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复兴之路(汇总17篇)

时间:2023-12-09 23:14:09 作者:FS文字使者

读书心得是作者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是对书籍价值的评价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例如,某书通过对人生的考量和反思,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和短暂,从而更加珍惜和利用好每一天。又如,某书通过对友情和家庭关系的描写,使我意识到了亲情的重要性和朋友的珍贵,从而更加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社交与交往。还有,某书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引发了我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从而更加热爱和喜欢这门学科。再如,某书通过对科学原理和发现的介绍,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从而更加勇于追求知识和科学。总之,读书心得是我们思考和总结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复兴之路读书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入复兴之路的背景及重要性(200字)。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读书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复兴之路这本书详尽地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本文将结合我的读书体会,谈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第二段:背景与前言(200字)。

复兴之路这本书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出发,逐步讲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程。通过对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的介绍,书中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展现出的坚定决心。

第三段: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结与思考(300字)。

阅读《复兴之路》,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书中也提到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例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化。这使我认识到,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改进。

第四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中国梦的实现(300字)。

《复兴之路》还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以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历程。这是一个将中国特色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通过读书,我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视民生,关注发展,强调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这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质量,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新的道路。

第五段:个人感悟与对未来的展望(200字)。

通过阅读《复兴之路》,我深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和魅力。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责任与使命。我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进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意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广大人民共同努力和奋斗。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协作与努力,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结(100字)。

复兴之路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将倍加珍惜时代赋予的机遇,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复兴之路读书心得【精选】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1661年的时候,清朝第3个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此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连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邂逅了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在140年前的1866年,马尾造船厂的建立确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船厂的创办者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马尾造船厂开始修建的20xx年前,危机从海上而来。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历史学家将这场战争称为鸦片战争。古老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史。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战争,它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这一切看起来好像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对于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激增的英国来说,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急迫的愿望。中国邻邦印度此前已沦落为英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的殖民地,为了获取利润,英国殖民者在中国人中制造了一种需求-鸦片。以此在40年的时间里,掠走了三、四亿两的白银。马克思曾谴责道,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英国议会最后以5票的优势否决了反对党提出的反战议案,鸦片战争爆发。

在这场从海上而来的挑战中,完全没有准备的清政府遭遇了完全没有预料的失败。道光年间的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拥有80万的兵力,而英国派出的远征军初期只有7000人,到战争结束时也不过2万人,偌大一个帝国为什么败于远道而来的英军。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在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上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封闭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而英国人很早就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为战争做了周密的准备。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以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等为主要内容的《南京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自此,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

1841年8月的一天,遣戍新疆伊犁的林则徐在镇江与老朋友魏源会面,林则徐将《四洲志》交给魏源,希望他能编纂成书,唤醒过人了解世界。一年之后,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完成了。魏源的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的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产生就已结束,大清王朝对于近代世界仅有的一些认识无声无息的消亡了。

就在这一时期,历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周期性危机在清王朝再次上演,1851年反抗清政府统治和西方列强入侵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起义不仅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而且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然而,这场历时20xx年的农民起义却被清政府镇压了。

而此时,大英帝国的工业制成品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铁路里程和机动船舶数量达到世界的一半,依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富裕的国家。

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20xx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国的首都。1860年的10月18日,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同时也焚毁了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xx年,清王朝丧失了20xx年革新图变的宝贵时间。以1861年1月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救探索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指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1898年严复再次为中国人敲响了解放思想的警世钟,翻译了赫胥黎的著作,取名《天演论》。

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希望拜见李鸿章,表达自己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于新政的主张,却遭到了拒绝。失望的孙中山远赴海外开始以革命的方式探索救国之路。而此时,康有为想用变法维新来挽救清政府的危亡。1895年春天,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千余名举人共同发起了“公车上书”,提出变法主张。

中国人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认识到,打败中国的并不是坚船利炮而是西方的制度,康有为的主张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就此开始。但是仅仅103天后,维新派的改革被迫终结。对于亟待变革的中国来说,失败同样宝贵,作为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将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

19xx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xx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

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复兴之路读书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入复兴之路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复兴之路,这是一条充满着希望和未来的道路。作为一名读者,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读书对于人类文明复兴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读书似乎变得不再重要,大家都更倾向于通过手机、电视等多媒体渠道获取信息。然而,读书仍然是拓宽眼界、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读书之路,将开启我们的心灵,引领我们向复兴之路迈进。

第二段:读书的益处和影响(200字)。

读书是一次启迪心灵的旅程。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自身修养。在大量的书籍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前人的智慧,体会到其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读书还能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分辨真伪。读书对于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智慧至关重要,正如古人所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第三段:读书在复兴之路上的重要性(200字)。

复兴之路需要有思想的引领,而读书正是我们获取思想的途径之一。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没有了读书的传统,就好比失去了思想的食粮,思想将日益贫乏。读书不仅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前人的智慧和文明的积淀,并且能够为当代社会提供思考的逻辑和方法。如同欧洲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一样,读书能够唤醒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热爱,并在实践中为复兴之路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段:建议如何在复兴之路上积极读书(300字)。

