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模板18篇)

时间:2023-10-31 17:38:13 作者:纸韵 最优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模板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建设农业强国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优推

21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日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指南,信息的地位和重要性与日俱增。信息是资源,信息是财富,信息就是生产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国家“金农工程”的启动,我国各级农业信息化的步伐开始加快。为使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现结合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工作实践,就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重点与发展方向等问题作点探讨,以期请教于各位专家、同行。

一、农业信息化的难点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是不少的。诸如,建设资金短缺,机构设置困难,信息人才匮乏等等。但大家公认的难点却是“网络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因为网络的铺设已从农业部连向各省、市、县、乡,但是网络信息要到村、到户还有一定的困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尽管全国各地情况不一,东西部存在较大差异,但网络已到达部分基层乡镇并且随“金农工程”启动其建设步伐会很快遍布到全国各地的乡镇。然而,网络进村入户率则低得可怜。受广大农民对网络信息的认识水平以及对微机设备的购买力与操作水平的限制,笔者认为,“最后一公里”的最终解决在我国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贫困地区恐怕更长。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山东省烟台市,到20__年底,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将100%地铺设到涉农乡镇,而全市入户的微机还不足20__台,能上网的不到1000台,网络信息入户数占全市总户数(165万户)的不足千分之一。沿海发达地区如此,其它地区更可想而知了。

近年来,大家一谈农业信息化,总是笼统地说“农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际上,这个讲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早就有一些成熟的途径,如:广播、电视、科技110电话、科技明白纸以及各种培训班等等。确切地讲,“最后一公里”问题只牵涉到网络信息。所以,在信息之前加上“网络”二字,即应该称作:“农业网络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把网络铺设延伸到村、户。而现实的情况是,既不可行也无必要。受目前农村收入水平、文化水平等的限制,网络普及到村、到户是不可行的;而广大农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格局,把网络全面普及到村、到户也没有必要。试想,一个种一亩地左右的老农民,在商品率十分低下的情况下,让他花五六千元买一套微机设备上网是不很实际的,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一种浪费。

首先,我们应对网络信息作为问题的前提进行研究。就农村的信息客户群体而言,他们需要的网络信息以市场信息和专家信息为主,并且这些信息必须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真实性;他们所需要的网络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信息传播、信息查询和网上招商。达到上述两方面的要求,就必须对纷繁复杂的网上信息进行“精挑细拣,加工制作”,才适合农民的口味,也才能引导农民通过使用网络信息来发家致富。

其次,网络信息采取什么途径进村入户?我们需要在对客户群体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加以探讨。从我们烟台市的实际情况来看,网络信息客户群体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发达村和种养大户、农业企业、行业协会、农贸市场、经纪人等信息重点用户;另一类是经济水平一般或欠发达的村以及大量地普通农户。我们对不同用户采取的办法是不同的。对第一类重点信息用户,我们倡导网络向下延伸,让他们直接上网,同时基层信息服务站给予一定的信息业务指导和辅助性的信息服务。对第二类普通信息用户,我们总结推广了“蚕庄模式”。该模式的具体运作办法是,投资购买数字电视并同互联网的农业数字信息相联通,在加工制作的基础上,通过闭路电视下传到千家万户的老百姓。老百姓要查询政策、科技等信息,要发布市场供求信息等,则通过家中的电话联系乡镇信息服务站,由服务站上传国际互联网或反馈给老百姓。由于该模式综合运用了数字电视、电话、互联网等资源,把电视、电话与互联网联系起来,切合目前我市农村电视、电话普及率高而计算机普及率低的现实,切合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信息需加工处理老百姓才易接受的实际,因而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目前该模式正在我市全面推广。

二、农业信息化的重点

关于当前农业信息化的重点众说不一。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农业信息化的重点在于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效果。通过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使广大农民朋友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在农业增收增效中发挥了作用,农业信息服务的效果就好,农业信息化也就成了必然需要,其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相反,农业信息服务的效果不佳,不能为农民增收所用,农民就不欢迎,农业信息网络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效果呢?概括起来有“四个一”:

一是突出一条主线,就是“农民增收”。农业信息服务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相挂钩,农民从获取信息中得到了实惠,农业信息服务的效果就好,就会受农民欢迎。如莱阳河洛镇赵家埠子村通过镇信息服务站把圆葱卖到了国外,卖上了好价钱,增加了农民收益,农民就高兴,就说信息服务站管用。

二是抓住一个关键,就是人才队伍。建设信息机构,培养信息人才,形成一支强干有力的信息队伍,才能为农民提供出有价值地信息,才能搞好各项信息服务,从而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效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烟台市市、县、乡、村四级信息从业人员已达4500人以上。

