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情况汇报范文(15篇)

时间:2023-12-03 08:22:03 作者:琴心月

工作汇报可以突出自己的工作亮点,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提升自己在团队中的地位和形象。大家都知道,好的范文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工作汇报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

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县委:

按照地区人大工委内部明电的安排部署,6月30日—7月1日,县人大会会同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民政局、民宗局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组,重点对我县4个乡镇、8个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其他乡镇作了面上的了解,在肯定了近几年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好的作法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部分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我县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为开展好乡镇和村一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了借鉴。

一、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情况。

阿瓦提县辖15个基层党委,其中乡镇党委8个,企业党委2个,5个县直机关党委,8个党组,15个党总支,378个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119个),党员总数为8255名,其中农村党员5629名(含乡镇机关及站所党员);农村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472名,中专(高中)文化的1110名,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4047名;有村组干部829名。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争创“五好”乡村党组织、人民满意县直部门、群众满意乡镇站所、“五好”学校党支部、“六好”社区党支部等活动。目前,全县有2个乡党委被地委命名为“五好”乡镇党委,1个村被地委命名为“红旗村”;86个村党支部被县委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2个村被县委命名为“红旗村”。在县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命名了4个“六好”社区党支部、6个“五好”县直机关党支部、7个“五好”学校党支部。

二、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目标,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形成了“党委龙头活、各级班子强、乡村基础实、配套组织全、整体效能好”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格局,为建设和谐、文明的阿瓦提县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齐心协力抓落实,形成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合力。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一把手”抓党建责任制和“包扶帮带”制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考评细则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联系指导,健全和落实了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四同”工作机制,规定了县级、科级领导干部每年下乡驻村的具体目标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与农民“四同”,加强对联系点党建工作的指导。三是强化督导,县委每年召开1—2次规模较大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观摩会),每季度对乡镇党建工作进行一次考核,不定期地对基层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落实了基层党委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责任。

(二)选贤任能抓“龙头”、带班子,造就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干伍。一是拓宽渠道选人,着力搞好乡村班子的选配,全县8个乡镇党委书记的平均年龄由2000年的39.8岁下降到现在的36.1岁,下降了3.7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人上升到现在的8人。通过班子换届选举和集中整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38.7岁,比2000年下降了5.1岁。二是强化培训育人,突出抓好干部教育培训,重点抓了新提拔的乡镇领导干部、新参加工作的乡镇干部及新任村支部书记、主任的岗前培训、党校轮训、赴外培训和学历教育。目前,乡镇科级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07人,占科级干部总数的70.8%;村干部中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206人(其中大专11人),占村干部总数的23.5%。三是转变作风带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四同”日记、信访接待日、首问责任制等制度,1+1助学机制和扶贫共建机制,全县30多名县级领导每人联系3户贫困户,400多名副科以上干部和700多家特困户签订了扶贫帮困协议,县直90多个单位与对口村建立了扶贫帮困联系点。

(三)因地制宜抓基建,规范了乡镇“4211”工作机制。一是实施“五小”工程建设,5个乡镇都建起了机关干部宿舍、食堂、澡堂、阅览室、娱乐室,总投资446万元,总建筑面积6018平方米,营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二是制定完善了《阿瓦提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汇编》,使乡镇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四)创新思路建机制,推行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一是制定出台了《阿瓦提县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在全县118个行政村全面推行了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推行村干部星级化管理,每年按照村干部星级化管理实施办法,对村两委主要领导年度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考核定等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条件对村主要干部进行授星升级。目前,全县共有五星级以上村干部43名,其中八星级村干部19名,七星级村干部4名,六星级村干部11名,五星级村干部9名;今年我们为14名八星级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交养老统筹费68544元。三是加强村级后备干伍建设,把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文化高、懂经营、善管理的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实用技术骨干、经济带头人纳入视野,重点培养,每个村都培养选拔了5名左右的后备干部,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五)从严要求抓管理,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坚持对党员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以支部为单位,每年年初,由党支部制定党员工作目标,实行百分制,半年初评,年底总评,并与“争先创优”相结合。二是开展农民党员设岗定责,将农民党员设岗定责纳入乡镇季度目标考核内容,指导乡镇及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合理设置岗位,引导农民党员根据自己的特长积极竞岗,把党员放在最合适的岗位。目前,全县有近3000名无职党员通过竞争上了岗;今年“七一”县委对20名人优秀上岗党员进行了表彰。二是严把党员“入口”,疏通“出口”,重点在青年知识分子、农村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及大中专毕业学生中发展党员,积极培养和吸收其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较好地改善了党员队伍的分布和结构。近五年来,全县共发展党员1519名,平均每年发展303名;新发展的党员中女党员456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0.6%,35岁以下的1305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6%,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874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57.5%。同时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疏通“出口”,对长期不参加党的活动、不交纳党费、不发挥作用,且民主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给予了组织处置。近五年先后对22名不合格党员进行了劝退、除名等处理,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文档为doc格式。

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攸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辖20个乡镇,533个村(社区),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7万亩,总人口7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86万人。历史较为悠久,西汉高祖五年正式设县,至今已有22的历史。资源较为丰富,探明煤炭储量4.9亿吨,铁矿石储量1亿吨,是国家农产品加工重点县,商品粮、瘦肉型猪、速生丰产林和油茶林生产基地县,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酒埠江风景区。经济较为活跃,是全省首批小康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湘东南、赣西北重要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县域综合实力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十强。人民生活较为宽裕,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近18万人,有全国“的士第一县”之称。元—10月,全县完成gdp136.05亿元,增长16.2%;实现财政总收入9.35亿元,增长3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14753元、7304元,分别增长12.78%、15.99%。

20xx年1月,国家民政部将我县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第二批实验县。确定罗家坪、里旺、新联、新塘,下洞、高楼村为第一批国家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通过试点社区建设,以点带面,带动我县农村社区建设全面铺开,特别是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开展了60个规范化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效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1、加强领导,努力营造和谐社区氛围。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个社区明确一个县级领导联系。制定了《攸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并以县政府文件转发到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配合、两委主办、村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任务。二是注重交流借鉴。县委、县政府组织专门考察组,带领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外地考察学习农村社区建设经验。并组织了部分社区党支部书记到示范点实地参观学习,借鉴经验。通过交流意见,干部更新了观念,明确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方向。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方式,充分介绍和宣传农村社区建设,使广大居民了解开展社区建设的作用、目的和意义。并采取村民代表座谈、问卷等方式使得“让农村人过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的思想扎根于村民心中,从而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2、科学规划,积极探索特色社区模式。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机部署”的总体要求,完成了20个乡镇镇区和180个中心村(社区)的总体规划,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打造了“两委+协会”社区模式,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村(社区),其中网岭镇罗家坪村为功能齐全型社区;网岭镇里旺村为民主管理型社区;新市镇新联村为环境友好型社区;大同桥镇新塘村为产业发展型社区;莲塘坳乡下洞村为圩场式社区;莲塘坳乡高楼村为综合型社区。一是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按照一村一社区、一社区一支部的原则,设立农村社区党支部,明确规定社区党支部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具有领导权,社区村委会和社区建设协会必须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农村社区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二是加强社区村委会建设,发挥自治推动作用。坚持把完善民主制度、保障村民自治权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社区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各项工作落实了以村为主,加快了农村社区建设进程。三是加强农村社区协会建设,带动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立足服务社区生产、服务农民生活,建立社区建设协会和产业发展分会、公共公益建设分会、社区文明创建分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分会的两级协会组织体系,所有协会领导人实行义务制,群众实行“社区提倡、自愿报名、党员带头、五老上阵”的入会方针,努力实现一人至少参加一会。通过协会的形式,实现了村民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3、夯实基础,逐步改善农村社区环境。利用两到三年时间,使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两化八个一”的要求,即硬化、绿化社区内主要道路;建好1个村级组织活动中心、1个警务室、1个固定的村务公开栏、1个室外健身场所、1个乡村大舞台、1个社区卫生服务室、1个计生服务中心和1个社区小型超市;构筑生产流通、医疗计生、精神文化、社区保障、公共环境等五个服务型网络。一是完善公共设施。目前,全县95%的社区通上了水泥路,70%的社区居民用上了自来水,为5万人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社区电网到组到户改造率达到90%,县财政共投入4000万元到社区,实施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推动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引导耕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24.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6.2%,涉及农户6.8万户,占总农户的40%,发展专业组织153个,促进了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了60万亩优质稻、5万亩杂交制种、3万亩无公害蔬菜、6万亩优质油茶林等具有区域板块特色的农业基地,催生了武陵源油脂、万丰农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三是提升基础服务。加强农村教育建设,基本消除学校危房;为所有的学校开设了宽带网,先后投入1亿元资金实现寄宿制学校全覆盖。按照“一社区一室”的原则,为所有的卫生室添置了必备的医疗卫生设备,村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的工作目标。发动社区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区村民参合率达100%。严格落实计生奖励扶助对象待遇,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强化。建立爱心超市或便民超市,实现了群众购物基本不出社区,农村人享受城里人生活的方便快捷。扎实推进以“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和“改水、改厕、改厨、改浴、改圈”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五改”和“洁净攸县大行动”活动,有力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4、强化措施,着力推进社区民主管理。一是推行了村级联合办公制度。为方便广大群众办事,增强为民服务能力,今年10月份,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制度的意见》,在各乡镇全面推行村级(村、居、社区)定期联合办公试点,要求各村对村级重要事务、影响稳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开展联合办公,每月安排2天,规定每天办公时间不少于8小时,按照村为主的原则,由各村支部书记主持,支村两委成员和乡镇包片党政领导参加,视情况协调县直部门和乡镇站所参加,工作中做到每个办公干部人手一本社情民意登记本,每户农户发放一张便民联系卡,每个小组设立一个社情民意收集箱、每月开展一次社情民意分析、每月上报一次社情民意汇总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推动农村社区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立农村龙灯、腰鼓、皮影、剪纸等文艺队伍,组织社区艺人和农民群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并定期举办村民夜校,开展远程教育,实现文化、体育、教育服务不出社区。通过乡村大舞台、农村ktv等平台,定期举办各种比赛,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我县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赛歌会,今年又隆重举办了攸县首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社区群众热情高涨,踊跃参加。以平安创建为重点,建立健全社区群众性治安保卫、民事调解组织、警务室,推进社区警务建设,维护农村社区和谐稳定。三是不断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社区建设中的民主制度推动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县政府办先后下发了《关于攸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印了《攸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手册》20xx册,分发给533个村(社区)的村支两委成员,进一步规范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保障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533个村(社区)都建立了村务公开栏,对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到村到户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村里的财务计划、财务收支、资产情况、三年工作目标、本年度工作安排、民主管理方案、计划生育、重大事项等内容都要进行公开,保障村民权利落到实处。

