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研究教学心得体会(实用18篇)

时间:2023-12-09 06:00:47 作者:字海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的记录和见证,每一篇心得都代表了我在某个阶段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科学研究教学心得体会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导学生关注造纸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纸的种类,用途,扩大眼界,把学习生活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学做再生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4.了解各种纸艺,欣赏纸艺艺术,接受美的熏陶,并学做折纸,剪纸撕纸,纸贴等。

5.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不怕困难,独立思索等优良品质。

6.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交流表达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二、活动准备:

1.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的本领。

2.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方法。

3.教师提供参考书目。

4.准备做再生纸的工具。

5.准备各种纸艺的欣赏作品。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动员。

1.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再想一想,哪样东西最多?

2.口语交际。

说一说,在你的.记忆中,你最早一次用纸的情形你还记得吗?你用纸干什么了?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3.用一句话表达你对纸的了解。

用一句话表达你想进一步从哪个方面了解纸。

4.综合表达:设计一份广告,告诉大家你想研究的内容,争取几个伙伴和你一起研究。

(二)学生利用两周的时间,到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纸及其文化。开展一些参观和实践操作,体验纸文化。

(三)学做再生纸。

1.参观造纸厂,了解纸的生产过程。

2.自己动手做再生纸:

a.阅读制作方法。

b.看教师演示过程,听清提示。

c.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制作。

d.展示各自的作品。

(四)纸艺欣赏。

1.布置一个纸艺展览,并对每种纸艺做文字说明。

主要有:剪纸,纸雕、刻纸、撕纸、折纸、贴纸……。

2.请会剪纸,或折纸的同学为小老师,开办小艺术技巧讲座,辅导学生制作纸艺作品,并为自己的作品起名、配解说。

(五)综合展示活动。

1.纸文化知识竞赛。

2.看图猜带纸的成语。

例如:纸上谈兵、洛阳纸贵、命比纸薄……。

3.各小组上台演示各自准备的“我的纸文化之旅”五分钟交流材料,可以用图、幻灯片、文字、实物等展示对纸的了解,以及自己探究的过程和体会,并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

小学科学研究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是一门容纳各个学科基础阶段的课程。它兼容了自然常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现在一些专职的教师反映,自己的知识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而兼职的教师更是感到不知怎么讲。我以前是教数学的,说实话,上数学课,没感觉有什么知识点能把自己难住了,上课也比较顺手。自从改教科学后,发现自己缺少的东西太多了。只好边教边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科学课教学的重点也从传授自然科学知识转移到科学的探究方法和能力上,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如:科学实验需要材料,而有些材料比较不好找,如果只是老师做演示实验或由老师提供材料,我觉得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会大降低,于是我就尽量让学生用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比如在教学科学教材《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时,我就为学生提供了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马铃薯、泡沫块、橡皮、回形针、小木块、小铁块等等),让学生猜测哪些物体是沉,哪些物体是浮,并把你认为是沉的物体放一堆,浮的物体放一堆。学生探究得兴致勃勃。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个的探究活动,学生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既做到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又关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让学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对于学生的评价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评价以师生评、生生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进行,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为科学课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科学课教学工作的探究之中,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小学科学研究教学心得体会

继续读《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杨庆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第十章第三节“规则学习与发展数学素养”。本次阅读我对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很感兴趣。

在上周的培训中,受邀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数学核心素养,而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首。听到数感,我的理解是对人对数的感觉,通过阅读我对数感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所谓数感,指: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答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发展儿童良好的数感最主要的途径是结合生活实际,儿童认识数是在生活中通过对具体物体对象的活动来逐渐认识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学习活动置于儿童生活的实际情境之中,让他们去体验和感悟,从而形成对数的意义的理解,让儿童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数,运用数。良好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具有一定的数的位置感、数之间的关系的敏锐反应和对数与数运算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如:55,学生看到这个数能较快地反映出55是100的一半多一点;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是50和60;55是5个10和1个5组成的。

发展数感还可以将运算技能运用于实际情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多种情境,通过儿童对各种数据的探究来逐步发展他们的数感,因为不同的数据显示着不同的位值特征和数的关系特征;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去处理各种数据,以此来发展儿童的运算策略;可以通过对不同现象和结果的描述来发展儿童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小学科学研究教学心得体会