进行信息辐射。如金城镇的明波水产公司就是这么运作的。三个环节是指,产前项目、生产资料信息,产中的技术、专家信息,产后的市场行情、市场客户信息等。在这三个环节中目前最迫切需要的还是产后销售环节的信息服务。因为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已出现结构性过剩,大多数农产品进入“买方市场”。因此,金城镇把网上招商和网外促销相结合,把产后销售作为重中之重。该镇生产的苹果、草莓等果品一般比周围县、乡每公斤高出0.4—0.6元,大大增加了果农收入,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方面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烟台市把网上促销作为突破口,尽快确立了信息服务的地位,树立了信息行业的形象。20__年非典期间,全市农业信息系统抢抓机遇,全面开展网上招商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仅4—6月份共发布网上招商信息830余条,回复260多条,成交80多个,成交额1.8亿元,累计为农民增加纯收入达1500余万元。

三、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农业信息化发展向何处去?这是从事农业信息行业的同仁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据笔者观察,目前国内农业信息行业“三套马车,并驾齐驱”的格局已经形成。

作为政府信息部门,运作的是公益性的社会公共信息产品;作为社会信息企业,运作的是非公益性的市场化的私人信息产品;作为农业工商企业,运作的则是带有机密性的商业垄断信息产品。政府部门的信息是用来为公众提供无偿服务的,信息企业的信息是用来市场交换的,农业工商企业的信息则是直接使用后赚钱发财的。三套马车,所载的货物不一样,所要到达目的地也各不相同。因此,找准自己的位置获得信息业务最大化的发展自然成了各自的发展目标。这样,农业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成为各自的发展方向。

政府部门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由于政府部门运作的是社会公共产品,应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作为其主要目标取向。为此,在保障充足地业务经费,抓好网络基础设施的延伸,抓好农业信息机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必须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本地区、本系统、上下各层次的社会信息资源,同时搜集整理与本地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外部信息资源,不断积累信息服务的资本。同时,为保证最大化的信息服务效果,在网络不能全面进村入户的情况下,在市、县、乡各个层次,网络信息还必须和刊物、科技110电话、农业电视栏目等紧密结合,实现“媒体联动”,可以使网络信息多渠道进村入户,这是一条成功地经验。目前,烟台市各县市区均开通了“科技110”电话,在电视台上主办了农业科技与市场栏目,不少县市区还办了农业信息快报,有的还经常举办培训班等等,从而使农业网络信息得到了最大限度地传播,迅速提高了农民朋友对网络信息的认识,基层信息服务的作用开始凸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逐步提高。

信息企业信息服务的市场化。由于信息企业运作的是私人信息产品,通过交换与服务来获得利润成为其必然趋向。这些信息企业通过经销采编发软件、农村财务软件以及专家智能软件等,在市场上掘得了“第一桶金”的同时,也加速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进程。目前,国内信息企业正逐步扩大市场信息服务的空间,通过制作网站、为客户信息服务等来赚取利润成为新的市场走向。如中国农网、中国农商网等等莫不如此。

农业工商企业信息服务的专业化。由于农业工商企业运作的是机密性的商业垄断信息产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因而企业内部信息服务的专业化是必然走向。企业的技术机密信息,市场客户信息,财务信息,劳资信息,供、产、销各环节的信息是相对封闭的,大多是不能拿来向社会公开的,而企业开发、项目信息等更是垄断性的,因此,面向市场的企业信息队伍会不断成长壮大。烟台市牟平九发食用菌、莱阳龙大集团、栖霞天誉果品等农业企业的信息处室均在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尖刀连”的角色,成为这些企业决策机构的“神经中枢”。

总之,农业网络信息行业是新兴的、前所未有的、开拓者的事业。农业信息化的难点、重点与发展方向弄清楚了,我们可以避免走许多的弯路,“金农工程”建设就会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农业信息系统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相信,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以信息化推动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的金光大道。

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重点推行的一项工作,其中农业科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发现,农业科技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在这篇文章中,我希望探讨如何有效地应用农业科技,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农业科技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新的农业技术、品种和生产方式相继得到了广泛采用。例如,有机肥料和农膜的应用,技术手段的改进,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另外,数字化和智能化农业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则为农业产业的高效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相比于其他地区,乡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农业科技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实施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1.围绕农业机械化、农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等领域进行科技创新。

