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年月日说课稿(优秀16篇)

时间:2023-12-16 20:40:34 作者:琉璃

编写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提前思考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三年级《年月日》说课稿

《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的感性经验。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的。因此,我根据课标要求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通过引导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与创设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同时,将运用激励性语言、肢体语言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学生:不同年份的年历卡。

教师:课件、年历等。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一认识在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今天是我生日。一大早,我就吃到了香喷喷的生日蛋糕。真高兴!可是芳芳小朋友却特别难过,因为她今年已经12周岁了,可她只过了三个生日。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定会感到很奇怪:12岁不应该过12个生日吗,为什么只过了3个呢?我趁机点出:只要你认真学完了本节课《年月日》的知识,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轻松引出课题。

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在导入的基础上,我分四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了解学习年月日的必要性及来历。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来让学生体会学习年月日的必要性。“同学们,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日子,你知道下面这些有意义的日子吗?”然后出示四幅图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还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年月日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又通过“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体会年月日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既然年、月、日对于我们的生活这么重要,那么你们知道年月日的来历你吗?想知道吗?”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运动规律,使学生知道年月日的来历,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时间观念。

第二层:教学年月日间的关系和全年的天数。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事先准备的年历,然后出示问题提示“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将收获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很容易发现: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都是31天,4、6、9、11是30天;然后教师介绍:“我们习惯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一年有12个月,我们只研究了11个月,哪一个月份没有研究呢?”学生定会发现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而且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则是29天,教师及时总结: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大家都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和每个月的天数,那你们能算计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这时学生就会问:“老师计算平年还是闰年呢?”我就会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平年与闰年只相差一天,只要算出其中的一种,就会轻松的得出另一种。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在交流时会发现有的方法比较简便,从而学会使用合理的计算方法。

通过以上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去思考知识,评判知识,并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将自己的想法得到交流与完善。

第三层:学会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课标》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设计的。

学生已经理解大月、小月的含义。在学生认识它们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明确:“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们有什么巧妙的办法?”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想出办法来。在让学生充分展示后,我出示“左拳记忆法”、“儿歌记忆法”等几种识记方法,并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学习记忆,拓宽学生思路。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自然的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份,你听好;大月点头,小月击掌;平月来了,伸胳膊”的游戏。

第四层:平年、闰年的认识、计算和判断。

对于探索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一教学难点,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突破。首先,创设和平年、闰年交朋友的情境,然后课件出示1993年—20xx年的2月天数,引导学生观察,因为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带着随意性,所以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并且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很容易探索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并通过计算、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为了教学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判断方法,我出示了这样一个练习: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900是4的倍数应该是闰年,我随即出示1900年二月份的月历,学生定会感到很奇怪,我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最后通过一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总结判断平、闰年的方法后,再次提起芳芳生日的问题,学生便可以轻松的找到答案并体会到了数学的奇妙。最后指出:“只要用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知识。”

环节三: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1.吃水果,做游戏。

这是一道基础题,课件出示几种水果图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回答水果后面的填空题。

2.动动脑,来判断。

课件出示判断题,学生以抢答方式进行。

环节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知识的扩展延伸以再现生活的形式展开,能把学生从数学课堂带到广阔的生活空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猜一猜我的生日。我事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例子,如:明明的生日是国庆节后第三天。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日与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有机的联系起来,再在小组内交流、猜测,在小组交流中,更加深了对年月日的理解,并且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性。

在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把父母的生日在年历中圈出来,到时给父母一个惊喜。这样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有浓浓的亲情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

环节五: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小学数学三年级说课稿年月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看钟表、掌握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知识。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教学时利用学生收集近几年的年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年、月、日》: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学会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熟悉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在本节课之前,我首先要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年历(近几年的)。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边学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通过小组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全面、全程得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重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熟悉运用年月日的知识,应用扩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年、闰年的理解,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了解时间单位间的互化,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

1、复习迁移,感悟新知。

教学开始用提问的方式复习“时分秒”,用投影展示四幅主题图,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年月日知识的理解。

2、直观讲解,探求新知。

(3)告诉学生习惯把31天一个月的称为大月,30天一个月的称为小月,把二月称为“特殊月”,有些同学的年历二月是28天,也有些同学的年历二月是29天,那么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4)学生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以及各月的天数后,分组计算出平年全年的天数和闰年全年的天数。讨论汇报,然后教师依照学生的口答板书计算过程。