1.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激发学习兴趣。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地对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仅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3、要尽量让学生自我去研究发现。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应当做到:学生能做的必须让学生做,学生能说的必须让学生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供给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我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小学科学研究教学心得体会

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今天,学习了李怀源老师和蒋军晶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哪些因素”的谈话,触动很大。

回顾自己的教学,翻看自己的教学设计,确实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太多。目标太多,不知道该完成那个,结果想面面俱到却造成面面俱不到。

时间就那么多,只得蜻蜓点水,于是大呼“时间都去哪了”。目标要舍得,有舍才有得。确实,目标太多反而容易打乱教学,教师就会忽略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控制学生,因为一旦放手,就会完不成预设的目标。但实际上,课堂貌似很流畅,实际上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反之,两到三个精心选择的目标很容易达成,也就形成了高效。

二、表述不清,把握不清晰。

教学目标的主语应当是学生,即学生在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感受什么,体会到什么等等。反观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很多却不是很清晰。例如这是我设计的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的一个教学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和拟人写法。”在这里,前半句话是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后半句话却变成了教师要干什么。如果改成“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方法。”就好多了。

三、阶段性不强。

语文课都会有字词、朗读但年级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朗读,在低年级会是教学目标,“如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但是到高年级就是一种手段,而不能还把感情朗读还作为一个目标,不能一直学下去。

有很多老师尤其是一些经典课文,好像如果不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写进目标里,就是缺了什么一样,感情朗读成了通用的教学目标。但是不同的阶段,目标是不能一样的,我们不能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都做为目标去完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教学教学心得体会

近十年来,教育教学不断改革深化,科学教学更是走在改革的前沿。本学期我有幸从事科学教学工作,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和总结反思,在此,我浅谈自己工作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兴趣,从入门抓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都不错,我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有兴趣的东西,他们掌握起来快而牢固,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采用开放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科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社会,指导于生活,科学学科的每一个概念和规律、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在科学教学中我注重把学生引入实验活动,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观察,记录,分析,归纳,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三、创设情境,学以致用。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利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教育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路,教育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累,改革创新,为了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让我们携手共进,把教育事业做得更加美好!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这样要求的:“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可以看出,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写话刚入门,学生一提到写话就感到头疼,无从下笔。有的学生随便写几行,或从别的书上抄几句应付;有的学生写的很多,可仔细一看,文不成句,前言不搭后语。如何训练学生这一能力,通过本次的学习培训,让我收获很多,可以通过创设环境,激发兴趣、仿写句子,奠定基础、借助教材,续说故事,重视阅读。积累词句等形式,培养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通过学习培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现谈谈我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体会与看法: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选的课文,内容丰富,融知识与思想教育于一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性写话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例如,《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后有这样一个练习题:“有一天,乌鸦又找到一块肉,它还会上狐狸的当吗?”课堂练习时,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说:“会,因为乌鸦很笨。”“如果乌鸦改了,不再听狐狸的奉承话,它就不会上当了。”……于是,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再如,上完《小动物过冬》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还了解哪些动物的过冬方式呢?”结果,有的学生说青蛙和蛇冬眠,有的学生说仙鹤飞到南方去过冬……于是,我让他们把知道的都写下来。

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学了《秋姑娘的信》后,教师可让学生先想象好朋友收到秋姑娘的信以后会怎么做,然后再将其写下来。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既可发展想象力,又可提高说写能力。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好方法。教会学生观察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新颖的玩具、色彩鲜艳的插图、大自然中的景物等,都是学生喜欢的观察对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学生观察时,教师要相机进行指导,并提出意见,以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这样训练观察,不仅可培养观察兴趣,还可使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更可使学生知道写话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例如,写《春天到了》时,我曾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学生很兴奋,边找边说,个个兴致盎然。他们有的说,“春天来到了小河边,河里的冰化了,清澈的河水哗哗地流淌着。鱼儿在水中嬉戏,我真想变成一条小鱼和它们一同游戏”;有的说,“春姑娘来到了树林里,我看见小草从泥土里钻出了小脑袋。野花也盛开了,五颜六色,像是地毯上的花,美丽极了。小鸟们在树林里放声歌唱,好像在举行音乐会”。回到学校后,我让学生把看到的和听到的写下来,学生一会儿就写完了。通过这次训练,学生知道了只有勤于观察事物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并初步懂得了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总之,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有许多训练说话写话的素材,我们要把握机会,及时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说写能力。这样,学生的写话水平就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把课堂知识与生活着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课堂的学习中得到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再是死板、无用的理论。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人,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教师简短的导人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要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