三、工作建议。

1、建议省里加大对试点社区投入力度,尤其在农村社区医疗卫生、科技信息、就业指导、文化教育、社会救助、劳动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给予项目倾斜,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水平。

2、建议省里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范畴来考虑,与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等相结合,出台支持农村社区建设相关政策,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上台阶。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现如今,我们接触到汇报的场景越来越多,汇报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最重要的是结果,经验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话说回来,你知道怎么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以来,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用规划指导群众,用政策激励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生态文明村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我乡枣元、贺庄两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xx年,枣元、贺庄两村被确定为生态文明村建设试点。枣元村集中精力,着力抓基础谋发展。经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通过“争取项目投一点、村中老板捐一点、村民集一点、投工投劳担一点”的方式,实施了:一是投资40万元,完成村内道路和环村公路的硬化;二是投资23万元,修建了沿街花池,安装了路灯,使村容得到美化;三是投资30余万元,打深水井一眼,铺设管道一万余米,使全村户户通自来水;四是村民义务出工1000余人次,清理路边柴草、垃圾300余堆;五是开展沼气池建设,年底已建成沼气池32个且使用率在90%以上。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枣元村最想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打牢了枣元村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能力。

贺庄村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二十字方针,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村民自筹资金,自行规划,自行建设,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村中地下排污排水、村道硬底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村道旁的绿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神速推进。结合本村实际,科学地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图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便迅速在全村掀起了新农村建设高潮。群众们本着“有钱出钱,无钱出力”的精神,纷纷主动投身新农村建设。为解决资金问题,村干部带头捐资,为节省开支,该村规定每户每天义务出动一名劳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村干部坚持日日出勤,每天带领6 0多名群众奋战在施工现场。该村先是投入资金60多万元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建好地下排水排污道5800米;改造村内民居卫生厕所68间;铺设硬底化村巷3500平方米;拆除不符规划的闲置民宅xx多平米;清理路边柴草、垃圾300余堆。接着又投入20多万元打深水井一眼,铺设管道7000余米,使全村户户通自来水。全村共建成沼气建成沼气池24个。

目前,东枣元乡新农村建设正紧张有序地向前推进。xx年,我乡决定在八里圈和大十二里两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享受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成果。

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3月30日上午,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三农”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城乡发展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杆,确保我市“三农”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为“浙江的今天”“中国的明天”贡献更多的杭州实践、杭州素材、杭州智慧。

徐立毅主持会议。王金财、叶明、于跃敏、潘家玮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马晓晖通报全市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工作考核结果。西湖、萧山、余杭、富阳、桐庐、淳安、建德、临安等区、县(市)负责人作交流发言。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区、县(市)设分会场。

赵一德指出,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的一系列事关“三农”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三农”重要思想,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切实巩固良好发展势头,更加坚定发展自信,确保“三农”工作继续为全局作贡献。要树立更高目标追求,推进城市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动,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城乡一体化的大杭州,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市民更向往。要着力补齐补好“三农”工作短板,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拆治归”,系统推进“三农”发展全面转型,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夯实基础。

应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趋势,久久为功发展美丽经济,持续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抓实抓细春耕备耕工作,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以城乡统筹为根本路径,着力补齐农村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短板,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决守住平安底线,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要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在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上求突破,激发“三农”发展活力;要以“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蹲点调研活动为有效载体,强化组织领导、基层组织和作风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徐立毅要求,要紧紧围绕杭州发展大局,以高的站位、宽的视野、新的理念科学把握“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再强化、财政投入再倾斜、工作推进再加速,扎实推动全市“三农”工作在高起点上继续跑出加速度。要认真落实重点举措,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提升、环境治理、乡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上出实招、下功夫,探寻“三农”发展新路径,打好美丽乡村建设组合拳,让改革发展红利更多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要抓好村级组织换届、春耕生产、疫情防控、森林消防、防汛安全检查、平原绿化等当前工作,把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是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重视在广大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是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着眼于党员队伍长远建设的重要举措。

几年来,我们x县针对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的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农村党员发展的数量和质量。首先是制定好发展党员规划,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认真落实省、市发展党员规划精神,注重在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企业骨干、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重视发展年轻党员和女党员,逐步优化党员结构。其次,是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水平,增强了发展党员工作的规范性和程序性。从去年开始,x县在全县试行发展党员测评制、预审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还有就是把发展党员工作做为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不断加强督促检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每半年对各乡镇党委发展农村党员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工作中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对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宣传和推广。检查结果作为评判乡镇党委书记、组织专干和支部书记是否称职的主要依据。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有了较大的改变。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我们虽然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主要表现为发展的党员年龄依然偏大、文化层次依然偏低、农村能人党员依然偏少等问题。

2.农村党员发展数量呈减少趋势。主要表现为主动写入党申请的人逐年减少,入党积极分子不能保持一定数量的动态平衡,导致连续几年农村发展党员数量呈减少趋势。

还有的村干部能力不强、水平不高,担心发展优秀的中青年入党对自己的位子构成威胁,压住优秀的人才不发展。

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党组织重视不够、督导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

2.农村中青年大量外流。现在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长期在外务工经商,导致支部想发展没有适宜的对象,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想加入党组织没有组织关心。

同时受社会一些阴暗因素影响,一些人认为“入党吃亏”、“入党无用”、“入党不自由”,自觉不自觉地对党组织疏而远之,基层党组织对其没有进行充分的教育引导。

三、对策建议。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真正把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不抓发展党员工作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观念。重点明确“两级组织、三个责任人”的职责,即要明确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乡镇党委书记、组织专干和村支书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职责。乡镇党委书记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织专干是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村支书是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具体责任人。此外,还应明确乡镇党委班子其他成员和党员驻村干部的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要结合基层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改善薄弱环节。

2.拓宽视野,精心选育,大力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针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的现状,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要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善于发现和培养“苗子”,要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落实培养联系人,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还要加强跟踪培养管理,建立培养档案,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要加强动态管理,坚持定期整顿,对条件成熟的,要及时吸收入党,对思想表现不好、入党动机不纯、群众意见较大的,要坚决清理出队伍,树立良好的社会导向。

工作程序不到位引发群体越级上访的,坚决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由于非正常因素连续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不能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对任期内由于主观原因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发展党员的村支书,要坚决予以调整,违反党纪的要予以必要的处分。

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来,我市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亮点打造为抓手,整体推进,省级示范点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实现了农村能源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项目任务全面超额完成。截止11月底,全市共新建户用沼气池4100口,联户沼气工程280处供气2900户,沼气国债任务全面超额完成;新建乡村农村能源服务网点14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1万台、太阳能路灯20xx盏,省柴灶节煤炉8500台,秸秆生物质固化和风能利用也发展较快;新建大型沼气工程7处,20xx年批复的4处大型沼气工程预计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

2、示范点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按照省办创建农村能源示范点的统一部署,我们提出,在示范项目申报和创建时,要与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市县领导办点示范相结合、与交通优势相结合、与秀美村庄相结合、与良好的群众基础相结合、与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相结合,加强项目整合力度,全力推进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全市共创建了联户管网沼气示范村、管道沼气示范项目、农村能源后续服务示范点、秸杆能源化利用示范项目、“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点和多能互补示范村等六个方面32个示范点。全省农村能源工作会议11月13日-14日在我市成功召开,张硕辅副省长主持会议,省委孙金龙副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荣华市长作经验交流发言;与会代表参观了湘阴县三塘镇农村能源服务站和岳阳县枫树湾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两个示范点现场,反响很好。

1、成功构建三大模式。今年来,我们依托示范点创建,成功构建了三大模式。一是大型沼气集中供气新模式。通过发展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实现了管道沼气运营的规模化、市场化,达到了业主和老百姓“双赢”。岳阳县枫树湾畜牧公司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始建于20xx年,今年再投资350多万元进行全面提质改造,重点发展管道沼气和沼肥的商业化。管道沼气方面,工程日产沼气800m3-1200m3,周边进塘村等村的1038户农户和城市居民一样,也可以刷ic卡有偿用气,每户年可节约生活用能开支600元左右,业主年收入可达47万元,实现农户和业主双赢。沼肥商业化方面,在沼液中加入种植水果、花卉苗木、蔬菜等需要的营养元素,用桶灌装后计划以每吨400元或制成“营养快线”以每壶10元的价格向外销售。工程年产固态沼肥1200吨、液态有机肥2.9万吨,产值可达600余万元。该项目是我省第一个集环保、有机肥加工、管道供气的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目前正力争打造成中国大型沼气工程南方模式。二是农村能源后续服务新模式。通过探索“专业管护、付费服务、沼气合作社、协议服务”等模式,形成了覆盖全面、服务及时的服务体系。湘阴县三塘镇联合管网供气点本着养殖基地相对集中的优势,利用6大养殖基地丰富的沼气资源,采取铺设管道联合供气的方式,每户收取200-400元的服务费,供农户使用沼气。此管网供气具有如下特点:所铺管道相互联通,能输送各养殖场所产生的沼气到农户;所产沼气既可通过管网“进村入户”,多余的沼气又可进入储气罐,以备所需;养殖场的沼气池与储气柜及农户形成网络,沼气通过管网随时可以调节和互补,确保入网农户常年用气。目前已供农户187户,每户交初装费400元,每用1立方沼气收费1.5元。君山区友谊村率先采取“三联两改一提升”后续服务模式,沼气技术员与大中型养殖业主、沼气池农户签订禽畜粪便原料。

购销合同。

沼气池农户只需支付300元/年的服务费另外能源局在试点区补偿技术员200元/户技术员保证合同农户每年至少8个月时间的正常用气。同时经过发酵后的沼渣沼液技术员负责抽排送到农户的菜园、西瓜和葡萄地里用于改良土壤生产有机蔬菜和水果。该服务模式得到大多数农户的好评有利于发挥沼气池的综合利用效益。据测算友谊村示范创建共投入资金约58万元其中财政项目补助21.2万元不足部分由示范村农户自筹。沼气池和太阳能热水器的综合利用每年能为每户农户至少增收节支1800元沼液沼肥的综合利用对改良土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果显著。岳阳县能旺沼气专业合作社采取“1+5”(一项收费五项优惠)的模式为合作社会员提供五项优惠服务(及时维修、上门回访、小修劳务免费、大修劳务60元/天、出料200元/10m3池)入社会员有5000多户入社会员的沼气使用率已达95%。三是秸杆能源化利用新模式。通过将农作物秸杆等废弃物转换成生物质燃料变废为宝实现了秸杆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湖南给力新能源公司和华容县农福来公司生产的多种生物质燃料可替代煤既节约了资源又为企业带来可观收入还净化了环境成为我省农作物秸杆能源化利用的典型。湖南给力新能源公司位于平江县伍市镇占地104亩现有员工168人下设10个子公司主要以农作物废弃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生物质颗粒、薪棒、环保碳等燃料产品供不应求公司有5条生产线20xx年产值7963万元。目前正在征地50亩准备扩大生产建设生物质发酵气化生产线。

