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面积的教案(热门16篇)

时间:2023-12-03 15:13:46 作者:FS文字使者

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教师共享的三年级教案,希望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教学思路。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提高计算能力。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件。

一、总结算法。

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没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个人?

(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有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各题选择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以了,因此用估算,65×8≈560;。

第(2)题应选择口算,因为题目中的多位数是整百数,口算比较方便,

200×2=400;。

第(3)题应选择笔算,因为题目要求求出精确的结果,口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要进行笔算。

二、练一练。

1、口算下面各题。

20×470×312×3120×43×6+5。

200×4600×821×4320×34×8+7。

500×21000×732×21100×68×8+6。

做完后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估算下面各题。

98×479×3102×5287×6。

53×6212×4319×772×8。

做完后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去乘一位数,就得出了估算的'结果)。

3、笔算下面各题。

213×389×728×4507×5。

213×6354×4146×9470×3。

做完后说一说笔算的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三、课堂作业。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划分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让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题目,并把刚才学生们说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归纳板书。

1、学习教材第70页例6.

出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积。

翻过来看背面,现在把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师说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们学了1分米是10厘米,按边长是10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10×10=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观察两次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吗?

教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区别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8平方米=()平方厘米。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平方米=()平方分米。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陈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让学生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前两道题是从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这道题是将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请同学们讨论这道题该何如去做。

1、填一填、

7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米=()平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长是5()黑板的面积是3()。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0厘米,它的长是50厘米,宽是多少分米?

三年级《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好本单元,利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测量、估算、概括、推理等技能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收集、分析、处理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35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学案例: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

面积计算公式。

3.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及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4.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5.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五、单元课时安排。

六、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教案设计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将附页中的长方形剪下来。

师: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有面,像桌面、书面、文具盒面、篮球的面请你从身边的物体中任意选出几个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学生感受。

师:谁能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

(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生1: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我的橡皮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物体表面有大小。

师:我们可以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叫物体表面的面积。

引导学生得出: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平面图形的面积。

3、谁能将这两句话概括一下,说说什么是面积。师生共同归纳面积的定义。

下面我们看看课本的编者是怎么给面积下的定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的概念,为理解面积的概念奠定基础。物体的表面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到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学生采用类推的方法,即可得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定义。

如果学生说:“课桌是长方形的。”教师应及时纠正是:“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学生可能会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哪个物体的表面大或小。”概括面积的定义义。课件出示面积的定义,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4、让学生拿出从附页中剪下的两个长方形纸,比一比哪个面积大?指几名学生到前边演示比较的方法。

生1: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我把蓝色长方形放在黄色的上面,让相邻的两条边对齐,我发现黄色长方形面积大。

生2:我是这样摆的。

生3:还可以这样摆。

生4:也可以这样摆。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

生:重叠法。

5、教师出示比一比(2)中的两个图形,让学生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图形面积小?自己试一试。把你的方法告诉小组中的其他同学,看看同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们还能创造出什么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小组合作进行比较。

汇报:

生1:我用的是剪拼法。先把两个图形重叠,把多余的部分剪下来,拼在空余的部分,这样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面积大。(教师用课件演示)

生2:我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我把两个图形都分成边长为5毫米的小正方形,正方形共分成了36个小正方形,长方形共分成了32个小正方形,这样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面积大。

生3:还可以这样划分。我是都分成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比较的。

6、出示说一说:这几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1、85页练一练。

2、智力闯关。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享受。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两个图形比较起来并不太容易,激励学生去探索。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小组学习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在学生自我发现的基础上进行。练习设计层层递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有很多说法,只要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达到了设计的目的。如果学生只说:“黄色长方形大”教师应指出是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对于学生出现的比较方法,只要能得出结论,就要加以鼓励。如果学生出现不了方法的名称,教师可进行适当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可能不会出现数方格的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两个图形分别划分成许多同样大小的方格进行比较,让学生试一试试。如果学生出现其它比较的方法,教师应给予鼓励。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出梯形面积。

2、通过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唯物辩证观的启蒙教育,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懂得用运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研究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关键:通过操作实践,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探索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备用梯形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同学们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多媒体出示。

2、引入:

屏幕出现梯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图上告诉了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们还不会计算梯形的面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回忆旧知。

我们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多媒体课件演示)。

我们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课件演示)。

二、探索解决问题办法,并尝试转化。

1、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2、学生尝试转化。

刚才同学提出了用割补的方法、用拼摆的方法。那么,怎样来割补呢?