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从书本、例题中探究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教学中常用尝试法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知识或例题后,把所获取和理解的新知识、新方法用以解决数学问题。如前面提到的教学"认识一位小数"时,通过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学生无法用厘米作单位表示长和宽的准确数时,让学生通过自学例题1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自学前,教师一般都要先向学生提出自学目标、要求,或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从书中探究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当遇到较难的问题时,让学生在合作中,通过讨论、交流解决。这样,经过长期、反复的锻炼,学生会慢慢地学会从书中探究、吸取知识的方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而上课的效果应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使每位学生真正身体力行走进新课堂,学习新知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通过分组分工,为了一个问题,大家激烈讨论,无论结果如何,单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竭尽全力。在这样的氛围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少收获。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问题的意识,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造就相互交流的环境和氛围,以轮流结成对子、合作小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提问、补充、订正等形式开展数学探讨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发表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看法的空间。在教学每一个内容时,我都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再把自己探索的看法、结果在小组中或在班级上发表、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每节课在学生学完全部新知识后,都激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合作探究学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有利于学生学习、思维、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写日记确实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灵丹妙药”。写日记可以促进观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这是显而易见的。两年多来,我努力在“日记”上下功夫,对所教班级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大胆地探索与尝试,取得一定的经验与效果。下面就如何利用“日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谈谈体会:

要让学生热爱写作,就要让学生感到自由和欢乐——不要动不动就讲文采,讲构思,在内容、形式、思想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写作文如平时说话一样轻松,乐意无拘无束,畅快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写某一个题目,学生才去观察,去思考,就显得被动。如教师布置学生观察早晨的景色,观察下雪的情景,往往不是为了生活的情趣,为了体验大自然之美,而为了写作文,纯属功利性写作。把作文从生活中分离出去,这种生活体验就显得虚伪而不真实。学生就会产生不得不作的畏难情绪。而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如果硬要他写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其结果只会勉为其难。因此,我把命题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题,写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只要叙说清楚,详略得当,老师都表示赞赏。这样反而使学生有信心写出最好的文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有自己的观察想象、有自已的独特看法和行文风格。如果在写作中,老师过于注重思想内容,表达方式,则聪明的学生就会为了迎合老师,牵强附会地挑好人好事一类的主题,然后在描述时加上几个比喻句、篇末加上“啊,我爱??!”等空洞的句子。若老师还要再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那学生可就真不知该怎么写了。因此,在写作中,我主张学生张扬个性,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千万不能用“合理”来束缚学生,因为“他们正是按着自己的意愿,用想象创造了一个充满神奇和幻想的世界。”只有肯定他们的点滴发现、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才能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表达的欲望。

我一直鼓励学生多写写特色日记:如提倡图文结合的表达方式,可单幅图配文,也可连环画配说明;又如鼓励他们写想象文,想象自己飞天遁地,超越时空,或想象自己是市长、是一支铅笔??记得我班刚开展的时候,文章多是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并发表看法的。现在,经老师的点拨和肯定创新的内容后,同学们文思泉涌,写的题材可多了: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诗歌散文、童话故事、读书心得??灵感一来,提笔就写,这星期写这样,下星期写那样。一个学期下来,“循环日记”已不只是“日记”,都几乎成“作文大全”或“百科全书”了。如今,班上好作品层出不穷,能说能写的人才不断涌现。课余时间翻阅“循环日记”,已经成为师生们的一大乐趣,大家常沉醉于某位同学的日记中。