2.推广示范项目,将科技成果落地应用。

3.建立良好的农村科技服务系统,为农民提供科技支持服务。

在这些方面的不断探讨和促进下,农业科技应用才能日益成熟,促进乡村振兴。

第四段:农民的角色。

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他们的角色不仅是扮演着食品生产者的角色,更是环境保护的推动者、贫困县脱贫攻坚的主力、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如何让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应通过政策扶持农民,将他们变成乡村振兴的主人翁。其次,加强农民与科技的联系,提供农技培训和科技指导,让农民了解农业科技的使用和价值。最后,树立起农民的信心,让他们能够在农业科技方面参与,看到应用农业科技可以带来的更多机会与发展。

第五段:结论。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非常重要。通过基础科学研究和实际的技术创新,农业科技可以为乡村地区带来更好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效益。这一过程的成功需要政府、科学家、企业家、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努力,实施乡村振兴的目标能够更加顺利的实现。

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的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乡村振兴中农业科技的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是维护农村稳定和促进农民幸福的重大举措,是全国各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在乡村振兴中,农业科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科技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的生产力得到了急剧提高。科技的引进和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保护农作物的健康和生命。同时,科技的不断推进,也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生产手段,促进农民的创业就业,为农村的振兴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第三段:农业科技的应用案例。

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案例也是非常丰富的。通过技术手段,可以使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智慧农业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同时,通过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益,为农村输送新的生产力。

第四段: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在农业科技应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问题。其中最明显的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难度,这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进行科技普及和推广。同时,在推进农业科技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可持续性和绿色化的问题,这也是农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

可以这样说,农业科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农业科技的发展还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的探索和实践。只有把农业科技与实际结合起来,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才能够推动乡村振兴的不断前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建设农业强国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

在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诸城农业部门通过加强机构建设、网络建设、队伍建设和资源建设,积极构筑现代农业信息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机构建设。

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诸城在推进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机构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市里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农业、发改、财政、电信等部门为成员的诸城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市的农业信息化工作。农业局也专门成立了“诸城市农业局农业信息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全市各镇(街道)均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诸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总投资28万元,办公场地100多平方米,配有专职技术人员4名,电脑、服务器、网络、照相摄像等信息设备配置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其主要工作职责是指导协调全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对各种农业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综合、发布;负责接听、受理、解答农民群众通过网络、电话等媒体提出的农业信息问题;利用网络加强农产品市场开拓与名优农产品推介促销;负责农业信息网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二)网络建设。

农业信息化是公益性事业,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领导和财政的扶持。到目前为止,诸城累计投入资金达50多万元,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购置了服务器、微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配备了采编车辆、数码相机、摄录机等信息采编工具,开设了多媒体教室,为诸城农业信息网的开发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诸城以农村社区化建设为契机,动员全市208个农村社区购置了微机、打印机,通过电信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并与诸城农业信息网互联互通。农业龙头企业、农资业户、种植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纷纷投资购置微机,采用宽带上网,积极在网上查阅发布信息。同时,诸城依托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的技术优势,帮助全市208个农村社区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了城乡农业信息网络的上下贯通、资源共享。

(三)队伍建设。

虽然诸城还不是“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单位,但是诸城完全按照“三电合一”项目的标准要求,建立了13个镇(街道)农业信息服务站,200多个社区农业信息服务点,200多个农资超市信息服务点,初步形成了“市有中心、镇(街道)有信息站、社区(农资超市)有信息点”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信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因此,在建立好纵向信息网络的同时,诸城农业部门还加强了与市政府信息中心、计划、统计、气象、农机、畜牧等多个部门的横向联系,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稳定的网络系统,使信息来源更广泛、更丰富。

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网络,有利于沟通信息渠道,做到及时、准确、全面提供信息,是搞好信息工作的保证。目前诸城建立了四支农业信息服务队伍:一是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包括市、镇两级,共100多人,每周在规定时间到社区坐诊服务,面对面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视频农业专家队伍,每天安排2名专家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坐诊,跟农民进行面对面视频交流,实现“零距离”信息服务。三是12316农业专家队伍,通过热线电话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遇到需要到现场解决的问题,乘坐“农业科技直通车”现场出诊,深入社区、村户或田间地头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四是农业信息员队伍,诸城农业部门在每个农业信息服务站点都设置了信息员,目前全市共有专兼职农业信息员500多人,他们提供的信息成为诸城农业信息网信息来源的主渠道。