学生上台演示后,教师指出:由于梯形的不规划,刚才的同学没有转化成功,其实是可以用割补的方法来转化的,请大家看一看:多媒体演示割补转化。

那么,用拼摆的方法呢,你准备怎样来拼?

学生上台演示。

3、学生操作、实施转化。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拼摆梯形。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拼的?多媒体课件演示。

三、观察图形,推导公式:

1、观察。

它们的底、高和面积,大小怎样呢?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汇报后多媒体课件演示。

2、计算梯形面积。

算式中3加5的和求的是什么?乘以4得到什么?再除以2呢?为什么要除以2?

计算面积,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3、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算式中的3、5、4分别表示梯形的什么,想一想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公式。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四、应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

1、基本练习:

计算下面梯形面积。

2、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并理解题意。

计算面积,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3、判断题。

4、抢答题。

5、测量并计算。

五、总结课堂。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20。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第一组: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三、巩固练习1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3。

教后感: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教案设计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估计和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让学生直接使用“面积”这个词进一步去观察、比较和描述。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在学习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小纸条/片、彩色笔、小剪刀、硬币。

课前:

师: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短片。(电脑出示“拍手广告”)。

师:在刚才的短片里,掌声有哪些含义呢?今天是王老师第一次来到咱们班上课,大家欢迎我吗?那怎么表示你们的欢迎呢?谢谢你们,让我们用同样热烈的掌声也欢迎下面来听课的老师吧。

好,上课。

一、借助直观,理解面积。

1、谈话引入。

师:刚才大家在鼓掌时,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

(边说边演示摸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里?请自己摸一摸。

师:谁上来和老师比一比手掌?

师:大家一起喊123,我们就出掌,好吗?

(与学生对掌,注意旋转角度)。

师:谁的手掌大?谁的手掌小?

(有兴趣比的,下课之后我们再比一比)。

2、观察实物,明确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师:其实不光我们的手掌有面,生活中的物体也有面。瞧!这是同学们用的数学书。(屏幕出示,手同时拿起)我们一起来摸摸它的封面。(教师示范)。

这个面又是数学书的哪个面?(手同时抚摸侧面)。

大家也摸摸看。

你们能比较这两个面的大小吗?谁来说一说。

(请1-2人回答)评价:很好。

师:我们再看看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请1人回答)评价:说的真好。

师:再看看课桌的面和白板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请1人回答)评价:说的不错。

师:看来,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有小的。(屏幕出示)。

像白板面的大小就是白板面的面积(板书:面积)。

那课桌面的大小就应该是?课桌面的面积(屏幕出示)。

师:你还能像老师这样,举举一些物体面积的例子吗?

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举手告诉大家。

(指名4-5人说,如门,窗户,黑板等)。

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我们今天主要研究平面。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课桌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现在就可以说成,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屏幕出示)。

师:您能举例说说两个物体表面的面积,再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请3-4人说说)评价:恩,不错,你观察的真仔细。

二、平面图形的面积。

1、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请1个同学上来,帮他带好帽子,提醒举起手,手掌伸平)。

师:如果他说对了,我们就给他掌声,如果说错了,我们就帮帮他。

(2)再摸一个正方体的两个面,请你说说刚才摸的两个面的面积怎样?

(差不多)。

师:如果老师将他刚才摸的面画到黑板上。(沿着边画正方形)。

这样,这个面就变成了一个什么?(正方形)也就是变成了一个平面图形。

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请在纸上画出一个。

你喜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请两人上白板画图。

师:大家看一看,谁的图形大,谁的图形小?

师:同学们,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平面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

师:那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什么呢?(面积)。

2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师:那给你两个图形,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师:看一看这两个形,要比较它们的大小,你有多少好办法呢?

(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

师:这样吧,给大家一个自己操作的机会。

有几点提醒:

1、信封里有两张和屏幕上一样的纸片,你可以在上面写,画,做记号都可以。

2、另外,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当然,我更希望你用自己的材料比较出他们的大小。

听清楚了吗?那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开始探索吧!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大家都操作的差不多了,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你们的找到的方法。

师小结:刚才,我们自己的探索和小组交流,得出了比较面积的三种方法。

直接看的方法,重叠的方法,第三种我们将小正方形、长方形纸条摆在里面数个数,其实就是选定一个标准分别去量他们,也能看出它们的大小。

三、调动感官,巩固新知。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了一些面积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认识它吗?南通在哪个省呢?(江苏省)我们找一找。

知道最近是哪里地震了吗?你知道是哪个省吗?(青海省)。

一起找一找。

日月潭是哪个省的?(台湾)。

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

2、师:小猪家有4块地,你知道哪块地的面积大一些?直接看行吗?

