲门行动"、河道清淤、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志愿活动*余次,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

二、亮点成绩。

1.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完善了河道保洁奖惩考核办法,督促各乡镇街道高标准开展河道保洁、河流"垃圾清零"、河湖"清四乱"等工作,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完成河道划界、水库工程划界、新一轮"一河一策"等,为今后治理河道尤其是推进龙荫港不达标水体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结合妨碍行洪突出问题、"洞庭清波"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河流生态流域突出问题,解决了野家坝边坡塌方、红旗坝淤塞严重等问题。线上线下多维度开展短视频推广、知识竞赛、志愿巡河、现场咨询等活动,营造全民爱河护河的良好氛围。

2.做好节水用水文章。全面摸排工业、服务业、公共机构等用水情况,对超计划、超许可、未批取水行为予以取缔。中水回用工程我局积极对接住建部门,要求其限期完成整改。全面调查了水资源状况、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再生水利用情况,根据南岳污水处理厂年污水处理量、再生水利用率和出厂水水质情况,提出了南岳区再生水配置试点工作方案。

扎实开展以"三改三清"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治理标准化建设行动,推动村容村貌持续提升。建立了局农业农村工作标准化工作会议制度和联点包村负责制度。通过多种方式结合,将乡村卫生标准、屋场标准、河道标准、道路管护标准、矛盾调处、村民公约等汇总编印成《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手册》,把乡村治理标准化相关标准和政策落实到村、宣传到户、解释到人,营造了"学标准、懂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目前,荆田村的乡村治理工作已初见成效,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并结合乡村旅游推出乡村治理标准化微视频,吸引众多游客群众参与。相关部门深入农户讲解乡村治理标准化、垃圾分类等知识,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延寿村、龙池村的标准化工作经验先后被湖南经视、湖南日报报道推介。

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完整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督导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冒着酷暑来检查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省局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十三五”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现了“三个基本”的目标:基本形成工程化思维推进改厕的有效路径,基本确立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方式,基本建立社会化服务为主的管护体系。截至“十三五”末,全市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多万户,占符合改厕条件农户的×%,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其中,×个一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以上,×个二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以上,×个三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年获得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激励,多次在全省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年度农村户厕改造×万户,占年度任务×万户的×%。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副书记、×副省长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召开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调度会、现场会,强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建立“月报告、季调度、年度考核”工作制度,市委农办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将农村改厕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等,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市政府激励重要依据。

(二)突出系统谋划,完善政策体系。针对改厕初期各地存在的招投标不规范、改厕质量不高、技术模式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先后印发《关于切实解决农村改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改厕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指导意见》《农村户用厕所改造验收办法(试行)》等指导性文件,严把技术模式、产品质量、施工质量、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近两年改厕工作质量明显好于改厕初期。

市级累计培训县区力量×余人次。

(四)突出群众满意,提升改厕质量。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农村改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尊重农户对厕屋设置、便器选择等意见作为必选项,把群众满意度测评作为验收的重要环节。针对农村改厕存在的问题,先后组织多轮排查整改。仅国务院大检查整改期间,全市就排查了×户厕所,一大批不好用、不能用的厕所得到整改。印发改厕工作负面清单、改厕模式汇编、验收办法等,加强现场督导,推动各地改厕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争取中央资金×元以上。发挥部门合力,市财政局对改厕提供资金保障并开展绩效评价,市生态环境局注重将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统筹,市卫生健康委提供技术支持,市住建局加强改厕工作衔接配合,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对化粪池产品进行抽检监督,其他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齐心协力。各地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投料、参与改厕工程监督。

二、当前农村改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农村厕所革命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地方对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泛泛地部署,一般化地落实。没有把厕所革命作为系统工程来抓,缺乏系统研究,形成了完成任务易、群众使用难的现象。没有把厕所革命作为长期工程来说抓,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缺乏持续改进、持续服务。

有的地方则过分强调尊重农民意愿,宣传发动工作不深入,把停滞不前的责任推给农民;

有的地方发动群众办法不多,要么强行推、一刀切,要么单纯用经济手段、给钱给物,大包大揽、厕屋厕具一概全免,农民反而成了局外人,导致农民群众对改厕不上心、不关心。

(三)技术模式有待优化。

有的地方不顾户、庄规模差异,一种技术模式套到底;

有的新技术新产品,未经试验示范就较大范围推开;

有的照搬其他地方做法,没有因地制宜进行模式技术改良,成本较高或不实用;