2、大力促进三大转变。通过积极运用典型示范的创建成果,我市积极推动实现农村能源建设的三大转变。一是由户用沼气为主向联合管网沼气供气转变。联合管网沼气既可以解决养殖污染,又可以为周边农户提供生活用能。如湘阴县、华容县、汨罗市等地的联合沼气管网工程,养殖业主、沼气用户分别与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由服务网点将多个中小型沼气工程跨区域串联起来,采用管网经营的模式,实行联合供气,目前供气都在200户以上,深受群众欢迎。二是由单一沼气利用向三沼综合利用转变。利用沼渣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将沼液制成“营养快线”变废为宝,既解决污染问题,又为养殖业主盈利,沼渣沼液通过综合利用,已成为养殖业主和服务网点的重要收入来源。如岳阳县胜奇养殖场和汨罗市景园利用沼渣加工有机肥,以每吨20xx元的价格远销河南、山西等,平江县园艺场打造全省“三沼”综合利用第一场,用沼气煮饭、照明、洗澡、取暖和沼渣沼液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同时,沼渣沼液用于周边3200亩果园种植葡萄、柑桔和黄冠梨,发展绿色水果。三是由单一发展沼气向多能互补转变。在重点抓好农村沼气、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煤灶推广的同时,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固化碳化、风力发电、地热利用等清洁能源,实现了多能互补,为节能减排作出了较大贡献。如平江县、汨罗市的光伏发电,华容县、岳阳县和临湘市的风电,都已经出具规模,成为我市可再生能源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努力强化三大保障。针对近年来农村沼气发展出现“瓶颈”,我们着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市县两级农村能源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将农村能源工作纳入县市区政府千分制绩效考评,并通过实地督促指导、召开流动现场会、讲评会等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工作落实。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我市农村能源工作,多次调研农村能源发展,今年8月和10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明华、副省长张硕辅和市长盛荣华、市委副书记李志坚、副市长熊炜先后专程考察指导岳阳县枫树湾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对农村能源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对我市示范创建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二是强化经费保障。近几年,我市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资金3亿多元,同时,地方财政投入每年不断增加,县市区每年整合畜牧、环保、林业、血防、水利、移民和科技等部门资金在20xx万元以上,用于发展沼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另外,通过典型示范,积极引导养殖业主和社会资金投入农村能源建设,据统计,今年社会资金共投入7580万元用于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三是强化规划保障。我们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对本地农村能源资源和发展潜力作一次深入细致地全面调查,因地制宜做好本地区农村能源发展规划,把长远规划与近期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长远规划主要是选好点,每个县市区要选好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点,每年发展哪些村场要有明确计划,县市区生态能源局一年内如果不具备能力整村清洁能源,可以先发展几个生产组,然后整村推进,逐村实施。这样既方便我们进行后续管理,确保使用率,起到典型带头示范作用,又可以做大做强农村能源事业,发挥更大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加大宣传力度。由于多方面原因,生态能源建设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在一些群众心目中存在“农村沼气已经没什么作用”的概念,不利于农村能源的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强生态能源在节能减排、美化优化农村环境等全方面深层次的宣传,营造清洁能源发展的良好氛围。

2、增加资金投入。农村沼气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但由于服务网点难以自负盈亏,服务没有完全跟上来,很多有一些“小毛病”的沼气池没有发挥作用,对农村沼气的发展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建议上级每年安排一部分“病池”修复和扶持农村能源后续服务网点资金,并明确要求各级地方财政纳入预算,以提升农村沼气使用率。

3、解决技术员待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农村沼气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时间,很多技术员年龄在六十岁左右,面临养老保障问题。我省原来从事乡镇企业的农民、民办教师和赤脚医生,省里出台了相关政策,均可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但属县市区生态能源局管理的农村沼气技术员一直未能纳入社保,部分地方出现了沼气技术员强烈要求纳入社保,多次到省市集体上访的现象,已成为县市区生态能源局的重要遗留问题。建议出台相关政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因地制宜、整体推进、项目示范、技术一流、服务到位、群众满意、提质增效的原则,以大力提高农村沼气使用率为主,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实现多能互补。20xx年主要工作目标:。

1、高标准完成中央投资计划。根据省发改委、省农办《关于转发下达我省20xx年农村沼气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通知》(湘发改投资[20xx]812号)文件,我市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000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312处供气3100户、农村沼气服务网点19个、大中型沼气工程11处(其中先建后补3处),项目总投资8305.9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493.7万元。各项目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高标准认真抓落实。

2、加快推进以枫树湾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为龙头的绿色农业产业园建设。岳阳县枫树湾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始建于20xx年,主池发酵容积1200立方米。今年进行了全面提质改造,新增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增温保温系统,有机肥加工设备,沼气常年供应周边1000多农户,沼液制成“营养快线”,沼渣制成有机肥,初步形成了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的三沼综合利用绿色产业园中国南方新模式。20xx年每个县市区要结合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建设打造一个以上的绿色产业园。

3、全力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乡(镇)、村。各地要认真落实20xx年11月14日全省农村能源工作会议精神,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打造一批集农村沼气或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于一体的可再生能源示范乡(镇)、村,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农村秸杆沼气化、风能、地热能、微水电等方面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点。

4、认真抓好湘阴县三塘镇农村能源服务站和联合管网供气为示范点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湘阴县三塘镇农村能源服务站的“三联两解一提升”(将养殖场、建池农户和种养基地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反应迅速、便捷高效、服务周到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的物业化管理模式,对农户实现了“四包”(包进出料、包上门服务、包安全指导、包沼气供应),同时又打破地域界限将附近的大中型沼气工程、联户沼气工程、户用沼气所产沼气用管道串联,在多处建设多个储气柜,将多余沼气储蓄起来,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合管网供气工程。20xx年各县市区要建设一个以上的农村能源后续服务示范点和联合管网供气工程。

5、积极发展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各地要积极探索,将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变废为宝,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或将生物质气化,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同时要推广热效率较高的节煤省柴灶,减少农村薪柴和煤炭的使用量,降低生活成本。

6、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各地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使用的管理,每年要定期或不定期认真开展对沼气用户和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安全检查,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整改要落实到人,确保不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7、规范项目管理。各地要依法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灶具、器材和建池材料要依法公开采购,技术员要严格按国家技术规范建池,禁止偷工减料,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建池均能正常产气。

8、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宣传力度。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各地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和网络,宣传生态能源在节能减排、亮化、美化全方位的作用,营造清洁能源发展的良好氛围,每年要在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本地的好经验好作法。

9、加强农村能源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严格坚持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农村能源标准化建设,定期开展农村能源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合格的服务人才。

10、争取政府支持。全市各级要以这次全省农村能源工作会议为契机,争取政府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农村能源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嘉禾县建县于1639年,位于郴州市西南部、郴州永州边际区域中心,面积696平方公里,总人口40.5万,其中农村人口24.3万人,辖13个镇、242个建制村、33个城乡社区,是全省地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份之一。近年来,嘉禾县围绕建设“湖南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县”的总体目标,按照就地城镇化、就近市民化的总体思路,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坚持“规划同步、建设同体、设施同覆、发展同向、保障同效、管理同治”,把农村社区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步推进,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城市文明向乡村传播,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有力促进了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效推进了农村城镇化、服务社区化。20xx年,嘉禾获得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县的荣誉称号,广大群众对社区建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响应,并切身感受到了社区建设带来的实惠,民调由20xx年的全省第128位,跃升为20xx年的全省第9位。

我县根据县小人密和群居生活的实际,在湖南省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1、由注重“点”的打造向“面”的全覆盖推进。嘉禾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不局限于花巨资打造几个典型,而是全县整体推进。虽然没有特别“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点睛之笔,却有“低调、实用、有内涵”的整体水平。按照就地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城乡公交、供水、路灯等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等一体化全覆盖推进。全县98%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建成港湾式招呼站173个,开通公交一体化线路13条,87%的行政村通公交车,票价平均下降20%,65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免费乘坐,同城效应逐步显现;供水一体化一期、二期工程竣工,17万城乡居民直接受益;城乡视讯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通讯信号覆盖率达100%;建成城区游园30个、村镇游园88个;全面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方式,80%的村配置环卫设施、建立保洁队伍;开展“点亮嘉禾”行动,县城背街小巷、乡镇镇区和行政村主道全面实现亮化;分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活动,8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了社区建设,推进了农村就地城镇化和农民就近市民化。

2、由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向主要激发内在动力推进。推进城镇化,钱怎么来是关键。一是整合农业、交通、水利、社会保障、城市建设、造林绿化等方面的上级政策资金,集中财力投入城乡公共设施建设。二是精心做好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流转、土地整理、旧村改造、闲置土地盘活等文章,做到耕地总量不减少、建设用地有保障,有效助推了项目建设。三是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归集资产60亿元,吸引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入一体化建设。

3、由领导一时主观意志决策向着眼长远科学决策推进。推进城镇化,群众最担心一任领导一个主意、朝令夕改,最忌讳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杂乱无章。我县以城乡一体化顶层设计为总揽,编制了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和公交、供水等详细规划,分步编制专项规划,每个乡镇和50%以上的村编制区域规划,实现了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路网建设、生态保护等规划协调统一。县里统一制定《乡镇“八个一”工程和社区“十有”建设实施方案》,力求每个乡镇都有一套规划、一条样板街道、一条镇村一体化示范带、一个主题广场、一个规范性市场、一个特色产业或标志性企业、一个星级农庄、一个标准化政务小区。建立完善了县乡村三级规划执法监督管理机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实现了建设发展有规可依,严格依规办事,不因领导意志而随意改变。

1、坚持“四轮驱动”,社区建设“同频共振”。我县始终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动“就地城镇化”的重大民生实事来抓,着力构建“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大建设格局。一是强化领导,高位推动。县级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乡镇、建制村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对重点难点问题现场办公、限时解决,确保了工作高位高效推进。二是建章立制,责任驱动。制定了《嘉禾县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创建。