要在复兴之路上积极读书,我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我们要有读书计划,制定目标和时间表,并坚持不懈地执行。其次,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是纸质书、电子书或听书,关键是能够专注、沉浸其中。此外,我们还应该有阅读的思辨力,不仅要读书,还要读懂书,发掘书中的智慧。最后,要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可以通过参加读书会、交流论坛等方式,与他人一同追求知识的复兴之路。

第五段:总结并展望复兴之路(200字)。

复兴之路,读书心得体会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读书对于复兴的意义和价值。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获得新知识、开阔思维,以及培养良好的品质和心态。因此,读书不仅是满足自己个人需要的行为,更是积极参与到复兴之路中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人,也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一起走上复兴之路,通过读书来实现自我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

复兴之路读书心得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得崎岖而曲折,但是,正像一句名言中说的那样:“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历史证明,中国的复兴与再次崛起与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义有着重大的关联。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迎来了新的春天。但是,“两个凡是”的绝对理论拉长了美好的前景与现实的生活之间的距离。关键时刻,一个声音喊出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后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禁锢,一场思想解放大潮,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释放出无穷活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承包责任制等等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心针,人民的生活逐渐好转,物资逐渐丰富起来。但是,十年改革带来的除了进步与物资的丰富,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当时社会主义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的作用日益加强,计划市场经济定价必须转向市场定价。问题逐渐凸现出来,1988年,“居民储蓄剧减95%的物品都再上涨,电视机、冰箱等的价格上涨了20%到50%。”价格问题还只是中国在改革的道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198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的元旦献词中说道:“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生活中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党政机关和社会上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也使人触目惊心。”

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变,国际环境也在急变之中给中国带来各式各样的影响。比如,1989年9月开始,波兰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等等。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说道:“国际上,几乎是西方所有国家的一些主流形态,都认为中国也必然会改变颜色。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情势,邓小平同志又一次站出来,强调:“基本路线要搞一百年,动摇不得。”对于如何开待改革中出现新事物新问题,邓小平强调:“不要搞争论,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逐步地该改善人民得生活,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对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小平同志回应道:“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也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论断对社会主义的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制逐渐成形: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这既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又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最突出的特色。实践证明,在风云变幻的风口浪尖上,“认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是果敢的选择,也是明智的选择。”在总结了苏联、东欧和我国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

总而言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历史的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现实和时代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特定的世界历史环境和中国历史条件下的伟大创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读书心得复兴之路

今天的我们能够安静的坐在教室里面学习那段历史,没有人想过这样的生活是怎么样来的,学历史的时候认为那只是一段历史而已,殊不知历史正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后来人的思想和生活。

一百六十多年前的1840年的一场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历史。这场战争改变了那个时候中国人原本无忧无虑的生活,改变了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看法,改变了中国人封闭愚昧的思想。突发的危机击痛了中国人的弱小心灵,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走上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长征道路。可是那个时候的中国人,谁会想到,这样的一场战争居然是因为两件商品引起的,中国的茶叶和英国的鸦片。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国外贸易的失利表明了商人和国家利益的损失,归根结底这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站在英国的角度,这场战争史必要的。对于那个时候的中国,没有什么必要不必要,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屡战屡败,大家看到,在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面前,二百年前横扫中国的八旗子弟一蹶不振,只有挨打的份,真的是军队不行了吗,还是我们的思想早就落后了。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是封建主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可是在西方呢,他们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了三四百年了,中国的思想严重落后,中国的军队打不过英国的军队,这样的结局在开战前就已经注定了。

鸦片战争之后,主张抗英的林则徐居然给罢去了官职,清政府的态度好像是这场战争根本就没有发生,但是事实不会欺骗我们,《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岛的割让,在清除的告诉中国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伤害。林则徐在离开之前,将自己收集的四洲志交给好朋友魏源,魏源根据这些资料编写出了中国第一部介绍世界的书《海国图志》,里面的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告诉了中国该怎样救国,可是这样的声音谁会去听,没有人听到,也没有人去关注。最后,魏源遁入空门,他的救国之路宣告失败,他的呐喊声太小了,国人没有听到他在喊什么。或许他们不是没有听到,而是多年的平静生活让国人们不想改变现状,可是,循序守旧带来的是更大的伤害与更多的泪痕。

紧接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而来的是农民起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常见的,说明清王朝已经到了历史的边缘,摇摇欲坠了。太平天国起义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资政新篇》的出台,呼唤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可是这次还是一样,就像当年的《海国图志》,只是在历史上照了一个面而已。起义被镇压了,农民起义失败,中国继续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在苟活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这个时候的西方正是工业革命最辉煌的时刻,在遥远东方的中国却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的蹂躏与践踏。如果说鸦片战争没有唤醒国民,农民起义没有唤醒政府,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彻底的,干干净净的告诉我们,中国有了亡国的危险。当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的时候,圆明园海好好的在那里摆着,可是当这两个强盗离开的时候,代表中国士大夫尊严的圆明园已经变成了一篇废墟了,强盗不讲规则,圆明园的焚毁彻底焚毁了清政府的根基,严重打击了中国人的尊严,中国!要怎么样才能洗刷这段耻辱?这个时候不得不向西方学习了,中国不能再这样自闭下去,可是,在二十年前,那样的呐喊却没有得到共鸣,如今的觉醒又如何呢。洋务运动带出了一系列的中国新兴军工企业,中国终于向世界迈出了狭小的一步,“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终于在这一天得到了共鸣,不管它的效果如何,毕竟清政府看到了世界的趋势,看到了中国的灾难。可是这仅仅是为了打败远道而来的敌人,并不是为了彻底的改变国人的想法,打开国人的眼光,没有让国人看到中国外面的那个大世界的真实情况,没有改变国人的思想,还没有改变国人对外国的看法。严复的《天演论》没有解放国人的思想,没有把国人从愚昧腐朽中拯救出来,但是给了传统文化一个冲击。维新变法只是进行了一百来天,这是不是告诉国人,中国已经没有路可走了,但是有志之士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他们继续为救国图存而探索。八国联军的入侵再次让中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辛亥革命的爆发让国人看到了希望,然而他却失败了,和平没有改变中国的屈辱历史,资本主义革命还是没有成功,中国的路究竟在哪里?大批有识之士的疑问,要怎么去回答。