(6)介绍儿歌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向学生介绍“腊”指十二月,“冬”指十一月)。

3、应用规律,巩固延伸。

三年级说课稿《年月日》

首先说教材,本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掌握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的。体现了时间由短到长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个时间单位,不仅是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目标确定为:

1、使同学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和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协助同学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同学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同学爱数学、学数学。

4、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认识年、月、日,区分大月和小月,判别平年和闰年。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平年和闰年混淆,所以本课的难点是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年历卡,统计卡,等一些教学手段,这样更直观易懂。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纵观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观察探究,综合探究,独立探究,合作探究。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谜语引入,激发兴趣。第二个环节是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第三个环节是实践应用。第四个环节是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会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小朋友肯定齐声说“喜欢”。于是我出示谜面,孩子们开始兴味盎然的猜谜底。这样既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播放xxxx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顺其自然地导入课题《年、月、日》,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明白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下面的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我将分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第一层次,年月日间的关系。第二层次,学会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第三层次,平年、闰年的认识、计算和判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于是,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观察年历卡,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完成这张统计卡。(出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提倡的理念。引导学生探索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统计卡对12个月进行分类,教师诠释大月小月的含义。其次,鼓励学生:你有什么巧妙的办法很快记住哪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出方法来。学生汇报后,我出示了两种记忆方法:左拳记忆法,和儿歌记忆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新知识,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在叫到二月时,学生可能犹豫不决,是站起来呢?还是不站起来?教师适时诠释二月是个特殊月,从而引入平年闰年的学习。对于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一难点,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突破。首先,让学生观察19xx——20xx年的2月的天数,并讨论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并通过小知识的形式让学生知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总结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后,让学生判断平年还是闰年。最后,让学生算出全年的天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将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了四个练习题,从易到难,这样,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四)全课总结,评价提高。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习目标交流本节的学习收获。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综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得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内容: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大月)。

30天:4月、6月、9月、11月(小月)。

二月:28天平年365天。

29天闰年366天。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说课稿《年月日》

【学习内容】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46---48页例1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2、知道判断大月小月的方法,能准确说出各月的天数。

学习流程:

1、复习。

填空:(1)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2)1时=()分1分=()秒120秒=()分。

2、夺宝培训站。

(1)今天我们学习的时间单位是()、()、()。

(3)观察年历,我知道:

3月8日是()节、5月1日是()节、7月1日是()节。

8月1日是()节、9月10日是()节、1月1日是()节。

3、淘宝大擂台:例1:观察年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有()个月。

(2)31天的月叫大月,有月、()月、()月、()月、()月、()月、()月,12月又叫腊月;30天的月叫小月,有()月、()月、()月、()月。

(3)如何记住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呢,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握拳查凹凸法。

凸起的是()月,凹下的是()月,(二月除外)。

方法二:口诀法。

大家一起来背口诀:(),31天永不差。

(3)20的2月有()天。

方法一,列式:

方法二,列式:

课中。

1、小组合作,组内自学交流。

2、班级展示重点展示第2、4题。修正部分错题。

3、质疑探究。

4、自悟自得通过自学和讨论,你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5、达标测试:观察20的年历,回答问题。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4)年一共有()天。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学习万以内的连加法,为后面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把连加法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情境图,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新知,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和技能训练,比较枯燥。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利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3、情感目标:利用情景、协商、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一)课件导入,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四)社会调查,应用生活。

(五)课堂总结、激励评价。

环节一:课件导入,创设情境。

1、谈话: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

创设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也是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节的四大要素之一,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我用课件导入西部贫困地区的几个图片,“同学们,你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并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就顺势说道:“书是我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同学们都有好多工具书和课外读物,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却没钱买书,他们也多么希望有几本课外读物啊!大家有好办法满足他们的心愿吗?”学生们会各抒己见,可能会说给他们捐书,这时我继续说:“正好我们学校也捐书了,大家看”用电脑出示统计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要有爱心,要乐于帮助他人的德育教育。

环节二:探索新知、构建方法。

1、电脑出示统计表,引导观察,问学生:“从老师提供的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独立观察,发展学生从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根据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自己的问题。这一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

3、同学们提出了这些问题,我们先选择一个问题解决,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先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估算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得数。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