活动方案。

》、《嘉禾县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基础设施检查验收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工作目标、责任要求、落实措施,把该项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形成了强有力的责任驱动机制。三是紧密配合,上下联动。明确了21个职能部门和13个乡镇的主要职责,细化了132项工作任务,各责任部门齐心协力、紧密配合,自觉做到项目优先立项、手续优先办理、资金优先安排,确保了社区建设所有项目整体推进、合格达标。四是多元筹资,投入带动。建立完善“政府投入、部门支持、社会捐资、资源盘活”的多元投入机制,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撑。县财政对每个社区建设按“一事一议”标准下拨5万元,验收合格后再给予3—5万元的奖励,近三年,财政共投入建设经费2400余万元。各级部门大力支持,联乡包村单位共支持农村社区建设资金1800余万元。倡导社会踊跃捐助,企业和社会贤达人士捐资达1200余万元。同时,整合盘活农村社区自有资产和财力,着力解决活动场所用房和项目用地问题。目前,全县已多方投入1.8亿元,有力推动了农村社区建设。

2、夯实“四大基础”,社区建设“一以贯之”。一是规划编制“一张图”。结合湖南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建设,对农村社区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每个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严格执行“十有”标准,即有机构、有机制、有规划、有标准、有设施、有场地、有制度、有队伍、有产业、有考评。同时,根据县域面积小、人口居住密集的特点,科学布局服务设施、全力打造“一公里”农村公共服务圈,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一公里”全覆盖。二是综合设施“一条龙”。按照“够用、适用、能用”的原则,在农村社区实施“12345”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打造“一条龙”式服务设施平台。“1”,即一个小游园;“2”,即文化长廊、公示栏两个阵地;“3”,即建立专业管理人员、服务站人员、志愿者三支队伍;“4”,即多功能活动室、卫生室、图书室、广播室四个室;“5”,即社区农业服务站、社会事业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综合治理服务站五个站,农村社区的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治安和党建服务等六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为民服务“一站式”。建设公共服务中心,保证每天有2个以上社区干部在公共服务中心值班服务,方便群众办事。每个社区统一设置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教体育等便民服务窗口,对群众要办理的事项,能办结的当场办结,不能一次性办结的由社区干部代办,直至走完各项程序。社区“一站式”服务体系建立后,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农民办事成本,不少群众感叹“有事不出村,办事快如风”。四是社区管理“一条心”。建立完善社区干部值班备勤、工作考评、应急管理等。

规章制度。

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加强社区干部培训委派优秀乡镇干部到重点社区挂职锻炼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大学生”计划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打造了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对农村社区按照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五位一体”的模式管理形成了各类组织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我县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社区全覆盖建设过程中,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不断地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

1、要正确认识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关系。一方面,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社区建设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农村社区建设丰富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是新型城镇化的拓展延伸,其目的是城乡共荣,缩小城乡差距。因此,新型城镇化与社区建设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社区建设存在较大差异。新型城镇化有“人口集中、产业聚集、管理一致”的特点,而农村则具有“人口分散、产业零星、管理松散”的特点。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者是由一个行政村建制而成,形成的新型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享受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2、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一是双管齐下抓创建。农村社区建设,政府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撒手不管,要坚持“政府引导,社区主导”的原则。政府引导就是要成立班子,有人管事;统一规划,便于做事;以奖代补,有钱做事;强化监管,办好实事。社区主导,就是要群策群力、自愿创建,主动作为、创先争优;减少负债,量力而行;民主管理、发挥作用。政府要根据农村实际,打造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功能区整合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中心村融合型等五种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先易后难,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启动一个成功一个。双管齐下抓创建,社区建设井然有序,殊途同归。二是因地制宜创特色。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是简单地“小村并大村”,也不是单纯的“平房换楼房”,更不是把农村都建成城市,而是要体现地域特色,凸显田园风光,打造特色社区。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规划产业园区,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或服务业园区,解决农民的就业增收问题。农民以社区为“根据地”,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逐步变成职业农民或一定规模的农场经营者;愿意从事二、三产业的,可以就近就业创业,并将原承包土地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获得财产性收入,促进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三是规范管理起作用。农村社区要规范管理,常态运作,才能发挥应有作用。首先要便民服务,就近办事。医疗卫生、教育培训、证件办理等事项,让老百姓少跑腿、少花钱、少受气,让便民服务普惠百姓。其次要接通地气,让民做主。要充分尊重民意,在选举、政务、财务等方面给群众知情权、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做到公开透明,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3、要加快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一要让基础设施“硬”起来。要按照“政府预算、社区筹措、部门帮扶、社会捐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配套完善社区的水、电、路、气、通讯、排污、绿化、文体活动、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让群众住得舒适满意。二要让便民服务“活”起来。社区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为政府职能部门分担职责,为人民服务。如残疾证、计生证办理、新农合报账等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审批、简政放权,交由社区办理。让便民服务“活”起来,有利于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三要让广大农民“富”起来。农村社区建设要注重产业支撑,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就业致富,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如引导群众土地流转,把耕地通过租赁形式由现代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组织或种植养殖大户经营,从而取得租金;整合闲置土地发展企业,鼓励村集体以入股的方式让村民取得分红。

4、要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有针对性的提供社区服务。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社区要把关爱“三留”人群列入日常工作。要建立台账,适时记录他们的劳动生产、饮食起居、身心健康等情况。要定期走访慰问。社区干部要进村入户,为他们排忧解难,疏导不良情绪。要及时化解矛盾。对于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社区干部要及时调解处置,避免矛盾升级。二要建立健全服务机制。社区要充分发挥妇联、团队、农业合作社、红白理事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服务“三留”群体。要通过驻外地的行业协会、商会开展团聚活动、亲子活动,想办法解决两地分居问题。要加强普法宣传和安全防范教育,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三要建立健全救助机制。社区要公正公平的贯彻落实惠民、惠农政策。要把医疗救助、社会养老、农村低保等资金发放到位。要建设好、管理好敬老院、幼儿园、医务室、小游园、活动室、社区学校,切实解决好有所养、有所医、有所学、有所乐的问题。

在上级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建设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我们本身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干部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解不够。部分干部群众把农村社区建设误以为“村改社区”,误以为农业户口变成了城镇户。二是农村社区干部的作风要转变。个别社区干部对于到社区上班还不习惯、坐不住,对群众办事的语言态度有点生硬,为群众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农村社区干部的待遇有待提高。村干部工资由县、乡两级配套,目前仅为300余元每月,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后,村干部工作量加大,劳动与报酬不协调,工资待遇急需提高。同时,一些优秀农村社区干部渴望得到政治上的进步。四是农村社区工作运转资金欠缺。县、乡、村三级财力较小,县级财政拨付每个农村社区工作经费是1万元/年,多数乡镇因财力弱未配套农村社区工作经费,大部份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缺乏资金来源,工作运转困难。借此机会,特提几点请求。

1、请求对我县加大业务上的指导、财力上的倾斜、工作上的关心。恳请上级领导多来我县加强业务指导,同时,派遣专家下乡开班授课,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农村社区干部队伍。由于我县县小财弱,财力有限,要更好地开展社区全覆盖建设,困难重重,请求各级民政部门加大我县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扶持力度。

2、积极改善农村社区干部待遇,提高农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主动性。建议参照城乡社区的管理办法,省级拨付专项资金,相应提高农村社区干部工资待遇。建议组织上面向农村社区干部加大公开选拔力度,把优秀人才吸纳到乡镇党政领导队伍中来,以激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农村统计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度,xx区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统计局的具体指导下,在我区农口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区广大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于后:

年报工作是农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准确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全貌和成果最重要的一环。由于年报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为此xx统计局农经股精心组织、统筹协调、扎实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是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把年报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主要经济指标的审核关,数据程序的处理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切实做好部门之间、本局各专业之间的统筹协调,防止了工作脱节扯皮和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三是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深入相关部门和乡镇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搞好主要农村经济指标的全年预计工作。

四是在上报数据报表的同时,一并上报了数据质量评估报告和相关说明。

今年年初,农经股专门制作并下发了《xx区20xx年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要点》,重点针对农村经济统计定期报表包括小春和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报表,小春和大春农作预测和实际产量报表,畜牧业生产全年预计和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预计报表等;农村经济统计季度报表包括畜牧业生产季度报表,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季度报表等。定期和季度报表表种多,时间跨度长,全区农村经济统计专业人员增强时间感和责任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各项任务。

目前,统计数据备受各方关注。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保障,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的公信力是统计工作的主题,为切实提高农村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我们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审核和评估,研究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加大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审核力度和对乡镇农村经济统计数据的监管力度。对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坚持准确性、真实性、一致性,反对弄虚作假,严格执行统计数据下管一级制度,杜绝了数据在未经上级统计部门核定之前就擅自公开使用的行为发生。20xx年度农村统计没有出现未经市局审定就提前利用专业数据写分析、信息的现象。

深入开展“统计优质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农村、农业和农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和亮点,充分利用丰富翔实的农村统计数据,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并积极开展统计调研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对农村经济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及时反映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快、精、准”的数据信息和分析资料及其决策建议等农村经济信息服务。全年农村经济统计专业共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8次,撰写上报省统计局信息、分析资料 10 余篇、上报市统计局及其他刊物信息、分析资料 20余 篇(附件于后)。

加强农村经济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今年我局农经统计专业人员严格按照上级“六有” 要求,一方面认真做好本专业基础工作,包括制度建设、台帐建立、资料整理规范等;另一方面深入基层开展农村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并指导乡镇统计人员建好台帐,规范好基础资料。各乡镇和我区农口部门结合自身情况,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基层基础工作。

我区农村经济统计队伍整体素质较好,但也存在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或不合理的问题,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要求,我们强化了农村经济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一是农村经济统计人员末取得从业资格证的,都按时参加了从业资格上岗培训。

二是利用农业年报会和畜牧业年报会及其季报会等进行了业务培训。20xx年初召开培训会,对各乡镇和片区畜牧统计人员进行了专门的业务培训,在内容上,重点学习农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统计调查技能和其他新的经济知识。

为了增强农村经济统计人员的法纪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统计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农村经济统计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我们加大了农口部门和乡镇农业统计的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与法规专业人员一道深入乡镇、单位进行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对违纪违法行为,严格追究单位和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净化了农业统计工作环境,做到了依法治统。各乡镇和区级有关单位,特别是统计工作人员,增强法纪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统计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使统计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七、

今年以来,我局农村经济统计专业除完成上述业务工作外,还做好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是按时参加了统计局举办的各项会议及培训,并认真贯彻精神,抓了落实;

三是认真完成了粮油生产及畜牧生产形势调查和上报其动态分析资料等各项临时性任务;四是完成了20xx年统计年鉴、农村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五是认真配合全局搞好其他事务。

总之,20xx年我区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市统计局和区委政府安排布置的各项任务。一年来,我局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调查研究、部门协调、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等方面还有待于提高。我们决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统计“一法一条例”为契机,开拓创新,勤奋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更加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真实可信的统计数据,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贡献力量。