皇帝走了,北洋军阀却彼此征战,人民陷入了更加严重的灾难之中,中国,一点点和平的迹象也没有看到。五四运动的爆发在告诉世界,中国愤怒了,雄狮苏醒了,中国进入了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阶段,中国不再愿意生活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新青年》杂志的发行,使中国有了新思想的迹象,并且瞬间波及全国,中国的思想解放终于开始了,不再是靠武力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因为武力再强大,不会用还是不行,思想的解放时必须的,是中国复兴路上的一道重要的门槛,越过了这道门槛中国将有很大的改变。而这个时候的西方资本主义似乎已经在走下坡路,中国能不能再跟着西方资本主义走下去,这样走下去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苏联,给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条道路,一条新兴的道路,中国应该放弃资本主义去走社会主义吗?国民党继续走资本主义道路,军阀继续混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走出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条路能不能走下去,能走多远,还不知道,她能带着中国走向复兴吗,这些都只是未知数。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发起的北伐战争似乎看上去会改变中国人的苦难,可是蒋介石的反革命让大革命失败了,革命之路再次失败,好不容易团结起来的群众力量不见了,还是没有结束中国人的苦难生活。革命的失败告诉中国共产党,自己掌握兵力才是正确的道路,所谓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必须要做到的。南昌起义的爆发,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武装力量,不再受制于别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接着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自己正确的道路。

日本侵华,反日革命的爆发,实现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危难面前,就是敌人也要团结在一起,因为我们曾经是一家,团结起来保卫家园,驱逐强盗,让强盗们离开我们的家园,滚回他们的土地上去,我们这里不再是他们耀武扬威的地方。抗日战争的胜利,二战的胜利,给了中国希望,让中国的社会大大改变。然而,中国还是没有得到统一,南北朝不能再次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划江而治谁会同意?中国解放军跨江作战,赶走国民党,实现了全国的解放,新中国诞生。中国一百年的救亡之路走到这里高一段落。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走过了一百年的屈辱史。但是诞生的新中国还是一无所有,要怎么样屹立在世界这个大森林中,强国,大国的梦想还有很远。

二、颠簸前行。

半年的时间,全国物价稳定。多年的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太多的痛苦,现在的中国的任务就是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国家独立,中国到底要建立一个怎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社会下的三大改造的成功决定了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往前一步,将几千年的农业国变成现代化的工业国是何其之难,但是难也要往前走,不能后退,历史始终在往前发展着,后退的历史不能称其为历史。中国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原本没有工业基础的地方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经济无疑成为最主要的力量,但是中国要怎样发展经济,是不是还是一百年前的自然经济,或者是资本主义的私有经济,借助于苏联的模式,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使新中国的经济得到初步的发展,中国换了一个新面貌来面对世界。而这个时候的世界却是笼罩在冷战和三次世界大战的阴云下,新成立的中国在这样孤立的环境中步履蹒跚的往前走着,苏联的友好给了新中国的支持,帮助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威胁到了新中国的主权,新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启动,战争的胜利给了中国机会,告诉世界,中国已经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了,那只沉睡的雄狮已经彻底的醒转过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建设经济,发展工业无疑是最好的,中国终于有了时间来喘息。

这个时候,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大家为了共同富裕共同努力,新民主主义的过度,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确定了自己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的道路,中国的建设加快了步伐。然而,激情岁月导致了头脑过热,大跃进活动,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得中国刚刚建立起来的经济遭受严重打击,苏联的背叛,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停止。即使这样,中国人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政治与经济分开,政治斗争的过程中,经济建设还是在一步步向前走,十年的__过来,增加了国家的危难,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论十大关系》写出了中国的道路,可是中国人并没有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准确的说不是没有沿着它走下去,而是走得太过于急躁了,步伐太快,社会生产力跟不上,中国的复兴之路灾难重重。尽管国内建设不顺利,新中国在于世界各国的外交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成功,外交的建立使得中国不再是世界之外的国家,此时的中国真正的成为了世界的一员,国家主权得到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承认与支持,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基础,为中国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在国民经济即将崩溃的边缘,中国人民要如何将其拉回正途,让中国经济全面发展,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两个凡是的出台再次束缚了中国前进的道路,中国是不是应该继续走__的道路,还是抛开__不说,加强经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的正确解释告诉了中国人民复兴之路要怎么去走,怎么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社会主义的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规律,中国人再次看到了东方的曙光。