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计算的基本思路。

4、完成试一试。在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既能使计算方法迁移,得以灵活运用和巩固,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注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环节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75页1题,用竖式计算,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进行新知的巩固。

2、应用练习。75页2题,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练习设计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的原则,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新知的内化,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挑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环节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对自己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教师给予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说课稿《年月日》

时间单位是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认识了钟表,二年级下学期了解了时、分、秒,并且在上一节课学习了24时计时法。随着年龄增长,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教材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了解较长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教材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天文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知识经验。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那么,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知识并对年月日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2、学生的能力。

心理学家表明:8到10岁的孩子处于各种能力发展的过渡期,思维由直观到抽象、想象由模仿到创造,并且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有所加强,探究能力。所以,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并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借助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会判断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

2、过程方法:通过探索与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月、小月的记忆。

教学难点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教具。

和的年历卡、课件。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工商局的人到一个食品店检查,仅通过食品上的保质期就很快判断有两种食品肯定不合格,一种是保质期到209月31日,一种是保质期到10月30日。

看日期,两种食品并没过期,为什么判定不合格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年月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满疑惑、好奇、兴趣的状态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2、观察比较、探究新知。

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我分四步进行教学。

(1)了解年月日的来历。学习第一个小红点“年”的知识。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给学生介绍第一幅图是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它们都绕着太阳转。第二幅图是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图。根据三者的运动规律,使学生知道年月日的来历。

在了解了天文现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读一读图中的数学信息,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是一年;。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大约是一日。

教师补充信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月。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年月日的来历,让学生了解天文知识,将数学学习与科普教育相结合。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做出合理的评价,通过学生的交流,能感受到“年的长短”,加深了对“年”理解。

为什么一年有365天和366天不同的情况呢,引出平年、闰年,这就要了解“月”的相关知识,接下来学习第二个小红点。

(2)学习第二个小红点“月”的知识。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观察年历卡交流想法,在交流中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完善,在交流中学会思考,然后交流汇报,板书知识点。

根据板书诠释大月和小月的含义。接着介绍记忆大小月方法。

介绍两种方法:课本27页儿歌、28页拳头记忆法。

最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你听好,大月点头,小月击掌”游戏。

(3)判断平年、闰年。

对于判断平年、闰年这一教学难点,我采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小组合作交流来突破的。

首先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看一段小资料:课本29页知识长廊和27页的小博士的话。

地球绕太阳转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份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计算做准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本课知识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整数及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只要引领孩子们认真思考、认真动手操作一定能顺利获得新知识和成就感。

根据我区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三段一思。

2、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因为这个内容简单清晰,所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同桌互查,小组内交流展示完全可以学的会。在教师巧妙的设疑、质疑引领之下学生一定能学的轻松愉快!

一段:学什么(共有两个环节)。

然后教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学习目标就是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设计既简练又易懂。不但包括学习内容,又包括学习方法,还有学习要求。

处理方法: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我来学:(共有四个环节)。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课件——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在通过独立学习,同伴互助、小组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同时学生可以随时评价和质疑,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或学生板书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对齐,也就是(),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7.5+1.5=8.0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一件上衣:27.9元一条裙子:54.6元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其中包括知识方面、学习方法方面、合作学习方面以及情感方面等收获,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学生板演学生板演。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三年级评课稿

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教学中,老师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之前已经对这些图形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而且引出本节课的`研究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样的引入简单,直入主题,效果也不错。接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先猜测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如何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在验证环节中,方老师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采用了先猜测后验证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学生参与的面广,积极性也高。整节课学生经历了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活动过程,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

细节决定成败。认为老师在这节课上有几个细节处理得很到位。第一个是老师在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都追问“你现在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了吗?怎么判断?”这里的追问很有必要,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运用意识。第二个是老师的板书设计得简洁、明了,图文结合,重点突出。

但也有需要和大家商榷的地方,是否可以帮助学生准备好方格纸,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就更加直观的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难度也降低了。在验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时,学生在投影下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时,后面学生可能看不清楚,教师可准备一张大正方形纸,在黑板上演示验证过程,就更加清晰了。

三年级评课稿

本周二,我听了谢老师执教的《年月日》。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师生互动,谢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听完这节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本节课开始,教师问学生今天是哪年哪月哪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与学生谈话中进行了新课的导入,贴切自然,顺理成章。