区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在年根岁尾,我区各项工作走向冲刺阶段,并着手制定明年大盘子的时候,耿书记带领市政府的其他领导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必将对我区的各项工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我们总结去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得失和安排来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能够给予及时地指导作用,我代表榆次区四套班子对耿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从一号文件出台以来,从中央到省、市的各级领导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重要举措,为此,我区在指导今年的经济工作中转变了工作思路,由原来的以城市工作为重心,转向城乡并重,并突出农村。我们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围绕农民增收这篇文章,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增加投入作为农民增收的基础,在机制上创新。

投入是增收的基础,只有高投入,才有高回报。榆次是个“吃饭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单靠财政,那只是杯水车薪,如何增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成为我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投入这个主要环节上创新思路,创新机制,采取“财政引导、政策调动、农民为主、大户牵头、引资上项、股份经营”等多条腿走路的办法,搞活了四方面的投入机制。

一是强化财政投入机制。今年我区“吃饭财政”的困难显现越发突出,由于中央不断出台调资政策,加大了一块支出,各条条单位要求财政在一些经费的支出上逐年递增又挤了一块,有些政策因素减少了行政收费,增大了财政支出,又有了一块,象教育系统实行一费制,公务经费完全由财政负担就是这种情况,在这种困难下,我区为确保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的足额到位,做到了四不,即“不挤、不占、不少、不挪”。“不挤”,象今年的支农支出我们预算安排439万元,比上年增长12.85%,目前已全部到位;“不占”,所有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随便占用,象粮食直补资金,我们按照严格核定的实际面积不差分毫,100%直补到位;“不少”象科技研发管理费用,就是以前说的科技三项费用,按要求不少于财政收入的1.1%。榆次的财政收支能持平已经够吃力了,但给这块的预算安排就达到132万元,占到财政收入1.19%,并全部足额到位;“不挪”,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大部分是项目专款,包括饮水工程、节水灌溉、综合开发、道路维修、危房改造等,资金总额为556万元,已到位556万元,仅此一项比上年增长48.66%。由于做到上述四点,使我区的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比上年增长了13.3%,比年初预算安排增加11.8%,达到7835万元。

二是落实政策投入机制。我们主要抓了“四个一”,即:落实了一项政策,就是“粮食直补”政策。通过摸底造册登记,经督查和两次公示后,核实小麦面积2.09万亩,玉米面积30.45万亩,发放粮补资金211.15万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直接增收8.1%;深化了一项改革,就是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在去年“四取消、一调整、一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农业税再减少1.5个百分点,减免绝对额219万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直接增收8.4元;健全了一个制度,就是“一事一议”制度。象东阳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全省确定的五个试点之一,除上级拨款资金外,村级也需配套资金100万元,东阳镇就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的。100万元中其中50万元通过筹工消化,剩余25万元现金已全部到位,25万元随工程进度以物折资逐步到位;突出了一个主体,农民投入始终是农业农村投入的主体。据调查统计,全区2004年农民自主投入蔬菜粮食种植、红枣开发、养殖小区建设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的农业资金达到3.4亿元,比上年增长31%。

三是引深“三资”投入机制。就是争取上级资金,吸纳国外资金,引入大户资金。在争取上级资金上,我们充分发挥国家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利用国家对灌区改造、节水示范、农村饮水等方面投资的机遇,减轻农民在资金投入上的分担比例,仅近2年就引进国家及省级水利项目46个,如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淤积坝建设工程、水保治理工程等,共计总投资约6800万元。“863”计划是国家科技部在我区实施的农业节水项目,从2002年起至2005年四年建设期,建设规模10万亩,主要是以高标准灌溉为主的节水工程,涉及张庆、郭家堡、修文等三个乡镇的44个村。今年已完成投资800万元。

在吸纳国外资金上,我们主要抓了三大项目。第一是世行贷款发展养牛项目。该项目从2003年实施,到目前项目建设提供报帐已完成,共发放贷款891万元,涉及7乡镇28个村,直接受益农户469户。第二是日元贷款项目。项目总投资1719.9万元,其中贷款1228.4万元,政府配套245.8万元,以劳抵资245.7万元,现已发放贷款349.4万元,发展大户70户,完成面积4355.7公顷,占到总任务的95.6%。第三是中德技术合作项目,涉及我区什贴镇6个村,面积20688亩,现已完成投资130万元,其中德国投资62万元,通过项目的开展,使我区农民学到了参与式的高效集约管理方式,推动了林业产业发展。

在引入大户资金上,我们根据我区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创出了“三结合”模式,即:开发与生态相结合。象华玉荣香椿有限公司就是利用什贴镇李坊村一片生态较好的山坡,进行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四位一体的综合开发,现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已经具备观赏旅游的框架;开发与治河相结合。东赵乡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社会资金300万元,开始大规模潇河治理,筑坝10公里,加宽取直河道,工程竣工后可使潇河岸3000亩旱地变水浇地。该工程采取边建设边开发的办法,建设资金全部来自河沙开发的利润。开发与治荒相结合。象我区的红枣开发大户就达到180余户,开发面积16万亩,占到全区红枣面积的一半以上,累计已完成投资6200万元。

四是搞活股份投入机制。今年我们在修文镇、张庆乡、东阳镇的部分村开展了小型水利资产的置换,进行了水井的承包和购买。东阳镇下丁里村350户农民集资54万元,打井18眼,保证了全村2964亩的地浇水。象什贴镇的雨水集蓄工程,坚持了井随地有,国补建设,谁出地,谁使用,谁维修,谁受益,除国家予以资金补助外,其余部分由农民以土地、配套提水设备等入股。建成后,集蓄设施全部归农民个户管理,使用20年。多元化的投入新格局,明确了各个项目的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和受益主体,促进了农建基础工程和特色产业的同步发展。

二、把推进“三化”作为农民增收的主线,在重点上突破。

从现阶段看,农民增收的渠道主要来自“三化”,即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今年以来,我们围绕“三化”抓了三点,有效地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一)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农民增收的支撑点。

榆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阶段,就是要搞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为适应当前市场准入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进程。为此,我们狠抓了农业产业化的链条对接。

1、扭住产业化龙头,优化区域布局。我们根据市场导向和资源优势,按照晋中市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在全区范围内共选定绿色蔬菜、优质果品、绿色畜禽、传统杂粮四大主导产业、12种优势农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区域布局和规划。包括种植产品4个(蔬菜、专用玉米、谷子和专用高梁),畜禽产品4个(奶牛、商品瘦肉型猪、肉羊、禽蛋),林产品4个(红枣、苹果、梨、核桃)。规划实施一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共规划实施蔬菜面积27万亩,总产量达到9亿公斤,总产值4.75亿元,平均亩产量3519公斤,比全区蔬菜平均亩产量高出2.9%,平均亩产值1759元,比全区蔬菜平均产值高出7.9%。以东阳、张庆、北田、修文、长凝5乡镇为中心建成了10.9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其中有10万亩进入挂果期。奶牛发展势头迅猛,存栏达到5600头,比去年增长30.6%;规划实施优势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实际完成播种面积33.5万亩,比去年净增18.8万亩,增幅127.9%,全区玉米总产量达1.3亿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83.9%。

2、构建产业化基地,状大特色产业。蔬菜产业——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2004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含马铃薯、瓜类),其中占用耕地22.6万亩,复播面积11.4万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1.63亿公斤,平均亩产量3421公斤,商品率85%以上,其中省外销量7.5亿公斤,较上年增长5.6%;全区蔬菜销售收入6.12亿元,较上年增长11.9%;仅此一项,为全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1553元,较上年增长155元,占全区农民纯收入的44.4%。

红枣产业——农民增收的最大潜力。榆次种植红枣有千年历史,现红枣开发面积已突破30万亩,居全市之首、全省前列。初步形成了北起乌金山镇、南到北田镇的百村百公里红枣经济林带。为全面提高枣园的生产效率,今年我区实施了“四个一工程”的枣园发展模式:即,一项矮密丰技术、一座沼气池(提供有机肥、叶面肥)、一座保鲜库(拉长销售期)、一座烤房(处理裂果)。目前已在大户枣园中普遍推广,增效十分明显。为此,晋中市为我区的四个红枣园挂了示范园牌子,榆次又被确定为全省七个红枣示范园区之一,省里还把榆次的红枣发展模式作为样板在全省推广。2004年全区红枣产量达到2000万公斤,产值4000万元,为农民人均增收150元,进入盛果期,全区红枣总产量可达6.64万吨,产值1.2亿元,为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可增加到460元。

畜牧产业——农民增收的亮点。全区畜牧业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养殖总量已达到全区养殖总量的65%以上。2004年全区肉蛋奶综合产量将达到3.8万吨,比上年增长15%。畜牧业为农民提供总收入3.25亿元,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516元,比去年净增48元。增收的构成情况是这样的:价格因素增长34.6元,增产因素增长5.8元,新技术推广因素增长7.6元。

粮食产业——农民增收的支柱。由于宣传到位,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中央及我省粮食补贴政策的措施得力,从而一举遏制了粮食种植面积连年下滑的局势,今年粮食面积实现突破性增长。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4.6万亩,比去年增加10.6万亩,增长31%。粮食总产1.55亿公斤,比去年增长6000公斤。预计今年粮棉油生产总收入可达1.9万元,比去年增长6315.35万元。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495元,比上年净增198元。

另外,果树产业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过程中,也有较好的收成,总产量达到1.05亿公斤,创历史新高,总收入达到9000万元,为全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338元,比去年净增97元。

3、拉长产业化链条,完善市场体系。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第一,抓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全区初具规模的营销组织发展到20余个,发放营销“绿卡”500余张。第二,抓营销大户。全区常年从事蔬菜营销的农户达到4000余户,销售的蔬菜占到榆次蔬菜生产总量的60%。其中以王二只、赵四清为首的年销菜千万公斤以上的大户有15户。第三,农业连锁经营服务体系,这是城乡统筹发育最好的市场体系。普家乐农村服务项目,用现代流通方式建立起农村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三位一体”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现已完成了25个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第四,在继续完善东阳等现有市场的基础上,什贴葵花籽集散地专业市场也已经投入运营。同时,华北最大的“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已报省计委立项,总规划占地400亩,总投资1.2亿元。一期工程占地43亩,即将开工建设。

4、提升产业化级次,狠抓标准化建设。今年我们又对4个项目16个产品进行了申报认证,其中绿色认证产品1个,无公害认证产品15个。全区蔬菜新增认证面积7万亩,认证品种达到15个;特别是东阳镇在已认证1.6万亩产地认证的基础上,今年把面积扩大到5万亩。以“魏榆”、“串串红”为主的品牌蔬菜在全国市场独领风骚,畅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榆次已列入全国55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区),也是我国南方淡季市场的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水果认证工作也有所突破,黄金梨、新红星苹果有2个产品申报认证;红枣以丰元枣业为示范基地,建立了《红枣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红枣农药使用准则》和《红枣肥料使用准则》三项标准,中昌基地的梨枣产品进行了绿色认证,认证面积300亩,另外,还新注册了“宁早”、“老树”2个红枣专用商标,标志着我区红枣标准化生产迈出历史性的第一步,同时为全区红枣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城镇化是农民增加收入的着力点。