三、任重道远。

改革开放让中国富起来,让人民真正的摆脱了过去一百多年的苦难生活。然而,伟大中国的复兴之路是不是走道这里就该结束了。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刚刚开始,经济的突飞猛进让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经济的发展给人民带来好处的背后,却给世界和中国带来了惨重的代价。中国社会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的出现,经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得到控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让中国经济继续往前发展。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共存大大的丰富了中国的经济市场,更加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今的中国,在面临特大自然灾害的时候,毫不示弱,因为中国已经富有,中国有能力倡导世界和平,中国已经自豪的站在了世界的东方。经济的突飞猛进,使得中国人在世界上有尊严,不再是遭受欺辱和压迫的对象,然而,这仅仅是经济方面,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素质确实全球最低,当你站在别的国家的土地上的时候,别人羡慕的只是中国的经济,素质同样遭到歧视。中国,复兴道路还没有走完,还得继续往前行进。

今天,中国终于站在了世界大国之林。新的世纪,新的挑战,新的方向,中国要往哪里走?经济强国,内部政治腐败,政府不得不重新定位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位置,重新将共产党员的形象树立起来,共产党员始终代表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员重新定位,将自己摆在了正确的位置上,带领着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次次的自然灾害,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让世界换了一种心态来看待中国。在新的世纪里,和平时第一要务,和谐社会是重要的目标,科学发展是全球的经济发展要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时各个国家的重要任务。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走到今天这一步,经历了太多的屈辱和光荣,等着我们的是更加重要的前进道路。

复兴之路读书心得体会

《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人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华复兴,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中华儿女的责任;中华复兴,不只是一个民族的事情,是全民族的责任。《复兴之路》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救亡图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也用事实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领导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在复兴之路上,我看到中国走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道路。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以及签订各种的不平等条约,破灭了清政府的“上国尊严”。中国的这种屈辱史证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与此同时也告诉了我,要观察世界的局势,落后就要挨打,也要学会师夷长技以制夷还要善于思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短短几十年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身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改革开放,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迎来了春天,到了现代化进程的大国。复兴者们用热血青春和生命换来祖国的繁荣富强,他们是值得钦佩的,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也要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黄金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正好与当代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历程相吻合,这既是难得的机遇,更是荣誉和责任。

世界各国抢占知识经济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民族复兴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前人已经取得伟大成绩的基础上,承担起这个事业赋予的重任,勇于竞争,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努力成为历史的开拓者、完成复兴大业的实干家,为世界科学技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

作为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挑起时代重任,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复兴之路读书心得体会