(四)资源建设。

丰富、时效、多样的信息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诸城农业部门注意从农业、农村和农民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出发,坚持区域内部、外部信息两手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广泛搜集、整理、发布农业信息。在内部信息的汇集整合方面,采取系统内上报考核,系统外协调,网站调度的办法,诸城农业部门在全市先后建立起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涉农部门、农业专家、农村社区、农资超市等5个原始农业信息源,并聘请了植保、土肥、农业执法等方面的20名农业专家作为农业信息化顾问,由这些专家负责对上报的各类原始农业信息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归纳演绎、论证推理、加工处理,形成有价值的农业信息。“拿来主义”也是扩大外部信息来源、丰富农业信息的好办法。诸城农业部门对从互联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媒中获得的国内国际信息、宏观微观信息、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和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广泛采用“摘编、采编、创编”的信息采集加工模式,采取辨证分析,专门分析、科学分析等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确保农业信息的时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目前,网站月采编信息量达1000多条,月信息流量达10多万字,诸城农业信息网已成为诸城名符其实的“信息高地”。

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心得体会

推动农村全面提升,共建美丽和谐乡村。“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40年以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来推进农村全面进步,共建美丽和谐乡村,必将开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丽图景。在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城市和农村都要发展,都要全面进步。一方面,我们要加快突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农村美丽家园;另一方面,我们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安定团结,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农村安居立业,生活幸福美满。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关键点,要想让农民收入提高,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有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来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做到可持续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其中坚持质量兴农是重中之重。比如,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等;实施产业兴农行动,推行标准化作业,打造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牌、一县一产业的发展新格局。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不断提高乡村的自制能力,从而形成治理有效、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心得体会

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引擎”。国家领导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产业不兴旺、经济不发展,乡村就留不住人,活力就焕发不出来。产业兴旺、经济发展,乡村才会有人气和活力,才会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才会有真正的源头和活水。

贯彻落实____的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作用,带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深化改革,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开发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多重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统筹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

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一次搬迁、同步小康”的理念,按照“帮教结合、管服并重”的原则,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治理机制、配套产业就业等方式,推动搬迁群众由脱贫向小康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过渡,让贫困群众在党组织带领下,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生活质量。因村施策,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探索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向村民小组延伸,利用村级和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村组联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感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总纲领、总依据、总遵循。

强化制度供给,充分发挥制度的引领与保障作用。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管长远。稳预期和利长远的作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_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2021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从此,我国促进乡村振兴有法可依;“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明确了农业强国建设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地位。因此,在积极实践和科学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过程中,我们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财政投入政策、探索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保障乡村全面振兴行稳致远。

保障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_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定不移继续抓好粮食生产。首先,要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切实把耕地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制度,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等违法违规行为。其次,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继续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协同发展,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向农民广泛普及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让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要加强各级储备粮管理。进一步完善储备治理体系、提高储备治理能力,充分发挥两级储备“调控市场、平衡供求、稳定粮价”的协同效应,确保全区粮食供需总量动态平衡。

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可靠的收入来源和良好的生活保障,也可以壮大集体经济,从而为乡村的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首先,着重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现代服务等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其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为方向,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最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以此大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重视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同时,架起农业生产和市民消费之间的桥梁,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使农业生产形成系统、完整、高度协同的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切实增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一件接着一件抓、一年接着一年干,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作文

从中国农业最近10年来的发展来看,农业生产在吸收新要素和优化要素配置的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22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246万公顷,棉花机械化采收率超过80%,这也意味着有200万公顷棉花收获是机械完成的。这一数字在2012年时仅为37万公顷。未来几年之内,机收率更将会达到100%。

除了棉花以外,在大田作物生产过程中,通过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相对于人工而言,效率提高了百倍以上,每亩作业费用已经降低到10元以内。

更为重要的是,在基因型大数据、表型大数据和环境大数据的基础上,智慧育种技术快速发展,使得育种时间从10年缩短到5年甚至更短。

中国农业生产要素越来越多元,参与农业的主体越来越丰富,北大荒提供的农业服务,使得数以万计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有机衔接。得益于这些新兴生产要素的参与,中国农业的产出数量和质量都实现了有效提升。

以黄瓜为例,2020年全球9100万吨产量中,中国产量约为7300万吨,占全球80%。其背后重要的因素,就是来自黄瓜育种技术的显著进步。这种进步,实际上已经可以让中国消费者实现全天候吃黄瓜,并且不重样。

当然,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仍然是土地,耕地更是农业的命脉所在。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我国有耕地面积1.35亿公顷,2021年有效灌溉面积为6963万公顷,这一数字在1978年为4497万公顷。

当今世界,耕地灌溉面积的持续扩大都高度依赖政府公共投入。通过公共投入解决农业生产存在的负外部性,从而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要素更新,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