本节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看日历填信息,在白板上标一标、圈一圈等活动,了解大月、小月以及特殊月2月的概念。通过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月份的不同,更有利记住12个月天数的区别。借助多种不同的方式,如、念着记、记单双数、拳头法、记歌诀等记忆大小月份,生动活泼,有趣,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上周三中午,我听了朱xx老师执教的《年、月、日》一堂课。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参与积极,通过师生互动,朱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听完这节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孩子举手发言时候笔直的小手以及很好的倾听习惯。因为有了很好的课堂常规,就使得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朱老师应用情景图片和年历卡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就有必要有意识地设计和生活相关的练习和活动,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朱老师的练习设计巧妙,针对性强,强化了学生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练习形式新颖多样,而且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而且设计闯关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了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值得商榷的地方有:

一、大月/小月的概念应在课堂对学生进行随机渗透。

二、预设与生成的把握应准确到位。当老师布置学生记下自己的生日,并在年历表上圈出时,老师有必要对学生介绍公历年份和农历年份的认识。

三、黑板上的板书对一年有十二个月的归纳和表述不够完整,只写出了七个有31天的月份。

三年级说课稿

1、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设计本课。

2、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理念。

3、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4、小学三年级体育说课稿快速跑:从不同的个体出发设计练习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快速跑基本技能,提高快速跑能力。

三年级快速跑的教学,是在水平一走和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走和跑两部分内容联系紧密,不能人为地把它分开,在教学设计上,要与之衔接。本课的“三角形跑”和“争先跑”是在掌握了走、了解了跑的基本技术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多种方式的游戏,发展学生位移速度,进一步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快速跑的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跑”习惯和方法还没有定型,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心理发育不成熟。如果在教学中,以跑的各种游戏来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跑的正确方法和身体姿势,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发展跑的能力。

1、体验快速奔跑位移的身体感受,提高快速奔跑位移的能力。

2、发展协调、反应、灵敏和位移速度能力。

3、培养竞争意识,发扬顽强的拼搏精神,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重点: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难点:在较困难的环境下完成练习。

约50米跑道四条,小红旗一面。

1、三角形跑。2、争先跑。

集合队伍——准备活动——同质中速三角形跑——异质中速三角形跑——--同质快速三角形跑——异质快速三角形跑游戏——争先跑——放松——小结。

以下是各环节的实施过程:

环节一:

1、集队。

2、队列练习。

3、准备活动。(具体内容略)。

本环节的目标是: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集中注意力,调整学习状态。

3、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本环节教法:

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共同参与。

学法及要求:

四列横队集合,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环节二:

同质三角形跑(采用如下手段)。

1、同质中速三角形跑。

2、异质中速三角形跑。

3、你能用更快的速度跑吗?。

4、同质快速三角形跑。

5、异质快速三角形跑。

本环节目标:

巩固直道快速跑技术,提高直道快速跑能力体验直道跑中的心理感受。提高兴奋性。

本环节教法:

1、讲解引导启发。

2、语言激励。

学法及要求:

1、三人一组,分组练习。

2、利用自主学习方式进行自由练习。

3、体验手脚配合的直道快速跑技术。

环节三:

争先跑(采用如下手段)。

1、四路纵队,从高到矮排序。

2、四路纵队,从矮到高排序。

3、一、三,二、四调换顺序争先跑。

本环节目标:

1、进一步巩固直道快速跑技术动作,提高学生快速跑能力。

2、敢于挑战自我,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加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提高自信,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本环节教法:

1、教师讲解。

2、表扬引导。

3、评价鼓励。

学法及要求:

1、四路纵队,分组学习。

2、自主和合作学习。

3、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和运用快速跑的技术。

环节四:

放松活动内容为徒手操。

本环节目标:愉悦身心,放松机体。

本环节教法:教师组织并参与学生活动。

本环节学法:小组进行,自主活动。

本课评价的宗旨:主要从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学生关心同伴、鼓励同伴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体能、身心方面的进步程度去评价学生。

三年级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7课《太阳》。

一、说教材。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自信。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我是侧重以下几方面教的:

1、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教师精讲第一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自学相似段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展开教学,品悟理解内容。

3、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我借助课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学生读文后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词句,体会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比喻等多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给人的感觉是准确、简炼、明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3、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育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因此,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这么一个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实,这只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一个有关太阳的神话。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去探索太阳的奥秘。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首先,我给学生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本课课文思路清晰,这样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2、学生自由读书后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字词教学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我利用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自己读,指名读,老师相机指正多角度评价鼓励学生,最后齐读,加深记忆。

3、指名学生交流课文讲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教师相机板书:远大热。

(三)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了解太阳的特点是本文的重点,我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请学生默读有关段落,体会一下文章是通过哪些词句写出太阳的远、大、热的呢?并画出有关词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集体交流深入品读。

引导学习太阳的“远”: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的?