有的只建不管或重建轻管,没有统筹推进改厕与生活污水处理,改厕后粪污去处成了难题。

(四)问题厕所尚未改造到位。

改厕历经多部门管理,跨度大、周期长。由于前期户厕改造财政投入标准不高、招标不合理、选材较差,施工管控不严等多种原因,仍存在一部分问题厕所,无害化效果不佳,既达不到国家对卫生厕所的新要求,也影响群众满意度,包括此次摸排发现的问题厕所,都亟需纳入下一步改造提升。

(五)长效机制亟待健全。

农村改厕涉及千家万户、点多面广,现有的维修、抽粪等后续管护力量和能力,尚未覆盖全部改厕户。同时,也缺乏对管护机制、管护投入的长远考虑和制度设计。有的地方往往“一改了之、重建轻管”,容易出现“厕所坏了无人修,粪污满了没人清”现象。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本次督导精神,认真谋划“十四五”厕所革命的工作思路,认真抓好问题厕所整改,认真抓好新建厕所及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质量问题,确保不出现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确保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一)高水平谋划“十四五”改厕工作。我们制定了“十四五”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已印发,拟于近期提交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全市将开展精准摸底、建立台账、签字背书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分年规划,确保“十四五”农村改厕工作有步骤、有目标、有实效。

(二)高标准完成排查整改。全市已摸排农村厕所×户,发现“不能使用或不能全年使用的”类型的问题厕所×户,已整改×户。各地要加快进度,建档立卡、精准排查,9月底前完成摸排,形成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锁定整改对象,年底前完成因产品和施工质量等导致不好用的问题户厕整改工作,技术模式选择不当等导致不能用的户厕问题也要优先纳入本地年度改厕计划,持续推进。继续组织×个指导组督导指导,组织第三方对各地排查整改效果进行现场评估。各县(区)要抓紧完善排查档案,市级要按要求对“不能使用或不能全年使用”的问题厕所全面复核。在完成全市农村问题户厕摸排的基础上,集中一段时间,自下而上,以村为单位集中摸清农民群众改厕需求,科学确定“十四五”农村户厕改造目标任务。

(三)高质量完成改厕任务。全市今年×户改厕任务,还有×户年度任务尚未完成。各地要严格落实《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加大标准宣贯力度,以标准化、工程化要求推进新改建厕所,严把产品质量关、施工质量关和竣工验收关,确保完成改厕任务。10月下旬开始,结合第三方评估,对新建改厕进行抽查和逐步验收。

×个二类县(市、区)要严把质量、稳扎稳打,实现农村户厕愿改尽改;

×个三类县要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逐步提升卫生厕所普及率。各地在抓好厕所革命的同时,要抓好“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的统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高要求建好管护机制。群众对改厕工作不满意,一半是对厕所质量不满意,一半是对管护工作不满意。随着改厕的硬任务越来越少,管护机制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全市×个农村改厕提升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区)要发挥引领作用。将持续支持示范县创建工作,争取用5年时间,对有改厕任务的县区奖补一遍。今年年底前,全省所有县(区)都要基本建立起农村改厕长效管护体系,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长效管护机制改厕农户全覆盖。

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近期,宜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总结农业农村情况,分析新常态下“三农”工作的新趋势,研究部署的农业农村工作。