师:那你想到什么好办法?选择第几种方法呢?你真聪明!

(屏幕出示)。

师:现在你看出来了吗?请同学们自己打开书本数数看。

师:第三个图,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数出来呢?

3、出示校园平面图,我们一起来参观一所学校的平面图。

师:你喜欢学校的哪个两个地方?比一比它们的面积的大小?

4、师:最后,让我们来帮小猪解决一道难题吧。(出示题目)。

师:猪妈妈有四个儿子,她对小猪们说:“你们都长大了,自己要独立,门前的空地留给你们四兄弟,每人造一间房子吧。”

你能帮助小猪们把这块地分成面积相等,形状也完全相同的4块吗?

四、师生交流,总结课堂。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面积)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只要乐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三年级数学面积教案

面积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意义,扎实地掌握面积单位,本节课在设计上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新课伊始设计了阿凡提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每解决一个矛盾,就向目标迈进一步,最后想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就自然地引进了面积单位,而且对后面讲的人们规定的常用面积单位也就容易理解了。这样,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究之中,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时,让学生明白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在比较两个曲边图形以及摸橘子的表面时,明确曲边图形、曲面也有面积。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的概念。动手摸面和体会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进行区分、比较。

通过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图形测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过程,从而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进而学习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受不同单位的大小,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教师准备ppt课件米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彩纸(面积分别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

学生准备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彩纸(面积分别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让我们听一听阿凡提的故事吧!

课件播放:……巴依老爷想无偿占有阿凡提的院子,可阿凡提不同意。因此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签了一份契约:“将自己院子的60米以10元钱卖给巴依老爷。明日就将院子的60米交给巴依老爷,永不反悔。特此证明。”第二天,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10元钱,哈哈大笑,巴依老爷这才大呼上了这份契约的当。但他只能白白付出这10元钱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份契约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觉得问题出在60米上,因为60米只表示长度。

生2:60米表示线段的长度,巴依老爷只能得到一条线段那么细的地,就等于没有得到。

师:你知道这份契约到底该怎么改才是正确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巧妙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很喜欢玩拍手游戏吧!今天,谁来和老师拍手?在拍手时,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请大家比一比,是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你们的手掌面大呢?在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和手掌面一样,也有各自的大小。

(1)观察教室前面的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学生发言之后,教师明确: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表面的面积。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的封面)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桌面的大小就是什么?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黑板表面的面积小)。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说课桌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意义。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并用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师:这里有四个图形,有一个图形与其他三个图形不同,你发现了吗?(课件出示三个封闭图形,一个不封闭图形)。

说明:不封闭图形的大小是不确定的,要研究图形的大小,这个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师:大家能看出另外三个封闭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吗?

小结:看来不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的面积也是有大小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生发表意见后,师出示课件并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3)为学生提供一个橘子,请学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说说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4)将数学书按不同方式摆放,说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三年级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

1、知识技能。

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并知道它们实际的大小。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用不同的单位测量同一平面等活动,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成就感。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正方形纸片各一个,每两人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抽纸涂色比赛:教师为学生准备大小各异、形状不同的纸放在信封中,当学生代表抽出纸片并{高举起示意时,学生们的反应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纸片的一方感情激愤认为这样不公平,而抽到小纸片的一方则兴高采烈。

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出纸的面积的大小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面积,并对面积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1、计算课本的面积。

生:一样。

师:现在我们用画方格的办法,看看课本的面积有多大。

生:用方格衡量课本面积。

师:说说你们画的课本有多少个方格?

生1:12个。

生2:14个。

……。

师:为什么画出的格数不一样呢?

生:方格大小不一样。

师:要是我们规定的方格大小一样,是不是大家画出的格数就一样了呢?

生:那样就会一样。

2、认识面积单位。

认识1平方厘米。

师:大家能画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吗?

生:能。(画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生:大家画的这样大的正方形面积,就是一平方厘米。

师:我想量一量这个文具盒盖的面积,大家帮老师想想该选用哪个面积单位呢?

生:1平方厘米。

师:请大家从你的桌上找出1平方厘米的纸片。

师:谁知道多大的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记作1cm2v板书:1平方厘米,记作1cm2w。

师:你还能从哪里找到1平方厘米?