指一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其实,…………箭哪能射得到呢?”

2、师强调:对,这几句话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让我们都来读一读,看看哪些词句突出了太阳离我们远。

学生自由读后指名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通过读书很容易能感受到太阳离我们很远,这里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陶行知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1)学生谈到数字,教师相机总结:大家看,文章列举了几个具体的数字就把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再鼓励学生谈对步行和坐飞机两个例子的体会。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说明太阳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这样引导学生接触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突破难点。

(2)学生谈完后教师小结:对,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相机出示课件。提问:这句话什么意思?追问:为什么用反问句呢?(反问句更能突出太阳离我们远。)。

3、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及时的点评,或者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增强自信,体验成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4、教师小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朗读的方法,学习了太阳的远,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学太阳的“大”和“热”。

(二)学生自学太阳的“大”和“热”。这一环节,我意在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的权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困生进行学习,以防他们无所适从。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能力。

2、集体交流。

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描写太阳大的段落。(课件出示,指名学生读)。

众所周之,合理的语言文字练习设计和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是相统一的,我在学生理解课文中有机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按照先展示读然后谈体会再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太阳的热。

5、教师小结过渡到课文的第二大部分太阳和人。

三年级评课稿

俞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习作《我的发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整堂课设计精巧,凸显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课的伊始,教师让孩子做了一个“找不同”的游戏,让学生意识到我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以此导入本次习作“我的发现”。课堂老师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拍了有关春天校园植物变化的视频,并让学生课前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进行四人小组交流,推选出最有趣、最与众不同的发现,全班交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贴在黑板上,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发现分分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同学们的发现分成了动物、植物、人、自然现象等。通过这个小小的步骤让学生意识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发现也可以多种多样,有很多东西可以写。

接下来教师带领着学生认真学习例文,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环节让学生逐步习得将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思路清晰,设计环环相扣。首先,教师出示了这样一句话:“我发现地上有一群蚂蚁,离蚂蚁洞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只甲虫。”这句话出来后,我知道教师一定是想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例文写的好处,进而学会如何将文章写具体。但是接下来教师的设计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教师在出示了这句话之后,并没有急着出示例文,让学生对比。而是问学生,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将学生的疑问板书在黑板上:在哪儿、什么样子、干什么…这时再出示例文,听朗读。听完例文朗读,再问学生之前的疑问有答案了吗?这一步步的学习之后,教师再请学生回顾并总结用什么方法就能将文章写具体了?教师再进一步进行总结:用向自己提问题的方法来将文章写具体,并将具体二字写在刚才学生的疑问旁。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经常是在面批作文时,针对学生的作文,由我向学生提问。却没有想到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作文提问题。有时转换一下思维会让习作教学更有效。

在学习了方法之后,教师让学生就自己的发现提问题,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当堂就将刚学习的方法进行运用,反复巩固。

解决了如何将文章写具体的问题后,教师接下来又指导学生如何将文章写生动。教师让学生再认真读一读例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呢?说说为什么?例文中将甲虫头上两根长长的须比作电视机上的天线。我在教学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个地方学生可能并不理解。因为自己见过这样的电视,在备课时还是没有做到从学生出发。平时在教学中,往往你认为没有什么难的地方,你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到学生那儿也不会成问题。这种思想一定要改。这节课上,教师就准确地把握住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找了这样的电视机图片让学生看,虽然只是一张简单的图片,但就是这样一张图片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例文中这个比喻句的贴切。学生一般抓的都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接下来教师便引导学生去关注例文中一些精彩的词语。教师圈出了“拨开、惊喜”两个词。先看“拨”这个字,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左边是个提手旁,右边是个发现的发,动动手就有惊喜的发现。看来发现不仅要靠眼睛,有时还要动动手。这个字的教学实在是太巧妙了。结合字形理解字义,表面上是在教汉字,却不动声色、异常巧妙地给学生渗透了一个有所发现的新思维。接着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过这样额经历,动动手就有了新发现的?学生的经历和思维被教师点燃,很多孩子激动、兴奋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最后教师总结写作方法,要想写生动,不仅要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还应写出自己发现时的那份惊喜和好奇。