小学生作文是并不轻松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作文的成功使学生体验到了自尊感,而这自尊感的满足又使他们喜欢上作文。所以,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自尊,忽视习作者的心灵体验。欣赏他们,肯定、鼓励他们,他们就会对写日记信心倍增。对于写得很好的,不妨评道:“很精彩”、“非常有意思”、“感谢你带给我们这些知识”。对于一般的,也可以这么说:“能工整地写这么多,很难得,从中可看出你是一个很认真的学生”、“你的这种观点很独到”、“能写出自己的真心话看法,了不起”。在老师的人文关怀下,学生一定会爱读乐写。我们不要只看学生眼前的作业如何,要看长远,只要他每天都在学,都在进步,教育就算成功了。我们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表扬之后,不要忘了老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更新更好。如在他们的本子上写道:“看书让你变得不一般,你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了”、“但愿这些知识能深深把你吸引,带你进入??的殿堂”、“查查资料,你会了解更多,写得更深入的”。或者,对于还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老师可婉转地提醒:“想想看,怎样说更贴切?”、“如果你??就更好了。”、“仅仅泛泛而谈不能??相信你一定有了更好的体验。”等激励性语言,让他们在步步成功的体验中,冲劲十足,越写越有信心,越写越上瘾。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之前我一直对待孩子是高期望,如果孩子做不到,我最经常做的就是批评、批评还是批评。我们班的孩子总是问我:“老师,你为什么下课和上课对待我们的态度那么不一样?下课的你这么好,从不批评我们,但是一上课你就像是另一个人,对我们太严厉了,经常就是批评我们……”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都决定来改变自己。不让这样的自己给孩子蹦极式样的生活。首先,我把我的目标锁定了我们班李家辉身上。这个孩子,让家人娇的太过分了。在他的心里边就是,你碰我一下,我就要打你一顿。因此,我一直让他改正这个打架大王的打架率,但一直都没有太明显的效果。所以,我把这次的目标锁定在了他的身上。我控制自己不批评他,让自己去表扬他,而且还是大力、夸张的去表扬他。每次一上课我就先表扬一下他,这节课家辉没有打架、没有追逐打闹,很好有进步,老师希望你能继续保持,希望咱班同学可以向他学习。只要他上课一认真听讲,哪怕是五分钟、一分钟,我都会去表扬他。还别说,慢慢的真有效果了,家辉现在不仅不打架了,上课也很认真的在听讲、还非常积极的回答问题。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一些细微的坏习惯,但我相信,家辉一定会改正的、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这种信任不仅仅是我有,就连他的这种变化,各科的老师,都有这种感觉。每到一下课,我就会问任课老师,班上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太捣乱的孩子?然后再问家辉的.情况。每一个老师都在说家辉的变化太大了,进步太大了。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甚至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感到为难,害怕。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所以,从这时起,语文老师就应该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意识,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能通顺地说一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说几句相连的话,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三年级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当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现在只是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话可说。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读课外书,,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个有梦想的人,他是富足的。祥子是一个以买车为梦想的车夫。可当他买上第一辆新车后,不幸也随之降临:骆驼祥子、刘四爷、虎妞、孩子……一件接一件的事像山般压在他身上,压得他喘不过气,终于那个可怜人――祥子,他被压倒了。成了一个到处骗钱的酒鬼。

祥子他年轻,他力壮,到底是谁,把他的幸福扼杀了?原因很多,就让我们追溯一件又一件吧。

第一个原因是那个社会。土匪横行肆意,那些只会贪图享乐的当官大人却不管,这让那些最底层的人们担惊受怕,不敢出北平。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祥子的欲。在土匪猖獗的时期,一个大单与祥子交手:送到城外给两块大洋。祥子经不住诱惑接下了,但这可是“富贵险中求”啊!结果“富贵”是没有了,却把祥子刚买的新车送了出去。

这两个原因是最主要的,有人会问:虎妞不也是一个原因吗?当然是,虎妞追求幸福的方式是错误的,这也让祥子开始走错了路,以至于后面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办葬礼花光了钱,成了个酒鬼。