例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做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不仅提高了农田抗灾减灾能力,也为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我国粮食生产十八连丰,也正是得益于这种综合配套保障。此外,带有资源优化配置性质的制度供给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传统家庭经营户均耕地规模不超过10亩,而且地块分散细碎,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很高。尽管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但问题仍然难以彻底解决。

为此,我国不同地区做了不同探索,安徽、陕西、广东、山东进行了“一户一田”改革试点,并进一步探索实现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显然,这种面向地块的优化配置方案,也需要政府力量的参与。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必将获得更高层面的统筹安排、扎实推动,为我们的农业强国建设、粮食安全保障,全方位夯实根基。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

我结合所学所思,就本部门工作实际,在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领会,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内涵丰富、要求明确,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一以贯之。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区委系列文件精神,深刻感悟习近平同志的深厚“三农”情怀,准确领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集中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二是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强化对挂钩帮扶村及水库移民库区、安置区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进一步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三是坚持以实干促振兴,结合部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突出重点,持续抓好水库移民行业扶贫工作。一是持续巩固小湾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小湾电站隆阳库区累计投资44962.61万元,建成移民安置区4个,完成移民搬迁安置3756人,四个安置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高,人均纯收入均达10000元以上,没有群众因搬迁而导致贫困的情况发生。二是持续巩固避险解困项目成效。紧紧围绕全区脱贫攻坚总目标,对居住在地质灾害点或自然资源匮乏、生产生活长期发展不起来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实施了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2亿元,落实完成帮扶对象840户3045人,年内完成市、区验收。三是着力发挥项目效益。在后期扶持项目实施中,按照“贫困对象优先、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原则,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0__年以来,累计投资8350.76万元实施了70个后期扶持项目,其中:在全区16个贫困村累计投资3423.73万元,实施了22个后期扶持项目,受益贫困群众达到15841人。截至20__年底,全区852人建档立卡贫困移民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均已达到退出贫困标准。

(二)夯实责任,全力抓好定点扶贫工作。一是强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由办机关党支部牵头组织与扶贫挂钩村(瓦窑镇繁荣村、克恭村)党支部建立结对关系,落实帮党建、保稳定、促发展、共提高。二是健全帮扶机制,制定了“三挂四包”攻坚责任清单,围绕贫困村“村七条”退出标准,贫困户“户五条”退出标准,建立健全了部门包村,领导包组,干部包户的责任机制,完善干部职工的扶贫帮扶计划和方案,做到因村因户施策,确保措施到户精准。三是坚持因村派人精准。选优工作队员,选派了2名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科级干部担任工作队员。四是坚持资金使用精准。20__年以来,累积协调资金148.22余万元用于繁荣村、克恭村开展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相关工作。五是以脱贫攻坚全面巩固提升为根本目的,在工作保障上再强化。继续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强化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积极主动作为,把今后全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重心转移到隆阳乡村振兴战略。

在今后的工作中,隆阳区搬迁安置办将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主动作为,坚持把移民搬迁安置和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工作融入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时代背景中,推动搬迁安置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更有成效。一是巩固提升行业扶贫成果。坚持以“打基础、兴产业、促增收、解贫困”为主线,紧扣全区大中型水库建档立卡贫困移民现状,对每年纳入年度计划实施的后期扶持项目,优先安排和倾斜实施贫困移民收益较多的项目,紧紧围绕“六个精准”,坚持“输血”和“造血”并举,产业扶持与智力扶持相结合,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巩固提升行业扶贫成果的同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避险解困、产业扶持、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和素质提升五类重点项目实施。目前,正在实施的后扶项目14个,总投资2883.42万元。二是持续巩固定点扶贫村成果。按“三挂四包”攻坚责任清单,继续抓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以严的纪律、实的作风,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长效帮扶机制,落实帮扶工作的重点和措施,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积极开展“美丽家园·小康库区”移民新村建设。坚持乡村振兴,移民先行的思路,在移民后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中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后期扶持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移民产业发展和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建设两个重点,深化问题研究、找准规划定位,注重资金绩效、实施整村推进。在“美丽家园·小康库区”移民新村建设工作中,着力建设一批库区安置区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不断积累乡村振兴发展经验。20__年,着力启动实施杨柳乡冷水村海尾自然村和茶花村清水塘自然村移民新村建设示范项目。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

花开又花落,云卷又云舒,自然界中的事物年复一年,只有作为个体的人类,才面临“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辉煌只是过去,只是过眼云烟,似乎确实如此。