学生汇报:大拇指的指甲盖、教室开关的按钮……。

认识1平方分米。

师:1平方厘米的面积比较小,我们计算面积还需要比较大的单位。同学们再画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

生:(画正方形)。

师: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取出那张蓝色的正方形纸片。先用尺子量出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再用手摸摸这个面的大小。学生认真地用尺子量边长,然后用手触摸这个正方形的面。

师:同学们刚才摸的这个面的大小就是1平方分米,记作1dm2v板书:1平方分米,记作1dm2w。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中1平方分米的面积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1平方分米的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请同学们把手中1平方分米的蓝色正方形放回学具袋中。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该有多大,再伸出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是多大。

学生闭眼想后,和同桌一起伸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拿出剪刀,在白纸上剪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注意:请不要拿出袋里的蓝色正方形纸片去比,也不要用尺1子去量。(不到1分,学生就剪出了他们心中的1平方分米。)。

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再拿出那张蓝色正方形纸片与你剪么样?

生:……。

师:同学们,你们对自己剪出来的作品满意吗?

生:……。

师:好,请大家还是按照上次的要求,再剪一次吧!

学生都非常投人地开始思量怎样剪得更准确。他们剪得比上次更认真、更专注,花的时间比上次也要长。当老师再次让他们拿出学具袋里标准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比一比时,尽管还是有点误差,可是他们那稚嫩的脸上已经充满了愉悦和自豪。

师:下面请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四人一组用它量一量一张课桌的面有多大v分组测量)。

师:哪一组来说说呢?你们又是怎样量的?

学生分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剪1平方分米的纸片,强化学生对1平方分米的记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v3w认识平方米。

师:你们的办法真好,很巧妙。下面请大家用这个1平方分米的纸片来量一量我们这个教室的地面有多大。

学生纷纷蹲下身。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产生学习习近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不一会儿学生就纷纷说:老师,我想要个大点的纸片来量,这个太小了。

师:大点的纸片到底是多大呢?

生:1平方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的呢?

生1:我从书上知道的。

生2:是爸爸给我讲的。

师:谁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呢?

同学们汇报自己对1平方米的表象认识。

师: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记作1ov板书:1平方米,记作1ow,下面请大家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见过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学生汇报。

多媒体展示1平方米的物体的面:一扇窗户、大电视机的屏幕、黑板的一半……。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1平方分米有它的局限性,1平方米是应需要而产生的。

三、知识运用,解决问题。

修改小明的日记。

今天是我的生日。晚上,妈妈到市场买了很多菜回来。其中有一条4厘米长的大鱼和一只30平方厘米高的鸡我特别喜欢。妈妈开始忙着为我们做饭。不一会儿,饭菜都做好了。这时爸爸也回来了。我就忙着把这些菜都端到1平方分米高的桌子上。开始吃饭了,我拿起20米长的筷子夹起鱼头,放到大约2平方米大的碗里,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饱了,我就开始做作业。作业做完了,时间也不早了。我来到了我那10平方分米大的卧室,躺到3平方厘米长的床上准备睡觉。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教案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4.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的进行笔算和验算

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一)复习旧知

笔算346+93 657+329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二)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去过湿地吗?

出示图片,介绍湿地情况。再出示信息: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应问题。

预设1: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预设2: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多少种?

预设3: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少多少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三)新课展开

1.探究计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师:这道题,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算式:445+298

(2)估算结果并交流。

师:这道题的结果大概是什么?同学们能估算吗?

(3)尝试计算并交流。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同学们能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全班交流方法:

列竖式计算。

(4)与估算结果相比较。

2.探究验算方法。

(1)自主探索验算方法。

师:这道题算的对不对?同学们会验算吗?

(2)交流方法。

预设1:再重新用原来的竖式计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预设2: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预设3:利用原来的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

(3)归纳验算方法。

师:大家想出这么多的验算方法,你们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可要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哦。

3.练一练。

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63+979 395+475

4小结提炼笔算方法。

问题1.今天我们做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点?

连续进位

问题2.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算出得数的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问题3.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加起,进位的小数字不能漏写,做完以后要及时验算。

(四)练习拓展。

先想一想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

67+93 165+78 409+394

总结回顾

回顾本节课收获。

回顾新课导入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一下,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作业布置

作业:第38页做一做,4题。

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而且教学内容也很抽象。整节课胡老师围绕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一个是什么是面积?一个是什么是面积单位?教学时充分注重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两个重要概念的生成过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例如,在课的开始,胡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四边形,让学生去涂色,比一比谁先涂完。学生都愿意选择小的图形,老师追问:为什么选小的?引出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接着通过观察黑板面和国旗、课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了铺垫。了解了面积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体验到没有统一的面积单位不便于交流,从而自然地导出面积单位。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了解1平方分米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一摆、量出桌面的大小。在认识1平方米的时候,胡老师先准备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的布,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接着让学生体验1平方米的地面能占多少个同学,学生对面积单位概念有了深刻的印象。