宜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敏,市政府副市长梁基武,市政协副主席彭中华、韦景超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20,面对复杂形势和多重挑战,宜州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粮食生产保持继续增长;甘蔗产业发展稳中提质;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连续领跑全国县域第一,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继续保持自治区县域第一,荣获“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称号;建成广西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的县级粮库;成功承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丝绸闭幕会;核桃种植总面积达15.75万亩;建成食用菌示范基地33个,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立足资源优势发展花椒种植6163亩。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宜州市围绕“六个精准”强力推进“七个一批”脱贫攻坚举措,全市7个贫困村1.6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9945户贫困户每户获得产业扶持小额信用贷款5万元,户均直接增收4000元以上;桑蚕、甘蔗两大支柱产业为农民带来收入超过30亿元;林下经济、食用菌、水果、花椒等特色产业为农民带来增收8亿元;新建区、市、县、乡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11个;新增河池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42个发展到342个,家庭农场由19家发展到32家;完成农田水利投资1.38亿元,新建续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河道治理工程6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3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及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灌片10个,抗旱引调提水工程5处,农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周飞在会上讲话时说,年,虽然该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二是土地流转增收效益不明显;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周飞强调,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全局稳。宜州市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清形势,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周飞说,要突出重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粮食生产现代化。扎实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融合,重点抓好玉米、超级稻及优质稻米产业带建设,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增加总产。力争20完成超级稻种植18.7万亩、玉米单交种种植23.5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实现粮食产量21万吨以上。要全力推进桑蚕生产标准化,继续大力推广桑、蚕新品种及节本增效养蚕技术,引进新优、抗病桑树品种及条桑育进行试验示范;强化商品小蚕共育管理和服务,实施商品小蚕共育规范化建设;加大蚕病动态监测点建设力度,做好桑蚕病虫害测报防控,推动全市形成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的优质原料茧基地。同时,结合“美丽宜州·宜居乡村”活动,继续探索创新工厂化和农村千家万户蚕沙治理途径及模式,提高蚕沙的利用率,年内在巩固原有村屯的基础上,每个乡镇新增1个蚕沙治理示范屯。要全力推进甘蔗生产集约化,不断创新经营主体和模式,鼓励支持种蔗大户和经济能人参与甘蔗集约化经营,引导制糖企业、种植公司、家庭农场、甘蔗生产合作社等建设主体参与“双高”基地建设,提升“双高”基地建设规模和质量。积极推广小型农业机械,逐步实现农户从甘蔗种植、护理、砍蔗、倒运等各环节使用机械作业的新模式,降低甘蔗生产人工成本,提高种蔗效益。大力推广高产、高糖、抗逆性强、宿根性好的新优品种,新种甘蔗良种率达100%,进一步提高甘蔗新优品种占有率。同时,继续全面推广深耕深松、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深施、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甘蔗单产,力争2017年全市原料蔗平均亩产达4.5吨以上。要全力推进核桃管护常态化,全面推进“管、补、造”三位一体建设,加强核桃开发、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促进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全力推进农业生产组织化,加快推进全市16个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步伐,助推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抓好自治区级、市级、县级、乡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以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为主线,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切实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实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8.47%以上。要全力推进桉树整治长效化,各级各部门要坚定立场,加强源头管理,切实履行执法职能,对桉树育苗基地及苗木运输、销售等环节层层管控,有效遏制基本农田种植桉树的现象发生。

周飞要求,宜州市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创新,全面提升“三农”工作水平。特别是要围绕强化基础建设,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农村道路、水利、农村电网改造等投入力度。要在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宜居乡村”建设。以开展“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三个专项活动为主要任务。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农村住房、饮水、能源、道路、照明、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村容村貌,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新提升。要进一步实施全面精准脱贫攻坚战行动,凝聚合力攻坚“正能量”,重点在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幸福新宜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宜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宁主持会议。他要求,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抓好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要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不违农时抓好春耕备耕、农作物田间管理工作;要充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春植蔗生产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甘蔗种植任务;要抓好核桃的种植和管护工作,要按照“管补造”三位一体的要求,确保面积只增不减和今年核桃种植各项任务和完成。

会上,宜州市林业局、国土资源局、糖业局负责人分别就核桃种植管护、基本农田桉树整治、甘蔗生产工作作了发言。

当天,全体与会人员还参观了石别镇屯蒙街甘蔗种植及桉树整治现场。周飞、梁宁等领导还来到地里与当地群众一道种植春植蔗。

市司法局度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县委十三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新农村建设、畜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重项工作上,把工作的立足点、着眼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把工作方式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的服务型政府上。突出实施通村公路整镇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构建农牧产品基地建设,全力建设肉牛专业小区。下面就我镇今年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试点村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2006年,在党中央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后,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把新农村建设列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与招商引资、畜牧业发展、社会安全稳定同等重要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根据“一年试点起步、二年重点推进、三年全面铺开、四年初见成效、五年巩固提高”的总体设想,坚持统筹发展、科学规划、试点先行、注重实效、体现民意的原则,结合我镇发展现状,我们以试点村为重点,广泛动员,全面发动,在新农村建设中以“调”字谋篇,以“建”字破题,全力作好“调、建、改、提”四字文章,推进新农村建设。

“调”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我们紧紧抓住生产发展主线,大力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促农增收。今年,我镇引导农户种植烤烟、两瓜等经济作物7000亩,种植油豆角等特、绿色作物6900亩;下摆贷款600万元,建设砖场小区、永发水库小区、陈家屯小区、民安小区四个肉牛养殖小区。其中,试点村民安村建立粮豆、瓜菜、肉牛、烤烟、加工业、建筑业、运输、劳动力转移等八个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而且这些经济组织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栽培露地菜1500亩,种植烤烟1022亩,新增肉牛养殖户35户,全村肉牛存栏4000头。试点屯孙家屯种植烤烟120亩,种植露地菜240亩。