课的最后学生当堂作文,不用说,学生写得很棒,当让学生出色的写作水平不仅仅是这一节课的功劳,更是教师长期充满智慧教学的结果。

三年级说课稿

本课属于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喜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身心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显性目标是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培养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隐性目标是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热爱自然、用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考虑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通过对恐龙资料、玩具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基本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难点为不同种恐龙的特点及情节的表现。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思、画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观看有关恐龙的短片。

(一)组织教学。

(二)揭题。恐龙生活在一亿几百万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时代,几百万年前就从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恐龙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恐龙。

(三)了解恐龙的种类、习性和体貌特征。

1.说一说你知道的恐龙知识。

教师小结。

2.学习恐龙的种类、习性和生活环境。

(1)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说说恐龙生活在什么地方?

(2)了解恐龙身体结构。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分析,恐龙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a、头部b、颈部c、身躯d、四肢e、尾部。

(3)恐龙的分类。

提问:不同的恐龙有不同的特征,这些恐龙有什么特征呢?有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分别从恐龙的身躯、头部、四肢、尾部,颈部的造型特点进行区分。)。

教师小结: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大致可分为食肉类和草食类,都有独特的外型特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分别从恐龙的身躯、头部、四肢、尾部,颈部的造型特点进行区分。

(四)创作指导。

1.最想画的是那种恐龙?他有什么特征?怎么样表现。

2.怎样体现巨大?在两张作品中,哪个恐龙比较大?哪个比较小?为什么会这样呢?

3.欣赏学生作品:哪些地方画得好,给你有什么启发。

(五)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虽然恐龙如此巨大,但早已消失在地球上。今天我们让消失的恐龙重返地球,能不能雄纠纠气昂昂地来到我们眼前,奇迹就看同学们了:用你的画笔,大胆地画出巨大的恐龙,让我们来场“龙王争霸赛”吧。

2.在开始比赛前,我们先来熟悉下比赛规则吧。

a、画一只你最喜欢的恐龙或想象的恐龙,抓住恐龙的外形特点或动态去画。

b、评选出三大龙王:

龙王一:体形巨大,威武。

龙王二:色彩鲜艳,合理。

龙王三:造型新颖,独特。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展示评价。

作业展示: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七)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用大小对比的方法造型巨大的恐龙,还进一步了解了恐龙生活的环境、不同种类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性。

(八)课后延伸。

1.课后可以用泥塑的方法去做一做自己喜欢的恐龙。

2.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经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为什么消失了?课后请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的原因。

三年级说课稿

本课属于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喜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身心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显性目标是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培养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隐性目标是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热爱自然、用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考虑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通过对恐龙资料、玩具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基本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难点为不同种恐龙的特点及情节的表现。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思、画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观看有关恐龙的短片。

(一)组织教学。

(二)揭题。恐龙生活在一亿几百万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时代,几百万年前就从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恐龙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恐龙。

(三)了解恐龙的种类、习性和体貌特征。

1.说一说你知道的恐龙知识。

教师小结。

2.学习恐龙的种类、习性和生活环境。

(1)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说说恐龙生活在什么地方?

(2)了解恐龙身体结构。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分析,恐龙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a、头部b、颈部c、身躯d、四肢e、尾部。

(3)恐龙的分类。

提问:不同的恐龙有不同的特征,这些恐龙有什么特征呢?有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分别从恐龙的身躯、头部、四肢、尾部,颈部的造型特点进行区分。)。

教师小结: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大致可分为食肉类和草食类,都有独特的外型特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分别从恐龙的身躯、头部、四肢、尾部,颈部的造型特点进行区分。

(四)创作指导。

1.最想画的是那种恐龙?他有什么特征?怎么样表现。

2.怎样体现巨大?在两张作品中,哪个恐龙比较大?哪个比较小?为什么会这样呢?