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入口,三月里的我突然感到有一阵阵寒风吹过,捏着门票随着不算很多的游客鱼贯而入,真心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毕竟北京的旅游景点众多,一个正常的十八岁的小姑娘(误)在没有受到特别大的打击时应该不会选择国博这么听起来就很装逼犯的地方消磨青春。更何况我已经在各种学校活动竞赛比赛跟团出游时去过三次国博,讲真在踏进国家博物馆的大门前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我能把这个展览内容万年不变,讲解人员全是面瘫的国家级吉祥物博物馆看出一朵花来。可是我是一个虚心又耐心的好学生好团员,望着眼前这幢称得上国之重器的蔚为大观的建筑物,我握紧拳头,决定跟他谈一场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灵魂恋爱。张爱玲诚不欺我,她说低到尘埃里时就能开出一朵花来,当我真的塌下长期坐着磁悬浮的红尘世俗之心一寸一寸去静览去观赏去寻觅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座看起来假大空听上去假大空实际上也确实有那么一点假大空的安检重地时,我还真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在这里我先要承认的是,因为很多国宝级展览已经在我前面几次拿着小红旗跟随熙熙攘攘的人群进入时走马观花的看过了,这次的文章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一次难得的淡季出行时我认真看的展厅——“复兴之路”展厅,作为整座国博中规模最大的基本陈列,我真的很好奇它怎么能保持着这种淡季旺季活跃用户量都一样少的人气水准。本着为复兴之路正名的国家重任,在我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心态下终于诞生了这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游记或杂文——几曾识干戈。以上是写在前面的废话,可我其实已经很小心的点出了一个敏感点——人心不古的现在,去看复兴之路的人本就不多,认真看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但也正因此,这篇文章才有了让我写下去的动力。因为对于我来说,或者说对于每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来说,认真走完这条充斥着人性中的至恶也宣扬着人性中的至善的复兴之路,不是一次对时间的浪费,也不仅是一次爱国主题洗脑教育,如果你知道的足够多认识的足够全面,如果你像我一样愿意客观的看待经过了加工的历史与政治,你会明白,这段不足百年的道路,沉淀在我们的血脉深处,它也许已经不是本来面目,但我们需要相信的其实只是曾有某些人曾有某些组织愿意为了也确实为了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意义的未来付出了超越生命的信仰价值,认真走完这条路,其实是认真做完了一场虔诚的朝圣。在展厅的前言和结语处各有一组气势宏伟的雕塑,同其他所有艺术性强于观赏性的抽象雕塑一样,不听讲解你绝对不知道它打算传达出什么,听了讲解你会发现它确实也没打算传达出什么,可你其实并不需要看懂这两座占据着整整八面墙的巨物一寸一厘都讲述了什么,你站在它的面前,静静望着它,继而闭上眼,放任思想游走在历史与今天之间,深吸一口气,你会明白这两座雕塑到底想告诉你什么:我静立,我思考,我看见那年的硝烟漫天,我听见那天的炮声隆隆,我让双眼穿过一层又一层或真或假的历史尘埃,我看懂了那透过无生命的石头映射出来的真相,那是黎明前的呐喊,是绝望中的奋起一搏。走向展厅深处,你会找到重温高中历史课本的扯淡感,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讲起,途径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当然还有同早期共产党组织密不可分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中华民族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抗争,那时的时代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救亡图存,从那时起,或者说从更早的清末士大夫睁眼看世界起,我们的就一直在进行着唯一的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无副本无攻略,它不停更新它薪火相传,它就是写在开篇的那句话——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汗青苍苍,伊人何方,经过时代的淘汰与人民的选择,一个生于群众长于群众的新兴政权冉冉升起,可我忍不住在想,难道历史没有过备胎吗?如果,我是说如果,在不断前行的泥泞道路上经历过其他的波折,会不会产生新的不一样的历史轨迹?可惜历史容不得假设,我们今天看到的东西纵然已不再是第一手史料,看在很多激进主义的愤怒者眼中全部都是邪说谬论,是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用来洗脑大众的灵丹妙药,大概在他们眼中我毫无疑问是被洗脑的最成功的团体中的一员,但我一直想不懂,那些从未拿起过干戈之人,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质疑曾于干戈之下流血流汗的英雄团体,进而还要为自己冠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美名的呢?那些真正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一路走来我看到了许多,有熟悉的人有陌生的名字,他们出身不同他们轨迹不同,他们处于不同的背景甚至处于不同的时代,他们有的儒雅博学有的目不识丁,他们有的养尊处优有的沦落街头,但在同一个主题下,在同一曲歌声中,他们做到了问心无愧,他们愿意为了或相同或不同的具体目标奉献精血,他们曾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们曾以己之血荐轩辕。走到展厅的最后几米,开国大典的记忆之匣豁然打开,中国共产党走到了礼堂之前,可是非成败转头空,人们要永远记得,不以成败论英雄,从鸦片战争到1949,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回首远望,我一次又一次的试图寻找孙中山,蒋介石,以及毛泽东之间的相似与交错,犯罪学里有一个著名观点,是说犯罪嫌疑人与受害者在犯罪前的生活中一定有过交错,找到那个两条直线相遇之点就是找到了解开案件的钥匙,可我翻遍传记史册,也找不到让我心满意足的证据片段,这次站在复兴之路的面前,我突然想到,如果换一个方向,如果把他们的人生提纯来看,把这三个或者其他更多时代的伟人当做一个又一个点放入历史的漫漫长河,我终于看到,他们虽说道路不同甚至南辕北辙,但他们心有情怀,这份情怀贯彻在他们的人生中,我一直相信知识可以获得也可以失去,但情怀不同,它难以培养,但一旦养成,便是深化在内心流淌在血液,生生不息。再看向那些人,他们曾同仇敌忾也曾兵戎相见,他们曾携手抗争也曾兄弟阋墙,可一路走来,他们情怀不灭。他们不是十全十美之人,严格说来每个人离十全十美还有很大的距离,佛祖曽言不可说不可说,说多是错多说是劫,后世一直回避谈及他们的对与错,可其实真的没什么好回避的,神坛上本就不应该站人,而每一个妄图站上神坛的人都会被吃醋的神仙赶下神坛,但换一个角度,他们走下神坛才终于变成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会犯错也会骄傲,他们也会贪婪也会嫉妒,也正因此,他们的不凡与优秀才更有了现实意义,才更深入人心更值得被人铭记,他们以普通人的一切承担起并不普通的复兴大任,这不是对领袖的不尊,这才是对胜利者的敬重——我理解他们的苦衷,体谅他们的错误,进而钦佩他们的才能,感念他们的决心。三个小时恍然已过,我走过了熟悉的二十一世纪展览,站在出口,总览那干戈零落的百年沧桑,突地为了一句话热泪盈眶,这句话用来总结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的大大小小的抗争——这一切,是以中华民族的巨大牺牲为代价换取的来之不易的彻底胜利。为其不思,来之不易,我们现在所站立的地方区区数十年前还弥漫炮火,那些四散的血肉与消弭的灵魂还依然记得,走到今天,终于换取了子孙后代的“几曾识干戈”,我们何其幸运又何其悲凉,从不识干戈。复兴之路,是整个国家的伟大蓝图也是每个华夏子孙的不朽信念,从秦皇走向汉武,从唐宗走向宋祖,我们所处的文明历久弥新也终将万古长青,而我走出这个展览,会头也不回的再走向其他地方,我也许匆匆忙忙,仍深陷于灯红绿酒,可我会在夜深人静时抬头回想,那曾体验过的峥嵘岁月,与曾认真走过的朝圣之路,我会不经意间诵出那首诗篇: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楼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上天待我不薄,而我也只有一句:曾不识干戈,平生愿祥和。惟愿绿水青山,踏破万里而不变。