梦想,就是要不断经历挫折,不断经历打击,但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你现在的努力终将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利用寒假的放假时间,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这本书内容丰富,是值得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去认真拜读的。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本书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下面我想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我觉得这种尝试教学法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总之,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把本书的其他章节认真阅读,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起来,最后运用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20__年__月份,我申报了市级微型题《小学写作教学堂模式研究》并立项。本题研究为时半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四月份立项开始到六月份结束,我积极参与堂研究。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使题研究能够顺利的展开,收获不少。为了把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的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题研究方案。

作为一名一线语教师,作教学一直以是我最头疼的一个板块,这次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因此我想了又想,最后鼓足勇气试着研究一下,不管成功与否,这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为此我确立了“小学写作教学堂模式研究”这一题,确定了题研究中心,预测了题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题实施方案,并深入研究调查、分析思考、力求积累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案例,为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帮助,为下阶段的顺利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认真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确定题后,我决定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展开研究,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和理论知识,使研究顺利展开,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借阅、网上查找、购买书籍等方式,收集了许多相关的材料,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为接下的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确定本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1、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本题主要研究备的有效性和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2、堂教学实施有效性的研究。本题重点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和堂训练的有效性。

3、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四、明确本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查我校堂教学的现状,为题的提出、立项、研究作准备。

2、献研究法:查阅与本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题的理论基础,促进研究的深入。

3、观察法:在本题中,我准备在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

4、个案研究法:在本题中,我打算研究某一个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五、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2、深入进行题实验,努力探究如何提高语作教学堂的有效性。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3、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一定会不断地改正不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题实验任务!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记得在期中考试后的讲评课后,我布置学生把数学期中考卷更正好,并请家长查阅签署意见。第二天,课代表收好试卷交给我,我着重查看了几个成绩退步的学生试卷。忽然,我的眼睛停在了一张笔迹秀气的试卷上,试卷的分数已显著改动,之后往下看,几处扣分的地方已经显著改动,鲜红的叉叉已经淡淡地退去。我仔细一看名字,是她:那个平时乖巧可爱的小女孩。我的心猛的一震,怎样可能是她,一向乖巧可爱的她怎样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我不敢胡乱预测,只好把她叫到办公室。我害怕伤到她,以询问的.口吻问:“试卷的分数是不是你改的还是同学改的”只见她低着头不敢看我,默不做声。我又说:“你说实话,老师不会责怪你的。”她犹豫了一下,用蚊子似的的声音说:“是我自己改的。”我没有批评她,反而安慰她:“你别怕,老师明白你这么做是由于成绩退步了,怕回家爸爸妈妈骂你打你,是吗”她的眼泪已经顺着脸颊流下来,哽咽着说:“王老师,我明白自己错了,您原谅我吧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要明白一个人的品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你想要好成绩,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耐劳学习,我相信通过你的努力,能取得优异成绩的。这次的事老师就原谅你,也替你守住秘密,不会让班上的任何同学明白的。但是你父母那里你自己明白就应怎样做吗”我仍是柔和地说,“只要你能真正改正错误,在王老师心里,你仍是那个乖巧可爱的小女孩。”她点了点头。

第二天,课堂上她格外认真的听课了。之后遇到了这位学生家长,我和她父母谈到了此事,证明她是真正明白自己做错了,而且一向在努力学习,争取优异的成绩。之后的日子里,她的表现一向很好,对我也格外喜欢,对数学的学习也更喜欢了,有什么心里话都找我说,就这样,课堂外的我成了她的好朋友。

经由这次事件,我好像有所感悟: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师生适当的沟通足能够改变教育。

二、信任是师生和谐沟通的桥梁,许多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通过沟通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信任和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信任老师,亲近老师。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因此多给孩子一点信任,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要学好这位教师所教的课。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帮学生树立自决心信念。自决心信念是学生学习提高,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念,常常鼓励,赞美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长处去克服他们的缺点,用用心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了另一片天地。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如何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有了更进一步较深刻的认识。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理解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课程的精髓。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二、课程素材来源于儿童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取向。作为小学的课程,它所要回归的当然是儿童的生活。它是受到老师和学生们欢迎的。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受教育历程本身就是生活”。以往我们忽视了生活,只追求教育在未来的结果,同时也忽视了教育自身作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次课改注重了儿童们在与老师、同伴、课程教材、教育环境等等中的相互作用。课程是从生活出发,让儿童过好他们的教育生活、课程生活。我们要让学生学习过一种健康、安全、积极愉快、有爱心有责任心、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那么我们的课程生活首先就应当是这样的。正是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在标准和教材设计中所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它应当充满“童趣”和“童乐”,我们所建构的课程生活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使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的、精神的满足。