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中,从开篇到结尾被“徒劳”二字贯穿始终,无一不流露出对人生的无奈感伤。这样的故事描绘着千万人的悲哀,是染上孤寂色彩的悲怆恸哭,看完后大多数人都想要放下“徒劳”的桎梏,但又谈何容易。

徒劳代表着放弃,代表悲哀的无奈,代表一群人无力的哭号,代表悲怆的大彻大悟。但更多的,去掉冠冕堂皇的说辞,只剩下弱者的自我宽宥和自我放弃的人生宣言。他们叫嚣着“不要再做无用功,不要再努力,不用,不用,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徒劳。”

不,绝不!我们应该有的,是坚定的信念,我们要打破徒劳。

当下社会,甚嚣尘上,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成效甚微。于学业,可能你万般努力,都只能抬头仰视年级前十。于事业,可能你努力工作,忍受上司的唾骂和顾客的万般挑剔,也得不到想要的工资。于梦想,可能你怀揣的是报效祖国的梦想,却成为权力博弈的牺牲品。可是,在历史长河中看待我们的时代,到底还是向前进了几步啊。

学业上的努力学习,虽不一定使你未来光明,但使你有了稳定而踏实的性子。事业上的老实与忠厚,虽不一定使你收入可观,却使你有了良好的口碑,为了进一步的前进打下了基础。梦想上的不变初心,虽不一定使你改变社会,但使你长成了值得钦佩的大人,能在未来的岁月里,昂首挺胸。

或许,我们应该少一点抱怨与无奈,多一点奋不顾身的勇气与信念,抱着怎样都不是徒劳的心情去努力呀!

毕竟,遇到悲伤之事不怨天不伤己,有抱负,有梦想,才能成就辉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

作为一名基层的农资经销商,我感觉近年来农村的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农村的劳动力大量进城,部分农田被荒废,种田大户开始涌现。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农资服务离不开“私人订制”。

这几天,通过理论学习、实地参观和取土实践,我感觉目前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亟需改进。农民种地很辛苦,但是粗放型的施肥施药对农产品和土壤的品质都造成了伤害。为什么先前农田边上的水渠、土坑里的水可以随便喝,而且味道清甜,但现在谁敢喝?为什么粮食产量上去了,除了卖给贩子或者国库,没有其他销路?为什么雨季旱季不再准时,老百姓普遍还是靠天收?为什么农作物病虫害越来越多,防治成本居高不下?要解决这些问题,都绕不开“生态”这个词。

生态农业,暂且不论高科技高投入的农业设施,细心体贴的“私人订制”式的农资服务对于我们基层农资经销商来说尤为重要。将来种地施肥施药,我们可以单独给一块土地“开小灶”,根据土壤营养成分和种植作物的具体情况来订制肥料和农药。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将作物需要的阳光、空气、水分、土壤一一进行生态模拟或者改造。

农民种地的本质需求是什么?生存发展!生存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温饱。现在我们这里,农民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已经基本解决了。那么发展的问题,也就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问题,怎么解决?我们也是农民,尽管在农村开了店铺,我们的生意也照样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农民。我们虽然能力有限,但是我们与农村的兄弟姐妹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无论我们是否也从事种植,为农民做好农资服务,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我们经销农资的,所做的不是简单的一个买卖商品的事情。我们承载着促进农业发展尤其是协助新型职业农民转型成长的重要历史使命。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引领和帮助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我们还是能发挥作用的。比如,我们掌握着农村作物的种植、防病、收购等信息,这些信息如果能加以整理并定向发布,提升的将不仅是农民的收入,还将深刻地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格局。一句话,农民富裕了,我们当然有钱赚。帮助农民科学种田,其实也是在为我们自己种树乘凉。所以,经销农资,不仅要货真价实凭良心讲信用,更要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并做好相关农业服务。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觉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农资服务应该围绕“私人订制”来进行。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不同土壤的肥力不同,不同作物的营养也不同,所以凭借简单的经验种植是无法获得高品质高效益的。测土配方很有必要。另外农药的使用,也是农民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病虫害耐药性增强,防治成本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那么,我们农资经销商该怎么做呢?简单的说,就是给每一块土地和每一种作物“开小灶”——量身定制肥料和农药。我们没有技术可能也缺少资金,但是没关系,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是支持这个事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带领农民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向生态农业、新型职业农民靠拢。所以,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积极做好新农村形式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农资服务工作。

最后,衷心感谢__市政府、市农业局、市农广校、镇政府、镇农技服务中心给我机会,让我参加了本次培训。谢谢。对于本次培训辛勤付出老师、班干部,我也想表示我真诚的谢意,你们辛苦了!