本节课胡老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我们数学团队的张**老师本周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面积和面积单位》。在这节课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开课伊始教师创设了小猴子和小松鼠到小兔子开的玻璃店给镜框镶玻璃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快的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展开学习。效果很好。

在学习面积的概念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是面积,并在教师有层次的习题设计中,不断完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概念,使我们感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例如,比较黑板和电视机的屏幕的大小,用的是观察法;比较数学书和田字本封皮的大小,用的是重叠法;比较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的大小,用的是拼摆法……这些学习方法的传授是非常必要的。

建议:

在学生探究之后应多给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应有意识的去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相信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练习题

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

2、物体的表面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测量土地的面积大小时用到的面积单位是()和()。

4、边长分别是1米、1分米、1厘米的三个正方形中,面积最大的是边长为()的正方形。

5、测量操场的大小就是测量操场的()。

6、测量房间地面的大小要用()单位。

7、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44万(),大约4()。

8、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

9、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3厘米,宽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

11、长方形长12厘米,宽10厘米,如果宽增加()厘米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12、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面积是()。

13、一块正方形菜地,周长180米,边长是()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平方米。

14、一长方形和一正方形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长8米,宽6米,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1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面积填入()里。

30000平方厘米、1平方米、400公顷、3平方千米、200平方分米。

()()()()()。

三年级数学教案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1课时

三年级数学面积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这节课内容是从线过渡到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如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等,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来测量桌面的面积,这些材料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得到的,如:信封、书本、手帕、树叶等。因此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致非常高,反馈结果多种多样:10个信封的大小、8本书的大小、6块手帕的`大小、24个格子等。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理解了面积单位的产生,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感受桌面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那么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呢?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的面来测量桌面。可是测量结果不统一,怎么办?引导学生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规定统一标准进行的必要性。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比比物体的面积,用实物的面测量桌面,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桌面,做做、画画、找找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合作用自己身边的物体和用平方分米来测量桌面,讨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大思维的强度,充分让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达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为丰富和全面。

不足之处。

课中有个环节的处理不够细化。在估算桌面大约有几平方分米这个环节中,学生基本上是瞎猜,我也只是在等待比较接近的答案出现,有一个学生报出了比较准确的答案,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匆匆把这个环节一带而过。没有充分发挥这个环节地作用,要改进。这个教学环节可以细化为如下几点:

1、第一次估算,找出差距最远的答案。

2、根据这个学生的答案,每位同学拿着自己剪的1平方分米上台在桌面上摆一摆。

3、根据摆的情况进行第二次估算,力求一次估算正确。

4、交流总结估算的方法。

三年级《面积》教案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图形单位等方法比较测量面积的大小。

2、经历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正方形做面积单位做合适,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教学准备:比赛用图,方格纸,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教学过程:

一、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1、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

(台上)。

(台下)。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引出“面”的概念。)。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初步认识面积(1)摸一摸,认识面。

学生边说边摸一摸自己看到的面。(2)比一比,知大小。比较自己看到的面。

(3)观察教室中黑板的面和地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积大。(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2)列举其他物体的面积,并比较面积的大小。(3)比较橘子和足球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比一比使学生感知面积,并理解曲面也有面积)。

3、说明封闭图形的面积。

(1)如果把桌面画在屏幕上是什么图形?(2)物体的表面还有可能是哪些图形?

出示图形:

总结: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

(1)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观察法:

(2)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大小。

5、探讨面积比较方法,发展度量意识。(1)比较下面一组图形的面积: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尝试用观察、重叠的方法比较。

小结: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吗?(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引出小精灵的话: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讨论:可以选什么形状做度量单位呢?(4)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方法。

学生根据提供的学具,自主度量比较面积大小。(5)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学生反馈自己选择的图形,是怎样摆的?通过电脑一起回顾:

讨论:如果要准确地测量图形的面积,哪种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一是正方形能铺满(密铺);二是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摆放时不受位置方向的限制。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

四、应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感受单位的价值。

1、完成62页“做一做”。

交流注意引导:一是两个半格算一格。二是可以将图形进行割补,割补后图形面积不变。

2、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12个方格的有趣的图形。

体会:图形的面积相同时,形状和周长不一定相同。

五、回顾整理,展望新知。

1、教师:回顾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