3.欣赏学生作品:哪些地方画得好,给你有什么启发。

(五)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虽然恐龙如此巨大,但早已消失在地球上。今天我们让消失的恐龙重返地球,能不能雄纠纠气昂昂地来到我们眼前,奇迹就看同学们了:用你的画笔,大胆地画出巨大的恐龙,让我们来场“龙王争霸赛”吧。

2.在开始比赛前,我们先来熟悉下比赛规则吧。

a、画一只你最喜欢的恐龙或想象的恐龙,抓住恐龙的外形特点或动态去画。

b、评选出三大龙王:

龙王一:体形巨大,威武。

龙王二:色彩鲜艳,合理。

龙王三:造型新颖,独特。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展示评价。

作业展示: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七)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用大小对比的方法造型巨大的恐龙,还进一步了解了恐龙生活的环境、不同种类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性。

(八)课后延伸。

1.课后可以用泥塑的方法去做一做自己喜欢的恐龙。

2.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经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为什么消失了?课后请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的原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评课稿

题目是《用心灵去倾听》,我觉得整整一节课,我们的每位老师都在用心灵去倾听,倾听苏珊那温暖的话语,倾听吴老师那磁性般的`声音和凝炼的语言,倾听孩子的真情告白。在倾听中,我们感受到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倾听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听说读写能力渐次提高的过程。

首先,通过读阅读提示导入课文的学习,简洁明了,引导学生提示语来学习课文,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其次,教师在学生对课文大概内容了解之后,提出要求“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哪些地方看出了汤米把苏珊当成了第二个母亲,哪些地方写出了苏珊像母亲一样关怀汤米,自己划出来后小组交流。”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要划出来,还要写好旁批。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动手,手脑结合,思维更灵活,而交流过程中的师生模仿对话更是整节课的亮点。

最后,教师对写作方法进行了总结,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打下了基础。

三年级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的是unit1《hello》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简单的来说课。

本教材是20xx年春季人教版本,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hello》该单元共六个课时,对初学英语的孩子们起着启蒙教育,激发兴趣的作用,因为本单元以简单的问候语句型为主线,贯穿学习文具类单词类单词如crayon,pencil,eraser,ruler,bag,book等,让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问候语句型,以及相关的交际用语和让学生用英语表达与自己学习生活相关的文具名称。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不论是新授内容还是在拓展部分都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渗透与升华。所以本课时在本单元中起到核心地位。

三年级新生作为英语的初学者,对英语充满好奇的同时有很莫生,但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大于困惑,他们思维活跃,善于表达自己,乐于与同学交流,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和赞许。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注意力分散、好动。鉴于这样的学情,我们要抓住以培养兴趣为重点,通过learnenglishbyplaying,singingandsoon.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开口说英语的勇气,进而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以言语交际为中心,以“双主”教学思想为指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整合,构建非网络环境下新型学习过程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不断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通过拓展听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会话交际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实际,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文具名称。

能听懂理解会说句子:ihavea/an….并会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语音、语调准确流利,表情自然。

拓展部分:

单词:pen,pencilcase等;句型:itisnew.showmeyour_!hereyouare.

2.能力目标。

能通过听读练习,结合主题greeting这个话题进行学习并展开对话,尝试模仿情景自编对话。

3.情感目标。

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和张口说英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并熟练使用ihavea/an句型.

教学难点:读准文具单词的发音。

教学准备。

新单词卡片、ppt课件实物学生所用文具。

为了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模仿力强、表现欲旺盛等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以听读、说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感悟等多法并用的方式组织教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不论在知识的呈现上还是邻座两两说都做到了,分层次有递进。这样就会使语言交际更充分。

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要尽量多的采用实物情景进行直观的教学,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能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又比较生动地为学生创设了语言环境,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这节课中有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复习导入,巩固旧知,唤起学生们的交际欲望;二是新知呈现,做到以旧带新,在巩固新授内容的同时为拓展打下基础;三是拓展听读,深化了和超越了教学目标达到语言的大输入。四是综合说,做到语言的大输出。

教学目标清晰明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各个击破。这样的处理,各个击破本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英语学习“以言语交际为中心”。

英语学习中“言语交际”是至关重要的,在本课的设计中,听读材料、师生对话、生生交流提供了不同层面的交际。听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应用的情景,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交流中,也为生生交流提供了素材基础。师生对话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进一步进行的生生对话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说英语的机会,同时同伴互助可以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积极引导,在完成了课标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又有所提升,相信坚持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一定能够实现学生的“跨越式”发展,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与城市里的孩子在英语学习上取得同样的发展。

我认为跨越的脚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不断努力、探索、反思,争取更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