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心得体会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乡村地区逐渐被边缘化,农业也逐渐衰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而农业科技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加强农业科技与实际生产的结合,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由于缺乏创新和技术转移,许多新技术并没有在农村推广应用。其次,乡村地区教育和科研水平普遍较低,农业科技人才缺乏;此外,由于投入不足、资金困难、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乡村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要加快乡村农业科技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首先,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人才待遇,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和高校专家到农村和农民一线进行技术转移和科技服务。同时,应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农业生产实践结合,推广适用于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第四段:我的体验和体会。

在我参加农业科技支农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农业科技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在与农民沟通交流中,我了解到农民对于科技改变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科技的需求十分迫切。我们也在参与调查市场需求和科技研究方向的同时,为当地农民培训科技方面的知识,提供技术支持,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对于农村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第五段:展望未来。

未来,乡村农业科技创新将越来越重要。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科技的优势,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强乡村经济发展活力和创新力,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也应该注重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提高农业科技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让乡村地区的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并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和福利。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经典

20__年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__县委组织的__大学现代农业专题研修班,聆听到了__教授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品牌农业、设施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管理、农村基本经营模式与农业主体培育、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等课程。参观了__省__市__街道__植示范基地和__村新农村建设。

通过学习参观,开阔了眼界,看到了__与__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感受到了__农业发展的蓬勃态势,认识到了我县农业发展的条件优势和面临的良好机遇。紧密结合__实际,我认为加快__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把握四点:

1、实施规模发展战略,整合农业产业资源,组建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试验场,也是实现以点带面,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搞好全方位、多品种农业结构调整的载体模式。

我们一要扩大四大地标认证农产品种植面积,在现有的六大种植基地基础上,改良种植品种,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在产品、产量上创新高。二要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实行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科技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能力,使农业生产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传统种植向专业化生产转变。

2、实施加工转化战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我们无工业、无污染,有着生产有机产品的良好条件,农产品品质好、绿色安全。但是我们的农产品都是以初级产品出售,并不能体现出我们农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价格低,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我们要转变生产观念,把我们的农产品进行加工转化,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一是要围绕“优质、高效、生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进一步扩大以莜麦为主的小杂粮种植面积,发展无公害及绿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二要以四大地标认证农产品为依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和产业化程度。

3、实施产品品牌战略,全面提升产品社会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感受明显的一点__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品牌战略运用很成功、文化包装很到位。旅游景点挖掘其背后的传说典农产品顺应人们追求健康、追求高品位生活的需求,挖掘其养生健体的功效,把这些特点放大进行广泛宣传,吸引眼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牌的追求越来越明显,知名度高,有信赖感、安全感的品牌会增加农产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因此着力培育品牌农产品,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也可以为农产品生产带来更高的效益。我们要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监管,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建设,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步伐,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创立品牌,打响品牌,做大做强生态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声誉。

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用科技促增收

要充分发挥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一要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启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推广诊断施肥、精准施肥等先进施肥技术。

二要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因地制宜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在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跨区域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建设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

20_年_月份,我有幸参加了某县农业局主办的新型农民培育工程水稻培训班的学习,通过了短短的半个月的培训及外出考察参观活动,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颠覆了我多年来的传统种植观念,真是受益匪浅,收获多多,感触颇深。

一、学习感受:

1、感受到了国家对农业工作的重视:农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打牢了基础,全社会进步才有保障。针对农业局此次投入这么大的人力财力搞培训,正是为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凭我们的老经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累死也不能创造很大的价值,只有相信科学技术,加大科技、农机应用,才能让农业变得有效益。

3、农民是体面而受尊重的职业,农业大有希望。新型农民不再是普通的贫困农民,同样能创造财富,从事农业生产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更多的辉煌事业。

二、主要收获:

1、改善了自己农业知识结构。授课老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全面系统地讲解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让我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都有了进一步提高,更提高了我的经营管理能力。

2、认识到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时刻在进步,一刻不学习就落后,不能将新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就无法获得较好的农业效益,唯一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在生产操作中不断总结,运用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操作中的困难,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用。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农业生产搞的更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突破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

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感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必须清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抓住重点、补齐短板,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必须清楚,“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比如,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推动智能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电商化销售等等,就是关键一环。事实上,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也已经从20_年的57.2%提高到2021年的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4.5%提高到61%以上。接下来,要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稳固农业基础。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一系列措施作用下,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共设施提档升级,善治乡村加快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美丽宜居、稳定繁荣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渐次铺展。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将之落到实处,广大乡村将越来越成为“身有所栖”的美丽家园、“心有所依”的精神乐园。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新征程上,必须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要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作文