“建”就是建设基础设施。今年我镇建设7条通村公路,全长37.4公里,按照县、乡、村7:4:2匹配比例,我们整体投入匹配资金共计250万元,实施通村公路整镇建设。目前通村公路正在紧张施工中,年内全镇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自来水入户工程计划年内打6眼机电井,可使10个自然屯吃上自来水,现已打完3眼机电井,正在进行入户配套工作,近期可使4个自然屯吃上自来水。为了进一步发挥烤烟产业富民增收的优势,上半年我镇在先锋村许家屯建设18座烟炉群一处,民安村崔玉屯建15座烟炉群一处,民安村孙家屯建4座烟炉群一处。并且在这三个屯分别打了三眼烤烟专用水井,投入10万元接上动力电,使这三个烟炉群和水井设施投入了正常使用。试点村民安村的1.4公里通屯路,60平方米群众综合活动室、篮球场、公共厕所等文化公共设施当前正在紧张建设中,其中,路面、篮球场已经完成前期工程,公共厕所已经建设完毕。d级危房改造540平方米,目前都在建设中。

“改”就是改环境。今年我镇对9个村的10个屯进行了绿化,共植树25000棵,其中载植柳树11750棵,扬树13250棵。在试点屯栽植柳树、丁香、果树共计1200棵。同时,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对全镇600多条镇村屯道路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三大堆”480立方米,使镇村屯环境明显改观。同时建立了“谁门前,谁负责,谁管护”的管护机制,有效地巩固了整治成果。

“提”就是提素质。年初以来,我镇采取系统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农民15000人次。其中,系统培训9次,培训农民8500人次,专业培训38次,培训农民6500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种植业、养殖业技术明白人和致富能人。

二、以专业小区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畜牧业。

今年,我镇党委、政府抓住县委、县政府加快畜牧业发展,重新完善修订扶持政策的契机,把建立肉牛专业养殖小区,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举全镇之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积极申请贷款,全力争取资金以专业小区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畜牧业,为宾西牛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加工原料,全力打造“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现已发放贷款600万元,建立砖厂小区、永发水库小区、陈家屯小区、民安小区等四个专业肉牛生产小区。已有1800头牛入住小区养殖,年可实现效益100万元以上。砖厂专业肉牛养殖小区总占地面积62000平方米,可建百头标准化牛舍20栋。对于小区建设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一手抓,各级干部同力抓的办法,形成工作合力。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上下协调,冲破重重阻力,镇政府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出资20万元,在原砖厂废弃地上建起了我镇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既合理利用了现有资源又创造了规模优势。现已建成6栋,可扶持起百头规模养殖户6户,实现肉牛存栏800头,年出栏肉牛2000头以上,预计可实现效益60万元。逐渐形成以小区带群体,以群体促规模,不断增加规模饲养的比重和份额的良性发展局面。届时将实现百头规模饲养户20户入驻砖厂小区,存栏可达2000头以上,预计年出栏肉牛5000头,实现效益150万元。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小区建设,改变过去分散饲养的模式,壮大养殖规模,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用实际成果坚定养殖户的致富决心,使养殖户看到长远效益。

同时,我们立足现有人力资源,突出养殖技术队伍建设,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重点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转变传统的经验就是科技,资历就是优势的陈旧观念,树立虚心求学、与时共进的全新观念,切实增强为畜牧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科技本领。要加大对业务部门的.培训力度,切实增强业务部门发挥职能、加强防疫的意识,有效提高宏观规划、业务指导、服务基层的能力,为畜牧业生产的平稳运行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我们积极筹建**肉牛养殖合作社,现在已有社员8名,投入股金160万元,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正在进一步扩大宣传,通过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等途径吸收更多养殖户入社。镇政府暂时担起连接企业与养殖户的职能,积极同肉牛加工企业建立联系,明确养殖方式和标准,大力发展合同养殖,从根本上消除农户的销售顾虑和企业的收购顾虑,真正实现订单畜牧业。