复兴之路读后感复兴之路读书有感复兴之路读书心得

看了这本《复兴之路》我发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最大发现应该是发现了大庆油田。大家可能还有所不知,我国在1995年9月26日16时前时,中国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可由于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59那年的9月26日14时许,在黑龙江省大同镇附近挖出了石油!从此中国彻底地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中国石油工业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在国防军事上“两弹一星”当然是数一数二的啦!从邓小平说的一句:“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中也不难发现这一点。

要说起让我们方便的最大功臣当然是他了……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会造什么?除了桌子,椅子,连一辆汽车都造不出来。”于是我们中国便努力地开始制造汽车了。1956年7月13日在日本侵华时留下的细菌工厂的残骸中建立起来的工厂中,一辆中国造的第一辆汽车开出来了,他叫“解放牌”。从这一天起,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结束了,我们自己造的汽车一天比一天多的开了出去。

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自己祖国以前的复兴是不容易的,是用许多人用自己的鲜血和心血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将来长大了再来回报祖国。

复兴之路读书心得体会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字字饱含深情、句句掷地有声,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昭示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苦苦追寻的中国梦,明确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坚持的道路,坚定了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习近平的重要讲话迅速传遍燕赵大地,极大鼓舞了我省干部群众。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真抓实干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燕赵儿女的力量。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通过中国人民不断奋起抗争,通过中国共产党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认为,要不忘历史,深刻认识到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珍惜现在,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展览时,在李大钊同志狱中亲笔自述前驻足良久,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更有责任从自身做起,弘扬‘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大钊精神,把国家建设得更繁荣、更美好。”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复兴之路读书心得体会

复兴之路”是一条见证着中华民族沉重历史的线索,也是一道交织着人性的至恶与至善的霓虹。它是血与泪,也是英魄与荣光。日本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甲申之后无华夏。”意思是说,崖山之役(南宋灭亡)后中国人就不再是受东瀛顶礼膜拜的天朝上国了,而是被蒙古人征服的奴隶,可以任人宰割。甲申之变(明朝覆灭)后中华文明就已荡然无存,中国大地成为了满族人的饲养场,养的就是留着辫子的奴才,中华民族已经不是纯粹的汉族,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自尊心损失殆尽。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也一度对中国感到失望,部分极端民族主义者甚至扬言蒙古人和满人是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要求国家像民社党屠杀犹太人一样对他们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然而此时的我是对祖国充满信心的,我对祖国复兴的信仰是坚定的。我们是中华文明的继承人,我们是伟大祖国的儿女,这一点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不容置疑的,这是民族自信力,是万万不可失去的。陆放翁有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要说:““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复兴之路读书心得

《复兴之路》全片叙事宏大,解读深刻,全景追溯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通过振兴之路伟大成就探索方向和平发展不懈探索唤起信心这六个篇章向观众展示全球视野下中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

为了民族的梦想,从鸦片战争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示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路。他用历史感悟未来。

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放映,对中国民族的复兴历程而言似乎显得有些短暂,但对炎黄子孙的心灵触动,必将久久难以平静。从1840年领土沦丧、百年屈辱的开始,到今天的独立自主并完成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从千年局变(辛亥革命)、峥嵘岁月(革命失败、探索新道路)到中国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申奥成功、小康社会。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

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百年沉沦、百年复兴、跌宕起伏历史进程中,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梦想在水深火热中探索;多少炎黄子孙为了国家复兴的追求,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是骄傲的,因为我们的国家在富强;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有如此多的精神领袖和如此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矢志不渝追寻他们的梦想,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篇章。

人是要有点理想的。历代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渗透《复兴之路》演出的每一分钟。当我看到南下部队年轻战士在新中国诞生的同时,牺牲在炮火中的情景,当全场向着他倒下的尚有余温的躯体齐声高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我流出了眼泪,当他青春焕发的脸庞在天幕上出现的时候,我的心经受了一次强烈震撼。《复兴之路》提示我们,有一种力量叫精神,叫理想。160多年以来,这种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人是要有精神的。从受尽凌辱的弱国到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国,我们从舞台上展现的这条复兴之路中感受到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我们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

虽然已经进入21世纪,有了许多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手段和生活方式,但对祖国的热爱仍然是最恒定不变的价值观,是支撑着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也是每一位公民生存发展的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当年梁任公曾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当代中国的发展,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强才国民强。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昂首挺立。今天,可以告慰我们历代仁人志士,我们正在继续书写着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诚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只是一种口号。复兴,靠强大的军事高科技的国防,靠全中华儿女的智慧的凝聚力,靠真正的民族素养的说服力。我们既需要完善政治体制,建立强大的经济体制亦要拥有不可磨灭的文化精神。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只要我们执着地追求光明、自由、幸福和民主,只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只要我们像伟大的先人那样为理想上下求索,我们的国家、民族,我们的后代,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复兴之路读书心得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1661年的时候,清朝第3个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此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连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邂逅了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在140年前的1866年,马尾造船厂的建立确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船厂的创办者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马尾造船厂开始修建的20xx年前,危机从海上而来。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历史学家将这场战争称为鸦片战争。古老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史。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战争,它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这一切看起来好像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对于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激增的英国来说,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急迫的愿望。中国邻邦印度此前已沦落为英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的殖民地,为了获取利润,英国殖民者在中国人中制造了一种需求-鸦片。以此在40年的时间里,掠走了三、四亿两的白银。马克思曾谴责道,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英国议会最后以5票的优势否决了反对党提出的反战议案,鸦片战争爆发。