第一是实施扶贫移民工程。扶贫移民工程涉及全区6个乡镇38个村,1393户4553人,采取地理位置上就近联片,经济发展上强弱结合的办法,使生产要素能够有效集中和充分利用,进一步调大了一些农村集镇的村组规模,优化了边远山区有限的资源配置。第二是在集镇建设上,与特色产业一同规划,齐步发展。东阳镇是全国500个小城镇之一,山西省35家中心镇之一,是国家小城镇经济建设综合开发示范项目镇。该镇在集镇建设中坚持以旅游产业带动集镇建设,以生产观光农业促进集镇建设的原则。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工程。东阳镇的东清路商业街,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路两侧共建设134幢商住楼,商贸服务业经营户达到300余家,商贸业收入达360余万元,是全省城镇建设的示范工程和精品工程。另外,常家庄园的修复运营,使东阳镇的旅游业由一张白纸到旅游综合年收入达到1500万元。东阳镇的集镇建设带动了鸣谦、北田、长凝、什贴、修文等七个小城镇建设进程,这些乡镇也先后被列入了全省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点行列。

城镇化的推进,使二、三产业的发展由分散到集聚,并产生互动效应,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为此,根据晋中市的统一安排,我区承担实施了国家农业部的“阳光工程”培训就业任务,依托晋中农校和山西省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学校,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进行实地培训。开设了计算机应用、餐饮服务、物业保安、电子装配、服装加工等专业。全年共培训农民工1856人,超额完成任务的15.6%,其中有60%学员输送到北京、天津、珠海、无锡、深圳、太原等地就业,就业推荐率达到100%,就业成功率达到82%左右,就业稳定率达到95%以上。

据调查,我区农业劳动力总数为12.9万个,其中18—45岁的10万人,从事农牧业生产实际需要的为6万个,剩余劳动力即需转移劳动力5.6万个。2004年全区累计转移劳动力总数达到4.2万个,占总需求的75%,比上年增长21.7%。从我区2004年农民现金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增长的主动力,贡献率为26.6%。全区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为人均1064元,比上年增加115.52元,增长29.6%。其中,在本乡地域劳动得到的收入为649元。

(三)新型工业化是农民增加收入的落脚点。

加快工业化能够为农业提供广阔市场,推动农村工业化,还可以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像我们搞的工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涉及3个乡镇8个村,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妥善安置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就成为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制定了两条措施,第一条是产业转移,一方面,工业园区现有企业建设投产后,将新增近两万个就业岗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着手制订了培训计划,为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目前,园区已投入资金15万元,对101名农民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安置846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到一期工程所涉及4个村总劳动力的40%。另一方面,我们在园区内规划了若干生活服务区,为农民提供非常优惠的政策,使他们向餐饮、娱乐、购物、运输等第三产业转移。第二条是产业带动,我们结合榆次区的产业特点,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以工补农,以工促农。象白象方便面8条生产线投产后,年消化面粉就达12万吨。可以预料,随着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将对我区农村工业化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三、把科技创新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在推广上出新。

新形式培训,造就农业专家。面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新形势,我们全面实施创新工程,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通过租赁农民承包地、参与农民土地入股和技术承包等方式,建立以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优良种苗繁育、实用技术培训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以示范园为“田间课堂”,通过现场参观,使解决问题有针对性,不再是“黑板上种田”,农技推广效率大大提高。技术部门还根据各自的业务经常深入乡村进行季节性实地指导,现场培训,印发一些实用技术的“明白纸”,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逐步实现一户一个明白人和村村都有科技示范户这个目标,造就了一批不走的农业科技专家。什贴李坊村农民从未搞过温室大棚,今年实施旱作农业工程,利用集雨旱井建温室50套。蔬菜中心在技术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抽调了一名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进驻该村,从温室的规划设计到种植品种、育苗及苗期管理等一系列均进行全方面指导。目前,棚内西红柿长势良好,估计亩均效益在万元以上,并为全区及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走出一条崭新的路子。同时,我区还继续开展了“双千双万”工程大培训,发放光盘25类150盘。共培训农民1800余场次,培训人数29.8万人次,发放资料34万份。修文、乌金山等乡镇还组织外出学习,更新观念,引进技术,发展当地经济。

新技术推广,加速农民增收。为了全面提高蔬菜竞争力,今年我们引进并推广了防虫网、杀虫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10多项高新技术,引进蔬菜新品种40余种,全区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抵顶6%的农资上涨因素,今年蔬菜产业为全区农民人均增收的155元,其中科技贡献率占到了62%。水果品质低一直是制约效益的重大障碍,今年我们在推广常规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狠抓了果实套袋和果型剂的应用。东赵乡小壁村果农张吉禄的富士苹果,往年拉出去5毛一斤不好卖,今年套袋后,在家一块二每斤全部批发出去;庄子乡果农小陈的1.2亩新红星苹果园,往年果品一共可卖2000元左右,平均0.35元/斤,而今年应用果型剂后,生产出的苹果果形高桩,五棱突起明显,着色艳丽,品质极上。直径8公分以上的果可卖1元/斤,特殊大的卖到1.2元/斤,最差的0.6元/斤,收入达到12000元,而一瓶果型剂成本才200元。

四、把强化措施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保证,在落实上下功。

(二)督查调研,制定方案,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以春耕生产和主导产业开发为重点的农业和农村工作。3月29日—30日,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组成了10支督查调研队伍,分赴全区10乡镇进行了一次督查调研活动。随后又分别组织各乡镇、农口各单位、涉农部门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就各自所处的位置和职能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意见87条,如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劳动力转移,以品牌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等。在这次督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榆次实际,出台了《榆次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各乡镇结合各自的实际也都制定了实施方案。同时,深入开展了帮农、支农、济农活动。区包乡领导和农业局下乡干部带来了科技书籍和种、养殖生产技术光盘等学习资料,无偿发放给农户;蔬菜、枣业、畜牧等技术部门干部还深入乡村举办种、养殖以及农村多种经营技术培训班,真心实意地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送科技、送信息、送技术下乡,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三)项目捆绑,龙头带动,大力提升农业产业级次。2004年我区列定实施农业工程项目16项。为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我区组织农业、水利、财政、科技等部门联动,将各部门同类性质分散的项目捆绑实施,使有限的小块资金捆绑使用,从而避免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让小资金启动大项目,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收入。

一是集雨灌溉配套旱作农业项目的组装。集雨旱井工程2003年开始实施,至今已完成旱井407眼,今年在什贴镇李坊村项目区引入了旱作农业工程,完成投资100余万元,建设墙体大棚50座。目前大棚菜长势良好,预计每棚收益可达到1万元以上,效益是原来的30多倍,成为旱垣地区高效农业的一项富民工程。

二是农村能源(沼气)项目与世行贷款养牛项目的组装。通过沼气项目与世行贷款山西发展养牛项目、博瑞乳品公司奶牛基地组装,将养殖户、银行、企业、财政、世行资金进行集中使用,养殖户通过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建设牛舍,企业自筹资金建设奶台,财政资金建设沼气,世行贷款购进奶牛,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奶牛养殖园区。该园区已建成沼气池24套,并已正常产气。建牛圈4000平方米,入园农户22户,饲养奶牛500头。该项目集效益、生态、示范于一体,户均年增收可达4000元以上。

三是龙头企业的建设。围绕我区的菜、枣、养殖主导产业,我们重点对福大蔬菜、丰元枣业、博瑞乳业等企业进行了扶持,其中福大蔬菜和博瑞乳业被列入市“双百”项目。博瑞乳业依靠世行贷款,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北胡乔、陈侃、逯村、南谷四村建四个奶牛养殖园区,北胡乔、陈侃2个奶牛园区已经完成,进驻养殖农户76户,养殖奶牛500头,逯村奶牛园区即将完工。为了提升奶产品的质量,博瑞公司还投资60万元,建设两个挤奶平台,减少了环节,降低了污染。丰元枣业公司今年列入我区的农业重点工程,正在积极引入资金,扩大规模生产,力争今年的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公斤,实现产值3000万元,利税280万元。2月初,我区还专门成立了农业项目领导组及办公室,加大了争投资、跑项目的力度,并综合协调项目的实施,达到以项引项的效果,从各个层面、各个渠道吸引争取更多的项目投资。通过项目捆绑建设,龙头带动,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的级次。

(四)信息引导,加强服务,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为解决农民获取致富信息、市场信息渠道单一的问题,我区今年启动了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在建设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加快网络延伸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截止目前,以区农业局为中心,农口单位和各乡镇已建立起14个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并全部注册应用“一站通”,将我区的特色农产品供应信息及时地发布出去,寻找最广阔的市场,解决农民生产营销中的卖难问题。庄子乡注册“一站通”以后,发布了销售葡萄的信息,第二天便有浙江的客户来电联系,第四天来人直接订货,成效立显。葡萄由滞销变为脱销,而且价格每公斤还上涨了1元钱。为了尽快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在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以及大户中重点推广了宽带上网、电视上网(机顶盒)、电话上网等多种形式的网络媒介,仅张庆乡就推广宽带和机顶盒97户,让农民用得起、用得了、用得好,有效地解决农村信息闭塞的问题。同时建立起145名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框架初步形成,并正逐步走向完善,让农民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所需的各种信息。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往来,6月份,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和企业参加了哈洽会,在大力宣传榆次的同时,拿回了许多定单。10月11日至15日我们还组织华玉香椿等7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销售总额达到6万元,达成合作销售协议83个。海玉食品有限公司在参展的同时,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由央视大腕肖维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个经销商及2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共签订销售协议7000余份,一次拿到订单价值总额3000余万元。

五、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在制度上完善。

今年我们在基层组织建设上突出了三点。

首先,对任职20年以上(包括20年)的离任农村支部书记,实行了生活补助。我们首先通过各乡镇党委根据离任农村支部书记任职年限提出人选,再经区委组织部审核后,由区财政转移支付每人每年发放600元生活补助。全区共有九个乡镇的65名离任农村党支部书记符合条件。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区、乡镇两级党委、政府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感情,拉近了距离,他们把感激之情化解为行动,积极投入到农村基层各项工作中,有力促进了农村工作的进展。

其次,在全区开展了为期一季度的整顿后进农村支部工作。此次整顿由区委组织部牵头,重点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村“五个好”为目标,重点解决农村支部班子不健全、不作为,“两委”关系不协调,村情不稳、经济不发展等问题。通过一季度的整顿工作,以前村支部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加强。