三、以地域优势为依托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2002年我镇引进的投资3500万元的水泥生产项目**雄鹰建材工业有限公司第二条水泥生产线在去年成功上马。镇党委、政府积极运作,为企业修路、协调购料、妥善处理环保等问题,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有效地保证了该企业生产健康有序的进行,现日产水泥800-1000吨,水泥销售供不应求。今年上半年,我们在抓住原有项目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以地域优势为依托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着力抓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制度,实行领导包干责任制,重大项目调度制,现场办公制,对引进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沟通协调,特事特办,现场解决。重点立足本地资源,以招商引资工作为载体,全力推进项目招商,以项目优化经济结构,深入开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走名、优、新、特、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年年末实现引进一个5000万元生产加工型项目落户我镇。

四、以“三到位、两拓展”全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

今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不断总结过去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经验,研究制定了我镇2006年劳动转移工作方案,明确了书记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全程服务的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三到位,两拓展”,来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向更好方向发展。即做到任务指标完成到位、工作机制落实到位、服务职能发挥到位,到目前为止,全镇已转移出劳动力9608人,占应转劳动力的90%,其中内转6538人,外转3070人。在大力转移劳动力的同时,我们坚持落实科学工作机制,努力实现两个拓展,一是由单一劳务型向自主经营服务领域拓展,以往输出的劳力多为建筑工地力工、餐饮服务员、小工厂工人,现在通过技能培训,典型引导,利益吸引,一部分人开始大胆的投入资金开商店,购车辆搞运输,经营摊床,有自主性的劳务转移。曹国富04、05年带到大庆市场蹬三轮送货干零活的31人中现在有12人自己购置或租赁摊做起了小业主。**本街前两年给水泥厂外来运输车辆干装卸的工人,如今购置了运输车辆,仅民丰村平家屯就购置了26台自卸农用车为雄鹰水泥厂运送石料和水泥。二是由内转向外转拓展。()由于惠农政策的出台,土地政策的稳定,从今年我镇的劳动力转移走向看,走出镇外的明显多于去年,特别是全家搬迁的多于前两年。2004年外转占计划17.6%;2005年外转占计划23.6%;2006年外转占计划31.3%,全家搬迁的2004年262户、798人,占转移总数的10%;2005年202户、696人,占转移总数的0.748%;2006年327户、1022人,占转移总数的10.4%,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农村向城镇、城市转移有了明显成效。

五、以强化责任为重点合力推进防汛抗灾。

在防汛工作上,我们要求早发现、早准备、早落实,针对今年汛期提前的形势,重点对永发水库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与所在村签订了责任状,并落实昼夜巡查人员,同时,通过层层招开专题工作会进一步强化了领导责任,明确了工作重点,推行主管领导包片、班子成员包村、村领导包点的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领导机制。明确建立了目标考评办法,实行奖罚并举,签订责任状的办法,进一步把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了详细的防汛预案、防汛方案,准备了抢险物资,落实了抢险车辆,确保安全渡汛。在抗灾方面,我们主要是加强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加大防雹炮弹的投放力度,贯彻打早、打了,宁错打,勿放过的原则,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我镇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大的冰雹灾害,从而保证我镇烤烟和**作物丰产丰收。对于前期的洪涝灾害,我们组织镇村干部深入到灾情第一线,带领农民群众修渠、挖沟,今年汛期我镇共修、挖排涝沟渠100多个。通过采取以上有效措施进行抗灾自救,使我镇在大的灾情面前没有遭受巨大损失,全镇保持了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目前,我乡纳入农村清洁工程范围的共有x、x、x、x、x口五个村再加一个集镇共六个单位。

1、大力营造氛围,确保农村清洁工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广大群众是主体,只有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切实提高群众的环境认识,改变群众的卫生习惯,促进群众卫生行为的养成,才能让农村清洁工程真正落在实处,也才能使卫生环境状况和农村清洁工程成果得以彻底的改善和保持。因此,一是加强领导监督。成立了三个领导小组,一是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全乡清洁工程的组织和日常工作的开展。二是成立以为人大主席为组长的督查组,负责全乡各村、各单位的清洁工程监督及检查工作。三是各相关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清洁工程的组织和开展。确保了领导力量到位,监督管理力量到位。二是努力营造宣传氛围。一是对参与清洁整治的各村印发了《_乡农村清洁工程倡议书》x余份,在每家每户门口和村主要路口、人流聚集集中地进行了张贴。二是对集镇驻地各单位、各住户印发了《落实门前三包、争做文明居民、打造宜居_》和《关于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治里》的倡议书共计x余份。三是在主要路口悬挂横幅x条,并由乡统一给每村制作了x块固定小标语牌,安放在各村环境卫生重点整治部位。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宣传不留死角,家喻户晓,努力使农村清洁工程深入人心,为清洁工程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各项任务落实。