三、过程性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对评价的要求也强调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根据教学内容分别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家长评价等评价方法。

2、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和小组个人的评价。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交流与分享的竞赛活动。各小组分别从了解服饰、饮食、居住、婚俗、节日、礼仪、禁忌等方面选一项内容接受任务。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评价各组交流展示的情况、小组合作的情况、以及各组倾听的质量等等。各组也会制定评价组员的一些标准。评价学生在组内学习的态度、对小组的贡献、与人合作的情况等。通过分享交流竞赛,指出各小组需要努力的方向,并根据各组的不同表现,分别评出最佳发言人、最佳编辑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听众奖等。

新课程重视和关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道德。改变了以往所形成的对待自然的奴役、征服的态度。长期以来人类都是以我为中心,竞然提出要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错误口号。由于遭到自然的报复,人类才开始清醒起来,形成了对待自然的新的伦理道德,那就是关爱自然,保护生态,呵护地球。新课程认为,以上这些都是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新一代形成的新的伦理道德观。这些伦理道德都是更具有人性魅力的,它们更多关注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合作,相互之间的融合与协调,它们更符合人的求善求美之本性。新课程倡导这些更富有人性美的道德,它也必然具有了更加迷人的魅力!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20xx年5月份我有幸参加南乐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活动,聆听了多位领导、多位专家的讲座,他们精辟的理论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深深懂得了作为一个班主任的重要性,下面我谈谈对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认识。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多习惯都是从老师身上学来的,尤其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给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二对学生一视同仁。

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如有些学习差的学生劳动时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累,争做重活,那些所谓的'好学生却怕脏、怕累,想法设法偷懒逃懒。劳动结束后,对这些情况及时全面的总结,表扬表现积极的同学,对逃懒的同学提出批评,同时给予正确引导。

下课后,参与跳绳、拔河、丢手绢等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和他们一起,只要有了老师的参与,孩子们玩起来绝对投入,会玩才会学得更好!走进学生心灵的爱才能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才能把爱在不经意间传递给他们,润物细无声。师爱应该是理智的、严格的,因此不同于家庭的“纵容”、“溺爱”。“严格”的爱让学生们懂得爱的深意,懂得在严格中磨砺,为班主任迎来更多的尊重。

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一个学生喜爱的班主任,影响的可能不只是几十个人,甚至是几代人。

培养人是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心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对自己未来事业的成功始终充满信心,敢于面对现实,不懈努力,敢于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同时班主任必须作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

比如说,可以在班内组建合理的组织体系,班委要求班干部的稳定性与流动性的统一,除了安排了班委以外,还可以增加了一名流动的值周班长,每周轮换一次,给每一位同学都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参于班级管理,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当干部的机会,既服务了同学,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通过亲身尝试使他们了解自己平时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促动,对于那些平时难于管理好动不守纪律学生,在他们的管理中会出现不遵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不积极参加活动,这样联想到自己平时的表现就会感觉到惭愧,在以后就会多加注意少犯错误,服从管理,遇到问题时先由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再去处理,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还可增强他们的信心,强化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这种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充分利用了不同个性学生间的互补性,能有效地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同步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力按照优秀班主任的标准要求自己,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力争做学生心目中喜爱的班主任。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音乐能力及音乐素养。

器乐教学不同于唱歌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反复实践中结合器乐的特点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进行教学。笔者就目前中小学器乐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浅薄的看法与同行共勉。

音乐是一门技能技巧要求很严格的艺术,尤其是器乐艺术,是靠表演者极富表现力的演奏来感染听众的。学生要想很好地掌握器乐的性能和技巧必须依赖于教师适当的讲解和示范。

1、示范讲解的有效途径。

器乐示范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借助于他人的示范演奏,如艺术家的音像资料,器乐特长生的示范演奏等;一个是教师本人的示范。这两种途径都不失为有效途径。但笔者认为只有教师的“亲力亲为”才是最朴素而实用的方法。教师通过极具情感的的演奏,以及通俗易懂的讲解,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成功的示范能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从而使学生成为“追星族”,激发起器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示范讲解在教学中的作用。