第三,开展了农村党支部(总支)换届选举工作。今年,我区农村党支部(总支)班子任期届满,需进行换届。这次我们换届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通过选举,把我区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我区“五大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为此专门出台了《二00四年农村党支部(总支)换届选举。

工作方案。

》,目前换届工作正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有序进行。

六、存在的问题。

(一)农资涨价和电力紧张。春播期间各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去年同期出现大幅度上涨,特别是今年春季电力供应的普遍严重短缺,直接影响着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给农民增收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温室蔬菜受阻,调产成果受到挑战。在今年的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政策的影响下,粮食播种面积猛增,蔬菜面积增长缓慢,与去年基本持平。特别是温室大棚建设实施较难。一方面是严格保护耕地政策的约束,不但与发展畜牧业形成矛盾,也使调地更加困难。另一方面是温室大棚的高投入加之上半年建材上涨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三是优质不能优价,也制约了我区温室面积的规模扩张。如张胡的温室套袋黄瓜,由于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使温室效益大打折扣。

(三)重点工程进展缓慢。银行信贷较难,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大,特别是围绕我区菜枣主导产业发展的福大、丰元,由于资金上的问题,动作不大;万头奶牛基地工程、红马营生态养殖园区等也都存在相同的问题。

(四)服务体系有待加强。区委农委、区农业局仅设四个科室,四个编制(4人),要对应上级部门(晋中市委农办、农业局)13个科室(130余人)的业务,给正常开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队伍急待建立和加强。

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是正确处理好确保粮食安全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认真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同时,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为切入点,以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为保障,围绕区域性绿色农业中心建设目标,加快建设蔬菜、红枣、养殖、加工四大基地的速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是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温室大棚工程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动,典型带动,搞好培训,继续扩大温室大棚面积;加强土地整理,合理开发土地,积极解决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加快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的步伐;对于龙头企业的发展,要积极制定和落实扶持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销售领域,使得福大、丰元等早日建成运行。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充分发挥其对农户的带动作用。

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等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督促力度,在全区10个乡镇全部建立起农村信息服务站,在农户中延伸网络100个。要在全区范围内尽快制定和实施农产品标准技术规程,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推进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农产品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和质量认证制度,以适应市场化和准入制度的需要。

四是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认真总结今年实施“阳光工程”的经验,组织安排好明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按照“走出一人,带动一户”的思路,努力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是积极落实农业综合市场建设项目。榆次农业综合市场建设,下一步要加大支持力度,积极运作,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二oo四年十二月。

农村成人教育情况汇报

**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在这半年的工作中,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实施加快富民工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各项培训的质量,积极探索农科教结合的新路子,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镇成人教育上半年已完成农村劳动力各类培训1865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455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45人次;农村致富骨干、经纪人培训140人次;农民工培训30人次;镇村企业职工教育培训90人次。同时还完成新招收成人高中班学员19人,完成了农村自学考试报名44人,共计98科次;进行了30人次的老年养生知识教育,较圆满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

具体做法如下:

一、努力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头戏,切实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在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前,首先同镇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和镇农业经营中心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第二,对新的一年,农民渴望学习什么新的技术,渴望掌握什么新的农业知识,进行调查和摸底,按照农民的需求,调整培训的知识和内容;第三,对哪些能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摸底登记,掌握人员分布情况,对培训地点的选择上以方便农民学习为主。以上准备工作完成后,由成人中心校协同农技中心和农经中心人员共同商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确保全年培训任务的完成。

在每次培训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进入村庄,走到农户家中和地边、田头,理论讲解和现场实践相结合,利用农民劳动空余时间来进行培训,培训中还以解答农民的疑问为培训的主要形式,使农民听有滋味、学有兴趣,都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二、采取联合办学的形式,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成人教育中心校积极同镇农科站、科技推广中心、农经中心创办的“兴河培训中心”、和平服装技校、建筑公司及其他有特长的人员共同合作,上半年上半年共举办了两期培训,共有145名社会青年参加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少讲多练,现场操作,培训人员经考核成绩合格后,全部由培训单位帮助联系工作,分别输送到本地的服装厂、玩具厂和外地工作,由于培训扎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也为农民走上小康道路奠定了基础。

三、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加大其它各项培训工作。

1、农村的发展是离不开带头人的,有了好的带头人,就能使农民早一天走上致富路。成人教育中心积极同镇政府合作,共同培训农村致富骨干。把村里思想好,有工作热情的青年组织起来,让他们首先学到一些致富的本领,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让他们担任村干部,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上半年成人教育中心共举办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两期,共140人参加,主要对他们进行了系统的养猪、养鸡方面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受到了参加培训人员的好评,他们也决心在家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村民致富带出好路子。

2、上半年主要对部分企业单位的农民工进行了有关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培训,培训共举办一期,培训了35人。通过培训使这些农民工掌握了劳动合同法,也合理地维护了自己的劳动权益。

3、积极做好镇村职工教育工作。

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并积极探索新形式下的职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使全体职工都能解放思想,积极进取,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上半年已完成上级下达的180名职工培训任务的50%,完成了90名职工培训任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在职工教育的全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并积极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4、老年人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笔知识财富,成教也肩负着老年的培训任务。本次的培训内容主要是老年养生知识,目的是让他们有个健康的身体,幸福安享晚年的生活。

四、狠抓成人高中教学、积极做好自学考试报名工作。

1、加大成人教育招生力度。首先,积极争取中心小学领导和镇分管教育领导的支持,动员全镇师生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招生任务落实到人,分工负责,一抓到底。其次是加强任课教师的管理工作,任课教师要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并对学员定期进行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三是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学员每次授课都能及时参加,对个别学员因有事未能参加的,教师抽出时间进行补课,做到了每个学员的学习成绩也不给落下。上半年共新招成人高中在校生19人,完成了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全年任务的76%。

2、积极做好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报名工作。

学考试宣传标语,并把有关宣传材料散发到全镇各个单位,对工作人员密集的单位(如中小学、医院、镇政府等),派专人进行宣传指导,进行现场办公,有效地节约了报名时间。第三,打印宣传材料下发到全镇各个自然村,由村里的广播向广大村民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第四,在成教校门前为了渲染气氛,插挂彩旗,张贴标语,并制作宣传板,将报名时间、报考专业、考试时间以及收费标准进行张榜公布,并附有咨询电话,做到一目了然,服务及时、准确、到位。上半年已完成成人自考报名44人,达到98科次。

五、联手共创,巩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

1、充分利用农科教网站,为农民提供科学种田、科学种菜知识,并在网上登录一些相关的农业科技知识共农民阅读,及时掌握科技致富信息。

2、成人教育中心校还通过向种植专业户发放明白纸,科技致富信息,引导种植专业户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利用**的大集、四月八农贸大会等时间,共向农民发放科学种植明白纸达3500多份,深受农民的欢迎。

农村环境整治情况汇报

**市委、市政府于11月17日在盐都召开了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xx市委副书记陈正邦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突出抓好八项重点:

一是要着力疏浚河道沟塘。以水系畅通、河面清洁、岸坡整治、水质提升为目标,以清淤、连通、控排、清洁为重点,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解决好农村河道脏乱差、黑堵臭的问题。

二是要着力整治家前屋后乱堆乱放。要全面清理家前屋后影响镇容村貌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破败房屋,特别是废弃破败的畜禽圈舍要进行拆除;柴草堆放要相对集中,统一放置在房屋背面和有绿化遮挡的区域,主要道路沿线、公共设施与活动场地附近等可视范围禁止堆放柴草。积存的建筑材料、建筑垃圾要在整治工程中充分利用。

三是要着力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物排放。要加强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禽养殖污物的无害化处理与监督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畜禽粪便专门发酵、沼气生产、有机粪肥加工、脱水干燥等设施,对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四是要着力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要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按标准配备村垃圾池、垃圾箱和运输车。

五是要着力集中散葬坟墓。各地要抓住大寒和清明两个时间节点,继续大力推动主要干道沿线散葬坟墓整治工作。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公墓布点规划,落实公益性公墓建设用地指标,明确公益性公墓建设补助标准,稳妥有序地推进整治工作。

六是要着力抓好秸秆禁烧。秸秆禁烧工作下一步要重点防止村民往河塘中抛扔秸秆和在路边焚烧秸秆。目前,一些河道里已经出现了秸秆漂浮的现象,要及时组织清理,防止出现进一步的污染。

七是要着力改善集镇环境面貌。在集中推进农村环境全域整治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解决好集镇环境面貌问题。要突出“治脏”,加大镇区卫生的.整治力度,清除各类垃圾和卫生死角;要突出“治乱”,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抓好各类车辆管理,彻底改变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影响交通的混乱状况;要突出“治差”,加大市场秩序整治力度,严格加强各类摊点管理,坚决取缔镇区主干道两侧的流动摊点和店外经营,全面清理乱贴乱画、乱扯乱挂,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八是要加快构建长效管理体系。要强化资金人员保障,对相关资金进行梳理整合,设立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纳入正常预算,一部分用于实施集中整治,一部分用于正常的运行维护、运转。同时,要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建立健全镇村环境管护保洁队伍,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人管,不反弹,不回潮。

陈正邦强调:切实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保障。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县为主体,属地包干”的原则,各县(市、区)和各镇(街道、中心社区)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主体、责任主体,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强力推进全域整治工作。各镇(街道、中心社区)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同志要全力以赴、具体负责。各个县(市、区)、镇(街道、中心社区)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农村环境整治中的突出问题。要调动和发挥村组干部的主观能动性,镇(街道、中心社区)对村组干部要有推进和考评的具体措施。市、县(市、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加大业务指导服务力度,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每个县(市、区)、每个镇(街道、中心社区)要建立一个责任体系表,明确具体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责任追究,加大问责力度,对存在整治任务不完成、全域验收不达标等情形的相关责任人,由市整治办提出问责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进行问责。

二要强化督查考核。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把农村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列入近期重点督查内容,通过高频度的督查、通报,表扬先进典型,鞭策激励后进,及时发现问题,限期落实整改,不断推动全域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要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专项奖补资金挂钩,与年终考核评先评优挂钩,形成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持续动力。

三要造浓整治氛围。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持,涉及千家万户,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必须把“硬件”整治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下大力气教育引导群众自觉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爱环境。镇、村两级直接面向老百姓,要把宣传工作放到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办法和手段,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中来。要建好村规民约,在村规民约中增加环境卫生方面的内容,对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要有所制约,发挥好村民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广大群众中形成爱护家园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真正把整治农村环境的过程,变成逐步提高农民群众素养的过程,筑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群众基础,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垃圾治理情况汇报