在新征程上,我国应面向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动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添动力。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推动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重大前沿领域综合研究平台载体布局、提升农业领域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大力推动国家农高区、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以体系化方式激活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全力打赢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奋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

二是持续加强农业基础研究。

农业基础研究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应优化布局农业基础研究领域,持续推进农业基础研究。加强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工作,尊重农业特点,为关键领域农业基础研究提供长期性、持续性支持。强化涉农高校院所基础研究条件建设,构建与学科体系相匹配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持续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创造条件。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鼓励涉农企业通过建设研究院、组建创新联合体、资助培育创新型人才等方式牵头参与农业基础研究。

三是大幅提升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

支持企业主导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发展,推动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国家及地方重大农业科研项目形成机制,鼓励采取企业出题、科研机构揭榜的方式促进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创新企业与科研人员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参与企业技术研究,对相关研究给予成果认定,允许科研人员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加强对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对农业科技型企业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考虑设立农业科技金融资助专项经费、对农业科技型企业实施投资补助,拓宽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等。

四是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活力。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活力,要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破除农业科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突出问题,营造农业科技人才成长良好生态;创新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构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体系,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激励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人才培育,深入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力度,增强农业科技服务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为我们树立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安吉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是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不仅环境优美宜居、经济富美宜业,而且景色秀美宜游、民风淳美宜文。德清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上为我们树立了另一个标杆,该县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因势造景发展休闲旅游、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人勤春来早,凡事贵在干。综观安吉县、德清县的建设改革成功实践,究其原因,概而言之,就是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真干、实干方能开拓先业、铺垫基业、成就事业、铸就伟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安吉县、德清县的实际情况与全国各地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处,学习这些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对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启发意义。我认为,实施乡村振兴,得做到心中有“主”,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定力,贯彻主略。安吉县、德清县之所以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成绩突出,一个根本缘由就是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安吉县刚开始也是“脏乱差”的局面,但自20__年起,安吉在全县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总体目标,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为主要原则,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四大工程为基本路径,驰而不息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生态环境“美”如画、历史文化“韵”如诗、人居环境“净”如洗、经济发展“业”如歌。当下,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个需要久久为功的战略。我们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的定力和决心,这样才能贯彻落实好这一远大战略,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具体到我们当地的实际,细而化之,我们要努力探索乡村振兴的本地模式、路子、做法。水滴石穿,是因为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对于乡村振兴该如何振、怎样兴,有了总体战略和具体措施之后,我们就要一心一意、一战到底、一举成功。

因地制宜,打造主业。乡村振兴,基础在于产业,关键在于产业。没有产业作支撑,乡村振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产业兴旺,最为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本地发展、体现本地特色、发挥本地优势的主要产业,凝心聚力打造好、运营好、发展好。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上墅乡刘家塘村、灵峰街道大竹园村和蔓塘里自然村,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莫干山镇燎原村,这些地方的成功实践有力地证明了找准业、建好业的重要性。德清县莫干镇燎原村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民国文化”“农耕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村落人文色彩与乡土古韵并存的传统风貌和历史记忆,致力于开发清境文创园、郡安里度假区等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形成集创意办公、文化展示、论坛基地、精致西餐、艺术酒店、室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创智、创业特色基地,全力打造中西风格融合、民国风情彰显的莫干山门户,成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海派风情文化名村。

人民参与,激发主角。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没有人的参与,乡村振兴只能是停留于口头上、文件中。光有政府唱独角戏的乡村振兴,不能称为振兴,也不能振兴。乡村振兴的主角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推动者、实践者。无论是安吉县的经验,还是德清县的做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实践、推动。由此,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的才智,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动力、伟力,这样,方能凝聚起推动实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目标。

精心谋划,当好主导。千人千面,千村千貌。各地的乡情、村情、民情不一样,实施乡村振兴的思路、路径、方法、策略等也应不一样。针对各地的差异性、特异性、具体性,政府要精心谋划,做好主导者。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按照“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谋划好农村改革、绿色美丽农业、美丽乡村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移风易俗,塑造主流。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根与魂。乡村振兴需要健康向上积极正确的文化为乡村铸根立魂。因此,要加强乡风文明、民风淳朴、家风良好建设与引导,破除、转变恶风陋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流导向。当前,在农村,赌博现象、迷信文化、庸俗低俗媚俗文化、铺张攀比现象等不良文化风俗仍在一些地方存在,需要我们用健康、积极、正确的文化风俗去消解、破除那些病态、消极、落后的文化风俗。有了好的风俗,才会有好的精神状态和面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