在这场从海上而来的挑战中,完全没有准备的清政府遭遇了完全没有预料的失败。道光年间的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拥有80万的兵力,而英国派出的远征军初期只有7000人,到战争结束时也不过2万人,偌大一个帝国为什么败于远道而来的英军。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在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上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封闭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而英国人很早就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为战争做了周密的准备。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以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等为主要内容的《南京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自此,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

1841年8月的一天,遣戍新疆伊犁的林则徐在镇江与老朋友魏源会面,林则徐将《四洲志》交给魏源,希望他能编纂成书,唤醒过人了解世界。一年之后,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完成了。魏源的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的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产生就已结束,大清王朝对于近代世界仅有的一些认识无声无息的消亡了。

就在这一时期,历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周期性危机在清王朝再次上演,1851年反抗清政府统治和西方列强入侵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起义不仅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而且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然而,这场历时20xx年的农民起义却被清政府镇压了。

而此时,大英帝国的工业制成品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铁路里程和机动船舶数量达到世界的一半,依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富裕的国家。

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20xx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国的首都。1860年的10月18日,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同时也焚毁了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xx年,清王朝丧失了20xx年革新图变的宝贵时间。以1861年1月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救探索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指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1898年严复再次为中国人敲响了解放思想的警世钟,翻译了赫胥黎的著作,取名《天演论》。

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希望拜见李鸿章,表达自己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于新政的主张,却遭到了拒绝。失望的孙中山远赴海外开始以革命的方式探索救国之路。而此时,康有为想用变法维新来挽救清政府的危亡。1895年春天,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千余名举人共同发起了“公车上书”,提出变法主张。

中国人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认识到,打败中国的并不是坚船利炮而是西方的制度,康有为的主张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就此开始。但是仅仅103天后,维新派的改革被迫终结。对于亟待变革的中国来说,失败同样宝贵,作为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将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

19xx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xx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

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20xx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作为一本对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进行全面剖析的巨著,《复兴之路》深入探讨了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的兴衰沉浮,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节点上的奋斗与追求。阅读完《复兴之路》后,我深感这本书是一部给予人们启迪和教益的伟大著作,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主要体会。

首先,这本书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的众多挑战和难题。《复兴之路》详实地剖析了中国从近代以来面对的各种困境,包括战争、外来侵略和政治腐败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度分析,读者对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种全方位的分析和叙述使书中人物和事件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真实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苦难。

其次,《复兴之路》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重要转折点。正是在这些历史节点上,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运动,从而为中国的复兴铺平道路。书中详细介绍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展示了中国人民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牺牲,逐渐走向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道路。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第三,《复兴之路》强调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品质。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人民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进行改革革命,还是抵抗外来侵略,都需要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书中深入描述了普通百姓在历史转型中的勇气和智慧,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无私奉献为中国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奋斗精神无疑鼓舞着我们,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我们也能实现中国梦。

第四,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详尽分析,我们不仅能够认识到中国的困境和挑战,还能够看到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些成功和发展。这种过程让我们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同时,这本书也激发了我对中国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智慧让中国走出了困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中国的未来会更加光明。

总之,《复兴之路》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近代史的伟大著作,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奋斗和追求。通过对历史的剖析和分析,这本书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和认识。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读一读这本书,相信它会带给你许多新的体验和思考。

复兴之路读书心得

它可以使我们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的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民族的梦想,从鸦片战争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示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路。他用历史感悟未来。

当清朝的康熙皇帝登基,使封建社会迎来了它的最后一段盛世,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当欧洲的国家征服海洋伴随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渐渐连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而独立存在。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他毫无悬念的向中国袭来,然而还沉浸在康乾盛世的人们全然不知道自己正面临一场灾难。当欧洲各国的资源不能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时!统一把目光集中到了地大物博的中国。但是一句“天朝物产丰盈”中国便把自己锁在笼子里。通商不成,抢夺的念头便产生了,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展到东方,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到了尽头。

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船舰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这就是著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失败给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的清政府当头一棒,终于惊醒了一部分富国强兵的志士仁人,要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性救国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但是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在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上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蒙蔽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近代志士仁人的救国努力不过是一次次无声的呐喊。鸦片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陆军更是一败再败。

1860年的10月18号,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同时也焚毁了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内外交困之下,12月24号,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于是首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救探索的洋务运动风生水起,然而残酷的现实证明,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的目的。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因机车的震动被认为亵渎先帝神灵而禁止使用,而此时,欧美各国已进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895年春天,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在维持了短短103天之后就被废止。1900到1920xx年,八国集团进攻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至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达数百之多,赔款上亿万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把中国推向了腐朽和屈辱的深渊,它正如一堵欲倾之墙,在辛亥革命的号角下很快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使19世纪中叶开始被迫进入近代的中国相对说来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不要说人民不愿意放弃共和国的公民地位而去做专制皇帝的臣民,即便是统治者自身也深感毕竟时代条件不同了,“惟有遵守法律、巩固共和,期造成法治之国”。

1920xx年5月4号,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

1920xx年4月12号,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7月15号,汪精卫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而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落网”的口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发动叛变,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在国民革命的后期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以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反抗。