20xx年来,为切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我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x林区按照“先干后补、以奖代补”的原则,通过“试点先行、全域推广”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下面就我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体系。林区成立并调整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也分别成立调整相应工作专班,村两委干部分片负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精心组建保洁队伍。各村选聘有责任心、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做为村级保洁员,同时将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口、部分生态护林员、乡村振兴公益岗位人员一并纳入保洁队伍。20xx年林区共选聘保洁人员x名,林区还统筹多方力量,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将x名乡村振兴光伏电站公益性保洁员、x名生态护林员纳入保洁队伍,积极参与本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通过会议、宣传册、宣传栏、入户宣讲等方式大力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讲究卫生的行为自觉,主动搞好庭院环境卫生,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20xx年林区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议x次,悬挂宣传横幅x幅,张贴宣传标语x条,发放宣传单x册。

四是完善考核制度,强化督办检查。按照《x林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制定检查考核和奖惩办法,对各村、保洁员和农户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对各村进行综合排名并奖励,对保洁员的考核结果与工资和奖惩挂钩,对农户的考核以积分的形式进行奖励,农户凭积分卡到爱心超市兑换相应价值的.日用品。20xx年林区农治办对各村开展督办检查x次,检查结果对全区通报x次,其中发现问题x余条,已整改x余条,根据林区及各村月评比检查情况,林区共兑现各村环境治理奖励资金x万元,兑现农户奖券积分累计x元。

x林区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生活垃圾治理,以“擦亮小城镇”为契机,利用“村庄清洁日”全区干部群众齐动手,抓重点,攻难点,加大对辖区道路、游园、广场、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等公共服务设施集中组织开展清扫保洁、消毒消杀,彻底清除积存垃圾、杂物、积尘等,确保道路畅通,路面干净整洁,无杂草,公共服务区域干净整洁,无垃圾,无杂草,无乱摆乱放现象。20xx年开展村庄清洁行动x次,开展环境治理志愿者活动x余次,累计发动群众x人次,共清理卫生死角x余处,清理有漂浮物堰塘x个,清理游园x个,清理公厕x个,清理沟渠x米,清理道路沿线野广告x米,清除违建柴火棚x座,清除乱搭乱建x座,清理乱堆乱放x处,清运生活垃圾总量x余吨,全区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垃圾分类收集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是居民分类投放习惯需要再宣传、再提高;二是因为簸箩岩村、马鞍山村道路不便,地处偏远,每次垃圾清运车来回一趟,成本太高,急需建立垃圾中转站进行中转清运。三是部分村组干部、广大群众认识不够。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公共卫生意识淡薄。

下一步x林区将以构建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为抓手,严格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无污水”的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具体措施,有效开展工作,着力推进美丽x建设,不断推进我区农村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

农村成人教育情况汇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对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里,我把几年来的教学心得总结出来,以期大家共同探讨。

一、首先让学员理解学习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1.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历程。

每一个人在任何生命发展阶段均须不断学习,学习不再是儿童或青少年特有的活动,成年人也要不断学习,才能有良好的适应性以跟上社会的变迁与时代潮流。

2.学习的渠道和方式是多元且弹性的。

终身学习体系的建构涵盖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且各种型态的学习必须具有弹性、有所协调统整,以满足不同阶层民众的需要。此外,不仅是学校,家庭、社区、社团、工作场所等均可作为终身学习的场所,学习方式也不再限于面对面的讲授,传播媒体与电脑通讯网路也可进行学习。

3.学习强调自主的精神(即自我导向的学习)。

社会重视自发性学习,也重视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自然性学习意指学习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则代表一个人不但要为个人的学习负大部分的责任,且要知道如何学习。

4.学习内容无所不包,是一种全人类发展的教育。

终身学习的内涵必须是能帮助一个人成长,增进各方面陶冶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在学习内容的广度上不仅学习新知与职业技能,道德伦理、体能健康、社群关系、美学艺术等生活文化教育也同等重要。

5.学习是一项权利而不是特权。

在终身学习的社会里,所有的国民在一生之中皆应有同等的学习机会,不论其出生、性别、种族、收入或居住地区等,传统的教育制度多为英才取向,愈是高等教育,提供的机会愈少,于是高等教育的学习便成为少数人的特权,这不但容易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更剥夺了许多国民的学习权利。因此,终身学习的倡导注重全民的学习权,尤其是弱势族群,其学习机会应受到保障。

二、让学员进入与课程对应的职业角色。

1.虚拟岗位化教学。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员对一门学问只有在心理上认同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和研究它。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思考。我们可以把这种教学法称为“虚拟岗位化教学法”。

2.让学员上讲台作形象推销。

这一方法是通过“师生换位”来达到发挥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的,而且对提高学员的公关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有很大益处。可以根据班级和学员的不同职业让学员扮演求职者或不同的社会职业角色,达到内在心理认同与外在表现的统一。

三、开发学习热点。

成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出勤率低,与教学中缺乏学习热点不无关系。成人学员学习的职业目的性和生活目的性很强,尤其在目前企业重组、减员增效的形势下,学员更加重视提高自己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员这种蕴涵着的积极性开发出来。

1.从实际问题切入。

成人学员对实际问题有更高的关切热情。从我校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理论联系实际也是学员最喜欢、最需要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学员关心的实际问题,应该是那些既与学员的职业相关,又与学员的职业环境和生活环境相关的问题,当然,又要与课程有密切联系。

这样从实际问题切入,使学生把对企业的关心、对个人的关心扩展到对公共关系知识的关心,就可以把课程的重点、难点转变成学习的热点。为此,教师必须对社会的经济、科技、教育问题,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学员的生活经验给以足够的关注。

2.引入新知识。

现在,教育界也在谈创新,成人职业教育的创新基点就是应用。这就要求成人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现实问题,解决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问题。新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就容易成为令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热点。

3.要有独到见解。

成人学员有职业经历和社会经历,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他们不喜欢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教师的创见,教师的独到见解,能置教和学于研究探讨的氛围之中,对学生有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双重吸引,吸引他们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反之,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不喜欢这门课,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就不会好。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

四、以精讲促多学。

现在成人教学的课时较少,学员又是工余时间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精讲。精讲并不仅仅是少讲,是教师对知识精华的提炼,是教师对学生充分的了解,是教师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挖掘。

精讲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切入点,引起学生对更多问题的思考,对更多知识的渴求。这应该说是教学方法的较高层次--教学艺术。笔者在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精讲的方法,即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阐明一条深刻的道理,使学生开一次窍。

成人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人教学法的改善和提高,我们需要站在成人教育学的高度,照顾到成人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成人教学活动中以学员为中心,注重学员的经验和人生目标,针对其实际需要和个性差异来进行教学。

区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xxx镇作为中部乡镇,镇驻地距市区仅5公里,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多年来,我镇突出重点、统筹全局,在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镇容村貌焕然一新。xx年,顺利通过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检查验收,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主要做法是:

1、科学布局,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小城镇。xx年,我镇聘请省鲁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了《xxx镇总体规划》,规划把全镇的远景定格为镇区面积9.6平方公里、镇区人口5.3万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小城镇。在实施过程中,又聘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具体功能区域和项目进行了控制性规划和指导,严格按照规划开发建设,为城镇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严格规范,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土地、房屋、规划等方面,严把审批关、建设关、质量关,在源头上杜绝不合理开发,避免恶性循环;在物业管理和环境卫生方面,保证水电暖的正常供应,成立日常保洁队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行动态管理,落实责任制,有效的促进了城镇管理的'稳步有序提升。

3、创新机制,多元投入,高标准建设小城镇。城镇建设不仅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融资机制,通过“土地生一点、财政挤一点、上级拔一点、向外引一点”的方式,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先后累计投资xx余万元,完成了桑园大道、相顶路、平安街、山前北路、镇东路、镇西路等道路改造,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镇道路实现了“村村通”;对镇域内主干道两侧和商住区进行了全面绿化、美化和亮化,实现了“区净、灯亮、地绿”;投资200余万元,对巴漏河相公段进行了河道整治,整砌护堤、种植树木,建成了沿河公园;在平普路、平安街两侧相继建成了样式新颖独特的商住楼,成为全镇商业集中区;通过腾笼换业和土地置换的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建成了凤凰台住宅小区,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同时还新建了相公中学,改造了中心小学,扩建了卫生院,成立了镇供水公司,新建了镇敬老院,进一步完善了城镇服务功能。

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成人教育情况汇报

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要求我们要加强成人教育目标的准确定位,使成人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并以广大农民的身心素质发展为根本,促使新农村建设更上一个台阶。农村成人教育的目的不但在于尽力根除青壮年文盲现象,广泛普及农科知识,更在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从根本上转变农民固有的保守思想,真正实现乡风文明与生产发展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建设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今的新农村成人教育必须不断调整教育目标,丰富成人教育内容,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通过技术补课、科普知识讲座等方式,为农民进行有目的、连续性的充电,使其获得在新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创新是促进一个民族发展前进的重要生产力,未来社会是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时代,这也将是今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恰恰是为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一种重要手段,意在培养和提高当代农民的思维能力与知识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自我、改变自我,从而达到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课程是教学组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基本方式,体现了国家或特定群体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水平与人才的质量。首先,成人教育的课程开发与设置必须针对农民学员自身的`基本特点,符合当代农民参与成人教育学习的基本使命。如今的农村成人教育对象有着思想自主、迫切致富、信息超前、内容实用等基本特点。针对以上特点,在具体开发课程时,我们就必须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理解农民脱贫致富的心理愿望,满足农民参与学习的基本需求,并遵循实用和实效的基本原则,尽量选择一些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课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提高成人教育的教育质量。正如法国前任总理、教育部长埃德加富尔曾经所说: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他要学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和受训。

其次,教育者要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当代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错综复杂、综合浩大的系统性工程,其任务不仅在于促进农村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更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劳动力产业的转移、农村社会制度的完善、优秀人文传统的传承、自然环境的恢复等。因此,农村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实现多样化和灵活性,不但要注重农业新成果和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还要增设文化、娱乐、法制等课程内容,全面构建综合课程体系建设,不再单一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将多门课程融合在一起,增强知识的交互性和多样性,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

三、深化成人教育改革机制,不断创设教学方法。

农村成人教育一直倍受社会的关注,作为社会最大人口群体,农民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的高低对社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过去的农村成人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忽视了农村成年人群的基本特点,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了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要积极深化成人教育改革机制,创设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农村成年人群的特点,将实践操作放在教育的第一位。

首先,我们要走出校门,将教学的地点转向生产车间、养殖场和田间地头,增强教育的实用性。

其次,注重教育农民怎么做,淡化原理的指导。与为什么相比农民更关心怎么做,淡化理论的讲解既可以降低教育的难度,让农民群体更容易结合实际,贴近实际,又可以增强农民群众学习的积极性,让农民更乐意接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