一是积极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对集镇卫生进行规范化管理。1是筹集资金x万元,在主、次街道配置了x个垃圾果皮箱,修建了一个垃圾中转站,购置了x辆垃圾板车,确保集镇住户杂物有扔处,垃圾有去处。2是督促完成了集镇排污管线的铺设,确保集镇污水管理规范化。3是“采取住户自筹一部分,乡里补贴一部分”的方法,投入资金x万元,完成了乡卫生院至乡农电站主街道两侧人行道板彩砖和路沿石的铺设。4是为进一步保证集镇交通安全,提升集镇品位,美化环境,筹集资金x万元,完成了集镇主街道的道路划线。其次是加大对村级垃圾设施的投入。不等不靠,筹集资金x万余元,先行启动完成了木洲、黄埠两村共x个垃圾池建设,其余三个村的垃圾池建设也正在筹集和准备之中,预计6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再次是加快沿河风光带建设进度。已完成资金筹集x万元,现正在制定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预计11月前完成地面整理工程,年度前全面完成绿化、美化。

二是开展集中整治活动,逐步培养群众的卫生意识。首先是组织村组党员、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一次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全乡共清除垃圾点x余处,动用机械x余小时,整治沟渠x余米,通过集中整治,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有力的带动了整体工作的推进。其次是开展集镇“五乱”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整治“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设”的“五乱”行为,有效地提升了集镇整体形象。三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影响乡容、交通等问题,加快了农贸市场建设进度,截止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现正在进行装修,市场的摆设、分配方案也正在加紧制定中,预计6月底前可顺利迁至新农贸市场赶集。四是开展了运矿车辆超载的专项整治行动。针对我乡境内运矿(煤矸石)等重型车辆较多,超限超载严重,过往运输造成集镇沿路洒灰洒石现等现象,专门一发通知到各矿点、各运输车辆手中,规范装载标准,确保集镇主街道卫生的保持。五是开展库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我乡作为大伏潭电站坝区所在地,每逢汛期,坝前水面就漂满了垃圾等杂物,不仅严重影响了水质,同时也影响了库区水面的整体形象,为此,在县综合整治方案还未出台的情况下,主动与大伏潭公司协调,责成大伏潭公司聘用了两名专人进行打捞处理,现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六是扎实开展河道专项整治活动。严格按整治要求,对挖砂船、砂码头实行了全面关停,确保本辖区内无新增砂砾石尾堆的产生,有效地维护了库区整体环境。

三是因地制宜,努力构建农村环卫长效机制。

首先是组建保洁队伍。集镇由乡按每人每年x元的标准聘请了两名专职保洁人员,配置齐全了保洁设备,对集镇卫生做到日产、日清、月运,确保主街道干净卫生。次街道因个别移民户正在建户受场地所限,暂未安排保洁人员。村级保洁人员的配备按照“管用够用、村聘乡管”的模式进行管理,由各村优先从困难党员、退职老干中予以聘请,负责本辖区日常卫生清洁。其次是对垃圾实行合理化处理。因全乡没有垃圾填埋场,因此对偏远的村实行就地焚烧处理,对集镇、木洲两个单位的垃圾,采取对外承包的方式,由承包人定期将垃圾清运到大伏潭公司垃圾焚烧场进行焚烧。再次是全面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对各村的主要路段和重点卫生部位实行专人负责,统一制作了《_乡农村清洁工程责任区域公示牌》,对责任乡干部、村干部、组干部和具体责任人进行了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验。四是建立考核考评机制。采取年底验收与平时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将农村清洁工程与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挂钩,以此增强乡村两级干部的重视和责任感。

存在问题:

1、群众长期养成的农村卫生陋习难以迅速转变,全民卫生保洁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农村环卫基础设施薄弱,因村级财力有限,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3、保洁设备较为缺乏,农村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4、全乡急待需要一个垃圾填埋处理场,新集镇因居住人员增多,现日产垃圾近两吨,仅靠焚烧难以完成处理任务。

下段工作: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促使群众从根本上认同农村清洁工程,变被动为自觉,从而有效、长期地维护农村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2、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促进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整体推进。

3、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完成集镇道板彩砖、路沿石的铺设,全面美化集镇环境,提升集镇品位。

4、全面完善环卫考核管理机制,加强平时督查检查力度,确保工程开展有成效。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