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利。

192因为总是有人要粉饰历史,所以我们要记住历史。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永记祖国的历史,这不仅是为了要更好的与篡改歪曲历史的恶势力斗争;也更是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需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服务祖国,服务人民。

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祖国建设的准接班人,我们要牢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壮大自己的国家。因为百年的屈辱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大清的闭关锁国,天国美梦,孤立了自己,使自己从此在世界上落伍,我们丛中得到了教训:只有吸收世界的先进成果,使自己融入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共发展。闭关的后果让我们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明智抉择,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

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复兴之路心得体会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复兴之路的著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中国近年来的发展进行深入剖析,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崛起中的中国所经历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和体会。

首先,书中深刻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崛起之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逐渐提升,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这其中的艰辛与付出,远超我们的想象。书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树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崛起背后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其次,书中深入思考了中国崛起的发展道路。中国崛起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改革的大道。中国敢于避免盲目追随西方模式,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积累经验和取得成果。书中还提到了中国所采取的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的态度,大力推动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的力量。这种全球视野和大智慧,让我深感中国崛起的道路更为坚定和正确。

第三,书中探讨了中国崛起的外部条件。中国崛起离不开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作者指出,中国坚守和平发展的道路,主张通过合作和谐、永续发展的原则,巩固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与此同时,中国坚决捍卫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需要。这样的坚持和努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为中国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四,书中分享了中国崛起的内在力量。中国崛起的内在力量来自于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和创新思维。书中提到,中国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中国注重人民的基本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中国深知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这些内在力量,让中国日益强大,有信心应对各种挑战。

最后,书中也提到了中国崛起的风险和挑战。如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矛盾、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都是中国崛起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此外,国际上的保护主义和经济不确定性,也给中国崛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压力。然而,作者提出了从容应对的对策,包括加强国内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国际话语权等。这些对策显示了中国准确识别风险并采取行动的魄力和智慧。

通过阅读《复兴之路心得体会书》,我深切体会到中国崛起的伟大历程,感受到中国复兴的强大动力和坚定信念。在全球变局不断加剧的当下,中国选择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以崭新的姿态和实际行动,为世界注入了和平、稳定和繁荣的信心。这本书给予了我对未来中国的更多期待和信心,我将继续学习、思考和努力,为中国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复兴。作为当代中国的一员,我有幸目睹了中国复兴的壮丽画卷,对此深感振奋和自豪。近期,我参加了一场“复兴之路”的主题讲座,深受启发,从中感悟到了许多。以下将从“梦想与定位”、“自信与勇气”、“创新与担当”、“开放与合作”、“绿色与可持续”这五个方面谈一下我对“看复兴之路”主题的心得体会。

首先,梦想与定位是中国复兴的前提和推动力。讲座中,演讲者强调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他们用直观的数据和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梦想是复兴之路的灵魂,定位是复兴之路的航标。梦想使我们寻找方向,定位使我们明确目标,梦想与定位相互呼应、相互促进,为我们的复兴之路提供了强大动力。

其次,自信与勇气是中国复兴的必备品。梦想和目标虽然重要,但仅有梦想和目标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坚定的自信和无畏的勇气。无论是面对国际竞争压力,还是面对国内困难与挑战,我们都要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并勇敢面对。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验智慧,我们有许多成功的样板和先进的模式可以借鉴,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时刻准备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

第三,创新与担当是中国复兴的核心要素。一直以来,中国人民都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重要品格。讲座中,演讲者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创新是推动我国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尝试,促进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实现现代化的跨越。同时,我们还要肩负起一种独特的担当精神,遵守国际规则,担负自己应有的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开放与合作是中国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倾听和吸纳外界文化、经验和智慧。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也必须通过开放与合作来实现与世界的融通发展。讲座中,演讲者讲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展开的系列合作项目,这些合作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巨大的机遇。我们要坚持开放的态度,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

最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复兴的必然选择。讲座中,演讲者强调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生态品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力度,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通过这场“看复兴之路”的主题讲座,我对中国复兴的道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立足自身,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坚信,有理想激励,有定位引领,有自信与勇气,有创新与担当,有开放与合作,有绿色与可持续,中国一定能够顺利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及评论背景(200字)。

《复兴之路》是一本由习近平主席撰写的重要著作,它以习近平同志的思想和实践经验为根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深入剖析了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路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主席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阅读《复兴之路》后,我对这本著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启发。

第二段:重要思想(200字)。

《复兴之路》的重要思想体系是其中一大亮点。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出要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和风细雨般滋润和滋养人们的心灵。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非常凸显,也是中国走向复兴之路的关键一环。习近平主席的文化自信理念能够让我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自豪感。

第三段:实践经验(200字)。

《复兴之路》中的实践经验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在加速发展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习近平主席倡导的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理念,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迪,激发了我更为广阔的创新可能性。

第四段:发展道路(200字)。

《复兴之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描述让我深受启发。习近平主席一直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昌盛的意愿与决心。他提出要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具有理论指导,又有中国特色,充分发挥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种发展道路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第五段:个人认识与感悟(200字)。

阅读《复兴之路》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也加深了我对中国梦的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自主创新、环境友好和全面发展等理念,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我也认识到,在实现复兴之路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100字)。

通过《复兴之路》的阅读,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思想、实践经验以及对发展道路的描述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党和国家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我相信,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我们能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