示范讲解是器乐教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通过示范讲解能揭示音乐作品的主题、音乐形象、思想感情以及音乐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段等,让学生对新的音乐作品有初步的整体印象和简要了解。教师通过介绍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方法,结合规范而科学地示范演奏,既能讲清演奏要领又能及时纠正学生在模仿练习时的错误;既便捷灵活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效果。因此,好的示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示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能放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教与学的关系。尤其是器乐教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才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器乐的特色,从而进一步掌握器乐的性能。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过程,又何尝不体现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的新课程理念呢?教师的引导示范是器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引导示范的到位,学生才能学得明白,在初步掌握器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巧之后为今后的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所以不可忽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由于很多音乐教师在艺术院校中所学习的乐器种类并不多,目前中小学的常态器乐教学又仅限于口风琴或竖笛等乐器,这就造成了多数音乐教师的基本功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学水平,致使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足够底气展示个人“魅力”,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些教师不能从容应对,教学目的很难实现。因此,加强音乐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是中小学器乐教学的当务之急。

突出学科特点是器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如通过聆听、观察来体验器乐的构造、音色、音响、功能等器乐的特质,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乐器的演奏要领、技巧、表现力等。

1、少讲多练精选教材曲目。

任何器乐教学,都是通过乐曲的反复练习进行的。多听,多练是器乐学习的'主要方法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这就要求学生多观察乐器结构,多接触乐谱,多用耳去听旋律,多动口和手操作,用心感受乐器的美。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练结合,少讲多练,使学生在器乐演奏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器乐实践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在选择乐曲时既要遵循器乐技巧学习和训练的规范,同时也必须符合审美教育要求,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中小学器乐教学具有普及性质,其教学目标决定了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所以,练习的曲目必须具有流畅、优美和易学易奏的特点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选择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乐曲作为教材曲目是非常必要的。

2、摆正器乐与唱歌的关系。

器乐与唱歌是音乐艺术的两大基本种类,既独立又相辅相成。学生通过唱歌教学里学习演唱经典的曲目,不仅熟悉了歌曲的曲调,而且也了解和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如果能用乐器把学过的歌曲演奏出来,既可为大家伴奏,也可作为独奏,达到自娱自乐的效果。器乐教学和唱歌教学恰当的结合,能培养学生对器乐学习的兴趣,树立掌握器乐技能的信心,同时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但是,一定要摆正器乐与唱歌的关系,在器乐教学中器乐是重点教学,唱歌是辅助教学。唱歌可以解决器乐的识谱问题和内容情感问题,但最终突出的还是器乐的特点,如器乐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器乐表现力的学习过程等。教师的教法也应从这些特点入手,无论是器乐新授课还是器乐综合课,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及一切手段的运用都是为器乐教学服务的,只有掌握好学科特点,处理好学科之间的矛盾关系,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是当前音乐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由于其特有的优势使音乐形象变得具体化,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融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为一体,能够很好的表现旋律、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还可以通过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响,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感受音乐,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用制作精美的课件表达出来,用以提高教学效果。既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又能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激发起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和创作冲动。因此,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无疑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2、不可让多媒体喧宾夺主。

多媒体教学手段尽管在当今的音乐教学中占有很大优势,但如果不能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很容易走入误区,尤其是器乐教学。如果过于依赖多媒体这一现代技术手段,会消弱器乐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以人为本”是器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因为,器乐的传授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器乐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实践。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离不开师生间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器乐教学中的情感性、体验性、技能性等特色是多媒体取代不了的。如果器乐教学中频繁的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不但使课堂内容变得零散,同时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所以,教师不能过多依附于多媒体,而忽视了器乐教学知识与技能在课堂中的传授和引导作用。只有合理的运用教学手段,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衔接,实现音乐的情感体验,达到音乐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器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感染力的器乐演奏能使人身心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未来的音乐教育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只有以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和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器乐演奏中感受到充分的乐趣,得到音乐美得享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